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网络道德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网络道德教育范文1
【关键词】中学生;网络;德育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根据教学质量信息管理系统的运行目的、作用和要求,对其信息元、信息点做出了改进,并提出了一种信息元能够自动在教学实施体、教学对象与教学管理体三者之间流动的反馈型流动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其信息流动模式可大大增加教学质量管理系统的能动作用,提高其系统的运行效益。
1.信息元的优化设计
一、目前中学生上网状况调查
为了深入了解网络对中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影响,对学校教育的影响,我们在学校不同年级、不同层次,随机抽样,开展较为广泛的问卷调查及学生座谈会,被抽样调查的学生共260名,调查结果如:在260名学生中有183名占69.8%的同学家里拥有计算机,其中l50人占57.3%的学生经常上网,从不上网的学生有65人,占24.8%。被问及上网地点的时候,有155人占59.2%的学生在家里上网;在校内与网吧上网的学生各占17.9%和22.9%,学生上网选择的内容首选文化娱乐方面占45.8%,时事新闻类只占19.8%,游戏类和聊天各占16.4%和14.l%,只有9.9%的学生选择上校园网,许多学生很实在地说:当初上网的目的只是追逐时尚,满足好奇心,但是最终都几乎被互联网上大信息量的优点所吸引。高一有位学生在谈到自己为了解决一个历史学科的知识问题,在网上查了大量的资料;高二有一位学生为了学好生物课上关于激素这一节,在互联网上查了大量有关激素的资料,分析比较激素的作用,并且查阅了大量奥运会上运动员服用兴奋剂的事例,说明激素的利弊。从调查中发现,有31.4%的学生是在互联网上获得时事新闻进行学科教育类的学习。学生认为,能从网上“找到所需要的资料”、“得到各种知识”、“完成研究性学习”是上网的最大目的。互联网上获取知识的方便、快捷和全面的特点,给学生求知带来极大的方便,网络是把“双刃剑”,在看到网络发挥积极作用时,更为担忧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家长、教师一谈上网首先想到的是负面影响:网上原始信息良莠不分,势必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对自已民族的自尊心、自豪感产生动摇,进而动摇传统的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网上虚拟化的交流,弱化了学生现实交往的能力,并助长了对虚拟的成就感的追求;长时间上网易导致视力下降和神经衰弱,影响了身心健康成长;等等。网络世界打破了现实与虚拟之间的界限,构成了人的第二生存空间网络世界。在网络世界中,网络主体匿名匿形,主体间的平等、远距离的交往,具有双重性。这种双重性对于未成年的中学生的影响尤为重大。一方面,网络世界不仅消除了面对面交往中性别、身份、地位等传统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赖以产生、提升的基础,使行为规范、伦理道德观念难以放到现实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加以认识、检验。也难以用传统意义上的社会关系加以对比,网络世界模糊了虚拟与现实之间的界限,也由此模糊了人们道德行为规范的是与非的明确界限。
二、如何加强网络德育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类社会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对社会成员起约束和团结作用的准则。德育是道德教育的简称,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网络德育,是指在局域网或广域网上开展一系列德育活动。这种活动必须围绕现代德育思想、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来开展,它与学校德育有着紧密的联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延伸和补充,也是德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德育通过德育课堂、虚拟社区、网上咨询、在线讨论、网上家长学校、网上德育基地等途径来实现学校德育目标。学校网络德育目标除了德育大纲规定的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总体的德育目标外,还有网络特色的德育目标,包括网络道德、信息素养、网络伦理、自我管理学习、网络人格等。网络德育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开放性:网络德育是一种开放性德育。未来的学校将趋于一种没有明显的校园界限,以数据库为中心,通过互联网连通学校、家庭、社会的开放式德育将形成。任何人都可以是受教育者,也可以是教育者。
②交互性:交互性是网络德育的一大特点,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的交流,受教育者可以在“网上论坛”或“在线指导”上发表自己的思想观点,大家一起讨论。德育管理者或教育者也可以针对某一专题预先设计好问题与答案,当受教育者访问该专题时,实现人机对话。由于这种交互的不可见性,可以使受教育者说出自己的思想观点,这是传统教育无法比拟的。
③趣味性: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和影视于一身的多媒体技术,给我们的网上课堂带来了无穷无尽的乐趣。网络德育使学生变得轻松起来,学生可以通过德育课件来了解德育内容,甚至可以通过游戏来体验。
三、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在网络学科教学中,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辅导者。其教学思路贯穿在软件的设计过程中,包括拟定教学目标,重组教学内容,设计启发性提问和变式自测题等。教师在制作网络多媒体课件时要主动考虑如何展示德育内容,使学生既学到文化知识,又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如数学中的渐开曲线、对称图形,可点击北京立交桥、中华世纪坛、南浦大桥等标志性建筑,用数学美激发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教化学中的氟利昂性质、臭氧空洞、地球温室效应,可虚拟一个灾难画面,唤起同学的环保意识。教钢琴协奏曲《黄河》时,可以组合、香港回收、等画面,让学生感受中国人民凛然不可侵犯的气势。教师的主导作用除表现在软件制作过程之中,还表现在对课堂教学的组织过程,课堂中的启发引导以及教学进程的调控。
四、开展网上主题班团活动
传统班队活动,通常是班级同学、老师围坐在一起,在黑板上写好主题活动的名称,节目一个接一个演,活动一个接一个按部就班地进行。班队形式一成不变,学生很快就会厌倦,少先队活动因此缺乏吸引力。校园进入了信息时代,网络文化赋予班队活动新的意义,信息时代特有的工具给单调的班队活动形式带来了勃勃生机。传统的班队活动,往往是由老师一手策划,班干部按部就班,队员在活动中的参与率很低。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发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大打折扣,活动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传统媒体环境中我们常常感到学生所处的现实环境和教育需要设置的情景两者之间的脱节和断层,这也是最棘手的教育难题。随着信息社会进一步走入我们的生活,网络文化将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层面,为学生提供了越来越广阔的学习空间。在班会的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的德育教育能够使学生更容易的接受
网络世界对于未成年人有极强的诱惑力,他们需要专家的指导,广大未成年人面临着网络化社会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需要良好的网络内容,需要优秀的网络技能培训,需要安全的上网场所,需要优良的机器,需要体验网络生活,需要社会各界为他们提供网络世界中的阳光与营养。因此,我们既要净化网络内容,严格执行网法,更要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网络法制教育,倡导网德,高举法律之剑,激浊扬清,为他们创造一个既宽松和谐又稳定健康的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1]王健敏道德学习论[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2]吴汉德刘振华高校网络道德教育初探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3
网络道德教育范文2
论文摘要:网络深深地影响着学校道德教育。我们要正视网络的技术价值和文化价值,使网络成为道德教育的实践平台,为学生创造了一个道德认知和道德选择的广阔空间,为道德教育提供更为生动和富有人性化的教育机会。与此同时,我们面时网络带来的德育管理难题,唯一的途径是加强网络法规和道德规范的建设。
网络的出现与发展,正迅速地改变着人类传统的认知渠道、思维观念和生活方式,并对各个领域都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对教育而言,信息网络的出现优化了教育手段,丰富了教育内容,拓宽了教育途径,给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博自由的信息空间,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垃圾邮件、、暴力恐怖、网上犯罪等道德失范现象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和谐校园的构建。那么我们如何看待网络道德教育建设问题呢?下面我们从四个认识视野来探讨这个问题。
1.网络中的技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网络的技术价值,表现在它对社会各个层面的渗透与冲击。传统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在这样的社会关系影响下,人们的道德意识较为强烈,来自社会、邻里和家庭的监督比较频繁,道德的他律作用效果明显,传统道德相对来说较好得到维护。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普及,能够使人际交往突破种族、国家、地区等有形无形的疆域,实现信息上的“无限关联”和“无限链接”,改变着人们的传统观念,改变着社会的道德舆论,改变着人们对世界的知觉方式和性质。这些都是网络技术价值的充分体现。
另一方面,网络信息本身又蕴含着一定的文化价值。它是一种基于高科技的多元化、开放性的文化现象。网络正成为资本主义社会在意识形态领域进行渗透的利器。美国的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曾说:“电脑网络的建立与普及,将彻底地改变人类生存及生活的模式,而控制与掌握网络的人就是人类未来命运的主宰,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整个世界。”由于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决定的,他们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接受新生事物快,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未最终形成,分辨是非能力不强,因此影响极大。正如马克思所说,“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网络化、数字化、高速化正是我们目前社会的基本特征。面对青少年逐渐成为网络时代主人的趋势,如何加强网络时代的法治与德治,关乎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加强校园网络教育势在必行。
2.网络为道德教育提供了实践平台
网络,正成为影响学生思想意识的重要信息源之一。学生利用网络,以信息传输的方式实现着浏览、下载、选择、互动、交流、传播、表意等过程,在信息的产生、传输和衍生中,网民之间的法制观念、法制意识、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政治观念交互影响。这些信息都会影响大学生法制意识和道德意识的形成,甚至会使一些大学生产生消极的社会态度。这些没有被筛选的信息正成为学生重要的信息源。
网络,为学生创造了一个道德认知和道德选择的广阔空间。它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教师可以借助网络的强大功能,实现跨时空的道德教育。大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与世界各地的不同年龄阶段的网友交流。这可以使他们接触到许多不同的观点,有利于他们开阔认识视野,学会选择和甄别信息。
网络,为道德教育提供了更加生动和富有人性化的教育机会。传统的道德教育存在着一些缺点:内容缺乏时代性、确定性和应变性,不能及时反映和补充时代赋予的新内涵;形式模式化、单一化,使学生对传统道德兴趣索然,教育缺乏有效的载体,经不起不断变化的实践的考验;有的教师有意无意回避社会的新变化、新现象。但在网络社会,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都在影响着教师和学生的思想,“回避”将变得无处可逃。交互式远程资源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机会;网上交流有可能成为学生的基本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他们可以通过网络与老师交流,与同学朋友讨论;单一的教学关系,正在被积极而多向的交流方式所取代;道德教育方式可以更加直接、更加生动、更加有效。可以说,网络的开放性、平等性可以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成长,为学生创造了自我发展的巨大空间。
3.网络对现代教育管理的挑战
一是网络带来了政治教育的难题。当前的网络信息有99%是由个别发达国家制作的,中国仅占0.01%,除了纯自然科学,几乎涉及了政治、思想、文化、历史等所有的社会科学领域,大量充斥着资本主义国家的观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正在利用信息垄断优势,进行“文化侵略”。他们打着“自由”、“民主”、“人权”的旗号,兜售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腐朽的意识形态,宣扬利己主义、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二所以,能否更好的坚持和发展我们的先进文化,能否保护我们的文化精粹和价值观,能否增强网民对西方意识形态的抵御能力,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之重。
二是网络带来了思想教育的难题。网络中的黄毒、黑毒对青少年思想教育提出了挑战。约有50多万个黄色网站,在随便点击中,平均每7次就有可能点击到1次,如果没有健康的思想情操和自觉抵制黄色流毒的坚强毅力,其后果可想而知。黑毒即黑色信息,指有关制造社会、政治、经济混乱的信息,如虚假信息、过时信息、垄断信息、以及的歪理邪说等。这些都会给德育管理带来新的挑战。
三是网络带来了德育管理的难题。网络的高度隐蔽性,使每个人在网络上的存在都是虚拟的数字化符号,人与人的交往变成了符号与符号的互动,上网的人山于缺乏“他人在场”的心理压力,于是谩骂、攻击、无聊、欺诈擅长邮箱、谣言、垃圾网络广告等现象屡出不穷。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有39%的学生认为抄袭网页不算侵权,这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学生的道德选择能力尚有待干提高。同时,大学生道德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道德相对主义盛行其进因此,我们必须深刻意识到,学生的道德自律意识阳法制观念等素质正在发生一些变化,我们很难像过少、那样在一个封闭的道德教育格局里,单纯地告诉学生什么是善恶对错。我们的教育方式必须改变!
4.网络需要法律和道德的规范
网络道德教育范文3
[论文关键词]网络;道德;教育;教师;责任
一个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亿万个孩子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希望。青少年强则国家强.青少年兴则民族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也在发生重大变革,自网络诞生以来,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实是,网络正以非同寻常、超乎想象的速度渗透到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一种改变人类历史和生存方式的新生事物,其“双刃剑”的作用是明显的利用网络,人们可以开眼界、长知识、交朋友。它已成为相当一部分青少年课余消遣、精神寄托的首选途径。但其中的负面信息对青少年的侵害尤其难以防范,大量有害信息、垃圾信息的存在,往往令人目不暇接,无所适从。如何为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铺就一条健康科学的“绿色生态通道”,是值得全社会关注的大事,更是一名从事教育事业的教师所要承担的重大社会责任。
一、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观
面对纷繁的网络世界,作为老师,应引导学生正确运用网络,牢记一名教师的职责和社会使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观。
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搜取有关网络信息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的实例开展讨论,分析其危害性,随即组织学生开展“我该如何面对网络”的主题班会。通过活动使学生真正地懂得:对于求知上进的人,网络是学习的利器,为你发掘无尽的知识宝藏;对于消极堕落的人,它是诱使人沉湎于游戏、虚无、的“精神鸦片”。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积极的网络观·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与知识学习相关的网络正面效应上来,形成对信息的判断力和对不良信息的防范能力。
教师应借助课程教学改革和班级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将网络道德教育作为学生素质培养的一部分,规范学生的上网行为。通过校园网络,开辟主题聊天室等形式,让学生深刻认识沉溺网络和上不健康网站的危害.增强青少年的自律意识;教育青少年不沉浸于网上聊天、游戏等虚拟世界,不浏览、制作、转播不健康信息,不轻易和不曾相识的网友约会;教育青少年自觉遵守互联网道德规范,自觉抵制不良网络信息的侵蚀。同时开辟老师、学生之间的“网上即时沟通”,通过心与心的交流,为他们指点迷津,调整他们的心态,增强他们的自控能力,正确引导他们健康地面对五彩缤纷的网络世界。通过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身处绿色、洁净的网络空间,既保证学生能够在虚拟的网络中汲取有益的知识.又不致于掉入网络陷阱.确保学生上网学习的安全性,为学生创造一个健康、安全、有序、充满活力的绿色网络环境。
二、善于疏导,发挥网络作用,提高学生的选择能力和免疫力
现实生活中,部分学生因迷恋上网和网络游戏,致使上课精神不振,完不成作业,甚至在课堂上几个同学共享游戏一起玩,网络和游戏像鸦片一样.禁锢着学生的灵魂,令人十分担忧。
面对如此情形,堵不如疏。对待网络这把“双刃剑”.关键在于引导。为了做好引导工作,教师要经常与学生在一起聊一些有关上网的话题,以谈话的方式了解他们上网的心态。
教师还可以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班里一些经常上网的学生进行调查,调查问题可设计为:为什么上网?上网时浏览最多的网站是什么?在网上花时间最多的是干什么?一般什么时候上网等?教师收集好这些问题之后,针对他们的回答进行分析,最后召集这一“网民”群体进行心理辅导.告诉他们现阶段他们不能盲目花太多的时间泡在网上,如果需要上网的话也必须是有一定的目标,比如查找与学习有关的知识、素材、获取有价值的最新信息,或进入一些健康的聊天室,或参与一些与学生有关的论坛,以提高自己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要告诫学生特别注意不要掉入网上一些美丽的“陷阱”里,因为网络这个“虚拟世界”里由于暂时没有法律法规的有效调整和有关机构的有效监管,它在带给人们信息的同时网络陷阱数不胜数,防不胜防。这样对于提高学生的选择能力与免疫力是很有帮助的。
娱乐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所拥有的权利。为了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引导学生把消遣与学习结合起来,拓展、延伸学习的空间,可建立基于学校局域网的班级“数字图书馆”,并创建班级、个人网页相互链接的园地。依据学生的兴趣设置不同的栏目,布置不同的课题内容,以游戏的形式安排健康有益的网络学习内容。比如在网上开展知识竞赛、网络同步课堂、优秀网页展评等,吸引学生利用这一网络平台,轻点鼠标即可进入洁净的网络世界博览群书,作探究性学习,展现自己电脑网络知识和能力。这样,可避免学生沉溺于单纯的网络娱乐游戏中,使他们把上网和学习紧密结合起来,从学习中既获取知识又享受乐趣,从而加强对青少年网络行为动机的纠偏和道德认知能力的培养。
三、实现家校联合,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作用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引导青少年健康上网,家庭教育十分关键。网络信息时代,家长应紧跟时代潮流,及时掌握前沿的网络信息,做好成年人与未成年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引导未成年人健康地上网。学校可以以家长学校的形式,定期对家长进行培训,使他们基本掌握有关电脑网络知识。这样,对孩子上什么网站,和什么人网上交友,孩子收发了哪些邮件,会不会接触有害的网络信息,什么游戏容易令人沉迷等等,父母可以做到心中有数。
在对家长进行网络知识培训的同时,通过家长会和家长网上信箱等形式对家长进行网络道德的指导。有句古语叫“上行下效”,如果家长沉湎于网络游戏、网络聊天等活动,孩子必然“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一旦有机会便会效仿,这样父母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也就失去了家长对孩子上网的监督作用要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使家长起到健康上网的表率作用,让家庭发挥孩子健康成长的保护作用。
学校还应向家长和学生推荐优秀的网站。学生上网最初带有盲目性,为了帮助学生正确使用网络信息,可搜集一些与中小学生学习生活有关的网址,并介绍他们上一些专门开放给中小学生使用、具有一定学习价值的网站,让上网的同学学会如何运用网络去实现自主学习。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有意义的网络活动,如网上祭英烈;参加学校组织的一些网上专题讨论,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网络在生活中的无穷魅力。
四、努力为学生减轻压力,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我们发现,沉溺于网络的学生,大多是因学习压力太大,多次受挫,对学习不感兴趣,同时又没有知心朋友可以倾诉,不被人理解和接纳等。恰好在这个时候,没有极限的网络世界给他们打开了一扇巨大的窗口。这个窗口给他们带来前所未有的互动空间,给他们以娱乐,给他们以想象,给他们以信息,给他们以自由。
面对如此情形,教师就要承担起为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减压的责任。压力越大,其“放松减压”的欲望就越强,过度沉迷于娱乐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其对有害信息的分辨能力就会因此而减弱。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灵关怀和爱的给予,尽量多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压力和心理烦恼,给他们以正确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将心理辅导寓于教学和教育之中,及时化解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使他们积极投入到忙碌的学习中去,不再沉迷于网络。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没有时间也不愿意再充当网上“游侠”,教师必须在教学上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除了设计好每堂课的学习任务外,还应设计一些长期任务,要求学生利用网络搜集资料编辑成文,在期末时以电子邮件发给老师,再上传到校园网上,并作为期末成绩评定的依据之一。
要经过不懈努力,让学生懂得必须对自己负责,对家庭和社会负责,学会自制,明白人生在每一阶段必须做和该做好的事,合理地安排学习、生活与娱乐之间的关系;保证健康上网,善用其好的一面;学会信息选择、信息判断,加深对生活、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和认识,增强自我约束、自我保护能力;深刻认识到沉溺网络和不健康信息的危害,增强自律意识;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自觉抵制不良网络信息的侵蚀。
网络道德教育范文4
摘要:在新的历史时期,网络道德教育逐渐凸显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重大课题。特别是高校网络道德教育具有明晰学生网络道德认识、引导学生趋利避害等价值。搞好网络道德教育就要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网络道德教育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约束。
关键词: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现状
当网络由最初的羞羞答答发展到现在的理直气壮地走入寻常百姓家的时候,它在带给人们诸多便利的同时,更作为一项新生事物,赢得了我国的新生力量——青少年的积极关注。特别是对于青少年中的高知识高智商而又相对较为自由的群体――大学生而言,网络更是展现了其迷人的风姿。但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网络在带给大学生新知识、新信息与新思维的同时,也会夹杂着这样那样的“病毒”,高校网络道德教育问题由此产生。
一、高校网络道德教育及其价值
从某种程度上,网络已经成为了很多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品德来源于生活,因此,网络道德教育理应成为高校德育关注的重点。
(一)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的内涵
研究网络道德教育的内涵首先要弄清网络道德的含义,所谓网络道德,就是网络社会中的社会公德,是指在虚拟的“网络社会”中,专门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特殊利益关系的道德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由于道德的历史性特点,所以网络道德是生活于网络社会中的人们——所有网民都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二)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的价值
道德作为一种价值体系和规范体系,具有调节人性与生活的使用功能。道德本身的价值即在于对人性与生活的调节与提升,高校网络道德教育也是针对大学生网络生活中的问题进行规范与引导,并在这个过程中彰显其价值。
1、明晰学生网络道德认识
很多大学生出现这样那样的网络道德问题并非有意为之,而是由于对网络道德的模糊认识造成的。而网络道德教育恰好可以澄清大学生对网络道德的模糊认识。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网民对一些问题缺乏正确的认识。如:仍有16%的人对网上的传闻和性内容感兴趣;有29%的人对网络黑客表示崇拜,更有40%多的人表示有机会想试一下黑客行为;网络文明工程已经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开展近几年,仍有1/4左右的人对此不清楚,更有7%的人认为此举可有可无。
2、引导学生趋利避害
网络世界既丰富多彩又良莠不齐,既有鲜花也有毒草。网络道德教育的价值就在于引导学生趋利避害,在丰富的信息中善于分辨、善于“批判的吸收”。“网络社会”的诞生和发展引导着人们以更快的速度进入信息社会,面对千变万化的信息社会,大学生是否具有较强信息修养将是大学生能否成才的关键要素之一。
3、拓展了高校德育内容与方法
网络世界是相对较新而且对高校学生有着极大影响的事物,高校德育如果无视这一现象将是不完整的。认真对待学生的网络生活并使之上升为系统的网络道德教育将会拓展高校德育内容与方法,使高校德育能够与时俱进。网络技术的自由性、超地域性的传播方式对人们的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自律性要求。
二、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现状
一直以来,人们对网络、对大学生上网否定多于肯定,指责的声音多于引导的声音,造成了网络道德教育的不良现状。
1、教育者认识模糊
网络社会的到来,使思想活跃,对新事物充满好奇与幻想的大学生欢呼雀跃。同时大学生们在网络社会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何对大学生这个庞大的网络使用群体加强网络道德教育,以应对网络社会给道德带来的诸多变化,应当引起每一位德育工作者的思考。
2、教育者的观念老化
学校德育的最终目的在于价值的引导,在于帮助学生自主构建道德价值体系,形成完美的人格。面对网络的挑战,学校德育应当从德育目标出发有针对性地重新设计德育内容,彻底更新道德教育观念,以适应全新的、变化中的教育环境。特别是在网络环境下,网络社会改变或影响了德育过程中各种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
3、教育者对网络道德教育不能准确把握
网络为新道德的产生奠定了物质基础,但广大的教育者并没有充分地认识网络道德呈现的新特点。由于道德的历史性的特点,所以网络道德既不能与传统道德彻底决裂,它应当包含着对传统道德中的优秀部分的充分肯定和继承,又要直面和顺应社会变迁中对道德观念的不断“吐故纳新”的现实。这就要求网络道德教育既要体现历史的内在逻辑联系,又要强调现实性和历史性的和谐统一。
三、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现状的改进途径
只有针对目前高校网络道德教育不理想的现状,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与途径,才能真正搞好高校的网络道德教育。
(一)教师要转变观念
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思想教育观念,充分认识青年学生接收新鲜信息的丰富性、复杂性,探讨如何利用网络平台发挥传统思想道德教育优势,如何开拓新型、多样、大学生乐于接受的网络思想道德教育模式。发挥教师的指导、主导作用,以“导”代“堵”,因势利导,帮助他们提高判断信息和选择信息的能力,帮助他们将在现实社会中积淀养成的优秀的道德品质展现在网络社会,遭遇网络道德冲突时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采取正确的行为。
(二)提高教师网络道德教育的能力
只有教师驾驭网络的能力提高了,才会对网络道德实施有效引导。首先,教师必须有积极端正的工作态度,要有很强的责任心,要善于辨析网络上鱼目混珠的各种思想潮流,能主动同错误的思想作不懈的斗争;其次,必须懂得工作的方法和艺术,不是用互联网延续传统的说教,而是要运用网络进行实时多向的、直接坦诚的和平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后,教师必须要有一定的计算机和网络使用知识和经验,能够熟练地掌握网络。
(三)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约束
网络道德教育的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网络道德自律的思想与行为习惯上。但同时,也不能忽视外在的必要约束。我们在强调道德主体性的自律的同时,也要根据大学生网络道德素质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建立和完善网络道德的外在约束机制,实现网络道德素质教育的社会化。首先,要制定比较完备的大学生网络行为准则,使大学生的网络行为有章可循。这些制度包括《大学生网络道德规范》、《校园网文明公约》和《大学生网络违纪处理条例》等。其次,要建立和健全大学生网络行为监督和管理机制,利用网络监控技术对登录校园网的大学生进行登记,建立校园网络责任主体与其网络行为的有迹可循的对应关系,然后由学校派专人负责对学生不良的上网情况进行批评教育或给予相应的处罚。最后,加强社会舆论引导。实践证明:许多事情的解决并非依靠法律手段,而是借助于舆论的力量。如果我们将网络犯罪防患于未然,这将是最为理想的效果。为此,社会媒体应该加强舆论方面的引导,用鲜活的案例教育人,使良好的网络道德意识逐步深入人心。社会各阶层人员应该主动加强自身修养,为网络道德素质的建设添砖加瓦。
总之,网络道德教育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出现的新的道德教育形式,我们只有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紧迫感、端正态度,提高在网络环境下道德教育的能力,才能迅速扭转网络道德教育的不利局面,推动整个高校德育建设向着高效、有序的目标迈进。
参考文献:
1、孙建民:《高校校园网络德育问题的分析与对策》《教育探究》2006,4.
网络道德教育范文5
关键词:高校 网络道德 教育 现状
当网络由最初的羞羞答答发展到现在的理直气壮地走入寻常百姓家的时候,它在带给人们诸多便利的同时,更作为一项新生事物,赢得了我国的新生力量——青少年的积极关注。特别是对于青少年中的高知识高智商而又相对较为自由的群体――大学生而言,网络更是展现了其迷人的风姿。但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网络在带给大学生新知识、新信息与新思维的同时,也会夹杂着这样那样的“病毒”,高校网络道德教育问题由此产生。
一、高校网络道德教育及其价值
从某种程度上,网络已经成为了很多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品德来源于生活,因此,网络道德教育理应成为高校德育关注的重点。
(一)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的内涵
研究网络道德教育的内涵首先要弄清网络道德的含义,所谓网络道德,就是网络社会中的社会公德,是指在虚拟的“网络社会”中,专门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特殊利益关系的道德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由于道德的历史性特点,所以网络道德是生活于网络社会中的人们——所有网民都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二)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的价值
道德作为一种价值体系和规范体系,具有调节人性与生活的使用功能。道德本身的价值即在于对人性与生活的调节与提升,高校网络道德教育也是针对大学生网络生活中的问题进行规范与引导,并在这个过程中彰显其价值。
1、明晰学生网络道德认识
很多大学生出现这样那样的网络道德问题并非有意为之,而是由于对网络道德的模糊认识造成的。而网络道德教育恰好可以澄清大学生对网络道德的模糊认识。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网民对一些问题缺乏正确的认识。如:仍有 16%的人对网上的传闻和性内容感兴趣;有 29%的人对网络黑客表示崇拜,更有 40%多的人表示有机会想试一下黑客行为;网络文明工程已经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开展近几年,仍有 1/4 左右的人对此不清楚,更有 7%的人认为此举可有可无。lunwenwang.com
2、引导学生趋利避害
网络世界既丰富多彩又良莠不齐,既有鲜花也有毒草。网络道德教育的价值就在于引导学生趋利避害,在丰富的信息中善于分辨、善于“批判的吸收”。“网络社会”的诞生和发展引导着人们以更快的速度进入信息社会,面对千变万化的信息社会,大学生是否具有较强信息修养将是大学生能否成才的关键要素之一。
3、拓展了高校德育内容与方法
网络世界是相对较新而且对高校学生有着极大影响的事物,高校德育如果无视这一现象将是不完整的。认真对待学生的网络生活并使之上升为系统的网络道德教育将会拓展高校德育内容与方法,使高校德育能够与时俱进。网络技术的自由性、超地域性的传播方式对人们的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自律性要求。
二、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现状
一直以来,人们对网络、对大学生上网否定多于肯定,指责的声音多于引导的声音,造成了网络道德教育的不良现状。
1、教育者认识模糊
网络社会的到来,使思想活跃,对新事物充满好奇与幻想的大学生欢呼雀跃。同时大学生们在网络社会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何对大学生这个庞大的网络使用群体加强网络道德教育,以应对网络社会给道德带来的诸多变化,应当引起每一位德育工作者的思考。
2、教育者的观念老化
学校德育的最终目的在于价值的引导,在于帮助学生自主构建道德价值体系,形成完美的人格。面对网络的挑战,学校德育应当从德育目标出发有针对性地重新设计德育内容,彻底更新道德教育观念,以适应全新的、变化中的教育环境。特别是在网络环境下,网络社会改变或影响了德育过程中各种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
3、教育者对网络道德教育不能准确把握
网络为新道德的产生奠定了物质基础,但广大的教育者并没有充分地认识网络道德呈现的新特点。由于道德的历史性的特点,所以网络道德既不能与传统道德彻底决裂,它应当包含着对传统道德中的优秀部分的充分肯定和继承,又要直面和顺应社会变迁中对道德观念的不断“吐故纳新”的现实。这就要求网络道德教育既要体现历史的内在逻辑联系,又要强调现实性和历史性的和谐统一。
三、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现状的改进途径
只有针对目前高校网络道德教育不理想的现状,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与途径,才能真正搞好高校的网络道德教育。
(一)教师要转变观念
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思想教育观念,充分认识青年学生接收新鲜信息的丰富性、复杂性,探讨如何利用网络平台发挥传统思想道德教育优势,如何开拓新型、多样、大学生乐于接受的网络思想道德教育模式。发挥教师的指导、主导作用,以“导”代“堵”,因势利导,帮助他们提高判断信息和选择信息的能力,帮助他们将在现实社会中积淀养成的优秀的道德品质展现在网络社会,遭遇网络道德冲突时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采取正确的行为。
(二)提高教师网络道德教育的能力
只有教师驾驭网络的能力提高了,才会对网络道德实施有效引导。首先,教师必须有积极端正的工作态度,要有很强的责任心,要善于辨析网络上鱼目混珠的各种思想潮流,能主动同错误的思想作不懈的斗争;其次,必须懂得工作的方法和艺术,不是用互联网延续传统的说教,而是要运用网络进行实时多向的、直接坦诚的和平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后,教师必须要有一定的计算机和网络使用知识和经验, 能够熟练地掌握网络。
(三)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约束
网络道德教育的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网络道德自律的思想与行为习惯上。但同时,也不能忽视外在的必要约束。我们在强调道德主体性的自律的同时,也要根据大学生网络道德素质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建立和完善网络道德的外在约束机制,实现网络道德素质教育的社会化。首先,要制定比较完备的大学生网络行为准则,使大学生的网络行为有章可循。这些制度包括《大学生网络道德规范》、《校园网文明公约》和《大学生网络违纪处理条例》等。其次,要建立和健全大学生网络行为监督和管理机制,利用网络监控技术对登录校园网的大学生进行登记,建立校园网络责任主体与其网络行为的有迹可循的对应关系,然后由学校派专人负责对学生不良的上网情况进行批评教育或给予相应的处罚。最后,加强社会舆论引导。实践证明:许多事情的解决并非依靠法律手段,而是借助于舆论的力量。如果我们将网络犯罪防患于未然,这将是最为理想的效果。为此,社会媒体应该加强舆论方面的引导,用鲜活的案例教育人,使良好的网络道德意识逐步深入人心。社会各阶层人员应该主动加强自身修养,为网络道德素质的建设添砖加瓦。
总之,网络道德教育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出现的新的道德教育形式,我们只有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紧迫感、端正态度,提高在网络环境下道德教育的能力,才能迅速扭转网络道德教育的不利局面,推动整个高校德育建设向着高效、有序的目标迈进。
参考文献
1、孙建民:《高校校园网络德育问题的分析与对策》《教育探究》 2006,4.
网络道德教育范文6
关键词:中学生 网络教育 网络教育对策
一、 不良问题的形成
1.主观因素:中学生在青春期心理和智力方面都会飞速的发展,思维渐趋成熟,喜欢独立思考,不愿意依赖别人。中学阶段人的世界观刚刚开始萌芽,具有不成熟,不稳定,可塑性等特点。渐渐的会出现心理闭锁性,封锁自己的内心世界,但是在这个阶段又会有很多迷茫的地方,于是虚拟的网络世界就成了他们精神依托的天堂,如果没有很强的自控能力,最终会迷失自我。
2.客观因素:一方面现在大多数家长只顾忙碌于工作和学习中,觉得给了孩子的物质保障就可以了,但是忽视了他们的道德教育。和家长交流的越来越少,随之而来的生活中的迷茫不断累积,却无从倾诉,于是网络就成了他们不可或缺的地方。另一方面随着校园网络的加强,学校对传授学生传授信息技术知识当面有很好的规划,但是忽略了道德教育方面。这样对网络的依赖甚至误入歧途就不是无稽之谈了。
二、网络道德教育对策
(一)学校方面
1.顺应需要,改善教育体制
学校德育的开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外部环境,学校德育的开展应顺应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如今网络已走进我们的生活,就像当初先人叫我们怎么生存,怎么对付马匹,现在教师应该告诉学生怎么在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中生存下来,环境不同,时代不同,教育理念也应该改变。传统的理念与现在多元化、信息化的世界是格格不入的。传统的教育是把既定的道德规范生搬硬套的强加给学生,这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是不会产生好的结果,只会增加一些负面影响。
2.教师与学生一起学习
在网络时代日益普及化的今天,教师应该不断的学习网络知识,灵活的运用教育手段,并不断改革更新。注重信息素养教育,经常关注当代青少年所面临的问题,不断更新大脑的存储量。在教授学生网络技术的同时,以切身的经历向他们阐述人生的疑点,将最“健全”的信息技术教授给学生。
3.增强网络道德意识
学校应该开设相关的课程进行宣传,加强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我国开设的网络信息教育课程中,大部分强调理论与应用,很少涉及道德方面的问题,以至于学生认为网络根本就与道德无关,网络上的任何事都不会触犯道德这个层面。
(二)家长方面
1.家长与孩子一起学习
家是中学生呆的最久的地方,家长在这方面也有不可替代的责任。家长应该对网络有正确的认识,不能将其视为“洪水猛兽”,完全禁止,当然也不能“不闻不问”,完全信任。家长应该主动接触网络,和孩子一起上网,了解网络世界。这样才能有共同话题,达到良好沟通的效果。这样有利于促进孩子与家长之间的平等和谐关系,彼此尊重,潜移默化中他们会慢慢学会鉴别,学会抉择,提高自己判断是非的能力,自然就会远离不文明和不健康的网站,良好的网络道德当然就不在话下了。
2.相应措施
除了与孩子和平共处之外,还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将电脑放在家中比较明显的地方,尽量不要把电脑安装在孩子的卧室;不要让孩子使用太长时间的电脑;了解孩子使用的聊天软件,成为他们的好友,关注他们的动态;安装软件,禁止他们访问一些非法的;教育孩子安全防范意识,不要轻易相信网上的人,不能随便公布自己的真实信息,更不能随便与网友见面。
(三)社会方面
呼吁社会共同关注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培养。学校和家可以把学生关在围墙之内,不让他们出去,但是却不能阻止网络的步伐。学生的道德教育最终还是归结于网络道德教育,而健康的网络文化还是要依靠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应该加快网络教育法制化的脚步,通过法律手段,严格管理网站,大力整顿网吧。同时也可以通过媒体传播正确的舆论,加强文化建设,引导中学生文明上网,营造一个全面健康的网络世界,让它成为中学生学习的第二窗口。
(四)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共同监督
网络道德教育最主要的渠道是学校,学校应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学校应多开展
学生为主体,校园文化为主题的探讨活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优良的道德文化在学生之间互相传播,互相影响。家长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学校应主动联系家长,让他们认识网络。了解其中的弊与利,要求家长辅助学校好好管理学生上网的时间,并监督学生的网络文化方面。家长和学校可以发起呼吁,呼吁社会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让青少年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