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专业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专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专业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专业范文1

关键词:网络,计算机,教学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领域中教学方法的探讨也在不断的研究,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日常教学环境中的应用,占日常教学比例越来越大。作为一线的专业教师,如何提高计算机专业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技术的有机融合,通过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提高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将网络技术与现代教学技术相结合,实现计算机专业新型教学方法的深入探索。

1计算机专业目前教学方法现状

做为一名一线的计算机专业教师,在教书育人的教学过程中,目前大多数学校在计算机专业中都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中所占有主体教学地位,虽然有些学校采用PPT等多媒体教学,但并不是采用计算机、多媒体等教学方式,就是现代化的网络教学方式。在目前的计算机专业中,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教学活动,但这种教学过程并不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果将现代化的网络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过程进行有机结合,是每个一线教师和管理者,都应该进行深入思考,将现代化的教育理念融入到现代化的教学过程中,每名教师都要有这种教学改革的意识。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做为一名高校一线教育工作者,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要思考应该如何结合目前技术,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应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在任何的教育领域中,教育观念可以决定每一个教育者和管理者的工作思路与管理方法,甚至决定着教育的意识和行动。我们应该深入研讨如何将网络技术与计算机专业教学过程进行有机融合,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2应用网络载体技术,深化教学方法改革

在现代化教学技术广泛被应用的今天,有很多教学方法与相关教学平台,每一种教学平台都有自己的特点。如何在众多平台中选择一种适合计算机专业的软件,通过对目前市场中众多软件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只有通过网络技术才能发挥每款不同软件的特点。另一个方面,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学思想、每名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教育体制可随着科技的发展,在计算机专业教学过程中,采用现代化的教学理念、现代化的教学模式,把学生变成教学过程中主体,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体的作用,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利用网络平台,可以实现很多教学资源的共享,每个学生在任意时间节点、任意地点,都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对网络资源共享,实现了学习方便性。

3利用网络技术,提高教学效果的措施

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与网络技术相结合,可以最大程度上提高教学资源的共享,可以实现学习过程中不受地点与时间的限制,通过网络平台,教学过程突破传统教学过程中的模式与思想,改变了学生学习过程的习惯,这样可以让学生自主性增强。每个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选择一门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进行学习,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计算机专业课程是讲授专业技能的课程,在传授理论知识的过程中,要将思想政治与专业知识点相融合,只有这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学在网络平台的一端,通过网络相联,通过网络平台传授知识与做人的道理。在现代教学过程中,通过网络技术,实现教学过程的智能化,改变传统课堂模式,改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被动的学习地位,把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过程中辅助作用,这样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对课程学习的主动性。通过网络技术,在计算机专业教学过程中可以将“项目教学”深入开展,可以把课堂分成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课上授课过程,一个部分是课下自主学习,通过这两种模式的有机结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知识面的宽度,另一个方法,可以把新兴的知识与现代的教学技术相结合,形成智慧课堂。

4教学方法的深入探讨

随着网络技术的深入应用,在计算机专业教学过程中,作为一线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入思考,教学过程是一个变化的过程,我们的教学对象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我们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知识体系结构,也可与时代的发展同步,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兴趣,只能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中学到自己想学的知识。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自主性,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因为网络平台可以实时同步学习也可以异步学习,这样就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灵活性。网络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技术,利用好网络平台,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的参与度,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手实践能力。也是因为网络平台的多样性,这样也提高学生学习过程的多样性。这种灵活的教学方法,可以提升整体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程度,提升学生对专业课程知识掌握的灵活性。

5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专业范文2

[关键词] 高职 网络 培养 方案 职业岗位 典型工作任务

引 言

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计算机网络人才培养模式是很多职业教育者研究的一个课题,旨在依托行业企业,校企共同研究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技能性网络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如何在国家高职教育的指导思想下,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情况,教育水平,人才需求结构,就业状况等培养出与时俱进的高素质网络技能人才是网络专业的核心,同时也是高职院校必须面对的新挑战。合理、科学的计算机网络人才培养方案就显的尤为重要,它是我们培养网络技术人才,组织教学的依据。

设计背景

1.网络人才遍布在各行各业,就业面广、社会需求量大

信息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信息社会的运行平台和实施载体。在社会生产与人类生活中,网络应用的全面延伸促进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全面发展。各行各业和人民生活的各个角落都会需要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的人才。

近几年许多高职院校在原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基础上,发展成为设置独立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汉中、安康、商洛等市的高职院校80% 开设有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存在诸多共性问题:定位不准,受师资、实训条件限制,培养的人才知识滞后,职业技能不强,岗位适应能力差。相对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技术应用和技术管理人才培养工作相对滞后。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网络维护、网页制作、网络资源开发等方面的人才缺口巨大。

2.区域经济的发展战略,网络技术是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支撑环境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总体目标是:西部地区综合经济实力上一个大台阶,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建成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发展目标中提到,要做强、做大电子信息,新型能源和航空航天等优势产业,提高现代制造业综合竞争力。建设国家一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西部大开发以及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更加需要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支撑环境,必然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有大量的需求。

3.本地区对计算机网络高技能人才的规格要求和专业定位

随着科技的发展,单一掌握某一专业的人才未必能够在市场上立足,掌握计算机网络所涉及的软、硬件知识,具备计算机网络规划、设计能力;网络设备的安装、操作、测试和维护能力;网络管理信息系统的操作能力;快速跟踪网络新技术的能力,能真正把基础理论知识与网络实践能力合二为一的网络建设、 操作等技术型人才和管理人才才是社会需要的“紧俏商品”。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特点正是培养此类人才。

通过调研汉中市及周边地区的典型企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的岗位需求进行专业定位。其中主要走访调研了以汉中四通公司为代表的信息产业;以汉中移动、联通公司为代表的通信运营业;以及汉中钢铁厂代表的制造业、政府机关和服务业等。这些行业对网络搭建、网络管理和网络应用等高素质技能性人才提出了岗位要求。

设计过程

通过行业企业市场调查等方式,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召开专家工人访谈会,确定典型工作任务;邀请企业专家参与,共同确定学习领域课程;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校企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企业调研分析,按照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建网”、“管网”、和“用网”。

参考《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专业简介》,参照国家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用人单位的岗位标准要求,确定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所主要面向的职业岗位:网络安全、信息对抗、网络工程、网络管理、IT产品营销、数据库设计开发、网站建设等。

1.依托行业企业,校企共同研究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企业岗位需求的统计,网络及安全管理员是大多数企事业单位普遍需要的职业岗位。校企合作,共同研究工学结合的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的“证书性学习、生产性实训、顶岗性实习”的三阶段人才培养模式。

第一阶段“证书性学习”是指三年制的第一年的学习模式和学习目标主要是围绕考取职业证书安排教学。主要取得劳动部的职业资格证书,如: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建网基础)、网络管理员(管网基础)、网页设计与制作(用网基础)。以达到基本职业素质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入门水平,课程目标与学习目标以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为标准。

第二阶段“生产性实训”是指三年制的第二年的学习模式和学习目标主要是在校内工厂化实训基地以“典型工程项目”安排教学。以达到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较高水平。

第三阶段“顶岗性实习”是指三年制的第三年的学习模式和学习目标主要是在校内、外的企业顶岗工作。以达到专业应具备的企业经验和综合素质。在校内安排企业真实性的专业综合实训,在校外以实训基地为主,有计划地安排顶岗实习。

2.在课程开发方式上,探索建立“教师科研下企业,工程项目进课堂,师徒方式传技能,学生学习如上岗”的模式

产学研结合、校企互动,由学校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开发优质核心课程,突出课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根据企业要求和技术发展变化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职业岗位的要求。强化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适应能力。生产一线的高技能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

召开校企合作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根据前阶段的工作分析和成果,共同讨论和初步确定了2010级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框架体系。

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框架体系

1.确定职业岗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试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体现工学结合为特点,以职业分析和典型工作任务为课程设计基础,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校企合作,确定其面向的职业和职业岗位,初步提出培养目标。

2.典型工作任务设计

典型工作任务指职业活动中具有代表性的职业行动,并能反映该职业本质特征的工作过程,它反映了该职业的典型工作内容和形式,应包括完成一项任务的计划、实施和评估等完整的过程。在该步骤中,确定该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以便对该职业进行准确地分析,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课程开发。再根据三级能力的培养思路和职业养成规律,由浅入深安排学习内容,并由企业实际工作提炼出小型企业级局域网组建、网络工程测试与验收、网络设备的安装与调试等16个典型工作任务。

3.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方案

职业教育的学习领域课程是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方案。是一个由职业能力描述的学习目标、工作任务描述的学习内容和实践理论综合的学习时间三部分构成的学习单元。它是根据专业对应工作岗位及岗位群实施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归纳到行动领域,根据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递进重构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即:课程),再根据完整思维及职业特征分解学习领域为主题学习单元即进行学习情境的设计,学习领域表现形式是由若干个学习情境构成,因此设计学习情境将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和难点。学习领域设置的原则:一是每一学习领域都是完整的工作过程;二是各学习领域排序要遵循职业成长规律;三是各学习领域排序要符合学习认知规律,所有学习领域组成生产或经营过程。

根据专业对应工作岗位及岗位群实施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归纳到行动领域,根据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递进重构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即:课程),再根据完整思维及职业特征分解学习领域为主题学习单元即进行学习情境的设计,学习领域表现形式是由若干个学习情境构成。我们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建网”、“管网”、“用网”。

4.课程体系结构

典型工作任务的实施是有严格的条件限制的,需要有成熟的课程载体、规范的工作岗位或实训中心,熟练的指导教师等条件的支撑。就我们目前的教学环境来说,尚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所以我们提出“平台+学习领域课程”的构想,兼容当前的教育环境和教学条件,保证学生多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第一学年奠定一个基础和平台,从第三学期开始采用纯粹的典型工作任务模式的构想。

5.教学计划设计

完成了上述步骤之后,编制教学计划表,课程开设顺序与周课时安排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当专业的学习领域与学习情境的幅度大时,或因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需要,按常规教学周无法很好实现教学目标时,可对3年6学期制进行变革。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实施方案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所学的教学计划开出的课程,在能力考核上实施“以认证代考试”、“以竞赛代考试”、企业实践考核与学校考核相结合等方式;在课程考核上采用“开卷+闭卷”、“笔试+口试”、“实际操作+答辩”、社会调研报告、企业实践与学校考核相结合等形式,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考核成绩逐期载入学生学业成绩登记表,毕业时归入本人档案具体归结为:通过两种方法来考核,一是教考分离,通过国际、国内认证考试,二是形成性考核。

教学条件配置

1.师资要求

师资队伍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首要条件,因此实施本人才培养方案对教师的数量和素质有一定的要求。

(1)具备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

(2)从事实践教学的主讲教师要具备计算机网络规划设计、建设施工、管理、应用开发和信息安全专业中级以上的IT认证资格证书或工程师资格。

(3)信息系统工程工作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专业至少有一名教师有实际工程经验,能够带领学生完成实际项目,若能请企业兼职教师承担则更好。

(4)教师“双师”素质的比例要达到80%以上。

(5)专任教师与学生比例1:25左右,校外实训基地指导学生实训实习的企业兼职教师的比例不低于80%。

2.教学设备配置

(1)校内实训室

支撑实践教学计划所需校内实训基地的基本要求包括“网络集成实训室”和“网络工程实训室”,辅以2个普通多媒体机房,可以满足每届招生1个标准班(40人)的实训基本要求。出于安全等原因,企业网络的生产环境不会轻易让学生使用,校内实训环境应尽量扩大规模和覆盖面,以保障实训需要。条件许可时,应跟随技术发展,增加安全、无线、IP语音、网络存储等实训环境,尽量贴近实际工作环境。

(2)校外实训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包括从事系统集成、信息安全、网络管理与维护等领域的企业和事业单位的网络信息中心。最需要真实网络环境开展“网络管理与维护”实训实习却很难在企业进行,“综合布线技术与施工”须借助网络工程类企业开展实训实习。由于行业的特殊性,除从事网络工程和应用开发的少部分企业能一次接纳多人外,一般企业接收的学生数目也就1到2个,且不会每年接纳,因此校外实训基地最好能够达到每个标准班级(40人)4个以上,并尽可能多。

总 结

计算机网络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需要先进的思想指导,更需要科学合理的方法,需校企合作,走工学合作之路,同时要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水平,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算机网络人才培养方案。

参考资料:

[1]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课题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专业简介[M].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2005,2.

[2]欧盟Asia-Link项目“关于课程开发的课程设计”课题组.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专业范文3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职业岗位群;人才培养模式;平台+方向;订单培养

中图分类号:TP393-4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IT、CT产业链的扩大和融合,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已经成为一个普及型专业,目前各层次的绝大多数高校都开设了该专业。目前该专业学生就业率持续走低,失业量较大,且薪资较低。因此,大量学生不愿意报考此专业,大多数院校招生计划缺额现象严重。教育部也非常重视,曾给此专业亮过黄牌。

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出:“十二五”时期,伴随信息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的不断深化,软件与网络深度耦合,软件与硬件、应用和服务紧密融合,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加快向网络化、服务化、体系化和融合化方向演进。“规划引导下一代网络发展,加快培育物联网产业,促进物联网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融合发展”是我国信息产业三大发展目标之一。“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全面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这必然会开启一个全新的信息化时代。工业信息化、商业网络化、产品数字化、教育信息化,将成为时代主流。中国是世界上互联网用户最多的国家。逐渐形成的产业急需大量专业人才,而现阶段高校培养的学生又无法满足企业需要的矛盾。

我院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作为四川省省级示范建设专业,如何办好该专业,为“十二五”规划贡献自己的力量,很值得深刻探讨。依据我院的现状,提出以下构思:

1 面向岗位群培养的基本思路

面向岗位群培养是现代职业教育的核心思想之一。我院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刚开设的时候确定走网络工程方向。确定了网络工程方向职业岗位群,包括售前技术工程师、实施工程师、售后技术工程师和商务助理。第二年新增了网络管理岗位。随着网络专业的发展,包括和部分企业的深度合作,成立了联想企业学院,逐渐新增了联想认证服务工程师、联想认证远程服务工程师、联想认证项目经理、联想服务器工程师这几个核心岗位群。2012年学院新增和智翔集团合作,新增了网络优化岗位群。

现在,我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岗位、岗位群职业能力与任务分析表如表1:

表1 计算机专业专业专业、岗位、任务分析图

序号 专业 岗位(群)名称 主要职责和任务

1 计算

机网

络技

术 网络管理员 管网,即完成网站开发、网络配置、数据备份、网络优化、信息安全等工作。

2 网络售前/售后/实施工程师[DCN] 建网、用网、销网,即设计或搭建园区网络、商务助理、网络营销工作。

3 联想认证服务工程师[LCSE] 联想集团内部维修服务体系专业服务工程师,主要职责是现场解决客户电脑(PC、笔记本)、网络的软硬件故障。

4 联想认证远程服务工程师[LCRE] 大型企业客户联络中心服务工程师,主要职责是通过电话、邮件、网络等多种方式营运客户联络中心,为各类客户提供服务或销售工作。

5 联想认证项目经理[LCPE] 联想集团IT服务外包项目工程师,主要职责是运维客户联络中心,并为大客户提供驻场服务。

6 联想服务器工程师

[LCSR] 大客户信息中心服务器工程师,主要现职是对大客户网络中心或数据中心的各类服务器进行数据管理、存储、备份、还原,以保障信息安全。

7 网络优化工程师 网络基础数据收集、网络测试软件、硬件的使用,无线信号分析、使用软件优化网络等工作。

2 平台 + 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我院专业建设整体思想是采用平台+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整个ICT产业,企业对学生的基础素质和基本能力要求是一样的,但是随着社会化分工的不断精细和计算机网络范围的不断扩大,传统的一个专业对应一个专业方向早已不适应企业现实需求。这也是目前IT类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不强、学生薪酬不高的原因之一。必须深刻认识到传统的IT产业已经和CT产业融合,形成新兴的ICT产业,学生在不同岗位就业所需的专业核心技能差别很大。其基础核心的专业课程是很重要且必须的。通过对现在主流的岗位所需基础技能进行梳理,经过多次专家审核,逐渐整理出基础平台课程。平台课程分为基本素质平台课和基础技能平台课。基本素质平台课包括公共基础课、选修课、素质拓展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包括职业综合能力模块课程和职业专项能力训练模块课程,专业方向课程根据学生所选择的方向不同而不同。所有学生首先学基本素质平台课程,然后学习基础技术平台课程,最后根据专业方向上专业方向课程。在完备基本素质和基础技能的情况下,因材施教,让学生分方向掌握其专业核心技能。

我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方向的扩展与其历史发展有关。学院升为高职学院后,计网专业于2005年获得批准,2006年开始正式招生。当时只有应用与技术支持一个方向,即网络工程方向。2007年新增网络管理方向。2008年学院与联想集团展开校企合作,计网专业新增一个专业方向联想LCSE,即联想认证服务工程师方向。后面逐渐扩展到联想认证远程服务工程师[LCRE]、联想认证项目经理[LCPE]、联想服务器工程师[LCSR]等专业方向。每个方向均有相应行政班级作为支撑。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入拓展了计网专业的办学规模,专业规模的扩大反过来又加深了校企双方的合作。2012年学院开始与智翔集团合作,开设了网络优化方向。现在计网专业开设了7个专业方向。分别是网络管理,网络工程,网络优化,联想LCSE,联想LCRE,联想LCPE,联想LCSR。在校班级达到21个,学生数量700余人。并与2011年组建了联想企业教育学院。计网专业的办学规模与办学效果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3 多元化订单培养,提升就业数量与质量

3.1 网络专业与联想集团合作,实施多方向企业订单培养。联想(北京)有限责任公司校企合作包括组建订单班、师资培训,实训室建设、课程置换等多个方面。订单培养模式从2008年开始,每届只有一个订单班,订单班学生通过企业考核认证后由联想总部参照学生意愿分配到全国各地的售后服务站。整个合作过程双方一直比较满意,不少学生已经成为技术主管、服务站站长,解决了联想企业在高速发展过程中的大量合格员工需求。同时为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创立了品牌,解决了大量学生的高质量顶岗实习和就业问题。合作效果比较理想。于是从2010年开始扩大订单班级规模,2011年成立全国首家联想教育学院,现在每届组建4个校企合作订单班。与联想(北京)有限责任公司校企合作还包括师资培养。在7年的合作过程中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培养了5个联想讲师和6个专班辅导员。使网络专业教学团队教学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实训室建设包括,新建了联想雪峰服务站、联想笔记本实训室,改建了微机组装实训室。使专业实训室具备企业元素,符合企业流程,这样培养的学生在企业才能真正站住脚并获得较好的发展。

3.2 网络专业与神州数码合作,实施行业订单培养。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从2009年开始与神州数码网络有限公司(DCN)进行校企合作,主要包括实训室建设,师资培养,课程置换,组建行业定向班。实训室建设包括改建了网络通信实训室,新建了网络工程实训室,后期计划建设信息安全实训室。同时为网络教学团队培养了4名神州数码认证讲师,4名神州数码网络工程师。面向网络行业组建定向班,该班主要由网络产品销售工程师、售前技术工程师、售后技术工程师、商务助理这4种典型岗位按照3:2:1:1比例组合而成。每届组建一个行业定向班。其中售前技术工程师、售后技术工程师是技术类岗位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要求比较高。学生需要熟悉常见网络设备品牌及主要性能参数。能熟练配置常规网络设备。同时具备针对某个行业或企业设计网络架构方案的能力。网络设备销售工程师、商务助理是网络行业商务类岗位。这类岗位适合对技术不感兴趣或者不是很擅长,但是喜欢与人沟通,崇尚自由、喜欢挑战这类学生。该类合作模式也为计算机网络专业培养了一批行业专业类人才,深的学生、家长、学院的认可。

3.3 网络专业与智翔集团合作,实施网优工程师订单培养。2012年智翔集团与网络专业进行校企合作。主要包括实训室建设、师资培养、课程置换和,组建网络优化订单培养专班。该定向班面向的核心岗位是网优优化工程师,其主要职责是网络基础数据收集、网络测试软件、硬件的使用,无线信号分析、使用软件优化网络等工作。目前该专业方向合作培养网优优化工程师2名,组建订单班2届。培养学生效果比较好,很多学生就业后很快就能达到5K的薪资水平。

4 结束语

信息类专业与制造类专业有很大的差异,探索信息类专业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承认在探索的过程中还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地方,不过在IT类专业萎缩和就业逐年下滑的今年,我们能做到了专业规模逐年增大,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不断提升。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课题。个人认为基于职业岗位群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行业订单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参考文献:

[1]徐伟.基于职业岗位群导向构建特色课程体系[J].职业教育研究,2013(09).

[2]李桂霞,张一非.基于职业岗位(群)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探究[J].广东教育:职教,2011(05).

[3]张尚先,杨湘洪.基于职业岗位群“五段式”岗位实习的实践与探讨[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11(06).

作者简介:杨雨锋(1979.11-),男,讲师,毕业于成都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现任信息工程系网络教研室主任,网络实训中心主任,学院双师型教师,中青年骨干教师,研究方向:高校网络专业建设、课程建设。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专业范文4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 高职教育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C-0150-03

信息产业已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作为信息技术的基础,已经渗透到现代人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一个具有可持续性发展前景的热门行业,计算机行业社会人才缺口很大。但是,近几年来,大学(包括本专科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招生和就业情况不容乐观。学校招生困难,大多考生都不愿意填报计算机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以致很多毕业生毕业即转行业。导致这种明显的供需矛盾,重要的原因在于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脱节。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达不到社会的用人需求。所以,教学改革是计算机相关专业迫在眉睫的事情。

一、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思路

从学生成长的角度看,教学改革要做到学生学有所用;从学校发展的角度看,教学改革要把专业做大做强,同时解决学校招生困难的现状;从社会角度看,教学改革要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技能应用型人才,为解决社会人才缺口这一问题作出应有贡献。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是解决社会人才缺口大和学校招生困难、学生就业困难之间的供需矛盾。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种类型,有着鲜明的自身特点和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高职教育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环节教学”。同时,职业教育要面向区域经济,为区域经济提供服务。所以,教学改革需要面对的是本地的人才需求,必须做到精而准,不能求大求全。闭门造车式的教学改革显然不可行,必须走出去,引进来,与社会,与企业广泛接触、深入合作才能准确地把握本地的经济发展状态和趋势。所以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是要分析区域经济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二、区域经济分析

教学改革有其专业性和行业性。所以区域经济分析应该重点分析区域经济中专业所属行业的经济现状和发展趋势。对于笔者所在专业而言,也就是信息行业和计算机相关行业。为了叙述方便,本文把行业区域经济简称为区域经济。

2008年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发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广西正在着力将北部湾经济区打造成为中国与东盟的信息高地和集散中心,成为中国与东盟国家信息交流的桥梁。国家高度重视广西的发展,明确提出广西要打造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特色农业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

把广西建设成中国―东盟区域性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三基地一中心)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重点与方向。

根据《广西北部湾经济区2008-2015年人才发展规划》,到2015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计算机类人才需求的总量达25000人。其中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开发等专业的人才成为计算机类人才需求热点。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广西提出全面实施工业兴桂战略,通过工业园区推动工业化进程,目前广西共有37个工业园区,这些工业园区主要集中在南宁、北海、桂林及柳州等地区,主要产业为电子信息、通信网络、制药、生物工程、有色金属、精细化工、机电一体化、汽车配件、电力设备等。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北部湾经济区的重点发展产业之一,重点培育南宁、北海两大电子信息产业园。目前广西拥有各类电子信息企业1200多家,其中分布在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大北部湾中心城市共735家,占61%。

另一方面,广西作为西部落后省份之一,经济、技术等方面相对不发达,作为现代社会的标志性产业,信息产业更是如此。国内乃至全球著名的信息行业企业都在广西设立有分公司或者办事处,比如思科、华为、锐捷等,但大都以销售、售后和技术服务为主。基本上没有研发、生产方面的业务。更多的广西本地的中小企业,本身没有自己的产品和技术,主要是借助大企业的产品和技术开展销售、系统集成和售后服务等方面的业务。

综上所述,广西目前信息行业的特点是有国家和地区政策扶持,发展前景看好,人才缺口大,但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以产品销售、系统集成、售后服务这些后端应用为主。

区域经济的特点是专业教学改革的依托,决定了教学改革的方向和措施。教学改革包括人才培养目标设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改革、实训基地建设、师资建设等方面。下面分述之。

三、人才培养目标

依据北部湾经济区的人才需求特点和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规格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特点和行业发展特点以及发展趋势,依托本地知名的行业企业,按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培养学生“建网、管网、用网”三项职业技能;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能力分解,按职业养成规律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素质、较高综合素质和小型局域网、企业网、广域网的建网、管网、用网能力。

解读以上人才培养目标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笔者所在院校为专科院校,所以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具有大学专科文化层次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是笔者所在院校为高职院校,职业教育要“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环节教学”。所以,人才培养目标中明确指出按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能力分解,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三是广西区域经济的现状是前端产业(研发、生产等)不发达,主要集中在后端产业(销售、售后、技术服务等)。基于此特点,学生的基本职业素质和综合素质中,除了较高的专业素质外,还包括健康的心理素质、待人接物的礼仪态度等人文素养。

四、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教育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依托思科、华为等大型设备通信商以及本地的大中型信息类企业,根据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与校企合作企业共同构建以项目训练为主线的“企业引领、项目训练”的人才培养模式。

由企业引领技术发展的方向,使学生所学与企业所用无缝对接,把职业认证教育贯穿整个学习过程。职业认证是从业者从事某一职业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与学历文凭不同,职业认证与某一职业能力具体要求密切结合,反映特定职业的实际工作标准和规范以及从业者从事某种职业所达到的实际能力和水平,是当今社会就业的敲门砖,能够显著提高从业者的就业竞争力。积极推行双证毕业制度,规定学生在领取毕业证书前必须获得1个以上相应的职业资格认证证书。

加强校企合作,以项目训练为主线,采取工学交替的方法进行教学。依托校企合作企业进行“厂中校”的学习。学生的学习过程分为3个阶段:校内学习阶段、企业实习阶段和到企业顶岗实习阶段。三个阶段交替进行,每个学期不定时安排学生到企业参观实习,了解行业的发展动态和将来的工作环境,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达到职业认知的目的。校内学习阶段以项目为主线,整个学习过程都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内完成,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岗位技能,实现职业认同的目的。最后一个学期安排学生直接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让学生在真实企业环境中提升岗位技能,保证学生毕业后无缝过渡到实际工作环境。

五、课程体系改革

按照行业对人才的要求,以职业岗位为根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调整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课程设置基于知识的应用,基于将来从事的工作,按工作过程系统化构建课程体系。

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过程中,坚持“转变教育思想观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注重实践,支撑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实现”的原则。

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中,持续推进规范而富有特色的实习实践教学体系。为了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重视学生的实习、实践,强调推进实训与实习均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实践教学改革。

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的课程体系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将职业认证课程融入正常教学

根据职业岗位对人才的要求,把职业认证课程融入正常教学过程,使学生所学知识更符合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以更好地适应实际工作岗位。早在几年前,CCNA认证课程就作为专业的必修课程融入了日常教学内容中。

(二)校企合作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训练课程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密切联系区域经济实际,与企业合作,把实际工作内容分解成符合教学需要的项目,根据项目开展教学,组织考核。项目化的教学内容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技能。项目化课程从职业人才的角度使学生得到专业化训练,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以往学生理论知识很丰富,工作能力却很薄弱的尴尬局面。

(三)增加人文素养类课程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认同度低,一方面是专业知识方面所学与所用之间的偏离,另一方面是对毕业生非专业素养的不认同,比如缺乏团队合作精神、价值观的偏离、甚至缺乏日常生活基本常识等。针对这种情况,在课程体系中引入了人文素养类课程。首先,CCNA认证课程本身就包含了关于服务的理念以及作为一个职业人的相关知识。其次,引入大学生法律知识、大学生职业素养等课程作为必修课程。另外,引入诸如文学欣赏、书法、影视欣赏、股票知识等课程作为选修课程。

六、师资改革

要做到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的零距离,单靠校内专任教师是不够的,必须通过从企业、行业引进和自身培养两个途径,发展和壮大“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所谓“双师结构”,是指教师队伍由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构成。

(一)聘用兼职教师

通过聘请企业网络技术专家担任专业带头人,提升校企合作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水平,指导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和带动教学团队的技术应用与研发;实现专业核心课程均有兼职骨干教师参与教学,优质核心课程均有企业骨干教师参与建设,综合实训环节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均有企业技术骨干与校内骨干教师共同指导,以提高学生在工作过程的实践技能;不拘一格地聘请企业技术能手参与实践实训教学,通过技术能手的言传身教,把先进的技术与精湛的技艺传授给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还可以从企业技术能手身上学到严谨的做事态度和踏实的工作作风。

(下转第155页)

(上接第151页)

(二)培养专任教师

培养专业带头人成为行业专家、教学名师。要使专业带头人成为专业能力强、教学业务精,善于学习、善于创新且具备整合专业领域各种社会资源,有一定行业影响力的高职教育专家。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特别加强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不定期选派专业教师深入企业进行项目研究、产品开发、技术革新或生产管理等工作。选派教师到兄弟院校学习经验,吸取兄弟院校好的经验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取长补短,创新工作思路。选派教师到合作公司进修学习,以确保教师的知识不断更新,不断积累实践经验,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市场。

七、实训基地改革

实训基地改革方面主要内容是建设具有“校中厂、厂中校”特征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具体分为两个方面。

(一)校内实训基地

扩建和完善职业认证培训实训室。深化与企业的合作,构建与企业岗位要求相适应的实训场所。增加必须的设备,建成满足职业认证新要求的实训环境。建设认证考试中心,为学生以及社会认证考试人员提供认证考试服务。组建网络安全技术项目实训室,以满足网络安全管理岗位的教学实训需求。将网络系统管理实训室与校园网整合在一起,学生在实训室内真实地管理和监控校园网络的设备运行情况,并对本实训室的网络出口进行统一的网络行为管理。与企业一起构建具有生产性的网络综合布线实训室,承担中小企业网络系统结构化布线的设计、实施与测试等。

(二)校外实训基地

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企业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岗位,学校保证企业实习岗位全年不空岗,实现校企资源互补和利益双赢。校外实训基地一是可以为学生提供“工学交替”的场所;二是为教师提供实践锻炼场所,通过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健全校外实训基地运行管理机制,加强制度建设和内涵建设,强化质量监控,建立顶岗实习的管理制度,形成以学校为主、企业参与的校企共管的管理模式;建立顶岗实习的考核评价标准。

【参考文献】

[1]伍德雁,陈胜华.高职教育中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广西教育,2011(10)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专业范文5

关键词:层次化;工作流程;计算机网络技术;中小企业

随着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企业网络建设越来越普及并亟需大量从事网络设计、安装、维护、网站管理及数据资源管理的人才,然而,网络的应用不只是技术层面的问题,网络技术人员还需要以企业生产及管理岗位的业务为载体,在此基础上组建网络并实施管理与维护[1]。为此,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上应立足于行业及岗位,结合学生的特点,整合岗位业务知识建立一套具备多层次技能结构的人才培养体系,以更好地适应行业对网络人才的技能要求。

1层次化培养的依据

当前,高职院校的生源结构有多样化的趋势,面对分工细、技术性强的信息服务行业,学生需要掌握符合自身实际的职业技能。当前,多数高职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在人才培养上都采取“生产线”模式,对所有学生设定统一的学习目标,这样做无法从岗位群和工作流程的角度为学生提供种类不同的技能训练,在一定程度上还制约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

从岗位角度看,网络建设和管理工作几乎涉及企业所有的部门和岗位,是一项包含多个环节的综合项目[2];从专业角度看,网络工作有着系统性的特点,它既有网络设计、搭建和测试,又有系统安装、代码编写和单机调试,还包含培训和文档整理等。基于以上两点分析,网络建设和管理工作本身就有着层次化的特点,这为培养多层次的网络人才提供了行业依据。

2层次化培养的基本思路

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层次化人才培养是以中小企业网络建设和管理的岗位为目标,通过分析岗位共性,从中归纳出岗位工作的一般流程,筛选出符合相关职业和岗位群共同点的主要操作要素,并以此为依托列出每一要素在操作时所需要的技能点、知识点和相应的职业道德、行为、品质、心理、能力、体能、形象、拓展等职业岗位的素质要求,分门别类设计课程[3];同时,根据学生的特点分类,依据工作流程为每一类学生设定发展方向,从而实现基于岗位的层次化职业人才的培养。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层次化”主要是基于岗位工作的不同阶段及要求,从不同的层面去发展学生的职业技能。

3基本要素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组织和培养定位上都应体现出层次性和多样性,其中,层次性指的是培养目标和技能结构的多层次,其主要依据是网络建设和管理实施过程中的不同阶段;而多样性主要是指课程类型和技能发展方向的多样,它是实现多层次人才培养的基础。

3.1突显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建设

在制定课程体系时,依据职业岗位(群)所要求必须具有的和知识、技术、能力、素质以及工作流程的特点等设置专业课程[4]。课程主要分为公民素养课程和专业技术课程两大类,其中专业技术课程细分为:基础课、技术课、技能实训课和岗位实习四类。

公民素养课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职英语、体育和大众哲学等课程,其中大众哲学课程重在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和思辨的能力。

基础课主要包括高等数学、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结构和计算机市场营销等,其中计算机市场营销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策划、分析和表达的能力。

技术课重在培养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实践能力,主要有C语言、网络操作系统、网站规划与设计、无线网络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安全等。

技能实训课主要培养应用实践型的技能,需要体现当前主流网络技术的应用,具体课程有实用组网技术、网络工程设计、网络数据库、网页设计与制作、图形图像处理、动画设计与制作和人际沟通与礼仪等。

岗位实习是高职教学极为重要的一环,为保证学生充分的实践经历,岗位实习由岗位认知考察、顶岗实习和综合实习及毕业设计(论文)三大部分组成,共650学时,实习地点主要是网络行业的知名企业、部分网络运用较成功的企业公司和江浙一带的中小企业。

3.2依据工作流程设计层次化教学

课程体系的建立依据是行业岗位,从一般中小企业网络建设和管理的岗位工作来看,其内容可能涉及调研、需求分析、网络设计、网络实施、测试、客户咨询与培训、文案管理和维护等环节,每一个环节都对工作者有着不同的要求且与整个网络的运行相关。因此,在实施教学时,我们首先针对岗位的工作流程进行阶段化分析,划分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单元,在此基础上设计层次化教学目标和内容。

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基于工作流程采用渐进引入的方式是较为合理的,即参照工作流程的进展,引入与阶段化流程单元对应的教学模块,在保证流程单元和教学模块的逻辑性和关联性的基础上,依据工作流程由浅入深、逐步展开教学与实训,这既符合项目教学的实际又有利于层次化培养体系的构建。

以一个企业Intranet中的“三层交换网络的搭建”为例,如图1所示,现要求PC1和PC3同属一个VLAN,PC2和PC4属另一个VLAN,并通过顶层的三层交换机实现两个VLAN的通信。

依据工作流程处理与分解思路,整个网络的搭建可以分为五大单元:需求分析、设计、实现、测试总结和培训,其中需求分析主要是依据网络的建设实际,通过需求模拟,以交谈讨论、现场勘查等形式获得需求,并撰写需求报告;设计是通过需求的结论,选择设备、生成设计方案;实现是依据设计方案,完成设备的安装、连接与配置;测试总结是依据设计的要求,对网络实施测试并写出测试报告;培训是由设计或实施人员负责给使用者或管理员培训使用与维护的技巧等,每一个单元所对应的工作类别都有不同,对应的技能任务、实施形式、技能类别、提交成果和实施人员也不相同,我们通过学生分组的形式来组织教学,具体分工见表1所示。

3.3基于学生特点设定技能目标

实现多层次人才的培养需要把握学生个体的特点并给予有针对性的培养。但是,多数高职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且没有明确的自我发展目标,另外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兴趣爱好很难在学习的初级阶段表现出来。因此,我们采用调查问卷、问询等手段,主动了解学生的学习感受,把握学生对学习单元的认识及偏好,以此作为下一阶段层次培养的基础,通过不断的“反馈、调整、测试”,尽可能准确地把握每一个学生的能力特点,进而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层次教学提供保证。

以表1中的单元为例,一组内善于沟通且获取信息能力强的学生可以重点发展需求单元的技能;专业基础扎实且具备一定管理能力和全局观的学生可以作为组长,重点训练其设计或测试单元的技能;对动手操作感兴趣的学生可以重点锻炼设备连接、安装、配置的技能;另外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培养网络建设和管理中相关的文档管理、报告撰写和培训等方面的技能。以上技能都是实际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且都需要一定的行业背景,通过阶段训练,我们要让学生在实践中找到自己的优势,进而促动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3.4以单元目标为准的双重考核

针对层次培养的目标,考核的内容具备“双重”的特点,一是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的基础内容,这部分内容要求所有学生掌握;二是针对某一门或几门课程而设计的学习单元,多个单元组成一个完整的岗位工作实例或项目,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选择一个或几个单元学习并接受相关的考核。

考核的角度分两个方面。由于基于岗位的工作项目及其流程来源于企业,因此,企业专家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关键作用,主要是依据企业相关岗位的要求对学生提供业务指导,并以各工作阶段的业务要求为标准,对学生的岗位工作作出评价;另一方面,教师根据学生各阶段的技能表现作出技术评价,同时汇总企业专家的评价及学生其他方面的表现作出综合评价[5]。

4结语

刚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因此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显然,基于岗位的层次化人才培养为学生在专业学习领域发挥自身的特长创造了条件。但另一方面,涉及课程单元的岗位业务和工作流程应有足够的代表性,这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地收集实例、抽象提炼来加以完善,进而为有效实现层次化培养目标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 张琼. 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对策[J]. 统计与决策,2005(1):135-136.

[2] 田立勤,乔安娟. 网络工程人才的需求与层次化培养[J]. 农业网络信息,2007(4):116-118.

[3] 赵京丹,马少先. 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的系统化设计初探[J]. 职业教育研究,2008(7):31-32.

[4] 崔秀敏,李显宁. 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高职课程体系[J]. 中国成人教育,2008(1):100-101.

[5] 王妙. 高职课程“评价体系”创新探析[J]. 教育发展研究,2005(11):106-108.

Study on the Foster of Classified Computer Network Talents for Varied Post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YAN Zhijia

(Zhejiang Yuying Colleg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 Hangzhou 310018, China)

Abstract: The network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are the foundation in medium and small-sized enterprises to realize the informatization, while classifying the professional skills of the talents and cultivation at different directions for the talents are focus for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design of curriculum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be related to the process of the network and skills required in the small and medium sized enterprises. Also, teaching programs and assessments should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At the same time, to phase the procedure and divide the course into units can help students master the basic knowledge and choose appropriate units which coincide with the learner’s personality, thus, make it possible to realize the purpose of classifying network talents for different posts.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专业范文6

开放式学习是一种学习方法,其特点是减少受教育机会的壁垒,让学习者更好地控制自己的学习,支持不同类型的学习者在合适的学习时间、地点和效率进行学习,以期获得学习的选择性和灵活性,促进主动性学习。开放式虚拟教学是一种开放式学习概念的具体体现,其是以早期的通信技术为基础。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通常可以较快和较高效率地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因此特别适于作为开放式虚拟教学的对象。借助于开放式虚拟教学手段,学生和教师可以在不同时空进行教学交流。①②③④⑤⑥⑦但是,教师借助于这种开放式虚拟教学通常只能实现其教学管理和教学辅导职能,而不能有效履行其教学职能。在这种学习环境中,学生除了能够获取完整的学习材料外,无法获取有效的学习质量评价、完整的课程信息以及相关的教学管理信息等。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网络的开放式虚拟教学已在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⑧⑨⑩网络整合了开放式虚拟教学的方方面面,从而可以使得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更加高效地体验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这些活动可包括学习质量评价、学习交流、学习资料获取、教学管理和学习所需的支撑网站。学生可以使用电子邮件、新闻组、表决器、同步音频和视频会议、电子白板等多种方式,轻松地交流学习经验,同时进行协同学习。

然而,基于网络的开放式虚拟教育在突出网络技术的潜力时,还应该注意到,学习不只是某种技术的问题。用来呈现的学习资源和支持学习的系统是重要的,但同样重要的是学生本身的特点。开放式虚拟教学的成功或失败,还取决于涉及学习者的所用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技术的计算机专业混合教学模式。

1 混合教学模式

在实际的计算机专业教学过程中,一般采用在校课堂教学和远程教学两种模式。本文定义混合教学模式是处于上述两种教学模式之间的一种形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接受的学校课堂教学的次数比在校学生少,但其也并不是纯粹地使用远程教学模式,仍然需要适当地在校课堂教学。

在校课堂教学要求教师频繁地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教与学。通过教学过程,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掌控学习时间,传递学习资料、指导学习活动等。换句话说,在校课堂教学依赖于一个强大的完整的教学管理支持体系。这种对于教学管理支持体系的依赖程度,会随着学生规模扩大呈急剧上升之势。基于网络的开放式虚拟教学在采用了混合教学模式后,可以有效地避免这个问题。虚拟教学并不等同于远程教学,其可以容纳不同类型的学生,这正好符合开放式学习的理念。其教学对象可以是在校学生,也可以很好地适用于在职的学生。

虽然许多研究表明,虚拟教学与课堂教学相比没有显著差异。但是虚拟教学课程完成率远低于传统课堂教学。混合教学模式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在混合教学模式下,在校学生可自行选择合适的学习时间、地点进行学习,同时又可保证一定的课堂教学次数。对于在职的学生,这种模式使得他们能够在工作的同时,承担大学课程,学习到相应的知识。在这种基于网络的混合教育模式下,学生在虚拟环境中,由于没有教师的亲身参与指导,必然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自我激励,不断地克服困难,取得进步。而在课堂环境中,教师也可以通过提高学生认知能力,展示他们的理解能力,来激励学生的积极性。

在混合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采用一些灵活的教学方法。首先,确定基于网络的开放式虚拟教学的教学内容。制定了相关学习资料、评价标准、测验、音频视频剪辑等的任何所需的多媒体信息。混合教学模式的学习内容不一定完全是电子媒体,也可以采用非电子媒体,例如文本书籍。长久以来,纸质书籍无论何时都是最适当的学习途径。这样在一次课堂教学之后,学生可以在接下来的两个星期的任何时间里,通过获取相应的教学内容来进行虚拟学习。两个星期后进行一项课程检查,以确定虚拟学习的效果如何。在期末考试时,将“虚拟学习的效果”这个主题作为考试的主观命题,加以考核。其次,通过上述过程,教学确定整整两周,所有内容教学可以有虚拟教学形式完成。在这个阶段,教师已经获得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时间段,进行下一阶段的教学内容的安排。再次,教师构造一个完整课程单元来发挥混合教学模式的优势。一个十八周的课程可能涉及四次与学生面对面的课堂教学。第一次课堂教学是解释这个开放式虚拟教学环境的概况,并向学生介绍学习资源和支持系统。在第四周和第八周的课堂教学通过处理学生遇到的问题。在第十八周,也就是最后一次课堂教学,可以用来做出整个课程的总结和对学生的总体评价。

这里所提倡的多步灵活的教学方法的优点是,教师可以逐渐培养学生使用虚拟教学环境学习,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其置于合适的虚拟学习的层次中。而教师在通常比较紧张的时间压力下,虚拟教学内容没有较大的改变,就不必进行重复的准备。即使教师在初次使用混合教学模式时感到无所适从,但通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发现这种教学模式在本质上是有趣的。对于那些在校学生,其需要一个更灵活的学习方式,将意识到混合学习的灵活性的价值。对于那些在职学生而言,他们也许能够参与每月一次的重要课堂教学,但是他们的工作并不总是允许他们参加每周课堂一次的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对于他们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2 虚拟教学环境

本文所提的开放式虚拟教学环境采用了混合教学模式,其关键技术必须支持线上线下的协同工作。线上关键技术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于如何解决为这种虚拟教学环境中为计算机应用程序定制专门的网络浏览器。网络浏览器是本系统重要的人机交互接口,这是至关重要的技术难点。

具体而言,虚拟教学环境在配置教学内容时,应该区分存储和使用教学内容的通用特征和实例特征。学生可以通过这些特征自定义教学环境的功能,设置教学环境的约束条件,并可以自定义地配置计算机应用程序。而且,虚拟教学环境中的教学内容可以为个人和小组等不同学习组织形式提供可选的功能和灵活的方案及其应用。传统的方法不能通过计算机程序支持高效的处理。对于教学信息的计算机描述的结构化和关联化,必须要进行适当的改进,以保证一致的信息结构。在虚拟教学环境的方法,使用的管理模块,教学计划和学生 课程模式剖面以一种一致的结构的形式存储起来。

虚拟教学环境必须能够提供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类似的教学服务。通过前述定制的专门浏览器处理可以提供所需的教学资料、学习背景知识的链接,以及其它基于因特网的能够提供给学生和教师的更多服务。该虚拟教学环境的一个优势在于,可以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虚拟环境混合使用,无论是课堂的教学过程,还是远程的应用程序都可以使用先进的虚拟教学环境。

3 结论

本文所提出的混合教学模式具有对于不同学生的正确的分类能力。这与早期的仅仅是基于网络学习方法有本质的区别。早期的基于网络学习方法是依赖学校和教师简单地传递学习资料来实现基于网络的开放虚拟教育。本文所提出的混合教学模式除了提供在线的学习资源,还穿插有适当的课堂教学。并且本文所提出的基于网络的开放虚拟教学还具有教学内容、课程管理能力,并且为虚拟环境中的学生的需求而优化。

当前仍有很多学校以简单的网络为基础来传递教学内容。只是将这种方式作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补充。这样的系统往往不包括在线支持教学内容的支持,也没有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这使得远程学习者会在这样的环境中不太可能取得成功。人们真正需要的是将网络技术作为一个虚拟教学的关键因素,利用其通信的便利性和高效性,支持真正的协同学习,从而使得学生真正融入到一个具有沉浸式多媒体体验的混合教学环境中。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300125) 项目资助

注释

① 刘志坚.探析教育信息化中的微格教学[J].计算机与信息技术,2008(6).

② 张健.良好学习风气的培养[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8).

③ 王出航,任丽莉.基于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提升整体教学质量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36).

④ 沈成凤.高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估制度完善研究[J].吉林教育,20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