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学生教育案例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特殊学生教育案例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特殊学生教育案例分析

特殊学生教育案例分析范文1

关键词:考试 方法 改进 探讨

中图分类号: D691.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进入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学习主动性差、普遍存在着厌学心理、厌烦考试,考试抄袭作弊屡禁不止,考试成绩不及格大有人在,考场纪律难以维持的尴尬现象时有发生,多数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只好死记硬背,考完的题目,过后仍然不会,也没有多大的收获,到头来学生心里空荡荡的,觉得什么也没学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究其主要原因是我们在教学中并没有真正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沿袭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面对这一客观现实,如何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应试教育模式的这种沉闷状况?这是摆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也是国家示范校建设的重要内涵。

1.职业技术院校学生考试的目的

职业技术院校学生考试不仅要考查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状况、基本技能水平,而且要考查学生认知能力、动手能力、反应能力、自学能力等,还要求学生应用专业技术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激发创造思维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要求。

考试是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的,是培养学生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整、自我评价、自我改进的重要方法,科学的考试方法对建立先进的教育理念、设置合理的教学内容等起积极的指导作用,对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为此我们应针对职业技术院校生源特点、教学内容、就业趋势,改变“知识本位”,确立“能力中心”,考试由单一走向多元化,考试内容要淡化识记,考试重点应放在突出能力培养方面。

2.职业技术院校传统考试制度的思考

传统考试制度在考试模式僵化,重分数、轻导向、内容不合理、方法单一、记分方式不科学,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不适合职业技术院校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不利于职业技术院校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传统的考试题型(填空、选择、判断、名词解释、简答)单调、答案唯一、一卷定成绩,学生只有按照老师制定的标准答案作答才能“得分”,基础差的学生因考不出好成绩而对学习丧失了信心,学习好的学生很轻松地就能考出好成绩从而抑制了进一步求知的欲望。这严重的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更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学生整体素质提高。

在一个学期中最痛苦的时光莫过于期末考试,学生作弊、交白卷时有发生。成绩公布后,多个学科成绩不及格的学生便没有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的干脆破罐子破摔混日子,个别的甚至第一学期下来就想到退学。

现有的考试制度是统一命题、监考、阅卷,这样使教师及教务工作人员都很累。在复习考试过程中占用了大量的课时及精力,学习效果也不是很好。老师辛辛苦苦的讲课、出题考试,结果只是让学生学了大量考试之后很快就被遗忘的知识,这样做不能使学生能力有所提高,也不能使学生获得最佳发展。

差生他们成绩差是天生的吗?显然不是。之所以成绩差,是由于他们屡考屡败,中考失利或高考落榜、心态失衡、心理受措,只有失败的痛苦,没有成功的欢乐,以致使学习兴趣之火熄灭了。我们身为教师就是尽可能发现这些所谓差生身上的闪光点,挖掘出他们身上的潜能,把他们培养成为企业需要的适用型技能人才。

实践告诉我们:有的学生平时学习成绩很优秀,但到企业的工作业绩却并不怎么突出,相反,有的学习成绩差的同学却在走向社会后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就。究其原因主要是在能力上的不同,可见能力大小不是由分数高低决定的。因此,缩小在学习成绩上的差距,把考试的重点应放在能力的培养上,抑制高分低能的现象发展,然后有的放矢地围绕提高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开展教学。

面对文化基础差、本来就不爱学习的这一特殊群体,本身就反感考试,我们是否也有必要延续一成不变的期末复习考试制度呢?

当务之急需要探索一种既适合教学实际情况且密切与企业生产相结合、同时又被学生所接受的行之有效的考试方法才是至关重要的,这是我们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3.职业技术院校专业课考试改革实践探讨

作为一名职业技术院校专业课教师,深知学生们渴望学到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专业知识。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摸索总结出了一套切合实际的教学新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自学能力。把教学与企业产品相结合进行案例分析取代考试制度,对学生专业知识进行检验,消除了学生、老师间的那种彼此紧张的情绪,让学生的潜能都得以有效发挥。这样,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有劲,知识掌握的牢固。

专业课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案例分析取代考试制度。

通过“收集资料、制作方案、答辩、评价方案”几个考试环节,采用分组、小组交流评议、双向互动的合作方式,培养学生在做方案过程中发扬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提升与人相处、合作共事的能力,懂得要做好一个方案(工作),集体的力量是不容忽视的,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具体做法是制定教学计划时间安排:案例分析一般四周完成,其中:下厂参观调研学习、收集资料、要点讲析留出一周时间;资料查找整理留出二周时间,文字处理留出一周时间。

案例分析目的是使学生把所学的有关专业知识融汇贯通起来,让学生掌握案例分析写作技巧!培养并提高学生自学和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得到锻炼,并使学生业务技能得以提升。

根据专业课内容结合生产实际,考虑中等职业技术院校学生的认知能力,给学生设立的案例分析题目如下:

(1)、《焊工工艺学》案例分析题目为:Q235钢板结构吊运斗焊接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低碳钢焊接性能及焊接工艺参数(焊条直径、焊接电流、焊接速度等)的选定。

(2)、《液压技术》案例分析题目为:制动液压回路技术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动力元件(液压泵)、执行元件(油缸)、控制元件(溢流阀、控制阀)、辅助元件(油箱及管路)的作用及如何使用。

(3)、《金属切削机床概论》我给学生设立的题目为:冶金运输车主轴机械切削加工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CA6140车床的性能、车削加工工艺参数(背吃刀量、进给量、切削速度)的确定。

(4)、《机械基础》案例分析题目为:缝纫机曲柄摇杆机构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四杆机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及运动分析和工作原理。

(5)、《钳工工艺学》案例分析题目为:冶金车轮钳工划线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划线工艺及工具和量具的正确使用方法。

(6)、《机械工程材料》案例分析题目为:C616车床主轴材料及热处理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材料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合金元素的作用、热处理方法等专业知识。

在案例分析过程中,能力强的爱学习的学生,就会爱钻研,把方案做得详尽透彻;少数不爱学习的学生对弄不懂的问题也不得不用脑去想,会加深他们常识性专业问题的记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体现差异性,尤其是对学习差、反映慢的学生更是一种爱护,给学生留有补偿的余地。

不同的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就会不同,不以同一标准要求所有学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教学要能够接纳、认可学生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观点,不要求每个学生都一样,让学生体现出个人价值。

评卷只对精华之处进行点评,在课堂上面带微笑,用和蔼可亲的语调,主要采用鼓励或表扬的方式,因为表扬与鼓励比批评与指责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创造性。只设优、良、合格三个档次,没有不及格这一档次,不再用分数人为的划分等级。

通过案例分析,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学生一环接一环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积极参与和互帮互助,用兴趣来作为他们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搭建一个和谐向上的学习互动平台,缔结一种新型的师生友谊。

为每位学生提供展示自我机会,启迪学生的创造灵感,激发创新思维,点燃想象力的火花,开发学生的智力。让学生运用所掌握的一些基本观点、思路和方法,独立地思考和解决一些问题。

案例分析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使学生的人际沟通与合作能力得到了锻炼。让学生学会交流和尊重他人的观点,这样使学生的知识得以延伸、能力得到拓展。

4.结束语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学生聪明才智的培养者,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思维能力的训练比获得专业知识还要重要,因为一切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越好,认识事物的能力就越强,将来工作愈有成就。只有让学生学懂学会,学到真正的东西才是最好的教学,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把学生培养成为企业需要的适用性人才,这才是最适合职业技术院校的教育

职业教育是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以上只是在教学实践中对职业技术院校专业课教学考试方法改革做了一点尝试,作为专业课教师深感任重而道远,在教学实践中还需要不断创新,还需做深层次的探讨与思考、有待进一步提高,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7,6

[2]卫星.更新教学观念 改变教学模式[J].现代技能开发,2002,11

[3]雷海艳.对职业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几点建议[J].中国培训,2008,6

[4]孙永霞.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职业培训,2011

作者简介:

特殊学生教育案例分析范文2

关键词:康复教学;案例教学;康复医学

        现代康复医学在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兴起,专业的康复医生数量少,教学工作开展不佳,教学的系统性和全面性也不足[1]。而随着人们对自身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对康复的重视程度增加,培养出更高素质的康复医生十分重要。我校在康复医学教学中,采用案例分析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校2011年1月~2011年6月进行康复医学学习的学生120名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将学生按照学习的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学生60名,其中男24名,女36名,年龄在21~26岁之间,平均(22.81±1.64)岁。实验组学生60名,其中男26名,女34名,年龄在20~26岁之间,平均(22.22±1.71)岁。两组学生的性别、年龄等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学生均完成所有康复医学的教学课程,且缺课在3次以下。

1.2方法

1.2.1对照组教学方法

  对照组学生采用常规教学方法,利用学校的多媒体、黑板和教学工具由教师授课,教学目标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完成。理论教学中穿插实践操作。

1.2.2实验组教学方法

  实验组学生教学在对照组基础上引入案例教学法,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始及教学过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导入案例[2]。教师根据课程内容、课时等,选择合适的案例进行案例教学。并注意选择临床典型案例,有详细的病史、治疗方法、康复治疗、病情变化及相关检查。案例制定时,康复治疗过程主要为:康复对象情况分析、康复治疗计划的制定、康复治疗实施、康复效果评价。在授课开始时,首先引入案例,让学生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如“王某,男性,年龄70岁,因左侧肢体活动不佳入院就诊,病程4周,生命体征平稳,有糖尿病病史3年,高血压病史9年”。随后,引入本节课的内容,及脑血管疾病的康复治疗。让学生对脑血管疾病的康复,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本次课程的案例。例如在讲解脑血管疾病的康复治疗中,如何对患者进行评价,需要结合本次案例中的王某,患者上肢活动、下肢活动、腕关节活动等。再根据患者的情况,为患者制定康复计划。

  在重点内容讲解结束后,还要根据案例,让学生分析患者在治疗中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例如,王某这个案例,患者年龄为70岁,合并两种疾病,患者可能会有遵嘱行为差、健忘等情况,而康复医生要针对此情况对患者给予重视。

  课堂教学中,涉及到案例分析时,还可以让学生作为模拟患者,教师演示如何进行检查和沟通。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学生的康复医学考试成绩和对康复医学的学习兴趣。采用理论考试,包括单选题、多选题、简答题,满分为100分。调查问卷调查两组学生的学习兴趣,包括非常感兴趣、感兴趣、没什么兴趣和完全没兴趣。

1.4数据处理

将我院的实验数据均录入SPSS14.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水准ɑ=0.05。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学生的学习成绩比较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各组间对比方法为t检验。

两组学生学习兴趣比较采用例数(n)、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检验。

2结果

  实验组学生采用案例教学方法后,对学习的兴趣更高(88.33%),考试成绩更高(85.96±4.68),与对照组学生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细结果见表1.

表1.两组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学习兴趣比较

组别

例数

学习成绩

感兴趣程度

非常感兴趣

感兴趣

没什么兴趣

完全没兴趣

兴趣度

实验组

60

85.96±4.68

33(55.00%)

20(33.33%)

5(8.33%)

2(3.33%)

53(88.33%)

对照组

60

75.16±6.22

25(41.67%)

16(26.67%)

10(16.67%)

9(15.00%)

41(68.33%)

注:实验组学习成绩高于对照组,t=10.34,p<0.05;实验组兴趣度高于对照组患者,χ?=6.68,p<0.05

3讨论

  新世纪的康复医生不但要具有专业知识和人文素养,还要具有有效的决策能力,沟通能力,激励能力和协调能力[3.4]。而传统的授课模式,只是围绕专业知识进行培养,忽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交流能力,对综合素质的培养不足[5]。因此,如何更好地提高康复医学的教学成绩,是医学教学的重要目的。

  案例教学方法是以教学内容为基础的一种教学方法,其能够从临床工作中出发,通过具体的案例,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学会如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案例分析的主要优势在于:首先,案例的选择具有典型性,学生可以从特殊发展为一般,并通过分析形成规律。其次,案例具有情景性,包括了起因、人物、时间等各种信息,并有完整的情节,这样有利于学生产生联想,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6]。第三,案例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提高学生基本知识,深入地进行思考。第四,案例还具有连续性,让学生认识到患者的病情变化是一个过程,而康复医学也是一个过程,需要在患者病情变化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

  从本次实验结果中可以看出,使用案例教学法的学生,其学习能力更高,学生对康复医学的兴趣度更高,与对照组学生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教师在案例分析中要注意一例到底,利用一个典型案例作为本次课堂的教学载体,再不断讨论;而案例教学时,要不断引导学生对案例分析,从浅到深,逐步开展,进而提高学生的兴趣,更高效率低完成教学任务。

  综上所述,采用案例教学方法对大学康复教学具有较好的效果,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将临床知识与理论知识相结合,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值得在教学工作中应用。

参考文献:

[1] 何伦,林辉.医学伦理学案例分析的作用与应用[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3,16(5):61-62.

[2] 许莲芳.案例分析教学法在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05,4(1):65-66.

[3] 刘兰英,何瑞玲.案例分析在医学伦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1(1):93-94.

[4] 侯昕,汪学龙,沈际佳等.引入临床案例分析的人体寄生虫学教学改革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2):115-116.

特殊学生教育案例分析范文3

【关键词】市场营销 案例分析法 角色体验

市场营销学是伴随着商品经济高度发展而逐步形成的一门建立在经济科学、行为科学和现代管理理论基础上,反应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客观规律、指导企业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应用性极强的综合性学科,它是一门集理论性与实践性为一体的应用科学,具有全程性、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市场营销学的教学如果仅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传授而脱离了实践,忽视对学生运用营销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那便是一个重大的缺憾,也是失败。因此,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需要在市场营销学教学过程中经过不断地探讨、总结。教学过程中运用角色体验模式可以更有效地使学生掌握市场营销的能力,而非仅仅是理论知识。

一、角色体验模式的基本内涵

角色体验是一种体验式实践教学模式,即以营销实战为背景,以营销职场为舞台,以营销事件为道具,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共同完成的系列教学活动。体验式实践教学根植于体验经济。20世纪90年代,美国俄亥俄州的战略地平线顾问公司(Strategic Horizons LLP)的共同创办人约瑟夫派因二世(B. Joseph Pine Ⅱ)与詹姆斯吉尔摩(James H. Gilmore)在美国《哈佛商业评论》发表的“欢迎体验经济”中提出“体验经济(Experience Economy)”。他们认为:体验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理解,当一个人的情绪、体力、智力甚至精神达到某一特定的水平之时,其意识中所产生的美好感觉,或者说,是个体对某些刺激产生回应的个别化感受。市场营销教学过程中采用角色体验模式,即运用系统方法将教学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对实践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个环节做出整体安排,通过具体的操作程序协调、配置实践教学要素,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运用想象力、联想力,以实战人员的角色理解并运用营销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发挥实践教学功能,优化教学成果。

角色体验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营销场景体验。学生入学伊始,与营销导论课程同步,设置营销场景体验环节。倡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习营销,要求学生依托(挂靠)于某一行业的某个企业,以此熟悉营销工作环境、观察营销活动状态,找到营销职业的感觉。

2.营销视野体验。学生稍有营销感觉,需要扩大营销视野,开辟校外营销体验通道。聘请行业、企业营销管理者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把握实践教学方向,定期举办营销实战讲座,为学生提供与营销职场精英对话的机会;要求学生利用假期涉足营销实践活动。以此贴近社会经济生活,观察市场环境,了解市场竞争动向,明确市场需求发展态势。

3.营销情绪体验。学生感知到营销氛围、具有一定的营销眼界之后,与专业基础课程同步,设置营销情绪体验环节。将学生置于特定的营销情景,结合营销理论,针对授课内容所涉及的实际热点问题进行讨论,以此巩固课堂营销知识点,拓展课外营销实战信息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营销思维体验。学生储备一定的营销理论之后,与专业课程同步,设置营销思维体验环节。要求学生深入企业勘查实际营销问题,自愿结合,组成项目小组,依据营销理论对实际问题进行研讨,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对策,返回企业验证对策的可操作性,再携带企业意见回到课堂,最终提出解决问题的结论。以此缩短课堂教学与营销现状的距离,对营销实际问题反复推敲,训练学生营销思维习惯。

5.营销行为体验。学生具备一定的营销素质、拥有一定的营销思维能力之后,设置营销行为体验环节。要求学生挂职企业营销的管理岗位,在外聘“岗位教师”的引领下,能够站在企业的角度,观察营销环境竞争态势,把握微观营销的运作过程,从企业营销管理者的视角提出建设性观点与意见。以此来积累营销职业经验。

二、实现角色体验课堂教学主要途径

实现角色体验教学主要途径是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法”是通过一个具体教育情景或工作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课,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以营销实战人员的身份参与营销活动的组织管理工作,模拟营销实战,培养实际能力。

“案例分析法”教学是“行为引导型”教学法的一种,重点强调的是对人的关键能力的培养。由于“行为引导型”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综合概括能力、动手能力等综合能力,并极大地拓展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广度,同时“行为引导型”教学法能更早地让学生接触到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它,对职校学生来说很有针对性,因而受到师生的广泛欢迎。目前“行为引导型”教学法已逐渐取代传统教学中“视理论为基础”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模式,而成为职校多数教师钟情及探索追求的新领域。

市场营销学的研究尽管起步比较晚,但在广大营销学者的努力下,正日渐成熟和完善。在国内的市场营销学教材中,内容的编排基本上包括两大部分:抽象的市场营销原理部分和具体的营销方法部分。在实践教学中教师的常见教学方法是在授课的过程中,以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教授和营销方法的介绍为主,辅以案例的简单介绍和说明。我们常常听到学生在学习这门课时抱怨说这门课太抽象、太枯燥,不解决实际问题。再加上教学中有些老师采用“灌输式”、“填鸭式”教育方式,只注意课堂上的灌输,不关心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和掌握,而使学生渐渐失去对市场营销学的兴趣。“案例分析法”在教学中开辟专门的案例分析课,以学生为主导,由教师来引导,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图书馆等,通过相关信息获取和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启发学生运用营销学原理和营销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商业营销问题。

在教育界大力倡导教学改革的今天,单纯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营销学教育的需求,如今市场营销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营销人才。因此,在营销学的教学中,除了要对学生进行理论的教授外,更要注重学生分析和运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市场营销学作为一门应用学科,也应向这一目标看齐。

三、角色体验模式实施的三个阶段

1.理论知识的准备

通过课堂上教师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学生初步掌握基本的市场营销的概念、原理、规律,培养营销思维。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大量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和原理,要求学生以一个营销实战工作人员的身份去分析、去思考、去理解,虽然案例分析法不同举例说明,但是在理论知识的讲授过程中,举例说明是不可或缺的,即可以通过简单的例子使学生能迅速掌握抽象的理论知识,同时也可以使其进行初步的角色体验,为后续的案例分析课中的以营销人员的角色进行实战演练打下基础。

2.案例的选择和设计

案例分析法的首要环节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和讲授理论内容,选择适当的案例。案例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1)用于教学的案例首先要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要紧扣主题,案例中应当蕴含着相应的营销理论和策略或让学生提出决策的依据。(2)要针对教学对象的具体情况,难以适度。案例过易,一眼便知答案,提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过难,超过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论能力,使学生无法分析,同样会影响学习积极性,既不利于案例教学的进行,也有碍于营销案例作用的发挥。(3)案例要新。所选案例要基本反映目前的市场环境和企业状况,不能脱离现实,否则分析案例就失去了意义。(4)要具有典型性,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同时,反映企业营销活动实践正反两个方面的案例都应当考虑。最后,反映国内企业的案例要占较大比例。一方面学生相对较熟悉本国市场环境和企业情况,从而有利于学生对角色的认知和理解,有利于分析,另一方面能更好地发挥案例教学学以致用的作用。

3.总结成果,形成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在案例中以营销实战人员的角色进行演练,运用所掌握的营销理论,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每一次案例分析的结束,对过程予以总结,对角色的体验予以总结,由此使学生从案例的“实践”中进一步得到理论的升华。这样,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形成良性循环,最终使得学生毕业后有能力很快胜任企业的实际工作,为企业创造效益。

参考文献

[1]程秀芳.浅谈案例分析在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J].煤炭高等教育,2001,9.

[2]蔡燕农.市场营销案例分析[M].中国物质出版社,2002,2(3).

[3]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特殊学生教育案例分析范文4

【关键词】独立学院 案例教学法 财务会计

一、引言

案例教学法20世纪80年代起源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其教学特点是:精选现实中经典案例,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模拟、专题讨论等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认真总结,将抽象的理论融于实务操作。所谓案例是指人们试图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所依赖的环境、事实、意见等;案例教学是指以案例为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有机会处于决策者的位置,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提高分析能力、动手能力的目的。[1]财务会计是一门理论性和实际操作性都很强的学科,适合采用案例教学法。财务会计的案例是指企业真实的会计业务,来源非常广泛,这也为案例教学法的采用提供了有利条件。

自从我国高等教育中引入案例教学法以来,已经经过了近30年的探索式发展时期。目前管理类、经济类学科的教学中普遍倡导案例教学法,但多数是针对研究生和MBA等方面的课程。在本科生及以下的课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虽然有一些尝试,但都不是很成功。作为独立学院的一名财务会计主讲教师,笔者不断地在思考是否能在我校财务会计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本文将从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和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适合独立学院案例教学的素材选取,以及如何在独立学院财务会计课程中开展案例教学等几个关键问题谈谈笔者的思考。

二、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和培养目标

(一)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对独立学院学生有了深刻的了解,根据这个特殊群体在财务会计课程中的表现,其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仅仅喜欢被动接受。有一次上《财务会计》课时,课前提问“持有至到期投资什么情况下需要转换成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这个问题是前一次课强调了几遍的重点问题,可是提问了五个同学都摇摇头,接着又提问了五个同学还是没有回答正确。于是就对学生做个全面的调查,请课下看过教材和笔记复习过所学内容的同学举手,出乎意料的是仅仅有3个同学举手,仅占全班同学的2%。由此可见,课后都不复习,更谈不上课前的预习了。

2.怠于思考,只喜欢等待现成的标准答案。在上《财务管理案例分析》课中,两次课为一个单元,每个单元作一个案例,第一次将案例资料发下去,要求学生分组讨论老师布置的问题,第二次课先由每个小组代表阐述讨论的结果,然后再汇总形成答案。但结果很不理想,从组长的发言中可以看出根本不是小组讨论的结果,而是组长一个人仓忙之中做出的答案。到最后汇总的环节学生都要求老师给念出标准答案然后大家记下去,当老师说案例分析一般是没有标准答案的,答案可以灵活多样的,这让学生感觉很无所适从。

3.学习缺乏主人翁的态度,学习责任心差。表现在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学习是为老师学的、是为父母学的,不能从心里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这样就产生不了学习的紧迫感和学习的动力,从而导致学习不主动,上课老师看着就学点,下课铃一响就把学习丢一边。而大学的学习可以说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事,大部分内容都是自己课下自学的,这样学习效果就可想而知了。[2]

4.学习能力、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还缺乏笨鸟先飞的毅力。三本的学生在高考录取中大多是被二本学校甩出来的,招生分数低足以说明了这一点。

(二)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

教育部在2003年颁布的《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应主要面向地方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要努力创造条件加快发展社会和人力资源市场急需的短线专业。”[3]由此不难看出,国家对于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是按照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设置专业,主要为地方和区域社会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型、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人才。这种专业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从应用的角度看比高职的学生要具备更全面、更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从理论的角度看比二本的学生应该具备更强的动手意识和操作技能。所以,我们的教学目标应该是为应用而教学,我们所教的理论知识应该是为应用而安排的,我们的教学过程应该更生动、更具活力。

三、适合独立学院案例教学的素材选取

在选取案例教学素材时基于两点考虑:一是学生的阅读能力;二是实用性。

首先,我们的学生懒得自己读书,尤其是对大段大段文字的教材更是头疼,阅读能力比较弱。根据以往的教学实践,让学生把财务会计教材中500字以上的一段内容读下来是很困难的事情,所以在选取教材时尽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我们也尝试了自己编写教材,本着能用图表表达的内容就尽量不用文字堆砌的原则,实践证明这样的教材确实适合我们的教学。目前市面上的财务会计案例教学教材,多数是针对上市公司的长达几页的大案例,学生读起来很吃力,用于在独立学院开展案例教学效果不理想。

其次,从实用性角度出发,教学是为了以后的就业。我们的学生毕业后能到上市公司工作的很少,多数学生都就业于中小型的企业。所以,我们的案例分析课如果仅仅围绕上市公司展开,必然对学生就业的意义不是很直接的。基于这点考虑,当前市面上的教材多数也是不适合的。针对独立学院的学生,财务会计案例教学中所采用的案例应该大部分取材于中小型的公司,甚至一些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这些中小型企业的案例也比较简单,是我们的学生能够把握住的。

最后,基于以上两点,我们在财务会计案例教学中所选取的案例素材应该具备两个特点,一是短小精悍,方便阅读;二是取材于中小型企业,就业关联性强。根据这两个特点我们正在努力尝试编写一套适用于在独立学院开展案例教学的财务会计案例分析教材。

四、如何开展案例教学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从两个方面去考虑,一是如何设置案例教学课程;二是案例教学课如何实施。

自从二十世纪80年代案例教学法引入我国高等教育以来,教育工作者们都在摸索适合我国教育现状的教学模式。目前比较常见的做法是针对本科生先开设理论课,然后再开设案例分析课。比如先开设财务会计理论课,在接下来的学期再开设财务会计案例教学课。实践证明结果是理论课显得枯燥,学生学习的效果不理想;而到了案例分析课上由于理论基本功不扎实,运用理论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效果就更不理想了,为了案例分析老师往往还需要先给学生补充一下理论知识,结果导致案例分析课成了理论课的复习课。根据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以及我们开展案例教学所选取的素材,笔者建议将理论课和案例分析课融合在一起,即将案例分析教学法引入到理论课的教学中。这样既可以解决理论课枯燥的问题,又可以趁热打铁,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立刻学以致用,学生也会感到学习理论知识是有用的,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关于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细节,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授课风格和课程设计思路,实践情况是多种多样。根据笔者的了解,比较常见的案例教学形式是上课首先将案例资料发到学生手里,然后再给出讨论题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案例资料,最后再要求学生对讨论的结果发言,发言结束后老师总结给出所谓的答案。根据实践的经验,这样的教学形式对于研究生还可以,但是对于本身自律性比较差、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能力也有限的独立学院本科生,其后果是相当一部分同学阅读时间用来玩,讨论时间用来聊天,发言时要么沉默要么应付了事,使案例教学失去了意义。根据理论课与案例分析课融为一体的前提,笔者建议案例教学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步骤去开展:

第一步,课前将上课讲义(包括理论部分和案例部分)发到学生手里,相信有一部分同学是会看一看的;

第二步,上课先将案例引导学生读一读,让学生觉得要想解决案例中的问题需要先学习这节课的理论知识;

第三步,理论知识的讲解,讲解中涉及到案例中的问题时,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如何用其去解决案例中的问题;

第四步,学习完理论知识,让学生独立地完成案例中的问题;

第五步,通过小组讨论、资源发言和提问等方式总结问题的解决方案。

五、结束语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根据我院“开放式、国际化、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案例教学法的引入不光财务会计课程中需要,在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税法等财务管理专业的其他专业主干课程中也是必要的。而且在探索案例教学模式时我们应该融入“国际化”元素,比如引入跨国公司的案例素材,或者涉及一些国际会计准则的内容等,充分体现我们的“开放式”理念。我们的实践还需要在不断摸索中改进,希望此文能抛砖引玉,今后会得到各位同仁的宝贵建议和指点。

参考文献

[1]张亚连.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法初探.财会通讯·综合(下)[J].2009(3).

[2]连红奇.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内容设计.课程教育研究[J].2013(5).

[3]孙晓琳.独立学院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讨.东北财经大学学报[J].2007(9).

特殊学生教育案例分析范文5

一、市场营销案例教学的含义

市场营销案例教学就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围绕选定的工商企业营销活动中的一个或几个问题,以事实为素材编写成的对某一实际情境的客观描述。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来达成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从广义上讲,案例教学是通过对一个具体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实施案例教学的重要意义

市场营销学本来就是实践的产物,这一点从市场营销学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得非常清楚,市场营销学中的一些理论观点就是来自于对企业实践经验的和提升,如著名的市场营销观念及BCG矩阵图等首先就是由企业提出来的。因此,市场营销学的发展和社会实践,以及企业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市场营销理论为企业的市场营销实践指明了方向和提供了行为指导;反过来,企业的实践对营销的理论提供实证分析的基础,同时也对营销理论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就推动了营销理论的更快发展。

市场营销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该课程的教学通常需要案例的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案例的分析与讨论,可以加深学生对营销理论的充分理解和掌握,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

三、专业教学中如何实施案例教学

1、课前准备。

案例教学的课前准备主要是案例的选择与设计,这是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因此,挑选案例一定要严谨。向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案例是保证营销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也是案例分析法中需要教师花大力气去做的工作重点和难点。在挑选案例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挑选的案例一定要是近期发生的;其次,挑选的案例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要选择国内外知名企业,甚至是本地区企业的典型案例,这样学生对这些企业有所了解,会产生亲切感,更有感染力。最后,挑选的案例要能紧紧围绕教学内容中所涉及的思想、理论、原理、方法、观点。

选择的案例主要有三种类型:(1)简单案例,即只包含一、二个知识点的案例,每次由一名学生在三、五分钟的时间内讲述一个案例或教师提出一个简单案例,如“宝洁公司品牌营销”或“蒙牛安全生产24小时直播”等,这种做法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观察社会、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同时把实际问题与理论充分结合;(2)专题案例分析,即包含一个基本问题的案例。这些案例的题目都十分具体。例如“公司定价时考虑那些因素”或“公司‘十一’促销方案分析”等,学生不但要对案例中提出的产品与服务的特点进行分析,还要对目标消费者是否接受这些产品进行市场分析;(3)问题案例,即主要针对某项或某方面的营销活动案例。案例有两个基本来源:本土案例和外国案例,这类案例主要内容包括营销活动及存在问题的背景叙述和相关因素提示等部分。

要选择合适的案例进行教学,教师就必须掌握大量案例,才能在教学中运用自如。获取案例的途径包括收集案例和编写案例。这些案例及相关资料,一般可要求学生在课前仔细阅读,利用业余时间,通过上网或查阅书籍等方式搜集相关资料,以备在课堂上分析讨论时运用。

2、课堂实施。

在案例分析课上,教师始终扮演的是经验丰富的“引导者”的角色,而不是纯粹的“教师”角色。在案例分析课上,教师应为学生创造出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一般不轻易对某一问题下结论,而是通过巧妙的提问,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并有效地控制好讨论的主题跟节奏。“案例分析法”给学生提供一种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实战演习的机会,每一位同学都成为课堂的主人。实践证明,由于这种方法在教学中具有独到的优势和特点,深受同学们的欢迎和喜爱,同学们的参与热情很高,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令人满意。

3、课后检验。

对于每一次案例教学的效果,教师必须及时地检验,目的在于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所教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应该具备的技能。我们在课后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题,以检查学生对基础理论掌握的程度。作业题的布置要联系实际,并把侧重点放在对基础理论的理解程度的测试上。

四、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要发挥好案例教学法在职高营销教学中的作用,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要正确处理师生关系。在案例分析和讨论中,教师是导演、教练,学生是演员、选手。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参与讨论的主体性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对案例的参与性,引导学生分析案例并阐述自己的观点。

二是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学生案例讨论的过程中可能产生不同的观点和答案,这是好事,教师要加以鼓励,而不应对学生设定框框,更不能否定学生加以批评。在案例分析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教和学的过程。学生通过分析案例,结合理论学习,认真总结实践经验,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参考文献:

[1]杨丽佳.市场营销案例与实训[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2.

特殊学生教育案例分析范文6

关键词:案例;市场营销;案例教学

市场营销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也是一种经济活动。市场营销学的概念、原理与策略是人们实践的结晶。市场营销案例教学是引导学生在掌握市场营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去了解社会和企业的实际,并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处理人际关系和增强学习能力的一种十分有效而独特的教学方法。

一、市场营销案例基本知识

1、由来

“案例”译自英语单词case,医学上译作“病例”;法学上译作“案例”或“判例”;在商业或企业管理的教学中,往往译作“个案”、“实例”、“案例”等。

案例教学法是指以案例为教学媒介,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多种方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对案例提供的客观事实和问题分析研究,提出见解,作出判断和决策,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有“总经理摇篮”美称的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从1924年首开案例教学风气之先河。自此以后,哈佛MBA(工商和管理硕士)在学习期间必须修完800多个案例。通过这种将学生置于一个实际经营者的立场来学习经营管理的方法,哈佛造就了一批美国有史以来最有适应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职业老板”,截至1974年,该院49届毕业生有1/5的人已经成为百万富翁,有一半以上的人在各大公司担任总经理或首席业务主管的要职,目前美国最大的500家公司总经理,有1/5是从该院毕业的,《幸福》杂志称颂该学院为“豪富之班”。许多成功之士在回忆大学生活时,都认为案例教学使他们受益匪浅。由于哈佛大学案例教学的成功,使纽约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斯坦福大学,弗吉尼亚大学生等美国著名大学纷纷仿效,案例教学法得到广泛的普及。我国案例教学的引进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而逐渐发展起来的。至今,案例教学学已经成为营销管理类专业不可缺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

2、特征

市场营销案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营销案例具有鲜明的教学目的性

这里所指教学目的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狭义的目的,指通过案例的分析,让学生验证、操习和运用营销的某些概念、理论和方法,以达到学生能深刻领会、掌握、提高这些知识与技能的目的;第二层是广义的目的,这与工商管理教育的基本目标——重在能力培养——是密切联系的。这个“能力”概括了未来营销者应具备的主要能力:学习能力(快速阅读、做笔记、抓要点、列提纲、查资料、演绎与归纳等),人际交往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陈述见解与听取意见、小组交流沟通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现和抓住问题、分清轻重主次、分析原因、拟定各种解决问题的措施等)。

实践证明,营销案例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形式,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

2)营销案例具有高度的拟真性

高度拟真性是指案例接近营销的真实情况,案例中主要事实必须来源于营销实践;为保密或其他目的,允许对名称和某些数据加以掩饰,必要时允许对素材删减合并,但案例基本上是对事实的白描式记录。其目的是要使学生身临其境,被带入一种高度拟真情景之中。高度拟真也反映出它所提供的信息是零乱的、含蓄的,甚至是不完全的或多余的。因为现实的企业营销决策,往往就是在信息不全的情况下作出的。营销者应具备估计风险与收益的可能性、权衡利弊和果断决策的能力。案例教学正是培养这种能力。通过案例教学,迫使学生透过看似颠三倒

四、有虚有实、一团乱麻的企业营销状况的描写,学会观察、思考、分析、整理、加工、演算、假设、判断、比较和决策。这种情景教学正是案例学习的特点和优点。

3)营销案例具有相当的随机性

营销案例与其他领域的案例不同。如在医学上案例称为病例,在军事上案例称为战例,在法律上称为判例,等等。这些案例的共同特征是应用大量对以往实际情况和经历的介绍材料,来训练学生,以期学习前人分析解决问题的经验,并不要求学针对这些材料,独立地提出解决办法。而营销案例的侧重点是介绍真实的营销情形,这情形中就包含了许多已经或待解决的问题。案例所提供的营销问题,或者虽在案例中已得到解决,但要求对解决问题的思路、途径和办法加以评论;或者案例对问题的解决只字不提,由学生去观察、挖掘、分析、提出自已认为合适的、满意的解决办法和方案。

3、作用

案例教学虽然不是万能的,但却是一种独特的、重要的且很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在工商管理教育中有着特殊的意义。

1)有助于丰富学科理论知识和加深对学科理论的理解

案例具有提供知识的功能,能使学生了解到某一国家、地区、行业及某类组织的背景知识,有助于拓展视野、增长知识。任何案例都或多或少地蕴藏着学科思想,因此,案例分析可以通过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方法,揭示隐含在案例中的学科思想,寻求带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内在规律,使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同时,案例分析与一般教学中以抽象理论框架为依托、以具体事例为佐证的方法正好相反。所以,相对来说,案例教学使问题更容易理解,更具有思辨性和启发性。

2)能极大地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学生通过大量案例的分析与讨论,不仅可以得到多方面的训练,而且可以从中总结出处事的原则与方法、经验与教训。这些原则、方法、经验和教训能反映出特定时代某种活动的内在规律。掌握了这些规律,学生就可以此作为参考和借鉴,触类旁通,应付各种复杂的工作环境,增强社会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

3)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

案例本身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案例分析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采用大量的真实事例作为分析的对象和内容。优秀的案例往往以现实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以事实为依据,并将理论知识寓于案例中。通过案例分析,可以使大量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

4)能有效地将知识转化为技能

案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将学生的知识转化为技能。学生经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其理论往往会掌握得比较全面,但由于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往往导致能力的欠缺。案例教学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为学生提供一个逼真的、具体的情景,迫使他去思考,去分析,去处理问题,从而得到实际锻炼的机会。同时,案例教学本身也需要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分析与研讨,这就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共事和沟通交流的能力。因此,案例教学是适应工商管理教育特点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二、市场营销案例分析技能

案例分析是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它主要包括以下技巧问题。

1、案例分析的角度、过程、方法

1)案例分析的基本角度

案例学习者面对的是已发生的人和事。案例分析的有效途径是将自己置于案例涉及的组织中,是当事人而不是局外人。因此案例分析有两个基本角度:一是当事者的角度。在案例分析时,有意将自己融会于案例所描述的情景之中,站在案例中主要角色的立场去观察思考,才能有真实感、压力感和紧迫感。二是主管者的角度。这是为了使案例分析具有全局性和综合性,学习者应直接把自己当作主管者,站在此高度去观察、分析、处理问题。2)案例分析的一般过程

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找出案例的主要矛盾,即关键问题是什么。

(2)找出与关键问题相关的背景、内容与重点。

(3)选择适合本案例的一般分析方法。

(4)有明确分析的系统及主次关系,并找出建构自己分析逻辑的依据。

(5)从案例提供的大量而杂乱的信息中,归纳出条理与顺序,并提出初步解决思路。

3)案例分析的一般方法

(1)系统法。

系统法将案例中的组织看作一个整体,用系统的观点去分析这个组织及某个工作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和它们的相互联系、因果关系,有助于深刻理解有关行动和更清楚地看出问题,这是系统法的思维模式。系统法的模式则多采用图示工具,因为用图能帮助人们理清系统的有关过程、各有关因素在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如决策树形图、因果关系图等。

(2)行为法。

着眼于分析组织中各种人员的行为和人际关系,因为组织是由人组成的,有关的组织因素和技术也是由人的行为来体现的。人们的认识、信念、态度、个性等心理因素,人在群体中的表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沟通、冲突和协调,组织中的与外界环境的关系,他们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和社会结构等,都是行为法所要关注的。

(3)决策法。

对于用系统法分析的结论,向已构成的决策树提出多种备选方案,采用一些规范化、程式化的模型和工具,进行定量分析或定性分析,进行对比和评价,为经营管理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

2、案例分析中教师的角色与作用

案例分析中有两种主要的角色:一是教师,二是学生。教师是导演,负责提供教学案例材料,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学生是演员,根据老师提供的案例材料进行思考与讨论,并对案例中提出的各种问题作出正确的结论。案例分析效果的好坏与导演的导技、演员的演技都有重要的关系。

从总体上讲,教师在整个案例分析过程中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此处只做简单介绍)。

1)教学准备。这阶段主要工作包括:选择恰当的案例、拟订思考题或讨论题、确定案例教学的组织形式。

2)主持案例讨论。案例分析不是讲授,主要是组织学生讨论。案例分析课开始,教师用几分钟简要介绍一下案情,布置讨论思考题。学生利用一定的时间,对照讨论题,反复思考,推敲案情;待学生基本熟悉案情,得出基本结论时,再组织讨论。

3)讨论后总结。课堂讨论结束后,教师一般要作一个总结。总结的目的主要是肯定那些具有创造性的见解和符合逻辑的分析,并从理论上加以说明,当然也要指出讨论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

3、案例分析中学生的学习过程

学生是案例分析的主体,案例分析的过程基本上是学生通过自已努力来逐步领悟的过程。换句话说,案例分析过程,对学生来讲既是一种收集分辨信息、分析查找问题、拟订备选方案和作出决策的纵深演进的过程;同时,也是从个人阅读分析到小组学习讨论,再到全班交流,形成共识的过程。

从总体上讲,学生在整个案例分析过程中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学习准备

(1)案例阅读。这一步骤是在课外完成的。先由教师指定某一案例,并推荐相关的参考文献,围绕特定案例布置几个思考题,引导学生去“读”案例。

(2)课堂预备讨论。在学生个人阅读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教师划分或学生自由组合的小组进行全班课堂讨论的准备工作。

2)课堂讨论

这个环节是案例教学的重要部分,是师生教与学所作努力的集中体现,也是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相互合作以发挥他们分析问题能力的关键。这一阶段应注意的问题是:

(1)课堂讨论包括的步骤。首先是“摆事实”,由学生简要回忆案例中的主要情节;然后是“找问题”,问题可能不止一个,这就要在各组讨论发言中罗列并分清主次。下一步就是“查原因”,找出问题产生的根源,于是便可对症下药,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每一小组所列对策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权衡比较后就可“作决策”了。

(2)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课堂讨论是学习案例的极好机会,而“听”正是讨论中学习的重要的方式。听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课堂讨论的好坏不仅决定于每一个人的努力,而且也取决于全班的整体表现。集体的分析能力是因全班而定的,它的提高不仅靠个人的经验的积累,也要靠全班整体的提高。重要的是要使全班同学学会自己管理好自己,自己掌握好讨论,不要离题万里,将讨论引入歧途。

(3)要积极参与、主动进取。足球界有句名言:“一次良好的进攻就是最佳的防守。”这话对案例讨论完全适用。要在讨论中收到理想的结果,使每个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都有所收益,需要所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要努力做到敢于发言、善于发言和不怕发言不当。你不敢发言,无非怕出了差错,丢了面子。你总想等到万无一失、绝对有把握时再发言,可惜这种机会是极为罕见或根本没有的。积极参与的精神能使学生勇于承担风险,而做好营销工作是不能不承担风险的,这种精神正是优秀营销主管最重要的品质之一。

(4)记录学习心得。养成记录学习心得的习惯,对于案例学习研究乃至以后实际工作至关重要。如此聚沙成塔,持之以恒,即会收到量变到质变的效果。心得既有个人阅读中的体会,也有课堂讨论中别人发言的新颖观点和独到之处。

3)撰写书面分析报告

经过阅读分析、小组研究和课堂讨论几个阶段后,案例学习的认识、收获由浅入深,由少到多,这时教师会要求每个人上交书面报告。

三、市场营销案例教学范例

为了进一步深化与提高市场营销案例的教与学,帮助学生提高案例阅读、个人分析与准备、分组预备讨论等学习效率,特提供一个案例供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参考。

案例:洁丽日用化工公司

十几年前,洁丽公司与日本丽斯公司技术合作,往国内引进该公司丽斯品牌的化妆品,双方各投资40%,另有20%由当地建厂的乡镇个体户出资。日本丽斯品牌在日本不出名,但由于中国当时开放不久,日用化学品和化妆品缺乏,大家也不在乎品牌。十几年间,合资生产的丽斯牌化妆品,在江南一带颇具知名度,有数百个专柜遍布城乡各地的小百货商店,并有几百位化妆师(销售与推广)和美容店。近几年,由于人们消费水平提高的缘故,以及不少欧美品牌进入中国市场,丽斯在人们心目中地位下降,销路萎缩。此时那几个占20%份额的小股东希望让出股份。假使你是洁丽公司的负责人,你有哪些应对策略和方案?

(1)有三种可能方案:

方案1:品牌重新定位。

方法2:收购散户小股东的股份,使洁丽公司控超过50%,然后找一流的厂商技术合作,或一流产品。

方法3:寻找机会脱售持股。

(2)方案的分析:

方案一:

利:可利用原有的销售渠道、服务人员以及与经销商的良好关系、化妆品本身的价值较难衡量的较高的附加值,重新定位锁住目标市场。

弊:因为市场变化快,进口关税逐渐降低,会使整个企业转型有较高的风险。

方案二:

利:Ⅰ.可利用原有的销售渠道与服务人员。

Ⅱ.除可重新定位外,还可与其他知名品牌厂商合作,进入其他市场。

Ⅲ.控股权扩大,经营方式较有弹性。

弊:Ⅰ.投资金额较大。ⅠⅡⅢ

Ⅱ.日方态度不易掌握。

方案三:

利:避免激烈竞争,可将资金转作他用。

弊:原有的渠道和人员、队伍全部放弃相当可惜。新晨

(3)建议:

采用方案二,接受小股东的退股请求。

本题的关键点是:

1、想要放弃原有的市场或产品,而进入全新的陌生领域,即仅靠创造新产品,而放弃原有产品来改善公司目前的状况,都可能使企业受到更大的损伤。

2、产品的创新或多角度经营,也有可能为公司创造更好的将来,成败的关键在于信息的搜集是否齐全、利弊评估是否准确。

参考文献:

(1)杨明刚,市场营销100个案与点析,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

(2)林军,案例教学法在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3.3

(3)姜元桥,推销技巧,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