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发展调研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服务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服务业发展调研报告

服务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1

一、*省服务业发展的主要特征

(一)传统的运输邮电、商贸流通业开始逐渐向现代物流(流通)业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分工进一步专业化、细化,我省的一些传统服务性行业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运输、仓储、邮政企业依托原有的物流业务基础和在客户、设施、经营网络等方面的优势,通过不断拓展和延伸其物流服务,逐步由单纯的运输、仓储向货运、商业配送、社会化储运等现代物流方向转变。商业、供销、物资、粮油、餐饮等行业开始向连锁商业、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发展,特别是连锁经营快速发展,显示出其“大进大出"、周转快、成本低的竞争优势,已有相当一批连锁店在*站稳脚跟。到20*年底,全省已拥有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法人企业达4249家。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出现了一批新兴的专业化、一体化物流企业。物流园区(中心)建设开始迈出实质性步伐,一批国际物流中心正在规划建设。

(二)新兴行业迅速崛起,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力量。

——信息服务业高速发展。随着国民经济信息化的进一步推进,移动通信、网络、传媒、咨询等信息服务业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20*-20*年,我省电信业务总量年均增长21.2%,超过同期服务业年均增速7.2个百分点。到20*年末,我省移动电话用户达3*2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达60.5%,比20*年提高36.4个百分点;互联网用户(含宽带用户)为574万户。同时,广告、公证、律师事务所、会计、审计、统计等咨询服务业和软件开发、数据处理、数据库服务等计算机应用服务业发展也十分迅速。据统计,20*年全省从事信息传输和软件业人员数为25.4万人,是20*年的2.5倍。

——房地产业发展势头强劲。随着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住宅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商品房个人消费不断扩大,有力地促进了房地产业的发展。到20*年末,我省从事房地产开发从业人员有15.86万人。20*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574.28亿元,比*年增长4.3倍,年均增长27.8%,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从*年的16.0%增加到20.7%,房地产业已成为我省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旅游业持续快速增长,带动效益日益增强。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我省旅游业持续快速增长,已形成了相当的产业规模,开发了一大批新的景点、景区和旅游项目,旅游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综合接待能力不断提高。*-20*年,我省入境旅游者接待人次从49.6万增加到281.4万,年均增长12.5%;旅游创汇收入从0.5亿美元增加到21.3亿美元,年均增长27.6%。20*年国内旅游人数为16149万人次,比1995年增加1248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为1519.6亿元,比1995年增加1298.9亿元,旅游总收入与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从6.3%上升到10.7%。据有关部门测算,目前我省旅游产业每增加1万元的产出,可直接或间接带动全社会总产出3.*万元,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

——社区服务业方兴未艾。随着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及生活节奏的快捷、求便,同时为了扩大就业渠道,缓解就业压力,投资少、见效快的社区服务业成为我省目前新兴服务业的一大亮点。社区服务的内容从单一分散发展到包括托老、养老服务、残疾人服务、优抚对象服务、居民生活服务等多层次、多方位的系列化服务。

(三)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突出表现在:一是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行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走向市场,走向社会,市场化、民营化程度得到很大提高。二是金融保险业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高度集中、垄断向市场化方向转变,四大国有银行完成由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的转变,一批股份制的新兴商业银行诞生,证券市场和证券经营机构规模不断扩大,保险市场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独家经营的垄断局面被打破,呈现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平安保险公司、太平洋保险公司三足鼎立的局面。三是随着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政府职能开始逐渐转向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不断发展壮大,承担起行业管理、协调、服务的职能,并开始从官办、半官办的状态转向按照市场经济模式运作。

(四)经营主体呈多元化发展格局,非公有经济发展迅速。*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服务业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个体、私营、外资等非国有经济纷纷进入,经营主体呈多元化发展格局。从服务业增加值的所有制结构看,公有经济虽占主导地位,但比重呈下降趋势,非公有经济发展迅速。20*年服务业增加值中非公有经济已占53.9%,比*年提高了24.1个百分点。其中,个体私营经济占非公有经济的比重达90.7%。分行业看,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住宿和餐饮业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较高,分别达90.9%、89.3%、86.6%和84.3%。

(五)服务业对地方财政收入贡献大。以20*、20*年为例,服务业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分别为51.7%和51.6%,分别高于第二产业10.4和10.0个百分点,服务业对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大大超过了第二产业。

20*-20*年服务业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

二、*省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比较分析

根据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对世界近百个国家发展经验进行的系统研究结果及有关产业结构理论,产业结构成长可以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0美元以下,以第一产业为主;第二阶段,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0—1000美元,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阶段,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00—*美元,第二产业比重下降,服务业比重上升;第四阶段,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美元以上,服务业比重达50%以上。20*年我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虽然已达3975余美元,但服务业占的比重远远低于50%。因此从总体上判断,我省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还处于产业结构成长的第三阶段。

(一)从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看,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也低于国内一些先进省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是国际通用的衡量服务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2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0.2%,虽然略高于全国39.5%的平均水平,但低于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41.3%的平均水平,更低于世界22个高收入国家65%的平均水平。

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

(二)从服务业从业人员数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数的比重来看,劳动力就业结构尚处于向服务业转移的阶段。根据三次产业劳动力就业结构发展规律,随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一定水平时,劳动力就向服务业转移。虽然我省服务业从业人员占的比重提高比较快,并超过第一产业的比重,但仍远低于发达国家和一些先进省份。

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数比重(%)

(三)从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来看,服务业的贡献率仍然偏低。根据产业结构变动规律,在产业结构处于初级阶段,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大;在产业结构处于中级阶段,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大;在产业结构进入高级阶段,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于第一、第二产业。虽然我省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但仍明显低于第二产业,与发达国家及先进省市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

三次产业贡献率%

(注:产业贡献率指各产业增加值增量与GDP增量之比)

(四)从服务业的内部结构来看,传统行业仍占主导地位。一般认为,批发零售贸易、旅馆和饭店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是传统行业,金融保险、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是新兴行业。近年来,虽然我省服务业尽管内部结构在不断优化,金融保险、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等行业得到较快发展,但传统行业的比重仍然较高。

*省20*-2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内部结构%

三.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建议

当前,土地的制约进一步加大,若继续粗放型发展,无法长期支撑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其次,能耗居高不下。20*年我省万元GDP的能耗为0.87吨标准煤,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4,但与发达国家0.14~0.38吨标准煤的指标相比差距很大。20*年全省二产占GDP的比重为53.3%,耗能占全部用能的75.9%,而服务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仅为二产的1/5。第三,环境污染严重。高能耗带来了高排放和高污染,造成生态环境恶化,这不仅危及经济平稳协调可持续发展,而且破坏了生存条件。如果到2*0年*GDP在20*年基础上再翻一番,即使万元GDP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降低20%,全省的污染物排放总量也将是20*年的1.6倍,将远远超过我省的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第四,外资进入带来的压力。我国加入WTO后,已成为国际服务贸易转移的重要承接地,随着各项承诺的兑现,内资企业将陆续面对外资和跨国服务业巨头的进入。因此,加快发展服务业,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省第三产业发展纲要》提出力争到2*0年全省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5%左右,到2*0年达到60%左右,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把加快发展服务业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从当前我省经济发展和国内外服务业发展趋势看,财税部门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整合财税扶持政策,构建统一的制度体系。财税部门要整合和梳理现有扶持政策,使之条理化、系统化,便于企业操作落实,并不断完善政策设计和优化制度安排,研究出台新的扶持政策。同时在梳理制定服务业扶持政策时应考虑以项目政策为主,产业政策为辅,特定政策为补充,相互配套而不重复。(1)项目政策。包括文化、旅游、商贸物流、信息与软件等领域的重点项目的补助、奖励,各项目资金归口管理部门,根据服务业中不同行业、业务和产品属性差异,实行分类管理和差别化的扶持政策,以项目来确定资助,避免出现政策的交叉重叠。(2)产业政策。重点帮助企业解决公共发展环境、公共配套设施建设等问题,主要包括社区服务、现代服务业各行业的整体形象宣传、专业人才培训、专业的会展宣传等,原则上不设立对企业的直接资助。(3)特定政策。可以考虑用于与项目、产业政策不重复的示范项目和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如服务业企业突出贡献奖励、金融企业对地方贡献奖励等。

(二)细化项目预算,创造效益最大化。根据政府工作目标和重点工作要求,加强行业分析,以抓重点工程项目、抓龙头企业、培育品牌企业和品牌项目及新兴行业服务行业为抓手,整合资源,促进各类服务业的有序、协调发展。按照预算管理和预算编制要求,服务业各专项项目资助,每年初排出具体项目计划,一般项目实行按完工后申报资助;重点支持引导性项目,需经专家论证,实行提前申报审核项目,按完工进度安排或隔年下达补助,保证资助项目的准确性和效益性。同时建立、完善财政资助项目的绩效考评制度,分析政策落实中的不足,保证财政资金的效益最大化。

(三)发挥政府资金引导作用,建立健全多元投入机制。财政部门在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基础上,稳定服务业发展资金规模,并视财力可能逐步增加资金规模。同时又不能拘泥于就服务业论服务业,而要调动其他专项资金合力扶持服务业发展,在全省建立支持发展服务业资金联动机制。其中,省级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影响力大、带动力强,具有示范辐射效应的服务业平台建设和重点发展项目,为服务业发展提供配套服务,提高服务业发展要素资源利用率。同时,根据现行财政体制,规范扶持资金配套,鼓励各县(市)支持当地重点服务业发展项目,省、市财政可适当考虑配套县(市)级的重点发展项目,对企业的补助奖励主要应由同级财政承担,调动各级政府积极性。再有就是要吸引社会资本对重点服务行业投资,努力建立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的服务业发展投入机制。

(四)强化扶持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结合服务业发展规划要求,调整财政资金支持服务业发展的环节、标准和重点,修订和完善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加强资金使用绩效考评,使财政资金真正能够发挥“四两拨千斤”的导向作用。完善现代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管理办法,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实行跟踪问效反馈制度,进行绩效考核,强化监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服务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2

一、全县服务业发展情况

今年以来,我县在奋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同时,坚持把服务业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大力实施商贸活县战略,不断加大对服务业工作的推进力度,年初先后召开不同对象和类别的座谈研讨会,组织相关部门赴如东、通州、寿光、新沂等地考察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制定出台了全县服务业发展工作意见和考核办法,并于4月份召开全县服务业大会进行了动员和部署。同时,组织制定商业网点规划,扎实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完善服务业组织网络,规划服务业项目储备,先后举办了服务业专题业务培训班、服务行业市场营销论坛,开展了以“诚信、文明、规范、安全”为主题的服务行业优质服务百日竞赛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全县服务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主要表现在:

一是发展速度稳步增长。“十一五”以来,全县服务业平均每年以15%以上的速度发展,总量从20__年31.22亿元发展到今年预计将达到51.5亿元,同比增长16%。1-9月份,全县服务业完成增加值34.93亿元(不变价),增长16.1%,较上年增加0.7个百分点。1-9月份完成服务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达34.08%,同比上升0.58个百分点。

二是贡献份额继续提高。在税收方面,1-9月份,全县服务业实现税收2.81亿元,同比净增0.56亿元,占全部税收的33.04%,其中服务业在地税和一般性预算收入中的比重分别达55.4%、53.7%。在扩大就业方面,1-9月份,全县新增服务业企业203户,新增服务业个体户470户,同比分别增长18%和69%;服务业从业人员同比增长8.4%,服务业从业单位占三次产业的67.6%,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28.03%(工商口径是28.03%,也是市考核口径,统计口径是35.9%)。

三是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十一五”以来,全县加大了服务业招商引资力度,实施了一批服务业重点项目,三年来服务业累计投入达80亿元,实施固定资产投入千万元以上项目近50个,其中亿元以上的项目近10个,为服务业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年1-9月份,服务业固定资产投入14.88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的21.1%,同比增长7.28%;服务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13.03亿元,同比增长17.07%;服务业民资投入达19.8亿元,同比净增4.59亿元,增长30.14%,占全部民资投入的19.05%。

四是消费市场繁荣活跃。近年来,随着时代、苏果、苏宁、五星等知名品牌连锁企业和品牌餐饮、休闲娱乐等一大批新型业态的进入,有力地增强了消费品市场的幅射和带动作用,全县消费品市场日趋活跃,呈现出城乡市场共同发展、零售业增势强劲、住房和餐饮业平稳增长的繁荣景象,尤其是白田路第二商圈建设的加速推进,商圈的服务功能和集聚效应逐步显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大幅上升。1-9月份,各类市场成交额21.08亿元,首次突破20亿元,同比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1.52亿元,同比增长17.5%,始终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幅度,名列全市前茅。

五是旅游业发展步伐加快。通过近几年来的不懈努力,全县拥有国家a级景点6家,星级酒店3家,各类旅行社7家,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家,其中,纵棹园成为全市县(市、区)中首家3a级旅游景区。目前,荷园和白鹿岛生态旅游区正在接受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和国家3a级旅游景区创建验收。“__一日游”顺利实施,开通了__旅游网,编制了旅游指南,设置了旅游标志牌,全县发展旅游业氛围逐步形成。预计全年(按行业统计口径)游客接待6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亿元。

六是重大项目强势推进。今年以来,我们加大了生产业项目的推进力度,把宝胜物流、粮食物流、亿丰国际商贸港等生产业项目列入政府100件事之中。宝胜物流已完成7000平方停车场和主要道路、配套用房、信息化平台建设等,购置车辆200台,已形成年20万吨的运输能力,实现运输营业额5000万元;〖htk〗__湖粮食物流园区建成20幢现代粮食储备库和3幢附属设施用房,储备能力2亿斤,年产12万吨精制面粉和专用面粉生产线正在施工之中,累计投资达1.2亿元;亿丰国际商贸港一期工程全面开工,400多家国家和省、市品牌生产企业、商准备加盟亿丰,近期将进入试营业阶段。同时,实施亚细亚改造提升工程,引进杭州苹果集团投资3亿元,首期注册1000万美金,从5月份起发动62个部门历时60天拆迁125户居民户,目前项目正在加紧推进之中。

应该说,今年以来,我县服务业运行情况总体上是好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一是行业发展层次有待进一步提高。传统、生活业所占比重较高,新兴、生产业比重偏低,服务业企业规模不大,年纳税额100万元以上的服务业企业只有33户,其中房地产企业就达16户;服务业本地企业品牌意识较弱,全县现有服务业企业20__户,服务业个体经营户1.3万户,仅有7户注册了12件服务业商标,33户企业提交了85件服务业商标的注册申请,在全县已拥有的56件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知名商标中还没有一件服务业商标。二是服务功能配套有待进一步完善。随着我县对外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生产企业、城乡居民和外来客商对服务业的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样化

的趋势。但从我县实际看,生产业滞后于工业化进程,对区域经济的服务能力特别是对现代工业化的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城市功能需要进一步配套完善,服务品种、服务能力、服务水平等方面有待进一步丰富和提高。三是项目建设进度有待进一步加快。近年来,组织推进了宝胜物流、粮食物流、亿丰国际商贸港、正润生态园、商业广场等一批重大服务业项目,但有的项/!/目对照建设进度计划还有一定差距,个别项目启动周期较长,新的项目信息和项目储备还不多;服务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和重点集聚区建设的龙头拉动效应不够明显,城乡之间、镇与镇之间的服务业发展还不平衡。四是组织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服务业部门力量相对于工农业部门力量较为薄弱,人手较少,对服务业企业服务联系不够,政策性研究有待强化,与其他部门的信息沟通及工作督查还不够及时到位;统计信息报送体系亟待完善,服务业组织程度需要进一步提高,等等。这些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认真加以对待,切实予以解决。二、20__年服务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总体思路

20__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第二个翻番目标的决胜之年,面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正由虚拟经济传导影响实体经济发展的严峻形势,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对于应对危机、促进发展、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20__年,全县服务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服务业增加值:增幅力争高于今年1个百分点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力争提高1-2个百分点。

——服务业贡献率:服务业税收在总税收中的比重上升2个百分点;服务业地税在地税中的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服务业税收在一般性预算收入中的比重力争提高2个百分点。

——服务业从业人员占比:提高2个百分点。

——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提高3-5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在全社会投资中的占比提高1-2个百分点;服务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不低于今年水平。

——服务业利用外资:力争总量不低于今年水平。

——服务业利用民资:力争上升2-5个百分点。

要实现上述目标,明年全县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扩大总量,提升质态,拓展功能,集聚发展。具体地讲,就是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所谓扩大总量,就是坚持规划引导,狠抓招商引资,推进项目建设,扩大服务业规模,提高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保证“十一五”服务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的如期完成,确保20__年全县服务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40%,服务业从业人员在全社会从业人员中的比重达到40%,生产业在全部服务业中的比重达到40%。同时,进一步扩大服务业税收总量,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份额。

所谓提升质态,就是按照“现有的抓提升,新发展的抓档次”的要求,准确把握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趋向,结合__实际,彰显资源特色,全面提升服务业的产品层次、行业层次、技术层次、品牌层次和服务层次,不断增强全县服务业发展竞争力和后发潜力,努力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服务业企业,把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品牌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所谓拓展功能,就是围绕服务工业化,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仓储配送、科技创新和信息化服务,鼓励生产制造企业物流业务外包,加快从生产加工向自主研发、品牌营销等服务环节延伸;围绕服务城镇化,规范发展商贸餐饮、交通运输、房地产业,积极发展医疗、教育、社区、文化、体育等民生服务业,引导发展技术交易、会展、典当、人才等公共中介服务业;围绕服务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农村服务业,鼓励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农资供应等为农服务业。

所谓集聚发展,就是认真落实扶持服务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重点加大对服务业重大项目、服务业外包、科技创新、信息服务、研发基地、孵化中心的支持力度。大力发展服务业集聚区,引导相同、相近业态在一定区域内聚合发展,形成规模效应,增强辐射能力。同时,着力改变目前企业规模小的现状,着力培植30家服务业重点企业,力争形成一批经营规模达5亿元、10亿元以上的服务业企业群。

三、明年服务业重点工作安排

1、着力在服务业规划和项目建设上求突破。一是完善服务业规划布局。根据全县“十一五”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结合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进一步细化完善全县服务业发展详规,做好服务业专项规划工作,完成全县商业网点规划、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集聚区(市场)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重点在苏中路商圈、白田路商圈、开发区新区商圈建设的功能定位、经营规模、布局设计等方面进行超前规划,促进服务业的集聚、提升和合理分布,努力形成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结构合理的服务业发展格局。二是推进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建立服务业招商项目库,完善服务业招商引资奖励办法,组织开展多层次服务业招商活动,力争在引进亿元以上服务业大项目上实现新突破。在继续抓好今年重点项目建设的基础上,目前已初步确定的20__年服务业重点工程有:亚细亚项目改造提升工程,总投资3亿元;安宜工业园科技创业中心,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总投资5000万元;省有机食品检测中心,总投资5000万元;县老年公寓(残疾人康复中心、敬老院、干休所)福利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新区加气站,总投资5000万元;光华四星级酒店、大润发超市、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等项目正在洽谈之中。

2、着力在服务业层次提升上求突破。一是重点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整合县内外物流资源,建立物流信息资源交流平台,加强物流企业与工农业企业的对接沟通,减少物流业务外流,积极发展集装箱运输、食品冷藏运输等特种物品运输,依托节点区域优势,努力建成苏中物流集散基地。二是推进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若干政策意见》,为集聚区的招商、建设、经营等提供政策支持。20__年,规划选址启动苏中农副产品批发市

服务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3

为了认真贯彻省、市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我区经济协调发展,区政府决定,对我区服务业进行全面调研,现就有关工作安排如下:

一、调研目的

摸清我区服务业发展现状、找出存在问题、提出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搜集筛选“十二五”服务业重点项目,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实现增加值高、就业面广、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区域服务业体系,全面提高服务业综合竞争力。

二、调研重点

(一)生产业:主要包括金融服务业、现代物流业、科技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等方面。

(二)生活业:主要包括商贸服务业、文物旅游业、家庭服务业、文化体育业等方面。

三、调研方式

区政府各相关部门要采取走访重点企业、召开座谈会、看资料、听汇报、现场考察等方式进行实地调研。

四、时间安排

本次调研活动从7月中旬开始,到8月中旬结束,共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实地调研阶段(7月15日—7月25日)。调研组(分工及任务见附件1)赴各街道办事处、区级相关部门、重点企业进行实地调研,通过采取座谈分析、看资料、走访等方式进行,掌握第一手资料。

第二阶段:报告起草阶段(7月26日—8月10日)。各分组撰写调研报告。

第三阶段:报告审议阶段(8月10日—8月12日)。各调研组进一步修改完善调研报告后,报送区发展和改革局综合科(217室)。区发展和改革局将各分组调研成果进行梳理汇总,形成区“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和“十二五”服务业重点项目表一并报送市服务业发展调研领导小组办公室。

五、工作要求

服务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4

一等奖(5篇)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功典范

――关于义乌发展经验的调查报告

(省委办公厅 舒国增等)

2、关于在我省开展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的调研报告

(省发改委 姚作汀等)

3、公共财政与和谐社会建设

(省委政法委课题组)

4、杭州市青年农民工城市融入现状实证分析

(杭州团市委 董 悦)

5、“浙中城市群”建设与发展若干问题的调查研究

(省委党校 陆立军)

二等奖(10篇)

6 关于我省流动人口若干问题的调研报告

(省政府办公厅 潘捷军)

7 农村土地制度市场化改革的障碍与对策研究

(衢州市委政研室 徐延山)

8 浙江省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与对策研究

(省国土资源厅 王松林等)

9 具有浙江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研究

(省科技厅 蒋泰维等)

10 浙江生态省建设中的水资源补偿机制研究

(省物价局柳萍等)

11 关于创新浙江民营经济发展模式的对策研究

(省政府研究室 陈广胜)

12 关于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

(省人事厅 陈仲方等)

1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民俗文化传承

(省委宣传部 童芍素等)

14 从“民主恳谈”到“参与式预算”

――基层民主的温岭模式调查

(温岭市委宣传部 曹 鸿等)

15 关于有效控制海洋捕捞强度、继续做好渔民转产转业的调研报告

(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工作委员会 蔡洪法等)

三等奖(20篇)

16 关于我省淘汰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落后生产能力的调研报告

(省政协提案委员会 叶子挺等)

17 浙江省异地商会党建工作调查及思考

(省委组织部课题组)

18 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努力构建新型农业服务体系

(衢州市委 厉志海)

19 关于“八郑规程”的调查与思考

(绍兴市纪委 史济锡等)

20 关于浙江省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情况调查及对策建议

(省社科院 杨建华等)

21 宁波市改革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研究

(宁波市委政研室课题组)

22 浙江省块状经济发展报告

(省经贸委 丁耀民等)

23 关于我省城镇养老服务业发展存在问题与对策的调研报告

(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 韩春根等)

24 实施旅游国际化战略,加快旅游目的地建设研究报告

(省旅游局 纪根立等)

25 以群体性突发事件处置为抓手,全面提高我省领导干部应急管理的能力

(省委党校 吴锦良)

26 对浙江省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省委办公厅 王文滋)

27 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政策研究(省卫生厅 李兰娟等)

28 “庆元模式”对服务型政府建设和乡镇体制改革的启示

(省委党校 何显明等)

29 发挥公共财政作用,推进科技自主创新

(省财政厅课题组)

30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责任、地位和作用

(省委统战部课题组)

31 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省政府办公厅 施清宏)

32 关于全省法院努力实践“三项承诺”的调研报告

(省法院 包祥水等)

33 关于浙江省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有关情况的调研报告

(省法制办 周小平等)

34 从我省地方立法民主实践探索推进地方立法民主化的对策

(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李步星等)

35 《浙江省殡葬管理条例》立法质量评估报告

(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 丁祖年等)

优秀奖(30篇)

36 浙江省涉外知识产权保护状况调查

(省知识产权局 陈小英)

37 2006年浙江城镇低收入群体生活状况研究

(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 施幼薇等)

38 台州政府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研究

(台州市委 张鸿铭)

39 浙江省民营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研究――以台州为例

(台州市委政研室 郑楚森等)

40 浙江省政府外债负担问题研究

(省财政厅课题组)

41 关于乡村宣传文化阵地建设的现状与思考

(省委宣传部 沈立江等)

42 提升合作经济水平,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省农办 邵 峰)

43 生态功能区划与主体功能区划关系研究

(省发展规划研究院 刘 亭等)

44 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与金融支持研究

(人行杭州中心支行课题组)

45 浙江省慈善事业发展调研报告

(省民政厅 吴桂英等)

46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发展趋势与浙江城市化战略调整

(嘉兴市委办 张才方)

47 缓解我省小企业融资难的几点思考

(省中小企业局 吴家曦等)

48 浙江省软件产业发展前景及对策建议

(省信息产业厅 高鹰忠等)

49 浙江省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调研报告

(省工商联课题组)

50 关于推进欠发达地区人口和产业集聚、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调研报告

(省农办 王良仟)

51 实施生态移民工程,扎实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丽水市委政研室 李 华)

52 关于外来流动人员信教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省委统战部课题组)

53 全省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调研报告

(省林业厅 陈铁雄等)

54 推动全民创业,实现富民强市

(绍兴市委政研室、市府办谢卫星等)

55 完善村级治理机制研究

(绍兴市委组织部 方建平等)

56 对浙江工业产业竞争力的调查与分析

(省经贸委 陈卫东等)

57 构筑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联盟、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议

(省政府参事室调研组)

58 打造浙江省文化创意中心区的调研与建议

(省发展规划研究院 朱李鸣等)

59 浙江经济增长与三大需求关系的初步分析

(省发改委 钱建鑫等)

60 现代化进程中温州农民的社会分化问题分析

(温州市农办 谢小荣)

61 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工作问题研究

(省委组织部课题组)

62 金华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创新调研报告

(金华市委政研室 胡新民)

63 吴兴区关于构建新型困难群众救助体系的调查报告

(吴兴区政府 施根宝)

64 关于推进“海上法治”的调研报告

(舟山市“推进‘海上法治”’课题组)

服务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5

2011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少说多做,真抓实干,提升标杆,深入调研,扎实工作,为市委市政府提供了及时有效的决策咨询服务,努力为我市实现科学发展、跨越赶超、加速崛起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一)树立超前意识,强化调研工作的前瞻性

在当前“确保快速发展、力求争先进位”的主题深入人心,全市上下正在为实现“一个突破,两个赶超,三个翻番”的目标而努力奋斗的形势下,对许多重大课题应该有超常意识,尤其对一些热点、焦点、难点问题需要超前研究,积极谋划,做到与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同方向、同步调。为此,我们以市政府系统重点课题调研工作为切入点,超前谋划,根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2011年重点工作,向市政府有关部门征集选题40多个,经认真分析筛选,确定了36个年度重点课题,印发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1年市政府系统重点调研课题的通知》和《2011年市政府系统重点调研课题计划安排表》,明确课题责任单位、协办单位、完成时间,加强跟踪和督导力度,按照计划进度定期检查、催报,及时了解和掌握重点课题进展情况,对于重大课题调研活动,协调县区和市直有关部门联合开展调研,保障了工作的有序开展。对承办单位报送的课题报告,认真修改、完善,理顺逻辑结构,补充有关数据,深化对策建议,统一标准编印,提升了课题报告质量。全年完成重点课题报告38篇,编印《送阅(调研)材料》41期。

(二)树立服务意识,强化调研工作的主动性

站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和前缘地带,主动谋划、主动参与、主动服务,认真组织开展课题调研活动。今年以来,我们积极牵头相关部门,先后开展了统筹城乡发展、轻工食品产业发展、白酒打假维权、地方财政性项目监管、招投标采购、现代中药产业创业基地等调研、考察活动。撰写形成《市统筹城乡发展研究》、《市轻工食品发展调研报告》、《古井打假维权考察报告》、《合肥等地招投标采购情况考察报告》、《关于地方财政性项目监督管理工作的思考建议》等调研及考察报告,较好地发挥了职能作用。

12月24日,省委副书记、代省长李斌来亳调研,充分肯定了我市建设现代中药产业创业基地的做法和成效,并指示要对这一做法进行总结。为贯彻落实李斌代省长指示精神,我们迅速行动,会同市政府办公室、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开展了现代中药产业创业基地建设情况调研活动,撰写了《市现代中药产业创业基地建设情况调研报告》,对中药产业创业基地建设工作做法和经验进行了提炼总结,得到市领导和有关部门的肯定和好评。

同时,除单位正常课题研究工作外,对于上级和其他部门交办的工作任务,我们也积极参与,协作配合,认真完成。配合省政府参事室、省政府研究室、省发展研究中心等上级部门开展了皖北地区发展、服务业发展、小微企业发展、羊产业发展、社会领域改革、半年及全年经济运行情况、省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等一系列调研活动。起草了《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支持中小企业微型企业发展政策建议的函》、《市服务业发展情况汇报》、《市畜牧业发展情况汇报》、《市社会领域改革情况汇报》及上半年、前三季度、全年我市经济运行情况汇报等材料10余篇,为上级部门调研工作提供了翔实可靠的基础材料。

(三)树立求实意识,强化调研工作的实效性

创新工作方式,加强与部门的协作,加强与县区的沟通,加强与省发展研究中心及省政府政研室的交流,借力引智,提升研究成果的层次和水平。深入基层而不是浮光掠影地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倾听基层呼声并认真反映群众的意见、建议,使调研文章真正体现实际,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成果,并努力使更多的成果进入领导决策圈,增强调研的实际效果,做到虚功实做。

统筹城乡发展是工业化、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基础保证,也是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村面貌、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我市这样典型的农业大市,统筹城乡发展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为了解我市统筹城乡发展现状,推进统筹城乡发展进程,遵照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由市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牵头,市政办、市发改委、市农委、市国土局等部门配合,联合成立了课题组,课题组赴三县一区开展实地调研,赴苏州、嘉兴等统筹城乡发展的先进地市进行考察学习,赴省发展研究中心寻求帮助指导,结合实际提出了“推进六个统筹,实现六个一体化”的“六个六”发展思路措施和实施“两大改革、促进三个集中、强化四项保障”的“二三四”发展探索模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得到市领导的认可,为领导掌握市情、科学决策提供了基础材料,并以《市统筹城乡发展的探索与思考》被省《决策》杂志刊用,起到较好的宣传作用。

为进一步强化政府管理,创新工作机制,增强公共服务能力,根据市政府主要领导安排,我们牵头起草了《资金安全等四项安全工程实施意见》,经广泛征求部门意见报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同意后,以市政府2011年1号文件印发,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资金安全等四项安全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亳政〔2011〕1号),在市政府系统全面实施资金安全、工程安全、生产安全、干部安全工程,加强了政府工作创新,规范了行政行为。

加强政府投资地方财政性项目监管,既是一项保证国家财政资金安全的业务工作,又是一项惠及民生的政治任务,更是一项加快发展的经济工作。为切实加强政府投资项目资金监管,做到用制度管权、管钱、管人、管事,确保政府投资项目资金安全和效益,我们与市行政服务中心、市财政局等部门组成考察组,先后到合肥、芜湖等地学习考察了财政性项目资金监督管理工作的做法、经验,结合实际提出了《关于加强地方财政性项目监督管理工作的思考建议》,据此制定出台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监督管理的通知》(亳政办〔2011〕28号),促进了课题成果的转化应用。

十一五期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迅速,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我们汇编了“十一五”以来的主要课题研究文章,结集编印了《奋进与跨越——“十一五”发展研究文集》一书,内容涉及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方面,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当时改革、发展的进程和认知水平,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一个忠实记录和工作参考,呈送领导及有关人员参阅,受到广泛好评,切实提高了研究成果的运用效果。

(四)树立大局意识,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

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广泛发掘各类信息资源,利用省政府发展中心、省公共政策咨询服务中心、中国泛长三角发展研究院(上海)等平台,搭桥引线,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今年7月,我们得知鹏欣集团委托中国泛长三角发展研究院开展羊全产业链发展可行性调研活动,立即与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国泛长三角发展研究院联系,积极争取项目在落地。在项目可行性调研阶段,我们多次陪同有关专家和研究人员赴县区调研,提供翔尽的基础材料,努力促成项目实施。2011年8月25-26日,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吴克明主任亲率省政府调研组来亳进行前期调研,积极谋划扩大发展羊产业;9月19日,投资方鹏欣集团董事长姜照柏来亳考察,与市政府签订了皖北三市总投资50亿元的框架协议,决定投资羊产业发展项目,构建集羊产业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羊全产业链。在达成项目实施意向后,我们又加紧谋划项目落地工作,因为鹏欣集团羊产业项目涉及皖北三市,第一期项目在哪里落地,哪个市就可以抢占先机,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和政策支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支持羊产业发展工作,成立了沈强市长任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市加快羊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迅速启动了羊产业项目前期工作。经过大量协调、争取工作,鹏欣集团已确定羊产业项目优先在涡阳县落地启动。12月19日,全省羊业实际操作工作培训会议在合肥召开,涡阳县作了支持羊业项目发展举措介绍,项目落地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计划今年元月份签约,先期投资达10亿元。

(五)树立协作意识,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和事务

积极参与市政府办公室组织的党风廉政、机关效能、党建等各种活动,积极开展“五级书记大走访”和“结对帮扶”活动,按照要求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认真参与配合,做好徽商大会、皖北地区产学研合作对接会、药交会等重大会议组织工作。认真组织参加理论学习和业务知识讲座等各项学习培训活动,机关人员的工作能力、协调能力和理论素养得到提高。

二、2012年工作计划

2012年,我们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按照年度重点工作安排,迎难而上,真抓实干,认真做好以下工作:

(一)抓好市政府重点课题调研工作

做好2011年重点课题评比表彰工作;紧紧围绕2012年市两会精神和十二五规划,认真谋划2012年度市政府系统重点调研课题;加强跟踪督促,积极协调参与,保质保量完成市政府系统重点课题调研工作。

(二)提升调研层次水平

围绕国家宏观政策走向、十二五规划和我市当前经济发展中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精选课题,牵头调研,努力提升课题研究层次和水平,重点做好白酒、中药、旅游等特色产业调研,全年完成调研报告3-4篇。积极与省发展研究中心、省政府研究室、《决策》杂志社等上级部门加强联络、交流,提高研究层次和水平,通过《决策》杂志、决策支持网等具有影响力的平台,刊发调研和理论研究文章,宣传推广。

(三)推进羊产业项目落地实施

积极联络、协调,搞好服务,保障涡阳县羊产业项目顺利签约落地及资金到位,并逐步在其他县区推开,推进拉大合作框架。

(四)加强调研队伍建设

服务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6

2013年工作总结

一、围绕经济抓调研,促进区域科学跨越发展

组织我市各相关部门开展“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每季度开展一次经济形势分析监测活动,并召开全市服务业经济形势分析会、税收形势分析会;全年围绕项目“飞地”招引、转型升级、生态旅游、股权融资、循环化改造等热点问题开展调研,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的调研报告,起草的关于我市“转型升级、特色发展”、“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服务业发展奖励办法”、“重大产业项目落户预审和绩效评估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已印发全市。

二、围绕政策抓上争,争取资金服务地区发展

抢抓国家各项政策微调机遇,做到计划内外项目、大小项目一起上争。年初我委列入资金上争的项目共31个,上争资金总规模3.5亿元,全年实际到账资金创历年新高,突破1.6亿元。

三、围绕项目抓服务,促进产业发展结构调整

充分发挥组织协调职能,以重大项目集聚发展资金,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全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13.3亿元,同比增长20%。一是服务重大项目推进。落实全市重大产业项目落户预审、绩效评估工作要求,把好项目招引落户关,促进竣工项目达产达效,同时加强对市领导挂钩项目的督查,定期形成重大项目简报。全年累计实施1亿美元以上项目26个,1亿元人民币以上项目101个。二是推进项目审批改革。进一步简化项目报批程序,努力做到手续最简、时间最短、收费最低。年内共办理事项1100多件,办结率为100%,发改委审批窗口连续三年被评选为市行政审批优胜窗口。三是抓紧项目上报审批。在项目前期及早开展咨询服务,帮助投资方把握产业政策导向,协助企业、园区向上级发改部门做好项目上报审批工作,加强沟通协调,加快项目审批进程,2013年我市经省和国家发改委评审,初步确定为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市,开发区成兴国投有限公司获批发行8亿元企业债券,济川药业收购洪城股份实现借壳上市。

四、围绕三产抓重点,推进现代服务业提速发展

一是完善政策加快发展服务业。年内起草了《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若干补充政策意见》、《关于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奖励办法》等政策性文件,在税收、引导资金等方面给予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必要的奖励和扶持。二是服务企业促进规模化发展。抓好全市服务业项目开发和招商引资工作,加大服务业个转企工作推进力度,年内新增服务业规模企业102家。三是突出重点推进项目建设。围绕市“双百工程”和“833”工程建设计划,加强服务,及时帮助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有效地促进了项目早签约、早开工、早建设、早营运。市旅游发展服务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定点宣家堡古银杏群落森林风景区项目现场办公,推进项目建设,年内市青旅、神州国际旅行社分别被评为省二星级旅行社;印达村、小南湖创四星级乡村旅游示范点完成省级验收工作。全市在建服务业亿元以上项目13个,总投资69亿元;实现服务业税收收入21亿元,同比增长17.5%;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

五、围绕物价抓调控,多种途径努力稳定物价

一是开展价格调控目标考核。市委市政府专门建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专项考核办法,对全市价格调控目标实施考核。2013年来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保持稳定,涨幅低于全省平均上涨幅度。二是加强市场价格监测。建立覆盖全市的价格监测网络,对粮食和主要副食品等近300个品种进行全面价格监测。三是加强民生价格监管。审慎出台涉及民生的调价项目,全面降低了我市居民生活用天然气销售价格;调整了公办幼儿园保育教育费标准;拟定了“十二五”水价改革实施方案、《市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办法》已报政府讨论,即将印发。

六、围绕整体抓统筹,高质高效履行各项职能

一是成功举办2013年金秋经贸科技洽谈会。充分履行组委会办公室的职能,认真制定、分解、落实实施方案,坚持节俭办会,做好筹备、联络、督查、协调工作,本届洽谈会共签约重大项目和科技合作项目24个,投资总额75.92亿元,协议利用外资3.08亿美元。二是着力规范中介机构诚信经营行为。继续开展涉企中介机构日常服务质量监管和评估,约谈了中度检测公司等中介机构负责人,督促对存在问题整改落实。三是稳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省管县、经济强镇扩权试点工作成效显著,济川药业成功收购洪城股份实现上市,成兴城司获准发行8亿元企业债券,中兴公司二期债券申报材料已报国家发改委。四是积极推广散装水泥。累计完成推广散装水泥目标任务约110万吨,水泥散装率保持在90%以上。五是积极推进农村能源、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推进秸秆气化和沼气工程等清洁能源建设,鼓励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落地建设,切实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2014年工作思路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我市全面展开新一轮“”、新阶段“城建会战”、新时期“黄桥决战”的关键之年。为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 “全面领先苏中,加快融入苏南,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目标追求,我委按照市委“作风建设提升年”工作要求,进一步转职能、提效能,突出抓好调查研究,推进项目建设、加快发展服务业、监测分析全市经济形势等重点工作,助推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着力统筹经济社会科学跨越发展

充分发挥资政参谋作用,深入调查研究,加强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监测、分析和预警,及时掌握经济社会发展动态。梳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确定年度各条线重点调研课题,深入一线调查研究,为市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力争调研成果的质量、数量和影响有新突破。按照市委、市政府“率先发展沿江地区、提升发展中心城市、加快发展黄桥老区”战略部署,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产城融合发展,跨江联动发展,突出服务业、旅游业产业资源优化整合,促进特色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做好本委政务公开、信息公布和重点工作宣传报道,及时向各类媒体和上级部门报送工作信息,全年获得采用不少于200篇。

二、着力服务重大项目开发建设

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严格执行重大项目月报制度、市领导挂钩联系制度、现场观摩制度、季度例会制度,及时协调解决重大项目推进过程中的突出问题,重点跟踪服务省、市重点项目,确保项目建设按序时推进;定期组织重大产业项目落户预审、竣工项目绩效评估工作,促进签约项目早开工、竣工项目早达效;精心筹办第七届中国()银杏节、深圳招商会、汽贸城招商活动,力争招引项目总量、项目质量和成功率取得新突破;推动泰常过江通道前期工作;开展条线项目上争“创先争优”活动,围绕节能环保、清洁能源、重点基础设施、重点产业振兴和高技术产业化专项、国债、外国政府贷款、债券发行、土地点供、重要农产品配额、现代农业、社会事业、服务业、旅游景点建设等重点方向,精心建立上争备选项目库,用足省直管县体制优势,加大项目资金上争力度,加快项目报批进度,力争年内获得到账无偿资金1.5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在省级以上获批15个。

三、着力推动服务业提速发展

落实服务业管理政策,强化服务业统计管理,加快推进服务业个转企工作,引导服务业企业向市场化、集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推进服务业项目开发,依托城北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苏中沿江化工物流园等平台,编制优质高效的服务业项目,组织有针对性的服务业招商活动,积极推进汽贸城二期工程建设,力争年内4-5家4S店开业营运,2014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2%。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加快推进古银杏森林公园、黄桥战役纪念地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年内创建四星级乡村旅游示范点1个、三星级2个,自驾游基地1个,新增3A景区1个,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4亿元。

四、着力加强市场秩序监管

加强价格调控,制定十二五水价方案、污水处理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落实各项惠民措施;开展价格检查,狠抓涉企收费减负,建立收费监测和监督制度;规范投诉处理机制,开展价格便民服务。大力发展散装水泥,贯彻落实《散装水泥管理条例》,确保全市使用水泥散装率达95%以上。强化涉企中介机构市场培育和监管工作,完善星级评定、积分量化考核度,进一步规范中介机构经营行为,促进中介机构服务质量再上新台阶。

五、着力深化改革创新工作

积极上争改革试点项目,勇当我省改革的先行者。加强与省、市的对接,完善省直管县试点改革体制机制;加大对黄桥镇扩权试点工作的指导服务力度,提高基层政府管理创新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组织经济体制改革攻坚战,深入推进镇村企业改制和企业上市工作,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积极稳妥处理好改革中出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