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居环境调研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村人居环境调研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村人居环境调研报告

农村人居环境调研报告范文1

韦若男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小学教育专业)

【摘要】本次调研是参加了“1+1”基层培养计划的活动内容之一。在融水苗族自治县怀宝镇社区办领导的带领和支持下,调查了怀宝镇社区的多户家庭以及一家工厂,并从中获得很了许多信息。实施“乡村清洁”工程给这个小镇带来很多的好处,改变了这个小镇的面貌。

【关键字】怀宝镇 清洁 社区

一、背景

近年来,我国城市环境在大力整治下日益改善,乡镇、农村污染问题却越来越严重,各种污染在威胁乡镇人口健康的同时,会因迁移转化而影响到城市人口的健康。因此,乡镇污染问题亦是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怀宝镇位于融水县西北部,于东经10°87′14″,北纬25°17′30″至25°21′45″。距县城52公里,地处九万大山,贝江中游。南与罗城县龙岸镇毗邻,东与四荣乡接壤,西与三防镇相连,北面连接安太乡。境内森林资源丰富,风光旖旎,林木贮材量居全县第一。水陆交通便利,省道20253线和贝江自西向东贯穿全镇。全镇总面积262平方公里,属山区地形,耕地面积2.96万亩,其中水田面积5771亩,有林面积28.78万亩,森森覆盖率70%,辖11行政村(街),111个自然村(屯),总人口1.63万人,有苗、瑶、侗、壮、仫佬、毛南、水、汉等8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78.35%。怀宝镇是融水苗族自治县最重要的一个乡镇之一,开展“乡村清洁”工程是怀宝镇的重点项目。

二、现状

     怀宝镇开展“乡村清洁”工程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街道的面貌。街道两旁的垃圾渐渐减少了,小河的垃圾减少了,垃圾池多了,垃圾桶多了,路边堆积的物品少了,物品反复利用次数多了。怀宝镇现在多出了一群这样的人,他们早上回开着拖拉机,拿着扫帚和铲子沿着马路清扫垃圾,他们就是我们小镇可爱可敬的清洁工们,他们会挨家挨户的取走放在门口的垃圾然后运到垃圾场焚烧,这使得我们小镇没有了垃圾的臭味。还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义务为人民服务。自开展城乡清洁工程以来,乡镇府的工作人员、社区干部、党员们义务清洁河岸两旁的垃圾。在以前,家庭垃圾都是往河里扔,导致了河水污染,河岸两旁的垃圾堆积很多,这个现象严重的影响着开展城乡清洁工程。政府决定义务清理垃圾,政府官员、社区干部、党员们曾多次清理河流、河岸,最后,河岸干净了,河水干净了。

     怀宝镇虽然实施了清洁工程,大部分得到了改善,但是还是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1、社区、政府对清洁工程的宣传力度太小。大部分的宣传都是以横幅、海报、标语为主,没有深入人心。群众人民没有得到很好的教育。

2、资源太少,发展困难。城乡清洁工程不仅仅是食品垃圾的处理,更多的是生活垃圾。剩菜剩饭的处理、家圈的粪便处理等都没有得到有效的处理。

3、开展的地方范围太小,仅仅在于街道、小区、校园之类而已,工厂、森林垃圾斗没有得到改善。

4、清洁人员没有落实到位,垃圾经常出现没有按时收取和焚烧,清洁人员的管理不到位,没有清洁人员按时清扫街道,导致街道经常出现较多的垃圾。

三、建议

     1、要宣传教育,依靠群众。不到单单依靠横幅,应该加入一些新的元素,比如播放比较优秀的城乡的图片或视频,组织群众学习保护环境的主要性和一些方法。街道、马路是清洁乡村活动的主战场,广大群众是乡村清洁活动的主力军,要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做好服务工作,发挥主力军作用。自觉打扫自家屋内屋外、门前庭后,自觉清理自家田园道路,自觉形成科学卫生健康的生活方式,自觉改善生活生产条件,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2、要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多渠道筹措资金,各级财政资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要优先用于积极性高、工作效果好的村屯。建立整合项目带动机制,把国家现推行的农村“一事一议”、风貌改造、人饮工程等扶贫项目整合起来,通过推广沼气池建设与“三改”(改厨、改厕、改圈)工程结合起来,推进农村人居卫生环保。

3、要统筹规划,加大建设。用发展的战略眼光做好长远的规划,把开展清洁工作与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同步进行,加强街道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完善保洁设备和设施,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推广硬化道路,保持沟渠通畅,通过植树绿化,建立生态人居环境

4、要加强管理,创新机制。明确职责,管理到位。有一套长效的机制来维持得来的成果,建立和落实好保洁制度,确保整条街道有多名保洁员。要树立服务意识,把清洁乡村工作作为服务人民群众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之深入人心并变成群众的自觉行为。

5、确保清洁人员的工作上质量。很多清洁人员都是业外工作,经常是有空才去打扫,没有按时,打扫时没有全方面打扫,只是倒垃圾而已。清洁人员应该按时打扫街道,可以每天清晨打扫或傍晚打扫。

农村人居环境调研报告范文2

关键词:新农村,住宅建设,居住质量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广大的农村正逐渐富裕起来,农村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但是,与城市住宅和居住环境相比,农村民居和环境没有得到实质的改观,仍然比较落后,随着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传统村镇体系和传统民居已经不能满足农民的现代生活。为此,在我国政府的“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了“建设社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

河南是人口大省,也是农业大省,长期以来,河南省大部分农村地区的人居环境不能令人满意,农村住宅居住质量和住宅建设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在分析农村住宅建设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农村现状,深入探讨了出现问题的原因。

1 农村住宅存在的问题分析[1,2]

1.1总体设计规划不合理,“空心村”现象严重

首先绝大部分农村没有按照《村庄规划标准》要求进行总体规划,反映的是村庄布局散、规模小、建设乱、交通不便、社会功能不完善。村民根据自己的选址要求,拿到审批手续后,便自行建造,缺乏全局意识导致住宅自然分布。有些村民修建新房,并不在以前旧宅上翻新,而是重新选址,一户多宅,重复占地。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村组,村民考虑到乡村内部基础设施较差,许多村民选择在村庄外部,道路附近建新房。形成村内大量旧房闲置,破烂不堪,村庄周围新建房屋布局零乱的“空心村”。此外,村民单户独立式住宅比较多,住房面积喜欢偏大,不考虑自家人数,间数越来越多,房屋越高越好。一些先富起来的农民建起了三层楼房,农村人始终坚持的片面风水原则,认为自家西边邻居的房顶不能高过自己家的房顶,如果高过自己家屋顶是一定要阻止或加盖,迫使有些会建造所谓的假三层,就是从外观上看是三层,实际只有两层。诸如此类而产生的纠纷层出不穷,浪费的建材不胜枚举。且临路、临街乱搭建生产经营性用房,房屋的层数、进深、朝向等均参差不齐[3]。

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条件的要求越来越高,农村居民争相盖房改善居住条件,新建房屋不断向村外延伸,大量占用耕地,形成带状、块状式新村。

一方面,村庄规模盲目扩大,给耕地保护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据《中国土地统计年鉴》统计1995年全国农村个人新增建房用地29090公顷,其中占用耕地10637公顷,1996年全国农村个人新增建房用地29109公顷,其中占用耕地10174公顷。另据全国土地详查提供的数据,2000年我国村镇居民宅基地己达2.5亿亩,大大超过规划用地2亿亩的控制指标[4]。

另一方面,农民每人法定拥有的宅基地面积大于城市居民,再加上宅前宅后的场地、与邻居山墙之间的距离,使得农村人均居住用地面积过大。此外,很多农村居民建新房但却不拆掉原来的旧房,一户多宅的现象普遍存在,或者造成“空心村”的情形,或者将多余的房屋出租,造成土地的浪费,也使得农田难以形成成片规模,影响了土地的集约利用和农业的规模经营[5]。

1.3缺乏设计,住宅功能失调

农村住宅建设极少经过正规设计,建房施工基本没有正规的设计图纸,多是简单模仿,自筹自建,导致农村,设施严重不足。住宅平面布局和空间组合极不合理,人畜混居、生产生活不分、内外不分、动静不分、干湿不分、设施不全、设备简陋。,居住质量。厨房卫生间功能不齐全,室内污染物严重超标,难以满足新农村农民的正常居住需求。

1.4建筑质量参差不齐,安全隐患较大

从事乡村建设的施工队伍大多由乡村木匠和泥瓦匠拼凑而成,由于缺乏对其管理、培训,稍有点砌墙抹灰技术的农民就拉起施工队承揽工程,没有营业执照,更谈不上资质等级,队伍素质低,缺乏必要的技术装备,施工无监督,质量无检验。其施工前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大,往往忽视水文地质因素,施工中砌筑墙体不讲质量、混凝土使用不按规定操作、屋架承载缺乏科学计算等,导致房屋功能和质量低下,建筑质量隐患较大。

1.5民居抗震性能差

近年来发生在我国农村地区的地震都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居住质量。农村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社会发展面临着严重的地震灾害威胁。地震造成的房屋倒塌是农村地区人员伤亡的重大直接原因。文献[6]对我国某地区民居调查发现,具备一般抗震性能的只占当前农居总数的10%,而大约90%的房子不具备抗震性能,91%的人口居住在这些没有抗震性能的房子里。抗震性能差已成为我国各省农村亟待面临的一个共性问题。

1.6建筑室内环境与居住条件较差

目前,河南农村住宅多为低层砖混结构,其外围护结构过于单薄,外墙墙厚不够;水泥面层的平屋顶几乎没有任何保温隔热措施;门窗过大面积大且材料低劣等均是造成用能效率低的主要原因,农村住宅实际能耗远高出国家标准。随着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农村能耗将加快提升,这将对全国能源供应造成巨大压力。

2 原因探讨

2.1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

长期以来,由于一系列制度的实行,我国农业与工业处于对立状态的二元经济结构,也就必然导致城市与乡村对立的二元社会结构,二者相互影响,形成了城乡分隔、工农排斥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城乡居民在生存和发展等基本权利上处于不平等的地位,表现在城市社区发达,现代化程度高;农村社区封闭、落后,带有浓厚的传统特征,发展缓慢[7]。二元社会经济结构的存在,使得农村生产率低、产业结构不合理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得不到转移;削弱了农村发展的物质基础,延缓了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制约了现代文化的传播。

虽然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制度创新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但中国社会的二元性仍然根深蒂固地存在着,制度约束仍然是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居住质量。其对农村建设影响具体表现为。

(l)快速发展的农村经济与滞后的城镇化之间的矛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变化迅速、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农村出现了剩余资金的积累,同时劳动力的剩余也逐步显性化,由于我国实行的是城乡二元对立的杜会体制,因此,农村的资金和劳动力等要素不能顺利进入城镇,由此引发了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大量农民工的出现。随着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农户的收入逐渐增高,其来源也逐步向二、三产业转移[8],然而此时我国城乡体制改革相对滞后,户籍制度、生活保障制度、医疗保险制度等的差异使得农民资本与劳动力转移的门槛过高,严重阻碍了农民进城的步伐。土地是农民最重要的生活保障资料,假设农民彻底放弃土地进城发展,意味着失去土地这一保障,而进城后农民文化水平低、其他各项技能较差,很难找到工作,即使找到工作也是工作强度大,工资水平低的行业,随时还有可能失业,生活基本没有保障;如果农民不放弃土地做全职农民或兼业农民,首先他们有土地这一重要的生活保障资料,而且在熟悉的行业、熟悉的社会圈子中收入相对稳定。,居住质量。所以在进行充分博弈后,绝大多数农民选择了保留土地多产业发展,只有少数所谓的农民精英敢于放弃土地进入城镇发展。

(2)家庭结构的变化

由于农村经济结构非农化的发展,农民的收入来源开始多元化,人们对大家庭的依赖程度逐步降低,联合家庭开始消失,主干家庭也逐步向核心家庭过渡、家庭分户开始出现,进而引发了建房的高峰,这在当时城乡对立的背景下进一步为宅基地面积的扩张提供了可能。

2.2村庄规划编制滞后

长期以来,各级部门对农村规划意识比较淡薄,至今都未建立完整的村镇规划体系[9]。据建设部统计,改革开放以来,曾经编制过村庄规划的占村庄总数的51.1%,曾经完善村庄规划的占村庄总数的21.6%。根据部分地方调查估计,农民建房按照规定经过规划建设审批的,仅占30%左右。,居住质量。上述两项综合计算,目前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制度的实际执行率仅在6%一15%之间。国家虽然制定的很多规定,如《社会主义新农村住宅图集》,但很难真正的执行,同时缺乏审批监督的管理措施。农民建房只需要找相关的管理部门批地基,就可以建房了,至于房子的质量、式样、结构、住宅之间的密度和间距不在规划范围。使得日本式、欧式、英国式等等形式都有,楼房越建越高,住宅之间的间距越来越小。不仅使不少地方出现了“只见新楼,不见新村”的尴尬景象,还增加了耕地的压力[10,11]。

2.3缺乏技术指导

各级领导十分关注农村的住房问题,编制了成套的施工图,但不是所有的建筑施工人员都能看懂,这些施工者几乎没有一个是建筑相关专业的人才,接受培训的机会也很少,加上简陋的施工设备,导致施工方面存在问题。设计人员也是良莠不齐,设计市场也是十混乱,几个人或者一个人就可以成立一家单位,没有经过深入调查,七拼八凑也能设计出一套房子。那些有资质的规划师、建筑师,结构师很少农村开展工作。

2.4农民受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较低[12]

受传统文化和小农经济生产方式等历史原因的影响,农民的受教育程度、文化水平及对社会文化的认知和接受能力都较低。农民居住的分散性、生产方式的封闭性、社会交往与联系的局限性,造成生产者的观念和心理在农民思想中普遍存在。建房时置规划于不顾,贪大求洋、随意搭建,盖了新房,旧房宅基地仍不肯退出,环境意识、文明意识、卫生意识淡薄,垃圾乱堆、脏水乱排、杂物乱堆。这也是造成村庄环境脏乱差的主要原因。,居住质量。此外,一部分农民心中的封建迷信思想还没有消除,认为现有住宅地理位置较佳或所谓“风水”较好等等。

3 小结

由于存在上述原因,河南农村大部分住房,已不能满足新时期新农民的住房需求,河南新农村建设应注重民居建设问题,从深层次原因出发,政府重视,社会关注,大众参与,上述问题将得到合理的解决,农村居住质量也将进一步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河南省统计局.河南省第二次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2]河南省统计局.河南省统计年鉴2008.

[3]孙丹.农户住房消费影响因素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08:30-31.

[4]周筱芳.农村人居环境与新农村建设[J].小城镇建设,2006(l2):65一67.

[5]贾安强.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建设规划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8:12.

[6]卢焕涛.农村民居抗震保安研究[D]. 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9.

[7]河南省环保联合会.环境保护要向农村延伸---河南省农村环境状况调研报告.2009.2.

[8]赵之枫.城市化加速时期村庄集聚及规划建设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01:12,34,127.

[9]于静波.我国农村住房消费的比较研究[J].中国农村观察,1996(6):37-40.

[10]薛力.城市化背景下的“空心村”现象及其对策探讨——以江苏省为例[J].城市规划,2001(6):9-14.

[11]高燕.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适宜性评价、模式及政策选择[D].浙江大学,2004:15-20.

[12]张光波,刘复国.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在于提高农民素质[J].维坊学院学,2004:10-12.

农村人居环境调研报告范文3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城市发展新区 永川区 困境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及三中全会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指引,重庆市委提出的城市发展新区规划的战略部署,深入了解和准确把握我区城镇化建设现状、查找存在的困境和原因,以便找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出路,全面推动永川经济社会发展,区委党校课题组深入实地考察、查阅相关资料、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归纳总结,形成此调研报告。

一、永川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践现状及困境分析

(一)基本情况

城镇化率方面:目前,永川区的城镇化率已达63.26%,较去年的61.78%,增幅达1.48%。在国际上,30%――70%的城镇化率是一个快速推进的时期,30%―50%是一个加快推进的时期,50%―70%是一个减速推进的时期。现今我区城镇化率已过50%的拐点,达到63.26%,说明我区城镇化水平进入减速推进时期,应注重查找其暴露出的各方面矛盾和问题,健康推进城镇化水平。

城区面积和人口方面:根据区建委2014年关于城镇化建设方面的统计,我区城区面积已达61.68平方公里,两年拓展中心城区面积9.68平方公里。目前,永川区常住人口110余万人,城镇人口已达66.96万人,较之去年增加1.5万人。2014年区委区政府结合实际制定了“双八十”大城市的目标。说明我区在城镇化建设方面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还需要继续积极稳妥的推进城镇化发展水平。

(二)永川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践困境

虽然中央已经对城镇化的发展战略进行多次明确提出,核心是要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问题,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人与自然、社会三者之间的和谐程度。但仍有部分人错误或较为直观性的认为城镇化只是在身份上农民转变为市民,在规划建设上大量增加城市建设用地,忽视了现阶段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淡化了市场经济在城镇化建设中的推动作用,以至于产生了很多偏离城镇化的问题。

1.进程务工人员与城镇人享受公共服务不对等。当前永川区城市人口已达66.96万人,其中职业教育学生占了10余万人,占城区人口的%,进程务工人员占了6万余人,占城区人口的%。在座谈中了解到,虽然这6万余人长期在城镇工作和生活,却不能享有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子女教育、公共医疗、社会保障等基本的公共服务,处于所谓的“半市民化状态”,即未能真正的融入到城区的社会、制度和文化系统,由此引发的各种社会矛盾就日益突出。

2.城乡用地制度紧张加剧征地矛盾。推进城镇化水平势必要占用和开发更多的土地,且我区多丘陵和山地,在土地使用上存在建设用地指标紧,办理土地使用手续繁琐,耗时过长。再加上近些年,大量的征用土地、盖高楼、修道路,致使土地的城镇化远远大于人口的城镇化。一是城镇化目前仅局限于“要地不要人”、“要人手不要人口”的模式,不利于发挥城镇化建设的根本就是人的城镇化。二是被征地农民不能平等分享土地升值的收益。城镇发展依赖于低价征用土地,政府利用土地出让金收益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开发商则获取土地增值收益,获取巨额利润,而拥有土地所有权的农民,因不具备土地开发权而不能平等分享土地升值的收益[1]。三是大量的征用土地荒废,造成资源的浪费。也就必然会导致城市用地的粗放利用,加剧征地的社会矛盾。

3.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目前,永川区的道路交通、给排水和城市环境综合治理等项目远远落后于城区的发展,居民生活区的改造远远低于新城区的建设,致使新老城区的差距越拉越大。一是据初步预算,永川区实现“中心城区-镇/功能组团”城镇体系,每平方公里需投资约4亿多元,今后3年全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投资400余亿元,资金压力巨大。二是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过多,尤其是污水、供热管网和垃圾处理等主要设施不配套,加上运行资金短缺,影响了污水、垃圾等处理设施正常运行,影响了城镇人居环境。

4.工业化和城镇化产生的环境问题继续加大。在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的要求。我们的城市长期注重绿化、景观等表面,存在着重地上轻地下、重平时轻突发的问题。一是城区水的问题比较突出。暴雨来临时,平日表面靓丽的城市不堪一击,立成泽国。还有依山城市的洪水和地质灾害频率加大;城市的水体浑浊、水质恶化,河流黑臭、水华浮萍;水体和周边的生物种类减少,生态系统退化,城市水体的服务功能和资源价值下降等等问题。二是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日常生活所消耗的自然能资源以及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自然环境的净化能力,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

二、以城市发展新区功能为指导永川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路径启示

(一)完善基础保障,全力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

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而不是土地的城镇化。基于此,我们必须以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科学划分了五大功能区为契机,完善永川区的基础保障,全力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

第一,要抓好农民转市民人的素质的提升,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人文基础。从制度上保证、政策上支持、内容上创新、建立农民工培训的长效机制,从根本上提升农民工技能水平,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基础保障。

第二,抓好经济发展,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物质基础。

第三,抓好市政基础建设,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环境基础。

第四,抓好责任落实,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奠定保障基础。

(二)改变用地方式,注重生态城市建设

新时期,中央要求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节约用地,集约用地,避免“摊大饼”式的以土地为代价式的城镇扩张,为此要求我区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要改变我们现有在土地利用方面不合理的开发。同时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

1.对城市环境进行科学的总体规划。以当地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统筹优化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空间布局。

2.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保障。推进安全饮水、污水、垃圾处理、环境应急等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消除城市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满足公众在基本民生、环境安全和生态享受等方面的基本需求。

3.注重水污染综合防治和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建设。统筹考虑区域内各地区环境基本公共服务的需求和标准,建立区域协调工作机制,对规划、投资、监测、监管、评估等进行统一部署;同时对区域的环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及时解决制约区域协调发展的不平衡因素,以均等化促进城镇群共同发展。

(三)借助社会资本,解决城镇化建设资金短板

新型城镇化,将成为我区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为解决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资金短缺的问题,我们除了依靠政府投入、土地财政及银行贷款等传统渠道以外,我们还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解决资金短板。

一是完善相关的政策吸引力度,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到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中来。二是树立以政府为主导,以多元投资为主体的城市经营理念。让更多有限责任主体按照市场规律参与城市建设,实现收益与风险共担的理念。三是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及中介机构,培育良好的社会资本参与城镇化建设的生态环境。

(四)通过产业支撑,加快城乡统筹力度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庞大的系统工程,产业是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城镇化建设进程中要优先发展产业。只有产业发展了,有了经济基础,才能解决农民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才能吸引人,留住人。

1.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一是注重一体化设计,加强职业教育和城镇化的同步良性发展,瞄准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倾向于互联网、生命科学、智能机器人等专业设置学科体系;二是瞄准永川“三大愿景”,围绕“园区”和“城区”两大文章,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城市建设管理人才培养的提档升级。

2.实现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良性互动。一是根据我区自身特点、区位特征和产业基础充分挖掘比较优势,侧重于某一产业,进行错位发展;二是加强对工业园区的分层分类别指导扶持,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构建项目落户、企业集中、产业集聚的平台体系。

3.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一是重点发展旅游休闲产业、商贸和现代物流业、文化教育和房地产业,改善人居环境;二是积极发展信息服务、现代物流、广告营销、技术咨询等新兴服务业,拓宽服务领域和扩大服务总量。参考文献:

农村人居环境调研报告范文4

[关键词] 房地产;网络营销;购房者行为;认识;宏观营销环境

[中图分类号]F29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13-0018-03

1 我国房产网络营销主要宏观环境的认识

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房地产市场出现供过于求现状,但下半年政府出台救市政策,使集中的刚性需求在2009年得到集中释放[1],房市于是回暖,出现供不应求的房产热现象,到2010年,房价持续走高,政府为了保障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推出“国八条”一系列稳定房价的措施,在2011年“新国八条”下,房价实现平稳过渡, 2012年实现稳中有增。2013年针对房市回暖,国家出台了以限购、限贷为核心的“国五条”,坚决打击投资、投机性购房。总之,在欧债危机出现反复,全球经济不确定性的国际背景下,政府在国内力图通过区域性“稳增长”政策连发来实现房市的稳定发展。但宏观政策在打击投资、投机性需求的同时,也减少了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并且当前实际需求远低于供给数量[2],部分高房价背后是开发商苦撑下的高空置率、高存货、高负债率的外在表现。购房者在平稳发展预期下,投资需求下降。各类房市信息泛滥,购房者开始主动搜寻所需信息,购房变得更加理性。传统的报纸、电视、杂志等推式(push)营销媒介的单向信息传播难以满足购房者需求,传统媒介广告功效大为降低。在此背景下,房地产营销迫切需要一个拉式(pull)营销渠道,同时建立起一个突破地域限制的跨区域的营销网络,进行跨区域营销,实现以价换量,快速销售,回笼资金,同时提升品牌知名度。

2 从我国网络发展状况认识房地产网络营销的必要性(据CNNIC数据[3])

2.1 网民规模庞大,增长迅速

截至 2012 年 12 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 564 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 5090 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 42.1%,在2005年,网民仅为1.11亿,普及率为85%,网民几乎以几何级的速度增长。我国网民中农村人口占比为 276%,规模达到 1.56 亿,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城市化带来需求的增长。具有现实和潜在需求购房者基本实现了计算机的普及。

2.2 网络基础设施水平继续推进

国家针对阻碍我国网络基础状况进行了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方针,仅在2012年2月确定了IPv6 发展路线和时间表;3月提出“宽带中国”战略;5月通过《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和切实保障信息安全的若干意见》,确定我国将实施“宽带中国”工程,网络提速成为国家意志。

2.3 网络应用日趋成熟,不抢占高地恐失时机

2012年年底,我国域名总数达到了 1341 万个,其中“CN”域名总数为751万个,使用互联网的比例为785%,固定宽带普及率为 710%,传统的一般商品网络营销已经成熟,而地产网络营销尚处于初级阶段,这时候比较容易占领高地,为后期遏制竞争者的进入打下基础。

2.4 网民属性有利于地产网络营销,受众有保障

网民年龄结构中,20~49岁的占了681%,他们是购房主力军[4],这部分人一般事业有成,处于成家立业阶段,需求巨大。高学历人数持续上升,大专及以上学历占了21.1%,网络接纳度高。收入结构中3000 元以上的人群占比继续提升,达 288%,具有购买力。上网地点上,在家中接入互联网的比例达 917%,网民人均每周上网时长达到 205 小时,固定的地点利于信息定向投放、研究购房者特点,另外,城市化进程中具有购买力的农村人口占比例大,需求旺盛。

2.5 电商行业走向成熟,提供交易支持

据i Research咨询公司的调研报告,2012年后中国电商将步入成熟阶段。2012年中小企业开展在线销售比例达 25.3%,利用互联网开展营销推广活动的比例为 230%,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2.42亿人,网络购物使用率提升至429%[3]。另外,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2网购交易额超过1.2万亿元,网购成为了大众的一种购物习惯。

3 房地产网络营销独特的优势

3.1 个性化营销方式

购房者在线选房时,通过填写自己购房信息得到一定的优惠,企业根据数据库收集到的购房者信息进行市场细分、定位,并组织市场开发设计。在销售上,企业根据定位的人群,选择合适的广告语,在网络上信息,购房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在网上选择符合自己的类型。近年来,房地产企业设计的小户型,通过网络宣传,很好地满足了工薪阶层购房者的需求。

3.2 打破地域限制,跨时空实现便捷交易

网络将全世界互联,购房者根据自己的需要直接在购房网站上选择全世界的房源,跨地域货比三家,实现以更低价格购买到心仪的房产,便捷办理手续,为处在激烈竞争中的人们节省下精力和体力,同时满足了购房者为降低风险而需要广泛搜集信息的需要。在传统购物模式下,购房者为了选择一个合适的房产,从决定买到最后签约,平均到售楼处、现场看房3~5次左右,耗费掉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房企利用网络营销可以扩大市场份额,据常州市一家房地产统计网站数据显示,2012年该地的楼市成交量中,外地人购房约占60%,显示出房地产网络营销能够突破区域性的障碍。

3.3 即时、直接互动,减少反馈失真,与社会化的买方观念连接起来

在普通地产营销渠道中,由地产商、中介机构和购房者组成,房企不能直接了解购房者的需求,购房者也不能直接向房企表达自己的消费需求和建议,这种间接沟通导致信息的衰减、失真,同时沟通成本较高。网络环境下,企业可通过各种网络工具,以极低的成本在营销全过程中与购房者即时互动,购房者有机会对产品从设计开发到售后服务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便于企业做出更好的决策,提高购房者的满意度。现代营销强调4C(顾客、成本、便捷、沟通,customer、cost、convenience、communication)的营销理念,地产网络营销使购房者参与到营销过程中,及时互动,“面对面对话”,充分发挥该理念,从而减少购房者慎买的心理。

3.4 多媒体平台满足购房者的体验式购房需求

房产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是一生的心血,容不得马虎,没有体验一番是很难作出最后的决定的。地产网络广告可以利用VR技术(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在地产前期销售进行VR360效果图展示,后期进行VR360实景展示,购房者只需在移动鼠标就能身临其境的感受房子的空间布置、室内设计、周围环境,获得逼真的看房体验,唤起购买欲望。

3.5 高效率,低成本地销售广告与信息

当今地产市场竞争激烈,传统营销信息平台费用高昂,营销效果日益下降,新项目不断上市,企业为了谋得发展,不得不想尽办法来降低成本、吸引顾客,网络让这变得可能。如2012年,重庆新港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左岸陈桥项目,利用套内约41平方米,价值约25万的房子一套,通过网上“一元秒杀一套房”活动,吸引全国各地64万网友参加,引起《重庆商报》、腾讯网、网易、搜狐网、凤凰网等地方、全国媒体的争相报道,专题累计浏览量过7000万次,这个项目因此为更多的人了解。

4 房地产网络环境下购房者呈现出的行为特性

4.1 购房选择的理性化

计算机有巨大的信息传送和处理能力,购房者利用网络轻易地到丰富的信息对商品进行多角度比较,以决定是否购买;房子是一家人的大事,介入度很高[5],同时,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知识水平、认知能力的提高,人们处理问题更加理性化。网络用户高中以上学历占了53.4%[3],他们有足够的分析能力和见解,传统的投资投机、冲动型、情感型购买者在网络环境下转向理性购买。

4.2 个性化层次性消费

时代造就需求,房产在买方市场时代,产品供不应求,单一化的产品满足了购房者基本需求,随经济的发展,不同阶层由于支付能力不一而产生不同层次的需求。一部分工作压力较大、资金有限的中低收入购买者以经济适用房、安居商品房等为购买目标,讲究经济适用,另外,尽量降低费用;另一部分购房者则相对收入水平高,经济稳定或者有足够的经济基础,讲究人居环境的档次、艺术感等,通过房子来寻找到地位感、荣誉感。网络购房者遍布各地,因本土传统、文化程度、购买动机、习惯爱好不同,也会产生明显的层次化需求。

4.3 主动搜集信息,降低知觉风险

房地产企业市场正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过渡,竞争到了白热化程度,开始进入一个购房者主导的营销时代。购房者主动性增强,他们不喜欢不请自来的广告。购房者在网络中涉足未知领域、对购买信息掌握不足,其感知的风险感会上升[5],购房是人们生活中重要性系数较高的事物,尤其地产这种大额消费,购房者往往会主动搜索各种内部信息、外部信息,进行反复的分析和比较购房者根据这种分析、比较以降低风险,增加购买的自信度和心理上的满足感。网络是虚拟的,人们感知到的社会风险、经济风险、物质风险、功能风险较高,通过搜集信息,主动规避这些风险,同时缩短了购房者的决策时间。很多经济学家认为,当搜集活动的边际收益等于成本时,消费者将会停止信息的搜集活动。网络很容易使购房者收集活动的边际收益大于成本,购房者会进一步进行信息搜集的活动。

5 我国房地产网络营销现状的认识

地产网络营销开始被重视。根据艾瑞 i Video Tracker 网络广告2011年 Q2数据投放监测数据显示,房产类网络广告费用在总体网络广告费用的占比为 11.4%,为第三大网络广告投放主体[6]。部分地产商涉足网络营销,一些专业的房地产网站开始兴起,比如新浪乐居、搜房网、腾讯房产、网易房产等。2011年,新浪乐居正式开通国内首个专业房产电子商务频道,尝试将价格高端、交易过程复杂的房产交易电商化发展,随后搜房、搜狐焦点以及部分区域性房产媒体也陆续开通了房产电商。

现阶段房地产网络营销的不足。一些房企对房地产网络营销认识不足,将网络只是当做平面媒体使用,网页制作单一,内容冗杂,挖掘不深,营销针对性不高,大量楼盘仍然把资金、精力投放到纸质媒体上,随读者分流和细化,覆盖面和影响力难以得到保障[7]。我国处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住房条件不断改善的阶段,区域限制影响降低,地产很少充分利用这个契机,增加网络营销平台的建设与挖掘。

6 结 论

基于上述认识,房地产要想在中国这个特殊的市场环境下扩大市场份额,需要采用符合时代趋势的房地产网络营销,同时营销需要做到以下几点:①充分认识到我国房地产宏观环境变化趋稳的走向,采取具有理性诉求的网络营销方式提高销售额。②我国网络发展给予地产网络营销的空间越来越大,进行房地产网络营销条件日益成熟,房地产企业应抓住时机,进行营销渠道战略的转向。③对网络购房者行为进行单独认识,而不是用一般商品网购行为来认识网络购房行为,针对其独特的行为特点建立网站,提高网站黏性。④增加房地产网络营销建设投入,挖掘网络优势,趁房地产网络营销没有饱和前进军该市场,推进网络营销方式向专业化发展,取得好的收益。这样,凭借现代营销手段,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房地产环境下吸引顾客,获得顾客,保留顾客,降低商品房的空置率和库存量,加快资本流通,在宏观与微观环境下获得理想的销售业绩。

参考文献:

[1]CRIC.中国房地产统计年鉴.市场篇.中国房地产市场研究[R].上海:CRIC.2009:2-17.

[2]北京中房研协.中国房地产市场研究月报[J].2012,9(22).

[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 北京:CNNIC.2013:11-53.

[4]樊华.购房者介入度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商业时代,2007(7):22-23.

[5]符国群.消费者行为学[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31-36.

农村人居环境调研报告范文5

一、近年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的探索和努力

近年来,带领党委一班人在转型发展、创新机制、加强自身建设、推动科学发展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党委科学决策的程序日趋完善,各项制度和规则进一步健全,转型发展的路子越走越活,民生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社会事业得到空前发展,全乡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均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科学发展的思路和工作重点不断优化。紧紧围绕县十五届党代会和乡第十六届人代会确定的基本思路和奋斗目标,深入落实“十字”思路,奋力推动发展转型,大力实施“一体两翼”工作部署,确立了以建设小康砚峡、和谐砚峡为己任,以率先建成新农村示范乡为统揽,以破解资源型乡镇的转型发展为目标的科学发展新思路,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强乡、商贸活乡、产业富民的路子,创新机制,延伸工业,反哺农业,经营三产,保障民生,积极探索“退二进一,退二进三”的新路子,连续两年组织实施了“131”工作计划(即实现1个目标,走好3条路子,办成10件实事),统筹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着力加快小康砚峡建设进程,初步走出了一条比较符合砚峡经济社会实际的科学展之路。

2、转型发展的路子越走越活。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把“两个加快”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着力点,放在突出的战略高度,在转型发展上,提出了坚定信心,坚持走好三条路子的思路,做大做强华砚工贸公司,延伸煤炭产业链条,工业强乡的路子;兴建便民市场,组建华砚物业管理公司,靠城多元化发展商贸活乡的路子;壮大核桃接续产业,做强兴旺公司和千头种猪繁育中心替代产业,发展草畜、药材、劳务经济等特色产业;积极稳妥地实施华砚宾馆委托经营改制工作,实现扭亏增收和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目标,全力推动乡域经济社会在科学的发展轨道上持续前进。两年来,全乡有15个单位和个人获得县级以上荣誉20多项,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多年保持了两位数的高位增长。2007年全乡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5675万元,同比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22万元,同比增长1.2%;乡属企业上缴税金1460万元,同比增长2%;农民现金收入达到3898元,同比增长8%,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3、科学决策的机制逐步形成。机制就是生产力。好的机制,可以发挥人才的作用,焕发组织的生机和活力。相反,如果没有先进的机制,组织就犹如一潭死水,黯然失色。时代的飞速发展,谁抢先创新机制,谁就赢得发展主动权。结合砚峡实际,统筹考虑全乡综合发展问题,确立了“以强带弱,以企带村,东西互动”均衡发展战略,尝试以强带弱机制,这是我们的创新之举。在机关大胆推行包村干部带项目带资金的工作机制,解决村级党支部说话有人听、干事有人跟的问题;优化组合了“六队一室”和“双包一联”工作运行机制,分工协作,条块结合,确保各项工作高效运转。建立了班子成员定农户包产业、定村社包项目、定企业包效益、定典型包培育、定指标包完成的“五定五包”工作责任制,全面执行村干部万元年薪制,完善了工作实绩与干部考核相对应的激励机制,这些机制成为助推全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重要保证,也是砚峡乡人民群众对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4、社会事业的得到不断加强。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近两年先后投入哺农资金4600万元,努力为民措办实事,实施道路交通、塌陷治理、旧村改造、移民搬迁等项目,先后启动实施了砚峡新村、麻池安置区、靳家湾安置、韩河村朱家庄社搬迁和东沟旧村改造5处小康住宅建设工程,启动实施了土桥、曹家沟村的“八个一”美在农家创建活动。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稳步推行,覆盖面逐年扩大,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村干部养老、医疗保险、城乡低保等制度不断完善,社会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群众居住难、上学难、行路难、看病难、养老难、增收难等“五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全乡安全生产形势稳定,社会治安秩序良好,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切实把砚峡新农村示范带培育成了全县以工哺农的典型,统筹城乡发展的典型,使之成为华亭新农村建设的缩影。

5、党的建设创新推进。建立健全了党委工作制度,完善了《砚峡乡重大事项决策议事规则》、廉政建设规定、重大事项请示汇报和重大事项党委会议决策制度。推行机关干部竞聘上岗,村干部坐班制或村干部工作日制度,修订村干部管理办法、养老保险办法,村集体经济管理办法,大幅度提高村干部报酬,围绕“人怎么选、事怎么定、钱怎么花”三大主题,扎实推行“三制三化”,深入加强村级、企业民主管理,解决了村级组织在推进村级民主管理过程中运行程序、操作规程、基本规则和方法步骤缺失的问题。大力实施“人才工程”,与甘肃农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联合办起了“生命科学技术”专业本科班砚峡教学点,开创了高校与乡镇联合办班对干部进行学历教育的先例,干部教育工作迈上新台阶。扎实开展“双百”培训工程,培养了一大批“土专家、田秀才”。优化组合“六队一室”工作运行机制,对16名班子成员全部进行细化分工,并实行班子成员包村、包典型工作和联系企业的“双包一联”工作推行机制,推行以强带弱、以企带村、东西互动工作机制,把后山四个弱村交由砚峡、东沟社区管理,乡上制定帮建工作实施办法,并与两个党总支签订新农村建设专项责任书,专项兑现奖罚,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共建共享的长效机制。

近几年,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乡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解放思想是“总开关”、推动转型是“金钥匙”。具体来说有这么几点值得一提:

一是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战胜自我。必须要有一种战胜自我的精神,首先表现为理念上的创新。我们要敢于与习惯思维挑战,与传统观念决裂,坚持与时俱进,用转型的理念指导发展,用“亲商”、“崇商”、“双赢”的理念营造环境、发展自已。战胜自我,关键要有敢闯敢冒的胆识。敢于突破自己,也敢于突破前人,敢走别人没走过的路,办事情是“水路不通走旱路,条条大路通北京”,独辟蹊径,把事情干成。可以说,只要有利于发展,只要能够发展,就没有不敢想的事,没有不敢干的事,没有干不成的事。就是“跳起来构想,跑起来实践”,“在没有空子的地方找空子,在没有机遇的地方找机遇。”战胜自我,还表现为永不满足的执着追求。深刻反思,我们还普遍存在着惟书惟上、思维传统、理念陈旧、创新不够、容易满足、行动迟缓等问题。我们必须冲破陈规陋习,以敢想敢干的勇气,只争朝夕、顽强拼搏的劲头,积极寻求加快发展的新办法,闯出加快发展的新路子。在制定砚峡发展目标上,要突出产业转型,突出新农村建设,实现多元化发展,必须自我加压,不留余地,追求最大最高和宏伟的发展目标。这是体现我们人生价值的难得机遇,也是对组织的交代,更是对这篇热土上人民群众的交代。

二是小干不行,必须大干。作为一个山区乡镇,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实施转型发展战略。这就要求我们只有大干快上,才能迎头赶上,逐步缩小同外面先进发达地区的差距。去年随同全县党政考察团,学习考察了山西晋城市和河南焦作市的部分县区,这些地方大多都是煤炭资源型城市,与我乡有许多相似之处,学习他们的经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通过学习考察,我深深感到,这些地方转型发展的步伐很快,成效也很明显,同时也强烈地感受到他们那种抓发展的拼劲、干大事的狠劲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无论过去基础好的还是实力差的,现在的成就都是干出来的。他们上下一股劲,不畏难、不怕苦、不嫌累,拼搏大干,埋头实干,最终干出了实力、干出了速度、干出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是干出了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通过大干实现了大步跨越、科学发展。相比之下,我们的工作力度小、节奏慢、效率低,特别是表现在项目建设上,有时遇事总是慢半拍,坐失良机。学习他们的经验,我们必须以超常规的举措,谋求超常规的发展。如果不重新审视自我,切实认清形势,就会与他们的差距越拉越大,甚至会跌入发展的“低谷”。

三是认准的事,必须一抓到底。“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凡认准的事情,不管风险多大,压力多大,都要千方百计去办;凡定下的事情,不管困难多大,阻力多大,都要百折不挠去干,干好了对全乡整体工作就是一个带动,对群众的思想观念就是一次更新,对群众的精神状态就是一次振奋。对经过实践检验符合实际的成功路子不改变、不动摇,义无反顾,持之以恒,凡是正确的路子我们就要坚持到底,凡是认准的事就要一抓到底,只有这样,发展目标才能圆满实现,各项事业才能不断推进。实践证明,凡认准的事,就要善于决策,敢于决策。在别人看不清、吃不准的时候,做到站得高,看得远,认得准,有胆有识,敢于决断。对决策了的事、认准的事,就要有食不甘寝、夜不能寐的责任感,要有非我莫属、舍我其谁的使命感,要有十万火急、刻不容缓的紧迫感,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危机感,不惜一切代价,“任尔东西南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只要坚定信念,持之以恒,锲而不舍,一抓到底,认准的事就能成功。实践证明我们乡上提出的三条路子转型战略和率先建成新农村示范乡的宏伟目标是正确的,符合砚峡实际,符合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符合全乡老百姓的愿望,是引领全乡经济社会步入科学发展轨道的行动指南,是指导全乡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总纲。

二、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及根源分析

进入分析检查阶段后,根据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对个人存在问题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剖析,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照,理论学习方面还没有完全做到全面系统。虽说平时比较注重学习,集体组织的各项活动和学习都能积极参加,并且认真记录、认真思考,但平时拘于日常工作,主动学习的自觉性不高。特别是学习的内容缺乏系统性、全面性,对很多新事物、新知识学习不够透辙,掌握和运用还不够好。在学习上侧重于与本职工作有关的内容,强调学以致用,缺乏全面系统的知识升华。只满足完成本职工作,没有自觉地去学习,结合自己的思想实际的少,思想政治素质还不完全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

2、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照,工作作风方面还没有完全做到深入细致。工作缺乏全面、深入细致地了解和掌握,在知人、知事、知情上还有一定差距。一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指导工作不够细致。虽然自己能够经常深入到企业和各村调查研究,了解情况,但整天忙于事务,真正铺下身子,带着问题到基层调查研究、“解剖麻雀”取得第一手资料少。二是对同志关心不够。在工作中,安排工作多,压任务、压担子多,与同志们思想交流少,坐下来谈心少,思想工作做得不够,体贴关心不够。有时到基层,也多是检查、督促工作,没能经常、定期地到基层去关心一线工作的同志,听听他们的意见和呼声,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上、生活上的一些实际困难。

3、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照,工作方法方面还没有完全做到统筹兼顾。在工作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是对干部缺乏广泛的了解。对乡党委班子成员了解多,对乡机关干部了解少,难以很好的知人善任。二是在基层组织建设上投放的精力不够。把基层组织建设的任务压给分管领导和各村,基层组织工作创新不够,一些村班子的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不强。三是抓落实的力度还不够。在整体工作的安排布置上,都能尽量做到周密细致,有布置、有检查,但有时受一些阶段性工作的影响,不能很好的统筹兼顾,尤其是对村、社区和企业干部管理上,考虑基层同志工作具体、难度大,干事不容易的成分多,缺乏硬手段和铁手腕;在对待领导班子内部和个别同志的差错问题上,侧重于讲团结、讲和谐和泛泛地指导,轻轻地纠错,没铁面无私、果断纠错的胆量和勇气;在推行和推动工作、抓落实方面,注重稳中求进,忽视了时效要求,注重了充分准备,忽视了猛扑猛干,注重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正面影响,忽视了方面作用。

认真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有思想观念上的,也有工作方略上的,但主要还是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不够,缺乏科学发展的理念。主要表现在:

1、重事务,轻学习。认为自己身处基层主要是抓好工作落实,不要求有多高的理论水平,缺乏学习的压力感和紧迫感。从客观上总是强调工作忙、任务重,没有处理好工作与学习之间的关系,存有“工作第一,学习第二”的错误想法,造成自身理论水平跟不上形势发展,没能很好地把学习理论与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结合起来。

2、重指导,轻实践。自身存在的作风不够扎实、工作不够深入等问题,有时过于相信和依赖各位分管领导,认为每一项工作都有专门的领导去抓,自己出出主意、点点题,多督促检查几次就可以了,不必每项工作都亲历亲为,缺乏深入实践考察研究。

3、重安排,轻要求。在工作安排上,强调每项工作都要有新的提高、新的发展。但在具体落实上,没有用全县一流的标准去要求、去衡量。即使有个别单位的工作完成不太好,也多是考虑他们的困难因素,自己主观上替他们解脱,人为地降低了工作标准。

三、关于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努力方向

对于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决心抓住这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大好机会,加强学习,拓宽思路,采取措施,狠抓落实,用科学发展的正确理念引导和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1、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理论学习,进一步提高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科学发展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坚持在学中干,在干中学,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一要在提高学习能力上下功夫,认真学习党的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学习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内涵,自觉克服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和做法,以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二要在提高决策能力上下功夫,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提高决策质量和水平。三要在提高落实能力上下功夫,进一步明确抓落实的标准、重点和程度,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2、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本职,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困难和问题。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用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全乡工作,用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推动转型发展,用统筹兼顾的方法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困难和问题。一要以生产发展和产业转型为先导和主旋律,把接续产业培育和新型农民培养放在全乡工作的首位,把五个方面的先进示范乡建设工程作为品牌,把多元化发展作为进城居民的永久性出路,进一步优化思路,突出重点,采取得力措施,尽心尽力抓落实、求实效。二要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努力改善乡村群众生产生活基础条件。主要以改善道路、解决饮水、农村住宅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为重点,扶持完成韩河村、土桥村、曹家沟村三个旧村改造项目和朱家庄移民新村,土(桥)砚(峡)路拓建工程,麻池新村、土桥村、曹家沟村人畜饮水工程,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三要以着力改善民生为重点,从解决贫困农户就医、上学、行路、吃水、增收等方面的困难入手,抓住国家实施“农村寄宿制小学建设项目”的机遇,整合全乡教育教学资金,撤并韩河、土桥、曹家沟小学,建成麻池寄宿制小学。结合旧村改造,在韩河、土桥、曹家沟、麻池4村中心村各建设1间医疗室,1间文化室,1处文化广场,彻底解决“五难”问题。四要以农业科技和劳务技能培训为重点,努力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积极创新培训载体,寻找有效方法和手段,深入开展“双百”培训,帮助农民群众提高综合素质和致富能力。

3、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健全制度,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各种工作制度,用制度管人、以制度促事。一要继续完善各种工作制度和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各项工作的考核责任制,严格兑现奖惩,实行“能者上、庸者下”的任用机制,促进全乡工作的整体推进。二要加强乡机关和村居委会、村民小组财务管理,继续推行政务、村务公开制度,提高管理透明度,接受群众的监督,树立基层组织为民谋事、为民办事、管理民主的新形象。三要继续推行“以强带弱,以企带村”的帮带制度,创办集体企业集团,放大管理权限,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大力实施“以工哺农,以企带村、东西互动”发展战略,强村与弱村纳入统一管理,捆绑式结成互惠利益共同体,形成新型帮带模式,用弱村的发展衡量强村的工作业绩和班子政绩,提高行政效益,减少行政成本,推动东西两片同步发展。

农村人居环境调研报告范文6

一、近年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的探索和努力

近年来,带领党委一班人在转型发展、创新机制、加强自身建设、推动科学发展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党委科学决策的程序日趋完善,各项制度和规则进一步健全,转型发展的路子越走越活,民生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社会事业得到空前发展,全乡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均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科学发展的思路和工作重点不断优化。紧紧围绕县十五届党代会和乡第十六届人代会确定的基本思路和奋斗目标,深入落实“十字”思路,奋力推动发展转型,大力实施“一体两翼”工作部署,确立了以建设小康砚峡、和谐砚峡为己任,以率先建成新农村示范乡为统揽,以破解资源型乡镇的转型发展为目标的科学发展新思路,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强乡、商贸活乡、产业富民的路子,创新机制,延伸工业,反哺农业,经营三产,保障民生,积极探索“退二进一,退二进三”的新路子,连续两年组织实施了“131”工作计划(即实现1个目标,走好3条路子,办成10件实事),统筹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着力加快小康砚峡建设进程,初步走出了一条比较符合砚峡经济社会实际的科学展之路。

2、转型发展的路子越走越活。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把“两个加快”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着力点,放在突出的战略高度,在转型发展上,提出了坚定信心,坚持走好三条路子的思路,做大做强华砚工贸公司,延伸煤炭产业链条,工业强乡的路子;兴建便民市场,组建华砚物业管理公司,靠城多元化发展商贸活乡的路子;壮大核桃接续产业,做强兴旺公司和千头种猪繁育中心替代产业,发展草畜、药材、劳务经济等特色产业;积极稳妥地实施华砚宾馆委托经营改制工作,实现扭亏增收和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目标,全力推动乡域经济社会在科学的发展轨道上持续前进。两年来,全乡有15个单位和个人获得县级以上荣誉20多项,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多年保持了两位数的高位增长。2007年全乡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5675万元,同比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22万元,同比增长1.2%;乡属企业上缴税金1460万元,同比增长2%;农民现金收入达到3898元,同比增长8%,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3、科学决策的机制逐步形成。机制就是生产力。好的机制,可以发挥人才的作用,焕发组织的生机和活力。相反,如果没有先进的机制,组织就犹如一潭死水,黯然失色。时代的飞速发展,谁抢先创新机制,谁就赢得发展主动权。结合砚峡实际,统筹考虑全乡综合发展问题,确立了“以强带弱,以企带村,东西互动”均衡发展战略,尝试以强带弱机制,这是我们的创新之举。在机关大胆推行包村干部带项目带资金的工作机制,解决村级党支部说话有人听、干事有人跟的问题;优化组合了“六队一室”和“双包一联”工作运行机制,分工协作,条块结合,确保各项工作高效运转。建立了班子成员定农户包产业、定村社包项目、定企业包效益、定典型包培育、定指标包完成的“五定五包”工作责任制,全面执行村干部万元年薪制,完善了工作实绩与干部考核相对应的激励机制,这些机制成为助推全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重要保证,也是砚峡乡人民群众对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4、社会事业的得到不断加强。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近两年先后投入哺农资金4600万元,努力为民措办实事,实施道路交通、塌陷治理、旧村改造、移民搬迁等项目,先后启动实施了砚峡新村、麻池安置区、靳家湾安置、韩河村朱家庄社搬迁和东沟旧村改造5处小康住宅建设工程,启动实施了土桥、曹家沟村的“八个一”美在农家创建活动。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稳步推行,覆盖面逐年扩大,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村干部养老、医疗保险、城乡低保等制度不断完善,社会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群众居住难、上学难、行路难、看病难、养老难、增收难等“五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全乡安全生产形势稳定,社会治安秩序良好,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切实把砚峡新农村示范带培育成了全县以工哺农的典型,统筹城乡发展的典型,使之成为华亭新农村建设的缩影。

5、党的建设创新推进。建立健全了党委工作制度,完善了《砚峡乡重大事项决策议事规则》、廉政建设规定、重大事项请示汇报和重大事项党委会议决策制度。推行机关干部竞聘上岗,村干部坐班制或村干部工作日制度,修订村干部管理办法、养老保险办法,村集体经济管理办法,大幅度提高村干部报酬,围绕“人怎么选、事怎么定、钱怎么花”三大主题,扎实推行“三制三化”,深入加强村级、企业民主管理,解决了村级组织在推进村级民主管理过程中运行程序、操作规程、基本规则和方法步骤缺失的问题。大力实施“人才工程”,与甘肃农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联合办起了“生命科学技术”专业本科班砚峡教学点,开创了高校与乡镇联合办班对干部进行学历教育的先例,干部教育工作迈上新台阶。扎实开展“双百”培训工程,培养了一大批“土专家、田秀才”。优化组合“六队一室”工作运行机制,对16名班子成员全部进行细化分工,并实行班子成员包村、包典型工作和联系企业的“双包一联”工作推行机制,推行以强带弱、以企带村、东西互动工作机制,把后山四个弱村交由砚峡、东沟社区管理,乡上制定帮建工作实施办法,并与两个党总支签订新农村建设专项责任书,专项兑现奖罚,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共建共享的长效机制。

近几年,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乡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解放思想是“总开关”、推动转型是“金钥匙”。具体来说有这么几点值得一提:

一是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战胜自我。必须要有一种战胜自我的精神,首先表现为理念上的创新。我们要敢于与习惯思维挑战,与传统观念决裂,坚持与时俱进,用转型的理念指导发展,用“亲商”、“崇商”、“双赢”的理念营造环境、发展自已。战胜自我,关键要有敢闯敢冒的胆识。敢于突破自己,也敢于突破前人,敢走别人没走过的路,办事情是“水路不通走旱路,条条大路通北京”,独辟蹊径,把事情干成。可以说,只要有利于发展,只要能够发展,就没有不敢想的事,没有不敢干的事,没有干不成的事。就是“跳起来构想,跑起来实践”,“在没有空子的地方找空子,在没有机遇的地方找机遇。”战胜自我,还表现为永不满足的执着追求。深刻反思,我们还普遍存在着惟书惟上、思维传统、理念陈旧、创新不够、容易满足、行动迟缓等问题。我们必须冲破陈规陋习,以敢想敢干的勇气,只争朝夕、顽强拼搏的劲头,积极寻求加快发展的新办法,闯出加快发展的新路子。在制定砚峡发展目标上,要突出产业转型,突出新农村建设,实现多元化发展,必须自我加压,不留余地,追求最大最高和宏伟的发展目标。这是体现我们人生价值的难得机遇,也是对组织的交代,更是对这篇热土上人民群众的交代。

二是小干不行,必须大干。作为一个山区乡镇,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实施转型发展战略。这就要求我们只有大干快上,才能迎头赶上,逐步缩小同外面先进发达地区的差距。去年随同全县党政考察团,学习考察了山西晋城市和河南焦作市的部分县区,这些地方大多都是煤炭资源型城市,与我乡有许多相似之处,学习他们的经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通过学习考察,我深深感到,这些地方转型发展的步伐很快,成效也很明显,同时也强烈地感受到他们那种抓发展的拼劲、干大事的狠劲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无论过去基础好的还是实力差的,现在的成就都是干出来的。他们上下一股劲,不畏难、不怕苦、不嫌累,拼搏大干,埋头实干,最终干出了实力、干出了速度、干出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是干出了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通过大干实现了大步跨越、科学发展。相比之下,我们的工作力度小、节奏慢、效率低,特别是表现在项目建设上,有时遇事总是慢半拍,坐失良机。学习他们的经验,我们必须以超常规的举措,谋求超常规的发展。如果不重新审视自我,切实认清形势,就会与他们的差距越拉越大,甚至会跌入发展的“低谷”。

三是认准的事,必须一抓到底。“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凡认准的事情,不管风险多大,压力多大,都要千方百计去办;凡定下的事情,不管困难多大,阻力多大,都要百折不挠去干,干好了对全乡整体工作就是一个带动,对群众的思想观念就是一次更新,对群众的精神状态就是一次振奋。对经过实践检验符合实际的成功路子不改变、不动摇,义无反顾,持之以恒,凡是正确的路子我们就要坚持到底,凡是认准的事就要一抓到底,只有这样,发展目标才能圆满实现,各项事业才能不断推进。实践证明,凡认准的事,就要善于决策,敢于决策。在别人看不清、吃不准的时候,做到站得高,看得远,认得准,有胆有识,敢于决断。对决策了的事、认准的事,就要有食不甘寝、夜不能寐的责任感,要有非我莫属、舍我其谁的使命感,要有十万火急、刻不容缓的紧迫感,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危机感,不惜一切代价,“任尔东西南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只要坚定信念,持之以恒,锲而不舍,一抓到底,认准的事就能成功。实践证明我们乡上提出的三条路子转型战略和率先建成新农村示范乡的宏伟目标是正确的,符合砚峡实际,符合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符合全乡老百姓的愿望,是引领全乡经济社会步入科学发展轨道的行动指南,是指导全乡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总纲。

二、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及根源分析

进入分析检查阶段后,根据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对个人存在问题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剖析,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照,理论学习方面还没有完全做到全面系统。虽说平时比较注重学习,集体组织的各项活动和学习都能积极参加,并且认真记录、认真思考,但平时拘于日常工作,主动学习的自觉性不高。特别是学习的内容缺乏系统性、全面性,对很多新事物、新知识学习不够透辙,掌握和运用还不够好。在学习上侧重于与本职工作有关的内容,强调学以致用,缺乏全面系统的知识升华。只满足完成本职工作,没有自觉地去学习,结合自己的思想实际的少,思想政治素质还不完全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

2、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照,工作作风方面还没有完全做到深入细致。工作缺乏全面、深入细致地了解和掌握,在知人、知事、知情上还有一定差距。一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指导工作不够细致。虽然自己能够经常深入到企业和各村调查研究,了解情况,但整天忙于事务,真正铺下身子,带着问题到基层调查研究、“解剖麻雀”取得第一手资料少。二是对同志关心不够。在工作中,安排工作多,压任务、压担子多,与同志们思想交流少,坐下来谈心少,思想工作做得不够,体贴关心不够。有时到基层,也多是检查、督促工作,没能经常、定期地到基层去关心一线工作的同志,听听他们的意见和呼声,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上、生活上的一些实际困难。

3、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照,工作方法方面还没有完全做到统筹兼顾。在工作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是对干部缺乏广泛的了解。对乡党委班子成员了解多,对乡机关干部了解少,难以很好的知人善任。二是在基层组织建设上投放的精力不够。把基层组织建设的任务压给分管领导和各村,基层组织工作创新不够,一些村班子的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不强。三是抓落实的力度还不够。在整体工作的安排布置上,都能尽量做到周密细致,有布置、有检查,但有时受一些阶段性工作的影响,不能很好的统筹兼顾,尤其是对村、社区和企业干部管理上,考虑基层同志工作具体、难度大,干事不容易的成分多,缺乏硬手段和铁手腕;在对待领导班子内部和个别同志的差错问题上,侧重于讲团结、讲和谐和泛泛地指导,轻轻地纠错,没铁面无私、果断纠错的胆量和勇气;在推行和推动工作、抓落实方面,注重稳中求进,忽视了时效要求,注重了充分准备,忽视了猛扑猛干,注重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正面影响,忽视了方面作用。

认真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有思想观念上的,也有工作方略上的,但主要还是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不够,缺乏科学发展的理念。主要表现在:

1、重事务,轻学习。认为自己身处基层主要是抓好工作落实,不要求有多高的理论水平,缺乏学习的压力感和紧迫感。从客观上总是强调工作忙、任务重,没有处理好工作与学习之间的关系,存有“工作第一,学习第二”的错误想法,造成自身理论水平跟不上形势发展,没能很好地把学习理论与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结合起来。

2、重指导,轻实践。自身存在的作风不够扎实、工作不够深入等问题,有时过于相信和依赖各位分管领导,认为每一项工作都有专门的领导去抓,自己出出主意、点点题,多督促检查几次就可以了,不必每项工作都亲历亲为,缺乏深入实践考察研究。

3、重安排,轻要求。在工作安排上,强调每项工作都要有新的提高、新的发展。但在具体落实上,没有用全县一流的标准去要求、去衡量。即使有个别单位的工作完成不太好,也多是考虑他们的困难因素,自己主观上替他们解脱,人为地降低了工作标准。

三、关于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努力方向

对于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决心抓住这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大好机会,加强学习,拓宽思路,采取措施,狠抓落实,用科学发展的正确理念引导和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1、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理论学习,进一步提高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科学发展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坚持在学中干,在干中学,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一要在提高学习能力上下功夫,认真学习党的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学习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内涵,自觉克服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和做法,以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二要在提高决策能力上下功夫,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提高决策质量和水平。三要在提高落实能力上下功夫,进一步明确抓落实的标准、重点和程度,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2、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本职,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困难和问题。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用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全乡工作,用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推动转型发展,用统筹兼顾的方法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困难和问题。一要以生产发展和产业转型为先导和主旋律,把接续产业培育和新型农民培养放在全乡工作的首位,把五个方面的先进示范乡建设工程作为品牌,把多元化发展作为进城居民的永久性出路,进一步优化思路,突出重点,采取得力措施,尽心尽力抓落实、求实效。二要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努力改善乡村群众生产生活基础条件。主要以改善道路、解决饮水、农村住宅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为重点,扶持完成韩河村、土桥村、曹家沟村三个旧村改造项目和朱家庄移民新村,土(桥)砚(峡)路拓建工程,麻池新村、土桥村、曹家沟村人畜饮水工程,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三要以着力改善民生为重点,从解决贫困农户就医、上学、行路、吃水、增收等方面的困难入手,抓住国家实施“农村寄宿制小学建设项目”的机遇,整合全乡教育教学资金,撤并韩河、土桥、曹家沟小学,建成麻池寄宿制小学。结合旧村改造,在韩河、土桥、曹家沟、麻池4村中心村各建设1间医疗室,1间文化室,1处文化广场,彻底解决“五难”问题。四要以农业科技和劳务技能培训为重点,努力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积极创新培训载体,寻找有效方法和手段,深入开展“双百”培训,帮助农民群众提高综合素质和致富能力。

3、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健全制度,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各种工作制度,用制度管人、以制度促事。一要继续完善各种工作制度和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各项工作的考核责任制,严格兑现奖惩,实行“能者上、庸者下”的任用机制,促进全乡工作的整体推进。二要加强乡机关和村居委会、村民小组财务管理,继续推行政务、村务公开制度,提高管理透明度,接受群众的监督,树立基层组织为民谋事、为民办事、管理民主的新形象。三要继续推行“以强带弱,以企带村”的帮带制度,创办集体企业集团,放大管理权限,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大力实施“以工哺农,以企带村、东西互动”发展战略,强村与弱村纳入统一管理,捆绑式结成互惠利益共同体,形成新型帮带模式,用弱村的发展衡量强村的工作业绩和班子政绩,提高行政效益,减少行政成本,推动东西两片同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