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管理的理解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程项目管理的理解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程项目管理的理解

工程项目管理的理解范文1

第一种模式:业主长期参与投资的建设工程。以大型房地产开发项目和市政工程项目,这些项目的施工周期长,在施工过程中,存在诸多不可确定因素,譬如某房地产开发项目工程,涉及的施工内容包括屋而施工、楼地而施工、墙体施工、地下室墙施工、装修施工、楼梯施工、门窗施工、油漆施工、室外施工、地下室施工、基础施工11部分,总工期长达2年,在此期间,业主和承包商需要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双方必须保持充分地理解和信任,从而可以签订长期的项目组合管理协议,相比于单个建设工程管理模式,能够取得更为可观的效果。第二种模式:不适合公开招标的建设工程或者邀请招标的建设工程,譬如军事工程、涉及国家安全工程、工期特别紧张的工程等,譬如案例工程的施工任务多,而且施工紧张,工程某些项目可采用邀请招标的方式,可山总承包将部分项目合法分包给其他施工单位,为工程分担进度压力,但这种模式的前提是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以确保在较短的施工周期内正常施工,可采用签订长期合作的协议,建立长久合作的利益关系。第三种模式:不确定因素比较多的复杂建设工程。这些工程的组成和技术工艺复杂,存在诸多的不确定因素,一般的工程管理模式,不能够有效消除工程争议和合同索赔问题,反而会影响业主和承包商之间的关系,这种管理的模式,能够保持总承包商和业主之间的良好关系,避免工程不必要的争端和合同索赔问题,促使合作各方共同目标的实现。第四种模式: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的建设工程,以国际公开招标的方式,邀请国外的承包商参与,由于投资数额巨大,因此采用工程项目组合管理的模式,更容易为外国承包商所接受,较好地控制建设工程的目标实现。

2目前国外主要的项目管理模式分析

2.1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EPC)

EPC是指承包商负责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和施工安装全过程的总承包并包括负责试运行服务。EPC又为二种,一种是是总承包商最大限度的选择分承包商来协助完成工程项目;另一种是EPC总承包商除选择分承包商完成少量工作以外,自己要承担工程的设计、采购和施工等任务。

2.2项目管理承包(PMC)

PMC主要是指项目管理承包商代表业主对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和全方位的项目管理,主要包括进行工程的整体规划、项目定义、工程招标、选择E,P,C承包商,同时并对设计、采购、施工的过程进行管理。当前国外很多大型项目的施工都比较复杂,管理协调都非常的困难,所以大部份的业主都会主动选择采用PMC方式进行项目管理承包。。

2.3其它进行的管理模式

国外采用比较多的,还有设计、采购、施工管理承包,我们称呼为EPCm;设计、采购、施工监理承包(EPCs);设计、采购承包和施工咨询(EPCa),主要是加强设计和采购的承包工作;另外还经常使用项目管理组(PMT)、设计、采购承包(EP)等等。

3国外进行管理模式对我国工程项目施工企业的借鉴

3.1在我国实行工程项目管理责任制度

当前我国的工程项目规模都非常大,并且需要管理的单项工程也非常多,管理工作难度大。我们可以借鉴国外企业工程管理的模式,然后结合各自工程项目的实况,来对工程进行管理责任制度,将金字塔式的管理模式变为扁平式管理模式。工程项目管理责任制度的的实施关系到工程项目管理的成败,需要大家全力配合执行。

3.2加强企业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和质量管理

成本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中之重,必须建立成本管理的管理体系。通过对工程项目的合同估算出相应的成本单价,然后设计相应的指导性计划,对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进行相应的监督。本单位实施作业层无条件服从上级部分制定的相应的目标成本分解指标,需要严格按照核算单价控制消耗自负盈亏。工程项目的总工程师还需要负责工程整体的成本管理的优化,鼓励施工单位开展相应的技术创新来达到控制企业成本管理的目的。

3.3建立适合企业项目管理特点的信息平台系统

进入21世纪以来,计算机信息技术已深入到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当中了。计算机信息技术已成为了加快企业发展的积极因素。我们需要积极引导和鼓励我们的施工企业向信息化的方向前进,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和环节都必须为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便利。加大企业内部internet网络的普及率。另外还需要培养相关的计算机网络人才,把计算机信息同项目管理进行结合,提高工程项目管理的效率。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时,也需要把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加以考虑,以提高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为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而努力。

4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需要学习国外进行的管理模式,然后结合我国工程的实况来进行借鉴。我们可以加强推行工程项目管理责任制,完善并加强成本管理和质量管理以及建立适合企业项目管理特点的信息平台系统,来提高工程管理质量,总之,通过学习发达国家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方式,结合国内工程项目实际情祝,国内工程项目施工企业只有积极推进施工方式的转变和内部信息化的进程,才能提高工程项目管理质量,旨在实现企业经济指标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王淑贤.国外先进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对我国的启示[J].商业经济,2013.

[2]柴君,邹国良.国外工程项目控制与管理对我国的借鉴意义[J].江苏地质,2003.

[3]李佐华.借鉴国外先进管理模式改革我国工程造价管理[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3.

工程项目管理的理解范文2

关键词:施工管理,优化组织机构

1 前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施工项目的划分越来越细,一项大型施工项目往往都是由各个不同单位和单项工程组成,而各单位单项工程中又包含着不同专业的施工项目,如一个水电站的建设包含着大坝建设项目、厂房结构建设项目、机电设备采购及安装项目、金属结构设备采购及安装项目、输变电项目的采购及安装等。其中机电设备、金属结构设备、输变电设备在整个电站建设项目中所占的比例都不大,但也都比较重要,且一般都是分别招投标,对金属结构、输变电设备、机电设备中标单位来说工程量都不算大,相对建设工期也较短,一般仅几个月时间。

2 优化施工组织机构

优化施工组织机构可减少施工初期的投入,降低运营成本,目前的施工管理大多是以项目经理负责制的形式运作的,施工单位要成立项目经理部来具体管理施工项目,优化组织机构就是要精减项目组织部的机构。其优化组织机构应注意以下几点:

2.1 挑选合适的项目经理:一般中小工程量的施工项目经理对专业技术有一定要求,但不需刻意挑选高学历,同时项目经理必须与业主、监理方、施工方等经常沟通,故应具备一定的沟通协调能力。

2.2 挑选有经验的施工队长:需全面掌握工程的具体进度与施工质量。要熟悉施工项目,掌握现场施工技术。

2.3 技术负责人和质检负责人可以兼职任命;技术负责人必须全面负责工程中的图纸资料、技术文件等并负责处理日常往来文件;质检负责人除做好工程的质量管理外,还可以兼任安全负责人,由于工程量相对较少,工作面也不太宽,所以有以上人员就基本可掌握整个项目部的运作了,其他人员如财务等可由公司人员兼任,不需要长期驻守在施工现场。

2.4 优化施工组织机构还包括简化临时设施,由于项目部人员不多,工期也不长,加上施工现场不一定会有空地提供给工程量较少的施工单位,可以考虑采用就近租赁的方式,水电站的建设地点一般在市郊或山区,乡镇民房租金都较低,利用空间也较大,只要注重文明和卫生,还是很能得到支持的。

3 开工前的技术准备

开工前的技术准备主要是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其关键在于施工方案和成本计划的选定,根据《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的要求,项目开工前必须编制项目管理规划,对中小型工程也可用施工组织设计代替项目管理规划。选定先进的施工方案,选好材料、工具供应商和制定详细的成本控制计划,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很重要,尤其是施工方案的制定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的质量、进度以及成本投入。

施工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施工方法的确定、施工机具的选择、施工顺序和流水施工的组织等,不同的方案会有不同的工期,所需的机器和工具也不同。施工方案的优化选择是施工企业降低工程成本的主要途径。制定施工方案要以合同工期和现场考察情况为依据,联系项目的规模、性质、复杂程度等因素综合考虑,可以同时制定几个施工方案相互对比分析,选择其中最合理和最经济的方案。由于本项目部人员较少,故应联合企业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来共同完成。

方案确定后要编制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和成本计划,施工进度计划一定要依据主要施工单位和业主的进度要求,联系现场实际情况来编制。如果设备和材料由本企业提供,还应结合本单位设备的制造和供货进度。

成本计划是项目实施前的管理准备活动,是项目管理运行的基础,成本计划应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和生产要素的配置等情况,按施工进度计划确定项目的月成本计划和总成本计划,得出各个阶段的成本控制点,使项目主要参与人员在各个阶段清楚自己的目标成本,以便动态控制。

在机电设备安装、金属结构安装等中小工程量施工项目中.往往容易忽视及时向监理工程师提出开工申请报告这一问题。当施工准备工作完成后应及时向监理申请,尽早得到监理签发的开工令,并按开工令的日期组织开工。

开工前的准备工作是工程施工成败的关键,特别是对这些工程量少、工期不长的施工项目,工程的可预测性较强.事前的准备工作做得越细,事中控制的成效就越高,日常管理工作量就会越少。

4 施工过程的控制

4.1 项目进度控制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指出项目进度控制应以实现合同约定的竣工日期为最终目标,这个目标应由企业来承担。在水电站和泵站建设中,金属结构、机电设备安装等项目的完工时间往往比工程竣工时间要早,所以项目部的实际施工进度计划应符合业主对本项目的具体进度要求。施工计划的实施实际上就是进度目标的过程控制,这一阶段应做好以下工作:① 对进度目标进行分解,并把计划任务落实到施工队伍;② 加强跟踪监督和调度,记录实际进度,落实进度控制措施,保证资源供应等;③加强检查和及时调整,每个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都不相同,在实施过程中应密切注意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特别是一些需要交叉作业的工作面。在工程建设中交叉作业在所难免,比如金属结构、机电设备的安装需要土建单位的支持和配合。在工作面的交接上一定要办理工作面移交手续,这对施工交接方和监理都有一定的约束和追溯依据,若上一工序无法按计划提交工作面,则应及时上报监理,实在无法在短期内提交的话,应向监理提出工期延期申请,并保持书面记录。

4.2 加强技术管理

(1)技术交底:这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对保证质量至关重要,既要领会设计意图,又要贯彻上一级技术部门的意图和要求。对中小工程量施工项目,可由技术负责人对施工队长和主要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技术交底应按分部、分项工程进行,内容包括:设计图纸具体要求;施工方案实施的具体技术措施与方法;与土建单位或其他专业的交叉作业及注意事项;各工种之间的协作与配合;施工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施工安全措施等。技术交底必须以书面形式进行。

(2)技术资料收集与整理:施工技术资料是施工单位根据有关管理规定。在施工过程中形成的应当归档保存的各种图纸、表格和文字音像材料等。是工程施工及竣工交付使用的必备条件。也是对工程进行检查、维护、管理、使用的依据,要做到及时收集和整理。设备进场应有开箱验收记录,并应有三方签字:施工工程应有详细的施工记录;施工项目的现场检验记录应紧跟施工进度,检验记录尽可能详细,并得到监理的认可.根据检验记录及时做好各种安装工程评定表。此项工作不宜积压。及时做好可作为申请进度款的依据;所有技术交底资料都是施工中的技术资料,要列入工程技术档案;与现场监理、设计单位和其他施工单位之间来往的文件一定要有详细的记录.对涉及设计修改、工程量变更、工期等与进度和成本有关的文件更要加以注意。在施工阶段的后期就要开始竣工资料的整理。按照有关资料整理规范或业主的具体要求进行。

工程验收对竣工资料的要求越来越规范,包括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可靠性,以及资料排版、装订、造册都有严格规定,及时整理资料和提出验收申请,早日通过验收进行竣工结算,可加快资金的回笼。

4.3 加强与监理和相关施工单位的沟通联系

一个工程项目的建设往往有多个单位共同完成,每个施工单位都必须与业主、监理和相关施工单位沟通协调。《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指出:组织协调应能排除障碍和解决矛盾.保证项目目标的顺利实现;项目经理部应按现行《建设工程监理规范》的规定和施工合同的要求。接受单位的监督和管理,搞好协作配合:施工单位应及时向监理部门提供有关的生产计划,统计资料和工程事故报告等。加强与监理的沟通联系,对工程的及时验收、工程款的支付等会有一定帮助。

工程项目管理的理解范文3

关键词:实施阶段 造价管理 控制

        1 项目的成本管理控制

        1.1 施工项目的经济核算

        1.1.1 “两算”对比 “两算”对比即实际施工图预算与投标报价预算(或设计预算)的对比,是项目管理中一种常用经济管理方法,也是项目成本控制的主要措施之一。通过对具体工程项目的工程数量,人工、材料、机械台班耗用量的差异对比,可能及时发现问题、找出原因,防止多算、漏算,提高预算准确度,从而使项目经理对工程的收支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利于安排工作,制定各种降低成本的措施,以求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1.1.2 施工项目成本核算与分析 施工项目的工程成本包括直接费和间接费,直接费又包括人工、机械、材料及其他直接费(即水、电、气等及材料二次搬运费和冬季、雨季施工费)。对成本的核算与分析归纳就是对工、机、料及管理费的核算,在“两算”对比的基础上,制定初步的经济目标,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对工、机、料的消耗进行检查、记录、对比、分析,每月、每季按施工进度消耗与施工图定额预算消耗相对比,采取措施节约支出,减少或消灭浪费现象,以取得盈利。查找超支原因,从而找出降低成本的途径和措施。挖掘内部潜力,争取更大的成本降低额。如:针对具体工程项目的特点,制定相应的项目部组织架构图,确定职工人数,工资水平,工资总额及工时利用,对单位工程各类材料消耗量定额执行情况进行核算对比,对固定资产折旧、机械设备利用率及完好率按财务有关规定计算,以确定本工程项目的成本指标。

        1.2 编制施工成本计划 根据项目部与企业签定的内部承包合同,项目部经济核算结果,施工组织设计、机械设备及利用情况,工程所需材料消耗及劳动效率情况,以往类似工程实际执行情况和有关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的分析资料等,项目经理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在充分理解本工程的特点、重点、难点后,研究制定合理可行的降低工程成本的具体措施,并预测采取这些措施后取得的经济效果,以制定降低成本的目标,并不断测算调整,编制出本工程项目的成本计划,并将其细化分解到分部分项工程上去,从而落实经济责任,权力、利益具体化。在具体施工实施过程中,不断将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相比较,考核工程项目成本计划的执行和完成情况是否与预期目标有偏差,及时调整修正成本指标。

        1.3 施工成本控制与管理 在做好项目经济核算工作及制定出成本计划基础上,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来达到控制工程成本的目的。利用成本分析方法找出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偏差并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与变化发展趋势,进而采取相应措施以减少或消除不利偏差。

        造成偏差原因主要有:人工成本偏差、材料成本偏差、机械成本偏差、施工管理偏差,因此要尽量减少目标偏差,偏差越少,控制管理的效果越好。

        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建筑市场的竞争日益加剧,利润逐年下降,低价微利现象屡见不鲜,面对这样局面,工程索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项目的经济效益。因此项目管理更加应该重视索赔。工程索赔主要包括:工程变更、施工条件的变化、业主违约、工期延长、拖欠工程款、工程暂停、终止及材料涨价、赶工等。项目管理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应始终做好资料的积累工作,建立完善的资料记录制度,认真系统地收集积累施工进度、质量及财务收支资料。一旦发生索赔项目,根据合同条款及时整理出一套强有力的索赔凭证资料,提高索赔成功率,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 施工阶段管理控制

        2.1 加强工程质量管理 在施工中,返修工程越多,工程费用就越多。必须实行施工现场管理责任制,搞好整修项目的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及隐蔽工程的检查监督和质量验收,否则很难及时发现和找出问题,以保证工程质量。

        2.2 加强工程进度控制 拖延工期时间越长,管理费、人工费等各种费用支出就越大。狠抓管理,控制住合理工期工程造价就有所降低。合理组织施工,正确安排施工工序是保证工期的重要条件。加强施工现场的组织协调,把大型机械和中小型机械,把机械化和半机械化结合起来,合理确定材料、机械、资金及劳动力等最佳组合方式,搞好物资的合理调运,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工作,节省人力、物耗、降低成本。

        2.3 加强工程变更管理,严格控制工程变更 做到不准随意变更批准图纸,不准随意提高设计标准。即使是必须进行的变更,也要严格按程序进行,避免发生工程管理人员只管签证,不管算帐的问题,造成投资失控的严重后果。

        3 材料价格管理控制

        3.1 疏通信息渠道 建立能够正确及时反映工程材料市场供求关系,高效、灵活、畅通的信息系统。可以通过向主要材料生产基地、材料市场聘请信息员,及时参阅新闻媒介、工程造价管理部门的近期材料价格等多种形式建立自己的信息网络,有条件的单位尽量使用现代科技手段,将各种材料价格信息输入微机,与有关单位进行微机联网,实现信息共享。

        3.2 逐步推广材料报价制度 施工单位要将工程各个时期的主要材料用量、进货渠道、时间、价格向建设单位进行通报,由双方共同制定材料进货计划,确定材料价格。实行材料报价制,有利于加强相互监督、增强核算意识,防止流通环节的不规范交易,改变“算死帐”、“死算帐”的静态的材料价格管理方法。可以根据掌握大量材料价格信息,选择最佳途径进料时机,有效控制材料价格。

        3.3 控制材料价差 工程项目竣工后,要严把工程结算关,注意搜集整理好结算资料,要认真审核工程量和套价取费,工程造价中材料价格是一个重要的动态因素。因此,认真确定材料价格和正确处理好材料价差的调整问题,对合理确定工程造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阶段我们本地造价管理站推行采用的抽料调差和系数调差相结合的调整方法,较好地解决了材料价差的调整问题。即对影响工程造价较大的主要材料采用抽料调差办法,对影响造价较小的其他材料则采用系数调整办法,两种办法均根据工程的形象进度按造价站定期公布的主要材料价格信息和辅材系数进行调差。两种调差方法结合在同一工程价差的调整上来,基本满足了材料价差调整既要相对准确又能简便计算的要求。科学有效地控制了材料价格这一重要的动态因素。

        4 结语

        房屋建筑工程项目实施阶段的造价管理控制必将通过一系列的努力,形成一套可行的、科学的、先进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工程项目造价管理必将走在国际前列,并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发挥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吉生.工程项目管理与工程造价控制.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

工程项目管理的理解范文4

摘要:施工阶段的项目管理是整个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施工阶段各方面工作的好坏对工程建设产品优劣的影响是难以更改的。因此,施工阶段的项目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工程项目管理是指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用系统工程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工程建设项目生命周期内的所有工作,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项目决策、设计、设备询价等系统运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直辖市和控制,以达到保证工程质量、缩短工期、提高投资效益的目的。施工阶段的项目管理是整个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而工程建设施工阶段是工程建设最终的实施阶段,是形成工程产品的最后一步,施工阶段各方面工作的好坏对工程建设产品优劣的影响是难以更改的。

二、加强合同的风险管理 工程合同既是项目管理的法律文件,也是项目全面风险管理的主要依据.项目的管理者必须具有强烈的风险意识,学会从风险分析与风险管理的角度研究合同的每一个条款,对项目可能遇到的风险因素有全面深刻的了解。否则,风险将给项目带来巨大的损失。合同是合同主体各方应承担风险的一种界定,风险分配通常在合同与招标文件中定义。

三、通过工程索赔将风险转化为利润 工程索赔是一种权利要求,其根本原因在于合同条件的变化和外界的干扰,这正是影响项目实施的众多变化因素的动态反映.没有索赔,合同就不能体现其公正性,因为索赔是合同主体对工程风险的重新界定.工程索赔贯穿项目实施的全过程,重点在施工阶段,涉及范围相当广泛.比如工程量变化、设计有误、加速施工、施工图变化、形成独立的主题.我国《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关于工程索赔也作了相应的明确规定.这些索赔条款可以作为处理工程索赔的原则和法律依据.尽管工程索赔的解不是唯一的.但却是可以计量的.利用合同条款或堆断条款成功地进行索赔不仅是减少工程风险的基本手段,也反映项目合同管理的水平。

四、利用合同形式进行风险控制 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和实际,适当选择计价式合同形式,降低工程的合同风险.例如:对于水文地质条件稳定且承包单位有类似施工经验的中小型工程项目,实际造价突破计划造价的可能性不大,其风险量较小,可以采用自留加风险控制策略,用总价合同的报价方式;对予工程量变化的可能性及变化幅度均较大的工程项目,其风险量较大,应采用风险转移策略,用单价合同报价方式,将工程量变化的风险全部转移给甲方;对于无法测算成本状况的工程,贸然估价将导致极大风险,只能用成本加酬金合同,将工程风险全部转移给建设方。对承包商而言,不善于工期索赔必然导致工期延误的风险;不善于费用索赔必然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亏本.实践证明,如果善于进行施工索赔,其索赔金额往往大于投标报价中的利润部分。因此,树立合同意识、风险意识和索赔意识,重视风险管理对降低工程风险是非常重要的。

五、非计量风险的防范 非计量风险指政治、经济及不可抗力风险.政治风险包括:战争、动乱、、法律制度的变化等;经济风险包括:外汇风险、通货膨胀、保护主义及税收歧视等.这些风险在国际工程中经常遇到.政治风险发生的概率较小,但一旦发生将导致灾害性后果,常常被称作“致命风险”。对于政治风险,只能作定性分折与预测,承包商应在投标决策阶段加强调查研究。经济风险一般不可避免,应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研究.对于若干种经济风险预测的数学方法,由于置信度较低,不宜作为项目的决策依据。 不可抗力引起的风险主要包括超过合同规定等级的地震、风暴、雨、雪及海啸和特殊的未预测到的地质条件和泥石流、泉眼、流砂等.按照一般合同条件,这类风险应由合同主体共同承担,承包商一般只能得到工期延误的补偿。

六、非计量风险管理和措施 在项目目标设计阶段,对影响项目目标的重大风险进行预测,研究各风险状况对项目目标的影响程度,即进行项目的敏感性分析。 在投标报价前,分析业主所在国的政治、经济状况,业主的工程款落实情况和支付信誉;在编标报价阶段,要熟悉招标文件,做好现场勘查,在单价和总价中考虑风险因素;在订立合同阶段,对于过分刻苛的合同条款提出修改要求,以减少合同风险。

七、工程风险与风险管理 工程项目的立项、分析和实施的全过程都存在不能预先确定的内部和外部的干扰因素,这种干扰因素称为工程风险.风险是随机的,比如:工程项目风险产生的随机性;风险活动开展和持续时间的随机性;在风险活动持续时间内风险损失的随机性,若不加以控制,风险的影响将会扩大,甚至引起整个工程的中断或报废。因此,在现代工程项目管理中,风险的控制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在项目管理中,风险管理属于一种高层次的综合性管理工作,它是分析和处理由不确定性产生的各种问题的一整套方法,包括风险的辩识、风险的估计及风险的控制。风险管理是近20年发展起来的综合性边缘学科,风险分析的大部分内容是关于技术风险、设备质量风险和可靠性工程问题,而关于风险评价的量度及定量分析的技术方法几乎是空白.因此,风险管理仍是一门不完善和不成熟的学科。

八、工程风险因素的辩识与分类 建设工程项目是复杂的开放系统,长期以来,工程风险的研究一直沿用分析方法和模拟方法。由于项目的内部结构、项目本身的动态性及外界干扰的复杂性,在构造问题的结构与变量的相互关系时,分析方法与模拟方法均起不到预期的指导作用,风险因素间的影响关系及所引起的后果均得不到确切表示。工程项目的风险因素错综复杂,可以从项目环境、项目结构及项目主体等不同侧面进行分类,为了便于风险分析和风险的防范处理,从工程风险是否可以计量的角度对风险进行分类,以确定哪些风险可以作定量分析,哪些只能作定性分析,哪些可以作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以便为不同风险的防范采取相应的对策。 工程风险的分类主要基于风险防范和风险处理,是定性的相对的。从性质上分析,可计量风险属于技术性风险,是常规性的不可避免的风险,包括地质地基条件、材料供应、设备供应、工程变更、技术规范、设计与施工等造成的风险;非计量风险属于非技术性风险,发生的概率较小,是非常规性风险,包括经济风险、政治风险、不可抗力风险、组织协调风险等。 工程合同包含着多种难以界定的变量因素,这些因素都能构成项目的风险.从性质上分析,合同风险属于非技术性风险,但工程合同中包含了大量的技术性条款。因此,对工程合同的风险分析既有定量分析又有定性分析。

九、工程风险的防范对策 除进行工程、设备、人身事故等保险外,还应通过保险机制减轻风险损失;通过分包合同向分包商转移风险;合理控制风险费。

参考文献:

[1]钱昆润.建筑工程合同与索赔管理.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3年.

工程项目管理的理解范文5

【关键词】公路工程;施工;成本管理;控制

1 公路工程中施工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施工成本管理体制不完善

在公路施工中,其成本管理体制不健全成为一个引人瞩目的问题。成本管理体制不完善易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例如企业管理无序、职工不热衷于工作等。在进行公路施工时,如果缺乏的管理体制,那么工作人员便得不到很好地监督,更很难实现对他们的妥善管理,这样就容易导致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下降,才华被埋没。一般来讲,很多企业对于施工成本的管理都缺乏健全的体制,这就易导致出现责任与权利的混乱等问题,责任各方互相推卸责任,找不到出现事故的相关负责人,导致问题很难被及时解决。有了这种种体制缺陷的存在,施工人员的工作热情被抹煞,工程很难被顺利开展,这就更加大施工成本管理的难度。

1.2 对施工成本管理的监管力度不足

一直以来,对于一个施工单位而言,做好工程质量和成本的协调工作是他们重点关注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然而,这个问题其实也并没有那么难解决。只要对施工成本进行科学有效地管理,就一定能应用尽可能少的成本来保证较好的施工质量。有些企业忽视了工程质量的重要性,再有些企业就是通过大量资金消耗来保证工程质量,这都是不可取的做法。因为一个企业如果不能妥善监管施工成本,就很难对其进行合理规划。例如,如果一个企业因为施工进度跟不上而导致施工质量下降,那么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追加经费,这样就无形之中增加了许多不必要的成本。

1.3 施工材料的管理不完善

对于一项施工成本的控制来说,首先要控制的就是施工材料的费用,因为施工材料的费用在整个工程成本中所占的比重很大。然而,关于施工材料的合理使用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就势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最终极大地增加了整个企业的施工成本,对企业的经济效益造成严重的影响。这些现象的出现以及严重后果的导致归根结底都是一个原因,即企业没有抓好施工材料的管理工作,使得这种不用必要的浪费成了不可避免的现象。例如,如果一个施工企业没有管好施工材料,就可能引发材料遗失。如果材料不合格,就会因为不能被使用而闲置。以上两种基本现象都会导致施工成本的增加和企业效益的降低。

2 成本管理在公路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2.1 健全岗位责任制度和成本管理制度,强化成本管理与控制

施工的成本控制并不是某个人或某群人的工作,这是一项需要全员参与管理的工作。因此,要成立相关的成本管理机构,将责任和任务分配给各级管理人员,要求他们认真落实责任制度,各司其职,并不断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检验。例如,对于拌和场的工作人员来说,熟悉基本的配比工作是必不可少的,他们要在熟悉配比工作的基础上,精确配料。

在进行管理工作时,要认真建立健全成本管理制度,妥善对进货价格和渠道、劳动力价格等进行管理,对于材料要严加保管,切忌浪费材料,对于机械的使用率也要提高,杜绝机械闲置。对于整个施工过程,要严格控制管理费开支,通过合理的程序进行管理资费的审批与报销,对于合理且必要的费用开支,可以进行审批与利用,然而对于不必要的费用开支,就可以不予以审批。

2.2 做好成本预测工作,确定成本控制目标

在对施工成本进行计划之前,要先对成本进行预测,只有进行了成本预测,才能得到合理的成本控制目标。可见,成本预测对于成本控制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确保计划的科学合理性,同时将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从而从根本上提高经济效益。若想做好成本控制工作,就一定要抓好成本预测工作。成本预测的主要内容是运用科学而合理的方法,集合所要使用的机械设备,综合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对目标成本进行预算。

首先,对人工费单价进行确定。其次,对所用材料以及所需费用进行初步预算,同时要重视对于主材、辅材等材料的分析,选用合适且经济的材料供应地、尽可能控制购买单价,选取经济的运输方式。第三,预算所需机械以及所消耗的资费。在投标过程中,对于机械设备的选用都是通过定额的方式来测算的,这在所难免地会出现与实际情况的差异,这样既会导致工作效率不同,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预算机械所需费用。同时,也要把租用机械的费用以及推销设备的费用考虑在内。第四,确定间接费用。所谓间接费用是指企业管理人员的工资以及其他劳务费等,在总成本中的比例约为15%~20%。通过预算这些费用,可以将主要资费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把工期也确定下来,这样便可以实现管理费的目标控制。由此可见,成本预测在成本控制中是必不可少的,占据基础性地位。

2.3 加强物资材料管理,严格控制材料成本

在整个工程成本中,材料成本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做好材料成本的控制工作势在必行。加强对于物资材料的从购买到使用的全程管理工作,以保证为施工按时提供所需材料。在开工以前,就要对施工所需材料做出估计和预算,并计算好所需成本。对于材料单价的选择,可以采用招标时现场考察所确定的底价,成立专门的采购小组,对材料进行采购并对其质量进行检查,力争获取质优价廉的材料。一般而言,材料的采购价不能高于成本预测价,所采购的材料必须都有用武之地,不能剩余太多。为此,经理和材料供应部门可以签订合同,对于那些未使用的材料可以进行适当的节余处理。需要指出的是,成本预测的暂定价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根据材料的采购价作出适当的调整,选取最佳组成设计配合比来确定材料数量,以实现对成本材料的合理控制,使支出不超过预算。

2.4 做好机械设备成本管理工作

一个工程的进度如何,受到机械效率的影响很大,而且工程进度又决定着工程成本的多少,可见,机械效率与工程成本存在着某些必然的联系。所以,要严格控制机械的使用,提高所用机械的使用效率,同时也要注意机械的保养修护,减少不必要的损坏。机械在使用时,要做好平衡使用,不能空转机械。机械设备要定期进行检修,并适时更新设备。对于机械的台班进行定量考核,机械操作人员的收入与工作量成正比。此外,一个公路建设的工程如果实行投标,那么其年工程量就变得不确定了,那么机械的使用情况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需要使用设备时,可以租用其他人的设备来完成工程,但对于设备不用时,也可以租借给他人使用,避免设备闲置现象的出现。

3 小结

对于一项公路工程而言,成本的管理工作是十分复杂的,而且设计的范围之广也是我们难以预料的。为了对工程项目的成本进行有效管理,一定要强化企业的成本意识,建立健全成本管理体制,确立成本目标,并付诸于实施。在对成本进行管理过程中,要明确分工并责任细化,恩威并施, 秉公办事,争取通过良好的成本管理模式来为企业争取到最大利益,并打造企业的良好社会声誉,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昂首前行,稳步、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为民.论公路施工成本控制与管理[J].价值工程,2010(36).

工程项目管理的理解范文6

关键词:项目管理 ,合同管理, 风险, 索赔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phase of the project management is the entire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process a link, the construction stage the work quality construction of the products quality is difficult to change the influence of. Therefore, the construction phase of the project management is very important.

Key words: the project management, contract management, risk, claim for compensation

中图分类号: F7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工程项目管理是指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用系统工程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工程建设项目生命周期内的所有工作,包括项目可行性研究、决策、设计、设备询价等系统运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直辖市和控制,以达到保证工程质量、缩短工期、提高投资效益的目的。施工阶段的项目管理是整个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而工程施工阶段是工程建设最终的实施阶段,是形成工程产品的最后一步,施工阶段各方面工作的好坏对工程建设产品优劣的影响是难以更改的。

二、加强合同的风险管理

工程合同既是项目管理的法律文件,也是项目全面风险管理的主要依据.项目的管理者必须具有强烈的风险意识,学会从风险分析与风险管理的角度研究合同的每一个条款,对项目可能遇到的风险因素有全面深刻的了解。否则,风险将给项目带来巨大的损失。

三、通过工程索赔将风险转化为利润

工程索赔是一种权利要求,其根本原因在于合同条件的变化和外界的干扰,这正是影响项目实施的众多变化因素的动态反映.没有索赔,合同就不能体现其公正性,因为索赔是合同主体对工程风险的重新界定.工程索赔贯穿项目实施的全过程,重点在施工阶段,涉及范围相当广泛.比如工程量变化、设计有误、加速施工、施工图变化、形成独立的主题.我国《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关于工程索赔也作了相应的明确规定.这些索赔条款可以作为处理工程索赔的原则和法律依据.尽管工程索赔的解不是唯一的.但却是可以计量的.利用合同条款或堆断条款成功地进行索赔不仅是减少工程风险的基本手段,也反映项目合同管理的水平。

四、利用合同形式进行风险控制

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和实际,适当选择计价式合同形式,降低工程的合同风险.例如:对于水文地质条件稳定且承包单位有类似施工经验的中小型工程项目,实际造价突破计划造价的可能性不大,其风险量较小,可以采用自留加风险控制策略,用总价合同的报价方式;对予工程量变化的可能性及变化幅度均较大的工程项目,其风险量较大,应采用风险转移策略,用单价合同报价方式,将工程量变化的风险全部转移给甲方;对于无法测算成本状况的工程,贸然估价将导致极大风险,只能用成本加酬金合同,将工程风险全部转移给建设方。对承包商而言,不善于工期索赔必然导致工期延误的风险;不善于费用索赔必然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树立合同意识、风险意识和索赔意识,重视风险管理对降低工程风险是非常重要的。

五、非计量风险的防范

非计量风险指政治、经济及不可抗力风险,这些风险在国际工程中经常遇到.政治风险发生的概率较小,但一旦发生将导致灾害性后果,常常被称作“致命风险”。对于政治风险,只能作定性分折与预测,承包商应在投标决策阶段加强调查研究。经济风险一般不可避免,应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研究.对于若干种经济风险预测的数学方法,由于置信度较低,不宜作为项目的决策依据。

不可抗力引起的风险主要包括超过合同规定等级的地震、风暴、雨、雪及海啸和特殊的未预测到的地质条件和泥石流、泉眼、流砂等.按照一般合同条件,这类风险应由合同主体共同承担,承包商一般只能得到工期延误的补偿。

六、非计量风险管理和措施

在项目目标设计阶段,对影响项目目标的重大风险进行预测,研究各风险状况对项目目标的影响程度,即进行项目的敏感性分析。

在投标报价前,分析业主所在国的政治、经济状况,工程款落实情况和支付信誉;在编标报价阶段,要熟悉招标文件,做好现场勘查,在单价和总价中考虑风险因素;在订立合同阶段,对于过分刻苛的合同条款提出修改要求,以减少合同风险。

七、工程风险与风险管理

工程项目的立项、分析和实施的全过程都存在不能预先确定的内部和外部的干扰因素,这种干扰因素称为工程风险,风险是随机的,若不加以控制,风险的影响将会扩大,甚至引起整个工程的中断或报废。因此,在现代工程项目管理中,风险的控制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在项目管理中,风险管理属于一种高层次的综合性管理工作,它是分析和处理由不确定性产生的各种问题的一整套方法,包括风险的辩识、风险的估计及风险的控制。风险管理是近20年发展起来的综合性边缘学科,风险分析的大部分内容是关于技术风险、设备质量风险和可靠性工程问题,而关于风险评价的量度及定量分析的技术方法几乎是空白.因此,风险管理仍是一门不完善和不成熟的学科。

八、工程风险因素的辩识与分类

建设工程项目是复杂的开放系统,长期以来,工程风险的研究一直沿用分析方法和模拟方法。由于项目的内部结构、项目本身的动态性及外界干扰的复杂性,在构造问题的结构与变量的相互关系时,分析方法与模拟方法均起不到预期的指导作用,风险因素间的影响关系及所引起的后果均得不到确切表示。工程项目的风险因素错综复杂,可以从项目环境、项目结构及项目主体等不同侧面进行分类,为了便于风险分析和风险的防范处理,从工程风险是否可以计量的角度对风险进行分类,以便为不同风险的防范采取相应的对策。

工程风险的分类主要基于风险防范和风险处理,是定性的相对的。从性质上分析,可计量风险属于技术性风险,是常规性的不可避免的风险,包括地质地基条件、材料供应、设备供应、工程变更、技术规范、设计与施工等造成的风险;非计量风险属于非技术性风险,发生的概率较小,是非常规性风险,包括经济风险、政治风险、不可抗力风险、组织协调风险等。

工程合同包含着多种难以界定的变量因素,这些因素都能构成项目的风险.从性质上分析,合同风险属于非技术性风险,但工程合同中包含了大量的技术性条款。因此,对工程合同的风险分析既有定量分析又有定性分析。

九、工程风险的防范对策

除进行工程、设备、人身事故等保险外,还应通过保险机制减轻风险损失;通过分包合同向分包商转移风险;合理控制风险费。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