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英语教育专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英语教育专业范文1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英语渐渐成为了一门非常重要的交际语言,面对新的形势,国家将英语教学纳入了小学教育学科中,然而,这种决策可以说是非常仓促的,在此之前,我们的教师培养机制并没有花太多资源培养小学英语教师师资质量,对英语的初级基础教育也还在慢慢摸索的过程,所以目前,我国的小学英语教师质量较低,教师语音能力有限,很多小学英语教育的专业学生也没有重视提高自己的语音能力,导致小学生的英语语音教学有很多问题。
小学生英语的掌握程度主要取决于对语音的掌握情况,良好的语音基础,是其在以后的更复杂的英语学习中的重要保证,对英语的兴趣也是建立在有趣的语音学习中的,为了使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得到改善,学习小学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更应该在语音这一块得到提升,熟练掌握语音基础知识,提高对语音的认知理解。
1小学英语专业语音教学中的问题
1.1对语音教学的不重视
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会忽视语音在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学生花大量时间在背单词、背语法上,很少会花时间将课本上生硬的英语读出来,英语是一门语言,如果不在交流中使用在试卷上拼写的再整齐漂亮也不能体现出自己的真正水平,不用英语交流表达也就不知道自己真正掌握了哪些单词哪些语法的用法,这样的专业学习中培养成的英语教师,对小学生的语音学习没有任何帮助,忽视语音教学的必要性,也是小学语音教育质量差的主要原因。因此,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先从意识认识上强化师生对语音的认识,重视语音教学,提高英语语音能力。
1.2受母语的影响
对母语根深蒂固的理解给我们的外语学习产生了很大影响,会让我们把汉语的思维强加于英文的学习中,英语是与我们的国语非常不一样的语言,在词义、语法、结构上都有很大的差异,但在语音学习中,我们容易受普通话的影响,按照中文习惯理解英文,甚至用汉语习惯“创造”出了很多“中式英语”,很多小学生在学习新的单词时习惯于用中文标注其发音,用中文的语序翻译英文句子,这些母语的影响一再迁移到英语中,严重阻碍了学生对英语语音学习的理解。
1.3语言缺乏连贯性
连读、浊化、省音等方式是在英语朗读中很常见的技巧,规范连贯的英语阅读有助于增加英语的趣味性,也使读出来的英语更加流畅优美,也会给听者一个深刻印象,简单的将每一个单词的读音串联起来的英语极其生硬刻板。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如果将这种讲英语的方式延续到小学生的身上,对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养成会有很大的反作用,小学生在早期形成的阅读方式会对以后有很大的影响并且很难纠正,所以,专业生要规范自己的英文阅读,使语言更加流畅连贯。
1.4不会使用正确的语调
有起有落的语调能够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并引发听众的联想,是一个很重要的表达关键,恰当的语调也更能体现出说话的人内心的情感,中文讲故事也讲究声情并茂,正确的语音是有重音轻音、快读慢读、升调降调的区分的,流水账般徐徐道来的英语是不带任何声音情绪变化,不带任何感情共鸣的,仅使听者觉得乏味无趣。
2有关小学英语教育专业语音教学的问题的解决策略
2.1重视语音教育
只有重视了语音教学在英语学习的关键性,对专业生的语音教育力度才会有所改善,学校在课程安排的时候,可以有意识地多安排语音课程的课时,语音的能力培养不是短时间能达成的,要更多的时间与精力的训练,通过增加课时,活跃课堂气氛,专业学生会体会到语音学习的乐趣,从被动的一方变成主动学习语音的一方,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语音交流,举办一些英语听力、阅读、朗诵等的语音训练活动,增加语音学习的多样性。
2.2改革英语考核形式
很多学校对英语的考核重点放在笔试部分,对语音的考核通常是草草了事,学校可以单独成立语音考核组织,对小学英语教育的专业生设定专门的语音考核标准,比如规定一个学生阅读英语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程度,语速多快才算格,这样的方式将语音过关设为专业过关的必要条件,可以鞭策学生对语音能力的自我完善,也能很好了解学生对语音的掌握情况,以便在以后的教学方案改革中查漏补缺。
2.3将纸质作业改为口语作业
以往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老师在布置任务时,通常是让学生课余时间做多少习题,背多少单词语法规则,很少会关注到语音作业,要改变这种现象,老师应该多布置一些实际口头训练作业,比如安排学生自行分组,组员之间确定一个主题进行口语对话,发表各成员的看法,再确定一个小组代表,将对话结果在课堂上分享,或者是师生之间就某一热点话题展开辩论,让学生与老师的语音进行碰撞。这样既改变了课堂形式激发学生的热情又能很好地提升学生的语音水平。
小学英语教育专业范文2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 ; 英语语音素质 ; 问题 ; 教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2-0264-02
引言
随着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推广,近几年来,我国的小学英语教学事业发展迅速,从城市到农村都掀起了英语学习狂潮。小学英语教师的需求也非常旺盛,而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小学英语教师主要来源于师范院校的小学教育(英语)专业毕业的本、专科生。那么,小学教育(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专业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小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其中,他们的英语语音素质尤为重要。因为,小学英语教师作为英语学习者的启蒙教师,他们的英语语音水平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英语发音和学习。同时,大量的研究表明,儿童学习发音的最佳时段是小学阶段,经过正确的指导和正规训练,他们甚至会达到英语母语发音者的水平。由此可见,对于小学教育(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英语语音素质的获得和掌握有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教育(英语)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语音素质
1.牢固的英语语音理论知识
虽然,对于小学生来讲,并不要求他们掌握理论知识,但是,作为未来的小学英语教师应牢固掌握英语语音理论知识,如:单个音素音标的发音、重音、声调、连读等。这样才能灵活的将理论应用在实践中,才能正确、规范的指导教学,引导学生有地道的发音。
2.培养说英语的节奏感,正确而熟练地使用语调
小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培养小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能识记、拼读一些常用单词,能进行简单的日常对话。教师应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单词、词组、及句子的语调,因而,小学教育(英语)专业的学生更要掌握英语节奏,正确而熟练地使用语调。英语的节奏感是通过重读、弱读及音的长短和语调的变化来体现的。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要熟练掌握很有难度,必须要通过反复的模仿和实践才能运用自如。
3.了解汉语与英语的语音体系异同,减少母语负迁移
第二语言的学习或多或少都会受到母语的影响。这就要求小学教育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英语语音学习的过程中,应善于寻找汉语和英语语音体系的异同点,把握发音规律,特别要注意了解和研究本地方言的发音规律,这样才能更有效、便捷的为以后教学提供经验,指导学生避免受到母语的干扰。
二、小学教育(英语)专业英语语音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语音重视程度不高
由于我校小学教育(英语)专业设置在教育科学系,从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课时安排、教学资源等能看出来,对语音的重视不够高,没有专门的语音教室供学生语音实践联系,学校的语音室为《听力》专用,课时安排上不能保证教师对学生有针对性的训练。
2.师资力量不够
本门课程的教师未形成稳定且强有力的团队,因而,缺乏对本门课程认真仔细的探究和系统的筹划。同时,授课班级人数过多,不能保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每一个同学都有机会展示和练习语音。
3.课程教学内容重难点突出不够
语音课程主要包括:音段音位教学即以48个音素学习为主,还有超音段音位教学即重读、节奏、语调及其它音渡(连读、强式和弱式、停顿等)现象。本院校的语音课程开设于第一学年,平均周课时三节。在实际教学中,基本按教材内容进行,未突出训练学生对于超音段音位的掌握,也未根据学生专业增加学生对小学英语语音教学的掌握。
4.教学方法不灵活
语音课程采用传统的“听-说-模仿-操练”的教学模式。对语音教学内容反复、机械的操练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不能灵活运用所学语音知识,语音交际的目的不能达到。
5.学生受方言母语的影响较大
由于本校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入校的学生大多来自本省本市农村地区,他们自身的普通话带有浓重的口音,更不用说他们的英语发音。很多同学在中学阶段已经养成了不标准的发音,让其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将其改正,难度偏大。同时,个别学生性格内向,在课堂上羞于开口,不能保证正常的知识吸收。
三、小学教育(英语)专业英语语音教学探讨
1.课程设置
转变以前的语音课程基础性的定位,突出语音课程“基础+专业”课程定位。在专业学习中提升学习者的基本技能。对小学教育(英语)专业而言,要以小学教师为依托,创设各种具体的学习环境,努力提升学习者作为教师的语音基本技能。
2.提供教学保证,整合教学资源
制定合理的教学大纲、选取合适的教材、灵活处置教学进度、弹性修订教学计划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同时,由于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不完善,有必要成立教研组形成合力,有利于使语音教学系统化、规范化,保证语音教学的长期发展。
3.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应保证学生语音理论知识掌握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语音技能。教学内容不仅包括语音理论知识,还应穿插部分影音资料,让学生模仿,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要增添,小学教师课堂口语练习。教学方法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首先,在新课开始之前,对学生的语音水平做一个测试,针对测试结果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对于某些口音特别严重的学生,可以进行一对一的纠正。其次,系统讲解语音发音规律,达到基本音素发音人人过关,再次,强化训练,对重读、弱读,节律、连读等等进行强化,协调教室,尽量使用语音室,小班课堂给学生充足的练习机会。最后,加强课外活动的开展。通过开展精品短文朗读比赛、诗歌诵读比赛、故事汇、话剧表演、辩论等课外活动,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并形成有效的良性竞争机制,营造主动学习和享受学习的语言学习氛围。同时,也可以使学生会评估自己阶段性的学习成果,使教师明确今后的教学任务及目标,实现教学相长。
4.推广普通话,减少母语负迁移
大多数学生都是从十多岁开始学习英语的,在碰到一些比较难发的音时,会自觉、不自觉地受到母语的影响,用自己熟悉的已有的汉语音素来代替英语音素,或者用汉语的发音方法来代替英语的发音方法。如:pencil(铅笔)──喷馊;because(因为)──笔壳子;Good morning,(早上好)──狗叼毛栗,My name is…(我的名字是……)──买来一只……然而,有的同学普通话尚不标准, 导致套用的汉语的发音方法也不准确。如果能够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则会减少母语的负迁移作用,加强母语对英语语音学习的正迁移作用。
结语
总而言之,语音教学是小学教育(英语)专业本科阶段至关重要的一环。同时,作为地方本科院校,本专业多年来一直承担着为当地社会培养一线合格的小学英语教师,这就要求地方本科院校培养的英语教师必须掌握正确的语音知识,同时要求英语教师具有规范而富有节奏的语音发音。因为,优美的发音会为学生未来的英语学习打下基础,有利于更深入、宽泛的学习,抑制英语学习中语音遗留问题的继续存在和恶性循环。作为地方本科院校应针对薄弱环节加以重视,加强软硬件建设,使教育教学质量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聂社军.关于地方院校培育、构建重点学科的思考[J].孝感学院学报,2002,22(5):35―38.
小学英语教育专业范文3
关键词: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07-0018-03
一、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困境
我国农村小学英语教师队伍是在特定环境中组成的,他们职前、职后的教育不均衡,其专业知识和技能偏低、队伍不稳定。具体表现如下:
(一)专业化水平偏低
由于开设小学英语课程所需,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大都是转岗教师。他们的专业角色不够清晰,英语教师资格准入的随意性强。尽管近年来加入了一些特岗教师,教育行政部门也加大了教师培训的力度,但仍然解决不了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的根本问题。笔者于2011年5月对石家庄市农村学校现岗小学英语教师进行过调查,其中英语专业的教师约占13%,非英语专业的教师约占87%;专任英语教师约占20%,非专任英语教师约占80%。队伍的专业化问题一直是制约小学英语教学发展和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
(二)教师队伍不稳定
由于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角色不够清晰,特别是大量存在非专任英语教师,他们任教的课程变动快,随机性强,甚至有些学校还存在包班授课的情况。更为令人不解的是,在省、市、县级的小学英语教师培训中,出现了受训者不是英语教师或受训后不教英语的现象。农村小学英语教师队伍不稳定还表现在小学培养的优秀教师很快被中学挖走或主动到条件更优越地区任教,这使得农村小学英语教师队伍越发不稳与贫弱。
(三)教师专业知识薄弱
由于大量的农村小学英语教师是转岗教师,他们职前大多只有初中英语的基础,在教材培训中许多教师对小学英语课本中的语言内容理解有困难。在2007年石家庄市以小学课本内容为命题基础的教师专业考试中,从抽样分析看出,60分以下占25.68%,其多为农村教师;尤其是一道写作题和一道教学设计题的作答更不理想,写作题的及格率为34.97%,教学设计题的及格率为28.41%。部分教师专业知识薄弱,不具备从事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难以适应教学的要求。
(四)教师专业发展乏力
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乏力,首先表现在他们的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均不理想,使他们无法及时有效地获得足够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其次,他们职后专业教育发展更是乏力。目前农村小学英语教师职后专业教育的机会少、培训时间短等。再者,农村教师因繁重的工作任务无时间和精力参加培训或教学研究活动。
(五)难以适应新课程教学
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化的水平直接制约着新课程的顺利实施。《英语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的教学任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它明确了英语教育改革的指向,打破了传统英语教学的模式,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对农村小学英语教师来说是极大的挑战。由于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专业知识与教学技能较弱,加之目前农村地区发展存在的差异,阻挡了相当一部分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步伐。这种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严重地制约着新课程的有效实施。
由此,研究探索适合目前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途径,是农村小学英语教学发展的迫切需求,是关系到农村少年儿童英语学习成效及发展的问题。
二、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
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应首先从构建小学英语教师专业队伍入手,然后逐步完善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容、方法,并建立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评价体系。笔者认为,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应体现多维性、发展性和评价性。多维性是指专业知识、技能、教学理论、教学策略等同时发展;发展性是指依据现有教师的基础提出不同层次的发展目标及进程;评价性是指对教师的发展应及时给予科学、合理的评价,以促进每一位教师不断提高专业水平。
(一)明确专业角色,稳定专业队伍
明确专业角色,稳定专业队伍,是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保障。近年来,虽然补充了一些专业教师,但由于农村小学英语专业教师缺口较大,还有大量的转岗英语教师,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为非专任英语教师,尤其还有部分是常“流动”的英语教师。因此,明确专业角色,稳定专业队伍应被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重视并作出规范。首先,明确小学英语教师的任职考核标准,即先培训、后考核,以达到最基本的专业知识、教学技能要求;其次,确保队伍的相对稳定性,才能谈得上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
(二)学习专业知识,适应教学需求
《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首次对教师的专业化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教学建议第八条“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努力适应课程的要求” 中指出: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有效实施英语课程的关键。学习专业知识,适应教学需求是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础。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不断提高学科专业知识,即系统的英语语言基本知识、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和较好的语言运用能力。这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一些农村教师带有明显地域方言,不能运用基本的课堂用语。因此,针对性的学习方案尤为重要。首先,根据教师的原有基础,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应分层次安排语言知识的学习内容,通过集体面授、网络授课、自学等多种学习途径促进教师英语水平的提高。还应建立有效评价机制,运用自评、同伴互评、阶段性评价及分层、分级考核检验教师的学习效果。其次,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对学科专业知识的提高应有紧迫感,要增强自我意识,坚定信心,努力适应学科要求,达到学科专业标准。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专业知识的提高是一个长期坚持不懈、艰苦努力的过程,更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的自觉追求。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时期的教学要求。
(三)运用教学理论,提升实践能力
运用教学理论,提升实践能力,是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标。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尤其是转岗教师需学习一定的英语教学的理论知识、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课堂教学实践需要一定的外语教学理论的支撑,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法,如全身反映法、情境法、直接法、视听法、浸入法等方法应有理解和应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学策略,词汇教学策略、阅读教学策略、语法教学策略等也应有理解和应用。教师只有学习、运用英语教学的基本理论,才能提高教学效果、拓展教学技能。小学英语教师除了听、说、读、写的能力外,还应具备唱、画、玩、演的技能。唱、画、玩、演等教学方式符合儿童语言学习的特点,有益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农村小学英语教师还需学习教学设计。例如,如何确定合理、具体、全面并具有可操作、可检测的教学目标,如何确定满足学生需求的教学内容,如何设计体现或兼顾趣味性、交际性、目的性、全体性、差异性、多样性、开放性、自主性、有效性等多样性的活动,如何设计合理、连贯、清晰的教学过程等。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只有不断深化对理论的理解,才能提升教学实践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四)考察教学过程,开展教学反思
考察教学过程,开展教学反思,是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必需的过程。教学反思是教师自我认识、自主发展的过程,是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由于课堂上并非所有的活动都是按照预先计划进行的,也并非所有计划都能得以实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用心观察教学活动,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课后将自己的教学以某种形式记录下来。根据教学实际条件,记录可以是符号的、文字的、也可以录音、录像的。教师应学会倾听并不断反思,在反思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行调整。值得注意的是,不要总是停留在经验层面上解决问题。如词汇学习,小学生认读、记忆词汇困难,是英语教学中一个普遍性问题。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只是让学生机械地拼读、抄写单词,而没有运用词汇教学策略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词汇学习方法,使得教与学进入一个恶性循环。因此,在调整中应注重运用现代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拿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在反思中得到提高。
(五)同伴合作互助,促进交流分享
同伴合作互助,促进交流分享,是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平台。同伴合作的形式有多种,如校本教研、联片教研、区域协作等。校本教研是本校教师团队的合作,联片教研是较少且相距较近校际间学科教师开展的教研活动,区域协作是区县、城乡的合作。这既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个平台,也是发挥团队的智慧、互助合作共同进步的教研机制。常态的活动形式有:教材分析,教学设计研究,观摩课堂教学、课后分析等,教师在活动中沟通、交流、讨论,探索合适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完善课堂教学实践,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形成可共享的教学资源,即教学目标合理、教学内容适当、教学方法得当、教学过程流畅、教学效果明显,富有创意、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设计。这不仅有利于教学中的合作和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也可以培养教师的团队精神,是促进农村小学英语教师整体专业化发展非常有效的途径。
(六)加强专业引领,深入专题研究
加强专业引领,深入专题研究,是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脚手架。在考察教学过程,开展教学反思,同伴合作互助,促进交流分享的基础上,开展“专题性”教研。所谓“专题性”,是指教学实践中发现的共性的教学问题。一般围绕一个教学专题而展开。在研究中,可请本区域中的骨干教师、名师、教研员、大学教授等作引领,加强研究中的指导,体现出研究的规范性。这种研究也表现为一种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研究团队是学习共同体,通过合作学习和共同探究,形成一个不断提高的教师团队。通过对“专题”的研究,进行理性思考,提高认识,调整做法,使自己的教学行为更合理,达到重建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成效的目的。活动方式以合作小组为主,研究成果的呈现可以为教学设计案例、课例展示、论文、课题研究报告等。这种专题性研究可为教师搭建起理论转变为实践的桥梁,从理论的高度研究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可有效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和提高。
(七)落实教学评价,记录专业成长
落实教学评价,记录专业成长,是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档案。在专业化发展过程中,运用评价机制检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效,最好的教学评价应该是教师对自己的评价,教师给自己建个专业发展档案夹,可以是文字的、声音的或电子的形式,记录自己成长的足迹。如专业理论的学习笔记、教学反思的点点滴滴、同伴合作的教学案例、专题研究的累累成果等等。专业化发展档案夹为老师的教学提供了最直接的情景。它可以帮助教师反观自己的专业化发展历程,可以使教师获得成长的快乐,并能看到自己在一段时间里付出的艰辛及取得的进步。教师专业化发展档案夹的内容,为教师本人提供专业成长的画卷,记录着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历程。
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需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规范并建立具有英语教学能力的、稳定的教师队伍,强化英语教师专业能力的目标培养,完善有益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学习及评价机制。近年来,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离新课程的要求还相差甚远。英语教师的培养及其专业化发展是非常艰巨的任务。进一步加强农村小学英语教师队伍的建设并促进其专业化发展是教育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民族对教育发展的期盼。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Kathleen M. Bailey(美), Andy Curtis(美)&David Nunan(澳). PURS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e Self as Source(追求专业发展 以自己为资源)[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2001.
小学英语教育专业范文4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院校协作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12-088-03
一、研究背景与起因
目前,我国的小学英语教育尚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师资质量问题,教师专业发展势在必行。但对大多数教师的教育现在还采用终结式培训方式,缺乏后续的跟踪指导,培训效果也难以监测和评价。教育实践证明,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是阶段终结性的,必须是教师终身的、自主的、实践的、反思的发展。教师专业发展要根植于教师的实际教学需要,以学校为教师成长的主阵地,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促进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水平的提高。
院校协作是一种有极大生命力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能够有效提升教师职业品质,推动基础教育改革,在全球教育研究领域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院校协作是指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大学特别是高师院校的教育院系与中小学校之间建构正式、平等的合作关系,在以中小学教师为主体的前提下,以学校为基地,大学教育学者协助教师进行教学的反思与重建,使其获得持续不断的专业成长。我国在此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长足进展,但相关研究多集中在理论探讨上,聚焦到英语学科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性探索非常少见。本研究在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和院校协作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以下简称“首师大初教院”)英语学科教师和首师大附属小学(以下简称“附小”)英语学科教师合作共建的实践进行梳理,以期为同类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首师大初教院和附小英语学科院校协作的实践探索
(一)走进课堂,协助教师制订个人发展计划
2010年1月,首师大和北京海淀区教委签署合作建设附小的协议,标志着大学和小学教育合作共同体建设正式开始。2010年9月,首师大初教院英语学科教师正式进入附小,深度参与一线教学和科研活动。通过对教师队伍总体情况的了解和关于教师专业化现状的问卷调查,通过课堂观察、集体评课和一对一的交流,我们了解到,附小教师的教育理念、知识结构、教学方法和技能等基本上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他们对工作充满热情,能认识到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的兴趣,同时又积极好学,善于合作,具有强烈的专业发展愿望和要求;专业基本功比较扎实,语音语调自然,教师口语流利;在课堂中会有意识地运用TPR、听说法、交际法,具有表演、简笔画、组织游戏和教唱英文歌的能力等。
但教师们在课程实施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语言学习理论、跨文化交际知识和语用知识比较欠缺,不熟悉语言习得的规律和特点,习惯于围绕语言知识的传授进行教学,课堂活动过多出现无交际意义的机械训练,不利于培养学生跨文化语境下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二是在当前小学严格划一的管理体制下,教师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较弱,有些教学模式和环节属于盲从领导或者盲目跟风,流于形式,不符合英语学科的特点和课堂教学规律;在教学设计和组织方面缺乏灵活应变的能力,忽视教学活动的目标和质量,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为一名合格的外语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和教育实施能力,还要掌握较为系统的现代语言知识和一定的外语学习理论。为了帮助附小教师提高终身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们协同他们制订了改进个人英语能力和发展教学技能的专业发展计划,提升终身学习和自我发展的意识。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情况,制订符合自己工作实际和发展意愿的阶段性学习和改进计划,并使用计划一实施一回顾模式自行评价和调整计划。经过近两年的不断学习一实践一思考,教师的语言和教学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二)创造宽松、平等的交流环境,发挥专业引领作用
外语教师教育研究表明,对话与交流对教师的认识变化、问题解决和专业成长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院校协作为高校和小学提供了交流的平台,促进了教育理论主体与实践主体之间的对话。尊重教师发展规律和特点的教师教育强调创造平等、宽松、积极向上、良性互动的教学环境,激发教师自主发展的悟性;用肯定、支持、引导的态度激励成长中的教师,促使他们更加热爱教育事业,更加努力追求知识。因此,院校合作模式下的对话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施教者对受教者的一言堂,而是大学教师基于发挥专业引领作用的目的,和小学教师之间的坦诚、平等、分享式、启发式的交流,主要表现为:大学教师为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指明前进的方向,提供可供选择的多项发展策略和建议;针对一线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合理的解释,积极地引导;帮助教师总结经验,提升实践智慧,促进教育智慧的生成和教育思想体系的建立。
附小教师具有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一定的理论意识,具有看待问题的独特视角和深度,这使得教研活动中的平等对话和有效沟通成为可能。大家积极参与,畅所欲言,相互之间经常碰撞出令人惊叹的思想火花,使双方获得了情感的交融、思想的升华。作为大学教师,我们一直注意自己在教研活动中的角色:应是一个激发者、促进者、引导者,而不是具体结果的灌输者、控制者、塑造者。因此,我们注重激发小学教师的教研兴趣,提供建设性的反馈意见,使他们在不断进步中树立自信。同时,我们一直注重强化教师的自我评价意识,通过反观自我专业发展目标达成的具体情况;教师对自己的教与学进行评价、通过自我评价来思考和改进自己的工作,促进自主专业发展。
(三)以教学实践为中心,帮助教师提高反思能力
外语教师的专业成长,应是一个“亲历亲识”的实践-认知-再实践-再认知的螺旋式循环往复过程。需要教师以个人行动为依据,对自己的教学进行系统、持续、批判性的总结和反思性的研究,形成教师的个人智慧和实践知识。教师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尤其是批判性自我反思精神,是提升教师生命质量、克服职业倦怠的有效举措,能够促进教师摆脱对经验和技能的依赖和套用,关注教学实践中的自我体验和自我理解,在专业信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得到发展。
我们一直把工作重心放在帮助教师提高反思能力上。一方面,定期利用集体听课、评课的机会,引导大家以教学实践为中心,进行综合性、批判性反思。他们不断积极地反观他人、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与行为,不断自我调整、自我重构,促进内在的专业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我们还倡导每位教师养成随时反思、勤记日志的习惯。反思的内容既有教学方法的成败得失,更要反思在道德、情感态度方面的教育是否成功;既有对课堂教学的反思,还有对课后作业、学生考试成绩、学生学习心理的反思。这样,各位教师既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案例,也提高了反思、探索的意识和能力,他们更加有意识地观察和关注课堂上出现的情况,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并利用所学知识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和针对性方法。
(四)尝试多形式、重过程的校本教研活动,共享教师群体资源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持续不断的自觉学习过程,是实践性知识发展、积累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群体之间相互合作探究、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过程。教师之间在知识结构、智慧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差异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群体资源。教师之间互相学习有利于实现知识和经验的互补、思维和智慧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使原有观念更加科学和完善,有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和专业智慧的提升。学校需要为教师的合作交流搭建平台,以教育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解决为目的,以学科教研活动为途径,为教师提供群体资源共享的机会,实现教师自主的实践反思以及与专家和同事的交互作用。
因此,我们通过尝试多形式、重过程的校本教研活动,共享教师群体资源,使学校形成合作、开放的文化环境,推动教师实践性知识的交流和转化。所谓多形式的教研活动,是指采用集体备课、课堂观摩、互动研讨、专题研讨、校际交流、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重过程是指把教师专业发展贯彻于学校工作的全过程,将学习与教研、科研结合起来。学校和课堂是教师发展的主阵地,所以院校协作的一切工作都是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教研组发掘集体的智慧同备一节课,定期邀请市特级教师和区教研员与教师一起参加课堂观摩,大家围绕具体的教学问题开展互动研讨、切磋和交流,以期整合各方资源,为教师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对于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以教研组为单位成立课题研究小组,集体制定研究方案,教师分别在班级教学中实施方案,然后在大量课例的基础上展开专题研讨,总结、反思和推广经验,有效地把教学和科研结合起来,促进共同提高和成长;大学教师在深入课堂、了解教学的基础上,发现、整理附小教师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讲座,为小学教师提供崭新的视野,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提高他们学习、研究与发展的能力;以学区为单位定期开展校际交流活动,进行异质互补,激发教师专业发展愿望。
三、问题与反思
小学英语教师是推动我国基础英语教育发展的主导力量,小学英语教师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建设一支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能胜任小学英语教学的教师队伍,提高我国小学英语教学的整体水平。院校协作把首师大初教院和附小同时引入一个开放、变革、发展的框架中,通过多元合作促进双方文化的互动、融合,为促进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平台,丰富了大学教师的实践性内容知识,实现了大学和小学的共同提升,有效促进了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互补互动。
不过,院校协作是一个整体性的工程,涉及多个领域的问题;我们英语学科在合作共建中也遇到一些矛盾和问题,需要不断反思和改进,以期更好地为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和首都基础教育事业发展服务。
(一)两种文化传统的矛盾
初教院和附小分属大学和小学两类不同的组织文化,具有不同的文化传统,在教师身上体现为不同的文化取向:大学教师对教育问题关注理性的认识,秉持探究的态度、批判和理论自觉的态度,寻求问题的本质,追求学术创新;小学教师关注已有经验和操作层面的内容,追求问题解决的策略与方法,具有一定的保守性和稳定性。不同的文化取向导致了一些矛盾和分歧出现,给共建工作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在初期表现尤为明显。比如,受小学严格划一的管理体制影响,教师自信心和批判性思考能力不足,在新问题和新挑战出现时缺乏积极应对的意识,对大学教师的依赖心理较为明显。院校协作需要大学和小学同时改变观念,通过长期的、制度化的合作促进双方文化的撞击、互动,实现大学学术文化和小学实践文化的沟通和融合。
(二)“重过程”与“重结果”的矛盾
大学教师关注合作共建的教育性目的,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关注课堂教学的点滴变化,目的单纯而明确;组织者重视院校协作的形式而相对忽视内容,重视协作所带来的直接效果和社会影响而忽视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和规律。院校协作是一个研究性变革实践的过程,必须指向学校的教育实践,指向教师教育实践的改善。学校最终的生命力在于教师素质的提高,组织者应该放眼教育的根本性目标,忽略院校协作的非教育性目的和外显功能,为教师发展提供持续的支持性环境。
小学英语教育专业范文5
一、调查设计及实施
本调查问卷研究成果问卷涵盖了五个方面:教师基本情况、教学环境和资源、教师专业素质、教学状况(课前、课堂、课外)、教师看法与态度。每个方面的调查问题为6~18道题不等。
本研究选取了云南省普洱市作为调查地区,参与问卷调查的教师为40人,覆盖普洱市思茅区以及宁洱、澜沧、江城、孟连、墨江、西盟6个县的小学英语教师。共发放问卷40份,收回40份,有效率为100%。受试教师的基本情况见下表。
二、问卷结果分析
1.教学资源匮乏
在受试学校中,市区学校的教师均配有基本的多媒体设备;但是在偏远的乡村,仍然只能使用录音机播放磁带。学校对其他教学资源的提供也相对不足,比如缺乏教具、参考书籍等。教师工作量大,每个教师教授6~10个教学班,且教学班级人数均为50~70余人。过多的人数对语言教学是极为不利的,因为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练习,教师也无法针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
此外,在乡级学校,很多教师不是专职英语教师,其中,22.5%的教师是以教英语为主,兼教其他学科;另有12.5%的教师则是以其他学科为主,兼代英语。
2.教师英语专业水平较低
问卷调查中,我们让受试教师对自身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语法修辞知识、阅读能力、写译能力、英美文化知识、语音语调等方面做出自我评价,在“好”“较好”“一般”和“较差”四个维度中,大约62.5%的教师都选择了“一般”来评价自己,约12.5%的人为“较差”,其余25%的教师选择“较好”。 事实上,我们在之后的教学观摩中也发现,这些教师的英语专业知识水平确实比较低,语音、语法、文化背景知识等都比较欠缺。原因之一是这些地区的小学英语教师学历都比较低,大专及以下学历的教师占72.5%,本科学历的占27.5%,没有硕士以上学历的教师。此外,这些教师工作之余,自身也很少再进行自我提升的学习,对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了解甚少,与外界交流的机会也很少,因此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都很难有进步和提升。
在课堂设计和教学方法方面,大部分教??也存在很多不足。
三、政策建议
1.加大对西部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教育的投入
由于经济原因,西部民族地区教育在硬件设施方面也与发达地区有很大差距。比如,教学多媒体设施、网络、教具、外文报纸杂志、英语兴趣活动等的开展等方面都受到很大限制。我们调查得知,目前大部分学校都有多媒体、录音机等基本设施,但是其他教具,比如挂图、周刊、卡片以及英语教学方面的专业杂志书刊等都不足,大多学校都未能给予支持。调查学校中,也没有专门的语音室可供英语教学使用。
这种资源可得性的局限性,也是制约西部民族地区英语教育发展的一个因素。因此,相关教育部门应该为这些地区的学校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
2.多开展小学英语教师培训活动
基于小学英语教师的培训需求的调查,大多数教师表示最希望学习的是国内外最新的教学理念以及具体的教学方法、策略,而他们认为最理想的培训方式是短期的面对面的培训,集体备课、讲课、点评讨论、总结、解决问题的参与式培训。
而调查结果显示,西部民族地区的小学英语教师参加培训的机会很少,大部分教师几年才有一次机会参加县市级的培训,而省级和国家级的培训更是少之又少。因此,这些教师对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法了解甚少,比如,大多数教师从未听闻美国的“5C”外语学习标准,对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的概念和制作也颇为陌生。
因此,在对小学英语教师的培训过程中,应遵循“以学科为基础,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培训原则;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观摩反思、专题研讨、专题报告、经验交流、自主研习等多种模式进行培训。同时注意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因地制宜,把其精华之处运用到教学中去。
3.完善教师素质评判体系和制度
小学英语教育专业范文6
关键词: 小学英语教师 全科型培养模式 专业能力 课程设置
1.目前小学英语教师专业能力职前培养存在的问题
2014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简称《意见》),提出了针对小学教育的实际需求应重点探索全科教师培养模式,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目标在于努力培养大批优秀教师。一般认为,全科小学教师是由具备相应资质教师教育机构专门培养的、掌握教育教学知识和技能、学科知识和能力,能承担小学阶段国家规定的各门课程教学工作、从事小学教育教学研究与管理的教师。按照这个定义,全科型小学教师具有知识博、基础实、素质高、能力强、适应广的特征[1]。在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我国,全科教师部分地解决了地区教师资源匮乏的问题。在这种培养模式中,教师的专业能力培养受到限制,一些问题凸显出来,主要表现在:
目前一般把职前小学教师培养课程分为通识课程、学科课程、教育课程、教学实践课程、课外活动等类别。科型教师的培养既要追求素质综合,又要顾及学科专业,既要彰显师范性,又要确保学术性。如何在固定学程内科学安排好五类课程的确比较棘手。就英语学科来说,专业课设置缺乏广度和深度,五分之三以上的课程主要为听说读写等技能课程;英语语言教学理论课程和语言学课程的设置几乎一片空白,外语教育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缺失,无法高屋建瓴。在职前小学教师人才培养方案中,英语课程类的考试基本以理论笔试的终结性考核为主,对学生的实践活动缺乏形成性评价和反馈,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人才的发展。
培养全科型小学教师时,重其学业的广,而没能顾上学科的专。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小学英语教师,在英语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跨文化交际与情感态度这五个维度存在一定缺失[2]。全科教师入职英语教学后,大部分教师感到很难用英语写完整的教案,很难写出合乎语法规范的结构完整的英语句子;由于职前对教师准确语音语调、地道的英语口语能力培养不够,以及在培养过程中未能紧密联系小学英语实际教学,职前教师缺少英语教学言语能力的综合实践平台,致使这方面能力的发展受到限制,入职后甚至很难用课堂英语进行流利教学。
尽管全科型教师安排了教育实习及教学实践课程,共有近两个月的实习时间,但学生上英语课的机会远远少于语文和数学,因学校领导层面对小学英语的认识存在一定偏差,有时课表中的英语课甚至可能被其他课占用。由于缺乏平台,职前教师很难学以致用,职前专业能力培养无从谈起,因此难以实现入职时的有效衔接。由于缺乏有效的教学实践经历,教学反思成了无源之水,从而导致职前教师在语言教学理论、语言学科教学知识及情景知识等方面的欠缺。长期以来,高等师范教育重视语言知识的培养,忽略对语言职前教师科研全能力的培养,缺乏针对反思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创造型思维能力的培养[3]。
2.完善课程设置,加强小学英语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
根据存在的问题,培养院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要对应标准,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设置,以培养专业能力为核心构建符合小学英语教师职业岗位要求的课程体系。
2.1细化专业课程,培养语言教学专业能力。
全科型教师的职前培养方案中需增设英语语音课,对准教师语音语调和口语从严把关。第一学年应单独开设语音课程,要求每位准小学英语教师务必过好语音、语调关,未达要求者将采取淘汰制;建议在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中除了大学英语必须达到一定等级的规定外,须增加“英语语音”合格证书。第三学年针对选修英语方向的学生增开语言理论和语言学课,使得专业课程开设有广度和深度。增开外语语言学习理论和语言教学理论,让学生了解语言输入输出、语言习得等理论,这些理论对小学英语教育教学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开设语用学、语义学、话语分析等语言学课程,让学生接触语言学知识,以便更好地驾驭语言教学。我国教育界已经意识到培养师范生国际意识和视野的重要性,但在我们培养方案中没有明显的体现,在日程教学中也有待切实实施[4]。因此,建议在第四学年增开语言与文化、跨文化沟通课程,开阔准英语教师的国际视野,提升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2增设教学研究类课程,提升教学研究和反思专业能力。
尽管我国多数高校都开设了科研方法和毕业论文课程,但因课时、学分少,教学方法单一,缺少与实践的联系。许多学校在科研方法教学过程中还是采用传统单一的讲授法,忽视学生实际训练,导致准教师们的毕业论文结构松散、逻辑不严密,论文写作缺规范,大部分论文没有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复制现象严重。特别是英语方向的准教师们,由于平时缺乏规范训练,毕业论文短短几行英文摘要中出现的问题不少,如人称代词使用不当或指代不明;句子成分缺失,如缺少主、宾语;时态语态运用不当;句子结构混乱等既明显又频现。针对现实问题和未来教师的发展需要,建议在我国职前小学英语教师教育培养中要加强教学研究课程的建设,融学、教、研为一体。通过学习此类课程,准教师们既能掌握论文写作规范,又能熟悉小学外语教与学甚至研究的最新动态,既开阔了视野又形成了教学研究专业能力,为成长为可持续发展的卓越的研究型教师奠定了基础。
2.3增开信息技术课程,提升课堂应用信息技术的专业能力。
数字化环境给准英语教师开启了信息共享、智慧互联的平台。数字化的教学环境给小学外语教师和学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利好,而谙熟信息技术是驾驭这个平台的前提。数字化教学的大背景导致教学模式、学习方式的改变,以及教学内容存储的数字化,准教师们学习专门针对小学英语教学的信息技术课程,掌握信息技术已迫切成为这一职业的专业性要求。
2.4保证英语学科的教学实践时间,切实提高准教师的基础英语教育教学专业能力。
目前,我国小全科型教师人才培养方案中都有教学实践课程设置,但一方面设置的目标和评价过于笼统和粗线条,体现不了准教师教学专业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时间短而集中,一般只有8-10周的实习,大多数时间都是在观摩,真正上课的时间一般仅为2~6个学时或甚至更少。根据访谈得到的数据,近80%的准教师没有上英语课的机会,少数几个幸运者即使有机会也是流于形式,因指导老师缺位,准教师仅把实习当做一个任务去完成,导致课堂教学和实习效果的双低。《意见》反复强调将教育教学实践贯穿教师培养全过程,切实落实师范生教育实践累计不少于一个学期制度;全面推行教育实践“双导师制”,由教师教育院校教师和小学优秀教师共同指导,充分发挥高校指导教师的理论与研究优势、小学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优势。基于此,培养院校应优化课程设置,延长实践时间,保证小学英语课的教学实践比例;同时,由培养院校的专业教师和小学英语教师共同指导,切实提高准教师的教学专业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因此,教师职前教育要提供丰富的教学实践背景,使师范生有更多的机会深入多样的教学实践,通过实际训练发展专业能力[5]。
3.结语
优质的小学英语教育呼唤优秀的小学英语教师。职前全科小学英语教师的培养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课程教学是这个系统的内核,因而高等师范院校应与时俱进,聚焦教师专业能力培养这一根本点,完善当前课程设置,制订高效的人才培养方案。
参考文献:
[1]张楠.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模式下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以新疆教育学院为例[J].科教导刊物,2013. 11.
[2]周丽.关于小学英语教师职前培养课程设置的思考[C].新教育时代,2015.10.
[3]颜东.职前英语教师反思能力培养探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