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数字化发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市数字化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市数字化发展

城市数字化发展范文1

一、数字化城市管理指导思想

以建立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为目标,逐步建立起沟通快捷、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反应快速、处置及时、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监督机制和处置机制,健全管理长效机制,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二、管理模式、实施范围及时间

(一)管理模式

对城市管理区域实施万米网格单元划分,对城市部件、事件的基础数据进行地理坐标定位和地理编码,开展应用技术系统网络的软硬件建设,实现城市管理工作的数字化、精确化、流程化和日常化,有效提高管理效率、质量和水平。

构建区级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平台,组建成华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监督中心负责各类城市管理信息及事项的受理、核查、反馈,指挥中心负责城市管理工作的交办、督促、检查。

(二)实施范围

全区*个街道辖区;五大类部件(公用设施类、道路交通类、园林绿化类、环卫环保类及其他类);五大类事件(包括市容环境类、设施管理类、街面秩序类、综合管理类、突发事件类)。

(三)实施时间

20*年9月1日至10月28日。

三、队伍组建

按照“整合人员、分批招聘、分批培训、逐步到位”的原则,20*年完成部分监督员和技术操作员的招聘、培训及上岗工作。

四、组织领导和责任分工

(一)组织领导

成立成华区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名单附后),负责全区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区政府办、目督办、城管局、经发局、信息办、财政局、监察局、人事局(编办)、审计局、机关事务管理局、公安分局、劳动保障局及14个街道办事处等单位为成员单位。区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城管局。各相关部门和街道办事处落实相应的工作人员。

(二)责任分工

1、由区政府目督办负责,将区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工作纳入20*年度工作专项目标和为民办实事目标,对有关责任单位落实情况进行督查。

2、由区城管局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区监督中心、指挥中心组建、区级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建设工作。

3、由区信息办负责,负责制定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标准;配合完成区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招标技术方案。

4、由区国资委负责,落实两个中心办公场地。

5、由区经发局负责,协助完成区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项目立项申报工作,以及招、投标相关工作。

6、由区监察局、审计局负责,对区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建设、运行过程进行执法监察工作;对承担任务的部门和街办的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审计。

7、由区公安分局负责,提供“天网”图象监控系统工程建设的相关资料和技术,协助做好与区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对接工作。

8、由区劳动局负责,完成城市管理监督员、技术操作员的招聘、培训及相关工作。

9、由区政府采购服务中心负责,对区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项目进行招标工作。

10、由区人事局(区编办)负责,按要求完成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指挥中心的“三定”方案。

11、由区财政局负责,落实区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工作的建设、运行经费(包括硬、软件采购、中心基础设施建设、招聘人员培训、运行等费用)。

12、由各街办负责,完成城市管理部件确权工作,配合完成区级平台到街办终端建设工作。

五、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

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是落实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建设数字化成都的一项目标任务,对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改善城市公共服务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各有关单位要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领导,履职到位。

(二)协调配合,形成合力

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工作涉及众多的专业部门,是一项全局性的系统工程,各单位要积极主动、密切配合,按要求完成工作任务。

城市数字化发展范文2

一、有线电视数字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广播电视有线网络覆盖广泛、传输便捷、安全机控,是国家基础信息网络之一,是宣传思想文化领域的重要阵地,是传播各种信息服务的重要载体,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主要渠道,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喉舌。随着技术的发展,有线电视已经到了模拟信号向数字信号升级换代的阶段。同时,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和信息资讯的需求越来越多,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自主选择性也越来越强。重视和加强广播电视有线网络数字化发展是一项事关全局和长远利益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是巩固扩大宣传舆论阵地、满足人民群众文化新期待和实现广播电视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有线电视数字化发展的任务与步骤

经过新一轮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广播“村村响”工程建设,目前属莲都广电网络管辖范围内有314个行政村和518个自然村进行了有线电视联网,联网行政村率达95.1%,架设有线电视光缆1200多公里,发展有线电视用户4.1万户。再经过三年的发展,预计数字电视用户可达4.9万户。

具体步骤:

(一)6月底前建成节目分平台,开展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试点工作;

(二)底前乡镇要完成50%以上整体转换任务;

(三)年底前基本完成整体转换任务,有条件的开展双向化改造;对已完成整体转换的逐步关闭模拟电视信号。

三、实施整体转换办法

根据“先定价后整转,边整转边停模”的原则,在政府核定有线数字电视基本收视维护费、适度提高资费标准的前提下,采取增加节目数量和信息服务、提高服务质量,为家庭用户配发一台数字电视机顶盒,按照“一户一机,多者自购”的办法实施整体转换,对不愿收视数字电视节目的用户可暂时保留中央、省、市等6套模拟有线电视节目。整体转换工作由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组织实施,以乡镇为单位分村进行整体转换工作。区广电网络传输中心负责统一规划、技术指导;各文化广电中心站负责辖区内整体转换工作;乡镇(街道)、村双委配合各文化广电中心站进行整体转换,同时协调处理在整体转换过程中产生的有关问题。

年在街道开展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试点工作,同时总结经验,为全区的整体转换工作奠定基础。2011年全面铺开农村有线电视数字化的整体转换工作。学校、宾馆、酒店、企事业单位等非居民用户,要积极配合各文化广电中心站的工作,与所在区域农村用户同步做好整转,确保全区整体转换工作按时完成。对所有新建小区及未开通有线电视的小区今后直接接入数字电视信号,不再传送模拟电视信号。根据莲都有线电视基本上在农村,而农村发展有线数字电视高端用户比较少的实际情况,计划在条件成熟的区域进行网络双向化改造。

四、切实加强有线电视数字化建设的保障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有线电视数字化建设关系到千家万户,涉及到各个领域、多个部门。要实现由小网变大网、由模拟变数字、单向双向、用户看电视向用电视转变的要求,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任务艰巨,时间紧迫。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按照“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实施、宣传部门协调指导、广电部门具体落实、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要求,成立莲都区实施有线电视数字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解决全区有线电视数字化建设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工作。各乡镇(街道)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负责抓好辖区内的有线电视数字化发展工作。

(二)加强协作配合。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能,加强配合协作,共同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建设。财政部门安排一定的经费支持推动全区有线电视数字化建设;物价、税务等部门按照国家、省、市的有关规定,认真落实好数字电视收费、税收等一系列相关政策;规划、建设等部门要把有线电视数字化网络纳入城乡规划统一实施,新建商品房数字电视征收配套工程费,具体标准参照市里规定执行。已建住宅小区,乡镇街道、村委会、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单位等应在现有管理用房中调剂安排一定的公用设施作为小区有线电视数字化的接入设备用房;新建小区设备用房应同步规划和建设,由开发商提供。旅游部门应督促宾馆酒店实施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其他有关部门和单位积极配合、支持有线电视数字化发展工作,形成合力,全面推动有线电视数字化建设。

(三)严格收费标准。建立不同的价格机制,对公益服务性的基本收视维护费实行政府定价,对产业经营性的业务收费实行市场定价。居民用户的有线数字电视基本收视维护费参照市里的收费标准执行。非居民用户有线数字电视基本收视维护费,按接收终端计收,每个接收终端收费额度按不超过居民用户的标准,由建设单位根据用户安装数量、收视情况和运行成本与用户协商,机顶盒由用户自行购买。认真落实文化惠民政策,为农村低保户等提供基本的有线数字电视服务。

(四)确保平稳过渡。有线电视数字化发展工作全面启动后,由于认识和接受新技术、新理念的差异性,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各乡镇街道及相关部门要耐心、仔细做好工作。广电部门要充分考虑数字化给人们收视习惯带来的变化,积极主动上门服务,解答群众疑问,改善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建立较为完善的用户服务投诉中心,不断提高有线数字电视的技术质量和服务质量。

城市数字化发展范文3

[摘要] 本文在分析江西省城市化进程中资源环境效应的基础上,对其资源环境约束进行了归纳。基于此效应和约束对比,本文最后提出了该省在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城市化协调发展路径及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市化 资源环境 效应 约束 路径

城市化作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结果与标志,其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安全有力的保障,城市化发展所引发的直接和间接需求依赖于自然资源供给能力的维持与提高。当然,城市化的日益发展,也必然对自然资源产生一系列复杂而深远的影响。江西正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阶段,其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城市规模对社会经济、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产生巨大的变迁和影响作用,已引发了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其中尤为突出的就是资源环境的安全问题。因此,深刻认识江西省城市化过程中的资源安全保障问题,对于该省当前实施城市化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江西省城市化进程中的资源环境效应

1.水资源供需矛盾开始显现,水污染加剧

江西省水资源丰富,多年平均降水量约1638mm,年均水资源总量为1565亿m3,居全国第七位,人均拥有水资源量3700m3,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由于降水时空分布不均,以及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等原因,其供水、用水量在2000年以前还基本持平。但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部分城市河段污染加剧,水质型缺水日趋严重,使得全省水资源供需矛盾开始显现。目前,萍乡市、新余市和分宜、德兴、东乡、万年、南城等20个城镇因城区河段污染达不到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标准,不得不另找水源,从水库或其它河流引水。

江西省水量丰富,自净能力强,目前水质状况总体上较好。但由于工业生产和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的增加,水污染呈加剧趋势,部分支流尤其是城区河段污染较严重。从2001年和2005年水质监测资料对比来看,2001年水质优于或达到Ⅲ类水的河长占监测河长的94.1%,2005年为76.5%。从重点城市主要供水水源地水质状况来看,2005年共监测评价10个设区市所在城市23个主要供水水源地,全年水质合格的供水水源地19个,占总数的82.6%,水质出现不合格的供水水源地4个,占总数17.4%,其中,个别水源地水质发生不合格的次数占全年总监测次数的51.8%,水污染仍呈加剧趋势。

2.耕地总量连年减少,土壤功能逐渐退化

由于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加速推进,江西省正面临着土地需求量日益加大的压力。从1985年以来,该省耕地面积日益减少,而且每年的递减幅度基本上呈上升趋势。据统计,2000年~2005年间全省人均耕地由1.27hm2下降到0.4hm2,现在仅为全国人均数量的45.9%。同时,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三废”滥排滥放,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森林植被和矿产资源掠夺性开发利用及保养不善等,导致土地质量下降,土壤退化、土壤沙化。

3.能源消耗量增加,酸雨危害加大

江西省一次能源产量远不能满足自身的消费要求,而且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外购能源数量越来越大。2005年全省净购入能源1834.39万t标煤,较1995年增长3.1倍,占全省能源消费量的比重也由1995年的18.2%增到2005年的43.2%。由于能源以燃煤为主,而煤炭在燃烧使用时,不仅产生大量灰渣、尘烟,还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形成酸雨。目前江西已有5.3万km2面积被国务院列为“酸雨”控制区,“十五”以来该省11个设区市除新余以外,其它地市各年度均有酸雨出现,酸雨频率平均超过50%。在2001年,赣州、吉安酸雨频率一度高达96.7%、92.7%。

4.污染排放量增加,生态环境压力加大

江西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不高,但是由于其结构不合理,治理设施不完善等原因,使得工业“三废”对环境污染较大。据统计,2005年该省工业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排放总量分别为5.40亿t、4378.57亿标m3和7006.71万t,均处于全国省区的平均水平,与2000年相比,它们分别增长了28.6%、97.2%和45.5%。并且由于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差,该省生活污水对环境污染较大,进一步使得生态环境恶化和退化。据统计,2004年该省发生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122次,平均每33.93万人、1366.5858 km2土地面积就发生1次污染事故,该省污染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147.5万元。

二、资源环境对江西省城市化发展的约束

1.能源与矿产资源存量约束

江西是一个能源资源贫乏的省份,常规一次能源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不足50t标准煤,是全国人均水平的1.7%。常规一次能源也只有煤炭和水电,缺油、少气,煤炭探明的可采储量也仅为17.5亿t,在全国居23位,目前已开发利用的占70%以上,后备储量严重不足。尽管矿业已成为江西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但其矿产资源严重短缺,特别是大宗用量的石油、天然气资源短缺,煤、铁矿、玻璃用砂等探明资源储量不足。据估计,在2005年~2020年前,矿产资源不能保证需求的矿种有20余种。为此,该省将一些资源短缺的矿种列入了国家实施的危机矿山接替资源的主攻矿种,以保障江西工矿业和城市稳定发展。

2.水资源供给约束

江西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地带,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决定了省内降水南北分布不均,区域间的水资源悬殊较大,使得少数地区(如萍乡市、东乡县)出现资源性缺水。但总体上由于该省供水能力不够、节水水平低以及水质污染加剧等原因,使得其水资源供应不能完全满足经济发展对水资源数量和质量的日益增加的需求。特别是在2001以后的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以来,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据《江西省主要城市水资源规划报告》分析,到2010年和2030年,全省11个设区市城市总缺水量分别为10.8亿rn3和31.9亿m3,优质水资源正成为其城市化进程中一个硬性约束。

3.土地资源空间约束

土地资源对江西省城市发展的约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相对狭小的土地面积对城市发展空间产生约束。江西省土地面积16.69万km2,人均占有土地0.43hm2,为全国人均面积的50%,可用陆地总面积不足3万km2,可见其城市化进程中的空间扩张压力很大;(2)城市发展占用耕地导致生态约束。对江西来说,现有人均耕地本来不足,并且其耕地后备资源也严重不足。据调查,该省后备耕地资源只有13.22万hm2,且质量差且开垦的难度大。因此,土地不足将成为制约江西城市化发展的空间“瓶颈”。

4.环境排放容量约束

由于长期以来实行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江西省经济高位运行不仅使资源和能源消耗高,而且导致的污染严重,对生态平衡造成极大的危害。据冯涌测算表明,考虑酸雨和工业固体废物的影响,江西省人均生态容量损失在2004年为0.032872hm2/人,扣除12%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面积后可利用人均生态容量为1.262649hm2/人。该省因酸雨危害和工业固体废物占用土地而造成的生态容量损失高达140.8万hm2,占江西省国土面积的8.4%。江西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直接增加了工农业生产的社会成本,危害了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从而成为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的又一制约因素。

三、资源环境约束下的江西省城市化协调发展路径与政策建议

1.推行资源节约型的城市化发展模式

随着江西省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资源环境刚性约束不可逆转,而且只会更严峻。因此,明确城市化发展战略是首先任务。要以资源节约型的指导思想来统筹城市化发展,其内容至少包括:第一,城市分布必须顺应自然资源的约束。城市化过程相伴随的是不可流动资源或半流动性资源的大量需求,无论对全省的城市化过程还是单个城市的发展,都必须遵循当地资源环境的约束;第二,要坚持“紧凑型”城市规划方针。江西正处在城市化与郊区化同步发展时期,要吸取发达国家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现郊区蔓延的教训,在城市体系规划和城市规划的调控下做到较密集的城市开局,以减低资源环境的约束;第三,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城市化发展战略制定时不仅要顾及城乡之间的可持续发展,还要注意到未来的持续发展。

2.完善资源管理体制,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

可持续发展始终强调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优化配置,资源合理配置体制与利用效率的提高也是城市化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然而,由于当前资源管理存在资源产权模糊、自然资源利益分配机制不健全等系列问题,这些影响到江西省城市化可持续发展。因此,一方面,要综合利用各种手段,完善资源管理体制,以促进城市资源的高效利用来有效保护其城市化发展的优势自然资源基础;另一方面,要在对江西资源进行调查和评价的基础上,通过编制资源开发利用长远规划,结合“北高南低”的城市化地域空间结构,优化配置自然资源,使城市化发展与自然资源配置相互耦合,互相促进,提高自然资源对城市化的保障作用。

3.实施资源替代战略,保证稀缺资源对城市化的供应

针对江西省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些重要可替代的约束资源,要实施有步骤的资源替代战略。资源替代的基本原则是,以人文资源替代自然资源,以可更新资源替代耗竭性资源,以丰富的资源替代稀缺资源,以洁净型资源替代污染型资源。实施资源替代战略的最终目的在于维持保护江西自然资源持久利用的潜力,促进城市化可持续发展。

4.制定符合生态经济规律的城市体系规划

针对江西省城市体系不完善、工业分散、布局不合理、环境污染面大等特点,制定符合生态规律的城市体系规划,建立相对集中的工业(园)区和生活区格局。城市体系规划应体现“环鄱阳湖城市圈”战略发展的需要,增强科学性和预见性,在作好环境容量分析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城市的发展规模,明确好城市分工,加强城市生态功能区划,降低环境污染对城市化进程的阻滞。

5.以新型工业化来推进城市化进程

江西省正在推进新型工业化战略,要以新型工业化来推动城市化,而避免西方发达国家走过的“资源―产品―污染排放”,或“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在产品生产、产业选择等方面进行统筹考虑,坚持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实现“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多重闭环反馈式循环的经济运行模式,利用最少的资源与能源消耗,使得城市化进程走上“人―地”和谐共生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吴志军黄晓全:江西资源、环境问题及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对策[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1):10~13,21

[2]祝水贵:江西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浅析[J].江西水利科技,2005,31(1):27~30

[3]章鹏何何小敏:江西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探讨[J].江西能源,2004(4):1~7,46

[4]冯涌:江西省生态容量研究及环境污染对江西省生态容量影响分析[J].江西化工,2006(3):132~136

城市数字化发展范文4

[关键词]GPS 城市测量 特点 研究

[中图分类号] P258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2-119-2

1前言

近些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趋成熟,各种依赖于计算机的技术设备被不断的开发研制出来。其中,GPS数字化测图技术就是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的技术手段。城市测量在城市的建设发展当中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此,为了提高城市测量的质量,GPS数字化测图技术已经被逐渐的运用到了城市测量当中。

2GPS数字化测图技术的工作原理

在对GPS数字化测图技术在城市测量当中的发展与应用所涉及到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探讨之前,我们将很有必要对GPS数字化测图技术所涉及到的测绘原理进行分析介绍,使得对GPS数字化测图技术才能有更加深入的认识与了解。

GPS数字化测图技术所依据的工作原理主要是传统的白纸测图原理。其中,计算机、设备以及全站仪为GPS数字化测图技术在进行测绘的过程当中所采用的主要测绘工具。GPS数字化测图技术所采用的是图形处理的方法以及数字库技术。这种技术可以采用上述主要测绘设备在野外进行相关测绘数据的采集,然后自动的生成用户想要的资料。GPS数字化测图技术的本质主要就是解析测图,从一定的程度上使得模拟量转化为了数字量。在通过相关的技术设备对得到的数字量进行处理之后,我们最终可以通过GPS数字化测图技术得到我们所需要的电子地图。以上内容便是GPS数字化测图技术在进行测绘工作当中所依据的工作原理以及所使用的相关设备。

3GPS数字化测图技术的优点

在对GPS数字化测图技术测绘的相关原理进行简单的分析介绍之后,在本小节当中我们主要将对GPS数字化测图技术所体现出来的一些自身比较显著的优点进行分析介绍,使得我们能够更加的明确GPS数字化测图技术在城市测量当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原因。

GPS数字化测图技术所具有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这种技术可以运用计算机来对相关所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直接的模拟,模拟出来的结果可以很清晰的在电脑的屏幕上进行分析。其中,GPS数字化测图技术在计算机上所模拟出来的内容主要有地貌特征以及地形等。这种测绘技术能够使得地形以及地貌特征一目了然,从很大的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测绘技术所存在的一些缺点。除此之外,GPS数字化测图技术还具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非专业人士也同样能够对其进行熟练的操作,从很大的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测绘技术需要专业的测试人员才能够进行测绘的缺陷。第二,GPS数字化测图技术在对其相关的测绘设备进行更新、维护以及使用方面都具有很大的方便快捷的优点。随时对相关的设置进行修改,随时的显示相关的模拟结果供用户所参考使用。第三,每位用户对GPS数字化测图技术的使用所具有的要求是不尽相同的。为了最大限度的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要求,GPS数字化测图技术的相关测绘设备通过改进与完善,可以对其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再加工,最终使得用于可以得到自己所需要的图件。除此之外,GPS数字化测图技术还具有随时对图件进行拆装以及缩放等方面的功能,这使得这种技术被应用的范围更加的广泛。第四,我们还可以利用GPS数字化测图技术所模拟出来的相关数据以及图形对相关的内容进行设计。除此之外,这种技术还可以对同时展开多种设计方案,然后自动对所制定出来的多种设计方案进行分析比较,根据用户的相关设置,最终分析判断出最优的设计方案。

上述四个方面为GPS数字化测图技术所主要存在的优点,除了这四个方面之外,GPS数字化测图技术还具有测绘功能强大、定位精度高、所测量得到的数据安全可靠、自动化以及集成化程度高、操作简便以及易使用等优点。

4GPS数字化测图技术在城市测量当中的发展与应用分析

上述我们主要通过两个小节对GPS数字化测图技术所依据的主要工作原理以及GPS数字化测图技术所具有的一些自身具有的优点等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介绍,使得我们队GPS数字化测图技术的相关内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接下来,本小节主要对GPS数字化测图技术在城市测量当中的发展与应用所涉及到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研究,,以此来说明GPS数字化测图技术在城市测量当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4.1有效控制城市测量中的测绘精度

GPS数字化测图技术在城市测量当中的应用所体现出来的一个非常主要的优势为可以从很大的程度上可以有效的控制城市测量当中的测绘精度。城市测量的主要特点为:测量以及控制的面积巨大、测绘的精度要求非常高以及使用的频率较高等。为了满足城市测量的过程当中所具有的上述几个方面的特点,GPS数字化测图技术才逐渐的被运用到了城市测量的过程当中。城市一些相关的测量点在以前就被测量出来,然后采用相关的设施进行保护。但是随着年限的不断增长,这些控制点被逐渐的遭到了破坏。工程测量点的破坏从很大的程度上严重的阻碍了城市测量的进度。因此,为了能够更加快速准确的找到这些控制点,GPS数字化测图技术才逐渐的被运用到了城市测量的过程当中。这主要是因为GPS数字化测图技术可以从很大的程度上可以对城市测量点进行有效的控制并且所控制的精度非常高。

4.2用于大地控制

除了可以对城市的一些控制点提高测控精度之外,GPS数字化测图技术在城市测量的过程当中还可以对大地进行有效的控制。GPS数字化测图技术应用于大地控制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GPS数字化测图技术具有测量精度非常的高、所花费的测量费用比较低、测量所需要的时间较短以及操作简便不需要专业的人员来进行测量。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以及GPS数字化测图技术的日趋成熟,GPS数字化测图技术已经逐渐的在大地控制当中取代了测距手段以及常规测角所建立起来的大地控制网。GPS数字化测图技术对大地实行有效的控制主要是借助卫星系统来进行实现的,最终的网络系统称之为GPS网。GPS网从一定的意义上可以将其分为两种:第一,全球性的GPS网;第二,全国性的高精度的GPS网。总之,GPS数字化测图技术在大地控制当中的运用已经逐渐的被人们所接受并且还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对此,GPS数字化测图技术在大地控制当中的应用将会得到更大规模的推广与应用。

4.3对城市地质情况进行测量

GPS数字化测图技术除了可以对上述两个方面的城市测量内容进行有效的测量之外,还可以对城市的地质情况进行有效的测量。城市在进行建设的过程当中,首先需要做的工作就是对城市所处的地质情况进行精确的测量,以便能够更加清楚的对城市地质情况进行掌握。GPS数字化测图技术的出现与日趋成熟,使得城市地质情况的精确程度在很大的程度上得到了提升。现阶段,大部分城市的地质情况在进行测量的过程当中主要是运用GPS数字化测图技术来进行实现的。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对GPS数字化测图技术的测绘原理、GPS数字化测图技术所具有的几个方面的优点以及GPS数字化测图技术在城市测量当中的几个方面的应用等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研究。为了能够更好的为城市的测量所服务,GPS数字化测图技术在城市测量当中的发展与应用必须得到更大规模的推广。

参考文献

[1]裴洪超.GPS-RTK与全站仪结合在测绘地形图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8(14):55-56.

城市数字化发展范文5

摘要:我国经济的发展促进电气化水平的不断发展,与此同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发展成为推动工业电气工程飞速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本文探究了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技术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以及自动化技术在工业电气工程中的主要方式、特点及发展趋势,旨在为工业电气工程智能化、职能化、一体化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自动化技术;工业电气工程;特点;应用及发展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电气信息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与人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近年来发展迅速。随着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领域的实践和创新,自动化技术不断加深与各学科领域的紧密结合,电气工程发展不断创造质的突破,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技术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更新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发展奠定了理论与实践基础。自动化控制技术又进一步促进了行业之间的的交流与发展,进而推动了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在商业领域的普遍应用,带动了经济高速发展。电气工程的高速发展离不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与自动化技术在实践领域结合,二者相辅相成为电气工程的全面发展提供了高效的应用工具和优质的处理手段。另一方面,自动化技术在生物学、光子学及机电系统领域的拓展与融合又成为电气工程始终走在科技前沿的保证。以上因素的综合作用之下,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技术满足了工业自动化发展需求,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二、自动化技术在工业电气中的特点

1.低成本,高效率

自动化技术在工业电气中采用远程控制方式,有效的节省了材料、提高工程的可靠性,并且通过灵活的组合减少各种安装费用,结余了电缆。其采用的数据传输方式在特定设备上操作指令,完成指定工作。因为操作时指令传输转换的即时性,也保证了操作的精确性,有效的节省了时间,保证了失误操作发生的概率。如今,因其快速、高效的特点自动化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电气工程中。

2.削弱限制因素,完成高难度任务

长期以来,传统的电气工程作业中,一些特殊环境下工作,容易使工作人员身体受到影响,有危险系数的同时也降低了工作效率。自动化技术设计方便,便于系统维护,能够克服高强度辐射及紫外线和超低温等人体难以承受的恶劣环境,完成人工难以完成的高难度任务,在工业电气工程中的作用不可小觑。

3.智能控制,缩短周期

自动化技术通过智能化控制,减少大量的模拟量变送器、端子柜以及间隔设备等,完成对所要操作对象的智能控制,其强效的数据反馈系统进一步保证了电气工程中控制的高效性,缩短了整个系统更新周期。通过和监控系统的连接以及网络连接的`活组合,还能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电气工程高效运行提供了保证。

三、自动化技术在工业电气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1.诊断病因,完成实时监测

电气工程故障诊断中,传统的人工法诊断方法对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有着严格的要求,诊断起来复杂且可靠性低,数据问题以及设备问题有时处理不够及时。自动化技术则通过电子操控,大大降低了以上问题的发生概率。在电气工程电网调度中自动化技术通常应用于自动化控制系统中,通过运用局域网技术进行监控,及时调度电压信息,同时,根据监控反馈的可靠信息进行实时监测与分析比对。这样,在整个系统中电网调度系统完成自动预测,从而在可控范围内第一时间锁定故障并且排除故障,继而提高电网调度的运行效率、运行环境以及运行的敏感度以节约成本。

2.优化设计,实现操作智能化

电气化时代要求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电子计算机技术等领域的知识的融会贯通,电站运行的高效与否就取决于这些自动化技术能否在电站中充分运用。这就需要设计人员结合以上专业知识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反复研究与改进,探究出一套能够有效解决复杂问题的设计系统,用最便捷有效的方式解决复杂问题,提高运行过程中采集数据的精确度,改善设计样式,保证工程的自动化运转。另外,通过通过有效的设计,完成计算机设备、网络技术和传感技术的智能化操作与装置的自动监测。从而解决一定程度上的人力资源浪费,节省出来的这部分人可以运用于更有价值的地方。其次,改善了人工效率低,危险系数大的问题,提升了变电站数据提取的准确性。这也是电气工程追求安全化、智能化、稳定性目标的体现。

3.强化智能系统建设,实现控制自动化

传统的电气工程控制环节多,并且需要人工后台操作,在故障检测也只能通过逐一检查发现,找出故障点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加强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系统中的应用,实现自动化控制能够节约成本,提高效率。智能化系统建设包括三方面:专家控制、模糊控制和神经网络控制。其中的神经网络控制层次多、结构复杂,对其进行反向学习算法来判断和调控其中的子系统,实现信号处理精确化,效果显著。自动化控制技术应用于电气工程管理后,通过计算机设备、网络技术和传感技术的智能化操作,及时发现故障点,通过智能化监测对问题进行及时反馈,并且能快速的解决问题,提高供电效率。

四、自动化技术在工业电气中的发展趋势

1.智能化

自动化技术比起传统操控技术更趋向于智能化的方向发展。首先,一定程度的无人化操控通过调节下降和响应时间来实现对整个系统的控制,既节省人力又能控制系统的正常运行。其次,无需控制模型,使得自动化控制器大大提高了它的紧密系数,提高了评估、预测的可控范围。此外,自动化系统在处理不同数据时也表现出相当程度的智能化。具体表现在对数据的采集、处理与评估上,通过其他技术与设备的帮助,自动化系统准确评估所输入的具体数据,经过快速处理实现准确的评估。在遇到控制对象不稳定的情况时,自动化系统常常以其多样化处理方式取胜,但因为现实状况的复杂性,自动化技术在整体的控制上还存在一定的缺陷,有待技术上进一步的突破。

2.一体化

人与系统的一体化。系统控制代替人的体力劳动,还能代替人的脑力劳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协助人员更好的进行工作。自动化系统在进行制造的时候,实现了人和整个系统的协调性,同时在管理和控制方面也得到了更好的发展。电气工业自动化在功能方面实现了代替人员体力劳动的作用,但这仅仅是自动化功能目标体系中的一小部分。自动化的功能表现在很多的方面,现在已经逐渐形成了一个有机的体系。

整个运作过程的一体化,从整个工业电气动态运作的过程来讲,自动化技术有着更为深刻的内涵。首先是程序单元,在这个基础单元中确定做什么、怎么做。其次是作用单元,主要是通过施加能量来进行定位,确保第一时间获取可靠信息。第三是传感单元,对性能和状态进行深入检测。第四是制定单元,通过制定单元筛选信息、监测信息,并对接收到信号的做出相应指令。

结语

自动化技术因其智能化、一体化的优势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广泛。加之其控制便利,操作简单,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人力,提高了电气工程运作系统的效率,保证了整个电力运行的稳定性。在数字化飞速发展的今天,电气工程的自动化技术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显著意义,也是促进我国电气工程走向健康、持续、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城市数字化发展范文6

关键词:数字化 城市管理 技术

1.前言

城市管理的数字化发展涵盖了市政工程、市容环境、公用设施、环境秩序的全面管理与监督,其探索发展进程中高新技术是支撑基础,在集成、开发与应用层面,无线、有线通讯、电子政务网、空间网格单元、嵌入地理信息技术均发挥了无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因此信息化时代我们应科学利用数字化技术优势实现城市化管理,创建整合数据库群,利用一体化多功能无线采集数据设备构建城管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数字化城市管理,进而打造真正优质完善的集网络、计算机、数据库、通讯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管理数字平台。

2.空间定位数字化技术创新应用

数字化城市管理创新模式需要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地理信息技术系统、遥感空间技术的科学支持,为实现有序高效的城市管理目标我们首先应深化拓展空间定位科学技术,当前有效的技术方式包括单元网格、地理信息嵌入式系统引擎、GPS、移动基站、部件定位与地理编码技术等。地理信息嵌入式系统引擎主体安装于无线监管数据采集设备之中,采集信息工作人员对部件与事件信息展开迅速查询定位。在创建中我们应着力于兼容性设计,令引擎技术全面支持包括安卓Android、苹果Mac OS(ios)、塞班Symbian、微软Wince(Windows Mobile)等主流智能手机系统平台、涵盖浏览基本地图的各项功能,进而实现定位信息读取、标识与搜索的综合管理目标。同时我们还可将地理信息系统与网络平善融合,将各项空间定位结果标识于地图之中,进而通过科学的空间数据管理组织解决海量信息存储与传输问题。在应用地理编码定位技术层面我们应基于计算机识别方式将各类城市地址实施规范化、空间化与数字化建设,建立实际地址空间与地址名称的对应关系,进而实现相对地址空间定位与空间区域信息整合目标,通过分类分项编码技术管理精确描述发生问题位置,促进城市管理向着智能化、精确化管理科学转变。为深化精确分层次管理我们还可应用单元网格技术,由管理角度出发将城市划分成网格单元,直接构建城市道路、部件、社区、建筑物、地名、企业、事业单位要素相对应的位置关系并进行有效定位。

3.完善城市空间数据,激发优势管理效能

城市管理数字化模式建设进程中我们应完善空间数据,激发其保障支撑作用,提升城市管理数字化模式应用实际功效。空间数据包含各项专题城市管理数据、相应元数据、地理框架空间数据等。而专题数据又涵盖了各类部件数据、网格单元数据,地理框架空间数据则由建筑物、道路、行政区划、地理编码与正射影像等数据构成,元数据一般用来说明与描述各类地理框架空间、专题数据获取状况与特征信息。管理实践中除了创建部件数据、网格单元专项数据库以外,我们还应建立空间地理框架数据库,合理为城市数字化管理系统辅助提供公共城市空间数据集,并为各类事件与部件问题提供准确定位支撑参考。

4.科学开发及创新应用无线采集数据设备

为快速传送、采集现场数据信息我们应基于手机系统科学研发专项城管工具,令其涵盖短信群呼、接听拨打电话、信息提示等优势功能,辅助信息采集管理人员可及时与监管中心取得联系,快速汇报现场问题,并通过GPS技术定位、拍照、信息图片网络传送对各类事件与部件进行精准定位,实现便捷、智能化、高效、数字化城市管理目标。我们可位于终端将地理信息系统平台(GIS)手机平台内置于系统之中,令其合理发挥基础地图的缩小、放大、点选与平移的支持功能。同时我们可完善结合信息采集与GPS定位功能,确保后者与识别码定位的无缝切换,促进动态化部件信息的自动更新下载,遵循实际管理需求科学设计手机终端的报表统计功能,并令其逐步向着3G网络系统稳步升级。逐步建立以3G网络为支撑的“政务关联”平台,应用、整合多项数字城市技术,采用信息实时采集、传输的手段,从而实现精确、敏捷、高效、可视化、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的城市管理模式。

5.健全制定管理标准,夯实基础建设

数字城管的现代城市管理理念与信息化技术相融合的高科技产物,它在推动城市管理水平快速提升。当前城市数字化管理体系标准尚处于逐步完善阶段,因此我们应继续健全各项管理体制的科学制定,完善综合城市管理监管、单元网格系统划分及编码规则、城管监管信息管理部件、编码、事件分类与数据要求、城管监管综合地理编码信息系统、城管监管信息技术系统规范等制度,详细阐述城市数字化管理主要运行流程、工作秩序、数字化城管信息系统构建标准要求,进而令城管数字化运行建设发展进程更加规范化与标准化。同时我们应科学创建并加快推进相关综合城市管理信息监管无线采集设备应用与绩效评价标准,合理编制城市管理信息监管系统立案与结案处置规范,通过广泛宣传与全面贯彻落实,合理提升城市数字化执行管理手段水平与评估运行效果,为后续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全面推广打下坚实的基础。

6.结语

总之,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具有无可取代的现代化、智能化、先进性综合管理优势效能,可准确反馈各项事件信息、及时发挥监控管理职能,促进各项社会事业的秩序化、稳定性发展。因此基于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综合优势,我们只有创新应用数字化空间定位技术、完善城市空间数据、科学开发与创新应用无线采集数据设备、健全制定管理标准,才能真正巩固基础建设,提升市政服务与城市管理综合水平,营造和谐、现代化、数字化社会发展氛围。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