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教育培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道德教育培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道德教育培训

道德教育培训范文1

【关键词】幼儿舞蹈;培训教育;现状;对策

【Abstract】Children danc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ldren music art education, and is the main mode and important way of children self-expression.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tatus of children dance training education, combining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to participate in training children dance education, and proposed several countermeasures to enhance the level of children dance training education, in order to achieve truly enlightening young minds , rich children emotional and shaping them in shape, and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creative goals through children dance training education.

【Key words】Children dance;Training education;Current situation;Countermeasures

1 问题的提出

幼儿舞蹈是通过身体动作,幼儿语言和戏剧表演和音乐结合,反映幼儿生活,表达幼儿情趣,实现文学和音乐和舞蹈的结合的综台艺术.并陶冶幼儿的性情,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实现舞蹈教学,让幼儿受到美的熏陶。并激发幼儿的表现和表达能力,激发幼儿潜能[1]。当前幼儿舞蹈培训教育虽已逐步得到家长的重视,但仍然存在较多不足,如舞蹈教学任务不明确、缺少相关标准规范,尚未构建科学系统的舞蹈教学理论,导致教师不能很好的引导幼儿感受从发现、尝试、体验到创作这样的全过程。其次表现为许多具体的实施问题,学校的舞蹈师资很多都是在读大学生,她们对舞蹈理论与舞蹈观念的认识不全或有偏差易忽视舞蹈活动的加强,偏离幼儿舞蹈培训教育的初衷,收效较差。可见,当前我国幼儿舞蹈教学与素质教育改革相去甚远,在此背景下,希望借由专业的幼儿舞蹈培训教育,做到真正的通过舞蹈教育可以使幼儿的肢体协调能力、音乐节奏感、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提高;通过肢体表现引导幼儿抒发和表达情感;启发幼儿对舞蹈、对生活的热情,激发幼儿情趣,体验审美愉悦和创造的快乐;体现自我表现和创造的成就感;能够开发幼儿的潜在智能,使幼儿受到美的熏陶,达到陶冶高尚情操的目标[2]。

2 当前幼儿舞蹈培训教育的主要教学模式

2.1 重舞蹈表演,轻舞蹈教学

为迎合家长的口味,吸引更多的学生报名,诸多舞蹈培训机构急功近利,常采用舞蹈考级、舞蹈比赛、舞蹈演出等形式获取成绩,以此作为培训教育机构的宣传亮点,以此招揽生源,殊不知,这种教育方式并未能真正促进幼儿身心发展和创造能力的提升。因此,这种轻舞蹈教学,重舞蹈表演的教学模式,致使幼儿舞蹈基本功不扎实,严重影响幼儿舞蹈能力和艺术素养的全面提升。

2.2 缺乏专业指导,无法因材施教

大部分幼儿舞蹈培训教育机构基于成本控制的考虑,常采用大班教学,聘请在读大学生教学,没有专门的教学教材和专业的指导教师,这种教学模式,无法做到根据儿童的心理、生理特征、情绪等进行因材施教,教学不规范的形象严重,教学效果较弱,必须加以规范,形成一个良好的教学管理体系。

2.3 幼儿舞蹈的成人化倾向明显

纵观目前少儿舞蹈教学与比赛,我们不难看出幼儿舞蹈的成人化倾向,无论从主题、立意,还是从结构、情节,幼儿的表现与他们的年龄不符,这在实际上反映了当今幼儿舞蹈教育重视职业化的趋势[3]。多数家长和教师认为把学生或孩子教得水平越高越好,并以专业人员的标准来衡量舞蹈教育及其成果,从而忽略了幼儿舞蹈教育和纯粹的专业人才培养之间的不同,专业人才培养方法固然可以更快提高孩子的艺术水平,但这和幼儿教育阶段舞蹈教育的初衷并不一致。

3 提升幼儿舞蹈培训教育水平的对策措施

3.1 树立正确的幼儿舞蹈培训教育理念

首先,需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从孩子的兴趣出发,针对孩子自身的心理、性格特点选择艺术门类,采取适合幼儿特点的方式,实施因材施教,在轻松愉快中发挥天性和创造力,提高孩子的艺术素质,培养孩子的艺术审美体验。同时,教师要注意保护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每一名幼儿的创造都给予肯定,用多种形式来帮助较弱的幼儿获得成功,让他们感受自我表达和自我创造的乐趣。

3.2 根据幼儿的特性进行舞蹈创编

教师要鼓励幼儿创造性地学习舞蹈,并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挖掘教材中可创编的内容,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对舞蹈进行创编,力求舞蹈表现形式的多样化。教师还要善于关注孩子们的生活,这是我们创编舞蹈的素材库,从幼儿奇特的思维方式为追寻线索;要注重音乐的选取,以曲调明朗、简单、形象化、节奏感强、富有感染力的音乐为主;善于从幼儿的活中挖掘动作素材,经过组织和艺术加工,动作力球舒展开放,形象逼真使幼儿显得活泼、丰满,还要能适应幼儿的接受能力;在服装与道具安排上应具有新颖的艺术处理,体现舞蹈的特点使孩子们穿着舒服,愉快开心的跳舞。

3.3 加强教材和教学的规范管理

首先,应规范教师的教育思想和家长的培养意识;其次,要加强对幼儿舞蹈培训教育的管理,实行统一考核,制定量化标准,逐渐淘汰不规范的舞蹈培训,切实将教育质量保障落到实处;再次,规范教学,材,结合我国尚未有统编的幼儿舞蹈教育指导教材的具体情况,建议选用适合幼儿身心特点的考级教材;或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因地制宜编写一些地方性试行教材,使幼儿舞蹈培训教育有纲,教学有章。

3.4 增加幼儿舞蹈表演展示的机会

幼儿舞蹈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中的学习与训练,而应为幼儿尽可能多的提供舞蹈表演展示的机会,让他们巡游于舞蹈美的世界里,在舞蹈的实践中去领悟生活的多彩,感受到舞蹈所揭示的生活之美,从而获得精神财富。幼儿舞蹈教育离不开实践活动,实践活动不仅有助于扩大儿童的舞蹈视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及创造能力,而且还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信心、成功感,使她们更加喜爱这项教育。因此,我们教育培训机构应积极搭建实践平台,为幼儿提供丰富的交流、展示机会,促进他们的艺术发展。

3.5 培养幼儿的艺术创新能力

在舞蹈培训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帮助幼儿掌握自身的形体美的基本形态,确立舞蹈艺术的审美意识,而且应充分发挥舞蹈美的功能,通过学习不同题材的幼儿舞蹈,在理解和表现作品的基础上,树立一种对大自然、社会、生活的审美意识[4]。幼儿舞蹈的教学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如反映社会题材的舞蹈《红绿灯》,是以人拟物的表现手法,形象地说明了行车要遵守交通规则的必要性以及人、车在交通中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的道理,宣扬社会公德之美。

综上所述,幼儿舞蹈培训教育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幼儿舞蹈教育不仅有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地发展,有利于幼儿智力,创造力的发展,有利于幼儿审美修养和道德品质的培养,而且幼儿舞蹈教育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幼儿舞蹈的教育可以不断地发现,发掘儿童个性价值。因此,幼儿舞蹈培训教育应从幼儿的成长与发展特征出发,围绕促进幼儿的成长发展,对幼儿的舞蹈培训教育进行完善,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全方面的发展,让幼儿在快乐的学习与生活中更好地茁壮成长,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培养[5]。

【参考文献】

[1]何银强.重视幼儿舞蹈元素的融入 提高舞蹈教学的魅力[J].网络导报・教育在线,2012(10):12.

[2]段文静.幼儿园舞蹈教育目的及教育实施的思考[J].网络导报・教育在线,2013(21):32.

[3]毕玉娟.学前舞蹈教育现状的调查与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道德教育培训范文2

——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天下教育皆为一家,学历教育也许能幸福一时,幸福一人,而科学的家庭教育不仅仅会帮助困惑迷茫的家庭、挽救很多不幸,真正会幸福一个孩子、一个家庭,幸福几代,幸福整个社会、整个民族!

因为对学前教育事业的热爱,从少女时代我就一直在学习专攻幼儿教育,至今时代变迁岁月蹉跎我仍在幼儿教育工作岗位上,因为一直有坚持不懈下去的信念所支撑着。2015年的夏天,我有幸能够参加吉林当代家庭教育中心在芜湖组织举办的第二期家庭教育指导师(高级)培训学习,在闹中取静、人文气息浓厚的安师大新校区我参加及聆听几位教授及老师的授课指导和实战训练,真正感受到了"天下教育皆为一家"的本质,也结识了有同样信念及追求的同学们,五湖四海的我们因为教育走到了一起!

五天的学习是这样的紧凑而精彩纷呈现,几位教授是这样的博学和睿智,教我们最专业和精练的理论知识,还手把手教会我们一些实践工作中的专业技术、操练方案。我们这批学员都是如饥似渴的学习,通过几位教授讲师的授课及指导,我深深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并且是一名家庭教育指导师,所从事的事业,任重而道远!同时自己还是这样的欠缺和不足。

"家长教育好孩子,首先要教育好自己!"做为一名老师同时我也是一位家长,而作为未来的家庭教育指导师的我们,更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提升,用自己的能力帮助无数困惑和迷茫的家庭,传以他们科学的、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我感到,做一名家庭教育指导师,要学的很多,要做的事是很多的,但首先要从自己的家庭教育改变起来,要真正的和谐幸福起来!成长,必须通过自身的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制定具体可行的计划,最关键还是要将自己从前从事多年学前教育工作实践中那些零碎的经验真正化零为整,真正赋予专业知识及实践操作的实战灵魂;让自己从事家庭教育工作,真正做到实处,做得扎实、到位,真正帮助到每个需要的人和家庭。路漫长其修远兮,更坚信只要在路上,就没有到达不了的远方。

以下是自己做的一份目标书,以此真正激励和督促自己,朝着远方前行!

通过参加本期指导师培训的学习,真实明白了这项教育事业的真谛和重大意义,也对自己过去的一些不成熟不专业的家庭教育方法得到了反思和警醒,我发现自己热爱指导师这份工作。我想在5至6年后成为一名优秀的家庭教育指导师,来指导帮助有需要的家庭和孩子,为家庭教育指导事业为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一份责任,以此作为一个目标来努力奋斗,自己觉得根据这个总目标要细化为几个细致的阶段性小目标,并要努力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实现它们,具体如下:

1、在半年之内,先从自己开始改变和修正,努力促进自己的亲密关系、亲子关系在短时间内得到提升,更加融洽和谐。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方法来正解的对自己的孩子进行家庭教育,并促进自己家庭更加的和睦幸福。

2、在未来的一年之内,自己积极参加家庭教育专业知识的自学及集中学习,并积极向优秀的家庭教育指导师请教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素养。

3、在未来的一至两年,帮助自己园内家长有效的解决家庭教育问题的困扰,针对园内有问题家庭进行指导并跟踪调查,建立个体档案。在自己园内定期开展相对专业有实际意义和操作实效的家庭教育知识讲座,并有效指导园内教师队伍在家庭教育专业知识方面的水平及质量。业余时间也积极帮助身边有需要的亲戚朋友,给予正确科学的家庭教育指导帮助。

4、在未来的三至五年积极参加社会各类公益及非公益性质的家庭教育认识讲座,并努力尝试开展个人的工作室,面向园外的家庭开放,真正走出自己的圈子,把家庭教育指导师做为自己一项真正的专职职业,并不断努力进修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争取成为一名优秀的指导师,为有需要的家庭和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责任。

5、在以后的每个日子里,我将与孩子共同成长,努力给孩子最良好科学的家庭教育环境,使自己和孩子及家人一直快乐和谐幸福的生活下去,并以此作为自已的终生目标!

感谢吉林当代教育中心及安徽好德之家,感谢我的老师们和同学们,真诚盼望给予指正和引领帮助,我同你们在一起,一起努力,相信天会更蓝,中华民族会更幸福!

道德教育培训范文3

一、培训面临的困境

笔者自2002年起参与“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徐州地区的培训工作,先后培训教师达千余人,参训教师有的来自相对发达的城市,也有的来自信息技术欠发达的农村,培训形式基本上采用“面对面”的讲授式培训,通过每次培训反馈来看,参训教师不论在教育教学的理念方面,还是信息技术的运用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反思整个“面对面”讲授式的培训过程,仍然凸显以下两个问题:

1.案例资源匮乏,优秀案例示范性不够

“案例式学习”是“英特尔未来教育”的一个特色,教师在制作个人的单元作品集之前,一般需要先参考一些优秀案例,然后模仿制作,称之为“做中学”。目前,学员参考的案例资源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来自于优秀案例光盘,另一个是来自于网络,优秀案例光盘中的案例资源,是教师参考的主要来源,是由英特尔未来教育专家,从历年来主讲教师推荐的优秀作品中精选出来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该资源存在的问题:一是更新周期慢,大部分的优秀案例为2005年以前制作的作品,个别作品甚至更早,在目前培训环境下,这些案例有些陈旧,参考作用不大;二是科目不全,没有涵盖所有科目的案例;三是有的案例不具有普遍适应性,存在示范性不足等问题。网络中的案例资源虽然有很多,但对于一般的教师来说,查找资源的过程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而且从网上下载的案例,由于没有得到专家的论证与认可,质量参差不齐,教师参考这些案例,有时反而起到一些负面作用。

2.研讨内容不深入,研讨质量掌控不力

在“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过程中,为促进学员间的协作交流,设置了许多交流研讨活动,如结对共享、教法研讨、头脑风暴等。活动的开展一般由任课教师组织,全体学员参与。活动组织过程中,面对面的交流与研讨普遍存在的问题有:

(1)由于性格不同,有些教师因性格内向不喜欢公开发言,而有些教师比较外向,愿意表露个人的观点,这种情况下研讨往往集中在少数几位教师中,不能综合所有教师的观点,导致内容研讨的不深入。

(2)因为研讨过程是一种面对面的随堂研讨,研讨内容得不到及时保存,不便于教师对整个研讨过程的了解,影响教师对研讨结论的认知。

(3)在面对面的培训中,研讨的范围仅局限于本班学员,这些学员可能是来自于同一所学校,也可能是来自于同一个地区,由于地区相同、水平相近,研讨结果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二、基于网络课程化解培训困境

针对以上凸显的两个问题,笔者通过建立网络课程的方式,组织网络学习,作为面对面培训的一种补充,较好地解决“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过程中面临的困境。面对面培训+网络化学习这种混合式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充分发挥主讲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还可以充分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对于教师教学的组织、学员的学习开展,以及对“英特尔未来教育”教育理念的理解与应用等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笔者利用Moodle系统建立“英特尔未来教育”网络课程,基于Moodle系统设计与开发的网络课程遵从建构主义的教育哲学思想,具有理论基础先进,使用简单方便的优势,它能为学员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支持,使网络培训过程成为有效而持续的互动过程,调动了学员的学习兴趣,促进学习效率与成果共享。通过1年的实践应用,笔者认为其主要优势如下:

1.有利于培训资源的整合与积累

“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在我国开展多年,培养了大量优秀的主讲教师及学科辅导教师,主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的教学经验,学科辅导教师在教学中提供的与时俱进教学应用案例,这些资源都是可供学员借鉴与学习的。借助网络课程,可以有效地整合与积累这些方面的资源。有了资源的辅助,主讲教师开展教学时就不会感到资源匮乏,学科辅导教师在培训中就会有更多的案例供学员参考,通过网络课程整合的资源可以包含:

(1)优秀单元作品集案例:除了光盘中的优秀案例外,可以分学科放置主讲教师与学科辅导教师积累的优秀作品案例资源。

(2)教学课件:把教学课件作为网络课程的一部分,可以让学员及时了解教师的教学流程,对不理解的地方可以通过反复查看课件开展自主学习。

(3)优秀应用案例:应用案例不仅包含文字案例,更重要的是要有视频案例,学员通过查看应用案例,不仅有助于培训理念的理解,而且对于将来的教学应用也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学员在看到一些成功的案例之后,会更加增强学习的信心。

(4)技术精华:由于学员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除一部分学员技术水平较高,还有一部分学员,如中、老年教师对技术的应用有排斥情绪,学习起来比较费劲,可以在网络课程中,添加一些技术精华学习与答疑,学员在学习过程中,遇到技术难题可以通过查看这些教程帮助解决技术难题。

2.有利于开展更加广泛的主题研论等活动

为加强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的交流与互动,在网络课程中需要设置一个讨论区,将面对面教学中的一些教法研讨活动、头脑风暴活动或结对共享等活动,移置到网络课程中,让学员把面对面的交流延续到网络交流。在网络交流中,由于是匿名交流,每位学员均可以畅所欲言,充分发挥每位学员的主观能动性,呈现全体或小组学员的观点,以保证研讨内容的深入性。在研讨过程中,每次研讨的过程和研讨的内容都可以及时保留下来,有利于学员对整个研讨过程的了解与对研讨内容的理解。另外,借助讨论区,讲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开展更为广泛的主题研讨,研讨的空间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可以延伸到课堂之外,不仅仅局限于一个班级,可以延伸到全国各地。研讨的人员也不仅仅局限于本期的学员,可以延伸到全体教师,包括已经学习结业的教师,正在学习的教师或是尚未参加学习的教师。

道德教育培训范文4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法;手术室;火灾;应急预案;突发事件

手术室火灾极少发生,一旦发生会出现严重后果。随着安全意识不断增强,预防手术室火灾的发生已经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美国的一项研究数据显示,在美国的各类医疗单位每年发生20次~650次的轻微伤害型手术室火灾[1]。一般不会危及生命,主要是导致病人伤残或者容貌受损[2]。对于手术室火灾关键措施为预防,只要定期对手术室工作人员进行火灾分类应急预案的规范化培训,同时模拟现实的火灾情景进行实战演练,就能够有效地控制和预防手术室火灾事故的发生。即使未能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也可以利用培训所学到的防火知识最大限度地降低火灾的伤害程度。近年来,医院管理层非常重视手术室工作人员火灾分类应急预案的培训,并严格要求考核手术室工作人员的知识掌握情况。行动导向教学是以“行动导向驱动”为主要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从完成某一方面的任务着手,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3]。相关研究显示,在护理实践教学中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效果显著[4]。本研究旨在探讨分析在临床手术室火灾分类应急预案培训中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际效果,为进一步合理有效地培训手术室火灾分类应急预案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工作的92名手术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名。观察组:麻醉医生、护士、护师及主管护师分别为10名、21名、11名、4名;本科22名,专科24名;对照组:麻醉医生、护士、护师及主管护师分别为10名、21名、12名、3名;本科20名,专科26名。参与本研究的护士均为女性,医生均为男性。两组性别、工种、级别、学历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教学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法,主要做法是制作多媒体进行集中理论讲解,之后现场演示手术常用灭火器材的使用,随后由学员自行体会。观察组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以真实或模拟的职业活动为载体。按照“确定导向目标、制订导向计划、实施导向任务、导向考核”4个完整的行动实施应急预案培训。实施过程中重视“行动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统一,调动全科医护人员的主动性、参与性,通过有目的系统化地组织培训人员在模拟的手术室火灾分类环境中,实施应急预案,体验应急预案演练全过程,最终获得相关专业知识和防火安全能力。具体做法如下。1.2.1确定培训导向目标1.2.1.1成立手术室火灾分类应急预案专项小组科主任1名作为项目总负责人,负责项目的运行及监督管理;护士长1名作为项目具体负责人,负责项目运行中的协调与指导。培训成员共46名。主管护师为组长,按职称、工作年限分为2组,每组各23人。1.2.1.2应急预案项目选择在以往制定的火灾应急预案的基础上,结合本科室情况重新进行预案的修订,并经小组人员讨论通过后最终定案。由科主任、护士长提出手术室火灾分类应急预案培训项目,并将项目分配到各组,包括4项应急预案:第一项气道火灾应急预案、第二项非气道火灾应急预案[2]、第三项可控性的小火灾应急预案、第四项难控性的大火灾应急预案[1]。1.2.2确定培训导向计划手术室火灾分类应急预案专项小组,制定培训方案,对2组培训成员进行分类火灾应急预案的理论培训,用现场教学法和情景模拟法进行分类火灾应急演练。1.2.3实施培训导向任务1.2.3.1灾应急预案的理论培训内容通过远程授课形式对培训人员开展灾害护理学及心理救援知识教育,获得灾害救援新知识、新方法,掌握心理干预技能;通过幻灯片进行理论授课,讲授手术室火灾发生时各人员的职责;发生火灾时应遵循救援(R)、报警(A)、限制(C)、灭火和疏散(E)原则[5];手术室消防设施的类型、具体放置位置及使用方法;手术室的总电源、氧气的开关及压缩空气总阀门的位置及正确的关闭方法;消防通道的位置及正确的逃生方法;铲式单架的使用方法;紧急疏散后的集合地点及采取的相应措施。1.2.3.2现场教学法和情景模拟法相结合进行火灾应急演练①设计火灾模拟情景。人为设计两种手术室发生火灾的情景:一是手术过程中患者身上发生火灾,此时手术工作人员应及时根据火苗的大小及着火面积评估火灾等级,根据等级分类确定启动第一项或第二项应急预案;二是手术过程中手术室环境发生火灾,此时手术室工作人员也应及时根据火苗的大小及着火面积评估火灾等级,若等级分类为3min即可扑灭的小火灾,则启动第三项应急预案即可,不需要报警[6]。若等级分类为不能扑灭的大火灾,则启动第四项应急预案即可,并立即报警,同时应急预案指挥部应迅速组织患者及工作人员撤离,撤离过程应严格遵循医院的相关制度,确保病人生命安全,事件结束后应及时总结,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②现场教学法和情景模拟训练。由护士长讲授火灾应急预案分类及具体流程,发放应急预案流程图,通过提问了解学习情况。分组演练:对培训人员进行情景模拟演练,组长为该组的负责人。由护士长、科室教学团队、消防中心专业人士分别辅导并组织演练。在演练过程中不断纠正并制作相关视频播放。手术室培训人员模拟演练四项分类火灾应急预案。内容包括对火势的评估、火灾现场患者紧急救护、火灾信息通报、火灾现场初级灭火、人员安全撤离、设备安全撤离、火灾后期患者的评估及急救措施。1.2.4培训导向考核1.2.4.1理论培训部分采用试卷形式进行理论部分的考核,100分为满分,80分为合格分,不合格的成员需重新考试。培训小组全体成员的平均成绩为85分,无不合格者。1.2.4.2情景模拟演练部分1.2.4.2.1考核标准依据自行制订的手术室分类火灾演练考核标准进行实践能力的考核,主要评估各组人员的心理素质、应急处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对病人进行人文关怀4个方面[7]。1.2.4.2.2考评人员的组成由手术室科护士长、护士长、各组组长及应急小组成员组成主考人员,依据标准进行打分,同时对每组完成情况进行现场点评、分析。用影像资料记录其演练考核的过程,并保存入档[8]。1.2.4.2.3考试结果演练考试以100分为满分,80分以上为合格,不合格的小组需重新考试。演练部分平均成绩为92分,无不合格小组。评出优胜奖1组,给予一定物质奖励。1.2.4.3培训人员归纳总结:由参训者自己进行归纳总结,分2组进行,包括对手术室分类火灾应急预案的掌握,演练过程中的配合程度、应急预案流程图的思考讨论等。培训人员通过自己实战、查找、讨论、分析、总结。

1.3评价方法

1.3.1突发事件应急能力采用自行设计的手术室分类火灾演练应急能力评分表,从反应迅速、团队协作、分工有序、应对及时、沟通能力、操作有效、处理有序、执行规范、行动力迅速、最终效果评价等10项进行评分,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表明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越强。1.3.2消防知识和灭火器材使用能力采用百分制的形式,对手术室工作人员进行消防知识和灭火器材使用能力的考核。1.3.3分类火灾应急预案培训的满意度调查以满意度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对所调查的内容分为不满意、基本满意、非常满意3个等级进行调查。涉及此次培训的目的、培训内容的设置、培训的方式、培训人员的培训水平、培训考核的方式5个方面。1.4统计学方法本研究获得的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进行表示,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道德教育培训范文5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培养与管理素质训练;体验式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03-0001-02

一、“会计职业道德培养与管理素质训练”课程教学现状与问题

“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这十六字是2001年4月16日时任国家总理在视察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时,为该校题写的校训。题词表明会计人员应具有一定的职业道德。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提高会计人员道德水准和道德决策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当前我国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重视不够,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没有形成系统的教学体系。虽然部分高校开设了“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但内容侧重法规法律的讲授,缺乏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实际案例;并且教学过程脱离实际,只是机械地讲授法律、法规。

管理素质教育就是使学生学会决策、 组织、协作、与人合作和具备团队精神的教育。会计是经济管理的一部分,会计人员应具备一定的管理素质。当前我国的会计学历教育偏重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忽略或弱化了对学生管理素质的培养,导致部分毕业生存在自我意识强烈缺乏团队协作精神、自我封闭缺乏与人交流合作意识、管理知识薄弱缺乏决策组织能力等问题,直接影响会计人才培养质量。尽管国内大部分院校的会计学专业开设了管理类课程,如“管理学”,但多属于纸上谈兵的理论教学,离现代社会和企业要求培养既会“做事”又会“做人”的高素质人才的目标相距甚远。

由上可知,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培养与管理素质教育存在以下问题。(1)课程设置上没有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放在应有地位,会计职业道德一直没有单独作为一门课程纳入会计专业课程体系。(2)管理素质教育偏向理论性知识介绍,忽视实践训练,使得理论教学显得空白虚无,影响了学生管理素质的培养效果。

二、将体验式教学引入“会计职业道德培养与管理素质训练”教学的意义

针对目前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与管理素质培养重视程度不够以及学生缺乏实践体验的问题,需要单独开设“会计职业道德培养与管理素质训练”课程,改革现有的教学方法,构建一个将职业道德教育与管理素质培养融入专业技能训练过程的新型体验式教学模式。所谓体验式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积极创设教学情景,还原教学内容,给学生以感官刺激或心理准备,引导学生投入身心、情感、理智,在亲历的过程中形成认知和领悟的教学形式。

通过基于体验式教学的“会计职业道德培养与管理素质训练”,可以训练和提升会计学专业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难以培养的管理基本素质和难以实践的技能。学生通过体验式学习,在轻松愉快、体验提高、互相启发、团队合作的群体中激发智慧,感受会计职业所应具备的基本道德素质,习得管理知识和能力,锻炼脑力,极大地提高管理素质,发挥个人潜能,增强团队凝聚力、活力和创造力,增进对集体的参与意识与责任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互相配合,互相支持的团队精神和整体意识,达到“专业技能掌握、职业道德与管理素质水平提高”的双赢目标。

三、“会计职业道德培养与管理素质训练”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会计职业道德培养与管理素质训练”是会计学专业的基础实践课,旨在训练和提升会计专业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难以培养的管理基本素质和难以实践的技能。教学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个人层面:通过激发潜能、调适心理、树立自信,提高学生学习、创新和环境适应能力。(2)团队层面:强化团队意识和目标导向意识、提升沟通与合作技能、培养冲突协调能力。(3)专业层面:提高会计职业道德、财务决策和执行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设计

根据“会计职业道德培养与管理素质训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可设置以下训练项目(见表1),着重培养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意识和能力。(1)会计职业道德意识与认知能力。了解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意识,认识和感悟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后果。(2)个人意志与潜能。通过一些案例和情景来激发学生的潜能及心理调适能力,使其树立自信,提高学生学习、创新和环境适应能力。(3)团队沟通与合作能力。通过一些情景案例强化团队意识和目标导向意识,提升沟通与合作技能。(4)冲突协调能力。通过设置一些冲突情景和案例,让学生通过信息收集、交流与辨析,达成一致目标。(5)计划、组织和决策能力。通过创设活动情境或游戏,培养学生的快速组织和决策能力。

表1 会计职业道德培养与管理素质训练项目明细表

注:①要求学生先修“管理学”、“基础会计”课程,具备一定的会计基础知识和管理知识;②教师可根据拟安排的训练项目自编“会计职业道德培养与管理素质训练”教师和学生手册,规范每个训练项目的操作要求;③训练最好集中于一周内完成,时间可以安排在在大二暑假开始一周或结束一周;④在实际训练过程中,可根据学生所缺乏的素质有针对性地增加相关项目,并按照学生情况、场地情况及天气情况做灵活调整。

(三)实施程序

1.训练流程。(1)分组体验。对于每一个训练项目,由教师先讲解规则,并提供训练项目所需要的器材和材料。然后,学生分组体验,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获得最为直接和真实的感受,并将感受随时记录于感悟条或感悟日志上。学生获得感受并对感受进行加工分析从而产生自我认识形成观念和能力。由于这样的感受是发自学生内心的,所以具有很强的生动性,能够让学生印象深刻。(2)分组反思。分组反思的内容包括自己在个人项目中的表现和感受,以及在团队项目中的贡献和不足、团队配合中存在的问题、和其他小组相比存在的不足等。学生通过交流各自的体验以及对多种不同的感受、认知和情感的讨论、分析和比较,形成对事物的新的认识。(3)组间分享。经过分组反思后,各个小组将组内成员的感受和见解进行整合汇总,并派一个代表在全班发言,与大家分享感悟心得。教师在分组反思和组间分享过程中应加强引导,灵活运用提问等方式,启发学生,让学生能够深刻地感知自己存在的某种潜能或不足。需要注意的是,教师按自己的评价标准对每个学生和小组的体验过程和产生的认知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对好的方面加以肯定,对频繁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并说明产生的原因,使其认识自己的不足,看到他人的长处,起到互相促进的作用。(4)教师总结。指导教师根据学生们的分享,进行合理的总结,并结合训练项目的相关特点和理论,引导学生加强认知,帮助学生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2.基本要求。(1)本训练是一种亲身体验式训练,学生是整个训练的主体。要求学生在身体健康的前提下,严格遵守训练规则,全程参加,全身心投入。(2)训练效果的优劣取决于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小组内人数过多会造成学生参与度下降以及教师观察不足等问题。建议每组以8―10人为宜,最多不应超过12人。(3)教师指导内容:监督学生活动过程;对学生活动做观察记录;活动结束后,依据所做的观察记录,引导学生反思讨论;对学生进行评价;阅读学生的训练感悟日志,并与学生进行必要沟通。(4)训练的主训教师需要提前调查了解学生特点,依据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设计活动项目以及顺序。(5)训练项目后的讨论部分是强化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因此需要在有活动桌椅的教室中进行。一般每两个小组需要配备一间有活动桌椅的30人教室。

3.注意事项。(1)该训练为集中封闭式训练,由每个教师带领一个学生小组,全程参加。由于训练强度极大,身体不适或体能较弱的学生和教师不宜参加。(2)训练项目需采用一些器材,为了保证学生安全,训练器材需定期维修或更新。(3)有些训练项目(比如穿越电网项目)具有一定的风险性,需要做好安全方面的保障工作:制定安全教育方针,明确安全操作原则,做好安全教育和宣传,实现安全监督管理。

(四)考核方式

在通过规定训练项目的前提下,对其成绩的评定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分数比例为30:30:40。

参考文献:

[1]邱吉福,高绍福.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研究――会计学历

教育中的职业道德教育[J].当代财经,2005,(4).

[2]李广平.基于职业导向的拓展训练在管理类课程中的应

用研究[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3]汪永兰.体验式教学法在会计信息系统课程中的应用

[J].商业会计,2011,(36).

道德教育培训范文6

一、高校辅导员校本培训课程设计的三种传统视角

校本培训在20世纪80年代兴起于西方发达国家。1989年,欧洲教育协会把校本培训就界定为:源于学校课程和整体规划的需要,由学校组织发起的,旨在满足教师工作需要的校内培训活动。在传统辅导员校本培训课程设计中,存在三种视角:一是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设计观;二是以学员为中心的课程设计观;三是以大学为中心的课程设计观。

1.以学科为中心课程设计观

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设计观,根据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设计理论,主张教育培训的目的在于把人类积累下来的学科专业知识传授给学员。这是一种从古到今最为重要、应用最普遍的课程设计理论。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设计具有以下优点:一是按照学科体系逻辑来组织课程和教材,具有明显的条理性,方便学员系统掌握学科专业知识;二是按照学科体系组织的课程和教材,有利于教师的教学。但是,这种课程设计也存在其局限性:一是由于学科知识信息量的宽广,从学科视角设计校本培训课程使得培训课程内容难以选择,容易产生针对性不足的缺陷;二是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设计过于强调学科的知识结构,人为造成各门学科之间的割裂,无法实现各学科之间的关联性和综合性;三是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设计,容易忽视学员需求,陷入纯理论的讲授。

2.以学员为中心课程设计观

以学员为中心的课程设计观,根据以学员为中心的课程设计理论,主张以辅导员学习兴趣和需求为线索来组织课程。这种课程设计理论的优点在于:一是以学员学习兴趣和需求为出发点,能够使每个学员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二是以学员学习兴趣和需求为依托,使培训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但是它也存在局限性:一是学员的多元需求,往往“众口难调”使课程设计难以组织;二是以学员需求来组织课程,往往非常零散,缺乏系统性;三是以学员的需求来设计课程,往往缺乏社会需求导向性,容易陷入个体性的解答而脱离社会要求。

3.以大学(学校)为中心课程设计观

以大学为中心的课程设计观,根据以大学需求为中心的课程设计理论,主张从大学需求角度来组织培训课程。1989年,欧洲教育协会在对校本培训界定时,首先表述就是“源于学校课程和整体规划的需要”,这种课程设计理论的长处在于:一是从大学需求来设计课程体系,遵循高校发展要求,体现具体性;二是大学作为代表国家和社会意志的组织,从大学需求来设计课程,可以扬弃学员的需求,体现国家和社会的合理诉求;三是以大学需求为中心来设计课程,可以充分发挥大学的专家优势,使培训学科内容实现与时俱进。然而,这种课程设计理论也存在不足:一是容易导致学员需求的忽视而削弱培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二是从大学发展需求来设计课程,容易局限于各高校的资源,不利于学员培训的全面提高。

总之,上述三种传统的课程设计观分别强调了三个影响课程设计的关键因素,即学科、学员和大学,可谓各有优劣,有各自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二、“交往实践”的课程设计观:高校辅导员校本培训课程设计的科学视角

究竟从何种角度来思考高校辅导员校本课程设计?高校辅导员校本课程设计如何才能走出各自以学科、学员和大学为中心的片面视角而走向辩证统一?马克思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到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诚如任平所指出那样:“交往实践观是马克思对全部历史本质和人类主体进行科学分析、深刻洞见和整体把握的基本理论尺度,也因此而构成马克思毕生思想发展的一个中心视界。”而课程设计在本质上不仅是实践的,而且是交往实践的。因此,对于究竟从何种角度来思考高校辅导员校本课程设计的理论问题,我们可以从马克思的交往实践观中获得合理的解决。

任平在对马克思交往实践观的本真内涵解读中指出:“交往实践观认为。‘主-客’与‘主-主’双重关系和相关律决不是相互脱离、相互冲突的双元过程;相反。它们是以实践客体为中介而联结起来的诸主体模式,即‘主-客-主’框架。”在交往实践观观照下,高校辅导员校本培训课程设计作为人的交往实践活动,是以课程(实践客体)为中介而联结起来的诸主体模式,它遵循的是“主-客-主”框架,即“辅导员主体一培训课程一培训主体”的“三位一体”框架。它是辅导员(培训对象主体)、学科课程和高校(培训主体)三者的有机统一。在交往实践观的课程设计视角中,高校辅导员校本培训课程设计是主体与主体之间,以课程为中介体的诸主体(辅导员、代表党和国家意志的教育行政部门与高校)交往实践活动,课程也成为兼容诸主体需求的承载体和“容器”。在交往实践观视角里,高校辅导员校本课程设计作为人的交往实践形态,具有三大特性:一是从主体层面看,既然课程设计是主体与主体之间以学科课程客体为中介的交往实践活动,那么课程设计就具有主体问的交互建构性:二是从客体层面看,既然课程设计是主体与主体之间以学科课程客体为中介的交往实践活动,那么课程设计就具有诸主体对课程进行兼容式整合的特性;三是“主一客一主”相统一的层面看,课程设计的“交互式建构”和“兼容式整合”统一于人的培训实践,并在培训实践中达到培训课程设计的不断完善,课程设计具有实践式完善的特性。在“主-客-主”的“三位一体”框架视角中,高校辅导员校本培训课程设计作为交往实践,存在于对学科课程进行“交互式建构”、“兼容式整合”和“实践式完善”的始终。高校辅导员校本培训课程设计是诸主体对课程进行“交互式建构”、“兼容式整合”和“实践式完善”三者相统一的过程。因此,在交往实践观

视域中,高校辅导员校本培训课程设计观的重构要树立“交互式建构”、“兼容式整合”和“实践式完善”三者相统一的课程设计观。这是马克思交往实践观视域中,高校辅导员校本课程设计的科学视角。

1.树立交互式建构的课程设计观

在“主-客-主”的“三位一体”框架视角中,传统的以学员为中心和以大学为中心的课程设计观,其本质是“单极主体(学员或大学)-客体(课程)”的课程设计观,这是对课程设计的片面解读。教育是人类实践的重要形式,高校辅导员校本培训课程设计只不过是教育实践的一部分,其在本质上是交往实践。“在交往实践中,任何单一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即‘主-客’关系,都不过是‘主-客-主’结构的一个片断和环节:主体在作用于客体的同时就载负着、实现着‘主-主’关系,并受其牵引和制约。”因此,高校辅导员校本培训课程设计不是单极主体(辅导员或大学)对学科课程的建构,而是辅导员和高校对学科课程进行“交互式建构”。“交互式建构”的课程设计是指高校辅导员校本培训课程设计基于“辅导员主体一学科课程一培训主体(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的“三位一体”框架,以课程为中介体的诸主体(辅导员、代表国家意志的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交往实践活动,表征的是诸主体交互式建构的课程设计活动,彰显的是课程设计的交互建构性。它在彰显诸主体的交互主体性中使课程设计得到发展与升华。“交互式建构”的课程设计观是对“单极主体(学员或大学)一客体(学科课程)”的课程设计观的扬弃和超越。

2.树立兼容式整合的课程设计观

在“主-客-主”的“三位一体”框架视角中,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设计观,其本质是客体中心观,是对学科课程这一客体的误解。在课程设计这一交往实践活动中,客体的本质不是中心,而是中介,这才是学科课程在课程设计中的本质。“交往实践观认为,新理性客体观既要保留现代实践结构观中原有客体的合理成分(底板性质、客体规定),又要使之具有交往性、多极主体性及相关性。因此,合理的解释和重建思路只能是:中介客体观。”“在交往实践观看来,客体是一种中介,是对象化的中介或中介化的对象。作为对象化的中介,它自身承受多极主体的对象化规定,被作为改造、作用的对象。它作为中介化的对象,是主体与另一极主体的纽带,包容着诸主体交往实践共同作用的‘合金’。”因此,中介客体观是对客体中心观的扬弃和超越,这才是我们在高校辅导员校本课程设计中对学科课程的科学视角和合理求解。所以,在“主-客-主”的“三位一体”框架视角中,课程是诸主体交往实践共同作用的中介体,是诸主体整合的对象,是兼容诸主体需求意愿的“容器”和“合金”。课程设计是诸主体以课程为中介体,是按照诸主体需求意愿对课程进行“兼容式整合”的交往实践活动。高校辅导员校本培训课程设计也在对学科课程的诸主体需求之兼容整合中得到科学求解。“兼容式整合”的课程设计观是对课程设计的客体中心观的扬弃。

3.树立实践式完善的课程设计观

在“主-客-主”的“三位一体”框架视角中,作为交往实践的课程设计是一个诸主体以学科课程(实践客体)为中介的交互作用而不断螺旋式发展完善的过程,课程设计的“交互式建构”和“兼容式整合”最终统一于对辅导员的培训实践,并在这一培训实践中达到课程设计体系的不断发展完善,我们称之为“实践式完善的课程设计”。而且我们对学科课程的“交互式建构”和“兼容式整合”的设计成果,必须放到辅导员校本培训实践中加以检验,并在辅导员培训实践中,在培训课程开发、实施和反馈的“实践式完善”中,使高校辅导员校本培训课程体系不断得到完善,实现课程设计的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