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的提分技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数学的提分技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数学的提分技巧

高中数学的提分技巧范文1

关键词: 高等数学课堂教学 有效提问 无效提问 实施策略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提问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提问是惊奇与怀疑的开始,是教与学的纽带,是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的手段之一,如果运用得当,那么对于巩固学生知识、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素质都有重要的作用。因而课堂提问的研究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一、坚持有效提问的原则

为保证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教师的提问应该坚持一些提问的基本原则。高等数学课堂教学都是围绕着某一特定教学目的展开的,教学的中心是“传授知识,解决问题”,这就意味着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激疑、集疑、释疑的过程,因此必须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提问时应注重坚持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1.实效原则。课堂提问设计的实效性取决于问题的真实和确切,即课堂提问要有科学性和针对性,提问要紧扣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从感知直观人手,但不宜一问一答展示现成知识的结论,以免学生猜测教师的意向作答,掩盖学生的不知之处,使教师获得不真实的反馈信息。同时提问要确切,要针对学生已有知识水平,不能超越学生知识、思维的实际水平,也不能使问题语言含糊不清、模棱两可,否则课堂提问会造成停滞局面,达不到预期目的。

2.适时原则。课堂提问的适时性应该包含两层意思,其一是抓住时机,其二是提问次数要适度,课堂提问的效果直接与提问时机有关,什么样的设问应在某节课的什么时机提出,要讲究提问的艺术性,即要因时设问,恰到好处,同时提问次数不是越多越好,过多过频的课堂提问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实际上常会导致学生随大流,不去深入思考,增大回答问题的盲目性,各学科各种课型、内容各不相同,提问设计中把握适时适度尤为重要。

3.梯度原则。现代信息论认为,教学是一种循序渐进地、有效地选取、组织、传递和运用知识信息,促进学生了解信息、掌握知识的活动。从课堂教学整体上看,必须抓住教材、教学内容的整体要求,根据学生认识水平与心理状态,科学地按一定梯度展开设问,提出的问题要按知识点难易级差从低到高逐层进行,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不同层次的问题,要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象进行回答,从易到难,由简到繁。

二、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方式

课堂提问的方式很多,只有对提问巧妙使用,恰到好处,才能产生积极作用,达到良好的效果。

1.激趣性的提问。数学课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缺乏趣味性的内容,若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则学生听来索然寡味。若教师有意识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创造愉悦的情境,则能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积极思维。例如,在讲定积分的定义前,我都会提出一个问题:大家中学的时候已经学过用公式去求一些规则图形如圆形、三角形、长方形等的面积及周长,那如果现在给你一个由任意曲边围成的不规则图形,你是否还能求出它的面积和周长呢?很多学生都觉得很不可思议,都摇头,然后我说:当然,用中学的知识是没有办法解答这个问题的,但学了我们这章的知识,这类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看似闲言碎语三两句话,使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在轻松喜悦的情境中进入探求新知识的阶段,这种形式的提问,能把枯燥无味的内容变得有趣。

2.发散性的提问。发散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教师若能在授课中提出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引导学生纵横联想所学知识,以沟通不同部分的教学知识和方法,这对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是大有好处的。例如,求极限有很多不同的方法,想一想,(cosx)有些什么样的方法去求解呢?问题已提出来,学生会从自己大脑中把所有关于求极限的方法调出来,然后找到合适此题的求解办法,培养发散性思维。

3.联系实际的提问。大学里面公共数学课程的设置一般都要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我们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所以有些问题也要联系学生的实际去设置。如对于经管学院的学生,我们可以给出一种商品的价格需求函数,然后问当价格定在多少的时候收益最大?这种与他们专业相关又很实际的例子能立即激起他们的兴趣。

三、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实施策略

要考虑问什么,什么时候问。如果教师准备不足,想问什么就问什么,就会使课堂显得松散甚至起不到提问的作用。课堂提问的题目一定要斟酌,要提在点上,对重点、难点问题提问时,更应慎重,要紧紧围绕着重点及如何攻破难点提问题。

此外,要给学生答问以等待:教师提出问题后,要等待足够长的时间,不要马上重复问题或指定别的学生来回答,其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定思考时间;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也应等待足够的时间,再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或者再提另外的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有一定的时间来说明、补充或者修改他们的回答,从而使他们的回答更加系统、完善,而不至于打断他们的思路。

教师提问要有针对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采用不同的方法。提出的问题既不能过于简单,又不能脱离学生的认知水平,把问题提得太难。学生的思维与认知对象之间,有一个“最近发展区”,教师设计问题要寻找这个“发展区”。提出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特别是要在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关键处提问。当学生的思维出现障碍时,教师要及时地点拨,像疏通河道一样,把学生的思路理顺。总之,教师要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问在疑处,点在惑时,以达到引发认知兴趣,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

综上所述,课堂提问是一种经常使用的教学手段,加强课堂提问艺术的修养十分重要,科学地设计并进行课堂提问,就可能及时地唤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创造积极的课堂心理气氛,有利于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织编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277-318.

高中数学的提分技巧范文2

 

高中的知识学习已经不再像初中那样,单靠老师讲授就可以掌握,它更多地需要老师在讲授知识时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锻炼他们思考问题的能力。下面我们一起探讨怎样才能有效地进行高中数学课堂提问。

 

一、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现状

 

(一)在实际准备教学过程中,往往被忽视的就是课堂提问的设计,一堂成功的课需要科学合理的提问,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一直沿用的是老师在讲台上讲、同学们在下面听的这样一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对于学生的自主性没有给予足够重视,依然是一种填鸭式的灌输教育方式。有的老师在讲课过程中虽然有课堂提问的环节,但是课堂提问并没有达到应有效果,老师对于问题的设计过于简单草率,虽然进行了课堂提问,但是没有取得预期效果。

 

(二)受时间限制,为了完成预先计划好的教学任务,部分高中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提问那些成绩较好的学生,没有充分考虑到所有学生的心理和学习欲望。有的高中数学老师在课堂提问的时候,觉得提问的题目有些难度,就不管那些学习一般的同学,在提问的时候只问那些数学学习比较好的同学。这样做不仅不能达到课堂提问的目的,反而会给那些学习一般的同学带来一定的挫败感,让他们觉得即使自己能够解答出难题老师也不会关注他们,从而降低他们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不利于班级数学整体水平的提高。

 

(三)部分高中数学老师在课堂提问的环节中,所设置的问题过于简单或者过于困难,没有充分考虑同学们的需求和理解能力,从而不能有效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数学老师在进行课堂提问的时候,没有结合实际情况,想当然地进行问题设置,结果导致提问效果不太理想。比如,老师在进行二次函数的讲解时,要充分了解同学们对初中所学的二次函数掌握到何种地步,应该结合同学们的学习情况进行问题设置,不能过于困难,让同学们一筹莫展;也不能过于简单,让同学们一听便得出答案,这样往往会让学生产生学习倦怠感。

 

二、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方案

 

(一)对课堂提问予以足够重视。在以往的数学教学过程和教学模式下,老师只顾自己讲解,拼命灌输知识,从而忽视同学们学习的自主性。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老师应该对课堂提问给予足够重视。因为课堂提问不仅可以检验学生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是师生互动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课堂提问,老师可以明白同学们的知识漏洞在哪里,从而可以填补这个漏洞,强化同学们对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但是,老师一定要正视课堂提问的作用,凡事都要适可而止,不能一味地为了丰富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气氛,整节课过多地用一些无意义的问题牵着学生的思维走。这样做不仅没有达到新课标对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规定,而且会阻碍同学们个性的发挥,没有实现有效的提问和沟通。所以,老师在准备教学过程的时候一定要精心设计每个问题,在提问过程中应该把握合适的度,充分利用提问与同学们进行知识的沟通。

 

(二)老师在提出问题以后,应该给同学们一定的时间独立思考问题,不要刚提问完问题就急着提示同学们应该用何种方法解答。老师在提问过程中,应该留给同学们独立思考的时间,如果时间差不多了以后,同学们还是对于解答这个问题有困难,老师再给予适当提示,引导同学们进行解答,不要将整个步骤都一股脑地抛给同学们,这样做不能达到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同时,在同学们解答问题进行计算演算的过程中,老师也可以在班里进行巡视,查看同学们的解答情况,这样能够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有更进一步的把握。

 

(三)老师在提问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不能专门针对那些学习比较好的同学提问问题,而忽视那些学习一般的同学,更应该欢迎错误的答案产生,人都是在错误中成长而不是模仿。老师的课堂提问应该是面向所有学生的,要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思维和思考能力对问题进行解答,要让每个同学都参与其中,这样才可以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如果老师只看到那些成绩较好的学生,提问的问题只有那些数学学习比较好的同学才能解答出来,而那些学习成绩一般的同学看到这些问题望而却步,一筹莫展,这样就不可能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如果高中数学老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只挑那些学习好的同学进行提问,而那些数学能力较强的人能够解答出老师提问的问题,从而给那些数学能力一般的人带来挫折感,让他们觉得自己什么都不会,严重打击他们的自信心。因为他们分辨不出来是自己的知识没有掌握牢固从而解决不了老师提出的问题,还是因为老师提的问题太难而自己无法解决。这样做只会打击同学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能达到课堂提问的理想效果。所以,真正有效的课堂提问应该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在问题中得到锻炼和成长。

 

总体来看,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仅要进行课堂提问,还要使自己的提问变得合乎科学,变得合乎情理,只有这样才会真正发挥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激发同学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国高中数学教学质量。

高中数学的提分技巧范文3

关键词: 高中数学 课堂效率 提高方法

高中数学课程是义务教育后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它包含了数学中最基本的内容,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数学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使学生表达清晰、思考有条理,使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锲而不舍的精神,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考方式解决问题、认识世界。同时,高中数学课程是学习高中物理、化学、技术等课程和进一步学习的基础。那么,在高中阶段“时间紧、任务重”的现状下,如何提高高中数学的课堂效率是每一个高中数学教师面临的问题。下面是我对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率的几点看法。

一、提高教师自身的数学素养是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率的基础

教师的工作就是要“授人以业”、“授人以法”、“授人以道”。伊・尼・乌里扬诺夫说:“教师应当知道的东西,要比他教给学生的东西多10倍、20倍;至于教科书对他来说,只不过是他应当善于弹离的跳板而已。”数学教师必须掌握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及规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要使学生有“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而且这“水”不仅要有“量”,还要有“质”。这就要求教师具有适应时代的教育理念,具有宽广深厚的知识背景,具有熟练的教育教学技能,具有更新知识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具有教育和教学的研究能力,具有感染的人格魅力,具有稳定健康的身心素质。一个有着较高素养的数学教师不仅是学习资源的供应者、文化知识的传递者、课程计划的执行者,还应该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学习动机的激发者、学习资源的开发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与参与者、课程的研究者与课堂气氛的营造者,而这些都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结合自身实际,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广大高中数学教师的数学素养。

首先,提高数学素养要求教师多读书。要认真研读教材及课程标准,教材是一本常读常新的书,每一次研读都会有新的收获;要读一些有助于提高专业知识水平的数学专业书籍,不断汲取新的知识,追踪时代前沿,以弥补知识的老化和陈旧造成的缺陷;要读一些针对性、实用性强的书籍,比如教学设计、评课一类能够提高老师们的教学技巧的书籍,这些书拿到手里,读完就可以用到教学中;要读一些有关数学史方面的书籍,不了解数学的发展史,就不可能理解数学的本质。

其次,提高数学素养要求教师要认真对待各级部门组织的培训学习。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师资培训的价值和重要性已彰显了出来。培训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引领。作为教师,我们应积极参加,要带着问题学习,善于将所遇到的问题整理归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教师可以在学习培训中提升自身素质,把培训作为所从事的事业和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自觉自愿地去学习。

最后,提高数学素养要求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种教学研讨活动。通过观摩听课、课后评议、经验交流、案例学习研究、有针对性地请教专家等,与其他教师形成合作互动、经验分享,及时借鉴同行的成功经验。教育教学是一门科学,其中的很多技巧和奥妙往往是“隔行如隔山”,及时与专家和同行切磋交流,可以从中吸收不少成功经验和教训,在自己主动地感悟之后,往往可以达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效果。通过比较、研究,取长补短,会迅速提高自己的能力。

总之,教师只有全面不断地深入学习,更新思维理念,改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应用能力,才能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进而更有助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率的关键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卢姆也认为:“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可见,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高中数学课程的课程目标之一就是要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学生一旦对数学有了兴趣,就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数学的学习效率就会提高。要想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要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首先要发挥师生的情感作用。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对学生倾注全部的爱心和热情,对学生一视同仁,在给优等生锦上添花的同时,也要注意帮助中等生更上一层楼,并给学困生雪中送炭,促进其向优等生转化。比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来选择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回答,并对他们的回答给予表扬和肯定,激发他们进一步努力学习的动力。

要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一些相关的数学史知识。法国伟大的数学家亨利・庞加莱曾说:“如果我们想要预测数学的未来,那么适当的途径是研究这门学科的历史和现状。”在数学教学中,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把一些重要的数学史介绍给学生,不仅能使学生掌握数学发展的基本规律,了解数学的基本思想,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更好地领会所学的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我们在学习极限时,可以介绍刘徽在《九章算术》的注释中提出了计算圆周长的“割圆”思想:“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这种“割圆”的思想不仅计算出了的近似值,而且提供了一种研究数学的方法――求极限。古代数学家们的这些思想方法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而且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要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应该学会运用恰当的教学语言。现代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表明,当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达到某一程度后,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就成了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好的数学教学用语,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化平淡为趣味,提升课堂效率,提高教学成绩,达到师生共同发展的良好境界。值得一提的是,在教学中应具有适度的幽默感。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斯维特洛夫所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在教学中具有适度的幽默感不仅可以融洽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师的讲课变得风趣、诙谐,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现代的中学生是在网络资源极其发达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因此如果我们能够把一些把热门的网络语言恰当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过辅助角公式几节课后,有些同学仍然不能熟练应用,我会说:“同学们,我们不能out了,地球人都知道喽!”当学生有些走神跟不上课堂节奏时,我会说:“同学们,给点力!”

综上,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注意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才能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学好数学,才能更好地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率。

三、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是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率的有效方法

如果把掌握知识的过程比喻为建造一幢大房屋,那么教师应当提供给学生的只是建筑材料――砖头、灰浆等,把这一切砌垒起来的工作应当由学生去做。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

建构主义不是把学生看做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而是把学生作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即学生是现实客体的变革者,是知识发生过程的探索者,是新的认知结构的建构者。为了确立学生在知识建构中的主体地位,就要尽可能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应该由考虑自己如何教转向考虑让学生如何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课堂教学。即变课堂为学堂,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据报载,美国中小学校的许多教师每节课只讲10分钟。剩下的时间让学生相互交流、提问、消化,教师引导、释疑、解惑。我觉得这种教学方法值得借鉴。要使学生识记和保持在记忆里的东西越多,就越有必要进行概括性的研究,使学生通过思考和推理而脱离开具体的东西。例如,在学习了立体几何中线面平行(垂直)、面面平行(垂直)的判定和性质后,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判断线面平行(垂直)、面面平行(垂直)的几种方法。再比如,在复习圆锥曲线时,由于椭圆、双曲线、抛物线三种圆锥曲线的图像、性质存在着许多相同和不同之处,因此可以采取分组讨论的方式,先组内讨论总结椭圆的定义、图像、性质,以及解决有关椭圆问题的常用方法,最后小组之间互相评价、修正和补充。在此过程中,教师只需给予必要的引导,主要工作让学生自己完成,使每个学生不断完善对椭圆的认识,加深学生对椭圆的认识,从而建立关于椭圆的知识结构。学生还能借助复习椭圆所获得的经验,运用类比的方法,建立有关双曲线、抛物线的知识结构。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是新课标要求下教师努力的方向,也是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率的有效方法。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率的重要保证

学习习惯包括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以及在课堂上勤于动手,积极时刻,大胆质疑,此外还要学会对知识进行梳理,归纳小结。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实验得到的记忆曲线数据显示:已学过的知识即时记忆量为100%,1小时后记忆量仅为44.2%,1天后只能记忆33.7%,1星期后记忆量为25.4%,1个月后记忆量为21.1%,从此以后基本上不再遗忘,及时复习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进入高中阶段初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等方式检查学生预习、复习的效果,逐步让学生由被动预习复习变为主动预习复习。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还应经常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揭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注重对解决问题方法的分析和评述,久而久之,学生就学会了自己进行归纳、总结,最终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学生学习习惯是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上新型学习方式的构建,师生、生生交往互动过程,只是“一张皮”,多维教育目标的完成,就是一句空话。因此,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高效数学课堂的重要保证。

总之,只有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才会得到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才会得到有效的提升。然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和方法没有固定的模式,需要每一位一线教师用心去探究,去发掘,这不仅是我们数学教师的义务,更是我们数学教师的责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2]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高中数学的提分技巧范文4

关键词:高中数学 教学效率

引言

高中数学课程是义务教育后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它包含了数学中最基本的内容,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数学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使学生表达清晰、思考有条理,使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锲而不舍的精神,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考方式解决问题、认识世界。同时,高中数学课程是学习高中物理、化学、技术等课程和进一步学习的基础。那么,作为一个高中数学老师,又该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呢?

一、增强自身能力

教师的工作就是要“授人以业”、“授人以法”、“授人以道”。伊·尼·乌里扬诺夫说:“教师应当知道的东西,要比他教给学生的东西多10倍、20倍,至于教科书对他来说,只不过是他应当善于弹离的跳板而已。”数学教师必须掌握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及规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要使学生有“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而且这“水”不仅要有“量”,还要有“质”。这就要求教师具有适应时代的教育理念,具有宽广深厚的知识背景,具有熟练的教育教学技能,具有更新知识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具有教育和教学的研究能力,具有感染的人格魅力,具有稳定健康的身心素质。一个有着较高素养的数学教师不仅是学习资源的供应者、文化知识的传递者、课程计划的执行者,还应该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学习动机的激发者、学习资源的开发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与参与者、课程的研究者与课堂气氛的营造者,而这些都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

二、优化课堂结构

每位教师都希望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就成了教师研讨的热门话题。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发展,影响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应在设定教学目标时以学生为主体,传授、帮助、引导学生。同时,要体现日标的层次性,做到因材施教。我们现在倡导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热情,让学生在思考中发展思维,获取知识。因此,我们要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动脑机会。珍惜学生想象的丰富性,激发那种灵感的活跃性——哪怕是错误的。让学生学习兴趣更浓。神经联系的突发性更强。因此,我们必须以学习者的角色去读学生,尽量做到深入浅出。语言规范简洁。练习时做到难易适中,适时启发反馈,力求使学生在认识与实践中逐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形成技能技巧,以达到吸收消化的目的。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准确把握学生脉搏,进入学生内心。和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才能为学生提供所需要的知识,才能找到最佳的教学方式。这样,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情况下,提高了教学质量,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激发学习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卢姆也认为,“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可见,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高中数学课程的课程目标之一就是要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学生一旦对数学有了兴趣,就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数学的学习效率就会提高。

要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应该学会运用恰当的教学语言 现代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表明,当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达到某一程度后,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就成了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好的数学教学用语,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化平淡为趣味,提升课堂效率,提高教学成绩,达到师生共同发展的良好境界。值得一提的是,在教学中应具有适度的幽默感。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斯维特洛夫所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在教学中具有适度的幽默感不仅可以融洽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师的讲课变得风趣、诙谐,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现代的中学生是在网络资源极其发达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因此如果我们能够把一些把热门的网络语言恰当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讲过辅助角公式几节课后,有些同学仍然不能熟练应用,我会说:“同学们,我们不能out了,地球人都知道喽!”当学生有些走神跟不上课堂节奏时,我会说:“同学们,给点力!”

四、培养自学能力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努力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问题就会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会使学生更彻底地了解这个问题,并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为了解决一个问题,只能是通过自己试验,努力进行总结,然后为解决下个问题做准备 教师要努力提高实验教学技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当学生们提出了不同的数想法和问题的时候,教师必须是“恰到好处”的给予指示,及时解答,同时要带有启发性的回答,使学生增加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即使在课后,学生也可以进行学习,不用每一个学习过程都依赖教师,这样,学生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到了大学,或者是进行深造,这都是一笔很大的财务,“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想,在这个过程中,方法远远会比内容和结果重要得多。

结语

综上,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注意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才能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学好数学,才能更好地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高中数学的提分技巧范文5

【摘 要】高一新生在初入高中学习时,由于环境和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的差异以及学生自身的原因等造成高一数学学习困难,这些问题若未得到及时关注和帮助,会影响学生整个高中的数学学习。文章将从分析高一新生数学学习适应困难现象的原因入手,为改善高一新生数学学习的质量提供建议。

关键词 适应性问题;归因;学习动机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27-0039-01

数学学习适应是指学习者在应对有困难的数学学习新阶段时,在自身努力和他人引导与配合下,通过改进自己的学习途径和方式,克服学习焦虑、学习效果低下、学习兴趣缺失等问题,达到在学业上比较顺利,具有自己满意的表现,心情比较愉悦,有继续学习的兴趣等状态。在对一些高中教师的访谈中,他们表示目前很多高一新生在进入高中学习时出现了学习适应困难的现象,而对数学学习的适应困难是最为典型、持续时间最长的。一般学生的数学学习困难表现为上课跟不上老师的进度,课后习题完成质量低,学习效率低下,数学学习兴趣和自我效能感下降。

一、高一数学学习适应问题的原因

1.学生自身的原因。

(1)学习方法和习惯。相比于初中,高一数学概念抽象,逻辑性强,变量参数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计算繁冗、复杂。要适应这一变化,学生在学习方法和习惯上必须做相应调整,但是很多学生在刚进入高中时,由于对高中数学的认识不足,在态度上没有予以重视,学习方法和习惯没有跟进,上课时不重视对数学思想、方法和思维转化的学习,无法领悟和应用数学知识之间的相通之处,造成对数学知识的强记、死记,导致记忆负担,认为数学是枯燥、繁杂的,进而影响了数学学习的效果。

(2)学习动机。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很多学生持有学习是为了获得高分,在高考中获得好成绩的观念。诚然,这样的观念本身不是错的,但是这种片面的认识是不利于学生对数学最本真的认识的。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曾进行过一次著名的实验,他随机抽调一些学生去单独解一些有趣的智力难题,结果发现,无奖励组的学生比奖励组的学生花更多的休息时间去解题,奖励组对解题的兴趣衰减得快,无奖励组在最后仍对解题保持了较大的兴趣。实验证明:当一个人进行一项愉快的活动时,给他提供奖励结果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对他的内在吸引力,这就是所谓的“德西效应”。由这个故事可知,如果学生将考取高分作为数学学习的目的,那么这种动机可能会让他在进行数学学习时不能被高中数学本身的魅力所吸引,难以真正对其产生兴趣,且这种考取高分的外部动机容易使个体在遇到困难的学习任务时对其产生厌烦情绪,甚至是习得性无助。

(3)不良的归因。很多学生在遭受数学学习挫折时,容易将其归结为运气不好和智力低下等不可控的因素,这种归因方式严重打击了自己的学习信心,不利于后续的学习。另外,一些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会给学生一些消极的心理暗示。有时教师认为女生学习理科科目的能力较弱,会使其在教学过程中对男女生分别对待,这就会导致某些学生对自己的数学学习能力产生怀疑,进而放弃学习。

2.初高中数学知识差异及高考的指挥作用。高中数学内容的抽象性、计算的复杂和灵活性、逻辑的严密性是不言而喻的,很多数学教材致力于使高中数学通俗易懂、精简优化,所以各种版本的数学教材其实阅读起来难度并不大。但由于高考是一种选拔性的考试,是依据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来决定其是否被大学所录取的,因此,高考这个指挥棒也使得高中数学的难度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造成很多学生背负巨大的学习压力。

3.教师的原因。

(1)对数学学习目的的认识。很多教师视学习为获取好成绩的手段,且在日常课堂中有意无意地将这种思想传达给学生。教师这种不正确的学习目的观也影响着学生的学科兴趣,任何的课堂行为都围绕高考的氛围加重了学生的无力感,使之对学习产生厌恶。

(2)错误的归因引导。笔者在进入高一学习时,所在班级是全年级最好的班,在这样的班上学习,笔者常常感到十分困惑。因为在这个班级,其实很多学生都存在偏科的现象,但所有的任课教师给我们的定位就是我们是好学生,我们的基础都很好,不需要教师做细致的讲解。当我们的测试成绩不理想时,教师将原因更多地归结为我们不重视、不努力,或者是失误、试卷难度过高等原因。当然,这只是一例,现实中还存在着很多教师由于错误的归因导致不能准确认识学生实际,改进自己的教学。

(3)教学方法。首先,高中的数学教学任务重,课时安排的灵活性不高。一些费时、费力的研究性学习无法开展。为了达成教学任务,节省时间,很多教师对讲授法更为青睐。其次,由于学生已经习惯于上课听老师讲、做笔记,课后做练习的方式,他们往往懒于思考,即便思考,其效果也不理想,这就迫使很多教师在各种尝试之后还是以讲授为主。而这样的课堂不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学生在一天的学习中,感到十分疲惫,上课时注意力无法集中,上课的效果自然也不佳。

二、对策

1.做好归因,树立信心。作为教师,应该注意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归因引导,不应将学生不理想的成绩归结为智力和天赋等不可控的因素。同时,还应坚持归因合理,解释可信的原则,否则就得不到学生的认同。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多给予鼓励和方法的支持、引导,多给予学生肯定,但要注意鼓励的方式,不要参杂过多不自然的特殊照顾,否则会给学生造成消极的心理暗示。

2.重视学生思维的培养。高中数学教学应该注重学生思维的培养,重视问题解决的过程和方法,注意各种方法的类比,注意知识的连贯性、新旧知识的联系,以减少学生的记忆负担。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高中数学不仅要注重思维和推理的严密性,还要注重学生直觉思维的培养。

3.树立正确的知识观和学习观。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树立正确的知识观和学习观,尽管高考是教师和学生必须面对的问题,但不能让高考成为捆绑学生和教师的枷锁。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使人获得发展,任何形态的教育和社会环境都不应凌驾于这个主旨之上。

4.改进教学方法,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时间给学生讲解各种数学知识,尽管这样的方法教授可以使学生接收到的知识更具系统性,但这就没有考虑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学生一味地通过教师来接收知识是十分被动和低效的。作为教师,除了教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学会学习,此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杜郎口中学的“10+35”教学模式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敢于让学生去自己学习,教师的教并没有取代学生的学,事实证明,这样的教学模式是有效的,也是值得各个学校学习和借鉴的。

高中数学的提分技巧范文6

【关键词】回归课本;课本阅读;例题剖析;归纳

我们在日常教学实践中要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挥课本的功能,要能始终抓住课本,在课本教学上狠下功夫,不让学生做难题偏题,尽量让学生多做基础题,毕竟高考数学命题要求是夯实基础知识,这样往往可以事半功倍,提高课堂效率,也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下面主要对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利用好课本,回归课本提几点建议。

一、重视课本概念的阅读

高中生往往缺乏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这除了数学难以读懂外,另外一个原因是许多数学老师在讲课时,也很少阅读课本,喜欢滔滔不绝地讲,写满一黑板,使学生产生依赖性。数学课本是数学基础知识的载体,课堂上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不仅可以正确理解书中的基础知识,同时,可以从书中字里行间挖掘更丰富的内容。

重视阅读数学课本,首先要教师引导,特别是讲授新课时,应当纠正那种“学生合着书,光听老师讲”的教学方法,在讲解数学概念时,应让学生翻开课本,教师按课本原文逐字逐句阅读,在阅读中,让学生反复认真思考,对书中叙述的概念、定理、公式中有本质特征的关键词句要仔细品味,深刻理解其语意,并不时地提出一些反问,如换成其他词语行吗,省略或加上某某字行吗等等,要读出书中的要点、难点、疑点,读出字里行间所蕴含的内容。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不仅可以节省不必要的板书时间,而且能使学生更准确地掌握课本知识,提高课堂效率。

二、剖析课本例题,培养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中所选的例题都是很典型的,是经过精选,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例题教学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是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起点,由例题展开来学生才能进行举一反三的学习,搞好课本例题的剖析教学,不仅能加强对概念、公式、定理的理解,而且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抽象思维能力等方面,能发挥其独特的功效,例题的剖析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

1.横向剖析

即剖析例题的多解性,课本上的例题一般只给出一种解法,而实际上许多例题经过认真的横向剖析,能给出多种解法。如果我们对课本例题的解法来一个拓宽,探索其多解性,就可以重现更多的知识点,使知识点形成网络。这样,一方面起到强化知识点的作用,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2.纵向剖析

即分析这个例题从已知到结论涉及哪些知识点,例题中哪些是重点、难点和疑点,例题所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是什么等等,甚至哪一步是解题关键,哪一步是学生容易犯错误的,事先都要有周密的考虑。如果数学教师能把课本中例题剖析得透一些,讲解得精一些,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真正领悟,则必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使学生摆脱题海的困境。

3.“变题”剖析

即改变原来例题中的某些条件或结论,使之成为一个新例题。这种新例题是由原来例题改编而来的,称之为“变题”。 “变题”已经成为中学数学教学中的热点,每年的“高考”试题中都有一些“似曾相识”的题目,这种“似曾相识题”实际上就是“变题”。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如果也能像高考命题一样去研究“变题”,那么必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当然,改编例题是一项十分严谨、细致而周密的工作,要反复推敲,字斟句酌。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要与“主旋律”和谐一致,即要围绕教材重点、难点展开,防止脱离中心,主次不分;(2)要变化有度,即注意审时度势,适可而止,防止枯蔓过多,画蛇添足;(3)要因材而异,即根据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的“变题”,防止任意拔高,乱加扩充。

现行的高中数学教材,比以往教材都更有可读性,教师要尽可能帮助学生从课本叙述中通晓知识的来龙去脉,从例题中提炼出数学思想方法,从习题中学会解题技巧。如课本中等差数列的求和方法,如果平时只记忆公式结论,而缺乏对课本公式来源过程的阅读理解,就不懂得用“倒序相加法”来解决一些数列求和问题。因此,注重对教材的阅读,并且在阅读中把握课本对知识体系的演绎、思想方法的展开,就掌握了知识的本质。

三、归纳课本知识,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师在讲授完教材一节或一章内容后,要根据教材的特点,有重点的对课本知识进行深入浅出的归纳,这种归纳不是概念的重复与罗列,也不同于一个单元的复习,而是一种源于课本而又高于课本的知识概括。概括需要有一定的思维能力,以好记、易懂为原则。

例如,在函数的教学中,要使学生结合课本充分地理解概括到:从逻辑的角度看,函数概念包含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等,以及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对称性等性质和一些具体的函数,这些内容是函数教学的基础,但不是全部。从关系的角度来看,不仅函数的主要内容之间存在着种种实质性的联系,函数与其他数学内容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方程的根可以作为函数的图像与横轴交点的横坐标;不等式的解集就是函数的图像在横轴上方的那一部分所对应的横坐标的集合;数列也就是定义在正整数集合上的函数;同样的几何内容也与函数有着密切的联系,等等。

总之,注重回归课本、扎实基础才是高中数学教学与学习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刘华祥.《中学数学教学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