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与人事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行政管理与人事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行政管理与人事管理

行政管理与人事管理范文1

关键词:观念;师德;育人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它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在教育过程中,育人观念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制约着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影响着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在当前教育实践中,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要求教师必须确立一些新的育人观念。

一、学生至上的观念

著名教育家郭沫若说:“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手来做这种思想。”这就需要教师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确立学生至上的观念。要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作为根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和要求,培养学生开拓进取的精神和独立创新的意识。

二、尊重差异的观念

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阅历、性格气质、情趣爱好、知识结构、思想认识等不同,就会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不同的个体差异。2011年教育部的《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强调:“中学教师应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中学生的不同需要。”一名优秀教师应明白根雕原理,在拿过一个树根后,就要仔细地研究它的特点,发现它的优点,以决定雕刻成一个什么样的艺术品。对待学生也是如此,要依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决定朝着哪个方向进行培养和雕琢。要相信每个学生都可成材,将来都可以成为对社会发展有贡献的人,要善于发现并欣赏每个学生的优势所

在,有针对性地加以教育和引导。

三、情感育人的观念

唐代诗人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对学生具有积极的情感,就能缩短与学生心理上的距离,从而更准确地了解把握学生,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建立心理相通、情感相融的师生关系。同时,学生也会“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理”,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要摆脱传统的“师道尊严”观念的束缚,对学生推心置腹、以诚相待,放下架子与学生打成一片;要真心实意地去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不虚伪、不矫饰、不敷衍,真正帮助他们克服实际困难;对待犯错误的学生,不歧视、不冷落、不排斥,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他们认识并努力改正错误。

四、和谐相处的观念

所谓和谐相处,是指人与人之间彼此相互依存的共融状态。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际关系和谐融洽、人的心情处于愉快轻松状态时,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学习潜力可以得到更大的发挥。师生和谐相处有利于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提高教与学的效果;有利于培养师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作为教师,要做到与学生和谐相处,就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做学生真正的朋友;就要掌握学生的真实情况,尽可能避免由于自己的失察而误解学生;要学会欣赏学生,多看学生的优点并经常表扬和激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不要挖苦、讥讽、打骂、体罚学生;要加强自身的品格修养,增强对学生的感召力、吸引力。

五、甘为人梯的观念

同志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讲话》中向广大教师提出,“要不断加强师德修养……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甘为人梯,乐于奉献”。教师就必须特别重视学习,用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化滋养自己的品格;就必须不断地加强师德修养,注重世界观的改造,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就要扎实有效地躬身实践,把学生在事业上的成功作为自己人生价值的真正

行政管理与人事管理范文2

【关键词】 人性化护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美国护理专家Leininger于1999年提出了文化和谐护理的概念[1],把人性化护理落实到老年性疾病患者的护理工作中是社会文明进步、医学模式转变、医疗服务更趋完善的一项护理实践,是护理工作落实一切为患者,为患者一切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 多发让于中老年人,由于角色转变,突发或遭受长期慢性疾病的折磨,其身心变得异常脆弱和敏感,因此特别需要人们的关爱。及时、正确的护理干预对救治患者,对防止复发、降低患者的再住院率都有积极意义。我科于2004年开始实施全程人性化护理服务,本文通过对200例ACS患者进行护理过程进行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例ACS患者中男132例,女68例;>75岁96例,

2 护理

2.1 急诊人性化护理

2.1.1 护理人员在救治ACS患者中除了承担必要的紧急医学抢救治疗的任务以外,还应该积极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和讲解一些心脏病的知识、信息,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他们解释有关的医学术语、临床症状,进行相关检查、诊断、临床评估的必要性等,同时做好必要的心理安抚工作,解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鼓励患者积极配合各种急救工作,为患者家属做好一些必要的解释工作,减少他们的误解和顾虑,保证临床急救护理工作的迅速和顺利的开展,保证医疗安全,减少医疗失误和差错,尽量化解纠纷。

2.1.2 静脉滴注硝酸甘油过程中,要反复询问心绞痛症状变化,注意观察病情动态。硝酸甘油对血管有较强的刺激性,在输液中注意选择较粗的静脉,维持药物通道通畅,观察局部有无红、肿、痒、痛反应,防止药液外渗。静脉滴注硝酸甘油后出现渗漏予局部热敷或用50%硫酸镁湿敷后好转。此外使用留置针以减轻患者因反复穿刺而带来的痛苦。

2.2 心理护理

2.2.1 ACS患者因为病情较重,有明显胸痛及致剧痛,因此患者内心紧张、焦虑、恐惧,甚至有濒死感。通过患者主诉及交谈中,所有患者几乎都有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笔者会使用治疗性和非治疗性语言安慰患者使他们积极配合治疗,保持乐观情绪。

2.2.2 对以下常见问题进个体化心理辅导 ①担心疾病复发;②急性期感到紧张、焦虑、恐惧;③对现存或潜在的疾病持否定、消极态度;④担心家庭经济困难担心连累父母或女子;⑤担心心脏功能不能康复;⑥担心长期服药,对身体其他方面有影响担心劳动能力下降;⑦担心不能胜任工作;⑧担心不能进行性生活,影响夫妻感情;⑨担心与病友关系不融洽。

2.2.3 多数患者对介入治疗知识知之甚少,有顾虑,担心手术本身带来的不适和潜在的危险性。因此,首先要安慰患者,稳定其思想情绪,同时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疾病治疗的相关信息,说明介入治疗的迫切性、必要性,简要介绍手术者、手术方法、术中术后的注意事项,减轻患者恐惧心理,缓解心理压力,以利于手术顺利进行。

2.2.4 此外不和家属在患者面前议论与其病情有关的问题,不在患者面前讲刺激性语言,保持病房环境安静、舒适、整洁,避免噪音等均有利于稳定患者的情绪,解除思想顾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3 加强健康教育,控制危险因素 患者经历了急性期应激状态后心情趋于平静,注意力转向对预后的担心和忧虑,渴望尽快康复,但仍存在担心疾病复发的心理问题。有少数患者甚至不愿出院,怕万一复发,得不到医务人员及时救治。针对这种情况,加强了疾病相关知识的宣教和出院指导工作,让患者及家属了解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及出院后家庭康复中的注意事项:戒烟酒;适当的体力活动和锻炼,以不引起症状和疲乏为原则;控制体质量,饮食少量多餐,避免便秘;按时服药;保持愉快、稳定的情绪等。患者住院期间由主管医师、责任护师、患者及其亲属共同安排患者的生活、运动及用药,并向其介绍成功的病例,让患者意识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可以预防的,他们始终处于医护人员的关怀之下。

2.4 出院后电话随访

出院时,责任护士详细交代出院后的饮食、休息、药物的用法及注意事项,并护送患者至医院大门口;出院当天,护士打问候电话至患者家中;出院后第1周、第1个月电话回访患者,了解其恢复情况,并解答患者的提问及指导其预防保健措施。

3 结果

4 讨论

完善和加强护患之间沟通的桥梁,提升护士形象,改变患者对护理的落后观念。护理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艺术存在,正在摆脱类同医学的模式,建立起“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临床实践[2]。完善和加强护患之间沟通的桥梁,不但可以改变患者对护理的落后观念,更可以在护理行为中得到患者更多的理解和支持。通过患者住院满意度调查表、患者意见箱等多种方式和途径获取信息反馈,更准确的把握患者的健康消费观和心理需求,及时解决护理方面的不足,改善护理方式方法,为人性化服务的顺利开展开辟了一条捷径。

及时就医是降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死率的重要环节。据报道[3]有40 %心肌梗死患者在寻求救助前需等待4 h或更长时间,且相当数量的患者在12 h内仍不能到达医院。造成这种延误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心理方面因素,多见于平素身体健康者。当患者出现先兆症状时,不相信自己会患心肌梗死,甚至将某些心肌疾病症状理解为消化、神经系统症状。为了降低“否认”倾向所造成的诊治延误, 笔者对患者及家属进行了常规冠心病知识指导,告诉他们胸闷、心前区疼痛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最常见的症状,在遇有不明原因心前区不适、向左肩放射性疼痛等现象时,不要轻易放过,一定及时就医,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研究已经证实,严重的焦虑抑郁明显增加了ACS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4] 。一直以来,在急诊救治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过程中,存在对患者的心理需求重视不够,甚至未予以处理。在急诊救治ACS患者的过程中,护理人员比其他的任何医务人员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与患者接触,她们对于患者的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的观察和理解更为深刻,所以作为护理人员,在急救的护理过程中,积极帮助ACS患者处理他们的心理问题,软语轻声的安慰和问候,对于病情预后的肯定和鼓励,对解除患者的顾虑是药物治疗所不能代替的,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就医环境,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抢救、治疗、护理、检查等工作,让患者觉得医护人员在尽心尽力为其服务,他们会倍感安全和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出院后的电话随访使患者感到被尊重和关爱。患者在护理中感觉的关怀越深,对护理的满意度越高[5]。护士的自身素质提高,职业荣誉感增强,全程人性化护理的实施,激发了护士的热情,增强了主动服务的意识和提高了职业荣誉感。

参考文献

[1] Rosenjack Burchum. Cultural competence: an evolutional perspective.Nursing Forum,2002,37(4):5-14.

[2] 蒋超,郭浩.对老年病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的几点体会.西南军医.2007,9(4):138.

[3] 杨新春,邹阳春.急性冠脉综合征基础与临床.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11.

行政管理与人事管理范文3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货币竞争;历史惯性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428(2010)010-0045-05

一、引言

西方学者对货币竞争决定因素的实证研究进行多角度分析。基于数据的易得性,在货币使用部门和职能上,多集中于官方外汇储备研究。Eichengreen(1998)运用历史数据计量分析证明,欧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将超越美元,但由于历史惯性,这个过程十分缓慢。Eichengreen和Mathieson(2000)对1979-1996年数据重新分析,得出这些决定因素具有跨期稳定性的结论。Menzie Chinn和Jeffrey Frankel(2007)分析1973至1998年间各国官方外汇储备币种结构的决定因素。显著变量包括:货币发行国的经济总量,通货膨胀率,汇率波动方差,金融中心规模。大量实证研究表明:支撑一国货币国际地位的是这个国家背后的综合实力。除了综合实力,国际货币竞争影响因素还有历史惯性。国际货币具有网络外部性‘,人们倾向于选择当前使用范围最广的国际货币。从当前国际货币转换到一种新货币,除了需要支付转换成本。还要考虑网络外部性所形成的不确定因素。如果其他人不转换到新货币,新货币就不能形成网络外部性。使用新货币就要支付更多成本。这就使得人们更愿意使用现行国际货币,造成国际货币使用的历史惯性。只有受到足够大的外部冲击,才有可能引起国际货币地位的转换。即使一国货币失去国际货币地位,也先要经历一段积累过程,“渐变”到一个关键点之后,才会造成国际汇兑结构“突变”,出现国际货币转换的“倾覆现象”。

Chinn和Frankel(2005)建立模型,对1973-1998年全球外汇储备份额与货币选择决定因素指标数据进行回归分析,计算出滞后一期的自回归变量系数为0.85~0.95。Elias Papaioannou和Richard Portes(2007)指出,官方外汇储备选择表现出很强的惯性。美元在过去的五十多年里一直占据主导地位,英磅则在大约整个19世纪中都处于主导货币。Marc Flandreau和Clemens Jobst(2009)运用19世纪后期(当时英磅是世界领导货币)的数据,构造货币选择的微观经济分析模型,实证分析发现,国际货币选择的确存在着历史惯性,但国际货币体系演变并非单纯受到路径依赖和锁定效应的影响,规模因素最终起到举足轻重作用。

中国学者早期对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的研究比较宏观和抽象,21世纪以来,人民币国际化在研究方法上趋向具体,并开始进行数量与计量分析。何帆、李婧(2005)认为,货币国际化具有一定历史惯性,新的国际货币将有可能从区域经济一体化中诞生。李稻葵、刘霖林(2008)通过对官方储备、贸易结算以及国际债券中的各个国际货币比重进行计量分析,研究影响一国货币国际化水平的内在因素。显著因素包括:经济总量、通货膨胀率、真实利率水平、汇率升(贬)值及汇率波动幅度等。以计量回归模型为基础,模拟2020年当前主要国际货币在国际储备、贸易结算及国际债券中的比重,以及假设在可自由兑换的前提下,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中可能占据的份额。在中国经济最乐观情景下,预测到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储备和国际债券中的比例均可能接近20%。

李稻葵、刘霖林(2008)在实证模型中增加欧洲货币一体化哑元变量,来考察网络外部性。Chinn和Frankel(2008)为了考察国际货币竞争的历史惯性,在模型中加入因变量一阶滞后项,运用了动态面板数据的OLS回归方法。然而Bond证明,在动态面板回归模型当中,如果被解释变量的滞后项与随机误差项相关,就会存在严重的内生性。这将使OLS估计系数有偏(向上的偏误),固定效应估计量有偏(向下的偏误),随机效应GLS估计量也有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Arellano和Bond(1991)提出了一阶差分广义矩(First―difference GMM)估计方法。这种估计方法首先对估计方程进行一阶差分,以消除固定效应影响,并将因变量的滞后项作为差分变量的估计变量。一般而言,因变量的滞后项并非其一阶差分的理想工具变量,尤其是当因变量渐近服从随机游走过程时,更是如此。Arellano和Bond(1995)、BlundeH和Bond(1998)进一步提出了系统广义矩(System GMM)估计方法,该方法把包含变量水平值的原估计方程与进行一阶差分之后的方程相结合,同时进行估计。与一阶差分广义矩估计相比,运用系统广义矩(System GMM估计)方法所进行的估计,其结果在统计上有效性更高。也因而很好地解决了动态面板数据在模型估计上所存在的有偏性和非一致性问题。本文的计量回归模型,在借鉴Chinn和Frankel(2008),李稻葵和刘霖林(2008)模型的基础上,参考Arellano,Bond,Blundel等人的研究成果,采用系统广义矩方法,对动态面板模型进行估计。运用水平变量和一级差分随机项的正交矩、一级差分变量和水平随机项的正交矩。有效地解决了动态面板数据因变量内生性问题和差分广义矩估计方法效率不足的问题。

二、国际货币竞争决定因素:实证分析

在当前既定的国际货币竞争格局下,人民币作为“后起货币”参与国际货币竞争。为充分考察国际货币竞争的动态特征和历史惯性,本文运用系统广义矩(System GMM)分析方法。

本文运用官方外汇储备中的货币构成来衡量货币国际化程度。选取主要指标:(1)货币发行国的经济规模。用GDP世界占比来衡量,为了分解汇率和通货膨胀率的影响,采取2000年美元不变GDP数据。(2)物价水平指标。用某一国际货币发行国家通货膨胀率(CPI增幅)与国际货币发行国通货膨胀率平均水平之差来衡量。(3)金融指标。用资本市场规模和利率水平来衡量。GDP、CPI、利率年度数据来自世界银行发展指数数据库,季度数据来自IFS数据库,资本市场市值数据来自世界交易所联盟。债券市场未清偿余额数据来自国际结算银行。(4)货币收益率和稳定性指标。汇率数据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各种货币相对于特别提款权(SD R1汇率的统计数据。采用各个货币相对特别提款权(sDR)汇率的5年平均变化幅度,来衡量货币收益率;采用各个货币相对特别提款

权(SDR)汇率的月度数据,取对数再差分之后的5年平均标准差,来衡量汇率的稳定性。

本文国际外汇储备的数据来自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年报和COFER数据库。由于欧元推出前后数据不连贯,而欧元推出后的份额并不等于推出前欧元区国家份额之和(部分份额转到其他EMS国家),所以本文分两个阶段来考察。第一阶段从1973年至1998年,即欧元推出之前。主要的币种有美元、日元、英镑、马克、瑞士法郎、法国法郎、荷兰盾等。第二阶段为1999-2008年,即欧元推出之后,币种有美元、日元、英镑、欧元、瑞士法郎。

图1显示了从1973年至2008年之间四种主要国际货币国际储备份额变化情况,其中美元的比重从最高的近80%降低到最低的不到50%,欧元推出后份额有所上升,而日元的比重在近年来不断下降。

构造国际货币官方外汇储备份额share与其决定因素变量X1、X2……Xk回归模型,关系表达式如下:

Shareit=β0+β1X1it+β2X2it+…βkXkit+εit (1)

因变量Share变化范围为(0,1),如果直接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回归估计存在问题。在share=0或share=1附近。函数因变量share对自变量x的变化很不敏感,且非线性程度较高。从现实意义而言,由于国际货币竞争的倾覆效应,模型因变量与自变量不会是简单线性关系。

对因变量share进行logistic变换,即θ(share)=logit(share)=ln(p/1-p)之后

θ(share)以logit(0.5)=0为中心对称,在share=0和share=0附近变化幅度变得十分明显。当share从0变化到1时,θ(share)从-∞变到+∞。即便因变量share与自变量x不是线性关系,θ(share)与x也非常接近于线性关系。有变换后的θ(share)来代替原来的share,就解决了前述问题。标准的logistic变换,以自然对数为底,通过实证分析对比发现,运用以10为底的变换所作出的模型估计效果更好。本文采取对因变量作以10为底的变换,并称为“准logistic变换”(表1)。

1999年欧元的推出。使得国际储备货币份额中的币种结构前后不连续。所以本部分以欧元推出为限界,分两个阶段进行实证分析。

1 1973-1998年(欧元推出之前)

模型1:Logit=β1*L.logit+β2*GDPit+β3*exratevolit+B4*inrateit+constant+εit

模型2:Logit=β1*L.logit+β2*GDPit+β3*exratevolit+β4*inrateit+β5*inflationdiffit+constant+εit

模型3:Logit=β1*L.logit+β2*GDPit+β3*exrateapit+β4*exratevolit+β5*inrateit+β6*inflationdiffit+constant+εit

三个模型相比,模型3中所有变量显著性都较高,估计效果最好。储备份额滞后变量对国际货币储备份额存在显著影响,说明国际储备货币竞争有很强的历史惯性。GDP影响显著为正且系数较大,说明国际货币竞争主要表现为经济实力的竞争。从影响国际货币风险收益的变量:汇率升值幅度、汇率波动性、通货膨胀率和利率来看,通货膨胀率最显著,其次是汇率波动性,然后是利率,最后才是汇率升值幅度。从实证结果来看,保持国内物价稳定和汇率稳定比汇率升值更能够提高国际货币竞争力。

2、1973-1998年(欧元推出之后)

运用五种国际货币发行国家的国内股票债券市场合计占五国份额来考察金融市场对国际货币竞争力的影响。欧元推出后,增加哑元变量与其他币种的国际货币相区别,考察区域货币合作对欧元竞争力的影响。

模型1:Logit=β1*L.logit+β2*GDPit+β3*exrateapit+β4*exratevolit+β5*inflationdiffit+β6*totalcapmarketit+β7*Eurodumit+constant+εit

模型2:Logit=β1*L.logit+β2*GDPit+β3*exrateapit+β4*exratevolit+β5*inflationdiffit+β6*totalcapit+β7*inratediffit+constant+εit

模型3:Logit=β*L.logit+β2*GDPit+β3*exrateapit+β4*exratevolit+β5*inflationdiffit+β6*totalcapit+β7*inrate-diffit+β8*Eurodumit+constant+εit

欧元推出之后,汇率升值与波动性变化对国际货币官方储备方面的竞争影响变得不显著。滞后变量十分显著(1%水平以上)且正相关,经济规模、资本市场深度比较显著(10%水平以上)且正相关,利率差异、通货膨胀率差异比较显著(10%水平以上)并且负相关。

三、人民币国际化:情景预测

当前人民币不可自由兑换,中国金融市场发展及开放程度有限,都对人民币参与国际货币竞争形成一定限制。随着中国经济、金融的持续发展和金融改革的推进,货币兑换限制将进一步放松。这将大大增加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

在以下对人民币国际货币份额的情景预侧中,首先假设2015年之前人民币逐步实现可自由兑换,并且中国的金融体系能够抵御开放条件下资本流动形成的冲击。

分别预测人民币在2030年全球央行国际储备中可能占据的比重,假设如下:

1、十九世纪70年代日元国际化起步阶段,日元官方储备占世界份额迅速超过英磅份额。保守估计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对人民币国际货币份额的政策性影响,2015年之前人民币作为国际官方储备货币的份额达到2%;如果实现“四币整合”,则达到3%。作为2015年的1.logit值,在此基础上运用模型进一步估计。2015年由于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和资本市场发展,资本市场深度达到世界2008年平均水平1.92。2014年以后各国资本市场(股票市值+债券市值)/GDP维持2008年底相对水平。

2、其他主要国际货币的经济环境和2008年保持一致,货币稳定程度等不变。全球GDP的增长在2008年至2014年之间为3.5%,之后为4%。中国之外的其他国家GDP每年增幅取值为过去五年与IMF机构对未来两年增长预测(2010年1月年报)的平均值。

3、中国经济在2008年至2030年之间的增长情况情景假设。

情景一:中国GDP年增长幅度2008年到2014年之间为9%,后续每年增幅为8%。

情景二:其他条件同上,2015年之前已经实现中

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四币整合”。资本市场份额为四者合计。

情景三:其他条件同上,2020年实现亚洲货币合作,2030年之前东盟十国、韩国、朝鲜的GDP增长比率为5%,日本经济增长率为2%。亚洲整体货币稳定程度等不变。资本市场份额为亚洲国家合计。2020年英磅加入欧元区。

情景四:其他条件同上,2025年实现亚洲货币合作,2025年英磅加入欧元区。

在上述假设前提下,结合GMM方法回归结果,来预测人民币在国际储备中的未来比重。

表4显示,在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的假设下,人民币可能成为在国际储备中的第三大币种。情景一预测中,如果单一推进人民币国际化,2030年人民币大约占世界储备货币份额15.26%。如果2015年实现“四币整合”,人民币2030年大约占19.57%;如果2020年成功推行亚洲货币合作,2025年亚元份额超过欧元,成为第二大国际储备货币,2027年超过美元,成为第一大储备货币;如果2025年推行亚洲货币合作,2027年亚元份额超过欧元,成为第二大国际储备货币,2029年超过美元,成为第一大储备货币。

四、结论与启示

1、欧元推出之前,储备份额滞后变量对国际货币储备份额存在显著影响,国际货币竞争有很强的历史惯性。GDP影响显著为正且系数较大,经济实力影响显著。从影响国际货币风险收益的变量:汇率升值幅度、汇率波动性、通货膨胀率和利率来看,通货膨胀率最显著,其次是汇率波动性,然后是利率,最后才是汇率升值幅度。从实证结果来看,保持国内物价稳定和汇率稳定比汇率升值更能够提高国际货币竞争力。欧元推出之后,汇率升值与波动性变化对国际货币官方储备方面的竞争影响变得不显著。滞后变量十分显著(1%水平以上)且正相关,经济规模、资本市场深度比较显著(10%水平以上)且正相关,利率差异、通货膨胀率差异比较显著(10%水平以上)并且负相关。

2、国际货币竞争主要表现为综合实力和货币公信力的竞争,人民币国际化需要以中国较强的综合国力为支撑,发展经济、贸易和金融,“苦练内功”是中国发展也是提高货币地位的必然选择。在逐步放松资本管制,实现人民币的完全可兑换的同时,保持人民币的公信力,是人民币不断走向国际化进程中,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3、国际货币竞争历史惯性较强,人民币作为市场的后进入者,将付出更多的成本和面临更大的风险。本文情景预测结果显示,单一人民币国际市场份额明显不如李稻葵和刘霖林(2008)预测的乐观。人民币无论在区域内国际化,还是通过亚洲货币合作推行人民币国际化,都不可避免与日元的竞争。日元当前在亚洲地区虽然没有得到广泛使用,但无论是国际化程度还是网络外部效应,毕竟都要比尚处于国际化起步阶段的人民币高,具有历史惯性优势。从区域化再到国际化,人民币要成为与美元、欧元地位相当的国际货币,竞争对手“网络外部性”和“历史惯性”优势更加明显。突破历史惯性,成功实现二次“国际货币替代”,人民币国际化任重道远。从另一角度来看,国际货币竞争的历史惯性表明,人民币国际化要及早推行。中国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布局经济、贸易和金融服务网络,为人民币参与国际货币竞争中占得先机。

4、实证分析和情景预测表明,区域货币合作对提高货币国际化份额有正的显著影响。无论对中国、日本还是亚洲其他国家,亚洲货币合作是一个“正和博弈”,且推行宜早不宜迟。以区域货币合作模式推行货币国际化,能够更好地发挥规模效益,有区域经济、金融合作为依托,可以有效减少外界冲击与破坏,减少个体行为的不确定性,克服现有国际货币网络外部性和历史惯性,降低转换成本,大大提高国际化成功概率。在现有既定格局下参与国际货币竞争,区域货币合作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占优策略。

参考文献:

[l]Arellano,M., and Bond,S. (1991), "Some Testsof Specification for Panel Data, Monte Carlo Evidenceand an Applicatign to Employment Equations" ,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58, 277-97

[2]Cohen, B.J.(1971), The Further of Sterling asan International Currency, Macmillan: London, St. Mar-tin's Press

[3]Eichengreen, B. (1998), "The Euro as a ReserveCurrency", Journal of the Japanese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2, 483-506

[4]何帆,李婧,美元国际化的路径、经验和教训[J],社会科学战线,2005,(1):266-272

行政管理与人事管理范文4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思政教育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06.077

[中图分类号]D63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6-0-01

行政单位思想政治教育是单位组织用思想观念、政治观念以及道德规范对其成员进行有目的性、计划性以及组织性的指导,将其进行相应的改变,最终使其符合思想要求。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及思想政治教育中都对“以人为本”的理念十分注重,在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中,将人力资源管理和思政教育相结合,可有效化解行政单位内成员在沟通中产生的矛盾,实现管理效率的提升。本文对两者的有机融合展开探讨。

1 人力资源管理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原则

1.1 以满足行政单位内部成员的需求为首要原则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将行政单位内部成员的需求放在首要位置,同时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激励原则相对应。行政单位中的员工愿意在行政单位中工作,除了是要保证自身的生活外,还想通过工作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因此,需要在行政单位的日常人力资源管理中,了解员工的需求和需要,并尽量满足。这样不但可以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同时还能提升员工内部凝聚力,增强其自我认同感,进一步实现行政单位稳定和持续性发展。

1.2 以关爱内部员工为重要原则

每一位行政单位员工不仅是单独的个体,更是组织内部的成员。员工在工作中为行政单位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因此,行政单位要关爱其中的每一位成员,这是行政单位的重要责任和义务。只有关爱行政单位内的员工,才能增强行政单位内部员工对行政单位的归属以及认同感,同时可以为人力资源的后续工作开展铺下宽阔的道路。

1.3 以信任员工为必要原则

没有信任就没有合作。行政单位凝聚力和市场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基础是内部成员之间的充分信任。对此,采用思想政治教育渗透法,实现员工向心力的凝聚,进而提升相互之间的信任度,这是必须要仔细斟酌的重要工作。

2 思政教育与人力资源培训、绩效管理的融合

很多行政单位的经营实例证明,单纯实施员工职业技能培训,难达到理想的培训效果。对此,要实现思政教育和行政单位内部员工培训的有效融合,并对员工的思想认识进行引导,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以及创新思维,保证员工对培训内容的有效吸收。

思想政治教育是行政单位管理中需要持续实施的内容,若将其理念和方法在绩效管理中进行融合,则会极大地提升工作推广的效率。解决考评者和被考评者之间的矛盾,帮助员工在自身的工作及时的发现自身的不足,并主动改进。

3 融合思政教育和人力资源计划与招聘

行政单位实施人力资源规划是为了对人力资源进行动态优化,对此,很多国企在行政单位的年度初期会议上,会为员工制订人力资源规划。对员工来讲,自身同样会为自己制订规划计划。此时,若行政单位在引导员工工作中有效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并组织相似的发展路径,不仅能帮助其找到工作中的方向,满足成长需要,更利于他们的发展和个人目标的实现,最终达到行政单位同员工的双赢。

对行政单位来讲,在招聘中获取促进行政单位发展的优秀人才,是保证行政单位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源。为了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对外形象,要充分运用思想政治中“以人为本”的理念,建立公平的发展和互动平台。这样不但可以帮助行政单位树立良好的形象,更能帮助行政单位吸收大量的高素质人才。

4 结 语

除了以上的融合内容外,行政单位还要掌握好思想政治理论,将其作为实践的基础,把握好自身的发展方向。同样,人力资源的管理者坚持社会主义价值观和提升自身思想政治修养。作为行政单位,要保证为其提供平等的就业和培训机会。当前人力资源管理者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不断学习和进修,为思想政治教育和人力资源管理的融合奠定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王晓峰.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与绩效考核研究[J].经济视角,2011(10).

行政管理与人事管理范文5

【关键词】心理学 人性观 思想政治教育 启示

思想政治教育是作用于人的思想的社会实践活动。人性是人共有的区别于动物的本质属性,人性观是对人的基本看法和观点,是价值观的组成部分,也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虽然之间存在差异,但都是客观事物经过人脑加工形成的理性思维观念。本文通过对部分心理学流派的人性观进行分析,从思政教育的角度提出建议,希望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具有价值。

一、部分心理学派的人性观

(一)精神分析学派的人性观-坚持本能论

精神分析学派由奥地利精神科医生弗洛伊德创立。弗洛伊德认为个体行为由生物体的本能驱力所决定。他认为在人的一生中人的本能处于关键地位,人的行为由本能决定,遵循追求快乐的原则,而人的本能与无意识相联系。无意识存储着个体所有的经历、记忆和被压抑的欲望,是非理性的,违背社会道德原则,按照快乐原则行事,是人类活动的动力。因此无意识很多时候被有意识的压抑,不被人察觉,但通常可以通过梦境表现出来。精神分析学派非常重视个体的早期经验,他们认为个体成年以后出现的各种心理精神问题,是因为早期的欲望没有得到满足和被压抑的童年经验,所以在精神分析心理治疗中,他们主张通过释梦来探索个体早期的童年经历。

(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人性观-环境决定人性

行为主义学派坚持环境决定人性的人性观。行为主义学派认为人的意识看不见、摸不着,研究意识很难建立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所以他们主张要抛开意识,直接研究行为。行为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华生认为心理学的目的是为了找出行为和刺激之间的关系,只要找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就能预测行为和通过环境去控制人的行为 。他曾说:给我一打健康的没有缺陷的婴儿,并在我自己设定的特殊环境中教育他们,那么我愿意担保,随便挑选出其中一个,都能把他训练成为我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师、律师、艺术家、商界首脑乃至乞丐和盗贼,而不管他的才能、嗜好、趋向、能力、天资和他的祖先的职业、种族。通过华生的这句话,我们可以知道,行为主义学派认为人性是由后天环境决定的,好的环境塑造好的人性,差的环境形成恶的人性,与先天遗传等因素没有关系。

(三)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人性观-人性本善

人本主义学派在人性的观点上坚持人性本善。他们认为人是不断前进发展的,自由善良,值得信赖的,每个人都有向善的潜力和自我实现的潜力。罗杰斯曾说:“本质上讲,人类是不断前进的有机体,他们会努力实践自己创造的本性并努力追求真理。”在罗杰斯看来个体不仅具有自主性,个体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自主的进行选择,去伪存真,去恶扬善,在自主选择中不断提升自我,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并且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的过程中,个体会发挥自己的创造本性。

(四)积极心理学的人性观―积极美好

积极心理学坚持积极美好的人性观。积极心理学虽然也主张积极美好的人性观,但是与人本主义不同。人本主义心理学派坚持人性本善,只要把个体放在积极的环境中,个体就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而积极心理学认为人的生命是一个开放的、自我决定的系统,这个系统中不仅包含着人性美好,自我完善的一面,也包含着潜在的自我内心冲突,而个体能决定自己的最终发展状态。基于这种观点,积极心理学主张应把工作中心放在研究人的积极潜质上,鼓励个体发现培养自身的积极潜力。

二、以上心理学流派的人性观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一)重视欲望、本能和早期经历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作用

精神分析学派在人性观上坚持本能论。虽然精神分析学派过多强调了本能欲望在行为中的决定作用,但不能否认本能欲望对行为选择的影响。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重视个体对外在事物的追求,对于正确积极的目标,应鼓励支持,发挥个体的能动作用,从而实现人生价值。精神分析学派重视个体早期经验对个体的影响,发展心理学的亲密关系理论与其不谋而合。所以在个体早期,要积极发挥父母的作用,父母要多陪伴孩子,发挥教育作用,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教育方式,不能一味的采取传统的“虎式”“猫式”教育,不仅要关注教育结果,也要注意教育过程和阶段性。

(二)重视环境对教育的影响作用

行为主义学派坚持环境决定人性的人性观。虽然这一学派的人性观夸大了环境的作用,但是在另一个侧面也指出了环境对个体的影响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肯定个体意识的作用,环境对个体的影响个体可以选择。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培养个体的意志,当个体拥有坚定的意志,就不会轻易受不良环境诱惑的影响。同时也要看到环境对个体的影响,环境对人的影响一般是潜移默化的,在不自觉中个体可能就受到了环境的影响。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尽力给受教育者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国家、社会、家庭要发挥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加大建立良好的社会、学校、家庭环境的力度,使个体在良好的环境氛围中不断提升和发展自我。

(三)尊重人的自主性,满足人自我实现的需求

尊重人的自主性,满足人自我实现的需求。人本主义学派认为个体具有自主性,可以对未来进行选择,在不断地选择中发展完善,最后达到自我实现。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尊重个体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提高个体的创新能力。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的一生有五大需求,自我实现是最高需求。社会要尊重不同个体的不同需求,个体的能力不同,必然导致个体的需求不同,不能用一个标准要求所有的个体,同时社会应给个体提供自我实现的机会,使个体能在社会支持的环境中满足自身的需要。

(四)发现个体的积极潜力,培养个体积极行为

积极心理学肯定个体有积极潜力,同时也存在自我冲突。在现阶段的教育中,教育者把传授知识和发现问题作为教育的主要目的,但一味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不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发现受教育者身上的积极力量,鼓励个体发展这种积极潜质,使个体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能改善自身的问题,而且能发展出亮点。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学习积极心理学这种一分为二的人性观,不仅要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而且要挖掘学生身上的亮点和积极潜力,使这种潜力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冯卫卫.浅析三大心理学派的人性观思想[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2012.

[2]谭景峰.见素抱朴,返璞归真―浅析人本主义人性观在心理治疗中的作用[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

[3]申艳娥.心理学流派中的人性观[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7.

[4]宁江龙.心理学中人性观的超越:从人本主义到后现代[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3.

[5]况志华,任俊.积极心理学:人性的理性复归[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

行政管理与人事管理范文6

【关键词】 责任成本管理;管理机制;绩效考核

一、规范操作流程

企业要做好责任成本管理工作,就要从基础工作做起,规范业务操作流程。第一步,制定相关办法。第二步,编制责任成本预算。企业应给各责任中心核定并编制定员,在此基础上给每个责任中心核定责任成本预算和确定考核指标。第三步,建立内部责任成本管理体系。划分责任中心,明确各中心的责任范围,制定内部责任成本管理的相关配套方法。第四步,分解责任成本。依据责任范围确定责任成本,并将其分解落实到工序、班组、职工个人。第五步,责任成本核算。第六步,绩效评价和考核兑现。即按月、季、年度进行综合成本考核,并进行兑现。

二、建立和完善责任成本管理机制

企业作为责任成本监管层,负责企业责任成本管理方法和其他相关措施的制定,应有计划地对各单位责任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公司财务部门作为责任成本的管理层,负责制定各责任中心的成本管理实施细则,审批下达责任成本考核指标,并负责考核兑现;各责任中心作为责任成本的执行层,负责具体落实和完成责任成本考核指标,同时负责奖罚兑现,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

三、处理好三个层次的经济关系

1.处理好公司与各责任中心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

公司与各责任中心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可以用一个等式表示:公司总责任预算定额=各责任中心预算之和。即公司在合理的确定各责任中心预算的基础上,正确的处理成本控制和企业利润之间的关系,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同时,企业对其可控成本进行考核,并将可控成本指标的完成情况作为评价和考核的主要依据,从而使每个责任中心在努力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促使可控成本不断降低,达到挖潜增效的目标。

2.处理好责任中心与职工之间的关系

主要是要解决好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合理确定责任中心的成本考核指标,使职工在干活之前就明白“干多少活,拿多少钱,干什么样的活,拿什么样的钱”;二是对责任中心实行工资承包;三是赋予责任中心工资分配权,使责任中心内部真正形成多劳多得,节约归己,超支受罚,使职工的利益同成本紧紧地挂起钩来;四是实行材料定额消耗,严格考核,超耗部分要从各责任中心地承包工资中扣除。

3.处理好责任成本预算与核算之间的关系

责任成本预算的高低不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效果,也影响到责任成本核算的实效性和企业的整体管理工作。预算高了,责任者少劳少得,减少企业应有的经济效益;预算低了,责任者通过努力,仍然得不到应有的劳动报酬,会挫伤其积极性。这就需要企业根据实际情况,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深入调查研究,使责任成本预算尽量做到科学合理,从而使责任主体目标明确,并经过努力能够顺利完成。

四、建立责任成本绩效考核制度

为规范责任成本管理考评工作,对各责任中心的成本管理状况有一个客观准确的评价,以全面促进责任成本管理的开展,企业制定了责任成本绩效考评方法,从工作质量和经济效果两方面制定了详细的考评细则,通过不断建立,健全责任成本记录、归集、核算台账和报表制度等,使责任成本管理考核兑现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账可查。同时,在严格责任成本绩效考评的基础上,实行责任成本管理否决权制,即把是否懂责任成本管理和责任成本管理业绩的好坏作为选拔责任中心负责人的必备条件之一。

五、加强责任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

搞好责任成本管理的关键是原始资料的准确与否,而准确的原始资料依赖于细致深入的原始资料收集和积累,所以必须发挥好以下几个部门的作用,即:技术部门的优化作用,计划部门的导向作用,动力,物资部门的辅助作用,财务部门的核心作用。其中财务部门作用发挥的如何最为重要,可以说其作用的发挥关系到整个责任成本管理的好坏。

责任成本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全员参与,要全过程控制。而划分责任成本中心,划分成本职责,制定成本费用指标,并对其进行严格考核,是责任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陈晓川.《论企业责任成本制的建立与创新管理》.《商场现代报》.20 06(5)

[2]王光华.《责任成本管理与控制探讨》.《科学理财》.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