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程项目管理全部流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程项目管理全部流程范文1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发展趋势,探讨。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ore and more extensively on the u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project management. Project management is moving towards the information trend of development. How to set up in our country informationization project management, budget control, higher good time guarantee, project transparent, low resources consumption of the new road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is the effective way to level, work efficiency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Keywords: projec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trend, study.
中图分类号:TL37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正文: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我国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申办,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京沪高铁的建设,大型核电站项目的战略实施,均在我国掀起了新一轮的投资建设热潮。这些工程项目基本呈现出投资规模大、施工技术复杂、工期紧、社会影响面较广的特点。这为工程项目管理提出了较为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的普及,使工程项目管理迎来了春天。信息化管理已经逐步成为工程项目管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
目前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在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建设中不仅吸取了国外的经验,而且还创造了符合中国特色的管理体系。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绩。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信息技术对工程项目建设的管理仍缺乏有效性。这极不利于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规范化推进与有效资料的收集、分析。
2.1、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
总体而言,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在开发时是按照规划、设计、施工、运营这四个阶段来开发的。开发软件的主体主要应用于施工阶段,主要包括:财务管理软件、工程质量管理软件、工程造价管理软件、工程进度软件、工程资源管理软件。可见,这种各自独立的各阶段项目的管理流程之间的信息与数据之间无法进行交换和共享。对于工程项目的实施方内部与外部之间缺乏信息与数据的交换和共享。目前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水平只相当于国外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水平。
2.2、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严重缺少宏观的检测和预警系统
随着全国各地投资主体改革的不断进行,工程项目在我国各部委、各行业、各省市之间形成一种各自为营的状态,使得工程项目存在着严重的重复开发建设的现象。这就要求国家必须建立起一套以国家为主的投资信息系统。这样可以尽量避免行业的投资过热、重复性建设等问题的出现。否则,我国的国民经济、金融安全将会随着投资的盲目而出现失控,导致出现金融危机和经济波动。例如:房地产项目,这是涉及国计民生的主要项目,如果把控不好将会引发极大地浪费和社会问题。还有电力项目、能源项目等,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投资检测评价与决策的预警系统,并从宏观上对这些项目进行引导和检测,正确的引导企业或国家的投资方向,国家战略发展目标将无法实现。
2.3、对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的认识不足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新概念、新技术上不断更新。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往往使很多非信息领域的人员较难把握。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不同部门之间存在着差异,如果不同部门站在各自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只能是提出一些较为模糊的需求。因此,各部门必须根据自身业务的需求,提出整体的建设框架,在此框架之下能够将各部门的具体需求全部解决。由于对工程项目信息系统认识的不足,很多都未对整体框架的建设达成共识,各部门之间仍存在很大的分歧,这样的结果将导致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建设很难进一步推进。
影响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建设的主要条件
3.1、管理模式的限制
企业的管理模式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工程项目管理时要对大量的成本信息、质量信息、工程进度信息、工程合同信息、工程物资信息等进行统计和处理。单靠传统的人工管理是无法及时、准确对各项信息进行处理的。并且还很容易造成工程中的资金、人力、质量、进度等方面的失控。这就要求各部门必须打破原来的管理模式,各项目部门之间进行协作。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但不能照搬国外的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模式。
3.2、人员素质的限制
目前在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中对于既懂计算机技术专业知识,又能熟悉掌握工程项目业务处理流程的综合型人才十分缺乏。同时,工程项目管理中员工的素质和观念将直接决定项目管理的模式。因此,如果不能及时对员工进行培训,员工对很多新的管理方式、管理手段将很难适应。信息是为管理时进行的科学判断和分析而服务的。例如:在工程项目建设中的一些成功的经验数据如何能有效的重复使用到招投标、生产中,将是十分值得研究的事情。另外,也要避免出现大量信息浪费或被相关人员的离职而带走的现象发生。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现代信息技术的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广泛应用,使得对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研究逐渐成为企业关注的问题。工程项目信息化的实现必须包含信息化的软件条件和硬件条件。从最近几年的发展来看,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硬件水平基本与国外持平,但是软件条件却存在这很大差距。目前,世界各国通用的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项目管理软件是:美国的Primavera Systems, Ins的P3 和Microsoft 的Project项目管理软件。国外的工程项目管理软件一旦使用确定后,任何人都不能随意改变,在我国进行二次开发的成本较高。因此,并不是多有的中国企业都是适合我国企业的实施。工程项目管理本事就是一个庞大的信息体系工程,它集中了工程建设中的所有信息,如:业务内容、承包商信息、监理部门信息等,因此,我国企业的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的设计必须做到全流程化的管理,并尽可能地将现有的零星系统进行整合,将一系列的小系统进行串联,形成一套完整的信息管理体系。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网络技术的普及,网络及计算机已经成为企业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条件。网络的出现使得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试图实现资源的全部共享。因此,构建以网络计算机为主要技术支持的项目工程协同管理平台已经成为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主要变化和新的发展趋势。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项目参与方的信息更加全面。平台不及能够提供工程项目的各种相关信息,同时还能从平台上获取相应的工程项目管理的各种最新知识。例如:我国的金惠平台正是充分利用了互联网技术中的协调平台而打造的一个全新的信息化平台。因此,各企业努力构建以网络为基础的工程项目协同管理平台将是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总之,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将是顺应时展潮流的新事物,是我国企业与国外接轨的主要方式之一。通过对国外发达国家工程项目管理成功经验的学习,密切联系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实际情况在我国全面推进信息化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运用,宏观把握项目整体进程,防范工程项目风险的发生。各施工企业只有在全面认识到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和现状,并掌握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才能不断提高和完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是信息技术真正为工程项目管理而服务。
参考文献:
[1]丁士昭。建设工程信息化导论[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10月。
[2]李宁远. 浅谈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07(7)。
[3] 陶庆,王红春.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7,23(1)。
工程项目管理全部流程范文2
关键词:办公楼、项目管理模式、现状、施工
Abstract: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office building constru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ject and office building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on the domestic status quo, problems, explor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existing office building construction project process management model and its adaptation to the environment and conditionsthe new trend of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mode prospect.
Key words: office building, project management mode, the status quo,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一、引言
办公楼建设项目涉及面广、复杂性程度高、利益相关者多,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在项目进行中,从项目准备阶段到施工阶段以及完成阶段都受到各个方面的影响,如天气因素、地质水文条件、政府法规政策的变化等。同时由于办公楼建筑本身的一些特点,位置固定、体积庞大、处在一个特定的地点环境中等条件的限制,也使得其并不如工业生产般有固定的流水线、规则的生产流程和方便的管理。因此,如何有效地对办公楼建设项目进行管理,如何解决目前国内办公楼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所存在的问题,引发了我们对于办公楼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探讨。
我国办公楼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现状与问题
缺乏对于项目整体的控制力
作为整个项目进度等掌控者的各个承包公司不能做出严格的项目计划管理,对于实际的项目过程缺乏指导作用。例如在整个项目进程中,对于材料的种类、数量、时间等需求计划不够详细,只列出了所需的总数,以至于拖延工程进度。
人力资源选择配置欠缺
在项目的施工阶段,项目管理队伍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是关键的建设要素,决定着整个项目的建造实施。而我国建设项目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整体水平比较落后,缺乏项目部门的团体培训学习,以致影响工程建设的进度。
项目经理胜任力不足
建设工程的项目经理是建设过程中重要的管理人才,沟通联系各方的需求,主导整个项目的发展。但现阶段的项目经理大多数所执行的管理机制不顺畅,竞争意识淡薄;管理水平低下,模式落后;缺乏与国际接轨的经验,高素质人才特别是专业技术人才、复合型管理人缺乏。
现有办公楼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分析
设计―招标―建造模式(DBB)
DBB模式,即国际工程通用模式,也称“传统模式”。DBB模式是专业化分工的产物,业主与设计机构签订合同, 在项目设计和施工文件全部完成后, 进行招投标, 将施工任务交给最符合条件的投标人(总承包商)来完成,然后进入施工阶段。DBB模式的优点在于, 参与工程项目的三方即业主、设计机构、总承包商在各自合同的约定下, 各自行使自己的权利和履行义务,任务分工明确,有助于分别提高效率。但缺点也显而易见,即设计的可施工性差, 监理工程师控制项目目标能力不强、工期长, 不利于工程事故的责任划分, 由于图纸问题产生争端等。
设计―采购―建设模式(EPC)
EPC模式,相比于DBB模式来说,业主只需要与通过招标所选择的总承包商签订合同,设计与施工全部被委托给一家公司来完成, 这种方式在招标与订立合同时以总价合同为基础, 设计、建造总承包商对整个项目的总成本负责。EPC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业主把工程的设计、采购、施工和开工服务工作全部托付给工程总承包商负责组织实施, 业主只负责整体的、原则的、目标的管理和控制。业主可以自行组建管理机构, 也可以委托专业的项目管理公司。这种模式的缺点在于一方面业主无法全程控制工程的进行;另一方面,总承包商则要负责整个项目的成本工期及质量等,势必将承担比之DBB模式更大的风险。但是由于认识和体质方面的多种原因,国内的EPC模式依然存在很多争论,并不是国内基本建设的主流。
项目管理承包模式(PMC)
PMC模式指业主选择项目管理承包商(专业的项目管理公司)为代表对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进行全过程、全方位或若干阶段的项目管理及服务, 包括进行工程的整体规划、项目定义、工程招标、选择EPC 承包商,并对设计、采购、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管理,项目管理承包商一般不直接参与项目各阶段的具体工作。PMC 模式常用于国际性的大型项目中,往往这些项目中,业主方面包括许多企业、机构甚至政府部门。项目管理承包商能够协调各个业主的意见,是业主机构的延伸。
型模式(CM)
CM模式最早起源于美国的建设经理制,业主委托建设经理来负责整个工程项目的管理, 包括设计、采购、施工、竣工试运行等工作。CM模式的关键在于如何选择建设经理。建设经理的工作是负责协调设计和施工之间及不同承包商之间的关系。相比于PMC模式,负责管理整个项目过程的是建设经理而不是总承包商,业主在这里可以自行选定工程咨询人员, 招标前便已确定完整的工作范围和项目原则, 可以缩短工期, 节省投资。但建设经理并不保证项目的进度和成本,业主将承担更多的风险。
办公楼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发展与趋势
随着中国加入WTO后,各个领域都在逐渐与国际接轨,机遇增多的同时也意味着更加激烈的竞争,而对于工程项目的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来,办公楼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模式也呈现出国际化、集成化、信息化的趋势。比较创新的几种模式有Partnering模式、动态联盟模式、伙伴关系模式。以Partnering模式为例,它与其它项目管理模式不同的是,项目的各方参与者为了实现资源效益的最大化,强调相互理解、相互信任与共同合作,在此基础上达成了一种短期或长期的相互协定。这样做的好处是突破了传统的组织界限,通过工作小组的建立,相互可以进行及时的沟通,强化整体利益、弱化项目参与各方的利益冲突,避免了诉讼与纠纷的发生。在此基础上,WDD-B+Partnering的工程项目组合模式,则集合了各个构成要素模式的优点,发展前景更加看好;与之相同的组合模式比较常见的还包括了CM+Turnkey模式和PMC+Partnering模式等。
结语
工程项目管理在工程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甚至决定了工程项目的成败。而通过完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能有效地作用于项目进行的各个阶段,从而创造出更好的社会、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发展探讨》(建筑与工程,2007,36)
[2],《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施工技术,2008,37)
[3],《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科技创新导报,2012,24)
工程项目管理全部流程范文3
在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电力企业的供电项目是一个重要的基础,担负着支持国民经济发展和保障人民生活用电需要的重要责任。从2000年开始,数据统计显示我国年发电量为13685亿千瓦时,按照0.83的电力弹性系数,据估算到2020年预计全国电力需求为45000亿千瓦时,装机容量也将由2000年的3.19亿千瓦增加到9.6亿千瓦。电力建设项目的特点是工程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技术复杂、涉及单位多,相对于其他建设项目来说电力建设工程项目的风险更大,风险事故一旦发生,造成的损害极大,如项目工期的延长、费用的大幅度增加、计划的修改、运行的稳定性难以保证等等。其最终导致项目的经济效益下降,并可能给安全生产带来隐患,从而给国民经济生产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所以,电力建设项目必须重视风险管理,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加快完善风险管理机制。
2供电公司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的优化
2.1强化管理工作设立以分管领导为组长的生产工程领导小组,负责生产工程实施的全面管理,负责指挥、监督工程管理组的运作;设立生产工程管理工作组,具体协调督促生产工程各环节有条不紊地开展,统一协调各工作小组的工作,对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及时报领导小组研究解决,确保各项工程按进度保质保量完成。在工作组下设立变电类、输电类、配电类及通信类四个专业小组,其具体职责是:督促跟踪相应专业类项目设计、物资提报、停电计划报送、现场实施、竣工验收及新设备投运手续等工程关键环节进度情况;参与组织相应专业类项目“四措一案”的审查;参与组织相应专业类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中间验收,并完善相关现场记录及签证手续;参与工程竣工验收工作;负责组织对第二年度本专业项目立项建议计划的编制及内审工作等。
2.2管理标准的制定管理标准包括工程管理系统化、施工现场标准化、施工工艺规范化、现场管理常态化,是该公司为进一步扎实推进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强化项目管理,推进工程进度,确保各项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安全、按时、优质完成而提出的新要求。通过系统规范的管理措施,形成“常态化”的管理机制,达到的操作流程规范、安全意识提升的目的。
2.3智能化管理的应用随着供电工程的快速发展,来自各方面的信息量与日俱增,过程更加复杂,如何高效、简便、直观地对工程信息进行管理及分析处理,是供电公司一个重要的思考方向。供电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大大减轻了工作负担,提高了工作效率。系统以项目管理标准知识体系为指导,融入供电施工企业多年工程项目管理的经验,严格遵守行业标准规范,通过标准化的接口技术有效地将施工、质量、安全、物资、设备、档案等施工信息衔接起来使之成为统一的工程项目管理平台。项目开发应用给工程资料的整理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空间,通过系统搜索功能查找工程的资料非常方便、高效、快速,供电工程的资金和材料明细在系统中具有非常详细的台帐,供电公司的所有业务基本可以通过系统来完成。通过对设备机具、人工成本、工程合同、工程分包、工程进度等重要环节的整合管理,大幅提高项目精细化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该项目实现了供电工程项目的远程监理,资料实时传递,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有力的保证了供电工程项目的质量和工期,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大幅度降低开支。研发供电工程项目智能化管理体系,提升了供电工程施工的质量、安全、环保管理水平,实现了供电工程质量管理的清晰化、层次化。管理到位,不留死点,规范了工程管理行为,提高了工程信息化管理水平,产生了很好的管理效益。“供电工程项目智能管理系统”主要功能为项目立项管理、施工管理等,涉及工程项目全部重要流程。目前整体应用效果良好,提升了办事流程管理、资金管控水平。另一“供电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系统”为项目部标准化工作的支持软件,可按工作进度与当前流程同步调用、编辑标准化资料库,快速优质形成流程控制卡、安全质量控制卡和工程归档资料,提高标准化成果利用率和工作效率,强化安全质量管控能力。
2.4强化小组管理工作为进一步加强供电工程项目管理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强化供电工程项目管理制度的执行力,防范供电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管理风险和廉政风险,供电公司可以选择成立组织机构和领导小组,开展供电工程项目管理效能监察,堵塞供电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漏洞,切实提高了企业经营管理风险防控能力。
2.5风险化管理电力建设随着经济的开放也实行了开放式投资和主体多元化的模式,这种模式决定了在项目投资过程中对于风险的规避更为重要,风险较低和抗风险能力较强方案是优先的选择,这就需要我们充分重视风险化管理的形式,对于风险较大的项目尽量规避,重视在工程前期的风险管理工作,具体来说就是对地理、地质情况进行详细勘察和鉴定,并准备多套备选方案。在电力工程建设中,可通过对控制目标的分解将风险责任具体化,使大家增强风险责任意识;择优选择设计、施工及监理、调试单位,强化设计、监理、调试执业风险责任;通过合同条款约定分散风险;坚持严格的技术与管理措施,加强工程项目计划管理;加强阶段控制和中间决策管理等措施实现对工程风险的有效控制。通过工程保险进行风险转移,通过工程保险,可以有效实现风险转移,将投保人的风险转移给保险人来承担。这对于投保人来说,一方面可以获取保险利益,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保险合同条款使投保人提高对灾难事件的警惕,主动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3结语
综上所述,在供电工程项目中,供电项目的管理工作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为了持续高效的提供能源就需要良好的供电管理形式,从多方面综合提高,结合本地具体情况应用新兴科技手段,真正的实现供电项目的有序和安全。
参考文献:
[1]胡宝玉.电力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
[2]刘雪丽.县级供电企业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
[3]徐强.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策略和途径[D].南京理工大学,2008.
[4]王加臣.基于项目管理的苏州配网自动化工程规划与建设[D].上海交通大学,2012.
工程项目管理全部流程范文4
我国铁路正处在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不仅投资规模大,而且技术标准新、质量要求高。因此必须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在大力推进工程技术创新的同时,积极探索工程项目管理创新,全面提高铁路建设管理水平。本文着重对构建铁路工程项目管理体系框架模型问题进行研讨。
1.铁路工程项目管理体系框架模型的构建
1.1 框架模型的构建依据
1.1.1系统控制理论
按一定的秩序或因果关系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着的一组事物所构成的体系,称为系统。从系统论的观念看来,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有相当数量的系统是受控系统,这是系统控制论的主要研究对象。对受控系统分析的任务,除了研究它的结构、历史和预测发展趋势以外,最重要的是研究系统可能的受控方式和受控行为,即以何种方式控制或影响系统演化或变化进程,使之向最有利于人们所期望的目标发展。任何控制工作都是以既定的系统目标为出发点的。
1.1.2目标管理理论
目标管理是以泰勒的科学管理和行为科学理论为基础形成的先进管理方法,具有层次性、关联性、动态性和系统性。目标管理的工作内容包括:目标设定、目标分解、目标执行、目标评价。
1.1.3项目管理理论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PMBOK)把项目管理知识划分为9个知识领域(集成、范围、时间、成本、质量、人力资源、沟通、风险和釆购),每个知识领域包括数量不等的项目管理过程。PMBOK把项目管理过程分为启动、计划、执行、控制和结束5类,并根据重要程度又把项目管理过程分为核心过程和辅助过程两类。
我国铁路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必须推行铁路工程项目管理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化,还需要有完善的、科学的、先进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作指导。
1.2 铁路工程项目管理体系的框架模型
目前铁路工程项目管理体系在我国还远未成型,系统性的研究成果还很少,国外关于铁路建设管理的体制和模式与我国也有很大差别,可以直接借鉴的研究成果也相对较少。因此,构建科学的铁路工程项目管理体系框架模型,对推动铁路工程项目管理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构建的铁路工程项目管理体系框架模型由内核(项目目标管理体系)、中间层(项目管理支撑保障体系)和外层(运行动力机制)三大模块组成,如图1所示。
(1)内核是由“质量、投资、工期、健康安全、环保”五大目标控制要素构成的有机体系 “项目目标管理体系”。铁路工程建设的核心是明确项目的总目标,要制定科学的建设方针,确立先进的建设理念,贯彻一流的指导思想。在建设管理过程中,要围绕实现项目的总目标,确立“五大控制目标”,形成科学的“项目目标管理体系”将各目标要素视为矛盾统一的有机体进行整体综合控制,以达到对项目管理的全局优化。
(2) 中间层由“信息管理、资源管理、组织管理、技术创新管理、合同管理、风险管理”六大要素构成,形成了“项目管理支撑保障体系”。中间层为内核目标管理体系提供有力的支撑系统,并为项目实施提供全面的管理措施保障。
(3) 外层由“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协调机制”三大要素构成。系统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体系,需要认识和把握其各部分、各环节之间的作用关系与过程,建立有效的“运行动力机制”作为支持,使得整个系统有序而高效地运行,促进系统不断地优化和完善。
2.项目目标管理体系
铁路工程项目作为一个复杂开放的动态系统,面临规模大、技术要求高、干扰因素众多、计划实施难度大的问题,在项目管理中实施有效的目标管理控制,是实现项目总目标和各项具体目标的关键。因此要对目标进行分解,建立“自上而下层层展开、自下而上层层保证,全员参与、全方位落实、全过程控制”的目标管理体系,指导项目的实施[1]。铁路工程项目目标管理的流程和基本方法分别如图2和图3所示。从本世纪初开始,铁路工程项目推行“五大控制”同传统的“三大控制”相比,“五大控制”体现了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更加符合科学发展的时代要求。
以青藏铁路建设管理为例,2001年7月1日青藏铁路刚开工,即提出该工程项目总体目标是:建成世界一*流高原冻土铁路。依据研究成果确定了路基稳定性、砼结构耐久性、设备可靠性及列车运行速度等具体目标。随后,制定了工程质量、健康安全、环境保护、工期、投资“五大控制目标”[h。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胜利建成,全面实现了总目标和各项具体目标的要求。这一成功经验,已在全国铁路工程项目管理中得到推广,效果甚为显著。青藏铁路建设目标管理体系如图4所示。制定了项目目标管理体系后,工作的关键在于目标控制的执行和落实。要在明确具体目标的基础上,通过制定科学的标准、程序、方法等,并建立责任制,提高项目管理控制的规划性、协调性和有效性,使项目管理控制内容落实到位。
(1) 质量控制要重点把握的内容包括:优化工程设计,完善质量保证,严格流程控制,加强工程监理和政府监督,确保工程质量合格、优良。
(2) 安全控制要重点把握的内容包括:健全安全制度,完好设备状态,加强人员培训,改善工作环境,确保工作人员健康安全。
(3) 环保控制要重点把握的内容包括:依法规范环保管理,依靠科技突破难点,落实全员环保要求,把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减到最低限度。
(4) 工期控制要重点把握的内容包括:总体部署,合理安排,突破重点,加强协调,实现合理工期,防治盲目赶工。
(5) 投资控制要重点把握的内容包括:严格概算管理,控制变更设计,规范资金使用,加强审计检查,把总投资控制在总概算以内。
3.项目管理支撑保障体系
3.1 信息管理
工程项目管理的成功高度依赖于其信息的沟通与交流,项目的实施过程总是伴随着对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处置、储存和使用等信息管理过程15。信息是各级项目管理人员决策、计划和进行控制的依据。
在项目管理过程中,以项目管理软件为核心的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的引入是一个人机合一的有层次的系统工程6]。目前国际上开发推广的工程项目管理软件有美国Primavera公司的P3(PrimaveraProjectPlan¬ner)、STPM以及Microsoft公司开发的小型项目管理软件等。国内开发的具有代表性的建设项目管理软件有三峡工程管理信息系统、铁路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RCPMIS)等。
现阶段我国铁路工程建设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与国际上运用现念和信息技术、实施现代化信息管理的建设领域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必须大力推进信息化管理进程,建立以计算机、网络通信、数据库作为技术支撑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对项目整个生命周期中所产生的各种数据及时、正确、高效地进行管理,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和信息支撑。
3.2 资源管理
铁路工程项目生产力的组合与项目施工的管理存在着矛盾,生产要素配置粗放,不能适应项目管理的动态需求,致使要素效率低下,闲置浪费严重,影响施工的形象进度、质量、安全和效益。特别对于人力资源来说,项目部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力量不足,施工企业必须建立科学的资源管理系统,寻求企业资源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使其既能满足铁路工程项目管理的需要,动态配置调整、实现最佳组合;又能保证在企业整体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利用。资源管理的主要措施见表1。
3.3组织管理
优质的组织管理能够使得项目组织结构更为合理,管理更加科学,组织职能更加集中有效,组织运行高效顺畅。对于高效、优质、低耗地完成铁路工程建设任务,实现项目的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铁路项目组织管理的对象主要包括组织架构、组织职能、组织流程等要素:
(1) 组织架构选择。从传统管理到现代管理,组织架构有多种模式,要根据这些组织形式的特点结合铁路建设项目的具体条件确定组织架构模式。
(2) 组织职能界定。责任、权力、利益三者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协调的、平衡的、统一的关系。必须科学界定组织职能,逐级分解,落实到人,实现责权利相统一,保证组织高效顺畅运行,以促进组织目标任务的实现。
(3) 组织工作流程设计。为了确保组织结构能正常运行,还必须对铁路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所涉及的所有职能管理工作都进行详细的工作流程设计,明确工作进行的各个阶段、阶段之间的约束条件,明确项目团队相关人员在各个阶段的工作程序,为项目各项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3.4技术创新管理
随着现代铁路技术的发展,专业共性和关键技术要求越来越高,不同专业技术系统集成任务越来越重,铁路工程项目实施技术创新管理将为加快施工进度、提高施工质量、减少施工费用、确保施工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面提供技术方法和有力的技术支撑。
在项目技术创新管理实施中,铁路工程重大关键技术应由铁道部组织联合攻关,同时设计施工企业的技术创新需要加强,并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落实:
①做“架子队,,技术骨干短缺,是普遍现象。1ElecttonicPublis好选题的论证和评价,实现先进性与可行性的统一;
②研究落实经费,为推动技术创新开展提供资金保障;
③组织研究力量集成管理,着力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铁路技术创新体系;④分阶段评审科研成果,及时应用于工程实践,使得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3.5合同管理
铁路工程项目管理的五大目标值来源于合同的约定。合同既是项目管理目标的来源,又是实现管理目标的约束条件,合同是目标管理的基础。
合同管理在铁路工程建设的各阶段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关系着合同双方的经济利益,也关系着合同双方的发展。只有一切从合同出发,将合同管理作为项目目标控制的关键手段,通过经济与法律相结合的方法,使项目参建各方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上建立多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并且项目和有关单位之间建立有机的联系,相互协调、默契配合,共同实现五大目标,才能保证项目取得成功。
3.6风险管理
铁路工程项目的风险包括经济风险、施工管理风险(质量风险、工期风险、安全风险、合同风险)、自然风险和技术风险等,风险管理的框架如图5所示。
铁路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要首先在质量、安全、环境、技术等风险大的重要工程项目强制推行,并贯穿于项目实施的全部过程。应合理利用项目风险管理的工参考文献.具和方法,有针对性地化解风险,并不断探索预防、控制、转移工程项目风险的有效途径和方法。铁路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应对和监控手段如图6所示。
4 项目运行动力机制
4.1 激励机制
有效的激励机制是项目运行和发展的推进器。对铁路工程项目管理而言,设计激励机制时应充分考虑项目目标体系和行为规范、分配制度、信息沟通、社会环境影响等因素;激励机制运行时应注意团队与成员间的相互交流、阶段性评价、年终考评与奖酬分配以及信息的再沟通等方面,从而保证项目的稳定、高效运作。
4.2约束机制
健全的约束机制是保证项目高效、有序、规范运作的监控器。铁路工程项目管理实施过程中,要通过牵制、监督、检查、考核、惩戒等方法,制定制度、组织、合同、法律法规等约束,从而规范项目组织成员的行为。充分发挥项目组织的作用,确保项目管理体系规范、有序的运转。
4.3协调机制
良好的协调机制是实现项目和谐管理的剂。针对铁路工程项目,协调的内容主要包括组织内部与利益相关者两方面。协调机制主要通过协调目标一致、加强组织间的信任和各参与方的协商来实施,从而提高管理体系的运行效率,并通过协调优化不断完善项目管理体系。
工程项目管理全部流程范文5
关键词:建设工程;项目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TL37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大量基础设施建设给工程项目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会。由政府投资或政府主导的项目建设绝大多数委托给市场中专业化的工程项目管理企业进行管理,并逐渐由“业主+监理+承包方”铁三角管理模式向“业主+项目管理+监理+承包方”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转变。然而,在当前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值得业内人士关注和思考。
1 我国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1项目管理价值被扭曲
简单讲,项目管理价值就是指项目管理企业在参与项目建设过程中所体现出的核心价值,这种价值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在项目层面,表现在实现了项目目标控制、节约了投资、提高了质量、加快了进度等;在利益协调方面,不仅仅限于业主方,而是使各利益相关方均感到满意;在管理层面,有效控制了项目范围、高效的技术经济论证、有效的项目管理计划安排、与各方关系的协调等;在社会效益方面,承担起社会责任,节约了社会交易成本,实现了项目运营增值,引导市场规范发展等。在当前项目管理行业中,存在着相当数量的项目管理企业由于对项目管理本质认识不足,导致其局限于事务性的管理,真正价值难以体现,成为了“变相的监理企业”。
1.2项目管理企业组织管理能力较低,人才短缺
组织管理能力是体现企业项目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是一个项目管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始动力。当前许多项目管理企业存在以下情况:1、内部组织架构不合理,体现在组织结构、组织制度、人员分配等方面,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2、项目部协助业主方对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游戏规则”制定能力不足,主要表现为站在项目层面制定项目实施组织结构、部门设置、岗位职责、工作组织流程、项目管理等制度的能力不足;3、项目管理部(项目管理团队)内部组织建设存在分工不明确、授权不到位、组织协调乏力等诸多问题;4、人才短缺,特别是缺少职业化的项目经理和专业工程师,这也是项目管理企业普遍认为制约其自身发展的重大瓶颈之一。
1.3 业主方的非程序性干预大,项目管理企业实权小
业主方的非程序性干预主要是指业主方违背项目管理规律、建设程序、相关法律规定,插手干预项目正常管理工作。对于政府投资项目而言,业主方非程序性干预的原因主要有:官本位思想严重,权力集中,不愿放权;违背项目利益大于一切的原则,以业主利益至上为主,导致权力寻租;缺乏对工程项目管理规律的必要认识,缺乏对项目管理企业的信任;只强调项目建设进度而不重视程序性建设,导致先急于开工而后补办手续等问题。私人投资项目的业主非程序性干预的最主要原因则是业主方仅仅从项目成本考虑,强迫项目管理企业降低工程质量,减缓工程进度以等待入市机会等。
1.4 缺失项目管理绩效评价
在工程实践中,当项目建设完成后,临时性的项目管理组织也会随即解散,并未及时进行项目管理绩效评价和项目后评估,因此是不完整的项目管理过程。这也与我国政府投资管理项目基本处于“重建设,轻管理,少论证,无评估”的现实状况相符合,这种有悖于项目建设运作规律的做法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投资决策水平的提高,项目管理水平的提升,以及项目事后控制和监督作用的发挥。
2 解决目前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存在问题的方法
2.1 建立和健全工程项目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建筑市场比较混乱,项目管理极不规范,“无法可依,执法不严”的现象极为普遍。为此,我们必须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方针政策,建立和健全各类建筑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做到门类齐全、互相配套,避免交叉重叠,遗漏空缺和互相抵触。同时,政府部门也要充分运用行政管理手段,注重培育和发展建筑市场体系,确保建设项目从前期策划、勘察设计、工程承发包、施工、竣工等全部活动均纳入法制轨道。
2.2 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的素质
发达国家相当重视项目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和资质认定。美国PMI学会主办的项目管理专业资质PMP和资质证书,得到社会的公认。获得PMP的人有更多的机会被政府部门和大公司聘任和重用。而我国对项目管理的系统研究和行业实践起步较晚,因此项目管理人才的培养也相对落后。为提高我国项目管理人才的素质,笔者认为应该经常开展项目管理学科的国内外学术交流和研讨活动,加强学会工作,争取出版专业刊物,与高等学校合作,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同时规范项目管理培训和资质认定工作。
2.3 开展精细化管理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对涉及工程的各种因素实施全过程、无缝隙的管理,形成一环扣一环的管理链,严格遵守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优化各工序施工工艺,克服各个细节质量缺陷,进而形成工程整体的高质量。由管理精细化到施工精细化,再到产品精细化,实施精细化管理势必成为实现质量、安全、工期等建设管理目标的必由之路。
2.4建立工程项目质量保证体系
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企业管理的各层次和施工现场的每一个操作人员,再加上建筑产品生产周期长、外界影响因素多等特点,决定了质量管理的难度非常大。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运用现代管理的思想和方法,按照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自己的质量管理标准并保持有效运行,覆盖所有施工项目和每个项目施工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管理水平和工程质量的不断提高。
结语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建筑行业,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工程的优劣,因此只有通过合理而有效的项目管理,运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才能使企业掌握先机,成为行业发展的领跑者。
参考文献:
工程项目管理全部流程范文6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标准化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项目管理,简称(PM)就是项目的管理者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运用系统的观点、方法和理论,对项目涉及的全部工作进行有效地管理。即从项目的投资决策开始到项目结束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评价,以实现项目的目标。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是建筑工程项目系统管理中进行高效率的有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从而实现项目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和项目目标的综合协调与优化。即自项目开始至项目完成,通过项目策划和项目控制,以使项目的质量目标、安全目标、成本目标和进度目标得以实现。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迅速发展,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水平也在逐步得以提高,工程项目的成功管理为项目和相关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而工程项目标准化管理是工程项目成功管理的有力保障。
二、工程项目管理的内容
1、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为了确保工程项目达到预期所规定的质量要求所实施的一系列管理过程。它包括质量规划,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等。质量是工程的生命,如何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水平是每一位项目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1.1 建全质量监督机制
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可用以下几句概括:确定目标,明确责任;分解落实,详细交底;针对难点,组织攻关;样板示范,摸索经验;跟踪控制,严格把关,做好质量控制;对工程质量进行有效监测。建立健全质量全过程监控制度体系,以科学的方法、手段及运用三全控制基理对工程质量进行干预和控制,使工程质量始终处于动态管理之中。
1.2. 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
作为管理人员,管理工程施工质量是现场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工程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监管力度。编制质量控制书和指导文件,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质量通病详细说明,指明对策,明确责任。
2、进度管理
进度管理是为了确保项目最终按时完成的一系列管理过程。它包括具体活动界定,活动排序,时间估计,进度安排及时间控制等项工作。 工程项目能否在预定的时间内交付使用,直接关系到项目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发挥。人为因素、技术因素、环境因素等都对工程项目的进度产生影响。针对上述情况,管理人员应充分考虑施工过程中的材料、天气、人员以及其他资源配备情况,编制合理具体的进度计划,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计划施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计划不流于形式,应付检查,而是施工的有效指导方向。
3、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是为了保证完成项目的实际成本、费用不超过预算成本、费用的管理过程。它包括资源的配置,成本、费用的预算以及费用的控制等项工作。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形式分为预算成本、计划成本、实际成本。预算成本反映的是各地区建筑业的平均水平,是根据施工图和工程量计算规则计算出来的工程量,以及套用相关的取费标准计算得出的。根据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的特点,施工成本管理要紧紧围绕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几个方面展开,在保证工期和质量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利用组织措施,经济措施、技术措施、合同措施等手段把成本控制在计划范围内。
4、安全管理
安全生产管理,是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组织安全生产的全部活动,通过对生产因素的具体控制,使生产因素不安全的行为和状态减少或消除,不引发事故,从而保证施工项目的正常运行。安全生产是项目的生命线,是项目正常进行的最大保障。
三、项目管理标准化的内容
1、管理制度和流程标准化
工程项目必须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和流程,并落实到工程的每个环节和参建单位,才能生产出优质的建筑产品。针对特定项目的管理制度和流程按单位分主要有:业主和项目管理公司的制度和流程、监理公司的制度和流程、总包单位的制度和流程、分包单位的制度和流程等;按内容分主要有:项目管理架构、项目参与各方关系、各部门岗位职责、计划管理制度、进度控制流程、工程质量控制监督管理制度、工程安全管理制度、工程款支付流程、工程资料审批流转流程、原材料检验管理流程、安全与文明施工管理流程、工程资料管理制度和流程、工程例会制度、机械设备使用管理制度、成本控制管理制度、物资采购供应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和费用支出管理制度等。
2、项目部架构和人员配备标准化
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为工程项目成功实施奠定基础。加强项目部人员管理,提高项目部管理水平,必须提高项目部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人员整体素质是项目管理的重要保障。
3、沟通与协调管理标准化
建筑工程项目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参建单位多,包括业主(或项目管理公司)、设计、监理、总包、分包、设备材料供应商等几十甚至上百家,各单位之间关系协调的难度和工作量大。健全项目各方组织架构,明确责任,建立及时便捷的沟通渠道,形成高效的协调管理体系是干好工程的前提和关键。
4、过程控制标准化
工程进度的控制从工程的整体到局部,由控制计划到控制作业,都需要逐一细化,直到对每个作业点的控制,使项目总进度牢固地建立在局部作业进度控制基础之上。因此,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进度计划,使之有利于实际作业。
四、项目管理标准化实施原则
1、管理制度和流程标准化的原则
建筑工程的参建单位多,虽然成熟和规范的参建单位都已建立起各自的管理制度和流程,但还需要为特定项目制定特定的管理制度和流程。这些制度和流程虽然由不同参建单位制定,但一定要相互匹配,形成一个标准化的统一的制度和流程。此外,项目管理制度不仅要健全,更重要的是切实可行。制度的制定必须符合实际,措施的制定要具体实用,每一个环节都能得到落实,这样才能真正做好项目管理工作。技术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中之重,技术管理不到位,工程质量将无法得到保证。技术管理工作要做到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
2、项目部架构和人员配备标准化的原则
2.1建立健全项目部组织架构,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项目经理应具备项目综合管理的能力,具有领导水平和市场意识。注重相互之间的互补性,在知识结构、技术结构、决策能力、领导艺术、公共关系等方面要优势互补。由项目经理组织成立项目部管理机构,设置前期部、采购管理部、设计管理部、工程质量管理部、成本控制部和安全、进度管理等部门。根据项目大小和实际工作需要,可分设,也可合并,使项目部组织架构配备合理化。
2.2按照项目部组织架构中的岗位设置合理设置人员,建立一支精干的管理队伍。针对每个岗位制定明确的岗位职责,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科学的配备人员,形成标准化的项目部人员配置。定期对项目部成员根据岗位职责进行任职考核,提高项目部人员的工作效率。
2.3按照工程项目技术的要求,培养一批文化素质高、技术能力强的管理技术人才,才能为项目的成功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为项目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沟通与协调管理标准化的原则
应建立项目高效的沟通管理体系,健全管理制度,采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与相关各方进行有效沟通与协调,并形成标准化的体系。项目沟通与协调的对象应是项目所涉及的内部和外部有关组织及个人,包括业主、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咨询服务等单位以及其他有关组织。建立起畅通有效的沟通渠道,消除沟通障碍。
4、过程控制标准化的原则
在计划控制的实施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进度计划组织。根据项目预订目标和现场情况,编制各作业单元具体执行的作业计划,严格按作业计划进行作业,做到不赶进度、不误工期,按工艺作业,确保工程质量达到优质标准。在作业计划的实施过程中,既要保证进度又要保证质量。要掌握现场实际情况,搞好各工序间的衔接和协调工作,做好记录,排除故障,解决好随时出现的问题,使作业计划能顺利进行,在工程建设的每个环节中把好质量关。
实施全过程动态目标考核,采取定期考核和日常考核相结合、全面考核与单项考核互为补充的方式,对各项目部进行了全方位、全过程的动态目标考核管理。同时,必须定期对标准化的内容进行评审和更新。保证标准化的内容不断得到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