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美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公共艺术美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公共艺术美术

公共艺术美术范文1

关键词:中职学校公共艺术教育;美术教育;学习方法;教学方法;课程设置

一、中职学校《公共艺术(美术)》课程的教学现状

如今,在我国,教育已经成为社会发展中备受关注的一项内容,特别是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生活水平改善,学校与家长越来越注意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爱好。现阶段,美术教学日益受到重视,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也顺应时代的要求,开设相关的艺术类课程。

《公共艺术(美术)》课程要求结合学生过往与现在的生活经验和专业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与兴趣,选择不同美术类型的经典性、代表性和时代性的佳作,从自然、社会、文化和艺术表现、发展演变进程等角度赏析,帮助学生了解美术以及应用美术的基础知识,熟悉其基本审美特征,理解作品的思想情感与人文内涵,感受社会美、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统一,获得身心愉悦与欣赏经验,丰富人文素养与精神世界,拓展审美视野,提高审美能力,发展创新思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综合素养,提升生活品质和文化品位。

二、现阶段中职学校《公共艺术(美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公共艺术(美术)》课程在我校从开始实施至今已经将近两年的时间,我们一直在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尝试,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前进。但与此同时,在公共艺术――美术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这几个方面:

(一)学生普遍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公共艺术(美术)》课程在我校的开设,主要面对的教学对象为中等职业学校非美术专业的学生,如数控专业,电子商务专业,物流专业,汽车维修专业等等。此类专业并非美术相关专业,学生的美术基础相对不稳定,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在这以前很少正规地接触美术,也没有相关的美术基础,加上公共艺术――美术的课程中,美术历史以及一些理论知识的学习对于他们来说比较枯草,因此在上课期间难免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缺乏动力,没有积极性,上课开小差,作业不准时交或者不交。学生不知道自己到底为什么要学习公共艺术――美术这门课程,心中没有目标,没有思考。在课堂中,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单单依靠一些强制的课堂纪律管理学生,强迫学生认真听课,这样的教学与课堂严重影响学生培养相关的美术素质,影响课程的进步。

(二)《公共艺术(美术)》课程教学方法单一

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美术课程教学过程中,一种有效的,合适的教学方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校在现阶段的《公共艺术(美术)》课程的教学方法实施中,教学方法相对单一,主要是运用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这样子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失去了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的环节,失去了主动在自我实践,群体合作实践中沉淀与提炼的机会。然后继续生硬地听课,死记硬背地应付考试,这样的课堂并不生动,也不能将学生应有的创新,创意,灵气等等发挥出来。

(三)《公共艺术(美术)》课程设置思路不够清晰完善

课程设置是教学的核心。如果把“课程设置”仅仅理解为学科课程的开设,这是不够全面的。现阶段,在我校《公共艺术(美术)》作为一门课程,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在国家相关部门的指导与要求下,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来设置《公共艺术(美术)》课程。然而,目前《公共艺术(美术)》的课程设置思路并不够清晰完整,其中包括课程分布的比例以及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相互关系与分配。

三、解决现阶段中职学校《公共艺术(美术)》课程教学存在问题的有效措施

(一)对于学生普遍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原因在于学生对此内容缺乏兴趣,以及学生对学习的目的不明确。因此,想要在这个现状上作出改变,在上课过程中,可以从课程内容、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以及更接近学生思维方式的方法等等这几个方面入手,找到其中的关系,进行教学。正如在西方美术历史,西方名画欣赏的课程内容中,如果直接按照书本讲述,难免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可以适当找到名画与当代艺术,电影,音乐等相结合的切合点,从学生相对感兴趣的话题中引出其中与名画的联系,让学生的思维被调动起来,紧跟老师的思路。再者例如在讲到原始绘画的时候,准备好相关的视频资料:当下正热播的动漫电影《疯狂原始人》中主角每天晚上给他的家人们一边讲故事,一边用原始的材料在洞穴的墙壁上进行绘画情境的相关片段,以此告诉学生,原始绘画就是在洞穴中,用原始的材料进行绘画的;又如通过西方著名的哥特式建筑对当代时尚时装流行风格哥特式黑色蕾丝元素的影响,让学生知道,生活的灵感也来源于艺术。

(二)避免采用单一的教学法。可以根据课程需求,适当变换教学法,找到创新点和突破点。传统的教学法是老师讲授,学生聆听,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公共艺术(美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作出尝试,适当加入新的教学法,例如:

情境教学法。在讲到中国象形文字欣赏的时候,教师可以引用象形文字情境动画播放给学生看,通过图画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使学生自身于动画情景中,感受这个动画根据象形文字的特点以及内涵,创作出一个具有情境的识字故事,学生颇感兴趣。与动画结合的情境教学法,使本来学生觉得乏味的象形文字,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让学生记忆深刻。再例如在一些名画的讲解中,可以通过语言描述情境进行讲述,如名画《最后的晚餐》,教师通过语言对画作进行情境,故事的描述,加以渲染,语言描绘提高了感知的效应,情境会更加鲜明。还有表演体会情境,在美术画作欣赏课程中,以学生表演课程内容中的情境为主,将整个班的学生适当划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组织,模仿一幅名画,让没一个表演者都融入画作中的情境,包括名画中的人物,有特色的物件等等,可以以名画为基础,配以音乐,造型,对话,情境。在这当中学生自己进入情景,参与角色,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一定的亲切感、幽默感与新奇感,内心有了不一样的体验,因此会更加专注,更加积极,更有兴趣地去欣赏,去学习,去沉淀。

情景式教学法在一定的程度上对学生有独特的启迪作用,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适应能力。

(三)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美术)》课程设置应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清晰规划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例分布,充分发挥实践检验真知的真理。例如在中国美术赏析课程中,实践性多与理论性的运用,我们挑选了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和软陶雕塑制作这两个主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践活动。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的制作过程都非常简单易懂,不需要太过专业的手法和技能就能表现出来,对于不是美术专业的学生来说,只要掌握其中的技巧,就能较容易地制作出成品,从而体会到中国美术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学期的美术课程教学中,我们尽量做到从实践中渗透理论,让学生在美的感受中慢慢接受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和创造艺术的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针对中职学校《公共艺术(美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的教学问题,教学方法以及课程设置等进行研究与讨论。如何采用有效的教学模式和创新的教学理念进行《公共艺术(美术)》课程的教学,达到教育部关于推进艺术教育的发展及提高中职生艺术素养的目的,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这需要我们中职教育工作者积极的探索实践,不断地通过研究与交流更好地明确课程的教学方向。

【参考文献】

[1]崔秀敏.当前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的若干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09,(04).

[2]刘佳.中职艺术教育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地位初探[J].佳木斯教育学院,2011,(02).

[3]段鹏.开放的艺术及其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11.

[4]孙军.新疆地区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现状与对策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2.

[5]班守英.广西民族美术资源在普通高校公共美术教学的应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

[6]姚F辰.小学电脑美术有效教学策略探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

[7]贺鑫.美术类院校教学空间的设计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3.

[8]赵亮.美术教育课堂互动教学的有效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公共艺术美术范文2

关键词:民间工艺美术;美术;审美教育;重要意义

美术审美教育是美术学生素质能力发展重要组成部分,素质教育背景下对学生整体专业性要求较高,尤其针对艺术类课程。通过审美可以提高学生对艺术作品的领悟能力,同时还可有效提高学生对生活感悟能力,通过将民间工艺美术应用到美术审美教育中可让学生对民间工艺美术的审美能力提升,同时对民族文化传承元素更加认同,了解民俗文化,激发学生思维创新,学习民间艺术技艺提升自身审美价值,在真正实践过程中更好地表达美术思想。

一、民间工艺美术的概念

民间工艺美术重点体现在民间工艺,通过民间工艺体现出的美术价值。通常来讲,民间工艺是现阶段大众在日常生活中的民俗艺术,同时更加是经济发展以及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常见的民间工艺主要有编织,陶瓷,刺绣,皮影,紫砂,漆器,蜡艺,书画,文房四宝等。工艺通常是对物体进行加工,其加工类型具有较多,其中最为重要也最为关键并且起到美术审美教育价值的则为艺术品的加工技艺。民间工艺中的“民间”并不是指代工艺产品制作的具体场所,而是指工艺产品在制作过程中其具备的内涵。使用民间特殊工艺制作出的民间工艺品,除了具有极为观赏的,丰富的外在艺术元素表现,仍然存在诸多内涵,这也是民间工艺在与普通工艺进行区分时的重要标志[1]。民间工艺特点:(1)民间工艺是民间艺人利用不同工艺技巧,采用不同材料将其应用到作品设计过程中使作品更加具有艺术特点。例如民间工艺制作过程中会针对质地,色彩以及相应的形态特征完成艺术创作,而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同样利用修饰,着色将生动的人物形象或者动物形象呈现在人们面前,进而体现出艺术的妙处,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其具有生动自然且手法别致等特点。(2)民间艺术通常具有其个性特点,其个性特点重点强调,针对地方特色的展示以及民族特色的展示。以剪纸为例来讲,我国剪纸工艺已经在世界上流传,观察不同地域民间工艺特点,即南方以及北方艺术作品均存在不同的艺术表现,南方剪纸玲珑剔透,北方剪纸天真浑厚,南方蜡染对地方特色以及民族风格有强烈冲击,这也是民间工艺美术在艺术创作与艺术发展中的个性化特点。

二、民间工艺美术对美术审美教育的重要意义

美术审美教育作为目前美术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以及自身创作能力增强起到重要影响,将民间工艺美术与美术审美教育进行融合,对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提升存在重要价值。

1.以民间工艺美术提升学生美术审美能力

民间工艺美术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诸多变化,逐渐形成了以现阶段民间特色为基础结合现代化工艺形成人们艺术欣赏以及艺术创作的重要艺术形态。其在创作过程中融入了多种工艺思想以及工艺技术进而形成了具有多样的艺术形式。大部分民间工艺作品的创作者都来源于基层百姓,这部分基层人员与专业的美术创作工作者存在专业差异化,这种情况下是民间工艺作品的美术表现力,作品审美价值以及作品中蕴含的精神价值,情感价值均较为丰富。而且相同民间工艺作品在不同地域条件影响下,导致其艺术特点艺术表现均发生变化。将该特点的民间工艺美术与现阶段美术审美教育进行融合,可使学生在基础审美教育的同时获得“野生”审美教育,使美术审美不再拘泥于条条框框,让学生对民间工艺美术有深入了解,认识,掌握,并且对其内在创作思维,创作灵感,工艺技能,地域文化进行全面学习,使学生能够透过民间工艺作品,提升自身对生活的情感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美术审美水平[2]。

2.基于民间工艺美术提供学生学习驱动力

民间工艺美术在开展美术审美教育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了重要的艺术驱动力,这种艺术驱动力体现在美术作品领悟能力以及学生针对美术审美知识的学习积极性。传统美术审美教育多为以教师为教学主体,通过教师指导学生美术作品鉴赏,提高学生美术审美能力。该种教育模式下极大程度对学生自身思维进行限制,使学生无法针对美术审美进行发散思维。而民间工艺美术由于其创作者源于农民,在创作过程中融入了农民的日常生活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是具有积极向上的,淳朴的,健康的艺术创作思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养成健康的思维形式,同时对待生活可以更加积极阳光向上[3]。例如泥塑,木雕等均可以在学习中使学生更能走进民间工艺作品内部,吸取内在养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民间工艺美术除了具有良好的艺术审美价值同时更好地体现了民间工艺的奇巧特点,工艺作品无论从作品的工艺创作思路,工艺制作流程还是工艺元素表达,均更好地体现了民间创作者的创作智慧。将其应用到学生美术审美价值培养中,可激发学生强烈的美术实践欲望,使学生在实际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对工艺作品艺术情感更好掌握。

3.融合民间工艺美术思想提升学生民族自豪感

民间工艺美术是民间在历史长河中以及地域变化下形成的民族文化代表产物,体现了民族历史发展中多形态,多艺术,多技巧的工艺发展进程。民族传统文化中艺术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存在宫廷美术,官造美术,同时也存在民间工艺。民间工艺美术与前两者相比更加具有历史久,奇巧多,美学元素颇丰且极具自然特点,这也是宫廷美术,官造美术在发展过程中与其存在的重要差别。华夏文明发展使民族美术审美水平逐渐升高,人们在生活中增加了对美元素的追求,因此在民间美术作品创作过程中均极具美,而且更加展现美。美术教师在为学生开展美术审美教育过程中结合民间工艺美术,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民族文化以及民族思想,对民族文化以及思想传承下来的民族艺术作品进行深入学习,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同时更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认同感。

三、美术审美教育存在的问题

将民间工艺美术与美术审美教育进行融合是现阶段艺术教育工作者需要重点关注问题,尽管目前大部分美术审美教育中均开展了民间工艺美术,但实际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笔者总结了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几点原因:

1.实践中教师缺乏对美术审美教育重视力度

美术审美教育是现阶段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素质能力水平的关键部分,更是现阶段国家开展素质教育能力培养下学生需要达到的基础水平。提升民间工艺美术审美教育中的地位,充分发挥其教育价值,使学生对美术审美有深层次认知是美术审美教育中基础内容。但是就现阶段部分美术审美教育中教师难以站在人才培养以及素质培养角度开展审美教育,认为素质教育重点是培养学生素质能力,在这部分素质能力中其审美能力占比较低,应该将重点的教育指导工作实施在例如语文学科,数学学科,英语学科等学科上。这种思维属于典型的应试教育思维,一味地注重学生专业课程成绩而忽略了学生自身艺术水平的提高,造成了在开展美术审美教育工作中时间相对匮乏,在真实的教育环境下,教师开展美术审美教育中,往往缺少有专业性的,具备教学指导特点的教学内容,教师课前利用自身对美术作品掌握基础为学生开展审美教学。课程教学组织中无法满足学生素质能力培养,同时教学辅具也无法与学生学习进行匹配。尽管教师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但是仍然没有开始真正的美术审美教育,学生艺术创作能力降低,美术审美能力减弱,进而产生美术审美厌烦心理,对学生今后的艺术发展造成阻碍。

2.教学中美术审美教育辅具不支持

美术审美教育辅具是教师为学生开展美术审美教学过程中教育素材以及教学工具。这部分内容的缺乏使美术审美教育只能开展基础内容,无法有效深入讲解。提高学生美术审美能力,重点是在于培养学生意识思维以及行为发展能力,而是培养学生这两部分能力,需要开展全面的素质教育,并且利用多方面,多渠道,多内容形式向学生展现正确的思想观念,道德观念,价值观念。而这种情况下,在开展美术审美教学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教材以及相关辅助教学工具完成,既要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高超的审美思维,还需要教师能够将作品素材中的审美知识进行迁移,传输,使学生全面了解审美教育素材内部的工艺制品以及文化内涵,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提高学生审美思维。但是现阶段美术审美教育过程中,其教学教材更新慢,内容浅显,缺乏审美价值,导致学生无法深入学习美术审美知识[4]。

3.美术审美教育缺乏民族文化内容挖掘

民族文化内容挖掘是现阶段美术审美教育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民族文化是我国在经历过社会动荡,经历过民族苦难后形成的具有特色精神的文化代表,更是推动艺术文化起源以及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艺术审美教学中其核心为提高学生素质能力,而这部分素质能力,内在核心要素是学生的爱国能力,以爱国能力为核心培养学生整体素质水平,使学生能够以积极向上,阳光乐观,努力进取拼搏的态度面对生活,实现艺术教育价值。但是现阶段美术审美教育过程中教师以及美术审美素材均缺乏了对民族文化的挖掘,导致学生在开展艺术审美过程中只能对艺术潜在价值进行探索,无法真正地学习到艺术背后潜藏的精神价值。而教师在开展审美教育中需要充分注重作品内在的文化特点,进而将其引导学生关注民族文化。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开展审美教育中过度美术作品自身外内容,缺少深层次精神挖掘。

四、民间工艺美术融入美术审美教育的科学措施

1.加强学校美术审美教育课程体系建立

美术审美教育课程体系建立是民间工艺美术高效融入教学课堂的重要辅助条件。素质能力背景下使社会对各个阶段学生的素质能力均提高了要求,这是我国民族发展以及民族进步的必然内容。这种情况下需要积极加大美术审·美教育课程内容中民族工艺美术教学成分,让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民间工艺美术,了解民间工艺美术内部的文化,技艺,思维,情感。所以将民间工艺美术纳入美术审美教育课程内部,依据学生审美能力,艺术表达能力以及文化理解能力增减民间工艺美术鉴赏作品。以岭南美术版美术教材初一上册《校园风采》课程知识为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美术作品中内在构图以及风景表达,同时针对民间工艺-沙画艺术为学生们打开新世界艺术大门,该作品内部充分展现了祖国大好河山,将该种情景与校园风光结合,在构图上体现各自价值,使学生对民间工艺美术与社会教育美术相结合。除此之外,开设专门的民间工艺美术课程,让学生对民间工艺美术知识学习更加具有专业性。在长期的民间工艺美术艺术熏陶下,可以使学生对民间文化逐渐渗透,逐渐掌握。

2.美术审美教育中注重多媒体使用

信息技术的优化以及发展使现阶段素质教育更加便捷,尤其是针对美术审美教育,在美术审美教育中融入工艺美术,这种情况下很难通过课堂上短时间的介绍,让学生对民间工艺美术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同时也会极大程度弱化民间工艺美术在实际的审美教育中的实施价值。因此需要积极加强多媒体教学,在开展实际的民间工艺美术审美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民间工艺作品的全景图以及解剖图进行PPT制作,而后对重点内容进行标记,在课堂中针对美术审美知识通过PPT进行基础讲解,针对重点的民间工艺美术作品的美术表达形式,美术创作技艺,美术文化内涵等充分展现,但这样需要教师在开展民间工艺美术审美教学前,做好相应的备课工作[5]。但其优势可以有效避免教师在开展美术审美教育课堂中,将过多时间花费在黑板书写以及作品介绍,让教师可以全身心投入到民间美术作品美术审美教学中,帮助学生挖掘更深层次的民间艺术创作思路,同时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民间工艺审美方向,对自身美术创作以及美术领悟能力均有所提升。

3.丰富民间工艺美术审美教学素材

民间工艺美术审美教学素材是现阶段提高学生美术审美能力的关键内容,美术审美教学中随着主流群体的审美发生变化审美教学也需要不断变化。而长期应用相同的美术审美教育课本,对学生美术审美能力提升起到严重制约。(1)开展民间工艺美术教学过程中需要寻找与之具有高度适配性的教学课本,由于民间工艺美术起源于民间,因此在教材编写过程中需要多添加民间工艺元素,结合民间美术大师,传统手艺人,文化传承者等思想,使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更加具有超高的艺术感,丰富的美感以及醇厚的文化沉淀,这样的民间工艺美术教材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对于美术审美能力的见解。(2)由于民间工艺美术具有极为强烈的地域性色彩,不同地域下的民间美术作品其文化表现均存在一定差异。审美教育过程中需要融入地域文化色彩,使学生在审美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加对地域文化特色进行掌握。此外,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更加需要具有丰富性以及多样性,满足不同阶段的审美教育需求,并且坚持因地制宜,做好地方特色美术审美工作,最为典型的则为南方区域以及北方区域,通过区域文化传承以及弘扬本土文化,可以有效融入南北方地域文化,使其在融入过程中通过激烈碰撞形成更加具有代表性民族工艺作品。(3)定期举办民族工艺美术课程,例如木雕,刺绣,陶瓷,还需要开展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民间工艺美术课程,例如皮影戏。这种教学方式更加具有生动性,灵活性,可以让学生真实地接触到民间工艺作品,对民间工艺作品更好地表达,将其学习的美术创作技巧融入自身美术创作过程中,基础以模仿为主,随着民间工艺美术教学深入,逐渐让学生自由发挥,这样既能满足学生美术审美能力需求,同时还可以极大程度提高学生对美术审美创作能力。

4.美术审美教学方法优化创新

美术审美教学方法优化创新是保证学生美术审美能力提高的关键。民间工艺美术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围绕提高学生美术审美能力,想要提高学生美术审美能力,需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中的应试教育思维,摒弃以语数外,政史地为教学唯一思维,积极加大传统民间工艺美术挖掘,以课堂课本知识讲解逐渐转变为对民间工艺美术艺术赏析教学,通过艺术赏析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对工艺美术作品背后的创作背景,创作环境以及创作文化有更深的主动探究性。完成新工艺美术赏析课程后,可以强调对不同民间工艺美术作品进行分类欣赏,欣赏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工艺美术作品类的表现技巧,文化内涵深入学习,同时鼓励学生对工艺美术作品进行鉴赏表达,针对学生对艺术作品鉴赏表达行为鼓励,使学生更加愿意主动去探索,这样更能对学生的美术审美能力起到提升。

结语

美术审美教育中民间工艺美术是必不可少的,笔者在文章中发现利用民间工艺美术可以对学生的美术审美能力,美术课堂学习积极性以及对民族文化自豪感均有显著提升。尽管民间工艺美术审美教学中仍然存在问题,但通过教育改革,教学方式创新,定期更新教材,优化教学内容,对提高学生美术鉴赏以及美术创作能力均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景青林.民间工艺美术对初中美术审美教育的重要意义[J].知识文库,2020(18):35+37.

[2]杨寅.试论民间工艺美术对初中美术审美教育的重要意义[J].美术教育研究,2019(22):130-131.

[3]王向群.民间工艺美术在高校特色艺术教育中的实践探讨[J].大观,2020(02):113-114.

[4]闫萧宇.思政元素融入工艺美术课程的教学策略研究[J].教师,2021(23):11-12.

公共艺术美术范文3

徐宝庆

20世纪30年代,徐家汇土山湾天主教堂开办工艺院,教授西洋艺术的技艺技法,许多本地人入内学艺,接触西方艺术。现代木雕工艺家徐宝庆先生(1921年~)少年时在此度过他的艺术学徒生涯。清苦的生活、较好的学艺环境,促使他刻苦好学,先后接受了绘画基础、铜匠、木器家具制作、人体解剖等多方面的训练,最终转入雕刻工作室学习。出师后徐先生开始独立创作,几十年创作作品不计其数。其作品构思奇,用料巧,内容新,讲究结构准确、神态自然,刀法干脆利落。徐先生的创作,一是将西洋雕刻技法融入中国传统雕刻艺术;二是突破传统历史题材的束缚,作品大多表现现实生活,特别是日常生活中富有中国民俗情趣的场景,创立了“海派”黄杨木雕风格。其代表作“撑骆驼”,刻画的是上海儿童的弄堂游戏,人物神形兼备,动静结合,虚实有致(图2)。另一件作品“丰收”,生动活泼,充满生机活力,满地饱满的稻谷刻得细致入微;两位为收获而喜悦的农民,身体健硕,热情激扬,感染着每一位观者。

支慈庵

上海竹刻起于明代隆庆、万历年间,当时“嘉定竹刻”的名家都精通书画金石,因而作品无不生动精雅,尤以留青浅刻技术堪称一绝,是工艺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上海竹刻的代表人物、现代竹刻工艺家支慈庵(1904~1974年),原籍苏州,青年时来上海,在碑帖店当学徒,后专攻篆刻、竹刻。与竹刻前辈一样,支慈庵对中国书画有深入研究。他曾拜吴湖帆等著名书画大家为师,得到指点。在竹刻技艺技法方面,他博采众长,观摩著名收藏家李祖韩收藏的精品竹刻,专业技艺大有长进。支慈庵的竹刻作品品种多样,有臂搁、插屏、烟盒等;题材涵盖花鸟、山水、人物及仿古金文、青铜器、钱币等范围。在刻制中,他善用竹之皮青,表现画面花色的阴阳及层次关系。由于擅长各种艺术手法,精篆刻,通书画,能雕善刻,因此他的作品非同一般,十分耐看。支慈庵的竹刻“和平颂”中“留青”技法的运用,体现了“海派”竹刻的一大特色。在极薄的竹青(即竹皮)上, 作者运用各种刀法,将中国画的笔法、意境准确地表达出来,同时,对图中各种景象的刻划无微不至,整幅画面中,花、鸟、树、石、水汇集一堂,层次清晰,质感强烈,深切表现出作者炉火纯青的技艺和对中国绘画的深刻理解。支慈庵的留青竹刻技艺,在当代已成为一个高峰,著名工艺美术鉴赏收藏家王世襄在《竹刻艺术》中对他的评价是:“已达到前人在此种刻法的最高水平”。支慈庵的竹刻作品,已成为千金难求的国宝,上海博物馆、中国工艺美术馆均有收藏。

薛佛影

细刻艺术家多精于书画篆刻,能在象牙等各种材质上表现中国书画,神形兼备。薛佛影(1904~1988年)是具有代表性的现代细刻工艺家。江苏无锡人,年幼时即自攻细刻艺术,30岁时就名声在外,当时的上海博物馆已向他征集藏品。后又拜名家丰子恺为师,创作大量佳作,积累了丰厚的中国传统绘画基础。他专业知识丰富,基本功扎实,尤其擅长模仿名人字迹。其作品无论大小,均极具书法功力和笔墨韵味。他的象牙细刻作品“如松之盛”,画面不算细小,但用刀遒劲,布局有致。画中的老松苍劲繁盛,意境深远。细刻是以刀,以刀法表现笔意的一种工艺,前辈已达到的境界,目前尚难超越。

除象牙作品外,薛佛影还刻制过两件水晶插屏:一是“滕王阁”,刻有滕王阁全景和王勃《滕王阁》七言诗全文;二是“洛神赋”,正面为洛神故事,反面为《洛神赋》全文。后者于1957年献给国家,并得到委员长的感谢函,称赞他前无古人的微刻技法。

陈端友

上海砚刻最早出现于明代。到20世纪初,一些店铺专门刻制砚台出售,但大多数雕刻工艺较为简单,以装饰些许图案花纹为主。1930年代以后,形成一门雕刻艺术。这时的砚刻行当,艺人荟萃,佳作频出。“海派”砚刻承前启后,经几代艺术家的创造,形成写实与写意相融的风格,使百年来的上海砚刻达到了绝高的艺术境界。陈端友(1891~1959年),祖籍江苏常熟,原名陈介,先在扬州张太平处学砚刻,后随师来上海经营。陈作砚是以倾心倾力之态对待,一件作品的完成往往需要花费几年甚至十几年。“端友”之名即是他对刻砚专注、倾心程度的最好体现。陈端友对历史精华既吸收又不拘泥,因而其作品题材广泛,中西交融,精工巧妙,形神自然。特别是对物象细致、严谨的写实,几乎无人超越,并以此造就“海派”砚刻风格,是一代刻砚宗师。他一生最著名的杰作为“九龟荷叶端砚”,其中荷花的娇柔,莲叶的残破,龟背的鳞甲,都富有质感,有如亲睹其物。该作品创作据说历时30余年,力求尽善尽美,可谓呕心沥血之作。陈端友先生也善金石文字,雕刻的印钮艺术水平很高。他的砚刻作品大多藏于上海博物馆。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收藏的“香菇砚”,是陈端友先生唯一一件未完成的遗作。整件作品用料极其严谨,完全保持了原料的天然外形。大小不一的香菇,看似散乱,实则布局疏密有致。砚中香菇的刻制,深刻体现了陈端友精湛的写实技巧,虽属未竟之作,但已可见鲜明的海派风格。

张景安

另一砚刻名家张景安(1905~1975年)(图9),祖籍江苏无锡,早年随砚刻、碑雕艺人张文彬学艺,后转拜砚刻名家陈端友为师。其作品吸收西洋雕塑技法,结合中国传统砚台形制雕刻,创出有别于陈端友的“海派”砚刻另一支系。20世纪50年代进入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后,他博采众长,作品往往倾注数年揣摩和精雕细刻。作品选材于瓜果、植物、昆虫等,精工巧妙,形神自然,以写实逼真、刀工细腻著称。亦能自制砚盒,与砚相得益彰。精品藏于上海博物馆和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作品“扁豆砚”“旭日东升砚”被评为2004年首届上海市工艺美术精品。“桑蚕藤编砚”(图10)是张景安的代表作。作品中编的每一根藤,每一个编接口,无不粗细均匀,饱满结实,巧夺天工。

杨为义

公共艺术美术范文4

外壳 配合简约的机身线条,该机的铝镁合金外壳上采用了拉丝工艺的表面处理,在金属上充分发掘出工艺美学的精髓。

轻薄 简爱7的18.8mm机身厚度约与一角钱硬币直径相仿,在轻薄日益成为一种时尚之时,难能可贵的是,海尔能够将坚持严谨而精致的设计风格,将稳重的风格融于轻薄之中。

转轴 本来以为索尼的圆形转轴已足够经典,而海尔简爱7却在小巧的圆形转轴上集成了电源、音响、3D感应按键等配置,演绎出方寸的别样美丽。

操控 虽然定位轻薄机型,但海尔并未因此而忽略简爱了的操作体验,其键盘的键位与触感出色,仅是键程略短,而触控板定位精确,触感细腻,让用户在流畅轻松的环境中完成工作。

网络 海尔简爱7内置了My―WiFi技术,带着它出差,可以轻松建立一个支持多达8个Wi―Fi设备的无线网络,从而免去携带无线路由器的负担。

寓简于形,藏巧于中

中国春秋末年的《考工记》就曾经记载过:“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而这一设计观至今仍被奉于工艺美学的基本法则。可以说,从古至今我们均秉持着相同的法则,即使在最为尖端的科技产品之上,我们仍能一窥端倪,海尔简爱7给人的第一观感如同具有完美器形的工艺品,由于没有在笔记本电脑的前部或边沿刻意做收边处理,所以它透出的纤薄感,并非给人“弱不禁风”的感觉。设计师采用了几笔简约周正的线条就将其欧式设计风格凸显出来,而边缘圆润的弧度与下沉式金属转轴设计分明又流露出东方智慧,中西结合的设计更让产品别有韵味。

从参数上来看,海尔简爱7的18.8mm机身厚度、1.39Kg重量虽然并非同类产品的极致,不过它直接采用了英特尔CULV双核处理器,能够在低功耗之下.保证更多进程的流畅执行。而且重量与尺寸均成为这款13英寸笔记本电脑的优势,仅需一个普通的公文包,便可将其收纳于内,公务旅行时也不会成为沉重的负担,注重材质的用户一无疑会喜欢上由铝镁合金制成的海尔简爱7。拉丝工艺处理的A面带来极富质感的视觉感受,而手指触摸时,手感却又非常细腻.不会留下难看的指纹。

手眼同护,健康为先

海尔简爱7采用的是一块13英寸16:9的LED背光高清润眼屏。这块屏幕从显示比例到显示效果.均体现了海尔对眼部健康的充分照顾的设计思路。同时,LED背光技术可让屏幕变得至薄无比,而金属材质外壳的优势再次凸显――我们用力按压至薄的屏幕背面,屏幕上没有由形变造成的水纹出现。与金属外壳相呼应的是,笔记本电脑的C面整体采用了颜色近似的纲米金属漆,键盘也同样采用了金属离子表面处理工艺。这样的设计使笔记本在视觉高度统一,而经过处理后的键盘还拥有杀菌作用,保证了手部的干净舒适。虽然采用了超薄设计,海尔简爱7的键盘与触控板的手感还是非常令人称道的。键盘键位宽阔,弹性与触感均无可挑剔:触控板定位精确,触感细腻,同样带来极为舒适的操作感。另外,我们也不得不提出设计上的一个小缺撼:由于屏幕上盖极薄,与机身贴合过紧,打开屏幕时令手指不易着力,边沿还有些刮手如果在合缝处设计一个向内的倾角,打开上盖问题就能赢刃而解。

该机的转轴几乎仅占了整个体积的1/20,但却集中了最多的个性化设计。一体式的转轴的设计一方面以小巧而细腻的做工迎合了整机的轻薄风格一另一方面又能保持了屏幕与键盘连接的稳固性与阻尼力平衡度,在照顾简约美感之外,还显得非常实用。在转轴左右两侧分置了两个外形极酷的金属网格覆盖的音响,虽然体积小巧,但它的却通过了最新的杜比认证,在音质上的表现清晰而细腻,非发烧级用户的看片、听音需求完全能够满足。居于转轴中央的是7键呼吸触摸按键,这一个性化的3D感应按键为海尔首创,轻触之后,按键映射出的灯光就会轻轻闪现、慢慢熄灭,如同呼吸一般神秘。

十项全能,诠释轻薄

公共艺术美术范文5

“大工业”,这里指的是第四次工业革命(即工业4.0)。工业4.0是2013年4月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由德国政府提出的一个高科技战略计划。所谓的工业4.0是指利用信息物体系统将生产中的供应、制造、销售信息数据化、智慧化,最后达到快速、有效、个人化的产品供应,目标是建立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传统的行业界限将消失,并会产生各种新的活动领域和合作形式。创造新价值的过程正在发生改变,产业链分工将被重组。对于工艺美术这类有着传统悠久历史、传统工艺流程和技法、传统艺术审美的的品种,将面临很多挑战。就目前的技术来讲,大部分工艺美术审美的呈现样式物化过程需要手工来实现,但审美过程却可以通过这种生产模式来完成。比如,一件工艺美术品被买回家之后,摆放和装饰功能仅仅是浅层次的审美,但工艺美术品的把玩和产品背后的文化探索和体验往往是其高附加值所在。如果实打磨后穿成珠子,看似简单的工艺和材料,一旦贴上“佛珠”“菩提子”等关键词,审美层次立刻会与其对应的文化内涵联系起来,从而达到深层次的审美。这是工业4.0中非常重要的软性制造,也将个性化定制产品的精度、准确度大幅提高,这非常有助于工艺美术产品的开发。从工艺美术内部分析,其本身的审美功能也到了变革的时期。以往,我们一讲到工艺美术,常会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等词汇来描述,甚至成了专用形容词,客观来讲,工艺美术伴随着历史发展,每个时期、每个朝代都有与之对应的变化,个人认为其演变过程及不同时代下审美内涵和行为方式的不同更有研究价值和传承意义。不同时期下的审美物化形态一定能够涵盖一系列的时代特征,而当前时代特征与工艺美术的审美发展并不完全匹配,这是造成工艺美术自娱自乐、曲高和寡的原因之一。脱离了时代,即是政府或者行业再多的支持和推动也无法改变其走向落魄的命运。可喜的是,工艺美术个体艺术家开始自发地尝试和突破,年轻一代的从业者开始挑战传统和以往教育中得陈规戒律,这种勇气和自信是工艺美术源源不断的创新力量。

二、多元多层多维度:工艺美术的审美特征

第一,审美元素趋于多元化,开始颠覆以往某个工种或样式相对单一的评判标准。当代艺术的时代性和批判性已渗透到艺术圈,工艺美术样式也不可避免。以往的师徒带教的教学方式中师傅似乎永远是对的,而“大美术”带来的冲击对这种恒定不变的标准提出了质疑。客观来讲,这些标准能够长久传承下来是有其原因的,但这种传承如果仅仅是把标准拷贝和复制,无疑是对历史文化的不理解,这也导致了很多传承艺术越传越没落。如果我们抱着质疑的态度,深入了解其背后的缘由,重新找到传统文化在当下的价值,更新当下的审美元素,某种意义上是对传统精髓的保留、传承和发扬。尤其是工艺美术分类繁复,各自的评判标准相对独立,多元化的审美标准避免了由于样式跨界造成的内涵冲突。第二,审美诉求趋于多层次化,美学原理主张自然追求美好事物的体验,这种体验过程就是审美过程的一种呈现样式。工艺美术从之前的单一服务目标开始发生变化了如2.8亿港币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被刘益谦拍得后存放在上海保税区,刘益谦根据这个原型,生产了一批可供商品买卖的复制品,“艺术品授权”这个名词并不陌生,从审美特征来讲,它就是审美行为的进行和拓展。从深层次来分析,一个陶瓷杯从视觉的图案色彩纹理、触觉的肌理手感到所有权获得的心理满足感,以及制造复制品推广公众的文化传播促成的历史使命感,一层一层深入,且每层之间包含着逻辑关系。试想,原本工艺美术无论是官方宫廷御用还是民间使用都限制重重,封建社会的体制下,工艺美术品从颜色样式章法都有限制,审美自然无法达到如今的审美层次。第三,审美行为趋于多维度。如果你有一个2.8亿的陶瓷杯,你会使用的多还是摆放看的多。这个问题引出了一个结论:工艺技法影响实用性,工艺内涵影响审美行为。工艺美术的特征决定了工艺美术外在的形式仅仅是作品的一部分,另一部分需要审美个体去通过审美行为去体验的。单纯的以样式或技术本身评价工艺美术是有局限性的。比如,工艺美术品种木刻雕版工艺中经书经文的题材,作为标准印刷体的经书文字为何不用机器完成雕刻?电脑控制数字化加工技术的特点就是精确高效,以往没有这个技术只能手雕,现在有了这个新的技术是否就可以取代手工呢?从技法层面看确实有其道理,但分析这门工艺的历史渊源会发现即雕刻板远不能代表这门工艺文化,文化内涵和技术工艺是一体的,无法独立拆分。“大数据”和“工业4.0”有个相通点就是对需求的精确分析和到位的解决方案,很好地把工艺美术外在形式和内涵这两个处在不同纬度的元素有机结合起来。通俗地讲就是部分收藏家虽然花大价钱购买了工艺美术品,但他们根本不懂其文化内涵,片面地关注其物化形态的稀缺,其实这是对艺术品的糟蹋。但是通过“大数据”强大的数据分析功能,收藏家们可以更方便的找到自己“懂”的工艺美术品种,更容易找到其价值意义。

三、结语

公共艺术美术范文6

最好的石雕在欧洲,最好的木雕在中国。中国木雕遍布近20个省市,但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系统性研究,这是一个很大的遗憾。传统工艺美术既重要又处于弱势。传统工艺美术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项瑰宝,是祖国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优秀传统技艺的精华,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它的重要性。杨坚平认为人生在世,最大的价值就是多出几本书,留给后人一些文化论著、思索的东西。

杨坚平在开展传统工艺美术理论研究工作遇到的难处很多:第一,本行业人员素质相对比较差,要他们来写技艺总结非常困难。如果要让行业外面的人来写难度更大,他们对于本行业的历史技艺不熟悉,也不愿意进行田野调查。第二,投入多,得益少;时间长,回报少。难度最高的应该算是撰写吧。因为传统工艺理论的提升需要如实地反映历史,它不可能记载成相传什么年代都可以,而必须是有依据,即史实上的依据、实物上的依据。这本身就要求作者要有广博的知识,还要查找很多书和史料。以杨坚平出版的《木头上表演的戏剧》为例,要查出一百部潮剧的历史故事,所以光查这一百部的故事就很困难了。

杨坚平提出现今一些书籍上犯错误的例子,如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彩瓷》,其中把潮彩写成福建的东西。他表明这说明作者本身态度不严肃,这也是学术的问题,犯这样的错误很不应该。所以一方面要加强理论研究工作,另一方面撰著作者的态度和严肃性也很重要,不然书一出来就会引起后人的误导,本来是件好事却变成坏事了。

现在全国传统工艺的制作水平与几十年前相比,从总体上来看,杨坚平觉得现在的作品还不够优秀,绝大多数的作品没办法超越历史水平。一个是社会的原因,就是待遇的问题。清代宣统年间,从事粤绣创作真正有本事的名艺人、名师,一天的工资待遇达到一至两个大洋,而当时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才一个大洋。因此,大量的超越历史的刺绣技艺都是那个时候创造出来的。当前,做刺绣的,状况非常不乐观。第二个原因是现在存在于传统工艺艺人群体中的一个普遍问题,即艺人追求名利而很少追求艺术精品。而且在艺人中间弥漫着这么一种情绪:都认为自己了不起。他们听不进别人对他们的批评和意见,现在我们传统工艺美术艺人中间的毛病就在于缺乏“自知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