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扶贫项目资产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扶贫项目资产管理范文1
省地处青藏高原,是全国自然条件最差的地区之一。全省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其中约13万贫困人口生活在缺乏基本生存条件的地区,就地无法脱贫,需要进行易地搬迁移民,才能从根本上摆脱贫困。为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围绕“消除贫困、富民强省”的历史任务,不断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根据省政府青阅〔2003〕85号会议纪要“决定在利用全国监狱系统进行调整,部分农场土地闲置,将东部干旱山区和海南州部分缺乏基本生存条件的贫困群众易地搬迁到农场进行安置,从根本上解决部分群众生产生活问题”精神,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项目。项目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的设施和条件,以生态保护为前提,按照以水定地、以地定人、以人定居,走可持续发展的扶贫开发道路。项目实施,无论对贫困地区贫困群众解决温饱,脱贫致富,还是对促进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
二、移民安置区基本情况
地处州、县境内,平均海拔3100米,年降雨量274毫米,蒸发量1695毫米,年平均气温2.3度,绝对最高气温30度,绝对最低气温-28.9度,平均无霜期38天,无绝对无霜期。多年平均大风日数33.9天,多发生在2—5月。农场原有农业用地14.02万亩,其中:耕地11.9万亩(其中保灌面积6万亩),林地0.12万亩,退耕还林(草)地2万亩。主要农作物为油菜、青稞等,油菜平均亩产148斤,青稞295斤。州移民自愿安置项目是省重点移民项目。根据贫办〔〕72号《关于农场实施调庄移民的通知》和青阅〔2003〕85号《关于农场实施异地扶贫开发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精神,项目于年月启动实施。项目总投资560万元,其中:移民建房补助资金共计450万元,移民科技培训经费30万元,项目前期费20万元,项目管理费30万元。年月竣工验收。
三、移民安置指导思想及原则
以《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精神为指导,坚持开发式扶贫原则,充分利用安置区水、土、光、热等资源,以水利工程为骨干、移民安置为重点、以科技进步为动力,集中开发能使搬迁移民致富的农牧业生产性项目。在开发建设中,坚持以水定地,以地定人,搞好生态环境治理和建设,完善社区建设,最大限度地提高移民群众整体生活水平,使移民早日脱贫致富,促进移民区社会、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一是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尊重自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深入调研,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二是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原则,项目建设既突出社区的服务功能,又要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造福子孙后代。三是坚持基础先行,整体推进的原则。以规划为依据,政府牵头,动员社会力量,整合各类资金,着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升整体服务功能。四是坚持群众自愿,政府引导的原则。在项目实施中,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维护群众的利益,各级政府加强扶持引导,不包办代替。
四、农场整体接交
为了认真做好农场整体接交工作,切实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严防资产流失和破坏,根据农场整体接交工作领导小组部署,积极与各成员单位协调,精心研究,狠抓工作落实,在具体工作中严格按照《实施方案》,各个环节工作做到了稳妥、周到、全面,使整个接交工作进展顺利。移交工作从2003年12月4日开始,到年1月31日全面结束,对农场耕地、住房、宅基地及附着物等逐项进行了整体移交。农场共移交海南州房屋4418间,其中:一大队738间、二大队199间、三大队688间、四大队725间、五大队537间、场部及直属单位1531间;耕地140197亩,其中:一大队19814亩、二大队11863亩、三大队34275亩(退耕还林2000亩、荒山种草4140亩)、四大队34275亩(退耕还林2000亩、荒山种草5860亩)、五大队37572亩、直属单位2398亩;林地1510亩,其中:一大队988亩、二大队5亩、三大队133亩、四大队344亩、五大队40亩。水库2座,干渠44.87公里,直渠62.85公里;人畜饮水管道58.81公里,供水点64个。同时接管变电所、学校部分教学用具和5套有线电视地面接收器等。
整体接交工作全面结束后,为了搞好地区的移民安置规划及组织实施工作,切实加强异地扶贫安置工作,县政府成立了办事处,其主要工作职责是负责资产管理、社会治安、林业管护,做好各项协调工作,调处草山、水事等各种纠纷。办事处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把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摆到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领导,精心安排,组织管护人员,对房屋、林木、水库及配套设施进行全面接管,并成立治安联防队,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使移民区群众自觉遵守法律,维护水、电等移交公共设施起到了积极作用。由于工作责任到位,措施得力,从未发生国有资产被盗、破坏等现象。同时,办事处工作人员依据农场整体移交清单,认真核实各大队的耕地面积,并委托省测绘院绘制了地区土地利用现状总图和分图,为移民安置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移民安置项目实施
(一)移民选择
自愿移民县、乡、村及移民群众选择,严格按照《实施方案》所确定的原则、方法,在行署选择异地扶贫自愿移民800户4000人,其中:县、、三个乡的7个村选择异地扶贫贫困群众400户2000人;县、、、四个乡的5个村选择异地扶贫贫困群众400户2000人。州选择自愿移民群众800户4000人,其中:县乡1个村选择就近移民贫困群众253户1266人;县、、、四个乡10个村选择就近移民贫困群众486户2461人;县
乡2个村选择就近移民贫困群众61户273人;库区移民400户2000人。
(二)移民安置
项目区共安置移民2200户10000人,其中:移民820户4000人(县420户2000人,县400户2000人);州1200户6000人(县886户4461人,县253户1266人,县61户273人)。一大队安置移民346户1783人,二大队安置移民230户996人,三大队安置移民473户2364人,四大队安置移民463户2227人,五大队安置移民971户2630人。根据省扶贫办《关于印发异地开发移民安置会议纪要的通知》精神,严格按照户均分配临时住房1间,人均分配耕地11.9亩,田间林网随土地划分移民集体所有,防风林带、成片林划归县林业部门管理,退耕还林实行了承包经营。分配给4000人移民耕地47600亩,其中三大队23800亩、四大队23800亩;房屋820间,其中三大队406间、四大队414间。分配给海南6000人移民耕地71400亩,其中一大队21225亩、二大队11863亩、三大队4335亩、四大队2615亩、五大队31362亩。房屋1200间,其中:一大队385间、二大队171间、三大队73间、四大队61间、五大队510间。退耕还林地承包到户,并颁发林权证。各大队留村级组织建设用房10间。
(三)移民培训
为提高移民群众技术技能素质,做到每户有一个科技明白人,对移民群众进行了农业种植技术、畜牧养殖技术、农田灌溉及农牧业生产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培训,共举办各类培训班85期,培训移民群众6500人(次)。
六、移民程序及步骤
(一)程序
1、宣传移民政策
(1)每人划分6亩水浇地、59亩饲料地;(2)每户分配临时住房1间;(3)每户划分宅基地06亩;(4)土地承包经营;(5)项目区自然条件,海拔3100米,降水量274毫米,蒸发量1695毫米,亩产青稞300斤,油菜140斤;(6)自愿移民;(7)移民建房补助费每人450元。
2、移民审报程序
(1)发放移民申请表,自愿报名;(2)群众民主评议;(3)村委筛选;(4)乡政府审核;(5)县政府审定;(6)州级审核汇总;(7)省扶贫办审批。
3、移民的搬迁
(1)先进劳力,接受资产(房屋、土地及附着物);(2)分配房屋;(3)划分土地;(4)春耕生产。
4、移民接交
(1)户籍常表;(2)计生台帐;(3)“两基”登记表;(4)移民申请表。
(二)方法步骤
1、坚持先进劳力、后迁家眷的原则,对迁入农场的移民,户均分配临时住房1间,归移民户所有。人均发给搬迁及住房补助费450元,以确保调庄移民当年完成建房,尽快入住安居。
2、移民人均划分保灌耕地6亩,人均划分饲草地59亩,并确保当年耕种,当年收益。
3、移民每户分配宅基地0.6亩,居住区统一规划,配套水电路、教育、卫生等公共设施。
七、后续项目建设
为确保移民群众能搬得进、稳得住,能致富,组织实施了总投资1200万元的易地扶贫项目社区配套项目。该项目由省扶贫办批准立项。根据《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关于易地扶贫项目社区配套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贫办〔2005〕70号),《关于异地扶贫项目区切吉人畜饮水管道工程实施方案的批复》(青水〔2005〕246号)和《易地扶贫项目社区配套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组织实施。主要建设内容有:
人畜饮水工程:新建引水口1座,维修引水口1座;新建蓄水池4座(其中400吨、200吨、100吨、50吨蓄水池各1座),维修400吨蓄水池3座,新建管道各类阀门井及户内井1564座,(其中:分水井26座,排气、冲砂阀门井27座,户内井1511座),维修阀门井13座;新建减压井2座;铺设各级管道99016米,其中总干管1条长6150米,采用管径为200—110mmPVC管材;分干管2条长2726米,采用管径为160—75mmPVC管材;支管6条长13800m,采用管径为110—50mm管材;进户管道51801m,采用管径为110—25mmPE管材;沟道防洪10处。教育项目:维修初级中学1所及家属院,维修改建小学5所,并配套教学设备。卫生项目:维修乡卫生院1所,村卫生室5所,并配套医疗设备。农村能源:每户购太阳灶1台,共2000台。该项目的建设,不仅有效解决和改善了移民区广大移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而且在一定范围内凸现出辐射效应作用,在周边地2000余名群众看病就医和其子女上学以及11.4万头只牲畜饮水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八、项目实施效益
迁出地由于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人多地少,粮食产量低而不稳,草场退化严重,农牧民生活极为贫困,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项目实施,一是充分考虑到迁出地区迁出人口规模与留居人口比例,达到了“迁出1人、宽松2人、解决3人”的脱贫效果。二是通过项目实施,极大地调动了移民群众生产积极性,对承包地精耕细作,科学施肥,加强管理,粮食产量大幅提高。粮食作物耕种面积由设计人均6亩提高到8亩,油菜平均亩产达到200斤左右,青稞平均亩产达到600斤,最高青稞亩产达到1000厅。人均纯收入由搬迁前不足800元提高到2400元。项目实施实现了“一年建设、二年搬迁、三年稳定脱贫”的目标。三是生态环境有所改善。迁出地由于人口减少,人地矛盾缓解,加大了退耕还林还草力度;迁出地由于耕地面积大,农副产品资源较充裕,同时利用饲草地种植饲料作物,促进了养殖业发展。如华塘村加大牛羊舍饲圈养育、达拉村发展生猪育肥已初具规模,不但保护了生态环境,而且增加了收入。四是易地扶贫项目实施,促进了观念变革和社会进步。
项目实施促进了移民群众观念变化和思想、技术交流,打破了贫困山区的封闭状况,促进了观念变革,从单纯依赖国家救济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设家园,为社会做贡献的精神转变,促进了政治稳定、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
九、组织领导
加强组织领导是保障农场异地扶贫开发顺利实施的前提,为切实做好农场整体移交工作,确保移民安置工作顺利进行,移民安置各项工作卓有成效,省、州、县、乡各级政府采取了有力措施,建立健全工作机构,切实加强对农场异地扶贫开发的组织领导。
1、成立海南州农场异地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在州委、州政府的领导下,成立以普化太副州长为组长,州扶贫办主任桑庆、县县长、县副县长、县副县长、县副县长为副组长,州县各有关局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州扶贫办,兼任办公室主任,、、、兼任办公室副主任。
2、成立移民搬迁办事处
整体移交工作全面结束后,为了认真实施易地扶贫开发安置项目,根据州政府的要求,县政府成立了办事处,科级建制,核定人员编制8个,配备正副科级主任、副主任各1名,工作人员6名,具体负责地区的移民安置规划及组织实施工作,负责资产管理、社会治安、林业管护,做好各项协调工作,调处草山、水事等各种纠纷。根据州扶贫领导小组的安排,县办事处把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摆到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领导,精心安排,共雇用管护人员60余人,对房屋、林木、水库及配套设施进行管护,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张贴相关法律法规,资产管护得到加强,从未发生国有资产被盗、破坏等现象。同时,办事处在组织群众生产,安排群众生活,移民搬迁安置等项目实施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3、明确目标,统一认识
通过易地扶贫的实施达到部分贫困群众稳定解决温饱,保护生态环境的目标,任务十分艰巨。易地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有关县、乡党委、政府和扶贫开发部门从战略高度认识易地扶贫开发工作的艰巨性和紧迫性,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去进一步统一认识,加强领导,把扶贫开发的政策措施真正落实到贫困村、贫困户,确保了易地扶贫安置如期实施。
4、精心组织,部门配合
易地扶贫开发的实施是由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一项重大工程,各级政府精心部署和严密组织,并按照一定的程序逐项落实。各部门,特别是涉农各部门积极参与,为项目实施提供政策、资金、技术保障。易地扶贫开发实施管理的组织工作涉及面广,牵扯诸多部门和利益主体,为使扶贫开发规划的实施实现协调、高效地运行,各部门以改革为动力,针对扶贫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扶贫制度创新,建立和完善了组织机构、管理体制。
扶贫项目资产管理范文2
一、财政报账制存在的问题
(一)财政报账制中会计责任主体不明晰
目前,财政报账制普遍实行的是财政部门设立会计账薄核算项目资金,最终全部将会计资料归集到财政部门,项目实施单位无任何会计资料。依据《会计法》的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照本法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但实施财政报账制以后,项目资金由实施单位使用,由财政部门管理和会计核算,如何落实项目实施单位与财政部门在资金管理上的会计责任主体确实值得商榷。财政部门虽然负责项目资金管理但不参与项目日常管理,只能对原始票据的合法有效性进行审核,对项目资金支出的真实性、完整性无法进行会计监督;而项目实施单位虽然负责项目实施但不承担具体财务管理职责,出现重项目管理忽视财务管理的现象,会计责任主体难以落实。也有的项目资金经层层拨付,会计责任主体更是难以落实。这种会计责任主体不明确性,不利于项目资金监管责任的落实,影响到财政资金安全高效使用,具有较大的财务风险。
(二)单位项目资金管理不规范
本来查阅单位的账簿就可以了解单位资金的收支全貌,既包括经常性经费收支情况,也应该包括项目经费收支情况,因为这些账簿由其保存,能够方便提供。但实行财政报账制后,项目实施单位的项目资金在财政部门报账,而且也不是在财政部门一个机构一套账内反映,而是在财政部门许多机构许多套账内反映,要弄清该单位收支情况需要耗费大量人力财力,绝非易事。财政报账制也使得项目实施单位多头申请经费、多头报账成为可能。在经费安排上,有些项目主管部门单位既可以向上级项目主管部门申请项目工作经费,本级财政部门也按照定额标准预算安排了一定的运转经费,资金较为充裕,当年无法安排支出形成较多结余;在资金使用上,部分支出项目单位既可以选择在财政报账经费,也可以选择在本级预算安排经费中列支。这种项目资金管理模式,不仅分散单位资金使用规模,也不便于财政财务收支监督管理,不便于经费预算控制,容易造成资金闲置浪费。
(三)不利于项目资产管理
按照规定项目实施后形成的公益性资产作为待核销资产移交有关部门管理,形成固定资产移交使用单位在会计账簿登记。实行财政报账制后财政部门不了解项目资产状况,项目实施单位不了解项目财务状况,出现了资产建设、使用、管理等各环节脱节,使得项目实施后形成的资产难于移交管理,形成资产的流失、损失或者无人管理。
(四)财政报账制财务管理不规范
一般来说上级要求实行财政报账制管理的项目资金有相应的资金、项目管理办法及会计核算办法,而地方政府实行财政报账制管理的项目资金几乎没有相应管理办法和会计核算制度,项目管理、资金使用、会计核算具有较大的随意性,特别是在会计制度选择上,有的按照总预算会计制度核算,有的按照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核算,也有的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核算,有的按照建设单位会计制度核算,更有的自设会计科目核算,核算结果差异较大。也存在财政报账专户多头开户、会计出纳一肩挑等问题。上述问题的存在不利于项目资金规范管理。
二、完善财政报账制的对策
(一)规范报账凭据
财政报账制最早来源于财政扶贫资金报账制,依据财政部财政扶贫资金报账制管理办法的规定,财政扶贫资金报账凭据包括:项目立项批准书或采购合同,项目实施计划书,报账申请单,费用支出明细表及实施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应据实填写,并附上各种有效的支出凭证的复印件。可以看出,财政报账凭据的支出凭证是复印件并不是原件,这种情况下财政报账凭据仅仅是备查的凭据,财政报账制形成的账簿是备查账,并不是正真意义上的会计凭证,也不能形成正真意义上的会计账簿。项目资金支出凭证在项目实施单位报销,收支情况在项目实施单位会计账簿反映,会计主体仍然是项目实施单位。因此我们所有的财政报账资金都可以借鉴财政扶贫资金报账制办法,支出原始凭证经财政部门审核后留存项目单位记账核算,财政部门使用支出凭证复印件报账,项目资金仍由财政部门管理。这样既可以落实财政部门的监管责任,也能够落实项目会计责任主体,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机制,归还财政报账制本来面目。
(二)减少、归并财政报账制的种类
实行财政报账制的核心就是要发挥财政部门资金监管职责,但是随着财政制度的改革,国库集中支付的推进,财政资金集中到财政部门国库管理,资金使用单位只有资金使用额度,不管理实体资金,财政部门可以对资金管理、使用、会计核算全过程进行管理、控制,基本可以满足原实行财政报账制时对资金监管要求,所以要减少、归并现有财政报账制的种类。只有法律、法规或国务院、财政部文件以及国际金融组织或外国政府贷款、赠款协议条款规定才可以稼立财政专户,地方财政因管理需要设立财政报账专户,也应经财政部核准,并要制定相应资金管理核算办法,便于规范管理。未经财政部核准的财政报账专户应及时撤销,资金归并到保留财政专户内管理,或者转入国库单一账户,由财政国库部门管理项核算。
(三)加强财政报账制形成资产的管理
一是财政报账制形成的待核销资产,由项目实施单位在项目实施完毕后编制资产清单,由财政部门审核后及时移交有关单位使用、管理,提高项目资产使用效益。二是财政报账制形成的固定资产,由财政部门编制资产清单,及时转使用单位在会计账簿登记,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四)改变项目工作经费管理办法
现有项目工作经费管理办法对支出范围规定较粗,存在与单位公用经费支出难于分割、辨别的现实。因此应该取消项目工作经费财政报账制,取消与经常性经费雷同的工作经费,项目实施工作经费由财政部门统一预算安排,上级项目管理单位计划安排的项目工作经费归并到单位经费账簿分科目核算,便于经费考核、控制与监督。
扶贫项目资产管理范文3
(一)特色亮点
一是全力完成收入任务,力争实现收支平衡。截至11月底,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5547万元,同比增长23.8%;预计全年能完成人代会批准的目标任务49230万元。到11月,全县一般公共预算实现支出180350万元,同比增长1.9%;预计全年完成支出189000万元,较上年增加15260万元。通过盘活存量、调整结构,努力实现全年收支平衡。
全县基金预算支出完成18329万元,同比增加9522万元,增长108.1%。
二是优化结构,推动平稳运转。坚持“过紧日子、过好日子”,预计全年压减一般性支出10%以上,民生支出占比超过一般公共预算的70%;我县“六保”“六稳”工作有序推进,财政运行良好。
三是全力保障,确保扶贫成效。紧紧围绕脱贫攻坚规划和目标任务,聚集“两不愁、三保障”,科学规划安排扶贫项目资金。截至11月底,2020年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总投入6891万元,比2019年增加3884万元,增长130.9%,其中,县级配套资金3181万元,比2019年增加1166万元,增长57.62%,形成财政扶贫资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确保扶贫投入同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相适应,有效保障脱贫攻坚资金需求。
四是主动作为,抓好重点工作。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全力保障重点工作投入,投入肺炎疫情防控资金3344.1万元;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整治资金3989.96万元;乡村振兴12532.44万元;脱贫攻坚县级配套资金3281万元;助力企业发展3463.17万元;入股四川银行5005万元;解决金糖司等企业安置资金1954.5万元;四好公路建设和乡村公路建设资金4199万元;污水处理厂建设资金875万元;乡村文化旅游节(冬季)活动经费和西瑶镇布衣三寨国家AAA级风景区建设资金487.1万元;教育均衡发展基础设施项目资金5271.71万元;安排体育广场、法治广场、公租房一期历史遗留问题资金4764.43万元;机关幼儿园等三个幼儿园建设资金4415万元,卫计妇幼中心建设1102万元,扎实推进全县各项重点工作顺利开展。
五是优化程序,严格投资评审。坚决做到从政府项目预算资料的审查接收、评审人员的安排、评审过程、结论复核,全部通过评审管理程序规范运行,确保整个评审环节的合法合规。截至11月底,共评审项目200个,送审140121.4万元,审定133434.8万元,审减6686.6万元,审减率4.8%。
六是形成合力,常态化资金监管。对我县直达资金分配下达及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动态监控,全面掌握我县直达资金分配下达及使用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截至11月底,我县财政直达资金及特别抗疫国债共分配资金26628.25万元,实际支付24049.5万元,支出进度为90.32%。
七是大力清理,盘活闲置资产。对全县139户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及闲置资产进行清查,共计清查出经营性及闲置资产203处,总价值1.49亿元。并将其中产权明晰、价值1414.58万元的22宗资产,移交农文旅司和国资公司进行经营管理。
(二)各项工作推进情况
一是大力推进脱贫攻坚补短补差工作。共规划实施脱贫攻坚补短补差项目137个,其中安全住房及住房功能改造项目12个,解决建卡户242户615人居住条件,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实施安全饮水等项目55个,受益人口1374户6052人(其中贫困户636户2801人);实施基础设施项目50个,计划完成通组路、产业路、入户路164.9公里,解决3580户17900余人(其中贫困户1124户5704人)产业发展、交通运输行路难问题;开展公共服务设施、雨露计划、扶贫小额信贷贴息、“巾帼行动计划”、“扶贫保”、贫困户公益岗位等项目20个,受益贫困户3544户15748人,扶贫成效显著。
二是持续有序开展乡村振兴。积极配合农业农村、林草等部门争取上级投入,有序开展乡村振兴、现代农(林)业园区建设,安排资金2569万元支持产业发展。
三是切实加强民生保障。截至目前,代缴1.61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金额404万元;代缴1.7326万困难群众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金额173.26万元;安排困难群众价格临时补贴1696.06万元。
四是建章立制,加大盘活力度。在存量资金季报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存量资金管理,实行动态清理和盘活机制。截至11月底,收回存量资金11156.47万元,按原用途保留3034.49万元,统筹使用8121.98万元。
五是扎实有效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进一步提升评价广度、深度和质量,充分挖掘资金使用的最佳效益、最大潜能。2020年选取支出绩效评价项目77个,项目支出绩效评价资金总额5.258亿元。
六是全力推动PPP项目。继续实施教育均衡发展基础设施建设PPP项目(第一期)项目。同时,推动黑水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及乡村振兴(PPP)项目(第一期)规划,争取今年进入财政部PPP项目库,全力争取明年动工实施。
七是及时兑付惠民惠农补贴。2020年1-11月通过“一卡通”发放监管系统,发放惠民惠农财政补贴共41项,发放金额12915.90万元,占到位资金的92.45%。
八是圆满完成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按照省州关于开展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要求,由财政局牵头,协调组织部、档案馆和城南城北社区等部门,于10月底圆满完成15户国有企业560名退休人员(其中:82名退休党员)的总体移交和接收任务。
九是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组织对县属国有企业进行全面清理,分类制定我县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总体规划,提出理顺国有企业监管体制,深化国有企业专项发展具体方案;整合重组农文旅司、南丝路集团和银鸿丝业,改革工作有序推进;投资设立金沙建设投资公司,公司运行良好,已实现利润总额721万元;投资设立宁兴人力资源公司和众诚保安公司,深挖行业发展潜力。
十是严格执行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截至2020年11月,我县公务卡刷卡消费达到1955万元,同比增加526万元,增长36.81%。增长额及增长率均属全州前列。
(三)存在的问题及短板
一是财政支出规模小,财政保障水平低。我县财政一般预算支出规模2016-2018年均为15亿元左右,2019年提高到17亿元;但仍是全州倒数第一,且是全州唯一一个低于20亿元的县。由于支出规模小,县级可用财力非常有限,2020年预计全县可用财力11.94亿元,其中“三保”支出占据了10.51亿元,可用于发展的资金非常少。
二是财政增收乏力。我县的蚕桑、烤烟发展等支柱产业已到达极限,新的稳定的财源未建立,亟需补充。
三是国有企业规模小,融资还本付息压力大,资产分布零散,经营业务单一,参与市场竞争能力差。1-9月增亏企业6户,盈转亏企业2户;减少盈利企业6户;银鸿丝业全年累计借款35615万元,支付利息1544万元难度大。
四是国库对外借款20630万元,全部借给国资公司用于发展县域经济或基础设施建设,短期内无法消化。
五是自2019年四季度以来,400万以下工程纳入政府采购致使我县政府采购工作量剧增,同时采购机构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更是加大政府采购监管工作的难度。
六是上级部门安排工作和下达资金时要求地方财政安排或配套资金,导致地方财政压力过大。
二、2021年工作计划
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减税降费”各项政策,紧紧围绕收入目标任务,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税收征管,努力挖掘增收潜力,严格依法征收;进一步加强非税收入管理,确保非税收入及时收缴入库,努力实现财政收入稳定增长,预计2021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2020年增长6%。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加快支出进度,在确保项目质量的前提下,切实加快项目开工建设和在建项目实施进度,形成更多实物工程量和资金支出量;严格实行直接支付制度,推动财政资金直接惠企利民,保证财政支出稳步推进,确保全年财政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一)具体举措
一是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财政政策体系,围绕县委县政府各项决策部署,聚焦重点区域和重大项目,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同时,指导、督促各预算单位提高项目预算执行率,对前期规划不实、资金对接不精准、实施有困难的扶贫项目,县财政将调剂闲置项目资金用于其他建设进度快、资金需求急的项目。
二是继续推进脱贫攻坚巩固提升,抢抓贫困县2020年全面脱贫摘帽契机,协助扶贫、民宗等扶贫主管部门,积极争取上级加大扶贫投入,创新扶贫机制,扶持优势特色产业,加大产业扶贫力度。
三是认真分析研判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以盘活农村集体土地为基础,围绕现代农(林)业园区建设,支持创建省级、国家级园区,积极争取上级投入,助推乡村振兴。
四是加大政府性资产清查评估力度,做大做强国资公司,力争新增资产20亿以上,增强国资担保能力,为社会发展奠定投融资基础。
五是加大投融资力度,加强与金融机构沟通协调,促进中学分校区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城市建设和康养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六是加快推进黑水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及乡村振兴(PPP)项目(第一期)实施,力争年内进入财政部PPP项目库,2021年3月前挂网招标。
七是精研政策争取项目。重视政策分析研究,细化完善项目储备,加强中央、省、州政策的收集研究,找准新出台的政策对号入座,抓住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点,围绕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引导等领域包装一批有规模、上档次、后劲足的上报项目,力争更多项目列入上级扶持范围。
八是积极对接争取资金。最大力度争取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事业、“三农”、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垃圾处理体系建设、城市建设、农田水利建设等专项资金支持,保障建设项目顺利实施。
九是积极支持烤烟、蚕桑主要支柱产业发展,稳步转变财政支持发展方式,大力提效积极的财政政策,认真落实国家、省州更大规模减税、更明显降费政策,抓好财政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体经济、民营经济发展等各项政策落实落地,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十是牢固树立“过紧日子、过好日子”思想,严格遵照“六保”“六稳”的保障序列安排预算支出,足额预算各项民生和政策性支出,增加对脱贫攻坚、民生、“三农”、科技创新、生态环保等领域的投入,坚决压减一般性支出,严控“三公”经费增长。
(二)工作建议
扶贫项目资产管理范文4
关键词:资产清查;审计;管理
为全面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效益,进一步推动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财政部组织开展了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本次资产清查以2006年12月31日为清查基准日,资产清查工作2006年12月—2007年7月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这次资产清查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全面摸清行政事业单位的“家底”,为编制部门预算和建设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基础,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相结合,进一步促进和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同时,针对在资产清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不断完善资产管理制度,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需要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对于这次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中暴露出来的资产管理问题,资产盘盈、损失形成的历史原因和存在问题,以及出现的会计差错调整情况,我们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以提出改进建议,探讨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资产损益原因分析
(一)资产盘盈原因分析
第一,购置时只列费用支出,未计入固定资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不规范,账务处理不到位,忽视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缺乏规范的购置、验收、保管和使用制度。购置后只列费用支出,不能及时登记固定资产的台账、卡片账,或一些单位根本没有设置固定资产台账、卡片账,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大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盈。
第二,政府及上级部门划拨、配置的固定资产未入账。在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政府无偿划拨的土地长期未入账,这种情况在乡卫生院中尤其突出,乡卫生院多成立于五六十年代,卫生院占用土地多为成立时无偿划拨,多年来未估价入账;上级部门划拨、配置的电脑、打印机、汽车、家具用具、变压器等在收到实物时未做账务处理,未及时计入固定资产账,造成账面未登记而实物已在用。
第三,自行建盖、接受转让的固定资产未入账。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自行建盖的办公楼等固定资产已交付使用,由于未进行决算或未取得发票等原因未计入固定资产。在资产清查审计中还发现有部分事业单位自行建盖的房屋、围墙、伙房等固定资产建盖时未计入固定资产,支付的工程款长期挂在往来账中,本次资产清查时才发现这些固定资产已被拆除或重建,由此可见其资产管理的混乱。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取得转让的固定资产所有权后,未办理过户手续,也未入账。
第四,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未登记入账。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接受捐赠的家具及电子设备等在受赠时未计入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也不对这些资产进行管理。
(二)资产盘亏原因分析
第一,已报废毁损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使用年限较长,已无修复价值或已损坏无法修复的汽车、电脑、传真机、打印机等电子产品及无法使用的软件、仪器仪表、家具用具等资产,长期未进行清理、申报报废并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二,已转让、出售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转让、出售汽车等固定资产,转让、出售收入已入账,固定资产未做减少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三,已被拆除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房屋因鉴定为危房已拆除,或因新建房屋拆除原建筑物,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四,划拔资产及对外捐赠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划拔给下属单位或其他单位的资产,实物已调走,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赠送给扶贫点或其他单位的电子产品及家具用具,实物已调走,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五,其他原因。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电脑等资产被盗,或人员调动带走电脑,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二、资产清查中出现的会计差错调整情况
第一,已进行房改的职工宿舍未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有两个事业单位已进行房改的职工宿舍,产权已属于职工所有,固定资产未作减少的账务处理。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第二,固定资产重复入账。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设备、房屋等资产重复计入固定资产。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万平: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审计第三,历年清仓盘盈挂账未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事业单位存货项目出现会计差错,存货清仓盘盈及进销差价多年未作处理,本次清查出现较大金额的存货盘盈;或者历年清仓盘盈挂账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中长期不作处理。以上情况主要出现在乡卫生院。
第四,收入长期挂账未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事业单位的事业收入或房租收入挂账在其他应付款中,长期未进行账务处理。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第五,账表不符。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事业单位账面上事业结余为负数,在年终决算报表中将事业结余反映为零,同时空增其他资产项目,造成账表不符。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第六,未能规范使用会计科目。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事业单位未能规范使用会计科目,例如向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的贷款计入了“其他应付款”、“应付账款”等科目,未按规定计入“借入款项”科目核算。
三、在资产清查审计工作中提出的有关改进建议
第一,鉴于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各种资产存续状态的动态管理存在一定的缺陷,对资产的现状掌握的信息滞后,建议每年年末对资产进行清查盘点,以及时掌握本单位资产的实际情况。
第二,由于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漏记固定资产及固定基金的情况,建议在“事业支出”科目中设置“设备购置”明细科目用于专门核算固定资产的购入,便于在年末及时查对账目,避免固定资产出现漏记。
第三,在资产清查专项财务审计工作中发现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未办理有关的房产证、土地证,或房产证、土地证不齐全,这种情况在乡级行政事业单位特别突出,建议单位应及时办理有关土地及房屋的产权证书以便于明晰产权,更好地明确本单位的不动产状况。
第四,对上级配给或外单位捐赠的实物,应建立同时向财务部门报备的机制,及时将此类资产纳入管理;建议在今后对划入划出固定资产,应完备划转手续,根据相关文件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第五,对已完工建设项目及时办理决算手续,对已交付使用固定资产及时根据相关结算手续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第六,现行行政单位财务制度规定了固定资产的核算起点标准,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为固定资产。对于单位价值虽未达到标准,但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也列为固定资产管理。建议在今后会计处理中严格划分固定资产及低值易耗品,对符合固定资产入账条件的资产,及时计入固定资产。
第七,通过本次资产清查以后,建立并完善固定资产卡片制度,落实资产管理责任制度,加强对各科室固定资产的管理,确保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建议今后对资产进行严格管理控制,该入账、该报损的资产,要及时处理,做到账实、账帐相符。
第八,有些单位往来款项较多,有些款项账龄较长,本次清查审计中未能取得所有往来询证回函,建议今后清理往来款项,对挂账时间较长款项及形成坏账损失的款项及时取得发生损失的相关证据,报财政部门申报损失处理。
第九,对损毁固定资产及时报财政部门作损失处理,建议在今后会计处理中对已报废损毁的固定资产应及时取得报损材料及批复文件做账务处理。
参考文献:
[1]闫向军.从清产核资看行政事业单位的不良资产[j].中国农业会计,2006,(01).
[2]刘国根.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财政与发展,2006,(05).
扶贫项目资产管理范文5
关键词:财务管理;筹资;资产;成本;分配
中图分类号:F812.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2-0085-02
医院财务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对医院有关资金的筹集、分配、使用等财务活动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指挥、协调,考核等工作的总称。随着卫生体系改革的推进,医疗市场逐渐开放,民营、外资和合资医疗机构陆续兴办,医疗市场竞争更为激烈,财务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核心地位日益突出,我们必须建立一个标准化和全面的医院财务管理系统,为医院的发展保驾护航。下面仅从筹资管理、资产管理、成本管理、收入分配管理谈谈我的看法。
一、筹资管理
为了医院更快更好的发展和不断增加的医疗需求,我们必须要有一定的财务资源。在当前事业经费拨款一定的情况下,要更新观念主动向社会筹集资金,开拓筹资新渠道。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和发展潜能争取信贷资金的支持。银行贷款是医院目前主要的筹资渠道,我们应尽力争取低息,贴息的专项贷款和扶贫贷款,以减轻还贷压力。当我们急需引进某种大中型医疗设备时,可以考虑融资租赁这一形式,它可以让医院在短期内以相对较少的资金获得该设备的使用权和收益权,一方面可以提高诊疗水平和医疗质量,另一方面也可产生一定经济效益。总之我们的筹资目标是以较低的筹资风险和较少的筹资成本获取较多的资金。
二、资产管理
医院资产管理主要包括货币资金、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几个方面。货币资金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由于其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变现能力和购买力,我们要根据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业务授权,凭证的稽核和审核,资金限制接近等内部控制制度保证资金的安全完整。我们应合理调度货币资金,挖掘资金的时间价值,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医院流动资产的管理主要指药品耗材的管理,应建立严格的出入库手续。我们应根据临床用药情况,运用科学的方法测算出各种药品的最佳采购量和采购批次,合理确定药品库存,加快药品周转速度,降低药品的储存保管费用。通过“百元医疗收入卫生材料成本费用”这一指标促使科室加强材料使用管理,考核科室卫生材料管理控制水平。固定资产管理是资产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医疗设备的更新速度也越来越快。我们在购买新设备时,要充分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做好可行性论证,要考虑其使用效益。日常管理时我们应建立三级账卡制度:财务部门设固定资产总账与分类明细账,管理部门设数量金额明细账,使用部门设卡账。做到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实相符。通过定期盘点保证资产安全完整,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三、成本管理与控制
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国家对医院拨款相对下降,而人员工资、管理费用和医用材料价格不段上涨,另外随着药品收入机制的改革,药品价格不断下调直接影响到医院的收入,我们必须改变“重收入,轻成本”的旧观念,走节约化道路,加大成本核算力度。我们可实行院级和科室两级成本核算。从整体上来讲我们应根据医院的发展规划和目标,对整个医院的经营成本进行预算、计划、分解、控制、核算、分析。其中对医院的采购环节的控制在医院成本控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实施招投标采购制度,规范医院物资供应途径和程序。同时加强对管理费用,日常消耗品等隐性支出的审批控制。对科室成本核算中我们应实行全成本核算,将人员工资、夜误餐费、器械折旧、房租、供应领料及消毒、总务科支出、物资领用(包括卫生材料、低值易耗品和其他材料)、水电费、电话费、器械维修费、参加学术年会开支等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按成本核算对象进行归集和分配。要定期了解各科室的成本执行情况,分析其升降原因,挖掘其潜能。将在保证医疗质量的情况下,以较低的成本取得最大绩效作为我们的管理目标。
四、收入分配管理
随着医疗保险制度的深化,基本医疗、基本药物和保险范围的确定,收费项目及价格更加规范化,病人也更加关注看病的质量和费用,我们必须合理确定收入,降低药品收入比例,提高技术性劳务收入。要改变吃“大锅饭”,论资排辈的观念,奖勤罚懒。建立重业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重要岗位倾斜的激励的分配机制。逐步形成以业务收支为基础、质量控制为中心、量化考核为标准浮动的工资劳务分配体系。促进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稳定和发展。要留得住人,吸引新人,调动广大医务工作者的积极性,使医院具有核心竞争力。
总之,现在的医疗市场是个充满竞争的行业,而公立医院在不以盈利为目的要求下,要生存,要发展,压力越来越大。我们必须要有危机感、责任感,加强财务管理,整合各种资源,提升资产管理效益,深化成本核算,推动医院向高质量、低消耗和绩效最大化目标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鸿雁.浅析医院财务管理创新[J].中国医院管理,2006,(12):81-82.
扶贫项目资产管理范文6
一、坚定不移抓“三落实”,确保户户稳定脱贫
(一)狠抓责任落实,作战体系不断完善。一是落实行业部门牵头责任。加强日常统筹调度,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机制。将行业扶贫部门日常履职情况纳入年度考核,加大奖惩力度。二是落实驻村结对帮扶责任。全区59个单位、36个驻村工作队、5个农技巡回服务小组、101名第一书记、2000余名帮扶干部倾情倾力参与。落实帮扶干部“周三走访日”制度,在政策宣传、动态监测、以购代扶、环境整治等方面精准发力。
(二)狠抓政策落实,群众面貌焕然一新。一是“两不愁”根基更加稳固。按照1000元/户标准落实种养殖小微项目,8500户次贫困户受益;投入2531万元,建立27个扶贫产业园,3000余名贫困人口直接获得股金收益、务工收益;实施政策兜底,2014年以来,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落实低保补差10906人次、特困人员救助供养1944人次,发放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1027.4万元、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805.52万元。2016年以来,累计发放残疾人扶贫对象生活费补贴317.96万元。二是“三保障”质量大幅提升。在义务教育上,深入开展“控辍保学”行动,全面落实教育扶贫政策,2016年以来累计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学生5476人次、491.07万元,落实国家助学金资助801人次。教育扶贫救助基金资助1194人、146.2万元。在基本医疗上,组建108支家庭医生团队,实现家庭医生建档率和签约率全覆盖;落实健康扶贫政策,免收一般诊疗费13.94万人次,县域内建档立卡贫困患者住院22948人次,自付比例7.85%;使用卫生扶贫救助基金892.23万元,救助建档立卡贫困患者15177人次。在住房安全上,对全区11103户“四类人员”住房进行了全覆盖安全评定,对831户“四类人员”住房进行改善提升。三是“户三有”措施全面覆盖。累计投入资金3712.56万元,新(改)建集中供水站22个,打井523口,贫困群众饮水安全全面达标;为2500余户贫困户免费开通广电高清数字电视信号,广播电视信号实现“户户通”;农村电网改造全覆盖。
(三)狠抓工作落实,脱贫成效持续巩固。一是扎实开展挂牌督战。组建专班对贫困户、边缘易致贫户逐户进行核查,对政策落实、项目推进、问题整改、帮扶满意度等进行全覆盖督导,发现问题、立查立改。二是推进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建设。2020年全区共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347万元,截至2020年11月20日,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面完工,资金拨付率94.78%。同时,进一步强化扶贫资产管理,完善扶贫资产移交程序,落实管护责任。五是讲好脱贫攻坚“故事”。几年来,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人民网等媒体聚焦我区脱贫攻坚150余次。
二、积极应对疫情影响,确保人人决战决胜
(一)关怀“不打折”,全力救助困难群众。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区疫情防控指挥部专门设立困难群众救助(返贫监测预警)组,集中扶贫、民政、残联、卫健、保险等救助力量,对因疫导致基本生活困难的群众进行摸排。二是主动上门服务。在城乡居住小区(院落)封闭式管理期间,对因疫导致“购物”困难的群众,开展“送货”上门1000余人次。三是落实困难救助。按照优化审核流程、措施及时高效的原则,对疫情以来基本生活出现困难的820名群众落实了临时救助。
(二)就业“不止步”,认真落实稳岗就业。一是强化保障措施。建立贫困劳动力稳岗就业专班,安排353.69万元定向开发农村公益性岗位1400余个,投入就业创业补助资金167.72万元。二是全面摸清底数。统筹区、镇、村三级力量,对企业复工情况、用工需求进行全面梳理,对贫困劳动力的返岗复工情况、就业需求进行全面摸排,通过因需施策、因人施策,帮助贫困劳动力有序返岗务工或就地就近就业。三是聚焦精准服务。开展“春风行动”网上招聘活动17期,推介280家企业、1.5万余个用工岗位信息。与瑞安市签订劳务合作协议,推荐岗位1万余个。2020年,3985名贫困人口实现务工就业,比上年增加340人。同时,还完善就业奖补政策,为1046名贫困人口发放务工交通、生活奖补58.72万元。
(三)服务“不断档”,“三变”助力消费扶贫。疫情期间,创新“三变”模式,大力推进消费扶贫进社区、下乡村。一是变防控站点为扶贫网点。在全区170余个小区防控站点开通“防疫邮乐购——您买菜·我跑腿”便民服务。二是变滞销痛点为网络卖点。通过“宅家直播”的形式,将农副产品搬上“抖音”“快手”等网络直播平台。三是变帮扶难点为购买亮点。采用职工认购、食堂采购、工会团购“三购”方式,常态化开展“以购代扶”活动。一年来,已累计购买300余万元。今年2月,我区“创新三变模式战疫情”经验做法被省脱贫攻坚办2020年第7期简报刊发,并在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栏目播出。
三、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确保事事圆满完成
(一)全面攻坚问题整改清零。严格按照“五定”工作法开展问题整改清零。全面梳理大排查、省内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督查调研、审计、自查等发现问题,逐项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核定整改措施、确定整改效果。区脱贫攻坚办抽选169个问题进行了核查,并报请区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审定、区委常委会审议认定后予以销号。截至2020年6月30日,1842个问题已全部清零,并按照“一问一档”方式完善佐证,确保有据可查。
(二)扎实开展返贫监测预警。一是全程信息管理。整合多部门数据,建立覆盖全区6万余农户的防返(致)贫监测“大数据平台”,为防返(致)贫监测提供信息支撑。二是全域动态监测。推行信息比对、监测预警、分级审核、帮扶补短和限期销号“五步”监测法,落实帮扶责任人、村民议事代表等监测员4000余名,定期入户监测返贫、致贫风险。三是全面帮扶补短。按照“收入风险政策补、自然风险保险补、动态风险及时补”的方式补短。对边缘易致贫户还落实帮扶干部结对帮扶。我区探索的返贫监测和动态帮扶机制,受到省委领导曲木史哈、尧斯丹同志批示肯定,典型经验在全省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