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临床医生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临床医生论文范文1
1.1调查对象
河南省10余所县级医院临床医生,包括平顶山市新华区医院、第五人民医院、宝丰县人民医院、周口市淮阳县人民医院、鹿邑县人民医院、濮阳市濮阳县人民医院、新郑市人民医院等。
1.2方法
1.2.1调查方法
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以临床医生职称级别为分层标准,包括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调查员到县级医院按一对一访谈的形式进行问卷调查并回收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年龄、性别、学历、职称、工作年限、科室等一般情况。认知和实践情况包括获取EBM知识的途径、对EBM知识的了解程度(非常了解、比较了解、了解一点和不了解)、应用EBM解决临床问题的频率(没有、偶尔、经常)等。问卷最后内容为EBM对医生是否有帮助及其是否愿意参加EBM的相关培训。EBM了解程度根据临床医生认知和实践情况的综合评价结果,即其主客观综合了解程度的评价,评价标准有前后问题答案一致情况及准确性等。
1.2.2质量控制
进行调查前首先对调查者进行规范化培训,使其解释标准化;要求调查对象进行无记名填写,如填写者有缺项和漏项,则需要求其填写完整;数据由2人合作录入,并由小组成员多次核对,以确保数据录入的准确性。问卷剔除标准:核心条目漏答或条目完整率小于80%。
1.3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双向有序列联表资料采用kruskal-wallis单因素ANOVA法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50份,回收140份,其中有效问卷136份,有效率为97.1%。调查对象中男78人(57.4%),女58人(42.6%)。
2.2临床医生对EBM了解程度
11.8%(16/136)医生对EBM不了解;71.3%(97/136)医生少许了解,16.2%(22/136)医生比较了解,仅有0.7%(1/136)的医生十分了解。
2.3EBM运用于临床情况
136人中没有将EBM应用于临床的有42人,占30.9%,偶尔使用的有75人,占55.1%,经常运用的仅有19人,占14.0%。
2.4临床应用
EBM最大影响因素临床应用EBM影响因素主要集中在对EBM认识不够(24.3%)、受单位条件限制(19.9%)及工作太忙,应用EBM费事(31.6%)等3个方面。
2.5不同英语、计算机水平的临床医生对EBM的了解程度
临床医生的英语水平越高,对EBM的了解程度越好(H=25.895,P=0.000)。临床医生的计算机水平普遍较低,且不同计算机水平的临床医生对EBM的了解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1.443,P=0.486)。
2.6临床医生对EBM相关培训的态度
97.8%(133/136)临床医生愿意参加EBM的相关培训,2.2%(3/136)临床医生不愿意参加EBM的相关培训。
3讨论
3.1本调查结果分析
县级医院临床医生对EBM的了解程度普遍较低,很不如人意,仅0.7%医生对其十分了解。另外,将EBM运用于临床的情况亦不容乐观,仅有19.0%临床医生经常将EBM运用于临床,卫生决策部门制定EBM继续教育政策时面临着很大挑战,任重道远。很多因素也影响了EBM的临床应用,主要工作太忙、应用EBM费事(31.6%),对EBM认识不够(24.3%),受单位条件限制(19.9%);另外,临床医生的英语水平越高,对EBM的了解程度越好,而临床医生的计算机水平与EBM的了解程度不存在差异,整体上临床医生的计算机水平都不是很好。但绝大部分临床医生能够认识到EBM在临床中的重要性,愿意参加EBM的相关培训,为EBM继续教育提供了主观积极性,有利于EBM继续教育的开展。
3.2在EBM环境下对基层医院临床医生的继续教育对策
3.2.1调动医疗人员积极性
加强EBM本质、主要内容的教育及文献检索能力的培训,如EBM的科学性、人文性等,使医生认识到EBM在决策、治疗、预后等方面的价值与意义,使EBM观念深入人心,调动医疗人员的积极性,从而使医生在临床治疗中能自觉地实践EBM。
3.2.2多途径增强医院EBM软实力
由于医院的临床医生对EBM了解及使用情况较差,可以系统地对学员进行教育培训的医生更少,根据实际情况,卫生决策部门可有计划地派送教师去专业度高的EBM培训机构进行进修,获得系统的EBM知识。另外在医院中根据临床医生对EBM的了解程度,形成梯度教学。根据本次调查结果,临床医生英语与计算机水平普遍偏低,使用数据库较少,应对不同英语与计算机水平的临床医生进行分层教育。通过参加培训班、听讲座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每季度由医院对其学习情况进行考核,以进一步提高临床医生的英语与计算机水平。大力培植EBM优秀人才,使其在医院的EBM发展中起带头模范作用,为该院的EBM长期发展贡献力量;另外,也可请知名的EBM专家来院指导,以加强对EBM的建设。
3.2.3加强医院EBM硬件投入
医院或卫生决策部门应尽量满足临床医生应用EBM的客观条件,加大对EBM数据资源的建设,如加大对电子阅览室购买专业数据库(如EBM数据库)和各种软件(如SPSS软件),图书室的投入力度,以满足临床工作对检索EBM证据的需求。
3.2.4优化EBM管理体系
21世纪发展EBM是医学界的必然趋势,应用最可靠的临床证据,最优化的治疗方案,创造出最佳的疗效。在工作太忙、应用EBM不方便这个最大影响因素问题上,根据实际情况,医院可将EBM的应用与临床医生的考核、评价、发放奖金及晋升职称等方面相结合;另外医院也可以建立EBM组织管理体系,引入临床路径(CP),CP是根据EBM的原则制定的针对一组情况类似的患者,而确定出的一套指导医生医疗行为规范的医疗措施,确立临床路径学术委员会(由医院内EBM水平较高者组成),由其根据临床最新研究成果等制定出相应的科学的临床路径,有计划的应用于临床,节约时间。
3.2.5培养临床医生终身学习意识
在此过程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育的重点应向培养学员终身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转变,这无疑既能使临床医生及时更新知识制定更好的临床决策,更好地让患者受益,又能为卫生决策等部门节约一笔培训的费用,使资金优化利用,更好地服务于人民。
3.3本调查的局限性
临床医生论文范文2
传统的临床医学专业的本科生教育,主要是理论课、实验课及临床实习结合的教学方式,大部分涉及道德伦理的教育仅依靠一门《医学伦理学》理论课程来完成,在实验课及临床实习课中,道德教育却鲜有提及。这使得临床专业学生对职业道德范畴的知识严重缺乏认识,长期以往将会使培养出的人才不符合I-IME的要求。因此,我们认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道德和专业素质的养成教育,不仅要体现在理论课教学中,更需要融入到实验课教学中,利用开放、师生对等的实验环境,共同完成培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技能教育和道德素质教育的目的。
二、生物化学实验课的道德教育和安全教育
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对自己将来所从事的职业往往充满向往和好奇,他们渴望尽早了解将来所从事的职业,尽受医院临床一线的气氛,同时却对将来所从事职业的素质和技能懵懂无知。在这个时候,他们接触到的生物化学课程,是一门连接着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重要基础医学课程,它既为学生学习临床检验分析推开了大门,也为他们将来医学研究打下了基础,所以此时对学生进行系统严谨的生物化学实验课的道德教育和安全教育,能为他们建立起最初的临床认识和医德素质。
1.实验课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社会活动,学生的道德品质不是从书本上学会的,而是在实际生活中养成的。道德教育,只能通过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和模范示范作用才能实现,在课堂中适时合情地融入道德教育内容,能在学生操作实验和沟通交流中自然地实现道德教育。例如,在学生依次使用仪器和试剂时,提醒他们使用完毕物归原位,便于下一位使用者使用,培养学生为他人着想、换位思考的习惯;在涉及有关核酸性质的知识点时,会提到沃森和克里克共同在实验室辛勤工作和互相支持的故事,让学生明白合作、互助和团结的重要性;在实验涉及到有毒试剂时,向学生反复强调使用方法及禁忌,并引入近期发生的试剂投毒事件,利用事件造成的恶劣影响给学生敲响警钟;在实验中必须使用实验动物时,给学生讲解动物福利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并建立起尊重生命的概念。在实验课的内容上,为学生详细讲解实验目的方法和设计思路;在学生实验操作过程中,提醒学生操作顺序和细节,使学生认识到不论是思路还是操作,都必须经过认真科学的思考和细心的操作,从而培养学生实验态度和操作的严谨性,进而树立起他们在今后工作中的严谨态度,也为他们将来的科学思维打下基础。学生在实验课开放、师生对等的环境下听课,能快速掌握知识,积极参加讨论交流,主动地认同道德教育、接受道德教育。我们的生物化学实验课,不仅讲授了生化实验的知识和操作技能,而且在避免传统说教的老套形式下,传递了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并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力,这两项共同构成了道德教育的两个核心。
2.实验课安全教育。
除了实验课中穿插的道德教育,安全教育也是实验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学生实验操作不当引发的危险事故频发,不规范操作和欠缺安全意识都是事故原因。因此,我们特别重视实验安全教育。在第一堂生物化学实验课上,我们向学生仔细讲解了实验室安全知识、安全操作规范、实验室守则等规定,对实验试剂和药品的使用特别做出说明,并强调实验试剂和药品严禁带出实验室、严禁用于除实验外的用途等规定。当课程中使用有毒试剂时,每次都反复强调安全操作的知识。课程中涉及的特殊仪器(如高压灭菌锅、水浴锅等),在首次教授示范使用时都规范操作,为学生仔细讲解使用程序和养护要点,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使用操作规范,避免不规范操作引起的安全事故。
三、实验教材的准备和创新
实验教材是实验课程的重点。本教研室认真研究国内外优秀教材,借鉴其经验,同时结合本学院学生的临床需求,精心编写自己的教材,建设与生物化学基础课程配套的实验系列教材;同时也精心准备合适课程的道德教育素材穿插到教学过程中。实验教材的内容,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精心挑选的实验,主要包括实验原理与方法技术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即将要操作的实验的基本原理。我们要求学生在实验课前必须认真预习,通过实验教材掌握实验原理和操作注意事项,并将经典的实验设计原理和思维在课堂中侧重地介绍给学生,使其初步获得实验的概念及目的。例如,我们使用医院生化化验单的幻灯片来引入碱性磷酸酶的生化和临床意义,即病例引导型教学(CaseBasedStudy,CBS),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氛围,想象自己已是医生,进入到看到化验单要进行诊断的角色中,在营造出生动的虚拟氛围后,开始讲解碱性磷酸酶比活性测定的实验。在这样一个引导过程中,学生对这些知识的好奇感伴随探究欲被充分调动起来,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有强烈的成就感,继而升华为身为医生的自豪感,从而明确了学生自身的职业定位。再例如,我们采用p53野生型小鼠和p53突变型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ouseembryofibroblasts,MEF)作为实验材料,让学生对这两种不同来源的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进行β-半乳糖苷酶衰老染色的实验。从这个实验中,学生能够直接在镜下观察正常细胞与癌化细胞的形态,并通过β-半乳糖苷酶衰老染色操作来观察不同细胞的衰老程度。实验结果是,p53野生型小鼠的细胞在体外培养7代后,衰老染色有明显的阳性现象;而p53突变型小鼠的胚胎成纤维细胞,在同样的7代时,经过衰老染色却没有出现明显的阳性现象。观察到实验结果,并结合染色原理分析结果,可使学生对正常细胞核肿瘤细胞的特性上有直观的认识,在基础实验的过程中,使学生提前接触到临床相关的肿瘤知识,极大地提起了学生的兴趣。第二部分为基本实验操作,主要目的是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培养扎实的基本操作技能。在训练基本实验操作中,涉及到仪器使用方法步骤和个人动手操作锻炼,这些基础知识在学习的时候大多是枯燥乏味的,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连续几次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就会产生厌烦心理。因此,在仪器和操作要点的讲解上,要尤为耐心和细致,在第一次,即树立良好正确的操作规范,预估到学生易犯的错误并提前告知并讲解,降低实际操作训练中的犯错率,让学生练习几次即可获得良好的训练效果,克服学习中的枯燥感和失败带来的厌烦感。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操作技能的同时,灌输仪器药品使用完毕放回原位、贵重仪器细心操作及共享物品正确使用等为他人考虑的实验素质;另外,在操作训练过程中,强调并重复性地为学生树立实验室药品正确使用的观念。第三部分为设计性问题。就实验原理、实验材料或实验思路等方面提出思考题,要求学生在课后利用课堂上观察到的现象、收集到的结果等有用的实验记录,结合简明的语言和图解在实验报告中进行解答,训练学生正规书写实验报告的能力。同时,我们要求实验报告尽量不要和实验教材已有的内容相重复,鼓励学生用自己理解的方法(例如画流程图等形式)重新讲述实验原理及流程,促使学生自己能把实验原理和实验技术吃透,将学到的理论、技术与实际操作融会贯通。
四、结语
临床医生论文范文3
由于教育经历、国家文化背景的不同,留学生和国内学生相比有自身的特点。留学生大多来自于英语为母语或通用语言的国家,其英语口语大多非常熟练,但很多留学生的英语带有浓厚的地方口音,并不是标准的美式英语或英式英语,这就对授课教师的英语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其中文能力普遍较差,大多数只接受过短期中文培训,只有个别留学生能用中文交流,所以授课必须采用全英文教学。留学生的教育背景及个人素质参差不齐,对知识的理解及接受能力存在较大差异。一部分留学生听课非常认真,理解能力强,能认真记录及提出相应的问题,临床见习也非常认真有兴趣。一部分留学生课堂纪律较差,体现在上课迟到、早退甚至缺席。但留学生普遍思维活跃,上课提问积极。分析原因可能是文化背景的差异、国内外教育体制不同所导致。针对以上特点,本院对教学的各个环节做了重新梳理及改善,改变传统教学思路,尝试多样化教学方法,切实提高教学水平。
2临床专业留学生口腔医学教育的体会
2.1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
教学部门对留学生的各个教学环节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包括考勤制度、考试制度、学籍制度等。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针对留学生个性及课堂纪律较为散漫的特点,本院选派综合素质强的教师专门负责管理,协调留学生教学课程安排及具体实施;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执行考勤制度,并将考勤情况和考核成绩适度挂钩;严肃考场纪律,杜绝作弊现象的发生。同时对学生的考试进行形成性评价,出勤及课堂表现等均纳入考试成绩范畴。课堂秩序改善,教师的积极性及授课效果也相应改善,逐渐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2.2提高教师的英语授课水平
教师是留学生教育的实施者,良好的师资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教师英语水平很大程度决定了教师的授课水平。本院2001年并入重庆医科大学,在留学生教育初期,口腔医院还是一所年轻的教学医院,虽然授课教师的专业素养及英语阅读能力都不错,但有的教师英语口语差强人意,课堂上基本只能按照备课的内容进行照本宣科,限制了课堂上的自由发挥。近年来,本院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提高教师的英语水平,包括选送年轻医生参加学校的高校教师英语培训班;定期组织青年教师进行全英文教学竞赛;聘请优秀的国内外专家对青年教师进行英语授课培训;选派年轻教师到国内外名校培训学习;通过学生及同行评价的反馈结果,遴选优秀教师进行示范性授课等,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教学氛围逐渐浓厚,教师队伍逐渐成长、教学水平提升。近5年来,本院高层次人才队伍工程启动,逐年选送一批优秀的年轻教师到国外进行学习及深造,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英语口语水平。在今后的工作中,本院应进一步加强留学生教师师资力量的培养,如:借鉴天津医科大学在全国首推的《留学生英语授课教师资格认证制度》,进一步优化本院的留学生教师队伍。
2.3狠抓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水平
多年来本院一直坚持集体备课及课前试讲。授课前的集体备课非常重要,在上课之前,集中教研室优秀教师及相关授课教师对这门课的授课的方式、内容进行详细讨论。在集体备课时,教师相互启发和解疑、相互借鉴课件制作和教学经验,使教学资源的利用得到最优化。每个新教师正式授课前进行试讲,认真听取其他教师的意见,没有达到要求的必须重新试讲。同时对授课环节进行监管,在留学生、院内同行专家和学校教务处3个层面建立留学生评教制度,组织督导专家听课,及时开展同行评教和学生评教,切实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
2.4进一步优化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技巧
教师的授课技巧会让课堂真正地活跃起来,让学生收获全然不同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应打破“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新型教学体系。在初期的教学实践中,本院大多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育模式,但逐渐发现,留学生更容易接受西式的教育模式,对相对枯燥的“满堂灌”的教育模式较为反感;加之留学生《口腔医学》的教学不同于国内本科生的专业教学,由于教学课时的限制,不可能系统地传授口腔医学知识,只能对重点疾病进行重点讲授。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本院逐渐将传统讲授方法与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BL)方法、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CBL)方法等现代教学方法相结合,采用引导式、问题式等手段,并结合具体病例进行教学,探索一条适合留学生口腔医学教学的模式。比如在讲授牙周病章节,传统的教育模式可能是逐一讲授牙周炎的病因、病理表现、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等,内容多,抽象且枯燥。本院采用PBL模式,在授课之前叫学生预习,同时准备一些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且学生自己也可能感兴趣的问题如:牙龈出血、口腔异味的原因是什么?牙齿为什么会松动?牙齿松动了怎么办?什么样的人容易患牙周病呢?洁牙会损伤牙齿吗?等,然后在上课的时候学生分组讨论,教师适当加以引导,课后简单小结,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主动学习,事倍功半。同时口腔医学是一门很形象的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在讲授时尽量少用文字,多用图片、动画、视频、教具等进行讲授,这将使课堂气氛更加生动化,学生更易于接受和消化。如讲解龋病窝洞的制备,可以根据典型的临床病例制作一个视频课件,在课堂上边播放边讲授,效果远远优于单纯的文字讲授。在口腔医学的教学过程中,如此教学实例不胜枚举,只要教师精心准备,必将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5留学生口腔医学教材的选择
如果说好的教师可以为这门课程增光添彩,那么教材则是学生学习的向导,是课程的血脉,是根本。目前,在全国范围内,针对留学生的口腔医学课程均没有统一的教材,纵观一些兄弟院校,一般指定2本教材,一本是留学生生源国的原版医学教材,内容系统详实,类似学术专著;一本是学校自编的医学教材,采用提纲式结构,注重条理,2种教材相互弥补,教学效果很好。国外的口腔教育属于毕业后再教育,口腔医学教材类似于我国研究生的教材,原版医学教材内容虽然详实,系统化,但深度及广度高于临床专业留学生口腔医学的大纲要求。鉴于此,推荐在参考国外经典教材的基础上采取自编教材的模式。本院一直采用自编教材,内容涵盖口腔医学各个专业的各种重要疾病,内容简洁、条理清楚,易于理解。但10年来,医学技术不断发展,医学知识快速更新,教师应与时俱进,借鉴口腔各相关领域国际国内经典的教材,统一格式,结合临床重点疾病及新进展对留学生口腔医学教材进行重新编写,以便更好地满足留学生口腔教学的需要,给学生传递准确的知识,使其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真正受益。
2.6从政策上提高教师参与留学生教学的积极性
留学生教学对教师要求较高,2个学时的全英文授课,课后起码要花费数倍于此的时间去准备,对于同样的授课内容,英文教学的备课时间是中文教学备课时间的4倍。基于此,为了培养及稳定留学生教育的师资队伍,保证教学质量,本院在课时津贴和业绩评价上体现优劳优酬的原则,切实提高全英文授课教师的课时津贴和课时系数,提高了教师的授课积极性,使英文教师队伍得以持续、良性发展。
3留学生口腔医学教育的展望
临床医生论文范文4
1.1研究对象
实验组为首都医科大学国际学院2010级六年制留学生37名,对照组为首都医科大学2009级临床医学七年制本科生38名,两组学生均在第七学期开设实验诊断学课程。
1.2研究方法
观察两组学生基本信息,同时对教学授课大纲、授课内容、学时安排、授课教师、授课教材、授课方式、考核方式及考核成绩进行比对,分析两国学生的差异及授课效果的异同。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的方式处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基本信息
首都医科大学2010级国际学院留学生共37人,其中男生23人(62.2%),女生14人(37.8%),平均年龄(21.7±1.2)岁(20~24岁),其中来自阿富汗2人(5.4%),巴基斯坦8人(21.7%),加拿大14人(37.8%),孟加拉国10人(27%),肯尼亚1人(2.7%),英国2人(5.4%)。37名学生中华裔留学生1人(2.7%),英语流利,个别学生可用中文交流。首都医科大学2009级临床七年制本科生38人,其中男生17人(44.7%),女生21人(55.3%),平均年龄(21.1±0.2)岁(20~22岁)。两组学生年龄和性别均无统计学差异。
2.2授课内容及教学大纲
两组学生实验诊断学理论授课及实验见习学时相同,均为27学时和18学时。
2.3师资队伍
参与实验组教学的教师共10名,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9名,本科1名,高级职称8名,中级职称2名;参与对照组教学的教师共7名,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5名,本科2名,高级职称5名,中级职称2名。从学历和职称上来看,两组无统计学差异。
2.4授课教材
实验组授课教材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1月出版的《ClinicalLaboratoryDiagnostics》(康熙雄主编,北京),参考教材为英文原版教材《Henry’sClinicalDiagnosisandManagementbyLaboratoryMethods》;对照组授课教材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7月出版的《实验诊断学》(王鸿利主编,北京)。
2.5授课方式
实验组授课采用全英文授课模式,授课教案及幻灯均为英文;对照组授课采用双语教学授课模式,授课教案及授课幻灯为中英文双语。理论课授课方式均为教师课堂讲解,学生课下提问;实验课授课方式一致,均为教师先进行实验讲解,然后示教,再由学生自己进行实验操作,随时提出问题,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判定,由教师进行总结。从理论授课课堂情况来看,对照组课堂秩序较好,授课中没有提问的同学,教师顺利完成授课,课后1~2名学生提问,实验组课堂活跃,授课过程中有2~3名同学提问,但课堂走动人员较多,授课后学生与教师交流较多。实验课对照组和实验组都较活跃,实验积极,参与性强。
2.6考核情况
实验组考核成绩(70.89±4.64),对照组考核成绩(80.3±7.75),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
3讨论
3.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合理配备教师资源,使之更加适应国际学院留学生教学
实验组中的留学生所来自的国家均以英语为官方语言,对英语的熟练和掌握程度相当于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学生,但是他们虽然在中国学习了一年汉语,汉语水平仍然较差,因此要求教师除了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外还应具备良好的英语口语及听力能力,能够无障碍的与留学生进行沟通。因此我们为国际学院留学生授课的英语教师90%以上为硕士以上学历,80%以上为高级技术职称,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临床工作经验及良好的英语水平,但是英文授课必定不同于中文授课,加强授课教师的英文授课能力仍是每年教学目标的重中之重,为此首都医科大学每年都会组织英语授课培训班,聘请外籍教师讲授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加强教师外语专业的学习以及给留学生授课的授课技巧。同时每年还会针对本专业教师举办“检验诊断教师培训班”,使青年教师掌握教育、教学方法及授课技巧;教案书写及幻灯制作要点;考试题型解读及出题技巧;教学心理学,促进检验医学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保证教学质量和提高中青年教师检验诊断学教学技能。此培训班我们已经连续举办了八期,成为首都医科大学品牌项目,为首医附属的教学医院共培养青年教师300余名,培训后通过考核颁发《首都医科大学检验诊断师资培训合格证书》。另外,我们也应该借鉴兄弟院校——天津医科大学,进行《留学生英语授课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加强对留学生授课教师的管理,保证英语授课质量及教学水平。
3.2合理选择教材,有利于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有利于学生更好掌握知识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导向。2010年我学系首次承担2007级国际学院留学生的实验诊断学教学工作,当时教材选用英文原版教材《Henry’sClinicalDiagnosisandManagementbyLaboratoryMethods》,三轮教学结束后,我们发现学生对教材的使用情况并不是很好,主要原因是英文原版教材不太符合我们教学内容及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师备课比较困难,另外原版英文教材费用较为昂贵也是原因之一。为此,我校结合留学生特点,通过与兄弟院校交流,由我校牵头邀请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大连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等院校,一起编写了适合留学生使用的实验诊断学教材,并于2013年1月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本教材紧密结合留学生实验诊断学教学大纲,在教材编写方面,尽量贴近外国人的思维方式,多利用表格和图表的形式,做到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便于记忆。我校2010级留学生实验诊断学开始使用本教材,通过和学生及教师的交流,本教材既适用于教师备课,学生也反映此教材在理解记忆知识方面有很大帮助。另外,我们也提供给学生一些参考书,包括英文原版的《Henry’sClinicalDiagnosisandManagementbyLaboratoryMethods》以及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王鸿利老师主编的《实验诊断学》(英文版),这样有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展。
3.3根据授课对象适当调整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兴趣
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是提高课堂时效性的根本措施,近些年,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模式(PBL)在医学课堂教学上比较受到推崇,该模式源于20世纪50年代,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此种模式鼓励学生发展自主学习和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综合思考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我们的研究来看,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年龄均为20岁左右,由于文化背景及性格的差异,留学生较中国学生更为活跃,他们在课堂上好提问也好回答问题,课堂气氛活跃,但是自律性较中国学生差一些,课堂随意走动现象比中国学生多。针对留学生这一特点,我们集体备课中充分融入PBL教学方法,设计问题,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同时教师把握课堂的能力也需要不断提高,引导学生完成教学。同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利用图像、视频、动画等形式进行教学,丰富课堂内容和授课形式。
4结语
临床医生论文范文5
我院从2008年2月至2011年1月共收治143例患儿,经检查诊断为新生儿黄疸。男81例,女62例;其中有67例足月儿,27例早产儿,8例过期产儿。患儿在就诊的时候血胆红素的浓度≥(69.00±80.28)umol/L。患儿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轻度或者是重度的巩膜、皮肤黏膜、四肢等的黄染;排出的粪便多呈黄色。
2治疗
2.1蓝光照射治疗
蓝光箱子,使用波长为420~470nm的蓝光荧灯进行治疗。在箱内加2/3的水(必须是蒸馏水),将水的温度恒定在30~32℃,湿度控制在55%~65%;将光疗箱放置通风的地方,并在箱子的上面放上白布,不仅能保暖还能反光。患儿在放进疗箱前,测量呼吸、脉搏、体温,记下患儿的体重、哺乳、大小便的情况等,将患儿喂饱,皮肤清洗干净(严禁在皮肤上涂抹油、粉类),将患儿的指甲剪短,防止将皮肤划破;为了保护视网膜不被损伤,给患儿带上黑布;在女患儿的阴会、男患儿的阴囊以及部使用色的尿布遮住,其他地方全部在外面,使得光照能照射全身。灯管的患儿的距离为35~40cm。对于烦躁不安的患儿在放进箱内之前,可给予镇静剂。待光疗箱的温度预热之后,便打开蓝光灯,将患儿放进箱内,将患儿的头偏向一侧(防止呛奶、溢乳后窒息)。照射时间12h/d,一共治疗3~6d。
2.2口服妈咪爱
患儿在接受蓝光照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妈咪爱(枯草杆菌二连活菌颗粒)口服。
1d/次,1g/次。
2.3口服退黄汤
退黄汤是我院中药房煎制的,100ml/包,其组成的成分包括:茵陈10g,栀子3g,大黄3g,黄芩6g,白术5g,茯苓5g,甘草3g,泽泻5g,将这些中药水煎内服2次/d,通常7d为一个疗程。
3疗效判定的标准
患儿在接受治疗7d之后,显效:黄疸现象明显的消退、精神好、吃奶好,经过皮肤测定胆红素值<119.7μmol/L;有效:患儿的黄疸现象大部分消退、精神较好、吃奶较好,经皮肤测的胆红素值为119.7μmol/L~171μμmol/L;无效:黄疸并未明显的消退,且病情有所加重,经皮肤测得胆红素值>171μμmol/L。
4结果
本组的143例患儿中显效129例,显效率为90.2%;有效11例,有效率为7.7%;无效2例,无效率为1.4%。总的有效率为97.9%。
临床医生论文范文6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不仅仅关注疾病的治疗工作,而是加大了对疾病的预防和防治等方面的关心。医学的宗旨是预防疾病,保障人们的健康,可大多数人却认为医学的最终目的就是治疗疾病,最终达到治愈的目的。总体来讲,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对于某些慢性疾病,我们的目的不仅是治愈,更重要的是如何预防,可见,加强健康教育十分重要,临床医学不仅要关注治疗还要实行为病人讲解预防知识等相关服务措施。在公共卫生方面,由于其重视程度不够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教育不够导致公共卫生的人才较少,缺少了对公共卫生工作普及,同时医务人员的知识面过于狭窄,对临床医学的知识了解甚少,不能有效的将临床医学和公共卫生相结合。
2社区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整合的必要性
在我国公共卫生方面主要是通过预防为主,同时加强预防和治疗的方法落实工作,所有的工作人员也都在实行。对于整个卫生事业来讲,临床医学和公共卫生是一体的,单纯认为预防是公共卫生的范畴,治疗是临床医学的范畴,这样的思想是不正确的。为了加强人民的保健措施,我们要将公共卫生的知识融入临床医学,使资源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近几年来,公共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其主要内容主要是预防、保健、基本医疗等,以上服务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真正的为患者解决了许多难题,可见在公共卫生中加入基本的医疗方面知识,能有效的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在临床医学中加入少量的预防知识也能减少某些疾病的发生率,由此可见,将社区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进行整合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3讨论
3.1增强社区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整合的作用
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整合的相关机构就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因此,社区卫生服务成立我们关注的焦点之一。为了使社区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整合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功能,我们要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措施,可以在医院、社区等各个地方加强人们对公共卫生学和临床医学知识的学习。对于慢性疾病的管理等,我们要在社区内加强各种慢性疾病知识的学习和教育宣传,使更多的人们了解并知道如何做好预防。让人们意识到医疗也是公共卫生体系的一部分。
3.2加强全方面人才的培养
一直以来,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的教育存在分离现象,所以很多人的知识具有局限性,不能满足现状,为了将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更好的结合,可以加强全方面人才的培养,充分开拓医务人员的眼界,增加对公共卫生相关知识的教育和培训,让医务人员在疾病的预防、保健、基本医疗等多方面提高自己,培养出具有综合性的医疗服务现代人才。
3.3加强卫生应急能力,构建综合性卫生体系
对于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要求各部门同时发挥作用,医疗机构作为核心机构,是控制突发事件防控的关键。为了实现综合性卫生体系的构建,我们进行信息收集、应急指挥中心、综合处理站以及现场处理等公共卫生应急平台,所有部门均可从此平台获知最新消息,实现信息共享,避免了信息的浪费。
3.4加强社区的管理,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
很多慢性疾病我们不能一下根治,只能暂时的缓解症状,为了减少慢性疾病的发生,我们加强了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的整合,实施社区综合性管理。针对不同的人群进行针对性的干预管理,定期为社区老年人进行血压和血糖的测定,开展老年人俱乐部,加强老年人的锻炼,增强其免疫力。定期开展讲座,为老年人讲解某些慢性病的相关知识和预防方法。
4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