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普通化学重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普通化学重点范文1
[关键词]地方高校 普通化学 优质立体化教材 建设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10-0125-02
普通化学是高等农林院校本科生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是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全国统考科目。学生通过系统学习普通化学理论,可为后继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对于学生科学思维、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材是课程学习中获得知识与能力的基本工具,是课程内容的主要来源,建设优质立体化教材有利于教师教学需要和学生学习需要,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一、优质立体化教材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教材建设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教材编写,通过教材形式把课程内容固化下来,以保证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不断加强教材建设是杜绝高校低质量教材进课堂,预防课程内容滞后的根本保障。目前,以学生为中心,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求的优质立体化教材较少,亟待研究和开发。规划、组织本校的教材建设和研究工作,不断提高教材质量是高校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1]
普通化学课程是整个化学学科的导言,也是我校非化学化工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每学年的授课量都很大。然而,一方面,该门课程的学时受到普遍压缩;另一方面,普通化学课程所面向的大学生是刚刚入学不久的新生,对大学的学习方法还不太适应;同时,扩招导致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我校有较多的对口生(未学习高中化学)和少数民族学生,还有一部分达到或接近一本录取线的外省学生。显然,以纸质教材为中心的普通化学教材建设和单一的多媒体课件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下教育教学的需求和学生的多层次学习需求。因此,立体化教材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我校早已建立校园网,并有图书馆、计算机中心、网络中心随时向学生提供上网服务,在教学楼、学生宿舍内部都有网络接口。绝大多数学生在中学已经接触了计算机。这些条件使得立体化教材建设及其网络辅助教学成为可能和必要。[2] [3] [4] [5] [6] [7] [8]
二、普通化学优质立体化教材建设的内容
立体化教材建设以纸质教材为依托,在纸质教材的传承上开发科学化、体系化、多样化的学习内容,同时考虑网络教材要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将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技术相整合,积极促进各种技术手段的协调互补。
(一)纸质教材建设
1.主教材
自主编写主教材《普通化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在教材编写时,突出了其适用性、科学性、前沿性、应用性和实践性。在讨论普通化学基本原理的同时,注重化学与农业,化学与生物学方面的联系,并适当介绍了一些科普知识、科学展望或学科发展前沿概况、科学家事迹等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对基本原理的论述采取“少而精”的原则;对基础知识和拓展内容的介绍则是采取“广而新”的原则,较好地兼顾了内容与篇幅的矛盾。
2.辅教材
自主编写辅教材《普通化学学习指导》(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其章节顺序与主教材一致,共分10章。每章分为四部分:内容提要、思考与练习题详解、自测题及答案。思考与练习题详解是理论教材中每章思考与练习题的部分解答;自测题的类型分为判断题、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及计算题。另外,书末附有普通化学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及其答案。同时,为了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和准备考研究生的学生的不同需求,还增加了考研模拟题、英文习题、理论与实验及社会生产实际相结合的习题,以利于因材施教。书中所有题目也给出了解题步骤与方法。编写《普通化学学习指导》,对于学生自学、了解和掌握普通化学的知识体系和知识点,学会抓住重点、难点,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做适量典型、有一定难度的精选习题,是学习每门课程的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
(二)自主研制多媒体课件
配合自主编写的《普通化学》教材,自主研制普通化学多媒体课件。课件的各章节内容编排合理,重点突出,生动的动画和图示能直观表现抽象理论部分内容,并可根据不同专业的教学需求而修改内容。内容形象生动的课件,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网络教材建设
普通化学立体化教材服务的对象是农林院校大学一年级新生和准备考研究生的学生。我校新生中来自外省的学生、对口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能力和要求上有很大的差异,因此,网络教材框架的安排上充分考虑了学生们的这种差异性。
1.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对各章内容进行了总结,益于指导学生的学习。
2.精选例题,并有精选例题的解题录像,便于学生掌握解题思路,巩固所学的知识。
3.在内容上拓展、延伸了主教材。
普通化学网上开设的栏目有: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教师队伍、授课教案、电子教案、课堂录像、习题、自测试题、素材资源库、辅导读物、网络教学资源链接等,既有利于学习基础差的学生预习及复习授课内容,也益于考研及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更深、更广的延伸内容。[9]
三、立体化教材的教学实践
为了有效开拓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几年来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一)构建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网上自主学习为辅的教学模式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不可替代。同学们普遍认为配音动画或图例远不如教师利用多媒体动画直接讲解的效果好。将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的黑板+粉笔授课方式有机融合,依据课程内容以及不同要求,设计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得到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二)改革考试方法
1.根据教学目标设置考试内容
考试目标应以教学目标所规定的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为出发点和归宿,考试的范围不局限于某些章节,也不局限于教材和课堂讲授的内容,命题突出能力考核,以利于学生总结与发挥,激发个人思考。适当增加综合性、整体性、理解性、运用性、评价性的命题,避免考试内容单一、老化。
2.注重过程性考核
学生的总成绩由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累加所得。形成性考核由课堂问答、课堂测验、作业、出勤、上课是否带齐学习材料等组成。终结性考核是课程全部结束后的期末考试。这种考核办法避免了主要由期末考试决定学业成绩的弊端,激励学生平时用功,而不是期末突击,明显提高了学生对课程学习的重视程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注重反馈机制
通过平时考核与检查,发现学生在知识体系、运用知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的问题,适时有效地加以解决。因为平时考核在总成绩中比例的增加,使学生明确了学习态度的重要性,学生乐于质疑和纠错,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发挥,对知识的掌握更加宽泛和牢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了相应的提高。
(三)注重网络教学资源的更新,促进教改的可持续发展
建设内容丰富、新颖,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趣味性的网络教学资源不难,难的是不断地更新网络教学资源,持续建设和完善立体化教材。无疑,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和网络教学内容,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化、立体化和生动化,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但在实践中发现,如不注重网络教学资源的更新,就不能持续地吸引学生们的吸引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因此,应鼓励学生上传一些内容,参与网络教材的建设,克服以往的网络教学资源只强调教师需求,忽视学生学习需求的弊端,增加教学过程的互动性,根据教学反馈信息,不断更新网络教学资源,持续建设和完善网络教材。
[ 注 释 ]
[1] 吕小艳,项蓓丽,文衍宣.实施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相结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J].高教论坛,2012(11):50-53.
[2] 闫静,贾桂芝,贾力维.高等中医药院校“无机化学”立体化教材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4(1):12-13.
[3] 刘春英,李丽,冯锡兰,等.大学化学立体化教材的建设与优势[J].高等理科教育,2009(6):136-138.
[4] 陈红兵,刘涌洲,王世飞.有机化学多层次立体化教材建设的探讨[J].广州化工,2011(1):132-133.
[5] 王芳珠,杨国华.物理化学立体化教材体系建设及教学改革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08(1):96-98.
[6] 黄绍重.医用化学立体教材建设的思考[J].实用医技杂志,2007(6):786.
[7] 高胜利,陈三平,谢钢.“普通化学”立体教材的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06(10):64,56.
大学普通化学重点范文2
关键词:高职院校;普通化学;有效教学
1 引言
普通化学是一门综合课程,它包含有传统化学原理、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多个内容,除了是工科院校的一门重点课程外,也是其他高职院校的一门基础课程,并且是一门必修课。学生需要通过对此课程的学习,掌握一些必要的基本的化学知识,通过实验活动获得一些基本技能。但是随着教学体系的改革,此课程虽然作为必修课,但是课时却越来越少,与其他的专业课程相比,受到了忽视,学生想当然的认为这门课程不重要,学习起来也没有压力和兴趣。怎样才能改善这种情况,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的重要性,真正学到化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呢?以下是本人从多年的教学经验出发,提出的一些建议和改进方法。
2 高职院校普通化学课程有效教学
2.1利用好第一堂课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学习一门新课程而言,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重要。因此在第一堂课要打好基础,让同学们感受到化学的神奇和魅力。有些同学可能认为不是化工专业的学生,没必要学这门课程,所以不重视此课程。首先要向学生说明:其实化工与我们生活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都有密切的联系,各行各业都离不开化学的支持,所以以后无论走上哪个行业,这门课程都有很大意义和作用。再结合生活中的实例,体现化学的作用,来引起学生的重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个好头。
2.2 优化教学内容
由于基础化学课时较少的原因,通常我们会偏重于基本理论知识的灌输,较少介绍它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所以学生往往理论知识懂一些,却不会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要注意优化教学内容,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丰富和拓展教学内容。对于学生在中学时代学过的内容可以一带而过,然后让同学们自学来节省课时。还可以增加化学史的教育,让学生可以清楚的明白化学的来源和演变,讲述化学中各个理论是怎样被提出的,又是怎样发展的,发生过怎样的实验现象才被发现的。这样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精彩和丰富,学生学习起来也就不会觉得枯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3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我们丰富多彩的生活离不开化学,它在我们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教学中把生活中的实例列举出来,例如在学习气体这部分内容时,联系到温室效应的形成,让同学们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鼓励同学们查阅资料和分组讨论,提出一些解决方案。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深入了解,加深学生对气体的掌握和对化学的认识,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
2.4绿色化学,注重环境保护
和谐社会、绿色社会是我们努力和追求的目标。作为大学生,更要有环保意识。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的增多,工业发展更加迅速,资源消耗增多,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并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大学生是社会的栋梁,尤其是工科高等院校培养的多是未来的工程师,培养他们的绿色化学意识是十分必要的。绿色化学是指不产生污染的新的化学反应以及化学产品。通过化学课程中对绿色化学和保护环境的渗透,使学生在今后的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中都具备绿色意识,有较高的环境意识,是这门课程的一个意外收获。
2.5 实验教学需加强
化学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课程,通过做实验和观察实验结果将理论知识和原理融会贯通是最好的方法。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化学原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实验教学在高职院校普通化学课程中非常重要。教师要认真备课,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教学主要是对教材中的基本原理进行检验。首先学生要做好课前预习,熟悉实验过程,然后由老师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操作示范,然后由学生自己进行操作,老师要观察学生是否操作正确。学生要在此过程中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详细的实验记录,然后与教材中的描述进行对比,找出不同点与相同点,并分析原因,与老师和同学们共同讨论,最后得出结果,写出实验报告和实验心得。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对其他化学知识和原理
掌握自行设计一些实验,经老师同意后方可以进行实验,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3总结
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所以高职院校普通化学作为一门必修课,是我们必须重视和掌握的一门课程。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普通化学的教育,可以使他们在以后的实际生产中运用化学理论和方法来解决环境污染、各种材料的制作、如何获取资源等问题。如何更好地使学生喜欢这门课程,从这门课程中获得更多知识和能力,是我们教育者需要不断探索的内容。虽然任重而道远,但是我们一定不断努力,不断寻找,相信在以后的高职院校中,普通化学会成为同学们喜欢的一门课程,并在实际生活中得到更好地应用。
参考文献:
[1] 洪英.普通化学教学中实施化学史教育的必要性及其作用.《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 .2010年2期
[2] 刘利,姚思童,张进.工科普通化学教学改革探讨.《广州化工》.2011年2期
大学普通化学重点范文3
关键词:多媒体;普通化学;教学方法
多媒体技术的优点在于可以将问题直观、形象地展现出来,乐于被同学们所接受。多媒体技术运用视频、动画、图片等资料将很难理解的问题通俗易懂展示给学生,这也带动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学习动机,完善学习方法,挖掘学生无限潜能[1]。因此多媒体作为教学的平台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性。作为一门通识教育课程,普通化学主要包括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四大化学。其主要教学目标是不仅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化学的一般规律和基本原理,此外,还注重基本概念和原理的阐述,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启发学生了解化学在自然科学发展中的地位和化学在提高人类生活水平方面的作用。普通化学的教学结合计算机多媒体的独一无二的特点,可以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热情和学习效率,对抽象难懂的化学可以有更深一步的理解。本文是作者基于多年实际教学探索,并结合多媒体计算机本身特点与我校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所进行的一些思考和相关探讨。
1多媒体计算机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
计算机区别于其他媒介最大的特点是信息及时反馈。譬如,电视机将视觉听觉合一,而计算机新媒体不仅如此,还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人与机器的互动,不仅信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出,且丰富多彩,激发了人们的兴趣。课堂教学要想取得良好效果,需要彼此良好的沟通互动,这对课堂教学具有重大意义。而计算机新媒体可以满足这种需求,这样一来,既能快速有效的刺激学生学习的欲望,又能深入和强化学生学习的原动力,使得他们的学习效率大大获得提升。计算机和多媒体计算机这种独一无二的优势不仅成为教学的有效手段,而且成为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乃至教学思想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总是按照既定好的计划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角色很被动,即处于被灌输的状态[2]。然而,如果通过多媒体计算机来进行同样的学习过程,则学习的氛围完全不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有选择性的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和内容,并且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适当选取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内容。由于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习的方式更加符合自身的习惯更容易激发出学生学习的欲望。只有外界刺激与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才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真正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
2使用多媒体教学能有效提高课堂授课的质量和深度,拓宽视野
多媒体教学对于解决目前高校压缩教学课时问题的解决优势明显,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在多媒体教学方式的辅助下,教师能够将一些抽象难懂的理论用更加简单易懂的方式形象地表达出来,不仅促进了课堂授课的质量,而且可大大节省讲课和板书时间。例如在讲解粘弹性时,如果单纯口头讲述各种模型,如麦克斯韦模型和开尔文-沃伊特模型,虽可表示出高聚物粘弹的主要特征,但由于高聚物中实际运动的单元的多重性,须用多元件组合的力学模型来描述。这有些抽象,很难被学生所接受,如何能更好的展现出整个模型作用的过程,我们采用计算机作图模拟,将整个过程生动形象的表示出来,也乐于被同学们接受。对于学生而言,学习的过程变得更为容易掌握;对于教师而言,教学的时间得到大大节省,一举两得。不仅如此,利用数字化的多媒体教学方式授课,还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授课的质量和深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例如在实际应用中,利用flas展示整个反应的流程,不仅简单,而且可以更好地让学生对整个反应过程在头脑中形成系统,或知识框架,加深了对整个反应认识。促进学生的求知欲和激发探索精神,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内在潜力。
3多媒体教学有利于突破普通化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将拥有优秀的图文处理能力特点的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普通化学的教学理念和过程中,可以把微观的知识进行宏观的模拟,把复杂的问题能够简单的模拟出来,把枯燥无味的知识变为形象的记忆。进而解决了在学习中遇到的许多实际问题,把抽象难懂的问题变得直观化,减小了学习的难度,更加顺利的突破了在教学中遇到的疑难点。因为这种方法有趣,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也带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传统的教学中,总是借助一些模型或挂图等来辅助讲解普通化学中遇到的难点,因为模型是完全静止的,所以让学生理解起来仍旧很困难。在多媒体课堂上,可以把抽象的、静止的知识做成活动的、可视的动画,增加了感性的成分,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3]。例如,在《接触法制硫酸》的课件制作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把吸收塔内的吸收过程这一无法用肉眼观察到的微观变化,模拟成宏观图像加以演示,同时运用相关软件穿插了对化学过程的解释和原理分析,并加深了学生与老师的互动,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普通化学的教学中,普遍的重点和难点主要集中于工艺流程和化学原理的讲解,因学生缺乏空间结构意识和空间想象力,黑板上的平面板书无论如何也难以唤起学生的共鸣。利用CAI多媒体技术可以将相关的工艺流程从多个方面进行展示,并且对其中涉及的化学原理进行详细诠释,可以通过逼真的主体画面和精练的规律归纳,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眼球,同时激发出他们的求知欲,达到完美的传授和学习的双重效果。
4利用多媒体模拟辅助普通化学的实验教学工作
作为一门以基本理论和实验为基础的课程,普通化学的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普化实验方面,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帮助学生熟悉一些较为复杂且对身体具有一定危害性的实验[4]。例如,向AgNO3溶液中滴加NaCl溶液生成的白色AgCl沉淀。学生往往只观察到白色沉淀。有些实验反应中含有中间体,如合成络合物等。一些化学实验由于实验成本很高,这些实验无法在学生们中广泛开展实验研究,早先这些令人头痛的问题现在由于计算机的存在便可迎刃而解。在科学研究的前沿,理论指导实践,大多科学家采取了利用计算机模拟模型,机理研究等,这便充分发挥计算机新媒体的功能。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发现学生们非常欢迎和喜爱一些利用Flash软件制作的视频和动画形式,他们可以自主的通过生动的动画界面,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实验,然后进一步选择实验目的、相关仪器使用原理、操作步骤和实验结果等,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与此同时,应当注意到,用计算机模拟实验作为一种手段,无法替代常规的实际化学实验,它只是常规实验的一种补充和强化手段。
5结语
总之,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技术的日新月异,我们以创新的理念指导教学工作。在计算机新媒体中,繁冗的文字被生动的图片代替,难以理解的概念被动画代替。这使原本沉闷的课堂生动化,并有助于拓宽有限的教学内容。但作为一名教师,我坚信课堂上的精彩源于课堂下的精心制作,如果只把多媒体教学仅仅看作一种省心省力的教学手段,则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5]。我们应秉承开拓创新,不断探索的理念,使多媒体教学在普通化学教学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肖文雅,范庆彤,张培.多媒体教学现状的分析[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6,20(1):41-43.
[2]李忆华.课堂多媒体教学中教师脚色定位的探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6,20(2):98-100.
[3]尚东.多媒体技术在化学学科中的应用[J].实验教学与仪器,2008(7):68-68.
[4]栾悉道,谢毓湘,谭义红,等.多媒体语义模型研究进展[J].计算机科学,2010,37(11):1-6.
大学普通化学重点范文4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面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学科,而世界是物质的,因此化学是一门研究内容广、应用范围广的学科。随着学科的不断发展,化学学科除了自身的继续发展还和其他相关学科融合发展,做到了深度上的推进和广度上的扩展,能够将研究科学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作为理工院校非化学化工专业学生,工科化学基础课程已成为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结构学习课程,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及今后的发展十分重要,成为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高级工程人才所必需的组成部分。目前贵州理工学院开设的工科化学基础课程适用于资源勘查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采矿安全工程等专业学生,在学生已有高中知识的基础上,立足于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的理论、观点、方法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因此加强课程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加强课程教学建设,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尤为重要。
一、加强课程所用教材内容精选建设
浙江大学化学系一直在探索和实践工科化学系列课程改革[1],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根据化学和社会的发展,不断的修订了所编教材《普通化学》,以更好的适应非化学化工专业学生的需要。目前贵州理工学院选用教材均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普通化学》第六版(浙江大学普通化学教研组编)。该教材能够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但在目前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过程中,工科化学基础的教学时数有所减少,完全讲授教材内容会面临学时有限,导致教师只追求完成教学任务而忽略教学质量,因此要求我们精选讲授内容,突出难重点,做到“以精求少”[2],讲授各章节的内在联系及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教材内容精选中应注意:(1)对工科专业来说,教材精选内容要有针对性,不同专业的学生要求掌握的难重点知识不同,因此应该选择教材中的不同内容进行讲授,做到所选内容与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目标一致。(2)教材精选内容要注重应用化学知识,加强适用性,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能偏重基础教学,也不能偏重实践应用。(3)精选一些相对比较容易理解的知识作为学生自学内容,要求学生自学了解相关知识及应用,以更好的解决针对性强而学时又少的矛盾。
二、加强课堂教学方式建设
一堂好的课不只是教师在上面讲的津津有味,而是师生间的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的主导[3]。(1)教师要转变教学思想,把培养学生所学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能力作为重点。(2)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绪论部分学习时给学生介绍本门课程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意义,让学生认识到课程的性质,加强学生对课程学习的重视。(3)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引导式、讨论式等混合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课堂参与性。(4)课堂教学可采用“学习产出”的OBE工程教学模式。在OBE教学模式中,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实现教育活动由“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的转移。
三、加强实验教学建设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贵州理工学院工科化学基础实验作为课带实验,面临实验学时也随之减少,而作为理工院校学生,在理论教学的同时更要注重实验教学,加强实验教学建设。(1)实验内容的选择要有针对性,设定具有专业特色的综合设计实验,减少验证性实验。(2)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性思维,强化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注重精讲授、重指导、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课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4]。(3)实验教学过程中,可增加对基本训练要求较高、对综合素质培养有利的提高实验,如增加仪器分析实验,使学生掌握仪器操作。(4)实验课堂可增开趣味性实验、技能性实验比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总之,实验教学的建设任务繁重,既要考虑到实验学时较少的问题,又要充分调动学生,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强化学生的工程意识。
四、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建设
随着多媒体的发展,现代教学资源丰富,除了采用课堂教学外,还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进行教学。(1)加强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建设,请有经验的教师录制视频,学生进行视频学习。(2)加强学校清华在线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丰富网络教学资源内容,可上传教学资料、课后学习资料、课后学习任务布置等,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3)加强微课建设,对难重点知识可录制成微视频,使学生在课堂上没理解的知识在课后进行重点理解。除了利用已建设的学习资源外,还可以进行网络公开课的学习。总之,充分建设和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灵活性和时间自由性,让学生在课后也可轻松学习。
五、加强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建设
课程考核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对教学工作起着督促和评价作用。通过课程考核可以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完善教学过程。对于理论课程考核:(1)设定课程考试成绩比例,总成绩为100分,期末考试成绩占60分,平时成绩占40分,其中平时成绩包括考勤占10分,课堂表现占20分,作业占10分。考核方式不再是强调卷面成绩,因卷面成绩只是对学生基本知识理解掌握的考核,并不能完全反应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过程等综合素质,因此要加强对平时成绩的考核。(2)课程考核采用闭卷考试,试题形式包括填空题、选择题、是非题、简答题、计算题。试题内容包括识记、理解、应用、综合等相关知识,侧重对学生综合知识理解应用能力的考核。(3)建立试题库,每套试题都有参考答案和具体的评分标准。考试实行教考分离,试卷统一从试题库调出。“教考分离”只对知识不对人[5]。对于实验课程考核:设定课程考核成绩比例,总成绩为100分,期末成绩占50分,平时成绩占50分,其中平时成绩包括考勤占10分,预习占10分,操作占30分。期末可进行综合实验考试,让学生从多个综合实验中选取一个,进行考核,以便测试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
大学普通化学重点范文5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纷纷反映该科目学习内容多,各章知识联系性不强,学习起来比较困难。这些现象除了跟科目知识点涵盖广,抽象理论概念多的学科特点有关外,以下几个因素也不容忽视:
(1)学生的化学基础相对薄弱。虽然学生学习过普通化学且部分学生修过有机化学,整体说来学生对化学相关知识掌握依旧不多,知识储备不够,学习重视度也不高;
(2)科目课时安排相对较少。由于课程知识点杂多,如果仅仅是重点讲述部分知识内容,容易破坏科目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3)缺乏实际应用的案例。课堂上基本原理知识阐述过多,和现实案例及实际环节关联较少,讲解容易枯燥无味。针对上述几个反映普遍的问题,我们和学生充分交流后针对教学方法进行了相应调整,在补充相关的化学基础知识,改善加强知识点的复习和梳理,以及在相关章节添加生动案例等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并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
2教学方法改进的几个方面
2.1补充化学相关基础知识在学院制定的培养计划中,环境化学科目开设时间为大三第一学期,在此之前大部分学生已经修读过普通化学和有机化学,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但由于培养计划对化学科目的课时分配相对较少,同时环境专业的学生对学习化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学生的化学基础比较薄弱,给授课的顺利进行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为了让学生能听明白,理解清楚,在某些章节我们适当补充相关的基础知识,这种做法获得学生的广泛认可。我们采用的教材是由2006年高教出版社发行,戴树桂教授编著的环境化学。其中大气环境化学章节中提及自由基的稳定性,我们相应补充了键的解离能和共轭、诱导作用以及空间位阻与键稳定性的关系,引导学生从以上几个方面综合理解相应自由基的稳定性。谈到自由基的活性时,我们把有机化学中讲过的烷烃卤代自由基反应与之关联,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回忆学过的内容,这样接受起来更为容易。在讲到多环芳烃的结构和性质时,我们及时帮助学生回忆了有机化学科目中对芳烃芳香性的介绍,其电子结构特点以及和化合物结构稳定性的关系,这样学生就能更好理解多环芳烃的在环境中的稳定性,迁移和转化的特点。同时我们要求学生在相应章节对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环境毒理学,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处置等科目进行对照学习,相互印证,既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记忆,同时也能让学生从化学的角度深层次去理解环境问题出现的原因。
2.2总体把握教学内容,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培养计划中分配给环境化学48学时,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八章内容,这对学生和老师都是一种挑战。我们在正式开讲前,先给学生大致剖析了一下该科目的主要脉络,便于学生了解科目的重点章节。第一章绪论,主要阐述环境问题的出现导致环境化学的诞生以及环境当中主要污染物的类别,环境效应和迁移转化。从第二章到第四章分别谈及污染物进入大气,水和土壤后的赋存状态,迁移转化等内容。第五章涉及污染物历经上述三个圈层后进入生物体以及在生物体内的运动过程及毒性。第六章主要是一些具体的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第七章重点介绍受污染环境的几种具体修复技术。而最后一章则是绿色化学的基本原理与应用。通过分析,学生大致了解了本课程的知识结构和脉络特点,有利于学生在学习开始初步建立一个关联体系。随着教师授课工作的开展,学生可以把相应知识点置于关联体系中,最后形成该科目的完整知识体系。另外针对科目课时较少而内容丰富的特点,我们要求学生必须做到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简单的和常识性内容仅做概述,和其他科目有交叉的章节如第二、三和五章,我们侧重讲述和化学相关的内容,其他部分以课堂提问或作业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学习。这样既节省了时间,也督促学生针对相应的交叉科目如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等自主进行对照学习,增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课时利用率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我们设置“每课一个小结,每章一个总结”,便于学生及时复习课堂学到的知识点。
2.3补充真实典型案例,充实教学内容环境化学中基础理论和基本原理阐述较多,学生学习起来容易觉得枯燥乏味。引入环境中的真实典型案例,充实教材教学内容,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利用化学知识分析研究实际环境问题中有关污染物存在,化学特性及控制原理的能力。通过介绍11种农药“喂养的豆角”,可爆炸的西瓜以及一系列生活中有毒的食品(毒馒头,毒油条,瘦肉精,辣椒中的苏丹红,毒木耳等等),到富含有机物的工业废水排放,挥发性有机物充斥室内外环境,以及最近出现的“雾霾”现象和人们高度重视的PM2.5等,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环境化学的重要性。在大气污染物的迁移章节,介绍马斯河谷烟雾事件,多诺拉烟雾事件,印度博帕尔事件,切尔诺贝利的核泄漏事件以及洛杉矶和伦敦烟雾事件,使学生把大气中污染物扩散及对环境的影响和书本知识结合起来,充分理解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各种影响因素及相应的处理措施和方案。另外我们也选择在适当的章节中插入一些和环境保护相关的小故事来调节课堂的气氛。比如在讲到典型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时,介绍完有机氯农药后,穿插了瑞士化学家米勒和滴滴涕以及德国科学家哈伯和毒气的故事。这些历史上真实出现过的血淋淋的事件,深深震撼了在座学生。课后学生纷纷上网查阅相关事件进行讨论,同时也反馈了一些其他的案例供参考。通过真实典型案例的介绍和小故事的穿插,提高了学生对环境化学学习的重视程度,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有显著提高。另外我们会在课余时间或答疑时间和学生充分沟通,鼓励学生对该课程授课内容和方式提出建议,及时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实际学习情况也对教学质量的改善大有裨益。
3结论
大学普通化学重点范文6
关键词:毕业要求;课程设计;化学基础课程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加快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急需人才,显著提高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比例。化学作为创造性的中心学科,它的方法,它对结构和反应性的集中重视使其正活跃的支配着其他科学领域。化学在研究对象的交叉性、研究方法的通融性、研究目的上的相似性,使得其进入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的各个领域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1]。三峡大学目前在制药工程专业、生物工程专业、生态与生物学专业开设了《有机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化学基础课程;在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地质工程、环境工程、工业工程等专业开设了《大学化学》、《工程化学》、《普通化学》等化学基础课程。上述诸多课程均有化学专业的一线教师承担,在化学知识储备方面,任课教师都是非常优秀的。非化学专业的化学基础课程有别于化学专业,任课教师也有基本的认识。但在化学基础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方面,尚有诸多改进的地方。非化学专业的化学基础课程不是简化的、拼凑的化学知识片段,而应该是依据各个专业毕业要求规划和制定的详略得当、有机组合的个性化课程。化学专业也应吸取其他学科专业教学素材资源,丰富化学基础课程自身内涵;厚积薄发,对其他专业输出更加优质的课程资源,提升化学专业影响力,更好支持其他工程学科的发展。如何使化学基础课程的教学课程内容更加合理,本文结合实践操作,浅谈一些见解。
1明确课程定位
化学基础课程分布于各个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每个课程体系里的课程一般分为通识核心课程、素质拓展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不同专业对化学基础课程的定位在培养方案中都有明确界定。对于化学专业,化学基础课程主要定位为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但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可能使一些重要课程偏离毕业要求的导向。例如,《物理化学》在化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备受重视,但《结构化学》部分却由于知识难度较大,往往被定位为素质拓展课程,列为选修课程,远不符合化学专业的毕业要求。降低了学生的培养质量。无法保证毕业学生有系统的量子化学知识储备,不利于学生继续深造和从事相关工作。因此课程负责老师应该对化学专业的培养方案有整体的认识,明确所负责课程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强度,找准课程定位,坚持不动摇。对于非化学专业的理工专业的课程体系,化学基础课程一般定位为专业基础课程,且是必修。和数学一样,化学也逐渐成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有力工具。化学基础课程所占的学时和学分,不同专业间差异较大,由各专业对化学基础知识的需求度决定[2-3]。生物、医药、化工等专业的化学基础课程学时一般较多,以便有足够的化学基础知识的容量满足毕业要求;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地质工程、环境工程、工业工程等专业的化学基础课程学时一般较少。学时分配是制定教学大纲的重要依据之一,决定了化学基础课程的知识容量。毕业要求中对化学基础知识的要求一般比较概括,以《有机化学》在生物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为例,毕业要求:“掌握解决食品发酵与生物医药生产复杂工程问题所需的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知识,并能够将其用于工程问题的识别和表述;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生物工程的基本原理,对食品发酵与生物医药生产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识别和判断,并认识问题的本质”。毕业要求中只提到了化学等自然科学,对教学内容的导向不够明确,这就需要课程负责人对该专业进行深入了解,对毕业要求的解读准确到位,制定教学内容合理的个性化的教学大纲。
2明确课程目标
化学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要以所在专业的毕业要求为依据,对毕业要求形成有力支撑。首先,对知识范围有明确要求,以生物工程专业的《有机化学》教学目标为例:“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结构与理化性质的关系、各类化合物的典型反应及其历程、诱导效应、共轭效应、有机化合物异构及立体构型等静态立体化学的基本内容、亲电加成、亲核取代、消除反应的立体化学和化学特征反应鉴别方法等有机化学基础知识。”而化学专业的《有机化学》教学目标在知识范围方面有了很大拓展,在掌握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还要求了解化学的前沿理论、应用前景、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化学相关产业发展状况。其次,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水平要求,同样以生物工程专业的《有机化学》为例:“能够用于解决食品发酵与生物医药生产复杂工程相关有机化学问题的识别和表述;能够根据有机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食品发酵与生物医药生产中的复杂工程出现的有机化学相关问题进行识别和判断,并认识其本质。”而化学专业的《有机化学》教学目标在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水平要求侧重于具有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从事化学研究、开发和其它实际工作的能力。以毕业要求为导向的化学基础课程教学目标,与该专业课程体系内的其他课程目标相向而行,形成合力,对该专业的毕业要求形成更全面的支撑。
3优化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毕业要求处于不同的层次,一方面毕业要求的导向作用可以通过课程目标传导给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在做教学内容设计时将毕业要求作为指导性纲领。首先将教学内容划分章节或知识模块;依据教材的章节划分教学内容一般较为合理,但有时很难满足课程目标个性化的要求,因此需要对教材的章节做适当的调整或自编教材。其次是将划分好的知识模块内容细化。每条知识链都能与课程目标紧密相扣,比较重要的课程往往有多个课程目标,一条知识链可能支撑多个课程目标,一个课程目标也可能被多条知识链支撑,因此知识链与课程目标就会呈现交错的支撑关系。再其次是知识点在知识链中的重要性、难易度确认。知识点的重要性是随毕业要求和课程目标的不同而有变化。例如生物工程专业,有机化学中的氨基酸、多肽与蛋白质是重点,而在地质工程专业将硅酸盐列为重点,氨基酸、多肽与蛋白质基本不要求。知识点的难易度和知识点本身有很大关系,也和学生的专业背景有关系。生物相关专业课程体系内包涵《生物化学》这门课,有助于学生理解化学相关知识,而水利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无相关课程,因此知识难点的范围要大一些。确定知识的重要性和难度,有助于在教学中把握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以便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结合知识模块的知识容量、难易度和重要性,完成学时分配。毕业要求中普遍要求了解前沿理论、应用前景、最新发展动态以及专业相关产业发展状况。化学专业应增加对化学学科发展前沿知识的介绍,并进行有机整合,使新的教学体系更具系统性和完整性;其次注重开发丰富的优质教学资源;引入非化学学科应用化学理论解决科学研究或工程问题成功范例,有助于化学基础理论的阐释。非化学专业的化学基础课程教前沿教学内容主要涉及两方面,一是化学前沿知识在相关专业中的应用,二是相关专业中前沿知识涉及的化学原理。,以地质工程专业为例,其开设的《普通化学》中有关胶体的知识内容,能很好的解释河流入海口三角洲的形成。一般认为河流入海口流速降低导致泥沙沉降形成三角洲,这只是其中一个因素。颗粒较小的泥沙在河水中形成胶体时,一般不易沉降,只有遇到含有强电解质的海水时,才迅速沉降,形成河口三角洲。在化学中胶体遇到强电解质发生沉降机理应在地质工程和水利工程专业中列为重点内容。毕业要求的最终实现要体现在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每个知识模块都对应学生的任务,包括课堂要求、课后要求和作业要求。明确课堂要求掌握具体知识点,课后补充拓展补充材料,作业要求的具体的题目。
4课程考核、成绩评定依据与对课程目标的支撑
培养方案中的毕业要求的达成,需要合理的课程考核和成绩评定[4-5]。传统课程考核的平时成绩与考试对课程目标支撑不足,课程考核依据需要细化。课程的考核可分为:平时作业,课堂笔记,教学活动,期末闭卷考试。平时作业:作业完整,准确率>90%,字迹工整,思路清晰,提交及时。笔记,笔记完整详细,能在笔记本或教材上将重要知识点记录和标注,并有自己的注释。教学活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积极举手发言,踊跃发起和参与讨论,翻转课堂内容组织全面,能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准确率>90%。期末考试,合理分配各课程目标的分值,根据考察知识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题型。课程考核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形成明确的量化关系,以有两个课程目标的课程举例列表,见表1。
5优选参考教材
参考教材的选择应尽量弱化教师的偏好,而应该有客观的依据。培养方案中的毕业要求是重要的指导性纲领,选择最能支撑课程目标的教材。参考教材要能博采众长,教师需要研读多个教材版本,以便整理出较为合理的教案和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