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腹部外科手术技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腹部外科手术技巧范文1
【关键词】 护理干预;心胸外科手术;康复
【中图分类号】R19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2-0278-01
心胸外科手术作为临床较高风险的外科手术之一,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较高。[1]心胸外科手术在手术时切口创伤较大、时间较长,同时会对患者的呼吸系统产生不可避免的功能性减退,极易引发患者呼吸道方面的感染,导致呼吸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对患者术后的恢复和预后产生大大的影响。本文笔者通过对护理干预在心胸外科手术患者康复效果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现将研究结果做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搜集整理我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心胸外科手术患者86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该86例心胸外科手术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有患者43例。其中观察组患者中,男22例,女21例,年龄跨度为22岁至73岁,平均年龄为47.43±6.25岁。对照组患者中,男23例,女20例,年龄跨度为21岁至74岁,平均年龄为48.52±7.38岁。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男女比例、性别、病情状况及术前肺功能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P>0.05,结果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基本治疗及护理,护理内容为: ㈠手术前给予基本用药及进行胃肠道的准备;㈡术后实行病情观察及进行各种常规管道护理。观察组患者在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加以护理干预,具体方法:
1.2.1宣传工作
术前对患者进行健康宣传讲座,对患者病情进行有效评估,根据不同患者具体情况给予相关知识讲解与注意事项的警告,叮嘱患者改变以往生活不良习惯,如:戒烟、戒酒、按时休息等。
1.2.2心理干预
心胸外科手术患者由于对手术过程不了解、担心术中疼痛及对治疗费用存在顾虑等多种原因影响,经常在术前表现出焦虑、恐惧、压抑等情绪。因此护理工作人员应及时与患者进行和谐的交流沟通,向患者讲述治疗过程,对其进行成功案例的介绍,增加患者对手术的信心,打消顾虑及不良情绪,让患者能够更好地配合手术治疗。
1.2.3 术前准备
进行手术之前,护理工作人员指导协助患者进行呼吸功能训练。㈠腹部呼吸训练:根据患者具体病情状况取仰卧、坐卧或半卧,双手置于腹部之上,可稍微给以压力,调整全身肌肉保持放松状态,使用鼻吸口吐的方式进行呼吸,吸气时腹部要保持鼓起,吐气时则保持紧收,调整呼吸节奏,维持呼气的时长要稍微高于吸气时间。手术之前坚持每天3次,每次15~20分钟左右。可以先由护理工作人员演示教学,保证每位患者都能够掌握并熟练操作;㈡缩唇呼吸:患者闭口,通过鼻吸气后收缩唇部程吹口哨状,然后经口将气吐出,吐气时可稍微用力保证吐出气体成气流状喷出,每天三次,每次15分钟;㈢呼吸保健操:由护理工作人员带领患者进行呼吸保健操,包括下蹲、扩胸运动、深度呼吸及腹部按摩等项目,每天1次,每次20分钟。
1.2.4术后护理
㈠对患者术后康复情况及病情进行全程观察并监测患者心肺功能情况。注意保持病房内合理的温度及湿度,保证患者对氧气的湿化吸入;㈡护理人员要与患者多多交流,给予关怀与体贴,对康复过程给予指导说明,向患者讲述治疗康复的成功案例,保持患者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主动性,让患者能够积极的配合术后的康复治治疗;㈢对患者的康复呼吸方式给以细心指导,保证每位患者都能熟练掌握;㈣协助患者进行排痰,保证痰液及时排出。排痰时先用手护住口,在患者咳嗽时帮助其轻叩背部,让痰液在气流的冲击下有效排出体外。若痰液过于稠化,可进行雾化吸入,待痰液稀释后再进行排出;㈤手术后患者身体情况较为虚弱,因此要保证给予补充营养,护理人员要叮嘱患者多食用高蛋白及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鱼肉、豆浆、蜂蜜、牛奶、苹果、蔬菜等。提醒患者多饮水,保证人体对水的需求,最好每天晨起后喝一杯蜂蜜水,帮助肠道利于晨便排出。对有不良嗜好的患者,如吸烟、嗜酒者要给予警告,戒掉不良嗜好。禁食辛辣油腻刺激性强的食物,早睡早起,保证睡眠充足,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术后拔管时间、出院时间与并发症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及出院时间比对照组显著减少,P
3讨论
心胸外科手术后,由于术中手术创伤较大,患者极易发生呼吸系统功能障碍及胸膜内粘连等状况。因此在护理中,护理工作人员要有耐心,跟患者和谐交流,给予患者精神支持,让其保持良好的康复状态,积极配合康复治疗护理工作。护理人员可以在术后根据患者病情协助患者进行适当活动,同时教授患者正确的呼吸功能的训练方法及有效的咳痰技巧,保证患者能够全部熟练掌握,并进行监督检查。对患者不良生活习惯给予警告叮嘱,戒掉不良嗜好,让患者养成合理健康的生活习惯。叮嘱患者术后注意饮食,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保证营养补充,加快康复时间。[2]根据本次试验研究发现对心胸外科手术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工作对其术后更好的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对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患者康复时间及提高术后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因而护理干预模式值得在进一步完善的基础上大力应用于心胸外科手术临床护理工作之中。
参考文献
腹部外科手术技巧范文2
摘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使得学生由传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这对于全面提升我国现代学生的综合素养是非常重要的。在小动物外科手术课堂教学中采用翻转n堂教学模式,能够有效的提升教学效果。有鉴于此,本文对基于翻转课堂的小动物外科手术课程教学交流平台的构建进行了探析,只在进一步促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
关键词:翻转课堂;小动物外科手术;交流平台
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摆脱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促使他们成为学习知识的主体,占据主导地位进行知识的学习,自己掌控学习的进度和速度。学习速度快的学生可以掌握更难的课程内容,速度慢的学生则可以反复学习,并寻求教师的个性化指导。
一、翻转课堂的内涵
所谓翻转课堂指的是把“知识传递”过程放在课堂外,学生借助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料和开放性学习资源,自主完成知识的建构,而课堂则成为他们实践操作、探讨问题、获得个性化指导的地方。学生摆脱了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自己掌控学习的进度和速度。学习速度快的学生可以掌握更难的课程内容,速度慢的学生则可以反复学习,并寻求教师的个性化指导。
二、翻转课堂在小动物外科手术课程教学的应用
2.1 强化基础知识
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发现,高职学生专业知识薄弱,基础课程知识多掌握的不牢固,在学习专业核心课程时常需回顾之前所学的基础知识。如讲述宠物腹部外科手术操作时,复习完解剖学和生理学知识后,学生的学习能力明显增强,因此应加强学生知识体系的串联,尽量细致剖析。
2.2 培养自信心
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宠物外科手术技术课程有浓厚的兴趣,但持续性不长,多是由于自信心差造成的,因此应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实践兴趣,并通过实践和引导使之转化为自信。一个手术成功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术者自身的信心和能力。培养学生自信心显得非常重要,自知才能自信,扎实的基本功是自信心的基础,这就要求学生加强基本功的训练,手术基本操作越熟练学生就越自信。同时,应在做手术之前让学生充分清楚手术目的、过程及重点,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教师示范之后,学生就可思维清晰地亲自动手操作。
2.3 培养外科手术素养
宠物外科手术素养主要包括:无菌素养、正确使用器械素养和善待组织素养。手术过程中应自觉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把无菌操作训练为一种工作习惯,有些学生往往忽视无菌观念,认为“手术只要技术熟练、速度快,就能显示出水平”,造成不必要的术后感染,应及时纠正这种错误观念。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和保管手术器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单是外科工作者的基本素养要求,也是外科操作水平的展示,术中有很多突发事件,均能巧妙的利用手术器械解决问题。善待组织素养要求在对动物机体生理机能影响最小的情况下,以最小的创伤为机体去除病变,反对用粗暴的、轻率的、不正确的方式对待组织,使组织尽可能小的遭受损害,从而促进伤口的愈合。因此,在进入该课程之初,就应当使学生牢记外科素养并以外科素养为操作指南。
2.4 夯实手术操作的基本功
基本功是指对手术基本操作的熟练程度和对手术技巧的精通程度,宠物外科手术技术的教学重点在于学生对基本功的训练和掌握。手术是外科综合治疗中最重要的手段和组成部分,手术基本操作技术是手术过程中重要的一环,也是该课程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的重点。尽管外科手术种类繁多,手术范围、大小和复杂程度不同,但其器械使用、组织的切开与分离、打结、止血、缝合等都是相同的,外科手术基本操作是一切手术的共性和基础。在外科临床中,手术能否顺利完成,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对基本操作的熟练程度及其理论的掌握。此外,手术进程快指手术操作中每一个具体动作速度快,但这种速度一定要建立在高质量的基础之上,不要让学生刻意追求速度而影响手术质量。
2.5 建立完整的培养体系
传统的宠物外科手术技术教学方式是教师示范,学生动手,但一般是在理论课讲完之后才上实验课,缺乏一套完整的循序渐进的教学体系。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出现不会做、不敢做、不做、蛮做等现象,养成操作不规范,缺乏外科手术素养等不良习惯。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克服了上述不足。
(1)课余时间进行打结训练
打结教学利用实践课讲授,课余时间分批辅导,解决学生多、教师少的问题。利用宠物医学专业实岗锻炼进行辅导,总结在打结时出现的问题统一纠正,并组织打结比赛以加强熟练程度。
(2)离体组织训练
教学实践中,由于实验动物较少,让学生在活体动物上进行切开、止血、缝合等操作训练机会非常有限,利用离体动物组织作为实验对象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例如以3名学生为一组进行离体肠管的吻合术训练,既可节省经费,又可进行多次进行操作,增加了实践动手机会。
(3)开展现场病例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以校动物医院为窗口,临床中遇到手术的病例,及时组织学生观看手术过程,通过病例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临床中外科手术的具体操作流程和手术技巧。
(4)实验动物手术训练
宠物外科手术技术实验包括裁耳术、断尾术、骨折手术、犬卵巢子宫摘除术、眼球摘除术、眼睑内翻和外翻矫正手术、膀胱切开术、脾摘除术、胃切开术、肠管吻合术等。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采取每个手术由学生自主申请为主刀手的教学方法,自行组织手术,该方法在实践教学中取的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过程为,首先由主刀手设计手术计划书,经教师反复修改并讲解,然后进行手术,术中教师在旁监督指导,对学生给予鼓励,并及时纠正错误操作,最后进行手术总结,讲述该类手术的操作要领。
(5)书术报告
外科手术实验之后,要求每个学生按照自己小组所做的手术中出现的问题、手术方法、手术进程等进行记录,术后每人写1 份手术体会及总结。
(6)自我完善
鼓励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建议,增进教与学的融合,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三、结语
翻转课堂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以相同的学时,开设多项实验项目,使学生获得对理论知识更深层次的理解,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实现课下获取知识、课上内化知识的目的,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陈明选,陈舒. 围绕理解的翻转课堂设计及其实施[J]. 高等教育研究. 2014(12)
腹部外科手术技巧范文3
自2010年4月份至2011年3月份,我院完成了为期一年的部分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目标性监测,监测中发现三类手术切口感染在外科手术感染中比率较高,共监测3205例手术,其中感染52例,平均感染率为1.62%,三类手术切口感染率3.23% 。为了预防与控制三类手术切口感染,我们对目标性监测资料进行统计与分析,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监测对象2010年4月―2011年3月三类手术患者。
1.2 监测方法
1.2.1 感染管理科对目标监测手术部位感染调查,每位监测对象都填写“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监测登记表”中手术名称、手术时间、手术分类、是否围手术期用药、ASA评分等相关项目。
1.2.2 感染控制科专职人员到临床科室填写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监测登记表和收集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监测登记表调查表,与科室的监控医生和监控护士进行交流,密切观察感染相关因素,督促医生对手术切口分泌物及时送检。
2 结果
2010年4月1日---2011年3月31日,共监测三类手术681人,感染22人,三类手术切口感染率3.23% ;其中2010年4-6月份共监测153人,感染8人;7-9月份监测188人,感染5人,10-12月份监测157人,感染3人,2011年1-3月份监测183人,感染6人。(见图1)
图1各季度三类手术切口感染率
为了查找原因,对相关科室病例及医护人员进行了追踪调查,统计数据见下表(表一):
表一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因素调查情况
因素 分组 人数 百分率
术前住院时间(天) 1 6 11.3
2 24 45.3
3 11 20.8
4 12 22.6
术时有无其他部位感染 无 22 41.5
偶尔有 28 52.8
经常有 3 5.7
血糖控制(mmol/L) 11.2-14 1 1.9
5.6-11.2 44 83
备皮选择 均备皮 20 37.7
必要时备皮 33 62.3
备皮时间 手术当天 11 20.8
手术前一天 39 73.6
术前即刻 3 5.7
备皮方式 剪毛或脱毛 33 62.3
刀片刮除 20 37.7
患病医务人员管理 偶尔参见 7 13.2
从不参加 46 86.8
手卫生执行率(%) 30 2 3.8
50 3 5.7
70 8 15.1
100 40 75.5
3 原因分析:通过数据收集,发现结果如表一所示;
3.1 术前住院时间长:住院时间超过2天的占45.3%;
3.2 术前备皮时间:73.6%的医生选择在手术前一天备皮;
3.3 备皮方式:37.7%的医生选择用刀片刮除的方式备皮。
3.4 医务人员的管理上:仍有13.2%的医生在患感染疾病时上手术。
图2手术切口相关感染因素鱼骨图分析
4 讨论
4.1感染管理科通过手术部位目标性监测,了解患者手术部位的感染率及危险因素,分不可控因素、可控因素,针对三类手术感染情况调查分析如下:
4.2 不可控因素:1.年龄;2.免疫力系统受损;3.糖尿病;4.非手术区域的感染灶;5.伤口分类;6.营养不良;7.吸烟;8.肥胖;9.术前住院时间过长;10.激素。
4.3可控因素:1.手术时污染的器械、手套等没有及时更换;2.有些为急诊手术,围手术期用药不规范,超过术前1个小时;3.手术时间过长,切口暴露时间过长;4. 切口太小,未能充分暴露手术视野,存在感染隐患处理不及时;5.腹腔污物、脓液清洁不彻底;6.医生的手术熟练技巧问题。
5 改进措施
5.1 及时与医生、手术室沟通,采取了必要措施,针对三类手术部位感染及时采取措施达到控制感染对策。
5.2 对外科医务人员进行《手术切口感染标准操作规程》的培训。
5.3 建议在患者入院前能完善相关检查,尽量缩短术前住院日,不主张剃毛,必须剃毛时,建议使用推剪或脱毛剂备皮;备皮尽量在当天进行;应严格清洁、消毒手术部位的皮肤。加强对感染医务人员上手术的管理等。
5.4 在进行污染或感染手术时,应充分进行感染部位的处理或冲洗,并注意术中污染手套或器械的更换;并对手术视野皮肤、皮下组织进行保护。
5.5 保证手术室门关闭,尽量保持手术室正压通气,环境表面清洁,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数量和流动,接台手术时一定保持自净时间,术后进行及时的终末处理。
5.6 术中保持患者体温正常,防止低体温。需要局部降温的特殊手术执行具体专业要求,冲洗手术部位时,应当使用温度为37℃的无菌生理盐水等液体。
5.7医务人员接触患者手术部位或者更换手术切口敷料前后应当进行手卫生。
参考文献
[1] 郑海波.腹部手术切开感染危险因素及病原菌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11,21(2):270~271.
[2] 毛慧萍.普外科医院感染监测与护理质控[J].当代医学,2008(3):143~144.
[3] 谭军,陈恒,姚令,等.119例阑尾炎手术患者抗菌药物预防应用调查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8,7(2):111.
腹部外科手术技巧范文4
【关键词】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临床控制;危险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0年9月到2011年9月我院共进行了493例外科手术,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进行分析比较,其中I类清洁119例,其中包括的手术有乳腺癌及乳腺包块切除术、甲状腺切除术以及疝修补术;Ⅱ类可能性污染切口为235例,手术的类型有胆道探查手术、大部切除手术、肠梗阻减压松解手术、肝左叶切除手术、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等手术;Ⅲ类污染切口为139例,其中的手术类型有肠梗阻绞窄手术、括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手术、腹腔脓肿手术等。
1.2 方法:并参照我国卫生部拟定的《院内感染的诊断标准》之中的切口感染诊断标准,在手术后的第三天、第五天和第七天对完成外科手术的病人的切口进行详细检查,对病人的外科手术时间类型、切口类型、是否患有糖尿病、肥胖状况与切口的感染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检测病人的切口,对可疑性切口感染分析。
2 结果
我院开展的493例普通外科手术之中,发生切口感染的只有3例,I类切口的感染率为0,Ⅱ类切口的感染率为百分之0.2,Ⅲ类切口的感染率为百分之1.4。我们参照各种不同病种的具体临床路径的要求,充分完善手术前相应的检查,对影响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排查,例如重度贫血、糖尿病、手术前营养不良、腹部型肥胖、手术切口缝合技术有缺陷、术后不能早期进食、手术过程中时间大于2小时、引流技术放置不当等高危因素进行围手术期的控制管理,并且在手术期间合理有效的使用抗生素,不断改进提高手术的缝合技术,提高医生的手术技能和技巧等方法措施,让普通外科手术后的切口感染率有着明显下降,从而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3 讨论
3.1 加强手术全期的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的管理:对所有的即将进行手术的病人参照不同病种的不同临床路径的要气进行相应完善的手术前检查,要逐一排查上问所提及的所有影响切口感染的因素,并且要对手术前营养不良、贫血的病人进行对于治疗,对患有糖尿病、呼吸道感染等病人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从而降低手术的安全风险,对手术切口感染率进行有效的降低。免疫系统方面的疾病在稳定期的患者可以采取手术治疗,但是不能改变患者的对药物的使用规律,而且在必要时要进行第静脉的糖皮质激素的补充。而对于比较困难复杂的普通外科手术,在手上之前要进行充分的手术应急方案的设计,要不断的提高医护人员的技能,要做到手术过程中的精确解剖,手术器械操作的熟练,要在手术中尽可能的减少手术的出血量,尽可能的减少手术时间,要尽量避免切口的长时间暴露以及切口的牵拉时间过长,从而对切口感染率的降低有所帮助。如果手术时间过长的话,因为空气之中存在着很多细菌,这就极容易导致切口的感染。
3.2 合理正确的使用抗生素:抗生素能够在外科防止治疗感染方面有着很好的效果,但是我们也不能对抗生素太过依赖,太过依赖抗生素甚至滥用抗生素会产生严重的后果。抗生素的滥用会导致耐药病菌的的产生以及医源性切口的感染,抗生素滥用的同时也非常容易导致手术后肺炎的发病率。
3.3 手术结束后要进行准确的缝合:防止切口的感染,手术后的缝合工作显得十分的重要。在切口的缝合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在进行切口缝合时要注意分层缝合,不能留下无效腔,无效腔的残留会导致伤口局部的积血、积液或者是切口处的异物残存,这些无效腔对于细菌的产生繁殖十分有利,十分容易诱发切口的病菌感染;在符合时,需要仔细注意切口处的皮肤之间的对和,缝合时的打结程度要适中,如初在符合时,皮肤的对和不良,缝合打结过于紧密会影响切口处的血液循环,这对伤口的愈合不利,并且会增加切口处的感染;(2)对于严重的患者的切口要采取不同的缝合方法——在切口关腹时要尽可能的采用可以吸收的缝合线,采用间接缝合的切口缝合方法。在关腹之后,切口处要使用甲硝唑液及大量的生理盐水或者是碘伏液进行仔细彻底的清洗,在清洗完成之后,之前使用的手术器械和手套要进行更换,更换完之后再进行伤口的逐一缝合;(3)在对腹腔污染严重的患者进行切口的缝合时,需要使用腹腔引流技术,腹腔引流时尽量避免和手术切口的接触,这样才能保证手术的切口和引流口之间没有组织间隙的存在,对于减少感染率有着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邓利平,徐秀玲.外科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安徽医学,2007,28(3):263-264.
[2] 陶云霞.外科切口感染常见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2,09(5):48-49.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5.030
[3] 黄兰萍.手术室预防外科切口感染的方法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1,02(11):248-248.
[4] 高筠,曹秀堂,索继江等.111例外科手术切口感染调查及防范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4):397-398.
腹部外科手术技巧范文5
[关键词] 大肠癌;肠梗阻;外科手术;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735.3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10(c)-0185-02
大肠癌是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较为多发的临床病症,随着近年来生活水平、饮食结构与环境的变化,大肠癌的发病率不断提高,病死率也处于癌症死亡率的前列。由于大肠癌的进展缓慢与发病较为隐藏的特点,早期发现较为困难。大肠癌所致肠梗阻能导致肠道压力增高、容积扩张、结肠坏死与细菌性血流障碍等,对手术处理的技巧要求很高[1]。本文笔者通过分析本院近年来时外科手术治疗大肠癌并发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手术疗效与处理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05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治疗的大肠癌并发肠梗阻患者80例,均经手术与病理诊断确诊,排除广泛转移、恶性病变、存在语言障碍无法正常交流、认识功能下降无法沟通的患者。80例患者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64~79岁,平均(68.17±1.23)岁,病程1~4 d;右半结肠癌24例,左半结肠癌45例,直肠癌11例;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呕吐、腹肌紧张、腹部压痛、停止排便与排气等症状;其中,脓血便47例,腹部触及肿块6例,贫血34例,合并糖尿病4例、高血压5例、肺气肿3例、冠心病2例、脑血管疾病2例、慢性支气管炎6例。
1.2 治疗方法
患者均以肠梗阻为基础病因住院,入院后经保守治疗6~48 h,临床症状未好转或病情加重则进行急诊剖腹探查与病理诊断,经明确诊断后进行抗生素抗感染治疗与胃肠减压,调节患者体内电解质平衡,做好术前准备,及早进行手术治疗。所有患者中,入院后12 h内进行手术34例,24 h内进行手术41例,其余患者均在入院后48 h内进行手术治疗。左半结肠癌患者中,22例行肿瘤Ⅰ期切除吻合术,20例行肿瘤切除术与结肠造口术,3例行结肠造口与肿瘤Ⅱ期切除再吻合术;24例右半结肠癌患者均行肿瘤Ⅰ期切除吻合术;11例直肠癌患者中,8例行肿瘤Ⅰ期切除吻合术,3例行肿瘤切除术与结肠造口术。
1.3 观察方法
根据2003年吴在德发表的第6版《外科学》与临床试验设计标准[2],对患者年龄、发病时间、并发症、临床症状与手术治疗方法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本组80例大肠癌并发肠梗阻患者均手术成功,平均术中出血量(168.00±17.00)mL,平均手术时间(154.00±18.00)min。肿瘤Ⅰ期切除吻合术患者均恢复较好且无明显并发症;肿瘤Ⅱ期切除再吻合术患者中,发生切口感染2例,经常规抗感染治疗后康复出院;肿瘤切除术与结肠造口术后死亡1例,死因为心血管疾病。
3 讨论
由于大肠不同部位有不同的特点,大肠癌因生长部位不同,引起肠梗阻的表现也不尽相同。如右半结肠癌多为髓样癌,体积较大,但由于右侧结肠的肠腔较大,且粪便多为液体状,故引起肠梗阻的症状较左侧大肠癌出现晚,常常在肿瘤体积较大时才出现。然而,左侧大肠的管腔不如右侧宽大,该处粪便已基本形成,其内容物为固体状态的粪便,癌瘤的病理学类型多为浸润型,易产生环形狭窄[3]。因此,左侧结肠癌较容易早期出现肠梗阻。不同部位的大肠癌引起的肠梗阻其表现也不一样:(1)右半结肠癌肿,主要表现为右下腹隐痛、腹部胀满不适,脓血样或黏液样大便。右下腹可触到实质性的肿块。此外,还可出现发热、贫血等表现。(2)左半结肠癌肿,左半结肠癌肿发生肠梗阻时,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便秘等症状,由于左半结肠较细,肠腔内常积存不少干粪便,所以有时用手能触及较硬的条索状肿块[4]。腹痛较为严重;腹痛多位于左下腹,慢性梗阻腹痛轻微,急性梗阻腹痛严重,同时患者还可以排出黏液便或黏液脓血便。(3)直肠部位的癌肿,主要临床表现为便血及排便习惯的改变,如大便次数的增多,每日数次至十数次,甚至每日数十次,每次仅排少量的血液及黏液便,多伴持续性坠胀感及排便不尽感。大便常变细、变形,甚至有排便困难及便闭。到了晚期的患者还可出现排尿不畅,尾骨疼痛等症状。根据临床资料,左侧结肠癌患者中有70%均有不同程度的梗阻症状,其中,约有1/3的患者因急性肠梗阻而急症手术。慢性结肠梗阻的主要症状为腹痛、腹胀和便秘。腹痛多为持续痛,伴阵发性绞痛。腹胀是慢性结肠梗阻的突出症状,也是诊断慢性结肠梗阻的依据之一。随着梗阻的进展,腹胀逐渐加重,但临床很少出现恶心、呕吐,全身情况大多较良好,一旦发生完全性肠梗阻,则腹痛加剧,并可出现恶心、呕吐,全身情况亦随之急剧恶化,检查时可以发现全腹膨胀,伴有压痛。若肠壁有坏死或穿孔,则出现腹膜炎症状。
手术仍是目前治疗大肠癌的最有效手段。不同发展阶段的大肠癌,应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对局限于黏膜和黏膜下的早期大肠癌,应采用根治性局部切除,对癌肿侵出肌层以外、常伴有淋巴转移但尚无远隔转移的进展期大肠癌应积极进行根治性切除;对已有远隔转移(血行转移、远位淋巴转移、腹膜转移),已不能根治的晚期大肠癌应采用姑息性手术;对进展期大肠癌进行的根治性切除术是大肠癌的主要手术方式[5]。为了保证手术的根治性、提高5年生存率,大肠癌根治术应严格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全面探查;(2)避免医源性扩散;(3)整块切除;(4)彻底清扫淋巴结。临床上常须区分机械性肠梗阻与动力性肠梗阻,完全性肠梗阻与不全性肠梗阻。机械性、完全性肠梗阻须急诊手术处理;不全性肠梗阻则发生较晚,常呈渐进型,通常X线摄片显示多为数个小液平段,范围较广,可先予禁食、静脉输液、加强肠外营养、并留置胃肠减压等处理,当胃肠减压量减少时,可经胃管内灌入液状石蜡或食油100 mL,夹管观察,如果24 h内排出液状石蜡或食油,则说明梗阻解除。如果观察3~4 d无好转,摄片提示液平增大增多,则可考虑手术。值得注意的是,术后7~10 d还可以发生假性肠梗阻,尤其是在直肠癌Miles手术后患者中易出现,梗阻往往系动力性改变,X线摄片也可见梗阻液平段,大、小肠均见扩张,临床检查肠鸣音消失或稀少[6]。由于此类患者在术后2周左右大部分可自行恢复,所以应用保守治疗,必要时行纤维肠镜抽气减压。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手术治疗的2 910例大肠癌病例中,共有69例发生术后肠梗阻,占2.4%,其中29例经保守治疗缓解,而40例(占58%)则最后经手术治疗缓解。
本次临床研究发现,对于大肠癌并发肠梗阻患者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手术方式选择,对提高手术疗效指标与降低并发症有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权峰涛,杨维桢,于伟峰,等. 大肠癌患者合并肠梗阻的手术治疗体会[J]. 河南外科学杂志,2012,18(1):91-91.
[2] 叶绍光,谢昭雄,黄振添,等. 大肠癌并发肠梗阻的手术治疗效果与分析[J]. 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7):4566-4567.
[3] 杨正元,雷练昌,刘朝宁,等. 大肠癌并发肠梗阻43例外科治疗体会[J].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142-143.
[4] Iversen LH,Kratmann M,Boje M,et al. Self-expanding metallic stents as bridge to surgery in obstructing colorectal cancer[J]. The British Journal of Surgery,2011,98(2):275-281.
[5] Taylor GW,Jayne DG,Brown S,et al. Adhesions and incisional hernias following laparoscopic versus open surgery for colorectal cancer in the CLASICC trial[J]. The British Journal of Surgery,2010,97(1):70-78.
腹部外科手术技巧范文6
关键词:直肠癌;根治术;超声刀
目前超声刀( ultracision harmonic scalpel,UHS)已被广泛用于腹部手术,由于其在组织解剖分离、止血方面的优秀表现而逐渐成为复杂手术的必需设备之一,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超声刀已广泛地用于各种外科手术,并有取代电刀的趋势。而国内在开放性手术中应用超声刀仍不多。本研究通过在开放直肠癌根治术使用超声刀的实践探讨超声刀微创优势。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临床资料 2010 年1月至2012 年6月我院普通外科收治直肠癌患者32例,其中16 例使用电刀作为对照(电刀组),患者45-79岁,平均65岁,男9例,女7 例;16例使用强生公司GEN300 超声切割止血系统( 超声刀组),患者44-76 岁,平均64岁,男12例,女4例,两组患者的肿瘤Dukes分期、大体类型、组织学分化程度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一 两组患者肿瘤特点的比较( n)
组别
分期 大体类型 分化程度
A B C D 肿块型 溃疡型 浸润型 高分化 中分化 低分化
超声刀组 1 7 7 1 2 10 4 2 13 1
电刀组 2 6 6 2 3 12 1 2 12 2
χ2 值 0.821 2.182 0.373
P 值 0.845 0.336 0.830
1.2 手术方法 气插全麻,膀胱截石位,取下腹部正中切口,逐层进腹,保护膀胱,腹腔探查,作直肠全系膜切除,会阴组手术,距肛3cm处切开皮肤,沿肛管游离,并分离肿块与阴道后壁之粘连,完整游离肿块及直肠与经腹组会合,完整移除标本,冲洗盆腔,确切止血,缝合盆腔底部腹膜,重建盆底。清点器械无误后置一腹腔引流管于肛周间隙,逐层缝合会切口,常规关腹。
1.3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均用SPSS 18.0 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用t 检验,计数资料使用卡方检验或Fisher检验。检验水准为P <0.05。
2 结果
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超声刀组和电刀组手术操作时间平均77min、85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3ml、60ml。术后会切口一期愈合率分别为93.75%和62.5%。两组数据相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见表2。
3 讨论
电刀作为有效的锐性分离和止血器械在目前的外科手术中仍居主导地位,超声原刀本是腹腔镜手术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越来越多的外科医师将其应用于开腹手术,尤其在结直肠癌根治术中, 我们将超声刀用于低位直肠癌行腹会阴联合手术的操作中,并与常规使用电刀相比,证实了其安全、微创等优势,在开腹手术中应用超声刀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腹腔引流液少、肠道功能恢复快,且淋巴结清扫数量多,这些与国内外学者报道结果相似[ 1, 2 ]。超声刀主要工作原理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超声频率发生器使金属刀头以55. 5KHz 超声频率进行机械振荡,使组织水汽化,蛋白氢键断裂,组织细胞变性,被切开或凝固,变性蛋白形成粘性凝结物,从而使管囊状组织重新融合和分割[3]。本实验中超声刀手术组术中可在最大限度减少副损伤的同时充分发挥其切割、止血、分离的功效,不仅简化了操作步骤,而且减少了结扎、止血所耗费的时间,从而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出血量,最大程度地减少手术、麻醉等对患者的创伤。当然,使用超声刀需要注意一些操作技巧,实际应用中根据组织张力、组织类型等掌握好凝固与切割的平衡,时刻谨记: 切割越快,凝固效果越差,而切割越慢,凝固效果则越彻底。同时注意,超声刀的锐面接触组织时切割速度较快而凝固效果较差; 超声刀钝面接触组织时切割速度较慢但凝固效果较好。在操作中需要充分保证凝固效果,不能一味追求速度。综上所述,直肠癌腹会阴联合手术中使用超声刀系统的达到了微创治疗的目的、尽可能的缩短了手术时间,值得在有条件医院使用推广。
参考文献
[1] 余佩武, 钱锋, 罗华星,等.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J].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08,6(1):38240.
[2] Kojima K,Yamada H,InokuchiM,et al. Functional evaluation after vagus-nerve-sparing laparoscopically assisted distal gastrictomy[J]. Surg Endosc,2008,22(9):2003-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