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健康互联网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健康互联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健康互联网

大健康互联网范文1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一个重要的部分大学的课程体系,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一种新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互联网+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起来。基于互联网+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具有更好的私密性、实时性等优势。

关键字:心理健康教育;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4-0048-02

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大学生作为我国文化层次较高的年轻群体,他们富于理性、敏感、激情,更富于创造性、挑战性。但是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日趋激烈的竞争以及来自学习、专业、就业、经济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他们往往不知所措,容易产生各种不定的心理反应。如何应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大学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健康的心理是大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的重要基础,将大学生培养成身心健康的高素质人才是高校教育的首要任务。《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中强调:“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网络化发展进程中,青年大学生作为网络传播最活跃的主体,正处于高速成长与发展时期,其心理具有较大的可塑性。据报道,高校学生大部分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惑或心理紊乱。而研究发现,24.5%大学生有通过网络寻求心理帮助的经验;如果未来有心理困扰,57.5%大学生愿意选择网络心理咨询获得帮助。而现有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存在诸多不利现状,包括:缺乏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务信息传递渠道,心理健康存在死角;内容乏味,以线下活动或课程为主,参与成本高,不便捷;大多学生遇到问题时对面对面和咨询师聊天存在抵触情绪,普遍认为,“从心理咨询室里走出的学生都是心理有问题的”,“去心理咨询,一定记录会在案,被当作重点观察对象”,甚至不知道学校有心理咨询服务等。如何实现心理健康服务让大学生都用、喜欢用、有效果,是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课题。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正在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很广泛。在互联网上我们可以聊天、学习、查阅东西等,给我们的现实生活带来很大的方便。拥有着高智商和优质资源的大学生是最先接触也是受互联网技术影响最大的群体。互联网技术对大学生的道德认知、人格形成、意志品质和人际交往等多方面有着极大的影响。

壹心理创始人黄伟强先生在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学术交流大会上的统计数据说明,由于网络内容丰富、资源实用,体验良好且娱乐性强,现代人对网络的依赖日趋严重,日均上网时长已高达11.45小时,而移动端互联网的访问量更是远远超出PC端互联网访问量,达到60.52%,现在的大学生平均每6分钟就会看一次手机。

建立“互联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典型优势有以下几点。

1.灵活性。学生可以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多种工具,随时随地检索、阅读文字、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当出现心理压力或心理障碍时,可以随时随地浏览相关文章或与专家交流。

2.隐匿性。使得学生更易于与有关人员交流、咨询平常不便或不愿讲出的题。

3.交互性。告别了在广播、电视、报纸前被动接受信息的历史,可以随意点击、各取所需,主动控制信息内容并与之交流。

4.扩散性。网络媒体扩散速度快、范围广,信息资源检索收发方便快捷。

5.平等性。传统的“理论教育法”、“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极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虚拟条件下的交流,避免了面对面的压力和尴尬,从而有利于咨询师更全面地了解当事人的真实心理状况,采取恰当的措施为其分忧解难。

6.实时性。可以根据当前大学生的网络心理动态,把握他们的网络心理问题,进而实施有效地交流、沟通和引导。互联网+技术具有灵活性、开放性、互动性的特点,将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做到网络上,能够降低学生获取和使用服务的成本,让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工作更有效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是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网络化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的作用是通过各种网络平台向广大高校大学生提供有关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健康自我测试与自我调节方法、心理障碍的治疗案例,以及对心理健康咨询的认识等信息,使广大高校大学生更好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建立个性化、一对一、私密性强的“互联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平台,能够保证各位老师实时互动的与学生交流,具有更好的实时性、针对性、私密性和互动性,为学校更有效的开展互联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有益的尝试。微电子学院从以下几方面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基于“互联网+”的思维,利用新媒体平台,申请播客运营账号,以“播客”形式,定期邀请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校内外资深专兼职辅导员,时事风云人物等在同学间有较强号召力、吸引力的人员,结合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和时事文化热点,以访谈或者单人脱口秀的形式定期录制音频节目。节目经过剪辑和审核后将上传至播客平台,并通过院团委公众号推送给学生,供学生随时收听,构建一种个性化、全天候、针对性强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栏目。开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栏,专门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提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资料,播送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以及一些典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案例。介绍一些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测试、自我调节的小知识。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讨论等。开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电话报务。设立校园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的热线电话,接受大学生有关心理健康知识的咨询。“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任重而道远,互联网是把双刃剑,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带来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能够弥补现实社会心理教育手段的不足和形式内容的匮乏,充分利用网络手段,易于使大学生放下防备,接受心理咨询和治疗。同时,能够有效地规范大学生网络行为,避免大学生沉溺网络,进行网络欺骗,并维护网络安全。研究“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加强和改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极为重要任务,要不断积累经验,为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罗薇薇,苏颖宏.高职教育中新媒体应用的现状及对策分析――以某高职院校为例[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11).

[2]吕妍,马小晶,王军胜.新媒体环境下优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析[J].高教学刊.2016,(07).

[3]李冰清.借助新媒体增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向心力和实效性[J].时代教育.2015,(21).

[4]靳琳.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J].山西青年.2016,(09).

[5]万虎.新媒体视阈下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05).

[6]孙涵.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研究[J].理论观察.2013,(10).

[7]龙月芳.谈中职学校以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为重点的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6,(11).

[8]梁启文.在教学中培养和完善学生的健康心理品质[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S1).

大健康互联网范文2

大会由国家卫生计生委指导,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卫生计生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工信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等联合主办,以“新常态大健康”——互联网+时代的健康中国为主题,分别从政策推动产业发展和产业交流两个维度,共同梳理“互联网+”带给医疗健康行业的挑战与机遇,分享各自的宝贵经验与成败得失的感悟,探索“互联网+”对于医疗健康这一传统行业的转型前景与实践。对“互联网+医疗健康”的现状和未来进行全面剖析,旨在推动“互联网+”时代中国健康产业的发展。

利用互联网+发展医疗服务行业

今年7月的《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对“互联网+”促进中国产业升级转型寄予了更高期待。国务院、国家发改委、国家卫生计生委及国家工信部等机构,密集出台多部互联网产业的相关文件,推动并规范互联网在各领域的健康发展。

近两年“互联网+”就像一股强劲的飓风,给行业带来巨大的影响和变化。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崔丽指出,有些是瞬息万变,有些是因势而变,有时以不变应万变,在充满变数的“互联网+”时代,如何把握好变与不变的方向、分寸与节奏,利用“互联网+”发展医疗服务行业,让医疗卫生行业真正飞起来?她希望,全体与会者和所有关注医疗健康信息的组织都能够从技术、经济运行、标准、政策、人才、安全等方面为互联网+医疗积极贡献智慧和力量。

“互联网+健康”利于疾病早期预防

崔丽称,当前我国面临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病双重负担。健康促进应该是应对这些疾病的优先策略,我们更应该强调的是预防,把少得病、不得病、早发现、早治疗作为我们健康中国建设的首选。可以通过“互联网+”提高全民健康素养。

“互联网+”在公共卫生方面有非常好的应用案例,互联网本身将关注的重点和区域用大数据的方式形成公共卫生方面的需求,这些无论从过去做的直报信息到未来医院形成的医疗信息和社会的公共信息,都会对新发、突发传染病及早防控非常重要。每年将近有80亿诊疗量的医疗数据大背景下,互联网+健康医疗有非常大的合作空间。

“互联网+”可实现各界协同发展

大健康互联网范文3

关键词:互联网医疗;交互界面;产品可用性

引言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的概念已经越来越多地和传统行业相融合。“互联网+医疗”是当下十分热门的一种思路。许多医疗类互联网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但是大部分产品的设计理念还是依照其他行业的界面设计逻辑来将医疗行业互联网化,这实际上忽略了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医疗服务的提供方和服务的受众之间存在着难以逾越的知识背景鸿沟。因此,用户在使用医疗健康类互联网产品的过程中,很多时候并不知道自己需要的究竟是什么,在这种情况下单纯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的设计理念往往难以提升医疗健康类互联网产品的可用性。

1可用性的基本概念

早在20世纪70年代,McCall(1977)等人将可用性定义为,“对某一程序的学习、操作、预备输入与解释输出所需的努力”。当然,那时候对可用性的理解还是较为死板与机械的。之后,随着人机交互系统的发展,可用性的评价标准被重新定义为系统的有效性、可学习性、适应性以及用户的态度四个方面。¨-近来,Nielsen在2013年出版的《移动可用性》一书中指出可用性设计所面临的4个方面难题,即为更小的屏幕设计、尴尬的输入方式、下载延时、被错误设计的移动端网站。由此可以看出,对产品可用性的研究离不开对交互界面的分析。

2医疗健康类互联网产品的特性

医疗健康类互联网产品不同于一般的互联网产品,医疗健康属性决定了其必须符合医疗服务的一般特性。他们之间的这种区别就像是医疗服务行业和一般行业的区别一样。

(1)产品安全性。医疗健康类互联网产品通常会与使用者的健康息息相关,无论是健康数据采集、疾病信息帮助或是保健信息传播,这些有关使用者健康的信息往往会让使用者格外关注,并且新用户容易对这些数据或信息的真实性产生怀疑。产品的安全性是医疗健康类产品的最基本的特性。

(2)信息的有效性。医疗健康类互联网产品实际上是把大量和医疗健康有关的信息传递给用户,从而为用户提供医疗健康服务,因此这些信息是否对患者有帮助直接决定了这款产品是否有用。医疗信息是一类专业化程度高、包括范围广的信息,在提供这种信息服务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信息过载现象,即太多的信息让使用者无法理解以至于阻碍用户的使用,席克定律指出:当选项增加时,下决定的时间也会随之增加。为使用者提供的有效信息才是这类产品的价值所在。例如,目前的医院网站在首页上将各方面的信息罗列得十分全面。但是对一般使用者来说,首页上的大部分信息都属于干扰信息,使用者登录医院网站想要了解的主要就是医院的医疗水平如何、网上挂号、就医流程等这些和自己治疗相关的信息,但这些信息却被隐藏在大量干扰信息当中。

(3)信息的全面性。这里的全面性指的是医疗健康类互联网产品,在界面功能的设计上不能仅局限于与医疗相关的功能上。因为医疗服务对普通人来说依然是比较陌生的,大部分人对医疗服务的很多基本的服务都不是很了解。例如,目前已经上线的挂号类APP中,在提供挂号信息的时候都仅仅提供了和挂号相关的功能服务,忽略了如停车信息这类辅助信息,而实际上很多人去医院就诊的时候为了停车就要绕着医院转好几圈(很多大医院社会车辆由特定的门进出)。

(4)界面的逻辑性。医疗健康类互联网产品在界面的逻辑上应符合使用者的需求,最理想的状态就是在使用者需求某一信息或功能时,这类信息才会出现,而患者的需求很大程度上是受实体医疗服务所限制的。例如,医院基本固定的就医流程决定了挂号类APP的界面逻辑;医院常规的科室设置或是疾病分类决定了搜索类APP在搜索疾病时的界面逻辑等等。

3医疗健康类互联网产品案例研究

以下通过对几类不同的医疗健康类互联网产品的分析,结合医疗健康类互联网产品的特性,寻找目前这类产品在用户可用性层面存在的问题。

(1)医院官方网站。图1是某医院的官网首页,和绝大部分医院一样,医院首页的基本设计逻辑是按照目前常见的综合性网站来做的。对于综合性网站来说,用户登录是为了浏览信息,目的性并不是十分明确,但是对于登录医院官网的患者来说,其目的性相对统一,都是希望了解医院医疗水平、就医流程、网上挂号等和自己治疗相关的信息,显然其他的信息就会变成干扰信息,影响患者的使用。

(2)挂号类APP。挂号类APP所提供的功能是进行网上或移动端的医院挂号服务,挂号是医疗服务的人口。因此,这类产品是使用最为广泛的医疗健康类互联网产品。微医是目前国内用户量最大的挂号类APP之一,(如图2)微医的首页在界面设计上有意强调了挂号功能键,这符合患者对这款产品的使用习惯,用户在打开APP的时候立刻能找到自己需要的功能,提升了产品的可用性。

(3)健康管理类APP。WALKUP是一款不同于其他类型健康管理类APP的产品,通常的健康管理类APP都是通过各种图表数据来向用户展示其健康或运动的状况,但是WALKUP改变了这一模式,采用了世界地图这一载体来显示用户的行走情况(如图3),在记录数据的同时为用户模拟了一场环球旅行。这一设计符合这类产品可用性的原则,同时又带来了全新的体验。

4医疗健康类互联网产品设计困境

设计师在设计产品时,要把“互联网+医疗”这一概念做好还需要面对很多的挑战,和普通患者一样设计师对医疗服务的了解也是有限的,这就使设计过程变得异常艰难,需要大量的观察与调研来让产品的服务或功能符合实体医疗健康的要求,设计师自身首先要变成半个专家。但是,这一过程同样有着不利的一面,设计师自身在学习了解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也正是以后用户在使用中所面临的问题。因此,产品的界面可用性是否能够为用户带来优秀的使用体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师在设计产品界面的时候是否带着学习的态度去发现医疗产品的特性,而不是按照其他行业的设计思维来设计医疗健康类互联网产品。

大健康互联网范文4

关键词 保险 互联网 融合方式

一、引言

随着“十三五”规划的出台,商业健康保险迎来发展契机。与此同时,处于蓬勃发展浪潮中的“互联网+”与医疗相结合的模式逐渐出现在大众视野。互联网医疗通过互联网,实现疾病评估、电子处方、远程会诊等线上服务;通过收集消费者的个人数据,对每个人的身体状况进行跟踪记录。这种以互联网为载体,以医疗为主体的新型模式受到各大商业保险公司的青睐。

目前,我国互联网医疗与保险的结合秉承的是HMO模式的健康管理的核心思想。HMO是一个垂直的高度整合系统,为会员提供从预防、诊疗到康复的全方位一体化健康服务,大大提高了医疗效率和保险公司的成本控制能力。2014年,爱康国宾作为中国HMO模式领军者,为个人及团体提供从健康体检、慢病管理到健康保险等全方位的服务,为保险公司和医疗机构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和客户关系管理方案。自此之后,借助于HMO模式的中国“互联网医疗+保险”正式开始,并形成了三种成型的结合模式,即自营自建模式,融资控股模式和紧密合作模式。

二、理论研究

(一)不同结合模式简介

为了更好地实现核心竞争力转型,国内保险公司根据自身状况不断调整与医疗医药融合的方式,实现对长期资本运营风险的控制。当前市场上,秉承健康管理的核心思想,保险公司主要采取了自营自建、控股决策、紧密合作这三种结合形式。首先,自营自建式。当保险公司拥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和人文背景,又有相应的互联网技术予以支撑时,可以利用自身医疗保险的优势地位,开办线上线下的医疗问诊的诊所。其次,控股决策式。控股权分为对互联网医疗的控股和对医疗部门的控股两种形式。两种控股方式在效用方面存在差异。最后,紧密合作式。这种模式包含合资合作、认证加盟等形式,主要表现为保险公司与互联网医疗之间通过制定的规则进行相互制约,服务的费用由保险公司承担,投保人在互联网医疗平台享受健康管理服务。

(二)不同结合模式的发展现状

目前,自营自建模式在我国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平安。与凯撒医疗体制类似,平安推出自己的线上医疗APP,同时组建了线下万家医生医疗团队。其凭借旗下商业健康险股份有限公司的8000万客户资源以及3000家医院定点的优势,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便积累了大量用户。数月前,其全资收购的快易捷药品网已经持有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且已和2500多家医院签约合作,其高端医疗保险业务占据了40%左右。然而,“平安好医生”的NPV是极大的负值,这种“烧钱的土豪”模式,并没有与自身的保险业务产生协同效应,甚至还没达到资产配置的需求。自营自建模式虽然有诸多优点,但是它需要满足较长的投资周期,明确的政策指导,健康管理的思维模式,公立医院体制的转型冲击,移动医疗设备的普及投入等诸多条件。目前,这种模式只发展到体验式经营程度,互联网公司也难以获得网上药品交易平台资格。在“互联网+医疗”发展尚未成熟的情况下,保险端的进入十分困难。

相比之下,融资控股医疗机构对于保险公司来说更为简单。类比于滴滴医生的大家医联的商业模式,借助“挂号网”的独特形式,微医集团破解了分诊治疗的坚冰。在当期“互联网+医疗”尚未成熟的时候,让医院当移动端的领头羊,凭借其固有资本,解决最重要的移动医疗设备的问题,实现“终端+云平台”模式。融资控股对于保险公司来说,投资要求少,短期获得的收益显著,具有可行性,资本拥有杠杆效应。此外,保险公司对医疗资源的控股,使其可以当即共享医疗诊治获得数据,减少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在政府政策放开民营资本收购医院的政策背景下,当前开展收购控股医疗机构尝试的保险公司并不在少数。近期,山东潍坊一家大型医院51%的股权以近12亿元的价格挂牌转让,而保监会此前曾批复阳光保险投资该医院,成为融资控股的里程碑事件。毫无疑问,融资是未来形成利益体的一大模式。

最后,与互联网医疗进行紧密合作,是现行保险公司采取的主要进军方法。类比于美国的UnitedHealth Group,国际医疗保险公司CIGNA,纽约Oscar等公司,保险公司借助第三方平台给予健康管理服务实现保险计划。随着2013年泰康在线与咕咚互动式保险服务“活力计划”开启了合作新篇章,大都会人寿、中英人寿阳光财险等公司迅速与相关部门合作推出互联网医疗保险产品。据统计,入驻互联网医疗的企业共有50多家,保险公司就占了其中的1/5,其市场发展不容小视。虽然这是一种浅层次、低投入的合作,但是具有一定的约束机制和较低的风险。虽然市场的同质性突出,但随着后期合作进一步加深,即使没有自己的医院,保险公司也可以做到在基础医疗、专科治疗和复杂治疗之间顺利转换,同时共享数据。对于保险公司而言,这是一种最稳妥的发展计划。

三、对策建议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发现HMO模式下“保险+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受到了消费者、保险公司、互联网医疗、线下医疗四方博弈行为的影响。整体而言,三种模式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突破:

第一,培养居民健康管理意识。只有充分抓住了消费者对移动端医疗的潜在需求,合理培养居民的健康管理意识,打造互联网医疗消费习惯,才能让其主动参与到模式的构建中,而保险公司投资线上医疗未来收入的现金流大小,也是以居民健康管理意识为基础。

第二,打造符合资质的线下医疗机构。线下医疗机构作为一个没有完全被约束的机构很容易使得整体的帕累托最优消失,线上医疗与线下医疗之间存在的委托成本明显制约了彼此的发展,再加上卫计委强硬表示的互联网只能做健康方面的咨询而不能开展诊治方面的工作,互联网医疗打造符合资质的线下医疗机构是可行的解决方案。

第三,保险公司分阶段进入互联网医疗市场。经过对上述三种模式的分析,我们发现每一种模式都只适合在某一阶段投资,并且是在该阶段具有相应资本和营运能力的保险公司才能进入。现阶段互联网医疗发展踯躅,社会医疗保险依存度过高,如果不是像平安一样拥有各种资本及最大市场份额的商业健康保险业务,更加建议保险公司采取第二和第三种模式,进行初期的互联网医疗市场的投资。

第四,加大医改力度,允许医生自由执业。保险与互联网医疗的结合过程中,涉及保险、线上医疗、医生、消费者、线下医疗五个端口,在现阶段我们能获得的医疗资源就是医生。HMO模式在美国施行得如此顺利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美国个体医生的自由执业制度。医生参与市场竞争,不但可以帮助医生提高医术竞争力,还可以让医生更加注重自己的品牌服务,而不敢乱开大药方、搞过度医疗。让医生自由执业,是医改至关重要的一环。

(作者单位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参考文献

[1] 敖雪.借鉴管理式医疗发展商业健康保险[N].中国保险报,2005-09-07.

[2] 陈粤凤.“互联网医疗+保险”为保险公司开辟蓝海[N].中国保险报,2015-07-08(006).

[3] 陈书涵.以“互联网+”推动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思考[J].福建金融,2015.

大健康互联网范文5

关键词:“互联网+”;家庭护理管理;社区老年慢性病

在老龄化程度逐渐加重的背景下,老年慢性病发生率显著增长,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相关研究表示,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数量较多,约为2.49亿人,其中不同程度慢性病的患者较多,近1.8亿人[1]。目前,多项研究表明,通过对患者实施有效护理可以改善治疗及预后,其中家庭护理发挥了显著优势,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同时,我国继续发展护理,在护理的基础上落实科学管理方案,提出发展新的护理领域,将相关护理服务延伸到社区、家庭,进而帮助患者更多享受优质护理服务。研究显示,传统延续护理模式单一,在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等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难以满足患者需求[2]。“互联网+”家庭护理管理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护理模式,满足了患者个性化、多层次的健康需求。因此,在护理社区健康管理老年慢性病患者时,应该重点提高患者对慢性病的意识,采用科学的管理模式,改变他们的生活行为[3]。

1.社区老年慢性病管理背景及不足

慢性病问题逐渐显现,护理行业人力、财力等资源的缺乏已成为卫生领域的主要矛盾。相关研究显示[4],传统医疗卫生服务模式(以医院和疾病为中心)一直难以满足患者长期和持续的护理需求。中国产业调研网的护理研究发展前景调查报告认为,在许多城市,由于护理人员基本没有专门培训和专业知识,水平参差不齐,造成工作中各种各样的问题,严重阻碍了社区老年慢性病管理工作的发展。

2.“互联网+”的意义

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即为“互联网+”,通过优化整合配置,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将创新成果整合,充分利用现有社会资源,实现社会领域的有效发展。“互联网+”的长期发展使企业创新前景持久[5]。在此背景下,护理人员可以充分发挥其优势,结合互联网平台、网络通信技术,灵活掌握并利用物联网高黏性及影响力,克服困难,更好地服务社会。在中国“互联网+”的推动下,各行业都有了移动支付、媒体教育、电子商务等新功能。互联网技术是21世纪的一种新态度,代表了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通过传统产业与网络技术的紧密结合,是中国乃至世界的一个重大科研项目,在未来的发展中保持前进的宏伟姿态。目前,“互联网+”在医疗服务领域中的应用价值逐渐显现,且应用更加广泛。然而,“互联网+”家庭护理管理的定义尚未得到统一。以互联网思维和技术辅助家庭护理,将其应用至家庭护理中,可以更好地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实现“互联网+”和家庭护理的有机结合[6]。

3.家庭护理管理工作中“互联网+”的应用问题

3.1认识不足

受传统护理管理理念的影响,社区护理管理工作中存在一种惯性思维,对“互联网+”的技术意义持抵制和怀疑态度,甚至认为智能服务不能达到手工服务的舒适水平,不能接受“互联网+”带来的便利和效率。

3.2社区老年慢性病管理并不开放

互联网发展背景下,决定了社区管理要对外敞开大门,形成良好管理模式,才能提升慢性病管理效果,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相关研究显示,有些社区老年慢性病管理并不开放,相关管理体系不完善,不能利用新技术进行创新,效率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互联网+”家庭护理管理模式发展。

3.3技术支持不足

虽然互联网技术在中国被广泛应用,但在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应用“互联网+”家庭护理管理模式过程中,技术方面费用较高,使护理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遇到障碍。

4.“互联网+”家庭护理管理模式

在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中的价值由于免疫功能、生理功能下降,老年人出现代谢失衡、多器官和组织功能下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慢性疾病高发。研究显示[6],老年人的慢性疾病病情容易反复,难以治愈,导致患者长期出现疾病及相关并发症,消极对待疾病,影响机体健康。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疾病是社区老年人常见的疾病,难以完全治愈,会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在社区老年人慢性病管理过程中,有必要重视日常维护,为其提供高质量医疗保健。然而,社区中一些老年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对自身疾病的认识不足,不利于管理的顺利开展。在社区内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可结合老年慢性病患者的体检结果进行详细说明,强调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的事项,解释疾病知识和治疗方法,包括饮食、体重控制、工作和休息安排、锻炼等[7]。在“互联网+”家庭护理管理模式下,由社区医院的医务人员参与,成立家庭护理团队,开展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应用网络信息技术,加强社区护理人员与家庭成员之间的联系,促进护士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使患者能够继续获得高质量的健康管理服务。利用互联网平台,可以在线实时了解患者的病情,为患者提供在线咨询服务,提高患者的自我健康管理能力、疾病认识程度,进而实现更好的健康管理效果[8]。在此基础上,建立“互联网+健康管理”服务平台,一方面可以打破空间边界,克服时间障碍;另一方面,可以实现患者、医生和医院的有效交流,并通过互联网及时更新和交流数据。在大数据分析的指导下,医生可以更好地为患者提供诊断、治疗、护理等服务。

5.“互联网+”家庭护理管理模式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

5.1“互联网+”家庭护理管理发展趋势

“互联网+”家庭护理管理的应用可以向基层辐射高质量的护理资源。建立网络护理团队,帮助老年慢性病患者在社区和家庭环境中获得专业的护理服务,结合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实际状况,由具有丰富慢性病治疗经验的护士、心理顾问、医生、营养师共同参与,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护理需求[9]。未来,在“互联网+”的趋势下,“互联网+”慢性病管理模式的应用优势将无可替代。过去,传统的医疗服务无法满足现阶段护理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互联网和慢性病管理模式的形成打破了传统线下医疗的时空障碍,给健康管理服务带来了惊天动地的变化。确保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合理需求,准确地掌握患者的病情描述,并结合实际为其指导针对性的治疗及护理方案,提升患者满意度。因此,我们要在结合当前的国情、医疗环境的基础上,积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促进我国医疗卫生服务的可持续发展[10]。

5.2“互联网+”模式的探索

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逐渐得到应用及推广,慢性病的管理正处于探索性阶段,管理的标准化医疗服务模式尚未建立,当前卫生管理过程中,相关技术、应用、产品开发等问题仍是亟待解决的重点。各种卫生管理服务机构积极应用“互联网+”模式,在各个方面做出了大量的努力和探索,成果显著。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社区医生APP用于绑定患者的个人信息,引导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掌握血糖仪和血压监测仪的使用方法,连接血糖仪和血压监测仪至社区医生APP。监测血压、血糖、心率等指标,随后将相关监测结果上传到互联网信息平台,促进护理方案的优化与改进[11]。

5.3“互联网+医养结合”

“互联网+医养结合”在社区老年人慢性病健康管理中逐步得到推广和应用,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网络模式。社区医院与当地医院合作构建“互联网+医养结合”模式,加强医院、社区、家庭之间的联系,共同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在“互联网+医养结合”的模式下,需要优化和整合所有资源,吸收更多的优秀人才。社区医院、地方医院、地方政府密切合作,建立老年慢性病综合管理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网络模式的价值,使社区中更多老年慢性病患者受益。在“互联网+”家庭护理管理模式下,社区医院可以与患者家属密切联系,使患者获得专业护理服务,有效提高患者健康管理水平,保持身心健康,对病情的稳定控制具有积极意义。

6.“互联网+”家庭护理管理模式应用的困境及解决办法

在社区老年人慢性病健康管理中,利用“互联网+”家庭护理管理模式,可以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方便的医疗服务。然而,在网络模式的推广应用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对于网络模式下的慢性病健康管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是不可或缺的工具,还需要各种类型的医疗服务应用程序(微信、QQ等)。然而,老年人很少能上网,不了解智能工具的使用情况(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也误解了网络医疗模式,接受度往往不高,而且难以积极参与管理,不利于护理工作的顺利实施。同时,在慢性病健康管理的网络模式下,还存在着服务内容少、服务范围小等问题。在社区中,应加强慢性病健康管理网络模式的宣传,使患者全面了解网络医学模式。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帮助患者掌握微信、医疗服务APP的应用方法。护理人员需要积极寻求患者家属的协助与合作,指导网上咨询、网上药品购买、预约登记,进一步扩大网络模式的服务范围。

7.“互联网+”家庭护理管理模式创新系统设计原则

国务院提出,家庭护理产业作为新产业,应符合“互联网+”技术发展过程,充分发挥我国互联网的优势,促进互联网消费部门发展生产领域,加快提高护理系统技术创新、服务质量、创新能力,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优势和新动力。家庭护理行业应坚持改革创新的导向和市场需求,大力拓展互联网与护理系统技术融合的广度和深度,释放护理行业的潜力和力量,创建护理创新体系,促进护理模式转型升级。家庭护理行业应营造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以互联网为生产生活要素,共享网络重要平台,最大限度优化护理系统资源配置,加快形成开放共享的新型经济社会经营模式;依托互联网带来的技术优势,坚持家庭护理系统设计的改革改造,指导护理模式和发展模式的改革,充分发挥在线护理平台远程运营的效率,创新提高网络化公共服务水平;建立“互联网+”先进思想,鼓励传统护理企业更新模式,积极利用互联网深度融合各种先进技术创新理论,进而更好地促进家庭护理系统创新,提高综合护理系统的支持力度;坚持安全有序的“互联网+家庭护理管理模式”,完善家庭护理系统的标准,严格遵守法律,建立和完善护理企业体系,建立科学有效的护理管理模式,加强护士的专业质量和安全意识,促进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和护理专业的有序发展,避免行业垄断;发展前瞻性布局,加强护理重点建设项目,将创新作为“互联网+”的突破点,带来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实现服务领域的跨时展。

8.“互联网+”家庭护理创新系统设计的未来发展

我国健康管理行业发展迅速,健康管理体检机构数量激增。与此同时,一些机构开始转型,加强学科基础设施,提高卫生服务质量,到目前为止已成功地建立了一些国家卫生管理机构或协会。互联网的新形式已经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互联网作为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使护理系统设计进一步完善。家庭护理的理念要延伸到全社会,使社会服务更加方便和普及,人人享受技术带来的优质服务。优化护理系统的资源配置,使线上线下的通信系统更加顺畅,达到最佳的服务状态,从而及时为人们提供服务。家庭护理应进一步开放和包容,优化服务环境,使家庭护理体系成为患者疾病控制的重要支撑。

结语

大健康互联网范文6

【关键词】互联网 金融发展 分析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大幅度攀升,互联网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性进展,依托于互联网,绝大多数现代信息科技给人类现有的金融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这些现代信息科技包括:搜索引擎、移动支付、社交网络和云计算等等。一般来说,我们应该将互联网作为平台,为金融服务商提供各式各样的金融服务,并且绝大部分金融活动注重和强调把电脑网络作为相应的技术支持。这些金融服务涉及的领域包括:保险、银行和证券等等。从某种程度上说,为了达到互联网金融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我们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努力推动传统金融和电子商务实现优势互补。

二、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在社会经济领域内,电子通讯手段和信息技术取得了较为广泛的运用,这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新兴经济的发展速度。与此同时,在我国现有的经济金融活动之中,互联网金融起到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从目前看来,结合世界各国互联网金融未来的发展趋势,网络银行、网络信贷和第三方支付是互联网金融十分重要的表现形式。相对于传统的金融机构来说,互联网金融具有一定的优势。这些优势主要表现为:业务竞争自由化、业务交易“平民化”、业务运行网络化和业务经营信息化等等。一般来说,互联网金融准入门槛低、运营成本不高的主要原因在于:顺利开展互联网金融相关方面的业务,对工作人员的数量没有具体的要求,更没必要设立大量的经营网点。毫无疑问,与传统金融机构相比而言,互联网金融没必要具备十分巨大的资金规模。从某种程度上说,通过科学、合理地运用互联网相关方面的软件,互联网金融能够十分有效地集中处理高度分散的个人、企业信息,并且对信息数据资源进行分门别类。在此基础之上,互联网金融能够提供一定的交易和资金融资服务。在实践中,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互联网金融已经摆脱了空间、物理地束缚,将业务链条进行较好地压缩和限制,一定程度上促进金融业实现自由、全面、可持续发展。

三、当前互联网金融发展面临的问题

在对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进行全面、系统地探讨之后,接下来,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围绕当前互联网金融发展面临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谈谈自己的三点看法和意见,希望能够实现互联网金融发展分析的预期目标。

(一)互联网金融法规缺位

实践证明,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互联网金融规范发展的实际需求,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出现互联网金融法规缺位的现象,我们应该全面、系统地掌握和了解现有的法律法规,充分利用一切有利因素,不断努力完善和补充相关方面的制度办法。更进一步说,只有不断建立健全互联网金融法规,才能给互联网金融逐步迈向跨领域经营、深层次发展腾出足够的发展空间,才能给互联网金融的有序经营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二)互联网金融业务风险显现

最近几年来,在我国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第三方支付机构和网络信贷机构应运而生,逐步转化成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重点研究对象。在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互联网金融缺少科学、合理地规范、积极地引导作用,暴露出了不少难点问题,有待进一步妥善处理和解决。例如:相当一部分第三方支付机构没有参与公开、公平地竞争,存在一定的恶意性;一些网络信贷机构涉嫌非法集资和非法诈骗;资金管理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与此同时,相当一部分互联网金融创新产品重点关注余额宝这项业务,慢慢地进入客户理财相关方面的金融领域。值得肯定的是,类似产品越来越丰富,绝大多数互联网金融业务逐渐遭遇着法律和政策的双重风险。

(三)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不健全

从目前看来,世界各国已经着手建立和完善相关方面的监管框架,不断强调创新和监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相当于传统的金融机构来说,互联网金融监管不到位,没有具体落到实处,注重创新,根本没有过多地限制和束缚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发展。这里需要明确指出的是,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不健全,应该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四、促进互联网金融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在较为详细地阐述当前互联网金融发展面临的问题的基础之上,接下来,我们针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和困惑,提出一系列促进互联网金融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希望能够对互联网金融发展分析的实践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支持。

(一)制定互联网金融领域管理办法和法律法规

一般来说,绝大多数第三方支付应该充分考虑到各种现实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对现有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进行较为系统、全面的探讨和了解,最大限度地提高第三方支付监管制度的法律级别,及时出台相关方面的配套管理办法,不断完善和改进现有的法律法规,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第三方支付法律体系。另外,根据当前互联网金融法律和立法修订比较慢的实际情况,参考同一领域国内外的优秀成果,不断加强建设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值得肯定的是,在制定和修改法律的过程之中,我们应该采取一定的方式,较好地填补监管和规范空白,最大限度地促使市场经济的健康、稳定、有序发展。

(二)提升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防范能力

为了最大限度地提升客户资信审核的准确度,为了大幅度提高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防范能力,我们应该不断完善信用评级服务市场,不断加强互联网金融平台信用体系建设,努力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对信息不对称的难点问题进行较好地解决和处理。另外,为了最大限度地增强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为了大幅度提升互联网金融消费者规避风险的能力,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对目标群体进行教育和指导,严厉打击虚假宣传互联网金融信息的行为,采用十分有力的措施,尽量避免出现非法集资、违法吸收公众存款的现象。不容置疑,加强风险控制,不断完善和改进各项风险管理制度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努力构建计算机网络安全系统,最大限度地强化互联网金融操作的流程和规范,才能确保互联网金融交易市场的有序进行。

(三)构建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

毫无疑义,充分考虑到各种类型互联网金融机构的特征,不断完善和改进监管制度,构建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势在必行。对于网络银行来说,既要努力将传统商业银行监管方式的实际效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又要充分结合网络银行特征,建立健全相应的风险监管制度,构建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另外,全力以赴打造相应的CA安全认证中心,不断强化网络金融犯罪、客户认证、电子货币流通与发行等方面的了解和认识,及时出台相关领域的配套规则。这些领域包括:征信管理、电子签名、反洗钱、票据管理等等。对于绝大部分网络信贷来说,我们应该结合实际情况,通过采用一定的形式,对网络信贷机构的地位和身份进行相应地确认,在各自的监管范围之内,科学、合理地划入与网络信贷机构相近的结构和组织,并且对其有关方面做出较为明确的规定。这些方面包括:监督管理、组织形式、风险防范、经营模式和资格条件等等。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金融发展分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从某种程度上说,只有充分考虑到实体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建立健全互联网金融监管制度,不断完善和改进相关方面的法律法规,强化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才能为互联网金融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才能加快推动互联网金融的长久、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紧密联系互联网金融发展分析的实际情况,探讨了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指出了当前互联网金融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促进互联网金融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希望能够促进互联网金融发展分析取得预期成果。

参考文献

[1]符瑞武,邢诒俊,颜蕾.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政策建议[J].时代金融,2013.

[2]饶育蕾,刘达锋.行为经融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3]吴嘉华.互联网金融发展时代――余额宝和商业银行相互关系[J].中国电子商务,2013.

[4]范云飞.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影响下的银行卡产业发展分析[J].发展策略,2011.

[5]肖强.我国工薪家庭金融理财制度的法经济学分析[D].吉林:吉林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