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范文1
【关键词】初中学生 思想品德 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2.011
思想品德课是学生在初中阶段要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虽然思想品德课与学生的升学考试没有直接联系,但是,却对学生的成长起到关键性作用。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认识世界的关键时期,此时,如果有没有正确的思想做指导,将会对学生的三观产生重要影响。在初中开设思想品德课,就是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辅导,让学生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思想品德课的开设,还有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根据其心理发展特点,学生会产生很多心理问题,开设思想品德课,有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我作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老师,具有多年的教育经验,在此拟将之与大家分享。
(一)人才培养因素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变化,德才兼备的学生在职场上更具有竞争优势。因此,学校教育要紧跟时展的步伐,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从学校抓起。初中思想品德课教会学生很多做人的道理以及认识世界的方法,这些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社会,还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帮助学生克服生活中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使初中学生成长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二)社会因素
现代社会竞争无处不在,初中学生虽然在学校上课,但是,也能感受到竞争的火药味。在学校学生面对的最直接的竞争就是学生之间的学习竞争。在学习竞争中处于强势的学生,可能会心情愉快,但是在竞争中处于弱势的学生会产生严重的心理压力,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通过思想品德课的开设,教会学生如何调节压力、如何看待成败。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认识到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成绩不好的学生认识到失败乃成功之母。学生的学习心态得到有效调节,促进学生的持续进步。
(三)家庭原因
初中学生年龄还小,对家的依赖性还很大,家庭环境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状态。例如:有些学生家庭和睦,学生的身心愉悦,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有些学生家庭不和睦,学生没有心思学习,并且还有沉重的心理负担,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通过思想品德课的学习,教会学生该如何珍惜美好的生活,也指导学生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逆境。
二、有效开展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
(一)将课堂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效地结合起来
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教会学生如何明辨是非。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不应该一味地给学生讲解教材知识,而应该将教材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这样的教学具有极其积极的意义:
(1)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广大初中思想品德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使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学生从实际例子中学会了处理问题的方法,有效调动了学生听课的积极性。
(2)有助于学生理解。思想品德教材上的很多知识点都具有很强的理论性,由于初中学生的社会经验有限,对于教材中提到的一些理论,难以有效地与社会实际进行结合,更不要说用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了。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上,老师将教材上的理论与实际案例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有助于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之中。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老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首先老师应该给学生树立榜样。初中学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因此,老师对学生会产生重要影响。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上,老师只有身体力行,学生才会信服。广大初中思想品德老师一定要注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从思想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广大初中思想品德老师付出不断的努力。初中学生对老师具有很强的神秘感,觉得老师是神圣的,同时也是难以接近的,因此,一般情况下学生很少主动地与老师交流,这就需要老师主动与学生沟通,初中思想品德老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1)网络。网络为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提供了很大便利,老师可以有效利用网络实现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实际上,很多初中学生都有与老师交流的欲望,与思想品德老师交流的欲望更强,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又不愿意与老师直接交流,网络为学生打开心扉创造了条件。例如:老师可以主动加学生的QQ,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也可以通过互通电子邮件,进行沟通。
(2)对学生的肯定。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极强的获得外界肯定的欲望,尤其是老师的肯定,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老师的肯定使学生感受到关怀与温暖,无形间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三)采用多种教学方式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上,如果老师一味用讲述式教学法,会使学生感到课堂单调无味,毫无生机。初中学生喜欢新鲜事物,因此,只有充满变化与新鲜感的课堂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激情。这就需要广大初中思想教育老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并能够做到灵活掌握,根据课堂教学环境的变化,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效率才会提高,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四)将初中学生的思想品德课堂延伸到课外
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范文2
关键词:思想道德 教育
我们的社会提倡精神文明,我们的学校也一直在抓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应该说取得了一定成效,社会风气明显好转,但也不容忽视一些问题,问题的存在告诉我们: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不能放松,必须加强!
学校作为教育的主要阵地,首先要搞清楚:学校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应该培养学生什么素质?重点加强哪些方面的教育?教师怎样与学生和谐相处?怎样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优秀品德?这都是我们必须研究的课题。
一个最理想、最全面的人应该具备下列素质:对生命的认知、对个人和社会的认知、对主观和客观的认知。可以把这三种素质比作三棵树:生命树、人文树、哲学树。学校教育要从小就在学生的心灵上种上这三棵素质树,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施肥、浇灌、丰富,使其不断长粗、长高,最终成为参天大树。教育者就是要播撒种子,播种希望。
本文着重谈谈在学生心灵上种上一棵人文树,即谈谈学校应从那些方面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怎样进行教育,只是谈谈个人在工作和学习中的体会,敬请指正。
一、培养学生几种素质
人总要在社会中生存,与人与社会交往,我们要引导学生教给学生社会的伦理准则,和一些自然规律:个体和集体相互依存,既要考虑个体的生存和利益,又要考虑集体的生存和利益,只有如此才能在大自然中生存。怎样教给学生社会责任感?我认为我们可以从动物中得到启迪:大雁在飞行的时候往往排成一字形,这是为什么?飞行一段时间后,后面的大雁会与领头的大雁调换位置,这又是为什么?如此教育学生总比空洞的说教有力:每个人都应该为集体作出贡献,同时也享受集体给予的力量和恩惠,任何人都不可能独立存在,都是社会的一分子,狼孩的事实说明离开了集体,智力损失不可弥补。我们要教育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协作。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多渗透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讲清道理,让同学们相互感染,形成优秀品德。通过学习和思考,我认为我们教育学生的德行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尊、善、爱、信、谦。
尊即要尊敬他人,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我们有好多同学尊敬人是有条件的,他尊敬领导、尊敬有钱人、尊敬对他有用的人,这就要正确加以引导。作为一个老师,如果发现某个学生在回避你,你就应该主动迎上去,跟他打招呼,我想那个学生一定会满脸通红,一定会体验到一种滋味,他今后在这方面一定会做得最好。每个人都希望生活在和谐友爱的气氛中,这种气氛要靠大家去创造。老师教育学生如何做人,不能靠空洞的说教,应该为人师表,从我做起,先尊重学生,然后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
善即要善待他人,善待社会。我们所有的人,都在相互依赖,无时无刻不在享受他人给自己带来的便宜及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文明的社会要靠大家一起去创造,有一些家长可能在教育子女为自己谋利益方面多一些,那我们学校教育主阵地就更应该要强化教育青少年在为自己谋利益的同时不能损害别人和社会的利益。
爱即关心集体,关爱他人,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祖国。马斯洛的理论告诉我们:爱和被爱都是人情感的基本需求。教师应该关心爱护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深深体会到老师的关爱和期望。有这样一个学生跟我说过,有时他也想玩,可一想到老师为他们操碎了心,又真的不好意思去玩了,他深深感受到了老师的期望,最终他以优异的成绩回报了老师,回报了学校和社会。我们在教学中不能进行简单说教,有句话说得好,道德需要道德的教化,情感需要情感的浇灌,一个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乐于奉献的老师,他的学生一定会热爱生活,关心集体,热爱祖国,他一定是祖国的希望。
信即诚实守信。为人处世应该诚信为本、一诺千金,人人之间要相互信任,互守信用,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自己要说话算数,我们很多时候发现同学所定的目标、制订的计划不去努力实现,所作的保证也难以坚决执行到底,这也是不守信用的表现,同学之间如果不能相互信任哪谈得上真诚友爱?学校、社会和家长应该一起努力植“信”于孩子心中,让孩子从小就讲信用、守诺言,这对孩子个人的学习、将来的事业、前途大有好处。
谦有两层含义谦虚和谦让。我认为谦虚是
一种美德,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古人云: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有很多同学在成绩落后时能一鼓作气,奋起直追,而一旦取得成绩则沾沾自喜,再也发现不了自己的问题,以为自己就是最好的,不肯向他人学习。这些同学在以后的学习中往往进步不大,甚至会出现大的倒退,即使自己是出众的,我们也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追求更高更强。同学之间谦虚相处还会创造一种团结和谐的气氛,有利于在班级形成优良的班风和学风,友爱互助,整体提高。而谦让则是同学之间化解矛盾的最好的武器。在班集体中要教育学生大事讲原则,小事讲谦让,大家团结一致,目标一致,携手共进。
以上五种品德是做人、做事的根本,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强化。但是,我们不能忘记:中小学生无论在生理还是在心理上都是不太成熟的,一旦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受到某些伤害,可能会影响他们一生的发展,所以在选择教育方式时要十分慎重。我们要选择、研究教育方式,尽量减少对学生的伤害,并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二、选择、研究教育方式
1、尊重学生,减少伤害
任何人都有被尊重的需求,孩子虽小,他们也具备了做人的尊严,有句名言就表达了人的尊严:士可杀,不可辱。少儿的自尊意识早在4~6岁便已形成,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分辨是非的能力也日益提高,教育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教育学生再不能频繁罗嗦,居高临下地训斥,更不能体罚学生,这样做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且会适得其反,甚至导致严重的后果。好多学校有一些告示牌,时见上面贴有检讨书、悔过书之类;也有些学校为了杀一儆百,在学校大会上点名批评一些所谓的问题学生。这样做可能对其他学生能起到教育作用,但对其本人若不正确引导,或许他们真的会变成问题学生,今后同学们如何看他们?他们会不会滑向破罐子破摔的泥潭?这都值得教育者去思考。更可怕的是他们在校内刚受到刺激,回到家,如果家长再一阵暴风骤雨,想想学生幼小的心灵如何能承受?如此这般,我们的教育完全失败了。要知道:每一个孩子对老师来讲可能只是一个,可对家长却是百分之百的希望!那我们的教育真是来不得一点儿简单粗暴。
日常教学中,我们还会听到一些语言暴力伤害学生,个别老师一时激动,口不择言,甚至对学生人格侮辱,诸如:“笨蛋、傻瓜、无用的东西、猪”等等,这些话对学生的伤害比用刀割肉还严重,学生会终身难忘,不当的教育方式可能真会影响他们的一生。虽然老师的初衷可能是好的,恨铁不成钢也可以理解,可我们不能有意无意地去伤害学生自尊。所以,凡事我们应该三思而后行。尊重学生的人格其意义还在于孩子终会长大,但愿这种方式不会代代相传。试想:从来得不到别人尊重的人又如何去尊重别人?那我们的民族不就变成了一个野蛮的民族?我们的文明又如何代代相传?
所以,我们在教育中要多体谅、多期待、多鼓励、多沟通,当然也不是只表扬不批评,只不过要注意方式,可以启发学生自责、反省,留给违纪学生时间去认识自我、改正自我,等等。
2、拇指赞赏,寻找闪光
每一个孩子都有闪光的地方,老师往往因为不太细心发现不了,从而影响学生的积极性。适当的表扬会唤起学生的自信,让他们奋发向上。老师应该是学生的知心朋友,有意无意中暗示给他们老师的较高期望,多给学生一些肯定,往往真的就会取得好的效果。相反,如果不能原谅学生的小问题,老是抓住某些事跟学生算帐,班级管理可能就会出麻烦了。我见到这样一个案例:一个表现还不错的班长,一次犯了一个小小的过失,班主任一时气愤撤了他的职,从此不见了那个积极向上的男孩,他情绪低落,处处逆反,不求上进,让班主任伤透脑筋。看来,作为老师有时可以故意不看学生那些不太重要的毛病和缺点,多发现学生的长处,多跟他们交流,甚至可以多让问题学生为班级做事,给他们机会去展示自己的才华。这些学生从小事中往往会体验到成功,增强了自信,最终可能会出现全面成功。优秀教育者为我们提供了好多批评学生的方法,避一避、缓一缓、冷一冷、笑一笑,这些都是冷静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同的教育方式、不同的处理问题的方式,不仅直接关系到教育效果,而且久而久之,会影响学生的性格和品德。如果学生过多的生活在批评中,那他同时学会了谴责;如果他生活在过多的敌意之中,他同时就学会了斗争;相反如果他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耐心、和善待他人;如果他生活在表扬、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自爱。可见,这些优秀的品德,就靠我们教育者提供环境去培养。
过去,我们往往是用命令
的式进行品德教育,显然这种方式,不适应现代教育,效果不会很明显。怎样才能打动学生心灵,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这是值得教育者思考的课题。《中学生守则》要求学生爱祖国、爱劳动、爱集体,为什么要爱呢?我们如何去实施呢?这不是靠老师简单的说教就能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组织一些活动,让学生去感受祖国名山大川美,从而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这样爱国、爱集体的思想就会在学生头脑中生根发芽,这种身临其境的教育其效果会十分明显。
三、认真学习、播撒希望
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范文3
1.偏低的思想品德素质
虽然我国越来越重视农村中职学生的教育,并且投入了大量经费,农村中职教育也发展迅速。但是中职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质量仍然不高,导致一些学生的思想素质极差,上课睡觉、说脏话以及考试作弊等现象屡见不鲜。
2.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缺乏判断和社会阅历的农村中职学生往往容易受到错误思想的影响,从而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一方面,因为没有正确的人生信仰和追求,很多中职学生上学纯粹就是为了打发时间,还经常沉迷于网络世界,对未来看不到希望。另一方面,中职学生受“拜金主义”的影响,把金钱作为衡量人生的标准,不思进取,甚至为了金钱走向犯罪的道路。
3.对学习作用认识不够
很多中职学生认为学习根本没有用处,从而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而这种错误观念的恶性循环使得更多的中职学生无法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二、农村中职学生思想品德现状产生的原因
1.家庭教育方面
农村中职学生的思想品德受家庭教育方面的影响颇大。不少家长认为只要学习成绩好就可以,根本不理会孩子的思想道德素质。对于孩子犯错,家长唯一的处理办法就是“棍棒教育”,这样不但不会正确引导孩子,严重的还可能扭曲孩子的思想,使孩子对生活充满失望,对人生没有追求。
2.学校教育方面
目前,很多农村中职学校的教学意图就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让学生成功就业,从而严重忽视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而且学校的教育方式也存在诸多问题,大多数中职学校经常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把知识强行灌输到学生头脑中,甚至有些教师根本不理会学生有没有听懂。这样的教学方式会导致学生以后在社会工作中根本无法有效运用所学技能,更无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
三、有效的解决方法和对策
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要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校首先就该舍弃传统的教育观念,同时还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农村中职生的心理素质和学习能力与正常的城市里的学生不同,不能用传统的思想和方法来教育,不然会產生适得其反的效果,所以这就需要农村中职教育工作者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2.做好中职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方面,学校领导要加强对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视,通过把思想品德教育课程与技能教育课程相结合的方法,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才能有效地促进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思想品德教育课程并不是应付相关教育部门的工具,相关领导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认识,否则可能会影响到很多学生以后的发展前景。
3.优化师德队伍
优化师德队伍是提高中职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质量的前提,只有具备一支优秀的教育团队,才能在根本上提高学生们的思想品德水平。一方面,学校对教师的聘用工作,要制定出完善的规章制度,应聘教师必须拥有相关的教师资格证件,同时还要对教师的实习期工作进行考核和评判,以确保思想品德教育质量得到保障。另一方面,学校要加强教师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培训,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的思想品德水平。
综上所述,提高农村中职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质量工作已经迫在眉睫,这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等各个方面来共同努力,通过尝试不同的办法,让农村中职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整体水平得到提高,从而促进中职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为其以后的发展道路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杜海玉.思想品德教育对中职学校学生人生观塑造的作用与方法分析[J].电子制作,2015(7):173.
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范文4
一、纪律教育、集体主义教育
在队列、队形教学中,教师统一指挥,注意观察每一位学生,对在队列、队形中表现不好的同学进行批评教育,指出他们的这种表现会造成整个队形不整齐,而影响全局,教育他们在练习中刻苦认真,遵守纪律,使他们养成动作迅速、准确、协调一致的作风,培养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在其它项目中也可以通过实例,让他们意识到纪律性、集体主义精神的重要性,如在游戏“捕鱼”中,一定要强调在捕到“鱼”时,“网”一定不能破,否则捕到的“鱼”不算。“鱼”只能在规定的区域内跑动,跑出区域算被捕,让同学们在游戏过程中既玩又练,还能逐渐培养他们的组织纪律性及集体主义精神。
二、顽强品质的培养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练习都要承受极大的肌肉疲劳,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肌肉活动的直接兴趣,并根据握力的测试证明,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忍受的练习,将获得相应的回报,使他们在练习中更加刻苦、认真,如做1分钟仰卧起坐时,告诉学生,当你做到35次时,肌肉感到酸痛,一定要坚持做下去,否则你的成绩永远只能停止而不能进步,让他们在练习中养成吃苦耐劳的心理品质,又如中长跑教学中,教师应向学生清楚、明白阐述“极点”这一生理现象,在他们练习出现“极点”现象时,鼓励他们以顽强的毅力和意志去战胜“极点”现象,逐步培养他们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等优良品质。
三、竞争意识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都出现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有意识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让他们在竞争中品尝胜利的欢乐,失败的痛苦,进步的喜悦,拼搏的乐趣,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如在接力跑教学中,把学生分成几个组,规定最后一组到达终点的同学做俯卧撑、立卧撑等,让这些同学认识到胜利和失败带来的两种不同的结果,教师便抓住时机,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启发他们在下一次的竞争中战胜对手。又如在球类项目中,把他们分成几个组,轮流进行比赛,打败的组没有参赛资格,其它组继续比赛,让他们在比赛中尽最大力量战胜对手,保证本组能继续打比赛。
四、心理承受能力教育
每个人的一生都不可能是平坦的,都有一些坎坎坷坷,当代中学生都是在父母、亲人的呵护下长大,心理上更加脆弱,承受能力更低。教师应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如在测试体育合格项目时,把体育不合格的厉害关系告诉一些体育成绩不合格的同学,使他们从心理上产生压力,然后鼓励他们认真学习、刻苦锻炼,争取补测时能顺利考合格,逐渐培养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五、良好风气、互助互爱教育
在武术课教学中,用提问的方式向学生提出一些武打电影片及武打小说中的问题,由学生回答,使他们对“习武以德为先”有进一步的认识,以培养他们尊师重道,讲礼守信,宽以待人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在体育器械的管理中,每次值日的同学必须认真负责领交器材,上课时,不允许任何一位同学把排球当足球踢,应爱护公共财产,逐渐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游戏课“开火车”中,对游戏规则严格执行,让他们在游戏中明白同学之间应互助、互爱。
此外,在体育课教学中,还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如在体育理论课中,可以通过我国奥运健儿为国争光,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不怕苦,不怕累,顽强拼搏的精神,逐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忱及树立远大理想。
体育教学过程实施德育工作是一项十分细致而复杂的工作,尤其是当前,难度特大,对教师的思想水平和业务水平要求比较高,但只要我们坚持把自己平凡的工作与实现“一切为了学生”的目标联系起来,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和业务水平,进一步深化体育教学领域各项改革,就一定能够开创出体育教学过程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范文5
关键词:中学;篮球教学;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5-0047
篮球运动作为一种集体项目的运动,要求每一名参与者具备责任感、成就感和归属感,从而发挥团队的智慧和力量进行训练与比赛,中学生篮球运动员的培养要结合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除了必要的技术技能训练外,通过德育教育,锻炼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也尤为重要。
一、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和篮球训练、比赛中存在的问题
1. 中学生的生理特征
中学生的神经过程兴奋和抑制不均衡,兴奋占优势,易扩散、分化,抑制力较差,进入青春期后,由于内分泌活动的变化,性腺活动加强,神经系统稳定性受影响,掌握动作协调能力暂时下降,肌肉横断面积较小,肌纤维细长,肌肉水分多,蛋白质和无机盐较少,肌肉力量和耐力较差,易疲劳。心肌纤维细,心肌收缩力较弱,心率较快,心脏每博输出量比成人低,练习时,量和强度的增加需循序渐进。
2. 中学生的心理特征
中学生对情绪和情感控制不力不强,如个人在集体竞赛中获胜会“忘乎所以”地欢呼雀跃,也会因为一时的失败而垂头丧气、失去信心。他们个性很强,心理素质不稳定,承受能力差,大多有怯弱的心理,处理问题已走极端,不考虑后果,但大多数中学生意志品质的可塑性较大,只要教师或教练正确的引导,很容易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情绪、情感,并培养他们的友谊感、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3. 中学生平时在校表现
对四年来篮球队典型队员平时在校表现的归纳和总结:
从上表可以看出:(1)总体学习成绩差,大部分学生学习不努力,比较松散。(2)思想作风不好,时有谈恋爱现象发生。(3)性格暴躁,纪律性不强,打架之类事情时有发生。(4)训练比较认真,但也有个别例外。(5)自我克制力差,违纪情况比较严重。
4. 中学生篮球训练、比赛中存在的某些问题
(1)训练目标不明确,缺乏精神动力
中学生篮球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中,由于受到生理心理不成熟的影响,会出现诸如像有些队员认为自己技术掌握已经很全面,对基本技战术练习缺乏兴趣。或者,认为练习基本功太枯燥,不如比赛有激情,从而训练时装腔作势,敷衍了事,造成篮球技术不全面,动作不规范等不良现象。
(2)个人主义影响球队战斗力的发挥
好于表现自己是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比赛中经常性的出现单打独斗的局面,由于本身技术掌握不够全面,盲目性的带球突破总是失败占多数,不但影响了整个球队水平的发挥也使场上队员产生厌烦、憎恶的心理。
(3)对裁判或对方队员的恶意攻击
经常可以从媒体获悉,球类比赛别是足球比赛,一些运动员殴打裁判或双方运动员打架的新闻,像这类恶性事件也或多或少地存在于中学生篮球比赛中。就其原因就是教练员或负责人对球队队员管理不力,缺少对他们的思想品德教育。
二、教育对于中学生篮球运动员培养的重要性
1. 德育教育使中学生增强集体荣誉感
篮球运动作为集体项目是靠队员间的默契配合,通过集体的组织形式去实现目标,它是个体与集体的统一。中学生感情意志品质的可塑性很强,他们较容易从竞赛中感受到集体气氛,通过对他们的道德品质教育,使他们把自己的感情寄托于自己所属的集体,从而增强集体荣誉感,中学生是最容易受德育影响的群体,从年轻时让他们牢牢地树立集体荣誉感、责任感,对于他们成人后的感情影响也很大。一名出色的篮球队员于他们优良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是分不开的。NBA历史上,乔丹和他所在的公牛队之所以罕逢敌手,就是因为乔丹和他的队员之间的默契已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他们每一个队员身上都有着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从而使公牛队凝聚成一股神奇得力量,最终创造了NBA历史上的一段神话。由此可见,篮球队员基础培养时的德育教育是不容忽视的。
2. 德育教育使中学生篮球队的凝聚力增强
凝聚力,是指集体对成员的吸引力,它在集体项目中如:篮球运动中起重要的作用,中学生篮球运动员技术掌握不够全面,只有发挥团队凝聚力,以整体力量去赢得比赛。
(1)凝聚力是篮球队集体功能发挥的前提
一个篮球队凝聚力强对其成员吸引力就大,教练与队员、队员与队员之间意见比较一致,团结、协作精神好,篮球队功能发挥就大。
(2)凝聚力是实现篮球队奋斗目标的重要保证
篮球队奋斗的目标确立与实现,都要求教练员与队员共同参与,只要他们的齐心协力才能顺利实现目标。相反,如果他们关系不融洽,各行其是,是实现不了目标的。
(3)凝聚力是提高篮球队工作效率的必要条件
篮球运动战术,是通过集体的密切配合与协调、默契来完成的,任何有目的性有预见性的战术行动,都要通过两人以上协同配合才能发挥作用,如果人心涣散,不团结,赛场上队员之间不相互配合,密切协作,不为本方创造进攻机会或不组织严密防守,这样的篮球队是无法在比赛中获胜的。
3. 推动中学生篮球运动的向前发展
做好中学生篮球训练中的德育教育,对于推动中学生篮球运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德育教育,培养中学生队员的爱国主义精神与集体主义精神的同时,也可以促进教练员与队员之间的融洽,使教练员更好地对他们进行管理与训练,从而有利于训练成绩的提高。中学生队员经德育教育后,可以认清自己在集体中所处的位置,就能端正态度,更加苦练,改变自己曾有的不良心理,配合教练员做好训练工作与打好每一场比赛。
篮球队员思想素质的提高,使篮球比赛不仅要比技术、战术,而且还要比心理、比道德从而增加了比赛的精彩程度,也提高了比赛的观赏性,进而推动中学生篮球运动的全面发展。
三、如何在教学、训练中进行德育教育
1. 根据教学、训练内容直接进行德育教育
教师、教练员可以多安排进行一些配合性的项目练习,如:二过一进攻练习、防守练习等,培养队员互相配合意识,还可以采取以游戏方式,锻炼队员团队协作能力。此外,练健美操、体育舞蹈、武术等对于陶冶队员的情操,培养中学生的审美观有一定良好的效果,中学生篮球训练中,德育安排实施办法应视各单位具体情况而定,具体实施办法参考《学校体育学》。
2. 间接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教师和教练员在教学、训练之余,可以多与队员谈心,向他们讲述一些典型人物或典型事例进行德育渗透。如讲述中国女排队如何取得“五连冠”,是如何团结协作,顽强拚搏为国争光的,激发队员爱国热情,增强爱国意识;还可以通过观看一些电视、电影、书刊等进行感化教育,使中学生增强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
四、结论
在中学生篮球运动员培养中,重视德育教育,无论是对其现在还是今后的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中学生篮球运动训练工作者,我们应抓好这一环节的工作,培养出德才兼备的篮球运动员。
参考文献:
[1] 金钦昌.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 邓树勋.运动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 吴增强.现代学校心理辅导[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
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范文6
论文摘要:思想品德课是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途径,对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然而,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在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仍存在着许多不足,本文从体制模式、思想观念、内容形式、方式手段、队伍建设、政策措施等方面进行了一些分析。以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视,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理应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思想品德课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上应充分发挥其学科优势,教师应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特点,准确把握思想品德课的教育功能,积极改进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方法,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 然而,目前思想品德课教学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效果不佳,严重影响着思想品德课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品质的培养,削弱了该课程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功能。
1 教育评价体制制约着思想品德课德育教育作用的发挥
近年来,我国的素质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整个教育评价体制仍然相对落后,社会及教育行政部门往往把升学率作为衡量一所学校办得好坏的唯一标准,学校考核教师仍以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在这种评价体制下,必然出现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
首先是来自家长的干扰,多数家长受单一的智能观、功利育人观的影响,偏重于对孩子的智力投资,望子成龙心切,家长们关心的是孩子成绩的好坏,考分的高低,把高考能否上名牌、中考能否上重点作为目标,至于学生思想品德如何,价值取向怎样,他们并不关心。其次是学校教育的缺憾,有的学校只看重升学率,学生的分数成了衡量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往往也是关心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学生思想品德养成,在课堂上重知识传授,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培养。第三是社会的干扰,社会体系中诚信缺失、道德失范、功利观念的存在,这种社会风气必然影响学生的思想品德培养和心理品质的养成,导致学生重功利,重成绩而轻品质养成的现状。
2 重理论学习、轻社会实践的现象相当普遍
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应该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但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忽视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存在各种不同的畏难情绪,往往以怕耽误教学时间,影响教学成绩,怕出安全事故,怕经费没有保障,怕领导不支持为借口,这实际上是不重视社会实践的具体体现。很多学校几乎没有一节思想品德实践课,许多思想品德课教师也不布置实践内容,学生在课上只背诵一些空洞的理论知识。缺乏社会实践的思想品德教育,学生能力得不到提高,情感得不到陶冶,意志得不到磨练。这种现象违背教育教学规律,严重削弱了思想品德课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功能。 转贴于
3 德育资源没有充分整合
很多地方,思想品德课教材单一,只有统编教材,没有与本地方、本学校德育资源进行充分整合,没有校本教材、乡土教材,教师只能按统编教材照本宣科的讲空洞的理论,学生不能联系身边生活的实际,教育的实效性差。许多节日都蕴藏着宝贵的思想道德教育资源,对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法制教育等有重要作用。而教学中没有利用这些时机,没有充分整合这些德育资源。同时思想品德课教学也没有很好地同家庭教育、社区教育有机地进行结合。因此,严重影响了思想品德课对学生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不利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和心理品质的养成。
4 课程设置存在不足
思想品德课的课程设置在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发挥的作用是其它课程不可代替的,但在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在初中阶段,法律知识内容相对比较薄弱,心理品质教育明显不足。课程设置重视知识传授,忽视实践体验,课程设置上存在的不足,不利于学生道德品质、法律意识和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
5 师资队伍参差不齐、教学方法陈旧
部分思想品德课教师不重视培训进修,不及时更新知识,信息不明、业务素质不高。部分农村学校,由一些年龄偏大,非专业教师担任思想品德课教学,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落后,教师在教学中只能照本宣科,讲一些空洞的理论,不能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学生的思想情感得不到熏陶,思想道德得不到升华。因此,师资队伍水平参差不齐、教学方法因循守旧严重制约了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影响了该课程德育教育作用的发挥。
以上仅仅是我个人对初中思想品德课在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的看法。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复杂的工程,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重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关系民族复兴,国家发展的历史重任,是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提高的必然选择。而在初中阶段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修养是最关键,最重要的时期,必须引起各方面的重视。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农村教学一线的政治教师,还应该善于从教学中挖掘其中的教育因素,结合学生特点,有效运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灵活有效、寓教于乐的活动,以增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直观性和感染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积极做好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工作。让思想品德课成为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渠道。
参考文献
[1] 张大钧著.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0.
[2] 陈宗杰编著.有效教学—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