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水利信息化调查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水利信息化调查报告范文1
随着《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等政策的推进,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我国农业科技进步率已超过60%,农业的内在基础逐渐强化,农业生产条件和基础设施不断改善。近几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截至去年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根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5次调查报告),互联网的普及加快了农业信息化、自动化水平的提升,我国农业物质装备支撑能力明显增强。未来农业生产应该朝着集约化管理、精细化作业的方向发展,走一条“互联网+农业”的新道路,即农业物联网技术。根据调研结果,借鉴全国率先建立智慧农业的先进案例,并结合我省省情,由此提出一套农作物生产物联网技术体系(以下简称“物联网技术体系”)。该物联网技术体系实现了农作物生产精准化管理、合理化操作,还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提供了基础条件,在有必要的情况下可以随时记录农作物在种植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例如农产品的养分、水分、施肥、杀虫等,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提供可靠保障,可直接追溯到出现问题具体环节。
2物联网技术体系
物联网技术体系主要分为四部分:现场信息采集、数据处理、远程控制、终端体验。
2.1现场信息采集
包括射频识别(RFID)、传感终端等数据采集与视频监测信息采集。数据采集主要包括土壤数据、气候数据、雨量水分数据、风速数据等。现场信息采集不仅可以为农产品生产提供准确指导,高效管理;还可在前期种植准备阶段根据土壤信息来选择合适的农作物。
2.2数据处理
将采集到的数据信息通过无线或有线网络传输给数据管理中心,数据管理中心对基础数据进行统一存储、处理、挖掘,可生成图像或图表,直观展现动植物生长现状,并作出智能决策。数据处理阶段可以结合专家远程会诊,针对农作物的品种,与标准数据做对比作,从而做出决策方案,例如种植前期选择合适的作物品种,种植过程中研制施肥处方、喷灌处方、病虫害处方,还可监测品质、产量、预测成熟期等。
2.3远程控制
可以事先设定好控制逻辑,系统会根据决策处方自动实现渠系和管道水利远程控制、泵站自动控制等;也可通过手机或电脑登陆软件终端,只需动动鼠标,就可以根据农户操作控制水阀、风机等设备开关。
2.4终端体验
当前主要是电脑、手机、一体机、多功能电视机等,随着三网融合及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将会有更多的终端涌现。同时,由于有了统一的中心平台,提供综合服务,终端的服务功能和作用将大大增强。农户通过计算机登录软件操作平台或使用手机、平板足不出户就可以实时监测到大田情况,并可远程控制;可以随时接收专家指导信息、政府应急通知与政策信息;还可以提前接收病虫害预警、灾情预警等,预先采取应对措施。
3远程控制现场相关设备及功用
1)土壤水分控制是当采集参数低于限定范围时,自动开启喷灌系统,再限时或根据采集数据限值关闭水阀。2)温度控制是保证棚内温度在设定的温度环境内,通过控制加温炉、空调等的开启来实现加温,控制湿帘、风机、天窗等的开启来实现降温。3)湿度控制是保证棚内作物生长的湿度环境,通过控制加湿器等来增加湿度,控制风机、天窗等来除湿。4)光照控制是保证作物生长的光照度环境,通过开启补光灯、收起遮阳网来增加光照,关闭补光灯、展开遮阳网来减少光照。5)二氧化碳浓度低时,通过开启二氧化碳发生器来增加浓度,直到目标值。另外,还有监测土壤pH,土壤中氮、磷元素等土壤养分参数,控制施肥系统等信息化控制系统。
4物联网技术发展现状与成果
根据网络的可扩展性,陕西省可以自下而上,由行政村开始,到镇,再到县、市,逐步建立一整套信息化数据体系,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或信息平台,为科研院所提供研究数据,为指导农民种植提供依据。近几年,蔬菜大棚种植、花卉温室种植形式迅猛发展,为农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大棚构造繁琐、成本高,如何保证蔬菜、花卉的长势与产量,在最短的时间内收回成本,是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智能大棚解决了这一问题,它通过引入物联网技术,智能监测和控制棚内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四大影响农作物生长的参数,做到精准作业,合理配置资源,不仅比以往依靠人工经验种植更精准可靠,而且节约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大棚内的传感器节点实时采集现场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土壤元素等信息参数,并上传至数据中心,农户通过电脑、手机终端访问数据中心,可以实时监测大棚的现场信息。
5结语
水利信息化调查报告范文2
面对当前日益严峻的外部环境,加快改革转型步伐,加速企业发展方式转变,增强核心竞争能力,提升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是七分公司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在深入学习领会中国中铁和局关于“加快转型科学发展”精神的基础上,七分公司结合企业自身情况,总结出一条以效能建设为战略、质量和效益相结合、全方位营销为支撑、加大企业技术创新力度、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狠抓信息化和培训的企业转型发展之路。
一、由单一市场向全方位市场转变,努力实现路内、路外市场的协调发展。
转变工作重点,坚持营销龙头地位。面对2011年以来严峻的市场形势,七分公司快速转变观念,进一步强化营销工作的龙头地位,将路外市场作为营销工作的重中之重,形成了全体员工立足本职,人人关心营销、人人支持营销的良好局面,为营销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今年以来,七分公司福建南石、莆永项目在同一业主泉州市交通局相继中标,实现了公司在福建市场滚动发展。两个项目的中标,很大程度上是公司前期在福建泉(州)厦(门)高速公路在建时与业主和地方建立了良好关系的结果,也是公司在福建市场实现以生产促经营,实现良性循环的最好证明。七分公司在山东青龙高速公路项目的中标,是继青岛海湾、青岛地铁之后又一区域营销的成果,再次证明了实力、诚信和业绩是营销的保证。截至2011年6月底,七分公司共承揽工程任务3项,累计价值9.5亿元,营销任务完成量在局各子(分)公司中排名第五。七分公司根据目前的形势,采取切实有力措施,积极介入水利、环保和机场建设的新市场、新领域,提早把握国家水利建设的4万亿建设期,深入细致捕捉水利领域的招标信息,力争实现新突破。
转变营销策略,加速实现营销生产一体化。按照局推行生产营销一体化管理的要求,七分公司按照领导区域分工,负责统一指挥协调分管区域内的营销、生产工作,对区域内项目经理部、办事处实行一体化管理,每月召开区域内的营销生产协调会,彻底解决生产营销“两张皮”问题,适应形势变化和市场需求。公司在原有西安、青岛、新疆、兰州经营性办事处的基础上,增设青海、宁夏、广西、广东办事处。同时加强对各办事处的业绩考核。以有力的奖惩机制,调动激发经营性办事处在推动市场营销中的积极性。此外,七分公司将机关经营部扩充为经营开发中心,在选择优秀员工补充到经营部,加强营销力量的同时,在部门内部启用岗位流程化和业务流程化管理,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责,按照工作业务职责编制业务流程,建立工作例会的长效机制。每月召开一次营销工作专题会,针对当月营销工作的开展情况、任务落实情况进行分析、总结、评估,对下月工作再布置、再安排、再要求。投标后,不论是否成功均召开分析会,总结经验,指导、改进后续工作。公司财务部、债权管理部、责任成本中心与经营部联合对接,从财务资金的角度支持和配合营销工作,优先确保投标现款保证金和银行保函资金需求,通过部门的对接,在资金方面加大对营销工作的支持。
重视信用评价工作,加大信用评价奖惩力度。七分公司牢固树立“干好今天的现场,就是明天的市场”的理念,强化干好在建项目推动营销工作的意识,高度重视信用评价工作。公司对《非铁路工程项目质量信用评价管理及奖惩办法》进行了修订,加大了奖励力度。建立了以路外信用评价为主、业主和地方主管部门日常检查为辅的奖惩机制,建立了以在建项目推动滚动发展为目标、以在建项目经理为主责的生产经营一体化奖励机制,建立了收集业主评价反馈制度。公司工程部定期向在建项目业主单位发函,征询对在建项目的正式检查、评价结果和对在建项目经理、书记的评价意见,促进项目的综合进展,推动信用评价工作的稳步提升。七分公司甘青11标经理部(代局指)在2011年上半年兰新铁路甘青公司组织的信用评价中,在全线18个标段中获第三名,为局铁路信用评价做出了积极贡献。公司瓜星经理部在施工环境恶劣、难度大、物资设备、人力资源匮乏的条件下,认真落实各项制度,强化项目管理,在甘肃省公路局召开的局管项目部工作会上被评为“2010年度局管建设项目先进标段”。公司武罐3标、5标、22标三个项目,发挥区域集中、优势互补效应,在抓好施工生产的同时,注重与业主的沟通,树立了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在甘肃路外市场信用评价中获得3个A级资质,有力的促进了甘肃市场的滚动发展。
二、由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提高企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七分公司面对急剧变化的市场形势,困难和机遇并存,客观冷静分析,果断向质量效益型企业发展转变。
捍卫质量,保卫安全,全面夯实质量基础。自2010年以来,七分公司在巩固安全质量管理制度方面严格做到七个坚持:一是坚持内部“曝光台”制度。公司各项目经理和安全总监或安质部长是执行安全质量内部曝光台制度的第一责任人,每天到现场检查违规违章、安全质量隐患,对存在的问题限期整改,对常见的安全质量通病令行禁止,通过负面曝光,提高质量意识。二是坚持隧道、地铁、既有线作业领导干部跟班作业制度。公司监督辖内各项目部做好施工记录,做到可追溯、可分析,加强现场管控力度。三是坚持重大危险源监控报告制度。公司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识别,责任到人,实施有效监控,配备专人负责监控量测工作,建立监控台帐,做好动态监控。七分公司将青岛地铁项目部施工区域内的地表建筑物保护特别是12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列为重大科研攻关课题,组织召开专家会深入研究,持之以恒跟踪落实保护措施,确保了文物保护的万无一失。同时,公司对高风险项目技术监控、超前地质预报、仰拱衬砌至掌子面距离等关键控制数据,严格执行技术规范“红线”规定,并通过手机信息向公司领导定时通报。四是坚持火工品管理日检查、周通报制度。公司对火工品的采购、运输、入库、点收、保管、发放、监爆、回库等各个环节的记录、台账、安全措施的检查,形成制度化和常态化。五是坚持落实隐蔽工程和搅拌站“旁站”制度。七分公司把“旁站”作为抓安全质量工作的关键环节,杜绝出现安全质量监控空白区和死角,绝不因抢进度而弱化,明确责任人,“旁站”记录翔实,签字及时,对每一个环节,监理、协作队伍负责人和“旁站”记录人全部签字确认,杜绝隐患、规避风险。六是坚持推广“工序工艺安全质量控制卡”制度。公司为每一名管理人员配备控制卡片,操作人员随身携带,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保证所有工序施工质量安全受控。七是坚持优质工程(工序)评选。在2011年领导干部会议期间,公司举办全公司样板工序、工程评选,每类工程(工序)评选出两个优质样板予以奖励,并作为全公司“首件”样板工程,同时作为标准在全公司推广,以推动全公司工程质量上水平、上档次、出精品。
开源节流,挖潜增效,提高公司经济运行现状。七分公司通过各项措施,努力改善公司目前的经济运行状况,在全公司上下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杜绝大手大脚、铺张浪费,齐心协力,抓住“忙”的要点,深化核算管理,加大成本管控力度,开源节流,在现有生产经营规模的条件下确保企业经济效益。公司坚持和深化经济活动分析制度,对各单位验工收入、责任成本执行情况、项目毛利率、现款上缴完成比例、资金集中度、员工收入等主要指标进行格式化的横向对比,查漏补缺。对存在的问题,公司所属各单位主要领导要向公司解释原因,提出解决办法,对亏损项目进行专项预防和治理,按照“亏损原因不清楚不放过、没有实现减亏目标不放过、亏损责任人没有处理不放过”的“三不放过”原则,采取切实措施控制项目经费支出和责任追究。机关职能部门对其进行专项督察,限定整改期限、落实整改措施,并将整改效果予以通报。2010年以来,七分公司先后出台《商业汇票结算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现款保证金和银行函证管理办法》、《商业保险集中管理办法》等文件,通过群策群力,集思广益,资金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公司资金压力。公司采取严肃项目现款上缴纪律;上缴方式由集中缴纳改为分月缴纳,财务部每月下达上交款计划,次月通报完成情况;问责机制等措施,加强资金集中管理工作。截至2011年6月底,公司整体资金集中度在85%以上,取得了长足进步。七分公司充分发挥通过商业汇票支付方式缓解公司资金压力的杠杆作用,加大在建项目推广并规范采用商业汇票方式(项目缴纳100%保证金)延期支付款项。截至2011年6月底,公司办理了10251万元银行承兑汇票票据,保证金账户存款8667万元,保证金比例达85%,确保到期兑付。七分公司将应收款和已完工未结算的清欠工作作为提高企业效益的一个重要方面。由债权管理部牵头,项目经理为“双清”工作第一责任人,明确清收时限,强力推行清欠工作目标管理、责任管理和动态管理。认真评估业主资金状况,敦促业主及时支付各种预付款、完整计取验工计量款、足额计取风险包干费、最大限度地收取工程欠款,在各节点上不留遗憾、环环紧扣,使各种未清欠的应收账款降到最低。公司在2011年上半年重点对现款保证金、银行保函等进行了彻底清理、清欠,取得了较大成效。截至6月底,共收回各类欠款7829.6万元。
三、由劳动密集型向管理密集型转变,全面加强企业管理。
2010年以来,七分公司从施工生产管理、物资管理、协作队伍结算与成本控制等多方面多举措强化管理,总结出了一套较为有效的管理方法,促进了企业由劳动密集型向管理密集型转变。
加强施工生产组织及计划管理。一是实行公司领导区域管理。七分公司进一步落实责任,加强项目管理力度,协助项目解决施工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保证各在建项目施工生产正常化,确保工程安全质量可控。二是以节点目标责任书推动施工进度。公司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深入现场,以召开专题推进会形式,制定节点目标责任书,明确时间、责任人,推动了现场施工进度和管理,2011年以来共召开现场专题会议19次,三是抓好新中标项目施工调查。在新中标项目开工前,公司组成施工调查小组深入现场详细调查,编制调查报告,对项目临时工程进行规划,形成施工调查报告,确保经理部进场后能尽快组织施工生产,为项目管理奠定了良好基础。四是强化调度系统管理职能。公司推行各在建项目日完成产值通报制度,每天由调度以短信形式通报各在建项目日完成产值情况,将短信发送给公司领导、所有在建项目经理。对于重、难点项目的关键工序,项目经理每天必须给公司领导发专题手机信息。这样做一方面让公司能准确了解现场进度,另一方面督促项目经理多深入工地,多关注工地,较好的促进了施工生产。五是公司每周在内部网站对各单位日完成产值进行通报,以此督促各在建项目按日分解任务、按日推进施工进度。六是建立了月度计划未完成项目回公司交班制度。公司要求当月排名最后两名的项目部党政主要领导回公司交班,说明未完成原因,并视情况予以处罚。同时,公司会同生产部门和项目主要成员召开专题办公会,针对落后项目现状,梳理产值计划,明晰节点工期,采取强力推进措施。
强化物资采购计划基础管理。2011年,七分公司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物资计划管理工作的通知》、《物资设备采购管理办法》、《关于公司物资设备采购、租赁合同范本的通知》等文件,对物资计划的编制方法和计算表格进行了统一,对主要常用材料进行了明确界定,对项目物资月度采购(申请)计划进行严格管控,对物资设备采购、租赁合同进行了规范,完善合同评审程序。公司先后在宁武、甘青11标、瓜星、兰新4标、武罐22标、青岛地铁、莆永、宁杭等多个项目中重点对物资计划管理工作进行了指导和督查,通过4个多月的宣贯、强化推进和专项重点检查,公司将项目中资金投入最大的“物资材料”关,牢固的规范管理起来。
水利信息化调查报告范文3
据美国IDC测算,如果全球电子商务营业额达到几万亿的规模,电子商务职业岗位人才需求将增加到2000万人。有关专家预计,未来10年我国电子商务人才缺口为200多万人。
所谓电子商务师,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从事商务活动或相关工作的人员,即融IT与商务于一身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这一职业的月薪大致在3000元到8000元左右。
软件测试人才缺口30万
我国目前软件人才匮乏,有关专家估计,缺少软件开发人员高达30多万人,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将缺少更大数量的软件开发人才。目前,软件测试自动化技术在我国则刚刚被少数业内专家所认知,而这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国内更是凤毛麟角。
随着我国软件产业化进程,软件测试职业将成为比软件编程更具挑战性和创造性的职业。人才的紧缺也促使软件测试工程师的薪资逐渐走高,技术优秀的人年薪可高达10万元。从近期的企业人才需求和薪金水平来看,软件测试工程师的年工资还有逐年上升的明显迹象。
上海紧缺6万软件人才
上海市信息化委员会日前透露,目前,上海软件产业从业人员只有4.1万人。根据产业分析,到2005年,至少需要10万软件人才(每年新增2万人),方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而眼下,上海各类高校每年培养的计算机相关专业毕业生仅5000人左右,即使加上外省市来沪就业的软件人才,也远不能弥补这一缺口。
深圳中高技能人才未来3年缺口40多万
据深圳市劳动局培训处介绍,到2005年深圳全市的从业人员将达到500万,其中技能人才需求量为165万,但目前深圳现有的技工人数只有116万,技师和高级技师类的高技能人才只有1400多人,除技能人才总数缺40多万外,高技能人才缺口有3―5万。
18类人才进广州可放宽条件
广州市人事局日前制定了《2003――2004年广州市优先引进人才专业目录》,紧缺专业主要保证物流业、高新技术产业、汽车制造业、石油化工业等优先发展的支柱产业以及南沙大开发、新机场和新地下轨道建设等关键项目所需的人才。引进紧缺专业人才,可以适当放宽学历、专业技术资格、年龄等条件限制。控制专业主要是广州市需求量已基本饱和的产业所需要的人才。属于控制专业的人才,一般应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和硕士以上学位或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紧缺专业和控制专业以外的为一般专业,应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和学士以上学位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执业资格。
专业类别:
信息与电子科学、电子与信息类;语言文学类、体育类、新闻传播学类、艺术类;管理工程类最低引进条件:1、35周岁以下;2、大专以上学历;3、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执业资格、高级职业资格或三年以上专业工作经历;4、学用一致。
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最低引进条件:1、40周岁以下;2、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具有1年以上海外专业工作经历或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资格、执业资格;3、学用一致。
法学类;公安学校、公安技术类最低引进条件:1、35周岁以下;2、大专以上学历;3、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执业资格;4、学用一致。
机械类;土建类;环境科学类、环境类、环境保护类;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类、中医学类、护理学;化工与制药类;水利类;交通运输类;材料类;能源动力类;仪器动力类;心理学类最低引进条件:1、35周岁以下;2、大专以上学历;3、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执业资格、高级职业资格或三年以上专业工作经历;4、学用一致。
“海归”身价大跌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中关村一家软件公司月薪2500元招聘软件工程师,没想到引来“海归”硕士的争相竞聘。这家企业的负责人感慨万千:“在国外学习两年,吃苦不说,学费、生活费少说也要20万,总不会是为了回国打工挣这点钱吧?”
据统计,自1978年至2002年底,我国的出国留学人员达58万人,到目前为止,15万人学成归国。去年,回国的“海归”将近1.8万人,比上年度增长47%。随着国内企业对“海归”的认识日趋理性,洋文凭与高薪、高职之间已经没有必然的联系了。
广州技工缺口33万
据《广州社会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技能人才需求情况的调查报告》显示,2005年广州市技能人才人数约为120.8万人,与《广州市人力资源开发“十五规划”》所要求的2005年末达到全市拥有技能人才153.48万人相差32.68万人。
《调查报告》显示,“九五”时期职业教育的发展及对技能人才的培养的年增长速度为5%,若保持这个增长速度,预计2005年广州市技能人才人数约为120.8万人,离《十五规划》所要求的153.48万人相差32.68万人;按2002年广州市177所职业技校应届毕业生45368人计算,2005年才能培养输送18.15万人,缺口为14.53万人。
深圳钳工最高年薪近10万
根据深圳市劳动局的2003年度《深圳市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今年新毕业的博士生年薪的高、中、低价位依次为10.56万元、6.36万元、4.68万元;硕士生年薪的高、中、低价位依次为7.8万元、4.56万元、3.18万元;本科生年薪的高、中、低价位依次为4.92万元、3.6万元、2.34万元。《指导价位》称,“高级蓝领”的收入超过了新毕业的硕士生。具有高级技师的钳工,最高年薪达到9.24万元,而一名新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工资“参考价”的最高价位为7.8万元。
今年新增的工种有空调安装维修工、锅炉操作工、建筑油漆工、电子器件制造工、油站加油工、油站计量员、油站开票员、抄表收费核算员、家政服务员等16个。保姆工资也有了“参考价”,高位数的月薪为2050元,中位数为1300元,低位数为650元。
“洋下岗”上海打工
来自上海方面的报道说,因本土相关行业不景气,今后一段时间,1000多名日本“下岗”工人将要来上海乃至全中国求职,平均年收入估计高达40万元人民币。
8月30日,上海创价人才咨询公司负责人说,这些工人在日本虽属失业者,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没有能力,而是由于日本国内相关行业不景气所致。今年4月份,公司就收到一个总数为1200名失业工人的信息库,库内七成以上的人均来自日本制造业,其中不少人曾是当地生产一线的技术人才及管理者。最近,库内人数还在增长。
创价公司负责人说,雇用这些工人,每人年薪约为500万日元左右,折合人民币35万元,算上各种福利、探亲假期,每位日本“下岗”工人的报酬总数将超过40万元人民币。
跳槽提升薪资作用明显
中华英才网根据2003年上半年收集的数据分析,跳槽提升薪资作用明显:78%的人获得了薪资的增加,16%的人薪资减少,大约6%的人没有带来薪金上的变动。
对通过变换职位而获得了薪资增加的参与者作进一步分析,发现这部分参与者通过变换职位获得了大约相当于原职位2.158倍(平均)的薪资收入。由此看来,通过变换职位提升薪资的作用是明显的,大部分跳槽者在跳槽之后,将获得相当于原来职位两倍的工资。K
国际劳务市场薪酬行情
新加坡邮政服务员:月薪2300元人民币;
马来西亚缝纫工:月薪2500至4000元人民币;
南非针织工:月薪3500至4000港币;
阿联酋汽车维修工:月薪2500美元;
孟加拉国文秘:月薪400至500美元;
日本服务员:底薪每月6万至9万日元,生活费每月3万日元;
韩国电子装配人员:月薪6000元人民币;
美国护士:年薪4万至5万美元;
美国果园农场工人:月薪3000美元;
新加坡焊接工程师:月薪8000元人民币;
尼日利亚财会人员:月薪400美元。
美国CEO年薪几何?
水利信息化调查报告范文4
关键词:水库;移民地区;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水利工程建设日益增多,由此产生了一支庞大的移民队伍。据有关部门的资料显示,目前中国水电装机容量已达到1.2亿千瓦、这些工程的建成,在防洪、发电、灌溉、供水等方面发挥巨大效益的同时,也造成了1 800多万移民的搬迁安置,繁衍至今达2 500多万人。其中农村移民达2 288万,占移民总数的90%水库移民失去了土地、房屋等财产,他们的生活保障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水库移民地区往往自然地理条件较差,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移民在为水利工程建设作出贡献的同时,又面临缺乏基本生活保障和必要的生产条件,难以融入迁入地的社会环境等问题,因此为水库移民建立养老保险制度,不仅能维护移民的权益,也能稳定移民心理上的不安情绪,是解决移民后顾之忧,减少产生新的社会问题的根本方法,也是促进水利工程顺利建设与水库移民权益保护协调发展的解决之道。
秭归县三峡工程移民是中国水利工程建设中具有标志性意义,为了解秭归县移民养老保险制度发展情况和移民参保状况,我们采取实地访谈、调查问卷等方式走访了政府有关部门以及当地移民户,共收回有效问卷75份。调查、统计资料、访谈不记名。
一、秭归县移民的基本概况及移民参加养老保险的现状
作为三峡工程移民第一县,秭归县全县淹没9个乡镇、71个村、7个居委会,淹没房屋面积277万m2,农田和果园3.04万亩,工矿企业146家,截至2006年,全县已累计完成移民搬迁91 810人,其中坝区移民2 176人,库区农村移民41 037人,动态移民达10万之众。其中老年人2万多人,参加养老保险的800多人。①
秭归县从1994年就开始组织三峡后靠式移民参加养老保险。采取上月投保下月开始领取,年龄在60周岁以上的每月领65元养老金,59周岁以下的每月领60元养老金。从2001年4月起,秭归县政府又出台了《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提高三峡库区养老保险安置移民安置费标准的通知》,对原投保的移民适当增加养老保险金,对健在的每人增加3 000元,对已故的每人增加1 500元,将原每月领取的60元和65元的标准提高到每月90元。此后秭归县政府相继出台了《秭归县坝区移民社会保障办法》和《县政府办公室关于村(居委会)干部参加灵活就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的通知》,对坝区移民符合条件的老年人以及库区农村移民中离任村干部、清退民办教师和机关事业单位临时工、离岗乡镇企业人员等群体,参加养老保险实行优惠政策。秭归县养老保险制度在前进中不断发展和完善,使库区移民初步实现了老有所养的目标。此外秭归县政府还开展了一些针对移民中老、弱、病、残人员以及贫困人员的社会救助工作,并逐步探索将其纳入现有的养老保险体系中。通过调查秭归县库区移民参加养老保险有以下特点:
1.针对移民中的不同群体实行多元的参保模式。据悉秭归县尚未建立针对库区移民的统一养老保障模式,而是对目前国家实行的养老保险模式与移民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行具体化操作,主要有三种形式:(1)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移民群体中有固定工作的移民,如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单位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参与。(2)参加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移民中属于离任村干部、民办教师、自谋职业等特殊群体均可参加。(3)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参加的群体主要是以农业收入为主的农村移民群体。
2.移民的人口结构直接对养老保险的开展造成影响。(1)年龄结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延长了居民人均寿命,居民的年龄结构趋于老龄化,这对参加养老保险的积极性有很大影响。据了解,在20世纪90年代初,参保的在职职工与离退休职工的比例是5.4∶1,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上升到4∶1,而到2007年这一比例为3.06∶1。通过本次实践调查也显示,在秭归县库区移民参加养老保险中,其基本的趋势大致是,越是年龄大的年龄组,养老保险的参保率就越高,养老保险的参保率随年龄的降低有递减的趋势。这意味着一旦养老基金在投资的过程中,不能实现保值增值,养老资金得不到有效保障,就会直接影响养老保险制度的运行及作用的发挥。(2)学历结构。据调查数据显示(见表1),秭归县库区移民的学历越高,参加养老保险的比例越大,学历的高低直接影响养老保险的参保率,学历高的移民越倾向于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这表明,一方面需要政府加强在移民中参加养老保险的宣传和教育,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由于各种参保模式的保障水平不同,影响了移民的参保选择,破坏了社会保障的公平性。
表1秭归县库区移民参加养老保险的情况
3.移民对参加养老保险更希望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从“你认为哪种组织对养老保险的建设作用最大”有74.6%的人选择政府,以及移民获得养老保险的信息途径上看有68%的人选择政府提供信息,可以看出政府始终是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主导者,而且大部分移民对政府在养老保险制度建设过程中的作用持肯定态度。由于移民是弱势群体,其他社会组织又无力承担这种无限责任,依靠政府成为必然的选择。
二、秭归县库区移民养老保障工作已取得的成就
面对艰巨的移民工作任务,秭归县政府及其有关职能部门坚持以人为本,从移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积极解决移民普遍担心的养老问题,在财力承受的范围内,组织各职能部门配合国家出台了一些政策和措施,取得了一些成绩。
1.建立了以社会救助为主,辅之养老保险建设的社会保障体系。自三峡工程移民开始,秭归县政府就大力开展对移民中基本生活困难的贫困户的排查、甄别工作,将其放在移民工作的重要位置,对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给予1 000元/年的最低生活保障补助以及库区农村老人每人50元/月,实行二十年的生活保障补助。此外对符合条件的农村移民户实行五保。秭归县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和国家政策的调整为库区移民特别是农村移民中的空巢老人或独居老人、病残老人实行免费参加养老保险,为最弱势的老年人群体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秭归县还为坝区2 800多名中老年移民建立由国家出资一次性补助19 200元/人的养老保险。①
秭归县政府从自身财力出发,为移民建立了较低水平的生活保障,认识到了只有消除移民的养老担忧,才能转变移民以土地保障、家庭保障的养老观念,促进移民工作的顺利进行,又不侵害移民已有的利益。
2.完善养老保险制度,降低了参保“门槛”。以前因政府财力有限,一些为社会和国家做出过贡献的移民,受经济水平的限制没能参加养老保险,随着近年秭归县经济的快速发展,财政收入大幅增加,出台了《秭归县村干部民办教师等参加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办法》,对农村过去离任村干部、清退民办教师和机关事业单位临时工、离岗乡镇企业人员等群体,根据不同群体参保能力的不同,实行灵活的收费标准,满足了这类群体的参保需求,扩大了养老保险的覆盖面,截至2009年6月符合参保条件的上述群体,已有近5 000人踊跃登记参保,其8 000余万元基本养老保险费全部缴费入库。 这一举措,既惠及了农村各类群体,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又做大做强了社会保险。
3.创新服务体系,提高了办事效率。秭归县政府及其有关职能部门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转变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大兴人性化服务,大讲办事质量和效率。开展多种形式的党流活动,现场为他们释疑解惑;还深入到企业、社区和乡镇,了解基层群众的困难,帮助排忧解难;甚至服务上门,在参保者家门口实施社会保险“一站式”办结;把社会保险知识和政策送进培训课堂,提高企业法人及其职工参保意识和自我维权意识;优化服务流程,企业社会保险参保登记由法定的十个工作日办结缩减到一个工作日办结。这些,简化了办事流程,提高了服务水平,极大地促进了群众的参保热情,受到群众的拥护。
4.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创新了宣传方式。秭归县专门组织人员到移民安置地进行面对面的政策讲解和宣传,还通过广播、互联网、咨询服务、印发宣传手册和各种会议等形式,制作了移民生活的专题片,组建巴山舞、龙舟队等举措广泛宣传养老保险政策。①在调查中有90.6%的移民知道或了解养老保险的相关政策。说明秭归县建立的从城镇到农村的宣传体系和宣传形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三、秭归县移民养老保险建设需要完善的几个方面
1.养老保险体系缺少科学统一的建设规划。经调查,目前秭归县尚未建立针对移民的统一养老保险体系,也未出台相关的政策规划,只是将移民的养老保险纳入现有的三种模式中,这不仅造成移民转移关系的困难,而且因各种参保模式标准不统一,缴费水平和享受的权益有较大差别,使不同的移民群体间,在参加养老保险上权利与义务关系的不对等,在移民中产生不平衡心理,阻碍了养老保险工作的开展。
2.政府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在调查中高达81.3%的移民担心自己未来的养老问题,在问及政府对移民养老的工作中,只有17.3%感到满意,32%感到不满,41.3%的移民希望改进政府的工作,库区移民特别是农村移民养老保险参保率明显低于其他群体。这反映了移民有强烈的参加养老保险的诉求,对维护自身利益的意识在不断增强,同时,从客观上要求政府的移民工作不能只偏重于暂时的移民安定,而要将移民这一弱势群体的长远利益放在更重要的地位,不能变成工作上的形式化,而要注重实效,加大在移民养老保险工作上的资金投入、人力投入,做到主动发现问题,推进养老保险事业向效能化、实惠化方向发展。
3.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缺乏资金保障。据调查目前移民的收入,虽然与本县农村居民相比较高(图1),但要正确对待当前移民的收入水平。据年报资料显示,当前移民收入中有12.6%来源于转移性收入,如土地补偿费,后期扶持费等(图2),这种高比例的转移性收入掩盖了收入中生产性收入不足的矛盾,随着移民工作的完成,转移性收入的丧失,有可能会造成移民收入的急剧下降,而不愿参保甚至退保等。这就给养老保险的建设和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带来资金上的难题,只靠国家财政和本地财力支持及参保移民的缴费收入难以保障资金的充足,在如何促进多元化筹资方式,让三峡工程的受益方参与移民的养老保险建设当中来还需探索。
图 12007年秭归县各类群体收入情况
数据来源:秭归县统计局。
图 2
4.法律规章制度不完善。国家尚未制定有关水库移民、被征地移民等群体的社会保障法律,秭归县虽已出台一些政策如《秭归县坝区移民社会保障办法》等政策,但也只是针对部分移民群体,造成立法上的缺失。在发生利益冲突时,政府权责不明确,各部门容易出现互相推诿现象,移民的权益缺少法律保障。
5.政府管理机制不灵活,监管不到位。统一管理是提高效率的保障,移民参加养老保险涉及多个政府部门,却没有统一的议事协调机构,移民办理程序烦琐,业务流程中存在内外循环脱节和信息化功能建设滞后,数据库质量不高的弊端,给政府管理带来不便。相关机构队伍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给移民参加养老保险带来道德上的风险,在监管的过程中监而不管,管的不彻底的现象时有存在,使政策的执行大打折扣。
四、强化移民养老保险体系建设的方法
1.探索新路径,尝试“产权换保障”的思路。在移民养老保险体系建设中资金来源始终是个重要内容。不管何种移民类型,移民都要将自己的资产如土地、房屋、经济作物等有形无形的财产通过交易的形式进行置换,如果能参照现代股份制企业的形式,将移民手中部分产权作为股份以集体的形式入股水利工程开发的相关公司,以股权收益作为资金为移民集体办理养老保险。既能提高移民搬迁的积极性,减少搬迁阻力,降低移民安置成本,为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扫除部分障碍,又能使移民有了稳固的生活保障,有利于移民安置地区的社会安定。
2.整合内外资源,建立统一的移民养老保险体系。对秭归县现有的各种资源和国家有关移民方面的支持进行整合,根据实际情况出台政策,建立缴费水平较低、保障水平适中、覆盖全体移民的养老保险体系,实现移民群体内的保障水平的横向平等。减少移民的不满情绪,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
3.强化人才建设,打造一支有优良工作作风的机构队伍。要提高政府对移民养老保险建设重要性的认知,建立一支自身素质高、办事效率高、服务态度好的社会保障工作队伍,开展定期的教育和培训,实行有效的奖惩机制,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心。主动吸收专家、群众的合理建议,以此作为社会保障人才建设的有效补充。
4.完善法律法规制度,为移民养老保险建设提供法律支撑。现代是法制时代,没有法律依据就难以有效推进养老保险体系建设,要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同时完善管理和监督政策,防止由于制度的不完善而让非受益人群得利。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有移民职工的工矿企业主动为职工办理养老保险。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政府、个人、集体的权责关系,理顺有关职能部门的内部关系,加强沟通,做到事事有人管,惩罚政府人员中对工作不负责,不认真解决移民有关养老的问题。
5.理顺管理体制,加大监管力度。对现有管理体制进行改造,让公众参与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建立新型的经办模式,再造服务流程,加大信息公开的力度,着眼长效机制,优化服务平台建设,完善网上办事服务体系。在政府内部发挥人大对政策执行的监督、审计对养老保险资金的收入和支出的监管作用,同时用好社会舆论和群众对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督,让政策在阳光下运行。
6.引导外部力量参与,发挥社会公益组织的作用。受各种条件的限制,社会公益组织一直未能参与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社会公益组织在人才、组织运作、与群众联系等方面有自身优势,发挥社会公益组织的政策建议、资金支持方面的作用,加强与政府的合作,有利于政府开展工作,在参与移民的社会救助、政策宣传、心理疏导等有不可替代的功能。
参考文献
张春美,曾庆连.关于中国水库移民问题及其成因与对策探析[J].学知识,2009,(8).
中国审计报,2003,(731).
中国社科院“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课题组.中国城乡居民社会保障状况调查[J].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09.
水利信息化调查报告范文5
[关键词]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
一、全县农村集体“三资”现状
农村集体“三资”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拥有的资金、资产和资源。农村集体资金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货币资金,包括现金和银行存款;农村集体组织资产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投资兴建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水利、交通、文化、教育等基础公益设施以及农业资产、材料物资、债权等其它资产,农村集体资源是指法律法规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土地、林地、山岭、草地、荒地、滩涂、水面等自然资源。
全县截止2011年农经年报统计,24个乡镇(包括青溪新城)425个行政村,集体所有的农用地总面积509万余亩。其中耕地18万余亩,园地38万余亩,林地450万余亩,养殖水面0.6万余亩,其他1万余亩。集体总资产59436万元,其中流动资产17888万元,固定资产41383万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目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务管理制度执行不严。目前我县村级财务管理的相关制度还是比较健全的, 虽然有章可循, 但实际执行中却不尽人意,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仍然存在着少数票据未按规定程序签字就报销入账的现象;二是坐收坐支现象仍然存在。特别是村集体发包及上交收入有的是直接交给村干部,村干部收取后放在身上直接拿来开支,然后再去乡镇会计委托中心报账,有的甚至不报账。再加上农村集体经济薄弱,全县许多村没有集体收入,靠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经费维持村级正常工作,因此群众意见很大。三是非生产性开支超标且真实性难以厘清。虽然我县按照“实事求是、勤俭节约、上限控制、票据规范、凭据报销”的原则,对因商务性及兴办村级公益性实事等确需发生的非生产性支出核定了基数。但有的村仍然存在着实际支出数大大超出原先按规定核定的基数,且对其真实性无法厘清。四是乡镇虽然每年对村级财务收支活动情况进行审计, 但有少数乡镇仍停留在账面的财务收支上, 对村整个经济活动监督审计不到位,村级财务违纪现象偶有发生。
(二)村级资产、资源出租、出售欠规范欠透明。一是运作程序不到位。有的村在发包中,没有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进行讨论通过,即使有的村在发包前召开了村民代表会议,研究讨论承包方案,并且在发包协议上有村民代表签字,但不够人数甚至有代替签字现象,引起村民不满;二是承包定价不合理。少数村在出售、出租土地等资源上,没有经过有关部门评估,也没有公开竞价。少数村干部介绍自己熟悉的人来投标,廉价的承包、出售,引起群众不满;三是透明度不够。有的村在承包中搞暗箱操作,签完协议后,没有在村务公开栏或通过其他途径向村民公布,村民极为不满。
(三)民主理财监督不到位。各村虽然成立村务监督委员会(民主理财小组),但监督执行的力度不强硬,民主理财的效果不尽人意。在资金开支、资产处置、资源管理上随意性大,有的村务监督委员会遇到重大事项往往就是签字走过场,根本起不到监督的作用。
(四)财务公开质量不够高。第一,有的村表面的事项公开多,深层次的问题公开少,公开的内容不够全,不具体、欠细致。特别是非生产性开支内容公开不明细。事后公开多,事前、事中公开少;第二,公开不及时,重临时应付,轻长期坚持;第三,有的村只把收支余额进行公布,没有逐笔逐项公布,更有甚者把一些重要的收支内容隐瞒不公开;第四,是财务公开的形式单一,对群众的意见和反映的问题不及时进行整改。
(五)县级审计职能弱化。县农经总站到目前为止,还是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未参照公务员管理。因此,执法力度不够。
三、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要进一步提高全县各级党委政府对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涉及全县425个村,情况复杂,工作难度大。因此,要坚持试点行行,以点带面,把这项工作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来抓,切实加强领导。
(二)健全管理制度,并促进制度贯彻执行到位。目前,我县村级财务管理制度相对健全,但执行过程中也发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经过多方征求意见,走访问调研,对我县村级财务管理制度进行了修改完善,完善后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将在近期出台。并在即将召开的全县农村工作会议上进行解读,以进一步促进制度的贯彻格执行。
(三)建立健全监管机构,建立起“三资”监管体系。一是开展集体三资清理、登记工作,摸清“家底”,并建立健全相关台账资料;二是建成农村集体“三资”计算机监管网络;依托现代化网络管理手段,对“三资”数据及日常核算管理纳入信息化管理,并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进行实时监督。2011年,我县选择了姜家镇作为我县杭州市三资监管系统建设项目的试点。在此基础上,2012年,又选择了千岛湖镇等三个乡镇继续实施三资监管系统建设项目。目前,正在进行项目的相关申报工作。三是有条件的乡镇要将村级会计委托中心更名改造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服务中心,创建农村三资规范化乡镇。乡镇要依托服务中心,对资产的增加、处置,对资源的出租、承包经营等实行动态管理。四是要加强业务培训。对农经管理人员进行“三资”管理、系统运用等知识培训。
(四)加强规范农村集体“三资”公开和监督。一是注重民主公开。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有关“三资”管理的重大事项要履行民主程序、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并及时在村务公开栏内公布“三资”运营情况。二是强化审计监督。根据《浙江省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办法》要求,村进一步强化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推进农村集体经济财务“三年一轮审”工作。三是严格责任追究。对不认真落实制度以及侵占、挪用、私分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要按照有关规定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党纪政纪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确保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五)加快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2011年我县完成23个村集体资产所有权置换股份合作社试点工作。通过产权界定、折股量化,进一步明确了产权关系,规范了收益分配机制,促进了农村和谐稳定。2012年,我们要按照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要求,进一步完善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置换股权相关业务工作。
(六)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队伍建设。一是要积极努力争取县农经总站参公管理。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县农经管理总站长期以来一直履行行政管理、行政监督和行政执法工作职能。因此,要将县农经管理总站按照或依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二是要积极落实乡镇配备2人(含)以上农经管理人员的乡镇,业务主管人员享受乡镇中层待遇;三是加强服务中心建设,配强三资管理中心工作人员,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办公经费。要将乡镇会计会计的工资报酬和福利待遇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四是定期对村会计开展业务培训和考核,实行持证上岗,享受村主要干部同等工资待遇。
参考文献:
[1]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指导的意见》农经发[2009]4号《农村经营管理政策法规选编》浙江省农业厅经管处 2009年12月
水利信息化调查报告范文6
产业用“十二五”规划10月出台
记者从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了解到,产业用纺织品“十二五”发展规划大约在今年10月份正式出台。目前,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已经基本完成这一规划的跨部门征求意见,亟待以此配合多个行业的未来发展蓝图。
产业用纺织品跨行业、跨领域的特征非常明显,它涵盖高温过滤、医卫防护、土工合成材料、特殊装饰、农业、高性能纺织复合材料、交通运输、建筑等多个产业,是这些行业不可或缺的基础材料。近年来,产业用纺织品在带动上下游相关产业和促进工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行业已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推动纺织工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也被作为衡量国家纺织工业核心竞争力和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但由于国内产业用纺织品行业起步较晚,其产业基础、技术水平等相比服装、家用纺织品具有差距,与发达国家的研究水平和应用程度对比更有差距。因此,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李陵申表示,为做强做大纺织工业和更好地促进相关产业发展,由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配合编制产业用规划,充分体现了国家政府部门对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组成之一的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重视。(来源:中国纺织报)
标准化工作座谈会在京举行
8月17日至19日,国家标准委组织召开标准化工作座谈会,听取各部门、行业和地方对标准化“十二五”规划的意见和建议。国家标准委主任陈钢,副主任孙晓康、孙波,总工程师于欣丽出席会议。来自65个部门、行业、中央企业,19个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的代表以及部分管理学专家和标准化专家参加了座谈。陈钢认真听取了与会代表的发言,并感谢多年来各部门、行业、地方对标准化工作的大力支持。陈钢指出,“十二五”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加快发展、转型发展对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标准化工作必须树立战略思维与系统思想,做到统筹全局,规划长远,目标实际,措施有效,切实发挥标准化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促进科技创新、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的技术支撑作用。(来源:质检总局)
邯郸市纤检所开展杜绝“黑心棉”进校园活动
8月31日,邯郸市纤检所利用新生报到入学的时机在河北工程大学校园内开展了以“关爱学子健康 杜绝黑心棉进校园”为主题的宣传活动。从近几年新生自购生活絮用纤维制品质量检查情况来看,一些学生购置的物品存在严重质量问题,如填充物为禁用原料,属于劣质生活用絮用纤维制品,俗称“黑心棉”。其价格低廉,主要来自于校园周边的小店铺和集贸市场,给学生健康安全带来很大威胁。在活动中,该所工作人员利用劣质絮用纤维制品的样品向广大学生家长及师生讲解了劣质生活用絮用纤维制品的危害和鉴别常识。在工程大学活动现场查获不合格絮用纤维制品200余件,发放宣传单1500余份,受到了广大新生和家长一致好评。(来源:邯郸市纤检所)
国家质检总局在广州召开质量工作座谈会
9月14日,国家质检总局在广州召开质量工作座谈会上,来自深圳、青岛等12个市(区)分管质量工作的副市长积极谈感想、提建议,献言献策。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刘平均出席并讲话,总局总工程师刘卓慧参加。
刘平均强调,走建设质量强国之路,说到底要依靠地方抓落实。在加快健全质量责任和诚信体系方面,要建立地方政府负总责、企业负主责、监管部门承担监管责任的质量责任体系。在加快建立质量风险管理体系方面,要建立以预防为主的质量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把预防、预警作为维护质量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在加快完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方面,严格实施准入制度,对涉及人身健康安全的产品和重要敏感进出口商品,进一步严格准入条件,抬高准入门槛。在加快强化质检技术支撑体系方面,保障质量安全必须依靠强有力的技术手段,以数据说话,凭技术执法。在加快建立质量评价激励机制方面,鼓励各地政府颁发质量奖、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等,推动地方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来源:中国质量报)
以标准为抓手,维护公用纺织产品质量安全
9月5日,地方标准《公用纺织产品通用技术安全要求》项目组成员单位征求意见会在天津市纺织纤维检验所召开。与会人员围绕标准的新增内容及现今市场状况展开讨论,并提出修订意见。天津市纺织纤维检验所所长赵贺春、总工程师甘亚雯参加了会议,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林科公司与天卫医用装具公司出席会议。该项目由天津市纺织纤维检验所牵头负责,几个月来,项目组利用周六、周日按照试验方案积累了大量数据,取得了宝贵的一手资料。
地方标准《公用纺织产品通用技术安全要求(征求意见稿)》中新增撕破性能、白度指标等耐用性指标,并对新产品和再用产品分别制定物理性能指标,有效地规范公用纺织品市场,保护消费者权益。据悉,项目组将向天津市辖区内各行业共40余企业征集修订意见,进一步细化、完善该地方标准。(来源:天津市纺织纤维检验所)
广州市纤检院五个院内科技攻关项目通过验收
日前,广州市纤检院召开院内科技攻关项目验收会议,《纺织品中可萃取重金属测定的干扰研究》等5个院内科技攻关项目通过验收,项目总体均为满意。院内科研项目的开展,有力地提高了该院检测技术服务水平,同时也成为该院科研技术人才培养的“磨刀石”。
今年以来,广州市纤检院紧紧围绕在检测过程中遇到的“检不出、检不准、检不快”等技术问题,加大院内科研攻关项目的研发力度。此次通过验收的5个科研项目结果,在为该院国家、省、市等科研项目研发提供前期研究的同时,对实际检测工作也具有很大的实际指导意义。如项目《纺织品中可萃取重金属测定的干扰研究》找出了重金属测定中干扰试验的各种原因,并总结了最佳的检测方法,提高了检验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准确率。(来源:广州市纤维产品检测院)
上海纤检所对该市高校学生床上用品开展专项执法检查
上海纤检所对本市高校自行采购的学生床上用品、企业进校设摊销售产品及学校周边超市销售的学生床上用品开展执法检查。此次检查共出动执法人员28人次,对上海外国语大学、复旦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上海商学院、上海政法学院、上海杉达学院等6所高校开展了执法检查。经执法人员现场检查,这6所高校学生床上用品质量情况尚可,大多数高校床上用品的供应商都能提供相关检验报告。同时,执法人员抽查了上海外国语大学提供给学生的床上用品三件套、棉胎、垫被共3批,待检验结果出来后再作进一步处理。(来源:上海纤检所)
福建省纤检局积极开展“质量月”工程师进企业活动
9月初,福建省纤维检验局派出技术骨干从三个方面帮扶企业提升质量意识和加强质量管理水平。一是解读质量知识。针对区域重点产品和一些社会关注的热点产品,以国家强制性标准和认可准则为重点,加强对检验标准、政策法规等信息的收集和研究工作,指导企业积极应对,增强企业产品竞争力。二是帮扶企业分析问题。对发现的产品质量问题或安全隐患,帮助企业及时开展有针对性的分析研究,提出整改意见,指导企业改进质量管理,完善质量、标准保障体系,完善检验条件,提高检验水平,规范企业自检行为,严把原料采购关和产品出厂关,杜绝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三是开展免费培训服务。与地市质监局合作开展免费企业培训活动,培训内容主要涉及政策法规、标准和检验技术等三个方面。
截至目前,福建省纤检局先后派出技术专家赴361°、鸿星尔克、九牧王、丽惠商业(上海)有限公司(levi’s)等4家省内外企业进行现场帮扶。(来源:福建省纤检局)
内蒙古纤维检验局捣毁一“黑心棉”加工窝点
9月5日上午,内蒙古纤维检验局按照自治区质量月活动部署,由局领导亲自带队成功一举捣毁一隐匿在我市城乡接合部的“黑心棉”加工窝点。在行动之初,局长孙恩刚同志曾多次召集检验中心和一线执法人员开会,认真研究、周密部署工作方案,经过多次摸查暗访,在掌握了大量违法事实的基础上,决定将该窝点一举予以捣毁。
9月5日上午由分管局长及局执法、检验、市场监督等科室8人组成的联合执法小组在内蒙古电视台记者的陪同见证下将位于玉泉区辛辛板和小黑河交界处的一正在生产加工“黑心棉”棉被的黑窝点一举捣毁。当场将用于制作“黑心棉”的工业废料和制假造假设备梳棉机、绗缝机各一台依法予以查封,责令制假造假人员随时听候处理。( 来源:内蒙古纤维检验局)
行业・市场
福建将打造10个超千亿产业集群
近日,从福建省政府获悉,福建省计划在“十二五”期间进行“五区十园”的空间布局,深度对接台湾产业,打造福州光电显示、福州金属深加工、长乐纺织等10个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基地)。位于福州、厦门、泉州等地的台商投资区将成为未来闽台产业深度对接的核心地带。未来5年,福建省计划在深化闽台产业对接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央企、台资、民营和跨国公司等大型企业集团,打造福州光电显示、福州金属深加工、长乐纺织、湄洲湾石化、泉州体育用品、泉州纺织服装、厦门计算及通信、厦门光电、漳州金属深加工、漳州古雷石化等10个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基地)。(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全国首家国家级产业用纺织品检测室落户无锡
记者近日获悉,“国家产业用纺织品检测重点实验室”已正式落户无锡,这在全国尚属首家,也是继生丝、生态纺织品、汽车内饰件之后我市拥有的第四个纺织品国家级实验室,将有效提升纺织生产加工技术、创新发展和市场竞争能力。从国检部门提供的信息表明,目前我市产业用纺织品出口增长较快,呈现量价齐升态势,且国内外市场对产业用纺织品需求十分强劲,而此前该行业专业检测在全国也是空白。
据介绍,新落户的国家级实验室将重点围绕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农业水利、建设设施和体育娱乐五大方面,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推动纺织产业结构调整。这一国家级实验室将于2013年全面建成投用。(来源:无锡日报)
SGS即将举办“纺织服装化学物质管控”系列研讨会
近日,绿色和平组织了一系列名为“时尚之毒”的调查报告,让数家知名服装品牌卷入了“涉毒”风波,一时间纺织服装行业的污染问题也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为帮助企业提升产品安全性能、顺应国内外对纺织品和服装的法律法规要求,全球领先的第三方检测、检验、鉴定和认证机构――SGS近期将在亚太地区举办一系列的巡回研讨会,除了关注NPE在纺织服装工业中的使用现状,还将针对纺织服装供应链中的化学物质管控提出解决方案。
此次巡回研讨会将于9月下旬至10月期间在内地及港澳台等多地举行,详细信息及参与方式可联系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来源:本刊)
江苏省吴江面料出口基地升为国家级基地
近日,商务部确定了中国首批59个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江苏省吴江面料出口基地榜上有名,成为全省3个入选基地之一。纺织面料是吴江的传统支柱产业,盛泽镇则是吴江纺织面料产业的主要集聚区。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江苏省吴江面料出口基地目前已拥有纺织企业2400多家,贸易商行6000多家,实现年产220万吨涤纶长丝与桑蚕丝、80亿米化纤织物和真丝绸的生产能力。据悉,该市将以创建国家级出口基地为契机,重点实行市场推广、业态提升、品牌振兴、丝绸文化等五大战略,将面料出口基地打造成吴江转型升级的示范基地。(来源:香港商报)
天津纺织研发高精细像锦织造技术
日前,从天津纺织集团获悉,由我国自主研发的全数码高精细像锦织造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纺织领域,可通过机器织出各种画作。目前运用该技术制作的产品已销往全国各地并出口欧美市场。记者看到,天津纺织集团技术人员根据客户需要,提前三天把一幅图画在电脑上设计出来,十几分钟就能在机器上织出仿真画,看上去就像照片一样清晰。使用该技术织就的画作比传统衣物的纤维更细,表现色彩层次更丰富,风格更细腻,精细程度是“十字绣”的20倍。
据悉,由天津纺织工程研究院自主研发且拥有专利的新型像锦织造技术,可通过纺织织物逼真再现彩色照片和绘画原作风貌,该技术现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海西纺织服装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获国家扶持
记者9月18日从仓山区获悉,由福建财茂集团公司承建的“海西纺织服装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项目,近日获得国家发改委201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国家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229万元。
海西纺织服装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依托福建财茂集团现有科技平台而建设,将为入驻财茂纺织服装城的百余家中小企业提供技术研发、信息共享、融资担保、职业培训、质量检测等全方位服务,建成后将成为全市首家综合性外向型纺织服装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来源:福州日报)
溢达投资20亿元重组桂林银海
9月5日,香港溢达集团旗下核心企业溢达(中国)控股有限公司承债式重组桂林银海集团签约仪式在桂林举行。经过双方一年多的努力,溢达集团与银海集团终于达成重组共识。溢达集团重组银海集团后,将用3年左右时间投资20亿元人民币,在桂林九美桥和苏桥工业园建设集集团总部经济、纺纱、织布、印染、制衣等为一体的新产业基地。在保持原有职工队伍稳定和纱厂正常运转基础上,争取在2至3年内将银海建设成为一个8万至10万锭规模的现代化特种纺纱厂,产品以高端混纺和功能产品为主。(来源:中国纺织报)
咸阳纺织工业园规划论证会举行
9月1日,由陕西省工信厅和咸阳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咸阳新兴纺织工业园规划论证会在国贸大酒店举行。纺织规划专家和有关部门领导就园区发展提出科学性、前瞻性的意见和建议。论证会上,纺织规划专家与咸阳市纺织企业代表一起,就纺织企业改制搬迁与东部企业股份制改造的对接,发挥院校科研优势,推广应用科技成果,促进体制创新、人才储备,探索资金筹措和产业发展方向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并提出意见和建议。(来源:中国纺织报)
认证・预警
输台纺织品有新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