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语文学习的要求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于高中语文学习的要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于高中语文学习的要求

关于高中语文学习的要求范文1

语文学习活动;内涵;价值;设计

【关 键 词】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5)06-0146-03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下文简称《普高课标》)中有言:“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很强的实践性……应该让学生在广泛的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逐步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下文简称《义教课标》)也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②这里的“实践”也就是“活动”的代名词。所谓“实践”,就是“人们有意识地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活动”。③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所谓的“语文实践能力”无疑是语文科所要培养的一种核心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可以说主要就是通过语文活动,更具体地说是靠语文科教的活动和语文科学的活动相互运作共生而成的。那么,基于教学实施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的考虑,教材编写者就不得不有针对性地设计相关学习活动,从而更有效、更便捷地服务于师生。

搜查诸版高中语文教材,不难发现鲁人版对学习活动的重视。但什么是语文学习活动?它与其他活动有何区别以及设置意义?如何设计?这都值得深思。基于此,下面笔者将基于鲁人版高中语文教材,重新审视语文学习活动的特征内涵及其价值,并就教材中的相关设计提出建设性意见,不当之处,敬请批评。

一、“语文学习活动”内涵及其价值

我们常说:没有活动就没有教育。若想更好地完善与推进语文教学,首先应从活动说起。“学习是在教育目标的指引下,学习者获得经验而产生行为变化的过程”。④所有学习的目的都是为了有益于学生的实践,使学习更有系统,更有计划性。

那么,何为语文学习活动?有学者认为:“语文学习活动是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创设一系列动态情境,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一系列过程。”⑤笔者认为,语文学习活动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以获取言语经验、提高言语交际能力为目的的一系列自主行为过程。

但需要指出的是,语文学习活动并非等同于语文活动。语文活动泛指人的听、说、读、写等活动,包括“学习语文”、“关于语文的学习”和“透过语文学习”⑥三个方面,但所有这些语文活动并不一定发生语文学习。有学者指出:“学生在语文课程与教学中的听说读写的活动,并不意味着自然地就能学会听说读写。”⑦换言之,每个人每天都在进行着各种各样的“语文活动”,但这些“语文活动”并不一定会促使其在“听说读写思”等方面产生变化。所以,只有作为“学习目标和内容”的“听、说、读、写、思”才是“语文学习活动”。例如,《义教课标》中有“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⑧与“采用多种形式,开展文化交流和社区文化建设活动”⑨的论述,然而这里的“校园活动”、“社会活动”、“文化交流活动”和“文化建设活动”并不就是“语文学习活动”,只能说是“语文活动”。即使是“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⑩中的“办刊”也不是“语文学习活动”,而只能说是“与语文学习有关的语文活动”。

此外,“语文学习活动”也不同于“语文学习方法”以及“语文教学方法”。“语文学习活动”以听、说、读、写为目标和内容,始终将言语经验获得、语文能力提升植入其中;而“语文学习方法”以及“语文教学方法”在于言语经验,只是学习或教授“语文”的方式或手段,只能对语文学习产生间接影响。所以,语文学习活动主要是指通过听、说、读、写、思等学习活动组成的结构系统,然后依靠这些语文活动作用于学习主体,促进其在听、说、读、写、思等方面产生一定的变化。

二、“语文学习活动”设计之我见

在诸多版本中,鲁人版教材无疑是突出体现了对语文学习活动的重视,其在每单元结束后单独设置学习活动栏目,以此来总结和深化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这是对语文学习活动的一种大胆尝试和探索,无疑也是值得其他版本教材编写者审视和借鉴的。

那么,鲁人版教材中的学习活动设计具体是怎样的,是否已经达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还有语文学习活动设计所要遵循的原则以及在实施方面是否具有可能性和可行性,这些问题理应被我们关照、审视并给以反思。

(一)教材中语文学习活动设置情况

鲁人版高中语文教材在每单元后设“学习活动”,主要是从文本品读、梳理・积累、写作平台三方面进行设置,其中“文本品读”部分主要就本单元必学篇目进行设置相关问题供师生交流讨论,问题数量一般在3~6个(每单元文章设置一般是2~3篇),关于自读篇目的问题,一般标注米字形号以作说明。《普高课标》明确指出:“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入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11在“梳理・积累”部分,主要是基于对本单元必修课文中的重要字词、句子进行识记、整理和归纳,明确背诵的内容等。此部分题目数量设置一般在4~6个,不但可以使学习的重点内容明晰化,也有助于培养和提高积累与整合的能力,还能够优化学习方式。《普高课标》中也明确要求,高中学生“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补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12最后是“写作平台”的设置,《普高课标》在课程目标部分中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13高中学生应“能在生活和其他学习领域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14这在必修课程部分有相关表述:“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进一步提高记叙述、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等等。这些无疑彰显了鲁人版高中语文教材编写组对写作的重视和考量。

基于上面的介绍,我们可大体了解鲁人版高中语文教材在学习活动方面的设置。《普高课标》有言:“高中语文课程应该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系统,并形成富有弹性的实施机制。学校应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有选择地、创造性地设计和实施课程。”15从“文本品读、梳理・积累、写作平台”三个方面设计语文学习活动,基本可以涵盖高中语文课程的目标追求,同时也是对必修课程的“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大目标的有效深化和渗透。

(二)学习活动实施现状及改进意见

鲁人版高中语文教材编写组对语文学习活动的设置与具体设计突出了课标对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要求和重视,但在具体实施中情况并不理想。据笔者观察,大部分教师在单元结束后,在留有余力、时间充分的情况下才会偶尔涉及“学习活动”中的项目,更甚者几乎就是直接忽视“学习活动”的安排。为什么会有此现状,值得我们审视与反思。

首先,学习活动中“文本品读”安排是否完美?整合式的学习活动设置是否恰当?“文本品读”中多数题目都是根据本单元必学篇目来进行设计的,但在课文已经学完之后,学生是否还有兴趣来进行相关文本、句段的鉴赏?教师是否还有耐心再鉴赏已结束的教学内容?这种设置安排的延后性无疑会消减学生的学习兴趣,弱化学生文境现场的感受性。笔者认为,可以把“文本品读”中的相关题目分置到前边必学篇目的课后,然后再以审美鉴赏活动的方式呈现,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相关语段的重视,还能够深化他们在具体文境中的感受与鉴赏。

其次,“梳理・积累”中题目设置是否明确、具体?题目设置一般是要求整理所学篇目中的重点字词、相关文化常识以及说明此单元的背诵内容等,但在题干表述方面却值得细究与商榷。如请从某某文章中“找出几个与现代汉语句式不同的句子,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请将“自己认为重要的词语,摘录到笔记本上”等等。在笔者看来,这样的表述一是不明确和不具体,二是有可能造成学生积累不全,易养成偷懒散漫的习惯,也就达不到预效。

第三,“写作平台”中的任务安排是否易操作。在这一部分中,有些题目的设置也出现了类似于“文本品读”部分中的问题,写作完全可以结合在阅读教学中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加深学生的感受与体会,同时还能起到培养和提升学生表达与交流的能力。此外,这一部分在任务量的设置方面有些大,一方面可能会给师生带来更多的选择性,但同时也会给师生带来无所适从和难以选择的困惑。就学生现有的时间和精力来说,不可能每个题目都进行训练,那么如何有选择性地进行习作自然成了师生共同考量的问题。

最后,如何评价“学习活动”的成效?没有活动就没有教育,那么有了活动就一定有教育吗?有学习活动的设置,自然也就有相应的评价机制。就“文本品读”来说可以让问题穿插于阅读教学之中,从而能有针对性地陶冶与培养学生的感受力和鉴赏力。就“梳理・积累”部分来说,可以在一定期限内将学生的积累本收上来查收与点评,一方面起到督促的作用,一方面教师可以定时地查看学生积累的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纠正、完善。在写作方面,平时可以穿插着进行小习作,如缩写、改写、仿写等,这些完全可以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实现,至于单独的写作训练,则要根据课时、课程安排,挑选出适当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进行写作,后续进行相关点评与写作指导。

总而言之,从语文学科内部的角度看语文活动,主要是为了学习而设计的,是为了助于教师教学的展开和更好的实施以及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一种可选择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语文学习活动直接是这个大活动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普通高中教育阶段,以教材为凭借,让学生深入到活动中学习,感受到活动的魅力和成效,无疑有助于教师教学的更好开展,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但在具体的操作与实施中还需要我们师生具有更好的选择性、协作性和自主性,从而达到最初的预效。

注释:

①⑨111213141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8,36,2,3,9,3,2.

②⑧⑩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14,17.

③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S].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1179.

④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部编.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441.

⑤厉复东.活动化教材“语文学习活动”浅说[J].现代语文,2010(6).

关于高中语文学习的要求范文2

同学们,首先恭祝你们顺利的通过了中考!人们常说,人的一生最重要的就是那几道坎,过了那几道坎,乘风破浪,也就畅通无阻了。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一语文学习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语文学习的方法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勤读课外书

2、勤做读书笔记

3、勤查字词典等工具书

4、勤于朗读背诵

5、勤于独立思考

6、勤于求教探讨

7、勤于写日记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要有坚强的毅力,要持久地有意识地培养。只要有决心,良好的习惯就一定能养成。这对我们来说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终生享用不尽。

二、提高语文学习的三种技能

1、学会快速阅读

2、学会快速书写

3、学会快速笔记

同时,巨人专门推出了初高中语文衔接课程,以期使这些问题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首先,本课程解决了初高中教材本省知识体系的脱节问题。严格按照初高中《课程标准》对知识点进行一一对应,并在此基础上对初中阶段重要的知识点进行梳理整合,更加入了对初高中教材脱节知识点的讲解、初高中对接知识点的点拨,让同学们进入高一学习之前,在知识结构上得到无缝链接。

其次,本课程解决了初高中学习方法、学习模式的衔接问题。初中是以获得知识为主,是一种被动式的学习;高中则以探究性获取为主,是一种主动式的学习。两者差别很大,很多学生不能尽快地适应两种学习方式的差别,导致刚进高一不久就迅速"掉队".所以我们的课程不仅设有专讲对高中学习方法、高中课程设置进行介绍,更在具体知识点、具体例题讲解中融入了学习方法地渗透,帮助同学迅速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

高一新生语文学习方法一、内容更加广泛、丰富

从高中教材所涉及的内容看,几乎包括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各个时期的作品。例如:从中国古典文学的角度看,将涵盖从《诗经》到明清的诗歌、散文、戏剧、小说等各种文学形式,而其中的作家做品、文学文化常识、实词、虚词、句式、修辞、文章内容理解归纳、文学鉴赏以及语言的运用等,都在学习范围之内;而外国文学则重点学习历史上著名作家、政治家的有较大影响的诗歌、小说、散文、演讲词等作品。从风格看,更是不拘一格,例如:在二战后西方兴起的"后现代主义"小说也选入教材中。

二、知识性强,系统性强

初中语文学习的要求较注重学生感性的认识和积累,高中语文学习的要求已上升到能够对有关内容进行知识性、系统性的理解和领悟,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将文本中的问题通过知识体系解决。比如学习诗歌,初中要求是读读背背,形成语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初步理解诗意,而高中则要求能够对其进行分析,学会初步鉴赏和感悟。

三、语文学习时间相对减少

初高中语文教材的量并无多大变化,但高中的周课时由6节减为4节,比初中少了三分之一。高中学习的科目比初中要多,高中一年级文化课就有8门,而且都是省级会考科目,再加上数理化的学习负担加重,这样,学生在课外用于语文学习的时间就相对减少了。这样两个"减少",实际上就给语文学习增加了难度,提高了要求。

四、学习的自主性更强

高中语文教学,更需要把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猎取知识、获得能力的过程。教师不只是"奉送真理",而是教给学生"发现真理"的方法、途径和规律。这样,学生自己用"拐杖"走路,就必须培养自主能力、发展自主能力。这是一个质的飞跃。

高一新生语文学习方法1.阅读更多:阅读课文是复习的第一步。

通过阅读,把握全文的总体思路,了解作者的感受、文章的特点等知识点。不同类型的文本需要不同的阅读方法:阅读文本教学需要精读、词汇、句子、文本等知识点来掌握各个方面,精彩的语言段落实现背诵;自我阅读文本需要泛读,有些还需要跳过阅读,一次只读一行,以提高阅读速度。阅读速度也是近年来高考项目之一。

2.多画:即在阅读课文的同时,重点句、中心句、名句甚至新词,用不同的符号勾勒出,既可以加深印象,又便于复习和巩固,一目了然。

对于标准句,我们可以把它们分为句子成分,复句也要表示关系,典型的短语应该分为层次和归纳意义。在遇到困难时,你应该给它打分,以便以后可以向你的老师和同学征求意见。

3.检查:检查什么?看看参考书。

字典,参考书,只要可以使用,尽量发挥参考书的作用。亲自寻找答案是探索学习方法和学习规则的过程,也是提高参考书使用能力的过程。对于似曾相识的说法,你不妨检查一下你在过去学过的课文,把新的和旧的联系起来,以及“了解旧的和旧的”。对答案进行分析和识别,提高理解能力。

4.问:“三个人,一定有我的老师焉。

”复习过程中不能回避困难,要独立学习,真的不能解决,要善于做好老师、学生的咨询工作。有时问老师一个问题,老师可能会说出不止一个相关的知识,让你明白。

5.多写:俗话说,眼看十遍,不如手过一遍。

不管是平时的学习还是考试,有些学生常把常用单词写错,为什么?这是缺乏写作训练。新词、新词和关键句子可以在理解和记忆的基础上重复书写。对于一些作文问题,它们看起来很容易写,但是很难写。他们也应该开始写作,不应该是高尚的或者低贱的。

6.更多的练习:通过做练习,检验自己掌握的知识程度。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意图,明确的目的问题,注意总结,寻找规律,实例,加强考试技巧。做练习,在老师的指导下,也要有意识地。我们反对让“工作簿”,但是不做一定数量的练习,而不是质量。实践和研究不足,及时反馈修正,为了牢牢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7.多思考:复习内容可以“想要”巩固。

关于高中语文学习的要求范文3

一、 语文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

无论是普通高中教育还是职业高中教育,无论是普通高等院校教育还是职业高等院校教育,作为一门基础课程,语文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陶冶学生的情操。《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传递中华民族的文化,陶冶学生的情操,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靠语文来承担。因此,即使在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也应该把目标定位在传授中华民族文化和陶冶学生的情操上。否则,即使职业学校培养出技术型的人才,如果不讲职业操守,没有职业道德,那还算是真正的人才吗?

二、 语文与生活时刻相连

有生活,就会有语文,就要用语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它表明,一方面,语文教师要消除学校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将自己从课本世界、课堂世界里解放出来,以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另一方面,语文学习具有开放的特殊性――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语文与生活之间的渠道应是相通的,它贯穿各个学科,贯穿人生的各个阶段。对职业教育来说,学习语文也是这样。如果忽略了语文的学习,恐怕就切断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所以,职业技能专业的学习固然重要,但学习其他课程,也离不开与其相通的语文。如果一个人只是技高一筹而生活却缺乏色彩,一片苍白,那么这样的生活是不是多了些许遗憾?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学生的知识更新必然加快。小一点讲,学技术用技术需要设备,设备产品本来更新就快,学生如果不学好语文,增强理解能力,那么知识就会老化,自身就会被时代所淘汰。所以,学习语文,学好语文,其实就是开拓自我发展空间,培养自我发展能力,获得自我发展机遇。

1. 语文学习可开拓发展空间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要用终身教育的理念把握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决定要求我们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以此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相适应。而语文素养的提升会开拓学生未来的发展空间。

2. 语文学习可培养自我发展能力

通过学习语文,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就会得到提升,而在将来就业时尤其需要说与写的能力。所以,在语文学习中要注重提高学生说与写的能力,培养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这些能力提升了,学生就能在将来适应各项工作的需求,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3. 语文学习可获得自我发展的机遇

关于高中语文学习的要求范文4

关键词:高中语文 综合性学习 实施策略

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新内容,它把听说读写融于一体,尤其是把“写作”与“口语交际”渗透于其中。这样设计体现了新课程重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一般性特点

1学科性

新课程改革要求语文综合性学习必须以突破学科为中心,使语文从单一的“封闭”状态向涉及自然、社会、生活等内容的综合学科“开放”。这可以说是新课程改革赋予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崭新学科观。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必须确定语文学习终究姓“语”这一理念,将落脚点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上。换言之,语文综合性学习涉及到的其他科知识,只是学生提升语文素养的工具与道具,并不具备学科的本体性。

2综合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顾名思义就是以语文学科为本体,综合其他学科知识的复合型课程形态,跨越学科界限进入更广阔的知识空间是其鲜明特点。而所谓综合性,主要是指以语文为主的各科学习的综合。其突出特点是“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它把整个世界作为语文学习的环境,围绕“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科技、文化”等内容展开,涵盖变化中的整个生活世界的各个方面,上下五千年,纵横几万里,天文、地理、军事、经济、科技,古今中外无所不包,体现自然、社会、人文领域与语文课程内容的综合。

3开放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打破传统封闭型的学习模式,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因此,不论是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范围以及实施过程各个方面来看,语文综合性学习都具有更大的开放性。

二、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对策探究

1注重教材为本,挖掘课程资源

新课程高中语文教材在编排上以单元的形式,将不同类型的课文分门别类,更具系统性。既体现了教材编写“应为学生进行自己的语文实践提供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的指导思想,也为实施综合性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教师要在教学中切实做到以教材为本,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由教材内容延伸拓展更多的学习内容,从而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和讨论问题,促使学生积极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综合性学习。在教学《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一组课文时,我们根据此组课文的历史性、故事性、趣味性和人物形象性强的特点,围绕课文内容,设计大量的补充性阅读,指导学生在课前“薄书厚读”,以延伸课文内容。在课外阅读的基础上,我们组织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补充阅读,设计编写独幕剧,并以小组合作表演独幕剧的方式,表现某一段课文或某一个故事。

2合理安排综合性学习活动次数

笔者认为综合性学习活动次数不应过于频繁,这不仅是因为综合性学习教学实施的周期问题,大部分语文学科的教师都兼任班主任,不仅有琐碎繁重的班主任管理工作,在去除月考、期中考、期末考、各种名目的统考、节假日、学生活动、教师的各种听课、观摩、讲课、评课、信息技术培训、继续教育学习等所需的时间以后,语文教师教学工作更加是时间紧、任务重。双重压力之下,相对于其他教学板块,教师在综合性学习板块上投入有时会力不从心,所以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活动次数过多也会影响语文教师对于综合性学习教学的积极性。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虽然现在大部分综合性学结性的任务都落实在学生的写作上,但综合性学习仍然是个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板块,因此,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设计应该少而精,建议每册安排三次比较恰当,这样每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课时就很充足,还可以为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实践提供更充足的时间保证,也给学生亲自体验、实践的机会,同时,也使学生的写作“有话可写”,真正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水平,最大限度地实现综合性学习的目标。

3课内课外有效结合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综合性学习具有范围的广泛性和内容的丰富性。因此在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教师首先应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例子”作用,精讲语文核心知识,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语文学习方法和策略,形成科学的认知策略和合理的知识结构,有效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技能。同时要将“课内打基础”和“课外练功夫”两个环节有效结合起来,加强课外阅读,开发语文课外学习资源,积极鼓励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深入调查、走访专家、实地考察等活动,内化课堂学习中所学的语文知识及语文技能,引导学生面向生活,走进社区,通过语文综合性学习,逐步在言语实践中提升言语能力和语文素养。

4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结束后,老师和同学们要进行合理恰当的评价,形式可多样,学生与学生之间互评,组与组之间互评,评委评,老师评等。正确的评价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不恰当的评价会挫伤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要充分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不能只看到学生掌握了多少与语文相关的知识,还要看学生搜集资料的态度,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能否团结互助,能否认真对待,能否做好集体的事,能否客观公正辩证地看待问题。无论用怎样的方式评价,都要注意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正确合理全面的评价,以欣赏的眼光看学生,使学生永葆参与学习的热情。

最后,评选出活动中的各类明星,让积极参与的大多数同学获奖,奖项设置由学生确定,如探究之星,访谈之星,主持之星,书画之星,创作之星,表演之星,演讲之星,积累之星,合作之星等。

三、结束语

实践新课程,推动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是高中语文教师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我们应该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为宗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时空中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学语文,用语文,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金殿雷.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策略研究[J].园丁论坛(教育教学版).2012,(01).

关于高中语文学习的要求范文5

【关键词】高中 语文教学方式 转变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33-02

前言: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我国的中学教育教学也进入改革快车道。作为各科基础教学的语文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改变教师在教学中灌输机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撑握语文知识,进而为学生利用掌握的语文知识运用到理解和驾驭其他学科。语文教学方式的转变可以看出教师教学思维的转变,也是教师魄力的表现。

一、转变高中语文教师传统教学思维模式

高中语文教学创新的前提是,语文教师队伍的高素质。首先高中语文教师应具备自主创新性能力,这种能力来源于语文老师对新鲜事物的强烈的好奇心,以及对学生需求的敏感度。在教学过程中不搞“尽信书”的礼仪膜拜式教学,不搞好“唯吾独尊”式的灌输式教学,改变以往的教学习惯,对传统的教学有自己的独特的想法,勇于突破现有的教学成绩,敢于激发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潜质,用信任和引导促进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其次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时刻保持“与时俱进”的思想,现今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信息传递一日千里,如果教师尤其是高中语文教师还拘泥于封闭式教学,那么他将因脱离时代的发展轨道而被时代淘汰。现在多媒体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已经非常普遍了,利用多媒体的三维立体动态画面对学生进行教导教学,收获将不是一点半点;另外博客教学也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利用博客教学推动学生由被动学习向自主学习转变,在当下新课程改革之际,有许多地区已经开始实行校本课程,这种由学生自己选择的课学学习将会全面爆发学生的自主求知欲。

二、提高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自主意识

高中语文课丰富多彩,但还是有一部分学生对此并不感兴趣,如何提高学习兴趣是当下高中语文教师的首要任务。而在这一任务实施的过程中,结束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演讲模式,学生成了语文教学的主体。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就需要教师能够在整个教与学上达成共识并共同确立奋斗目标,因为在教学初始阶段学生都进行了参与,自我认同感和被重视的感觉促使学生进入“我要学”的自主学习状态,教师的任务就是将这种学习氛围维持下去,并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提供强有力后盾。整个过程的实施不是无计划的,是教师在编排教学的过程中能够精心设计,将学生的具体情况都在考虑进去,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同时保证学生自主学习过程的时效性,也能达到教师在整个自主教学中的理想效果。

三、坚持鼓励教学,提高学生自我认可能力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高中学生叛逆未过,自我意识强烈,渴望得到认可与认同,如果此时批评多于表扬可能会起到相反的效果,严重的还会引起学生“弃科”放弃这一科的学习。高中语文教学深度相对初中有所提高,所以常与学生沟通是必要的,如高一入学的第一节课我问学生:“如果将语文分为几个大块蛋糕的话,你认为哪一大块蛋糕最难啃呢?”好多学生都回答说“作文”,我激励学生“学了这一课之后,你们会认为作文中最好的一块蛋糕,不信你们和我一起来试试。”用激励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完成这一课的学习。语文学习需要思维与感性的结合,所以当学到有精彩的部分,需要学生共同参与,如果学生能用自已独特的思维将这一部分解读出来,将当即对其进行认可与表扬,并赞同性的鼓励“你最棒”、“你真棒”,使学生在大家的认可中提升自我认可能力。

四、努力营造民主教学氛围

我国的传统教学沿袭了师为尊者为大的教学模式,使很多学生因此产生了恐惧与老师沟通的心理,从而遏制了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而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活动是密不可分的,所以为师者应该尽全力为学生创造相关的学习环境,制造民主学习气氛,鼓励中学生个性发展。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经常与学生沟通,建立平等的、民主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根据语文学习特点,结合高中生特点,为学生提供创新学习环境,比如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演讲比赛,用游戏方式或表演形式重现课文内容,让学生在轻松欢乐中对课文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

五、结论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看出,要想转变教学模式必须先改变教师的教学思维模式。转变教学思想,利用现代高科技的电子技术,例如多媒体或博客培养高中生学习语文的创新思维,在激发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正面的自我能力的认知,通过帮助学生对自我认知能力的重新塑造,让学生在一个欢乐的轻松的氛围内进行语文学习。通过教师的不断探索和创新,摸索出适合时展的先进的教学模式,为现代不断发展的社会提供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创先.关于中学语文教学创新的几点探索.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旬刊,2015.

关于高中语文学习的要求范文6

一是对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研究意识淡薄。只有极少数的高中教师了解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也只有少数初中教师了解过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并非所有初高中语文教师都对初、高中各册教材的语文知识和能力目标进行过梳理。

二是初高中阅读教学目标不明确。阅读教学主要指现代文阅读教学、古诗文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教学。首先是现代文阅读教学目标的重复问题。关于“理清思路――探讨文章主旨”这一基本能力的培养本来是初中的基本培养目标。如果高中教师仍然把它当作每篇文章教学的重点环节,学生必然认为高中语文与初中语文没有层次跳跃,靠吃老本也够了。从而缺乏新鲜感和学习动力,渐渐地对高中语文失去了兴趣。如果高中教师把时间过多地用于重复初中的培养目标,那么这必定要影响高中层次的鉴赏能力的培养。其次是初、高中古诗文阅读教学的提高层次问题,相应地若没有进一步的鉴赏能力培养,也会导致学生兴趣的丧失。

那么如何才能实现高一语文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顺利衔接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三点:

1.比较初高中课程标准,明确阅读学段目标。比较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我们会发现初高中阅读教学要求有很大的差异。比如,在现代文阅读方面是这样要求的:①阅读方法上,初中要求“熟练运用略读、浏览”,高中则要求“能根据不同目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法”。②理解方面,初中要求“理解主要内容”,高中则要求“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情感”。③分析评价方面,初中要求“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高中则要求“作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学习从不同角度进行阐发、评价、质疑”。④鉴赏方面,高中更强调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很明显,在现代文阅读教学方面高中比初中要求都增强许多。只要初高中教师把握学段要求,落实到位,就不会出现大的偏差。我们不能凭经验教学,要强化对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研究意识,另外还要了解相邻学段的教学要求和教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