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物理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物理教育范文1
以下为求学网为您编辑的:“刍议初中物理教育教学的技能”,敬请关注!!
刍议初中物理教育教学的技能
以上就是我们为您准备的“刍议初中物理教育教学的技能”,更多内容请点击求学网论文频道。
初中物理教育范文2
义务教育大纲中指出,在给学生打好基础,发展思维能力的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无疑是在教学思想和方向上加强了情感在中学物理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一、情感价值的探讨
一般来说,学习包括认知和意向两个过程,一方面,认知决定着意向的强弱,当认知深入进行时,意向就会得到相应的加强。另一方面,意向又决定着认知水平,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不感兴趣,情感不强烈时,我们就很难让学生去理解我们所去探索的知识,很难让学生真正掌握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我们的教学目的也就难以达到了。
心理学认为,一般事物对于人的价值(严格地讲应该是价值率)是一个变量,它有两种变化方式:一是价值增加;二是价值减少。根据事物价值的不同变化方式和变化时态,对事物的情感可分为八种具体形式,如下表所示:
从表中很明显能看出,当价值增加时,人就会对事物产生积极的情感,会对自我产生更高的认同感和满足感,也会对事物产生更大的兴趣。相反,如果价值减少,人就会对事物产生消极的情感,会产生负面效应,使自己情绪低落、闷闷不乐,对事物渐渐失去兴趣,甚至毫无兴趣。
这里的价值,是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自我认知,实质上是学生对学习的认知和意向的综合体现,它综合反映了学生对学习的态度,侧面反映了学生对于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也就是说,情感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它不仅仅能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而且能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程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情感之于教学的意义
在物理教学活动中,教师的重心是知识还是人?这是不同的教育价值观。只注重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记忆理解而忽视教育中的情感引导和情感体验,这种教学的非情感化,是传统教育的一大缺陷。学生进入初中后,随着知识、经验、技能的不断丰富,他们已不同程度地产生了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感的需求,这正是对初中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促进他们身心发展的良好时机。比如我在教学《摩擦力》一节时,设计了一个用钢筷从水中夹起钢球的实验,让学生体验,学生在实验失败之后产生一种放弃心理,此时我在钢筷前端包上粗布,轻易地夹起了钢球,学生此时便非常想了解其中的原理。
三、情感教育的重点
首先,教师自己必须有丰富的情感。物理教师要想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自己必须具备强烈的情感,要有利用教学传递自身情感的能力。本人在日常教学中,经常翻阅相关教育类文献,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加强自身修养,对这个理论进行了很好的实践。
其次,肢体语言是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手段。肢体语言运用得当,能让有声语言增色生辉,有时它不但可以代替口头语言,甚至能表达言语所难以表达的情态,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运用肢体语言传递自身感情,影响和感染学生。
最后,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需要与思想状况、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因材施教,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我在日常教学中,经常与学生打成一片,与学生聊天谈心,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内心世界,加深我对学生的了解,找到更适合学生的教育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塑造完美的人格。
初中物理教育范文3
首先,要渗透思想模型教育。物理思维模型其实是抽象思维的产物,是对客观物理规律反映的一种方法。例如:学习《光现象》一章时,引人"光线"这一理想模型。通过大量观察实验,我们知道:"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再如光的折射、反射、小也成像等问题,建立一定的模型,使学生清楚明了,直观易懂。其次,渗透物理实验教育。实验是物理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物理,培养他们认真的学习态度。如《焦耳定律》一节中,主要有三个实验,让学生观察热量与电流的大小、电阻及通电时间的关系。现行教科书,几乎每个章节都有实验,通过实验总结归纳,寓物理实验方法的教育于教学过程中。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达到物理实验方法启蒙教育的目的。再次,渗透思维方法。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差,要使他们快速掌握物理知识,必须让他们从思想上逐渐接受物理思维方法。如在《浮力》一节教学中,我们首先用实验明确"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而向上的浮力",然后运用假设的方法,假设取液体中一正六面体为研究对象,运用抽象推理,探索出浮力是由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并不相等,这种压力差就是浮力"。然后再应用数学方法,导出阿基米德原理的数学表达式。
二、关于学生记忆力培养的问题
首先,要掌握有效的记忆方法。物理教学要教给掌生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引导学生寻找概念间的联系,把知识串成线,连成网,结成体。关键性概念总是处在重要地位,通过它的贯穿或辐射反映出物理知识的内在联系。抓住关键,系统记忆,就能记住物理知识的脉络和全部内容。让学生掌握理解记忆,对物理知识不理解而靠多次重复来机械记忆,往往事倍功半;让学生通过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来记忆知识;让学生用比较、分析和归类等思维方法去记忆知识。其次,帮助学生与遗忘作斗争。注意遗忘规律,适时复习与巩固,每堂课结束前用几分钟小结一下本课的内容,并在新课引入时复习一下上堂课的内容,每次课后留一些必要的作业,都是有效的方法。加深和强化知识痕迹,联系实际,课堂形象化,举一反三,从而达到温故而知新,提高记忆效果。
三、关于创新思维培养的问题
创新思维是学生在创新学习中应该具有的思维方式,是指发明或发现一种用于处理某种事物的新方式的思维过程,它是创新的核心。首先,一题多变,培养思维的敏锐性。在习题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题目的潜在功能,通过变式训练,恰当地对题目进行延伸、拓展、演变,培养学生思维的敏锐性。其次,一题多解,培养思维的流畅性。思维的流畅性是指思维畅通无阻,对事物反应迅速,在短时间可从多种途径、用多种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在习题教学中,教师要选择典型题目,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第三,由此及彼,培养思维的变通性。在习题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事物的异同关系、纵横关系、因果关系、演变关系等,沟通各种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借它山之石以攻玉",学会应付千变万化的变动情况,培养思维的变通性。
四、关于合作学习的问题
初中物理教育范文4
关键词:激励教育;初中物理;教学策略
一、引语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管理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因受激励而产生的。研究表明受到充分激励的人其能力可发挥到激励前的三到四倍。物理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各种因素,创设一种积极的教育时空环境和情感体验,更多地采取表扬、赞美、宽容的教育方式,引导学生努力挖掘自身的潜能、审视自己学习的过程、修正自我的学习方式,形成自主学习、自我教育的学习内部动力机制,使学生成为学习上的成功者。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激励策略
对于每位学生来讲,他们具有强烈的求知欲、自尊心、自信心和荣誉感,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贯穿尊重、关爱、赞美等情感手段,尊重他们的人格,给予他们真切的关爱,自然的赞美,满足他们自我实现的要求。
1.实施激励策略,让学生主动问
(1)从日常生活中提出问题
日常生活中很多现象与物理息息相关,这些现象天天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已习以为常。教师如果能够引导提醒学生关注这个大自然,就必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无穷求知欲。
(2)从实验现象提出问题
教师可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比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不断完善问题。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对回答问题有困难的同学及时给予引导、启发、暗示,回答问题后应给学生以激励性评价和鼓励。如,“你有很明显的进步,老师为你感到高兴,也相信你一定能很快赶上学习好的同学,加油。”在学习“声音的产生”时,有意请一位学习较差的同学发出声音,这位同学站起来回答“我不会发”,全班同学都笑了,鼓励地说:“看,你不是已经发出声音了吗?”全班同学都微笑着给他以热烈的掌声鼓励,而他也羞怯地坐下了,相信他下次的表现一定会更好。
2.实施赞美激励策略,让学生信其道
过去,我们的教师对差生总是采取批评多于表扬的态度,对其学习以及态度上的问题往往横加指责,有时甚至是尖锐地提出批评,丝毫不给学生留情面,而对学生的一点点小小的进步和成绩则置若罔闻,认为这是应该的。这样做不但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提高,反而抹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在的物理课,笔者努力让每一句话都充满积极的、肯定的、赞美性的字眼和语气,积极寻求和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积极的一面,并不失时机地加以赞美,运用各种方法鼓励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一个满意的评价。
3.实施课件激励策略,让学生好其学
针对他们活泼好动、思维敏捷、精力旺盛、好奇心强等优点,笔者在教学活动中积极采用多媒体课件上课,由于它具有吸引力、趣味性、启发性,能提供形象的信息化环境,创设丰富、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深刻地感受所接触的物体的全貌和结构,因此学生们都积极参与和配合。如在复习平抛运动一节内容时,我用了Flas模拟了飞机投弹过程,按鼠标就可以投弹炸敌艇,画面生动、形象、具体、直观,紧紧地吸引着学生,我故意投不中,学生在下面着急得要跳起来,都举手要求自己上来投弹,我趁机说:“谁先准确计算出来投放距离,谁就上来投。”全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一下子就活跃了起来,本来很抽象的东西,由于借助了创设的情境,很困难的问题一下子迎刃而解。随后甚至还有些学生还积极对笔者的Flash内容及设计提出建议,还有一些学生主动要求帮助老师做课件,充分调动了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性。
三、结语
激励源于对学生的了解和爱。它不是简单的表扬,更不是无原则的放纵。作为教师要树立每个学生都能学好的坚定信念。每个学生都是鲜活的、有一定发展潜力的个体,是发展过程中的人,是在教师指导下成长起来的,即便是学习极差的、调皮成性的、智力或品德有障碍的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和需要,都有发展的空间,我们要对学生有积极的期望,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机会和条件,只要教育方法得当,他们也都会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进步。
参考文献:
[1]黄德飞.试谈赏识教育[J].才智,2008(12).
[2]徐晓东.赏识教育应讲究表扬技巧[J].教学与管理,2009(10).
[3]裴文琴.教育教学中赞赏的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17).
[4]仪淑萍,仪淑霞.赏识教育须有“度”[J].山西教育:教师教学,2008(10).
[5]张晓燕.让课堂充满艺术之美[J].中学生物教学,2008(9).
初中物理教育范文5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德育
当前,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改革正在不断地深入和发展,结合《教育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意见》,充分发挥课程德育功能,推动学科统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细化,落实到各学科德育目标之中,提升综合育人效果。学科教学作为学校进行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它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因此,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科特点,有机渗透德育,是摆在广大物理教师面前的严峻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物理教师认真研读新课改理念下的新物理课程标准,加强自身理论学习,提高新课改对初中物理学科德育要求的认识,明确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积极探索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途径。
1明确初中物理学科德育目标,有方向性的进行德育渗透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要求物理课程应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世界观,因此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就成为渗透德育的方向,这些教育,在常规教学中应落实在三个方面。
1.1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我国在物理领域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如讲经典物理学时,结合介绍古代墨翟和宋代沈括在力学和光学力面的贡献,以及沈括最早记载了磁偏角,比西方哥伦布早400多年;讲近代物理学时,介绍我国近代著名的力学家、火箭专家钱学森,它所涉及的学术领域十分广泛,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应用中都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尤其是对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被称为“中国的导弹之父”。“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显示了中国卫星发射技术的新成就,更显示了中国航天科技的巨大进步;“神七到神十一飞天”,实现了中国航天员太空行走的梦想,实现了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步入航天大国的行列,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老师可以进行今昔对比,让学生为我国科技的发展感到骄傲与自豪,由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并使其产生学好物理的自信心。
1.2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注重从客观事实出发,以实验为基础,结合有关概念、规律,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师应举出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物理现象的实例,抓住事物的本质联系,对物理现象,物理过程进行正确分析,使学生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例如:初中物理教材中的牛顿第一运动定律、阿基米德定律、光的反射定律、欧姆定律和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等,这些规律本身就体现了认识来源于实践的唯物主义观点。这些结论是经过许多科学家由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多次反复才归纳、总结出来的。
1.3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物理学是一门体系严谨,结构紧密,科学性极强的学科。每一个物理概念、定律、原理都是对物理事实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的概括、总结和升华,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学生在学习中会受到良好的科学素养的训练,其中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严格操作、认真实验、实事求是的态度,树立爱护仪器的主人翁思想和团结协作的优良品德。而有重点地介绍中外科学家发现重要定律和原理的过程,则可培养学生锐意进取、百折不挠的精神。如英国科学家焦耳在极端困难条件下,积30余年实验研究,做了400多次实验,为能量守恒定律的建立打下了基础。法拉第刻苦自学,经历十多年研究,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这些内容对于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会起到良好作用。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2结合物理学科教学内容进行隐性的有机渗透
2.1结合中国古代物理学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例如,在“平面镜”这节课提到“我国大约4000多年前夏王朝时代就有了铜镜”,抒发爱国情感,再引导学生感悟从“以铜为镜”到“以人为镜”的做人道理。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物理知识的了解,提高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
2.2结合当前实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讲授《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一章时,补充讲述我国新建设的水力、火力发电站,介绍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简述三峡工程等,另外也要提出我国能源形势十分严峻,例如,我国煤的储藏量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储藏量约462吨,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从而提出控制人口增长、节约能源和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是相当必要的,最后,讲述核能的开发、利用及前景。这样,通过与实际国情的结合,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社会责任感和节约能源、爱护环境等意识。
3结合学生实际,利用课外活动渗透德育
(1)指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进行兴趣教育。(2)提倡学生参加科技活动。从中加强学生的科技意识、主题意识,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积极进取,实现自我。(3)指导生活中的物理应用。物理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例如,在学完家庭电路后,可以让学生进行家庭电路设计、家庭电路简单故障排除等,还可以开设课外兴趣小组共同研究,动手实践,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4)通过举办物理讲座、开展社会调查、组织竞赛、参观考察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从小就具有社会责任感。在物理课外活动中渗透德育,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获得相应的道德知识和道德实践体验,养成道德行为习惯。总而言之,教育是育人,育人要育心,育心就是育德。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对青少年进行德育渗透,需要广大物理老师根据物理知识及物理教学的特点,以课内外活动为途径,以学习内容为载体,以教育心理学原理为依据,以渗透为主要形式,激发他们的情感,唤起他们的责任感,并驱动他们的行为,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
作者:宋永志 单位: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十二中学
参考文献:
[1]2011版新《课程标准》.
初中物理教育范文6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育 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原则
时代的发展需要创新知识、创新型人才,九年义务教育必然要为此提供创新教育。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应该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价值取向。创新能力体现了学生发现问题、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和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创新能力是智力特征,也是人格特征、精神状态及其综合素质的体现。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初中物理教育和其他学科一样担负着创新教育的使命,笔者试图从个人实践感受提出六条物理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原则,期许广大同仁批评指正。
一、知识体系、经验体系、教法及学法的开放性原则。
自然界的一切对象本来是一个个的综合体,反映在知识体系方面也是综合并开放的,人类关于知识的分类,是从不同的层次、方向、角度等去认识事物对象的结果,人类要从整体上把握认识对象,使学科之间走向综合交叉,相互开放,互为促进,以催生创新之果。中学物理跟其它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教学中教师应把数学知识、化学知识、生物知识、天文学及地理知识与物理知识联系起来,从这些学科认识物理方面的知识和经验,用物理方面的知识和经验解释这些学科中的问题。例如生物教学内容中的光合作用、叶子的蒸腾,均可联系初中物理中的能量转化知识和物态变化知识加以解释说明。在教法与学法方面,教师要去除封闭性因素,建立开放灵活的教与学的有效系统:在课堂教学中把课题分解成一个个小问题,引导学生去进行探索创新;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教材、作业、试卷、教辅等狭小的学习系统,跳出纸上谈兵性质的题海桎梏,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课外实验和小课题探究活动,从而由物理走向现实技术,走向现实社会;帮助他们利用现代媒体、网络等便利手段进行小发现、小创新、小革新、小发明等有意义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深刻、灵活地将学到的物理知识融会到真实的物理世界中。
二、师生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关系中的民主性原则。
翻开物理学的发展史,高度权威往往是发展的绊脚石,是创新的敌人,而民主、平等是发展的必要基础,是创新生存发展的有利环境。如果把物理教育局限为单纯的传授,过分强调师生社会关系,过分追求应试教育中的功利,势必导致没有民主的育人环境,扼杀创新于无形。在倡导并要求身体力行素质教育的当今年代,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建立朋友式的、合作关系式的教与学系统。例如在探究浮力相关因素的实验课题中,教师不应预先下定论,然后要求学生做论证性实验,也不应该提前告知学生浮力可能跟液体密度、深度、形状、排开液体体积等因素可能存在相关关系。教师应该作为组织者和参与者引导学生去猜想、讨论、设计,指导学生克服困难进行操作,收集论证。在探究的各个环节教师都要发扬民主,集思广益,丰富猜想,优化实验结果,允许提出质疑,公平讨论交流。
三、在创新教育活动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投入,体现自主性原则。
任何事物的发展形成,第一决定因素是内因,外因只是起次要地位的作用。自主性是学生从事创新活动的内在要求,是他们达到创新目标的第一动力,所以在物理创新教育活动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和对事物的兴趣,以及自我克服、自我超越及自我实现的要求,构成了创新活动过程中的内在因素,是他们自主性的源泉和基础。物理教师应该从上述因素入手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例如购买一台电冰箱,广告词中称一天只耗电0.4千瓦,学生对此产生了质疑,并向笔者提出了个人看法,笔者鼓励他通过测试来论证。自始至终并没有发表个人见解,只是要求他和其他学生独立完成测试方案设计,主动解决测试中遇到的困难,主动预想、发现测试中存在的问题,努力想办法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他们利用安装的电能表观察记录了各种天气情况和各种食物储存情况下的冰箱24小时耗电值,自行填写表格,绘制耗电曲线,通过数据分析否定了广告词的夸大宣传。在这次观测活动中,学生如果没有自主性的动力驱动,在教师只是提供观测工具的情况下是无法得到令人信服的结果的。正是自主性战胜了依赖性和烦琐性,他们才能创造性地完整测试任务,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了强化和提升。
四、物理教师要为学生树立创新的榜样,体现榜样性原则。
教师是学生的模拟学习对象,有了创新型的教师,才有可能产生创新型的学生。因循守旧、满足现状的教师,往往不能有效地激励学生进行创新活动,完成创新任务。所以教师要加强自身创新能力的修养,在学生面前充分展现教师的创新本领,形成强大的创新场源,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在物理问题的引入上,设计令人耳目一新的问法;在实验的设计和操作上,创新性简化和改进;在物理概念、规律和原理的阐述上,设计创新性的解释模型等,都是教师展示个人创新素质的时机,往往能在学生心田里植下将来能成为参天大树的创新种子。
五、创新活动有成功,更有失败,教师对学生要采取赏识与鼓励性原则。
成功的创新活动势必能使学生树立自信心,燃起对创新的浓厚兴趣。教师要采取口头肯定、书面鼓励等手段去强化他们对创新活动的积极心理。但是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学生往往无从下手,还要逾越层层难关,由此会出现畏难情绪,对创新失去兴趣,出现各种消极心理。本着保护学生的原则,教师应该多介绍前人如何经受失败,最后取得成功的历史故事,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创新的困难性和艰苦性。在实际行动上教师应提供必要的原理导向帮助和物质帮助,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努力实现心中的设想。即使学生真正遇到了失败,教师也不能指责埋怨,而要肯定他们在态度、时间、精力上的积极投入,抓住其中的成功部分加以赞赏,帮助他们分析、纠正失败的原因,告诉他们“失败是成功之母”,“道路虽然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培养他们百折不挠的创新品质。
六、在素质教育阶段学习任务丰富多彩,学生的创新素质尚处于起步阶段,在物理创新教育中要采取易平趣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