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口腔卫生宣教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儿童口腔卫生宣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儿童口腔卫生宣教

儿童口腔卫生宣教范文1

关键词:正畸;心理护理;治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491-01

1 心理护理

1.1 儿童心理护理:根据心理护理的基本原则,对临床常见的正畸心理,如怕疼、怕拔牙、怕别人嘲笑、担心效果、担心复发、犹豫、紧张、焦虑、自卑心理做正确的心理辅导。使患者一开始就能感受到关心和被重视,心理上得到安慰、放松,取得儿童、青少年及其家属信任,争取主动配合。

1.2 成年人心理护理:成年人心理发育已成熟,有较丰富的社会经验和较强的自主行为。针对成年人的心理特点,护士要耐心地听取患者的意见,详细地解答各种问题,采取积极地因势利导的方法主动介绍正畸治疗的方法、步骤、疗程、就诊所用时间等,消除患者的疑虑,坚定治疗信心,以便取得积极有效地配合。对于错牙合畸形严重的患者,由于其生理缺陷,常常引起沉重思想包袱、有自卑感,给生活、学习和社会交往造成了很大障碍。他们显得焦虑不安,畏缩害羞,对治疗信心不足,甚至对医护人员也缺乏应有的信心。针对这些患者,心理护理显得更为重要。在接诊时要特别注意热情、周到,要富有同情心,而决不能流露出歧视的态度,要使他们感到温暖,从而增加对医护人员的信赖。预约复诊时间要征求他们的意见,使他们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保持轻松、愉快。[1]

2 治疗护理

2.1 治疗前护理

2.1.1 牙周洁治:患者在矫治前都应该进行牙周洁治,在矫治中由于口腔卫生难于维护,牙面上容易附着软垢,容易产生牙结石,牙龈发炎等,对于那些自身难于处理的患者需要医护人员为其牙周洁治。[2]

2.1.2 口腔卫生宣教:正畸治疗前,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家长进行充分沟通,耐心向患者讲解口腔卫生的重要性,指导口腔卫生常识,强调保护牙齿及刷牙的重要性,Bass45度倾斜刷牙方法,刷牙法现场指导并在模型上演示向患者说明口腔卫生保健的重要性,要求早、晚及饭后刷牙,每次刷牙不少于3min。用牙刷清洁不到的部位,用牙线来辅助清洁。以后复诊均反复强调,并且强调每天饭后漱口、刷牙,吃零食后必须漱口,让患者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自觉维护口腔健康。

2.2 治疗中护理

2.2.1 教会正确的刷牙方法:采用Bass45度倾斜刷牙方法:使用时将刷毛与牙长轴呈刷毛尖伸入龈沟水平略颤动(2-3mm)不少于10次后再顺牙间隙刷。刷洗牙合面时刷毛紧压牙合面使毛端深入沟裂点隙作短距离前后向颤动。每天早晚刷牙,饭后刷牙,刷牙时要内外刷,要求每次刷牙时间保证在3min以上,最好采用正畸专用牙刷,儿童需家长认真监督,保证刷牙的质量。如果没有特制的专用牙刷也可以自制(即把普通牙刷中间一排减去2.5mm即可),难以用牙刷清洁干净时,可辅用以牙线,以使口腔卫生得到良好的维护。

2.2.2 使用漱口液漱口:为了控制治疗期间菌斑在牙面上的堆积,一些学者强调口腔卫生宣教的同时,还可采取一些措施。口腔含漱剂对口腔卫生维护也很有效,如洗必泰、口宝、双氧水等漱口液,进食后嚼多元醇香口胶等,临床上可向正畸患者推荐使用可以促进牙釉质脱矿后后再矿化的漱口液,但洗必泰溶液的长期使用有牙齿着色等副作用。

2.2.3 菌斑检测:定期用碱性品红(菌斑显示剂)监测菌斑指数的情况,临床正畸过程中可配合定期使用氟保护膝,以防止牙齿龋坏[3]。牙菌斑显示剂是检测刷牙效果的最好工具,通过让患者牙菌斑染显示牙菌斑堆积的情况使患者直观地了解菌斑易于积聚的牙齿及牙面,在宣教时有针对性地讲解刷牙的重点部位可以帮助患者有效清除牙菌斑。

2.2.4 适当的鼓励措施:根据小孩心理采取适当的鼓励措施,对于刷牙情况比较好的孩子,给予牙刷、牙线、正畸护理套装等物质奖励,或者给予周末复诊等优惠时间奖励。对于逆反心理较强或者依从性较强的患者,给予适当的心理指导。严格监控矫治器佩戴情况及口腔卫生状况[4]。

2.2.5 定期随访:及时到位的随访:对每位患者建档,由专职护士每周1次电话随访患者。特别是在戴矫治器的初期,家庭随访很有必要,交代饮食注意事项,询问有无按指导刷牙,有无按医嘱要求戴用及更换弹力橡皮圈等。如出现严重疼痛,牙齿松动,带环、托槽脱落及矫治器损坏时,应及时来院检查,由医生根据情况妥善处理。如出现牙龈炎症及口腔溃疡,应及时治疗。及时提醒患者按时复诊[4]。

2.3 治疗后护理:正畸治疗结束后,患者进入保持阶段,常用的保持器有活动式保持器、舌侧固定式保持器以及压膜保持器,无论采用何种保持器,仍然需嘱患者坚持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使用正确的刷牙方法,并每隔6-12月复诊一次。

正畸治疗过程中,要想达到理想的矫治效果,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口腔卫生环境,因此,口腔护理的好坏是治疗中的关键,应当引起正畸医生和专业护士的足够重视。只有完善的口腔护理及正畸患者的积极配合,才能提高矫治的整体水平,最终达到口颌系统的平衡、稳定及美观。

参考文献

[1] 秦德川,高爱兰.成年人错牙合畸形的正畸治疗及心理护理.淮海医药,2001,19(3):235-236

[2] 李秋芬.儿童正畸治疗中的口腔护理.临床护理,2011,1(20):118-119

儿童口腔卫生宣教范文2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刷牙行为;保健干预

龋齿也称虫牙、蛀牙,是儿童口腔常见病,是细菌性疾病,可以继发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甚至能引起牙槽骨和颌骨炎症。龋齿疼痛对儿童进食产生不良影响,如果不及时给予治疗,形成龋洞,终至牙冠完全破坏消失,对恒牙生长产生不利的影响,同时也影响儿童的发音及容貌,对儿童身心健康产生一定的危害。漱口、刷牙是预防龋齿最有效、最简单的方法,同时也对口腔卫生的保持发挥重要的作用。为掌握学龄前儿童刷牙行为现状,提高儿童口腔卫生保健水平,更好地开展口腔保健干预,笔者于2013年1月随机选取本社区某幼儿园3岁儿童62例,采用《学龄前儿童刷牙行为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在本社区某幼儿园中,随机选取3岁儿童62例,男33例,女29例。

工具:根据李秋忠设计的儿童口腔健康调查问卷,对其条目进行筛选和修订,制成新的《学龄前儿童刷牙行为调查问卷》,修订后的问卷Cronbach's α为0.8068,重测信度0.87。内容包括:每天刷牙次数>2次,选择竖刷,持续时间>3min,选择保健牙刷,选择2~3个月更换1次牙刷,有无饭后漱口的习惯,父母有无参与孩子刷牙等7个条目,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或“否”。

资料收集方法:对62例儿童进行问卷测评,由健康教育小组人员一对一指导家长填写。发放问卷62份,有效问卷62份,回收率100%。

结果

62例学龄前儿童刷牙行为情况,见表1。

讨论

学龄前儿童刷牙行为与其口腔卫生知识的掌握密切相关。刷牙和漱口是口腔保健中最基本的行为,刷牙可以对牙菌斑进行有效的祛除,漱口能够对食物碎屑给予及时有效的清除。通过刷牙和漱口的方法,能够有效预防及减少龋齿的发生,进而预防牙周病。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很低,自理能力也较差,缺乏口腔卫生自我保健意识。本研究结果显示,有38.71%的儿童坚持每天清洁牙齿2次,37.09%儿童坚持每天清洁牙齿1次,有3.23%的儿童从未刷过牙。可见多数儿童未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而早晚刷牙对预防龋齿起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儿童刷牙方法和刷牙时间及其所使用的牙刷不符合要求,这也会直接影响幼儿口腔卫生保健的效果。本调查发现,62例儿童中刷牙正确率也不尽如人意,仅56.45%的儿童刷牙方法正确,19.35%的儿童刷牙时间达不到3min,使用保健牙刷和选择2~3个月更换1次牙刷这2项指标分别达到93.55%、66.13%。应该对儿童加强指导口腔卫生的相关保健知识,开展健康教育,指导儿童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帮助其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儿童的口腔自我保健意识。

学龄前儿童刷牙行为与家长的口腔保健意识相关。由于家长的口腔保健意识相对薄弱,不能对儿童起到监督指导的作用,从而导致儿童存在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本研究结果发现,82.26%的孩子清洁牙齿时缺少家长监督,家长自身也存在不良口腔卫生习惯,说明家长对口腔卫生保健不够关注。口腔卫生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是幼儿期,但是由于幼儿年龄较小,无法自觉主动地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行为,此时就有赖于家长的教育与监督,孩子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可塑性,家长必须以身作则,用自己正确的言行来影响孩子,让孩子在生活的点滴中形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为了提高家长的口腔卫生保健意识,社区应积极开展相关健康教育,使他们意识到保护牙齿应从儿童做起,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口腔卫生行为。

积极开展口腔保健教育,宣传其重要性。龋病是由牙菌斑引起的,预防龋病的有效措施是对牙菌斑进行有效的清除,其中自我口腔保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林靖雯等发现,2岁儿童就可能发生龋齿,而且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龋病的预防中,4岁以前是其中重要的时期,3岁以前开始刷牙发挥了一定的预防作用。应加强儿童口腔健康教育,提高其口腔保健意识,培养儿童自觉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良好习惯。让儿童从小建立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能够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针对学龄前儿童生理心理特点,设计适宜的教育培训内容及形式,定期开展口腔卫生保健知识教育培训。每次培训时间应宜短,形式可采用小讲座、观看口腔知识动画片及漫画、刷牙模拟训练等,指导儿童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要让儿童了解不正确的刷牙,不仅不能对牙齿起到清洁的作用,而且还可能对牙龈造成损伤,导致牙龈萎缩,牙齿形成楔状缺损。正确刷牙的基本原则:操作简单,容易掌握,清洁效果佳,对牙齿及牙周组织无损伤。鉴于学龄前儿童接受能力,选择比较容易学习的旋转刷牙法(ROLL刷牙法),并且应一对一,手把手指导儿童学习。家长应为儿童选择适合儿童年龄大小特点的保健牙刷,刷牙的次数为早晚各1次,进食后漱口应每次2~3min。可以设计一些卡通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册,开展口腔卫生保健知识有奖竞猜、儿童刷牙竞赛等活动,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

儿童口腔卫生宣教范文3

关键词:儿童 口腔急诊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尤其是对儿童的健康,家长们更加重视,因此儿童口腔夜间急诊已成为口腔科临床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掌握口腔科夜间儿童急诊的常见疾病及病因,本文通过收集2008年7月~2012年5月夜间我院口腔科接诊的儿童病例,归纳分析儿童口腔夜间急诊主要病种及其病因,为预防和诊治儿童口腔夜间急诊疾病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收集2008年7月~2012年5月我院口腔科夜间儿童急诊病例874例,年龄为0~12岁之间,男孩486例,女孩388例,对所收集病例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口腔颌面部外伤:包括牙外伤、口腔颌面软组织外伤、颌骨或牙槽骨骨折及复合性损伤,共367例,约占儿童急诊总数的42%,男孩多于女孩,最多见软组织损伤,唇及唇周软组织、颏部皮肤为主, 其次为前牙区牙及牙槽突损伤或同时合并口周、牙周软组织及外伤,偶见颌骨骨折。

2.2 牙痛:包括龋病、牙髓炎及根尖周炎,共306例,约占儿童急诊总数的35%,男孩、女孩病例数接近,多为乳磨牙、六龄牙龋坏引起的牙髓炎或根尖周炎,乳前牙、恒前牙少见。

2.3 颌面部感染性疾病:包括间隙感染、牙槽脓肿、淋巴结炎、流行性腮腺炎、化脓性腮腺炎等,共166例,约占儿童急诊总数的19%,以牙源性感染最多见,流行性腮腺炎也常见。

2.4 其他疾病,如口腔溃疡、异物嵌塞、拔牙后出血、过敏性疾病等,共35例,约占儿童急诊总数的4%,均为较少见的儿童急诊疾病。

3. 讨论

目前口腔夜间急诊越来越受重视,我院为本地区唯一设有夜间口腔急诊服务的综合性医院,夜间口腔科急诊业务量逐年增长,其中有不少儿童病例,经对本组病例的统计分析,儿童夜间急诊疾病谱有其自身特点,主要以外伤及牙痛为主,而又不乏其他方面疾病,要求值班医生具有口腔全科知识及实践技能,才能应对业务的发展,为本地区儿童提供优质的口腔医疗服务。因此,年轻口腔科医师需落实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委以值班任务,避免出现医疗差错。

本组病例中口腔颌面部外伤所占比例最高,尤其是1~2岁幼儿期儿童,探讨其原因,幼儿期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尚未形成,对周围事物好奇及好动,而初学走路步态不稳,容易摔倒致伤,因此多为口周软组织、前牙及前牙区牙槽骨的损伤,损伤程度不重,与国内陆东辉[1]、赵宁报道的病例相似;损伤较重的情况,如颌骨骨折,多由于车祸、高处坠落、户外活动或运动等原因造成。颌面外伤后导致的疤痕、前牙缺失等对儿童的美观、发音、咬合、生理和心理发育都有着直接的影响。为预防儿童颌面部外伤,应对家长们及儿童针对儿童颌面部外伤的特点进行宣教,包括外伤的原因、地点、好发部位等,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及外伤发生后的应急处理措施,从而降低儿童口腔颌面部外伤的发病率。

牙痛也是本组病例中所占比例较高的夜间儿童就诊口腔科的原因。牙病是牙痛最常见的原因,以龋病及其进一步发展而来的牙髓炎、根尖周炎等最为常见。分析引起龋病的原因,多为儿童喜好甜食及较粘食物,替牙期牙间间隙增大容易出现食物嵌塞,而儿童口腔卫生清洁意识薄弱,进食后多不漱口、刷牙,家长们亦不注意督促儿童进行口腔清洁,往往认为乳牙迟早会脱落,发现龋病后也不及时带儿童到医院治疗,以至很快形成龋病并发症,增加患儿的痛苦,也增加了医生的治疗难度,甚至影响乳恒牙交替继而引发恒牙牙体畸形及错牙合畸形等不良后果[3]。因此,需对家长们做好儿童口腔保健宣教,家长们应该敦促儿童做好口腔卫生清洁,同时做好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健康教育工作,减少儿童龋病的发病率,从而可减少由牙病带来的牙痛,减少儿童的痛苦。

颌面部感染性疾病在研究中也有不少病例,一般分为细菌性和病毒性感染,细菌性感染多为牙源性感染,由根尖周炎、牙周炎、冠周炎等发展而来。因此,预防这类感染还是做好口腔卫生清洁,注意口腔保健,减少牙病的发生。而病毒性感染最多为流行性腮腺炎,其次为手足口病,这些患儿有很大一部分会先来口腔科就诊,因此,口腔科医生需要作出辨别,做好转诊工作,建议隔离患儿;预防这些传染性疾病,需教育儿童做好手卫生,同时避免与此类患者接触,患儿患病期间作隔离,如休学、避免到公众地方等,降低传染给其他人的机率。

综上所述,我们通过对儿童夜间急诊病例的统计,并进行病因分析,为广大的家长们及口腔科医生提供了参考,旨在减少儿童口腔急诊的发病率,使儿童健康茁壮成长,同时提醒口腔科值班医生需具备口腔各亚学科的诊治技能,才能为儿童提供优质的夜间口腔诊疗服务。

参考文献

[1] 陆东辉.儿童颌面外伤630例分析[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6,20(6):349—35l.

儿童口腔卫生宣教范文4

[关键词] 固定矫治 牙龈炎 预防

固定矫治器作为一种机械装置,在正畸治疗中难免对牙龈产生机械刺激,又由于患者多为青少年儿童,口腔卫生习惯不良,很容易产生牙龈炎。口腔卫生保健的好坏对牙龈炎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牙龈炎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作一分析。

1.材料与方法

随机选择114例正畸治疗患者,其中19~38岁48例为成人组,均龄25.6岁。12~18岁66例为青少年组,均龄15.5岁。青少年组中随机抽取33例为实验组,另33例为对照组,成人组中24例为对照组,24例为实验组。对照组在矫治前进行卫生宣教,要求早晚饭后刷牙,每次刷牙必须将托槽上及托槽与牙龈之间,附件上食物残渣清除干净,并请家长督促检查,而实验组则不作特殊要求。所有患者在治疗前无正畸治疗史,牙周炎病史及系统性疾病史。固定矫正前进行菌斑清除,必要时进行龈上洁治、龈下刮治。戴用固定矫正器前的GI指数为0。在初戴矫正器后第2个月进行检查,检查牙位为631/136。共查2次,记录牙龈指数(GI)。选用钝头圆探针探测每个牙的4个点,即颊面的近、远中及中央,舌面中央,各牙其中一区若有牙龈发红、肿胀、出血等炎症反应,计分为1,无炎症反应为0。为避免检查的差异,所有检查均由同一人完成。

2.结果

在戴固定矫正器第2个月后,发现青少年正畸患者的牙龈炎发生率比成人高,两者有显著性差异。青少年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牙龈炎发生率较高,两者有显著性差异;成人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如图所示:

3.讨论

固定正畸治疗期间容易并发牙龈炎的原因是方面的,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

(1)粘附在牙面的托槽、弓丝、带环等装置妨碍了刷牙和口腔的自洁作用。初戴矫正器牙龈组织不适应,牙龈容易发生红肿。粘固托槽的釉质粘合剂过多,也会引起菌斑堆积,继而引起牙龈炎症,带环的边缘过长伸入龈组织,边缘不光滑都会引起炎症,本组病例讨论,不包括最后一种原因。

(2)口腔卫生保健对降低牙龈炎的发病率有重要作用。成人患者矫正具有主动性,往往配合治疗,饭后立即漱口、刷牙,刷牙细致、耐心,能把牙面托槽上、龈缘间的食物残渣刷干净,菌斑滋生的环境得以消除,因而发生牙龈炎的比率较低。而实验组青少年患者多数由家长要求矫正才来就诊,积极主动性差,特别是一些自主能力差,依赖父母的孩子,牙龈炎发生率较大。他们的口腔清洁需要家长的不断督促,有的甚至要求家长帮助完成,这些患者就诊时可以发现牙面有食物残渣,牙龈红肿,菌斑大量堆积,触及牙龈出血,口臭明显,有的甚至出现假性牙周袋,龈、龈缘增生性肥大。本组有2例13岁女孩有青春期龈炎倾向,未加以讨论。作为对照组的青少年病人,由于加强了口腔保健工作,上述症状出现比较少。强调正确刷牙很有必要,饭后立即漱口、刷牙,将食物残渣刷干净,遏制菌斑生成的环境,同时对青少年的家长进行卫生宣教,争取他们的配合,多督促青少年患者加强口腔卫生保健,必要时采用正畸牙刷,洗必泰溶液漱口,全口洁治等。有专家认为,可根据需要经常性进行牙根平整术及刮治术,以防止明显的出血。对于医务人员,注意粘附托槽时应清除多余的釉质粘合剂,带环边缘保持光滑,对于过多伸入龈组织部分应去除,不要人为地刺激牙龈。在矫正期间与牙周病医生配合,定期对牙周状况进行监测,确定洁治的间隔期是必要的。

3.正畸期间出现的牙龈炎是否会导致牙周组织的进一步损害,目前还没有结论。但就笔者的观察,大多数病人在以后的矫正过程中,通过口腔卫生保健未发现牙龈炎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在去除矫正器的同时,进行彻底的龈下刮治,多数病人牙龈炎可以消失。对于个别病例,在下前牙内收过程中出现牙龈萎缩,牙齿松动的问题,可能与正畸用力不当,这些牙齿的牙槽骨组织较薄有关。在控制正畸力后,都能基本恢复。

龈炎仍然是人群常见的并发症,因此在进一步强化口腔卫生宣教工作的同时,还应该寻求一些促进釉质再矿化和消除龈炎的治疗措施,以保证错颌患者在矫治期间及矫治后不但使错颌得以矫治,同时也使牙体及牙周的健康得到维护和促进。提高青少年患者口腔保健的自觉性,对于正畸治疗非常必要。

[参考文献]

[1]钟惠.戴用固定矫正器的口腔保健临床观察[J].口腔正畸1998,5(4):153-155.

儿童口腔卫生宣教范文5

【摘要】 目的 调查广州市天河区三所幼儿园的1149名3~6岁学龄前儿童患龋情况及口腔卫生习惯、饮食情况、家庭有关因素等。方法 应用χ 2 检验筛选出乳牙龋病患者的相关因素,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口腔卫生习惯、饮食情况、家庭因素与龋病关系。结果 餐后漱口、睡前吃零食、母乳喂养对儿童龋病有极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每日刷牙次数和母亲文化程度对乳牙龋病也有影响(P<0.05),而用含氟牙膏刷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文为乳牙龋病的预防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乳牙龋病 相关因素 回归分析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ental caries condition of11493~6years old children of three kindergardens of Tianhe Guangzhou and their oral health habits,diet condition,family related gagents.Methods Screened related factor byχ 2 check,then created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Analysised the relatonship of caries and oral health habity,diet condition and family factor.Results Gargling after meal,have snacks before sleep and breast feedˉing had signifidcant statistics on deciduous dental caries,times of brush and culture degree of mother also had effect on deciduous caries,brush with fluorine toothpaste had nostatistics.Conclusion The article offered scientistic gist for prevention of deciduous dental caries.

Key words deciduous dental caries related factor regression analysis

乳牙龋病是学龄前儿童口腔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它虽不象有些疾病直接威胁生命,但患龋率高,继发病多,不仅对儿童个人的局部和全身有危害,而且对家庭和社会都有影响。为了搞好乳牙龋病的防治,我们对广州市天河区几所幼儿园1149名学龄前儿童的乳牙患龋情况与儿童的口腔卫生习惯,饮食情况,家庭有关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调查广州市天河区三所幼儿园3~6岁儿童共1149名,其中男性儿童543名,女性儿童606名,进行患龋情况检查。随机抽取龋齿患者为龋病组和无龋患者为对照组,根据配对资料原则按年龄、性别进行配对,获得有效配对研究对象288对。

1.2 方法 本调查和问卷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口腔内科4名医师实施,采用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的标准,对幼儿进行口腔检查及家长问卷以获得资料。参加调查的医生在调查之前先进行培训,一致性检验kappa值>0.85,问卷重复率≥93%。调查表的项目及数量化分级见表1。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 2 检验筛选出乳牙龋患者的相关因素,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口腔卫生与龋病关系,计算OR值和95%可信区间。统计分析采用SAS6.2软件。

表1 有关因素及数量化分级

2 结果

2.1 口腔卫生习惯、饮食情况、家庭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 见表2。

表2 288对单因素χ2 分析

2.2 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见表3。

表3 儿童龋病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龋病的发生因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20世纪60年展的龋病的“四联因素论”,即当致龋的细菌、宿主、与牙齿、底物和时间几种因素同时存在时,就会发生龋病,这一学说已被人们广泛接受。本文对儿童口腔卫生、饮食习惯及家庭因素三方面的有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餐后漱口、睡前吃零食、母乳喂养对儿童龋病有极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每日刷牙次数和母亲文化程度对乳牙龋病也有影响(P<0.05),而用含氟牙膏刷牙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前面5个因素被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说明这些因素对乳牙龋病有影响,而用含氟牙膏刷牙对乳牙龋病影响不大,未能纳入回归模型。提示口腔卫生行为(餐后漱口、刷牙次数),睡前吃零食,家庭因素(母乳喂养、母亲文化程度)对儿童乳牙龋患具有较强的预测性,对我们今后更好地开展儿童乳牙龋病的防治具有指导意义。

分析结果表明,餐后漱口和睡前吃甜食对龋病的影响最大。近年来随着天河区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含糖较多的精致食品如巧克力等各种甜食越来越多,这类发酵性食物在牙面的停留对龋病的发生有直接的促进作用,由于儿童睡眠时间长、睡眠时口腔处于静止状态,唾液分泌减少,自洁作用差利于细菌繁殖;而饭后漱口能及时去除牙面滞留的食物残渣,稀释口腔中糖及酸的浓度,维持pH值不过度下降,减轻食物对牙齿的不良影响,从而降低龋病的发生率。本研究发现儿童刷牙次数对乳牙龋病的保护作用不大,我们认为可能是由于乳牙萌出较早,而儿童的动作发育尚不太完善,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小孩在刷牙是往往达不到 标准要求,刷牙质量不高,不能达到去除牙菌斑和软垢的作用。

关于婴儿期喂养方式与儿童乳牙龋病的关系目前国内外报道不一 [1,2] 。本研究结果表明,婴儿期用母乳喂养的儿童乳牙患龋显著低于非母乳喂养组。乳牙的钙化开始于胚胎4个月左右,但牙齿矿化的一部分一直持续到出生后。在牙齿的生长发育期,蛋白蛋、矿物质、维生素等对牙齿的基质形成和矿化均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母乳中含有的各种营养成分的比例是最适合婴儿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易被婴儿摄取利用的,有利于牙齿的后期发育和钙化,从而增强儿童牙齿的抗龋能力。而对于非母乳喂养的婴儿因从小养成牛奶或饮料中加糖的习惯,使他们在幼儿期的糖耗量明显大于母乳喂养组,从而导致乳牙龋均明显高于母乳喂养组。在当前儿童患龋率较高的情况下,从儿童口腔健康管理出发,大力提倡母乳喂养也是防龋的一项重要措施。

本研究发现母亲的文化程度对儿童乳牙龋患有密切关系。儿童的口腔卫生习惯大多得益于家长,尤其是母亲在儿童的早期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母亲的文化程度低,口腔保健知识缺乏,指导孩子卫生保健较少,言传身教影响面窄,其孩子的乳牙患龋就多。

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含氟牙膏有明显的防龋作用。目前含氟牙膏在世界范围内的广范应用仅次于饮水氟化,它是使龋病发病率出现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在本研究中使用含氟牙膏的儿童患龋患率和少用或不用含氟牙膏的儿童龋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原因可能在于本研究中含氟牙膏的使用率低,导致出现统计学上的无意义。提示我们在今后的儿童口腔卫生宣教中要加大含氟牙膏使用的宣传力度。

参考文献

儿童口腔卫生宣教范文6

社区卫生服务,是随着现代医疗保健的需求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卫生服务模式,它是“以社区医院全科医生为主体实施的,以保护和促进社区健康为目的,以社区为范围,家庭为单位,需求为导向,以老人、妇女、儿童、慢性病人、残疾人为重点人群,集预防、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六位一体的综合卫生服务模式。”[1]其目的是把服务模式从医疗为主转变为以保护和促进社区健康为主;把服务对象从以病人为主体扩大为以社区全体人群为主体;把服务内容从以治疗为主扩展为预防、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等多个方面。这是新形势下医疗服务模式的必然转变。这种服务目的、服务对象、服务内容的转变,无疑会给社区居民的健康带来良好的影响。

1 口腔健康教育是社区口腔卫生服务的重点之一

社区口腔卫生服务是以社区人群为对象,以口腔健康为中心,融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等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服务模式。其中口腔健康教育是促进社区居民口腔健康,预防和控制口腔疾病最实用、有效的途径。口腔健康教育就是通过传播口腔健康知识,提高人们的口腔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树立正确的口腔保健观念,改变人们那些直接影响或间接影响人们口腔健康的观念和行为,提高居民对维护个体口腔卫生和社会卫生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最终在全民形成有益于口腔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卫生习惯。这是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重点之一。

1.1 口腔健康教育的内容 世界卫生组织把口腔健康作为人类现代文明的标志之一,口腔健康是反映生命健康质量的一面镜子。口腔健康的标准是: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疼痛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因此,口腔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了解口腔健康的标准;了解口腔常见病,多发病的危害,如龋病、牙周病的病因及其预防;氟化物的正确使用;窝沟封闭剂防龋术;龋齿的预防及早期充填;乳牙的保护;青少年牙列畸形的危害及早期治疗;孕产期口腔保健;如何正确刷牙,延缓避免“老掉牙”[2];牙刷、牙膏的选择;义齿的正确保护及使用;饮食与健康;吸烟与口腔癌等。另外,随着健康教育的深入,口腔疾病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口腔疾病与糖尿病的关系等。

1.2 口腔健康教育的形式 针对社区不同的人群,不同对象,像儿童、青年、老年人、孕产妇、流动人口等,采取不同的方式:利用会议、广播、图片、文字、宣传栏、扫盲学校、家长学校等,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不同内容的普及教育,利用候诊时间进行候诊教育,向患者及陪护人员播放口腔保健知识的电视录像,发放《牙病常识》、《爱牙专刊》等健康教育资料。在就诊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口头讲解和宣教;社区医师还可以利用家庭访视、出诊的机会,和患者进行面对面的交谈;进行入户体检,建立个人健康档案,针对不同健康问题进行卫生指导,适当安排预约就诊和就医咨询。

1.3 口腔教育的目的 开展口腔健康教育,传播口腔健康知识,意在改变人们陈旧的知识结构与信息,改变那些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们口腔健康的观念和行为,摒弃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和行为方式,树立正确的口腔保健观念。提高人们的口腔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并掌握自我口腔保健的方法和技能,使人们能采取有利于口腔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提高居民口腔卫生健康素质,以达到终生保持口腔健康的目的[3]。

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就是普及口腔卫生常识,提高人们对口腔疾病的认识,减少龋病、牙周病的发生,让缺牙者尽早镶牙,恢复美观和咀嚼功能。强化口腔健康意识,养成定期口腔检查的卫生习惯。口腔健康教育就是要提高人们的口腔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树立正确的口腔保健观念,最终在全民形成有益于口腔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卫生习惯。

2 口腔健康教育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重要性

健康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维护健康是人们的第一需要,口腔健康是人体健康的一面镜子,是全身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卫生组织早已把口腔健康作为人体健康的十大标准之一。随着口腔医学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口腔疾病不断成为影响人们正常生活的常见病之一,龋病、牙周病发病率逐年增高,但是人们的口腔健康意识薄弱,预防口腔疾病的知识知之甚少,对口腔疾病的危害性缺乏足够的认识,甚至有些地方人们都不刷牙,导致口腔疾病发生率增高。如果人们预防保健意识淡薄,一旦发病,大多为牙病的中晚期,病人痛苦不堪,高额的医疗费用必将成为人们的负担。因此,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应向人们普及口腔卫生保健知识,强化口腔健康意识,动员人们自觉地参加到口腔卫生保健和口腔疾病预防中来,对于预防和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生,提高全民族 的口腔健康水平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3 讨论

社区卫生服务是我们基层医院的工作重点,健康教育又是卫生保健的重要组成,通过健康教育,提倡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并帮助人们看到自己的行为对健康产生的影响,从而鼓励人们选择一种有益于自身健康的生活方式。在社区这个大家庭,作为一个基层医务工作者,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应以人的健康为重点,健康教育为龙头,围绕社区卫生保健,为社区居民开展一种综合的新型医疗服务模式。其中口腔健康教育是我们社区口腔医务工作者在社区首要开展的工作,我们需要不断更新观念,积极主动适应社会需求,不能仅满足于对口腔疾病的诊治,应不失时机的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干预人们的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使居民增加对维护个体口腔卫生和社会卫生的自觉性和责任感,积极参与社区口腔卫生保健活动,达到口腔健康的目的。提高社区人群的自我保健意识,使健康教育真正起到预防疾病、改善健康、提高全民素质的强大功效,这是我们每一个口腔医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施嘉聪.试论健康教育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和地位[J].中国健康教育,2000,16(3):172-173.

[2]梁青.口腔门诊健康教育的初步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1999,2(34):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