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品德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生品德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生品德教育

初中生品德教育范文1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强,学历仍然是社会分流的重要指标。为了挤过中考、高考的独木桥,学校保持一贯应试教育的理念,为了让学生将来在社会竞争大潮中能够立于不败之地,追求分数成了家长和学校的主要目标,老师和家长评价学生好坏的标准也是唯一的,那就是分数。如今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家长的过分宠爱导致了学生个人主义风盛行,只顾一味追求自己的利益,很少顾及自己对他人,集体和社会应有责任。种种主观和客观的因素造成初中学生道德行为上的失范。从不同的地区和不学校来看,思想品德课程实施水平上也存在着差异。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师生互动优化策略

(1)教材编制方面

在经过了多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所使用的教材也经历了相应的革新,更加适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贴合生活实际,更利于教师将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传递给学生,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2)学校方面

学校提供的环境是保障教学顺利进行的前提,学校领导需要充分认识到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要的育人功能,将课程内容与校园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置身其中时时、刻刻都感受到品德的力量。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提倡学生的主人地位,提高学生参与教学和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在认识上重视思想品德课,摒弃不得已而学之的想法,转变为乐意而学之。

一些教师想要创新教学手段,将新鲜教具引入课堂,或者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却苦于缺少经费和组织人手。学校应专设一定金额的款项用以支持教师教学手段的改进,鼓励教师教学的多样性及师生互动的有效性。资金充足的情况下,建设几间多媒体教室或主题性教师,为学生切实感悟教材中的道德模范的实例提供演练场地。

(3)教师方面

教师的责任感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自己负责,钻研教材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首先受益的不是学生,而是教师本身为自身专业化发展奠定基础,是对学生负责。一个充满责任感的教师会努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因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共同成长和终身发展的保障。中国是一个讲究人情的国家,在心理学的一些调查研究中,学者们发现如果中国人的经济和生活作风方面出现了问题,不论他工作多么勤奋努力,人们对他的评价会一落千丈。初中学生具有很强的向师性,会不自觉模仿教师的言行,身为教师应该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

初中思想品德课本的特点和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要求教师认真备课,精心设计课堂互动,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在互动中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风格包括个体的学习风格和班级整体的学习风格,两种学习风格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备课中的备教材环节不容忽视,备教材也不能仅着眼于将要进行的某一节新课内容,而应该立足于课本全部内容、章节间的联系及课时之间的关系。

(4)学生方面

1、学生具有与教师互动的需要

科学研究显示,中学阶段是学生兴趣、理想、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初中阶段也是青少年的心理断乳期,他们的情感日趋复杂且丰富,自我意识逐步增强。初中学生在满足了生理和安全需要后,开始渴求归属和爱,而他们最重视的莫过于教师给予的爱,教师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听课状态、注意力集中与否等种种互动方式会使学生相信教师是热切地注视着自己的,会更加对学习本身感兴趣,而不是为了考试而学习。

2、学生应主动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

据笔者的观察和总结,性格外向的学生更乐于和教师进行互动,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也更深。学生主动与教师沟通交流能使教师更加了解整个班级对某知识点的这那个我程度,从而更加合理地安排教学进度。学生的反馈能促使教师改善教学手段及与学生沟通的方式,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初中生品德教育范文2

关键词:思想品德;人格塑造;逆反心理;健康成长一、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对学生的成长是笔财富

初中的成长时光分三个阶段,初一学生面临的是如何融入新的学习环境,如何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初二学生面临的是如何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和多门学科规划学习的问题。初三面临着升学和让人心里沉重的中考。这些磨炼在他们人格的培养上有着不可祛除的推进作用。适用得当则会塑造出独特而又完美的人格。

课改在思想品德上运用了新颖恰当的导入,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克服了学生的厌学心理。使学生养成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树立了学生对学习和事业的坚定信心。把健康的行为习惯和心理素质培养了出来,形成了优良的人格。

二、初中思想品德与学生人格塑造的关系

一个人“人格”的完美程度代表着与事业、他人、社会之间的融洽程度,思想品德教育与人格的塑造是两个不同的方面。但由于他们都关系着人的心理素质问题,所以又相互联系起来。思想品德是个人素质的基本,以人的良好品行、道德为前提,在人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基础上,对完美人格的塑造起着导向作用。

三、构建思想品德教育与人格塑造的桥梁

完美人格的塑造中需要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但完美人格的塑造和思想品德教育的结合绝不是简单的机械式拼凑,而是一个有条理的整合过程。要把思想品德中“健康人格塑造”作为塑造人格的基本路线,在其基础上,把思想品德中的心理、道德、法律部分融会贯通,进行深入地理解,从而在心理品质、高尚道德、爱国主义这几个方面上产生更加鲜明的见解。进而使自己的人格更加完善、更加健全。

健全的人格是中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保障,是中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基本需要,是走向成功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为初中生培养健康的人格是不可忽视的一项准则,拥有健康的人格是中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它可以为中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保持良好的个性,帮助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友好关系,也是顺利完成学业的基本保障。同时也对中学生未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初中生品德教育范文3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377(2015)11-0091-02

为了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课堂教学实效,用融入生活的、丰富的课堂教学理论,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内容和实效,使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脱离传统的政治化倾向、抽象空洞化倾向,真正贴近生活,触摸社会,回归生活,在植根于生活的真实生活情境之中,才能使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焕发出生命的光彩,体现出其存在折价值和意义。

1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生活化意义及价值

1.1针对课堂教学不良状况进行重塑:在一些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尚存在以书本知识为本位的教学,它忽视了直接生活经验的实际作用,忽略了学生对于现实世界和实际生活的个性化感悟,使思想品德教育丧失了人与人心灵的交流,对于学生的全面、可持续的发展宗旨相悖,极大地挫败了初中生的好奇欲望和思想品德学习兴趣,起不到为学生答疑解惑的目的。因而,只有将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社会,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运用陶行知老先生的“生活即教学”的思想和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重视学生个体的情感和体验,帮助学生回归生活,用实际的生活案例和情感体验为索引,加强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2新课程要求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效性体现: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之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课是一门与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密切相联的学科,它不但包含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而且蕴含有极强的现实时代性特征,因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要将其知识性内容与生活现实性内容紧密相联,不断拓宽教学资源,广泛地引入生活元素,用真实的案例吸引学生,用融合的生活体验感动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集理论与生活相统一,获得真正的政治价值观学习。

1.3有助于学生个性化的综合素质发展:单纯、空洞的思想政治品德教学是一种学科化的理性主义教学形式,它最大的缺陷是改造了一批“真空”式的学生,他们在现实的复杂社会情境下却无所适从,因而,融入生活的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学生通过大量的模拟性实践活动,可以真切地感知生活中所蕴含的政治要素关系,并在不断学习的前提下,发现社会生活问题,解决生活实践问题,用个性化的思考,剖析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实现真正价值意义上的综合素质发展。

2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运用及案例教学思考

2.1首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要树立生活化教学目标:在新课程教学理念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首先要让学生明白“我为什么要学”、“我学了有什么用”,为了使学生清晰地对这门课程进行了解性学习,必须帮助学生确立生活化的学习目标,帮助学生由认知目标向“生活化”的思绪进行转化。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不要基础理论体系,而是要在了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和探究,将理论知识与生活现实问题融会贯通,建构基本的主动性知识架构。

2.2其次,生活化教学内容的充实是教学的前提:初中思想品德的课堂教学为了提升“生活化”内容,要不断挖掘活用教材,讲究“生命叙事”,以学生的眼光、话题、范例为载体,对课本内容进行生活化的“二次开发”;其次,还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相结合,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了解学生的感悟,帮助学生强化和认知这些生活经验,用理论充实学生的知识。尤其是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新课导入环节中,为了吸引学生的好奇和兴趣,可以导入生活化的内容,体现鲜明的时代性,如:开展课前5-10分钟的时事播报、新闻开讲、时事点评等,通过学生耳熟能详的生活素材为索引,通过电视、广播、读报等活动为手段,获得生动而丰富的生活素材,突出思想品德课堂的生活化和可操作化特征。另外,教师还要引入生活中丰富的社会信息,打造趣味读物课堂,使学生融入在新鲜而生动的内容之中,并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其中。如:可以组织学生探究身边发生的不良行为原因,如沉溺于上网、痴迷于暴力倾向等,让学生进行实地调查分析,改变学生的生活方式,明确作为公民所应有的权利和义务。

2.3采用生活化的案例教学为手段:对于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方式选择,教师可以通过案例教学的生活化运用,来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增进学生的知识。在运用案例教学的生活化运用过程中,需要学生主动搜集案例,通过自己的观察选取适宜的生活化的案例,并对案例进行精心的准备和编制,学生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可以详尽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出个性化的案例分析,在对案例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必局限于案例的呈现时间,而可以根据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鼓励学生深入到案例的分析当中去,教师用设疑问难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性的思考,还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案例视频;用做游戏、讲故事、角色扮演、模拟法庭等形式,增强教学的实效性。最后,案例教学最适于进行分组讨论,其重要的环节便是学生之间的热烈讨论环节,它可以使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积极地发表出自己个人的见解,在共同参与的讨论中思考、比较、分析、归纳和总结。总而言之,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要注重生活情境的创设,教师要精心准备生活素材,使生活素材生活融入基础理论知识之中,使学生处于自觉的、体验生活式的学习,在个性化的思考、小组合作式的讨论氛围中,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生活情境再现于课堂,让学生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在知、情、行相统一的生活化教学中,观察生活中的思想品德内涵,真切地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就在学生的身边,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季士强,肖鹏英.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常见的三个误区[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5).

[2]丁慧民.师生互动中“思想政治教育原理”课程案例教学的路径[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

初中生品德教育范文4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堂;生命教育;渗透

著名教育家叶澜先生说:“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提高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因此,教育可以充分唤醒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意识,开发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潜能,增强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活力,提升每一个学生的生命境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自由地、充分地、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国家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实验中,把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作为思想品德课的首要目标,成为新课改的亮点之一。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生命教育问题的现状

初中思想品德课在应试教育大背景下,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往往很多时候强调课本上的知识点,强化记忆,深入理解,就是为了获取高分,高分才可以考上好的高中,而τ凇叭宋什么会死?怎样活才有生命价值?”这样的课题,很少被提及,然而这些问题在教学中常遇到学生提出,的确让父母和老师伤透脑筋,由于中国人在传统上忌讳死亡话题,况且孩子年龄尚小,不需要现在就让他们接触“死亡”这些问题,等他们长大后自然就会理解,其实不然,在我们周边一些学校出现学生轻生的现象,一旦遇到挫折、失败,容易产生轻生的念头,必然会给家庭、同学、朋友带来无尽的悲伤。家校对生命教育的缺乏或教育方式不当会导致学生对自己生命的轻视及对别人生命的漠视,已成为我们在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问题之一。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渗透生命教育的策略

1.把学会生存渗透到思想品德课堂

生命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只有一次,所以在思想品德课上生命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关注生命,提高生活质量。因为好多的学生在家中是掌上明珠,缺乏必要的生存技能,在家中做饭、叠被子、扫地等家务事全由父母代劳,缺少对生活的体验,考试的压力会让好多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在遇到一些困难挫折时,自己的情绪就会失控。例如,我们可以利用初中思想品德课本上的《消费者的权利和义务》这一课时,把消费者享有权利和义务这个知识让学生了解,要让学生能学会运用所学的消费者知识来保护自己的生命健康。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本中提到公民的最基本权利时,要强调生命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是公民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所以保护自己的生命权也是自己对社会、对家庭父母负责的一个表现,从而在深层次上认识生命的意义,也更加尊重生命。

2.把和谐生活渗透到思想品德课堂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这个意思就在于教育的渊源和内涵就是生活,而生命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要想让学生珍惜自己的生命,就需要对生活的内涵进行感悟,进行内化,把生活的体验融合进生命教育的全部过程。现在的中学生自我意识增强,以至于过分注重自我权利的实现,特别是在人际交往时,考虑自身利益过多,尊重他人利益较少,他们往往不太会处理生活中的各种关系,缺乏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人文及社会精神的教育,让他们学会接纳他人、尊重他人、欣赏他人,爱护他人的生命,学会与他人和谐共处,享受生活的乐趣。作为教师应该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渗透这方面的内容,比如在初一思想品德课上提到了同学之间相处的课题时,就把同学的相处融合到生活中,更加理解生命的内涵。

3.把生态保护观念渗透到思想品德课堂

我们的生命说到底是整个大自然的产物,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失去了这个家园,我们的生命发展就没有了根基。大自然是我们的生命之源,但是人类需求的无限性和资源有限性始终是一对矛盾,我们只有解决好这个矛盾,才能实现生命的可持续发展。而现在,人们为了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肆意破坏生态环境,使得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已经不堪重负:资源的枯竭,物种的减少,环境的恶化……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我们的生命教育除了要学生关注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更重要的是学生能敬畏所有的生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关爱自然环境,就是关爱我们自己。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理念,引导学生树立生态和谐的观念,从自身做起,实现与自然生命的协调发展。

总之,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课堂,这个课堂不仅要把相关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把对生命的理解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所以在思想品德课堂中,思想品德老师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运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去挖掘政治课堂中所包含的精神食粮以及生活技能,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明白:生命是一种美丽,要学会欣赏;生命是一种关爱,要学会在乎;生命是一种责任,要学会履行;生命是一种宽容,要学会谅解;生命是一种尊重,要学会理解;生命是一种和谐,要学会相处。

参考文献:

[1]李春艳.生命教育在思品课堂教学中的渗透[J].文学教育(上),2011(6).

初中生品德教育范文5

(一)、初中生学业和品德分化的规律

1、学业分化先于品德分化

从客观因素讲,学生进入初中后,由于课程难度、深度的加大,造成学生学业压力的增加。如果学生自身学习基础差,或学习方法不适应,都可使心理矛盾加剧。表现出学业分化的特征是:

(1)学业分化前有个分化准备期。即学生六年级时,在升学因素作用下,有种紧张感;升入中学后,在赞扬声中又产生了优越感,于是学业和品德上的缺陷被掩盖了。然而,由于生活环境的变换、师友同学的更新,学习方式的改变,都会引起复杂的心理矛盾。

(2)学业分化出现于初二下学期。这时学生身体迅速发育,自我意识增强,成人感发展,独立意向明显,家庭、学校的影响在减弱。

因此,自主性发展要求同自我调控能力之间,存在着突出矛盾,结果使学业波动现象大量出现。调查结果学业波动型学生占92%,稳定型学生只占8%。

2、问题行为的出现是品德分化的重要标志

所谓问题行为,是由于心理因素作用而形成的说谎、厌学、逃学、作弊、早恋、出走、侵犯、不良结交等行为。其表现可分为三种类型:

(1)过失型。由好奇、好动、试探、模仿、畏惧等心理状态和不良需要引起,以违反纪律的行为方式,如骂人、打架、损坏物品、逃学等,带有偶发性、情境性、盲目性等特征。

(2)侵犯型。受挫折后引起的不良情绪。为消除由愤怒造成的内心紧张,采取发泄的方式,以特定的对象为目标进行发泄、报复,带有公开性、突发性特点。

(3)离轨型。由于不良的需要,以违反道德规范的方式,如偷窃、欺骗、斗殴、游荡、破坏公物等,带有经常性、有意性特征。以上都会对社会造成危害。

(二)、初中生学业和品德分化现象的成因

1、少年期身心矛盾冲突的影响学生进入初中后,各自心理矛盾日益明显,主要有:自豪感与自卑感交织。升入中学,有的以胜利者自居,殊不知班级群体中“宠儿”荟萃,渐渐发现那种优势不复存在。有的对新环境,新的师友,新的教学内容、设备等都不适应,转而产生焦虑和自卑。轻松感与被动感交织。刚入初中,有的学生感到轻松,原来的内驱力消失,有的热衷于娱乐,思想上放松,尤其当课程内容悄然加深,尚未意识到,到初二才惊感被动。这些矛盾的交织,实际是对他们盲目自满情绪的一种否定。

初中生品德教育范文6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更突出了生命教育的内容。本文就加强生命教育谈几点看法。

一、教师树立正确的生命教育观念

1.敬畏生命,对学生心中有爱。进行生命教育对于教师而言是对自己生命的一种触动,是生命活动的“在场”。教师教学生涯和学生成长过程是一场爱与生命交互体验,所以敬畏生命是教育最神圣的职责。首先,教师要对学生的自然生命负责,珍爱生命,保护生命。生命是宝贵的,只有生命存在,才能谈得上人的其他问题;生命又是脆弱的,而孩子的生命又犹如温室的花朵,娇弱得经不起风雨的冲击。因此,思想品德教师既要培养学生珍爱生命,自我保护的意识,又要教给学生各种生存的知识、技能以及处理生存危机的各种方法,满足生命生存的需要。其次,应当对学生的精神生命给予关切,对学生的精神世界给予重视。敬畏生命就要让学生体验和领悟到人生的乐趣,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让学生感到生命从爱开始。

2.关爱生命,对学生博大宽容。生命教育既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同时也应该是教育的最高追求。关爱生命,要求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要具有生命情怀,精心呵护每个学生的生命,以平等、宽容、欣赏的目光看待学生。学生作为未成熟的生命体,在其成长过程中难免会犯些错误。教师对待学生的缺点或错误要做到博大宽容,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而重在感化教育,要用积极的态度给予引导和纠正,让每个学生都有活着的尊严。使其正确发展,健康成长。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轻松的环境,使之发自本性的创造个性、张扬个性。

二、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生命教育的目标

1.热爱自然,珍视生命。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半成熟和半幼稚时期。虽然他们已经开始对人生的意义和自己的生命价值进行了一定的思考,但这种思考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偏差。思想品德课的教材从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可贵与美丽开始,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尊重生命、肯定生命、悦纳生命和延伸生命的价值。人教版《珍爱生命》教学活动中,通过让学生展示自然界生命,体味到生命成长的神奇。进而讨论“人应该怎样珍惜生命,怎样实现生命价值的延伸”。通过这些讨论可以帮助学生明确无论遇到多大挫折以及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轻易放弃生的希望。尊重自己、他人以及大自然的生命。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让学生认识到自然界生命存在构成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爱我家园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人类幸福的源泉。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生命观,使学生逐步懂得敬畏、尊重和珍视生命。

2.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的求知欲很强,对生活周围世界充满了好奇心。但是由于他们缺乏生活经验,非常容易被不良诱惑误导和迷惑,非常容易遭到意外或突发事件、以及来自生活中各个方面的不良诱惑和不法侵害。在《抵制诱惑、保护自我》教学中,一方面要让学生对他们身边存在的各种犹如金钱、游戏机、黄赌毒、等诱惑及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一一列举,然后教师帮助学生进行分析判断,使学生知道不良诱惑会对人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害,甚至会对人的生命产生威胁。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分辨诱惑,并对不良诱惑进行抵制。另一方面,通过对“刘思影自焚”等案例的分析,让学生了解来自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不法侵害。以及这些侵害对学生可能造成的身心损害。帮助学生采取正确的保护策略和方法,强调要树立安全防范、自我保护意识。

3.加强对学生的挫折教育。学习人教版《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让学生知道产生挫折的原因主要来自:自然灾害、家庭学校教育的缺陷、社会教育的不足、自我原因等。当代的初中生普遍缺乏挫折教育。他们在生活中,往往受不了委屈且敏感脆弱,常常由于一点点的小事发生悲剧。对青少年加强挫折教育这一课很重要。要在教学中和生活中创造一定的逆境,对学生的意志进行磨练,使学生明白苦难和痛苦也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懂得“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道理。通过挫折教育,使学生能够更加珍惜生命、感受生命的可贵。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走进社会,体验生命的真谛

1.在开展生命教育过程中,多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在讲《自我保护》时,组织学生进行消防演练,要求用最快的速度,正确的方法逃离现场。学生们用湿手巾捂着口鼻,弯着腰,几个高大的男生搀扶着行走不便的同学,快速离开教室。学生们在快乐的活动中体验到生命需要扶持,收获到珍贵的友情。又如:教师可以利用组织郊游活动作为生命教育的载体,现身说法地教育学生应该具有团结、互助意识,遇到困难和问题应该与同伴协商解决,在郊游过程中应该注意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更应自觉爱护周围的生命体,自觉遵守交通法规,自觉保护环境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