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体系建设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公共安全体系建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公共安全体系建设

公共安全体系建设范文1

关键词:区域性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科技,科技化服务体系

一、区域性公共安全以及应急管理科技性的价值和内涵剖析

区域性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科技具有公共性、人为性、社会性等特征,具有针对性,用于满足公民对于公共安全的需求,属于名声科技范畴。区域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科技由三层面组成,即制度、精神、器物层面。制度:即政府部门是公共服务的主导军,应制定完善的应急事件处理方案及管理制度,保障公民的公共安全。精神:即在公共安全的服务过程中的科技性要渗透到公民群众之中,加强公民的科技思想、社会科技意识、科技精神以及服务性的价值德行与公益性。器物:即区域应急管理科技和安全的器物层面,是为了满足公民安全需求、提高公民安全、实现公民群众科技权益直接提供公共可邮寄服务于产品,是三个层面中最具有外显性的特征。

价值理性与科技工具理性的统一是区域行公共安火热应急管理科技的重要体现。公民群众对于科技知识的血腥理解是掌握运用科技知识的重要内容。当今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现代化社会中,公民群众不应该被排除在科技发展之外,科技知识只有在满足了公众需求的基础上才能够更好的在政治上面具有合法性。近年来陆续爆出例如奶粉三聚氰胺、SARS、圆明园防渗膜等事件。一是公民群主以利益相关的关键人物的角色通过各方面的科学决策及方式方法的过程中。一是各个相关政府机构对于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科技的事件进行合理处置。从这些实践证明:区域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科学与技术越来越多地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改善公共生活质量,提高国民素质,维护社会,联系和谐紧密,充分体现出价值理性和科技工具理性的统一。

二、区域性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科技服务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如今,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水平、社会的不断整合,使普通,社会科学和技术正在变得越来越明显,因为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日益严重和公共安全事件出现,影响了我国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公共安全应急管理技术服务有着非凡的意义。根据实际情况来看各级公共安全的特殊情况,怎么样有针对性地加强区域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技术服务凸显的十分重要。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开展区域公共安全问题《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第一次把区域公共安全科技纳为我国现阶段科技者的重点项目,而公共安全的核心则是应急管理问题。加强区域性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科技服务至少在以下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1)有助于在公共安全与应急事件处置过程中做到及时地优化调度救援力量、优化配置应急救援资源,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可能造成的损失,使得在整个事件处置过程中做到科学合理的处置;(2)有助于提高和加强统对于突发性公共事件的预警预测能力形成机理的研究和科学预测,由此创建完善有效的信息系统,做到科学决策;(3)有助于在公共安全事件处理后及时舒缓公民情绪、维护稳定社会公共秩序、化解社会矛盾和危机、保证区域范围内的社会和谐稳定。面对突然状况比如自然灾害风险以及社会风险的时候基于实情实地,加快区域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科技发展,建立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科技服务系统化是目前我过科技应用于发张的重要一环。

三、对我国区域性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法制、组织体系及救援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已具备一定基础,积累了许多处置突发事件的经验,成功应对了一些专业领域的突发事件;区域性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相关领域的项目经费和数量逐年增长;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所涉及的各个领域的科技得到快速良好的发展,各项研究成果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尽管如此,我国在区域性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相关领域与发达国家比较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其具体表现在:(1)在整体层面上我国还没有进行系统的区域性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科技的研究,没有完善的区域性公共安全服务体系,各个相关领域的研究处于分割状态;(2)我国区域性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相关领域的安全体系的研究基础弱;(3)区域性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服务的条件不足、设备相对落后;(4)区域性公共安全科技意识淡薄、缺乏专门人才、公众安全教育不到位;(5)公共安全科技经费投入不足,缺乏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的支撑。

(一)加强各级政府对区域性公共安全科技服务的认识,完善公共服务

加强区域性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科技服务体系建设,首先要加强各级政府对公共科技服务重要性的认识,提升政府机关对于公共科技服务上面的责任意识,加强对于公共安全科技服务的建设;政府部门要明确的提供和实施公共安全科技服务中的职能,对公共服务的事权进行合理的配置,既不缺位也不越位。

(二)处理好责任主体与各供给主体的指导、协调、合作、监督关系

地方各级政府部门、机构、企业、社区组织、社区自治组织和公民个人和公共安全危机管理的区域科技服务体系形成供应,形成政府和人民团体和单位密切配合技术是至关重要的,新系统的合作。必须加强制度确立,使公共安全科技服务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协调关系、理顺指导、,实现有效的合作,作为一个整体部署,整合资源,需要有效地推动事业的发展科普

公共安全体系建设范文2

一、工作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深刻认识做好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工作的重要性,以保障我县粮食行业安全生产为根本出发点,推进安全生产网络化、标准化建设,完善安全生产制度体系,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全面提升我县粮食行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二、工作措施

(一)制定工作实施方案。根据上级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研究制定我县粮食系统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有步骤地推进安全生产体系建设。

(二)准确掌握我县各粮食企业基本情况。县粮食局对所属粮食企业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排查摸底,准确掌握粮食企业安全监管防控体系建设情况;网格化覆盖落实情况;安全管理制度标准化、信息化建立等基本情况。为企业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做好基础工作。

(三)落实监管责任,建立安全生产体系建设长效机制。粮食企业要明确责任,将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工作落实到岗位、具体人员,各企业要加快实现安全隐患排查、登记、上报、监控、整改、统计、检查和考核的全过程管理,通过标准化建设、网络化管理等手段,不断夯实安全管理基础。

三、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4年2月9日至2月12日)。按照本方案要求,通知到全县粮食经营企业。同时,要求各企业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具体实施方案,并认真实施。

(二)调查摸底阶段(2014年2月13日至2月28日)。各企业认真仔细开展自查,全面掌握本企业安全生产体系建设情况,并及时向粮食局有关部门汇报,以便粮食局全面掌握全县粮食经营企业生产条件、安全生产管理重点和形式特点等内容。

(三)组织实施阶段(2014年3月1日至11月30日)。粮食局要成立专门监督检查组,深入企业,对各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制度建设、网络化平台建设、隐患排查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监督检查,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落实主体责任,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四)总结阶段(2014年12月)。粮食局对各阶段各企业安全生产体系建设情况进行梳理、汇总,进一步完善综合监督体系,理顺工作机制,构建体系完善、内容科学、运行有效的安全生产体系。

四、工作要求

公共安全体系建设范文3

关键词:公路路基;路面;安全检查

引言

随着我国交通现代化建设的迅猛发展,公路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当然,随之发生的一些工程质量问题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近几年国家对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日益加大,管理力度,从设计、施工、监理等各环节采取了相应措施,但是,目前建设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值得注意之处。我国进入WTO以后,建设项目也进入国际市场,我们必须更加提高公路工程的质量意识,使公路建设水平越来越高。

一、公路路基路面设计安全检查体系的意义

第一,科学认识公路路基路面与公路安全的关系,不断完善公路路基路面设计规范。公路路基路面设计除了考虑主要的技术指标外,还必须从公路安全的角度加以重视。要把公路路基路面影响公路安全的理念自始至终地贯彻到整个设计过程中去。

第二,切实加强公路路基路面设计安全检查,规范公路安全检查体系,建设公路设计审查队伍和人员。

第三,将影响安全的公路规划设计与交通执法管理等环境因素作为一个系统,综合地加以研究。公路设计安全检查可以使公路交通部门更多地参与事故的分析、研究和公路改善,使事故的成因分析更为全面客观,使公路改善更加合理有效。

第四,深入开展公路路基路面设计理论以及各种公路条件对公路安全影响的研究。例如:公路视距、路基路面宽度、路基高度、路面抗滑性能等对公路安全的影响。设计中除了考虑公路本身之外,还应把公路置于整个交通环境中来分析,并兼顾公路功能、交通安全、公路美化与经济等因素。

第五,公路路基路面设计安全检查将消除事故隐患的任务从“事后”提前到“事前”。规划设计中的安全检查使“防患于未然”成为可能。公路安全水平提高,安全管理和事故处理减轻;提高公路规划设计方案完成的质量,降低公路长期成本。全社会的总消耗费用降低,社会效益明显。

二、影响公路路基路面质量的因素分析

路基的质量问题对整个公路的质量问题有着深刻的影响,而公路的建设要求有平整的路面,但是,公路建设是一个巨大的工程.不仅是因为其所跨越的距离长,还有公路的建设跨越的时间隔很长.因而.在建设公路时要对影响路基路面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以免在建设过程中由于疏忽而使得整个工程功亏一篑。以下为常见的影响路基路面质量的因素。

(一)公路施工的组织设计

公路建设是一项需要精密技术的工程,因而施工组织中的成员不仅要有专业的公路相关的技能,还要同时具有丰富的公路施工经验。许多公路的质量达不到标准,都是由于公路施工人员的专业知识不够或者公路监督人员懒散的工作态度。对出现问题的公路不给以及时的补救.使得公路在短期的使用内出现了质量问题,不仅浪费了公路施工时的成本.而且补修公路的时候也花费了巨大成本。因而,施工组织成员要经过严格的筛选,以免在公路建设过程中发生专业性问题而拖延公路施工时间。

(二)公路施工方案

公路的施工方案都是在确定公路建设时,即公路建设前就需要制定好的.对公路的施工工序具有指导作用。施工方案的完善程度对公路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完善的公路施工方案会节省大量的施工时间.而且,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对公路质量也有保证。而不完善的方案不仅浪费大量人力、物力等资产,影响完工时间,对公路的质量也有一定的损害。

(三)公路施工管理方法

公路建设对人力、物力的耗费量很大.这就需要有一套科学、详细的管理方法对公路建设进行统一安排.科学的管理。科学的管理方法能够将组织中人员充分的调动起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潜能。在施工过程中,对人员的进行科学的调度任用,可以保证施工有序、稳定的进行.而且对公路建设所需要的用料、工序等也都提供专业的管理,遇到突发事件能够稳定应对.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经过科学的安排,能够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四)质量监督

质量问题是公路建设的核心内容,即使再严密的技术,科学的管理.都不排除突发状况,因而,不仅在施工过程中要有严格的监理,在施工完成后,也要对公路质量给以严格的检查,避免在公路开通后因为质量问题而引起不必要的交通事故

三、目前公路路基路面检测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检测试验工程技术人员思想认识不到位

这个问题尤其体现在对待农村公路的问题上,不重视农村公路设工程,检测试验农村公路建设分布点多、面广、量大,技术等级低,造价低,建成通车后交通量少这一特点,造成了有些检测试验工程技术人员不重视检测试验工作,认为农村公路建设技术等级低,交通量少,重车通过不多,不会出现质量问题,现场检测试验时不严格按照规范、规程操作,敷衍了事,不能正确对待检测试验。

(二)试验检测工程技术人员未能按操作规程检测压实度

工程检测试验是否能达预期效果,得到数字、结论是否能真实映实际压实度,最重要、最关键的是检测人员的操作是否能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例如试坑不按碾压层厚来挖,时浅时深,洞壁不垂直,挖洞不是圆柱体,取湿材料暴晒等,这些势必影响测点压实度的真实性。

(三)部分试验检测人员操作不够熟练

部分试验检测人员操作不够熟练,对规范、标准、规程的了解、学习不够,直接影响了试验检测工作的开展,工程试验检测是一门专业技术性强的工作,要求从事公路检测试验人员懂专业技术,掌握规范、标准、规程的规定和要求,熟悉掌握试验检测操作规程的基本技能,尤其很多从事农村公路建设检测试验人员不懂得规范、标准、规程,经过专门系统学习的人几乎没有,都是盲目凭着经验去做检测试验,对得到的数据不懂得分析,不明白操作的原理,更不懂得处理操作中出现的问题。例如,挖试坑时,为什么坑壁要垂直,挖深度为什么要跟压实层厚一致,为什么操作时间不能太长等等,他们不懂这样规定的原因,更谈不上去解决问题了。

四、公路路基路面安全检查的措施分析

为全面贯彻落实制定公路路基路面的安全方针和实现安全目标,应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在施工全过程中认真贯彻执行,确保公路安全。

(一)组织保证措施

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由组长、副组长、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专职安全员组成。实行经理部安全领导小组、施工队安全领导小组的二级安全管理体制,确保公路路基和路面有专人来维护。

(二)制度保证措施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暂行条例及文件等建立了各种适合本工程建设施工的安全管理制度。施工过程中我们将严格贯彻执行这些安全管理制度,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并参照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办法,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在发生相关事故时能够有效地找出有关责任人,从而保障公路安全。

(三)定期安全生产检查

每月组织安全生产大检查,对公路的路基和路面进行深入的检查和维护,确保公路由于天气问题带来的不良影响。同时积极配合上级进行专项和重点检查,公路管理部门要委派专门的安检工程师、安全员日常巡回安全检查。并做好季节性、节假日安全生产专项检查,保障整个公路的安全。

结语

路基、路面的质量检测是公路工程质量检测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为保证路基、路面的强度和安全性,必须对路基路面结构层进行充分和及时的检查。通过对路基土、路面基层材料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及标准密度的测定,根据公路工程特点的实际需要,灵活运用环刀法、灌砂法、核子湿度密度仪法进行现场密度检测,获得准确的检测数据,从而准确评价道路路基路面压实度的质量,确保道路的使用安全和检验公路工程建设单位的施工质量,修建出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

参考文献:

[1]何仙伟.公路路基路面设计安全检查问题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08:258+262.

公共安全体系建设范文4

关键词:安全工程;课程体系;设置模式

安全科学是研究人类在生产过程和生活活动中技术事故和危害的科学,它是研究事故或危害的产生、发展规律以及预防的现代科学技术。安全工程是安全科学技术(一级学科)综合学科的重要分支学科,是以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中发生的各种事故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总结、分析已经发生的事故经验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管理科学等方面的有关知识,识别和预测生产、生活活动中存在的不安因素,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防止事故发生的科学技术知识体系。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追求安全、舒适和健康的生活环境,这使得安全工程学科的研究领域由过去以研究生产领域问题为主扩展到生活安全、生存安全领域,大大拓宽了安全科学技术的研究范畴。

安全工程专业的高等教育是培养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确保安全科学与技术能够蓬勃发展的重要基础。安全工程专业作为安全学科的本科教育,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复合型高级安全工程技术人才的重任,安全工程专业教学课程体系设置的合理性将直接关系到高校培养的安全工程专业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因此有必要对本学科的内涵、课程体系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进行系统的研究。

一、我国安全工程专业现状及存在问题

在我国,安全科学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崛起和90年代初期的徘徊后,在新世纪已进入稳步发展的阶段,安全科学的地位和作用在学术界和整个社会中得到了进一步的认可和提高。这说明科技界已从更深的层次认识到了安全科学的重要性,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自身安全的渴望以及社会文明的进步。

安全工程本科专业是近年来我国高校纷纷设置的新学科和热门学科,2001年只有30所,而2004年就有68所大学招收安全学科本科学生。为了培养安全科学领域急需的各种人才,身处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高等院校安全工程专业教师,努力组织教学,突出专业,有的侧重于采矿、化工、航空等行业工程技术,有的侧重于消防、空调等公用工程技术,极不统一。这样由高校一厢情愿地培养的特定行业或某一专业的安全工作人员,非但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反而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人才浪费,同时还使某方面的人才短缺。可见,安全科学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更多深层次的问题,特别是面对21世纪的新技术革命,安全科学如何完善和发展自己的学科体系,进行安全工程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以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已成为安全科学建设中一个亟待研讨的重要课题。

二、河北理工大学安全工程专业现状

河北理工大学是河北省内重点发展的骨干大学,其下属资源与环境学院从事矿山安全技术、采矿技术、爆破技术和地质的师资力量雄厚,拥有安全技术及工程专业、采矿工程专业硕士授予权,涉及安全工程的许多课程已开设多年,不论是教材建设,还是教学研究,都有坚实的基础。

河北理工大学于1958年建校就设立采矿工程专业,1993年获得采矿工程专业硕士授予权,2002年获得安全技术及工程专业硕士授予权,在此基础上,我校在2005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安全工程专业,于2006年开始招收首届本科生,主要学习矿山与地下建筑、交通、航空航天、工厂、物业、商厦与地面建筑的灾害防治技术及工程和通风、净化与空气调节、安全监测与监控、安全原理、安全系统工程、安全监察和管理等专业知识和实践。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安全科学、安全工程及技术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在安全管理部门、科研院所、化工、建筑、交通运输、大型工业企业等部门,培养从事安全技术及工程、安全科学与研究、安全监察与管理、安全环境监测与监测、安全设计与生产、安全教育与培训等方面复合型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可在科研单位、政府部门、教育机构、厂矿等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矿山与地下建筑、交通、工厂、物业、商厦与地面建筑的灾害防治技术及工程和通风与除尘、安全监测与监控、安全监察与管理等工作。

三、河北理工大学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1、指导思想

课程设置要明确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宗旨,遵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秉承“崇术重用”的人才培养理念,积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精心设计人才培养体系,促进学生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方案在设计上要实现“五个明确”:明确宽口径的专业教育思想,明确扎实够用、科学先进的教学内容体系,明确稳定与灵活的课程设置结构,明确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明确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并行的教学模式。

2、基本要求

(1)根据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以及各专业委员会的相关要求,进行专业教学内容的设计。在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的基础上,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加大专业知识结构调整力度,以课程模块的形式合理设置专业方向,以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

(2)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将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符合时代需要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要优化课程结构,构建以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相结合、有利于学科交叉与融合的课程体系;要进一步提高必修课的质量,加大选修课比例,减少课堂讲授时数,增加上机、实验等实践环节,以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要创造条件,组织学生结合专业教学积极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参与科学研究,进行创新性实验和实践,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认真研究在新形势下,教育、教学和社会、科技、工程实践相结合的内容、途径和方式。要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工程意识、工程实践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出发,对实验、专业实习、课程设计、社会调查、毕业设计(论文)和课外科技活动等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整体、系统的优化设计,明确各实践教学环节在总体培养目标中的作用。要把基础教育阶段和专业教育阶段的实践教学有机衔接,逐步形成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4)注重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要通过教育、教学、课内课外等各个环节的共同作用,将能力培养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实验、自主设计和自主实习等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性实践教学活动,要有计划的组织开设如数学模型、电子设计和机械设计等方面的选修课,组织各类科技竞赛,要倡导学生参加科研活动,促进学生在以学习为主的条件下,逐步实现由单纯的学习知识向学习知识与发现、发展知识相结合的转变,逐步形成创新教育机制和创新人才的培养体系。

3、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课程体系设置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是教学课程体系设置的基础。课程体系设置必须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颁布与实施(2002年)以来,政府、企事业用人单位对复合型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大大增长,同时也对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学校提出了“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更新思想观念,拓宽专业口径,改革内容方法,加强素质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的思想,采用“一减少、两增加”的方法,即减少专业课学时,增加基础课学时和增加新的专业方向,加强基础,淡化专业,灵活培养为原则,跨学科组织教学,横向设置专业并充分考虑社会需求,进行安全工程专业教学课程体系的建设。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按照“平台+模块”结构进行设计。包括通识教育平台、公共基础平台、学科基础平台、专业分流限选模块、任意选修模块和实践教学环节等部分。

(1)通识教育平台:包括大学英语、大学体育、计算机文化基础、原理、纲要、概论、基础等课程是全校学生的必修课,占理论教学总学时的30%。

(2)公共基础必修平台:包括各类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方面的课程,如数学类、大学物理、化学类、机械类、力学类、计算机类和电学类等课程。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在此平台设置了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物理实验、机械制图、普通化学、物理化学、电工电子学、线性代数、工程力学、概率统计等课程,占理论教学总学时33%。

(3)学科基础平台:主要包括安全学原理、安全人机工程、安全系统工程、安全管理学、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工程流体力学、安全检测与监控、安全心理学、安全法律法规等,占理论教学总学时的14%。

(4)专业选修模块:专业选修模块按照专业特色设置矿山安全、消防安全和化工安全三个模块。其中矿山安全模块设置矿山地质学、采矿学、通风工程学、矿山安全工程等课程;消防安全模块设置燃烧学、防火与防暴、消防工程学、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化工安全模块设置化工原理、化工工艺、工业防毒技术、化工安全等课程。每个模块占理论教学总学时的10%。

(5)任意选修模块:包括专业任选课和校公共选修课。其中:专业任选课是为本专业学生提供的以拓展专业知识深度和广度为目的的专业课,此类课程为任选课;校公共选修课是为学生提供的以拓宽知识面、提高素质、培养能力、完善知识结构的要求设置人文、艺术、社科类、计算机类、外语类、自然科学类、经济管理类、环境类等多方面课程。公共选修课程每学期由学校教务处统一修订。要求学生至少选修专业任选课6学分,公共选修课15学分。

(6)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不少于40周,主要包括军事训练、单独开设的综合试验、专业实习、金工人士实习、专业课程设计、机械设计制图课程设计、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等。同时为更好的贯彻《高等教育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较高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本专业还开辟了第二课堂,设立了“创新学分”。创新学分主要指对第一课堂以外所实施的一系列创新实践活动,按相应的规定和要求取得学分。凡在各类学科竞赛(如挑战杯、数学建模、电子设计竞赛等)、学术活动(科学研究、发明创造、技术开发等)、及文学作品、社会实践、文体活动及其他方面的创新活动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或成果的在校大学生,均可申请获得相应的科技创新学分。

教学培养计划全面实行学分制,理论教学课程划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类,必修课主要包括通识教育平台、公共基础平台、学科基础平台;选修课主要包括专业选修模块、专业任选课、公共任选课。两者学分比例4:1左右,4年总学分控制在200学分左右。必修课是本专业的主干课程,主要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方面的课程,能够满足本专业培养的基本要求。选修课是为了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拓宽学生的专业口径,增大学生的就业范围,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促进不同学科知识的交叉、渗透和融合。

公共安全体系建设范文5

[关键词]: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施工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前言:建设工程是我国经济建设的支柱型行业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建设工程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尤其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安全文明生产问题,已经被提升到了和工程质量同等重要的地位。而且在信息极度发达的今天,建设工程中一旦出现任何的安全生产问题,都会第一时间被媒体曝光,被社会高度关注,相关的安全生产问题不仅给受害人家庭造成了不可弥补的伤害,更加会影响到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的声誉,影响到建设工程的顺利进行。因此,做好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安全生产和质量管理,应当是每一个参与项目建设的企业都应当重视的问题。

一、建设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管理的意义

1.保证建设工程的顺利进行

质量、安全以及进度是建设工程的三大根本性任务。工程质量作为建设单位的产品,是建设单位在市场经济中得意立足和发展的基础,只有打造精品质量,以优质的产品回馈给客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而这一切,又都是需要以安全文明生产为前提条件的。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相关参与单位只有本着以人为本、以安全生产为前提的态度,才能确保工程建设稳步前进,保证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等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

2.延长建设工程使用寿命

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做好全方位的质量管理是确保工程质量和延长项目使用寿命的基础条件。无论是建设单位还是施工单位,都需要在安全文明生产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手中的所有资源,做好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从而提高建设工程质量,延长建设工程使用阶段的寿命。尤其是在各类房建工程中,房屋的质量和使用寿命可谓是关乎着百姓的切身利益,而安全和质量管理在建设过程中则显得意义重大。

3.提高建设单位效益

做好工程建设中的安全和质量管理,提高建设单位经济效益,具体体现在两方面内容。首先,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重大安全事故,不仅会造成项目停业整改,影响工期,而且会造成建设单位直接的经济损失。另外,重大安全事故一旦发生,对于受害人家庭的损失往往是无法以金钱来弥补的。其次,市场经济中企业的口碑和声誉是企业的重要竞争力,它甚至可以直接影响到企业在招投标过程中的成败。

二、建设工程安全和质量管理的常见问题

1.质量管理的重心问题

设计图纸是施工的依据,而现阶段许多建设单位却没能充分认识到图纸的重要性,仍旧按照传统的管理观念,将工程质量问题放在施工阶段去进行管理。诚然,施工阶段是问题发生和体现的阶段,但这并非是问题的源头所在,将管理的重点放在施工过程中,势必会造成建设单位管理人员紧跟着问题跑,一方面努力发现施工中的问题,一方面努力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这样等问题出现再解决的管理方法无疑是被动的,体现不出现代化管理手段的高效率性,最终管理人员劳而无功,建设工程质量问题仍旧普遍存在。

2.进度、安全和质量管理的协调问题

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工程质量和进度以及安全生产相“冲突”的地方,而这些所谓的“冲突”其实多数是施工单位为自己找的借口,以此来加快施工进度或者降低安全生产的防范措施,从而节约成本。例如,当工程进入到施工阶段的后期,而工期相对滞后于进度计划的时候,施工单位便容易借此机会向建设单位提出“抢工期”、“昼夜加班赶工期”等口号,原本应当按部就班的工艺和步骤也被施工单位抛在脑后,一旦建设单位在此时松手,对施工单位过于纵容,相应的工程质量必然会难于控制,工地上的各类安全隐患也会因此骤然增加。

3.施工现场的安全意识问题

施工现场环境复杂,参与施工的人员众多,素质参差不齐,使得安全文明管理意识和管理手段,都存在落后的情况。首先,施工现场挂靠企业资质的中小型施工队伍特别多,这类企业往往出于节约成本的目的,在施工过程中抱着侥幸的心里,认为安全文明措施是一种无谓的浪费,因此本该有的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施工人员也缺乏相应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岗前培训,有的施工人员甚至是从人才市场上现雇的临时工,从而增加了安全生产的隐患。其次,在建设工程中负责监管工作的监理部门,对于现场安全问题虽然看在眼里,但多数时候面对施工单位的阳奉阴违也是无可奈何,例如施工单位依靠和建设单位的关系,对监理下发的罚单毫不理会,相关的安全处罚落实不到位,而监理部门对于安全问题也或多或少有着轻视的心态,最终致使现场安全管理落于形式化而没有具体的力度和效果。

三、完善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的措施

1.做好质量和安全管理的预防性措施

建设工程的安全和质量管理,都应当从预防措施着手,将问题控制在未发生阶段。对于质量而言,应重点做好施工阶段前期的决策、招投标以及施工图纸等环节的质量管理。例如通过公开、公正的招投标过程,选择有实力且性价比最高的施工单位,避免依靠关系中标的问题,从而为施工中的安全和质量管理奠定基础。又如,在施工图纸完成设计之后,建设单位应第一时间组织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进行图纸会审工作,将各专业的工程师召集在一起,集中全部人员力量将图纸中的质量问题、造价问题等控制在设计阶段,从而在根本上做到预防问题的发生,减少后期施工过程的管理工作量。同样,对于安全管理也应当从预防性控制着手,在前期对从业人员做好安全生产培训,并制定完善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来规范施工人员的行为;在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都要设置专职安全员,负责施工现场安全隐患的检查和整改监督工作,并在定期召开的工程会议上对工地上的安全问题提出整顿意见,让各施工单位从根本上重视安全问题。

2.加强施工进度和工序管理

加强施工进度和工序的管理,做到无论在何等条件下都不允许跨步骤施工,从而统一协调好进度、安全和工程质量之间的关系。首先,建设单位应在全面熟悉工程和工序的基础上编制完善的进度计划,使得进度管理有据可依。其次,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各工艺的工序管理,一方面,对建筑施工的每道工序都应加强管理,使每道工序质量都按照规范开展,并确保各工序施工中的安全生产问题;另一方面,要采取相应的对策,严格控制每道工序质量。一道工序施工完成后,应检查其质量,确保达到相应的标准和规范要求再进行下一步施工。特别是在工期紧张的时候,更要注意质量和安全问题,避免忙中出错。

3.加强监理单位的管理力度

监理单位作为专业的建筑工程管理队伍,在工程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方面都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有效的手段。为此,在建设工程中一定要充分信任监理单位,并给予一定的权利使得监理人员的工作能顺利开展。如对于监理人员下发的罚单,只要事出有因且错在施工单位,就应当坚决执行下去,严禁建设单位偏袒施工单位的现象出现。另外,许多项目建设中,在工程款拨付时加入了监理人员签字确认的环节,这也在客观上提高了监理的管理地位,使得施工单位不敢小瞧监理,是一项不错的管理手段。

结语:

建设工程的质量和安全管理任务繁重,它们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容不得管理人员有半点的疏忽和懈怠。为此,相关的管理工作应从事先预防、事中监督和事后总结经验三个方面开展,以此来全面控制建设工程中的质量和安全问题。

参考文献:

[1]张佳栋.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措施分析探讨[J].中外建筑,2011, (01) : 33-34.

公共安全体系建设范文6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监督

在水利工程具体管理阶段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对管理工作有一定的要求,考虑到系统设计的复杂性,需要从现状入手,按照项目实践要求进行落实。但是在执行阶段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安全管理存在很多问题。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建立系统的安全管理系统,完善现有法律体系,进而达到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的目的。

一、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现状

基于水利工程建设的特殊性,在后续实践中要从现状入手,做好管理工作,发挥制度体系的最大化作用。以下将对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现状进行分析。

1.组织机构设置缺乏统一性

在我国水利工程建设阶段,相应的质量和安全管理形式有很多,其一是监督管理机构的落实,其二是行政主管部门工作的落实,其三是监督管理系统工作的落实。但是在具体管理阶段存在缺乏组织性的现象,由于安全管理以及组织机构建设难度较大,不统一进行领导和安排,必然导致管理系统无法落实。

2.法律法规不健全

针对水利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督工作的具体要求,要以法律制度为基础,严格按照制度要求执行任务。法律法规不健全直接对安全管理造成影响,整体约束力度不够,针对性条例无法落实。此外在法人机构以及行政主管部门各项工作落实阶段,如果缺乏行之有效的执行标准,无法满足水利工程建设的工作要求[1]。

3.质量监督管理流于形式

考虑到水利工程具体项目的属性要求,在工作落实阶段,需要减少限制性因素的影响,按照监督管理要求进行落实。但是在实践过程中监督管理工作比较多,工作量大,现有的资源很难支撑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会导致监督管理无法进行。此外由于缺少系统的编制和质量监督管理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各项工作的后续落实。在大型水利工程施工项目建设过程中,安全监督管理以系统评估为主,忽视了动态因素,进而会出现重复性管理的现象,造成资源浪费。

4.建设资金管理问题突出

在施工项目落实阶段,施工项目的造价成本控制是关键所在,要突出利益最大化,按照项目实践要求进行落实。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存在建设资金不足的现象,为了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忽视了安全保证和科学管理,进而衍生出很多问题。此外成本均衡意识比较淡薄,仅从降低工程支出方面入手,给施工带来障碍,增加企业发展难度[2]。

二、如何做好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协调工作

针对水利工程建设以及安全监督管理的特殊性,在实践过程中需要从现状入手,按照协调系统的具体要求进行落实,此外考虑到监督管理机制的具体要求,必须从协调处理的角度入手,将监督系统落实到实践中。以下将对如何做好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协调工作进行分析。1.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是项目实施关键所在,要从不同方面入手,保证按时完成项目工程目标。针对施工阶段存在的各种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有目的性的对方案进行修改。水利工程关乎到大众的安全,要重视细节,在计划书中对施工材料进行标记,采购过程中按照国家规定要求执行相关规章制度,保证最基本的工程质量要求。在施工阶段需要严格控制测控主体的结构质量,考虑到工程核心所在,在具体管理过程中要按照管理细则要求将管理工作落实到实践中。

2.落实监督制度

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安全监督的作用,监督系统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包括以下几方面:(1)施工检查在施工前如何做好施工检查工作是关键所在,要仔细对各个项目进行审查,包括开工报告、技术资质等[3]。(2)现场检查在施工现场要落实各项检查工作,包括机械设备和材料等,保证材料管理有序性。(3)确定目标责任制针对目标责任方式的特殊要求,在施工阶段要重视各个环节的落实,按照目标责任管理要求进行落实。(4)重点项目审核在施工过程中对于一些重点环节或者关键部位要进行多次质量检测和审核,部分工程质量会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要按照制度要求进行落实,通过审核后,才能继续工作。

3.建立施工质量保证系统

施工质量保证是建立在一个受控的状态下的施工系统,符合施工状态具体要求。在施工设定阶段,要对工程连续性引起重视,对于质量判定、质量分析和诊断等进行落实,确定优化过程后,进行适当的改进和落实。结合质量设计输出质量特征和工艺参数要求,对各类控制图进行落实阶段,需要对施工过程进行分析和评价,使其符合工序要求。4.满足质量协调体系要求施工方是工程建设的实施方,如何保证施工质量是关键所在。业主需要对工程建设引起重视,建立项目系统,按照监督管理和协调模式要求进行落实。对施工系统来说,设计、实验和验收工作直接关系到质量管理,要从组织结构、工序管理以及质量目标的角度入手,做好检查工作,突出质量控制最大化作用。最后要对隐蔽工程进行检查,建立阶段性验收系统,积极参与到水利工程项目验收工作中,进而满足质量协调体系的执行要求[4]。

三、结束语

水利工程建设对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有严格的要求,考虑到设定指标的特殊性,要结合具体情况探究出切实可行的管理理论和方案。考虑到协调管理机制的特殊要求,将信用体系纳入到水利工程管理中是关键所在,需要对资源配置和调节引起重视,提升监督机构的监督能力,将安全管理和安全监督落实到实处,提升施工质量。

作者:胡媛娟 单位:湖州市南浔区水利局

参考文献:

[1]李焱华,许田柱.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研究[J].人民长江,2010,10(12):100-103.

[2]朱万飞.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体系构建研究[J].低碳世界,2016,19(1):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