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物理杠杆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物理杠杆教学范文1
一、如何减小弹性卡子的质量对杠杆平衡的影响
杠杆作为成套的物理实验器材,生产厂家一般会配备两个钢丝做的弹性卡子。在实验教学中笔者发现,卡子质量虽小,但在调节杠杆平衡时还是有影响的,经测量,单个卡子的质量在0.4 g左右,对杠杆平衡的影响不能忽视。例如,将钢制卡子卡在杠杆上,两个卡子到支点的距离相等,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1所示)。如果一边卡子的位置不变,改变另一边卡子的位置,则发现杠杆不能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2所示)。这说明卡子的质量对杠杆的平衡有一定的影响。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要改变力的大小、力臂的长短。当杠杆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时,若撤销动力F1和阻力F2后会发现,杠杆不能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如图2所示)。为了减小这个影响,我们尝试以质量更小的棉线作为线圈,套在杠杆上,对杠杆的平衡几乎没有影响(如图3所示)。因此,做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时,我们建议用棉线圈来代替弹性卡子。
图1图2图3
二、如何消除应采用弹簧秤带来的误差
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传统的做法是用钩码来代替作用在杠杆上的动力F1、阻力F2 ,不用弹簧测力计去拉。原因有二:一是用钩码比较方便,学生易观察,动力F1和阻力F2的大小易确定;二是弹簧测力计测量的动力F1不准确,往往会出现测量的动力F1乘以动力臂l1与阻力F2乘以阻力臂l2不等的情况(如图4所示)。
图4
我们认为有必要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拉力F1,因为这样,实验时教师很容易用松和紧的方法改变力的大小,学生很快能观察到杠杆在平衡和不平衡之间的变化,实验给学生的印象也比较深刻。
测量的动力F1出现不准的原因是对弹簧测力计没有调零,因为弹簧测力计自身也有质量。弹簧测力计在竖直方向上正立、倒立时均可调零。
三、教材实验数据记录表格的改进
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实验中会出现平衡与不平衡两种情况,我们的教学经验是将平衡与不平衡的数据都记录下来,这样学生才会深刻体验杠杆平衡的条件。因此,建议把教材中表格进行改进。
教材原表见表1:
表1
初中物理杠杆教学范文2
关键词:初中物理;运用实验;趣味教学;师生互动
一、利用实验进行趣味教学
初中物理是一门与实验有着紧密联系的学科,实验的运用可以更好地对授课的内容进行讲解以及直观的表现,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而且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实验教学中应用趣味教学,可以摆脱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听课的现象,让学生动手参
与,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
例如,老师在对物理课程中“杠杆原理”进行讲解的时候就可以运用实验的方法。根据真实的实验分析出杠杆原理的应用方法以及应用的必要性,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杠杆原理的作用,加深学生对杠杆原理的理解以及对学习的兴趣。
二、通过互动进行趣味教学
在我国传统的教学中采用的都是“一言堂”或者“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课堂中没有一点主动权,只能是依照老师所讲解的进行记忆,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
逐渐地失去学习的兴趣。而互动教学让老师和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之中进行更好的学习。所以说互动教学是一种有效的趣味教学方法。
例如,在讲摩擦力的时候,老师就可以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大胆地说出生活中摩擦力存在的一些现象以及对摩擦力作用的理解,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这样的教学方法既让学生融入课堂,又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对学习更加感兴趣。
初中物理教学是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初中物理对学生来说较难学习和理解,所以老师要在授课的过程中应该帮助学生克服一些比较难的知识点,通过趣味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对学习更加有兴趣,以此来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谢嘉平.初中物理课堂趣味教学法[J].社会科学期刊,2012(28).
初中物理杠杆教学范文3
[关键词]初中物理 小组合作 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260056
知识的获取与习得仅靠学生独自学习难度较大,而合作学习则会取长补短,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都能获取知识与提升能力。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推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并加强指导,使学生的合作学习取得良好效果。那么,如何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呢?
一、科学合理地组建学习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的前提是有一个合理的分组,如果分组不科学,后面的小组合作学习就难以顺利进行。那么,如何科学合理地组建学习小组呢?
1.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小组合作学习目的就是通过不同学习水平与个性特点的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碰撞出知识的火花,形成更为立体、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在划分学习小组时,一定要注意组内异质,要使小组内既有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也有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还要有后进生,并且要有男生,也要有女生,要有活跃的学生,还要有细心的学生,总之,小组内学生要各具特色。同时,为了小组间竞争的公平性与合理性,在小组之间还要保持同质,要使小组间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2.合理分工,责任到人
合作学习要想保持一个良好的秩序,就要分工明确,在面对一项合作学习任务时,谁负责什么,都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同时,不同的任务要交给不同个性的学生,比如,在物理实验中,细心的学生检查实验设备,动手能力强的学生负责动手操作实验,善于观察的学生负责记录实验现象与实验数据,写作能力好的学生负责撰写实验报告,这些由组长和组员共同决定,合理分工。
二、选择有价值的合作学习内容进行小组合作
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小组合作,因此教师就要合理选择合作内容,并且把握好小组合作的度。比如,《杠杆》的教学目标是:知道杠杆的构成,体会杠杆的应用;认识杠杆五要素;学会画力臂,在作图中体会科学抽象的方法。重点是认识杠杆及其五要素,学会画力臂;难点是理解和画力臂。在初次接触杠杆知识时,学生对动力和阻力的方向不好掌握,在实际教学中,学生难以开展讨论的问题,不适宜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如果一节课安排的小组合作学习过多就容易陷入走形式的虚伪合作学习,只有将教育的本质与学习方式真正相结合起来,才能让小组合作学习产生积极作用。
三、把握合作时机
小组合作学习需要一个良好的时机,教师需要把握好合作的时机,以提高小组合作的实效。那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呢?
1.学生遇到难以独自完成的任务时
物理学科的很多学习任务,有一些是学生难以独自完成的,对于这些学习任务,如果每个学生都独自完成,势必会影响课堂教学进度,使课堂教学时间不足。在这个时候,可以开展小组合作,让合作学习小组完成一个学习任务,由于小组内分工明确,效率会比较高,所占教学时间会比较少。如初中物理第一册密度探究的实验,需测量的物理量比较多,如果让每个学生都做一遍的话,是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的,这时就可采用课下预习,课上合理分工的小组学习方式,提高教学实效。
2.学生意见不同时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面对同一个物理问题,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因此经常会产生不同的解题思路,学生的意见难以统一。为此,教师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将不同的意见在小组内讨论与交流,使问题越辩越明,学生逐渐形成一个清晰的认识,在小组内得出一个本小组认可的解题思路,再进行小组间的探讨,这样,会大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四、进行小组合作指导
小组合作是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交流与合作。由于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并不系统,且对物理学习缺乏整体的观念,因此在小组合作中,需要教师及时点拨、指导。比如,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笔者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开始合作时,有些茫然,如对合作学习的内容与目的无从了解,于是纷纷开始讨论、交谈。笔者发现这一情况后,就合作的目的和注意事项进行了指导,然后,再进行实验操作,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
[ 参 考 文 献 ]
初中物理杠杆教学范文4
关键词: 初中物理 创设情境 教学实践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对于初中物理教学,究竟怎样的教学方式才是学生易于接受的呢?笔者认为要探究初中物理教学中什么方法是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的。首先要从初中物理的特点和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初中物理是一门以自然科学实验为依托,比较抽象化的学科。初中物理是学生正式接触物理的第一站,物理对学生来说具有新奇感,同时具有陌生感。当学生不断学习之后会发现一些难以理解的问题,尤其有一些概念和思路与学生平时的生活完全相反,让学生难以理解。所以把初中物理教学形象化和生活化显得尤为重要,情境教学刚好弥补了这一空缺。
一、情境教学来源于生活
物理其实就是对生活中的一些自然科学现象进行研究的自然学科,人们常常接触到物理现象,对一些物理现象已经习以为常,物理就在哪里,只是学生先前不知道把他们命名为物理现象;或者在生活中对一些物理现象难以琢磨,百思不得其解,总想要弄清楚问题的答案。这些就是物理学科可以解释和解决的问题。在物理教学中,教师不妨把物理教学和具体生活实际相联系起来,为学生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把物理还原到具体的生活中进行教学,这对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和树立起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都非常重要。生活化的物理情境教学让学生感知原来生活中处处有物理,进而感觉到物理并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科目,树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如:“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在进行这一内容的教学时,我让学生事先找一块镜子自己照一照,最好是全身都能照到的那种大的穿衣镜,让学生自己先总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上课时,我带一块镜子到班上,让学生一起研究,请一位学生到镜子前来,让大家观察镜子成像的特点。让学生分别伸出自己的左手和右手,抬起来,再观察镜子中像的特点,让学生从远处向镜子走过去,再观察镜子的成像。最终得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把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写在黑板上。教师再让学生下去自己照镜子,再感受一下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二、情境教学来源于物理实验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很多物理实验,物理实验存在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物理实验的效果。多以实验形式向学生传达物理的相关知识,这比教师纯理论化的讲解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和理解。例如在讲解浮力这个知识点时,为了帮助学生研究浮力,我在一个稍微大些的玻璃缸中放上浓度较大的盐水,再拿上两个大小不等的鸡蛋和一个苹果,分别把两个鸡蛋放入盐水中,再把苹果放入盐水中。学生看到苹果在盐水中浮起来之后,教师再把苹果切开,先切开上部,再切开下部,让学生观察苹果在水中的情况。通过这个实验帮助学生探究浮力和哪些因素有关系,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出物体沉浮和哪些因素有关,进而对阿基米德原理有深入理解与掌握。像这样关于浮力的生活例子其实很多,只是很多学生一般没有注意,更没有研究。教师把相关物品带到课堂上,在学生的面前做实验,让学生和教师一起探究,在探究中对相关物理知识进行掌握,这样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是牢固的,是理解性的记忆,学生能够从深层次把握相关物理知识。时间久了,学生可以凭借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一起探究的实验过程回忆起阿基米德的原理,比起死记硬背效果要好得多。
三、情境教学来源于现代教育技术
当前是信息化的时代,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渗透到了教学的方方面面,包括物理教学。物理教学中,由于一些实验和物理器材的细微性,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展示。像这类实验和物理器材通过多媒体展示会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杠杆原理时,教师不可能把生活中有杠杆存在的东西都搬到课堂上,但教师可以在事先准备好的课件中插入杠杆和其他有杠杆原理存在的事物,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杠杆原理。另外像一些教师在讲台上演示了学生难以看清楚的比较少细微的实验和物理器材,如电路的实验,电线和小灯泡都很小,教师假如只是拿着实物在讲桌上给学生讲解,后排学生很难看清楚教师是怎么操作的,电线之间是怎么连接的,灯泡又是怎么安装到电路中的。对于这样的实验,教师可以找到实验的相关视频,在大屏幕上播放给学生看,让学生能够更清楚地看到实验过程和结果。在学生进行具体操作中就能有更清晰的方向指引。另外,像一些很小的实验器材和物理器材,教师可以在投影仪上给学生展示,或者通过图片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对相关物理器材达到有效认清的目的,这对于物理学习是有帮助的。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为学生的物理学习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可以把物理教学还原于生活,借助多媒体和物理实验的情境创设,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完成物理学习。采用情境教学法,帮助学生把抽象的物理知识形象化。教师在采用情境教学法时,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用不同的情境,在采用前自己先权衡一下,究竟哪种情境教学法能与相关的物理知识更好地结合起来,从而把相关的物理知识很好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初中物理杠杆教学范文5
文章在分析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主要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有效策略,包括:教学要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实现创新教育活动;设计问题情境教学形式,完善创新教育活动;借助多媒体技术,开展趣味创新教育形式。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创新教育
随着新课改在初中教学中的不断深入,教师教学形式和理念也逐渐需要提升,教师必须对其整体的教学手段进行创新,进而为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能力,为学生的良好发展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本文对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当中实施创新教育进行了探究。
一、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主要作用
传统教学是以应试教育为主,教学活动也多以提升学生学习成绩为主要目的,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拿到最高的成绩,但这样的形式却忽视了学生是否真正地理解和掌握了知识。在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只是将书本上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只能靠死记硬背来记住知识,之后再让学生通过解题来掌握知识点。虽然这样的形式能让学生在考试当中得到好的成绩,但由于学生欠缺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因此并不能全面地将知识运用在实际中。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主要的目的就是通过良好的教学形式,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激发出来,进而让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提升自身的整体学习能力,进而运用丰富的知识拓宽视野,并更好地促进学生未来良好发展。
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教学要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实现创新教育活动
物理知识与人们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知识源于生活,也作用于生活。所以在开展物理教学活动时,教师要有效地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到一起,让学生通过自己熟悉的问题或现象来学习物理知识,进而有效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记忆,从而将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激发出来,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和掌握物理知识,促进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通过创新性的教学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未来良好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1]。例如,在讲授“光的直线传播”时,教师可以先在生活中找寻一些与教学相关的道具,如激光笔、水槽、小孔成像器等,也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激光笔、果冻、软橡皮管、装水的玻璃杯等道具。课堂上,教师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运用自己和学生带来的道具进行光传播过程的实验,开展小组实验活动,让学生明确光是由直线传播的,并提问学生“你们知道光是从哪里来的么?”之后,教师拿出一些生活当中的物品,让学生分辨哪一个是光源。教师运用自己和学生带来的道具来进行光传播过程的实验,并在实验当中让学生明确光是由直线传播的。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仅能够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情况下学习到物理知识,还能有效地加深学生的记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二)设计问题情境教学形式,完善创新教育活动
问题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关键部分,并且探究与创新也有紧密的关系,所以在开展创新教育时,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有效利用问题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探究学习能力,进而让学生在探究物理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的提升。例如,在讲授“杠杆”时,教师可以在教学前引用“给我一个支点,我能翘起整个地球”这句话,通过这句话来激发学生对杠杆知识学习的兴趣,之后教师再不断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如“什么是杠杆?在生活当中运用杠杆原理的物品有什么?杠杆有什么特点?”等。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进入到思考和探索当中,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记忆,掌握所学知识,提升创新能力以及思维能力。
(三)借助多媒体技术,开展趣味创新教育活动
多媒体技术在现代教学中已经被广泛的运用开来,它通过良好的声音、图片、文字和视频播放能力,已被有效地运用在现代教学活动当中。未来有效实施创新教育,教师可以良好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活动,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以及提升学生整体能力[2]。例如,在讲授“电流和电路”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的视频播放能力和课件播放能力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在教学前根据具体教学内容拍摄实验内容,之后在课堂上向学生播放其重要内容,并让学生在视觉与听觉的感官刺激下加深对物理知识的记忆。
三、结语
初中物理教学是初中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为了奠定学生良好的物理基础所开展的教学活动。教师必须根据现今教学要求及学生特点制定创新型教育形式,进而通过良好的教学形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从而促进学生整体学习水平的提升,为学生未来健康稳定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邵泽玲,侯庆伟.浅析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6(10):77.
初中物理杠杆教学范文6
【关键词】物理模型初中物理教育初中物理教学简单性原理
模型在我们日常生活、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中经常见到,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很大帮助。物理学研究具有复杂性。怎样发现复杂多变的客观现象背后的基本规律呢?又如何简单的表达它们呢?人们有幸在漫长地实践活动中找到一些有效的方法,其中一个就是:在具体情况下忽略研究对象或过程的次要因素,抓住其本质特征,把复杂的研究对象或现象简化为较为理想化的模型,从而发现和表达物理规律。
既然物理模型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物理教育和教学中对物理模型的讲述和讲授就必不可少。建立物理模型就要忽略次要因素以简化客观对象,合理简化客观对象的过程就是建立物理模型的过程。根据简化过程和角度的不同,将物理模型分为以下五类:物理对象模型、物理条件模型、物理过程模型、理想化实验和数学模型。下面我们逐个加以说明。
(一)物理对象模型――直接将具体研究对象的某些次要因素忽略掉而建立的物理模型。这种模型应用最为广泛,在初中物理教材中有许多很好的例子。例如:质点、薄透镜、光线、弹簧振子、理想电流表、理想电压表、理想电源和分子模型。作为例子,我们详细分析质点。质点,就是忽略运动物体的大小和形状而把它看成的一个有质量的几何点。其条件是在所研究的问题中,实际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本问题的研究的影响小到可以忽略。这样以来,很多类型的运动的描述就得到化简。比如所有做直线运动的物体都可以看成质点。因为作直线运动的物体的每一个部分每时每刻都做同样的运动,所以就可以忽略其大小和形状,而只找这个物体上的一个点作为概括,当然这个点的质量等于物体本身的质量。这样,直线运动物体的运动轨迹就是一条直线,很容易想象、理解和刻画。很多具体例子都可以这么做,例如以最大速度行驶在笔直铁轨上的火车,沿着航空路线飞行的客机,从比萨斜塔上下落的铁球,等等。
(二)物理条件模型――忽略研究对象所处条件的某些次要因素而形成的物理模型。在初中物理中有:光滑面、轻质杆、轻质滑轮、轻绳、轻质球、绝热容器、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等。我们以轻质杆为例加以分析。比如简单机械里的杠杆,在初中阶段问题往往归结到力矩的平衡上来。即: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动力和阻力都包括杆以外的物体对杠杆的作用力,还包括杆本身的重力。而杆重力的力臂在杆上的每一点都不同,这样除了杆的形状是几何规则的少数例子以外的绝大部分杠杆问题在初中阶段就没法解决。而轻质杆的引入正好解决了这一问题。轻质杆是忽略了自身重力的弹性杆。当外界物体对杠杆的力矩远远大于杆自身重力的力矩或者杆自身重力的力矩相互抵消时,就可以把杆当成轻质杆,杠杆受到的力矩只有外力矩,这样所有杠杆平衡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三)物理过程模型――忽略物理过程中的某些次要因素建立的物理模型。在初中物理中有:匀速直线运动、稳恒电流等。这些物理模型都是把物理过程中的某个物理量的微小变化忽略掉,把这个物理量看成是恒定的。因为这些量的变化量与物理量本身相比太小了,以至于可以略去不计。这样不用考虑过程中物理量的复杂变化情况而只考虑恒定过程,分析问题就容易多了。
(四)理想化实验――在大量实验研究的基础上,经过逻辑推理,忽略次要因素,抓住主要特征,得到在理想条件下的物理现象和规律的科学研究方法就是理想实验。理想化方法是物理科学研究和物理学习中最基本、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初中物理中就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理想化实验:伽利略斜面实验。伽利略的斜面实验有许多,现在举其中的一个例子,同样的小球从同种材料同样高度的斜面上滑下来,在摩擦力依次减小的水平面上沿直线运动的路程依次增大。伽利略由此推知:小球在没有摩擦的水平面上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理想条件下的物理现象)。牛顿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牛顿第一定律。无需多论,也足以见得理想实验的强大力量。
(五)数学模型――由数字、字母或其它数学符号组成的、描述现实对象数量规律的数学公式、图形或算法。初中物理中的数学模型主要有磁感线和电场线。磁感线(电场线)是形象的描述磁感应强度(电场强度)空间分布的几何线,是一种数学符号。而磁场和电场本身的性质对这些几何线做了一些规定,例如空间各点的电场强度是唯一的规定了电场线不相交。这样就使它们成为形象、简练而准确的描述磁场和电场的数学符号。
物理模型在初中物理教育与教学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就要重视对物理模型概念和具体模型(例如上文分析的模型)的讲述,重视对建立物理模型方法的讲授,重视对学生建立和应用物理模型意识的增强,重视对学生建立和应用物理模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体验到成功建立和应用物理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刘玉胜,物理模型在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