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技术专业实习小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影像技术专业实习小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影像技术专业实习小结

影像技术专业实习小结范文1

1.一般资料:

在2012年3—12月间,在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儿科实习的五年制本科学生中,选择76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43人,男27人,女16人;对照组33人,男15人,女18人,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1)实验组:在实习生进科室第一天,对学生进行入科教育,每日进行病史采集、病历书写、体格检查及临床技能操作等,同时加强教学查房、教学讲座、病例讨论等环节。将多种教学方法贯穿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临床常见病例,进行系统教学,选择PBL教学模式,从疾病的发病原因、流行病学分布、疾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及检验指标、治疗手段、疾病预后等方面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最后选择有经验的临床带教教师进行系统总结、归纳,让学生形成系统知识脉络。同时加强实践教学管理,重点培养学生的影像学资料阅读、检验资料的临床分析、心电图的操作与阅读,并且制定系统的学习计划,将常见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汇总,选择科室内有经验的临床医生进行系统教学与指导,加强学生对常见病的教学与培训,全面加强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2)对照组:采用传统实习方法,实习期间由学生针对疑难问题进行提出,教师进行详细解答,同时要求带教教师根据实纲与实习方案,对学生进行教学管理。出科时对学生理论及实践技能等环节进行考核,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

3.统计学方法:将学生的学习成绩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学生的理论成绩和实践成绩,学生的理论成绩(t=2.437,P=0.038)、实践成绩(t=1.948,P=0.042)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当前,我国医学生培养的基本模式是经过3~4年的医学理论学习后进入临床实习,通过尽可能多接触病人的方式,使医学理论知识得到感性认识,进一步建立临床思维,为将来的医学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医学生实习的培养目标是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临床适应能力和娴熟的临床技能。临床技能是一门综合性、技术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临床实习和实践是临床技能得以发展和创新的基础。随着目前医疗环境的转变,儿科实习存在很多问题,如实习同学面对考研与就业的压力;面对各种各样的医疗纠纷;儿科特有的工作特色;同时医学生在思想上对儿科实习不够重视;医患关系紧张,很多家长拒绝实习生问诊、查体,尤其是进行相关诊疗操作,严重影响儿科临床实习教学质量。齐齐哈尔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培养的是面对社区基层的临床专业全科医务人员,要做到全面实习,不应该忽略某个科室的实习。鉴于以上存在的实际问题,我们课题组进行此项研究。通过加强对学生进行重视儿科实习的培训,结合教学查房、教学讲座、病例讨论、把案例教学法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同时针对临床常见病例实行PBL教学模式,对常见病例的临床表现与治疗等分模块讨论,系统教学,并且加强儿科临床技能培训与儿科临床技能培养,让学生掌握儿科病史采集与书写、体格检查及临床技能操作等的特点,还了解儿科所特有的、有别于成人的人文关怀。另外交互式教学能够有效地改善临床操作,他要求学生完成涉及处理病人的各项临床技能和交流技能。

三、小结

影像技术专业实习小结范文2

在传统的医学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而言,是以接受知识为主要目的。在课堂上,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绝大部分学生可以通过自身的刻苦和努力获得较好的考试成绩,但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创造精神、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都造成了一定的限制[1]。临床实习则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实习医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重要转折点,实习内容不仅涉猎了前期理论学习的所有内容,还包括培养实习医生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和专业操守,并且掌握外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具有较强的临床、科研及运用现代科技武装自己并应用于临床的能力。因此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现代外科医生,必须具有高尚的医德、良好的心理素质、扎实的基本功和过硬的临床技术。可以肯定地说,临床实习是一个外科医生成功与否的必经之路和关键所在。

1 注重职业道德和人文素质的培养

1.1 职业道德精神的培养

作为一名带教医师,要明确自己在临床实习中的重要性和主导作用,带教中要为人师表和以身作则,不仅要悉心讲授医学知识,还要传授医疗道德和职业精神,因为职业精神是医学职业的特殊表现形式和重要组成部分,其取决于:①职业态度:即守岗敬业、恪尽职守、对医术精益求精;②职业理想:追求医乃仁术、大医精诚的专业精神;③职业立场:即医学的以人为本核心和人道主义精神。

1.2 人文素质的培养

一个外科医生的人文素质,其作用远远超过了他的专业素质本身,因此除了培养实习医生的职业道德、科学道德之外,还要帮助提高他们的个人修养、法制观念、学习态度和科学作风,集中表现为外科医师团结协作、关爱患者、对患者诚实守信、医患和谐相处的沟通能力;还要树立很强的事业心、责任感以及保持良好、健康的心态。

2 注重外科基本功的训练

随着外科有关新技术、新疗法的不断推出,临床医学也得到了飞速发展,无论是对疾病的诊断还是治疗,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临床外科医生,绝对不能忽视基本功的训练和掌握。

2.1 掌握外科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基本理论是指与外科临床有关的基础理论,除了掌握和实践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知识外,还应明确解剖学与外科手术、细菌学与外科感染、病理生理学与休克等相关知识的内在关联。因为基础知识对完成外科临床工作是必不可少的,所以还应熟悉、理解和掌握如输液和体液治疗、营养维持和补充、血液化学检验正常值及其变化意义、抗生素的合理应用等基本知识[2]。

2.2 重视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

合格的外科医生要具有科学的思维和熟练的操作技术,犹如一个雕刻家雕刻出一个精美的艺术品一样[3]。所以只有将手和脑的工作高度结合起来,才能将各种手术操作完成到最佳的效果。在过去动物外科实验所掌握外科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实习医生仍要以严肃的学习态度,无论是参观或是在手术台上,都需要严格掌握无菌观念和无菌术、各种穿刺及置管技能以及各种外科小手术的操作,如阑尾切除术、疝成形术、脓肿切开引流术等。当然,在这一点上带教医师也必须做到大胆放手,但放手的同时一定要加以具体指导,应该直接上台帮助他们,同时严格地、一丝不苟地要求他们进行操作。总结起来就是:大胆放手,具体指导,严格要求[3]。在实习过程中,手术无论大小都会获得新的体会和经验,不可偏废。还要掌握常见手术的适应证、术前准备、术后治疗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

3 让临床实习的医生尽快进入到临床管理者的角色之中

进入外科临床后,是将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外科基本技能转换和进入外科实践之中的关键步骤。

让实习医生积极参与病床管理,针对不同外科患者的不同病症、体征和辅助检查,获取疾病诊断的第一手资料并写好病历,在老师的启发、引导和帮助之下,主动思考和学习,得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细致地观察病情变化并总结治疗效果,归纳好病程记录,参与临床治疗工作。积极参加术前讨论和写出术前小结,参加疑难病例讨论和院内外科病例会诊工作,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重视医疗教学查房,通过基础理论与临床实际相结合,并采用讲解式、提问式及讨论式的教学查房,活跃学术气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

通过举办和参加外科专题讲座,重视外科基本问题的知识更新,培养实习医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对于外科新技术、新疗法的掌握和临床应用,必须通过学习和进一步实践才能熟练掌握和运用,由于外科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不断地深化和提高,外科传统观念也在变革和更新,比如,当前由于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对肝内外胆道的虚拟成像、三维重建等辅助检查可以为复杂胆道外科问题如肝内胆管结石和其他肝内病变的手术可行性评估以及手术设计的可靠性提供依据。

4 鼓励和激发实习医生参加外科临床科研工作

在临床医疗活动中,必然会出现一些新问题和尚未解决的问题,正确的科研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医疗实践中所遇到的这些问题。对于实习医生而言,要将科研工作视为外科医生的一项基本功和提高医生素质及业务水平的必要途径。选题要切实可行,无论何种研究,我们都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尊重研究结果、总结研究结论[4]。现代医学已经进入了循证医学时代,因此要求我们在医疗实践中为了病人个体的医疗目的,能够尽责地、明白地、明智地将目前所能获得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之中。通过参加外科临床科研工作,还要让实习医生明白一个道理:如果一位优秀的医学专家只是通过手术治疗疾病,他一生救治的病人是有限的;同样一名普通的外科医师,通过医学研究,提出一种新学说并开发出一个新技术,则可以使更多的病人从中获益[5]。

5 培养实习医生经常阅读有关医学专著和文献,合理利用互联网上的医疗信息和资源

未来时代的特点就是信息共享和资源交流,信息就是知识,知识就是力量,它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而临床外科的发展更是趋向于个体化、微创化、智能化和数字化[6]。外科学必须数字化才能实现网络化,外科学的发展也必须与数字化和统计学相结合,只有外科学与医学信息的有机结合才能推动外科科学研究和临床外科学的发展,因此越来越多地、熟练地使用多媒体化、网络化、虚拟化的理论和技术,对于现代外科医生的学习、科研、临床工作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影像技术专业实习小结范文3

1.1研究对象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医院2008级、2009级实习的本科生随机分为循证医学授课组和传统教学授课组,分别为78人和82人,其中男性138名,女性22名,年龄为21-24岁。两组学生性别及理论课平均成绩无显著差异。两组学生的骨科实习授课教师一样,且带教的4名教师在整个授课期间的内容无变动。

1.2循证医学授课组

分为8个小组,每组9-10人,首先由带教老师根据实纲要求,串讲骨科单病种的主要症状,病史采集需要注意的问题,查体需要注意的阳性体征,影像学表现及手术方式。让学生们制定讨论纲要,拟定待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去图书馆或互联网上查阅参考书或文献,查询需解决问题的方案及依据。然后由学生和带教老师讨论并制定诊疗方案。最后,由带教老师对循证的结果进行小结,教师在整个过程中主要起引导作用。

1.3传统医学教学组

分为8个小组,每组10-11人,入科后随老师从事日常诊疗活动,以带教老师为核心,由教师带领学生采集病史、查体、阅读影像学检查及提出下一步诊疗方案。最后由学生单独进行采集病史、查体及制定诊疗方案。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1.4评价方法

整体评价分为五部分组成,包括学生课前准备时间、课间主动发言次数,学习兴趣、授课满意率及考试成绩。其中学习兴趣采取视觉模拟10分制,完全没有兴趣为0分,非常有兴趣为10分。授课满意采用“是”和“否“的问卷调查模式。

1.5统计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对两种带教法中的学生课前准备时间、平均每节课学生主动发言次数、学习兴趣评分及考试成绩进行t检验统计分析。对授课满意率进行卡方检验。所有统计结果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2.1基本情况教师组4人,均为男性,年龄30-35岁,均为博士学位;技术职称:均为主治医师。学生情况:循证医学授课组共有学员78名,其中男性68名,女性10名;传统医学教学组共有学员82名,其中男性70名,女性12名。两组学生的性别及理论课平均成绩无显著差异。

2.2两组学员的课前平均准备时间分别为(125±22.5)min和(56±13.2)min,循证医学授课组学员的平均课前准备时间要远远多于传统医学教学组(P=0.000)。两组学员平均每节课发言次数为(28±1.8)次和(13±1.4)次,循证医学授课组学员的发言次数要显著高于传统医学教学组(P=0.000)。对评分为0-10分的学习兴趣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两组学员的学习兴趣分别为(8.4±0.9)分和(8.0±0.9)分,有显著性差异(P=0.002)。对授课满意的调查显示,循证医学授课组有96.2%的学员对教学方法感到满意,传统医学教学组有86.6%的学员队教学方法感到满意,两组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32)。虽然循证医学授课组学员的出科的考试成绩(86.2±5.6)分略高于传统医学教学组(81.5±5.0)分,但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3讨论

影像技术专业实习小结范文4

1 PACS(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系统

即医学影像存档与传输系统,是一种高效率、无胶片化影像系统,是应用于医院环境中对医学影像数据实施数字化管理的专业化综合系统,能全面解决医学图像的获取、显示、存储、传送和管理[1]。

2传统教学方式特点

2.1各类影像分支学科单独讲授,课程之间关联和融合性表现各异,学习过程中学生只能获得单种的影像诊断方法,缺乏各种影像方法的纵横比较。

2.2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尽管讲述了各类影像的基本理论、模式化的影像学特征,但是在临床工作中对实际的病例,选择哪种影像手段、如何综合分析各类影像结果仍使学生感到困难。如何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各类影像的特点(如超声、X线、CT、MR可以提供精确的定位和解剖学信息,放疗侧重于治疗,而核医学更侧重于观察病变的功能、代谢等等),从多个角度综合分析各类影像学资料,紧密结合临床得出合理的判断,是促进学生从课堂顺利过度到实习节段,从实习节段过渡到临床首先需要培养的能力。

2.3传统的授课方式主要以教师为主角,学生是被动的。部分课堂与临床分离、图像与患者分离、同一种病症影像手段相分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养成了依赖、被动的学习习惯,影响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3 实施方法与效果

3.1 系统建立PACS教学系统由我院PACS系统和影像多媒体教室组成,全院影像资料包括CR、DR、CT、MR、DSA、数字胃肠、乳腺DR、超声、病理、内镜、ECT全部覆盖。硬件组成:超大容量服务器及数据备份服务器各一台,高级工作站一台,多媒体投影系统10套(其中DICOM接口一套),标准配置电脑35台以及扩音系统等。软件支持:GD-PACS医学影像浏览、诊断报告系统及自动阅卷等。

3.2 系统操作方法 教师在主机上操作和控制多媒体教室内其它所有的电脑,当教师进行典型病例讲解时,通过操控,其他电脑的屏幕显示与主机保持一致,学生在有限的权限内对图像进行操作。教师让学生自行阅片,解除权限的限制,学生可以浏览PACS系统内所有的图像,方便了师生的互动及归纳总结。 教师应用PACS系统对学生进行技能考核,考核学生对知识、阅片能力的掌握情况。

3.3 教学效果我院PACS系统所建立的影像教学图片库包含了CR、DR、CT、MR、DSA、数字胃肠、乳腺DR、超声、病理、内镜、ECT的典型图片5000多例,涵盖了影像学中各个系统、部位的常见病、多发病以及典型病例,大大丰富了《医学影像学》的教学。图片质量非常清晰,学生可直接在多媒体实验室直接访问服务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和读片的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得到了学生及相关教师的一致好评。

4 PACS系统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优势

4.1学习质量和效率得到明显提高

传统的实验课采用观片灯读片,先由教师逐一讲解,然后学生分组轮换阅片。由于时间和图片资料的限制,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阅片数量少,而且受环境影响大,如:学生读片时相互干扰,受个人视力、阅读距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多数人不能不能完全认识和理解图片,造成实验课质量及效率低下,学生积极性不高,达不到预期教学效果[3]。

既往的教学片搜集耗费了教研室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原胶片模式影像教学资料利用率较为有限。一张胶片只能在一个教学场所使用,而且具有一定的使用寿命。传统胶

片的有效保存期限在20年以内,且随着阅读和使用次数的增加而缩短[4]。PACS系统运用之后,影像学教研室教师可直接在工作站上,通过平时收集、病例查询功能能直接获取所需的图像,操作简捷、方便[5]。教师把预先准备好的典型病例传给学生,带教老师只需对典型病例特征进行讲解,学生即可在各自的终端电脑前进行阅片。同时,利用PACS系统具有完备的影像后处理功能如:窗宽与窗位、添加定位线、缩放、旋转及标注与测量(大小、面积,CT值)、MPR、VR重建。学生可将图像调至最佳状态、双屏或三屏显示、前后对比,亲自感受并学习书写报告,提高自己对所见病变的诊断及认知水平,反复练习书写报告的能力[6]。利用PACS系统,老师可引导学生比较各种疾病的异同点,对某些疾病的演变进行动态观察、前后对比,加深学生对所学基本理论知识的记忆,例如:大叶性肺炎、肺结核、肝Ca的疾病发展过程。使学生形成比较影像学概念[7]。对于图像不理解的地方,可以从中查询出本院高年资医生审核后的最终诊断描述、诊断结果及病理结果。

4.2数字原始图像为教师提供了良好的教学资源

4.3特殊检查方法的优越性

对于影像中的动态检查如:胃肠造影、超声检查及各种介入手术治疗等,用传统的教学手段,通过一副或多副图像常常无法达到预期效果。PACS系统运用后,学生能见到动态操作过程及动态图像而加深认识,比如食道造影的动态过程。使学生动态、能动的掌握基本知识、技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4 “诱导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PACS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开展“诱导式”教学方法: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通过PACS网络上的图片自学,分析讨论,查阅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知识内容,全方位了解解剖学、病理学、内科学、外科学等相关学科内容,这种传统与现代教学结合起来的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局面,构建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形式。同时,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通过学习影像学资料,既能掌握某一部分病变的共同体征,又能掌握其不同的特点及独特性(即同病异影、异病同影的道理,以及(临床、影像、病理三结合的优势)[8]。

4.5 PACS为解决临床教学与法律不匹配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持

采用PACS后,影像资料可以共享,患者的胶片归属权不影响PACS内图像的存储和调阅。在使用资料时,可以隐去患者基本信息,从而保护了患者的隐私权。在临床教学中,实训基地的模拟人可较好地解决临床学习与患者隐私权的矛盾,而PACS既能解决图像共享问题,又能提供最直接的影像资料平台[9]。

4.6 学习方式多样化

PACS系统根据DICOM标准以扩展到医学影像学图像领域,同一患者的近期医学影像图像皆可在局域网内每一台PC机上调出,同时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使远程影像教学成为现实,使得学生可以主动学习,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4.7 实现了“无纸化”的考试

通过PACS系统,建立了《医学影像学》传统题和影像图片的题库,实现了无纸化考试。无纸化考试具有以下一些优点:①使得学生负担减轻,理论与读片合二为一。②方法新颖,学生容易接受。③考试的内容更加完善。④教师出题和阅卷的负担明显减轻,PACS系统中的软件会自动阅卷,生成评分。⑤节约了大量的纸张,使得成本明显减低 [10]。

影像技术专业实习小结范文5

在实习伊始,为了弥补我们对于今后工作环境有所了解,老师带领我们参观了两家获得GMP认证的制药公司以及一家生产制药机械的工厂,在这两次参观中使得我对制药行业的现状以及标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有了更为恰当的了解,对以后将会进入的工作环境有了更为真实的体验。当参观两家获得GMP认证的两家制药公司时就着实令我们吃惊不小,与周围的简陋建筑不同,这两家公司的大楼外观虽然都朴素而简洁,但是在厂区内部的花花草草却给人一种宁心静气的感觉。一踏入公司内部更像是踏足了另一个世界般,洁白无瑕的内部环境没有一丝灰尘,而在一些拐角处都尽量采用了柔和的弯角处理技术似乎是为了避免人员或者物品在运送时磕伤与碰损。在即将进入生产车间时我们被吩咐穿上实验服与鞋套,之后依次通过人员流动通道进入男子/女子更衣室1、男子/女子更衣室2抵达缓冲区,在那里我们稍许洗净了双手终于来到了生产加工车间。之后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纷纷见识到了不同规格的软、硬胶囊、片剂、粉剂、颗粒剂等各种制剂生产车间中陈列的设备以及为这些药品内外包装的机械、晾干的防爆车间等其他一些我们从前所不知的区域,在工厂人员的介绍下让我渐渐了解到药物被生产出来的整个细节过程,那些从书本与实验室中所学到的知识慢慢地立体起来;之后的参观旅程中我们还见识到了专业的物理、微生物实验室,这些实验室台面上的部署虽然感觉与我们在学校中所接触的差别不大,但无疑其中的环境要求、技术要求以及试验设备相比较学校实验来说更为严格;最后我们还参观了实验用水的生产工艺,听着专门负责人员的讲解,我深感其中的复杂,原来我们平时实验所用的水并不像看上去的那么简单,而对于制药单位来说更是如此,对于每一滴水都有严格的标准,就算是没有用过的纯水也最多只能保存48小时而已。再说下我们参观的生产制药机械的公司吧,一如上两家制药公司,这家位于市郊边缘的公司厂区内部也一片绿荫镜湖之景,在参观室我们仔细查看了他们生产的洗瓶机、装药机等的操作过程,深深明白了电脑控制与自动化生产对于药品质量的重要性,同时也了解到了各种生产环境所要达到的环境级别标准并且还参观了实际的生产车间,亲眼目睹了一台台机器从流水线上被制造出来。因此通过这两次的厂区参观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光依靠书本上所学到的刻板知识还是不够的,在实际操作中不同机械的使用方法、不同工序所需要的环境要求以及制备不同药品运用的设备规格都大相径庭,书中所记载的知识最终还是要通过自己的不断实践来使自己真正融会贯通。

在之后的一段日子里我们所实习的是不同软膏剂的设计制备实验,面对不同的药物材料、不同用途的辅料设计并制作出不同的软膏剂着实令我们这些习惯按照书本实验的学生们有些不知所措。一开始面对那些熟悉的药物有效成分与辅料却没有给出改如何配置的我很是为难,于是我只能先从查询资料开始,在彻底弄清这些药物有效成分以及相对应的辅料的搭配与用途后,我谨慎地设计起药物的配方与制法,在确认无误后的我开始比对书上相似的药剂制法制作出所需要的软膏剂,最终经过几天的努力我们纷纷做出了老师所需的不同软膏剂。虽然大家做出的软膏剂各有千秋,有水溶性的、脂溶性的、乳剂,但作为一个开放性实验,从药材起步到最后的成型的我们无疑都是成功者,老师这么说道,毕竟这是我们第一次脱离课本以自己所学的知识独立设计出并制备出合适的药剂。尽管在这段时间我们因为自己的知识不足吃了些苦头了,但是在学校中遭遇挫折总比在以后在公司中犯错误好,因为在学校实习中一旦我们遇到困难还能请教老师、实在不行还能从头来过,可是真的当我们抱着这种一知半解的态度到了社会上所惹出的麻烦就不仅仅是把试剂倒了重新来过这么简单了。所以这次学校实验室的开放性实验实习绝不单单只是培养了我们的动手能力,更是让我们学到了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我们意识到了自己在某些方面的不足,这次的实习可以说是为我们日后正式踏足社会公司起到了一定的缓冲作用。

经过参观工厂与动手制备这两种实习方式后,我获得了一些经验和收获:

(一)只有摆正自己的位置,下功夫苦练基本功,日后才能尽快适应自己的工作岗位

(二)只有熟悉自己的工作环境,知晓各设备的工作原理,日后才能保持好的工作状态

(三)只有拥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保持着团结意识,日后才能把分内的工作做好。

影像技术专业实习小结范文6

【关键词】 临床教学 医学生 实习前 临床思维 强化训练

医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对人体各系统常见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有了一种纵向的认识。其在进入临床实习后,需要对所学知识有一个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纵向与横向交叉,融会贯通,综合应用的过程,这一过程就是临床思维能力[1]。如何快速提高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有必要探索一种实用性强的思维程序。2006年我们采用多媒体技术支持的病案讨论方式,对我院临床医学系2002级80名医学生进行了实习前的“临床思维基础流程路线”强化训练,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多媒体案例讨论的特点与方法

1.1 多媒体案例讨论是通过基本病例素材、体查结果、病案图片以及电影综合运用的临床病例讨论方法。它可以生动地向学生展示患者的原始资料,是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学生前期的专业理论学习是系统的,其知识为纵向联系,而在实际临床工作中所接触的病人是一个包含人体所有系统的个体,它首先告诉我们的就是症状,例如:“发热、头痛、咳嗽、恶心”等,这些症状可以同时涉及人体几个系统,甚至有几十种疾病都会产生类似的症状。这就要求学生们在复杂的症状群中,利用分析、推理、归纳、判断等思维方法,最后确诊为某一种疾病,使患者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多媒体案例讨论就是指导学生从案例的症状入手,对所收集的病史资料、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整理、归纳,总结出病例的特点。通过多媒体,以揭迷的形式向学生们逐层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们进行深入讨论,横向、纵向拓展学生们的视野,使学生们从病案中找到病情发展的规律性特点,确定诊断,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教师为学生们展示临床思维流程规律,让学生们在病案讨论中通过对比更容易找出自己在诊断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强化训练,使学生们脑海里对临床思维基本流程留下深刻的印象。通过正确的思维方法,使学生们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在将来的工作中避免误诊、漏诊,减少弯路。

1.2 方法

首先,在教学前选择有代表性、有特点、从简单到复杂、从复杂到疑难的示教病案,作为临床强化训练中的讨论病案。以多媒体的形式将病案的病史资料、体查结果、简单实验室检查结果,逐层向学生们展示。教师将所要提出的问题及问题的答案预先进行整理,同时准备病案的相关图片,为教学之用。

其次,在训练开始,由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向学生们展示案例背景,并以案例背景为基础,引导学生们针对案例的内容,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总结该案例的临床特点及实验检查结果的特点。教师对学生们的总结予以补充肯定后,公布答案,并提出第一层临床讨论题:“假如你是一名医生,急诊收治该病人。结合现有病史、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你首先考虑哪些疾病?其次还要考虑哪些疾病?为什么?还需要做哪些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来明确和鉴别该疾病?”针对这些问题,由教师引导,在学生中间以头脑风暴的方式进行充分讨论,并请多名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其后,教师公布答案、针对学生们在讨论中提出的相关疾病,一一进行鉴别,并对学生们提出的各种问题进行解答,随后,提出第二层的临床讨论题:“该病例的确诊诊断是什么?诊断依据是什么?”请各小组讨论,提出小组意见。由教师进行补充后,提出第三层课堂讨论题:“该病例的治疗原则是什么?如何制定治疗方案?”再请多名学生发言,最后教师对整个案例进行小结,并向学生们展示临床思维基础流程路线[2]:①从症状入手,收集病例资料:即针对患者发病后出现的临床表现,对病人的病史资料进行详细地收集。②整理病例资料:即针对所获得的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归纳、分析,总结出其具有的临床特点。③扩展思维:即针对所总结出的临床特点,要考虑哪些疾病?这些疾病中的哪些症状与该病案的临床特点相符合?要求学生们充分利用所学过的医学知识去思考,即“头脑风暴”。同时,要求学生们课后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去了解和发现那些少见的、罕见的或未知的疾病。④分析、鉴别:针对上述所涉及的疾病,再进一步分析每种疾病的特点,并与病案的临床特点进行对比,找出每种疾病与病案资料的相同点和不同点。⑤确定初步诊断:通过上述分析,筛选出与病案资料特点最吻合的疾病为初步诊断,并寻找诊断依据。找出病案中还需要完善的内容,进行补充。还需做什么实验室及辅助检查来进一步确定或排除所诊断的疾病。⑥针对所确定的诊断,制定完善的治疗方案,通过治疗并对患者治疗结果进行随访。

通过教师对临床思维基础流程路线的详细讲解,在学生们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然后按照流程路线的指引,由学生们自己进行分析不同类型的案例。通过强化训练,使学生们体会到临床思维方法中最基本和规律的技能。

2 结果

2.1 我们对2002级临床医学系80名医学生在进入实习前进行了集中强化训练,训练结束后进行了无记名评估:对通过本次强化训练,你是否增强了对临床思维基本方法的认识?你是否对这种强化形式感到满意?你认为在进入临床实习前开展临床思维强化训练是否有必要?等问题进行了问答。结果临床医学系80名学生均认为对临床思维方法的认识有所增强,78名学生对这种强化训练形式感到满意,2名学生感到较满意,80名学生均认为临床实习前有必要进行一次临床思维强化训练。

2.2 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工作6个月后,我们于2007年3月对2002级临床医学系80名学生又进行了无记名评估:就你在6个月的临床实习中是否用过临床思维基本流程路线?效果如何?通过6个月的临床实习,你认为在临床实习前有无必要进行临床思维的强化训练?等问题进行了评估。结果,80名学生均在临床实习中使用过这套方法,有68名学生认为收效好,有12名学生认为较好。80名学生通过6个月的临床实习,均认为实习前有必要开展临床思维强化训练,有部分学生还建议在临床实习中应当定期开展临床思维的强化训练,使临床技能不断得到增强。

3 讨论

医学生通过前期的医学教育后,虽然对人体各系统的疾病及发病机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这种了解是一种被动的死记硬背。一旦遇到现实病人,要做出快速、准确的诊断,就存在很多困难,主要表现在:知识面窄,不知道如何去扩展,先入为主,对常见疾病,思维简单,考虑问题不全面等等[3]。我们通过实习前临床思维强化训练,通过多媒体技术案例讨论,配合整套临床思考问题,逐层进行讨论,使学生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按照临床思维流程路线,通过学生们充分讨论和教师的详细解答,使学生们在进入临床工作前脑海中就有一个清晰的思维路线和一个可依据的基础模式。告诉学生们在诸多临床表现中,如何通过收集病案资料、归纳分析,综合做出初步诊断,怎样进一步检查寻找证据,达到正确的诊断病情,并在实习工作中进行不断的强化,最后达到熟能生巧的灵活应用,不断创新的目的,使学生们在工作中少走弯路,减少误诊及漏诊的发生。我们通过对2002级临床医学生们的强化训练,并在实习后6个月对经过强化训练的同学进行随访调查,80名学生均在这次强化训练中收益,提示这套方法值得在学生实习前和毕业生参加临床工作前推广。

培养人才是高校的基本职能,教学是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对临床医学生来说,正确的思维方法至关重要。临床强化思维路线,不仅对简单的常见病适用,对疑难杂症同样的适用,通过正确运用还可以分析判断和发现未知的疾病。因此,临床思维流程路线具有启发性、调动性、针对性、实用性、知识性、灵活性等特点,为学生们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立体吸收知识的空间。在学生们进入临床实习前进行临床思维的强化训练,有利于学生们在实际工作中已不断巩固、补充、创新和升华自己的临床技能。

参考文献

[1] 陈文彬,潘祥.诊断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