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

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范文1

【关键词】煤矿 信息网络信息系统 网络安全

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视频技术、传感器技术等一系列先进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融合,煤矿企业信息网络建设也取得了丰硕成果。目前国内大、中型煤矿企业基本上都已经构建和装备了企业互联网、工业以太网、监测监控、人员定位、工业控制等信息系统,这些信息系统已经深入到煤矿安全生产的方方面面,而且很多工业系统自动化程度非常的高,比如提升系统、选煤系统等已经实现了无人操作,远程开停、故障闭锁等,操作人员只需要对运行的参数进行观测和记录,大大提高了人员工作效率、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以今天煤矿企业信息网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就煤矿企业信息网络安全现状及重要性进行分析和探究。

1 现状分析

我国中、大型煤矿企业建设和应用了大量的信息系统和工业控制系统,并且这些信息系统已经深入到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促使煤矿企业从传统的密集型、重体力生产模式向“采掘机械化、生产自动化、管理信息化”模式转变,有力地提升了煤矿企业管理效率,加速了煤矿的企业转型升级。但是煤矿企业在信息网络安全管理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

1.1 企业管理人员对信息网络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主要表现在四点,一是没有建立完善的信息网络组织体系,相关的制度建立和落实不到位。二是企业大都没有编制详实可行的信息网络安全预案,也没有进行相关的应急演练;三是信息网络安全方面的投入比较少,企业安全防护设施不全;四是企业管理人员对于信息网络安全的知识非常欠缺,只注重信息系统具体应用和预设功能,对于操作可能带来的网络威胁没有防范意识。

1.2 信息孤岛与信息网络安全之间的矛盾日益冲突

早期煤矿企业建设的信息系统和工业控制系统都是一个单一的个体,相互独立,之间没有任何联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企业管控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信息孤岛”的问题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解决,但同时产生的信息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信息孤岛”的消除依赖网络的广泛应用,而网络正是信息安全的薄弱环节。消除“信息孤岛”势必使工业控制系统增加大量的对外联系通道,这使得信息网络安全面临更加复杂的环境,安全保障的难度大大增加。

1.3 信息安全管理人员信息安全知识和技能不足,主要依靠外部安全服务公司的力量

主要原因有三点:

(1)煤矿企业地处偏远山区、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相对都比较差,很难招聘到高科技人才,即是招到人也很难留下来。

(2)企业以煤炭生产、加工、销售为主业,信息技术人才发展空间小、大多数人员都只是从事信息维修工和桌面支持之类的工作。

(3)信息安全管理人员长期得不到培训和学习的机会,信息技术知识的储备量有限、业务水平处在较低的一个水平,所以只能依靠外部安全服务公司。

1.4 信息网络安全防护设备利用率低,很难发挥应有的功能

煤矿企业在信息网络建设初期都会做网络安全方面的布置,比如在网络边界架设防火墙、入侵检测设备,在内部部署杀毒软件,形成了软硬件相结合的防御模式,可是很多企业的防火墙和入侵检测设备从安装到被替换可能从来都没有做过配置更新,和漏洞修复、打补丁之类的操作,大多数的员工电脑也从不安装杀毒软件,这就做法无形中弱化了我们防御的盾牌和进攻的长矛,使网络安全防护设备长期处于半“休眠”状态。

2 重要性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在浙江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提出的网络安全观,足以证明网络安全对于国家的重要性。那么同样对于现今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和工业控制系统的现代化煤矿企业来说,如果没有足够的信息网络安全也就没有企业的安全生产。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改变了企业的生产方式,优化了企业的管理流程,提高了企业管理效率,可是同样却又不得不将企业置身于互联网之中。互联网是一个“超领土”存在的虚拟空间,存在各种潜在的威胁,比如利用木马、病毒、远程攻击、控制等方式,泄露企业的商业机密、修改控制系统指令、攻陷服务器、盗取个人信息等,这些都有可能对企业造成严重安全事故和经济损失。这些还只是企业内部的损失,很多大、中型煤矿企业为了提升企业管理效率都开通与集团公司之间的专线VPN,承载了很多应用服务包括协同OA、生产调度、销售等等的数据都要进行通信,如果信息网络安全受到攻击瘫痪,都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影响,更有甚者可能通过煤矿企业本地发起攻击,致使整个集团的信息网络受到严重威胁,所以煤矿企业管理人员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信息网络安全观,充分认知信息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加快构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增强企业信息网络安全的防御能力。

3 总结

总之,信息网络技术发展的今天,信息网络安全已经是每一个煤矿企业必须面对和正视的问题,也是每一个企业管理者应该积极参与和考虑的问题。古人云“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煤矿企业应该立即行动起来,通过开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检查,准确掌握企业关键基础设施的网络安全状况,详细评估企业所面R的网络安全威胁,制定对应的防范措施,构建企业信息网络安全的“防火墙”,为企业安全生产经营、职工娱乐生活营造一个安全、稳定、健康的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1]陈龙.煤炭企业网络安全建设与管理探究[J].煤炭技术,2013.

[2]刘永军.关于煤炭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

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范文2

关键词:安全素养 大安全观 安全教育

随着高等教育发展,高校环境复杂性和学生主体多样性,给校园安全稳定带来新挑战。培养与提升大学生安全素养是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的要求,是保证校园安全稳定,实现平安校园的根本途径。

高校学生安全素养指高校学生具有防范和应对可能出现的危及生活健康和学业的风险因素及其影响的综合能力。包括安全的意识、知识、心理、技能、行为和身体素质等。

一.大学生安全素养现状及问题

本文以淮南市高校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男女比例1:1,随机抽样,共发500份,回收496份,有效率99.20%,符合科学调查基本原则,样本具有代表性。分析得出大学生安全素养问题。

1.安全意识淡薄,防范能力不强。大学生有一定的安全意识,能够识别表面性的现实危害,但对潜在危险认识不够,难识破精心设计的陷阱,甚至有学生明知事情危险,还存侥幸心理贸然行事。调查显示39.8%曾因疏于防范导致财物被盗或被骗;45.5%经常到流动摊贩处购买食物;22.6%曾选择搭乘黑车出行;25.5%不知道校园“110”。调查结果显示低年级学生的安全意识略强高年级;女生略强男生。

大学生安全意识存在“知行分离”问题,表现和行动不一。只有将内在安全意识,外化为行为习惯,树立内在安全感,才能真正培养出自身的安全素养,才能在关键时候处变不惊,从容应对。

2.安全知识匮乏,教育成效欠佳。安全常识调查显示26.7%不了解火灾环境下逃生自救、防护常识;30.8%不知不同物质起火应采用哪种灭火方法;42%不了解非法传销模式。法律知识调查显示18.5%不能全面了解和认真遵守学校规章制度,24.5%不了解国家各项法律法规,甚至对劳动法,合同法这些与其相关法律都不清楚。

调查显示86.7%的大学生(非法学院)对法律知识获取来自《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安全素养教育没纳入课程体系,缺乏针对性教材,专业安全师资力量短缺,仅靠课程灌输和安全知识讲座,不能满足当今大学生群体的法律安全素质要求。

3.安全技能缺失,自救能力不够。安全技能认为是由“应知”的内容形成“应会”的能力,且必须经过实际操练。调查显示51.6%不会正确使用灭火器;65.8%不能正确掌握急救措施(以人工呼吸为例);88.6%参加过学校组织的消防演练;在危急时刻,欠缺系统培训的学生并不能有效自救或实施救援。

二.培养大学生安全素养途径与措施

1.建设安全素养教育体系,夯实基础能力。安全素养是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习惯的养成,贯穿于整个生命周期。高校是安全教育的重要阶段,应把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设置相应学分与课时,明确安全课程内容,将安全内容融入到相应学科。如《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增设网络安全知识。整合优势资源,提高业务能力,加强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通过稳定的安全教师队伍,开展连续性、阶段性和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工作。选用规范实用性强的教材,增加经费投入,增设实际操作演练和警示模型参观环节,对学生加强系统的安全知识和防范技能的讲授与训练。

2.依托校园文化建设,拓宽实效路径。通过校园安全文化的渲染有力推动校园安全建设,约束、引导师生行为,并内化为规范,逐渐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念和行为。加强校园安全文化的制度、物质、精神建设,是提升学生安全素质的必要环节。

1)制度建设,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突发危机事件的预防预警机制、应急处理机制,形成定期检查、定期整改的工作机制,用制度来规范学生的安全行为。

2)物质建设,完善教学、生活、实验等方面的物质条件和安全设施设备,如安全监控系统、安全标志等。

3)精神建设,充分利用主题班会、社会实践等,以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安全法律常识,引导和教育学生增强安全责任感和安全理念;努力营造“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氛围。

3.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联动机制。搭建家校网络通讯平台,建立教育联动机制,通过学校与家长双向引导,合力开展安全教育工作。通过日常请假“家长核实制”、学业预警“家长互助制”、思想动态“家长知情制”等工作机制,不断强化大学生的安全意识。

高校已是融合教学科研、生产经营、学习生活等设施和机构的开放型的“小社会”。学校依托政府,如利用社会公共传媒资,通过与大学生安全主题相关的公益广告和电影电视在公共传播平台进行大范围的安全教育宣传,扩大大学生安全问题的影响力,形成社会舆论效应,使安全教育植入公民心中,提高全社会对大学生安全的重视程度。

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范文3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大学生网民比例的不断攀升,高校网络安全教育在构建“平安校园”,保障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等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校大学生面临的主要网络安全威胁,网络安全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总结仰恩大学富有实效性的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提出了通过“警校共建”模式创新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

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警校共建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网络更是深入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根据教育部2012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显示,73.1%的学生获取社会信息最主要的渠道是“网络”“搜索信息、查阅资料”“了解新闻”和“聊天或交友”在学生“通过网络主要进行的活动”中占据前三位。微博在学生中的影响进一步扩大,59.9%的大学生使用微博①。正是因为大学生与网络的高度黏合,国内不法分子及国外敌对势力充分利用网络,对大学生施行网络诈骗,进行思想文化渗透。如何在思想活跃的青年大学生群体中开展扎实有效的网络安全教育,增强大学生的网络安全素养,使其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保护其利益不受或少受侵害,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校园安全工作中一个常谈常新的重要课题。

一、大学生使用网络面临的主要安全威胁

大学生由于生理、心理等因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处于逐步形成期,对事物的善恶美丑、是非真假判断未能正确把握。而网络世界犹如万花筒,网络信息技术神秘莫测,众多信息内容似是而非,对于绝大多数大学生来说,置身其中面临着多方面的安全威胁。

(一)从网络安全认知角度看。

大学生由于对网络安全认知不到位,使用网络容易受到两个方面的侵害:一是硬件使用上,有的学生的手机或电脑不懂或没有安装有效防御和杀毒软件,存在较大安全漏洞,浏览钓鱼网站等被安装插件或感染病毒,留下安全隐患;有的学生使用移动设备,随意接入端口,没有采取杀毒等必要的防护措施,导致木马、病毒在多个网络终端传播,个人信息在不经意间被盗取;二是软件使用上,一方面相较中学时期,大学自主学习的时间较为宽裕,有的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规划,脱离了父母的监管,自身又缺乏自制力,深受网络游戏、BBS、各类新奇网站等的吸引,陷入网络泥潭不能自拔;另外一方面互联网上海量的内容,纷繁复杂、良莠不齐,涉毒、涉黄、涉赌、暴力等信息充斥,如何鉴别真假、好坏,避免受不法分子诱惑,掉入网络诈骗陷阱等,严重危害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从法律安全意识角度看。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用户的迅速增长,我国互联网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对网络安全方方面面从法律法规层面逐步进行了规范。对于频繁使用互联网的大学生来说,由于互联网法律法规意识淡薄,在使用网络过程中,有的受利益驱使使用病毒盗取数据贩卖;有的随意转发微博、微信虚假、造谣信息;有的因为意见相左,发帖对个人或组织进行攻击诽谤;有的利用互联网组织黄赌毒活动;有的利用翻墙,浏览并传播境外敌对势力的不良信息。这些大学生因为不了解互联网法律法规基本常识,触犯法律,为自己的不懂法付出惨重的代价,身心受到了极大伤害。

二、网络安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加快,互联网在高校得到普及运用,但因为网络引起的校园贷致死事件,网络购物受骗事件,网络暴力事件频发,这些都显示高校网络安全教育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对网络安全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虽然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日渐提上高校工作的议事日程,但却未能根本上打开该项工作局面,主要是没有从根本上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没有处理好网络安全教育与育人目标的关系。有的高校对网络安全教育在顺利实现育人目标中所扮演的角色认识不到位,没有从根本上意识到提高学生网络素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应有之意。一个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除了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过硬的专业技能,更需要具备较高的安全素养。这也是高校培养的人才能否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和做出多大贡献的重要影响因素;二是没有处理好网络安全教育与其他教育教学活动的关系。导致网络安全教育被边缘化。有的高校认为网络安全教育可以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计算机基础知识课程予以替代,开展网络安全教育甚至停留在应对上级文件要求的层面,网络安全教育时间被学校其他教育教学活动挤占,处于边缘化的境地。

(二)网络安全教育体制机制不够健全。

开展系统性的富有成效的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离不开良好的体制机制。虽然一些高校建立了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工作体制机制,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一是管理体制不够健全。虽然成立了大学生网络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但由于规章制度、措施保障等不够到位,没有打通宣传、学生、网络、保卫、教学单位彼此间的壁垒,加之职责分工不够明确,导致工作开展困难重重,打折扣、拖拉、推脱、应付,甚至不落实等情况时有出现,领导小组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二是运行机制不够顺畅。没有形成自己的网络安全教育体系,工作开展存在力量分散,各自为阵,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等现象,对教育的内容、时间安排、教师教学等没有统筹规划,按计划、分步骤实施。有的高校仅仅停留在开展简单的宣传活动层面。

(三)网络安全教育内容、方式方法因循守旧。

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网络终端设备更新更是日新月异。轰动全球的“维基揭秘”和“棱镜”②等网络安全事件警醒我们,网络安全教育开展要切实取得实效,就必须紧跟时展潮流,不仅要创新教育的方式方法,更要与时俱进地及时改变教育的具体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有的高校注重计算机基础应用,忽略网络安全教育这一模块;有的高校忽视了当前最大的网络终端智能手机的安全运用教育;有的高校则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践教学环节,教学效果无法保证。在宣传教育中,有的高校则简单的进行横幅宣传、主题班会宣讲、传单分发等,形式单一、内容呆板,无法吸引广大学生主动积极参与。

三、构筑网络安全教育体系的探索

创新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体系,切实从思想上筑牢大学生网络安全防线,增强网络素养,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需要。2015年4月,仰恩大学与泉州市公安局共同举行“警校共建”启动仪式,拉开警校共建助推“平安校园”创建的帷幕。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作为“平安校园”创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式纳入共建活动。双方经过一年多的合作建设,探索出了一套符合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新方法。

(一)加强顶层设计,建立运行高效的管理机制。

仰恩大学将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纳入学校议事日程,建立领导、制度、责任“三大机制”。一是建立齐抓共管的领导机制。成立以分管校领导为组长的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领导小组,并将泉州市公安局网安支队有关负责人吸纳进来,对学校网络安全教育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形成分管校领导负总责,党委宣传部、教务部、学生事务部、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治安处(泉州市公安局洛江分局派驻机构)、保卫处等单位协同抓的工作格局,进一步明确了分工职责;二是建立层层落实的责任机制。学校与二级学院、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签订网络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对年度网络安全教育管理责任进行层层分解落实。同时,建立了安全责任与绩效工资、评优评先相挂钩的考核机制;三是建立警校协调联动工作机制。成立由公安局网安部门,学校党委宣传部、教务部、学生事务部、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治安处、保卫处等构成的法制与安全教研室,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承担组建专业师资队伍,编定网络安全教育教材,研判网络安全工作形势,分析网络安全教育成效,开展科学研究探索网络安全教育的新路径、新方法等。

(二)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平台和队伍建设。

一是开设《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让零散的、单一的、随意的网络安全教育变得规范化、制度化和系统化。仰恩大学在大一新生中开设该课程,坚持网络安全教育从“新”抓起,力争将学生面临的网络安全威胁程度降到最低。网络安全教育作为该课程的模块之一纳入其中。课程共16个课时,设定1个学分,作为必修课纳入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进行统一的教学管理。同时,为确保学生学习效果,搭建了相应的师资队伍和实践平台。依托法制与安全教研室,组建相应的网络安全教育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自编与时俱进、符合学生需求的网络安全教育教材。聘请来自网安、国保等警务部门的优秀干警为兼职教师,配合承担《大学生安全教育》课中互联网管理反网络诈骗、网络舆情管理、计算机网络安全、心理预防与疏导、法制教育等教学模块的授课任务。授课教师采取“1+1”的模式,即一名校内理论基础扎实的专业教师+一名来自警营的优秀干警共同为学生授课,协调配合,相得益彰。校内专业教师充分发挥了理论教学的优势;优秀干警丰富的“新鲜”的实践经验对理论进行鲜活的运用,增强的授课的效果。这样有效破解了目前众多高校承担网络安全教育的教师实务经验不足,教学内容无法跟上行业前沿,相关网络安全知识欠缺,导致授课效果无法保证的突出问题。挂牌成立实践教学基地,辅助校内课程教学,在洛江公安分局网安大队建立教学实践基地。利用周末、寒暑假等时间点,分批次带领学生到实践教学基地体验学习。在近两年暑期,一批的学生以暑期社会实践的形式参与到教学实践基地所在警营的工作生活中,了解基层警营文化,参与网安警务工作,不仅进一步强化了自身的网络安全意识和法治意识,而且以学生的视角向社会各界传递了基层警营的满满正能量。2015年,仰恩大学警营暑期社会实践基地入选为福建省第三批省级暑期社会实践基地。二是加强学校网安警务室建设。在“警校共建”活动的推动下,省内首个“高校网安警务室”———泉州市公安局洛江分局仰恩大学网安警务室建设得到加强,进一步发挥了其在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中的作用。泉州市公安局洛江分局派驻专职网安民警和安全员,除了积极开展联网备案、安全技术指导、案件线索协查、网络安全培训等工作,还定期为师生开展互联网安全主宣传咨询活动,强化对校园网络舆情监控和各类不稳定因素的掌控,并与学校党委宣传部、网络中心、学生事务部等单位负责网络安全的工作人员组成网络安全工作小组协同开展工作,做到提前预警、有效处置。三是成立网络舆情引导工作站。与泉州市公安局洛江分局共建舆情引导工作站,并组建了由党员教师、学生为骨干的网络舆情工作队伍,下设网络舆情收集、网络评论,网络文化作品创作等小组,并以课时补助、勤工俭学补助、创新学分认定等形式为工作开展提供保障。该工作站在学校党委宣传部与网安警务室的双重指导下,根据学校网络安全教育总体规划开展工作,对涉校、涉生的较为敏感性、不实的校园网络舆情信息进行收集、报送,对形成的网络舆情进行正面有效的引导,对网络安全常识进行形象化的生动传播。

(三)创新宣传教育形式

充分利用校内宣传阵地,统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线上和线下宣传,做到校园网、校报、校广播电视中心、新媒体中心等协同发力,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做到网络安全教育宣传全年不断线,重要时间节点有加强。学校除了利用校园网、校报、校广播电视中心、宣传栏等传统宣传阵地开展网络安全教育,还搭建新媒体平台,开设网络安全教育官方微信、微博平台、QQ空间等大学生极为活跃的平台,将宣传网络安全教育的软文、公益短视频等与其他文化创意作品结合推送到移动终端,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如春风化雨般不知不觉的接受教育。同时还着力拓展这些平台的校园服务,增强学生与平台的黏性,吸引学生关注平台内容,促使推送的内容的宣传效果最大化。在新生入学、“双十一”、就业实习、寒暑假前等时间节点,通过线上线下集中开展了网络安全专项教育,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四、结语

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是高校是维护学校安全稳定,创建“平安校园”,实现育人根本目标的需要。仰恩大学以“警校共建”为抓手,协同推进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在具体的实践中得到了检验,对于提升大学生网络安全知识、意识、能力具有积极的效果,为当前高校在网络安全教育中普遍面临的问题提供了一条有效解决的路径。

作者:陈章祧 单位:仰恩大学

注释:

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范文4

论文关键词:金触信息系统风险隐患防范措施

随着,国金融电子化建设的不断深人,电子化、网络化、集约化已经成为金融业信息化发展的大趋势,电子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金融业经营的各个层面,成为了金融业务开展的基础,现代金融就是“货币+信息”。金融信息化系统安全的重要性也与日俱增,成为金融业经营管理工作中的头等大事。本文就当前金融信息系统风险隐患的成因进行剖析并提出对策措施。

一、金融信息风险成因

1.系统运行环境的不安全。一是操作系统平台的漏洞。金融信息系统主要是基于UNIX.Windows,SUN等系统平台设计的,而这些操作系统,安全级别较差,存在着安全漏洞,如系统崩溃漏洞、拒绝服务攻击漏洞、缓冲区溢出漏洞等,都能导致系统的瘫痪。二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缺陷。数据管理系统是信息系统的基础,必须与操作系统的安全配套,但这无疑是一个先天不足。三是网络协议安全的脆弱。计算机网络系统大都使用TCPIIP协议,传统的FTP,E-MAIL等服务都包含着影响金融信息安全的因素,存在着漏洞,容易被攻击,直接威胁到金融信息系统的安全。

2.信息系统设计不完善。近几年,金融信息系统不断开发出来和投人运用,创新了金融工具和金融业务,但由于有的系统在开发中,片面注重科技创新追求快出成果,对安全的认知程度不高,缺少风险管理概念,忽视了系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系统没有统一的安全标准,功能单一、容灾、容错能力弱,应用效果差,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造成信息资源的浪费。

3.安全系统建设缺乏整体性。根据木桶理论,金融信息系统的整体安全性,取决于安全系统的最薄弱环节,而当前安全系统只重视单一或几个安全产品的部署,网络安全产品仍然是在以“点”发展,停留在访问控制、病毒扫描、内容过滤等方面,而忽视整体安全系统建设。

4.安全队伍建设和员工安全意识教育不到位。高素质的安全管理人员的缺乏严重地影响了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措施的有效落实。就当前情况来看,金融机构安全管理人员大都是由计算机工程技术人员兼任,他们既是电子化工程项目的建设者、管理者,也是信息安全的管理者,集电子化建设和信息安全管理于一身,职责不明,责任不清,不能有效地对安全现状进行真实、客观的评估和审计。

5.安全防范措施不力,内部控制不产。落后的管理也使计算机安全工作大打折扣。据统计我国银行业的IT投人有59%花费在了硬件设施上,软件投人所占比例为23%,管理服务上的投人少,只有18%,这与国外银行业的IT投人比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落后的管理也使计算机安全工作大打折扣。从已经发生过的金融计算机犯罪事例来看,大多数问题出在疏于检查、放松管理上。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银行系统发生的计算机犯罪案件,85%来自内部人员或内外勾结作案。

二、构建安全的金触信息系统

1.树立正确的信息安全观。从金融管理机构到金融机构、从金融管理层到基层员工都要高度重视金融信息安全,清醒的认识到加强金融信息安全的根本是保障金融业务的连续性、是促进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有效的金融信息安全管理策应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等进行分析。一是资产负债结构。分析受评企业负债水平与债务结构有助于了解管理层理财策略(如债务到期安排,企业偿付能力等)。此外,企业的融资租赁、未决诉讼中的负债项目也会影响评级结果;二是盈利能力。通过对销售利润率、净值报酬率、总资产报酬率等指标衡量;三是现金流量充足性。现金流量是衡量受评企业偿债能力的核心指标。净现金流量、留存现金流量和自由现金流量与到期总债务的比率,基本可以反映受评企业营运现金对债务的保障程度;四是资产流动性。主要考察企业流动资产与长期资产的比例结构。同时,通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指标反映流动资产转化为现金的速度,以评估企业偿债能力的高低。

为了能准确地考察借款人的偿债能力,非财务因素对于借款人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非财务因素主要指借款人所处的行业、经营特征、管理方式、还款意愿以及其他一些因素。

上述模型考虑了企业自身的内部组织结构,经营方式的不同给银行在实际贷款时可能带来的不同程度风险。该模型对各因素的内容作了具体描述,对风险的程度划分详细,便于操作。在深层次的信用评级中,还应考虑相关的实际因素如行业风险、业务风险等对企业信用的影响。

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范文5

关键词:高校;安全教育;事故原因

一、背景

2005年5月2日某某大学一位学生在长江荆江段涉水,不幸滑落深水中,溺水身亡;2009年10月17日和2010年10月5日同一学校又发生两起溺水事故。据调查,这三起学生意外溺水事故都是班里几位同学一起到江边游玩,一时兴起而涉水造成的。2005年11月2日15时许,北京市林业大学一栋学生宿舍楼发生了爆炸起火,一男一女两名研究生在大火中丧生;2008年11月14日上海商学院徐汇校区一栋女生宿舍楼发生火灾,4名女生在消防队员赶到之前从6楼宿舍阳台跳楼逃生,不幸全部遇难;2003年11月24日,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一栋学生宿舍楼发生火灾,造成41名外国留学生死亡,近200人受伤,其中有中国留学生46人烧伤,11人死亡;2006年1月8日菲律宾马尼拉市北部大学区的一栋学生宿舍楼发生火灾,8人被烧死……。这些事故的发生,暴露了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反映了高校校园安全问题的严重性。因此,加强高校学生安全教育是十分重要和紧迫的。同时,高等学校作为高等教育活动的主导者,更有义务和责任确保高校校园的安全,努力为广大青年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健康、和谐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促进学生的成才和全面发展,在科教兴国、实现创新型国家中做出更大贡献职称论文。

二、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共性原因分析

安全科学有三条公理性基本观点,即任何事故都是原因的,任何事故都是由“人”和“物”两方面原因引起的,事故的严重程度和事故发生频率间存在“三角形”分布规律。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发生的场所及其“物”方面原因可能完全不同。但是,从事故原因的深入分析中可以发现有三点是共同的,即事故相关人员缺乏足够的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和安全习惯(这三点是事故的间接原因)。根据海因里希(Heinrich)的事故“三角形”理论,这三个共同点间的关系为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和安全习惯可以产生两个结果,即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而人的不安全行为一部分直接导致了事故,一部分又导致了物的不安全状态,不安全状态再引起事故的发生。

三、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目前,高校的安全意识普遍不强,安全观念相对比较落后。就大学生而言,他们的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安全能力都难以令人满意,更谈不上安全习惯。在教职工中也普遍存在学生安全就是治安和消防的片面认识。这种现状直接影响着高校学生安全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意识到学生安全事关高校全局,没有学生安全,高校校园稳定就失去了基础,而高校的安全稳定对于社会安全稳定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学生安全涉及面广,包括健康、饮食、交通、学习、心理、恋爱、校园安全与社会安全等。出现安全问题的原因也纷繁复杂,有自然方面的,比如地震、海啸、台风、流行性传染性疾病等等;有社会方面的,比如社会治安、交通、国内社会矛盾和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矛盾与冲突等等;有学校管理与服务方面的,比如消防隐患、饮食卫生差、教学设施和设备存在安全隐患等等;有家庭和个人方面的,比如家庭经济困难、与家人感情不睦、个人学习压力、升学就业压力、恋爱和婚姻困扰、交友困扰、网络成瘾等问题都可能引发个人安全问题,个人安全问题处理不当,极有可能引发群体安全甚至社会安全。因此,必须加强高校的安全教育工作,研究和探索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任务紧迫而重要,也只有开展好在校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才能有效预防和避免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通过对高校学生事故共性原因的分析,我们得到事故之所以发生,是因为事故相关人员缺乏足够的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和安全习惯,因此,高校安全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现代安全理念教育

从对事故的统计分析发现,在各种伤害事故中,不安全事故只占4%,不安全行为占96%。在所有事故中只有2%是天灾,98%是人祸,由此可见人的意识和行为在日常生产和工作中至关重要。要消除不安全行为,就必须有正确的安全意识和行为、态度,需要从思想上、意识上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在科学技术进步、文化繁荣和知识经济时代,必须将“安全第一”、“安全至上”、“安全超越一切”的理论,即“安全第一公理”牢固树立在广大师生心中。“安全第一公理”的实质就是安全高于一切,其目的就是以人为本,人命关天,把关爱生命,珍惜人生,保护人类从事的一切活动的安全与健康放在首位,放在超脱一切的位置。因此,必须加大安全理念教育的力度,在校园中形成一个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树立“以人为本”和“一切事故都可以预防”的安全理念,培养出具有本质安全化的素质的人才。

对广大学生进行现代安全理念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提升大学生的安全素质,这对于提高其走入社会安全生存具有基础性意义和战略性意义。大学生应具备的安全素质不仅包括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还包括安全伦理、情感、认知、态度、价值观和道德水平以及行为准则等。

(二)法制观念教育

作为培养国家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校,应加强法制宣传和教育,为社会输出的人才应是懂法、守法、执法的高素质的合格人才。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律法规知识教育,以增强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从而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特别是要加强大学生有关安全的法律法规知识教育,除在法律课、德育课等必修课中进行法律法规知识教育外,在其他课程教学及安全教育中也要对大学生进行有关安全的法律法规知识教育,如:《宪法》、《刑法》、《安全生产法》、《国家安全法》、《保密法》、《消防法》、《游行示威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以及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的知识教育,使学生懂得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分清犯罪与非罪的界限,了解道德、纪律与法律的关系,明确什么事可做,什么事不可做,并能用法律武器维护国家和自身的利益和权益,与犯罪行为作斗争。

(三)安全知识教育

安全知识教育应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一是基础安全文化知识,是指提高大学生在各类活动中应具备的安全文化知识。例如,起居安全、一般用电安全、交通安全、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及避灾和逃生等。这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都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生存素质。二是专业安全文化知识,是指从事各类生产活动和科研活动时所具有的安全文化知识。例如,化工安全技术、矿业安全技术、冶金安全技术、消防安全技术、建筑安全技术、运输安全技术、机械安全技术、科研实验的各类安全防护技术等。大学生了解和掌握必要的生活常识和安全防范的基本知识,增强安全防范的意识和能力,既可以有效地保护自己,也可以在危险时更多地帮助周围的人。

(四)安全防范、自我保护的知识教育

增强学生的安全及防范意识是预防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高校要教育大学生懂得安全防范自救的一些基本知识,如熟记火警“119”、匪警“110”等报警电话号码,一旦发生火灾事故或自己、他人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或侵害时,要立即想办法报警,如无法报警,要能沉着冷静地寻求自我保护和自我解救的方法。大学生还应懂得一些基本生活常识,如使用灭火器等知识。总之,在校内,学生特别要加强宿舍以防火为重点的安全防范,了解掌握防火、防盗、防骚扰等知识以及防受骗、防食物中毒、防意外事故等常识。更要掌握在校外防抢、防受骗、防流氓滋扰、防交通事故、防意外事故等常识。教育学生遵守校纪校规,不到偏远地方游玩,出游最好结伴而行。在人际交往中,特别是女生在与异往中,更要注意保护自己。学校在安全教育及日常管理中应经常不断地给学生讲授这些知识,警钟长鸣,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及自救的知识与能力。

参考文献:

1、傅贵,李宣东,李军.事故的共性原因及其行为科学预防策略[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5(2).

2、田毅,潘洪江,张福喜.高校学生安全工作体系建设的几个基本问题[J].中国青年研究,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