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在生活中的体现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化学在生活中的体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化学在生活中的体现

化学在生活中的体现范文1

一、列举生活化的教学实例新课程背景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的模式有很多. 教师可以透过生活化的教学实例的列举来为知识教学提供良好的辅助功效. 课本中的很多知识都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 不仅如此,很多知识点单一的教师口头讲述,学生往往体会不深. 如果能够以一些生活实例作为教学辅助,学生不仅能够立刻领会到其中的含义,对于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入. 因此,教师要善于透过生活化的教学实例的列举来辅助知识教学,这不仅有助于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还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对于铁元素易和血红蛋白结合这一知识点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普及一下铁元素的实质存在的物体.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补铁的方式中食补最为简单易行,而很多食物,如动物的肝脏、各种豆制品、芝麻、木耳、海带等都含有丰富且易吸收的铁质. 可以通过这些生活化的常识的介绍来进行一个课前预热,用贴近生活的实例加强学生对元素的实体认识. 如果只是单纯地介绍元素铁,学生会觉得十分生疏,对于这些知识的感受也不深. 透过这些生活常识的介绍,不仅给课本知识教学形成了铺垫,也拉近了学生和知识点间的距离,能够深化学生对于这部分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多组织课外教学活动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多组织一些有意思的课外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直观地体验课本知识,这往往能够为课堂教学提供推动作用. 很多化学知识在生活中都有直观的体现. 不仅如此,一些化学常识还能够用于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小难题. 教师要善于挖掘这类教学素材,要通过各种丰富多样的课外教学活动的创设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这对于知识教学具有辅助作用.化学知识在生活中有着很多实际用途. 如,用醋能够清洗水壶里的茶垢等. 这些现象无时无刻不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但是有可能发生的情况就是学生经历了这种情况后仍旧不能够将其联系到化学知识上. 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一些引导,通过让学生参加课外化学活动将化学知识与生活联系在一起.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使学生将学到的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尽量给学生创造进行实践活动或者课外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可以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开展化学实验和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参与化学科技实践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一些生活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让学生参加这些有意思的课外活动,不仅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这也是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实践能力的一种途径,并且能够增进学生对于这些知识的理解与体会.

三、鼓励学生进行知识的生活实践

实现化学课程的生活化教学的另一个有效途径在于鼓励学生积极地进行课堂上所学知识的生活实践. 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些开放性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去探究某一化学知识的应用与体现. 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而且能够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体会某些知识点在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这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直观体现,并且能深化学生对于知识的应用与实践. 这些都是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发散与延伸,并且有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讲卤族元素时,卤族元素都有一些氧化性,在实际生活中常用作漂白剂、消毒杀菌剂等. 教师可以布置一项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尝试用牙膏清洁白色的鞋子,同时观察会有怎样的现象. 不少学生都发现用牙膏清洗会使鞋更白,学生在探究其中的原因时慢慢意识到,这是因为牙膏中含有微量的氟元素,因此能够进行一定的氧化还原,起到一定的漂白作用.

化学在生活中的体现范文2

关键词:化学与生活;教学;探讨

“化学与生活”模块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之上六个选修模块之一,该模块是以具有STS教育价值的内容和学习素材作为学习的内容,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课程内容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该模块围绕“环境”“健康”“材料”三大生活热点问题展开内容,侧重体现化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融入化学知识并以此解释更多的生活现象。让学生了解与化学有关的环境、能源、健康等社会问题,对提高学生的公民科学素养具有重要价值,是高中化学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课程开设的意义

“化学和生活”这一课程的开设将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紧密地结合起来,从生活走进化学,然后再走向社会,从自然走向化学实验室,然后再走到应用。在教学中教师应渗透日常生活中常见物质的性质,与学生一起探讨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以弥补旧教材与生活需求的差距,满足学生希望化学学习更有实用性的愿望。同时,本模块融合了科学素养所包含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以贴近学生的环境、饮食、日常生活用品、材料、能源等生活中的问题作为学习背景,高度重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益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二、课程的特色

1.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

本模块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其重要特点就是“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说无处不化学,因为化学物质构成了现在的五彩世界,能量充斥社会各个角落。新课改下的化学,正是让学生从生活的实际去发现化学问题,感悟化学的无处不在,感悟化学造物的伟大,认识到化学的作用,而且从现在课程标准以及教材中体现来看,很多都是从社会生活生产引入的,真正开始强调化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新课改的化学中,很深刻地体现出一种人文精神,这就要求教师对与化学有关的所谓“杂事”知道很多,这样可以带动学生的兴趣,让教师成为学生的朋友,让大家懂得可以以正确的态度去学习化学,热爱化学。本模块内容直接来源于生活,采取主题式的呈现方式,各主题之间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便于学生选择学习。教学时应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努力创设真实的问题情景,用问题驱动,以丰富的活动引导展开,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变学生以往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促使学生深刻地思考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主动地发现生活中的化学问题,真正地面对并学习科学地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不停留在让学生知道,而且通过让学生亲自去做,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养成探究的意识、提高探究的能力。

三、教学的目标

1.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活态度

“化学与生活”模块的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科学地理解和认识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化学问题,还应努力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教育融合统一起来,倡导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积极并富有责任心的生活态度。

学化学,可以扩大知识面,获知自然的奥秘,从而体会生活,在生活中应用化学原理,做到学以致用。同时,复习不要死做题,应该在生活中处处留心、想着化学,生活的记忆要比书本所给予的强。

2.重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向学生传授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讲做人的道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化学与生活”模块中就有很多很好的素材。如,在讲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素――蛋白质时,书本上有新闻链接:婴儿由于长期食用劣质奶粉而引起的“大头娃娃”事件,于是教师就可以和曾经闹得沸沸扬扬的三鹿奶粉事件联系起来,让学生展开讨论,讨论他们对此事件的看法,在讨论过程中学生都表现得特别义愤填膺。

四、教学措施和策略

1.充分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兴趣

要想使学生能喜欢“化学与生活”这个模块,对这个模块产生兴趣,教师需要花很多的时间备课,充分搜集和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帮助学生提高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例如,讲到空气质量报告时,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看天气预报的视频,让学生了解空气质量报告包含的内容,了解我们浙江省各个地区的空气污染情况,以及首要污染物是什么,从而认识到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充分利用“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探究学习

“化学与生活”模块在内容的选择和构建中非常重视以问题探究为线索,通过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来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物质及现象。化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探究教学可以提高和发展学生的实践探究技能。在探究的过程中,使学生能够充分体验认识科学的过程,学习科学的方法,通过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他认为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不能脱离生活。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是知识的源泉,学生对于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知识更易接受,而“化学与生活”模块正是重点以“洁净安全的生存环境”“营养均衡与人体健康”“丰富多彩的生活材料”等方面的内容为载体,阐述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参考文献:

[1]袁艳.谈新课程中开设“化学与生活”的教学体会.中学化学,2007(01).

[2]赵虹华,范林.充分利用《化学与生活》模块的活动性栏目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尝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化学在生活中的体现范文3

1.回顾教材的变化对课堂的影响

旧教材是以教学大纲的要求为基础进行编写的,与老教科书相比,新教材增加了与生产、生活以及科学技术密切相关的化学问题及研究性课题,新教科书以课程标准的要求编写的,打破原有的章节编排形式,采用模块化呈现主题形式进行编写。设计上注重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重视化学基本概念和化学实验,体验绿色化学思想,突出化学对生活、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要作用。新教材的各主题均注重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等知识的相互渗透,注重提升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实现由“学术性”向“社会陛”的转变,充分体现了“科学为大众”的理念。结合上述教材编写的重大变化,教师应该结合新教材的内容,在课堂上注重知识与实际生产、生活的联系。让知识为生活服务,为生产提供动力,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化学问题。同时,这样的教学,从教材出发,深入生活,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去应用课堂所学知识去解释其中原因道理。课堂教学延伸到了随时随地的学习,达到了知识应用的最大化。

2.学生素质的改变对化学课堂教学的改变

以前的学生在小学、初中接受的都是“填鸭式”的教学,知识点的反复重复,习题的集中训练,学生完全跟随教师的指挥棒,听从教师的安排,在学习中缺乏主动性,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小学教学也不断的改革,学生逐渐在转变。在化学的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应该平等、民主地对待不同层次学生,使学生在平等的教育气氛中,进发出想象力、创造力的火花。对于学生的回答、想法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激励,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学生主动学习的氛围。学生参与化学课堂教学,发表观点,有更多的自我表现机会,提高思维能力,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让学生多动手做实验,从实验中,获取知识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的学习方式。化学实验可以呈现出千变万化的现象,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步骤、有重点地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对事物形成独立看法,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这样将学生思维引向深层次,提高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化学课堂变成丰富多彩的课堂,紧紧抓住学生的眼睛、心理、兴趣,让化学成为学生的兴趣爱好,课堂效果的提高,让学生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3.高考的不断改革对化学课堂教学的改变

化学在生活中的体现范文4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模式

很多化学知识蕴藏在现实生活中,且生活中的化学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因此,为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应将生活中的化学实例与课堂上的化学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化学的乐趣,并学会将所学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进行思考。

1、高中化学教学中生活化模式应用的重要性

将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有利于引起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且能够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体验化学科学研究带来的乐趣,提高高中课堂的学习效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在结合课本内容穿插一些化学科学的小故事或者一些化学小实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一个轻松有趣的课堂气氛。且通过生活化的模式的应用,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和积极探索问题的习惯。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实例,来进行分析。如众所周知的三鹿奶粉的案例,用生活中的例子来吸引学生求知的欲望,向学生分析奶粉中添加的三聚氰胺的物力性质及化学性质,并对商家加入这种物质的原因以及加入后人体的影响进行讲解,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对其中所隐藏的知识记得更牢固。也能够学会对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进行分析。

2、生活化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2.1通过生活现象来创设问题情境

传统的教学方式总是按照课本从学科的角度提出问题来开始新内容的讲解,提出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过于陌生,难以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但学生对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并不陌生,但对于现象的本质不了解。教师可以通过大家都熟悉的生活经验来结合要学的化学知识来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可以通过与生活相关的一个故事、实验、视频或现象等形式来创造情景,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并通过探究成功引出所要学习的课题,并让学生明白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及价值。教师在进行讲解时学生能够对知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且将化学与生活进行相互联系,可以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有利于让学生进行有规律的记忆。如在进行乙酸的相关教学。可以先让学生思考平时生活中热水瓶中水垢的化学成分,并让学生思考平时生活中通过什么来去除水垢。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教师再告知水垢的化学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并通过学生提出的去除水垢的物质是平时厨房中常有的食醋后,告诉学生食醋能去除水垢的原因,从而引出乙酸的概念,并讲解乙酸与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反应的方程式。这种结合生活实例来进行化学知识讲解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吸收新知识,并将单调的化学式通过有趣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加深学生的印象。

2.2通过生活经验来理解化学概念

有些化学概念比较难以理解,学生在理解上会比较困难。这时可以通过结合生活经验来引导学生逐渐理解所学的化学概念。一点一点的进行疏解,让学生能够逐渐抓住理解的关键规律。所有学生的生活经验都各不相同,学生在理解时可能会进入误区。教师应及时洞悉学生错误的理解概念,并通过科学的方式来进行,纠正学生理解的误区,让学生能够正确的理解所学的化学概念。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可以通过例举生活相关现象来进行辅助说明,让学生能够更加轻松的理解。如在解释缓慢氧化放热反应时可以举例说,有的学生翻过农家肥,用塑料布将其盖好,并通过晒过一段时间后打开翻过后有热气冒出,这种现象就是上述的反应现象。

2.3将化学习题与生活相结合

传统课堂教学主要遵循理性的逻辑,将课本上抽象的概念直接灌输学生,而忽略生活实践。但很多科学知识都蕴藏在现实生活中,逻辑理论也是从生活中的现象总结出规律整合而来。而将理论知识与现实剥离,会加大学生对知识理解的难度,且传统化学习题的设置也与生活实际脱离,过于抽象和复杂,学生虽然知道理论知识,却缺乏将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导致学生在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面很不熟练。因此,应改革传统的化学习题的形式,将化学习题与生活情境进行结合,增加习题的趣味性和挑战性,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让学生能够在生动的氛围中进行化学知识的应用和化学习题的解答。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因此,教师应多注意观察生活,在进行习题的设计时,注意联系实际并能够充分的体现所学知识的应用,让学生能够及时对新学的知识进行巩固,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更加深刻的理解。

2.4将化学实验与生活联系起来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到化学与生活的相关性,可以将学生平时生活中接触的生活资源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做一些化学实验。这种方法可以增长学生的知识,锻炼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并能让生活资源发挥出教育的功能。如用一些家中常见的物品,酒精、蜡烛来做实验的工具,常见的化学物品做实验药品,让学生进行一些小实验。且这些实验能够消除学生对化学实验的畏难情绪,并能够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进行化学世界,并能够享受化学带来的乐趣,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让学生了解到身边物品在化学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生活中,拉近学生与化学的距离,让学生能够更加主动积极的联系现实生活来进行化学的学习。

2.5通过生活培养应用化学的能力

化学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但因缺乏理论的知识,学生并不了解其中蕴藏的化学知识。因此,教师在讲解时应将实际生活与化学知识相结合,让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还能学会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如生活中有的地方的井水颜色呈浅绿色,并有酸味,但放置后有红棕色沉淀等现象都蕴含着化学知识。学生对生活的观察,有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并有利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综上所述,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为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效率,应将生活化模式应用于高中化学教学中。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能够更加真切的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参考文献

[1]王菁菁.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模式浅探[J].新课程导学,2014,09(5):65-66.

化学在生活中的体现范文5

关键词:化学课堂;自主管理;学生主体

在课堂中实行学生自主管理,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种信任,是教师对学生主体的一种价值肯定。培养学生主体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自主管理能力,就要转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就要突破学生主体各种能动性被限制的状态,就要以生活与课堂的紧密结合启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使学生的个人尊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达到充分尊重,让学生充分享受课堂教学活动的乐趣与成就,让学生的主体独立性、能动性得到发展与进步。

一、激发学生主体学习兴趣,转化被动学习主体自主探究

在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知识讲述大都是采取满堂灌的形式,学生大多处于被动接受的局面,这种被动局面下的学习呈现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的状态,学生主体的自主思考性能、自主创新性能等均受到严重限制。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冲破传统教学方法的禁锢,要以现代化、科学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体的求知兴趣,激发学生高昂的探知热情,让学生主体由被动接受转变为积极探究,让学生自主地去挖掘化学知识的内在本质和实际规律。例如,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故事延伸、情境拓展、化学实验等方式进行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让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各种肢体感官直观感受化学课堂的教学魅力。

二、创设自主学习的优良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创设自主学习的优良环境,使学生主体的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体现,让学生在环境的感染与熏陶下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化学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化学课堂的真正主人,让学生主体自主支配课堂时间。教师要改变照教材宣读化学知识的传统状态,要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化学教材、自主发现化学问题、自主思考问题、自主讨论问题、自主探究问题、自主解答问题,让学生主体在宽松、民主、和谐的环境中自主管理个人的学习行为,让学生主体在自我阅读、质疑、答疑中实现思维的创新,实现情绪的激化,实现行为的自觉,实现知识的深化记忆。例如,在高中化学“氨”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实验演示引入化学知识,让学生在实验的现象中自主产生疑问,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化学课本,鼓励学生自主去课本中探求答案,进而达成化学知识的深度思考和探究。

三、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开展化学研究

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就不能将培养范围安全禁锢于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将培养的宽度延伸至生活实际中,以生活实际的广泛性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行为。以生活为课堂自主管理的原型,让学生以生活的亲身体验达成化学知识的深刻记忆,让学生在生活实际中树立自我意识,让学生在生活实际的检验中对自身的课堂行为进行自我反省,让学生在生活实际现象的参与中达成化学知识的自我迁移,让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让学生在习惯的自控下合理规划课堂学习时间和规避课堂学习行为,让学生在生活与课堂的综合中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反馈机会,让学生在生活中思考课堂行为的对与错,让学生在评价中反思,在自我评价后达成自我监控、自我调节。

总之,培养学生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自主管理能力,就要以学生主体为培养的本位,要以学生主体的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主探究为核心进行培养,以此满足学生的生理需要、自尊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化学在生活中的体现范文6

一、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同时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如教学循环小数概念时,我先给学生讲永远讲不完的故事:“从前,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说从前山上有座庙……”,通过实例让学生初步感知“不断重复”引出“循环”的概念,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和法则都是在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因此概念法则的教学也就必须在生活实际中找到相应的实例,并引导学生从直观入手从而抽象出来,逐步加深理解和运用。例如:在教学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时,学生对于“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中的“工作效率”不易理解。为此,我在教学前,在班里举行了一次口算比赛和跳绳比赛。教学新课时,联系两次比赛活动,学生就非常容易理解“工作效率”这一抽象而又陌生的概念:即指单位时间内所作的工作量。这样的“生活教学”例子,通过生活经验验证了抽象的运算,学生容易理解且不易忘记。

二、让数学知识回归学生生活

学习是为了应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知识也只有运用才能被学生真正掌握,也只有在实践运用中才能体现其价值。

学生掌握了某项数学知识后,可以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的情境。例如,在学习了利息后,让学生去银行了解利息、利息税等有关知识,让学生当家长的小参谋:家中多余的钱怎样存最合算?并帮助家长计算利息和利息税。

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例:如学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学习了圆的知识,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车轮的形状是圆的,其它形状的行不行?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