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技术主要课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计算机技术主要课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算机技术主要课程

计算机技术主要课程范文1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课程整合;课堂教学

随着计算机技术课程从单一的学科知识的学习转向对学生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我们要改变原先那种过分强调各学科体系,而是要探索以课程整合为基本理念、以计算机技术为认知工具、以各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为载体、以培养学生计算机技术素养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为目的的新型课程。

一、课程整合的目标

计算机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充分发挥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计算机技术的特点与优势,使之成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和丰富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从而促进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使教师由传统教学中的中心地位转变成学习的设计者、指导者和学习伙伴;学生由原来接受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学活动参与者和知识建构者,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计算机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促进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课程整合中存在的误区

(一)计算机技术概念模糊

计算机技术不等同于计算机,还包括承载信息进行传播所用的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

(二)不少教师认为使用了先进的计算机、多媒体设备就是整合,计算机技术仅仅作为教师讲解、演示的工具

单纯的投影演示,只是用投影代替了黑板,教师依然是讲解的中心,学生是被动接受者,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没有改变。

(三)课程整合教学中,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师生间的互动关系,削弱了传统教学中的语言和情感交流的优势

由于教师对计算机技术不熟练和课件设计存在问题,导致课堂上出现教师忙于操作计算机,以计算机为中心的情况。

(四)整合中否定了已有的教学模式

一个好的教学模式的形成是需要时间、经验等多方面因素积累、总结的,我们应该利用计算机技术整合已有的教学模式,逐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活动,达到更好的整合效果。

(五)过于追求多媒体效果,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在课件制过程作中,许多教师为了追求动画效果,结果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三、整合的模式

在计算机技术课程整合中,计算机技术作为认知工具,教学的总体能力目标是一致的,即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但对于不同学科,计算机技术的作用是不一样的,为此可以将计算机技术课程整合分为三种基本课程模式。

(一)计算机技术课程,计算机技术作为学习的对象

计算机技术课程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开设,主要学习计算机技术的基本技能和基本工具的使用。

(二)与其他学科的整合,计算机技术作为教学工具

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学习,计算机技术完全为其他学科的教学服务。

(三)研究型课程,计算机技术作为学习工具

学生作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在计算机技术的帮助下,获取信息、交流信息,并最终以电脑作品的形式完成研究任务。

四、整合的前提

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是计算机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前提条件。只有迅速推进计算机技术教育,使之成为学习工具,并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探索学习,体会到自主学习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的乐趣;让学生在网络和多媒体环境下合作交流,加强团队精神,展示研究成果,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学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

五、课程整合的基础和关键

丰富而高质量的、适应教学改革需要的教学资源,是计算机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础。没有足够的、能满足教学与学习过程的多样化、社会化、主体化要求的教学资源和网络资源,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在学校就无法普及和应用,更谈不上课程整合。教师的计算机技术素养与应用能力,是计算机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关键。要使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之中,就必须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富有活力的教师队伍。

可见,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的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因此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教学,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总之,倡导和探索计算机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教学,对于发展学生的“计算机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儒德.信息技术与教育相整合的进程[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7,9(3).

计算机技术主要课程范文2

关键词:应用为导向;计算机;英语教学;应用研究

0引言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随着我国经济进步发展,计算机技术作为一项辅助工具被引入高校教学之中。计算机最早应用于科学计算方向,而后经过一系列的发展,计算机逐步被应用于信息管理,过程控制与多媒体等多个方面和不同领域当中[1]。于是,计算机技术也被应用于在高校的日常教学任务中,计算机技术既可以帮助高校开展相关人员管理工作,还可以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与整体教学水平。由此可知,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引领我国的高校英语教学走向了新的模式进入全新的阶段,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不同科目的教学形式。

1目前计算机英语教学模式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

1.1计算机技术有待发展完善

在当前时期,计算机技术应用范围极为广泛,已经出现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时时刻刻发生着变化,计算机技术也面临着更新换代的局面。由于计算机技术在高校教学上已经得到了一段时间发展与运用,所以更加需要关注该技术本身的安全性以及实际效能。在当前时期,计算机网络上信息五花八门,因此需要对相关信息具备一定的鉴别能力,尽管网络资源应有尽有但是一些课程自带的教学课程网络上有时候却出现查找不到的情况,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计算机上的资源信息与所学习的内容不相符的情况。

1.2部分教师认识偏差

计算机技术尽管在教学中应用已久,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不免出现有些教师对该资源的应用不到位,出现资源浪费的情况。这些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还是按照传统教学模式完成,由实际教学的方式给学生进行知识的补给。但是计算机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新型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教师教学的负担,如果一些教师仍然循规蹈矩,按照旧有教学方式对高校学子进行教学,那么这不仅仅可能会影响高校学子的综合知识学习与掌握能力,甚至会间接影响我国英语教学大环境。因此现需要纠正这部分教师的教学思想,使其认识到计算机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优势。

1.3相关计算机设备较少

随着我国发展与进步,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日益提高,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随之普遍化,然而在这种情况下,也不免出现部分高校对本校的教学设备不够重视,比如会出现有些电子仪器长时间不使用已经老化甚至失效,相关的计算机教学设备由于更加经济化跟不上市场的发展,不能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而且,还存在少部分高校对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重视程度不够,仅仅投入少量资本去购买和完善相关计算机设备,在日常教学中也着力培养英语教师对于计算机技术的学习[2]。从当下情况来说,计算机技术尽管包罗万象,但是也需要跟上时代进步的步伐随时对相关计算机物联网技术进行升级,这有这样才能够使课堂的教学变得生动化,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帮助学生提高个人综合能力。

2计算机应用于英语教学模式相关问题的改善策略

2.1引进人才,学习先进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的发展,当前我国的各个高校内部也都在进行教学管理模式上的优化升级[3]。这就需要各个高校引入专业人才协助高校英语教学办公,着力于计算机技术应用于英语教学这一模块,高校的英语教学教师也应该积极地学习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相关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计算机运用能力与信息化管理水平。对高校而言,其对外,应当引进掌握先进计算机技术的优质人才,对内,需要定期培养相关任课教师的计算机技术使用能力,进行定期考核与教学,使计算机技术在英语教学中得到充分的重视。这类教学改革不仅可以帮助提高高校在整体人才综合性与知识掌握的水平,还可以进一步提升教学管理的水平,从而更加当今社会时展的需求。

2.2积极宣传,普及应用

随着当前时期各国文化交汇互鉴,计算机技术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针对部分教师有对相关技术的认识出现偏差的情况,高校应当着力布置与对计算机技术个人化掌握的宣传与能力要求,要求每个教师都应当会使用计算机互联网相关技术。校内的相关管理者则需要以身作则,积极实施现代化的管理规则与教育理念,为高校教师以及学子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帮助学生设计出与现代社会更加符合的相关英语教学课程,让学生能够适应当今社会发展趋势,并在当下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实现自身的价值,更好地得到用人单位的重视[4]。

2.3投入资金,改善设备

由于部分高校的相关计算机设备存在部分老旧以及失效等问题,需要校内相关管理部门积极重视,合理科学地调动分配校内的资金安排,为学生提供更好地学习环境。其次,对于相关计算机设备进行定期检查与维修,保持相关设备的使用效果以及整体质量,确保在英语教师进行英语教学时不会因为设备本身的质量问题影响课程进度,设备本身的性能能够保证英语教师顺利展开相关课堂活动。最后安排相关人员及时了解市场动向,积极引入先进的设备,提高教师的办公效率以及学生的上课体验,更好地实现英语教学的整体质量,提高英语教学模式的水平。

3计算机技术在英语教学模式中的具体应用策略分析

3.1模拟英语语境场景

计算机技术可以为学生模拟真实的英语语境情景,在这种情景模拟的真实情景的帮助下,计算机技术可以为课堂提供与课程相关的图片、视频与文学资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同时能够时刻跟随教师的课程进度保持学习兴致。作为当下时期应用于英语教学技术的一种策略,计算机技术以多元化的信息供给模式,模拟英语语境场景,为学生提供了不同的视听感受。在计算机技术的辅助下,英语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有效的应用语境教学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整体教学效果改善英语教学环境[5]。

3.2便于学生查找资料进行自主学习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很难跟上时代的步伐,为培养更加适应当展的优质人才,各个高校急需引用优秀的教学方式与手段,而此时将计算机技术引入高校教学之中能够则有效地帮助高校培养适用于当前社会发展与市场经济的优质人才。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帮助教师与学生随时查找相关知识与相关学习资料,英语课堂在计算机技术教学的辅助下,能够帮助英语学生有效扩展其学习思路,及时摆脱在语言学习道路上的学习障碍,拓展学习思维提升思考能力,从而使学生对英语的兴趣逐步加深,完成对英语知识与相关文化背景更深的了解,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由于中西方文化内涵存在较大的差异,在日常英语教学活动过程中,就需要要求学生不仅对课程与教材内的知识有所掌握,还需要要求学生对语言背后的文化略知一二[6]。通过对计算机技术的有效利用,可以实现信息资源的整合,保障学生在学习英语语言的同时也能了解语言本身的文化背景,从而更加完善地掌握这门语言的应用。

3.3高效信息交流

高校教学任务不仅仅关乎课堂上的教学和安排,也关乎课后的反馈与复查,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则帮助教师与学生实现高效地信息交流。计算机技术在高校英语课堂的应用可以帮助英语教师们在运用相关计算机技术更加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帮助英语教师在进行日常英语教学时还能够有更多的时间供其自由利用,在课后除了完成备课任务,教师还可以有部分时间解答学生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课堂的知识。而对于学生,其除了在课下时间预习与复习学习任务,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通过网络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及时与其他同学联系,科学有效地安排自身的学习时间。

3.4便于信息储备与课程安排

由于计算机技术早已用于数据信息的统计,所以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高校对于大数据信息搜索和处理的要求[7]。这主要体现在高校对于工作任务信息与学生档案信息的储存上,高校学生人数众多,信息量大,以传统的信息储存方式来进行保存,不仅会扩大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还可能会出现学生个人信息遗漏的情况,而计算机技术则将信息数据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工作人员负担,并且实现信息保存的完整度。在高校制定相关的英语教学课程与计划的安排时,更加可以通过科学合理地运用计算机技术实现课程安排的高效性,及时调整相关课程的安排来保障高校课程安排的合理性,保证其在最大程度上适合高校学子的学习能力,以及配合高校教师的课程教学安排。

4结论

计算机技术主要课程范文3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 语文课堂 教学整合

目前在学校的课程教学中,计算机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教学效果最为明显,不仅解决了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更重要的是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语文课程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更加重视语文学习,进而利用计算机技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一、计算机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整合的现状

我国语文课程的教学现状一直处于比较传统的状态,不仅无法跟上社会进步的速度,而且还降低了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学习兴趣,因此我国积极提倡计算机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整合。目前我国处于计算机技术与语文课程教学整合的初期阶段,同样也是磨合阶段,两者之间的整合是语文课堂发展的方向,我国在语文课堂中引进计算机技术,主要是促进教师、学生、教学三要素之间的和谐发展[1]。计算机技术与语文课堂的实际整合,并未取得相应的效果,因为计算机技术是现代化发展的产物,其在与语文课堂整合时,存在衔接上的距离,无法保障语文课堂达到最优化的状态,可见,计算机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存在不成熟的点。

基于我国语文课程的发展现状,学校还需努力找出制约整合语文课堂发展的因素,深化计算机技术与语文课堂的整合,促使计算机技术在语文课堂改革中得到有效利用,进而利用计算机技术提高语文课堂的目的性,避免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较多弊端,改进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在整合语文课堂中的地位和意识,保障学生语文学习的有效性。

二、计算机在语文课堂教学整合中存在的问题

针对语文课堂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凸显语文课堂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对其进行系统性的分析,明确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制约因素。具体问题分析如下:

1.语文课堂中对计算机资源的利用不到位。目前语文教师仍然使用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科书为教学载体,按部就班地为学生讲解,现代社会中的学生好奇心和探知欲比较强,其不满足于教科书中的内容,更多情况下是需求教科书以外的语文知识,注重拓展型的训练[2]。可见,即使计算机技术与语文课堂实现整合,但是教师仍然无法大量挖掘计算机技术中包含的资源。

2.计算机技术在语文课堂中缺乏实际性。计算机技术与语文课堂的整合,是先进性教学的体现,而实际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降低了计算机技术在语文课堂整合中的实际性,按照其自身的思路,传统地将课堂以模块形式划分,例如:上半节讲解知识点,下半节帮助学生复习,大致是相类似的教学思路,并没有意识通过计算机技术的整合,实现语文课堂的发散性和延伸性,既没有体现课堂整合的实际意义,也没有实际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语文课堂中,因此,计算机技术在语文课堂中缺乏实际性,无法保障语文课堂具备独特的教学方式和科学的教学特色。

3.无法提高学生对整合课堂的兴趣。语文课堂不同于其他学科,其在课程上具备多样性的特点,既没有公式、概念的强制记忆,也没有单词、方程式的要求,其包含的内容却是众多学科中最多的,也是各个学科的基础,但是在计算机技术与语文课堂整合过程中,学生并没有对其产生较高的兴趣[3]。学生在课堂中可能将过多的精力放在计算机技术中,忽视两者之间的整合教学,淡化两者整合的实际意义,而且教师并没有发现计算机技术与语文课堂整合的优势以及特点,无法利用两者整合激发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学习兴趣。

4.语文教师缺乏计算机技术能力。语文教师一直处于传统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对课堂整合中的计算机技术不熟悉,因此部分教师对计算机技术的整合出现抵制情绪。例如:部分语文教育在整合课堂中,处于计算机技术初学者的状态,无法掌握计算机技术与语文课堂整合的基本操作和基本能力,导致语文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无法有效地衔接,失去教学保证。

三、计算机技术与语文课堂的整合发展

针对语文课堂中出现的问题,我国提出了促使计算机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整合的教学方式,一方面提高语文课堂的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提高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地位[4]。在计算机技术与语文课堂整合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几点相应的教学措施:

1.利用计算机技术为语文课堂提供教学资源。为满足语文课堂教学资源的需求,在语文课堂中可利用计算机技术,获取更多教科书以外的资源,丰富语文教学资源,彻底将计算机技术融合到语文课堂中。根据教学改革的要求,利用计算机搜集教学资料。语文学习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语文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科,在考试中占据较高的比重,教师可利用考试大纲,对学生实行有目的的教学,借助计算机技术,开拓学生的学习空间。例如:学生在期末复习课堂中,教师可利用计算机技术,在网络上为学生查找相关的资料、模拟考试试题以及多种复习资料,教师通过计算机筛选,挑选有价值、合适的资料,让学生着重复习;学生可自由吸收网络上的语文资源,教师在课堂中,利用计算机技术在语文课堂学习中加入更深的知识点,巩固学生语文基础,丰富语文课堂资源。

2.提升计算机技术在语文课堂整合中的实际应用。顺应现代化的发展,语文课程应该呈现多姿多彩的教学方式,为保障语文课堂的教学方式,贴近课堂的实际需要,教师应积极促进计算机技术在语文课堂整合中的实际应用[5]。例如:教师在语文课堂备课时,可打破传统的备课方式,首先,采用课件的形式,在课件中插入与课文有关的动画、图片或音乐,提升语文课堂的生动性,毕竟学生处于有声有色的时代中;其次,重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在课件中引入朗读环节,通过计算机技术,截取相关的语段朗诵或引用整篇朗诵,培养学生结合语境培养情感的能力,语境和情感是语文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学习标准课件的朗诵方式,利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意识;最后教师结合计算机技术,重点研究学生的课堂心理,寻求实际的语文教学方式。

3.利用计算机技术挖掘并培养学生语文课堂的学习兴趣。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存在必然的不同,实现语文课堂的有效性,通过计算机技术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对其进行培养。利用兴趣引导学生语文学习的行为,提高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兴趣,构建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语文兴趣课堂。第一教师可通过计算机技术为学生创建语文课堂情境,利用情境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兴趣,例如:教师在进行古诗教学时,通过网络为学生构建古诗意境,还原诗人创作的场景以及诗中描绘的场景,教师可在网络上搜取相关的图片、场景以及配乐,通过Flas制作软件,将其合并,制作成动态的画面,供学生赏析,不论是安逸静谧的画面,还是忧国忧民的画面,灵活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调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兴趣。

4.提升语文教师计算机技术的掌握能力。利用计算机技术保障师生之间的合作,不仅可强化语文教学课堂,而且可拉近学生与教学之间的距离,因此,必须提高语文教育对计算机技术的掌握水平,为语文课堂整合提供传播途径,学校可建立校园网,一方面为学生与教学之间的交流提供平台,另一方面保障语文教师集体在校园网上学习实际在语文课堂中应用的计算机技术[6]。

四、结语

教育改革思想在课程中的体现,促使课程教学向积极化的方向发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而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因此借助计算机技术,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不仅可以促使学校在语文教学上达到最佳的状态,更是动员学生积极、正确地对待语文课堂,解决制约我国语文课堂进步的问题,保障语文课堂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保持高效率的教学状态。语

参考文献

[1]白立霞.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J].文学教育(中),2011(11).

[2]赵洪.人之成全:走向智慧的教育管理[J].教育科学论坛,2012(01).

[3]牟智佳.电子书包“热”中的冷思考[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01).

[4]刘张娟.我国电子书包研究的现状与反思[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2(04).

计算机技术主要课程范文4

    论文摘要:随着知识与技术的不断创新,信息时代的全面到来。计算机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已经普及,它改变了教育方式,在教育中的运用和体现也越来越多元化,使教育模式变得更加高科技,内容涵盖丰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还解决了很多教育上多年难以攻克的难关,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非凡的意义。以下我们就计算机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的意义以及它的具体应用方式进行初步论述。 

    计算机技术在教育事业中的普遍应用使教育模式步入一个新的阶段。计算机技术在辅助教育中的普遍应用结合多媒体教学的使用丰富了课堂教学环境,在职业教育中的为学生在职业学习中的提供模拟教学,规避了教学危险,创造了模拟实际练习的机会,并可以为特殊学生编订特殊教学程序,让教育的普及度更高,教学效果更好。在未来,计算机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还将更加深入,更加全面。

    1计算机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意义

    计算机技术的加入,对教育事业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使教育由传统的单人能教学模式转变成了多功能的现代化教学模式。新型的计算机辅助教育模式结合多媒体教学软件,使教育方式更加生动活泼,充满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浓厚的兴趣,使学生的对知识点的记忆更加深刻。对学习氛围和学习效果也很有帮助。

    计算机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还加大了资源的利用率,计算机作为一个强大的载体,就像一个资料库。它实现了资源的共享,方便学生之间的资源互通有无,方便了教育资源在计算机载体上的汇集和流通,为学生在学习资料的查找和翻阅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方式,也为学生进行反复学习和练习提供了平台。计算机技术让资源共享变得更加便捷,迅速,无时无处不在,使教育变得更加得心应手,教育环境要求也更加的的没有了局限性。

    计算机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大大节省了教育的费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出现了很多新型的教学模式,例如远程教学和网络教学的广泛应用,是教育成本降低,学习费用减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有更多的选择,学生有了更多的学习机会,教学的覆盖范围得到扩展。

    2计算机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2.1计算机技术在辅助教育中的应用

    计算机辅助教育的基本概念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在教学过程中对利用计算机工具,按照科学的方法解决遇到的问题,这种新的教育技术就称为计算机辅助教育。计算机辅助教育大体分为两个部分:计算机辅助教学和计算机管理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指老师利用计算机作为教学媒介帮助教学活动的开展,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现代化新型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老师可以将教学程序装入计算机之中,利用计算机像人类一样完成一定的课件内容的教学任务,学生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获取知识,这是一个知识内容输入和输出的过程。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提供信息,进行操作和练习,指导问题,教育游戏奖励以及课程模拟等六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这些形式的应用和分配,帮助教育质量的提高。计算机管理教学广义上是指计算机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和操作,狭义上是指计算机在课堂教学中对教学过程的管理应用。它能切合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的需求,形成大量的教学信息和行政管理信息,方便整个教学过程的管理和优化,是计算机技术在教育中的更高级应用,是对教育工作进行管理和规划,并根据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对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做出相应的。

    目前,计算机辅助教学结合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已经普遍在各学校和教育机构中使用,是计算机技术在教学活动中最普遍的应用方式。计算机技术给老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方法和途径,为老师开展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理念和更现代化的条件,方便了老师的教学活动开展。计算机管理教学也已经在学校教学中初步形成,对学校行政工作和教学工作的管理和规划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目前还处于对学校教学管理的探索阶段,还是一个不断创新和完善的过程。计算机辅助教学和计算机管理教学两个方面作为计算机辅助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之间既有相通的地方法,也相互区别而存在,只有做到教学内容和和教学管理的双相结合,才能使计算机技术在辅助教育中的作用得以更好的发挥和实现,更好的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

    2.2计算机技术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在现代化远程教学中的应用是指利用信息技术、通讯技术多媒体应用以及网络技术等诸多现代化的信息传输手段,通过音视频播放形式将优秀的教学资源传输给广大学子的一种远程教学模式。它的主要内容包括:软件课程,课件素材库,视频点播,时时视频传输等几大部分。其中软件课程是指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编写的教学课程并通过对网页源代码的修改,保护文本不受更改和损害。课件素材库是指对教学的媒体素材形成一个文件库的形式,进行管理和储存,需要专门的软件支持。它方便老师对自己的素材进行使用和管理,方便随时增加,删除和下载使用,也方便学生的查阅和下载。视频点播是指通过媒体流技术将影像和声音压缩处理放在网站上,供大家下载观看的文件,方便学生对已学课程进行点播和再次学习。实时视频传输是指通过网络技术连接,帮助学生随时随地的进入一个真实的课堂环境进行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控制。

    计算机技术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大大降低了教学工作的局限性,不在要求需要学校和教室,也不需要请专门的老师,只靠一台电脑便能根据自己的时间和能力,随时的进入学习状态,大大的节省了课程学习的开支。计算机对素材库的管理也方便了学习者对资源的共享和使用,影音视频的下载和播放是原景重现,全国各地老师的教学全过程都可以进行视频播放,方便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进行选择和再次学习。总的来说,一台电脑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给予了学生无负担的更多学习机会。

    2.3计算机技术在其它教育中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在教育中应用多种多样,除了我们常见的计算机辅助教育和远程教育之外,计算机技术在教育中的长用领域还包括:职业教育中、和特殊人群教育等等。

    职业教育是与一般教育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培养具有专一性,是进行专门的单一技能的系统化深入教学形式。它在教学过程中广泛使用计算机技术的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以及模拟教学。计算机技术的辅助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的结合和应用前文已经提到,我们这里对模拟教学进行具体介绍。模拟教学方法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设计出一种仿真的学习环境,学生根据模拟的界面进行实际学习和实验操作,并通过电脑综合处理得出结论和可能出现的状况,从而达到学生情景交融的学习效果。模拟教学在职业教育中得到广泛运用是因为职业教育中,有些技能培训存在很大的危险性,模拟教学很好的避免了这种危险的产生。而且,模拟教学给学生在职业技能的训练提供了更多的学习和训练机会。因为是模拟操作,还降低了训练过程中的经费和花销,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他们能过在模拟过程中有更多的机会和时间进行观察和研究,可以深入理解和学习。

    计算机技术在特殊人群教育中的应用是指针对一些特殊的人群,可能因为身体原因或者接收能力的原因等而无法加入到正常学习队伍中的特殊学生,通过计算机技术的高端应用和制作而量身定制的特殊教程,通过计算机广泛的传输到每个角落。让身体上有残疾或无法活动自如的学生拥有自己的老师,例如聋哑学生的视图教学和盲人的音频教学,也让无法正常交流和沟通的学生沟通无极限,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编程,这些教育上的难题都将被攻克。

    3计算机技术在教育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计算机技术的加入是教育界的福音,它让教育变得丰富多彩,知识环境不再单调乏味,更加的多元和立体,但是计算机技术不是万能的,正确的使用它辅助教学才是提高教育的方法,完全依赖于计算机教学,将失去老师的主导作用。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应用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固定性和不敏感性,对于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不适应的地方不能及时发现和改善,也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心理需求做到因材施教,它只是客观制定的一套具有固定模式的教学系统,不具备主观思考和辨别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时时保持自己的主导地位,借助计算机技术丰富自己的教学模式和内容,使教育的效果达到更佳。

    计算机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涉及的教育范围越来越广泛,但是因为具体的科目和研究方向不同,在选择计算机作为辅助教育工具时,应当根据教学类别的自身特色结合计算机技术使用,而不应该采用普遍使用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计算机技术辅助教学程序本身不具备这种因地制宜的能力,这需要通过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和创造性思维,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制定出适合本身教学内容的计算机辅助教程,实现以人为本。计算机的辅助作用应当是方便教育工作者的一种教学手段,方便教育者更好的表达和讲解知识。只有实现计算机辅助与老师教学完美的结合才能对教育成果的提高起到真正的效果。

    4结束语

    计算机技术给教育界带来的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它让不可能变成无处不在,它丰富了我们的精神生活。在未来的发展中,计算机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涉及面会更加广泛和深入,跟教育事业的关系更加密不可分。但是,计算机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也不是万能的,这正体现在它在教育方式革新的同时,也存在着局限性,这告诉我们,在计算机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教育也不应当过分依赖于计算机的功能,应当做到老师、学生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才能面面俱到。。

    参考文献:

计算机技术主要课程范文5

关键词:高中计算机 教学实效

计算机使教材内容变得形象、生动、直观、有声有色,将一些抽象的概念、关系、原理变得具体化,能模拟常规教学手段难以完成的演示、实验,变复杂为简单,化静为动,化虚为实,按它们的规律表现出来。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不少学生在课堂上反映冷漠,只是机械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针对这种情况,如何提高计算机课堂实效?以下从计算机教学的基本特征入手展开阐述。

一、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基本特性

我们知道计算机是一种高度自动化的、能进行快速运算、通讯及逻辑判断的先进的电子设备。因此,计算机课程不同于其它传统学科课程,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计算机课程主要是操作性内容,要求学生学会使用基本的操作系统和应用工具软件。因此,课程教学会分成不同的任务模块,目标性比较强,课程内容比较独立。 2、计算机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教学方法选择比较多样,如演示、讲解、练习、网络教学等。可根据实际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3、计算机课程的学习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而这种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使用计算机技术完成任务的整个过程中。通常每一项任务的完成质量都可以通过学习成果质量来衡量。所以对于计算机课来说,学习成果的评价一般不宜采用传统的考试方式来评价。

鉴于以上特点,我们不能采用传统的教学思想来指导计算机课堂的教学工作,计算机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技术,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技术的掌握,还涉及到对技术的正确选择。笔者认为必须要对计算机课堂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发挥这门课程的优势,达到培养学生计算机能力目的。

二、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实施计算机课程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在青少年时期,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他们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人的认知不是由外部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由外部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产生的,学生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器,而是主动地对外部刺激所提供的信息进行选择性加工的主体。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我们是否关注到学习者这种本质需要和特点呢?在平时课堂上,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基本的计算机技术之外,再就是要求学生完成一些任务之类的活动,教学内容比较贫乏,活动比较单调。如何让学生主动、愉快地学习。我认为计算机课程教学必须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

三、计算机教学与日常生活及其他课程教学相结合

计算机课程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理论知识,更要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因此,在平常教学过程中,可将学生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与计算机教学结合起来,通过计算机技术来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比如日常生活中的报纸,可以先让学生通过电脑来设计其样本,学生要实现制作一张美观的报纸版面,就需要掌握word文字输入与设置、排版知识等;在讲excel表格时,可以让他们制作课程表。我们也可以将计算机课程教学与学生感兴趣的流行文化相融合,如在讲网页制作时,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明星或偶像,制作他们的主页。在制作过程中,为了让网页变得丰富多彩,学生不仅要学会怎样使用网页制作工具,还需学会到网上去搜索相关信息、下载图片、动画、视音频等。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学习计算机知识,而且结合日常生活,把计算机知识溶入到学生平时的生活,更激发了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此外,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我们也可以注意同其他学科的这种横向学科联系,以加深学生的学习认知。如在讲绘图工具时,可以让学生绘制几何中的图形;讲flash时,可以让学生制作物理、化学中的实验。计算机课程教学正是通过这些现实生活中的例证,学科知识间的整合,引导学生对信息进行研究分析,产生兴趣,认识到计算机技术是自己走向现代信息社会必须掌握的工具。

四、重视计算机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发展个性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教学媒体的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和资料能得到共享。在教学上应用计算机,能向学生提供更多的、更现代化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训练,让学生对学习有更多的选择,使其充分发挥自已的潜力,施展自已的才能。在教学中,学生的接受能力和领会能力是有差别的。在传统教学中,教学的目的和要求一般是针对中等程度以上的学生,教学的效果常常是优秀的学生、领会能力强的学生能掌握,而智力稍差的学生会觉得很吃力,学习产生困难,久而久之甚至会产生自卑感和畏难心理。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始自终愉快地学习,尽力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比如悬念法,比喻法等,以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此外,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学生学习体验是很重要的。不动手实践是不可能学好计算机的,计算机课程应该以实践为主。让学生去操作,去实践、去尝试,从而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大胆地进行创作。

计算机技术主要课程范文6

关键词:少数民族;工科;计算机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是事关新疆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和维护边疆地区团结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针对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向新疆教育领域加紧渗透的严峻形势,新时期做好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工作意义重大。

当前全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式不容乐观,社会就业压力较大,新疆也存在同样的问题。造成当前这种困难局面的原因很多,但我们的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本身也存在许多问题。为了促进新疆少数民族高等工科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和谐发展,改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很有必要对目前新疆少数民族高等工科教育的现状进行深入研究,实践科学发展观,找出问题的关键,及时加以改进。

1新疆少数民族工科专业计算机课程教学的现实意义

做好新疆少数民族工科专业的计算机课程教学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计算机技术可以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它给少数民族大学生提供了一条除专业技术以外的就业新途径,有利于缓解目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其次,专业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是当前科技的发展方向,掌握好计算机技术有利于自身未来的发展。第三,新疆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欠发达,地方产业的升级急需大量精通计算机技术的各行各业高级人才。第四,新疆大部地区包括偏远地区的计算机应用已开始推广,这将为那些掌握了计算机技术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才能的广阔舞台。

2新疆少数民族工科专业计算机课程教学的特殊性

2.1新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差异大

新疆地域辽阔,人口分布面积广,南疆与北疆、农村与城市之间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各不相同,基础教育的条件和质量差异很大。在基础教育阶段,由于教育资源的地域差距,计算机信息科学技术的教育水平和质量在各地区之间也不平衡,这就造成了大学新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在南疆一些偏远地区,部分中学还没有开设计算机课,甚至还有一些学生从来没有见过计算机。而在新疆经济较发达的大中城市,学生一般都受过较好的计算机基础教育,部分学生家庭自己购买了计算机,他们有条件经常实践练习,能够非常熟练地操作使用计算机,有的甚至还掌握了网站建设技术。由于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这种状况将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大学新生计算机基础水平各不相同,如果教师忽略这种差异,对所有学生都采用同一起点授课,将会造成基础好的学生不想听,基础薄弱的学生跟不上的局面。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如何兼顾这些基础差异很大的学生,是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工科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由于受教育资源的限制,目前新疆各高校普遍忽略了学生的基础差异性,所有学生都从相同起点开始学习。这显然与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背道而驰了。针对大学新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可以采用分级教学的方法来解决。先对刚入校的新生进行统一的计算机水平摸底测试,然后根据测试结果,按照计算机基础的不同施行分级分班教学。

2.2上机实践时间有限

与内地大学一样,大学生的计算机上机实践时间有限也是新疆各大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陲,社会生产力水平还相对较落后。来自南疆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中,很多同学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自己没有购置计算机,主要依靠学校上课提供的计算机资源来实践练习。这部分学生的家庭所在地附近也很少有人使用计算机,这种滞后的计算机使用氛围对他们学习计算机课程知识产生了制约影响:一是他们会误认为计算机在现实生活中不太重要,因而造成学习动力不足;二是假期放假回家后,周围也没有练习使用计算机的条件。

另一方面,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主动性不够,习惯于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课余时间基本上不使用计算机。这种现状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是因为他们身边的社会竞争不强,没有造成强烈的危机感,学习需求不足;二是在早期的基础教育阶段养成的一种被动学习习惯。他们很少主动去寻找上机实践机会。

针对上述情况,新疆各高校应该加强公共计算机机房的建设,让公共计算机机房全面面向学生开放,老师也要加强对学生课余时间的督促辅导,让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资源多实践,从而全面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质量。

2.3专业课程的学习任务很重

由于历史和环境等原因,新疆的基础教育质量普遍不高,尤其是部分民考民(民族语言学生考民族语试卷)的少数民族学生,他们的高考入学成绩较低。在大学期间,为了能顺利完成大学学业,他们不得不一边补习中学的基础知识,一边学学专业课程。由于专业课程学习耗去了相当多的时间,因而他们学习计算机课程的精力就很有限了,这严重影响了计算机课程的学习质量。

因此,教师应仔细研究课程内容,精心备课,突出课程的重点,巧妙地剖析难点,充分挖掘课堂教学潜力,努力提高学生课外自学环节的辅导质量。教师要用时间精力的付出,来节省学生的学习时间,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2.4汉语、英语水平不高

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和英语水平不高,特别是一些从牧区考来的少数民族学生,他们在大学入学时汉语水平很低,英语几乎是零起点。由于以汉语、英语为载体的技术资源相对较丰富,为了让少数民族同学能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为了让少数民族同学能读懂汉语教材,能够听懂汉语授课,目前新疆的高校普遍采用大学预科制,即让少数民族学生在学学课程之前专门学习1年汉语,然后参加HSK考试,考试合格以后才进入大学阶段的课程学习。即使是这样,少数民族同学的汉语阅读能力也还是很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学习质量,不利于他们查阅参考文献。可喜的是,近年来,新疆开始在基础教育阶段推广汉语学习和汉语授课,这种现状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得到改善。

3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3.1要明确教学目的

工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为了实现素质教育,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二是为工科专业技术学习奠定计算机知识基础,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计算机基础课程在工科非计算机专业中的工具性定位,直观地指出了教学目标就是要让学生掌握一种工具性技术,掌握一种工具性技能,掌握一门工具性知识。要尽量避免走向应试教育的歧途,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参加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也不是为了参加其他证书考试,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实际应用,要把所学的计算机技术知识应用于社会生活中,应用于工科专业技术领域中。课程考核要以实践能力测试为主,主要考核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和工科专业技术领域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2要重视专业差异性

首先,要重视工科专业与其他专业的差异。与经济管理和人文社会科学相比,工科专业的技术性很强,涉及的计算机技术知识领域十分广泛,对计算机技术的需求日益增强。工科专业对计算机技术的需求不论在深度还是广度方面都远远超过其他专业。

其次,要重视计算机专业与非计算机专业的差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研究计算机技术,而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计算机知识只是作为工具来学习,他们须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本专业课程。因此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不可能像计算机专业学生那样全面深入地学习计算机领域的所有课程,他们的学习必须是有选择性的,选择的依据就是本专业的应用需求。要仔细研究各个工科专业对计算机技术的真实需求,使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做到有的放矢,把握好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另外,还要重视不同工科专业间的差异性。不同工科专业对计算机技术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在制定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时应进行深入研究,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

为了节约教育资源,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不能“吃大锅饭”,应该学的才学,不应该学的课程就要删掉。要强化工科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专业针对性和专业方向性,突出专业差异性。为了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可以开设大量的计算机选修课,以使不同专业的学生都能选修到最适合自己专业的课程。

3.3要处理好计算机课程与工科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

计算机课程与工科专业课程间存在相互争抢学生学习时间的问题。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学习计算机课程的时间多了,那么学习专业课程的时间自然就少了。表面看二者是一对矛盾,但只要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内容融合问题,它们之间的对立关系完全可以转化为互相促进的关系。计算机技术是为工科专业技术服务的,是工科专业领域中的一个工具,一种手段,所以不能孤立地去学习计算机技术。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内容要紧密结合工科专业课程的内容,要结合学生的专业领域来设计教学案例,要让学生随时都能体会到所学的计算机技术在本专业中十分有用,计算机技术是本专业技术的基础,这样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另一方面,计算机技术已经全方位渗透到工科各个专业领域中,在学习专业课程时也不可避免地随时要用到计算机技术知识。因此通过计算机课程和专业课程二者之间内容的相互融合,不仅可以化对立为统一,共同构筑起学生的专业知识体系,而且还可以很好地解决计算机课程内容与专业技术领域结合不紧密的问题。

3.4要处理好教学内容多而学时有限的矛盾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内容在不断增加,而课程的学时数是有限的。要解决好教学内容越来越多与课时有限的矛盾,就必须分清主次,突出重点,有所为,也有所不为。教师应站在专业学科全局的高度来规划教学内容,分清楚哪些是重点,哪些内容只需要简单了解,哪些是必修内容,哪些是选修内容。另外,课堂教学时间毕竟十分有限,所以要重视学生课外实践环节的指导工作,加强学生课外自学环节的答疑辅导,努力提高课外的教学质量。教师也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辅助教学,要告诉学生如何去充分利用学校的公共资源来辅助学习,给学生营造一种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的氛围。

3.5要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计算机领域中的每一门课程都有自身的特点,各门课程不能都采用同一种模式授课,要注意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性,任课教师要加强教学方法研究。计算机课程的实践性都很强,只在纸上谈兵是很难培养出合格人才的,教师在课堂上要进行必要的操作实践演示,同时也要高度重视课外上机实践环节的教学指导工作,努力提高上机辅导的质量。每门课程都要安排一定规模的课程设计任务,课程设计的内容要紧密结合学生的专业方向,要与专业课程内容融合在一起。也可以结合学生的专业方向举办一些计算机方面的科技竞赛,还可以让学生加入专业教师的科研团队进行项目开发实践,通过这些实践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

要充分重视工科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不能随便找教师代岗授课,要保证任课教师的专业素质。计算机技术发展很快,任课教师要不断地自我“充电”,紧跟学科前沿,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为了保证教学质量,任课教师必须参加科研和工程项目开发,不断积累实践经验。另外,为了保证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工科专业针对性,任课教师还必须熟悉学生所学工科专业的专业知识。

3.6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要与时俱进

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知识更新速度很快,计算机课程的设置和课程的内容都要紧跟学科领域前沿,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课程设置要具有前瞻性,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教材,将最新的技术、最新的前沿成果纳入教学中。整合教学内容的同时也要兼顾计算机知识的系统性,要认真分析课程内容的前后关系,合理安排课程的学习顺序。

4结论

做好新疆少数民族工科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课程教学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但该项工作具有一定特殊性,要予以重视。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要明确教学目的,重视专业差异性,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要与时俱进,既要处理好计算机课程与工科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也要处理好教学内容多而学时有限的矛盾。计算机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应具有专业针对性,要从本专业的实际需要出发来规划课程设置,要站在专业学科全局的高度来精心选择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 那苏如拉•阿不都热西提,孙秀玲. 浅谈新疆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对策[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27(S1):166-167.

[2] 早热木•依玛尔,伊里哈木•阿布都热木,古丽巴哈尔•托乎提. 少数民族机械学科人才培养中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J]. 高等理科教育,2006(3):108-109.

[3] 吴福环,葛丰交,姚文遐,等.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J]. 新疆社会科学,2008(2):4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