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护理教育学作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护理教育学作用范文1
一、确保学生口语基础的强化
教师可以通过对多类型教具的合理选取,确保涉外护理专业学生的口语基础能够得到可靠性强化。对于现阶段教学目标影响下的涉外护理专业而言,口语教学过程当中所涉及到的基础性语音知识主要包括发音器官、语音、语调、音标以及发音这几个方面。以上基础性语音知识的本质均表现为实践性知识内容。从实践教学经验的角度上来说,仅仅借助于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口头教授配合黑板板书的方式,无法实现有效的教学效果。如果能够借助于录像、电视、计算机以及录音在内的相关设备,提供口语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高度仿真性视听情境,势必能够使“无声化”的书面语言与“有声化”的口语语言直接融合起来。在此过程当中,教师充分发挥对于多种类型教学工具的合理选取以及综合应用,从而提供了最为优化的课堂环境,确保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并引导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有效体现。
在涉外护理专业口语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通过应用教学磁带以及教学VCD资料的方式,将“无声化”的音标、字母、单词以及语句与“有声化”的口语语言充分结合在一起。在“无声”与“有声”充分融合的过程当中,丰富多彩的画面以及多样美妙的音乐同时也起到了调动课堂教学氛围的重要意义,将原本枯燥无味且理解难度较大的口语教学课堂转变成为了一种丰富主动且理解简单的全新口语教学课堂,对于提高学生参与口语教学主动性发挥着尤为关键的作用。在学生视听器官全方位关注口语学习的过程当中,对于语音规律的掌握能力也能够得到有效提高,这对于提高口语课程应用能力至关重要。
二、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
教师可以在实践性教学过程当中创设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培养学生的信心,勇于开口说英语,并且敢于开口说英语。在现阶段的教学思维模式作用之下,口语课堂活动的成功组织、积极参与以及过程协调功能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学作用的充分发挥。在涉外护理专业口语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当中,教师应当特别重视对学生有关口语交流内容的培养,对于社会交际功能的锻炼。在注重实践性能力提升的同时,可以适当降低对于学生语音标准以及语法词汇使用的规范性要求。特别是对于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而言,如何引导学生在口语学习过程当中敢于使用英语语言进行正常的交流沟通,远比规范学生在口语应用中的语法行为更为重要。
从这一角度上来说,教师应当在学生应用口语交流的过程当中认真观察,扮演好“聆听者”的角色,在学生参与口语活动的过程当中也不应急于纠正学生出现的语法错误或是表达缺陷问题,而需要在学生完成整个口语交流活动之后以总结方式反馈给学生。做出这一判断的因素在于:在口语教学,特别是涉外护理专业学生进行口语交流沟通活动的过程当中,教师持续性的打断与干涉势必会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口语教学目的受到破坏,并导致学生产生紧张与焦虑的情绪。与此同时,在口语交流及沟通的过程当中,教师也并非完全是沉默寡言的,而应当在活动进行不畅的状态下循循善诱,拓展学生的思维,确保口语活动进行的有效性。
三、营造良好语言环境氛围
护理教育学作用范文2
1 基础医学的重要性
1.1 基础医学的组成
基础医学主要包括《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人体生理学》、《病原学》、《微生物》、《免疫学》、《病理学》、《药理学》等课程。医学基础课是护理学专业的必修课,课程之间存在着广泛的联系,是护理学专业课和临床课学习的基础。
1.2 对于专业课学习的重要性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学习了基本的概念、理论和知识,才能进一步的专业学习和思维的开发,才能对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例如护士做肌肉注射时,需要解剖学知识,找到准确的位置,才能避免医疗事故,起到准确治疗作用;运用生理学知识才能在注射时减轻病人痛苦。病理学让学生学习疾病的病理变化,才能理解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转归,才能把握预防方法和护理措施。病理生理学让学生学习疾病发生的机制,才能理解如何进行检查和治疗。
1.3 对职业发展的影响
高级护理人才应该不仅掌握护理操作,更重要的是要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且需了解相关领域的知识,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具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疾病的恢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将所有知识融会贯通,才能够具备认同感,增强护士的责任感和自信心,基础医学是培养高级护理人才的必备内容。
2 忽视基础医学教学的结果
忽视基础医学教育,会给护士以后的发展埋下巨大的隐患。从疾病的发展规律来讲,在医院内疾病三分靠治疗,七分靠护理。所以在临床上护士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除了基本的常规护理以外,还要进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病情观察,与医生讨论病情,制定治疗和护理方案,执行遗嘱等。片面的减少基础医学的学习,一味地增加操作,会使得护士的临床思维能力受到严重局限。
3 基础课目前开设状况
3.1 基础课受到挤压,课时数普遍偏少
中职及高职护理专业均是3年制,三年期间学生需学习思想政治课,体育课以及英语计算机等公共课,同时还必需保证8个月的临床实习期。在繁重的教学计划的挤压下,留给专业课学习的时间明显不足。护士执照考试通过率是衡量医卫类学校教学质量的最直观标准,同时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就业率。在这样的环境下,基础护理课的学习时间必需保证,那么就只能压缩基础医学的课时。
3.2 各个职业院校选取教材不统一
编写教材是教师们必需面对的一个问题,职称评定对老师有教材编写的要求,于是大量教师前仆后继地加入教材编写的大军,市场上出现了大量良莠不齐的教材。各个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对于编写教师都有包销任务,使得教师们在选取教材时受到了一定的制约,不能选用符合教学需求的教材。
3.3 培养计划制定不科学
护理专业学生就业形式良好,护理专业的招生优势让很多高职高专类院校大量开设护理专业,部分新开设的护理专业教学经验不足,培养计划制定不科学。例如,在最新版的护士执照的考纲中将原本属于病理生理学的酸碱平衡紊乱这个教学内容放到了外科护理学,那么如果没有及时衔接的话,可能出现两个课程都讲述或者都没有讲述酸碱平衡的情况,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4 关于基础课改革的几点想法
4.1 课程之间的融合
现在基础课课程多且细,忽略了学科之间的联系。有效的课程融合可以节约课时,其知识连贯性能更好的保持。目前几种呼声比较高的融合方法有:解剖学和生理学合成为正常人体结构和功能;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合成为异常人体结构和功能;病理学,病原学、微生物及免疫学一起合成为疾病基础学。
4.2 讲述内容为临床教学服务,应适当取舍
高职高专类院校在教授基础课时,受到传统医学模式的影响,很多时候不自觉的追求知识的完整性和深度,而忽视基础知识要为临床教学服务这一基本原则。如解剖学的教学中,神经系统的内容即晦涩又难懂,尤其是神经传导部分,让很多学生头疼不已,但其实对于护士的临床工作作用不大,可以考虑将这一部分课时,用于与护士临床操作相关性强的内容。
4.3 教师交叉授课,提升授课水平
教师多数只负责本教研室的课程,对于其他专业知识不甚熟悉,对于学科之间的知识联系和衔接不够。于是就有一些观点认为可以让教师交叉授课,提升授课水平,那么如何交叉呢?有些学校已经尝试基础课老师之间交叉授课,还有一些人提出可以大胆尝试让基础教师去兼上一门临床课,让临床课老师兼上基础课,促进临床和基础之间的联系。这样的交叉基础课老师更加能够理解临床课上需要哪些基础课的铺垫,以后再讲基础课就能更好的把握重点和难点,更好的为临床课教学提供扎实的知识铺垫。
护理教育学作用范文3
1.甘肃省陇东学院岐伯医学院,甘肃庆阳 745000;2.庆阳市中医医院手术室,甘肃庆阳 745000
[摘要] 目的 探讨护理技术操作教学的方法及其在护理安全教育中的运用效果。方法 以庆阳市中医医院于2012年3月—2014年6月选取各科室35岁以下的护理人员50名,均接受护理技术操作教育培训,比较50名护理人员学习前后的考核成绩以及护理人员对培训活动的评价。结果 经过护理技术操作教育培训之后,50名护理人员的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学习之前(P<0.05),且护理人员对培训活动的评价较好。结论 护理技术操作教学有助于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
关键词 ] 护理技术;教学;培训;护理安全
[中图分类号] R4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5)01(b)-0022-02
护理工作是医院的主要工作之一,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康复效果具有很大影响,目前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日益先进,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了保证护理安全,提升患者的舒适度以及康复效果,避免护患纠纷,各医院都在努力加强护理人员的教育培训[1]。近年来该院采用专人负责的模式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技术操作教学,实践说明,护理技术操作教学有助于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水平,值得推广应用,该院2012年3月—2014年6月对护理技术操作教学在护理安全教育中的运用效果进行了研究,现将相关研究成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庆阳市中医医院于2012年3月—2014年6月选取各科室35岁以下的护理人员50名,其中工作年限5年以下的护理人员有22(44%)名,5~10年的有19(38%)名,10年以上的有9(18%)名,50名护理人员中包含护师23(46%)名,护士27(54%)名,在实施护理技术操作教育培训之前,50名护理人员的技术操作考核结果如下:无菌技术考核合格45(90%)名,不合格5(10%)名,密闭式静脉输液技术考核合格46(92%)名,不合格4(8%)名,经鼻或口腔吸痰法考核合格44(88%)名,不合格6(12%)名,简易呼吸气囊的应用考核合格41(82%)名,不合格9(18%)名。
1.2 研究方法
1.2.1 选取护理技术操作负责人每个科室从35岁以下的护理人员中选取护理技术操作负责人1名,要求具备护师以上职称,大专以上学历,并且护理技术操作负责人应该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以及心理素质,还要具有较好的表达能力,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实际选取过程中,由符合职称、学历标准的护理人员自愿报名参加,再结合护理人员的推荐,最终护士长根据护理人员的工作表现、自身特点以及操作考核情况、理论考核情况,选取护理技术操作负责人,技术操作负责人在整个培训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选取过程中要保持慎重。
1.2.2 建立操作指导小组由护理部从各科室高年资护理人员以及护士长中选取操作指导小组的成员,小组内包括护师1名,主管护师9名,副主任护师3名,各自负责不同项目的操作指导,每项操作由2~3名组员负责指导。
1.2.3 制定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在实施培训教育之前,操作指导小组成员反复讨论,制定操作流程以及评分标准,制定完毕之后,将操作流程图以及评分标准通过电子邮件下发给各个科室,各科室的操作技术负责人快速学习、熟悉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
1.2.4 操作技术负责人的培训根据护理部培训计划,病区护士长安排操作技术负责人接受教育培训,各科室负责人集中学习,一般情况下,于该项操作全院护士考核的前1周进行培训,培训活动在各个病区示教室或者护理部示教室进行,操作指导小组成员为技术操作负责人实施规范的操作演示,同时详细讲解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讲解各个细节,之后技术操作负责人两人一组进行练习,相互叮嘱,相互纠正,如果技术操作负责人在联系过程中出现疑问,由指导小组成员详细讲解。
1.2.5 技术操作负责人的考核操作指导小组以及其它护士长共同对技术操作负责人进行考核,根据预先制定的评分标准进行打分,技术操作负责人以后要对科室内的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技术操作负责人的业务水平对培训效果有重要影响,因此对技术操作负责人的考核要保持严格,考核不合格的负责人要继续接受培训,直至考核合格。
1.2.6 护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护理技术操作负责人考核合格之后,对护理人员进行教育培训,考虑到护理工作具有特殊性,不同护理人员的班次各不相同,为了防止干扰护理人员的正常休息,护理技术操作负责人实施分批师范,对于个别的特殊班次的护理人员,技术操作负责人实施个别指导,负责人示范指导之后,护理人员需要自行安排时间到教室练习,在护理人员自行练习过程中,技术操作负责人随时给予指点,当护理人员熟练之后,技术操作负责人对其进行考核,对于因班次等原因未能参加考核的护理人员,另外安排时间实施考核,未通过考核的护理人员要继续接受培训,直至补考合格,技术操作负责人要详细记录培训的时间、内容等资料,记录补考的人员、补考时间等,上交护理部查看,培训和考核结束后,比较50名护理人员学习前后的考核成绩以及护理人员对培训活动的评价,进而观察护理技术操作教学在护理安全教育中的运用效果。
2 结果
经过护理技术操作教育培训之后,50名护理人员的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学习之前(P<0.05),无菌技术、简易气囊的应用、经鼻或口腔吸痰法、密闭式静脉输液技术的考核结果与培训前比较,考核合格率均明显提高(P<0.05),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培训以及考核结束之后,由技术操作负责人向接受培训的护理人员发放问卷,调查护理人员对培训活动的评价,共发放问卷50份,全部收回,对50份问卷的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可知,护理人员对培训活动的评价较好,具体结果如表2所示。
3 讨论
从该次研究中可以看出,护士通过由专人负责的护理技术操作培训后,各项护理技术考核的合格率明显提高。在以往的培训过程中,护理技术操作培训没有固定专人负责,一般采用经验性带班培训方法,一般的带班者只依靠于自己的经验,没有经过统一的培训和考核,因此培训者的操作与护理部的要求和标准出现偏差,从而导致培训者在考核过程中得不到理想的成绩[2]。由专人负责护理技术操作的培训后,护理技术操作水平和评分标准得到统一,同时避免由于培训者水平和和认识的不同造成的偏差和随意性,使护理技术操作更加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使培训者在考核中的取得好成绩。
护理技术操作培训过程中一定要合理制定培训计划,明确培训内容,进而指导和督促护理人员进行操作练习[3]。另外要熟练掌握护理技术操作,就要不断的进行练习,并纠正在练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强化标准动作,从而提高娴熟程度[4]。在这一方面,专人负责的培训模式具有很大优势,由于负责人工作在本病区,这样更便于指导护理人员的练习。
由于护理技术操作负责人受到指导小组的规范化培训,因此会增加自身的使命感,促使自己不断的练习,提高自身护理技术操作水平,不断增强自己的服务质量,而且科室护理技术操作负责人在为本科室护士演示操作过程中,负责人的操作水平也会得以提升,另外护理技术操作负责人在培训过程中,人际沟通能力和协调组织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加强了护理技术操作骨干的综合素质,加快了护理骨干的成长[5]。护理人员对培训工作做出良好的评价,也就是认可和肯定了护理技术操作负责人,这样能够增加护理技术操作负责人的成就感,激发技术操作负责人的工作热情,从而推进护理培训工作,加强护理技术操作骨干综合素质[6]。同时培训活动使护理人员感到满意,也可以增加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从而提高护士技术操作学习的效果。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经过护理技术操作教育培训之后,50名护理人员的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学习之前,无菌技术、简易气囊的应用、经鼻或口腔吸痰法、密闭式静脉输液技术的考核结果与培训前比较,考核合格率均明显提高,经过培训后,无菌技术以及密闭式静脉输液技术考核所有人全部合格,简易气囊的应用考核仅有2人不合格,经鼻或口腔吸痰法考核仅有1人不合格,而并且护理人员对培训活动的评价较好,64%的护理人员对培训活动感到十分满意,20%的护理人员对培训活动感到满意,16%的护理人员对培训活动感到一般,无1人对培训活动感到不满意,说明护理技术操作教学有助于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水平,值得推广应用,不过还要认识到,考核中仍然存在不合格的现象,同时有16%的护理人员对培训活动感到一般,因此护理技术操作教学还应该不断完善,相信在以后的发展中,医护技术会不断进步,进而为越来越多的患者送去健康,就目前而言,如何进一步提高医护水平,促进患者的康复效果,还有待于广大医务工作者坚持不懈,继续探索。
[
参考文献]
[1]杨术兰.能力本位课堂设计在《急救护理技术》教学中的实践[J].护士进修杂志,2012(2):111-112.
[2]邵英杰.浅析虚拟仿真技术在护理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2(6):36-37.
[3]马锦萍,李艳玲,谢丽燕.教学做一体化在生命体征观察及护理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2(14):49-50.
[4]马锦萍,李艳玲,张永霞,等.“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在基础护理技术教学中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1):113-114.
[5]尚艳芳.自我效能感理论在护理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19):86-87.
护理教育学作用范文4
【关键词】 院校合作型教学;经验学习法;护理临床教学;应用效果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36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438-01
在护理临床教学中,利用院校合作型与经验学习教学方式,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护理综合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服务水平。本文通过院校合作型与经验学习教学方式在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估,以此提高护理临床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发展。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我校2011――2012级实习护士学生80名和两个普通病房作为试点教学。80名护士学生统一学年制,实习1年。护士皆为女生,年龄21岁左右,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随机将80名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40名)和对照组(40名)。教学方式试验结束后,对两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实验组采用常规带教法,选择传统教学方式,进行讨论式教学、案例分析法和床边教学法。实验组学生由临床护士进行指导学习,学校教师不到临床,无法指导和培训学生和临床教师。对照组采用院校合作型教学与经验学习法,由临床带教教师一对一对学生进行教学和指导,主要指导和培训学生护理临床理论知识和学习技巧[1]。学校教师每周2-3次对临床教师和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教学方式主要包括:讨论教学、情景教学、案例分析、床边教学和重点导入经验学习法。
1.3 调查方法 选择试卷调查方式,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能力水平,如护理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观察分析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服务能力。每项考查评价水平是优、良和差。有着高度的信誉能力和实效能力。
1.4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对考查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选择x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结 果
2.1 比较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考核成绩,P
2.2 比较分析两组学生对临床教师带教满意度。两组分析结果具有统计学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 调查分析两组学生的各项综合能力分析,除去两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项成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在我国一些医学院校的临床护理教学中,没有制定统一的教学方式,对学生教学管理模式过于简单,没有较高的实践能力。教学方式没有相应的规范化和科学性。同时学生没有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学习过于死板,没有创新意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低,综合能力普遍不高。针对这些问题,在临床护理教学模式中引入院校合作型教学与经验学习法,以此提高临床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解决能力和分析能力的水平。
在利用院校合作型教学与经验学习法时,首先要制定科学的临床教师的考核体系,提高教师考核标准,提高教师的素质水平和教学能力。其次建设完善的临床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提高临床教学的水平和质量。最后在临床教学内容中,要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服务水平,以此构建服务型医疗模式[3]。
在采用院校合作型教学与经验学习法时,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护理临床理论知识。同时提升学生的服务能力,构建自主学习氛围,从各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另外,院校合作型教学与经验学习法能够将临床教师的教学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构建完善的教学知识体系。在应用经验教学法时,需要教师具备着较高的经验水平。这时教师就需要不断的学习和积累相关经验学习法的理论知识和技术,同时要提高实践教学水平。临床教师在具备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后,能够灵活选择和运用学习方法,并可以开展各种促进学生能力水平的教学活动。这样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师教学能力,满足护理临床教学需要,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促进学生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玉琴,杨慧玲,吴春凤,何渝玲,祝水英,王月敏.院校合作型教学与经验学习法在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38(05):156-158.
护理教育学作用范文5
【摘要】 目的 探索双师制在临床护理技能教学中的作用。方法 以2008—2009学年在我院实习的护理专业学生206名作为双师制组;2007—2008学年在我院实习的护理专业学生 176 名作为对照组。双师制组实行双师制教学,对照组实行一带一带教。结果 双师制组学生的临床护理技能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t′=5.820,P
【关键词】 双师制;临床护理技能;教学改革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ole of biteacher system in teaching clinical nursing skills. Methods Of this study, 206 student nurses of 2008—2009 school year served as biteacher system (BTS) group; 176 students of 2007—2008 school year as control group, oneonone apprentice system was carried out. Results The record of clinical skills of biteachersystem student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ose in the control (t′=5.820,P
[KEY WORDS] biteacher system; nursing; teaching reform
护理学专业临床护理技能的培养是护理教育的目标之一[1],临床护理技能教学是护理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护理教育的实践性、直观性和现实性的统一,它既验证了理论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可直接影响学生的职业素质。护理技能操作在临床护理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往一带一的带教制度,由于带教老师水平参差不齐、标准不统一,学生的护理技能操作水平也相差较大。为了提高学生的临床护理技能,我们自 2008年7月采用双师制教学方法,指导与训练学生的临床护理技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8年7月—2009年4月,选择在我院实习的护理专业学生 206名作为双师制组,男8名,女198名,年龄19~24岁,其中本科生46名,专科生160名。以2007年7月—2008年4月在我院实习的护理专业学生176名作对照组,男7名,女169名,年龄20~24岁,其中本科生40名,专科生136名。
1.2 方法
1.2.1 带教方法 (1)双师制教学方法:设总带教老师1名,带教老师8名。 ①对带教老师进行临床护理技能培训:学生入科前,总带教老师对带教老师的临床护理技能进行规范培训与考核,合格后方可带教。②对学生临床护理技能进行培训:学生入科后,先由总带教老师进行培训,根据学生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总带教老师对学生应掌握的技能统一指导,然后再实施教师学生一对一的带教方法。③培训内容:重点训练各项护理技能操作要领、难点,操作的程度,与病人的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与此项护理技能有关的理论知识。(2)对照组带教方法:不设总带教老师,实行一对一的带教方法。
1.2.2 考核与评价方法 在实习结束前,按照山东省护理人员三级训练标准,对实习学生的基本护理技能进行考核与评价。其内容包括:静脉输液、无菌技术、女病人导尿术、心肺复苏、铺麻醉床、穿脱隔离衣、肌内注射、皮内注射、灌肠、会阴护理。另外,对所有实习学生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其对实习带教的满意度。
1.3 统计学处理
学生考核结果以±s表示,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2 结 果
对照组实习学生的临床护理技能考核成绩为(8.2±1.7)分,双师制组为(9.1±1.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5.820,P
3 讨 论
本文结果显示,双师制组临床护理技能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双师制组中本科实习生的临床护理技能考核成绩高于专科生,且双师制组学生对临床带教的满意度为97.1%,提示双师制教学方法优于非双师制方法。其原因如下。
3.1 双师制教学方法规范了护理技能操作规程
双师制临床护理技能教学中,由总带教老师对带教老师进行统一规范与指导,然后再由带教老师对学生实施一对一的教学方法,带教老师相对固定,且操作程序统一规范,还能够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进行个体化指导。
3.2 双师制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感,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教学水平
临床护理技能的培养不仅是临床实践能力的训练,更重要的是职业价值观、态度、行为、医学伦理学和沟通技巧的培养,这与教师的教学意识、教学水平密切相关。一方面加强临床护理技能主讲教师队伍建设,聘请副教授以上的教师作为主讲教师,并实行动态管理。同时,通过专业技能培训、集体备课、观摩教学等方式,提高主讲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带教能力,保证教学工作规范、有序、严格、认真,不断增强教师对临床护理技能的指导能力[3]。另一方面,完善指导教师的评价体系,定期对指导教师进行考核,并进行相应的奖惩,使之形成良好的临床教学氛围,不断提高临床教学水平。
3.3 双师制教学方法注重了医德医风的培养,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通过双师制教学,获得了作为护理工作者的内心体验,既培养了学生的职业道德,与病人及家属建立了良好的医患关系,又为学生更好地临床实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增强了自信心。
3.4 双师制激发了学生对护理技能操作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是直接推动学生的心理动因[2],规范化训练激发了学生对护理技能操作的兴趣,使学生对护理技能的学习产生了极大的热情,由被动训练变为主动训练。主动询问老师,同学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找出最佳操作方法。
3.5 双师制加深了学生对技能培训的理解和记忆
规范的演示、讲解,训练中配合提问、启发、矫正操作中的错误,使护生更清楚地感知和理解操作过程,强化了对正规操作的记忆。在护理操作前后,学生通过讲解操作的目的、意义、配合方法及操作后的注意事项,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贯穿于技能操作,从而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参考文献
[1]杨桂芝,冯丽华. 对护理专业实施技能操作强化训练的研究[J]. 卫生职业教育, 2007,25(7):108109.
护理教育学作用范文6
【关键词】心理干预;高血压患者;焦虑及抑郁;作用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3-0127-01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必须进行长期的服药治疗【1】。高血压发病的原因比较复杂,包括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环境中缺乏负离子是引起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原因【2】。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发病的概率也随之提高【3】。本文选取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两年间我院接治的高血压患者200例,作为探讨护理过程中心理干预对改善高血压患者焦虑及抑郁的作用的研究对象,取得了满意的结果,其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两年间我院接治的高血压患者200例,作为探讨护理过程中心理干预对改善高血压患者焦虑及抑郁作用的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100例,男性54例,女性46例,年龄44-83岁,平均年龄(62.4.8±11.2)岁;观察组患者100例,男性58例,女性42例,年龄43-81岁,平均年龄(61.3.7±10.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上对比无显著差异,可进行观察比较。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护理。
观察组患者在给与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心理干预。首先,应该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医护人员应该有耐心且认真的给高血压患者讲解相关的高血压知识,让患者正确的认识预防高血压的重要性。其次,医护人员应该对高血压患者表示充分的同情和理解,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给与患者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提高与患者之间的信任。并竭尽全力安慰患者,尽可能满足患者的需求,消除患者心中的疑虑,指导患者放松身体,减轻患者的精神痛苦和心理压力,从而稳定患者的情绪。
1.3 观察指标
统计并记录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根据全国常模的评分标准,评分越低,与全国常模的差异越小。并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满意度分为满意(90以上)、一般(70-90)、较差(70以下),总满意度为满意和一般的总值。
1.4 统计学方法
对以上两组研究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示,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两组高血压患者干预前后的SAS及SDS评分比较如表1。经过统计学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SAS及SDS评分对照组,其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高血压患者干预前后的SAS及SDS评分比较
组别 例数 干预前SAS 干预后SAS 干预前SDS 干预后SDS
对照组 100 15.6±3.2 15.0±2.9 16.8±2.8 15.7±2.4
观察组 100 15.5±3.1 10.2±1.6 16.5±2.9 13.4±2.1
X2值 -- 4.76 0.002 4.56 0.003
P值 -- >0.05 0.05
两组高血压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后的满意度对比如表2。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表2 两组高血压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后的满意度对比
组别 例数(n) 满意 一般 较差 总满意度(%)
对照组 100 46 24 30 70(70.0)
观察组 100 76 16 8 92(92.0)
X2 -- -- -- -- 4.52
P -- -- -- --
3 讨论
高血压疾病在中老年群体中发病率较高,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也逐渐提高。【4】患有高血压的患者很容易出现焦虑及抑郁等不良的情绪,严重的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5】。因此,改善高血压患者焦虑和抑郁的情绪具有重大的作用。统计学指出,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针对性给与患者心理干预,能有效的减少患者的情绪变化,并且降低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主要探讨护理过程中心理干预对改善高血压患者焦虑及抑郁的作用。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焦虑和抑郁的改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朱翔.护理过程中心理干预对改善高血压患者焦虑及抑郁的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1,12(08):153-154.
[2]吕启圆,李春玉.心理干预对高血压病人焦虑和抑郁影响的Meta分析[J].护理研究,2011,12(19):1776-1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