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教育的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品德教育的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品德教育的方法

品德教育的方法范文1

加强农村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有其重要性和紧迫性。我一直在农村小学从事教育工作,对农村儿童的思想发展现状和制约其发展的因素比较清楚,在这里和大家交流,共同探讨有利于儿童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 学生找不到自己成长的方向,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没有目标性

“有志者,事竟成”,理想的树立对人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有了理想,才有奋斗的目标,才有为目标而去努力的不竭动力,才会去注意自身各种素质的提高。

但我们看到,农村的少年儿童却没有远大的、明确的人生理想。他们中的大部分都处于一种漫无目的的学习状态,就连成绩优秀的尖子生对自己的理想也很模糊,有的甚至根本都没有考虑过将来做什么,怎么去做。可想而知,他们对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考虑的就更少了,他们对自己将来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也就更渺茫了。找不到自己发展的方向,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也就没有了目标性,关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也就成为一句空话。因而,我们的家长和教师要了解理想教育对儿童思想道德素质发展的重要作用,应积极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使其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找到自己的思想定位,明确自己应该发展成为一个具有什么样品质的公民。有了明确的人生目标,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与提高才有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发挥民主,让学生自己讨论

讨论是最常用的儿童学习、交流活动形式,可以是小组的,也可以是全班的;可以是随机的,也可以是专门安排的;讨论活动能使儿童有机会运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交流,锻炼表达能力等。在品德与社会课上的讨论,教师应当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防止形式上的讨论。

这种方法是讲课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围绕本课的主题进行讨论,从而完成激情——明理——导行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在设计、引导讨论时,要掌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层次性原则;要注意引导学生辨是非、明事理,是非不辨则事理不明;要注重贯穿激情——明理——导行的全过程,坚持知行合一观;要充分发挥教学民主,让学生各抒己见,哪怕是很幼稚甚至错误的意见也要让他们讲,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民主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三、创设教学情景

教师根据课本,设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设特定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如临其境,受到情绪的感染,引起感情上的共鸣,情理交融,从而加深对道德观念的理解。运用这一方法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师生的特点选择情景类型,如画面再现、音乐渲染、实物演示、生活显示、语言描述等等不同类型的情景。设计情景要有新颖性,使学生喜闻乐见或引发激情,才能收到情理交融之效。当学生离开情境同样可以有效地学习时,就没有必要给学生创设情境进行教学。

四、学生无法在学习中体验到快乐与成功,找不到自信,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缺乏积极主动性

新课程强调要转变评价方式,采取激励性的教育评价。但农村小学还仍然处在原先的那种单一的评价方式,即以学科成绩的好差来评价学生。这样一来,一个班级当中绝大部分学生的成绩都是很平常的,他们无法在学习中体验到快乐与成功,得不到教师的激励与表扬。他们整天生活在一种学习失败的阴影当中,找不到自信,因而,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能激起他们的兴趣,在他们的世界里自己就是一个失败者,他们就更不会再去思考自己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应该有什么样的优秀品质,即关注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所以,他们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缺乏积极主动性。因此,教师应转变教学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体验快乐与成功先,教师要转变教学评价方式,不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尽量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长处,找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表扬,适当鼓励,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然后再去引导他们去提高思想素质。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

其次,教师要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让学生各自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认识自身的价值,在活动中体验学习的快乐与成功的欣喜。通过这种途径,学生看到了自己的成绩,找回了生活的自信,这样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去投入到生活和学习当中。这时,再去指导学生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做。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尤其在教育条件相对落后的农村,其形势愈发紧迫,因而我们应该积极研究探索,以期探究出适合提高农村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

品德教育的方法范文2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德育教育

1 我国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现状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加快,很多学校相应做出了系列教学改革,其中也将思想品德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展开,但由于初中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发展较晚,多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故仍存有不少问题。

其一,初中学生多为青少年,生理、心理发育尚不成熟。再有学生多为独生子女,自身独立能力和心理素质也较差,对于道德意识和思维模式都相对单纯、片面,容易受到外来不良因素的影响。

其二,思想品德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单一。课堂讲授依旧沿用着传统粉笔、讲台、黑板三件套的教学模式;又或是不同老师各显神通,学生要去适应各类不同的教学方法,难以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教师主导地位依然坚固,从而师生交流较少;还有的只作课堂知识单一传授,全班同学都采取统一的教学方法,完全忽略学生性格、学习能力、学习进度等的个体差异性,故而教学效果较差。

其三,师生缺失对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视。现实中还是有不少教师认为思想品德课就是给学生讲讲做人的道理,对学生实际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高并没有什么大的帮助。殊不知,思想品德教育的作用是足以影响学生终身的。有如在学生今后的工作中,责任感、专业素质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等精神素养都是支撑其为奋斗的强大源动力。正是由于在教学中没有真正掌握思想品德课教育的目标与内涵,教师无法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导致思想品德成为空谈,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 提升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课程教学实效的方法

2.1 改进教育方法――提高思想品德教育质量

首要教师摒弃以往“灌输式”的教育方式,采用灵活多变教学法来实施思想品德讲学,提高教学的质量。比如,可以将思想品德教育由课内走向课外,因为学生的道德行为更多地是表现在课外的,因此,教师应转换角色,让自己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从实际生活中为学生指正道德问题,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深化道德认识。又或是加强对道德行为的实践。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情境教学、活动体验等活动开展来带动学生参与德育实践,并就此指出其言行上的道德问题,使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此外,还应将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素质教育相结合。有鉴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所以教师要对受心理因素影响而导致道德认识偏差的学生,多加关怀,通过谈心、疏导、暗示、角色互换等方法纠正其错误认知,促进其个体健康发展。

2.2 提高教师素质――更新思想品德教育理念

强化教师自身师德修为,是在学生中树立良好道德榜样的基础。思想品德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塑造学生完美人格的重任。因此,教师自身更应强化专业学习,更新思想品德理念,提高师德师范,更好地为提高学生思想品德水平而服务。比如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素养,就要学会用最新的政治思想武装头脑,端正政治方向和立场,使己身政治素质与思想素质贴合时代,以先进的科学理论教导学生,为时展和社会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俗语云:“教师是学生的镜子,学生是老师的影子。”教师若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典范,必先正己化人,凡事以德为先,用自身的修养和德行影响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的言行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2.3 打造校园文化――深化思想品德教育程度

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也是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载体。教师可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适时的、灵活的穿插各种方法,举办各类学术讲座、主题班会、文艺活动、先进人物表彰会、职场情景模拟等活动,藉此宣讲道德知识,树立道德典型,深化学生的思想品德意识,鼓励学生相互学习,提高道德修养。此外,教师还可利用多维度的道德评价,组织学生实施自评和互评,促其自我反省,培养自觉性。

2.4 调整思想品德内容――提升品德教育接受程度

若要确保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教师应改变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调整教学内容,以便于学生接受和理解思想品德知识。比如,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按照学生个性特点、年龄层次和知识水平,适当增加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内容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此外,还可根据班级班风的特点有侧重地调整教学内容,比如班风沉闷的班级,可开展有关于“人生理想”、“竞争意识”等方面的教育;而对于班风活跃的则可开展合作“互助合作”、“创业理想”等思想品德知识教育。

参考文献

品德教育的方法范文3

目前的思想品德课时比较少,该课教师接触学生的机会太少,甚至根本不认识学生,上课的时候往往只是关心如何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对学生的品德情况、学习状况根本无从了解,教育教学的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品德课最好由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的班主任兼任,以利于因材施教。这样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思想品德教学当然需要成为触及学生灵魂的教育。因为教师的职责不是单纯地教知识,而是塑造人格。教学中要采取适合学生的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教育。教师的眼中要有学生,而不是为了教学任务敷衍了事。思想品德教师是德育工作的组织者,更是德育要求的实践者和示范者。教师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和道德品质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甚至日常言谈举止上都始终表现出应有的思想境界和道德素养,显示出高尚的人格,学生才能听其言,信其道,才能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二、注重自我教育

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实现主动发展,而自我教育的切入点是以自我认识为基础,以自我完善为动力。因此,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要尽量多地取自生活,千万不能机械生硬地教教材,也不能完全照本宣科地用教材教。教学内容要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随时选取生动鲜活的事例,有的放矢地教学。这样生活与课本相结合,而不是不管学生需要不需要,一味地进行灌输。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可以抓住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件小事、出现的问题或者闪光点,及时生成新的内容,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通过所经历的事来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同时也认识自己,提高自我反省能力和自律自控的能力,从被动状态转入主动状态。以自我教育、主动发展为目标,学生就不再因自己的不足自暴自弃,而是把不足作为突破点和目标。古人所谓“吾日三省吾身”,强调的就是内省和反思。学生进行自我反省、自我评价,互相提醒警示,以促进良好品德的形成。在寻求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融于教育情境,用身心的经历感受自我要求,形成自我约束力和自我人格的形象设计,逐步形成与社会道德一致的个体思想。思想品德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只有积极主动地融入教育教学的过程,而非被动接受知识,才能从情感深处得到触动和升华。

三、重视情感体验

当前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极大弊端就是说教太多,而学生情感体验太少。道德认识如果离开了道德情感的体验就无法转化为道德行为,形成道德品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着力强调思想品德教育过程的体验性,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滋润心灵,蕴养德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是将学生的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目前,有些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还仅仅停留在道德认识的层次上,根本没有关注道德情感的体验、道德行为的形成。即使做了一些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比如品德课程能够正常开课,上足课时,也能够进行一些主题教育活动,但是良好品德的形成不是学完了课本就能形成的,也不是做了就有效果的,很多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仅仅是为了形式而组织,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四、改革评价方式

品德教育的方法范文4

关键词:教学方法 品德教育 联系生活 社会实践

一、联系教材

(一)教材特点

1.低年级教材多采用童话、故事、儿歌、看图讲故事、浅显的寓言等形式,从而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

2.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大纲对低年级的最基本要求和儿童的年龄特点,着重向学生进行最基本的社会公德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3.低年级的课文深入浅出地寓道德概念和行为要求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

(二)教学建议

讲好图画,教给看图的方法。

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教师要根据教材中的图文,抓住教学要点,运用图片、幻灯、儿歌、小表演等教学手段,精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教师还要结合课文的教学使学生学会有目的地看,有比较地看,边看边想等方法。

例如:《按时上学》这课教材,课文通过四幅图画,寓教学要点于有趣的故事之中。教学中,教师应细心引导学生看图讲故事,从中悟明道理和行为要求。第一幅图说明要按时起床。第二幅图说明上学路上不贪玩。第三幅图说明只要做到按时起床,上学路上不贪玩,就能按时到校上课,这样既不影响老师讲课、同学听课,又不耽误自己的学习,是一种好品德。第四幅图说明不能随便缺课,有病或有事应向老师请假。这样把为什么要按时上学的道理和行为要求融于画面之中,形象而具体,便于低年级学生接受。

二、联系生活,融入情感

(一)激情导路,情理交融

品德与社会课本身感彩重,只有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促进学生情感内化,才能使其真正明理、导行、启迪良知。教学中我总是注意把握好“学文明理”这一重头戏,以激情作为载体,紧扣教材,突出学科性,力求趣味性,注重实效性,丝丝入扣进行分析,以情载理,情理交融。提高教学质量。

(二)回归生活,知理动情,以情育人

在学生产生与道德观点相一致的情感体验的基础上,联系学生的言行实际,通过辨析使模糊的概念变得清晰起来,通过判断使正误的界线愈加分明,通过总结使学生对某种道德观念形成完整的道德概念和较为稳定的态度。

三、巧设情景,创设良好氛围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加强学生社会道德教育?我以为:首先必须造就一个美好的育人环境。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激发同学们对学校的热爱之情,良好向上的校风班风可以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其次,在教学活动中要巧设教学情景。如生动的故事大赛、活泼的游戏表演等,都可以唤起学生的激情,并与教材中的人物思想产生共鸣,形成情感体验。这样充分把学生带入了角色,很自然地使学生进行了情感体验和情感锻炼,实现了由“知”到“行”。

四、拓展课外活动,引入社会实践

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努力或单纯的说教能够奏效的。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通过多种渠道来导之以行、要架起这座由知到行的桥梁,光靠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是不行的,它必须通过课外延伸来完成。我认为道德要做到几方面的结合:一是同少先队活动相结合,少先队活动是学生形成良好道德行为的重要阵地,教师可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的不同课时的教材特点,通过一系列的班队活动来完成。如我校表演得丰富多彩的课本剧,形成丰富多彩的中小队活动等,都巩固了道德认识,锻炼了道德意志,并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二是同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学校、家庭、社会是学生长期生活生长的环境,对他们的道德行为的养成都有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品德课教师要联系家庭、社会来进行教学,如家长会上要对学生提出统一的道德要求,学生在校内或社会上的活动可通过红领巾监督岗来监督和评分,使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形成有机统一的整体。

品德教育的方法范文5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有效方法;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5-139-01

对学生进行教育不仅仅是教会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注重教育学生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受人们喜爱且尊敬的人。教育学生如何做人是一门艺术,需要从学生从进入校园开始就开始培养学生有正确的思想品德观,有得体言行举止等。教师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果采用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将会促使小学生更好的理解思想品德,并在日常行为中处处以思想品德为准则。

一、优化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育

小学时期是培养学生接触知识的时期,教会学生了解简单的知识,逐渐懂得各个学科,在此期间注重培养学生行为、思想、品行。因此,思想品德这门学科的推出主要是教育学生的良好的思想和品行。思想品德课是比较枯燥的课程,对于比较爱动的小学生来说难以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习思想品德知识上。那么,如何优化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促使学生有效的掌握思想品德知识。

1、采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已经逐渐成为教育领域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教学工具。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使课堂更加生动、更加形象化、更加具体化,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传统教学模式是通过教师讲故事的形式将其中的道理传授给学生,学生对于深入理解道理有一定的局限性。而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画面、声音、图片等将所要告诉小学生的道理或良好的思想品德演绎出来,学生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能够更好的理解如何运用道理。

2、实例教学法的应用

知识的学习最终的目的是将其有效的应用于生活或学习中。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采用实例教学法,帮助学生更具体的了解如何运用知识,如何做到课本中所要求的。实例教学法是以显示的案例来做教学材料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将实际的例子与知识相结合,进一步肯定知识的同时,促使学生熟知如何运用知识或行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例如,讲授《水和我们的生活》时,教师可以将生活中浪费水资源的现象及水在生活中的作用录制成一个短片,将其作为水和我们的生活的实用教材讲解给学生,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节约用水。

二、注重小学思想品德课余时间教育

思想品德这门课程注重的不是知识或能力的掌握,而是培养学生有良好的品行和正确的行为态度,为学生打好具备高素质、高品德的人才基础。在课堂的45分钟培养学生思想品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要增强德育有效性,就必须做到德育生活化,就需要在课余时间开展以思想品德为中心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纠正错误的品行。注重小学思想品德在课余时间的教育在强化课堂知识的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一些有利于思想品德教育的活动,例如辩论赛、故事会、演讲赛、主题讨论赛等,促使学生在活动准备过程中及具体的活动过程,逐渐的把思想品德教育融入到自己的脑海里。在通过课外活动这种形式的开展是将学习与娱乐结合在一起,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的过程中逐渐行成良好的品行,树立正确的思想品德观念,在以后的生活及学习中养成良好的行为及正确的思想。例如,组织学生到敬老院与志愿者共同为老人服务,打扫卫生、与老人沟通向志愿者学习,教育学生学习为志愿者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精神,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

三、加强在家庭环境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相对于正规的学校教育来说,家庭教育属于比较轻松的。家庭环境对于一个小学生的影响非常大,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将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品德,而生活在问题家庭环境中,学生听到的、感受到的都是偏激的、不利于身心发展的教育,学生的思想观念很容易扭曲。因此,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正确的指引学生从良好的思想品德角度出发,约束自己的品行。通过家庭的长期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行和良好的素质。如在教学《我爱我家》时,让学生搜集家人的相片,让学生回家问问爸爸妈妈的生日,看看家里的变化,想想是谁在辛勤的劳动。使学生明白自己是幸福的,家长是辛苦的,自己要有一颗感恩的心,长大后才能孝敬老人。

四、结束语

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品德观念,从而为我国培养出高素质人才。小学生习惯模仿教师或家长的言行,长期下去就会形成自己行为模式,因此,教师或家长要在平常生活中注意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典范,并积极的投身到教育学生思想品德中。教师在课堂上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掌握思想品德知识,在课余时间组织活动帮助学生巩固思想品德知识及逐渐的形成良好的品行与品德。家长注重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够树立正确思想品德的家庭环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品行与品德。

参考文献:

[1] 王燕丽,童 松 辉.育人为先: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点滴看法[J].小学教学研究.2009(12).

[2] 张淑英,王新禄.于 婕.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时机的把握[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4(9).

品德教育的方法范文6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有效方法;途径

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的栋梁,对他们进行品德与社会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教师必须要基于教学培养他们正确的思想观念、高尚的道德品质,这样才能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本文对当前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进行深入剖析,分析它的优势以及不足,解决存在的问题,以有效方法与途径打造高效课堂,发挥其教育意义。也只有这样,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才能真正为学生的思想进步提供有力帮助,培养他们成才。

一、立足生活实际,彰显学生身边的思想品德

很多小学生对品德教学没有正确的认识,主要还是因为它脱离了孩子们的生活实际,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偏向于课本内容,一味给学生讲大道理,殊不知这样起到了适得其反的效果。例如,传统思想品德教学课堂上,老师会跟学生说很多的人生道理,有时也会开展一些相关活动,内容涉及古今中外,然而对孩子们而言,却没有强烈的震撼效果。因为它不属于小学生的身边世界,太过于陌生的东西,对他们来说,实在失去了原本的兴趣。而要想让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真正对孩子起到良好的教育意义,锤炼他们的人格,塑造他们的品质,就必须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生活,根据他们的内心需要进行教学工作。老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再让品德与社会教学跳独舞,因为这样实在起不到预计的效果,即便老师讲得再好,也是在做无用功。只有立足于生活实际,让学生知道其价值所在,才能让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实现质的改变。例如,当老师教学时,不能只说一些专业的术语去解释,而要从生活中出发,让学生知道其实它就在自己身边。孝亲敬老,是孩子们与父母亲人相处时的点点滴滴;助人为乐,可以在平时与同学们的相处中体现,甚至是走在路上与陌生人的萍水相逢等。生活中处处皆有品德的影子,只要做好了身边的小事,与人为善,其实就是拥有了高尚的品质。立足生活实际,彰显学生身边的思想品德,这种教学方法是实现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价值的有效途径。

二、开展课堂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品德与社会课在某些小学生看来是索然无趣的,因为上课时就是听老师一味地讲,感觉自己就是一个旁观者,于是在课堂上昏昏欲睡,搞小动作。然而,我们都知道,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只有他们愿意认真听讲,教学工作才得以展开,否则即便老师讲得天花乱坠,也是毫无意义。因此,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多开展一些活动,因为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内容广泛,而且主题性强,那么这些活动完全可以充分利用此特点,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例如,小学品德课肯定会涉及很多有争议的话题,对同一个观点有不同的看法,这点毋庸置疑,老师可以就这些话题举行辩论赛,将课堂这一舞台交给学生。一般辩论双方各有四人,两方竞争,学生要想自己所在的正方或反方获胜,就需要整个团队的共同努力,据理力争,大家通力合作才能赢,这一过程还能教会孩子们知道合作的意义。辩论双方唇枪舌剑,互相“争斗”,如此有趣的课堂,岂能不得孩子们的欢心?开展有效的课堂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这种有效教学途径可以充分发挥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高效性。

三、加强校园建设,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目前,我国处于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渡的时期,孩子们从小被灌输的理念就是好好学习文化课,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将来进入理想的大学,而除此之外的内容,可以适当忽略。恰好,品德与社会就属于他们疏忽的那部分。不仅学生有这种想法,甚至有些老师也存有这种心理。这样一来,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地位就未能受到充分尊重,它属于“不太重要”的范畴内,没必要花太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其中。这种现象的出现,让品德与社会教学陷入困境,失去了这门课程原本的意义,本末倒置,对于孩子们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弊端。小学品德教育其实大部分时候都是在无形之中渗透给学生的,润物细无声,这种细腻的渗透才是最佳的教学方法。然而,其教学地位却未受到充分尊重。因此,我们应该加强校园建设,营造良好的品德教学氛围,让孩子们每天都能呼吸着这种风气,感受着它的韵味,长此以往,自然就对品德教学有了深刻的认识,自身的素质也有了极大提升。当校园环境都浸润着思想品德之风时,全校师生对其的态度都会有所改变,认识到它乃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思想品德教学的地位大大提升。加强校园建设,营造良好的德育教学氛围,这种有效教学方法有利于实现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意义。

本文对当前小学品德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找寻最适宜的教学模式,实施有效方法,发挥其教育意义。作为一名小学品德教师,应立足生活实际,彰显学生身边的思想品德;开展课堂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加强校园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等,通过这些途径,提高小学生的思想品质。如此,实现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最大意义,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