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范文1

【摘要】加强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提高青少年道德素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从创造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良好环境,丰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三个方面来浅谈如何加强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关键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的各项教育尤为重要,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因此,对于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我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1 创造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良好环境

关心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学校、家庭、社会要密切配合,要共同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1.1关注家庭教育的环境

家庭是社会和国家组成的的基本单位,而父母则是孩子的终身导师,家庭和父母的影响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要在家庭为孩子形成思想道德的环境。首先家长一时时有意识,相应高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意识,注意科学地对青少年进行引导教育,不要有无原则地溺爱青少年而无视道德的行为。家长合理的帮助青少年解决各种思想上的困惑,在和孩子交谈中逐渐提高青少年对于道德的辨别能力,使青少年在父母的影响下拥有良好的文明举止言谈、充实的知识,高尚的道德品质。

1.2 重视学校教育的环境

学校教育是青少年主要教育模式,是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的教育场所。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中,学校教育环境的影响是直接的,最有效的。在德育教育中,老师是德育的主体,在培养和提高青少年的道德认识起关键作用,老师要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意识,重视青少年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道德习惯的养成,培养青少年具有的基本的道德习惯和行为习惯,包括遵守社会基本道德准则、帮助他人、协商合作、团结友爱等。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创设校园道德环境,可以采取黑板报、德育园地等橱窗、观看爱国主义优秀电影、电视片,参加英雄人物事迹报告会、进行诗歌、朗诵、征文比赛和演讲比赛等活动,让青少年在有趣味性、吸引力的活动中陶冶道德情感受到思想道德的教育。

1.3营造社会环境

社会教育是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社会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优势,积极开展各类活动,为青少年创造思想道德教育的良好社会环境。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利用社会的各种力量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的教育,帮助青少年在自己熟悉的社会生活中,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开展。系列教育活动锻炼青少年的道德意志,坚定道德信念,让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2 丰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

青少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体现在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正确理想信念的树立、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的培养、促进全面发展为目标的一系列基本素质的提高。健全和改进青少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首要任务就是丰富道德教育的内容。

2.1加强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所有中国人都应该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也是判断一个人是否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的重要标尺。青少年要成长为具有良好道德素养的人,就应该模范遵守基本道德规范。

2.2 加强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教育

促进青少年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认识、积极的思想道德情感,良好的思想道德行为,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形成自己内在的良好素质。

2.3加强青少年传统文化的教育

加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电视、橱窗、板报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和弘扬民族精神。勤劳勇敢、艰苦奋斗、不屈不挠、谦虚正直、助人为乐、尊长爱幼,孝敬父母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培养青少年热爱自己的祖国,忠于自己的祖国,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要为祖国、为人民努力奋斗。要懂得尊重自己的父母,才会懂得尊重他人。

3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

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应注重青少年心理素质的培养,要辅导青少年爱读书,读和书,要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教育。

3.1注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培养

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学校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要遵循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注重培养他们拥有一个正常、健康的心理,要培养他们的宽容心,引导他们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和理想抱负,懂感恩,有诚信。可以在学校开辟心理健康课堂教育,培育青少年健全心理素质,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栏和班级心理健康教育专题板报,开展心理咨询辅导,及时帮助心理弱势群体,开展倡导关注个人心理健康的心理健康活动,向青少年宣传心理健康教育,唤起青少年对自身、对周边师生心理健康的重视,不断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意识,培养青少年健全人格。

3.2 引导青少年“多读书、读好书”,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为加强和改进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要鼓励和启发学生们“多读书、读好书”,引导广大学生开展健康有益、形式活泼的读书活动,促进“多读书、读好书”良好校园氛围的形成,把学校图书馆建成一个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利用学校图书馆的自身的优势,通过各种措施,掀起了“多读书、读好书”的热潮,鼓励师生坚持以书籍为伴,坚持以读书为乐,以读书为荣,让青少年在书海中汲取智慧的营养。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推进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3.3 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教育

青少年学生是极易受网络影响的群体,要注重正确加以引导、处理。要提高青少年信息辨别能力,培养他们学习如何检索、核对、判断、选择和处理信息,以达到对信息的有效利用。培养信息道德的意识,友好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责任感,是青少年应具备的基础素质。要让青少年了解与信息活动有关的法律法规和信息道德规范,培养他们文明上网的观念,养成在信息活动中遵纪守法的行为道德意识。培养他们的持久性与自制力。要让他们明确什么是不道德或违法的行为,教育他们规避不良行为。比如在公用电脑上不随便设置密码;不胡乱保存无用的文件;在网上发表言论要遵守道德规范,不胡乱发表不文明或有损国家民族利益的言论等。

总之,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帮助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培育优良品德,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必须要真正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任务落到实处,取得成效。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项关乎民族、国家命运的大事,同时也是青少年自身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郭瑾;;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和对策[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20期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范文2

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在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下,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以独生子女为主的家庭结构,给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家长溺爱、包揽代替、满足孩子的一切;学校片面追求分数,忽视思想道德教育;整个社会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重视不够,投入不足,责任不明,处于家庭、学校、社会各自为政、配合乏力的状况,没有形成统一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体系。这种现状,导致了许多青少年缺乏人生理想与信念,缺乏爱心与责任感,贪图享受与害怕困难,甚至出现了违法犯罪低龄化倾向,令人堪忧。应当引起社会、学校、家庭的高度关注,切实下大气力,抓好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笔者是一名长期从事小学教育的教育工作者,并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感触很深,有过较长时间的思考。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一个科学的系统工程,必须在党委与政府统一领导下,建立社区主导、学校配合、家长参与的三位一体的有效机制,落实各自责任,互相沟通配合,常抓不懈,才能把这项事关千秋伟业的大事抓好。

所谓社区主导即社区是现阶段社区居民生活的领导组织机构,是党委、政府的最基层组织,直接联系居民家庭,集党政财文工作于一身的基层党政领导组织。现阶段小学教育是就近入学,学生来源基本是学校周边的一、二个社区的居民子女。小学生除在校学习时间以外,多数时间主要活动在依托家庭的社区之中。所以,建立社区、学校、家长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机制的组织领导者应该是社区,这也是社区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社区主要领导应当把此项工作摆入重要议事日程,由一名主管领导负责领导、组织此项工作的具体落实。同时,吸收社区所在地学校负责思想教育工作的副校长、少先队辅导员、社区网格长、综合治理协管员,以及学生家长代表,组成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委员会,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好健康向上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学校配合即社区所在地学校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书育人的同时,延伸自己的职责,充分发挥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主力军作用,既把思想道德教育环节延伸到社区,又把社区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引入学校。定期组织学校教师深入社区走访,征求听取意见,配合社区搞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同时,在学校组织各种课外活动,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开展法制教育,并分别在学校和班级建立家长委员会,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成为联系社区与学生家长的纽带,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道德教育,切实发挥学校对青少年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主力军作用。

家长参与即要充分发挥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特殊作用,担负起对子女教育的第一责任的重任。要发挥好这一特殊作用,就要针对现实家庭家长与学生千差万别的实际情况,在社区办好培训家长的业余学校,组织优秀学生家长,邀请社区学校优秀教师,或者请专家学者讲课等办法,搞好对学生家长的培训工作,提高家长对加强青少年思想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明确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方向、目标,传授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经验与方法,切实提高广大家长的素质,激活家庭对子女教育的健康细胞,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提供广泛的正能量。从而做到社区、学校、家长与学生四者互动,互相配合。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开展好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确保取得成效。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范文3

关键词:青少年;主体教育;主导教育;思想道德

我校是寄宿制学校,家庭教育相对缺失,主要以学校教育为主要形式。又逢社会转型、经济调整等各种问题,我校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也随之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新问题。如何适应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是我校思想品德教育首要而紧迫的课题。结合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实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下工夫。

一、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原则

由于我校为初中寄宿制学校,学生很小就离开了父母,加上学生年龄又普遍偏小,世界观尚未形成,有时他们的心理是很脆弱的,容易感情冲动,做事往往不考虑后果。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应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原则,循循善诱。对正确的情感要加以爱护,避免伤害学生的感情。同时教会他们尊重师长,团结同学。对学生要善于因势利导,对其积极的一面要加以保护和利用,以调动积极,同时要防止其消极方面的发展,切忌讽刺挖苦,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处理问题力求做到公平、公正,否则就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产生对立情绪。因此,在进行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时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尊重学生,充分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相结合的教育原则。

二、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一种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是由各个因素在发展方向上,由不平衡到相对平衡来实现的。在道德品质的培养过程中,不仅要对学生的行为方式进行指导,而且要通过不断的联系和反复的实践,逐渐形成习惯,把不太稳定的道德品质发展成为稳定的道德品质。它不仅要求向学生讲明道理,而且还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实现从知到行的转化,它既是学生思想内部复杂斗争的过程,也是外部多方面因素影响的过程,而所有这些过程都是在学生全部实践活动中实现的。

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充分弘扬民族精神

借中华“保钓”之势,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充分弘扬民族精神。落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充分弘扬民族精神月”制度,每年集中一段时间在学生中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坚持升降国旗制度,在学校唱响国歌,每年九月十八日都进行“勿忘国耻,爱我中华”主题班会教育,把升旗仪式、唱响国歌、纪念“九一八”等活动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作为思想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保家卫国的重要性,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四、充分体现课堂教学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要求,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充分挖掘各学科课程中的德育资源,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倡导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因地制宜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发挥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及美育、体育、科技、国防教育的育人功能,与各学科充分整合,多方面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科学态度。

五、实施学校课程的全过程德育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形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过程。

每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觉体现各学科课程的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以及进取精神、科学精神、民主法制观念、健康意识、环境意识等教育内容。

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定型时期,最容易受不良风气的影响。这一时期的成长和发展方向把握不好,可能毁了他们的美好未来。因此,我们的学校、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密切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远离网络、迷信、、校园暴力和各种电子游戏等,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为关心下一代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

氛围。

参考文献: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范文4

论文关键词:新媒体环境;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新媒体(New media)是指相对于书信、电话、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的,依托数字技术、互联网络、移动通讯技术等新技术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新兴媒体。包括博客、论坛、手机短信、网络媒体等在内的新媒体以其丰富的信息资源和便捷的交流方式,成为青少年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深受青少年的青睐与喜爱。以当前传播最受关注的新媒体形态之一的微博为例,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1年6月底,我国微博用户数量达到1.95亿,半年内增长超过两倍,增长率为208.9%。网民使用率从13.8%迅速提升至40.2%,成为增长速度最快的互联网应用。调查同样显示,微博对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影响越来越大,已渐渐成为其交流与获取信息资源的主流渠道。CNNIC数据显示,截止到2010年6月,我国微博群体占网民总数的57.2%,其中青年大学生群体所占的比例为72.3%。开放、互动且信息混杂的虚拟新媒体环境极大地改变了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和常规学习方式,并给予其思维方式和交往方式以极大的影响,也严峻地拷问着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方式及其效果。

一、从封闭走向开放:新媒体环境中青少年思想成长与道德建构的模式转型

青少年的思想成长与道德建构教育首先是一种涉及受教育个体多种心理因素的内向传播(Intra-Personal Communication)过程,既需要受教育个体对外界“灌输”的思想道德规范信息进行选择性接受、理解和记忆,也需要将其内化为一种自省、自律的自觉思维,从而形成个体的思想和道德品质。这种思想的成长和道德的建构同时也应该是一种人际传播(Personal Communication)过程,在教育者和青少年之间进行必要的和充分的信息传递、情感交流和思想沟通,从而建构起二者之间的一种理解和协作的积极关系。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传统模式则是一种的单向度的侧重机械“灌输”的封闭性的信息传播,教育者以理性说教的方式将相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抽象的倾向性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呈现给尚处于思想成长和道德型塑阶段的受教育者,在忽略其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和思想倾向等的情况下企图通过直接“灌输”来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为以达到思想疏导和道德培养的目的。这种单靠讲课、谈话和报告式的填鸭式教育的集中性、机械性、强制性和缺乏受教育者相关信息反馈与循环的单向度教育模式极大地消解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在这种缺乏创新的、近乎“真空”的封闭教育模式中,青少年的思想成长与道德建构同学校“正统”的思想道德教育之间横亘着一道阻隔和损毁教育效果的“鸿沟”。

根据20世纪70年代美国传播学家蒂奇诺(P.J. Tichenor)的“知沟理论”(Knowledge Gap Theory),在现代信息社会,接触媒介多的人比接触媒介少的人具有更快地获取更多信息的优势,随着信息的流动加速与增加,两者之间的知识格差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加上个体的传播技能、知识储备、社会交往、态度性选择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作用,“知沟”也随之加深。要打破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单纯教育主体对相关信息内容的“垄断”式传播,畅通思想道德教育信息流通的渠道,使抽象、刻板的传统思想道德说教鲜活起来,富于生活性、参与性、互动性、实践性和渗透力与影响力,建构一种开放性的教育模式才是缩小和弥补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知沟”和“信息沟”的一种有效途径。这种开放式模型不仅要求教育过程突破校园的限制延伸到课外,突破教育者的主体权威地位而还原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还意味着教育工具和教育媒介由单一的书本、文件等向多媒体多介质的扩展。由于新媒体具有鲜明的交互性特点,通过新媒体,传播者和受众的身份不再明确,传播信息和接受信息几乎可以同时完成,每个人都是传播者,每个人都是受众。新媒体中,“信息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双向的,参与个体在信息交流过程中都有控制权”。“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的新媒体事实上已经为传统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克服封闭性缺陷提供了充分的补偿与延展的机会及条件。新媒体因可交互和可搜索等特性,成为传播知识的最好地大众媒介。这无疑对当前青少年思想道德知识的理解和消化有着积极的意义,不仅有利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知沟”缩小,也有利于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受教育个体之间以及教育者、受教育者与社会环境之间形成一种开放、民主和平等的交流信息与沟通思想的对话和互动。因此,正视当前迅猛发展的新媒体环境和青少年新媒体阅读与新媒体交往行为的日常化,动员新媒体的思想道德教育资源与潜力,为青少年的思想成长和道德发展建构一种开放的教育模式,将成为当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必然趋势。

二、化被动为主动:新媒体环境中青少年思想成长与道德建构的方式转换

新媒体不仅具有开放和民主的革命性传播优势,更为网民们提供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张扬个性的广阔舞台。新媒体不仅为主体生产出对象,也为对象生产出主体性。这里的主体性是指新媒体使用者的主动性、参与性和互动性。当新媒体对广大青少年的思想成长和道德发展带来现实的巨大影响之时,传统思想道德教育中教育主体的“把关人”角色便在新媒体使用者主体性彰显和诠释中被极大地消解,青少年群体作为传统思想道德教育传播的受众,对新媒体传播内容和传播过程掌握着相对的控制大权,他们可以对网上病毒式传播的信息进行自由的选择、过滤、改制、解释和传播,其作为被动受众的自我意识被即时、鲜明地凸现出来,历史性地获得了保护自身独立和尊严的手段。正如英国文化批评学家斯图尔特·霍尔(Stuart Hall)指出的,“网络的文本生产具有双重性,即传播首次打破了从传者发出到受者接受的直线行为模式,传受之间的隔阂蜕变为一个自由的编码和解码的过程”。以网络、微博、博客等为主要形态的新媒体一度成为青少年最受欢迎、最体现自我的互动乐园,其“我”的生命表现和对自身全面本质的占有在新媒体上愉快地绽放着,其自主性和自我性通过自己对新媒体中对象性关系的管理而成为一个想象的共同体,对传统思想道德教育中自身受规制的被动现状形成一种无形的抵制、排斥与厌倦。

传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信息传输方式相对于青少年受教育个体来说,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施动与受动的关系,这种单向、直线式教育方式不能很好地兼顾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特质,受教育者基本处于信息传播的被动接受端,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不到充分的调动和发挥,这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难以使其形成对思想道德知识的主动消化和内化的教育目标。从教育的理论逻辑和实践理性来看,青少年的思想成长与道德发展的动力体系是多元化的,其中受教育环境以及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的发挥又是影响教育效果的两大主体性因素。当前的新媒体环境虽然是一种虚拟的环境,但这种虚拟性只不过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发展的产物,在拓展环境边界和延伸人的活动方式的同时,仍然表现为通过符号对真实生活复制和再现,因而也是一种真实的镜像和虚拟的现实,虚拟环境中的虚拟交往往往可以在不考虑个体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条件下而顺利进行,主体的主体性可以以传统教育中受教育者难以体会的民主和平等的姿态出现。新的新媒体环境已成为当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环境延伸,且这种环境前所未有地将广大青少年从传统的被动受教育的角色和地位中解放出来并赋予其极大的主动性发挥的空间和思想成长的平台,因而,顺应德育环境的变化和思想道德教育的特殊规律,尊重青少年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内化,将为当前青少年的思想成长与道德培育开创新的局面。

三、变抵制为利用:新媒体环境中青少年思想成长与道德建构的载体变迁

传统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一种载体单一、“千人一面”的大众传播活动,教育者充当着权威的把关人,对流向受教育者的信息预先进行严格的把关、筛选、过滤,甚至按照特定的思想道德教育目的进行修改和控制,从信源上可以确保德育内容的“绿色传播”,但这种把关式德育缺少对复杂多变的教育环境与要素之间的系统分析与考虑,教育活动和内容缺乏趣味性、渗透性和感染性,其信息传播速度、内容的丰富多元和形式的灵活性等方面都无法与新媒体的强大信息优势和传播效率相比。当新媒体作为数字技术革命催生的新事物以信息的海量、混杂、粗糙性及传播的虚拟、隐匿和分散性而出现并对青少年的思想成长和道德培育形成渗透和合围之时,青少年对网络等新媒体的依赖乃至上瘾以及教育者的谈“网”色变两种态度便一直处于较量和博弈之中,引发了人们之于新媒体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健康发展潜在的消极影响的关注、反思、批判与抵制。

显见的是新媒体之于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有如双刃剑。新媒体通过快捷、直接乃至无处不在的传播途径,将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和思想倾向以各种兼融的形式在网上广泛地扩散、传播和渗透,形成一种思想道德教育信息和各种娱乐信息、专业信息甚至是诋毁和排斥思想道德教育的垃圾信息并存的尴尬局面,使青少年的思想成长和道德发展的生态环境日益复杂化,也使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信息的有效传播面临难度和挑战。新媒体环境的虚拟性使新媒体流通的信息内容缺乏自觉的思想道德主导性,极易造成青少年的主体性消解和价值成长方向迷失,并可能由此引发阻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一系列思想和行为问题。新媒体受众的互动不仅仅是通过新媒体自己的信息和表达自己的观点意见,表现为受众与媒体之间的互动,而且还通过微博直播、QQ及MSN等联系、论坛讨论和及时传呼等,表现为受众之间的互动,受众作为传播的中心和节点而存在,新媒体此时“只是为受众视听提供平台”。新媒体之于受众仅仅只是其互动与交往的途径、渠道和载体,因而是可以被适度控制并合理利用的。新媒体的开放性、互动性和时空的无限制性等特点可以被用来构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网站、开辟新媒体德育模拟社区、开发新媒体德育论坛等,以此拓展青少年思想道德成长的渠道、延展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信息空间和丰富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内容体系,并同现实生活中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形成虚拟与现实、线上与线下的密切协作与合流。因此,正视新媒体的存在,增加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向新媒体的渗透,探索新媒体德育的新途径,充分利用新媒体为青少年的思想成长和道德发展创造条件,将有助于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载体的丰富和教育效果的改善。

四、从冲突走向合作:新媒体环境中青少年思想成长与道德建构的理念革新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范文5

关键词:青少年 思想道德 建设 社区 载体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2013年确在五四青年节期间的讲话强调,要用中国梦打牢广大青少年的共同思想基础,教育和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坚定跟着党走中国道路。如此,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问题十分重要。

多年来,金州新区拥政街道高度重视青少年德育教育,把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同时不断强化工作网络,落实工作机制和经费,确保了辖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能够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金州新区拥政街道位于金州城区东北部,总面积22.21平方公里。东北与二十里堡街道相连,南与中长街道毗邻,西与友谊街道接壤。街道下辖5个社区居民委员会,4个村民委员会。全街道总人口25319人,其中城区人口17558人,农村人口7791人。辖区内共有辽宁民族艺术学校、大连技师学院、金州高级中学、春华小学等大中小学校9所,青少年约1.4万人,其中外来青少年约9600人。几年来在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大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网络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在人们日益重视家庭和学校德育教育的同时,社区作为一个载体应为青少年提供的更广阔的社会化思想道德教育平台还没有真正地建立并有效利用起来。因此如何更好的以社区为载体,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十分重要。

一、辖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

1.家庭和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资源仍有局限

家庭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第一场所,但现在社会工作压力大,作为父母上有老下有小,亲自照料孩子的时间有限,因此成绩仍是他们衡量子女是否优秀的首要标准,而对孩子思想道德方面如何成长,家长常常是不是十分重视。实际上,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很多时候都是隐性的影响与熏陶,如果长期忽视这方面的教育,等孩子长成再想去培养已经来不及了。

青少年在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资源与方式也有不少局限性。比如教育的场地有限,实践的基地缺乏,导致德育教育的方法呆板生硬;教育手段与学生年龄可能出现不相适应。教育场所常常只局限于课堂,教育内容往往只灌输书本上的道德规则、行为规范等,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水平和行为习惯很难在课堂中马上形成。这种教育形式常常会使学校、家庭与社会脱节,产生教育方法和教育对象的不协调。

2.学校、家庭、社区三个德育教育网络还有待融合

我国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大多采取以学校德育为唯一途径的教育形式,而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三者缺乏紧密性。现在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责任不明确、认识不统一,没有形成合力和联防机制,三者的协调性也不够,全社会关心支持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风气还不浓厚。同时,我们也看到,现在的社会上还存在着种种不利于青少年思想品德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和消极因素。由于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复杂性和系统性,他们的成长往往受这些因素影响很大。在我街辖区内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一方面是社区与学校、社会与家庭之间主动联系不够;另一方面,随着城中村的改制人员流动性加大,社区对外来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存在很多困难。同时,家长在教育子女尤其是独生子女的观念上存在一些误区,这给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带来了新的问题。

3.城乡区域间德育教育的水平差距较大

拥政街道位于金州城区北部,属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城区和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一定的差距。随着城乡一体化和全域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发展,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外来青少年数量猛增,辖区四所中小学校,外来学生达一半以上。这样以来,农村及城郊结合部与老城区相比,青少年的德育教育水平相差较大,加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流动性强,管理难度大,他们的思想品德教育可能在短时间内有所提高,但随着流入流出的数量加大,这些地区的青少年德育教育的整体水平还有待大幅提高。

根据我街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具体情况,为了更好地发挥社区的平台和载体作用,我们可以采取大力宣传加强引导,加大资源的合理与有效运用以及搭建共享平台,实现合力三方面共促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新发展。

二、推动青少年思想建设的具体措施

1.大力宣传 加强引导

街道、社区要积极地通过辖区板报、墙报、告示栏等形式宣传丰富多彩的社区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同时要注重组织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活动。只有一切从孩子的兴趣出发,才能更好地吸引青少年到社区参加思想道德实践活动。

我街的丙区社区,利用辖区中小学放假前到各中小学进行集中宣传,将学生们的兴趣分类后按照报名的学生数量以兴趣为单位合理地分成若干小队并选举出队长,分别从事宣传、环保、帮扶等内容的实践活动。同时社区还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给参与者发放小纪念品,开学后再将学生参与活动情况填写到社会活动实践汇报单上反馈到学校,让参与社区德育实践活动的青少年有成就和荣誉感。我街八一路社区还把社区的孩子们组织起来,由大孩子带小孩子,辅导同时给他们讲爱国主义小故事,带领他们一起做公益活动。这样既可以培养大孩子的责任心又达到了各年龄段青少年思想道德水平的共同进步。今年,街道还拿出一部分资金,对优秀社区青少年进行表彰,奖励方式也由以往单一的物质奖励增加为开展实践活动、组织参观学习等多种形式。

2.挖掘资源 有效利用

拥政辖区文化底蕴浓郁,是金州老城区2000年历史文化集中区域,曾是辽南地区最高的军事指挥中心。金州副都统衙署、阎福升旧居、俄清学校旧址、金州会事务所、金州农业学堂等一系列历史古建筑保留下来,有康德记、益昌凝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图书馆、文化馆、少年宫也坐落其中,同时还有博物馆、向应广场两处社区教育基地。有史料记载的金州古城内七座大的庙宇都在我街辖区范围内,可惜这些历史的遗迹却被一次次浩劫所湮灭,但是在博物馆内我们可以看到复原的孔庙、道观、学堂,他们其中的很大一部分就是金州地方教育的启蒙地,值得进一步挖掘。

街道教育中心现有室内固定教学场所300平,各健身室、活动室、图书室300平,黑板、桌椅、音响、多媒体等教学设备齐全。室外大型活动场所26处,小型活动场地63处,室内大中型活动场地129处。现在各社区、村共建有社区学校8所,每天免费开放,各类图书,电子书免费使用。现在,各社区正在编写儿童版的金州民风民俗、地方文化、金州历史、金州名人、金州非遗文化、老城等方面的社区特色教材。同时,辖区各大型企业都有自己的活动场地,并向社区青少年开放,特别是街道仪器仪表厂、中联食品、世友科技等企业,他们不仅建成有一流的活动场地,定期免费向社区开放。

3.搭建共享平台 加强纽带作用 形成共促合力

街道要千方百计采取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将辖区各社区、村、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公检法司等各种资源建立资源库、人才库,以春节、雷锋月、劳动节、党的生日、建军节、国庆等重大节日及传统文化节日以活动为载体搭建青少年思想道德实践活动平台。同时进一步提高街道的协调和纽带作用,将辖区内的城乡学校青少年联合在一起,实现大手拉小手,城市带农村,实现共建共享共进步的思想道德创新机制,从民族精神、历史人文、时事政治、英雄人物、家庭教育、革命史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各方面,引导广大青少年继承优良革命传统,坚定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信念,形成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提高的强大合力。

参考文献:

[1]吴时国.浅论思想政治教育对青少年成长的价值[J].法制与社会.2009(32)

[2]牛国兴.青少年生死教育实施必要性探析[J].现代教育论丛.2011(1)

[3]刘东锋,鹿岳.增强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实效性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23)

[4]郭萌萌.青少年品德养成与家庭教育关系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范文6

关键词:和谐社会 思想道德教育 青少年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确立的一个科学命题和重大战略,为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开辟了广阔的天地。最根本的还是从青少年抓起,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的培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作,全社会都应给予高度的关注。

一、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课题

青少年是参与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现在的青少年思想状况如何,将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对党和人民的事业代代相传,长治久安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二、青少年道德的时代特征

(一)当代青少年的德性成长虽然存在困惑、迷惘、与冲突,但其思想现状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的

1、爱国进步是当代青少年思想的主流

当代青少年大多数很关心国际时事和国家大事,对国家的发展前景很有信心。他们爱看具有爱国主义情感的影视片,崇敬英雄人物,有报效祖国的宏大志向。这表明我们长期作为德育核心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在青少年当中有良好的影响并逐渐扎根,他们对祖国的明天充满希望。

2、道德主体意识增强,重视人生价值和个人幸福主体意识增强

这首先表现在青少年道德选择上的自由以及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另外当代青少年对道德问题会作自己理性和自觉的把握,非常重视自己的自主判断,不以他人的、传统的或权威者的道德意识为主要的评判尺度;看重自己在道德生活中的权利以及社会对其应负的责任,强调尊重和保护自我利益。向往与追求通过自己努力,创造实惠、优越、丰富的幸福生活。

(二)当代青少年思想状况呈现多元化

1、青少年道德取向多元化

在计划经济转型为市场经济,以及由此而引发的意识形态的嬗变中,年轻一代道德取向呈现多元化的状况,不仅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也有其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是实现道德观念更新的一种进步趋向。

2、青少年思想复杂化

正在成长中的年轻一代,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形成,对于处在嬗变中的真善美,假恶丑不仅没掌握正确的识别标准,也缺乏相应的识别能力。如何发挥德育的导向作用,用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占领年轻一代的思想阵地,是德育工作的一项长期的任务。

3、青少年成长保姆化

从幼儿园到高中,父母全程打理,学习上甚至全程“监控”,使大多数青少年缺乏独立、忍让,缺乏协作精神、团队意识,以自我为中心,只索取不奉献;少奉献多索取;这成为当代大多数年轻人道德的主要信条。

三、目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目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重智育,轻德育观念根深蒂固

从学校来说,在应试教育的框架下,学校办学质量的高低和教师业绩优劣的评定基本上是以学生分数和升学率的高低作为评价标准的,导致学校教育走向“考什么就教什么”,不能真正的将德育与智育并重。现在,很多家长不断用“高分―升学―升重点大学―找个好工作―一生荣华富贵”的目标来诱导孩子的功利之心,使得孩子对劳动产生“尊卑贵贱”的错误的价值判断,影响了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

(二)“知行脱节,言行不一”,德育实效性不强,教育效果不佳

当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往往是满足于对青少年传授道德方面的知识,而忽视社会实践和道德体验等重要环节,造成青少年知行脱节。青少年良好思想道德的形成是一个知、情、意、行并存的过程,任何道德知识,如果没有经过受教育者的个人实践,没有他们的亲身体验,是难以形成行为习惯的。

(三)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不佳,对青少年成长有极大的负面影响

当前青少年的成长环境与以往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种种不利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消极环境因素也大量存在出现,这是对当代青少年成长发展的考验。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乏,欺骗欺诈活动,封建迷信,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成为社会公害;一些成年人价值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等消极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等等,这些都给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四、构建和谐社会中怎样实施道德教育

(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了解、适应和尊重青少年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也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首先,研究他们的兴趣和爱好,掌握他们的规律和特点,从而使思想教育工作有的放矢,更有针对性。其次,是要适应青少年。要善于掌握青少年喜欢的语言,用青少年习惯的方式开展思想教育,使思想教育真正入耳入脑入心。第三,要尊重青少年。要从青少年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他们开展思想教育的内在积极性,形成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合力。

(二)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应构建学校,家庭,与社会全方位的德育网络,形成德育工作的社会合力

1、学校要顺应时展,改变与素质教育相背离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评价标准

学校是青少年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主课堂,应牢固树立“教书育人,德育为先”,“以学生为本”的新观念,改变与素质教育相背离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评价标准。取消一些不必要的考试,改革陈旧的考试方法,建立科学、灵活、全面、多元化的教育评价体系。学校教育一方面要使受教育者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专业技能、学会生存的本领,同时又要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同社会和谐共生的道德准则和人文精神。

2、家长要努力提升其整体素质,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

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发展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而家庭教育成败的关键,首先取决于父母。但我国的家庭教育水平还不高,一些父母在教育观念上有误区。许多家长都把高分,考重点学校,找个好工作作为评价子女的标准。其次是情感上的误区,现在的家长对孩子感情投入越来越多,关爱变成了溺爱,远远超出了孩子的承受限度,给他们带来了精神上的巨大压力和人格上的畸形发展。再次是教育方法上的误区,许多家长在教育子女问题上,依然沿袭陈旧的教育方法,要么对孩子施以过度的物质奖励,要么施以高压政策,因此,要做好青少年的教育工作,首先要教育好家长,使家长跟上时代的发展,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去对待和教育子女,才能大大提升青少年思想教育水平。

3、要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净化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

现在的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具有较大的反差,老师苦口婆心的教育和在学生身上培养的良好行为习惯,德行修养,很快就会被家庭,社会上的不良影响所吞噬。在学校老师教育学生要使用文明语言,可在家庭,社会上常常听到粗话,脏话;在学校老师禁止谈恋爱,打架,可目前的影视节目,网络游戏中到处充斥着言情,暴力的内容。因此,要净化和优化社会环境,创造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环境,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和谐良好的社会环境。

综上,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思想道德建设,而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在其中居于基础和关键的地位。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积极探索青少年道德教育模式,提升青少年思想道德能力,以人为本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进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参考文献:

[1]齐志明 美日学校德育与我国学校德育的比较及思考 中国德育2002.1

[2]陈正良 冲突与整合:德育环境的系统构建[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6

[3]班华 现代德育论(第二版)[M]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1

[4]吴铎 德育课程与教学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