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职业教育调研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职业教育调研报告范文1
一、基本情况
(一)职业教育发展情况
目前,全盟有各级各类职业院校10所,其中旗县市职业高中5所,盟属中等职业学校4所,高等职业院校1所。20__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6574人,在校生达到1.28万人。在10所职业院校中,有2所为自治区级重点职校,1所为国家级重点职校,初步形成了初、中、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学历教育与短期技能培训有序结合的职业教育发展格局。总的看,全盟职教事业有了长足长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基础投入不断加大。近几年,各旗县市按照《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意见》要求,对职业院校在政策扶持、经费投入上给予大力支持。特别是在校舍建设上,能够及时协调配套资金、土地征用等方面的难题,使我盟职业院校办学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扎旗、突泉都新建了职业高中教学大楼;中旗投资3534万元启动实施了职业高中迁建工程;兴安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楼和学生公寓达到了4.2万平方米;乌兰浩特为职教中心购置了设备,扩大了学校容量,增强了办学实力。
2、办学能力有所增强。目前,全盟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达到763人,学历合格率达到80%以上,其中“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28%。调研中发现各地师资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紧缺的问题,但各职业院校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加强了对骨干教师和专业教师的培养培训,推进职业化建设,鼓励教师考取行业技能资格证书。扎旗政府20__年以来,面向盟内外招聘了13名本科学士学位毕业生,在旗内招聘了20名优秀教师,充实到职业教育的第一线,使职业高中师资队伍得到优化。从设置的专业和学科上看,全盟基本形成了覆盖一、二、三产业的计算机应用、工业与民用建筑、农学、畜牧、酒店服务和管理等20多个学科体系。其中乌市职教中心的汽车驾驶与修理专业和前旗职高的农学专业,20__年被自治区教育厅认定为区级精品专业点,前旗职高的民族手工艺品制作专业和突泉职高的电焊专业也办出了自己的特色,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
3、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得到有机融合。近几年,全盟职业院校以市场为导向,积极与农业、扶贫、劳动保障等部门合作,发挥职业教育资源优势,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再就业培训、劳务输出培训、新型农牧民科技培训等纳入职业教育的服务范畴,为提高农牧民和城镇待岗、转岗人员的职业技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4、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初见成效。各旗县市不断完善招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着力促进高中阶段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协调推进。如乌市教育行政部门给市属各初中下达职业招生指标由最初的10%提高到了20%,引导不能升入普通高中的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学习;扎旗实施普高分流制度、春秋两季招生制度和特困生减、免、缓交学费政策,拉动招生;中旗对初三学生进行初等职业教育,促进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有效接轨,保证了职业高中生源。各地还积极探索“校校联办”、“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联合办学模式,有针对性的开展订单式教育,不仅提高了学生实践技能水平,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据统计,平均每年全盟职业院校输送各类人才4000人左右,就业率达到95%,月工资在1000-2500元左右。
(二)农牧民技能培训开展情况
近年来,各旗县市和农牧场管理局把提高农牧民技能做为促进转移增收的一项基础工作来抓,整合了相应资金,扩大
了培训规模。各地为此也进行了有益尝试,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比如,盟农牧场局采取集中办班、对外考察、选送高校、外派挂职等多种形式,为农民、农村基层干部及场部干部进行培训;乌市选派科技特派员深入基层推广农业适用技术;中旗、前旗把科技培训办到田间地头,做给农民看,引导农民干;扎旗通过赶科技大集、发放宣传资料、设立咨询台宣传科技知识,并在旗电视台黄金时段请农牧业专家结合农时举办电视专题讲座;阿尔山定期组织农民到乡镇集体收看全盟农牧业科技讲座网络视频,并向农民发放农作物栽培管理技术宣传册;突泉县将就业再就业培训、“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资金捆绑使用,把职业高中做为培训基地,聘请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执教,举办了全区首期农民电焊技能培训观摩班,培训学成人员先后到上海、大连、青岛等地就业,平均月工资达到2500元。
(三)兴安职业技术学院、盟职教中心作用发挥情况
兴安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以来,学院领导班子明确以社会需求和服务地方经济为办学定位,在抓好常规学历教育的同时,培养职业技能和应用型人才,完成了劳动力转移输出、农牧民职业技能及干部培训等任务,为全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批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技能型应用人才。20__年,学院成为盟示范培训基地和科右前旗“雨露计划”培训基地。按前旗“雨露计划”800人的培训任务,总计培训汽车驾驶、农机驾驶与维修、道路运输从业资格、家政服务、保健护理、用工维权等各类长、短班学员12期共计820人次(672人就业)。通过转移培训的学员月收入平均达到1300元,比务农的农民高500元。近两年,学院完成培训各类农牧民职业技能3862人次,培训农村牧区干部1240人次,为万家会馆、安华保险公司等培训企业员工近400人次,并利用寒暑假时间,开展了3次“三下乡”活动,受益农牧民近300人。
近两年,盟职教中心积极发挥对全盟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指导、劳动技能培训、劳动就业指导、职业实习训练、职业教育科研、职业技能鉴定等职能作用,完成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培训、鉴定1357人,培训建设行业中级管理人员557人,完成建设行业中级管理人员继续教育460人,鉴定乌兰浩特地区下岗失业再就业人员1410人,培训全盟机关事业单位技师、高级技师37人,通过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培养技能型人才,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为兴安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努力。
二、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1、关心支持职业教育的社会氛围尚未形成。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上重视普通教育、轻视职业教育的情况较为普遍,加之宣传引导不够,造成普职比例失调,个别地方职业教育生源严重不足。
2、职教经费的短缺制约了有效发展。职业教育普遍存在办学经费投入不足,来源渠道单一的问题。由于政府投入主要是学校教职员工经费,学校要靠收取学杂费维持运转,大部分学校为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负债运行。如兴安职业技术学院负债达到1252.7万元,中旗职高也存在负债运行情况。办学经费不足,使职业院校办学条件改善缓慢,全盟职业院校普遍存在实验实训设备老化短缺的问题,多数职校的实习设备在性能上远落后于生产一线,在数量上严重不足,达不到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要求。
3、专业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我盟职业院校教师编制短缺,而在现有师资队伍中,既能教专业理论知识,又能教实际操作技能的“双师型”教师更是匮乏。随着近两年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及在校生的增加,职业院校教师编制和总体数量偏少的问题日趋明显,如兴安职业技术学院、乌市职教中心分别有70名、23名教师未进编,盟职教中心、突泉职高、中旗职高也存在专业课教师紧缺问题。
(二)农牧民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缺乏健全的农牧民培训管理体制。部门间缺乏统一协调协作,培训经费分属劳动、农业、扶贫等多个部门,条块分割,不利于整合。
二是农牧民培训缺乏广度和深度。农牧民培训主要以短期实用技术普及培训为主,对农牧民骨干的技能性和创业性培训较少,培训领域不宽。
三是培训机构不健全。由于没有固定的培训机构,部分培训基地设施落后,影响农牧民技能性培训的效果。
四是农牧民参加培训的认识不高。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观念有待于进一步更新,就业技能培训后实现转移就业仍面临一定难度。
三、对策建议
(一)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建议
1、树立大教育观,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建议盟委、行署向自治区争取尽快出台《自治区关于免除兴安盟职业院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学费的补贴政策》,同时盟委、行署要制定《全盟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各旗县市制定当地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促进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同时各级政府要统筹管理好部门培训经费,将“阳光工程”、“雨露计划”资金、农村科技开发和技术推广经费以及劳动社会保障部门再就业培训经费捆绑使用,将培训任务交由职业院校完成。
2、在办学经费上给予必要保障,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十一五”期间,国家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在职业学校基础建设和学生资助等方面给以大量投入。自治区、盟和旗县市三级共投入5亿元,其中自治区本级和盟市旗县各配套资金2.5亿元。因此,建议盟和旗县市政府有比例、有重点地加大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重点抓好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和骨干专业建设。凡是国家和自治区投入在职业教育的专项经费应及时足额拨付到位,盟和旗县市两级财政的配套资金要按规定给予配套。同时,政府要调控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可定期对职业院校专业进行督导评估,对专业条件差,招生人数少,就业率低的专业进行限期整改或者叫停,增设农畜产品加工、电力和重化工、冶金和有色金属冶炼等专业,做强做大一批盟级、区级、国家级精品专业。
3、强化政府行为,加强统筹协调。各级政府要健全职业教育领导机构,建立由政府牵头、有关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制定更加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路、政策和办法,各级教育、
人事等政府部门要认真解决师资队伍短缺的问题,尽快制定和完善职业教育教师聘用政策,建立绿色通道,支持职业院校面向社会聘用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4、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增强职业院校活力。各级政府要支持职业院校建设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对职业院校独立或与社会企业联合创办的工厂、车间给予征地、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职业院校可在政府的支持下,打破部门、行业、地域界限,采取高职与中职、盟级与县级、学校与企业等多种联合办学形式,优化资源配置,扩大办学规模,避免重复建设,实现招生、就业、师资、实训基地等资源共享,增强市场竞争能力。职业院校要以经济社会需求为准则,开展形式多样、长短结合的职业教育和开放式办学,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和“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稳步推进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等开放式培养人才的新模式。
(二)农牧民培训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是成立由各级政府牵头,农业、教育、财政、人事、劳动、扶贫等部门领导组成的农牧民培训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农业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定期研究和解决农牧民培训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当前建议盟委、行署向自治区争取加大对我盟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财政补助资金和指标方面的倾斜。
二是做好农牧民培训规划。把农牧民培训放到职教体系中统筹规划,建立并完善管理体系和资金投入机制。把引导性培训交由乡镇苏木组织好,把科技送到田间地头;技能性培训由政府统筹好各职能部门和职业院校完成,充分发挥资源整合效益的最大化。
职业教育调研报告范文2
一、基本情况
(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职中)。该校隶属于教育局管理,是一所集中等学历教育、成人本专科函授教育、短期职业技能培训于一体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占地82.2亩,校舍建筑面积达到2.04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员工188人,其中在职141人,专任教师115人。XX年春季学期有30个教学班,在籍学生2835人。开设有汽车运用与维修、数控技术、旅游服务与管理、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等16个专业,累计为社会输送XX0余名各类技能人才。XX年以来,先后被省相关单位确定或评为“512工程合格学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基地,省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省农民科技培训星火学校,州广播电视大学咸丰分校,学校可进行专科和本科函授教育。
(二)湖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市分校(以下简称农广校)。该校隶属于农业局管理,现有10个教学班,在籍学生675人。现有教职工34人。农广校还没有自己的教学场所,暂租借县委党校教学。开设有北大青鸟aptech计算机软件应用、电子应用、平面设计、电子商务、文秘等专业。XX年与巴东农广校联合办学,XX年学校与北大青鸟集团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并与多家国际知名企业联办实习基地。XX年届毕业生已分别安置到珠海伟大集团和苏州成方电子有限公司就业。XX年以来,先后被确定为“清华大学远程教育培训咸丰工作站”、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品牌基地、县退耕还林农村技能培训学校、县库区移民培训学校。学校设立有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
(三)民族技工学校(以下简称技工学校)。该校隶属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管理,于XX年3月经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新成立的民办全日制中等民族技工学校,学校占地20余亩,总建筑面积1XX余平方米,教学区、生活区、实习区、运动区相对独立,教学条件优越。现有教职工26人,其中,专任教师16人,实习指导老师4人。在籍学生429人。开设有电气自动化、文秘与办公自动化、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现代物流等12个专业。教学用计算机达200余台,模具、数控设备和场地价值达80万元,汽车维修设备、机电、电器、电焊、氩弧焊、车、钻等设备齐全。学校已与富士康、比亚迪等多家“世界五百强”集团签订了《校企业合作人才培训协议书》,实行“订单式”办学。经县政府批准设立“旅游人才培训基地”,扶贫开发办确定为“雨露计划培训基地”。
二、主要成绩
(一)领导重视,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把职业教育工作纳入全县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进行谋划。一方面坚持以公办教育为主,县政府多次专题研究职业教育发展问题,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到职中现场办公,解决征地和扩校问题,对职中的发展提出了明确意见;另一方面积极支持民办职业教育,技工学校在筹建过程中,县领导多次实地考察,解决建校过程中的征地和建设问题。XX年4月,县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按照国发〔XX〕16号文件,鄂政发〔XX〕37号文件要求,城市“三税”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20%。近三年来,职中多渠道争取投入4462万元,改善办学条件。三所职业学校都落实了贫困生国家资助政策,仅职中就发放各项资助金800多万元。这些政策的落实,有力地促进了我县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
(二)整合资源,职教规模不断扩大。XX年,县政府将原二中、职业高中、农机学校整合为咸丰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XX年将县教师进修学校、成人中专合并到职校,扩大了办学规模,完善了职教职能。XX年秋,县编委发文认定县内13所初中学校为该校分校。XX年春季,全县职业教育共开设52个教学班、30个专业,在籍学生达到3939人。几年来,全县各类职校共为社会输送各类技能人才51500余人。
(三)创新机制,职教办学形式多样。一是走政府、部门、民办职业教育之路。坚持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力量办学为补充的原则,按照“积极鼓励、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依法独资或以股份形式合资办学;二是走校企联办劳动就业市场对接之路。充分发挥职校理论教学的优势,学校完成理论教学后,由企业提供实习场所和实习设备,顶岗实习,学生毕业后可留厂就业。托宽了就业渠道,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专业课程,实行“订单式教学”;三是走强校联办之路。县职中与恩施州职校、农广校与巴东农广校联合办校,实现了强校联合,资源共享的目标,走出了一条“优势互补、工学结合、带薪实习”的路子,为我县发展职业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农广校丁寨籍学生郭萍带薪实习5个月,获打工收入13200多元,扣除学费后,给家长退款达5000多元。带薪实习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减轻了贫困家庭负担,很受学生家长欢迎。
三、存在的问题
(一)重普通教育,轻职业教育现象突出。从社会层面看,“重普通教育,轻职业教育”的思想仍然存在,认为职校招录的学生都是“淘汰生”,用升学率评判职校,用能否考上大学来衡量学生,忽视了发展职业教育是执行国家劳动预备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从学校层面看,“重理论教学,轻实践实训”情况较为突出,专业教师难招聘,实训操作无设备,学生厌学,老师烦教,忽视了职业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这一特性;从家长层面看,“重学历,轻技能”现象相当普遍,认为读职校低人一等,读高校让人高看,职校毕业生是打工仔,高校毕业当干部,千方百计想让自己的子女上普高读大学,其结果大学没考上,职校不愿读,没有任何技能就去打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成才之路。
(二)专业教师、实习指导教师奇缺。我县职校专职教师大多数是由基础文化课教学和普高转行而来,有实践经验的实习指导教师或“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从普高转行的老师专业知识缺乏,实践经验不足,难以摆脱普通教学模式,实习指导老师高校分不来,社会聘请实训指导老师又没有教师资格证,职校仍延用“以课堂知识传授为主,技能实训为辅”传统的教育方式,培养的学生动手能力差,没有技能,毕业生仍是普通的打工仔。因此,职校专业教师、实习指导老师的奇缺,严重地影响了技能教学质量、职校生源、实用型人才需求与劳动力就业市场的有效对接。
(三)特色不突出,专业课程设置缺品牌。全县3所职校,专业课程设置大多雷同,所设专业课程基本上是教学成本低,不需任何实训设备的专业,有实训设备的只有计算机专业。因此,学校没特色,专业缺品牌,学生无专长,毕业生就业只能当普工,不能当技工,更谈不上当技师。如教学成本相对较高机电专业的毕业生,技术含量高,社会需求量大,劳动就业市场竞争能力强,毕业生每月工资都在5000元左右,但因缺乏专业指导老师、实训设备而没有开设,或开设得不完全。一个机电专业的车、刨、钻、镗、铣、钳、电焊、氩孤焊等工种的毕业生,只要精通上述1-2门专业技能,就可享用终身。
(四)招生不规范,有偿招生愈演愈烈。中职招生管理不够规范,招生计划、学籍档案管理规定执行不严。一是有偿招生现象突出。我县每年有初中毕业生约4700人,除高中和职业技术学校每年招收2800人外,大部分被招生贩子以每生XX元-800元不等的价位招收到外地就读,导致当地部分职校“吃不饱”。如技工学校今年秋季应招600人,实招200余人,缺口400人;二是招生秩序混乱。由于中职、中技招生实行自愿进校,导致招生贩子有可乘之机,“自愿”逐步演变成无序竞争,招生工作越来越困难;三是冒牌招生现象突出。社会各种良莠不齐的短训班,打着职校招生的幌子,走村窜户虚假承诺招生,学生在不明真假的情况下报名入学,上当受骗。甚至的有乡村干部也帮了冒牌招生的倒忙。
(五)投入不足,办学条件较差。前几年教育发展的重点放在了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欠帐太多,职中负债近800万元,部门办、民办的职业教育政府基本上没有投入,办学条件较差。目前,办学条件除民族技工学校比较好以外,职中缺学生宿舍、学生食堂、实验场地、实验设备。县农广校无办学场所,租借在县委党校,教学、实验、生活场所十分拥挤,必需另选校址,才能达到办学条件。技工学校除计算机教学设备外,有车床和钻床供学生实训,职中除计算机外,实习车床、钻床都是老式淘汰设备,驾培专业虽有场地,但只有5台大车4台小车,必须改造升级为二类驾校才能达标。3所职校存在不足的共性(除计算机专业外)都是实训设备不足。其它无实训设备的专业只能进行理论教育,在没有实训设备和没有投入的前提下,要办好职业学校是不可能的。
四、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领导,规范投入与管理。一是要继续落实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县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积极落实职业教育发展的相关政策,督促相关各职能部门认真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相关职责,继续把职业教育纳入全县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统一谋划,把职业教育放在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位置去实施;二是要增加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按照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设立职业教育专项发展经费并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城市教育费附加安排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20%,农村成人教育经费定额从年人均30元提高到人50元”。把这些经费集中起来,用于职中的学生食堂、学生宿舍、实验楼的建设,用于3所职业学校的教学仪器、实训设备添制;三是要加强管理,建立职业教育管理工作新机制。教育主管部门要将资金保障、设备购置、师资配备与培训、日常管理纳入规范化管理轨道,不断提升我县职业教育水平;四是要进一步规范职校招生行为,继续将中职招生计划下达到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以保证各职校生源。对有偿招生,买卖生源等现象,相关部门要联合调查取证,对违反招生规定的学校及个人进行严肃处理。
(二)正确引导,转变观念。职业教育是我国执行劳动预备和就业准入的重要制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是企业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要帮助学生树立“一技在手、就业无忧,身有特长、成就有望”新的成才理念和“以特长成就人生,以技术服务社会”新的价值观念。因此,要着力解决社会存在的“重普教轻职教、重学历轻能力”的问题,正确引导家长把学习基础理论差,但动手能力强的学生,送到职校进行职业教育,发挥其所长。各职校要因人施教,真正做到“以课堂知识传授为辅,技能实训为主”的教学方式,把学生培养成为有过硬的技能本领,有理论基础知识,深受社会企业欢迎的实用型人才,努力把理论上的差异生培养成为动手能力强的特长生。
职业教育调研报告范文3
一、问题提出
2005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强调“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高度重视实践、实训和实习的环节教学”,明确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教师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尤其是青年专业教师大多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和必需的专业操作技能。
专业教师赴企业实践锻炼是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有效方法,是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的良好途径。黑龙江职业学院是国家示范性高等院校,从目前师资队伍建设的实践状况来看,各部门在教师专业发展建设中都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专业教师赴企业实践锻炼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因此,结合我院的发展目标和师资队伍建设的实际情况,探索具有一支理论知识丰富,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还需深入了解学院专业教师的现状,建议和意见,推动高职教育的 更好发展,是我们当前学院解决的重大课题。为此,我们课题组开展了此次调查研究。
二、问卷与调查样本分析
为了弄清本课题问题背后的原因,沉入了解我院畜牧兽医专业教师的现状,本课题组根据相关资料,结合学院畜牧兽医专业及专业教师的实际情况,调查对象以畜牧兽医专任教师为主,均采用无记名方式为主进行填写。本次调查随机发放问卷100份,收回98份,数据结果可以作为科学分析的可靠依据。
调查内容一:畜牧兽医专业教师基本情况
主要调查专业教师的性别、年龄、职称、最高学历和来校途径。统计情况如下:
调查内容二:专业教师对企业实践锻炼的认知情况
你认为阻碍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你认为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从以上3个表看“更新知识,提高专业能力”、“参加企业进修”和“下企业实践锻炼”是专业教师企业实践锻炼的主要动力,大部分教师认为“参加技术培训”、“企业实践锻炼”是更新知识和提升专业技能的主要途径。
在以上问卷调查中,我们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如下:
1、专业教师理论知识丰富,实践技能薄弱,与企业联系不密切。2、校校企合作薄弱,缺乏基于校企合作的企业依托平台,教师不知道如何联系企业,学不到专业技能。 3、专业技师到企业实践锻炼时间短,与教学时间冲突。4、专业教师重学历教育,轻实践技能提升。5、参与进修和企业培训度不高。
三、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的几点建议
从调查看,专业教师希望了解专业新动态,提高专业实践技能,希望相关企业提供平台,接受专业实践技能培训,因此,学院应该结合我院畜牧兽医专业教师的实际现状,鼓励和支持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做好校企合作,制定相关的企业培训计划和目标,定期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科研单位进行技能实践培训。通过企业锻炼,熟悉本专业的生产工艺流程,服务技术要领,积累实际工作经验。这样能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操作能力。把专业学科理论和实践技能结合起来,培养出能讲会教,动手能力强的专业骨干教师。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保障。
为了更好的是专业教师去企业实践 我们提出几点建议:
1、改善激励政策,保证专业教师能真正去企业锻炼,提高专业技能。
2、调整教师授课任务,多给青年专业教师参加培训和到企业锻炼的机会。
4、联系相关企业,提供兄弟院校参观机会,多开展技能实践培训。
5、派教师参加相关专业、企业、全国性的论坛及学术交流。
职业教育调研报告范文4
一、调查简介
为了能够把握到现阶段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现状,本文的调查是以湖南长沙岳麓区的两所高职院校为目标调查群。调查对象为2012级到2014级的学生(表1),这些同学目前处于学习的不同层次,在学识等各方面均表现出了差异性。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41份,有效率为80.3%。
二、调查结果及数据统计
本次的问卷调查的结果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调查样本人口学特征分析。学生的人口学特征是数据的第一组成部分,通过对样本调查者的性别、家庭所在地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具有如下特征,如表2。
此次调查的岳麓区的两所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中男生只占12.86%,学习旅游的女生占大多数。多数来自农村,在农村里基本很少或没有听到过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城市的学生也是以学习成绩为主,很少涉及到职业方面的内容。
(二)调查样本对旅游管理专业的选择及满意度。就学生就读高职的原因、专业选择、对所选专业满意度进行分析,如表3。
此项的调查样本数据显示了学生就读高职的最主要原因是因为高考失利。高考失利以后对专业的选择虽然有大部分是自主选择的,但是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喜欢程度是一般。当初选择旅游管理专业的时候有一些是随机选的,选择旅游管理这个专业最主要的两个因素一个是认为就业容易;另一个就是免费的出去玩,没有认为这是一项工作,要负一定的责任。对专业的了解方面也有欠缺,没有全方位的了解。
(三)调查样本学生自我认知程度。通过调查样本学生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自身优势、自学能力进行分析,如表4。
从这项数据显示可以看出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对自身的认知方面欠缺的比较严重,最大的兴趣爱好就是看视频,对自身有哪些优势大部分学生不了解,并且没有自觉能力的学生占多数。学生对自我认知都没有了解多少,那么对职业生涯规划就几乎无涉及。
(四)调查样本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以调查样本学生的就业择业问题、求职过程、职业期望、职业方向来进行分析,如表5。
从这项数据组可以看出在旅游管理学生的职业生涯认知方面的不足,对就业和择业问题比较模糊的人数占1/3,对如何找到工作也不太明确,但是对高收入的期待占63%以上,仅有35%的学生有职业方向。
(五)调查样本职业生涯规划课的开设情况。通过对调查样本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开展、任课教师和实践机会进行分析,如表6。
职业教育调研报告范文5
关键词:技工院校 教学模式 方法改革 实验研究
课 题:本文是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2011年度职业教育重点规划课题《技工院校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实验研究》的科研成果。
一、背景
中等职业教育缺乏吸引力,技工教育面临“进”与“出”双重挤压的新局面,要求进行适应新形势、新变化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改革。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和行动导向的教学观的引领下,解决技师学院实训教学的共性问题,改变培养模式,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改变教学模式和方法,进一步深化内涵发展。
二、构建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理念
以笔者学院“分层次、螺旋递进式”的分层次实训课程体系为基本逻辑框架,在每一层次构建教学场所,创立教学情境,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改革和对应教学任务的具体教学手段的合理应用,实现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革成果。进而构建体现创新教学情境、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改革理念。
三、开展调研活动
以教学模式和方法改革为切入点,构建笔者学院独具特色的课程体系推广平台,为教学模式和方法改革构建框架。重点在三个方面开展调研活动,形成三个调研报告:一是面向笔者学院机械技术系数控加工、焊接加工和机械加工的200名学生进行了一次综合情况调查,通过将技师学院在校学生统计中反映出的问题与2011年统计对比,从中找出技师学院学生认知情况、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确实具有特殊性,完成《技师学院学生认知和教学模式应用情况调研报告》1份;二是了解数控专业岗位群的需求现状,探讨技师学院的课程模式、教学模式与企业零距离对接问题,推动课程体制和教学模式改革,完成《数控加工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调研报告》1份;三是为明确专业课程现状、岗位群适应情况、学生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积累了素材,为构建和完善分层次实训课程体系教学改革提供了依据,提出教学改革的重点思路和措施进行毕业生跟踪调研,形成《毕业生跟踪调研报告》1份。
四、制定专业教学模式和方法改革实验设计方案
实验设计方案体现实验条件设定,构建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模式环节,体现教学模式创新效果的研究内容、对比性研究结果的呈现形式和基本结论,体现职业教育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模式。
五、四个专业出台专业教学模式和方法改革实验研究报告
根据课题组制定专业教学模式和方法改革实验设计方案, 数控加工等四个专业,从构建实训教学层次、创新每一教学层次的教学情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的教学方式改革和各种教学手段合理应用等实验环境的验证,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学生专业能力、动手能力、沟通能力及独立思考能力四个方面进行了考核,形成了反映教学效果成效显著的专业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改革的研究报告。
六、在教学模式改革下实训课程体系试运行测评工作
选择数控加工专业,针对实训教学评价体系22个指标,在实验教学模式和方法改革条件下,对在校学生进行了试点评价。通过近一个学期的真题真做、认真自评,普遍认为对实训教学有良好的推动作用。具体测评过程是完成数控加工专业实习教学评价体系测评书。
七、新实训课程体系的实效性
一是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加强。形成学习气氛后,学生动手能力明显提高。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同时对技能的学习步骤、学习方法、技能要点掌握得很清楚,学习效
果好。
二是指导教师主导作用得到强化。通过此课题的研究,锻炼了师资队伍。
三是通过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测评书的测评工作,使实训教学成效有了保障。教师授课目标明确,教学文件更加规范,评价标准更能促进各种积极因素的发挥,各项工作能做到有的放矢。
四是师生大赛取得骄人成绩。特别是第四届全省技能大赛和第五届全省数控技能大赛,学生获得8金4银4铜,15人提前晋升为技师。
五是通过此课题的运行,我们认为可以完全推广到其他技工院校应用,以此缩短探索技能提高的盲从期,能够加快技工院校教学模式和方法应用,还可以根据各自学校各自的条件进行补充与完善。
八、结论
1.新教学模式和方法的特点
(1)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改革的科学性。体现为《教育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意见》中关于改革教学模式的要求和全国机械职业教育中职专业教学标准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体现为技工院校教育教学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体现为技工院校设置专业性质、学科特点和特色。
(2)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改革的先进性。一是渗透新的教学理论、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在培养模式上体现教、学、做的统一和能力递进的理念,在教学模式上体现做中教、做中学情境教学;二是渗透新的内容,内容更新反映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方式的转变,体现在特定情境下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等新应用情况;三是渗透新的教学手段、方法,对培养目标相同的任务,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下教学方法不同,特别是在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同时,充分利用岗位工种的专业化软件、教学场所优势进行虚拟化、数字化和一体化教学。
(3)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改革的应用性。应用性体现为可行性、可操作性和可考评性。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应用,创新教学情境,突出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的转变,各种教学手段的合理应用,调动了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课题形成系列成果
(1)构建体现创新教学情境、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改革理念;
(2)形成三个调研报告;
(3)制定专业教学模式和方法改革实验设计方案1份;
(4)撰写专业教学模式和方法改革实验研究报告4份;
(5)进行对比性测评,形成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测评书1份;
(6)新增的配套实训教材10部、课件4个;
(7)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改革成果研究论文10篇。
还有在以下不足。
一是《技工院校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实验研究》成果推广难度较大,需要较大的成本和理念的更新,需多层面反馈教学效果予以验证。
二是教学场景的建设还需进一步强化和调整,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教学。
三是各种教学手段应用,需要各种教学载体做支撑条件,推广难度比较大,应逐步建立推广平台。
参考文献:
[1]戴春禄,苑士学.基于技师学院学生与企业零距离就业的实训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综述[J].北京高等电力专科学校学报(社科版),2011(6).
职业教育调研报告范文6
各位委员、同志们:
本次会议的一项重要议程是听取和审议全市职业教育工作情况的有关报告,这是本届人大常委会的第一次专题审议。市人大常委会对此非常重视,从2月份开始就成立调研小组,制订调研方案,深入地开展调研工作。纵观整个调研过程,有三个特点:一是调研内容具有广泛性。既有职业院校,也有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职工培训,既涉及到职业教育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问题,也具体涉及职业教育的内涵建设和培养模式等;二是调研对象具有代表性。调研组先后赴缙云、云和、景宁、遂昌、松阳等地,走访了10多所学校和5家企业,从而较客观全面地反映出我市职业教育的不同层面的基本状况;三是调研手段具有多样性。调研采取听取工作报告、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实地查看等多种形式,并赴发达地区考察,在此基础上形成调研报告。可以说,这次调研工作深入、细致、扎实,不仅为本次会议审议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且为以后常委会的调研工作做出了示范。
应该说,撤地设市以来,我市的职业教育发展总体是良好的。无论是政府的工作报告、人大的调研报告,还是各位委员和同志们的审议发言,对取得的成绩都给予了客观的评价。当然,我市的职业教育仍存在不少问题,既有基础薄弱、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合理、投入不足等“硬件”方面的问题,也有办学理念陈旧、管理方式落后、教学质量不高等“软件”方面的问题,归根结底是现有的教育模式与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问题。刚才各位委员和同志们在审议中,对我市职业教育工作提出了许多有价值、针对性强的建议意见,希望政府及有关部门根据本次会议通过的审议意见,结合大家在审议中提出的意见建议,认真做好整改落实工作,推动我市职业教育工作又快又好发展。
借此机会,我就职业教育工作谈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形成共识,切实增强抓好职业教育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实施“三市并举”战略、提高我市综合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在实施“三市并举”战略中,特别是在我市快速推进城市化和工业化、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的过程中,需要一大批掌握实用科技知识、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素质的技术工人和一线劳动者。我市水阁的工业图区逐步建成投产后,招工难的矛盾已逐步凸现出来。“民工荒”实质上是“技工荒”。这既给我市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要看到这是职业技术教育的良好发展机遇。我们必须从源头抓起,更加重视发展职业教育,为增强我市的综合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提供人力资源保证。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方面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这些都有赖于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的提高,这就必须加强职业教育,通过职业技术院校的培养、通过农民实用技能培训、通过化技校、农民夜校等途径,促进“农科教”结合,逐步提高农民的文化知识水平和谋生本领。对我市这样欠发达地区而言,现在多招一名职技校的学生,将来就能减少一个贫困户,增加一个小康家庭。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当前,我市正处在“黄金发展期”,同时也是“矛盾凸显期”,而就业是关系民生和社会和谐的突出问题。目前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同时并存,一方面大量闲散人员和大中专毕业生不能充分就业,另一方面企业却招不到有用的技术人才,特别是技能型工人严重不足。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把人口就业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从这个意义上讲,发展职业教育就是发展现实的先进生产力,抓职业教育就是抓经济发展,就是抓社会稳定。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实现教育事业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如果说普通高等教育是培养学术型、工程型人才为主,那么职业教育就是培养技术型、技能型人才为主,两者之间只有方向不同,而没有贵贱之分。我们必须消除职业教育是“二流”教育的思想,树立只要有一技之长、受市场所欢迎的人都是人才的理念,要通过教育制度改革,让所有人都得到平等的受教育机会,让各种类型的人才都有用武之地。这次我们到深圳大芬村就充分地感受到这一点,那些画家、画工也许数理化功底并不深、学历并不高,但是他们却很有艺术天赋和经营头脑,这些就是我们需要的人才。
总之,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并认真落实抓职教就是抓经济,抓经济必须抓职教的观念,自觉把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努力把我市职业教育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努力发展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有别于普通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融公益性与产业性为一体,是教育体系中最富活力、最可深化改革的领域。职业教育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必须在改革中找出路,在创新中求发展。
要以市场化改革为导向,进一步转变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在促进职业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上下功夫。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政府要从直接管理向宏观引导转变,办学目标要从传统的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转变。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职业教育的自身规律,加快建立和完善“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新体制。要强化政府的统筹管理职能,进一步统筹规划、统筹办学、统筹资源,对学校和专业的设置进行合理配置,通过资源整合把优势做强、把强势做优。要加快办学体制改革,鼓励和支持行业、企业和社会力量举办或资助职业教育,积极参与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形成政府主导,行业、企业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
要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明确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着力在提升内涵、办出特色上下功夫。职业教育本身与经济社会有着最紧密、最直接和最广泛的联系。要主动适应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要求,坚持面向市场、贴近经济,深入研究市场需求。要以办企业的理念来办职业教育,切实搞好市场调查研究,预测劳动力市场需求变化趋势,切实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要按照就业需求配置教学资源,从本市最需要最紧缺的人才需求出发,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实行“订单式”培训和证书制度,使受训者达到“一证在手、一技在身”,努力为地方经济发展输送更多有用的人才。要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机遇,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技术教育,加快培养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尤其要加强对失地农民的培训,促进他们尽快地转产转业。
要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改革职业教育院校的培养途径和教学方法,着力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就业率上下功夫。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由重视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向重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转变,由重视提高学生的文化、专业知识水平向重视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操作能力转变。要坚持育人为本,把“学做人”和“学技能”结合起来。要发挥优势,创造特色,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专业建设为主线,以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为重点,全面推进学科体系改革,鼓励各个学校形成各自的特色专业、品牌专业。要切实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要深化劳动就业制度改革,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推行持证上岗,加大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力度,建立鉴定、使用、待遇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开展政工师、技工师职称评定工作。加强职业学校学历教育与职业标准的沟通与衔接,充分发挥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在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中的作用,强化职业技能的训练和考核。要建立和完善就业推荐指导机制和信息交换平台,为广大职技校毕业生和经培训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牵线搭桥,提高实际就业率。
三、加强领导,齐心协力,不断开创我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要切实把职业教育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市政府要象重视经济工作那样重视职业教育,象抓经济工作那样抓职业教育。要做好规划,制定措施,及时督查,及时研究解决制约和影响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改进服务,为职业教育发展出谋划策,多办实事,真正形成支持、促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
要依法推进全市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要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有关发展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完善执法监督机制,加大教育执法力度,提高依法办学水平。要加强对职业教育的督导检查,整顿和规范办学秩序,坚决纠正各种违法违规现象,保障职业教育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要努力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要完善职业教育的投入机制,确保用于职业教育的财政经费逐年增长。要重点支持骨干院校、实训基地和师资队伍建设。要注重扶持农村职业教育,在加快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同时,积极实施职业教育扶贫计划。要积极利用金融、税收、社会捐助和市场化的手段,筹措职业教育经费,改革职业教育收费制度,使收费更加灵活地反映市场供求。要完善职业教育管理办法,保障职业技术院校办学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