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项目实施与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村级项目实施与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村级项目实施与管理

村级项目实施与管理范文1

【关键词】建筑项目;施工;安全管理;问题;对策

目前来讲,建筑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并且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这一趋势将会在日后的很长时间内保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建筑工程项目可以说是遍布于每一个角落,个别城市甚至像是一个大工地。建筑行业这种快速迅猛的发展,在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利好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安全第一,所以施工安全在建筑项目的整个施工过程中可以说是举足轻重的。本文就建筑项目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进行探讨。

一、建筑项目施工的安全管理及其意义

建筑项目是一个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庞大工程,施工安全对于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最终的质量起到很好的保障作用。建筑企业在关注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不会忽视关于施工管理的任何一个细节,只有经过严格管理和控制的项目施工才能有效保证其安全和施工的质量。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在建筑行业中每年发生的安全事故以及伤亡人数是仅次于煤炭行业和交通行业,由此可见施工的安全管理对于建筑项目的实施非常必要也是必须的。尽管人们已经认识到建筑安全施工的重要性,但目前来讲这种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仍然是没有实质性的改变,究其原因,一般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首先是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经济水平跟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施工水平整体是比较低的。其次是我国现有的建筑项目工地没有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和体制,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程度比较低,绝大多数的施工人员没有自我保护的意识,想当然的认为安全隐患离自己很远,正是这种麻痹大意就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而这些所有的一切,都需要安全管理作为保障。

建筑项目的安全管理是重要的,其重要意义主要有:(1)加强建筑项目施工的安全管理不仅是对人生命的负责,也是对财产的负责,这是一种极高的人文关怀精神的体现,也是目前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同时,我国也出台了很多相关的法律和法规,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以及《安全生产法》等,这些都对安全生产和管理方式有详细的阐述和规定。所以,加强建筑项目的安全管理和安全生产是体现我国依法治国的具体表现。(2)建筑行业其自身就是一个具备高技术和高风险的行业,对于其他的生产性的行业也有着很大的劳动强度以及危险系数,因此,在考虑工程的特点的基础上,相关的部门必须应该要加强安全施工的管理,只有这样才会在根本上减免各种习惯性以及重复性的事故,保障建筑项目顺利施工,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的安全。

二、建筑项目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安全教育滞后

目前,我国的建筑项目,特别是房屋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状况来讲,还是存在着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以及解决的问题,表现最明显的比如我国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对于施工人员在安全意识方面的教育和培养还是十分不够的,比较落后。这样就会导致施工队伍整体的业务水平还需要提高,没有安全意识或者是安全意识较为淡薄,没有掌握好相关操作方面的技术要求,这样就会导致其在施工过程中不能更好的保护自己。据报道显示,我国建筑行业施工人员目前大概有三千万人左右,这些人中约为70%是进城务工的农民,他们都几乎没有接受过正规的职业化培训,没有安全意识以及安全作业方面的相关技术,这些就导致了我国建筑行业安全事故频繁。

2、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安全制度的制定,是对施工安全最为有力的保障。但是,现在很多施工单位尽管有较为完善的安全制度,但在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方面就明显不够,这也是导致事故多发的原因之一。在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人员没有采取有效的方法来落实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没有对一些较为频繁发生事故的地方和重点防护区域进行安全防护。甚至有的管理人员在安全管理中徒有其人,但是毫无作为,工作态度涣散消极,这样就会很容易的由于安全管理的措施和制度因为没有很好的落实而导致事故的发生,从而影响到施工进度的顺利进行。

3、安全管理投入不足

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到安全管理的工作中来,往往使得安全管理犹如纸上谈兵。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觉一些建筑项目的施工单位在安全管理这一方面偷工减料,没有必要的安全措施,也没有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员工在意外伤害险这方面也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因为没有足够的资金,加上其他原因,使得建筑项目的安全管理状况十分堪忧。还有个别地方,不会按照要求和规定将安全生产所用的费用纳入到工程概算中来,个别业主由于各种原因不会按时按照进度进行款项的拨付,所以这也是造成管理资金缺乏的一个因素,从而为安全埋下隐患。

4、责任问责不明确

因为没有明确的对安全责任进行问责,这样就会导致相关的安全管理条例执行不力。这类问题目前也是困扰施工安全的。很多建筑项目,往往会牵涉到很多单位,比如设计、勘察、建筑以及监理等单位,同时也会涉及到一些原材料供应的单位等。在这种情况下,参与进来的各个单位如果其中任何一方出现安全管理的问题,就会可能对整个工程的安全构成威胁。一旦出现问题,很多单位也会相互的推卸责任,责任不明确,以及问责不够力度,这样就会导致安全隐患屡犯不禁的现象。

三、做好建筑项目安全管理的措施

1、提升管理人员的素质,加强安全教育

项目施工的管理人员,他们的管理素质对于施工的安全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施工的单位应该要加强对于工程管理人员的素质的培训和提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是应该要建立和健全相应的管理人员的选拔制度,对于高素质和高水平的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保证他们所处岗位与其能力想适应,更好的发挥他们的作用;其次是要加强对于管理人员的培训,对于那学低水平和素质不高的人员,要做好培训工作,培训不仅包括技术层面的,也应该包括安全教育方面的。通过培训,使他们成为合格的管理人员,提高管理队伍的整体水平。

2、完善安全操作的规程,建立安全生产的责任制

根据施工的分析可知,有50%左右的事故是由于违规造成的,特别是职工的违规作业比重很大。尽管有些操作人员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但随着新技术、新工艺以及新材料的应用,一些旧的操作技术规范已经不能适应其要求,所以要对职工实时的更新其操作技术指导,获得最合适、最新的技术操作规范。还应该要将落实责任制放在重要的位置,并且建立起一整套的施工单位到总经理再到项目经历和工地人员、现场安全人员以及全体职工层层分明的责任制度、层层落实管理制度,以及要确定每一个在安全工作中的相关位置。

3、确保管理资金投入,严格禁止越级承包

在施工安全管理中,应该要出台严格的安全投入的制度,对于安全生产中的每一分资金,以及每个工程和每个项目都要按照相应的资金规划严格保证资金的到位,并且要排遣专门的人员管理,做到专款专用。同时,还要加强对于资质的审核,对于参与到建设中的所有的企业执行统一的资质审核的标准,要坚决的防治超越资质进行承包工程的现象,坚决打击违法的分包现象,从而确保工程管理有章可循,尽量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田佳霖, 曹世国. 建筑企业施工安全管理若干问题探讨[J]. 黑领奖科技信息, 2010, 28.

村级项目实施与管理范文2

为确保我镇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顺利实施,根据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我镇2012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如下:

主要项目:

(一)主要建设内容

我镇2011年度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涉及我镇8个行政村,项目投资约382万元,共分两个标段;第一标段:龙门村、湖一村、湖二村由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中标;第二标段:赤水村、考塘村、龙潭村、洋畲村、连坑村由省闽调水电建筑工程公司中标。

(二)建设时间要求

项目工期4个月,2011年11月底动工,2012年3月底前完成主体工程施工,4月底前通过竣工验收。

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构

成立项目建设工程指挥部,由镇长任工程部经理,分管镇长任工程部副经理,成员由项目所在村负责人、财政所、水利站、下村干部组成,主要负责项目的宣传发动、组织实施与管理,包括项目的征地青苗补偿,派驻现场监督施工质量,竣工验收等具体工作。具体名单名下:

工程指挥长:(党委副书记、主持政府工作)

工程部副指挥长:(分管水利副镇长)

(二)广泛宣传发动,营造良好建设氛围

项目实施前,各有关村应及时组织召开由镇、村干部、群众参加的施工协调会,安排部署项目施工工作,大力宣传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政策,实施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提高效益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规范运作程序,切实加强监督管理

村级项目实施与管理范文3

王国强向来宾介绍了中国中医药事业发展和对外交流与合作情况。拉尔森向中方解释了瑞典国家药品署的职能及其与欧洲药品管理局的关系。王国强在会谈中向来宾充分说明了中成药的特殊性,重点解释了中成药如何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配伍和使用等,并对今后双方交流与合作提出了具体建议。双方一致同意,由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瑞典国家药品署共同成立联合工作小组,并以此为平台,在信息共享、人员交流、联合科研以及为中国企业赴瑞开展注册申请提供帮助和指导等方面开展合作。

农卫司推进村卫生室信息化建设

为推进中西部地区村卫生室信息化建设,加快项目执行进度,农卫司在武汉召开了村卫生室信息化建设项目现场工作会。

项目实施以来,合理利用项目资金,积极争取配套资金;陆续开展硬件招标采购,软件开发;着手开展村医信息化培训等工作,使项目整体进展顺利,部分省(市)取得了显著进展。

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着部分省份重视程度不够、项目资金压力巨大、项目实施与辖区内卫生信息化建设脱节、信息安全问题没有得到充分重视等问题。杨青司长要求以实现村卫生室在新农合管理、结算服务和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方面的功能为重点,全力加快项目执行进度,同时扎实做好乡村医生的培训工作。

科技部“十二五“生物技术发展规划

近日,科技部《“十二五“生物技术发展规划》。《规划》的发展目标是“十二五“期间,生物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生物技术整体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部分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等产业快速崛起,生物产业整体布局基本形成,推动生物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

《规划》提出,将通过一系列的保障措施,突破组学技术、合成生物学技术、生物信息技术、干细胞与再生医学技术、基因治疗与细胞治疗技术、分子分型与个体化诊疗技术、生物芯片与生物影像技术等一批核心关键技术;重点研究开发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能源和生物环保的重大产品和技术系统。

浙江建立县级医院经济运行新机制

日前,浙江省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下发文件,启动县级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在全省范围内选择29个县(市),以县域为单位推进改革。浙江省在县级医院综合改革中积极探索破除“以药补医”的有效实现形式。特别是将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权限下放至县级,建立县级公立医院经济运行新机制。

浙江省还明确要求对试点县级医院加强医疗费用管理。通过实施临床路径、规范检查和治疗行为、实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等综合措施,严格控制县级医院医药费用总量、业务总收入增长幅度,以及患者门诊和住院均次费用等指标,建立相关费用控制指标考核体系和公示制度。

卫生部共建新疆医科大学

11月4日,卫生部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在京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建设新疆医科大学。卫生部副部长刘谦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副主席铁力瓦尔迪・阿不都热西提签署《卫生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新疆医科大学协议书》并致辞,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新疆医科大学签署《对口支援框架协议书》。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靳诺、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刘德培等出席签字仪式。

山东宁阳信息化推进公卫均等化

今年山东省宁阳县建立了居民健康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和数据库,依托成熟的新农合县乡村三级信息管理网络,与全县村卫生室、医疗单位局域网相连接。加上原有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健康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实现了健康电子档案管理的全覆盖,构建了覆盖县卫生局、医疗单位、村级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平台。

两岸开通紧急医疗信息救援平台

近日,针对台胞在大陆遭遇重大突发事故的两岸医疗紧急救援联动演习在深圳举行,演习中检验了两岸紧急医疗信息救援服务平台相关的服务标准和流程。据悉,大陆同胞在台湾地区需要紧急援救时,只要拨打“79595”专线,台湾将启动两岸紧急医疗合作平台,受伤的同胞将获得紧急医疗协助。同样,台胞在大陆地区遇到紧急援助需要时,只需要拨打急救电话120,各地急救中心将与绿色通道救援联盟紧急救援服务中心联动协作,为台胞提供全程无缝隙绿色通道服务。

村级项目实施与管理范文4

一、编制通用图集,降低建设成本

在确保装置长期安全、高效、稳定运行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厌氧功能优点与池体功能设置区域优势,对生活污水处理系统进行优化,保证了处理系统的长效化。通过改进,新系统处理效果可提高近10%,工程造价减少近10%,每100立方米净化沼气池减少近10个施工日。改进的系统,操作管理简单,无需能耗和专人管理。设计了12套在我市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和代表性的厌氧池容积分别为20m3~600m3。的通用图集。在图集选用时,实施村只需提供由当地派出所提供的人口证明,按照每人每天产生0.1吨生活污水,污水在净化沼气池内水力停留时间以3天计,就可确定实施村所需厌氧池容积大小。另外,为方便使用,我们根据不同时期的信息价,为各套图纸编制了工程预算,供项目实施村免费选用。设计成本、预算成本、建设成本、运行成本的降低使该系统的大范围推广成为可能。

二、改进污水收集管网施工技术

1、排水管道管材对比选择。目前市场销售的排水管管材有:传统的混凝土管、钢筋混凝土管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新型管材的硬质聚氯乙烯管(UPVC),聚乙烯管(PE)、玻璃钢夹砂管。从结构形式分有实壁管和结构管,如以UPVC为主材的径向加筋塑料管、双壁波纹管、螺旋缠绕管和以PE为主材的双壁波纹管、缠绕结构管、钢筋复合螺旋管。为遴选出适合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管网使用的管材,我们针对混凝土管和UPVC加筋管等进行了对比。

从表1可知,UPVC加筋管较混凝土预制管拥有诸多的优点,因此,在项目施工中,优先选用UPVC加筋管,以提高污水收集管网施工质量。

2、改进污水窖井流槽施工。早期项目中多采用平底沉砂井,污水中的粪便、剩菜剩饭等有机物易淤积于井底,致使窖井变成了小化粪池,粪便等有机物滞留发酵,臭气通过管道反冒至室内,影响农户生活。若污水窖井底部设置流槽,即“U”型槽,一方面保证污水水流畅通,无积水;另一方面污水中的粪便、剩菜剩饭等有机物能及时被污水冲洗掉等,无残渣沉积。但由于施工中多使用混凝土制作流槽,流槽的光面层易被渗水或管道内的流水冲刷掉,造成表面粗糙,不利冲刷垃圾。我们将UPVC加筋管剖开制作成流槽底部的施工工艺,不仅有效解决了流槽表面不光滑的问题,而且大大节省了施工工时,也方便了管道的日常使用和维护。

3、推广适合农村使用的窖井盖。在城市市政工程中,窖井通常使用铁质窖井盖,虽其强度大,但因其造价高,且易被偷,不适合在农村中推广使用,尤其是经济条件较差的村。在我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中,早期许多工程使用工程施工队自制的混凝土预制窖井盖,形状不规则、笨重、拉环易坏、窖井盖不易开启。之后,有些工程施工队采用复合材料塑料窖井盖,而该窖井盖易老化、破损率高。而高强度钢纤维混凝土窖井盖,其强度高,易开启,且造价只有相同型号的铁质窖井盖的1/4,十分适合农村使用。

三、改进和提升净化沼气池装置

1、棕丝作为生物滤池填料。由于棕丝是纯天然的植物纤维,不会腐烂变质,只需对棕丝进行逆向拉毛处理就可作填料,它具有重量轻,质地软,比表面积大,有着极佳的微生物亲和性和附着性。棕榈树在我国南方地区广为种植,方便易得,价格低廉。因此,利用棕丝作为生物滤池的填料,并采用多层叠加的布置方式,易挂膜,可大大提高污泥滞留期,这对于处理低浓度的生活污水具有较理想的效果,更适合在农村地区推广。

2、设置拔风采风装置。应用“沉淀+一级厌氧发酵+兼氧过滤+多级生物滤池”集成工艺,采用任何单级、单一工艺的处理工艺都是不完善的。对于处理农村生活污水而言,如果采用多级厌氧发酵处理,虽然COD、BOD5降解率较大,但出水的NH3-N指标不合格;而单纯采用好氧工艺则投资大、运行费用高,操作维护复杂,不适合在农村地区应用。而采用独特的拔风采风装置,依次将沉淀、二级厌氧发酵、兼氧过滤、多级生物滤池等工艺相互配合应用,增加了兼氧过滤与多级生物滤池。拔风装置投入只增加2元/m。左右,而NH3N去除率比原来提高22.3%,大大提高了污水处理效果,并降低了运行成本,适合在经济条件较差的农村地区推广应用。

四、量化项目管理

建易管难,如何管理市政府以奖代补资金,使其发挥最大作用。尤其将相关政策在定性的基础上进行定量或量化处理。为此,我们在项目建设、监督管理、验收、资金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

1、强化项目“五统一”建设。为巩固和扩大建设成果,针对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从2008年起,我们在工程监督管理上侧重于项目的“五统一”管理,即统一设计、统一预算、统一招投标、统一监理、统一决算。从设计、预算、招投标、监理、审核等环节人手,着重抓好设计单位实地踏勘率,严格把好设计关,提高设计图纸的实用性、专业性、操作性和合理性,同时明确规定:项目的预算和审核必须由两家不同单位进行,项目设计费用、预算费用、监理费用由市、镇街承担。这些管理措施的实施,确保了工程进度,减轻了村经济压力和村干部的工作压力,从源头上遏止了工程腐败。

2、落实四级监督管理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是一项涉及多个单位的综合性工作,为此,我们理顺关系,积极实践,对工程建设建立了由实施村、镇街、市级组成的四级监督管理制度。首先,由项目实施村村两委成员组成建立村级质量监督小组,做好项目施工期间的监督管理工作;其次,由镇街统一聘请监理单位,对镇街施工项目做好各项监理工作;再次,由镇街主要领导组成的分管部门对辖区内的施工项目进行监督管理;最后,由市治污办负责全市范围内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及技术指导。四级监督管理制度的建立,确保了工程保质保量的完成。

3、严格项目四级验收制。一是市治污办经办人员与项目实施村初验。在日常监督管理的基础上,我办分管经办人员联同项目实施村负责人、施工队进行初验,检查其工程质量是否符合验收要求,初步确立验收范围。二是镇街自验。要求各镇街对自身所辖的项目村进行自验,并出具自验意见。对符合验收要求的,上报我办。三是精挑细选,确立验收名单。在市业务人员初验、镇街自验的基础上,市治污办再次组织业务骨干从 纳污率、窖井、管道、厌氧池等各个方面,对照验收标准,对项目村进行细致的检查,对工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限期落实整改,最终确立验收名单。四是总体验收。市治污办牵头,组织农业局、财政局、建设局、环保局、污水处理厂建设指挥部等相关部门的专家对完成建设申报要求验收的村进行总体验收,验收合格的方式申请财政资金奖励,确保政府资金的经济性、安全性。

4、实行多元化技术培训。由于部分镇街和村监督人员业务不熟悉,监管不严,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为做好治理工作,我们采取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理论培训与现场实践培训等多元化培训方式,对各镇街监督管理人员、项目实施村负责人和监管人员、施工人员、监理等进行了培训和技术交底。通过培训,各镇街管理人员的理论素质和实践管理水平有了大幅提升,村级监督管理人员也更精于业务管理,而且培训为各工程队提高了一个技术交流平台,加强相互间的技术交流。截止2010年底,我们累计集中培训15次,培训人数达1240人。

5、量化项目验收办法。在项目验收过程中,一个项目质量合格与否,或好坏与否,直接影响着项目资金奖励数额。如果只进行定性验收,则主观随意性比较大,不能完全反映一个项目质量的好坏,因此还需量化考核。为此,我们根据实施细则,在验收办法中设置了5个硬性指标,凡达不到5个指标之一的,则工程视为不合格。在合格项目中,为区别质量好坏,又设置10个指标,每个指标对应一个分值,总分100分,其中纳污率、联井设置、联井质量、管道管材、管网覆土厚度等重要指标赋予的分值最多,分量最重,占总分的80%左右。得分高的,相对应的资金奖励比例也较高。同时为尽可能避免人为主观因素影响,不同的指标由不同部门的专家打分,打完分后,再将全部分数汇总,最后根据得分情况,按照奖励标准,计算奖励资金。具体奖励标准为:污水管道按厌氧池奖励标准的1.4~2.0倍奖励,最低不低于1.4倍,最高不超过2.0倍。中间0.6倍奖励标准按实际验收得分比例换算,满分为100分得0.6倍,计算公式为:奖励标准=1.4+(得分率×0.6)。验收办法的量化对工程建设质量起到了良好的导向性作用。

五、强化后续服务

三分建,七分管。建污水处理设施与管网的同时,必须不断加强对已建成设施的后续服务与管理,确保最大化的发挥其作用,实现长效运行。

1、合理制定治污设施维护补助标准。在制订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基础设施维护过程中,为确认维护内容测算补助标准,我们深入2007年之前的各个项目实施村,实地查看工程现状,了解工程维护现状、管理措施,总结行之有效的做法。在大量调查的基础上,确认污水管网的维护内容主要包括雨污分流,管道的清渣、保护、防渗、更换等为主要维护内容。为测算资金补助数额,我们以现行维护实施村的开支费用为基础,按照村的大小、维护内容的难易程度、人工成本、维护频率等,进行了反复测算,最终规定:污水管网和厌氧池日常维护按照村人口在500人以下的,每村每年2000元;501~1000人的,每村每年3000元;1001~2000人的,每村每年4000元;2001人以上的,每村每年5000元。2009年底,我们联合其他职能部门,对全市各镇街的污水处理设施进行考核,并按标准向各镇街发放了补助资金,各镇街再配套相应资金向各村发放后续维护资金,极大提高了项目村的维护积极性和主动性。

2、实施净化沼气池定期专业维护。因净化沼气池维护具有专业性和技术性强、危险性大的特点,需请专业清掏单位进行维护。为此,我们率先聘请专业清掏队伍对全市的24个净化沼气池进行清掏,完成了2007年之前所建的所有净化沼气池的专业维护。在净化沼气池中,污泥沉淀池一般每1~2年清掏污泥一次,厌氧区内弹性填料一般每3~5年更换或清洗一次,在清掏污泥或更换填料后,需返回10%以上的厌氧区残渣料液至厌氧区作接种物之用。为确保安全,在污泥清掏过程中,我们尽量使用机械抽取池内污泥,在确需进行人工清掏检修时,专业人员必须做到打开所有检查井,向池内鼓风24小时以上,人员进入前必须带好安全防护面具、安全帽,胸前栓紧安全绳,池外专门有人监护,单人单次作业时间不超过30分钟,作业区内严禁烟火,全方位地确保清掏人员的安全。净化沼气池维护费用由市治污办与清掏公司根据池体大小磋商而定,清掏完毕经市治污办考核合格后,由市治污办支付。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进行专业维护,这也标志着在发挥农村生活污水一体化治理基础设施长效性上,已为其他地区或省市树立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村级项目实施与管理范文5

一、县2013年度扶贫开发工作成效

2013年,我县累计完成扶贫项目总投资7359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1585万元,整合部门资金2901万元、自筹和投劳折资2873万元。按照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2300元的贫困标准,我县2013年度解决的贫困人口是1.1591万人,完成市下达计划(0.9273万人)任务的124.9%,贫困人口由89287人(注:2013年省上按新扶贫标准核定人数)减少为77696人,贫困人口年度变化率为22.5%(注:参照2011年末全县贫困人口基数37841计算)。农民人均纯收入7727.23元,增长幅度为14.9%。

二、开展考核的主要做法、步骤

(一)召开会议研究制定考核自评方案。

通过召开扶贫干部座谈会、涉及考核工作县级部门协调会,围绕考核主要指标及具体考核办法,收集我县扶贫开发自评工作意见建议,迅速制定自评考核工作方案,明确时间任务,落实人员开展具体工作。

(二)深入实地查看扶贫开发基础工作及项目完成情况。

深入乡镇、村、组,查阅贫困人口建档立卡情况,查看扶贫政策、扶贫项目和资金的落实情况,了解基层干部群众对扶贫开发工作的评价、建议和要求。实地查看连片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产业扶贫、扶贫新村、危房改造、村道整治等项目的实施及成效情况,为迎接上级考核作好准备。

(三)仔细查阅档案收集考评数据。

认真查阅2013年度县委、县政府和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有关文件、会议记录和领导讲话;各类扶贫资金投入及资金管理的情况;收集了解扶贫开发工作干部队伍建设的情况;扶贫工作责任制文件及责任书签订落实等情况。按照考核指标解释要求,实事求是填写考核数据,根据考核标准和实际情况逐项评分。

三、对照扶贫开发工作考核指标进行自评

(一)组织领导情况。

县委、县人民政府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农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调整了以县委书记任组长的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强化了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导。年初召开了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对我县农村新十年扶贫开发规划进行了详细研究并审定了有关事项;召开了县委扶贫开发工作会议,认真总结了上一轮扶贫开发工作开展情况,全面分析了我县扶贫开发面临的机遇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的思路和工作方向,并对2013年度扶贫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与乡镇签订目标责任书,把责任落实到乡镇、乡镇再落实到村;县组织人事部门将扶贫开发工作列入科级领导干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评价范围,作为年度考评及提拔任用依据之一。

2013年县本级预算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07万元,在2011年(175.75万元)基础上增幅达18%。调动县(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参与定点社会扶贫、参与率100%、投入资金525.69万元,比2011年348.3万元增长51%;投入社会扶贫资金299.84万元,在2011年203.36万元基础上增长49%。全年在市以上媒体发表信息20余篇。

县委、县政府特别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在机构改革中,组建了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将原县扶贫开发办公室和县发改局隶属的移民培训中心职责划入,负责全县扶贫开发和移民工作,系县政府组阁局、县政府工作部门。

(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扶贫项目实施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全县贫困人口由37841人减少为26250人、贫困人口年度变化率为22.5%(注:因新旧扶贫标准数据悬殊,参照2011年末全县贫困人口基数37841计算)。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727.23元、增长幅度为21%(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725.18元)。

(三)扶贫工作实施情况。

1.加强领导,强化措施,认真落实扶贫开发工作任务。

2011年11月底到2013年3月,中央、省委、市委相继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为今后十年扶贫开发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任务。我县从六个方面进行贯彻落实:一是组织召开了县委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传达了会议精神,认真总结回顾了上一轮扶贫开发工作,安排部署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二是调整充实了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并召开了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和审定了我县2011-2020年农村扶贫开发规划编制有关事项,成立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和规划评审委员会;三是深入调研,掌握全县扶贫开发现状。将“我县扶贫开发工作现状”列入县政协年度调研提案,对我县南北端最远的五矿、迎安两镇,开展了扶贫开发现状专题调研,并广泛收集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形成《关于我县扶贫开发工作情况的思考与建设》(见调研第25期)。四是进一步核实扶贫统计基期监测数据,通过农户申请、入户调查、民主评议、乡(镇)审核、县级审批等程序启动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完成了程序衔接工作,为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提供准确数据;五是组织开展新十年扶贫开发规划编制工作,从县级涉农部门抽调专家组成规划编制工作领导组,明确各自分工,围绕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开展新十年扶贫开发规划编制及评审,年底前有望印发全县新十年农村扶贫开发规划。六是制定年度工作实施意见,明确了工作思路、目标和主要任务,强化了保障措施,并与各乡镇签订了年度工作目标责任书。

2.立足重点,改善民生,打造扶贫开发工作亮点。

(1)集中打造连片扶贫开发民生工程。列为全县今年十大民生工程之一的2011年省级连片扶贫开发建设项目,总投资7260万元。建设内容涉及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新村建设、江南特色效益农业基地建设等内容。经过一年的努力,在四个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发展规模农业,打造脱贫致富样板。划定怡乐镇公平、和平等6个村为项目区,新发展连片酿酒专用高粱3200亩、怡乐大葱1000亩,促进项目区农民持续增收。二是实施村道建设,打造农村“户户通”样板。在项目区内新建和整治村级泥结石路30公里,硬化村道13.6公里,新建入户便道10公里,生产作业道30公里,在基地内形成公路、产业路、便民路环线及网络。三是开展小农水项目整治,打造科学用水样板。在项目区新建渠系4.5公里,提灌站2个,蓄水池4500立方米,整治山坪塘9口,新建囤水田200亩,坡改梯1500亩,田型调整1500亩,解决项目区群众农业生产及人畜饮水问题。四是整治村容村貌,打造新农村建设示范样板。计划在项目区内新改建农民住房165户,高标准打造村民集中居住示范点1个,三建三改及风貌整治300户,建垃圾池20个,改善村民生活环境。

(2)统筹兼顾实施革命老区建设项目。继2011年10月,获省革命老区财政专项转移支付项目资金306万元之后,今年,我县又获得该项目资金377万元。为使资金发挥最大社会效益,更好地解决革命老区专项事务建设和民生发展上存在的问题。我局配合县老促会,于5月召集老促会理事单位负责人座谈,共同探讨2013-2014年革命老区建设项目规划,对2011革命老区建设方案进行了评估。明确了2011年项目工程设计、招投标、资金使用、工程质量、工程期限等有关事项。建设内容包括:一是在大井镇新福村碗厂坡新建余泽鸿烈士纪念亭一座,建筑面积400平方米,建六角形仿古亭,含走廊、回廊、装饰、行道树等,塑余泽鸿烈士塑像一座,建纪念碑一座;二是改善泥溪小学(校址在新福村)教育教学设施,建600平米文化墙、添置教师办公用桌椅10套、配置电脑5台及打印机1台、安装教室及教师办公室电扇60把、改善学校食堂条件、安装天然气等、建图书室一间等;三是改善交通基础设施,以余泽鸿烈士纪念亭为中心,围绕川南游击纵队活动的主要区域,在大井镇新福村、泥溪村及仁和乡会龙、伏龙村等四个村新建和整治通村公路13800米,扩建并硬化泥溪小学桥头至纪念亭的公路1500米。项目的实施,极大改善了项目区4个村33个村民组5863人的生产生活条件,推进项目区竹产业发展。本着着眼长远、立足民生改善,经济、社会效益两兼顾原则,编制了2013年革命老区建设项目——“青峰寺红色旅游生态建设实施方案”和“铁清镇犀牛村2013年革命老区建设项目”。前一项目拟在怡乐镇关口、滥池村、留耕镇人民村、四重村、重兴村实施,建设内容包括:青峰寺革命烈士纪念馆山门整治、新改建泥结石公路14.2公里,新建便民路5公里,新建集中供水蓄水池2口,改善滥池、人民村小学教育教学设施等。后一项目拟在铁清镇犀牛村实施,建设内容包括:新建三重四级通村泥结石路1公里,加宽整治泥结石路2.5公里,新建囤水田80亩,新建便民路4公里。2013年项目已完成方案编制、评审工作,进入招投标。

(3)整改规范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我县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以来,存在农户入社率低、借款比例不足、借款垒大户、贫困户借款率低等问题。针对问题,我县从四个方面入手,进行整改:一是加强业务指导。调整充实县、乡镇、村领导及具体业务人员,安排比较固定、懂会计、会微机操作、责任心强的业务人员负责本项工作,加强协调和业务指导、培训、检查;二是强化政策宣传。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宣传贫困村互助资金的管理方式、运作程序、入社农民的权利及义务、互助资金项目运行情况,提高群众对互助资金政策与操作程序的知晓率与参与率;三是强化项目监管。组织理事会成员和村组干部认真学习互助资金试点工作的规章制度,吃透政策,把握底线。防止因试点工作监管不严而导致理事会成员或镇村组干部违纪违规问题的发生,确保资金的安全;四是完善工作制度。按照要求,修改完善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并在工作中遵照执行。规范互助资金从入社到借款、还款等软件资料的管理,及时进行账务处理,建立完善的互助资金档案管理资料。经过一系列有力措施,收到了明显的效果。截止2013年底,投入资金总额622.228万元(其中社员入社资金125.22万元,财政投入资金485.22万元),入社农户6282户,占试点村在家农户53%,贫困户入社4845户,贫困户入社率达85%。帐面借款共发放5804笔,总额达1505.0681万元,其中:贫困农户借款3359户,累计发放借款1271.1711万元;贫困户借款占借款总额的85%,不含提前还款的还款率达100%,逾期借款为零。提供服务收入52.7896万元。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试点村贫困群众贷款难、增收难、管理难、培育产业难、持续发展难等问题,发挥了贫困村发展互助资金“民有、民用、民管、民享、周转使用”的生产发展资金作用。

(4)建档立卡做实“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基础数据。按省、市部署,启动了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完成农村低保、五保和农村扶贫户的建档立卡和微机数据库录入程序衔接工作。按照2300元的国家扶贫新标准统计,我县贫困人口尚有29838户8.9287万人(其中扶贫户16598户56403人,五保户2080户2398人,低保户5359户9497人,扶贫低保户5802户20989人),为政策衔接和管理衔接工作开展打好了基础。

(5)发展产业提升贫困农户持续增收能力。按照“特色产业快速推进、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贫困农户整体脱贫”的目标,我县按照“北橙南竹”产业发展规划,把产业扶贫工作作为加快贫困群众增收脱贫步伐的重要手段。一是集中产业扶贫,在北乡四面山、水清、铁清、桐梓镇,以省级优质柑桔产业化基地扶贫项目为依托,通过改善项目区基础设施条件,引导群众发展优质橙类和小水果。二是在南乡、怡乐、留耕、夕佳山、大妙、底蓬、仁和、大井、蟠龙等乡镇岩区及丘陵地区,成片发展竹、茶、小水果产业。三是全面实施“一村一品”工程。通过在重点村实施“一村一品”工程,如迎安密本南瓜、黄泥坝萝卜、怡乐大葱、赶场山大白李、小坝沿江蔬菜、四面山獭兔养殖、留耕湘云鲫生态鱼养殖等,形成特色产业,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四是充分发挥扶贫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其产业化扶贫的辐射面和带动力。

3.抢抓机遇、主动作为,争取并落实各级扶贫项目。

新十年扶贫开发纲要带来扶贫开发工作新的机遇,面对机遇,我县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编储项目,主动向省、市汇报,积极争取并落实扶贫项目,造福百姓。

(1)省级整村推进连片扶贫开发项目。省2013年整村连片扶贫开发项目于5月落户。该项目总投资5215万元,其中省级财政扶贫资金800万元,部门整合资金2221万元,农户投工投劳2194万元,分别在四面山镇中桥、义安、新桥、新屋和五矿镇槐子榜、文峰、友隆、高山8个村两个片区实施。五矿镇片区将围绕区域内的葡萄、竹类资源特色产业,新发展优质葡萄基地370亩、杂竹基地750亩,新建生产作业道17.2公里,蓄水池20口,囤水田231.6亩。在核心产业基地实施公路建设,新建山重四级村级泥结石路8.82公里,新建人饮蓄水池1口,危房改造50户。四面山镇片区将围绕獭兔、柑橘为主导的特色优势产业,新发展獭兔种兔250组,新建生产作业道28.75公里、囤水田140亩,围绕核心产业基地新建村级泥结石公路13公里,新建中桥村集中居住区1个,首批入住农户20户。项目计划于2013年6月实施完毕,

(2)省级产业扶贫项目。我县获得2013年省级产业扶贫项目1个,该项目总投资459万元(其中: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00万元),在底蓬镇文武村实施,新发展竹基地586亩、新发展茵红李示范基地275亩,围绕产业基地,新建囤水田埂2.92公里、新建生产作业道9公里,整合硬化公路3公里,预计在2013年6月完成该项目。

(3)列入了市扶贫开发重点支持县行列。我县在市新一轮农村扶贫开发规划中,被列为市级2011-2020年农村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3年,我县获得市财政扶贫项目资金275万元,包括2个市级新村建设项目、1个产业扶贫项目、4个定点帮扶村项目、危房改造项目、以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4)投入县级财政扶贫资金207万元开展扶贫解困。年初,我县组织召开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会议决定每年县级财政扶贫资金投入按一定比例增加投入,确保至少实施3个扶贫新村项目(含市级新村)。2013年安排了县级财政扶贫资金207万元,进行贫困地区“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实施2个县级扶贫村,改造160户农村危房,对26个贫困村开展村道、人畜饮水及便民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4.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构建部门协作各界参与的大扶贫工作格局。

(1)深入开展“挂包帮”定点扶贫活动。继续抓好县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定点扶贫工作,充分发挥定点部门的帮扶作用,利用挂点单位部门优势,从资金、技术、信息等各方面进行帮扶。据统计,共安排109个单位,近400名干部参与定点帮扶工作,对80个县级贫困村进行定点帮扶,制定并印发了《县2013年社会扶贫绩效考核办法》,明确了考核内容、考评方式和奖惩办法,千方百计为贫困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上的困难。

(2)募集“爱心助学包裹”资金12.12万元。2013年春期第一周开始,我县“挂包帮”对口联系乡镇的县级机关、企事业单位,纷纷深入18个乡镇的69所中心校、基点校及村小,向贫困学校和小学生发放2011年“爱心助学包裹”877个。8月,经过精心筹备,我县组织动员了全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乡镇开展了2013年“爱心助学包裹”资金募捐活动,共募集资金11.42万元,市级部门捐赠0.7万元,共采购学生型爱心助学包裹1152个,学校型包裹6个,将于2013年春期开学发放到位。

(3)启动第二轮企业帮村扶贫“种子基金”项目。5月,我县启动第二轮企业帮村扶贫“种子基金”项目,投入企业帮村扶贫资金50万元,按照“帮穷村、扶穷人、扶真贫、真扶贫、求实效”的原则,将资金锁定铁清镇新庙村、四面山镇龙泉村,大庙乡分水村,桐梓镇云峰村,夕佳山镇横石村5个村内,以低于银行同期贷款利息的小额信贷形式,供贫困农户借用发展生产。

(5)实施扶贫与计划生育“三结合”帮扶工作。县扶贫移民局确定铁清镇五通村为部门扶贫与计划生育“三结合”帮扶基地,在村内的计划生育家庭中的贫困户、独生子女户、符合政策生育的双女户中,重点选择计划生育新增户15户、联系户22户、帮带户38户进行帮扶。今年安排下拨2万元资金,对基地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和完善,向计划生育新增户发放氮肥1200公斤。

(四)我县扶贫工作存在问题及下步工作措施。

存在问题:

1、农村贫困面大,扶贫解困任务艰巨。

我县新一轮扶贫开发核定脱贫人口为89287人,扶贫解困任务重。今年市上下达我县扶贫解困任务9273人,实际完成11591人,但这仅仅体现在统计数据上,与真正脱贫尚有差距。大扶贫格局尚未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大扶贫格局尚在起步阶段。

2、扶贫开发项目任务下达较迟,多数项目需跨年度才能完成任务。

上级扶贫项目下达时间相对较迟,而编制方案时间短,方案批复后组织实施的前期工作时间较长,很大部分项目均要跨年度实施才能完成。

3、部分乡镇对扶贫解困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未将扶贫工作摆上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基层扶贫干部更换频繁,造成业务不熟,项目实施缓慢,轻于管理。部分扶贫项目未发挥“雪中送炭”的作用。个别乡镇,将部分扶贫项目落实到了基础设施及经济条件较好的地方,没有真正落实到贫困村、社和贫困户。

下步工作措施: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扶贫开发方针、政策和任务;二是认真组织实施跨年度扶贫开发项目;三是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及资金支持;四是加强扶贫干部业务培训,并加强绩效考核;五是加强扶贫移民工作宣传,营造良好扶贫和移民工作氛围,努力构建部门协作、各界参与的大扶贫工作格局。

四、扶贫工作管理情况

(一)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情况。

2013年我县共投入省市县三级财政资金1585万元,省级项目3个,投入财政资金1043万元,分别是:整村连片扶贫开发项目1个,投入省级财政资金800万元;产业扶贫项目1个,投入省级财政资金200万元,县级财政配套项目工作经费6万元;劳务扶贫培训项目1个,投入省级财政资金16万元,贫困村互助社奖金资金21万元。市级项目20个,投入市级财政资金275万元,县级财政配套资金60万元,分别是:新村扶贫项目2个,投入市级财政资金140万元,县级财政配套60万元;产业扶贫项目1个,投入市级财政资金40万元;定点扶贫村项目4个,投入市级财政资金40万元;基础设施项目12个,投入市级财政资金30万元;危房改造项目1个,投入市级财政资金25万元,实施50户贫困户危房改造。县级财政扶贫资金项目29个,投入县级财政资金207万元,分别是:扶贫村项目2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6个,贫困户危房改造项目1个,对160户贫困户进行了危房改造。2013年各级项目自于2013年6月启动以来,各项建设进展顺利,到12月底,项目均已完成建设任务的60%以上,预计到2013年4月全面结束,项目可提前2个月竣工。现已验收项目12个,除预拨资金外已兑现项目资金17万元,正在催促乡镇报帐,所有项目将于2013年元月前底全面竣工验收。

加强项目资金管理,让有限资金发挥最大效益。一是各项扶贫资金运行实行扶贫资金专户管理,严格审批和备案程序,执行《国家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按照扶贫开发规划统筹安排使用扶贫资金,实行财政扶贫资金县级报帐制。认真执行扶贫资金管理规定,建立了财政扶贫资金专户,做到了扶贫资金专户储存,专账核算,专人管理,专款专用,竣工验收合格后,按规定拨付扶贫工程财政补助资金,确保了资金安全。二是严格执行财政扶贫资金项目公示、公告制,利用县、乡两级党政网、政务外网、镇村政务公开栏等形式将扶贫资金规模、使用方向、分配原则、项目名称、实施地点进行公示公告,增加财政扶贫资金分配和使用透明度,保证群众的知情权,加大了社会和群众的监督力度。

(二)日常工作。

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省、市主管部门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加强对乡镇扶贫开发工作的督促和指导,监督项目实施质量和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情况。经过全县上下共同努力,2011年我县扶贫开发工作被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评定为a级,2013年扶贫开发工作市级目标考核现未公布,县级获县委、县政府目标绩效考核圆满完成工作任务奖。

(三)机制创新。

村级项目实施与管理范文6

一、全面推进国土资源集约高效利用

以节约集约示范省创建为契机,抓好节约集约模范区创建工作,力争创建成为全国新一周期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区。一是广泛宣传。创新宣传内容、宣传形式和宣传手段,广泛开展国土资源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努力营造良好的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氛围,着力提升各级领导、全社会公民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意识。二是规划管控。开展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调整完善,做到与全域规划、城镇规划、旅游规划、园区规划及产业规划无缝对接,实现“多规合一”。三是制度约束。从产业政策、用地规模、规划用地指标、投入产出强制等方面严格控制,提高各类项目用地门槛,对投资强度大、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无环境污染的项目予以倾斜。四是挖潜存量。依法清理处置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及闲置低效土地,完善闲置低效用地的依法处置程序,坚持“一地一策”制定处置方案,跟踪管理、动态更新,降低闲置土地比例,提高土地利用水平。

二、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

一是继续落实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扎实推进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全面完成小溪塔城镇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任务;进一步完善耕地保护考核办法和奖惩制度,对耕地保护目标责任落实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和考核,将耕地保护与建设用地指标分配、土地整治项目安排挂钩,调动耕地保护的积极性,形成保护的共同责任;层层签订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制作完善村级基本农田保护标志牌及界桩,将基本农田落实到图上和地块,责任落实到村组和农户,确保全区41950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用途不改变。二是完善耕地“占一补一”措施,在建设项目选址中提前介入、从严把关,做到避优占劣。开展区级“占一补一”土地整理项目,补充耕地面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三是严格规范推进土地整治工程。完成8万亩土地整治项目验收,高质量推进5.5万亩土地整治项目实施,申报1.6万亩项目立项,力争年底前开工建设;落实已建成土地整治项目区纳入基本农田保护范围的规定。四是完成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

三、千方百计保障发展用地需求

及时保障重点项目用地。紧盯区委、区政府确定的工业发展、城乡统筹、基础设施和民生设施等重点项目布局,积极参与、主动服务,重点保障太平溪一港一城一路、江北翻坝高速、五龙一级路以及宜黄一级路周边地块、南蔡下片区、丁家坝片区、文仙洞片区旅游开发农旅结合节点区和“六区一园”等项目用地需求;对纳入建设用地计划的重点项目提前介入,加强用地指导,做好规划调整,提高报件质量,提升报批效率。

四、扎实推进绿色共享示范磷矿区建设

一是科学编制第三轮矿产资源规划,做到布局合理,矿业权投放有序。按照“边生产、边整治、边恢复、边转型”的思路,引导采石企业从分散、小型向集中、规模经营转变,力争2年内采石企业数量和产能下降30%。二是扎实推进绿色共享磷矿示范区建设。做好绿色共享示范区创建工作顶层设计,拓展绿色共享内涵,通过加强体制创新、调整优化矿业结构、加大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力度等措施推进绿色共享示范区建设;每个乡镇要创建绿色矿山示范点,有目标方案,有检查总结;将绿色共享示范区创建纳入矿山企业开工复工及年检条件,实现开工复工规范化、标准化。三是深入推进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全面实施“边采边复、立面挂网、平面植绿、应绿尽绿”的工作思路,将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做到年初有方案、年中有督查、年末有验收。

五、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遗迹保护工作

一是巩固地质灾害防治“十有县”成果,做实做细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健全群测群防网络体系、科学划定避险区、普及应急常识、加强应急演练,确保全区326处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零死亡、零事故。二是加强面上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对存在危害的隐患点,分类建立台账,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建立地灾治理项目库,力争申报实施1至2个项目;抓好莲沱左岸危岩治理工程、黄陵庙——南沱塌岸防护工程等库区后续规划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实施,将项目建成亮点,体现示范效应。三是加强地质遗迹保护工作,推进三峡地质公园两枚金钉子及三个园区保护性开发工作,完成樟村坪国家矿山公园一期建设,启动二期建设。

六、不断夯实国土资源基础工作

一是高效高质完成“两权”确权工作。年底全面完成全区约15万户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和约851宗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外业调查,同步开展登记发证工作;加强权属调查质量抽核,加大日常督导检查,对工作进度和质量采用约谈机制,制定奖惩措施。二是扎实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以问题为导向,坚持依法依规、便民高效的原则,进一步理顺各部门之间职责边界和衔接方案,明确职能职责,优化流程、健全制度,做好基础平台建设,初步完成现有土地、房产登记数据整合库工作,确保运行顺畅、办事便捷。三是抓好信息化建设。重点推进执法监察、综合事务管理等已建成的系统上线运行,对网上收发文等已运行系统进行优化完善;做好网上办公业务办理状态信息工作;加强已建成数据库的利用,统筹推进不动产登记信息平台建设和融合。

七、大力推进依法行政

一是落实执法监察共同责任。积极对接区政府成立的综合行政执法委员会和指挥中心,形成系统上下“联合监管”、部门之间“联动监管”、工作环节“全程监管”的执法监管新格局;严格落实违法违规行为零报告、定期报告和专项报告制度,强化分析、研判、预警机制,加大用地指导、法律宣传、控早控小等预防措施的落实;加大包括设施农用地在内的土地供后监管,加大未批先用、无证开采、越界开采等重大违法违规案件及违法违规重点乡镇公开曝光和查处力度;充分利用土地变更调查图斑合法率及违法查处率,制定科学考核指标,从违法行为发现、制止、查处以及违法宗地数、规模面积等多维度进行客观公正考核。二是加强法治国土建设。科学制定“七五”普法规划,完善措施,确保“七五”普法良好开局。全面落实《关于全面推进法治国土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规范保留行政审批事项,建立权力清单,编制责任清单,优化审批流程,简化审批节点,强化效能督查,确保按时办结;加强各类文书和合同的严谨规范审核,防止疏忽大意和不明大意造成工作被动,甚至严重后果。三是推进法治化建设。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落实领导公开接访和包案责任制。四是加强法治队伍建设。加强对国土资源执法人员法治思维、执法能力的培训,不断提升国土干部的法律素养和依法办事能力,营造法治国土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