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传染病医疗救治体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传染病医疗救治体系范文1
【关键词】平战结合; 门急诊流程;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在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领域取得了重大成绩。传染病的发病率大幅度下降,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乙肝病毒感染率和乙肝发病率开始下降;鼠疫、霍乱等烈性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已得到有效控制。但是随着现代交通的快速发展,人类的交流更加频繁,新发传染病和突发传染病仍随时可能在全球大流行。因此,建立能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救治队伍和公共卫生应急医院很有必要。2003年我国发生非典型肺炎大流行,2004年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因运而生。
1 平战结合的门急诊建设
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占地33.3公顷,总建筑面积9.0228万平方米,是上海市人民政府作为2004年一号工程,投资建成的集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于一体的重大工程,是上海市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优雅的环境、高水准的硬软件设备为战时应对上海市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起到坚强的支撑作用。但是在没有突发传染病的时期,如何利用好这所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院,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门急诊是医院的窗口,是患者满意度的关键部门。平时要充分利用好医院的设备,人才技术资源,在传染病病源明显下降的情况下,要开展多学科的医疗技术服务。以传染病专科门诊为特色,做精做细专科,突出传染病专科特长。同时不断拓展业务,发展综合实力,作大作强综合。这样才能留住人才,锻炼医护人员队伍,使传染病医院建设能可持续发展。
2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事关国家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社会和谐稳定。当遇到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大批量伤病员来院就诊时.医院接触伤病员最早的部门就是门急诊,因此,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后勤保障快速救治通道和管理体系时.加强门急诊的应急管理是做好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后勤保障任务的关键一环。我院门急诊为了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专门成立了应急指挥协调中心、综合救治专家指导组.构建了完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快速立体救治体系。对医护人员进行全员培训,使职工熟悉平时的门急诊流程和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应急预案。如果发生疫情医院将立即停止或减少对非传染病患者的收治腾出专门病区应对突发事件。例如2009年突发H1N1疫情时,迅速调整门急诊流程,来自全市的H1N1患者可迅速通过急救绿色通道进入专科病房。
3 特殊门诊(区)管理
我院按照不同病种化分呼吸道门诊(发热门诊)、肠道门诊、艾滋病门诊、肝病特色门诊,有明确的清洁、半污染、污染三区域划分和合理的人流、物流通道。实行首诊负责制;健全、完整的患者登记、统计报告、传报制度。
对发热、结核、肠道、艾滋病患者诊治做到五不出门(区),接诊做到患者一人一诊室,保护患者的隐私权。对救护车送我院已确诊的甲级传染病患者走绿色通道直接进病区减少污染机会。
4 肝病特色门诊
肝病特色门诊为我院的特色。设在门诊核心区域。派出医院医德医风端正、技术精湛、经验丰富的专家、医师出诊。随着大专科的发展,逐渐形成多个特色综合门诊,如中西医结合肝病、孕妇肝病、小儿肝病、肝胆外科等,发展专病特色门诊。专病特色门诊管理要做到“三定一优”,即固定出诊时间,固定诊室,固定出诊人员,保证优质服务。为医院的专科专病建设搭建了一个窗口和平台。
5 非感染综合门诊
常态时期,传染病医院传染病病源较少,为了培训锻炼医护人员有精湛的综合救治能力,我院设置内科、外科、小儿科、妇科、五官科、中医科、保健科为员工及非传染病患者在有隔离防护措施的条件下提供服务,临床服务设置和仪器设备为专用,避免环境污染和交叉感染。方便医院员工及周边社区居民就诊。
6 优化服务流程
门急诊既是其医疗质量的综合体现。又是其诊疗技术水平的集中反映,更是衡量其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加强预约门诊服务是解决目前患者对就医“三常一短”现象的较好措施之一,目前我院采取的预约服务方式为加入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医疗管理公司预约平台、接诊医生直接预约、电话预约、网上预约。门诊分诊台有专人护师负责预约信息的处理,通知约诊专家预约门诊量,使专家有充足的工作准备,预约的患者均能得到满意的诊治,专家如有坐诊时间的变更分诊台护师随时告知预约患者,给患者重新选择的机会,节省了患者时间,减少了门诊候诊区人员拥挤,避免院内交叉感染的机会。
合理配置资源、创新服务模式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努力构建集平战功能于一体.科学合理的现代化、智能化综合性门急诊服务流程。为战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常态服务居民创造平台。相关科室随时做好防范工作,既要加强自我保护,也要使就诊患者相对隔离,并确保传染病患者及时收入院,专病专治,尽量缩短就诊时间,避免交叉感染。我院门诊服务流程设计在充分满足平时患者就诊需求的情况下.在门诊大厅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就诊绿色通道,楼前广场场地宽阔,交通便利。车辆进出各病区道路通畅,当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利于大批量伤病员及时送来我院直接转入各病区。加强平战结合门急诊管理,在扩大非传染病源的同时优化服务流程杜绝院内交叉感染。
总之,从维护传染病医院门诊急诊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除了拓宽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树立良好的“窗口”形象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努力降低成本,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苏义,石平,易学明,等.平战结合的门急诊服务[J].中国医院管理,2009, 29(5): 23-24.
[2]吕占秀,周先志,张伟平,赵春惠主编 现代传染病医院管理学[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 15-19.
[3]苏义,刘俊麟,王媛,等.以人为本的现代化门诊模式构想[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6,19(1): 74—76.
[4]万文,陈英耀,陈敏生,等.我院现行门急诊服务流程的情景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09, 29(6): 34-36.
传染病医疗救治体系范文2
(一)进一步做好防治工作。各级防非指挥机构对此非常重视,先后召开会议、下发通知,要求各级、各部门切实引起高度重视,提高警惕,严格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当前我县防治工作的重点为:一是各级防非指挥系统(各乡镇、县直各大口)、定点医院、发热门诊、防疫机构要立即进入临战状态。各单位要尽快建立健全安全防范机制和责任机制,严格24小时值班制度,单位领导和值班人员的手机要24小时开通,确保信息传递及时、准确、无误。二是重点搞好从来我县人员的监测和统计上报。,县直各大口、各乡镇对辖区内在打工、上学的人员尽快摸清底子,及时掌握每个人的返乡时间,保证人员回来后能及时进行隔离、观察,一旦发现有可疑症状的按有关规定及时转运。恢复车站留验站的工作,对从来沭的旅客和返乡人员进行登记和体温监测,凡体温超过38℃的人员要送就近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进行留验观察,对具有其他可疑症状的,要按照程序立即转定点医院进行隔离观察。全县52处固定监测点要坚持“属地管理”的原则,对从地区来我县的人员一律严格执行隔离、登记、查体制度,遇有发热、疑似病例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各监测点对辖区内从来沭人员务于当日下午5:00前统计好并上报县防非指挥部办公室。全县各级医疗单位要严格执行网络直报制度,对发现的疑似病例通过上网直报国家疾病控制中心。三是加强定点医院、发热门诊的建设和管理。在科室设置、人员配备、器械物资准备等方面,严格按照上级有关规定做好充分准备,确保疫情来临时能拉得出、用得上。各定点医院、发热门诊要在搞好疫情值班的同时,继续加强对业务人员的培训和演练,做好监测、流调和医疗救治等一切准备工作。要进一步规范接诊程序,严格首诊负责制,加强对发热呼吸道病人、发热肺炎病人的预检分诊工作,对体温超过37.5℃的,要按照发热病人就诊流程到发热门诊就诊观察,及早发现、隔离、治疗病人,并认真落实门诊医护人员防护措施,避免交叉感染。
(二)积极做好狂犬病的预防控制工作。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县的宠物热也在升温,养犬数量大幅度增加,犬类动物咬伤人的事件时有发生,给狂犬病的传播蔓延埋下了隐患。去年8月份以来,我县已连续发生了多例狂犬病人死亡病例,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成为当前我县新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为此,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
一是加强养犬管理,严格执行养犬许可证制度。单位和个人养犬必须提出书面申请,并由所在单位或村街居委会出具证明,报辖区派出所审核同意,经畜牧兽医部门对养犬进行检疫及免疫预防接种后,再到相应机关办理养犬登记注册手续,领取《犬类准养证》、悬挂犬牌后方可饲养;所有养犬一律实行拴养或圈养,每年至少接受一次免疫预防接种。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批准不得私自养犬。对所有狂犬、野犬一律捕杀。
二是规范救治程序,严格疫点处理。所有受到犬类及其它动物伤害的人员,应立即到医疗卫生部门进行诊治,医疗部门应严格按照狂犬病救治程序对伤者进行伤口消毒处理,并全程注射人用狂犬病疫苗。任何单位和个人一旦发现狂犬病疫情,应立即向卫生防疫部门报告。卫生防疫部门在接到疫情报告后,要迅速赶到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进一步核实诊断,确定疫点,凡是被确定有狂犬病发病的村街,单位及其周围5公里以内的所有犬类一律捕杀,捕杀后的犬类必须焚烧、深埋,严禁食用。
三是加强宣传教育,严格落实工作职责。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多种形式和手段,广泛宣传狂犬病的严重危害,普及有关防治知识,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自我防护与主动配合防治的意识,提高其防病救治能力。要切实加强对狂犬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组织领导,公安、畜牧、卫生等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切实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落实以“动物和暴露人免疫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传染病医疗救治体系范文3
自2002年11月16日广东佛山发生首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至今,全国已发生确诊病例5300多例,其中医护人员近千例,发病人数占到近20%,有的医院参加救治的医护人员几乎全军覆没。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人类灾难,我们的广大医务工作者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生命赞歌,成为新时期最可爱的人。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过程中如何做好医护人员的防护,实现医务人员零感染的目标,已成为国际社会和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也是卫生界近期必须突破的重大科研课题之一。现就医护人员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高感染率的原因及防护对策探讨如下。
1 原因
1.1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一种医学界首次出现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其传播速度快、能力强,人们对它的认知程度普遍较低。由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在人类首次出现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起初,人们对它普遍缺乏认知,仅把它当作普通感冒或典型肺炎等进行治疗,而没有任何防护意识,直到发现跟其密切接触者出现同样症状,且常规治疗无效时,才考虑为传染病。等逐级报告,经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证实为一种急性传染病时,部分密切接触的医护人员已被感染或发病,并造成医护人员间的传播。
1.2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作为一种新的传染病,人们对它普遍易感 在首例“非典”病例出现前,人们从未接触过这种病原体,体内未产生过任何针对该病原体的抗体,一旦接触,极易发病。
1.3 医护人员作为救治病人的主体,跟“非典”病人接触的几率相对较大 在“非典”病人发病救治过程中,医护人员首当其冲,且当其住院治疗时,病情已相对较重,传染性强;治疗时又需近距离密切接触,感染机会多,发病率高。
1.4 疾病控制信息不畅,为非典的进一步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早在2002年11月份,广东就已有非典病例,至2003年1月份就明确了其传染性,但直到3月份北京等地的医护人员对非典还不甚了解,如华北首例非典病人及其亲属自3月份从山西到北京就医期间,就怀疑感染非典,并电话广州咨询,但均被否认,以致于多家医院的接诊医生毫无防备,造成众多医护人员感染并传向社会,这也充分说明了我国疾病控制机制存在重大缺陷。
1.5 医护人员的防护物品不足,质量差,个人防护意识淡薄也是医护人员感染率高的重要原因 就呼吸道传染病而言,除流行性感冒因其病原体变异较快,疫苗预防效果有差异外,麻疹、结核等其他疾病均可有效疫苗控制,人们对其已无恐惧,防护物品已基本不用。非典作为一种突如其来的新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传播速度之快、来势之猛,让人们措手不及,防护物品严重不足。正如北大人民医院院长在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王志采访时所言:“我们在市场上已买不到防护用品,甚至连白布都难以买到。”许多医疗单位自己加工防护用品,防护效果可想而知;即使是购得的成品,防护质量也难以保证,从济宁市防护用品使用调查情况看,其合格率不足70%,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天气较热、身体不适,特别是一些戴眼镜的同志,在穿上防护服、戴口罩和防护镜后,镜内出现哈气,视线模糊,眼镜下滑及个人防护意识淡漠等因素的影响,便身不由己的用已污染病菌的手触摸身体的暴露或非暴露部分,造成感染。
1.6 医院建筑格局不适于传染病的控制,通风条件差,是造成医护人员非典感染率高的又一原因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作为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没有有效生物制品预防的情况下,通风应是其预防的首要因素。传染病医院应为医疗救治的主战场,但由于人们对其认知程度差,防护意识不强,大部分病人都到综合性医院治疗,因其建筑格局较为封闭,不适于传染病的控制,极易造成院内传播,如北大人民医院。
总之,笔者认为人们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认知程度差;疾病控制机制不健全、信息传递不畅和医护人员个人防护意识淡薄是造成医护人员感染率高的三大主要原因。
2 措施
2.1 建立健全国疾病控制机制,充分发挥各级疾病控制网络作用 加大医防沟通力度,全面建立一套信息畅通,反应迅速,监测到位,措施得力的专业防范和社会防范相结合的国家疾病控制体系。管我国自50年代始就自上而下地建立起了一整套疾病防治体系,但随着大部分传染病的有效控制,各级政府的投入越来越少,特别是县乡两级投入严 重不足,致使许多疾病控制工作流于形式,兼有重医轻防观念的影响,医防沟通减少,信息传递减慢,影响政府对重大疾病控制工作和突发性事件的决策和处理。
2.2 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加大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个人防护意识和防护水平时刻保持对传染性疾病的警惕性。各级各类医护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必须时刻保持对传染性疾病的洞察敏锐性,克服侥幸麻痹心理,特别是发现某种特殊疾病异常增多时,在及时报告有关部门的同时,应尽快采取隔离措施,加大防护力度,及早做好个人防护,坚决杜绝非典在医护人员中高度感染情况的重演。
2.3 国家应加大非典疫苗和医护人员防护用品的开发研制 尽快研发出轻便、实用且效果好的防护用品和有效疫苗,并有足够的储备以备应急之用。在该项目的开发研制过程中,国家可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鼓励科研人员从事疫苗和防护用品的开发研制,各有关部门要加大市场监控,坚决杜绝不合格产品流通上市,确保医护人员有合格的防护用品及有效疫苗使用。
传染病医疗救治体系范文4
【关键词】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感染管理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6.03.020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of infectious disease department of GradeⅡ and/or higher level public hospitals in Nanning of Guangxi,and to provide evidencebased scientific basis for continuous improvement and decision making of health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Methods34 GradeⅡ and/or higher level public hospitals affiliated to Nanning Municipal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were investigated by site surveys and questionnaires.The investigation included establish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 department,layout process,personnel on duty,training,personal protection,hand hygiene,medical waste treatment,etc.Results24 out of 34 hospitals set up infectious diseases department,wherein all of them established infection diseases pretriage point(100%),17.6% had reasonable layout and ventilation flow,971% had disinfection and isolation conditions,and only 5.9% had fulltime staff who were 24 h on duty in infection diseases pretriage point.Qualification rate of hand hygiene facilities was 79.4%.In addition,all the hospitals with infectious diseases department had infectious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knowledge training,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dedicated vehicle which transport patients with infectious diseases,intersection of medical waste disposal unit,and every day working environment cleaning and disinfection(all 100%).ConclusionMost of the hospitals especially GradeⅡ and/or higher level public hospitals set up infection diseases department and carry on daily work according to requirements.However,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establishment and infection management because of various reasons.Thus,investment should be increased,relevant requirements should be implemented,and quality of management should be continuously improved.
【Key words】 hospital;infectious diseases department;infection management
感染性疾病科在传染病防治及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非常大。为全面了解我市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感染性疾病科的建设及运行情况,给卫生行政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2015年笔者对南宁市各医疗机构感染性疾病科现状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共调查南宁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所属二级以上全部公立医疗机构34所,其中综合医院13所,专科医院21所。
1.2调查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1]、原卫生部《关于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原广西卫生厅《广西壮族自治区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工作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等相关文件设计调查表,统一培训,采用现场调查及发放问卷的调查方法。内容包括感染性疾病科的设置、布局流程、人员值守、培训、个人防护、手卫生、医疗废物处理等。
1.3统计学方法调查的所有数据以百分比(%)表示,采用描述性分析。
2结果
2.1感染性疾病科的设置情况所调查的34所医院中有24所设置了感染性疾病科,设置率为70.6%(24/34),其中13所综合医院设置率为100%;专科医院21所,设置率为52.4%(11/21)。专科医院中,妇幼保健院8所,设置率为62.5%(5/8),中医医院9所,设置率为66.7%(6/9),其他专科医院4所,设置率为0。
2.2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情况34所医院中设立传染病预检分诊点、开展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个人防护用品配备、专用车辆转运传染病人、医疗废物交集中处置单位及每天对工作环境进行清洁消毒等合格率均为100%,97.1%(33/34)的感染性疾病科具备消毒隔离条件,手卫生设施合格率为794%(27/34),布局流程和通风合理合格率为176%(6/34),预检分诊点配备专职人员24小时值守合格率仅为5.9%(2/34)。见表1。
2.3培训情况职业卫生防护培训率为100%,传染病专业诊疗知识和消毒隔离技术培训率为97.1%(33/34),相关法律法规和传染病防控紧急处理培训率为91.2%(31/34)。见表2。
3讨论
医疗机构感染性疾病科的建设是一个重要的传染病防控的公共卫生措施,体现了社会主义医疗体制在传染病防控中的优越性。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政府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的重视,感染性疾病科的建设得到了相当大的投入[2]。此次调查发现,大部分医疗机构,尤其是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能按照原卫生部《通知》及原广西卫生厅《规范》的精神,设置感染性疾病科并开展日常工作,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对感染性疾病科的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都在不断完善感染性疾病科的建设和管理[3]。
感染性疾病科感染管理情况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控的质量与安全。此次调查发现,各医疗机构均较重视感染性疾病科的感染管理,在硬件设施、人力、物力等方面尽可能给予支持,保证感染性疾病科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能力和服务水平。34所公立医疗机构均全部设立了预检分诊点,对发热病人及其他有公共卫生意义的传染病病人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有效分流,同时每天对工作环境进行清洁消毒,避免了院内的交叉感染[4]。全部公立医疗机构均对工作人员开展传染病防控相关知识的培训,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及手卫生用品,使用专用车辆转运传染病病人,对提高传染病防控水平,防止院内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5]。另外南宁市已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已基本实现全部医疗机构的医疗废物交由集中处置单位统一做无害化处理,起到了防止疾病传播,保护环境和保障人体健康的作用[6]。
目前,感染性疾病科建设及医院感染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1)此次调查发现感染性疾病科布局流程及通风合理的仅占17.6%,主要原因是部分医院现有面积有限,相对独立区域较难划分;采用临时建筑对旧建筑进行有限改造导致工作和就医环境简陋,如诊疗区给排水设施不全,通风设施和冷暖设施不能满足工作需求等。(2)预检分诊点配备专职人员24 h值守的仅占5.9%,传染病防控关口无法有效前移。主要原因是受医院环境限制及运行成本的影响,大部分医院采用的是非正常上班时间由急诊科护士预检分诊的做法,造成发热症状的可疑传染病人仍混杂到门急诊患者中,对其他病人健康构成了极大威胁。(3)人员培训不够到位,缺乏传染病的诊疗经验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此次调查发现综合医院相关法律法规及传染病防控紧急处理培训率分别为84.6%和769%。由于感染性疾病科医务人员大多来自内科临床,缺乏系统的传染病知识培训和临床实践,一些医务人员不清楚发热病人的就诊流程,不掌握常见传染病的症状和体征,存在漏诊、误诊的现象;不熟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在应对一些紧急突发事件时较为被动。(4)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及手卫生仍有欠缺。反映在一级防护所需用品的配置率较高,而二级防护用品如防护服、防护口罩、眼罩/防护面罩、鞋套/靴套的配置率偏低,尤其是除传染病医院之外的其他专科医院更为明显。手卫生设施中非手触式水龙头及干手纸巾/干手器的配置低于90%。在现场调查中也发现部分医务人员对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和正确穿戴不熟悉,存在职业暴露的隐患[7];手卫生方法不正确,手卫生作为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措施未能得到有效落实[8,9]。
尽管目前感染性疾病科的建设及感染管理存在一些问题,但作为传染病防控的一个重要手段,只有加强对感染性疾病科的建设管理,才能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的能力,因此建议:(1)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医疗机构要加强对感染性疾病科建设和运行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加大投入和支持,加强感染性疾病科新建和改建的审核与指导[9]。而且建设过程中应贯彻适用、经济、卫生、安全的原则,要充分考虑合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10]。感染性疾病科的设立要相对独立,内部结构做到布局合理,分区清楚,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要求。为医务人员提供安全、可靠的工作环境,做到功能到位、流程合理、安全卫生、经济适用,全面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能力和服务水平。(2)明确感染性疾病科的功能,科学设置预检分诊点:随着各医院就诊流程不断改善和通道多样化,大型医院很难设立一个可以对全部病人进行预检的分诊点。在正常情况下,感染性疾病科常规设立自己的预检分诊点,出现疫情时医院才设立门急诊分诊点。(3)加强人员培训,提升传染病救治水平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卫生行政部门可根据传染病流行情况组织相应的培训,但主要还是依靠各医疗机构在日常工作中采取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方式,如专科进修、网上培训、科内小讲课等。(4)明确感染性疾病科消毒、隔离与个人防护要求,做到科学防控。原卫生部或国家卫计委颁布了《消毒技术规范(2012版)》《医疗机构空气净化技术规范》《医院感染隔离技术规范》等一系列规范,并根据各类传染病的传播特点也下发了相应的预防控制指南。各医疗机构可依据相关要求,配置必要的消毒隔离及个人防护手卫生用品,并且在日常工作中切实落实。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S].2014.
[2]蔡霞芳,赵淑玲.感染性疾病科规范化建设初探[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09,25(1):6870.
[3]严书棣.感染性疾病科建设现状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22):35363537.
[4]高晓东,胡必杰,沈燕,等.上海市71所医院环境清洁消毒及监测现状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2):20662068.
[5]朱爱芳,邓雪珍,王雪珍.感染性疾病科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及健康管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1):653654.
[6]丰素娟,刘遥张洪,等.深圳市2011年医疗废物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11,18(4):370373.
[7]张卉.感染性疾病科门诊职业安全存在的危险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4):383.
[8]田素芳.医务人员手卫生的行为干预与医院感染的相关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3):28882889.
[9]袁咏梅,邵苏吉,周慧珠.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与改进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5):3219.
传染病医疗救治体系范文5
“非典”后十年,广东省卫生系统不断完善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三大体系建设,全面加强基础建设、人才培养、内涵建设、科学管理等,构筑起了保障群众身体健康的防疫大堤。广东省卫生厅厅长姚志彬向《中国医院院长》记者讲述了广东省医疗卫生体系十年磨剑的点滴。
《中国医院院长》:广东省卫生系统用十年时间铸建起防疫大堤。面对新疫情,此防疫大堤如何发挥拦截作用?
姚志彬:“非典”十年来,广东省卫生系统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四方面:广东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卫生应急机制体制建设全面加强,医疗救治水平进一步提高,健康教育工作扎实推进,粤港澳以及国际合作进一步拓展。
可以说,过去十年是广东省卫生事业投入最多、改革力度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群众受益最广的十年。
就传染病疫情控制而言,传染病防控非卫生部门一家之力,需要政府多部门协调,调动全社会积极参与。现在,政府多部门的合作机制已经建立,社会参与的自觉性提高。其次,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逐渐完善,对疫情早发现提供了更可靠的保障。再有,随着卫生应急机制体制的建设健全,发现疫情后的反应速度与十年前不可同日而语。
同时,防疫大堤在一次次实战中不断加固。2006年,广东省成功处置了4起人感染禽流感疫情,在流行病调查、实验室检测、疫情应急处理以及医疗救治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2008年手足口病肆虐期间,将防控重点聚焦于死亡、重症、聚集性病例等一系列的控制策略,有效遏制了疫情进一步扩散。2009~2010年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期间,广东省全国最早提出在全省实施对病例治疗、学校停课、检测权限等进行地区分类管理的策略,果断试行“轻症病例社区隔离”、“密切接触者居家医学观察”的措施,并全力推进疫苗接种。2010年,东莞市发生基孔肯雅热暴发疫情,广东省及时发现疫情、准确诊断,在较短时间内控制了疫情,为应对新发传染病提供了成功经验。
《中国医院院长》:“非典”后政府加大了对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投入,疾控体系筑起了疫情早发现的哨所。广东省疾控体系的建设完善有哪些具体体现?
姚志彬:2003年以来,广东全省各级疾控中心新改扩建项目109个,包括省疾控中心、21个市级和87个县级疾控中心,新改扩建面积达74.81万平方米,总投资30.9亿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办公楼的落成,标志着2003年抗击“非典”取得胜利后,历经近十年,广东省覆盖省、市、县的公共卫生体系全面建成。
我们做了相关统计,2012年全省疾控中心办公和实验场所占地面积合计22.5万平方米,办公和实验场所工作用房面积70.0万平方米,分别比“非典”前的2002年增长了85%和105.8%。
同时,广东省在全国率先探索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省疾控中心和湛江、韶关、潮州、佛山等市疾控中心实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大部分市、县级疾控中心纳入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管理,逐步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21个地级以上市的疾控中心都已实现财政全额拨款,疾控机构的公益性得到体现。
而且,疾控人才队伍素质不断提高。近十年来,全省各级疾控中心人员数量总体上升,硕士研究生以上及大学学历等高学历、高级职称人员所占比例大幅增加。
此外,广东省还投入大量资金更新疾控机构的实验室设施,购置先进的实验室设备。建成了广东省传染病应急和监测实验室网络,2010年又将网络扩大到泛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实验室网络的建设,还增强了广东省疾控部门与高校、科研机构、农业部门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了与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美国疾控中心、荷兰国立卫生研究院等国际组织和国外权威传染病防控机构的交流与合作。
《中国医院院长》:十年间,广东省应急体系如何逐步健全完善?
姚志彬:首先是卫生应急机制不断完善,省疾控中心、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职业病防治院应急办先后成立。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是目前国内第一家省级应急医院,应急大楼已于去年启用。截至2012年11月,全省共有16个市卫生局设置了卫生应急机构,有14个市疾控中心设置了卫生应急机构。
第二是应急预案体系不断健全。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共制定卫生应急预案900多部,包括《广东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广东省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预案》等总体预案,以及《广东省流感大流行卫生应急预案》等单项预案。“横到边纵到底”的预案体系已经建立,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不断增强。
第三是应急物资储备体系更加完善。逐年加强诊断试剂、血清、特效解毒剂、药品、防护装备等物资储备,现库存储备药械近4000万元,并建立了应急物资配送的绿色通道。在特大洪灾和低温灾害救灾防病中,全部救灾防病物资能在24小时内安全运达灾区。在印度洋海啸救援和汶川地震救援中,我省大胆采用包机、专列等方式,第一时间将救灾物品发送到灾区。
在卫生应急人才队伍方面,广东省有60名紧急医学救援卫生应急队员和40名突发急性传染病类卫生应急队员,随时承担国内外卫生应急任务。同时还有318名高级职称专家组成的卫生应急专家库,成立了覆盖传染病、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抗洪救灾等专业的省级专家队伍12支。暨南大学和广东药学院分别开设紧急医学救援和卫生应急管理专业,提供可持续发展人才。
此外,广东省的卫生应急预警和决策机制逐步建立,规范突发急性传染病的信息报告。每年组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督导检查,提高报告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全省21个市均建立完善了流感监测哨点医院,100%的乡镇卫生院及以上医疗机构均实现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网络直报。每年分季节进行突发急性传染病疫情分析评估预测,组织专人跟踪国内外新发传染病的发展态势,及时收集、整理、分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并组织专家分析研究。
传染病医疗救治体系范文6
我县是百万人口大县,人口流动量大频繁。近几年全县法定传染病的发病主要以散发为主,但也存在传染病疫情的爆发流行。其中2003年最为严重,共发生爆发疫情5起,共波及1300余人,发病132人。特别是去年防治“非典”期间,暴露出我县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还存在诸多问题。根据全国、全省大疫情和周边县市的传染病发病状况,不排除今后在我县发生、爆发流行或传入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霍乱、人间禽流感等烈性传染病的可能。因此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目前已将《传染病区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编制完成。现将有关事项请示如下:
一、项目名称:[]县人民医院传染病区项目建设工程
二、项目实施单位:[]县人民医院
三、项目性质:改扩建
四、建设内容:
1、设备购置21台(套)160万元,其中:
心电监护仪4台;除颤器2台;X光机(含床旁X光机1台)2台;B超机1台;心电图机2台;血液分析仪1台;尿液分析仪1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1台;血气分析仪1台;电解质分析仪1台;细菌分析仪1台;普通显微镜1台;水浴箱及离心机各1台;网络建设。
2、病区土建180万元,其中:
征用土地20亩。业务用房建筑总面积1800平方米,房屋设计方案、污水处理、医疗废物处理及环保设施等应符合国家卫生防疫等部门有关规定。
五、计划投资及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340万元。其中国家补助260万元,地方自筹80万元。
六、招投标方案
1、招标范围:本项目招标范围包括:建筑工程、主要设备等。
2、招标方式:本项目拟采用委托招标的组织形式,实行公开招标。公开招标按规定招标信息。
六、建设工期:2004年3月—2004年12月
七、效益
1、社会效益:该项目实施完成后,将进一步完善我县传染病防治体系,形成诊治各类传染病40床位规模。
2、经济效益:该项目实施后,县人民医院年可新增业务收入126万元,实现利润37.8万元,项目投资回收期为10年左右。
以上请示如无不妥,请转报上级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