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程项目激励管理办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程项目激励管理办法范文1
关键词:项目工程;施工现场管理
一、项目工程发展现状及施工现场管理原则
当前项目工程面临越来越规范化、法制化管理等多方面的变化,想要在空前激烈的规范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及发展,就必须提高项目工程的施工管理,再加上最近几年我国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因此,有关部门也不得不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想优化项目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就要遵循经济效益、科学合理及标准化、规范化地管理原则,在此基础上针对具体问题制定有效的解决措施进行改进。
二、项目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存在问题
(一)工程施工材料及设备问题
材料主要存在购进与出库方面的问题。购进时,项目部无法根据工程工期、规模等要求制定科学的材料购进方案,致使高价购进的情况时常发生,造成材料成本的增加;用量方面的计划估算不准,会出现材料供应不足问题,导致停工待料,延误工期。出库材料的管理不善也会造成材料损耗,严重影响企业利益及工程顺利实施。
(二)对项目工程强制性标准执行力度不够
工程质量、文明施工、安全生产未能严格按照项目工程强制性指标进行,导致这些方面的问题诸多。国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各项目工程企业自身虽然都一再强调文明施工、安全生产,但由于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强,各级安全检查形式化,管理教育的不到位等因素,安全事故还是屡有发生。
(三)工程施工技术、数据及管理人员问题
技术方面由于项目工程具有工程施工工艺复杂、关键点众多、线长面广的特点,管理人员没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不能很好的熟悉图纸,对新工艺及新材料的掌握力度不够,就会导致现场问题的出现,无法保证规范施工,影响工程质量。
在数据材料方面,没有完善的档案管理体制,施工人员不及时收集及整理原始数据资料,导致修改原始数据、造假的现象严重,导致资料缺失、不完整,数据资料的可信度大打折扣,无法提供有效的工程资料。
由于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庞杂及施工班组众多等问题,管理人员要进行全面管理控制,没有完善的管理体系很难实现。再加上有些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不能认真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未参加继续教育,甚至出现不在岗、一人多岗或无证上岗等现象,严重影响工程施工的管理监督,对工程质量及进度造成严重制约。
(四)施工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项目工程施工过程中,有些施工现场的围挡墙不进行严格搭建和亮化,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不能及时清理,生活办公区和施工作业区混在一起,没有明显分界,原土和回填土未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覆盖及固化,施工现场排水排污设施不全面,没有通畅渠道,造成水污染严重,以及机械设备的噪音污染等问题,都会影响工程施工现场环境。
三、针对施工现场问题分析及解决办法
(一)机械设备管理方面
在工程项目施工的过程中,所需的机械设备种类、数量众多,要制定一套有效的管理办法,加强设备管理,降低设备使用维修费用,减少设备的闲置,提高其使用率,才能为企业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因此,项目部要从设备优化设置、使用管理及加强成本核算方面入手进行改善,提高施工现场管理。
首先,应参照工程量的大小及工期长短,根据工程施工的组织计划确定合理的设备规格、种类、数量及型号,尽量在符合工程施工组织计划需求的前提下,降低设备费用。严格按照设备进出场时间表对设备进行使用,租赁设备要加强租赁合同的管理情况,避免资金的浪费。
在设备入场后,应组织技术及操作人员对设备进行性能、特点及用途等方面的了解,大力宣传设备的正确使用,尽量提高其利用率,使用中要注意设备的保养及维护,严禁设备带病作业,增强安全和服务意识,杜绝为赶工期而不对设备进行保养的做法。施工过程中,管理部门要安排专人对各种设备的完成工作量、运作台班、油耗及维修等数据资料进行及时收集整理,通过科学的统计汇总、分析、考察及设备运行效果的评价,及时作出调整,提高设备使用率。
(二)加强技术管理,完善质检制度
对于包含较多分部分项工程较多、单位工程较多、影响工程进度质量方面的因素较多、施工工艺及管理较复杂的项目工程,要根据合同及施工现场的具体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进度计划、组织计划及施工方案。项目部要组织全体技术人员熟悉技术规范、施工图纸,领会设计意图,做好施工图纸的会审工作,优化和完善设计工作,结合施工现场资源及环境条件,通过横道图或网络图对工程施工进度进行掌控。管理人员要进行业务培训,使其掌握新工艺、新技术,熟悉新材料的特质,能够正确了解施工过程,规范施工,从而保证施工质量。
工程施工中,要确立完善的质检手段,完善已有质检体系,定期继续进行质量检验,及时发现每一施工工艺及工序是否达到其相应质量的验收标准,依据项目工程施工合同要求,积极接受与配合业主、监理及检查机构的监督,坚实确保工程质量。
(三)施工材料及数据资料方面的管理
工程施工的材料种类众多,用量较大,并且在施工过程中会涉及到某些新材料的使用,因此,材料的管理也不可忽略,材料管理主要应从供应、采购及发放方面进行管理。工程施工材料市场价格瞬息万变,项目部门要对国内工程材料的动态变化进行一定的了解,做好工程所需材料的种类及用量预算,对材料市场进行调查,根据工程的进度及施工现场需求进行材料的供应。在做市场调查时,注意货比三家,设法从厂家直接进货,减少中间环节的费用开销,减低材料成本。材料发放时,要严格按照施工进度凭出库单发放使用,并对已发放材料进行跟踪检查,避免材料的丢失浪费。
为了工程项目验收时要有全面、完整、可信的竣工资料作为工程项目的永久行技术文件,施工过程中要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设立专门的管理人员与档案室,严格按照要求对工程进行中的数据及资料进行整理和归档,对数据、文件资料及档案进行有效管理。管理人员要对施工过程中设计的变更、试验报告、测量记录、有关技术参数测定验收单、工程签证等做及时的记录。
(四)工程项目的安全、文明施工管理
项目部在实际的生产工作中要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及监督机构,设立安全奖罚措施,完善安全岗位职责,将有关安全的责任落实到个人,形成人人讲安全、重安全的良好氛围。安全监督检查工作要以防范为主,除了定期的旬检、月检、季检及年度检查外,还要进行不定期的突击检查,以保证安全工作时时刻刻抓紧。施工进场后,首先就要对所有管理及操作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安全培训与教育,提高施工队伍的安全意识,不得违章作业,违章指挥,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做好安全工作的同时,也要规范施工现场场容,注重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将工地作业区与生活区分开管理,经常性地进行环境规范和整理,促使施工作业区内清洁卫生,物资堆放整实,井然有序;生活区卫生舒适,环境整洁。
四、 结语
在项目工程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各工程一定要注重施工现场的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分析及解决,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并稳步发展及壮大。
参考文献
[1]雷丁平.浅谈项目现场施工管理[J].西部探矿工程,2007,(12).
[2]黄雪红.当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企业文化,2008,(11).
[3]陈志永,刘标林.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管理[J].广西城镇建设,2007,(9).
工程项目激励管理办法范文2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性质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是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国信办等有关部门,根据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结合电子政务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的特点和问题,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编制而成的我国第一部针对信息化工程提出的系统性管理规范,也是今后一个时期从事政务信息化建设的部门和机构必须严格遵守的法规性文件。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目的
出台管理办法力求通过对重要环节的严格把握,对需求分析、资源共享、招标投标等关键点实行有效控制,努力做到需求不清的项目不批,贪大求洋的项目不批,做不到互联共享的项目不批,提高电子政务工程质量,发挥国家投资效益,实现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的总体目标。
出台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原因
出台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办法首先是扎实推进电子政务发展的需要。《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后,我国政务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作用日益显著,已经步入了资源共享、业务协同的发展阶段。但也存在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严重制约了电子政务的健康有序发展。因此,需要通过制定管理办法来明确立项规则,强化项目管理,约束政府投资行为,遏制盲目建设风潮。
其次,是规范审批程序和要求的需要。项目审批时间过长是目前项目建设单位普遍反映的突出问题,通过研究,我们发现最主要的是项目建设单位不能在规定期限内提出符合审批要求的立项或可研报告,许多时间被用在对项目方案的反复讨论、调整和修改中。这其中虽有申报部门缺乏项目组织经验,申报、审批部门间缺少有效沟通等方面的原因,但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规则不清、程序不明造成的。因此,有效解决政务信息化项目审批时间长的矛盾,必须从制定管理办法、规范审批程序、明晰审批规则、改善审批服务这一关键环节入手。
第三,是强化政务信息化项目管理的需要。电子政务工程与传统基础设施项目有着完全不同的建设管理特点和规律。电子政务工程从任务提出到建设、营运,目前均为同一政务部门,项目建设后能否发挥应有效益,取决于政务需求的挖掘深度和现行法规、管理体制对系统的支持程度。因此,需要有比普通基建项目更为严格的制约和管理机制,做好立项前的咨询服务尤其重要。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主要内容
管理办法分为正文和附件两大部分。其中,正文共九章三十八条,主要是对国家电子政务工程的项目审批管理、建设管理、资金管理、监督管理、验收评价管理、运行管理等重要环节的程序和管理进行规范,对项目建设主体和审理、监管部门的责任、权力做出明确规定。管理办法有四个附件,均是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操作性规定,包括:项目建议书编制大纲、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初步设计及概算报告编制大纲、项目验收大纲。管理办法中对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全过程进行了规范,具体解读如下:
什么是国家电子政务工程
第二条 使用中央财政性资金的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以下简称“电子政务项目”)。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电子政务项目主要是指:国家统一电子政务网络、国家重点业务信息系统、国家基础信息库、国家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相关基础设施、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和电子政务相关支撑体系等建设项目。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涉及的部门及分工
项目建设单位:中央政务部门和参与国家电子政务项目建设的地方政务部门。
项目建设单位职责:负责提出电子政务项目的申请,组织或参与电子政务项目的设计、建设和运行维护。
项目审批部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
项目审批部门职责:负责国家电子政务建设规划的编制和电子政务项目的审批,会同有关部门对电子政务项目实施监督管理。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的约束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须严格执行项目的建设流程和验收流程。
建设流程应包括:申报和审批管理、建设管理、资金管理、监督管理、验收评价管理和运行管理。
验收流程应包括:初步验收(初验前可组织分项验收或专项验收)、竣工验收和工程后评价。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的申报和审批
第六条 项目建设单位应依据中央和国务院的有关文件规定和国家电子政务建设规划,研究提出电子政务项目的立项申请 。
第七条 电子政务项目原则上包括以下审批环节: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对总投资在3000万元以下及特殊情况的,可简化为审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
申报:建设单位提出立项申请。
审批环节: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其中,项目建议书不属于必需环节,即在一定条件下,可省略该步骤。同时,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是同步申报内容,不是先后关系。
第十三条 项目审批部门对电子政务项目的
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的批复文件是项目建设的主要依据。批复中核定的建设内容、规模、标准、总投资概算和其他控制指标原则上应严格遵守。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内容与项目建议书批复内容有重大变更的,应重新报批项目建议书。项目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报告的编制内容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内容有重大变更或变更投资超出已批复总投资额度百分之十的,应重新报批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报告的编制内容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内容有少量调整且其调整内容未超出已批复总投资额度百分之十的,需在提交项目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报告时以独立章节对调整部分进行定量补充说明。
调整额度:超过10%与未超10%的操作环节截然不同。未超过,则只需在初设报告中单列章节说明调整情况,如超过,则必须重新申报项目可研,一般此审批时间会较长。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的建设管理
第十六条 电子政务项目采购货物、工程和服务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的有关规定执行,并遵从优先采购本国货物、工程和服务的原则。
第十八条 电子政务项目实行工程监理制。项目建设单位应按照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有关规定,委托具有信息系统工程相应监理资质的工程监理单位,对项目建设进行工程监理 。
注意进口产品采购:如果国产设备不能完全满足项目需求,需要进行进口设备采购,应按财政部财库[2007]119号文件《政府采购进口产品管理办法》规定向财政部报批,周期在30天左右。
监理依据:强化了信息系统监理的工程依据。
第十九条 项目建设单位应于每年七月底和次年一月底前,向项目审批部门、财政部门报告项目上半年和全年建设进度和概预算执行情况。
项目进展情况报告:加强过程中与项目审批部门及财政主管部门的联系,为后续项目整体验收打好基础。
第二十二条 项目建设单位在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后,可申请项目前期工作经费。项目前期工作经费主要用于开展应用需求分析、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的编制、专家咨询评审等工作。项目审批部门根据项目实际情况批准下达前期工作经费,前期工作经费计入项目总投资。
前期工作经费:需要注意前期工作经费的归垫。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的验收评价管理
第二十九条 电子政务项目建设实行验收和后评价制度。
第三十条 电子政务项目应遵循《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验收工作大纲》(附件四)的相关规定开展验收工作。
两个阶段:项目验收包括初步验收和竣工验收。验收包括工程、技术、财务、档案等四个方面;
初步验收由项目建设单位按照《验收工作大纲》要求自行组织;
竣工验收由项目审批部门或其组织成立的电子政务项目竣工验收委员会组织;
对建设规模较小或建设内容较简单的电子政务项目项目审批部门可委托项目建设单位组织验收。
第三十一条 项目建设单位应在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后的半年内,组织完成建设项目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和初步验收工作。
初步验收合格后,项目建设单位应向项目审批部门提交竣工验收申请报告,并将项目建设总结、初步验收报告、财务报告、审计报告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等文件作为附件一并上报。
项目审批部门应适时组织竣工验收。
项目建设单位未按期提出竣工验收申请的,应向项目审批部门提出延期验收申请。
第三十二条 项目审批部门根据电子政务项目验收后的运行情况,可适时组织专家或委托相关机构对建设项目的系统运行效率、使用效果等情况进行后评价。
后评价认为建设项目未实现批复的建设目标或未达到预期效果的,项目建设单位要限期整改;对拒不整改或整改后仍不符合要求的,项目审批部门可对其进行通报批评。
项目后评价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项目效益评价、项目影响评价、项目过程评价和项目持续性评价。
项目效益评价是通过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所产生的实际效益与可行性研究时所预测的经济效益的比较,评价时常预测是否准确,项目投资是否值得,并以项目投入使用后实际取得的数据为基础,重新计算项目的各主要投资效益指标,与当初预测值进行比较,从分析效益目标实现程度和产生的偏差的原因中总结经验教训,找出改进措施,为提高项目的投资效益和投资决策水平服务。
项目的影响评价主要是指对项目给所在地区经济、社会、技术
和文化等带来的影响进行评价。主要是从项目的外部作用和影响来分析和评价特定项目的优势和缺点,分析项目对国家或地区社会发展目标的贡献和影响。
项目的过程评价是根据项目效益和影响评价中发现的变化和问题,对照项目立项时所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分析和评价项目执行过程,从中找出原因,总结经验教训。过程评价主要依据国家现行的有关法令、制度和规定,对项目的工程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决策水平进行分析。其主要内容包括:前期工作评价;建设实施评价;运营评价;投资执行评价;管理工作评价;技术服务和配套投入评价。
项目的持续性评价是分析项目在建设投入完成之后,项目的既定目标是否还可以持续;项目是否可以顺利地延续进行下去。持续性要考虑政策变化、技术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的变化对项目持续性的影响。
项目后评价的结论应该是定性地总结项目的成功度。项目的成功度一般分为五个等级:非常成功的项目,成功的项目,部分成功的项目,不成功的项目,失败的项目,是项目评价专家组对项目后评价的定性和集体结论。项目成功度评价的程序:首先确定评议专家,选定评价因素及其指标,专家个人打分,集体评议,数据处理,得出结论。
项目评价的三个阶段采用的方法没有太大的区别,一般均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
项目评价从决策的角度看,其核心内容主要是项目的市场评价、技术评价、经济评价和环境评价等。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 相关部门、单位或个人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截留、挪用电子政务项目资金等,由有关部门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相关规定予以惩处;构成犯罪的,移交有关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六条 对违反本文由收集整理本办法其他规定的或因管理不善、弄虚作假,造成严重超概算、质量低劣、损失浪费、安全事故或者其他责任事故的,项目审批部门可予以通报批评,并提请有关部门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移交有关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信息工程监理产生的背景
在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颁布后,第十八条明确规定“电子政务项目实行工程监理制。项目建设单位应按照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有关规定,委托具有信息系统工程相应监理资质的工程监理单位,对项目建设进行工程监理 。”强化了信息工程监理的政策依据,对信息工程监理行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支持作用。
信息工程监理产生的原因
近年来,我国在信息产业发展和信息系统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是,在信息系统建设的过程中也陆续暴露了许多问题,如:不能满足设计需求、工期拖延、资金超预算、信息泄露等。更严重的是近年来在信息工程建设领域出现了一些“豆腐渣”、“半拉子”工程,极大地浪费了信息化投资。为此,我国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建设的主管部门和领导机构在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对所发现的问题给予密切关注并且采取了有效措施,在信息系统工程建设中引入监理制就是其中一项重要措施。
信息工程监理的定义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是指在政府工商管理部门注册的具有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资质的单位,受建设单位委托,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合同,对信息系统工程项目实施的监督管理。其主要作用和目的是通过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工程师“基于职业谨慎”的工作,力求在计划的质量、进度、投资以及信息安全的范围内实现信息系统建设目标。需要着重指出的是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和监理工程师“将不是,也不能成为任何信息系统工程承建单位的工程承保人或保证人”。监理阶段主要包括工程招标、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和工程验收四个阶段。
信息工程监理的发展历程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应该说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化质量管理标准,它为我国提高信息系统工程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率、工程质量、技术性能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同时,也对国际信息化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价值。它主要经历了以下发展历程:
1999年,原信息产业部在起草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认证的相关文件的同时,也开始着手筹备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相关文件的起草工作。
2002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2002】47号文件转发的《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国家重大信息化工程实行招标制、工程监理制”。
2002年11月,原信息产业部部信【2002】570号文件
了《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暂行规定》,共六章,二十二条。
2003年3月,原信息产业部部信【2003】142号文件了《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资质管理办法》和《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工程师资格管理办法》。
工程项目激励管理办法范文3
关键词:工程项目成本管理
前言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根据企业的总体目标和工程项目的具体要求,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工程项目成本进行有效的组效、实施、控制、跟踪、分析和考核等管理活动,以达到强化经营管理、完善成本管理制度、提高成本核算水平、降低工程成本、实现目标利润、创造良好经济效益的目的的过程。由此可见,加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施工企业积蓄财力,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一、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任何管理活动,都应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才能取得成效,成本管理也不例外。成本管理体系中项目经理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在成本管理及项目效益方面对企业总经理负责,其它业务部门主管以及各部门管理人员都应有相应的责任、权力及利益分配相配套的管理体制加以约束和激励。而现行的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体制,没有很好地将责权利三者结合起来。有些项目经理部简单地将项目成本管理的责任归于成本管理主管,没有形成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例如某工程项目,因质量问题导致返工,造成直接经济损失X万元,结果因职责分工不明确,找不到直接负责人,最终不了了之,使项目蒙受了巨大的损失,而真正的责任人却逃脱了应有的惩罚。又如某项目经理部技术员提出了一个经济可行的施工方案,为项目部节省了X万元的支出。此种情况下,如果不进行奖励,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挫伤技术发明人的积极性,不利于项目部更进一步的技术开发,也不就不利于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与控制。
2.忽视工程项目“质量成本”的管理和控制。“质量成本”是指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而发生的一切必要费用,以及因未达到质量标准而蒙受的经济损失。“质量成本”分为内部故障成本(如返工、停工等引起的费用)、外部故障成本(如保修、索赔等引起的费用)、质量预防费用和质量检验费用等4类。保证质量往往会引起成本的变化,但不能因此把质量与成本对立起来。长期以来,企业未能充分认识质量和成本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习惯于强调工程质量,而对工程成本关心不够,造成工程质量虽然有了较大提高,但增加了提高工程质量所付出的质量成本,使经济效益不理想,企业资本积累不足;项目经理部却存在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质量。虽然就单项工程而言;利润指数可能很高,但是因质量上不去,可能会增加因未达到质量标准而付出的额外质量成本,既增加了成本支出,又对企业信誉造成很坏的不良影响。
3.忽视工程项目“工期成本”的管理和控制。“工期成本”是指为实现工期目标或合同工期而采取相应措施所发生的一切费用。工期目标是工程项目管理三大主要目标之一,施工企业能否实现合同工期是取得信誉的重要条件。工程项目都有其特定的工期要求,保证工期往往会引起成本的变化。施工企业对工期成本的重视也不够,特别是项目经理部虽然对工期有明确的要求,但对工期与成本的关系很少进行深入研究,有时会盲目地赶工期要进度,造成工程成本的额外增加。
4.项目管理人员经济观念不强。目前,施工项目经理部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即在项目内部,搞技术的只负责技术和质量,搞工程的只负责施工生产和工程进度,搞材料的只负责材料的采购及进场点验工作。这样表面上看来职责清晰,分工明确,但项目的成本管理是靠大家来管理、去控制的,项目效益是靠大家来创造的。如果搞技术的为了保证工程质量,选用可行、却不经济的方案施工,必然会保证了质量但增大了成本;如果搞材料的只从产品质量角度出发,采购高强优质高价材料,即使是材料使用没有一点浪费,成本还是降不下来。
二、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
1.建立规范、统一、标准的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模式和体制,应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则和标准化、规范化的原则进行建立。
施工项目经理部是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主体是施工项目经理部,施工项目经理部成本管理的主体是项目全体管理人员及施工作业队全体施工人员,项目经理是项目成本管理的核心领导,这样形成了一个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成本管理体系。对成本管理体系中的每个部门、每个人的工作职责和范围要进行明确的界定;赋予相应的权利,以充分有效地履行职责;在责任支配下完成工作任务后,需要用一定物质奖励去刺激,彻底打破过去那种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格局。这样层层落实,逐级负责,使项目成本管理工作做到责权利无空白,无重叠,事事有人管,责任有人担,杜绝了推倭扯皮,一切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使项目的成本管理工作形成一个完整的成本管理体系,便于形成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便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便于大家共同为项目的成本管理献计献策。
2.从质量成本管理上要效益。对施工企业而言,产品质量并非越高越好,超过合理水平时,属于质量过剩。无论是质量不足或过剩,都会造成质量成本的增加,都要通过质量成本管理加以调整。
质量成本管理的目标是使4类质量成本的综合达到最低值。一般来说,质量预防费用起初较低,随着质量要求的提高逐渐会增加,当质量达到一定水平再要求提高时,该项费用就会急剧上升。质量检验费用较为稳定,不过随着质量的提高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增长。而质量损失则不然,开始时因质量较差,损失很大,随着产品质量不断改进,该项损失逐步减少。三者交叉的作用,必须能找到一个质量成本最低的理想点。
正确处理质量成本中几个方面的相互关系即质量损失(内、外部故障损失)、预防费用和检验费用间的相互关系,采用科学合理、先进实用的技术措施,在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水平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工程成本。项目经理部也不能为了提高企业信誉和市场竞争力而使工程全面出现质量过剩现象,导致完成工程量不少,经济效益低下的被动局面。
3.从工期成本控制上要效益。如何处理工期与成本的关系,是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即工期成本的管理与控制对施工企业和施工项目经理部来说,并不是越短越好,而是需要通过对工期的合理调整来寻求最佳工期点成本,把工期成本控制在最低点。
工期成本管理的目标是正确处理工期与成本的关系,使工期成本的总和达到最低值。工期成本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项目经理部为了保证工期而采取的措施费用;一方面是因为工期拖延而导致的业主索赔成本,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施工环境及自然条件引起的,也可能是内部因素所造成,如停工、窝工、返工等,因此所引起的工期费用,可称其为工期损失。一般来说,工期越短,工期措施成本越小;但当工期短至一定限度时,工期措施成本则会急剧上升。而工期损失则不然,因自然条件引起的工期损失,其损失额度相应较小,通常情况下不予赔偿或赔偿额度较小,该部分工期损失可不予考虑。因施工项目内部因素造成的工期损失,随着时间的推移,经验的积累会逐渐减少。综合工期成本的各种因素,就会找到一个工期成本为最低的理想点。这一点也就是工期最短并且成本最低的最优点。
由于内外部环境条件及合同条件的制约,保证合同工期和降低工程成本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因此,必须正确处理工期成本的两个方面的相互关系,即工期措施成本和工期损失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确保
工期达到合同条件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工期成本,切不可为了提高企业信誉和市场竞争力,盲目抢工期赶进度,造成增大项目成本,导致项目亏损。
4.强化经济观念,树立全员经济意识。施工企业必须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全员经济意识。首先要统一思想认识,从项目管理人员到普通施工人员要进行经济教育,灌输经济意识,把一切为了效益的意识深深地刻在每个职工的脑海里,对于施工作业队除组织大规模的教育外,还要通过大幅标语、宣传栏进行宣传,诸如“节约光荣,浪费可耻”、“建名牌工程,创最佳效益”等等,使每一位职工都能把工程成本管理工作放在主要位置。其次可以搞一些经济技术类的比武,在突出技术的情况下,又从经济角度出发。
5.完善成本管理办法。每一个工程项目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要根据工程项目本身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项目成本管理办法,如项目质量成本管理办法、工期成本管理办法、项目招投标管理办法、合同评审管理办法、材料使用控制办法等管理办法。这些管理办法应是责任到人、切实可行的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办法,使项目的成本控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工程项目激励管理办法范文4
关键字:建筑;施工;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控制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根据施工企业的总体目标和工程项目的具体要求,对工程项目成本进行有效组织、实施、控制、跟踪、分析和考核的管理活动,通过对建筑工程成本的管理和控制能实现对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和相应市场竞争能力的加强,提升建筑施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最终通过具体的工程项目的实践实现了对建筑工程成本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发展模式。通过对建筑工程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和成本管理原则分析,最终建立建筑工程的有效管理模式。
一、项目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1、工程项目建设的不可逆和不重复性
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属于一次性事业,建筑过程具有单件性,致使形成了建筑工程项目与非项目活动的最重要的区别,同时,由于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活动的不可逆与不重复等现象,致使工程项目的建设存在较大的风险性和管理的特殊性。由此,建筑工程的项目成本管理和控制,建立稳定的项目约束条件,对工程项目的建设和管理十分必要。
2、工程项目的系统性
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开放系统,是由人员、技术、资源、时间、空间和信息等多种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现代管理的系统理论为建筑工程项目认识提供了科学的方式,从而能从建筑工程的根本实际实现对工程项目建设的把握。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还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如业主要求的变化,通货膨胀,交通、能源供应等,建筑工程项目应正视这些因素,从而建立自身的调节模式。
3、工程项目施工的特殊性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建筑工程产品地点固定、形体庞大和结构复杂,从而导致了施工过程中各种生产要素的流动性、工种需求多和施工组织结构复杂;建筑工程的施工周期长,在露天、高空、地下、水中作业环境下易受到气候、地质条件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多种因素造成了对建筑工程的影响,从而为建筑工程的成本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障碍。
二、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完善的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
当前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体制,在很大程度上难以实现责权利三者的有效结合。管理体系中的责任权利不明晰导致了管理的不规范和管理的空洞,建筑工程项目部将项目成本管理的责任归于建筑工程的管理主管,并未形成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施工人员的积极性,不利于建筑施工中的技术创新和发展,同样也将对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和控制产生影响。
2、质量成本和工期成本控制的缺乏
建筑工程施工企业仍未完全认识到成本控制以及质量控制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在成本管理过程中,容易出现强调建筑工程质量控制而忽视成本控制,或是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忽视质量管理。任何偏向都将对建筑工程产生影响,重视质量控制则将有效提高建筑工程质量,但将增加工程项目建设成本,致使工程项目经济效益不佳,建筑施工企业也难以积累有效资本,而重视成本控制忽视质量管理则能获得客观的经济效益,但建筑工程质量难以有效保证。
3、成本核算限于形式,难以对工程项目实现有效指导
建筑工程项目虽配有预结算员,但预结算员仅仅按照施工计划以及现场的指令进行计算,并将其结果作为结算的依据,并未实现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成本预算和成本核算的有效结合,由于建筑工程项目未进行阶段成本分析,未对分部分项成本分析,同时也没有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计划成本的比较,未形成整体的建筑工程项目的核算也将难以对建筑工程的设计实现有效的指导。
4、其他成本管理问题
当前,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还普遍存在的问题包括:建筑工程成本管理和控制并未贯穿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成本管理滞后,影响了建筑工程项目的发展,未对施工进行有效预算,同时也缺乏了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阶段性核算。项目生产的消耗并未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管理和控制;在施工方案编制过程中,未对施工预算进行编制,未将施工成本与合同价格进行比较,造成施工成本大于合同价格;管理层轻易决策加快施工进度,未考虑增加施工成本问题等。
三、加强成本控制管理的措施
1、建立和完善责权利相明确的成本管理机制
建筑工程应建立明确的权责利的成本管理机制。应建立项目经理的责任制以及项目成本核算,从而在成本管理的过程中,项目的核算是基础。项目核算未建立项目经理责任制仅停留在表面,项目成本核算也是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依据和基础,缺少了成本控制这一环节,其他成本分析考核、成本控制、成本计划等工作就无法入手。企业的经营核算部门作为一个施工成本管理与核算的职能部门,应有效发挥其部门职能,通过挖掘内在潜力,调动相应人员的积极性,从而使建筑工程的管理人员意识到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从而能对建筑施工成本进行统一管理和调整。并保证建筑工程成本核算的独立性。由此,相应的企业应通过集中委派,统一管理,不定期轮岗,定期或不定期学习、交流、考核、激励竞争上岗,使工程项目成本核算员切身利益与工程项目分离,建立健康有序的施工成本管理与核算工作程序。
2、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
建筑工程项目的建筑特点都不同,从而字建筑工程的成本管理过程中,应依据自身的建筑工程的具体特点,通过制定有效的成本管理方式,建立规范的成本制度。如项目质量成本管理办法、工期成本管理办法、项目招标管理办法、合同评审管理办法、材料使用控制办法等。相应的管理办法通过责任到人、切实可行的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办法,致使建筑项目的成本控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4、加强建筑工程的质量成本、工期成本管理与控制
建筑工程的质量成本是指工程项目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支出的费用,由质量预防费、质量检验费和质量损失费组成。建筑工程的质量成本的管理从而实现建筑工程成本综合控制达到最低的值。工程项目应通过对工程项目的质量的处理,确保工程项目质量达到工程项目水平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工程项目的成本。工程工期的成本由赶工措施和工期损失构成。综合成本管理过程中的各种因素,从而能在建筑工程的项目成本中寻求最低点。
4、建立优化的建筑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
建筑工程的设计应选择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在工程建设实施过程中,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除了应组织专家对工程项目的投标文件以及施工的组织设计进行审查,运用价值工程等方法不断对工程项目进行工程项目的技术经济方案进行比较分析,采用创新的施工工艺以及施工技术,通过对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的潜力,实现对建筑工程进行合理的投资,实现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创造。
参考文献:
[1] 王连海, 王峰, 庄永强. 施工项目管理与项目成本控制[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10)
[2] 李明. 从业主角度谈水电项目施工的工程质量控制[J]. 科技资讯, 2008,(15)
[3] 陈春秀. 浅析如何进行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与控制[J]. 科技资讯, 2011,(01) [4] 何佳宏. 论建筑工程管理中成本管理与控制[J]. 中国城市经济, 2010,(12) .
工程项目激励管理办法范文5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项目管理这门学科的创立,国外的项目成本管理逐渐发展起来。美国从世纪20年代以来,开始研究工程项目管理,并且在项目计划管理和成本经济方法上取得一定成绩。30年代美国提出了效用与费用比的概念,这套基本准则最开始是从水利工程中提出的,沿用至今并扩展到其他领域。目前,我的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现观念较为落后,表现在成本符理的范围、目的及段等方面的认识存在偏左。参与项目管理人员的成本管理意识较为落后,通常只注重施工成本,而忽视了其他成本的分析和控制。项目成本管理的计算方法不够准确,预测和分析缺乏科学依据等。我国项目成本管理的发展过程中传统的项目成本管理方法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发展,而新的且有效的项目成本管理方法却没有适应新时期的市场经济的形势,所以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矛盾日趋尖锐,现在急需适合中国建筑企业的施工成本管理办法。
二、城市道路的施工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1.组织管理不健全
从组织管理的角度来看,首先是企业部分部门中缺少拥有权力且能够承担责任的成本管理部门,因为施工成本涉及到项目施工的每一个阶段,涉及到施工技术、施工组织、核算、管理等项目,设计到每种活动的各个方面,因而,仅仅依靠财务部门来对成本进行规划并不能有效地控制成本;其次是缺少系统管理和对项目施工各个阶段成本支出的系统控制办法,没有把成本控制工作落到实处,未能形成有效的监督激励机制等。
2.成本控制意识弱
实行项目中的各部门往往都认为成本控制是财务方面的事,与自己无关,搞技术的只负责技术和质量问题,搞工程的只负责施工生产和工程进度情况,搞材料的只负责材料的采购及进场点验工作。从表面上看,这样做到了职责清晰,分工明确,但都忽视了成本控制。实际上项目的成本管理是靠各个环节的团结合作来实现的,即项目的效益是由集体创造出来。
3.施工方案不经济
我国施工企业由于对质量成本和工期成本的重视不够,有时会盲目地强调工程质量、赶工期要进度,造成工程成本的额外增加。目前,在我国的工程项目施工中,不少工程项目没有在充分考虑施工质量和工期的前提下进行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即使比较也只是在技术上进行比较或者是根据经验在局部方案上进行比较,达不到有效降低成本的要求。
三、城市道路施工成本控制措施与应用
1.设计阶段成本控制
对本项目实施限额设计。即在限定的资金范围内完成规定设计。这要求设计单位充分理解业主的设计意图,在设计之前,将设计任务书的投资额分配到各单项工程和单位工程,作为进行初步设计的造价控制。本项目引入设计技术咨询,并加强施工图审查,避免设计缺陷、错误或遗漏。
2.招投标阶段成本控制
首先做好招标工作。在招标前科学合理地编排招标计划;注重工程量清单编制,尽可能减少漏项;招标文件中针对施工单位可能出现的不平衡报价或不合理报价,明确具体调价或处理办法;招标时本项目对部分清单子目的综合单价和部分主材单价设置最高限价;编制土石方工程签证结算管理办法,重点做好土石方投资事前控制。其次,做好中标后的合同签订工作,合同中有关新增单价、签证、材料变更、设计变更、计量支付等条款的规定则是成本风险控制的具体体现。
3.施工与竣工阶段成本控制
编制项目实施期间各阶段成本管理办法,从设计到施工对本项目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成本控制。加强控制严把变更关。设计变更应根据施工场地的实际情况,优化设计方案,降低不必要投资,并且新增设计部分应在不改变原有功能的前提下,更多考虑经济和社会效益。竣工结算阶段是工程成本控制的最后阶段,关键在于核实增减成本项目的工作量,防止不合理增加工作量。根据施工合同的约定、竣工资料、现场签证和工程变更材料进行审核,使审核后的结算与限额成本对口,并控制在概算以内。
4.在其他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建筑企业施工中成本管理办法是相通的,城市道路成本管理办法可以用于铁路施工中,中标且签订合同以后,通过相似的成本管理办法为企业获得经济效益,提升企业的经济实力,对企业长远发展有重要意义。
工程项目激励管理办法范文6
关键词:建筑工程 项目管理 实施过程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不断发展,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三控制、二管理、一协调,即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合同管理、安全管理和组织协调。其中,“三控制是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因此,管理工作的重心应转移到工程项目管理上。坚持以安全质量为重点,以合同管理为核心、以成本管理为手段、以经济和社会效益为最终目的,实现工程项目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从而全面提升项目管理水平。
1、工程项目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内容
1.1 建立项目管理组织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主体是项目部,项目管理的第一步是建立项目管理的组织项目部。针对工程项目的不同规模和技术复杂程度。确定管理层次和跨度既要保证能达到管理的目的.又能节约管理成本。根据项目组织原则和工作内容,确定称职的项目负责人.组建项目管理机构(项目部),根据工作需要选配合格的项目管理人员,明确各成员的分工和责任,确定各个工程阶段的项目管理内容。制定项目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
1.2 进行项目管理前期规划
项目管理策划是对项目组织,内容、方法、步骤及重点进行预测和决策,做出具体安排的纲领性文件。根据项目的内容及投资计划,确定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列出项目管理工作清单,并根据工程建设不同阶段的要求。选择适当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制定项目推进计划,工作的目标、程序、深度、标准、时间和质量都要有明确规定。建立项目管理工作体系绘制项目管理工作体系图。
2、工程项目管理实施过程中的强化措施
2.1 健全组织机构、明确管理职责
工程项目实施阶段,每一个项目应根据工程规模大小和类别,配备相应的管理力量,组建高效精干的项目管理班子,并按各自的职责明确相应责任。加强对项目管理班子的监管,项目管理班子成员必须经过企业有关部门考察,按规定程序发文聘任。选配项目管理班子时,应注意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决策才能等方面的优势互补、合理搭配,以提高项目管理能力。保持项目管理班子的稳定性,项目管理班子一经确定,不允许随意变动,项目经理更不得随意撤换,若遇特殊情况确需调整项目经理时。须经全面审计,分清经济责任,建立责任追究制。
2.2 健全完善制度
(1)完善安全质量保障机制:严格执行企业安全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所有工程项目必须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安全质量计划目标,实行安全质量技术交底制。严格项目质量控制,制定施工准备、施工过程、竣工验收等各阶段的质量控制办法。推行工程质量“样板制”和“三检制”,层层落实安全质量目标责任制,将安全质量作为项目经济承包的主要指标直接挂钩考核。
(2)实行资金集控管理:项目内部成立资金结算中心,对项目资金进行集中管理,统一调配、监督控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内部应为每一个项目设立专户进行资金结算,项目部所有资金往来均通过资金结算中心办理,特殊情况除外。项目部工程款进入后,企业内部银行按项目目标责任书规定,扣除一定比例的上交额后,再转入该项目帐户。严格用款制度,项目部所需资金按其资金计划审批后使用;建立规范的项目资金使用程序,采取由工程、预结算、财务等部门联合审核会签制度,杜绝工程款超付和不合理开支。
(3)规范项目合同管理:项目管理是以实现合同目标和获取最大经济效益为根本目标的管理活动。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体系,并将合同管理融人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规范各类合同文本,建立合同签订前的审核会签,登记备案和合同执行过程中的信息反馈、检查监督制度,并对合同的签约、履约实行过程监控。
(4)加强项目成本控制:建立项目成本造价控制管理中心,制定具体可操作的控制管理办法,形成以项目经理为中心的完整的项目造价控制系统。项目部根据工程项目的造价总体控制目标,结合施工实际情况,合理确定项目目标成本:明确成本管理职,签项目成本控制责任书,落实项目成本控制措施,将各分部分项工程的目标成本分解到每一单项。优化资源配置,材料设备采购和施工单位实行公开市场竞标,择优选用;管理费用采取定额包干使用,降低非生产性支出。加强经济核算,制定人工、材料、机械、间接费等核算办法:建立工程项目核算账表,对工程项目实行分段分项核算。
(5)加快项目技术创新:建立技术进步责任体系,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推广应用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技术;组织开展技术攻关,对施工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科技攻关;总结推广技术创新成果,形成项目技术不断完善积累的机制。重奖技术创新有功人员,采取有效措施,聚积人才,让人人有用武之地,使人才引得进、留得住。
3、加大监控力度 严格考核兑现
3.1 落实项目审计制度
对项目进行事前、事中和竣工审计,将审计贯穿于工程项目施工的全过程,形成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突出过程审计,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每月每季都对项目部经济运行情况进行监控,内容包括工期,进度、质量、安全、资金、成本核算、材料采购、人工费支付、依法纳税等,并对每一项细致检查,认真考核,堵塞漏洞。通过审查项目部的生产经营运行,核定项目部完成的各项经济指标,及时发现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整改意见,并对项目经济效益进行预测。
3.2 建立严格有序的考核体系
工程项目竣工后,及时全面审定项目部各项经济指标完成状况,总经济师会同工程管理、预结算、财务、审计等部门组成经济考核小组,对照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进行全面细致的考核。实施主指标和辅助指标考核,主指标即根据项目规模确定的控制指标基数;辅助指标为项目安全、质量、工期控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