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的含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程管理的含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程管理的含义

工程管理的含义范文1

关键词:实训基地;项目管理;教学改革;开放管理

引言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覆盖建筑施工全过程、全方位、多角度、多层级的全面管理,直接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岗位能力奠定了重要基础。目前,该课程的教学方法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效果差,教学手段落后。创新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如何将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角色扮演法、以及将随时随刻“开放式”实训基地集成于平时的日常教学中,将是我们逐步探寻、逐步深化的教学模式。

1《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该课程仍采用传统的教师讲台授课,期末理论考评的传统教学模式。显然,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已不再适应创新型高职人才的岗位定向培养的要求,很难与职业资格考试相匹配。注册建造师、注册监理工程师、质量员等职业资格考试中都需要将该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大量实践案例相结合,融会贯通全面均衡的发展,才能真正实现高职院校毕业生与企业的无缝链接。为了改进教学效果,我们已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结合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领域的热点,制作有大量案例分析的课件文本,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散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然而,仅是这样的初步改进并不能解决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根本问题。

2“开放式”实训基地的含义

“开放式”实训基地,是指学生除了在规定的时间来实训场做实训外,还可以利用业余时间来做。基础实训场面向学生或全校开放,在课程计划外的空余时间,进行预约开放,针对校内教师随时开放。我们可以实现实训场的全天候开放,实现远程控制和管理,确保实训场的开放和安全,通过集线控制器保证网络信号的稳定,进一步提高了实训教学的开放性和交互性;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的学习环境,为教师的开放教学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支持;为提高实训仪器设备的利用率提供了更安全和便捷的保障。将实操式“开放型”实训场的理念引入高职院校的校内实训室,可以优化课程资源,满足学生对项目对课程的探究欲望,落实课堂延伸。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成为高素质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在进入工作岗位时能快速适应,快速转变角色,也可充分体现我院应用型办学的特色。

3“开放式”虚拟仿真实训基地

建立“开放式”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将工程项目管理软件融入平台内,通过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学生能够贯穿整个工程项目管理过程,模拟从工程策划到工程收尾五大阶段,感受整个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体验实际岗位角色和职能,掌握项目管理相关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学生可以用课时以外的时间去自主训练,既充分保证了理论课时的要求,又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训基地的利用率也将大幅度提高。为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打开通道,随时训练、随时收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强,真正缩短了课程与岗位之间的距离。

4结束语

工程管理的含义范文2

关键次:绿色工程管理;价值观;建议

中图分类号:TL372+.3 文献标识码:A

绿色工程管理是实现我国经济、政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过去陈旧的管理观念已经无法适应目前新的工程管理。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就要对工程管理进行创新,以实施绿色工程管理,并对其工程价值观进行研究。

绿色工程管理的含义

关于绿色工程管理的含义有多方面的,首先,绿色就是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生态是至关重要的,那么绿色工程和过去的工程管理的区别也就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不能一味的追求效益和效率而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工程管理中要树立绿色价值观,充分认识生态运动在工程管理中的基本规律,改善和优化生态环境,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影响。其次,要有效控制工程的质量、成本和安全,绿色工程管理必然会为传统的工程管理灌充新的能量,更加注重的是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以及节约资源,这些要求在绿色工程管理的质量、成本和安全上都能得到体现。第三,要把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绿色工程管理目标的实现具有很大的复杂性,因为工程管理不仅涉及到社会还与自然有紧密联系,所以,在绿色工程管理中就不能仅仅片面的追求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把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目标统一起来,三者之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绿色工程管理的可行性

绿色工程管理的可行性与它的概念和背景有很大关系。当今世界的发展速度非常迅速,并且各个国家之间的联系和发展越来越紧密,世界发展的越快,对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等各方面的影响也就越大,尤其是工程建筑行业,工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最大因素,但是对生态环境的威胁也是巨大的,有统计数据表明,在所有的环境污染中,工业造成的污染占到三分之一,并且所带来的还有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污染等等,如果不对工程污染进行控制并采取合理的措施来管理,其后果不堪设想。而我国作为世界上的发展大国,人口基数庞大,各城市和乡村的发展很多都要靠工业建设作为支撑,虽然,我国的经济发展一直呈现快速发展趋势,但是,在科学技术方面还有很大的限制,在我国的工程建设中,对能源的利用率和所收到的效率和效益不成正比,在我国的工业建筑中,有百分之九十九是属于高耗能,符合国家要求的绿色建筑寥寥无几,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美国首先发起了绿色产业革命,以发展绿色工业和绿色环保产业为主,共同促进全球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国家和政府对绿色工程管理的支持,在财政拨款和法律等方面都要为绿色工程管理提供必要的保证,并铺设道路,使人们的头脑中有完善的绿色观念和意识,让生产者和消费者分别有绿色生产意识和绿色消费意识,使人们的价值观不断的进步,在统筹发展中,推动绿色工程管理和我国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推进绿色工程管理的建议

一方面,工程建设是为人民而建的,所以,要把公众吸引到工程管理和建设上来,因为,它和公众的切身利益相关。如果绿色工程建设得到公众的支持,那么在绿色工程的管理方面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比如可以召开公众讲座,这是最直接的向公众传递绿色工程建设信息的方式,让绿色工程管理理念在大众生活中得到广泛传播,培养大众的环保观念和意识,普及绿色价值观。还可以对一些建筑工程进行宣传,使人们对工程建设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使工程和建筑公司拥有良好的声誉,对我国建设和谐社会也有积极作用。另一方面,政府要制定合理的政策以推进绿色工程管理,其中政府需要进行大量的投资来完善和引进先进设备和工程建筑人才,在企业税收上实施优惠政策,加强绿色工程管理,还因为绿色工程管理和一般工程管理相比,其投资回报的速度较慢,时间间隔相对较长,初期的生态投资所得到的资源生态效益要在很多年后才能显现出来,并且其表现形式并不是具体的商业利润。因次,要提高企业对绿色工程管理的实施积极性,政府必须创建有利的政策环境,使国家、开发商和使用者之间的效益得到均衡。

绿色工程管理的价值观

绿色管理的价值观包括绿色工程管理的原则和工程价值观的新要求。绿色工程管理的原则有以人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和实用性、先进性与经济统一的原则等。以人为本的原则是其中最基础的原则,改善人民的生活状况,还有助于发挥人的智慧和价值,以促进自然、人类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客观性原则是要求企业应严格遵循绿色工程管理的客观规律,对建筑工程中的实际情况做客观的分析,用灵活的方法和认真的态度有效的解决问题。系统性原则是绿色工程管理的关键原则,它需要处理好各方面的辩证关系,来协调社会、环境和经济之间的关系。实用性、先进性与经济性统一的原则,是让实用性、先进性和经济性三者彼此联系,以确保绿色工程管理的高效性。

结语:

本文对绿色工程管理及其工程价值观的研究时在科学发展观要求下的一种创新管理,虽然,这种创新其中还有很多有待完善的部分,但是,这是一种大胆且合理的绿色建设管理方法,对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涓钰.关于可持续发展条件下工程项目管理的探讨[J].硅谷,2009(7).

[2]黄卫佳,苏建华,符志文.广州电视台新址项目基坑支护及土石方工程的施工环保措施 [J].广州建筑,2008(6).

工程管理的含义范文3

1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与工程管理的含义

1.1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的含义

第三次科技革命中产生了一项非常伟大技术———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当代世界是信息化的世界,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在人们的生活中,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得到了推广,交水电费、购物聊天都应用到电子信息技术。在社会发展中同样离不开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建筑、水利工程、教育等行业的发展都需要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的推动,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

1.2工程管理的含义

工程管理就是规划工程的前期发展,控制工程实施过程中的调度问题,也要做好工程的后期维护工作。加强工程管理工作,使工程建设朝着现代化和科学化发展。当前,我国的工程建设发展越来越快,工程规模不断扩大,急需加强工程建设管理,提工程管理技术,促进工程管理工作的科学发展。

1.3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必然性

科技的发展,工程管理急需要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的融入,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是实现工程管理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把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到工程管理中,能够提高我国工程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促使工程管理工作具有市场竞争力,在国际化市场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2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与工程管理的优势与特点

2.1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的优势

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在实现数据分享和信息化的过程中发挥着一定的优势,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保证了数据的真实性,在工程管理中加入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可以为工程管理提供正确的数据,有利于工程工作做出正确的决策。利用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可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有时候在工作中人难免会出现误差,导致工作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容易造成经济损失和资源浪费。利用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就可以避免由人工失误带来的工作错误,提高了管理工作的水平和效率,能够实现工程管理的智能化、信息化。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便于生产生活。

2.2工程管理特点

工程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特点:第一,工程管理所涉及的内容很广泛,覆盖面比较广。工程管理,就是监督工程中所做的计划和决策,监管工程工作的各个环节,协调各个部门的工作,最大程度地提高工作效益,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达到预期的管理目标。第二,工程管理繁琐复杂。从技术上来看,工程管理所涉及的技术很多,在操作过程中有一定的难度;从组织上来看,涉及部门众多且复杂,容易出现矛盾,所以工作时沟通和协调很重要。第三,根据工程管理的系统性,把工程管理看做是一个整体,在整体的过程中存在很多分支,每一个分支都是相互联系的,需要系统性的整理。

3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3.1工程项目系统管理应用

工程管理工作融入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有效地推动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利用项目系统管理技术,提高了工程管理的质量。项目投资计划信息以及工程项目的进度报告一般由项目经理提供,利用工程项目系统,可以加快查阅信息速度,从而做出最适合的项目方案,可以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工程管理工作的进度得到加快,节约管理工程的成本,很好地控制了资金的使用。还能够协调好各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推动工程工作的顺利进行。

3.2工程物资系统管理应用

工程管理中的工程物资管理,可以利用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使工程物资系统得到完善发展,保障工程管理中物资材料的质量。在工程物资管理中,材料存放是否正确、材料质量是否符合标准以及在途物资是否安全等因素都会影响工程管理工作的实施。利用工程物资系统的管理技术,有利于对物资进行系统化、科学化的归纳与分析,也保证了物资的准确性,实现了物资管理的信息数字化发展。

3.3工程管理系统应用

工程施工一般都有自己的工作流程,工作人员根据工作内容撰写工作报告,防止在施工中发生事故。一般将工程管理系统运用到工作中,能够对工作人员的工作报告进行有效地分析,能够保证数据的准确性,提高工作效率,避免人工工作出现的漏洞和误差。

4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有效作用

将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到工程管理工作中有很大的作用。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的工程管理涉及到技术与经济两个层面。社会科技日新月异,人们对于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现代化工程管理需要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加入,才能满足现代工程管理模式。技术与管理的结合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技术水平,便管理工作顺利进行。计算机信息技术可以系统化的分析归纳数据,实现数据的共享,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可以实现信息全球化,充分利用数据资源,加强各个部门的信息交流,协调部门间的工作。对工程资金也有很好的保障作用,统一规划工程资金,降低成本,为工程管理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结束语

工程管理的含义范文4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现状;措施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建筑工程管理在整个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地位不可小视,既关系到整个建筑工程本身质量的好坏,又严重影响着整个建筑工程的造价。就如今的发展趋势来看,建筑工程行业间竞争愈来愈激烈,同时人们也愈关注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也不得不引起管理者人们的注意。就目前来看,很多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管理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来自管理主体的自身素质,同时还包括建筑施工管理的各项客观条件。总而言之,社会经济发展浪潮推动了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建筑工程管理业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然而与实际需求相比还需要不断加强和完善。因此很有必要探讨当前的建筑工程管理工作。

一、当前建筑工程管理现状

目前在我国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有很多不合理的建筑工程管理,粗放式经营模式、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对建筑施工的实际情况不能很快适应是当前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另外,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严重缺陷的方面包括工程变更管理和隐蔽工程监理两方面。

(一) 建筑工程管理机制不健全

近年来我国政府和相关部门明确规范了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尽管如此,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完善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机制,缺乏对整个建筑施工过程的约束力。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管理方法和模式与当前社会发展潮流不相符,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管理上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建筑工程管理只是形式上存在,并没有实现其真正含义,导致施工效率低下。在整个建筑施工过程中变更施工计划非常普遍,整个工程造价也因此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如果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一套完善的专业的机制约束着工程变更,便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甚至避免工程变更影响到整个工程的造价。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并没有这样一项机制,文章将会对工程变更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展开分析讨论。

(二)施工队伍管理存在很多问题

按照行业性质分,建筑工程行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来自世界各地的施工人员有着不同的背景,对这样一个人群必须实施有效的管理才能建立一个好的团队。然而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施工队伍混乱,缺乏有效管理,尤其是体现在资质的管理上,经常会在施工现场上发现很多没有资质的施工人员在进行作业;另外,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得不到合理调配,做不到人尽其才。只有在建筑工程中对施工队伍进行有效并合理分配才能实现建筑工程施工顺利并有效率地完成施工任务。但是实践考察发现,目前协调调配机制在各个建筑工程施工队伍之间并没有形成;施工人员不能根据自身优点得到合理分配任务,有的甚至是浪费施工人员;建筑工程开始之前不能对所有相关施工人员进行专业施工培训。根据我国建筑行业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开展建筑施工岗前培训和施工定期培训是整个建筑工程施工顺利完成的有力保障。然而实际操作过程中相关法律法规却得不到有效的执行,同时还有很多严重的问题存在于建筑施工队伍管理。

(三)施工管理不健全

建筑工程管理对于整个建筑工程施工来说非常重要,建筑施工管理的效率高低从某种含义上决定着建筑行业里建筑工程管理水平。在建筑施工中,施工管理好坏对建筑工程质量和施工人员人身安全有重要作用和影响。根据考察结果显示,有很多问题出现在建筑施工管理上,以施工人员的问题和施工机械的问题为主。其中施工人员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施工现场的操作人员既缺乏职业道德素养,又没有过硬的施工操作技术能力;机械问题主要表现是在施工现场缺乏现代化机械设备,主要以人力为主,导致施工效率过低,对于现有机械设备又没有相应的保养和维护,因此操作过程中出现安全故障的频率非常高。同时高科技机械设备更是很少应用于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中缺乏规范性,擅自更改图纸以便减少施工工期和降低工程造价也时常出现在施工过程中。因此各个建筑工程施工团队和相关政府部门必须提高对施工中出现问题的认识。从整体来看,尽管当前我国建筑领域中工程管理这部分有一定的成绩,但是需要改善和完善的地方还有很多。

二、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措施

在今后的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必须要采取各种措施来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水平。具体而言就是要采取以下几个措施:一是要完善建筑工程管理机制;二是要定期对施工人员展开技能培训;三是要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四是要实现施工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一)完善建筑工程管理机制

针对建筑工程管理,国家首先必须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完全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来办。其次是要结合建筑工程的实际特点来制定科学高效的管理机制,要采用先进的建筑工程管理理念来进行专业化的管理,要使得当下的建筑工程管理更具专业性和技术性。

(二)定时对施工人员打开技能培训

施工人员的技能培训在修建工程办理中占有重要方位。修建工程施工的主体是人,修建工程办理水平底子上来说是由施工人员和办理人员的本身本质决议,因而实现定时对施工人员打开技能培训,提高施工人员和办理人员的本质就成了必要措施。对于施工人员的训练,在办理过程中重点是要做好技能培训和法律法规训练。对于修建工程本身的施工难点来进行专业的地技能培训,要经过训练来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本身本质,然后确保修建工程顺畅施工。对于修建工程办理人员的训练重点是要进行办理方式,办理制度等打开专业性训练。要确保修建工程办理人员可以运用领先的办理理念和专业的办理手法来进行高水平的办理。在办理过程中需求联系工程的实践特色定时开展训练。

(三)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是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核心内容。建筑工程的质量主要是由施工质量控制决定。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管理人员必须要加强质量控制,要完善各项监督检查制度,要重点加强对隐蔽工程的监督检查,在施工过程中要对工程变更保持高度重视。要完善工程变更管理机制,要逐步建立签证机制。工程管理人员要认真审核工程施工人员所提交的工程变更申请。对于那些符合具体要求的工程变更申请要及时签发,同时还要做好档案记录工作。对于那些不符合具体要求的工程变更申请,就不能草率签字。工程变更管理的实质就是要把工程管理的责任落实到工程变更管理人员身上,草率签字不仅对自身不利,同时还会对整个建筑工程管理造成严重影响。在今后的建筑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加强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结束语

建筑工程管理是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内容。科学高效的建筑工程管理有助于建筑工程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顺利施工。文章详细分析了当前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和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措施。在今后的工程管理过程中必须要严格按照文章提到的四个措施来办。

参考文献:

[1]贾冰,郗欣茹. 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与改进[J]. 现代企业教育,2014,(10).

[2]韩向明. 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控制措施[J]. 建材技术与应用,2012,(03).

[3]熊霆. 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与发展分析[J]. 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8).

工程管理的含义范文5

截至2003年底,我国设置工程管理专业本专科层次的院校共有212所,其中可以招收本科生的院校有143所。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工程管理一直隶属于土木工程专业大类,1998年专业调整后,改属管理大类。目前,工程管理专业的主管部门是教育部,由建设部代管。而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科建设管理工作亦由教育部牵头负责。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管理工程系创立于1997年,由我国著名的建筑经济与管理专家刘长滨教授携手原土木工程系管理教研室主任著名工程项目管理专家丛培经教授共同创立,在吸纳了原土木工程系管理教研室教师的基础上稳步发展。从1997年开始招收管理工程专业本科生,1998年根据国家专业调整更名为工程管理专业。从1999年开始招收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生,2004年开始招收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

二、对工程管理的理解

1.工程的理解

人们对“工程”一词的理解有泛化的趋势,比如211工程、菜篮子工程、米袋子工程、希望工程等。归结起来,一般有三种含义,第一种含义是指将自然资源最佳地转化为结构、机械、产品、系统和过程以造福人类的活动;第二种含义是上述活动的结果,例如长江大桥、青藏铁路等;第三种含义是从上述活动和实践过程中总结提炼出来的并吸收有关科学技术而形成的学科———工程学科。中国工程院目前包含的工程种类有17种:机械工程、运载工程、信息工程、电子工程、化学工程、冶金工程、材料工程、能源工程、矿业工程、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建筑工程、农业工程、轻纺工程、环境工程、医药工程、卫生工程。

2.管理的理解

管理是共同劳动的产物,只有共同劳动才能产生生产力,而共同劳动是一种多人之间的协作行为,多人之间的共同劳动就可以进行分工,从而发挥各个个体的比较优势,这种多人之间的群体协作需要协调与指挥———即是管理,从系统论的角度看,多人的共同劳动就具备了单个个体不具备的功能。但是共同劳动的效率与效益取决于管理,管理是多人多种生产要素能否具备规模经济的关键。管理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得到强化和发展。分工的细化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企业规模的扩大,资源配置越来越复杂,生产各环节相互依赖越来越强,这些都要求更高水平和更大强度的管理。管理是个多维的复合体,管理同时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人们对管理的认识经历了经验管理与管理理论萌芽、古典管理理论、现代管理理论和现代管理理论的新发展阶段。进入20世纪50年代,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异常活跃,众多的学者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采用不同方法研究管理问题,各树一帜,建立了许多管理理论学派,形成了管理理论研究的分散化。美国管理学者孔茨和奥唐奈将这种现象称之为“热带的丛林”。管理理论的热带丛林主要包括以下学派:管理过程学派(或称管理程序学派)、经验学派、人类行为学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数理学派、交流中心学派等。在实践领域中,企业文化反映了企业领导层的核心价值观,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企业文化,而不同的企业文化反映了人们对管理实践的不同认识。比如海尔响亮地打出“海尔,中国造”的口号,联想提出“世界的联想”,TCL要做“世界级的企业”,而诺基亚则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可见,人们对管理的认识和理解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3.工程管理的理解

狭义的工程管理主要是指建设工程管理,而建设工程的业务主要是以项目的方式展开的,所以有的专家和学者建议工程管理专业改称为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专业,包括建设前的项目策划等前期的管理和建设实施过程中对设计、招投标和施工等管理以及建成后对工程实体的维护运营等的物业或设施管理。建设工程管理是指建设工程全寿命的管理,包括前期的策划与管理、实施期的管理和使用期的管理。建设工程管理的核心任务是通过管理使项目增值,包括为工程建设增值和为工程使用增值。建设工程管理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建设工程的实践活动一般是一次性的活动,它需要消耗大量的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需要多种学科多个领域的专门知识,涉及众多人的利益,现代建设工程项目正在向高、大、精、深方向发展。

4.工程管理教育的理解

工程管理教育是为社会培养既掌握工程技术又具有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工程管理教育不是简单的工程教育加管理教育。工程管理的课程是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该课程把工程技术内容和管理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其独特的教学内容是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有了工科教育背景,再单独学一些管理学课程并不等于工程管理教育。只有将工程技术和管理的知识技能融会贯通,才能发挥1+1>2的效应。工程管理人员与一般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相比,要同时具备实施工程技术项目和进行专业化管理的能力,并能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工程管理专业本科培养采用[基础课程]+[平台课程]+[方向课程]的结构体系。平台课程包括:技术平台课程、经济平台课程、管理平台课程、法律平台课程。方向课程包括:工程项目管理方向、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方向、投资与造价管理方向、国际工程管理方向和物业管理方向等五个方向。从单个工程项目的实践来看,工程实践可以分为核心的形成工程产品的过程,为核心过程提供服务的辅工作过程以及在前两者之上的管理过程。作为工程管理者要取得1+1+1+1>4的效果,必须将以上四个方面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所以不仅要求学生有广阔的视野,更应该要求教师有广阔的视野,要求教师首先融会贯通以上四个方面的知识,而不是仅仅囿于自己的狭窄领域。

三、对工程管理专业的SWOT分析

1.SWOT分析框架

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它是由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来的,是一种能够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一个单位现实情况的方法。SWOT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从整体上看,SWOT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SW,主要用来分析内部条件;第二部分为OT,主要用来分析外部条件。利用这种方法可以从中找出对自己有利的、值得发扬的因素,可以避开对自己不利的东西,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办法,并明确以后的发展方向。根据这个分析,可以将问题按轻重缓急分类,明确哪些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哪些是可以稍微拖后一点儿的事情,哪些属于战略目标上的障碍,哪些属于战术上的问题,并将这些研究对象列举出来,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而结论通常带有一定的决策性,有利于领导者和管理者做出较正确的决策和规划。

2.SW分析

从上述[基础课程]+[平台课程]+[方向课程]的培养结构体系可见,工程管理专业的优势(strength)在于培养的是复合型人才,知识领域宽广,视野广。工程管理专业的劣势(weakness)在于博而不精,抓不住重点,不知所云。我校许多学生到了大学三年级还不知道工程管理专业的核心内容,总觉得工程管理专业不如土木工程、给水排水等专业目标明确。我校工程管理专业的优势在于有工程技术作为依托,背靠建设类的专门院校,各个工程技术专业我校基本齐全,有可以利用的工程技术资源。同时经过多年的努力,我校还为北京市建设领域培育了成千上万的高级人才,这些人才目前正活跃于北京市建设领域,也为我校人才的培养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关系资本,为学生的实践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场地和平台。但是,资源只是潜在的优势,潜在的资源能否转化为效益,主要依靠能力的发挥,资源需要通过能力去实现增值,能力只有通过使用资源创造价值才能体现。

3.OT分析

由于我国还处于原始资本积累阶段,我国工程建设的发展尚有巨大的空间和广阔的前景。在我国工程实践活动中,企业对工程管理人员需求旺盛,尤其是中高层工程管理人员在企业中极为匮乏。根据中国工程院的调查结果,认为我国工程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目前我国工程管理人才组成结构失衡和专业失衡同时存在。组成结构失衡表现在低层次人才相对过剩,而掌握先进知识、具有丰富经验的高水平人才相对缺乏。专业结构失衡则表现在当前工程管理队伍专业结构不合理,某些行业领域人才资源相对充足,而另一些行业领域人才资源严重匮乏。基本建设行业的工程管理人才属于较为充足的行业。尽管在项目管理组织中,工程技术、工程估价、工程经济、工程合同与合同管理、计算机应用和工程法律法规等领域的工作都是由相关的专业人员承担,如工程技术、估价师、律师、合同工程师等,但在现代工程项目中,各种技术工作、管理工作和职能工作之间越来越趋向于相互交叉,他们之间存在复杂的分工和协作关系。所以,人们的知识结构也必须交叉和多样化,即项目管理者必须对各种职能工作有很深的了解,而各职能人员或参与项目的各种技术人员也必须了解项目管理,不能“隔行如隔山”。这样才能形成一个知识上互相参透,能力上互相补充的管理群体。这就为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的高素质人才提供了机遇和挑战。

四、实践教学不足及其对策

1.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不足

中国工程院的研究报告认为,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内容偏少”是普遍突出的问题。学生在未接受专业教育前,对工程实践过程缺乏一定的感性认识,对工程中需要解决的管理问题缺乏基本和全局性的概念。由于过于注重传授理论知识,而缺乏教学实践环节,使学生缺少对实际问题的真切体验,妨碍了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目前,我校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一般包括入学教育、专业认识实习、各门课程的大作业、毕业论文调研和毕业设计(论文)等。从教学实践反映的情况来看,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之间确实脱节,对各门学科知识之间的综合应用能力尤其缺乏。

2.实践教学不足的对策

对实践教学不足的对策,笔者认为可以借鉴沈阳建筑大学齐宝库教授创立和总结的教学经验。沈阳建筑大学齐宝库教授在总结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创立了“三明治”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认为,实际工程项目的管理能力是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成败的关键,而这一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直接参与工程项目管理实践才能获得。基于这种认识,以齐宝库教授为首的教学团队大胆尝试了利用学校和社会两方面教学资源的“三明治”教学模式。即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首先在校内通过课堂教学学习五个学期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之后,到工程项目工地实践一个学期,然后再回到学校学习其余专业课和做毕业设计(论文)。“三明治”教学模式中,学生作为企业的临时雇员,以项目经理助理或工程技术人员助手的身份参加工程管理工作。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又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再带回学校学习,在理论上进行研究和探讨,这样培养出的学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经过几年的实践,这种教学模式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1)使学生在就业前受到了工程师的基本训练。高等工科院校是培养工程师的,“三明治”教学模式的实施,使学生在工程制图、工程设计、施工测量、工程管理和企业管理等方面受到了工程师的基本训练,使学生毕业后就业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

(2)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在工程实践中,学生们作为企业的临时雇员,既要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又要参与工程和企业管理工作。这样学生们得到了锻炼,文化素质、人文素质、身心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工程技术能力、管理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都得到培养和提高。

(3)充分发挥了社会在培养人才方面的作用。实行“三明治”教学模式后,学生有机会深入到有关企业。这些企业能够根据社会的实际需要培养学生,使企业认识到培养人才既是学校的任务,也是企业应尽的义务和责任,这样就调动了企业在培养人才方面的积极性。同时充分利用了社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潜能,弥补了学校办学在某些方面的不足。作为对“三明治”教学模式的改进,笔者认为可以在学生实习期间配备相应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教师,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其实习加以指导。

五、新型工业化对工程管理专业教育要求

1.新型工业化的道路

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在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第三次浪潮》中预言,人类社会正向信息化社会迈进。由于IT技术的迅速发展,IT技术在发达国家和我国都已经形成相应的产业,目前IT技术正在深刻地改造发达国家的传统行业。由于我国工业化尚未完成,目前又面临信息化的重要任务,所以我国可以通过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实现跨越式发展。在建筑业和基本建设领域,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数字鸿沟,其主要反映在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应用的观念上,也反映在有关知识管理以及技术的应用等方面。在产业与产业之间,由于建筑业的特性,目前建筑业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及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效率较差,使建筑业相对其他产业之间也存在较大的数字鸿沟。

2.建设工程信息化的要求

建设工程信息化是指建设工程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信息技术在建设工程中的开发和应用。建设工程信息化重要意义在于通过信息化,为建筑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机遇。建设工程信息化包括软件、硬件、组织件和教育件四个要素,其中软件和硬件由信息产业提供,组织件涉及政府和企业的互动,而教育件作用的发挥则依靠教育部门。

(1)建设工程信息化要求人才具备信息意识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众托教授认为,人的因素是信息化成败的关键。认为“充分理解信息在社会经济文化中的重要作用,把信息和物资、能源一样当做重要的资源来看待,这种认识和自觉性可以称为信息意识。现代化的人必须具备信息意识,它是人的素质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乌家培教授认为“管理可以说是一种信息再生过程,它从管理主体收集信息开始,经过对信息的整理加工、存储和传递,产生信息的决策信息,施效于管理客体,又得到反馈信息而汇集于另一轮收集的信息中,这样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可见,管理和信息化密切相关。

(2)建设工程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转变

由于计算机的普及和项目管理软件的商品化,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应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些IT装备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而将重点放在计算机干不了的专业学习上,比如项目系统分析、工程活动逻辑关系安排、实施方案的拟定、比较和评价、管理程序的制定、报告系统和文档系统的建立、工作过程中的协调、沟通和激励等。可见,IT技术推动的信息化要求教学模式应该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思想、应用的能力上。同时,信息化通过网络连接为任何实践、任何地点、任何人的开放式教学提供了途径。信息化建设突破了传统教学方式的局限性,极大地改善了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可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以文字、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形式生动地展现教学内容,特别是交互式动化演示以及虚拟现实的功能,可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从而极大地提高学生汲取知识的效率。同时,教师可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课堂面授和网络教学、实时与异步式讲授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信息化鼓励个性化的自主学习。信息化建设使得因人施教、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成为可能。学生在课后可按照自己的安排、知识水平和认知特点,随时随地通过网络点播课件、开展虚拟实验,循序渐进地学习和复习。通过IT技术可以将工程实践的现场连接到课堂,也可以将其他高校的教学连接到本课堂;可以将各种研讨会、各种资料和网址连接进入课堂。信息化建设为教学提供了直接交流的良好空间和条件。教师与同行的交流,可不断的更新知识和开阔视野;通过教师答疑、作业管理、在线测评等交互学习环节实现答疑解惑、及时反馈信息,促进了师生沟通;学生之间通过专题小组、聊天广场等进行讨论交流,积极思考问题,获取知识,开展合作化的协作学习。网络为师生的互动提供了条件,信息化技术也为情景化教学的创设提供了条件,为创设仿真的实验室提供了条件。

工程管理的含义范文6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管理;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建筑工程管理在整个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地位不可小视,既关系到整个建筑工程本身质量的好坏,又严重影响着整个建筑工程的造价。就如今的发展趋势来看,建筑工程行业间竞争愈来愈激烈,同时人们也愈关注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也不得不引起管理者人们的注意。就目前来看,很多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管理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来自管理主体的自身素质,同时还包括建筑施工管理的各项客观条件。总而言之,社会经济发展浪潮推动了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建筑工程管理业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然而与实际需求相比还需要不断加强和完善。因此很有必要探讨当前的建筑工程管理工作。

一、当前建筑工程管理现状

目前在我国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有很多不合理的建筑工程管理,粗放式经营模式、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对建筑施工的实际情况不能很快适应是当前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另外,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严重缺陷的方面包括工程变更管理和隐蔽工程监理两方面。

(一)建筑工程管理机制不健全

近年来我国政府和相关部门明确规范了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尽管如此,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完善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机制,缺乏对整个建筑施工过程的约束力。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管理方法和模式与当前社会发展潮流不相符,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管理上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建筑工程管理只是形式上存在,并没有实现其真正含义,导致施工效率低下。在整个建筑施工过程中变更施工计划非常普遍,整个工程造价也因此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如果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一套完善的专业的机制约束着工程变更,便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甚至避免工程变更影响到整个工程的造价。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并没有这样一项机制,文章将会对工程变更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展开分析讨论。

(二)施工队伍管理存在很多问题

按照行业性质分,建筑工程行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来自世界各地的施工人员有着不同的背景,对这样一个人群必须实施有效的管理才能建立一个好的团队。然而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施工队伍混乱,缺乏有效管理,尤其是体现在资质的管理上,经常会在施工现场上发现很多没有资质的施工人员在进行作业;另外,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得不到合理调配,做不到人尽其才。只有在建筑工程中对施工队伍进行有效并合理分配才能实现建筑工程施工顺利并有效率地完成施工任务。但是实践考察发现,目前协调调配机制在各个建筑工程施工队伍之间并没有形成;施工人员不能根据自身优点得到合理分配任务,有的甚至是浪费施工人员;建筑工程开始之前不能对所有相关施工人员进行专业施工培训。根据我国建筑行业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开展建筑施工岗前培训和施工定期培训是整个建筑工程施工顺利完成的有力保障。然而实际操作过程中相关法律法规却得不到有效的执行,同时还有很多严重的问题存在于建筑施工队伍管理。

(三)施工管理不健全

建筑工程管理对于整个建筑工程施工来说非常重要,建筑施工管理的效率高低从某种含义上决定着建筑行业里建筑工程管理水平。在建筑施工中,施工管理好坏对建筑工程质量和施工人员人身安全有重要作用和影响。根据考察结果显示,有很多问题出现在建筑施工管理上,以施工人员的问题和施工机械的问题为主。其中施工人员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施工现场的操作人员既缺乏职业道德素养,又没有过硬的施工操作技术能力;机械问题主要表现是在施工现场缺乏现代化机械设备,主要以人力为主,导致施工效率过低,对于现有机械设备又没有相应的保养和维护,因此操作过程中出现安全故障的频率非常高。同时高科技机械设备更是很少应用于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中缺乏规范性,擅自更改图纸以便减少施工工期和降低工程造价也时常出现在施工过程中。因此各个建筑工程施工团队和相关政府部门必须提高对施工中出现问题的认识。从整体来看,尽管当前我国建筑领域中工程管理这部分有一定的成绩,但是需要改善和完善的地方还有很多。

二、提高工程管理质量的对策

(一)加强工程进度

首先需要一支科学和高效的管理队伍。如果工程项目的管理人员效率不高、团队意识不强和协作精神不强,以及人员频繁变动,就无法确保工程管理的质量。因此,必须在工程项目的立项阶段组建一支科学高效的项目管理团队,团队必须包含项目经理等主要领导成员。在进度管理中建立项目经理责任制,将责任具体划分到个人,同时还需要制订严格的考核制度,对管理人员的管理效果进行必要的奖惩。要在管理人员之间树立现代工程管理理念,要将工程的进度、质量和成本按照预期目标实现。进度管理的中心就是对工程项目的进度进行管理,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各项活动的开展,因此在工程开工之前就需要制订科学的进度计划安排表,确保资金和材料供应按照合理的进度来安排,这样实现工程进度就会有据可依,处于管控状态下。

(二)加强建筑工程中安全管理

建筑工程项目开展过程中,除了日常的安全检查工作外,还需要对工程项目做定期全面检查,例如每周一小检,每月一大检。在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必须及时解决,将问题整改细分到个人,并且对整改项目进行必要的复检和监督,确保消除各种安全隐患。同时还需要在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教育宣传活动,可以通过张贴标语和宣传画等手段进行。只有制订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安全规范地施工,才能确保工程的安全进行。对于一些高危险性的特殊工种,必须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直至合格之后才能够参与到施工中。安全技术交底制度有助于提升工程施工的安全。

(三)强化质量管理

强化质量管理是建筑工程的质量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这是确保工程项目安全的基础,具有管理因素多变和处理方法严格的特点。质量管理中,施工前必须明确工程设计方案和工程质量标准,施工人员在施工之前必须认真审阅设计图纸和施工图纸;施工过程中材料的运用也必须要进行严格的质量管控,以确保满足工程质量的要求。材料进场后要做好分类保管和保护措施,以避免材料受到污染或者破坏,增加工程成本支出。对于施工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必须要重点监控,施工后的评定和检查工作也一定要细致。总之要在工程的施工阶段确保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

(四)加强技术创新

建筑行业竞争的加剧使得企业必须通过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以质量赢市场,确保企业的市场占有率。首先企业必须将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和生存的基础,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提升企业技术竞争力,将技术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同时企业也要加强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确保各项管理措施和施工流程能够得到高效的执行。

结束语

中国的建筑行业在改革开放的强势推动下,正蓬勃发展,但是,我们在关注发展了同时不能无视其产生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势必影响我国建筑行业的进一步提高,无法与世界接轨,更无法参与国际的竞争。

参考文献

[1]白雪琴,李晓薇.浅谈建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J].黑龙江环境通报,2009(2).

[2]徐敬业.浅谈现行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今日科苑,20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