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途径和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素质教育途径和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素质教育途径和方法

素质教育途径和方法范文1

    论文摘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是新时代的必然选择,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培养应用技能型高素质高职人才的必然要求。现从分析研究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现状入手,谈到了目前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加强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方法。 

一、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现状分析 

1.高职学生的思想行为——价值观念偏向自我,缺乏社会责任感 

高职学生和本科学生相比,由于培养的目标不同,其表现出来的思想行为具有鲜明的特点。高职学生的思想活跃,求知欲强但生活没有明确的目标,做事情缺乏一种韧性和毅力。从我校高职学生来看,他们有相当一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生在改革时代,甚至有一部分是90后,从小到大没受过苦、没经历过挫折,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所以不少人娇气十足。归结起来讲,从其整体的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看,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存在较大的偏颇、缺陷,需要我们加以正确的培养和引导。 

2.高职学生的文化素质——文化基础参差不齐,学习目的不明确 

文化基础薄弱,缺乏刻苦精神可以说是现今高职学生的共性。从我校录取的高职学生的成绩看,有的学生高考总分360~370分,而英语成绩100多分,或者语文100多分,其余科目的成绩只有40~50分。进入高职院校后,面对新的学习课程,尤其是《高等数学》《大学英语》等与中学基础密切相关的公共课程,由于其基础本身就较差,因此很难掌握和理解所学的知识,又跟不上老师的上课进度,可以说高职学生在新的学习过程中所碰到的困难比中学时的学习困难更大,而学生对此又往往缺乏艰苦学习、奋力拼搏的进取精神,上课不听讲,课堂上讲话、看小说、听mp3等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时有发生。“得过且过,顺其自然”往往也成了绝大部分高职学生共同选择逃避的方法和被动应对的方法。 

3.高职学生的专业素质——缺乏理论学习基础,缺乏持之以恒的决心 

进入高职学习的绝大部分学生,都渴望通过大学三年的学习能够拥有一技之长,但是他们的学习毅力较为薄弱又往往成为阻碍他们前进的动力。 

4.高职学生的心理素质——缺乏心理承受力,挫折教育还不够 

从高职学生日常心理表现症状看,他们存在许多负面心理,一些学生的自我定位出现偏差,导致对任何事情都是心灰意冷。许多高职学生刚进校时往往跳不出原来所在中学同学的圈子,觉得自己只考了专科院校,而同学都考入本科院校,嫌自己所在学校的档次低,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有一种自卑的心理而不敢与老同学进行交往,长此以往,就容易导致性格孤僻,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带着这种心态去想自己的未来,往往又表现出焦虑、急躁的情绪,遇到任何事情都容易莫名其妙地发火。 

5.高职学生自身的特殊性——依赖性强,自制力差,情绪波动大,信心不足 

(1)文化基础薄弱,自我学习能力不强。薄弱的文化基础给他们大学的学习带来一定的难度,使他们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厌恶学习;(2)自我管理能力弱。高职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长期以来,习惯于在家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父母的操心,在学校听从老师,形成了一种较强的依赖性。他们一旦离开亲人进入大学,往往会感到茫然,无所适从;(3)情绪情感调节能力欠佳,自卑、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较浓;(4)缺乏自信,对于任何事情都感觉自己不如别人,总感觉别人做的永远都比自己好,即使自己再努力、再用功也是没有用的。 

二、加强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1.加强素质教育的课程化建设 

根据学院的办学特色,依据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适当调整学院现有的教学计划,加大素质教育的教学力度,使之真正成为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比如,可开设《演讲与口才》《礼仪》《书法》《摄影》等选修课程,并要求学生必须修满几个学分以上才能取得毕业资格。这一举措旨在进一步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 

2.实行学分制的管理,增加选修课的分量 

学分制是高等学校特有的一种以学分计算学生学习分量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它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淡化专业,强调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这一点恰好和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而学分制、选课制、导师制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就是构成学分制教学管理的一种基本框架,其中选课制是学分制的核心。 

3.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对于高职的学生来说,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他们素质教育中的重中之重,也是素质教育的难中之难。针对高职学生的政治理论修养和政治素质较差的现状,要充分利用“两课”和其他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平台,提高高职学生的政治鉴别能力,树立坚定的政治方向、培养高职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树立他们兢兢业业的献身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引导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具体来说,应加强对高职学生的“三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三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三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入学教育和毕业教育。 

4.成立各种学生社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就是加强学校的社团建设。学生社团是培养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不容忽视。(1)正确引导学生自发成立各种有益于提高他们自身素质的学生社团,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比如,可建立乒乓球协会、书画协会、演讲与口才协会、摄影协会、街舞协会、动漫协会、k歌协会等等。通过学生社团这一平台,开展内容健康、形式新颖、格调高雅、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书画比赛、演讲比赛、辩论会、一二·九诗歌朗诵赛、讲课大赛、乒乓球赛、羽毛球赛、形象设计大赛、校园十佳歌手大赛等等,为学生提供参与、创造的广阔天地,使学生在美的创造与欣赏中陶冶情操,丰富和发展个性。(2)加强校园科技文化建设,依托专业为背景,在各学部成立以专业为特色的学生社团。比如:英语剧团、营销协会、会计协会、健康协会、营销协会、电子商务协会等等。通过这些协会,可以广泛地组织科技竞赛、科研知识报告会、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创业大赛、挑战杯、数学建模大赛等形式的科技活动,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参与科学发明与科学实践,使他们的聪明才智能得到充分发挥。这些一般学生社团和以专业知识为背景的学生社团,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又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对学院的精神文明建设和良好有序的校风、学风和考风的形成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5.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的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们高职教育的主旋律。然而,从目前的教学情况看,一些教师一般都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照本宣科,忽略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要强化专科学生的动手和实践等教学环节,注重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的相结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年轻人独特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去思考问题,从而加强自己思维的变通性、流通性和独特性;在加强对高职学生在校理论知识教育的同时,多组织开展社会调查、社区服务等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注重学校书本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相结合。 

6.以专业知识为依托,大力开展专业素质拓展活动 

为进一步让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在平时的教育中,我们更应该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通过课堂教学、实际操作和各类的学科竞赛,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为他们能更好地适应以后的工作需要奠定扎实的基础。比如:会计专业的学生,可开展珠算和点钞大赛,也可参与全国会计技能大赛;外语类专业的学生,可举行翻译大赛;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可举行软件设计大赛;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的学生,可举行制图大赛等等。这些专业素质拓展活动的开展,都对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延伸和实践起到了极大的积极作用。 

7.大力挖掘先进典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对于在各方面涌出的先进典型,要进行系列报道、重点报道、深入报道和连续报道,比如充分利用学校表彰的“综合素质标兵”“优秀学习标兵”“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优秀团员”以及各学部自行挖掘的在文体、学习、社会活动等方面涌现出的典型代表等,充分利用各种表彰的机会,充分挖掘这些先进典型事迹的内涵,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让这些感人的、典型的先进事迹能深入同学,以激发更多的同学勤奋学习,实现自己的人身价值,报效社会、报效国家,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8.加强对高职学生自身观念转变的教育 

针对目前高职学生定位不准这一普遍现象,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尽快走出“读高职无前途”的这种传统观念的误区。让高职学生能重新认识眼前,能重新树立起远大的理想,让学生能树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观念,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努力提高自身的社会竞争力,摒弃那种消极的行为和思想状态。树立一种自信、积极进取的思想状况,尽自己所能,各尽其才,让每一位高职学生能有用武之地。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的核心表现在两个方面:育人和育德。育人和育德在一定程度上是统一的,即育德强调道德素质的养成,是育人的一个重要方面。素质教育体现在对学生完善人格的塑造,属“成人”式教育,即属于一种培养健全人格的教育模式。从目前来看,基础教育中德育的时效性还比较低。因此,我们应该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合理调整工作中的重点,大力发挥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同学们的创新能力,依托学校、学部、任课教师、班级导师等有效管理部门和管理工作者,利用好学生社团这一载体,让同学们的素质教育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峰,边久民.论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教育研究,2006(3). 

[2]徐磊,钱伟.高校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的现状及对策.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素质教育途径和方法范文2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

小学生共同的心理特点是:求新求异、好奇爱动、争强好胜、渴望得到更多的知识,这是积极的一面,但是在他们身上又存在任性、懒惰、依赖等消极的一面。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要把握时机、扬其所长、避其所短、因势利导把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培养和发展他们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

1.利用“求新求异”心理培养勤奋刻苦,踏踏实实追求学问的优秀品质。小学生对新鲜事物有极强的敏感性,反映在学习数学知识上,喜欢学习新知识,厌烦学过的旧知识。解决的方法,首先要掌握好小学阶段整个教材的内容和知识间的联系,经常利用温故而知新的方法,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准确无误地展示给学生。如:整数除法,分数与比之间的联系;商不变的性质,分数基本性质和比的基本性质之间的联系;几何体中的点、线、而、体之间的关系等,使学生初步懂得前一个知识是后一个知识的基础,而后一个知识又是前一个知识的发展和提高,从而消除喜新厌旧的心理,培养勤奋刻苦、踏踏实实追求学问的优秀品质。

2.利用“好奇心理”激励探求精神。小学生好奇心强,对一切事物都爱问为什么,怎么样,这是儿童获取知识的一种内在动力。但这种心理活动又往往有其短期性,因此在教学中既要保持儿童的这种“好奇”心理,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求的精神。如在教《比例尺》一课时,首先出示地图,老师从地图上便知北京到拉萨的距离,建筑师们看着图纸便知高楼大厦各种设计,是什么东西这样神奇?此时同学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跃跃欲试。

3.利用“好动”的心理特点,培养学生勇于实践的良好心理。“好动”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喜欢东看看,西摸摸,甚至不惜把自己心爱的玩具拆散,去弄明白自己想知道的东西。但是他们的这些行为并非都出自某种学习知识的需要,有的是出于暂时的新奇感,尽管这样我们应当看到儿童的许多知识是从玩中得到的,玩是儿童获取知识的一种途径,这是教师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良机,只要教师充分利用,给学生创造动手的机会,就可以培养勇于实践的良好心理品质。

如:在教“长方形周长”时,学生通过算一再、拆一拆、摆一摆、拼一拼、量一量、数一数、想一想、说一说,不仅有助于对长方形特征的掌握,而且对今后的学习,提供了方法和途径。又如在教圆周率时,课前让学生用各种不同直径做出大小不同的圆,课上让学生分别量出自己做的大圆和小圆的直径和周长,然后让学生用各圆的周长除以各圆的直径,结果都得3.14……,这样不仅让学生印证了课本上的结论,而且帮助学生树立了“不唯书,小唯上,只唯实”的良好学风。

4.利用“争强好胜”心理培养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少年儿童一般都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他们不甘落后于人,喜欢自我表现,以此来炫耀自己聪明能干,以求伙伴的崇拜、老师的赞扬、家长的欢心。虽然这种心理有其片面性,但这是形成竞争意识的最初萌芽。对此,教师应该给予保护。其次巧妙地利用这种心理状态,给予正确引导,从而培养他们正当的竞争意识。同时还必须培养学生合作的学习的精神,使他们认识到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迎接21世纪的挑战,既要有强烈的竞争意识,更要有合作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使祖国繁荣强盛。

二、创造愉快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现在的小学生,将是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是我们国家未来的主人。培养他们的主人翁责任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这种主人翁意识的培养靠成人化的说教是不能实现的,必须寓教于教学活动之中,使学生通过学习活动逐渐形成。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一种愉悦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明确学习的动机和目的,养成为祖国的前途自觉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1.建立一种和谐、互相信任、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把学生看作和自己是同样平等的人,相信每一位学生通过努力都能获得学习上的成功,将来都会成为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有用人才。

2.鼓励创新,肯定成绩和进步,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做主人的欢乐,当学生在学习中一旦取得成功,必然对他们以后的学习产生巨大的鼓舞,尤其是当学生独立思考发现自己取得成功时,产生的影响更是不可估量。如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由于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解答的方法不可能一致,常常出现一些独出心裁的方法,当这些与众不同的解法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赞扬时,学生就会产生一种我没按老师讲的方法去做,也做对了,并且得到表扬,体验到一次做学习的主人的喜悦之情,这无疑是主动学习的一种潜在力量。

素质教育途径和方法范文3

关键词: 杨陵区 中小学素质教育 实施策略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生命质量为目的的教育,它明确地把教育和人的生命发展联系起来,表现了教育活动的根本意义。提倡素质教育不是忽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是强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学生素质的提高。实施素质教育,能有效发挥学生作为教育资源的功能,并不断促进理想的教育生态的生成[1]。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而提出的,教育工作者在理论和实践上虽然达成了某些共识,但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甚至误区。究其原因,在于对素质教育的理解不同。为了使素质教育成为具有生命力的科学概念,以指导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我们要研究和明确素质教育概念的规定及其特征问题。

素质――德、智、体各方面基础品质的综合,体现一个人的价值观念、知识体系、学习和创造能力及处理各种事务的能力。素质决定一个人的价值[2]。素质的发展即人自身的创新,在此意义上,素质教育的核心得到凸显。

素质教育的核心――人自身的创新。学校是人才的培养基地,要培养既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又能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引领”的主要表现是创新创业;随着中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人才培养质量成为各类学校办学水平的主要标准,也成为校际之间竞争力大小的主要指标,所以学校都希望培养出最优秀的学生。从学生自我发展看,为了立足于社会,并且事业有成,提出对创新和创业能力的要求,也希望自己成为既能创新又能创业的新型人才。总之,无论从宏观层面的国家和社会,还是从微观层面的学校和学生,都提出“双创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为了寻求杨陵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新方法、新模式、新途径,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对杨陵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现状、存在的误区及实施途径进行了调研,并提出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实施策略。

以往提出的素质教育局限于某一学科的课堂教学,本文旨在打破学科界限,模糊文理分科与课内课外教学,运用学科知识的交织点和课堂的延伸性,为素质教育搭建更广阔的试验平台。

一、调研内容

1.杨凌区中小学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现状分析及存在的误区。

结合学生对原有教学体系和模块的信息反馈,以及原有学生的问卷调查数据,设计调查问卷,对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知识和能力等方面对调查问卷进行分类分析和总结,明确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的具体目标和方向。

2.素质教育在课堂中的实施。

3.素质教育在课外活动中的实施。

4.学科交叉后素质教育的处境与实施。

二、实施策略及步骤

1.摸底调查,确定实施方案。

在前期调研中横向涵盖音乐、美术、体育、通用技术、数学、化学学科,纵向开辟课堂与课外两大块,采用调查问卷、素质测试、访谈调查、测验调查、纵横向比较研究、定性定量比较研究等教研方法,逐步推进与深化,同时建立教师负责制和学生信息反馈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2.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发展学生的中心环节,核心问题是:必须让学生充分参与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

(1)转化师生角色

要“变”教为“导”,教学生学会学习,素质教育应该成为教育机构和现代教师努力追求的教育最高目标。

①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素质教育的主要意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

②设计学生的主体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优化课堂教学

①备课求“实”――预设、生成,相辅相成。

②课堂求“活”――形式、方法,把握有度。

3.素质教育在课外活动中的实施。

课外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扩展和延伸,作为课堂教学的迁移阶段,可以弥补课堂教学之不足,以诱发培养和发展学生志趣、爱好和特长为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

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努力开展丰富多彩的开外活动,如组织各种学科小组和竞赛,组织合唱队、乐队、田径队、乒乓球队等,结合实际有计划地开展读书会、故事会、书法比赛等课外活动,使学生扩大眼界、丰富知识、锻炼能力、发展智力,促进个性发展。

参考文献:

素质教育途径和方法范文4

关键词:素质;教育;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017-01

长期以来,在中学期间,中学英语教学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费时较多,收效较低”,导致大多数学生“听不懂,讲不出”。针对这一情况,《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对于基础教育来讲,一个非常紧迫的任务就是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因此,如何实施英语素质教育?具体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素质和能力?是摆在我们每一位职校英语教师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需要我们去研究、思考、解决。本文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这些问题。

一、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是实施英语素质教育的前提和关键

教师的素质直接作用于学生的素质,决定着素质教育的成败,因此,实施英语素质教育,职业技校英语教师除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外,还要注意提高以下几方面素质:

1、教育思想素质

长期以来,英语教学一直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学目标单一,教学方法死板,教学内容陈旧,考试以语法知识为主,课堂教学“注入式”“填鸭式”现象十分普遍。教学中严重存在“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倾向。“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历史的必然。因此,职校英语教师必须摒弃传统的英语教学思想、观念和模式,树立现代教育观念,特别是树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的教学观、师生观、人才观、教育质量观,提高教育思想素质,努力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2、科学文化素质

教师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正所谓名师出高徒,师高弟子才会强。因此,英语教师要努力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质。具体来讲:职校英语教师必须具备运用英语语言知识和地道的语音、语调及语感进行交际的能力;对英语国家的人文、地理、历史知识和风俗习惯等有较全面的了解;必须具备创造性思维与实践能力。

3、科研素质

“教改的问题,关键是教师的问题”。教师应在一定的科学理论指导下,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学习和探讨教育科学的新规律、新内容、新方法,以便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素质。撰写英语教研论文是提高科研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将某些语言规律以及自己的教学体会,加以深入研究,使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反过来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这样把教育科研与教学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边教学边研究,不断提高教育科研能力,使自己由‘经验型”向“科研型”“学者型”教师转化。

总之,英语教师的素质如何是影响职校英语素质教育顺利实施的基础性和关键性因素,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二、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是实施职校英语素质教育的核心

学生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获得科学文化知识的途径很多,但最主要的途径是通过教师主导下的课堂教学来获取。英语课堂教学是实施职校英语素质教育的主战场。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注重课堂教学:

1、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全面提高学生英语素质

优化课堂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时坚持思想教育目标、认知目标以及能力训练目标的整体规划,坚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各个方面,体现素质教育的全面性。

2、注意德育渗透,培养学生思想素质

职校高中英语教学大纲规定:“遵循英语教学规律,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渗透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和培养良好的品德。”这一要求,实际上是把精神文明建设落实到日常英语教学之中,因此,教师要以知识为载体,适时适度地渗透思想素质教育.

如:学完”Feed the world”一文后,对学生适时渗透下列思想教育: Many people in the world are hungry now, but we aren’t. So every one of us should save every grain of rice to help hungry people, when you throw away the surplus food, think the hungry people, please .We must get into the habit of saving.

3、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陶行知说得好:“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方法”。巴班斯坦认为“教的最优化必须落实到学的最优化”。教学法原本就包含教法和学法两方面,但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教学一直存在”重教法研究、轻学法指导”的倾向。因此,职校英语教学必须加强学法指导,但我认为应避免单纯地、直接地向学生灌输某种学法,而应在课堂英语教学中适时地渗透学法,从而增强学法指导的目的性和实效性。

4、激发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非智力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学家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教师除了借助思想教育的手段来培养和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外,还应努力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听说能力和读写能力。为此,教师可为他们设计一些交际性较强的教学活动。

5、介绍文化背景,提高学生人文素质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密切联系。如果一个人只学语言,不学文化,那么他很难学好该语言。在英语教学中应注意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尽量减少交际错误。交际错误可分两种:语言错误和文化错误,现代外语教学观点认为文化错误更严重。

素质教育途径和方法范文5

【关键词】素质教育;物理教学;创造性;探究

0 引言

积极推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实现科教兴国,迎接21世纪挑战,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措施,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呼唤创新人才的培养,创新人才的培养呼唤创新的教育。物理学作为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落实素质教育更是责无旁贷的。但是,如何从学科成绩,应试教育目标的思想,模式中解放出来,实现21世纪的全面素质的转变,搞好物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赋予物理教学新的教育理念,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1 素质教育的概念、内容及培育目标

1.1 素质教育的概念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提高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等主体性品质为根本特征的教育。是当今社会的一种新型适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教育,是创新教育的一种典范模式。

1.2 素质教育的内容

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生活技能素质。

1.3 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

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康,学会审美。完善自我,树立自己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物理教育中素质教育的实施

2.1 结合“教”与“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求知欲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素质教育是一种结合“教”与“学”的教育。物理教学中有些内容譬如:关于“音乐”和“噪音”的辩证关系中就能引发学生对“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的环境教育,使学生在掌握物理的同时懂得什么是“噪音”和“社会公德”。让学生自己去尝试一下生活中的物理小实验,让他们从物理中学会思考,产生兴趣,关心社会,关注科学,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只有结合“教”与“学”,让学生理解知识的同时,也会应用知识。让学生深知学习的作用,进而对学习产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地热爱上学习,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

素质教育也是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创作欲望的进取教育;是培养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争起社会进步,学会“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的教育。在实习生活中,物理实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都喜欢做实验,都喜欢动手操作。学生们从实验中可以产生兴趣。物理教学中一定的训练是很有必要的。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验不但检验了理论知识,还训练了动手操作的能力,让学生产生相应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热爱上学习,关心社会,热爱科学,作一名负有社会责任感和争起进步的学生。

2.2 深入教材,分析和把握知识的结合点进行适度的扩充练习,是把素质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的手段

正确地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的基础知识及实际应用,了解物理知识对提高人民生活,促进科技的发展以及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是物理教学大纲的根本目的。

培养学生旺盛的求知欲,良好的学习习惯把“知识”和“能力”结合起来应用到科学技术和社会中去,使之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学习新知识的基本素质,是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及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的基础。在物理教学中,可多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深知物理与生活相联系,使学生独立思考,学会运用,将知识贯穿于生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关心社会”和“关心未来”的心理。物理课堂中,也可以将知识点进行扩充,讲述一些先进科学技术领域的设备和宇宙天体间信息,让学生们了解物理知识的广泛应用,深知物理知识的博大,增强学生们的求知欲望。

深入教材,分析和把握知识的结合点进行适度的扩充练习,课堂教学中举一些相关的例子,让学生感知物理知识的重要性,物理知识“与我相关,我一定要学好”。把素质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感知物理知识的重要性,争作21世纪科技领域的精英。

2.3 改革教法,加强学法指导,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深化,教育思想的不断更新以及办学条件的改善,传统教学模式“一本教材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支笔”也远远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求。传统的应试教育以灌溉为主,学生没有主动的学习权利,因而阻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怎样改变这一弊端呢?就是加强学法指导,变“教”的课堂为“学”的课堂,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和独立思考的空间。改革教学方法,已势在必行。电化教学的方法也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沉闷代之新的活泼的面孔。它与传统教学相比,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加大了教学容量,加快了教学进程,促进了教学改革,还给了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的课堂,能够独立思考的空间,提高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在当今科技人才激剧竞争的条件下,电教化方法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它所说的意思是:给别人鱼不如教他去钓鱼的方法。这句话在我们教学中也是非常适用的。现代的教育模式讲的就是要自主的学习,独立的思考,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舞台。加强学法指导,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比如课前有计划的预习,课堂上有目的的自学、讨论、交流,课后针对个别人作相应的辅导等等。在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个性也就有可能得到很好的发展。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因此,它既要明显优等生,也有面对差等生。而优等生与差等生的学习能力又不在同一水平上。因此,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应该采取不同的指导方法,因人制宜,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做到共同发展。

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调节课程进度、难度和广度。也可以针对差等生作单独的辅导,加强差等生的学习。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老师的教学进度自主的调节学习的速度、难度、广度,自觉地进行技能训练和思维训练,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为自己搭建一个自我提高的舞台。

教师可以介绍学生很多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去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发现乐趣,从而热爱上学习。比如,向学生介绍一下自主学习的方法,可以让学习自主的学习,独立的思考,为学生构建一个自由发挥的舞台。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从中找到学习的乐趣。也可以让学生合作学习,相互讨论,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完善自我。合作学习,加强同学之间的友谊,同时也彻底转变了学生原来那种怕考试的状态,增强了他们的信心和迎接挑战的能力。教师也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传授不同的学习方法,为学生进行正确的导航,让学生学得轻松,同样也增强了学习的能力。有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教师虚心的教导,在未来的社会生活和工作中,学生便可审时度势,信心百倍的迎接世界的新型挑战了。

2.4 培养能力,优化情感因素,注重个性化发展是实施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

21世纪的竞争是科学和民族的竞争。而归根到底,也就是人才能力的竞争。因此,素质教育中,必须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必要前提,不具备感知能力的人,就很难获得感性知识;缺乏抽象概念能力的人,就无法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高度。在当前科学飞速发展、知识剧增的情况下,学生具有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就能够独立思考,独立学习,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为自己搭建一个自我提升的舞台。当今是一个人才竞争的社会,我们只有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今后才能为国家培养大批的有用人才。

情感因素对学生个性的形成,具有动力功能、定型功能和补偿功能,对学生的学习方向、学习过程、学生成绩能产生重大的影响。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情感因素的培养,优化情感因素是必不缺少的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情感交流来感化每一个学生,通过教学使学生在个人品质、价值取向上有正确的定位,正确认识自己的人生价值,对学生个性的发展,将起着决定性的推动作用,有助于学生独立人格的形成。因此,在我的教育过程中,培养和优化学生的情感因素,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更好的实施素质教育。

3 物理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3.1 方法

3.1.1 优化教学目标

不同的物理教学内容具有其不同的教学目标。要根据大纲、教材和本校教学实际制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体现科学性、全面性和针对性。知识目标、德育目标、能力目标要有内在的统一性,与思想品德教育和技能培养在知识的教学中同步进行。认识目标和技能目标要有可操作性和可测性。合理的教学目标确定后,教师要紧紧要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并努力全面落实教学目标。

3.1.2 优化教学过程

教师要根据社会需求、教学目标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把握好教学内容。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实际,在认真分析、研究、理解教材的基础上,精选教学内容,将教师自身的知识和融入教学之中。讲授要突出重点和难点,抓好关键点知识的联系,构建学生的认知结构。

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首先要明确物理课堂教学基本环节,一节课由几个基本环节构成应由实际情况确定。其次是每个环节的基本要求应明确,教学内容、教师指导活动及学生活动安排要合理,体现启发性和“双主性”。

3.1.3 优化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要在汲取各科教学方法精华的基础上,构建适合本校物理学科实际的、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多种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其要求是应用启发式,体现“双主性”和时效性。在教师逼真地创设物理情境的同时,要重在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教师既要对学生恰当点拨诱导,更要鼓励学生自己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智力,也要注重非智力的培养;既要教给学生知识,更有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学习。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实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

3.1.4 优化教学手段

要注意使用现代化手段,把传统的教学媒体同先进的教育技术结合起来。要重视直观教学,充分运用实物、挂图及幻灯、录像等,打破课堂教学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使物理形象、逼真,多形式、多渠道地传输给学生。在选择教学手段时,既要使用传统的教学媒体,以利用学生实际观察、动手实验、记录数据、处理数据等能力的培养,又要积极使用现代化教学媒体,变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具体,突出重点,突出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3.2 途径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优化课堂教学活动是物理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体,优化课堂教学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好坏,教学质量的好坏有关系到素质教育的实施。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有效的实施素质教育,就得从优化课堂教学入手,将课堂教学贯穿于物理课堂教学中,从而有效的实施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优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从而达到优化教学课堂的目的,进而更好更有效的实施素质教育。

4 总结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种新型创新的教育。它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全个性,塑造学生的个性人格,提高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等主体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优化课堂教学活动是物理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学会优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这样在物理教学中才能更好更有效的实施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21-148.

[2]何德.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初探[J].物理教学,2001,6:34-36.

素质教育途径和方法范文6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素质教育;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25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9-0173-02

高校素质教育是以全面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因其适应高等教育自身改革与发展的内在要求,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综合型人才的大力需求,近年来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信息化对人类活动各个领域的有力冲击,高校素质教育也发生着深刻的信息化变革,面临着新的发展契机与挑战。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于高校素质教育,创新素质教育发展思路,是顺应社会发展趋势,提高素质教育效率的正确选择。

一、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中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它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被广泛使用,二是信息技术对教育各个环节如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的深刻影响。也就是说,教育信息化既有“技术”方面的属性,同时也兼具“教育”方面的属性,是信息化技术与教育的有机融合。

(一)教育信息化的技术属性特点

教育信息化要求教育过程中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从技术属性看,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包括网络化、多媒体化和智能化。网络化可以实现信息资源、数据资源、知识资源等的共享,不同区域、不同国家的用户之间可以互通有无,进行自由交流,使交际活动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多媒体化以数字技术为基础,把处理多种媒体信息的技术集成在一起,具有很强的交互性特点,为人机互动提供了如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全新的交际手段。智能化可以增强教学设备的精密性和可靠性,提高教育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这些特征的集中决定了教育信息技术的多功能性与复杂性。

(二)教育信息化的教育属性特点

从教育属性看,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是开放性、共享性与交互性。开放性是指教育突破传统的封闭环境,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打破了学校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垄断地位,构建起社会化、立体化和自主化的教育体系。共享性是利用网络、通讯等现代化信息技术,使得教育思想、教育资源、人才资源等可以在不同用户之间自由交流,实现共享,解决了单个用户教育资源贫乏,难以得到补给的问题。交互性最直接的体现形式就是人机互动,以及通过信息技术设备进行的人人互动,这使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同时也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双向、多向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

二、教育信息化对高校素质教育的影响

信息化给教育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教育信息化是一把双刃剑,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高校素质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教育信息化为高校素质教育的发展提供机遇

首先,教育信息化为高校素质教育开辟了全新的空间。信息技术使传统教育的封闭环境变得开放,使教育不再受时空的限制,构建起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教育环境。例如,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我们可以开设网络课程、创建虚拟课堂,实现远程教育,还可以使高校与外界互换有益资源、进行联合办学等等。另外,教育信息化共享性特征提高了信息交流的自由化和时效性,实现资源共享,既解决了素质教育中遇到的人才、设备、资金等困难,也大大拓宽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开阔了视野,活跃了思维。

其次,教育信息化丰富了高校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传统的教育,书本是知识的主要来源,教师是知识传播的主要渠道。这就决定了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而网络、多媒体等信息资源的丰富性、开放性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高校教育者提供了获取资源的便利条件。教师可利用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渠道于一体的立体化教育手段,构建学导式、案例式、趣味式、演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从而极大地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课堂的教学效果。

再次,教育信息化创新了高校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信息时代,以信息技术为平台的高校教育模式正在形成,大学生知识来源渠道通过网络、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被无限拓宽,形成自我学习、自我发现的新格局,教师的角色也由主体变为主导,在教学中发挥指导者的作用。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被突出了,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学习,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和教师因材施教的双重需要。

(二)教育信息化给高校素质教育带来挑战

首先,对大学生价值观和和行为习惯的形成产生不利影响。网络信息技术赋予的海量资源良莠不齐,而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对新鲜事物好奇心的驱使让其容易失去鉴别良莠的能力。接触一些不健康的信息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都会产生很大的冲击,严重妨碍了素质教育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法纪素质等培养的成效,从而使素质教育事倍功半。

同时,教育信息化对高校素质教育的传统理念和教育方法提出了挑战。信息化教育构建的开放式教育环境为大学生接受多元思想提供了便利,因此,教师灌输的传统思想不再具有唯一性,师生平等的交流、学生质疑的权利、教师思维的引导取代了以往教师单方面的权威和灌输,有力冲击了传统的教育理念、模式和方法,因此,素质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必修科目。

三、教育信息化环境中高校素质教育发展的新途径

教育信息化为高校素质教育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要转变思路,以现代化信息技术服务素质教育为核心,开辟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新途径。

(一)健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化教学体系

高校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而大量事实表明,要想实现目标,取得实效,仅仅依靠高校课堂教育是远远不够的。素质教育是一个社会性的事业,由高校、家庭和社会共同作业才能完成。因此,必须充分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多面教育资源,创设一种富含多元文化的多层次、立体式教育环境,开放共享学习资源。而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现代化教学体系正契合了素质教育的内在需求。现代化教学体系包含各种丰富的信息资源,具有开放性、共享性和交互性的特征,一方面,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特点自主选择学习资料,把握学习进程,发挥思维潜能;另一方面,高校也可以汇集整合有用的信息资源,创设开放多元的教育环境,并结合当前社会和网络环境中的热点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主动创新能力,形成自主学习的教育模式。现代化教学体系还可以将高校、家庭和社会有机结合,三者之间可通过虚拟平台进行自由、快捷的交流,大大拓宽了高校素质教育的环境空间,提高了素质教育的成效。

(二)全面培养高校素质教育工作者的信息化素养

信息化教育是高校现代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信息化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究竟能够发挥多大的作用,很大程度上由教师队伍的信息化素养所决定。所谓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是指其开展信息化教学的能力,其核心是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有机整合。这对高校教师提出了双重要求,既要能熟练掌握和操作现代化信息技术,同时也要能够将信息技术有效运用到教学工作之中,最大化地创新和改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目前,高校教师信息化素养普遍不高的现象依然存在,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素质教育信息化的深度和广度,这种局面的改变需要依靠高校及教师的共同努力。高校要建立健全教师信息化素质培养机制,从信息化教育理念的树立,现代信息技术和教学手段应用能力的训练等,全面更新高校教师的综合素质结构,建设高学历、高素质、高技能的师资队伍,将其打造成为适应现代化素质教育的执行者。而高校教师本身也要进行积极的努力,适应教育信息化潮流的需求,转变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积极探索有利于大学生各方面素质培养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三)不断完善高校综合性信息化服务体系

教育信息化条件下的高校素质教育不仅仅是单纯的教学工作,而是以信息化教学为核心,以信息化服务体系为保障的综合性工程。信息化素质教育教学体系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需要一个多功能、综合性的信息服务体系作为保障,提供教学管理、评价评估、后勤服务、新闻宣传、社会指导、心理咨询、校园论坛等多元化服务,为大学生搭建一个便利化的“自选超市”,使之可以根据不同的兴趣和需求选择“产品”,从而由被动地接受信息转化为主动寻求帮助,创造平等和谐的教育环境,提高素质教育的时效性。

结语

教育信息化为高校素质教育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多元化、立体式发展环境,为大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同时也给高校和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树立现代化的教育观念,在理论和实践方面探索新思路,运用新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开拓素质教育的新途径,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建磊.信息教育中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J].中国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7).

[2] 康宁.网络化与大学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