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育的道德标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育的道德标准范文1
关键词 本科医学教育标准 职业辅导 生涯辅导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A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Guidance Ideology under the Standard System of Undergraduates Medical Education
YANG Zhicheng, LI Qiwei, WANG Shengchun
(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Hengyang, Hu'nan 421001)
AbstractThe establishment ofThe Education Standards of Medical Undergraduates - The Major ofClinical Medicine(a trial implementation) provides the standardization and platform for medical undergraduates with the change from the employment guidance to vocational guidance. It requires the higher medical college to transfer to a vocational ideology with education humanization, life-long planning and professional guidance; to adjust the focus from vocational ability training to humanization cultivation; to transfer the attention from the stage of career choice to life-long learning; to change gradually from the supply to integration of employment information; then to provide a complete set of vocational guidance which aiming at the development and perfection of humanity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Key wordsEducation Standards of Medical Undergraduates; employment guidance; vocational guidance
1 职业辅导人本化转向:从职业能力培养调整到关注人自身,指向人的发展、完善
职业辅导的对象是人,它本应深深地考虑人的发展需要和特点,但以往的职业指导强调“择业为本”,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却忽视了对人自身的关注,形成了严重的“无人”现象。一定层面上,它不是从人本身、从人的需要和人的发展出发的,而是把职业教育作为一种外部力量,形成对职业知识与技能的灌输,以使人机械地寻求自身与职业的匹配。在此观念的引导下,职业指导过程等同于求职技能培训过程,由专门的机构和专门的人员在专门的时间里,以传授的形式、灌输的方法来实施,把活生生的职业辅导实践转变成规定性、物化的规范知识学习。直到今天,这种既不符合现代社会人本要求,也不符合职业辅导本体性特征的现象,在现实中依然存在并且仍然较为严重。
职业辅导的现状要求反思传统的辅导理念与价值,逐步使职业辅导的重心由职业能力培养调整到关注人自身,指向人的发展、完善。“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①职业辅导的最终目的也在于指向人的发展的终极关怀,让人们能够充分认识到自身价值和创造潜能的存在,并为自身潜能的实现与发挥提供条件,在自我认知、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发展中实现人与职业、人与社会的动态呼应。
《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的制定为职业辅导理念人本化转向提供了政策支持。在《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中,以人为本原则既体现在“学生为中心”和“自主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改革上,也反映在医学生职业素质和良好人格双重教育目的上。《标准》在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中明确指出:“认识到持续自我完善的重要性,不断追求卓越。”这些观念与经历了从“择业为本”到“以人为本”转变的生涯教育价值追求非常契合。“生涯教育应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环境教育,不仅重视知识教育,而且特别重视人格培养,生涯教育要突破国界,回答个人要求、社会要求、时代要求,希望人们在改造社会的同时改造自己,从改造自己的成功经验中使他人受到启发,产生彼此合作的理念、信心,最终达到自己解放自己的目的,使自在的人变成自为的人,使被动的人变成主动的人。”②反映出生涯辅导作为一个整合概念,对就业指导、职业咨询的超越与扬弃,使指向人的终极发展的生涯辅导目标与高等医学教育理念有机结合。
2 职业规划终身化转向:从职业选择的阶段性转变为注重终身学习,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
从时间向度看,职业辅导本应着眼于人的发展全过程,视可持续发展为职业规划的目标与方向,然而,以往的职业指导强调阶段性,将指导的重点聚焦于求职,以协助个人选择职业、准备就业、安置工作与就业后的适应为主,突出人职匹配,使人们很容易的将职业指导作为职业辅导的代名词,从而忽视职业观念、职业能力、职业价值观形成、发展、稳定、完善的整个过程,造成严重的“短视”现象。在此观念引导下,职业辅导常常发生于毕业时、求职一刻,而不是从小学到大学的全过程。其重点也在于短期职业技能培训,而不是长期的人生规划和职业设计。这样一种指导模式,以人为的方式活生生的割裂了人的整个自我发展、完善过程,也使被指导者对自己的职业、未来没有清晰的认识,只能到职业选择阶段加紧补课、匆忙应对。
传统职业辅导短期性、阶段性的不足要求伸展职业辅导的时间跨度,实现职业规划终身化转向,更加注重终身学习,从而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在此意义上,职业辅导是一个与人的身心发展相一致的过程。它不应该成为一时作出的有关自己终身的决定,而应该是基于人们逐步形成、完善的职业观念,是经历整个教育历程、社会影响、自我认知才形成的;职业发展过程也如同大多数事物一样,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划分成若干连续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职业规划重点、特征、学习任务不同,而每个阶段又相辅相成、紧密联系,前一阶段的职业发展任务将会促进或者阻碍下一阶段职业发展任务的完成,整个人生规划也在这环环相扣中得到时间的检验与推动。职业辅导就是通过研究不同阶段人的职业行为、发展阶段、职业适应和职业发展任务来协助个人发展并接受统一完整的自我形象,同时发展适切的职业角色形象,使个人在现实世界中接受考验,并转化为实际的职业,以满足个人需要,同时造福社会。
在我国高等医科院校中,职业辅导也迫切的需要实现职业规划的终身化转向,而《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的制定为此提供了契机。在《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中,终身学习观被确立为基本原则,在《前言》中就明确指出:“本科医学教育是整个医学教育连续体中的第一个阶段,其根本任务是为卫生保健机构培养完成医学基本训练,具有初步临床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医学毕业生。”终身学习能力、终生学习观念、毕业后医学教育、继续职业发展和持续医疗实践等范畴不断出现,某些情况下还预留了毕业生未来的学习发展空间。如《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在第五条教育计划第十一款“与毕业后和继续医学教育的联系中”指出:“教育计划必须考虑到与毕业后医学教育的有效衔接,并使毕业生具备接受和获取继续医学教育的能力。”基于全程化理解的终身学习观与生涯辅导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它扩展了教育的时间维度,使教育不再限于那种必须吸收的固定内容,而被视为一种人类的进程。
3 职业辅导专业化转向:从职业信息供给调整到注重整合,提供完备的生涯辅导
职业辅导本应是全方位、专业化的辅导,它融入职业和生活双重角色,综合运用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种知识,形成一个综合性整合范畴。然而,传统的职业指导过分强调职业角色,将工作的重点放在职业认知与选择上,突出反映人的特质与职业需求之间的契合关系,在工作方法上常常以授课为主,运用有限的教育形式实现“教”与“学”,在人们心目中留下了职业辅导即就业指导的直观印象,从而忽视了与个人事业角色发展密切相关的其它角色,也忽视了对心理学、社会学等知识的综合运用。在此观念引导下,我国高校职业辅导视域狭窄,方法有限,在实践中常常表现为就业指导课、就业信息供给和政策法规解读,形成了严重的“单一”现象。这样一种指导模式,只看到人的职业性一面而忽略其他,也没有深入的探索职业性与其他角色之间的紧密联系,再加上指导手段的单一,使被指导者不能清晰全面的认识职业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区别与联系,不能获得全方位的辅导与咨询,导致职业辅导的效果欠佳。
传统职业辅导视域狭窄、方法有限的不足要求拓展职业辅导的思维维度,不仅注重教育更要注重实践,不仅关心职业选择,更要关心职业与生活的和谐,从而在更高的层面实现整合,提供完备的生涯辅导。“生涯的发展是一生的过程,生涯能力的培养是永续的活动。”③而人的一生就是不断的角色重叠与转换,在成功的表现某一角色过程中都可能或多或少的遇到职业困难,它有时发生在职业选择阶段,有时发生在职场过程中,这都需要提供综合全面的职业辅导。
在我国高等医科院校中,也迫切的需要实现职业辅导的全方位、专业化转向,而《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在制度设计时就为此做了考虑,为实现更好的职业辅导提供了一个较为完备的平台。从制度层面看,《标准》体系下的学生支持与咨询体系与整合的生涯辅导体系内容上保持一致。在《标准》中,学生支持与咨询是一个为学生提供咨询和指导服务的平台,学生支持服务包括医疗卫生,就业指导,为残障学生提供合理的住宿,认真执行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困难补助等助学制度,为学生提供经济帮助等各项内容。在内容上,《标准》体系下的学生支持与咨询体系与整合的生涯辅导体系是统一的,不仅包括求职择业指导,还涵盖了从学业辅导、生活辅导到心理辅导、创业辅导等诸多内容。此外,这样一个整合的平台也不限于相应机构和专门人员,高校各部门、各院系、各层次的人员全体参与、相互协调、形成合力,以此实现生涯辅导理念的普及,为大学生就业和全面发展提供支持。
在《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推动下就业指导向生涯辅导的转向,使高等医学教育理念、职业指导思路发生巨大变化,以人为本、终身学习、全过程辅导成为教育的中心,可持续成为教育的主题。高等教育与生涯辅导的关系得以协调。高等医学教育成为“整个医学教育连续体中的第一阶段”,④生涯辅导成为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从而将医学生职业发展与人的发展、完善有机结合。
立项:2009年南华大学教育改革课题
注释
①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8.
②第六届国际生涯研讨会对生涯教育理念的阐述.转引自池忠军.生涯辅导渊源与方法辨析.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3(1):93.
教育的道德标准范文2
关键词:主题墙面创设;幼儿教师;专业标准
2011年底,教育部以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为基础,研制颁布了教师专业标准,包括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我们在幼儿教育活动中,认真学习贯彻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努力改变理念,提高自身素质,在西部学前教育研讨会暨幼儿教师技能比赛和兰州城市学院与兰州市城关区教育局举办的幼儿教师技能比赛中获得良好成绩。
一、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与教育理念创新
2011年12月,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强调坚持四个基本理念,即幼儿为本,尊重幼儿权益,以幼儿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幼儿的主动性;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保教活动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师德为先,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幼儿,尊重幼儿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能力为重,把学前教育理论与保教实践相结合,突出保教实践能力;研究幼儿,遵循幼儿成长规律,提升保教工作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终身学习,学习先进学前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基本内容包括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3个维度,14个领域和62个基本要求。其中第八领域环境的创设与利用中强调,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让幼儿感到温暖和愉悦。建立班级秩序与规则,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让幼儿感受到安全、舒适。创设有助于促进幼儿成长、学习、游戏的教育环境。合理利用资源,为幼儿提供和制作适合的玩教具和学习材料,引发和支持幼儿的主动活动。
二、以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为指导开展主题墙面创设
幼儿园环境创设展示的是教师的教育观和教师的专业技能。在西部学前教育研讨会暨幼儿教师技能比赛和兰州城市学院与兰州市城关区教育局举办的幼儿教师技能比赛中,我们以教师专业标准为依据,设计中突出了师德为先,幼儿为本,能力为重的理念,四幅主题墙面体现了我们的教育思想,彰显了我们的教育信念,显示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表达了对幼儿快乐成长的美好期待,获得良好成绩。
(一)在主题确定中体现师德为先的理念。
教师师德的重要表现是师爱,这是教师专业标准中师德为先的具体体现。因此,我们的主题墙面设计基本理念为:体现师爱。我们将四幅独立主题生成为反映儿童成长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综合主题,分别为幸福家园、拥抱冬天、亲近春天和阳光儿童,期待通过“幸福”、“拥抱”、“亲近”和“阳光”四个主题墙面名称的使用,使幼儿感受教师对他们的爱与关怀。充分表达了教师专业标准中师德为先的理念。
(二)在墙面设计中体现幼儿为本的理念。
1、儿童为本,反映儿童生活。“幸福家园”主题反映了秋天小班幼儿适应新环境的感受,从小班就建立对幼儿园的热爱;“拥抱冬天”主题反映了中班儿童在冬天的体验,体现家园共育的思想;“亲近春天”主题反映了大班儿童主动探究春天秘密的意愿,体现幼儿的主体性。“阳光儿童”反映了大班儿童即将毕业时取得的成就与感恩之情。四幅主题墙从整体上反映了幼儿园营造幸福家园,培养阳关儿童的办园理念。
2、互动为主,注重年龄差异。在主题墙面创设过程中考虑到大中小班儿童不同的年龄特点,既体现教育性,又体现互动性,如知识性元素通过不同手法巧妙融入画面当中,根据不同年龄幼儿身高特点,安排互动版块的位置,让墙面真正成为教育活动的延伸,真正成为与幼儿互动的环境。
3、艺术为重,突出审美教育。在主题墙面的设计上,突出墙面的艺术性,每幅墙面都以丰富、鲜艳的色调吸引幼儿眼球,整体画面给幼儿以美的享受,可爱的动物或人物形象贯穿其中,符合幼儿喜好。让幼儿在与墙面互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感受到美的气息。这与教师专业标准中提到的幼儿为本相一致。
(三)在墙面构思中体现能力为重的理念。
1、布局构图:从整体看,四幅主题墙面是一个有内在联系,反映教育思想的整体;从局部看,每一幅主题墙面又相对独立,体现儿童年龄特点,体现鲜明的季节特点。
2、色彩搭配:四幅主题分别反映了在秋、冬、春、夏不同季节儿童的成长,因此,通过色彩的搭配体现季节的特征。
3、材料选择:选取以一种材料为主要装饰材料,其他操作材料为辅,以废旧材料为补充的材料选择原则。
4、制作方式:调动幼儿多种感官,从视觉、触觉、嗅觉三方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利用多种材料、运用丰富的色彩搭配,巧妙的布局构图进行墙面构思,体现幼儿园教师和学生的专业技能,与教师专业标准中的能力为重相吻合。
三、贯彻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开展教师继续教育
终身学习是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要求学习先进学前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我们兰州城市学院幼儿园,虽然从20世纪90年代初就已经开办,现在是兰州市二类幼儿园,教师和保育员的学历都完全达标,但是,对照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的有关条目要求,仍然有不小差距,必须开展继续教育。
1、充分利用教育学院高校教师专家开展培训。兰州城市学院幼儿园是挂靠教育学院管理的教育机构。教育学院有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学生1100多名,副教授以上专家30多名。幼儿园可以充分利用有利资源,开展《0-3岁婴儿幼儿教育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等解读培训。
2、积极园内园外教学观摩比赛开展园本培训。甘肃省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挂靠在教育学院,每年举行全国性、全省性幼儿园教师教学研讨和观摩活动。兰州市教育局、城关区教育局、安宁区教育局也每年举办教学新秀比赛活动,幼儿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机会,交流教学理念和经验,吸收新知识、新技能。
3、协调安排时间选派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培训。新世纪以来,北京上海广东等发达地区教育机构,每年举办各类短期长期的幼儿教育研究讨论培训班。培训期间不仅有专家讲座,还有一线教师教学示范以及当地示范幼儿园参观学习,可以利用这些机会,选派骨干教师进行培训,使其早日成为专业化水平比较高的教师,带动其他教师发展。
4、邀请省外专家来园开展现场指导设计培训。2011年以来,财政部、教育部实施各级各类教师国家培训计划,教育学院作为甘肃省幼儿教师培训中心挂靠单位,每年承担各类教师培训,如幼儿园园长班、小学转岗教师班、少数民族教师班、骨干教师班等。幼儿园可以利用这些机会,选派教师进行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参考文献]
教育的道德标准范文3
问题导入 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差异性提问,以激发、吸引学生,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在讲授小学新标准12册(Module 1 Restaurant)的时候,恰逢寒假刚刚过去。我以谈话导入到新课的学习。“假期去了什么地方、年夜饭在家里吃的等问题,教师与学生自由的语言交流把孩子再次引入到英语的世界,拉进了师生的关系,自然引出了新学期第一课的重点单词和学习内容。
标题、题目导入 教师可直接从标题导入新课,从而帮助学生迅速、直接的掌握该语言项目,并顺利的投入到课文的学习当中去。小学英语第十一册Module 6 Unit 1 I’ve got some Chinese chopsticks. 这一课的讲授正值秋季。秋高气爽,阳光明媚。在这样的季节里,这样美好的日子里,让我们感受金黄色的秋天吧。这堂课我从询问季节入手 —— What season is it now?是秋天。教师第一次语言陈述了本课的重点句型—— 我有(have got)一些秋天的图片。
音乐导入 在小学英语第九册,主要谈论了人的情感。第一单元“Are you sad?”主要讲述了四种情感(happy / sad/ bored/ angry)。如何导出这些情感呢?既然是谈论感情,就一定要让人有所感受。我选用了音乐导入法。让学生先来听《好日子》和《二泉映月》两段不同的音乐,谈谈他们的感受。
复习导入 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 “温故而知新。”回顾旧知识是导入新课的常用方法。有一点值得提出,我们对于旧知识的复习,通常采用提问或听写的方式,复习导入起到了承上启下式的作用,更有利于知识之间的相互衔接。推陈出新,通过复习回顾旧知识自然而然引入新课的学习,为新课的讲解埋下伏笔。
谈话导入 谈话导入是英语课教学中常用的方法。谈话导课要根据实际情况,精心设计谈话内容,谈话要有目的性,绝对不是信口开河,更要把握好时间。谈话可以从打招呼入,可以谈天气、谈时间日期,谈身边事。
课件导入 多种媒体的运用使教学变得生动、形象、活泼,感染力强,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引起有意注意,加深印象,帮助学生持久记忆。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可以使教学过程程序化,用简单的、直观的教具作为媒介,逐渐引入新课。
故事、谜语导入 根据下一步的教学内容设计故事或谜语,以其魅力集中学生注意力,还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听力与理解水平。
谜语导入 小学英语第11册Module 3 library Unit 1 Have you got Harry Potter videos? 设置谜底为图书馆的谜语 --- It’s a building, room, or organization which has collections, esp. of books, for people to read or borrow usually without payment. What’s that?
游戏导入 游戏深受学生喜爱,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直接兴趣,创造真实多变的教学环境,提供新奇有趣的操练形式。游戏导入的方法有很多,如:运动型游戏导入,单词游戏,体验游戏导入等。
第九册的题目是 Sports(体育运动)。 指令、动作型游戏更适合于不过了。Simon says的游戏使学生非常喜欢的。在一系列的听音做动作的游戏之后学习课文,水到渠成。
教育的道德标准范文4
【关键词】初中物理 创新 提高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203-01
在实行新课标之后,老师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手段上发生了改变。老师不仅要顾及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还要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学生的压力,使初中物理教学的质量得到提高;同时更要培养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后活到老学到老,增强学生今后的各方面能力。为了促进学生们的进步,在这种新情况之下,怎样做才能够达到新课程物理教学的目的?就这个问题,我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对此进行浅析。
一、改变教学的旧思想与旧方法进行创新
在现今的初中物理中,学校为了表面的升学率,通常要求教师给学生们补课,布置作业,让学生们狂练题目,过重的学业负担让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受到畸形影响,导致培养出更多的是高分低能的所谓的“尖子生”。因此,教育的发展必须循规蹈矩,从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也就是从单一的教授知识与为求高分的思想转换成既培养学生能力挖掘潜力又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比较科学的思想。在评价教学方面,从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来判断教学效果转变成根据学生学习能力水平与智力的发展情况来评价教学效果。在衡量教学质量方面,从单方面的根据学习分数的高低评价教学的质量优劣转变成全方面的提高完善综合能力的教学水平来衡量教学质量。在改变教学主体方面,从只单一以教师为主体向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的变化。让教师作用详细化主要是提高学生们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培养自主教育的能力。比如,教师教学《力的作用》一文时,不应该单单只给学生们传授固定的知识与机械化的推导公式,更应该做的是让学生们自主的完成课本中要求完成的实验,并且要根据学校器材的有限性灵活改变实验材料,让学生在实践中更直观的获得知识,同时调动与提高学生们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方式的创新,多媒体教学的灵活运用
进行素质化教育主要阵地是传统的课堂教学,首先教师们要进行自我思想的创新,转换传统落伍的教学方式,从而将教育的创新变革着重落实到平常的教育实践中。现代性的多媒体教学直观性强,动态性较完善等特点,从而使传统模式下的教学中的不足的到一定的改善,更进一步的使学生们的思维方式能力得到提高。所以,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要使物理教学发挥更大的有效力,就势必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在物理教学中,我采运用多媒体教学来辅助传统的课堂教学,利用多媒体的优势,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多个不同的方式来调动学生们的思想,使课堂教学知识的得到更好的传播。又如,在我讲解凝华这节内容时,为使学生们更直接的更正确的了解凝华的过程,采用了动画技术,做了一个小短片来解释凝华的过程。结合学生们爱玩的习性,他们不会觉得枯燥无味,而是对此加深了记忆。这样的课堂调动起了学生们的兴趣,把难化易,也使学生们正确地掌握重点与难点,大大地提高教学质量。
三、加强教学各个方面的趣味性
使教学课文内容呈现一定的趣味性,即为将教学内容情景化,生动化。例如,在教学《力与反作用力》这一课文时,教师可以放一段小动画:汤姆猫与吉利鼠。情节为猫在逮捕老鼠的时候,老鼠想尽办法逃脱时弄倒了了高尔夫球杆,猫正好踩在球杆上面。此时猫非常的急,便特别的使劲踩在上面,最后导致猫被球杆反反复复的撞击。一系列的搞笑场景看完后,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猫会这样?”接下来组织学生们自由的讨论。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们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接受力也大大的增强;这样的课堂,学生们更愿意去接受;这样传输知识,学生们学得更透彻。
四、引导学生们在实验中探索,感受其中的快乐
课本中呈现的所有知识,一般都是伟大的科学家早已经就发现与证明好的,并且已经形成固定的规律,当然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通常不是来找寻人们至今还未发现的现象与规律,可它不会被动懒散地只去接受教育家传授的种种,而使自己只充当吸收知识的机器,更会根据自己的实际的知识水平高低,选择性的接受各类知识。教学的主旨就是把握准学生的心理变化,从而达到教学知识传授与接受两者间的相互协调,提高起学生们的兴趣,增强师生间情感交流,达到共鸣。“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这是初中物理教学中重要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就此知识点让学生们进行实验探究,是学生们的知识更具体化、深刻化。教师首先可以对此知识点进行解释说明,例如,日食、月食的成因等等。学生们可以随时提出疑问,教师也必须随即解答学生们的困惑。然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些相关性的问题:光的传播途径是怎么样的?并给学生们一些相关提示:利用小孔成像的原理。教师再对学生们进行分组探究,对知识水平层次不同的学生一对一的提示与指导。还可以让学生们根据自身的知识水平来设计多种不同的探究实验或者对原有的方案进行稍稍的创新。最后,全部学生集体对实验讨论,并确定最佳的方案后师生共同进行实验。[1]
五、教师及时完成教学反思与教学后记
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则是教师在教学后进行反思与总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的必要程序包括课前的材料准备、规定课程的教授,还有教授完后的及时性的反思与必要的总结。大多数的教师比较注意课堂前的材料准备这一环节,加上课程的教授,并做到课堂上的充分性与丰富性,是学生们在兴趣高涨的状态下吸收知识,可是却造成教师们忽略掉教授完课文后的及时反思与对不足的总结。实际上当教师完成一节课后,若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内容进行及时性的总结,则必定会得出更好的心得体会,同时使自身的知识水平有所提高,也使教学质量更趋完善。这样一来,师生之间的交流将变得融洽,课堂变得有序,效率提高,教学效果也就更趋于完善。
教育的道德标准范文5
【关键词】 小学音乐 教师表演 作用 策略
音乐是一种表达人思想、情感的时间性、表演性艺术,这是音乐区别于其他学科、其他艺术形态的一个重要特点。由于音乐的这一特点,使音乐学科的教学方法与其他学科也有着明显的区别。它要求教师在音乐课堂上,不仅仅要善于熟练运用讲授、练习、讨论、表情、手势、媒体等常用教学方法和手段来组织教学,有时还需要教师通过直观形象的 "表演"来辅助教学,从而给学生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1.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表演的作用
多年的音乐教学实践让我体会到,音乐课中教师巧妙精湛的表演,对于营造课堂艺术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释疑解惑及正确理解音乐内容、表达情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首先,教师精湛的表演容易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用教师无形的魅力为学生的学习树立榜样;其次,一些难以讲清的内容、术语只有通过教师直观形象的表演才能易于让学生理解和接受,有些只可意会难以叙说的情感也只有通过教师的表演后,才能让学生恍然大悟、心领神会;再次,教师巧妙精湛的表演往往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音乐课堂显得轻松活泼,有助于树立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而且,学生通过观看教师直观、形象的表演后,为他们自己创造性的表现音乐打下了基础。因此,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要会“表演”,并巧妙地运用“表演”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把音乐课上活上好。
2.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巧妙运用表演艺术的策略
2.1 演唱时巧“表演”――激情
大家都知道,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和生活过程中为了表达情感而产生的。远古时代的民歌在演唱时大多与生产、生活、劳动紧密结合,边劳动边歌唱,边舞蹈边歌唱。现在不少民歌仍保留着这种载歌载舞的形式。因此,在教学民歌时,教师就要有意识地通过表演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达到更好地表现歌曲的目的。对此,我深有体会。以前,我在教唱新疆民歌《娃哈哈》时,虽然播放了多次录音范唱,也作了多次启发引导,但学生总也表达不出那种热情奔放的情感,唱起来总让人感到干巴巴的。后来,我从电视中看到新疆人民那种载歌载舞的场面时,一种灵感突然在我的脑海中涌现:新疆人不管年纪大小,都那么喜欢唱歌跳舞,如果让我们的学生也来个边歌边舞,那效果会如何?于是,我立即进行了试验。当学生初步学会了歌曲后,我没有讲怎么来唱这首歌,而是放着伴奏音乐,自己富有激情地演唱了起来,边唱边跳起了欢快的新疆舞。学生一看,情绪一下子沸腾了起来,纷纷议论:这个舞蹈我在电视当中经常看到,新疆人就是这么边唱边跳的。我因势利导:那么,今天我们也来做一回新疆人,请大家与老师一起来唱一唱,跳一跳,好吗?学生被这种气氛所感染,纷纷叫好。于是,师生共同讨论、学习了几个简单的新疆舞动作后,全班同学围成一圈,一起边唱边跳了起来。那种热情奔放的情绪已用不着老师去讲解、引导,学生已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音乐课被推向了。通过表演,学生加深了对新疆民歌的理解,激活了课堂,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因此,在音乐课堂中,教师要善于巧妙地运用表演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更好地表现歌曲。
2.2 欣赏时巧表演――解惑
传统的欣赏教学,一般总是教师先简要介绍一下所要欣赏内容的背景、主要内容等,然后教师提几个思考题,让学生聆听、讨论,自己理解、感悟。但由于年龄、学识、表达等多种原因,学生即使有所理解、感悟,往往对教师的提问不愿回答或回答不清,大多还是教师自问自答,很难达到欣赏的效果,整个课堂显得死板板的,给人一种沉闷的感觉。随着多媒体的迅速普及,我们又多了一种教学手段,有些曲子可让学生边听边看,使教学效果得到了提高。但由于新课标、新教材实施还处于实验阶段,多媒体资料并不多,老教材中的内容现在还很难找到相应的光盘,即使是新教材中的欣赏内容,也很少有现成可使用的。
虽然这些东西现在的学生平时经常能在电视中看到,但由于没有人为他们作过提示、讲解,学生并没有在意,也不会去记。而通过教师的表演,学生的无意注意就会被激发起来,情绪被充分地调动起来,这时他们的理解就会特别透彻,记得就会特别牢固。因为从心理学角度看,学生记得最牢固的是给他们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东西,学生最喜爱看、最喜欢听的是自己熟悉的人(包括老师)为他们所作的表演。因此,欣赏课中需要表演,表演最好由教师完成。戏剧欣赏能运用表演,那么声乐、器乐欣赏也如此。只不过表现的内容、方法、手段不同罢了。
3.课堂表演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教育的道德标准范文6
一、道德相对主义的内涵
相对主义是一个哲学命题,强调真理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道德上的相对主义否定道德上的普遍义务规范的存在。有学者把道德相对主义分为两种:一种是个人相对主义,一种是文化相对主义。个人相对主义认为,无论是道德本身还是道德价值规范都是根据个人的道德价值标准而定的,个人才是道德标准的创造者与评判者。生活的意义并不在于某种绝对真理,也不是止于至善,而在于每个个体对自己生活方式或生活态度的选择。文化相对主义认为,所有的道德标准都是因不同社会文化、历史时代以及地域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的,任何价值标准都是置于特定的文化背景之下才能得到解释和说明。约翰拉德以文化为基点,对道德相对主义这样界定:“道德相对主义乃是这样一种学说,在它看来,行为在道德上的正当性和不正当性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不存在适用于一切时代一切人的绝对普遍的道德标准。因此,它认为一个人以某种方式行动是否正当,是完全依据或相对于他所属的社会来说的。”[1]教育社会学家涂尔干在他的《道德教育》一书中写道:“有人说,原始民族没有道德。这是一个谬见。没有哪一个民族没有道德。不过,未开化社会的道德并不是我们的道德。”[2]教育家杜威说:“道德适应环境而产生,某种道德于某种环境为善,对于他种环境则不然。”[3]道德相对主义不是道德虚无主义。按《伦理学小词典》的解释,道德虚无主义是指“否定一切人类社会道德价值的理论和态度”[4]。道德虚无主义是激进的道德相对主义,它从根本上否定道德的存在意义和它在现实活中的作用,这与道德相对主义肯定道德的相对存在是不同的。道德相对主义不同于道德相对性。道德的相对性是指道德判断、道德规范与道德学说都是与特定的文化传统、具体情景等因素相关[5]。承认道德的相对性不一定是对道德相对主义的肯定,而对道德相对主义的肯定就是对道德相对性的夸大。在一个稳定的社会共同体中,每个人对于是非善恶的判断标准不尽相同,这是道德相对性存在的客观现实性,但如果过分夸大相对性,则会走向道德相对主义。诚如鲁洁教授所说:无论是文化相对主义还是个人相对主义,其根本特征都是坚持道德的相对性、易变性,反对道德的绝对性和恒定性,否定道德判断有一个普遍的永恒的标准和原则,否认各种道德或价值观之间的等级差别以及在它们之间进行任何比较和评判的可能性[6]。
二、道德相对主义对道德教育的负面影响
道德相对主义对学校的道德教育会产生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削弱教师的地位,影响教育目的的达成
在西方道德教育理论界,相对主义道德教育理论的代表是价值澄清理论。拉思斯是价值澄清理论的创始人,他在其著作《价值与教育》中说:“不同团体的人们拥有不同的价值观,只要不超出国家法律,一切观点应可以讨论、检查以及可能的接受、拒绝或怀疑。换言之,人们应当自由地拥有不同的价值指示,而且他们的态度应当受到尊重。”他认为,在道德教育过程中,学生的道德观点或道德选择应当受到尊重,不被任何人干涉,而教师的任务只在于帮助学生澄清他的价值观,自身处于中立地位。科尔伯格认为,教师中立本身就是一种道德相对主义的表现,将无法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教师中立,是一种无导向教育,势必容易导致学生过分关注自身道德价值判断和道德评价,出现道德选择的主观化和随意化,消解了道德的终极关怀,使得学生失去对崇高品德的追寻,而跌入个人主观主义和唯我道德的漩涡。由此,道德教育的根基则会受到极大的冲击而动摇,这将是德育的一场洗劫。
(二)否定普遍道德价值,淡化了教育的必要性
道德相对主义主张普世的道德价值是虚无的,是因人而异,因时因地而异。这是对道德教育价值的否定,也是对道德教育精神的无视。涂尔干说:“道德是由预先决定行为表现的行为规范体系所组成的。这些规范着一个人在既定的情境中应当怎样行动;举止得当,就是从良知上服从。”道德作为一个规范体系,本身应当以一定的道德原则为准绳,而这些原则便是为人们所普遍认同的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道德教育是为了使学生成为真正有德性的人,服从良知行事的人。教师以普遍认同的共同的道德取向或道德价值为指导,教育学生在特定道德情境中有所为和有所不为。普遍的道德价值好比一条“红线”,贯穿教育始终,而学生个体的道德判断就是这条“红线”上的一颗颗珠子。倘若没有为普遍尊崇的道德价值或道德标准,那么道德教育活动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没有人可以胜任道德教师的角色,因为没有人有这个资格和权利。
三、道德相对主义对学校德育的启示
尽管道德相对主义存在诸多不足,但也有它的积极意义,譬如它对个体道德自由空间的关注,反对外在道德权威对个体道德价值的绝对控制,重视具体道德情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反对在道德教育中否定个人道德主体的地位。学校道德教育应当汲取其合理内核为德育注入新鲜血液。
(一)注重学生道德创造,扩大道德自由空间
当下的道德教育中存在的根本问题是:在道德教育实践中,道德规范被设定为唯一工具,教师只简单传授这些道德的金科玉律本身,无视学生在道德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对道德准则若有任何怀疑,都将被教师看作是不适宜的。事实上,任何道德规范只有在具体的道德情境中,并结合个人的理解力才真正具有意义。相对于道德规范,学生是自由的个体,具有独立的理解力,这要求学校的道德教育必须给予每个学生必要的道德自由和空间。哲学家别尔嘉耶夫把道德分为两种形态:规范伦理和创造伦理。他认为在纷繁复杂的道德生活中,规范伦理由于道德情境的多变,时常无法像数学公式那样简单地展开运用,而是需要人的“道德创造”才能解决个体所面临的具体道德问题。他提出的个体的道德创造思想,实际上是对道德生活的相对性和个体性的承认,普遍性的道德法则不能绝对地、有效地统治人们的道德生活。因此,学校道德教育应当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肯定学生自身对生活准则的具体运用以及合理的道德创造,而不应当不由分说地否定学生有益的个体道德创造,封闭学生道德自由空间。
(二)强调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统一
道德相对主义反对外在道德权威对个人道德价值的绝对控制和在道德教育中否定学生道德主体的地位。我国的学校道德教育,强调社会的共同道德价值,而疏忽学生个体的道德权利。在道德教育过程中,教师所扮演的是一个主导者,还是一个道德权威的代言人?他的任务,是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培养学生在道德生活中作出正确道德判断的能力,还是用所谓具有“普遍性”的社会主流道德价值代替个体的道德信仰?我国知名的自由主义学者朱学勤,对于用社会道德规范代替个人的内在道德生活表示坚决反对。他认为对于社会某些道德问题,如“制度层面”的,可以规范统一起来,但是在人的“内心层面”的道德问题却永远是不可侵犯的。如果有人试图用某种“理想”或“善良愿望”,为他人制定道德准则,则将是十分危险的事。因此,在德育工作中,教师的任务在于发挥其应有的主导作用,关注学生作为道德主体的道德权利的实现。
(三)培养道德敏感性、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行动能力
道德相对主义的出现迫使现代学校道德教育反思教育方式的转变问题,从而在价值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找到更好的路径,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于是,道德教育的重心开始发生转变,由传授和讲解道德教条、道德上的金科玉律,转向培养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行动能力、提高道德敏感性。西方在道德教育方法的探索上,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拉思斯的价值澄清学说、彼得•麦克菲尔的体谅模式等,令人耳目一新。这些理论和方法,对于我们学校的德育改革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正确地、适当地进行道德判断,需要以较高的道德敏感性为基础。因此,提高道德敏感性非常重要。特别是在价值观日益多元、利益冲突不断加深的时代,对他人或社会的利益需求缺乏足够的洞察和理解能力的人,是极有可能“好心办坏事”的,即在表达善意志、追求正义实现的努力过程中,有意无意地损害他人或社会的利益。道德行动能力的培养也越来越重要。人是社会的人。如何有道德地生活,如何过道德生活,对于每一个终将踏入社会的学生来说都是必修课。能够积极主动地关心身边的事物,并通过行动有效地表达和实现自己的良好意愿,才是真正有道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