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化学专业的就业方向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应用化学专业的就业方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应用化学专业的就业方向

应用化学专业的就业方向范文1

【关键词】应用化学 专业定位

【中图分类号】O434.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8(b)-0089-01

地方性高等院校应用化学专业定位应符合地方经济的总体规划和发展目标,满足地方和社会对应用性人才的培养需要,培养具有特点鲜明、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

1 应用化学专业定位应符合地方经济总体发展规划

根据有关资料,在化学工业领域,上海市将以医药工业、生物化工、精细化工、新材料和环保工程作为发展重点,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产品更新换代为目标,加大产、学、研力度。因此在人才质量要求上,需要培养更多的应用化学人才。另外,根据教育部对未来人才需求预测,工科应用性人才将名列第一。应用化学正是培养此类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出于上述考虑,并结合我校自身条件,将应用化学专业发展的方向定位为:商品检验和环境监测与治理;为中小型企业及外贸、海关、卫生部门培养商品检验、环境检测与治理等专业应用型人才;不仅要符合上海市和周边地区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面向全国,培养能直接服务于社会经济建设的应用型人才,同时还要与其他高校形成错位竞争、优势互补。

本校自2001年应用化学专业开始招生以来,为使本专业的发展定位符合21世纪上海未来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的需要,经过几年来的不断实践和完善,本专业在专业建设、师资力量、课程改革、社会实践、教学设备、国际交流等方面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专业所属的环境监测及治理和商品检验方向不仅与其他高校形成错位竞争、优势互补,而且近几年来已经毕业学生的就业和发展的实践证明,本校应用化学专业的办学方向和定位是符合上海市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需要的,并于2007年获得第二期上海高校本科教育高地建设项目。

2 应用化学专业定位应符合应用化学专业应用性的特点

应用化学涉及化学、化工、材料、生化、环境、检测技术等诸多方面,是强调应用性的化学专业之一。国内外设有应用化学专业的高校,一般都根据自身的客观条件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当前应用化学专业人才的发展趋势是“专才”与“通才”的结合。地方性高等院校是为了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而兴办的地方大校,地方性决定了地方高校必须置身于地方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与社会经济紧密结合,全方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1]。根据上海的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的需要,金融贸易、先进制造技术以及与其密切相关的化工新材料、绿色化学技术、新型环保技术和商品检测技术将是未来开发的重点。尤其在进入WTO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对上海的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将会显得更加迫切,需要培养更多的应用化学实用人才。本校作为上海地方重点高等院校,应用化学专业定位与发展应当与上海地方经济发展的趋势紧密相结合,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必须突出应用性,使本专业学生在四年的学习中所学知识能够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毕业后能直接应用于地方经济建设;为地方培养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应用技术人才,更好地为上海未来的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服务。

3 应用化学专业定位应具有自身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

应用化学专业是介于化学与化工工艺工程之间的一个应用性理科专业,是培养理工结合型的“用”化学的人才,与化学专业培养“做”化学的人才在知识能力结构上是不尽相同的[2]。为使培养的应用性人才充分地“用”好化学,应用化学专业在课程设置上,除使学生学习好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化学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化工基础知识外,还应紧紧围绕专业定位方向设置具有自身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同时在应用化学专业学生所学的知识结构上应体现:理工结合、文理渗透、厚基础、专业技能突出、知识广、应用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3],其知识培养要符合专业定位方向,又要适应地方经济及社会经济发展对应用性人才培养的需求。为此,我们就当前较为突出的环境保护、商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等问题,在学生知识培养上开设绿色化学和环境监测及商品检验等专业课程,以保障本专业学生所学专业知识能学以之用。

同时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在四年本科学习中能接受多形式、多层次的实践技能训练。其中包括(1)综合性社会实践,是学生在低年级进行的一项广泛性社会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更多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体验社会,丰富学生社会生活经验,使学生了解社会对人才所需要的各种素质,让其具有基本的社会生活技能。(2)基本实验技能培训,通过此环节的技能培养,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化学基本原理、基本理论的同时,又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和实验室安全等基本知识,使其初步具备科学实验态度及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3)综合设计性技能培训,是学生在具备基本实验技能的基础上,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实验内容及要求,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独立操作得出实验结果的过程。此环节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也可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态度及勇于创新的精神。(4)毕业实习,通过实习环节的实践,能使学生充分地发挥聪明才智、创新精神,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工作精神和对社会的责任感。(5)毕业论文,是对学生在校四年学习的总评价,通过此过程可充分检验学生的综合实验技能、学习态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写作能力;同时又是学生今后在工作岗位上开展科学研究的基础。(6)专项职业技能培训,利用我系是上海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所设的“化学分析工”考核点的有利条件,经过培训让本专业学生在毕业前获得化学分析工职业技能中级证书,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4 应用化学专业定位应充分体现产、学、研一体化的特色

应用化学专业定位不仅要符合地方经济的总体规划和发展目标,而且还应与地方上相关的单位或部门建立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充分体现应用化学专业产、学、研一体化的特色。几年来,本专业与上海桃浦工业区污水处理厂、上海市环境检测中心、上海科创色谱仪器有限公司、奉贤区环境保护局、宝钢环境监测站、上海医药工业研究所、上海农药研究所、进出口检验检疫局等建有校级合作教育基地,并与上海市通用通标公司(SGS)联合建立了商品检验和食品安全实验室(已经取得了CMA和CNAL认证);与上海市科委联合建立了上海市紧缺人才――纳米人才培训基地,与上海市科协联合建立了上海市青少年纳米科普实践基地;与上海市纳米中心联合建立了环境计划实验室;与上海市经委建立了稀土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与上海市教委联合建立了部门开放的现代电化学和表面化学测量技术实验室,与上海市金山化工园区建立了应用化学人才培训和产学研合作基地,另外还具有上海市劳动局批准建立的分析中级工和高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培训考核点。本专业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也使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得到提升,近几届毕业学生都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就业率都达98%以上。

参考文献

[1] 向纪明.应用化学专业发展的改革与实践[J].安康师专学报,2005,17(2):114-116.

应用化学专业的就业方向范文2

关键词:应用化学;教学现状;教学改革

引言:对于应用化学就是指将化学知识渗透到其他的科目中从而形成的一门应用科学。总的来说它是理工和化学工程专业的结合体,是这几个专业的综合体现,所以从原理上来说还是属于理科专业。所以,对于应用化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该部分的教学就显得极其重要。实践教学既是对理论进行巩固的最好环节,也是训练学生解决问题和动手操作的最佳时机,而且在教学中还能不断激发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为该专业训练出更多的人才。

一、应用化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从以往的教学来看,在应用化学教学中,人们已经习惯性的将理论教学和实践相结合了,同时过去的教学也证明了这一做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因为实践教学实质是对课堂理论的一大补充和丰富过程。但是从现在的社会来看,我们仅仅依靠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是不可行的,无论是教学形式上还是内容上,传统的教学都与当下人才的培养观念和目标不相容,不仅不可以更多的培养出好的人才,还会使得一些人丧失学习的兴趣。大量的问题在我们的教学体系中暴露出来,所以我们更加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具体的来说,存在于我们当下实践教学中的问题有:①一些教学内容太偏重验证,反而对学生专业和未来的就业问题忽略了,而且与实际不相关;②教学形式上太过单一,没有开设相应的针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课程,对于学生专业问题分析能力过于忽略,达不到训练能力的效果;③名义上是实践教学,但是实际上课外的内容太少,学生自己动手的机会也少,而且学生大多是单独进行学习,没有团队方面的培养;④对考试成绩的过度重视使得学生对教学内容丧失兴趣,没有学习的动力;⑤实习只注重最后的考核成绩,使得学生丧失活动的积极性,导致实习的目的达不到;⑥毕业论文的设计也缺乏工程设计和一些必须的技术分析内容,忽略了实践教学的分量,而一些理论化的东西所占的比重太多,与实际脱钩。以上这些就是目前我们应用化学专业存在的问题,基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方向的探讨,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改进,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本科应用化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为应用化学专业培养更多的实践型人才。[1]

二、应用化学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路和具体改进方法

(一)应用化学实践教学的改革思路

因为传统的教学对于人才的培养是基于厚基础、宽口径以及重实践的原则来进行的,但是结合实际来看,并没有突出重实践的目的,由于涉及到扩招和实践基地等问题,我们根本无法真正的展开实践教学。所以,在制定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时,一定要本着符合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宗旨,还要顺应科学的发展需求,做到满足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2]

(二)应用化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具体做法

1.紧密结合实践教学内容和科学实践

我们在实践教学中要抓核心并且突出重点,紧密的将实践教学内容和科学研究相结合起来,然后借助一些科研方面的训练手段,不断的提升学生探求新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的思想,这样一来可以不断增进大家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同时在将实践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时,可以将一个大的科研项目分解为若干个小的项目来进行研究分析,可以进一步引伸到本科实践教学中,达到训练的目的,又可以丰富大家的见闻以及问题的认知能力。

2.加强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实践教学的主要手段,所以这也是实践教学的实现途径,所以对于它的强化很有必要。针对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要进行反复的操作从而达到规范以及运用自如的程度,相对的一些比较经典的验证性实验就要求学生实验时仔细研究,抛弃传统的思维观念,这样对于一些存在于学科交叉处的知识能够更好的理解,同时对于一些新原理和新技术能够更容易的接受并且能够敢于挑战新的研究,这对于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也有帮助。在试验教学中,研究型的实验就不太需要一致的实验结果,它注重的是研究分析的过程,它的目的是通过学生自主完成一个实验来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和考核。总的来说,所有的实验过程基本都遵循从预习到设计再到实验总结的过程,中间涉及到老师和同学各自的总结和讲解,而最重要的也是实际操作部分,这也是加强实验教学的目的。[3]

3.利用实习增强实践能力

专业实习是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有效途径,也是将理论和实际运用相结合的重要过程,也是作为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环节。实习过程就是一个将知识从虚到实的转化过程,通过实践可以锻炼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和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对于将来的就业有很大的帮助。对于实习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实习基地的问题,毕竟是完成实践的载体,对于实践基地的选择一定要保证能更大程度的让学生接触生产实际,达到体验的目的。接着便是规划好实践的内容,要保证在实践过程中学生有事可做,而不是每次都只是观赏者,同时还要在实习中穿插各种讲座,对于实习内容作阶段性的总结,这也可以强化实际操作中学到的内容,还可以对于一些不常见的问题进行补充教学,使得学生对整个生产过程都完全了解,达到真正体验实际生产过程的目的。只要认真的实施实习过程,就可以使实习收到效果,达到预期的目标,而学生的能力也能在实践中得以提升。

4.针对实践能力的提升开设专业职业教育课程

就本科教学来讲,重点是保证各个教学环节都围绕实践教学的中心,并且能够相互贯通。结合以往的经验,我们在强化学生实践能力方面的做法是将实践教学贯穿整个大学阶段,从大一到大四,从始而终,这也是很好的经验,而现在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在其中加入职业教育课程,这样一来既不违背以往全程进行实践教学的理念,还可以使学生更加明确实践能力的重要性。我们可以在实践教学中开设职业教育的课程,比如《分析检测实验室认证与管理》、《综合实验技能》以及《化工安全与环保》等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可以让学生更加清醒的认识到未来的就业方向,也更加清楚自己需要掌握的知识。[4]

三、总结

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和培养已经随着教育的深入变成了大学教学的主要部分。要想提高应用化学办学水准,只是注重基础知识理论和基本技能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加强实践教学,对应用的理念进行深化,在实践中锻炼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样对于综合素质的提升很有帮助,而且对于应用化学领域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邹建陵;匡云飞;冯泳兰;张少华;应用化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2012(12)

[2]陈燕勤;杜光明;吴国莲;应用化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践研究[J]201(08)

应用化学专业的就业方向范文3

关键词: 地方高校 应用化学专业 开放实验室 第二课堂

进入新世纪以来,为了应对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挑战、促进知识经济发展、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许多国家政府都制定了新的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各国努力将短期经济刺激与对人力资源、科学研究和基础设施的长期投资结合起来,把科技和教育创新作为加快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纷纷出台政策,鼓励创新,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地方高校承担着为地方化学工业输送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作用。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业务素质直接影响着地方化学化工的发展,影响着学生的就业和创业的能力。有机化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不但从理论上能指导专业技术,其各种基本技能操作在化工生产中也广泛应用,例如:蒸馏、分馏、水蒸气蒸馏、减压蒸馏、加热、冷却、重结晶、萃取、粗产物的提纯在化工生产中都至关重要。同时,有机化学和实验能辐射出很多实用技术,如:天然产物的提取和分离,实用合成技术,物质结构鉴定技术,等等,也是应用化学、材料化学、药物化学、生命科学和食品科学等学科的基础。

我校是一所地方高校,应用化学专业开设的有机化学实验课程一般为96学时,实验项目数一般为20个,教学计划内要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基本操作技能和专业理论,时间不足,不仅影响到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而且对学生就业产生了一定影响。为了使应化专业的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和有限的实验条件下更扎实地掌握专业技能,适应于社会需要,我们开放实验室,开设第二课堂,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设置多层次、多类型的综合设计性实验和一些小化工产品生产的项目,使学生参与实验,专业技能得到显著提高。通过实验室开放,学生的专业技能上了一个台阶,激发了专业实验的兴趣,提高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增强创业和就业的能力。

一、具体的实施方法

1.实验安排

第二课堂活动是学生的兴趣活动。因此,我们以自愿参与为首要原则,在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让学生有充分的选择权。学生自愿报名,要求学习成绩好、爱钻研、动手能力强、爱护公物、热衷于实验活动。我们选拔了数名在校学生,根据题目大小和难易程度,每2―3人一组进行实验,一名老师全面负责,其他老师分工指导。

2.实验项目来源及选择

第二课堂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实验项目的选择建立于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合作创新精神,激发和培养学生创造潜能。课程的大纲实验都是基本操作和一些物质的合成,与日常生活关系不够密切,学生在做实验时按方抓药,缺乏实验的兴趣,缺乏主动性,缺乏积极的思考动力。我们在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一些小化工产品的生产和提纯,不但使学生巩固和扩展了专业知识,进一步提高了动手能力,提高了专业兴趣和求知的欲望,而且提高了学生走向社会创业和就业的能力。指导老师和实践小组学生共同商定,主要根据社会信息,可做科研性实验、综合性实验,也可做社会效益好而在地方不发展的成熟实验,或者是一些与人们生活相关的有趣实验。目的是激发学习兴趣,提高专业技能和服务社会经济建设的能力。设选以下实验项目:(1)尼龙粘接剂的制备及效果试用;(2)木柴纸张粘胶剂的制备及效果试用;(3)杂醇油的分离和提纯;(4)从毛发中提取胱氨酸;(5)洗盘机用液体洗涤剂的制备及效果试用;(6)蓝黑墨水的配制及效果试用;(7)新型涂料的制备及效果试用;(8)低成本新型白乳胶的制备;(9)褪色液的配制与试用;(10)脚气药水的配制及验证;(11)水溶性标签粘接剂的制备及试用;(12)海蛰条的制备;(13)猪蹄筋的制备;(14)化学制镜;(15)菠菜色素的提取;(16)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17)磺胺药物麻醉剂的制备;(18)白乳胶的制备,等等。

3.时间和地点安排

有机合成实验室周五下午和周六上午、有机实验室周六上午为小组实验时间。学生要按时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努力在活动中丰富自己的见识,增长自己的才干。原则是实验时间与大纲要求的课程不冲突。

4.实验设计

对每个题目,在做实验前由师生共同查阅资料,设计出合理的方案,对不成熟的实验要设计出不同的配方和不同的反应条件,在实验过程中探索和比较,求出最佳方案,做出最佳效果。

5.药品和议器的准备

指导老师负责药品议器的使用和管理,在本实验室不能解决的情况下,由于课题成员积极性高,都会自想办法。

6.在实验中提高学生的求知兴趣和专业技能

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每个实验如何设计,每一步如何操作,反应条件,物料配比,每个组分的作用,都要根据专业知识精心探讨和研究。由于是学生自己找的项目,项目与日常生活又有密切关系,学生积极性高,探讨兴趣大,动手能力和广泛的思考能力提高得就快。如:蓝黑墨水是早已生产并使用广泛的产品,但对学生来说,墨水的成分都是什么?制备出来的产品为什么具有良好的亮度而且光滑不褪色,长久使用也不沉淀?这些对应用化学专业学生来说是最感兴趣的,也是最想弄清楚的问题,为此学生带着好奇和求知的心情积极参于这个项目。我们根据墨水具有的特点和各组分的性能进行分析。阿拉伯胶能使墨水不沉淀,但量多稠度增大,量小变稀,产品不稳定。甘油使墨水滑润并色泽光亮,苯酚和福尔马林做防腐剂,丹宁酸和没食子酸做亚铁离子的络合剂。经过分析讨论和有关资料的帮助,设计出两组配方分别进行配制和效果检验。

二、效果评价

通过开展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师生均受益匪浅。首先,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补充和发展,是巩固课堂教学质量、实现教育目的途径之一。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能学到在第一课堂中无法学到的知识,第二课堂活动是根据学生兴趣、爱好、特长组织的因材施教活动,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知识面,培养学生自理、自主、社交和创新能力,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学生在活动中增长专业知识和才干,开阔视野,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毕业后能尽快适应环境,进入角色,找到发挥自己才能的合适位置。这种别开生面的学习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激发了他们积极创新、开阔思路的热情和勇气。其次,第二课堂发挥了学生的个性、创造力和潜能,使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自己、锤炼自己、升华自己。对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增强沟通与表达能力、改善心理状况、形成抵御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等,也有很大帮助。再次,形成了第一、二课堂良性互动的教学工作模式。第二课堂既是对第一课堂的补充和完善,又与第一课堂共同组成一个高效率的教学体系。第二课堂提供了师生广泛交流的场所,学生的学习状况可以更好地反馈给老师。在第一课堂的课堂教学中,一个老师面对全班学生,不能进行深入辅导,而在第二课堂老师和学生可以坐在一起讨论问题,往往把问题引向深入。最后,专业的第二课堂活动较传统的综合性的课外活动加强了计划性和系统性,培养了学生的专业能力。

三、今后的努力方向

应用化学专业的就业方向范文4

食品工业涉及面广、分工复杂、体系庞大、发展迅速,使得该行业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需求具有独特性,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学历层次的人才需求也有一定的要求。本次主要针对食品专业中高职的人才需求进行调研,本文主要对中职食品专业的课程进行分析,探索符合食品企业需求的中职学校食品专业学生的培养内容,进而培养出适应社会和单位需求的技能型中职人才。

一、中职学校食品专业课程内容

食品专业的课程设置包括两个方向:食品加工与食品检测。我校以食品加工为方向,设置了四类课程: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验课。

文化课包括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书法等,专业基础课包括基础化学、食品应用化学、食品微生物、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分析与检验等,专业课包括食品加工工艺、食品生物工艺、发酵工艺、食品机械设备、食品营养与卫生等课程,其中计划开设的实验课程包括:食品应用化学、食品微生物实验、食品分析与检验、食品工艺实验等实验课程。

课程设置较多参照同等中职院校、高职院校以及本科院校的食品加工方向课程,并参照食品企业用工需求进行开设。

二、中职学校食品专业人才培养方向

1.综合基本素质

中职学校通过开设文化课程以及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文化课能够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基本素质,并且为学生继续深造打下基础,校园文化活动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关系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为学生将来进入社会做好准备。

2.专业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

中职学校通过开设食品专业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培养学生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面向食品生产企业及相关部门,适应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岗位需求的技术性专门人才。基础化学是实验室基础知R,对于食品专业的中职毕业生在实验室进行基本工作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例如试剂的配置、化学药品的存放等知识。食品分析与检验是一线生产品质控制的必要专业知识,对于半成品、成品的糖量、真空度等进行检测。

3.实操上岗能力

中职学校通过开设实操课程,让中职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进行转换,形成自身的技能。配合工厂实习,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食品企业对技工人才需求分析

食品企业在佛山地区发展较快,特别在三水区主要以饮料企业的发展最为迅速,主要的人才需求包括生产部一线工人与机修、配料员、品质控制部在线质控、物流部的叉车司机、销售部的营销人员、行政部门的管理人员等不同层次。其中对中职毕业生的需求岗位集中在一线生产工人与机修、在线品质控制、营销策划等方面。

食品饮料企业以及对食品专业人员的需求主要在生产设备操作等一线工作与品质控制方面,经过培养则可以发展到生产管理与行政部门管理层次,中小型企业对人才晋升的学历要求较大型企业宽松,只要能力足够就有晋升的空间,大型企业则对学历有所偏重。

中职学校食品专业毕业生的技能需求方面主要是:

1.设备操作技能

中职学校食品专业毕业生必须了解普通生产设备的结构,懂得基本操作,若是机电专业的中职学校毕业生则要求能对设备进行维护。

2.实验室基础技能

企业反映中职毕业生的理论基础较薄弱,例如普通的化学实验的浓度计算不能使用摩尔浓度,普通的酸碱滴定操作不能掌握,这些主要是化学基础与实验室的基础内容。

3.善于学习

食品企业建议中职毕业生在工作过程中,要懂得细心观察,善于学习。

4.职业道德

现在中职学校生源素质下降,同时受社会风气的影响,中职毕业生的心态不稳定,比较浮躁,离职率较高,管理困难。

四、中职学校食品专业培养方向与企业技工人才的需求分析

1.中职课程设置比较全面,企业需要的技能相对专一

中职教育是岗位技能教育,以学生掌握岗位工作技能为教育目标。中职院校食品专业内容较广,以课程为单位,学生由于基础薄弱,接受能力有限,岗位工作技能培养不够突出。

2.中职学生实操技能未能达到企业要求

中职院校学生虽然注重实践,但是实践过程中的态度和实操技能未能达到企业要求。

3.中职学生理论基础薄弱,上升空间有限

中职学生与高职学生比较,基础理论知识仍然相对薄弱,难以对工作有深入全面的了解,比较多的是长时间在基层进行操作性工作。高职或者本科毕业生能够很快掌握操作技能,并且能够快速理解原理,所以晋升空间较广。

4.中职学生职业道德水平较低

中职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比较低,离职率较高,管理困难。

五、对中职食品专业教育的几点建议

1.课程构成

针对职业岗位群对应能力的要求,改革实践教学,建立适应食品企业对中职毕业生岗位技能需求的课程。例如啤酒罐装一线岗位需要啤酒生产工艺、发酵工艺、食品机械设备的课程技能,豆乳在线质控需要食品分析与检验、食品应用化学的课程技能,碳酸饮料在线质控需要糖度测试、真空度测试的食品分析与检验课程技能。要改革实践教学,通过岗位技能需求设定课程。此外,引入案例教学方法,通过对一个典型食品企业的全方位分析,让学生掌握食品企业运行的各方面知识。

2.校内校外实践教育

学校建立教学、实训、实习三方面的综合教学,实训中心技能训练岗位设置力求与企业实际生产岗位一致,激发学生的兴趣,锻炼食品企业岗位技能,让学校教育与企业岗位对接。改变教育依赖理论的教学传统。

3.校内师资建设

选派教师到企业进行培训,锻炼操作能力,掌握新工艺技术。并对教师在企业实训期间的工作按照正常工作量计算,并且给予一定的政策鼓励。鼓励教师参加课题研究,发表学术论文,以及进行继续教育进修。

4.校外专家聘请

加强兼职教师、外聘教师制度改革,突破现行人事制度,开通渠道,从食品加工企业引进富有实践经验的工程师或聘请校外具有工作经验和较高理论水平的兼职教师,定期到学校授课。

5.职业道德教育

应用化学专业的就业方向范文5

1.1选课学生的学习状态及存在问题分析

精细化学品化学是我校应化学生在大四第一学期开设的课程。在开课之前我们做过调查,提出三个问题让学生回答:一是,你为什么要选这门课?二是,你了解精细化学品吗?三是,你选这门课主要是想了解那些问题?学生在思考后,对于第一个问题,大部分同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拿学分,有的同学直接就说没有其他的科目可选而只能选该课,而对后两个问题回答的非常模糊,说不出所以然,只有个别同学表示虽然不能讲清精细化学品的概念,隐约认为和我们的生活非常相关,想通过精细化学品的学习来掌握一些配方技术。通过这几个问题的回答,可以看出虽然是学生自己选的课但是大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是十分明确,这就需要教师加以正确的引导。开课过程中,首先在绪论中主要讲授了精细化学品的定义,特点,作用,主要内容,发展趋势,通过这几方面问题的阐述,主要使同学解决了调查中的前两个疑惑。绪论讲授过程中引用大量的例子和数据,如涉及到洗涤剂、化妆品等日用化学品及一些前沿技术的应用如DNA测序用到的染料、液晶染料、防火涂料、变色龙涂料等功能性染料和涂料时,学生反响很大,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而随着课程的进行,具体到每一章节需要掌握理论性非常强的枯燥知识,如解释高性能颜料化合物结构和性能之间的联系时,学生的情绪明显的低落下来。我们又做了一次调查,就是让大家谈一下上课的感受,主要是指授课内容方面,很多同学表示理论的东西太枯燥,仅靠授课教师的叙述引不起很大的兴趣;另外,存在着个别学生请假或逃课的现象。我们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大四的学生面临考研和就业的压力,有些同学认为逃课无关紧要,只要最后能拿到学分就行;二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注入式教学模式很难提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老师辛辛苦苦查资料、备课,学生没有接受多少。这就促使我们对课程上课的形式和内容作出适当调整。

1.2课程设置时间探索

由于精细化工产品的范围十分广泛,目前很难明确专业的学科领域,但从它们的研制、生产、应用三个方面来考虑,精细化工的基础是应用化学,其内容主要涉及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以及物理化学的基本知识。而这四大化学我校应化专业学生在三年级的上半年已经全部开完。鉴于大四学生面临着考研的压力以及考研时方向的选择,可考虑将精细化学品课程安调整在大三第二学期开课开课。提前一个学期的开课为同学考研方向的选择提供了一定的参考;避免了就业压力的干扰,使学生可以安心学习,增加专业知识,以便就业时为自己提供就业便利。

1.3课程设置内容探索

精细化学品这门课涉及的内容非常之多,既包括染(颜)料、涂料、农药、表面活性剂、日用化学品、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水处理剂、塑料助剂、皮革化学品、纸用化学品等传统的精细化工产品,又包括电子化学品、医疗用化学品、IT行业用化学品等新型的精细化学品。高级“应用型”地方性人才是我校应用化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学生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培养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一个原则。精细化工课程做为应用化学专业的一门选修课,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把握这一基本原则,把重点放在提高和加强学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能力的培养上,着眼于学科发展来认识与理解精细化学品,这是我们的基本出发点,并以此来指导精细化学品化学课程内容的筛选,彰显课程的时代感、凸现课程的作用与地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从制定大纲开始,全面、准确的把握好知识结构和内容,认真备课,多了解精细化工行业的一些最新资讯。力求做到既全面涵盖,又突出重点;既有必要的基本理论,又有丰富的实用技能。针对精细化工课程内容多,知识涵盖面广,而学时少的特点,我们决定采取:

1.3.1在选用有关教材时,仍继续保留染料、颜料、荧光增白剂、涂料、香料、化妆品和农药等传统章节,光谱增感染料和彩色显影成色剂暂时舍去不讲。在教学过程中,对相关产品的分类、结构性质、合成方法、应用、发展现状及趋势等,都必须作尽可能全面、细致的讲授。

1.3.2对于研究性较强的高新技术知识,如感光材料;纳米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防水、防污、防火等功能性涂料。这些知识虽然专业性、前沿性较强,但针对我们的培养目标和地方特色,作为了解性知识较为适宜。在教学手段和方法上,由于存在着教材滞后问题。要想使学生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了解精细化学品化学的前沿和发展方向,让学生参与课堂内容的讲授和进行课堂讨论,如讲到功能性染料和功能性涂料时,我们将以往由教师查新后再整理讲授的方式,改为让学生自己选题查新写论文上台讲课,然后当场解答老师和其他同学提出的相关问题,最后由老师点评小结。论文作业的成绩是根据学生的论文、讲课和回答问题的质量来综合评定。一开始同学不是很适应,主动站到讲台上的很少而且很紧张,在授课教师的一再启发和鼓励下,同学们积极踊跃发言,由于是“同学讲,同学听”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答辩时,气氛活跃,课堂效果生动。大多数同学都欢迎这种讲课作业,认为不仅掌握了最新专业知识,而且对自己的表达能力、论文写作能力、知识的运用能力的提高颇有好处。如,很多同学之前根本不知道文献引用的顺序以及如何在适当的位置标注文献出处,经过这次亲自整理论文才把这些问题一一搞清楚。

1.3.3对于与专业基础课无机、有机、分析的有关内容,如光与色的关系,偶氮类染料制备中的重氮化和偶合反应等。这些是理解和掌握染料知识的基础,又都是学生学过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可采用“信手拈来”的方式,同时也给学生“温故知新”的效果。

1.3.4对于那些和重点知识密切相关,同学较熟悉且又十分容易掌握的内容,如涂料的分类、用途、基本组成等,在经过染料、荧光增白剂、有机颜料的示范和讲授的基础上,给同学提纲采取让学生去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学生自学和思考。下次课时,将这些问题作为课堂讨论的话题,学生分组交换意见后,各组可派一位同学上台论述。这种互动方法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团队合作,增加自信心,提高综合素质。

1.4改变课程考试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传统考试以闭卷为主,主要考查学生对课程基本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而精细化学品的学习要求除了一些基本知识的掌握外,还有对一些学科前沿的理解。既然课程改革要兼顾知识传授和能力素质培养,那么成绩的考核就不能只看闭卷考试的卷面成绩,而应有多种形式的考核。因此,我们的做法是平时成绩占20%,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40%,论文成绩占40%。考试方式的调整,克服了闭卷考试的某些局限,使学生不仅仅为考试而被动学习,能够在主动愉快的氛围中学好这门课程。

2结束语

应用化学专业的就业方向范文6

关键词:水质净化;课程优化;应用化学

作者简介:牛微(1978-),女,辽宁本溪人,沈阳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系,讲师;毕孝国(1962-),男,吉林辽源人,沈阳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系,教授。(辽宁 沈阳 110136)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5-0065-02

应用化学(电站方向)专业主要培养面向电力行业的化学作业人员。其中,电力生产用水处理是电厂化学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本专业毕业生的核心就业岗位。近年来,随着亚临界、超临界机组逐渐成为电力系统的主力型机组,热力设备的水、汽质量要求日益严格,使得电厂水处理技术迅速发展,水处理设备不断更新,水处理工艺日益完善。[1]因此,原“火力发电厂水质净化”课程教学内容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下水处理运行岗位的需要。本文在充分调研国电铁岭电厂、宣威电厂水处理运行岗位作业内容和所需知识要素的基础上,[2]对“火力发电厂水质净化”课程的内容进行了优化研究,删除现已不再使用的传统水处理工艺,增设能够拓宽专业知识面、介绍高新电厂水处理技术的章节,强化学生工程意识,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火力发电厂水质净化”课程是应用化学(电站方向)专业十分重要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同时也是本专业的特色课程。课程内容主要以火电工程水处理为主线,具体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火电厂补给水、循环冷却水、发电机内冷水、凝结水处理技术的基本理论、常用处理系统、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和运行工艺,使学生具备从事电力行业水处理设备运行与监督的基本技能和水务管理的初步能力,胜任电厂水处理设备运行及监督工作。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同样可以胜任其他相关行业的水处理设备运行工作,可在化工、环保、煤炭等相关领域从事水处理设备运行与监督工作。

二、课程内容优化与设置

“火力发电厂水质净化”课程内容包括水质概论、补给水处理、凝结水处理、循环冷却水处理和发电机内冷水处理五个部分。课程内容设置应紧密结合电厂水处理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减少电厂水处理技术的理论部分,补充与水处理运行岗位有关的实例和题目,做到理论部分以“必需”和“够用”为尺度,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1.水质概论

水质概论部分主要介绍天然水的水质概况和水质指标,重点让学生了解水在火电厂中的作用,电力工业通常采用的水源及其特点,电厂日常检测的各类水质指标的含义及其测定方法。

随着水资源的日益紧张,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储存量日益减少,建在城市的热电厂普遍以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中水作为电厂补给水和循环冷却水水源。因此,在水质概论部分增加中水水质特点章节。

2.补给水处理

补给水处理部分按照水处理单元分为混凝、沉降、澄清、过滤、离子交换和膜分离六个章节。其中混凝、沉降、澄清、过滤是火电厂应用最广泛的预处理工艺,离子交换和膜分离是两种最普遍的除盐技术。

课程内容安排方面,删除了石灰处理、软化和降碱、蒸馏等陈旧工艺和絮凝反应动力学、沉降效率计算、半透膜透过机理等理论性较强内容,减少了混凝原理、过滤机理、离子交换动力学、树脂交换特性等原理性内容的学时,增加了水处理设备运行与管理,水处理设备常见运行故障及消除方法、出水水质不合格的原因和处置方法等应用性强内容,使学生真正学到实用的知识。

由于大多数新建电厂均采用反渗透等膜法除盐,或将离子交换和膜分离技术组合应用,因此,“火力发电厂水质净化”课程扩充了关于膜分离技术的教学内容,增加了超滤和连续电除盐章节,并注重对膜法除盐工艺的组合应用和超滤、反渗透设备的讲解。

3.凝结水处理

随着直流炉和高参数、大容量机组的投运,凝结水处理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30万千瓦的机组和冷却水水质较差的超高压机组都设置了凝结水处理系统。

凝结水处理部分主要介绍目前较先进水处理设备,如覆盖过滤器、电磁过滤器、高速混床等,增加了凝结水处理系统的运行章节。

4.冷却水处理

循环冷却水处理部分主要介绍敞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易出现的结垢、腐蚀、微生物滋长问题和日常使用的水质稳定剂,删除了阻垢机理部分,增加了循环冷却水系统日常运行和维护章节。

5.发电机内冷水处理

《大型发电机内冷却水质及系统技术要求》的和实施,对发电机内冷水水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单纯加缓蚀剂的处理方案已不能满足新标准的要求。因此,“火力发电厂水质净化”课程增加了发电机内冷水处理部分,主要讲授发电机内冷却水控制的目的和目前发电机冷却水的常规处理方法。

此外,在内容讲授方面,教师应注重结合电厂水处理工艺实例讲解。如在讲授火电厂补给水处理工艺时,结合铁岭电厂、大连热电厂等各个电厂具体采用的补给水处理工艺进行讲解,并对各工艺进行对比,组织学生讨论各个工艺的选择依据及优点。教师讲授水处理设备时也一样,应明确告诉学生各个电厂所采用的具体水处理设备的型号及控制指标等,避免理论与实际脱节。结合理论讲授,课后多给学生布置综合性设计题目,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相关课程的衔接

1.先修课程

“火力发电厂水质净化”的先修课程主要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各门课程中与“火力发电厂水质净化”课程相关的知识模块如表1所示。“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课程主要为“火力发电厂水质净化”课程提供必须的化学基础知识。

2.后续课程

知识上升为能力是学习知识的目的,也是应用型教育的客观要求。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中间环节是实践,因为实践的结果既丰富了知识的内容,又使单个知识点之间建立了联系,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因此,为加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缩短毕业生的工程适应期,“火力发电厂水质净化”课程明确规定了实现能力目标所需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分别为水质净化课程设计和水处理工艺实训(见表2),时间均为2周。

水质净化课程设计的任务是结合“火力发电厂水质净化”课程的学习,指导学生自行设计一套符合要求的火电厂补给水处理系统,使学生对补给水处理方法、处理系统的设计和工艺计算、水处理工艺的合理布置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加深对补给水处理系统整体概念的认识,并获得比较完整的工程设计知识。具体的设计任务包括原始设计资料的整理、预处理系统及相应设备的选择、除盐系统及水处理设备的选择、除盐系统的工艺计算、绘制补给水处理系统流程图、编写设计说明书和计算书。

水处理工艺实训是要求学生自行调试过滤、澄清、离子交换、反渗透和电渗析小型实验装置,并对离子交换、反渗透和电渗析实验设备的出水水质进行检测。通过水处理工艺实训,学生掌握过滤器、澄清池、离子交换器、反渗透、电渗析装置的结构、运行与监督方法,掌握电导率仪、钠度计、浊度计、pH计的使用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其对水处理系统的工艺布置和水处理设备的运行有比较深刻的了解,为进入岗位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必要基础。

四、结束语

电力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龙头,须及时将新知识、新技术应用于生产实践,这就要求电力行业院校及时更新知识内容,实现教学、科研为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职能。因此,“火力发电厂水质净化”课程的教学内容重在面向目标岗位,强化实践技能。做到理论部分以“必需”和“够用”为尺度,强化学生工程意识,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