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教育现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于农村教育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于农村教育现状

关于农村教育现状范文1

关键词:农村学校;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3-0053-03

一、问题的缘起

笔者走访过一所农村学校,从简单的观察来看,无论是学校环境还是其具备的教学资源,与发达的城市学校相比,都显得很缺乏和贫瘠。而且,教师年龄差距很大。从工作任务来看,农村的教师也要接受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从工作对象上来看,现在的农村孩子接触了越来越多的现代设施,他们通过网络的接触,知识面也扩展了,其心理状况、价值观、学习动机较之前都有了很大的差异。当前农村学校的大部分教师仍然循规蹈矩地沿用着他们长期任教的老经验,知识量出现明显不足的状况,无法适应现在农村的基础教育。对农村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的研究,是对提高我国农村教育的基础、同时也是使我国发展成为“人才强国”的必须的战略手段。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1.教师

对教师概念的界定,教育大词典给出这样的解释:学校中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随着社会和学校教育的不断发展,社会功能、素质要求、职业劳动特点和内容,均发生了变化和发展。[1]教师职业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巨大的,担负着培养一代新人的重任,为学生的发展起着引导者的作用。

2.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又称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通过持续的专业教育,习得教育教学专业技能,形成专业理想、专业道德和专业能力,从而实现专业自主的过程。[2]教师职业已经走向了专业化。一般认为,教师的专业标准包括专业的知识、技能、专业的训练、专业的道德、专业的组织和职业自主性。其中,其它职业无法替代的、复杂深奥的专业知识技能标准,是教师专业标准的基础和核心。[3]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一个优秀的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在其实践的过程中积累和实现的,依赖于教师个体对其专业发展的追求和完善。

三、研究的过程

1.访谈前的准备工作

笔者综合考虑了几个因素,最终确定的被访谈对象,一位是F教师,50岁左右,男性,在一所农村学校里任教将近30年,年轻时师专毕业,然后就一直在此工作至今。另一位是L教师,女性,26岁,两年前通过特岗教师考试进入该中学任教,大学本科学历,大学期间曾经给某私立学校做过兼职代课教师。这两位教师,非常符合研究所要求的访谈条件,即不同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教学经历,对农村教育有着不同的认识,等等。笔者选择了一对一的访谈形式,在和两位教师对有关事宜达成共识以后,进行了访谈工作。

2.设计访谈大纲

本着保密原则,本文所有被访谈者名字均用字母代替。

根据本文需要研究的问题,设计出了下面访谈大纲:①您为什么会选择做一名农村学校的教师?您对当农村教师满不满意?为什么?②您以前是什么专业?它对您现在的工作有哪些帮助呢?③您日常的工作内容有哪些?在面对这些工作时您感到轻松吗?④在面对您经常面对的学生时,有没有出现让您感觉压力很大的事情,您为什么会觉得这些事情让自己不好处理,感到有压力呢?⑤您除了备课、教学之外还学习吗?都看些什么书呢?(如果没时间学习,您觉得学习重要吗?您想看些什么书呢?)⑥您有没有在职期间参加过培训?如果有,您都培训了哪些内容?如果没有,您希望参加培训吗?您觉得教师专业培训对农村教师的教学有用吗啊?⑦您希望有机会接受哪方面的培训?⑧您认为在农村任教和在城市任教有区别吗?如果有,您觉得表现在哪些方面?

3.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本研究采用一对一的半结构性访谈方式收集材料。在征得两位教师的同意后,采用录音笔的方式对访谈的内容进行记录。每个受访者的访谈时间约为一个小时。每次访谈结束后,笔者都会将录音资料整理出来,并对访谈提纲做进一步的完善,并在访谈过程中及时地进行追问。通过对两位教师的深度访谈,使研究具有了丰富的材料。

四、当前农村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现状

1.农村教师入职背景复杂,缺少终身为农村教育投入的志向

当被问及为什么选择做一名农村学校的教师时,两位教师的回答各不相同。在谈到农村学校的教师入职条件时,两位教师均表示并没有太大的要求,对学科专业等背景并没有做出硬性规定。如F教师说:“我们那个年代,上学的人不多,师专毕业后理所当然就回到家乡工作了。刚工作那几年,心里想着就留在这里了,好好工作,我也是农村人,应该为自己的家乡做些贡献,能够让更多的孩子学到知识。可是工作了几年后,由于我们这里教师的工资太低了,有时候还不够全家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尤其是现在,上级慢慢开始重视农村教育,对农村教师的要求也高了,工作起来开始力不从心,总觉得压力很大。我都在这里工作快三十年了,最近几年一直会想着能不能提前退休,去县城做点别的事情。如果能调到县上工作是最好的了,那里环境好,给的工资也高。”L教师说:“我大学快毕业时,一直是想要留在大城市里发展的。后来父母提议让我考特岗教师,说是工作待遇还算可以,我也只需要在农村学校暂时工作三年,三年后就有机会调到县城或市里。对一个女孩子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当时就想着这也是个权宜之计。现在我已经在这里工作两年了,我对这里也挺有感情的,也很喜欢这里的教师和孩子们,但我还是希望不久后能离开这里,到一个更好的地方,毕竟我已经习惯城市了。如果调动困难,我准备考研。”

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农村学校的教师缺少终身为农村教育投入的志向,限制了其对教学工作热心的投入,容易产生消极的工作情绪。这种状况,对教师专业发展是极为不利的。究其原因,是农村生活水平的落后和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不高。

2.农村学校教师专业知识水平明显薄弱

从两位教师的叙述中,笔者了解到当前农村学校教师的专业知识面相对比较狭窄。首先表现在对“专业知识”一词的理解上。F教师说:“我是一个语文教师,我的职责与任务就是把语文课教好。学生的语文成绩提上去了,才能算是一位好教师。”L教师:“我参加特岗教师考试时,考了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两门课,我知道一位好教师不仅要拥有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同时也要了解诸如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两位教师各持己见,但在笔者看来,关于教师的“专业知识”,可以借鉴舒曼(L.S.Shulman)对教学知识的分类为基础的研究,即教师专业知识的核心包括一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学科知识、PCK(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即学科教学法知识)。[4]很显然,两位教师对“专业知识”一词的理解还不够全面。同时,由于农村学校的教育资源比较落后,教师表示他们可以有意识地对自己所带学科的互联网资源和相关的前沿问题进行充实和运用,但却很难将运用教育信息资源、提高专业发展水平这一手段经常化。

3.教师工作生活压力很大,很少有时间顾及自己的专业发展

两位教师告诉笔者,他们在学校的工作内容十分广泛,备课、上课、学生辅导、批改作业、考试评价,等等。但农村学校相对于城市学校有其特殊性,如农村学校面临着教师资源及其知识结构化不均衡状态,普遍存在着一个教师担任不同学科教学、所教学科与其自身专业不对口的现象,教师均感到工作压力很大。L教师说:“我大学专业是英语,现在教的也是英语,也算得心应手。但我带了两个年级,初二和初三,也就是说,不仅要备初二英语的课,还要备初三英语的课。两个都不敢耽误,一个出现了问题,也不敢放松另一个。这样,大大占据了我课下生活的时间,我的大部分时间好像都是在为教学做准备。”F教师:“我的专业是语文,这么些年来一直带着语文课。但学校有时候缺一些副科的任课教师,我也带过政治、历史,现在还带着政治。这不是我的专业,我对它们并不是很熟悉,像这样的课程,学校里也不是特别重视,总觉得教师都可以带课。但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升学考试,教师必须为学生的考试打好基础,不是自己的专业也要硬着头皮上。所以,像我们这些农村教师,还是很累,压力很大啊!”在被问及让教师感觉压力大的情况时,L教师说:“农村的孩子很调皮,课堂上经常捣乱。教师越是对他置之不理,他越是蹬鼻子上脸。课后还有打架的。现在的家长都护孩子,自己的孩子受伤了就来学校追究教师的责任。这些问题处理起来真的很棘手。”而F教师则感觉对升学考试的压力很大:“教了几十年的书,上级一个政策下来就让我们换一种方式,你说我能适应得了吗?现在对教师和考试的要求越来越高,有时候觉得自己真的落伍了,教不了书了。”

从教师的谈话中可以看出,农村学校的教师工作生活压力都很大,他们很少有时间去充实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这对他们的专业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4.农村教师参加专业培训的机会不多,不够

L教师:“教师参加培训的作用是很明显的,我在培训的过程中最感兴趣的是心理学方面的内容,它让我能够了解到现在中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情感需要,只有充分了解了他们,才能知道什么样的教学才适合他们,怎么教才能让他们学得好,怎么样才能让学生爱上学习。同时呢,我希望能够在培训中多学一些教学技能、方法之类的知识,提高教学水平。”F教师表示:“我自己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知道自己作为一个老教师和那些新教师之间的差距,我采用的教学方法都是一些老方法,有时候还感觉到吃力不讨好。很多新的东西自己都不懂,感觉落后了。很希望能去参加一些教师培训,这种机会不能只留给年轻的教师,老教师也很需要。”

可见,教师的培训对教师工作的顺利展开的作用是很大的,但农村教师仍然缺乏这些系统的培训,参加培训的机会不够。

五、总结

国家现在对农村教育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但农村教育的特殊性使得它的发展仍然需要一段时间。而农村学校的教师应该得到社会上更多的关注,得到更好的待遇。师范院校应该把农村教师的职中培训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身为农村学校的教师,他们本身也应该要有全身心投入农村教育的志向,积极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在基层的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教育大词典(教育心理学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2]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关于农村教育现状范文2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音乐教师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6-228-01

一、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中小学音乐教育是整个音乐教育的基础阶段,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中小学必修课程之一。音乐教育对于中小学生智力的启迪,人格的塑造,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等都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然而,在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与现代化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因此,文章想针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来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教育管理部门重视不够

许多乡村学校至今仍把守着应试教育这根“缠身令”,以提高升学率为惟一追求,并以此衡量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教师的工作成绩。加之乡村学生从小就受一种只有考上大学才能脱离农村的“传统”教育。家里家外、校里校外,形成统一“思路”。尤其到了中学,只要是高考范围之外的课程,一律不去“浪费”时间。?此外,乡村中小学大都实行包班制。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遇上一位思想活跃、又有音乐爱好和音乐素质的包班教师还可能灵活地给孩子们安排几节音乐课;反之,孩子在整个中小学阶段也就几乎与音乐断绝了缘分,这对于无数渴望美、向往美的儿童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二)音乐教师素质低下,缺少正规培训

师资为教育之根本,其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校在某学科领域的教学水平。乡村学校音乐师资严重“贫血”,多数学校无专职音乐教师;即使有专职音乐,其专业基本功也是十分薄弱。为考核工作实绩及晋升评优的需要,又有近半改教了数学、语文等“主课”,音乐只是兼教。如此指导思想,教师的专业能力又如何提高呢?因而在教学理念、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以及对新教材的适应性上,都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这种现象反映了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音乐技能素质急待提高。音乐教师尤其需要经过特别的专门培训,但实际上他们接受正规教育和培训的机会却少得可怜,于是许多能唱两首歌的音乐爱好者便成了音乐教师。教师音乐素质低,是造成目前乡村中小学音乐教学质量低下的又一原因。因此,重视对音乐教师的培养和继续教育,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

(三)教学条件差,缺少相关设施

首先,缺少音乐专用教室。在农村中小学,不仅低年级的音乐唱游活动难以开展,就是中高年级的学生上课也受到制约。其次,缺少音乐教学所必需的多种教学设备和相应的音响、音像资料。虽然学校有电脑、多媒体、DVD机、等设备,但极少用在音乐教学上。由于没有独立的音乐教室,也就使得音乐教学的设备缺少独立性,教学条件得不到保障。最突出的就是没有从事音乐教学的多功能讲台。

(四)对音乐教育的投入不足

农村长期以来由于经济较为落后,并且发展相对缓慢,有的学校连一架普通的风琴都没有就更谈不上钢琴、电子琴、音响、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有的地区由于对音乐教学的不重视,即使有一些音乐教学设备也并未真正用于日常的教学中,最多也不过是在公开课或赛课等时候用一下,其他时间也就像博物馆用来展览的文物一样。

(五)音乐教材内容偏深

现在的有些音乐教材与农村中小学的教学现状不相适应。教师教起来吃力,学生学起来费劲。致使音乐课缺少系统性、多样性和丰富性,从而破坏了音乐教学的整体。

二、改变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对策

(一)改变思想观念,提高对音乐教育功能的认识

要改变当前乡村的音乐状况,应首先提高对音乐教育的认识,各极管理部门及广大乡村音乐教师应转变观念,按《教育大纲》要求实施音乐教育;加强提高对音乐教育的认识,充分认识音乐教育在乡村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属品,而是开启学生智力、增强道德观念、提高审美能力的启迪良友,使学生真正做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生活在广阔农村的乡村学生,时时浸泡在鸟语花香和民歌民谣之中,对大自然的感受也更为深切。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城市学生所不及。

(二)加强音乐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

针对农村音乐教师紧缺,教学设施简陋的诸多问题。我们要稳定音乐教师队伍,加强教师培训工作,不断提高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对有音乐爱好的能基本胜任音乐课的教师要定期进行培训,积极发挥业务能力较强教师的作用。采用多渠道培养方式,壮大音乐教师队伍,加强音乐教师的双基训练和学历培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加强交流与学习,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水平。

(三)加强对教学设施投入,有计划地开展文艺活动

学校应首先配备音乐教学的基本设施,如教学用具、音响设备与音响资料等。通过单位投资、社会赞助及勤工俭学等办法解决资金问题,还可以自力更生自做教具(如打击乐、笛子等)。

(四)狠抓课堂教学改革与艺术实践活动

关于农村教育现状范文3

龙安区是典型的农村学校多大区,目前我们辖区的教育现状更是出现教师工作热情不高、教师评价方式单一陈旧、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下面我就了解的现状作简要叙述,并就教育教育管理方面提出针对性的相关对策。

(一)教师工作热情不高

众所周知,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在教育,教育的关键又在教师,而教师的积极性则是关键。现阶段农村学校教师的教学热情、工作积极性、主动向不高,主要原因是收入偏低。有些教师不太愿意服从学校工作安排,爱讲价钱,特别是不想当班主任,人人都想到城区去、到好学校去。有些教师主动学习不够,学习氛围不浓,培训学习走过场,业务素质有待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不高,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校长的管理,有学校没有科学的管理制度,呈现“校长说了算”的局面,校长不以身作则,做事不严谨,造成学校一面混乱,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有部分教师不自觉遵守制度,导致其他老师工作也没有激情,从而导致学校工作的滞后。有学校校长只关心教师的教学成绩,不关心教师的生活,不真正走进教师、了解教师,教师的喜怒哀乐校长不知;甚至有教师之间闹矛盾、出分歧,不团结等等,这些都是影响学校工作的因素所在。

(二)对教师的评价过于成旧与单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方式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学校对教师进行评价是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教师评价是整个教育评价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笔者也不说学校应该从各方面评价教师,单从教学成绩方面来讲就存在着许多弊端或是成旧的地方。让我们来看一看以下的两个现象:

现象一:虽说在考试的评价中,后25%的学生也被纳入了评比中,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一块的比较名存实亡:开会时学校把后25%说得多么多么地重要,可真正考下来看重的还是前面25%的学生,比的还是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等。

现象二:一个教师在教学中同时兼任两个班级的教学任务,同样的教师、同样的教学,不同班的学生成绩就是不一样,有的相差还很大。为什么分班成绩几乎一样的两个班,会出现如此大的差距?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生差异的原因,有班主任的原因,有教师的原因,但笔者觉得更有学校评价方式不完善的原因。

学校如果真要用教学成绩来评价教师的话,完全可以把教师教的两个班的成绩都组合在一起,当作一个成绩来算平均分、优秀率等,这样就不会出现或少出现上述现状。我们可以静下心来想一想:有的教师把精力放在一个好一点的班级,那他同时教的两个班的成绩相差当然大了,还有就是把精力分散在两个班的教师教出的成绩肯定没有把精力全放在一个班级的教师教出的成绩好,但就这种昧着良心的教学思想还在成旧的评价制度的保护下继承并发扬着。这样的评价制度肯定有违素质教育的要求,有违新课程的理念,试想一下:这样的评价制度不知害了多少学生,害了多少教师。

(三)教研认识不足,活动流于形式

对于农村学校而言,课程改革即使教育给农村学校的一次难得的机遇,也是对农村学校的一次严峻挑战。学校管理者既是教学实践的组织者、执行者,对新课改的成功与否起着关键的作用。1、教研活动流于形式,冷了教师们的教研心肠。作为一名教师,欲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教学研究必不可少,而教研组活动是其中的重要载体之一。一般来说,绝大部分教师都是满怀信心和希望去参加教研活动的,试图通过教研活动来掌握信息、学习方法和互相帮助,以提升自己的理论修养和实践操作能力。但是,如果一旦教研活动流于形式,变为纯粹的应付和完成任务,可有可无,久而久之,教师的参与热情逐渐降低,教研的积极性慢慢减退,教研的劲头也就越来越差了。2、教研活动流于形式,伤了学校的教研风气。本来,教研活动最讲究科学性和真实性,来不得弄虚作假,否则,教研活动也就失去生命力和存在的意义。假如教研活动只是为了完成学校规定和布置的任务,每周一次的量是得到了保证,可教研活动的质又在哪里呢?假如教研活动仅仅是做做样子,谁还会真心实意、脚踏实地地去准备、去钻研、研活动的收获去参加?长此以往,哪里还有严谨、求真和协作的教学研究氛围?大家都迫于形式的需要和无奈,没有心思进行教研活动,也就失去了教,学校的良好教研风气又如何建立?3、教研活动流于形式,浪费了教师们的时间和精力。因为教研活动放弃了实效,每次活动都会追求长度,演变为走过场,所达成的目的性越来越弱,其结果令他们疲倦不堪、烦不胜烦,白白地浪费了专业生命。

二、 相关对策及其实施办法

(一)校长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校风。应该时时、事事、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好全校师生的榜样,起好模范带头作用。带头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形成自觉遵纪守法的良好校风。制度要完善,但更要落实。在教育教学上率先垂范,形成严格、严谨、开拓创新的教风。一个学校的优劣,教育教学质量的好坏是一条重要的检测尺码。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关键在于全校教师的教学态度与教学水平。.在日常生活中廉洁奉公,在全校师生中保持一个正直美好的形象。平等待人,关心教师,凸显校长的亲和力和凝聚力。严以律己,不搞特殊化。常和教师谈心聊天。作为校长,与教师交流是尊重人格、平等相待、消除隔阂、坦诚相见、增进友谊、达成共识的一剂良方,也是校长心胸豁达、掌握主动的一种境界。校长需要与全体教师有更多更好的交流,已得到教师的理解和支持,也有利于达成共识和心灵的共振,促进学校人际环境的和谐发展,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建立奖励机制。校长应尽可能的从预算中拨出经费,来奖励取得成绩的教师。教师积极性会大为提高,学校工作也就会顺畅而有成效了。

(二)对教师的评价要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不能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评价内容应该从德能勤绩多方面。基本素质要从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教育思想、教学基本功等方面加以评价。再者就是教育教学评价要改变过去重工作数量的方法,应从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工作方法、工作态度等方面加以评价,要加强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独立备课的能力、课堂教学能力、指导学生开展活动的能力、担任班主任及管理能力。

对教师的评价要做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做到全面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可量化的指标一般来说内容比较单一、具体,而那些难以量化的东西都比较综合,不易区分等级。如果过分追求量化会影响评价的信度和效果。要把自评和他评结合,在评价过程中,被评价者和评价者要相互沟通和协调,改变评价的单一形式,加强自评,给老师一定的自,使自我评价与日常教学、阶段性检查有机结合起来,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共同参与的过程。评价程序要公开、公平、公正,方法要简单易操作。

关于农村教育现状范文4

中国的教育改革,历经几十年风风雨雨,各种教育思想、课堂模式层出不穷,潮起潮落,争议此起彼伏。 如今,应试教育淡出,素质教育前景看好。 就学校教育而言,无论怎么改、怎么变,教育的本真仍然是让受教育者学会做人的道理,奠定必需的人生文化底子,能有一技之长这一主旨变不了。 其中如何教、如何定位学生的培养方向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古人教无定法因材施教,总结出了如何教的真谛。 教育双方的角色、地位、关系处理、任务分配、负担等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对其细节、过程处理的方式、方法不同,可能会影响其成效。 但最主要的分水岭还要在施教者的德高学高艺高和受教者的兴趣 爱好上。受教育者的培养方向提法颇多,涵盖层面广泛,具体而言,就是要把他们培养成一个有用的人、完整的人、能自立的人。 在此基础上差异性的有向发展也无可非议。 可如今办人们满意的教育期望,使太多的家长都想让自己的孩子向上好学、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考名牌,将来找一份好工作的方向看齐,为达到这一目标, 不惜 拼爹娘拼关系拼老本,唯独忽视了对孩子的人本和亲情等关键的做人根本性问题的教育,忽视了对孩子的个性发展的尊重和人的差异认同。 长此以往,后果堪忧。

大家都知道,过高浮躁的向往,急功近利的目标,会很难让人静下心来思考,学生也一样。 社会大环境的价值导向和舆论宣传,现实家庭生活的真切感受, 与学校传统教育的落差,让他们产生迷茫,出现厌学读书无用等思想,缺乏感恩之心,偏执、自私的种种状况也就在所难免。 问题的症结在哪里? 通过何种方式解决,是一个很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就时下教育的现状来看,国家在下大气力进行办学投入、实施两免一补营养餐等惠学助学工程,强化学校安全管理,提高学校配备标准,依法规范教育行为,扩大教育发展的涵盖,想方设法把大教育办出成效来,应当说,国家、政府对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决策是颇费了心思的。可是在如此高度关注教育发展的社会大背景下,学校教育面临的复杂性、安全风险、形而上的负担却越加越重,使教师的职业感有所下降,沉身静心钻研教学业务的时间得不到充分保证,发展下去自然就会影响到教育教学的质量提升。另外,家庭亲情教育的淡漠、艰苦磨炼缺课现象的普遍存在,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差的突出问题,都严重制约了素质教育的发展,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要解决好以上问题,肯定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 但最主要的是要把《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规变成硬法,而不能仅仅是一种导向型的保护法和预防犯罪法,是软法,缺乏责任处理条款。 首先,政府要明确地为学校、教师减负,把他们从众多的务虚工作中解放出来,让学校尽量少参与行政活动,把政府、家庭的教育职责明细化,主动采取指向性的、多管齐下的指标管理举措办教育,实行有效的追究,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 其次,学校教育要公开公正公平地与家庭、学生沟通,实行合约、承诺服务,做到为学生的和谐、特长、可持续发展共谋划,达成共识,确定好孩子们的明确发展方向,改变目标过高、不切实际的想法,真正把他们的培养置于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土壤里。 长期以来,农业县区的教育一直处于离农 教育的状态,很少和农村、土地真正联系在一起。具体来说,在对学生的施教过程中,普遍只重视文化知识的传授,专业技术型教育严重短缺。 学生一旦辍学,安身立命的技能短板就会凸现出来。 当务之急是必须改变单一的教育模式,把专业技能方面的培养重视起来,全社会尤其是家长们要达成共识,才能全面、有效地教育学生形成正确的成才观、价值观。 再次,家庭教育关坚决不能放开。众所周知,对人的一生影响最重要的人莫过于父母亲人, 他们的言行、人生修养、 工作生活经历时时处处都在启蒙、教育、影响着自己的子女,甚至他们的喜、怒、哀、乐都会在孩子们的心灵上打上烙印。 平时我们说什么样的家庭出什么样的孩子的话,就蕴含了人生的这一经验总结。 所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要办人们满意的教育,解决不好家庭教育配合的突出问题,只能导致办学的更大压力和家庭企盼的必然落空。解决矛盾的途径必须做到相互沟通、共商良策才行。否则,中华民族传承的勤劳、质朴、孝德等优良品质就可能会被漠化掉。现在的各级各类学校,大小都不能出任何的问题,也出不起问题,尤其是学生安全事故就如同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咒,令人胆战。 太多的案例几乎与学校撇清的没有,这是一种无形的重负,它超过了教学压力的许多倍。 如何分担安全重负,仅靠划分责任范围或出了问题再追责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安全保护它需要多方面地从时间、人力、财力、设施设备及管理机制上去保障,全社会共同关注才可能有望改变现状,做得更好。 如果在这里面出了故障,其他的一切都无从谈起。 如何为教育行业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分担学校安全责任的压力,是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之一。分析目前各个学校学生体质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缺少家庭体力锻炼活动导致的。 家庭应主动承担起这一责任来,利用节假日安排好孩子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让他们在实践中感悟、体验、获取,因为有许多东西靠课堂、书本是无法得到的。创新离不开实践,坚强离不开锻炼实践是人生的土壤,强身健体也不例外。

总之,学校教育作为培养人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辅相生,功能侧重点有别,相互谁也替代不了谁,缺少了哪个环节都不完整,只能齐抓共管,才能取得育人的良好效果。

关于农村教育现状范文5

xxx中学  方xx

调查内容:

农村中小学学生的家庭教育

调查时间:

2017年10月——2017年11月

调查目的:

分析农村中小学学生学校教育艰难的原因,并探索改善方案

调查地点:

xx县乡镇中小学

调查方法:

教学参与、家访、座谈师生和家长

关键词:

家庭教育、家长学校、留守儿童、社会性、独立性、自觉性

一、前言

从教多年,业内同仁谈及当前农村中小学教育,都一致认为: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相对于八九十年代,孩子难教有三个方面的突出表现:首先,学生的社会性越来越弱,许多学生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不关注他人感受,严重者有抑郁、自闭倾向或心理疾病;其次,学生的独立性越来越差,依赖性越来越强,生活中的点滴小事都会让他们无所适从,学习生活中一遇到困难就会找老师求助或者失去信心;再次,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越来越差,90%以上的学生没有自觉学习习惯,学习对他们来说是任务,是苦差事。

二、调查概述

为了得到一线教师、学生和家长内心真实的想法,我和同事设计了座谈的问题,以证实上述问题是否存在、是否突出。问题设计如下:

社会性之问

1、放学回家后,家长最喜欢询问学生哪方面的情况:

A、学习方面    B、饱暖方面  C、师生同学关系方面  D、其他

2、是否是留守儿童或留守少年:

A、单亲留守    B、双亲留守   C、不是

3、是否有基本的人际交往能力:

A、班上有好朋友        B、我乐意分享,亲人朋友高兴我也会快乐 

C、我习惯独来独往      D、有过好朋友,但他们总是让我不高兴

独立性之问

1、在学校打过电话向家长求助吗?

A、有要家长送衣物或零食       B、有要家长接送

C、有,觉得自己不舒服,想家   D、几乎不,不想给家里添麻烦

2、在家里做家务吗?

A、很少                  B、家里一般不要我做   

C、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D、经常帮家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3、遇到困难或难题你首先怎样做?

A、向家长求助、问老师      B、自己先想办法,实在没办法就求助

C、不管它,干其它的        D、很烦心,害怕,不知道怎么办

自觉性之问

1、你有理想吗?为你的理想做过什么吗?

A、有,但只是想          B、有,偶尔会做些事,但觉得很难实现

C、有,我一直在努力      D、没有,觉得生活没什么乐趣

2、在你看来,读书学习是件什么样的事情?

A、快乐的事              B、有意义的事 

C、烦心的苦差事          D、不想读书想就业,有钱就好

3、觉得自己勤奋吗?

A、只要聪明就好  B、不勤奋  C、我很勤奋  D、还算勤奋

4、给自己写个计划吗?

A、写过,但很难坚持         B、没有,跟着老师来

C、没有,不想过得那么辛苦   D、写,而且我坚持按计划做事

座谈在50名学生中进行,并对其中15名家长进行了走访,对数据进行求证,同时收集10名一线教师对这方面问题的看法,以及他们在一线遇到的一些真实而典型的事例。最终我们得到了如下数据:1、社会性之问,关注孩子师生同学关系的家长只有4%,关注孩子学习成绩的家长为88%;留守儿童在近城区为62%,在偏远山区高达92%;人际交往方面选择C和D的有64%。2、独立性之问,向家长求助选择D的只有6%;在做家务上选择C和D的只有16%;遇到困难方面选择B者为12%。3、自觉性之问,选择C的为6%,也有6%的学生选择D;对读书的认识,选择C和D的人有56%;在勤奋方面,选择A和B的有78%;对于写计划,选D的为0%。从上述数据我们可以看出,现在的孩子融入社会的能力,生活自理能力,自我提高的能力都表现得非常欠缺。在校生患心理疾病、自杀、大学毕业不能走向社会、啃老一族的人越来越多,他们没有成为社会的优良资产,而是成为了社会的负担。

三、问题分析

美国人泰曼.约翰逊认为“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失败的家教造就失败的孩子”。家庭教育是其他一切教育的基础,父母对于孩子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孩子只会越来越像自己的父母,而不会越来越像自己的老师。

1、农村孩子有人养,没人教的状况成为常态。

首先,留守少年儿童现象很多人做过调查和论述,社会已有共识:隔代教育的溺爱型,家长的放纵型等都指向一个问题,即留守少年儿童缺少家庭管教。其次,农村家长有的缺乏知识无力教,有的负担沉重无心教,有的自我放纵无格教等等,这些现象已成为普遍。第三,社会对家庭教育关注有欠缺,对孩子的综合成长关注有偏差。社会对胎教、幼儿教育、各类知识培训班的关注还算比较普遍,相关书籍、网站、培训机构等有很多,对于家长培训的教育几乎缺失,对孩子性格、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教育极为薄弱。综上所述,农村家长往往关注了孩子身体上的成长,部分关注了知识上的成才,却鲜有关注身心健康方面的成人。成人却最重要。

2、农村家长爱无度,教无方的现象极为普遍。

计划生育的推进,孩子都成了家长的宝贝,为了孩子安全长大,家长常常给孩子画地为牢,这里不安全不能去,那里太辛苦不要去,这事太脏,不要干,那事太累不要做。初中生没扫过地、没倒过开水都已经不是稀奇事。住校生因为没有拖鞋、开水瓶坏了、鼻子感觉不舒服等就会给家里打电话要家长过来,这些都成了普遍现象。家长开车接送孩子上下学,往学校给孩子送这送那,晚自习下课了还要到学校看看孩子怎么就寝,这些也司空见惯。爱要有度,教须有方,家长培训是当前社会的重要课题。

3、农村社会推家教,促和谐的工作意义重大。

中国是人口大国,人力资源是社会的巨大财富。人力资源是转变为优良资产还是不良资产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辩证,推动家庭教育发展,促进人力资源转变为优良资产对促进社会和谐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家庭教育、家长培训工作的严重滞后与当前社会闹访、校闹、医闹、乡村卫生差、打牌赌博等各种不良现象息息相关。推进家庭教育,推动家长培训工作落到实处需要全社会形成共识,共同努力。

四、发展建议

1、建立专门家长培训资源库

2017年11月,人民日报刊发评论文章《家长也应“持证上岗”》,“ 重视家庭教育、重视家庭建设,让家长们上好“人生第一课”,让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至关重要”。很多家长知道自己水平低,想提升,但不知道怎提升;很多专业人士知道社会现状,想发言,但声音常常被淹没。建立专门的家长培训资源库,给有识之士一个平台,给有心家长一个空间,给人们一个导向,给社会一笔财富。

2、以学校为中心,推动家长会、家长学校求真务实开展工作。

家长会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因为孩子在学校读书,很多家长还是有积极的配合。很多学校都会开家长会,但家长会往往以教学为中心,针对家长问题的内容非常有限;同时,家长会工作量大,社会共识不足,很多学校只是针对部分学生开家长会,甚至几年都不开家长会。

近年,家长学校这个概念被广泛提及,但家长学校的相关工作基本停留在纸面,各级机构重视不够,没有真正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发掘它的潜能。应该为学校配备专门的师资,建立专门的制度,调度专门的经费深入开展家长培训工作,让专业的团队给家长培训讲座。

3、建立专门机构,组建专业团队,部门联动,形成多渠道,全方位家长培训网络。

家长培训只能是一种业余或半业余的形式开展,所以强行把他推给某个部门显然不切实际,应该成立专门的机构,组建专业团队,部门间联动,形成多渠道的培训网络。由专门机构组织工作,发挥文广新局的传媒宣传作用,拓展“村村响”功效,让家长形成固定时段收看相关栏目收听相关广播;发挥乡镇党委政府、村支两委的宣传和会议的作用,充分利用宣传栏、标语等进行宣传教育;积极利用党员学习平台,在两学一做、红星云等党员学习平台开拓家长培训窗口,合格家长也是合格党员的一部分;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发挥家校微信群、QQ群的作用。

4、正确认识留守儿童委托和培训机构。

关于农村教育现状范文6

关键词:教育管理;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527文献标识码:A

在教育管理过程中,一旦其中某一环节没有合理配置和协调运行,就会出现教育不公平的问题。本文就陇南市的农村教育管理提出一点浅显的见解。

一、陇南市农村教育管理的现状

陇南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现辖武都区、成县、徽县等九个县区,其地势地貌决定了陇南是偏远贫困地区,然而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教师素质能力不强、学校管理不够规范、农村学困生面积大等是制约本市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1.教师结构不合理

一是不同学科的教师结构不合理。当前,在农村中小学,音乐、体育、美术教师严重短缺,一名教师带好几门不同门类课程的现象普遍存在,外语、物理、化学教师多是半路出家。因此,农村音、体、美课程面临难以开齐科目、开足课时的困难,这也说明农村学校不重视这些副课课程的学习。另外,物理、化学、外语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这将严重制约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教师课时负担重,教育教学质量难以保证。二是不同年龄段教师结构不合理。由于许多农村教师是民办教师转正,这几年通过教师招考进来的年轻老师多数为大专文凭,没有实际教学经验,大多是待很短的时间,然后离开,出现外面的老师分不来、里面的年轻骨干教师留不住的现象。

2.教师培训不足

由于缺乏专项经费,教师教育培训机会不足,而且培训方式过于单一,大多采用集中培训、课堂讲授的方式。这种方式虽然能在短时间内对大批教师进行培训,也经济实惠,但不利于参训者对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与思考;不利于提高参训者将学得的教育理念融入具体教学的实践中去;不利于授课教师与参训教师之间的有效互动。许多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过于简单,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术水平较低,习惯于从教的角度看待学,而不是从学的角度看待教,这样严重制约了我市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农村学校的推行。

3.城乡学校差距大

城乡学校差距大是当今教育公平的焦点问题。城区学校校园活动场地宽敞,活动器材充足,每间教室都有电脑、空调、投影和语音设备。农村学校虽然教室都宽敞明亮了,但是由于地方狭小,许多学校没有活动场所,更不用说那些电子设备的配置了,甚至许多山区学校的学生根本没有听过“电脑”“计算机”这样的词语。近年来,大量的学生向城里流动,农村学校班额越来越小,一个年级一个班的现象极为普遍;而城区学校普遍存在班级超额现象,每个年级六七个班,甚至毕业年级达到十来个班,每班人数也都在六七十人以上。据统计,陇南市武都区共计有各级各类学校402所,教职工5198人,学生93789人。而乡镇学校、中心校、村校教学点中属市直管辖的中小学校只有两所,教职工近400名,学生总人数不到5000人。

4.“择校热”的出现,导致农村学生辍学率高

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们使用各种方法让孩子在城里学校尤其是重点学校上学,如假户、搭户、租房、买房、托关系、批条子、权钱交易等。这种做法使得城市学校生源过度集中,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生源流失。武都区南部山区的三仓闹院小学于2007年建成了新教学楼,建筑面积260多平方米,当时尚有220多名学生。可从2008年开始,学生人数急剧下降,2014年有13名学生,现在全校仅剩10人。如今,武都区已有74所乡村完小或教学点因无生源已成“空校”,其中8所教学点或村小的闲置校舍被改建为村卫生室。

二、陇南市农村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农村基础教育经费不足,投入不平衡

农村基础教育是关系农业人口素质和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农村财政紧张,各种经费特别是义务教育经费严重不足,从而导致农村学校的持续发展难以实现。陇南地区经济落后,长期以来,农村义务教育主要以农民投入为主,教育经费在地区间、城乡间、义务教育和非义务教育间以及软硬件设施的投入不平衡,也导致农村中小学与城市相比有很大差距,从而最终导致农村学生生源流失。

2.农村教育经费支出结构不合理

教育经费拨款应当首先保证人员工资及基本的公用经费,而不是搞基本建设、设备采购及其他形象工程。现在有些地方热衷于赶时髦,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去搞信息化达标、远程教育、示范工程等等,耗资大、成效少。据统计,2015年甘肃省财政教育支出达到497.2亿元,可就陇南而言,农村的教学和办公环境、教学仪器、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等和城区相比有很大差别,有的学校根本没有电脑,也没有图书室,有的也只是聊胜于无,教师培训学习和对外交流的机会少之又少。

3.教学管理手段单一、管理方式僵化

目前,政府对学校的管理依旧采用行政手段,以指示和命令手段为主体,一贯强调学校的入学率、升学率等硬性指标,重视文化课的过关率,忽视了如何根据学生自身的条件来提高学习质量。这样陈旧的管理方式、不健全的教学管理系统、不明确的职责范围,不能与时俱进地发挥管理机构及人员的作用。

4.农村师资力量薄弱、流失严重

农村基础教育资源不足是农村基础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偏远的陇南山区,由于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环境恶劣,信息闭塞,许多农村中小学特别是偏远山区学校的正式老师较少,大部分是由民转公的教师撑着,绝大多数老师不愿意到山村给孩子们教书而转行转业。

5.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农村教学颓败

在经济落后、文化相对闭塞的农村,农民生活并不富裕,为了追求城区学校优越的教学条件和支付义务教育阶段之外的学杂费用,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里,一可以做点小生意,获取额外的报酬;二可以让孩子在相对优越的教学环境下受教,照顾自己的孩子上学的同时,也可以赚取额外的收益。因此,农民工进城成了这个时代的主流,这也导致了乡村田园的没落,乡村教学的颓败。

三、完善陇南市教育事业管理体制的措施

1.加大投资力度,改善办学条件,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陇南是全国贫困地区,国家在政策以及资金上应当适当地倾斜,多加关注。在学校建设方面遇到困难时,上级能够有效及时地解决;在一些学校应当投资建设学生公寓,使孩子的安全得到保障,也要确保良好的教学环境。

作为学校教学管理人员,首先,应集中精力,吸收多方面的力量,如通过校企合作、社会赞助等方式争取资金,改善当前农村教育的办学条件;其次,教学设备是增强教学效果不可缺少的条件,应不失时机地根据学科的教学需要,增设教学设施,改善设备条件,充分发挥其教学的辅助作用;再次,班级环境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有很大影响,学校领导、教师应注意教室的布置、课堂纪律、班级优良风气等方面的管理,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气氛和环境。

2.明确规定年增财政性教育经费的用途

学校要合理分配财政性教育经费和学校自有资金的使用,每年增加的财政性教育经费应主要用于解决乡村中小学教师工资问题、公用经费偏低问题、危房改造问题。

市县财政每年的超收部分主要用于教育,一是保证教学基本用房的建设,保障学校安全问题;二是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缺口,保障教师待遇;三是维修和增加必要的教学设备,保障教学的顺利进行。与学生学习、活动和生活相关的项目,如教师培训、实验学习、文体活动、购置仪器设备及图书材料等产生的费用要由学校公共经费支出,这些教育经费必须专款专用,要制定实施细则,并且划分具体参照比例,明确经费使用的检查与监督方法,建立控制和审计机制,及时处置不按规定使用的做法,预防出现挤占、挪用、截留、平调教育经费等违规现象。

3.发挥学校特色,形成多元化办学模式

学校管理层应该结合本校的实际,摸索适合学校情况的管理方法,组织学校教师集思广益,探讨学校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和途径,组织教师学习其他学校的特色文化,全面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水平,努力实践,争创特色,为多元化的办学形式做出一些有益的尝试,这样一来,必然会带来学校间的竞争,学校为了求生存、求发展,不得不通过各种课题的实践,摸索出一条适合学校并能促进学校不断提升品牌的发展之路。

4.提高农村教师整体素质,全面发展农村教育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一个学校,教师是办学的主体,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对培养和教育祖国下一代具有十分突出的作用。因此,办好学校,搞好教育,一要提高农村教师整体素质,加强农村教师队伍思想建设,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二要加强师资进修,重视教师培训,提升农村教师的业务水平,努力做到“请进来,走出去”,教师进行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及薄弱与优质之间的轮岗互派,互相建立起紧密联系。三是加大科研力度,抓好课改培训,让教师在课改和教学工作中,激发自我发展的愿望,提升自我发展的能力,在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高的同时,努力建设高素质的骨干教师队伍,全面发展农村教育。

5.加大扶持力度,发展农村经济,办好农村教育事业

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群众团体和社会各界对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给予极大关心与支持,引进专家能手、帮扶队员深入贫困乡村开展帮扶工作,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基本条件,开发增收产业,实施智力帮扶,开展科技培训,推广实用技术和种养殖优良品种。根据当地不同气候类型和地质结构发展农作物,突出地理优势,整合农村资源,以电子商务为载体,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办好农村教育事业。

农村教育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农村教育的发展对农村人力资本的积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把农村教育提到与城市教育同等重要的高度,农村教育一定会得到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