乡村振兴的具体举措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乡村振兴的具体举措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乡村振兴的具体举措

乡村振兴的具体举措范文1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乡村振兴战略;作用;措施

1农业机械化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和意义

1.1有助于推进农业规模化生产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农业发展是比较关键的任务,未来农业发展应该力求实现规模化效益,而在农业规模化生产过程中,实现农业机械化是比较重要的支持条件。农业机械化的提升可以促使农业生产过程中对于人力资源的依赖越来越小,相应农业生产可以借助于大量的机械设备,有别于原有小农经济格局,为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提供了有力支持。随着当前农村中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人员越来越少,推行规模化作业成为必要趋势,在这种规模化作业发展中,必然也就需要依托于大量机械设备参与生产,如此才能够更好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从而提升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1.2有助于适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为了较好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使农民经济收入明显提高,必然需要重点围绕着农业经济主体予以高度重视,在确保农业经济主体适合于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要求的基础上,进而才能够更快推动农村发展优化。现阶段我国农业经营主体正在发生着重要变化,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以及产业化经营组织越来越常见,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农业生产中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差异,对于生产效率和生产规模的要求都比较高,如此也就必然对于农业生产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也就成为了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重要着眼点,需要重点发挥出农业机械设备的作用价值,促使农业生产经营更为高效,最终辅助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获得更高的经济利润。

1.3有助于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在未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其不仅仅对于农业生产的效率以及经济效益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往往还需要促使相应农业生产工作更加关注于绿色化效果,致力于推广绿色化生产方式,促使未来农业生产能够具备较强的可持续发展特点。结合这种农业绿色化发展的要求来看,机械化生产模式的应用存在着两面性,虽然在大量机械设备的投入后确实会带来一定程度的污染问题,但是应该避免出现因噎废食的问题,需要关注到机械化生产带来的明显优势。比如伴随着农业机械化发展,其可以更好提升农业生产效率,避免了农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严重资源消耗和浪费问题,在节约农业生产成本的基础上,优化整个农业生产流程。比如对于农业生产中浇水灌溉以及施肥等操作,都可以借助于先进机械设备进行优化,进而促使农业生产效率得到提升,资源利用率更高。

1.4有助于推动农村扶贫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扶贫同样也是比较重要的手段,为了更好优化农村扶贫效果,除了要直接进行经济层面的扶贫支持外,产业扶贫同样也是比较重要的手段,产业扶贫的开展也就可以借助于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得以实现。从农村贫困问题的形成机制上来看,很多地区都会因为受到地形以及气候条件的影响,导致农业发展状况不理想,在务农人员严重欠缺的条件下,必然也就难以形成较为理想的农业生产优化效果,往往只能望“地”兴叹。如果能够在农业发展中推行机械化生产模式,加大机械设备的引入比例,如此也就必然可以较好促使农村产业扶贫工作得到较好落实,有助于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解决以往难以解决的问题,缓解贫困程度。

2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策略

2.1农机购置补贴

在农业机械化发展中,为了更好提升其引入数量,降低农户的农机采购压力是比较重要的手段,采取农机购置补贴方式也就显得极为必要。未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应该合理制定恰当的农机购置补贴,针对农民采购农业机械设备进行有效补贴,引导农民能够积极采购农机,进而改变原有农业生产模式。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制定中,需要确保其政策更为适宜合理,在具体实施中还需要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比如对于农业生产中比较渴求,但是相对价格较高的农机,则需要给予较高的补贴,推动该类农机的有效普及。在农机购置补贴的实施中,还需要注重方便农民应用,避免设置过多的审批程序,形成严重限制。

2.2培养农机人才

在未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为了更好提升农业机械化的作用价值,往往还需要注重从农机人才角度进行优化,致力于培养更多的农机人才,确保农机人才能够满足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和转变的需求。对于这些农机人才而言,其并非仅仅是针对新型农机设备进行宣传,引导农民形成机械化生产意识,往往还需要促使其掌握较为专业的农业生产技术,能够对于各类农机的操作较为熟练,如此才能够更好指导农户应用这些先进农业生产机械设备。由此可见,相应农机人才的服务应该表现出较强的全过程性特点,可以更好根据农户的多方面需求予以支持,尤其是对于新型农业机具在应用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和缺陷,更是需要及时予以指导和解决,促使相应农机可以发挥出最强的作用效益。

2.3注重因地制宜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具备较强作用价值。但是,在具体工作中应该避免因为过度追求农业生产机械化带来的一些不良问题,遵循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体现较强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协调性效果。结合这种因地制宜基本原则的践行来看,各个不同区域在农业机械化推广前必然需要针对自身条件进行详细分析,切实了解自身在农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把握好当前农业发展状况。如此也就可以制定较为合理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方案。除了上述农机购置补贴应该体现出较强针对性特点外,结合不同农业经营主体采取不同的农业机械化推广和服务策略,同样也是因地制宜原则践行的重要举措,应该予以高度重视。

乡村振兴的具体举措范文2

关键词:人才振兴;管理模式;人力资源

2020年我国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后,当前“十四五”规划明确指出,到2025年乡村人才振兴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乡村人才初步满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基本需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民是主体,人才是关键,农业作为我国的基础行业,一直处于关键地位。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所需人才的质量、数量提出更高准则,切实培养造就出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是职业教育需要承担起来的时代重任。

一、临颍县的人才管理模式

(一)人才输出模式。人才输出模式的理论基础是人力资本理论。该理论认为人力资源作为经济发展中重要的生产要素与关键因素,在市场经济模式下,会由价格低的地区向价格高的地区流动。临颍县农业生产及产业配套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当地大多数村民主要以种植业、食品加工业为主,种植业存在较多的不稳定性,食品加工业培育了具备行业经验技术的人力资源。随着季节、地域、市场需求量的不断变化,工人的收入也会受到一定影响,随之会产生对外输出流动。与城市相比,临颍县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医疗保障等方面有待完善。获得高收入、良好的居住环境,为子女提供更好的师资教育是大多数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的主要原因。近两年来有关一二线城市调查发现投身于制造业和建筑业的农民工占1/3的比重,在第二产业中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远远低于制造业;投身于第三产业的农民工则占2/3,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临颍县第二和第三产业成为接纳农村劳动力的主要途径,但二三产业吸纳就业能力有限,大多数年轻劳动力也更依赖于从事第三产业,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复杂程度加大,所以大量富余年轻劳动力主要通过外出打工等方式实现对外输出。人才输出模式下,对于乡村振兴而言,最大优点是劳动力的直接输出可以快速实现农村人力资源价值最大化,通过人力资源输出直接提高当地农民增收,人力资源输出可以学到发达地区的管理和技能,为本地人才振兴奠定基础。但是,乡村青年、中年、精良人才接连外流,导致人才供不应求,是对经济落后的乡村地区人力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容易造成农村空心化,许多人才输出之后并不考虑回到输出地返乡致富,因此吸引人才回流是关键举措。(二)人才引进模式。人才引进模式的理论基础主要是经济的内生增长理论。该理论认为经济发展过程中,除生产资料、资本等方面的投入可以拉动经济增长外,人力资源素质的提高一样能激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乡村人才振兴政策指出,应大力引进青年才俊,高效用才,拓宽乡村人才渠道,应为人才实现自身价值以及创业提供机会条件,最大限度激发人才潜在动力。临颍县通过“村村大学生”“大学生村官”等政策的实施,一方面可以为应届大学生提供锻炼能力的就业岗位,解决了就业困难的问题;另一方面也为村内的建设汇入了新鲜血液,大学生村官与本土村官相比具备更高的知识理论,改变了村内原有的老一套管理制度,同时提升了干部的整体素质,大学生群体充满活力与朝气,也会更好地带动村内的经济发展。临颍县的大学生干部中,专业领域并不相同,通过人才引进模式为本县提供了专业的高素质人才,无形中汇聚了知识,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才振兴。人才引进模式最大的优势在于人才引进的针对性较强,可以针对本地区发展需要,引进对口急缺专业人才,但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三)人才培养模式。农村人才就地培养转化模式的理论基础是社会学中的社会伦理。农村迁入城市的外出务工人员在社会保障、知识结构、生活习惯等方面与城市生活存在较大差异。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后,农村因缺乏劳动力导致村庄会逐步形成空心化,也使流入城市的外出务工人员难以适应城市生活,在城市中形成新的二元结构。农村人才就地培养、转化的人力资源开发模式,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有效消除农村人口向城市输出过程中产生的就业歧视,增加农村人才的自我认同。临颍县目前开展就地培养、转化,培养模式的方针是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当地远程职业教育逐渐普及,目的是为了培养有文化、懂规划、懂技术的新型农民。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采用职业技术培训、生产技能培训、绿色证书培训等方式促使农村人力资本的提升,有利于实现城乡均衡发展。同时,人才需全方面培养、精准施策,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人才,实施差异化政策手段,是乡村人才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柱。

二、临颍县人才振兴存在的短板

(一)产业吸引力不足,难以留住人才。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生理、安全、情感、尊重和自我实现五个层次,人们首先要满足最基本的生理需求,遵循金字塔的顺序递次推进,才会达到最高层次的自我实现。临颍县人力资源迁移遵循经济第一的原则,农民只情愿到有益于他们生存发展和提高生活质量的城市中去,当地由龙头企业带动,建立了休闲产业集聚区,吸附了大量剩余劳动力,但大多数村庄集落耕作分布不均、分散性等,在许多方面都制约着第三产业发展。根本原因就在于生产与消费活动过于分散,第三产业所必需的基础设施并不能向基层充分延长,致使服务业的部门很难在农村形成初步规模效益。当地农民沿用传统的生活方式,依赖邻里和亲缘为枢纽的社区传统关系,自我生产、相互消费等各种服务,思想保守,这种传统的生活方式也是阻碍第三产业发展的原因之一。大大减少了由转变产业结构和人口密集所带来的第三产业发展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收能力,所以农村人力资源向城市转移呈现上升趋势。乡村产业的经营者大多只具有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学历很少,缺乏适应市场的经营技术以及市场理念,不利用产业扩大规模,长久下来则会一直呈现恶性循环,从而导致优秀人才难以引进,引进后也无法在乡村扎根。(二)人才队伍结构失衡,高质量人才匮乏。人才结构理论是人才整体各个部分之间的组成及占比,可分为人才群体结构和人才个体结构,它包括了人才的总体规模,人才整体中要素的数目、设置,以及各要素在人才整体中的位置和作用等方面的内容。以临颍县某村为例,在实用人才队伍结构上还存在着规模小以及年龄、性别、学历、从业等要素构成不合理的问题,在个体人才结构方面存在着知识受限、能力不强和参差不齐的问题。全村行政村总面积3,212亩,共有9个村民小组,全村总人口2,596人,其中劳动力人口有1,308人。村民的整体生活水平不高,由于自然、历史和现实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制约,导致实用人才结构存在着许多问题。农村实用人才年龄结构趋近老化,实用人才队伍年龄呈橄榄球状,即老人和年轻人少,中年居多。村内大专以上约有120人,中专(高中)约有577人,初中及以下的约有886人。这种学历偏低的结构,影响了人才综合素质的提高,限制了人才的视野和发展空间,从而也制约了人才队伍的成长及当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三)人才发展机制不健全,发展环境有待提升。临颍县对涉农人才的培训较为欠缺,随着高科技新技术的出现、农业功能的拓展,涉农人才以及农业经营管理者单纯依靠传统经验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并且,当前尚未形成一套完备的人才开发体系,对于具有一定技能的人才或是具有较强经营管理能力、乡村治理能力的乡贤的开发利用不够,难以激发这些人才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大多数政策措施还是针对于管,而在服务、支持、激励等方面措施不完善,固定行政化传统思维用于管理科研人才往往并不能起到推动作用。美国心理学家勒温的场论认为,个人所创造的成就不仅仅与能力和素质有关,环境的作用也有着不可分割的重要性,倘若一个人处于不良的人际环境之中,其聪明才智很难得到施展,从而会影响绩效的产生,环境的影响也会致使人才流动。临颍县乡村人才发展环境较为有限,缺乏有效的人才管理制度以及手段,会出现职位混乱、职责不明确、界定不清晰的状态。激励作为人才发展的重要依托,人才发展的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不完善,人员就会热情不够、积极性不高,从而无法形成自觉行动的工作态度,引进的大学生也无法将年轻人的活力展现出来,长久下去,体制的环境并不能激发其创新动力。虽然目前国家对乡村教师的职称评审、激励等方面有所倾斜,但是对于农业高技能人才、治理人才等方面的人才激励机制仍较为欠缺。

三、临颍县人才振兴实施对策

(一)完善公共服务,优化人才政策。产业吸引不足,人才引进来却留不住,根本原因在于无法保障基础的生活设施,应注重提升公共基础服务与环境设施,加强本县舒适性建设。人才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是创新的主体,之所以会出现“宁要大城市一张床、不要农村一套房”的思想,无疑表明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性。当地的产业要在区域内促进公共服务的深度融合,统筹兼顾,聘请专业团队把脉乡村产业发展,选择适合本县乡村产业发展的道路,尤其针对本县辣椒种植、调味品产业的乡村产业优势,深化本土特色产业品牌,使人才的技术与知识有展现的舞台,能够充分发挥其才智。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公共服务的建设要动态持续地加强,提高农村环境吸引力,要从医疗、教育、住房等生活必需的、具有保障性质的方面出发,要让人才“引得来”“使上劲”“留得住”,要满足人才的此类需求,把人才“服务好”,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培育,产业培育离不开返乡创业,改善单一的针对人才引进对象的现金、落户等优惠条件,增加对用人单位或企业的补助与支持。对作为市场及创新主体的企业,应将政策落实到位,增加宣传的同时助力企业的发展,进一步增强对人才的吸引。(二)提升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多元化发展。人才总量不大、供应不足、结构不优、竞争力不强是临颍县当前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共性问题,因此从现实和未来发展的角度考察,要使临颍县发展为现代农业,就必须建立一支数量大、结构优、竞争能力强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一是乡村人才的聚集,培养本土人才,本土人才对乡村有浓厚的感情,稳定性强,又是扎根基层的“种养殖能手”“土专家”。乡村人才培养质量和效果,需采用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和手段,营造农村农民的学习氛围,多开展农民职业培训座谈会,邀请技术人员下乡开展蔬菜、果树、病虫害防治方面的培训,促进农民知识技能的提升。二是促进人才队伍的发展,当地干部领导都应该认识到农村实用人才的重要地位,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和对农村典型人才的宣传报道、鼓励和褒奖,形成全社会尊重农村实用人才的意识和氛围。三是农村实用人才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以一人带多人、一家带多家、以点带面,使示范作用进一步加强,使他们起到“种子”的作用,在实践中再培养和带动更多的实用人才。四是加大政府工作人员到农村任职力度,将有能力有经验的干部派驻农村,深化指导强度,积极鼓励、继续大力发展农业技术人员分流领办、创设各类科技示范区,打造样板。(三)强化人才发展机制,完善激励机制。人才发展上升空间小,人才发展环境成效不足,要进一步建立起培养、引入、管理、使用、流动、激励等整套系统。政府应加大倾斜力度,强化激励机制,制定系列扶持政策,让各类返乡、下乡的人才能够留得住。对于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高素质农民,应给予免费的技能培训,为其开辟农业专业技能人才职称评审通道,吸引有志之士参与农村发展,使专业人员受到社会尊重,对引才、留才和人才培育都有积极作用。对于创新创业的返乡人才,应进一步完善乡村人才的股权、期权等激励机制,并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乡村创新创业人才提供融资渠道、融资服务,实施场地租赁、税费减免、返乡创业补贴等措施。在遴选各类型的专家时,向在乡村基层推广应用新成果、新技术并取得突出经济、社会效益的高层次人才倾斜,以提升当地人才的综合素质水平,重点对服务基层一线、真抓实干的人才给予奖补。每年评定出农技师、农艺师等职称,连续3年可给予相应补贴,以此来调动其他人才的竞争积极性。需强化组织引领,充分施展好农村党员在乡村人才振兴中的示范带头和战斗堡垒效用,把靠得住、有本事、有动员能力、善做群众工作的卓越人才充实到基层领导岗位中,形成良好的人才激励机制,更有利于人才振兴战略实施。综上,乡村人才振兴的实施是一项复杂且漫长的工程,人才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依托,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同时,乡村人才振兴战略的提出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农业农村建设理论与实践的超越和升华,并对解决我国社会面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具有重要作用,是促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因此,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在工作中必须把人才振兴摆在工作的突出位置,并针对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展开具体措施,力争最大限度地促进乡村人才振兴战略目标的达成。

主要参考文献:

[1]张静宜,陈洁.强化乡村人才支撑有效供给实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有效衔接[J].宏观经济管理,2021(08).

[2].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模式探析[J].农业经济,2021(09).

[3]曹锐.新型城镇化发展视角下农村人力资源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2020(03).

[4]王文寅,张靖琳.城市人才吸引力评价研究[J].河南科学,2019.37(04).

[5]朱启臻.小城镇对农村人口缺乏吸引力的原因与对策[J].小城镇建设,2000(10).

[6]冯丹丹.优化民族地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结构问题探析———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3(03).

[7]马少华.乡村人才振兴的短板及实现路径研究[J].现代农业研究,2021.27(08).

乡村振兴的具体举措范文3

关键词: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调查分析;对策措施

为进一步做好甘南州农牧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后续工作,服务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对接,笔者从年初至今,通过查阅资料、座谈交流、进村入户、实地查看等方式方法,先后深入合作市、临潭县、卓尼县、舟曲县、迭部县、碌曲县、玛曲县、夏河县8县市农区、半农半牧区、牧区的46个乡(镇)100多个村开展了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

一、基本情况

甘南州位于甘肃省南部,地域辽阔,地理结构比较复杂,气温差异大,自然条件严酷,经济社会发育程度较低,是以藏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区,属经济欠发达地区,有农业、半农半牧业、牧业等三种经济类型,辖有合作市、临潭县、卓尼县、舟曲县、迭部县、碌曲县、玛曲县、夏河县等8个县市99个乡镇(含4个街道办)662个村,2944个村民小组,总面积4.5万km2,有农牧户14.44万户,58.37万农牧业人口,2020年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29元。

二、工作成效

(一)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稳步推进

州、市(县)乡、村组织相互联动,采取举措,积极贯彻落实发展村集体经济政策法规,一是全州8个县市99个乡(镇)662个村集体组织均在地方银行备案、开设了账户;二是地方政府部门、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积极贯彻落实省、州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政策,给贫困村注入发展资金53273.42万元,完成资本积累。三是地方党委政府、脱贫攻坚办公室、农业农村部门着力指导村集体特别是贫困村积极贯彻落实村集体经济发展政策措施,通过村民议事方式方法,通过“三变”模式或寻找有效经济组织即龙头企业、合作社,与其签订投资入股协议,增加村集体收入。四是甘南州8个县市全面完成农牧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据调查该州8个县市99个乡(镇)662个村共清理核实资金1.2亿元,资产64.41亿元,村集体资源性资产283.84万hm2,资产主要是国家政府投资形成的固定资产,如村办公房屋及辅助设施、电脑与复印机等办公设备、文化广场、路灯、运动器材、光伏发电、公共设施等固定资产,资产来源是公积公益金——政府拨款等形成资产。五是村集体财务实行“村财乡管”或委托第三方记账,能够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规范核算记账。

(二)提前消除贫困村集体经济“空壳村”

甘南州各县市、乡(镇)党委政府,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及农业农村部门脱贫攻坚期间,不仅积极贯彻落实省、州全面消除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空壳村”的意见,并将此项工作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采取举措。一是按照脱贫攻坚政策要求,对贫困村注入了发展资金,并建立了消除贫困村集体经济“空壳村”进度统计制度,实行周报月通报,促进消除贫困村集体经济“空壳村”工作进度;二是通过引进企业、寻找规范运行合作社等方式方法,并与其商定签订投资入股协议,按照约定兑现协议提前或按期分红;三是甘南州8县市309个贫困村中的210个“空壳村”均提前2018年全面完成消除贫困村“空壳村”任务。据目前调查统计,甘南州8个县市99个乡(镇)662个村集体经济稳步发展,2020年全州662个村集体经济总收入3040万元,村均收入4.59万元。其中309个脱贫村收入1847.02万元,村均收入5.98万元;353个非脱贫村收入1192.98万元,村均收入3.38万元。从收入结构分为收入在1万以下的村64个村,1万~2万元的68个村,2万~5万元的357个村,5万元以上的173个村。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主要是投资入股收益、光伏发电收益、经营性资产收益、房屋出租收益等。

三、经验做法

(一)高度重视,加强学习

甘南州、县市、乡(镇)三级党委政府在脱贫攻坚期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高度重视,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全面安排部署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甘南州各涉农部门及干部群众掀起了广泛学习宣传2015年省政府办公厅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见》(甘办发〔2015〕50号),2016年省发改、财政、农牧等部门相继出台的《关于借鉴贵州省六盘水市经验深入推进多种形式股份合作工作的指导意见》(甘农牧发〔2016〕167号)、《关于进一步推动项目建设切实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通知》(甘农牧发〔2016〕260号)和《关于开展扶持村级集体经济试点促进农村新业态发展的实施意见》,2017年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甘发〔2017〕16号)和《关于推进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指导意见》(甘发〔2017〕44号),2018年7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消除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空壳村”的意见》(甘政办发〔2018〕120号)等文件政策精神,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好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聚力贯彻,出台政策

甘南州各级党委、政府及涉农部门政治站位高,履职尽责,全力贯彻落实国家、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政策法规。2016年州委州政府两办先后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甘南办字〔2016〕19号)和《关于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甘南办字〔2016〕21号);2017年州财政、州农牧部门联合下发了《甘南州农牧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暂行办法》(州财农字〔2017〕01号);2018年州委州政府出台《关于推进农牧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牧民变股东改革的实施意见》(甘南发〔2018〕6号)、州委州政府办公室印发《甘南州关于稳步推进农牧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甘南办字〔2018〕10号),州政府办公室印发了《甘南州关于全面消除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空壳村”工作方案》(州政办发〔2018〕123号),明确规定了消除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空壳村”工作的目标任务、重点工作和保障措施,各县市和州、县市农业农村部门积极贯彻落实。

(三)多方通力,稳步推进

消除贫困村集体经济“空壳村”是脱贫攻坚期贫困村脱贫退出的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也是提升村组织两委执政能力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工作。因此,甘南州各级涉农部门单位在地方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安排部署下,积极发挥行业部门作用,尽职尽责,通力协作,全力指导,稳步推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一是召开涉农部门、金融办等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重点解决村集体在银行营业室开设银行账户难、村集体分红资金无法进账等问题。二是采取措施,通过实施项目、产业扶持等形式注入村集体发展资金,并有效指导村集体与效益企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签订了入股投资协议,实现了村集体经济有稳定收入来源渠道,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三是农业农村部门通过招商引资方式方法,着力引进效益经济载体,本着“合作、共赢、共享、发展”理念,承接村集体投资入股或联姻村集体经济,夯实乡村振兴战略基础。四是政府部门积极监督签订协议的龙头企业、合作社按照约定如期或提前兑现协议比例分红,确保村集体经济保值增效。

(四)核查督导,打实基础

甘南州、县市党委政府部门,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特别是农业农村部门针对主导产业、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三项脱贫攻坚主责专责工作任务,多次组织人员赴基层核查督导这三项工作,确实有力推进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工作。一是各乡(镇)、村组织能够严格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规范核算记账,认真执行州财政、州农牧部门联合下发了的《甘南州农牧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暂行办法》(州财农字〔2017〕01号)规定,防止违纪违规现象发生。二是各村组织能够在上级组织及业务单位的指导下,按照《村民自治法》规定开展村集体事务工作。三是积极引导了村集体自觉走村民自治、法治、德治三结合治理路子,更好地服务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学习宣传村集体经济政策法规广度和深度不够,法治意识、爱村如家意识淡薄。二是积累微、缺管理,发展公益事业难。农牧村集体经济发展管理弱,加之集体积累少,易出现杯水车薪情况。三是乡(镇)级无农经站,跟不上服务村集体发展需求。由于村集体经济管理制度不健全、村干部素养较低,思想不解放,缺乏开拓进取精神,一定程度上制约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同时也易发生村集体资产流失现象。四是村级经济社会发育程度低,部分村集体因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落后,影响村集体经济发展。五是部分基层干部和村民重视村集体积累不够,体制管理跟不上,导致对村集体收入分净拿完思想意识严重,限制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五、对策措施

乡村振兴的具体举措范文4

一、基本情况

镇辖区有23个行政村,自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以来,我镇严格按照省、市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的总体安排和部署,坚持亮化、绿化、美化、净化“四化”并举,着力改造乡村基础设施,大力整治全域环境卫生,改善整体面貌和居民生活环境发生了质的改变。

二、工作开展情况

始终坚持“先整后管、以整促管、边整边管、整管结合”的工作思路,不断完善机制、规范管理,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持续向好。系统谋划部署,精准施策推进,一是加强学习,统一思想。组织全体乡村干部集中学习各级关于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决策部署和部署自查梳理工作,统一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确保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入脑入心。二是制定方案,有序推进。为确保专项行动有章可循、有序推进,对标各级要求,明确了工作目标、措施、要求、责任,结合实际精准施策,系统谋划推动工作落实,落实划片负责,专人专责,成立环境整治自检自查领导组织,由各片片长为组长,全体包村干部为成员,对人居环境整治进行巡查督查。自检自查期间党委书记、镇长亲自下乡进行督导检查,促进环境整治常态常效。

自查梳理期间,出动宣传车80余次,共出动铲车28台,车辆80余台,清理垃圾约10立方米,集中收集废弃口罩,及时送到垃圾中转站,对垃圾运输车、环卫设施每天进行一次消毒,2020年镇推举的10个行政村全部通过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进步村考核验收。

三、存在问题和下一步打算

乡村振兴的具体举措范文5

南依秦岭,县属西安市近郊县。北临渭水,总面积1255平方公里,山区平原各半,辖11镇5乡2个旅游区管委会,518个行政村,总人口58.31万,其中农业人口47.7万。县区位优势明显,自然资源丰富,文化积淀深厚,关中“一线两带”和“西咸经济圈”重要组成局部,中外闻名的中国民间绘画画乡”先后荣获全国科技、教育、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县等10多个国家级荣誉称号。

特别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战略决策实施以来,近年来。县紧紧围绕建设富有现代新区和山水人文魅力的中国第一画乡目标,坚持走“工业强县、农业稳县、文化名县、商贸富县”之路,资金、政策等方面,不时加大对农村的倾斜、支持力度,全县农村经济社会得到较快发展,群众生活水平不时提高。2006年,县先后被列为中国社科院新农村建设研究基地,全国新农村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工程试点县、农业科技入示范工程农机化示范县、农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试点县、以电代燃项目试点县、小额信贷组织试点县、农村电网改造重点县、奶牛养殖课题研究示范基地,全省农村公路建设试点县、新农村建设试点县、人工商品林采伐试点县以及全市整合支农资金试点县。这些都为我县新农村建设发明了良好的条件。

县农业基础设施还较为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农村贫困人口还比较多、农民增收比较缓慢,但是由于临时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制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逐步扭转城乡不平衡的现状,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全县还有294个村村内街道和345条出村路未硬化,从农村基础设施来看。8190亩土地无法灌溉,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

由于农村经济基础单薄,从我县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来看。农民收入主要依靠种粮和外出打工,增收步伐缓慢,只能维持基本生活。2005年,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791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018元,前者是后者的2.62倍;2006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8685元,而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3325元,前者是后者的2.61倍,二者差别仍然没有明显缩小。

县城教育资源明显优于农村,从乡村和农村教育资源分配来看。一方面表示在基础设施及现代化教学设备的配备上,另一方面表示在师资力量上。这些都间接影响到农民技能素质的提高,即使外出打工也只能从事体力劳动,严重制约了农民增收。

医疗资源进一步向县城集中,从乡村和农村卫生资源分配来看。分配不均衡的问题较为突出,村卫生室或乡镇卫生院,只能看一些简单的病,农民得了稍微重一点的病,要到县城医院就医,或长途跋涉到市上医院就医,一定水平上增加了农民群众的经济负担,农民“看不起病、吃不起药”问题还较为突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仍是影响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原因。农村,有些群众得了大病看不起只能听天由命,有些家庭因一人得病而全家受穷,这些活生生的例子、和睦谐的现象,让人看了很心酸,也更让我看到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建设刻不容缓。

农村和城市的差异,由此可见。除了资金上的硬性差别外,更重要的技术支持和人才保证方面的差异。目前,县农业实用人才需求缺口最大,农技、教育、卫生等农村专业人才也面临着巨大缺口,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效的人才智力支持,为了切实解决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瓶颈问题。去年12月,市政府出台了西安市“十一五”期间农村基层人才队伍振兴计划》这次“三支一扶”工作,就是实施农村基层人才队伍振兴计划的重要组成局部,市委、市政府下决心解决临时以来我市农村,特别是涉农区县农村生产发展缓慢、基础教育单薄、农民就医困难和推动新农村重点村建设的现实选择,现实条件下统筹城乡发展、乡村支援农村、实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具体措施。这既是市委、市政府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转变机关作风、培养锻炼干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有效途径。这次远派到县的102名同志,都是经过精心筛选的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为我县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快新农村建设带来了好的机遇、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全县各乡镇、相关部门和各村、学校、卫生院,以及参与“三支一扶”全体同志,都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荣誉感,积极主动地抓好这项工作,使之取得实效。

二、扎实做好“三支一扶”工作,精心组织。

市振兴办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文件,这次“三支一扶”工作。县对相关工作也进行了具体布置。这里,再简单强调四点:

具体是省级负责制定政策和宏观调控,一要加强组织领导。三支一扶”工作的运行机制省实施办已经做了明确布置。市级负责指导协调,区县负责组织推进,乡镇负责实施落实。各乡镇、县级有关部门要确定一名主要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把“三支一扶”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资金、人员、时间和其他方面给予充分保证,做到上下认识到位、贯彻执行到位。县振兴办要科学规划、统筹布置“三支一扶”阶段性工作,积极探索引导人才向农村基层聚集的长效机制,让各类人才感受到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大有前途、大有希望。县农业局、教育局、卫生局和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要各司其职、搞好协调,各乡镇要积极配合、抓好落实,共同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

相关派出单位和负责接收的各村、学校、卫生院等单位的负责同志都在场,二要全力做好服务。今天。大家都要把“三支一扶”工作作为本单位的一项重要任务,努力为“三支一扶”人员开展工作发明必要的条件。今天把人员接回去后,要及时安排好食宿、介绍有关情况、安排好工作,使同志们尽快熟悉情况,进入工作。要关心派出同志,特别是从县外来的同志,要安排好他基本生活,协助他解决实际困难,并积极协调落实,确保派驻期间的各项待遇及时足额到位,解除同志们后顾之忧。县农业、教育、卫生、新农村建设办和各接收单位要大力支持派出人员在农村开展工作,定期了解“三支一扶”工作开展情况,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大力支持,并经常深入农村、学校、医院调查指导,督促协助,确保工作取得效果。

县考评办要把“三支一扶”工作纳入县乡机关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体系之中,三要强化督促检查。今年。加强对目标任务的考核,确保这次活动不流于形式。县振兴计划领导小组要加强督促检查,定期通报工作开展情况,及时掌握和解决工作中存在困难及问题。县振兴办、各有关部门和接收单位要加强“三支一扶”人员的管理考核,各乡镇党委、政府要切实负起直接管理责任,多与抽派下去的同志沟通交流,及时反馈工作表示及成效。对表现优异、业绩显著的要进行表彰;对不履行组织选派决定、不到基层工作、未经批准中途返回原单位、私自回家或外出的选派人员,当年考核定为不称职,并进行批评教育。

大力宣传“三支一扶”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事迹和先进个人,四要营造良好氛围。县电视台和新闻中心要唱响“农村去、基层去”主旋律。及时挖掘、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宣传和树立一批真心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典型,全县上下努力营造“三支一扶”工作的良好氛围。

三、对参加“三支一扶”工作同志们几点希望。

全体“三支一扶”人员将奔赴我县农村基层工作第一线,三支一扶”一项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惠民政策。今天会议之后。每一位同志肩上既有党和政府的重托,也有农村群众的期盼,任务重大,使命光荣。这里,对大家提几点希望:

深入调研,一是要加强学习。尽快进入角色。参与“三支一扶”工作,大家工作的环境、工作的对象、工作的要求都发生了较大变化,每一位同志都应该加强学习和调研,尽快进入角色,积极开展工作。要加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文件精神和农村工作基本知识的学习,善于向实践学习、向基层学习、向群众学习,及时掌握实情,吃透现状,尽快熟悉情况。要把自身理论知识和实际结合起来,进行深入调查研究,解党和政府农村政策的落实情况,解农村基层组织和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分析研究问题发生的原因及背景,有针对性地提出具有参考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努力使自己成为熟悉农村工作的知情人”与农民群众肝胆相照的贴心人”为群众排忧解难的热心人”

乡村振兴的具体举措范文6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国发〔2017〕28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豫政〔2017〕33号)和《驻马店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驻政〔2018〕8号)精神,安排部署我县返乡下乡创业工作。6月5日,省人社厅**一行特意到我县实地调研指导返乡创业工作开展情况,对我县相关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并寄予殷切期望。这都充分表明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推进返乡创业工作。刚才,**通报了全县返乡下乡创业工作情况并就做好全县返乡下乡创业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希望大家结合各自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如何做好全县返乡下乡创业工作,再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形成返乡下乡创业共识

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创业对于推进农村供给侧改革、活跃县域经济、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返乡者返乡创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实践充分证明,只有推动全民创业,才能激发各类生产要素的活力,实现全民富裕。全县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抓全民创业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大力推进返乡下乡创业,为全县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一是返乡下乡创业有利于促进全县经济发展。**是劳动力输出大县,常年在外务工的**多人,这**人全部在市场经济的最前沿摸爬滚打和历练,练就了一身技术本领和管理本领,既是优秀的劳动者又是优秀的管理者,是我们**的一大财富,如果这**人能回来一部分人返乡创业,对我县的经济和农村经济都将是极大促进,必将会给**注入新的经济能量和活力。二是返乡下乡创业有利于促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返乡下乡创业已成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新途径,大大促进了我县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返乡下乡创业者他们可以用多年的积累为家乡捐资铺路,兴修水利,改进电力设备、通讯设施以及促进医疗卫生事业、教育事业、娱乐文化事业的改善,有利于促进我县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三是返乡下乡创业有利于促进脱贫攻坚。返乡创业者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力量,对于带动乡村经济发展,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壮大,帮助弱势劳动者和贫困户增收脱贫有重要的积极作用。要切实为返乡者解决好排忧解难减负的问题、增加收入致富的问题、改善环境幸福的问题,这“三大问题”仅仅依靠政府,可以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必须广泛动员,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打一场全面脱贫的人民战争。返乡者返乡创业就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力量,需要他们带动乡村经济发展,需要他们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壮大,真正帮助弱势劳动者和贫困户增加收入,帮助他们脱贫。

(二)返乡下乡创业是解决当前农村劳动力就业和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我县拥有**劳动力,农村劳动力非常富裕,而农村劳动力转移主要有两个渠道:一是外出打工,二是本地开辟就业渠道。近年来,我县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提高了思想认识,切实增强了返乡下乡创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实际行动,在全县形成了全民大创业、创大业的氛围。就刚才表彰的示范项目、扶贫基地等企业就解决了劳动力就业的问题,同时也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途径。

(三)返乡下乡创业是落实民生工程,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手段。我县在外务工人员通过多年的拼搏、学习,他们的民主意识、法治意识、思想观念,都是当代农民种的佼佼者。他们返乡后,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深远意义。同时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是让群众安居乐业。就业是安居乐业的前提,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从发展的角度上,返乡者返乡创业对于本地民生工程的实施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

二、多措并举,强化服务,推进返乡下乡创业深入开展

各镇(街道)、县直有关单位要抓住历史机遇,顺势而为,积极作为,全方位支持、创造一个温暖舒适的创业环境,让在外务工人员带着满腔的激情热情回乡创业,投身家乡建设。

(一)健全政策体系,加大创新力度。近年来县里先后印发了《**加快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引进高层次人才、急需短缺人才及创新创业团队实施办法(试行)》等一系列激励措施。这些政策我们都要认真地贯彻落实。同时,各部门也要结合实际,根据问题导向,按照返乡返乡创业的需求,进一步细化和充实相关政策,千方百计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切实为返乡者回乡创业者提供一个宽松的政策环境。

(二)加强信息建设,搭建创业平台。不少返乡者返乡创业有意愿、有想法,但是不知道干什么好,担心项目选不准,投资没回报。各有关部门要主动了解返乡者的需求,顺应产业发展趋势,建好项目储备库,为有回乡创业意愿的返乡者提供信息指导和项目支持。同时,要为返乡者返乡创业提供好公共服务平台,包括科技创新、政务服务、电子商务等创业平台,使返乡者能够借助公共平台把本地资源和外地市场很好地衔接起来,在返乡创业的道路上取得成功。我们要着力打造好**这个大舞台,当前我们干事创业的舞台越来越大,环境越来越好,交通区位优势、市场优势、要素优势、农产品资源优势越来越凸显。我县着力建设的产业集聚区、特色商务区以及广大的农村都是返乡下乡者返乡创业、施展才华的舞台,我们一定要把这些平台载体打造好,让创业者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

(三)加强创业培训,培育“能人”队伍。近年来,人社、工会、教育等部门加强了对技能培训工作的认识,这项工作十分重要,还要继续抓下去,尤其是对当前未就业的劳动力更要加强技能培训。我在这里强调的,除了要加强就业培训,还有加强创业教育培训,创业和就业不是完全一样的概念,要想有一批创业群体的形成,必须要有一批创业带头人队伍的成长。所以,对于这一批人不仅仅进行技能培训,更要培养他们如何创办企业、经营企业、管理企业等等。我们需要培养企业家队伍,至少是带头人队伍,我们要看到一个带头人起来了,至少能带动几十个人就业。各相关单位不仅要立足于就业培训,更要从培养带头人着手,去深入考虑我们的创业培训如何开展。

(四)强化要素支持,优化创业环境。要积极为返乡创业者提供财政补贴政策、税收优惠政策、金融扶持政策、创业用地政策等创业政策支持,并加强对返乡下乡创业者的技能培训,多措并举降低他们创业的风险和成本。特别是融资问题,要牢牢抓住国家对到贫困地区投资上市降低门槛的历史机遇,积极为具备上市条件的企业提供支持,帮助他们上市融资。同时要严肃查处“吃拿卡要”,切实维护好返乡创业者的合法权益,切实打消返乡者不敢来、不愿来、不想来的顾虑。有些返乡者之所以不愿回来,就是怕发展环境不优。农村多年形成的嫉妒、眼红这类毛病在个别地方仍然根深蒂固,再加上我们政府的一些部门,虽然这些年服务环境在改善、服务效率在提高,但是“吃拿卡要”的问题并没有绝迹,影响了返乡下乡创业者的心理情绪和创业意愿。因此,要切实营造快捷高效的政务环境,诚信法治的市场环境,尊商爱商的社会环境。

三、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强化返乡下乡创业工作保障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要把返乡下乡创业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年度经济工作重点,列入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切实摆上位置,并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进行安排部署,统筹安排好、组织实施好。要加强调查研究,结合本地实际,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解决好融资难、用地难、缺人才、缺技术等突出问题。同时,抓好返乡下乡人员创业的动态监测和统计调查分析,深入了解情况,帮助排忧解难。各部门要切实履行好责任,尤其是人社部门、工信部门和农业部门要主动作为,发挥好应有的职能作用,配备得力干部,真正做到责有人负、事有人干,认真履行好规划、指导、协调和服务的职责任务,并联合相关部门,实行责任制,建立责任体系,落实主体责任,强化协调配合,确保返乡者创业取得实效。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要充分利用报纸、电台、广播和网络等传媒广泛宣传支持返乡创业的政策规定,深入宣传支持返乡创业的思路举措,大张旗鼓地宣传先进典型的创业精神、创业事迹、创业成效,在全社会形成尊重返乡创业、支持返乡创业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