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酒店管理服务培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酒店管理服务培训范文1
目前,在景区内我国的酒店服务比较落后,与国际化的标准水平比较还存在一定差距,职工的素质不够高,其建设与低碳旅游这一理念还是不符。对酒店的标准和质量做到了解是对酒店管理的改进和低碳旅游发展的前提。
一、低碳旅游与景区酒店管理服务之间的关系
低碳旅游首次出现是二十世纪的九十年代,全球变暖是其提出的大背景。在有关气候变化的联合国报告中,可以看出海平面和气温的升高导致冰川、积雪大面积融化,气候变暖成为无可争议的事实。我国国务院因此提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并制定了考核、监测、统计办法。现如今,旅游成为拉动经济的产业,而且“无烟工业”是旅游业的一个别称。此外,加上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旅游的人数不断增加,但是在旅游这一过程中,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却在不自觉间产生了。所以,为了减少旅游给生态造成的压力,低碳旅游应运而生,并且迅速得到推广。
首次提出这一理念的是哥本哈根,具体时间是2009年,很快得到世界的广泛认同。这一年,世界经济的论坛报告也提到低碳旅游,自此,这一概念就开始被人们关注并认可,这就预示着未来的旅游行业要朝着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方向推进。所谓的低碳旅游,直白的说就是选择一种出游方式能够降低对“碳”的排放,减轻给环境造成的压力。在旅游过程中,酒店是必要的设施之一,酒店的等级与软件和硬件配置成正比例关系,酒店的最终服务水平就是在这里体现出来。随着低碳旅游的推广,酒店管理服务也要向低碳发展的道路改进。
二、景区酒店管理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服务水平不高
我国酒店行业一直受到服务水平不足的限制,多年来,酒店整体上水平难以提高很大程度上原因都在于此。酒店的员工在工作中积极性不高,而且普遍的整体素质不高,不但理论上不够优秀,甚至基本礼节、礼貌都做不到,大部分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业务水平还处于较低阶段,在服务顾客的过程中,其效率和速度都受到影响。
(二)服务效率低
在我国的酒店管理行业,由于技术、手段等的落后,以及管理者对提高质量的意识相对来说比较弱,导致酒店管理的效率很低。客户需要得不到及时满足、客户需求的个性化和多样化与酒店制定的陈旧制度不相符、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和科学等,都是管理效率地下的具体表现。此外,在执行制度的进程中,控制和监管力度也不够,管理效率直接影响了服务效率。
(三)各部门之间的服务缺乏协调性
我国的酒店服务业,部门经理做关心的的问题是怎样才能将部门业绩做到最好,对部门之间如何相互合作才能使得酒店的整体工作达到最佳效果却置之不理。这种不协调、不合作的内部战争中,顾客是直接和最终受害者,结果就是酒店失去了这些客户,引起酒店的客源流失,严重影响到酒店发展,最终使得员工切身利益受到波及。
三、低碳旅游中改进景区酒店管理服务的措施
(一)对酒店的质量标准加以明确
低碳旅游这一概念一经提出,相应的,有关低碳的标准也被不断提出和实施。在这种背景下,景区酒店也需要实施积极的措施加以管理,提出服务的标准,这些标准最基本要求就是符合低碳目标。酒店服务这一产品是无形和有形产品的有机结合,因此,制定的质量标准也要兼顾有形、无形产品两者的要求[2]。
(二)加强对员工的管理和培训
首先,在酒店员工的选择上提高选拔机制。人力资源部门需要根据酒店具体的需要和实际状况,对人员安置和岗位分布进行调查,制定科学、合理的编制和岗位,依据各个岗位工作需求选择不同招聘和选拔方式,引进专业型和经验型的人才。其次,还要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办法。对员工进行考核是任何一个岗位都不可或缺的,在酒店管理行业,信息知识、沟通能力、外语水平等都是工作人员必须的,要实行考证、考核细节等奖惩措施加强对员工的考核。
(三)提高部门协调性构建酒店低碳文化
建设酒店低碳文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整个酒店的发展需要各部门之间协调合作,这也是酒店吸引人才的渠道。提高部门协调性需要加强部门内部的沟通能力,使人不陷入互相隔绝的状态,保证配合的默契性。此外,实行轮换岗位制度。酒店管理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有许多岗位劳动量非常大,而且工作的重复性较大,长期做同一工作容易反应迟钝、过度疲劳,岗位的轮换可以使员工技能得到提升。
(四)加强酒店员工对服务意识的重视
服务质量涉及到的范围很广,主要指的是酒店可以给顾客的服务在一定标准之上,让顾客对酒店的满意程度得到提升。所以,顾客与酒店员工之间关系密切,“顾客就是上帝”的理念需要酒店的每一位员工充分认识到,使“宾至如归”的感受让顾客时刻体会到。
酒店管理服务培训范文2
“6+2”基本原则 酒店企业管理 课程整体设计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高职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高职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戴士弘先生根据我国高职院校的实际,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6+2),其中的“6”是指:(1)工学结合、职业活动导向;(2)突出能力目标;(3)项目任务载体;(4)能力实训;(5)学生主体;(6)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教学。原则中的“2”是指:(1)某些课程教学内容(如德育内容、外语内容)必须要注意采取“渗透”到全院所有课程中去的方式,而不仅仅依赖集中上课的方式;(2)对于职业能力中的“核心能力”(如自学能力、与人交流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等)也必须要注意“渗透”到所有课程中去。“6+2”基本原则可以代表先进职业教育观念的主要内容,是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中可操作、可展示、可核查的内容,解决了高职课程教学改革的难点。本文以“酒店企业管理”课程为例展示“6+2”基本原则在课程整体设计中的具体运用。
一、课程简介
1.课程性质和地位
“酒店企业管理”是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本课程以酒店日常管理的工作过程与实践为基础构建课程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酒店管理综合能力,符合酒店管理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任职岗位群的要求。
2.课程对应的岗位
酒店前厅部、客房部、餐饮部、康体中心、人事部、营销部等部门的服务与中低层管理人员
3.工作任务
制订酒店管理的目标与计划,酒店员工招聘与考核,酒店服务质量管理,酒店运行成本的控制。
4.先修与后续课课程
先修课程是:酒店服务礼仪、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会议服务与管理;后续课程是:顶岗实习、毕业论文。
二、课程目标设计
1.能力目标
本课程的能力目标是培养学生能能开展酒店基层管理工作:(1)能根据酒店服务内容设计酒店服务与管理业务服务流程;(2)能编写酒店管理执行计划,能组织落实计划;(3)会从事酒店员工招聘工作;(4)能制订酒店培训方案并能培训酒店服务员;(5)能制订和设计酒店岗位薪酬;(6)能制订酒店服务质量标准;(7)能制订和实施酒店餐饮采购制度和设计仓储管理流程;(8)能策划酒店节能环保和降低物耗的管理方案。
2.知识目标
与能力目标相对应的知识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酒店管理的相关理论和知识:(1)掌握酒店管理服务业务的主要内容;(2)掌握酒店基层管理活动的职能;(3)掌握酒店管理目标与计划的构成;(4)掌握酒店组织的部门的构成与职能;(5)掌握酒店人力资源与管理的基本原理;(6)掌握保证酒店服务质量的管理方法;(7)掌握控制酒店成本的管理技术。
3.素质目标
本课程的素质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和学习能力:(1)形成酒店基层管理者的现代管理服务理念;(2)养成忠于职守、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3)与他人合作的团队精神;(4)自学能力;(5)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6)前沿信息收集与分析能力。
三、课程内容设计
本课程以河源职业技术学院交流中心的日常管理为综合贯穿项目,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学院交流中心半工半读,将学生分配到交流中心的各个部门,下课后即到各部门上班。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将围绕交流中心的日常管理活动来开展,采取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以课程涉及的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为依据,以5个具体的子项目为载体,以项目所包含的12个训练任务为驱动,在具体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在教中学、学中做,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
四、课程考核方案设计
本课程以真实工作任务为依据,对学生的能力训练过程进行精心的设计,课程考核设计同样强调形成性考核,体现综合应用能力。
1.形成性考核(占70%)
(1)平时成绩(占形成性考核的20%) 包括考勤(5%)、学习态度(5%)、课堂提问(10%)。
(2)项目成绩(占形成性考核的80%)
具体分值见表2。
2.终结性考核(占30%)
采取笔试(开卷)方式进行,运用所掌握的酒店管理的知识,写一份改进本部门工作的设想。
五、结语
基于“6+2”基本原则的高职“酒店企业管理”课程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注重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以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为平台,以仿真及全真的酒店企业管理工作(项目)为载体,以项目所包含的任务为驱动,在具体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在教中学、学中做,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充分体现了高职课程职业性、实践性、开放交互性的要求,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酒店管理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科学教育出版社,2007.
[2]戴士弘.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酒店管理服务培训范文3
BT :为什么会选在太原开第一家万达文华?
Ilja Poepper :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并没有放弃参与一线城市的市场竞争。2015年,我们的顶级品牌——万达瑞华也将在上海外滩开业。根据目前的战略规划和建设进度,首先选择了太原这座城市。今年年内陆续推出的六家酒店,也都将集中在二三线城市。相比于北京上海接近饱和的酒店业,这些城市对于豪华酒店的需求仍有很大空间。太原市正在迅速成为中国中部不可或缺的贸易和商业中心。太原万达文华酒店将成为商务和休闲客人在山西的首选酒店,提供私享服务和艺术氛围。作为万达酒店及度假村管理的首家豪华酒店,我认为意义重大,因为它将作为稳固我们在中国作为最大豪华酒店集团的市场地位。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其他的国际酒店管理集团仅提供管理服务,并不实际投入资金,因此在二线城市寻求优质投资者的难度较大。兼具投资者和管理者两个角色的万达,将更顺利更快速地进入这个市场。
BT:万达集团为什么要成立“万达酒店及度假村管理有限公司”?
Ilja Poepper: 2008年开始,万达和国际五大酒店管理集团签署管理合同,在全国开设了32家酒店,合作十分愉快。到2015年年底我们投资的酒店数量将达到创纪录的76家,万达酒店及度假村管理有限公司也将借此成为全球最大的五星级酒店投资及管理公司。
再从当前中国的发展和在国际上提高地位的趋势来看,如何真正诠释“东方特色的酒店品牌”成为了大家共同的期待。万达有责任和义务将所提供的服务和中国客人的需求实现更好的结合。所以本着我们一直追求符合本土运营的“国际化”酒店经营思路,促使了我们建立真正属于自己的酒店品牌和国际化的管理团队。
BT: 万达酒店及度假村怎样保持三个酒店品牌具东方特色的管理体系始终贯穿如一?
Ilja Poepper:相比其它国际管理酒店公司,我们的酒店在软硬件设施方面,可以与任何一家国际豪华酒店相媲美,这也充分体现了我们的国际标准;而我们的酒店服务充满东方特色,这是其他国际酒店所不具备的。
比如说在刚开业的宁德万达嘉华管理团队中,很多管理人员都是具有很多东方酒店管理经验的,总经理费斯哲先生,曾在中国一线城市就职于国际知名酒店管理集团并担任高管职务,拥有并积累了30余年成功的酒店运营及管理经验;为突出东方特色,宁德万达嘉华专门从当地挑选了“迎宾天使”,这使万达嘉华的团队更具区域特点。选拔的要求也十分挑剔,无论是外在,还是内在都有具体的要求,力求内外兼修。 在业务培训方面,万达酒店及度假村管理公司甚至邀请了国学大师亲身演讲东方礼仪,这使万达嘉华的服务团队都十分具有东方文化特点。从“迎宾天使”独具东方底蕴的旗袍制服到置于嘉华酒店大堂的“茶之旅”茶吧,客人进入大堂就能感受独特的东方韵味和文化品位。
在进入卧室之后,万达嘉华的细节设计更彰显东方特色。每一个房间的床头,万达嘉华都放置了中英文的中国古典文学《礼记》,彰显儒家文化和东方韵味。
BT:如何理解万达 “成为国际领先的中国豪华酒店管理集团”的企业愿景?
酒店管理服务培训范文4
【关键词】新形势;酒店管理;创新策略
1当前我国酒店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酒店行业最初诞生于计划经济时期,普通大众是没有意识住酒店的,因为当时的酒店基本就是用来招待一些政府部门人员和国外来宾的场所。由于当时酒店顾客群体的限制,决定了酒店管理也带有计划经济的性质,由政府来接管,实施高度集中统一的管理。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当时的酒店管理服务意识比较差,管理模式也很僵化。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的酒店管理开始了新的探索,不仅仅是服务人群的变化,在服务种类、服务质量和服务内涵上都有了相当大的调整和改进。新形势下,我国有出行需要的人群越来越多,各种各样不同类型的酒店也逐渐成长起来,酒店行业发展势头良好,前景一片广阔[1]。这是一个酒店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酒店管理面临转型和创新的新时期。从整体来看,我国酒店的数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酒店管理的质量没有得到充分的提高。笔者认为,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酒店管理的模式将决定行业的发展速度以及部分酒店的发展与存亡。当前,改进酒店管理的不足之处,加快管理模式和服务体系的建设,才能巩固核心竞争力,为顾客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2]。
2新形势下对酒店管理进行创新的必要性
2.1对外营销和内部管理在酒店服务中需要创新。从顾客的具体需求来讲,酒店分属于服务行业,所以满足顾客的不同需求就显得尤为重要。酒店的服务要跟上客户的需求,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提升设备的水准,加快硬件设施的建设。除此之外,营销的目的就是为了营造酒店优质形象,让顾客有入住的消费欲望。加快酒店管理的创新很大程度上也要考虑一定的营销手段,比如针对外出旅游的顾客,酒店要了解他们特殊的出行需求,提供一些旅游必备信息,比如天气信息,景区最新通知等等,顾客可以从中感受到酒店提供的贴心服务,从而建立对酒店品牌和服务的认可[3]。2.2提升入住率和消费率需要创新。面对行业之内的激烈竞争,酒店想要获得一定的市场占有率,保证长久的发展,就必须要面对一个现实问题,就是要保证顾客的入住率以及消费率。提升入住率和消费率是促进酒店业务核心竞争力培养的重要途径[4]。要具体提升核心竞争力就要对酒店管理的业务进行科学合理的改革,融合创新的手段,从酒店的硬件设施到软都给予全面的调整和指导。从本质上来说,酒店管理的创新就是要从管理层面上对酒店进行改革,细化服务类型。提高入住率和消费率是酒店实现快速发展的硬指标,所以创新酒店管理模式对于酒店发展和创新发挥重要的作用[5]。
3我国酒店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分析
3.1酒店管理缺乏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现在各领域开展人才战略,酒店管理普遍缺乏专业性管理人才体系的建设。很多酒店的管理人员不具备充分的管理知识和管理技能,在对酒店的管理策略进行制定时,没有科学理论依据的支撑,也缺乏先进理念的指引,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法都比较陈旧。其中一部分酒店聘用了专业管理人员,但是这些人员缺乏实践经验,掌握的核心管理知识不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严重影响酒店管理的质量。另外,在对于酒店管理人员的应聘制度上也存在漏洞,只招收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组成的人才队伍同质化和知识重复化现象严重,对于扩大酒店的服务业务,更全面的了解顾客需求有一定的阻碍作用[6]。除此之外,酒店本身缺乏对员工素质的培养意识。尤其是一些基础管理人才,酒店只是对其进行简单的培训就让其开始工作,员工专业性不强。其次,就是对于一些具有相当资历的老员工,企业认为这些老员工经验丰富,不需要花费过多的时间和资金进行培训,片面忽略了员工的成长需求,无法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另外,服务行业内部人员流动性较大,企业就更有理由忽略对员工的培养,这样只能造成员工不断出走、人才流失不断加剧的恶性循环。笔者通过研究还发现我国部分酒店对于员工的薪酬待遇十分不合理,其用人机制也比较落后。很多酒店使用的都是单纯的绩效制度,使得大部分的员工都看中工作的数量还忽略了服务的质量,顾客的感受却没有达到想象中的水平,进而导致酒店的品牌形象变差,对酒店的长期发展不利[7]。3.2在酒店管理中缺乏成熟的酒店管理模式。众所周知,无论是什么管理工作,都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酒店管理如果缺乏整体成熟的管理模式,就难以达到较高的管理水平。从实践成果来说,我国酒店在管理方面已经掌握了一部分经验,但是管理方式缺乏系统的指导。单纯吸引其他酒店的成功模式很容易失去自己的特色。任何管理模式都必须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而制定。所以当前酒店管理体系的建设仅靠管理人员的经验无法达到较好的管理效果[8]。回望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酒店管理的历史,虽然已经有了不少丰硕成果,但是在酒店管理模式上还需要更多的努力和探索。其他酒店的成功经验的确可贵,但是如果没有进行详细的考查就擅自引用,很容易引起管理“水土不服”的情况出现。所以,经验可以借鉴,但是一定要结合实际才能使用。另外,近几年部分酒店管理模式开启了新的探索,从提供多元化服务,增加餐饮和娱乐方式等等,短时间内为酒店赢得了更多的收益。但是这种管理模式的重心往往会偏向于部门的管理调整,不同部门之间为了业绩而失去了通力合作的动力,各自发展导致的结果将是管理系统的混乱,酒店的整体服务质量下降,顾客的好感度和信任度降低,那么这些新的探索就显得毫无意义了[9]。3.3在酒店管理中忽视了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对于现代企业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塑造企业精神,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激发员工的凝聚力和工作热情都有不可小觑的作用。对于酒店管理来说,企业文化建设同样也是重要版块。酒店文化的建设能够帮助企业更好的实现生存与发展。但是从目前我国酒店管理工作现状来看,我国多数酒店缺乏对于企业文化及其意义的正确认识。国际上,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的酒店,已经越来越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重点的发展内容。国内的酒店管理在文化建设上还处于茫然的状态,一味将发力点放在如何快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吸引更多的顾客上。但是笔者认为,酒店文化的建设能够帮助酒店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让员工根据企业文化的精神,提升对自身的要求,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笔者认为企业文化对于酒店的管理和员工的提升都有重要作用,新形势下,管理人员必须重视企业文化的挖掘和深化[10]。3.4缺乏品牌创新。要想加快酒店管理工作的建设,就必须将品牌的概念重视起来。我国酒店缺乏品牌的创新,其主要原因在于:第一,当前的酒店管理者还没有意识到酒店品牌创新的重要性,单纯的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第一奋斗目标,忽略了对自身特色的建设。其次,酒店行业趋向同质化的特征还没有引起相关人员的注意。事实上,随着酒店行业的发展,我国大部分的酒店缺乏特色,与其他酒店没有明显的区别,在服务和设施上也缺乏一定的创新。长此以往,酒店很难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酒店品牌创新是当前消费者需求变化导致的,所以如果管理者还没有意识到酒店品牌创新的重要性,其核心竞争力的建设也就无从谈起。加强品牌的理念,利用品牌为酒店发展谋取更多的机会。利用品牌的影响力能够树立当前酒店在行业中的良好形象,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4新形势下酒店管理创新策略分析
面对酒店行业竞争趋向白热化,酒店为了能够稳定自己的消费群体,一定要加强自己的创新意识。创新是第一驱动力,只有创新才能吸引到更多的顾客,帮助顾客认识到酒店的品牌形象,从而加强核心竞争力的建设。下面笔者将分别从几个角度对新形势下酒店管理的创新策略进行适当的分析。4.1制定科学的薪酬制度,建设相关用人机制。人才队伍的建设是现代企业要考虑的第一任务。在人竞争时代的今天,酒店管理想要实现创新,首先就要加快酒店人才队伍的相关建设。具体工作中,就是要落实员工的薪酬制度,现在大部分酒店的薪酬制度不甚合理,导致员工工作热情不高,人才流失现象严重。针对此种现象,酒店应该以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为第一目标,在提高整体待遇的基础上,对于表现良好或者是有突出贡献的员工给予一定的物质或者精神方面的奖励,可以是奖金、免费餐饮券的形式,也可以是证书、表彰等形式,目的就是要激发员工的热情与积极性。在提高相关待遇的同时,合理改进当前的用人机制,对员工的生活与工作情况进行全面了解,选派合适的人员做合适的工作,才能让他的能力发挥到极致。笔者认为,对于员工的岗位培训也是建设人才队伍的有效措施之一。酒店管理领域每年都会根据新情况和新实验推出最新理论知识的成果研究,学习当前最新的酒店管理理念,培养高效的工作能力,才能进一步扩大酒店的发展空间。酒店内部可以考虑成立专门的培训小组,聘请有深厚理论基础和管理经验的导师对员工进行定期的培训和指导。主要是一些基础的酒店管理知识和服务技巧等等,构建员工对于酒店工作的知识框架,实现个人水准的提高。导师可以在与员工的互动学习中,了解员工的特点和长处,为他们分配合适的岗位,进而完善酒店的用人机制。4.2完善酒店硬件设施。当顾客走进酒店的时候,首先给顾客留下第一印象的就是酒店的硬件设施。完善、先进的,并且具有一定品质追求的硬件设施会吸引到很多追求住宿感受的顾客群体。笔者认为,完善酒店硬件设施的第一步就是要着重提高相关设施的舒适度。以顾客的感受为第一要义的观念应当是现代服务业的追求,在酒店管理领域,就是要求酒店重视消费者的入住需求。现代酒店想要提高自己的服务质量,不仅仅是因为顾客群体对于舒适度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是酒店已经不仅仅是单纯提供住宿的一种场所,更是顾客放松身心,享受生活,体现生活品质的一种休闲方式。所以提高酒店硬件设施的舒适度问题,可以作为当前酒店发展的一个突破口。比如,有些顾客因为身体素质和偏好的需求,倾向于睡硬板床铺,而酒店大部分提供的都是软床。这个时候,酒店可以设置根据顾客的需求,添置一定数量的硬板床铺,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4.3在酒店管理中重视人文主义的企业文化建设。所谓的人文主义,就是要求企业的管理者重视员工的需求和心态状态,对员工给予人文主义的关怀。工作中有的员工犯了一点小错,比如弄坏了酒店的小设施,有些管理者会大发雷霆,甚至要求员工索赔。但是这样的管理方式容易挫伤员工的自尊心和工作积极性。人文主义的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要以员工的视角看待问题,管理人员与员工进行平等的交流,让员工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认真思考该如何避免类似的情况再次发生,从未塑造富有人文主义的企业文化氛围。人文主义的企业文化建设不仅仅是要维护员工的心理需求,还要进一步激发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笔者建议,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团建活动,在促进员工交流的基础上,也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才华展示的舞台。管理者可以从活动中发觉员工隐藏的特质,并加以培养和利用,实现员工和企业的共同发展。企业文化对于现代企业的发展功不可没,我国酒店行业一定要重视起来。4.4健全酒店管理体系,提升管理效率。面对我国部分酒店管理体系不完善,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管理者必须结合酒店的实际情况,着力建设酒店的管理体系。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立起科学的服务管理的体系,科学的服务管理体系能够帮助员工规范自己的服务行为,强化现代服务的理念,提升酒店整体的服务水准。另外,建立高效的员工激励机制也是方法之一。建立高效的员工激励机制可以帮助酒店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4.5构建个性化的服务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顾客已经不满足于酒店服务全面化和舒适化的追求,而是逐渐开始转向个性化的需要。近几年,各地出现的“民宿”就充分证明了个性化服务模式的重要性。民宿获得成功的重点就在于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地方特色。酒店受制度和业内规范的制约,想要发展个性化的服务模式,就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开展。比如对于旅游型的酒店来说,可以将酒店房间的内景装饰成得富有地方特色,在服务方面也尽量贴近当地的风土人情,以此来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比如葡萄酒庄园旅游风格的酒店,以高脚杯和葡萄架等为主题元素,打造个性化的酒店设施与酒店服务,提供二十四小时红酒上门服务,满足顾客的不同需求。
5结语
酒店管理在我国已经发展了几十年,具备了一定的经验基础。新时期新形势下,酒店行业和顾客群体都对酒店的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理者必须正视这些需求的存在,以创新酒店管理为重要突破口,加快我国当前酒店管理水平的提升,为顾客提供更加优质、更加贴心的服务。
作者:陈梦颖 单位:渤海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何凌鸿.我国酒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品牌,2015,(9):237-239.
[2]李群芳.酒店客户关系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4,(19):71-71.
[3]李杨.经济型酒店管理创新策略探讨[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4,(9):75-78.
[4]王田.电子商务模式下我国酒店管理的创新与实践[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10x):227-227.
[5]马永佳.新趋势下酒店管理的融合创新[J].中国商贸,2011,(10x):45-46.
[6]冷艳.大数据与智慧酒店管理的相关性分析[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7,(8):23-28.
[7]黄琦玲.谈酒店管理的基本方法及酒店管理创新之路[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6,(12):75-78.
[8]李博.基于旅游趋势下酒店管理创新的分析[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7,(07):58-59.
酒店管理服务培训范文5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的酒店行业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获得了广泛的发展空间,这说明酒店的发展与经济实力是分不开的。未来,酒店行业与电子商务行业同样具有相当广阔的发展空间,并且将会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因此,多数本科及专科院校将酒店管理作为一个新的专业开设。现代的企业管理中,专业化程度日益深化,酒店行业作为具备发展潜力的行业,同样不容忽视。
2008年金融危机由金融界波及到实业界,酒店业作为与金融实体关系最为密集的产业,受到影响在所难免。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已蔓延至亚太地区,酒店经营者在08年下半年已开始感到经营压力。持续了数月的金融危机,通胀、油价上升导致的交通成本上涨,让不论是消费旅游还是商旅出行的人们都收紧开支。消费旅游和商旅客人的减少使得产业链上的酒店业面临寒冬。
2酒店发展的经济和社会环境分析
2.1国内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带动了酒店行业的兴起及稳步发展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内政治、经济稳定,对于酒店行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未来,国内外企业看准中国稳定的发展步伐,众多的外资企业进军中国,带动了商务式酒店的发展,为国内经济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2.2居民收入的提高,带动了服务业的发展
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背景下,居民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对于服务业的需求开始呈现出供不应求的趋势,酒店行业不再单纯地提供饮食、住宿的场所,而开始转向多功能型的发展,例如商务型,旅游型的酒店管理。
2.3酒店业内需市场逐步扩大
酒店业应顺应国家扩大内需的号召,各大酒店尤其是高档酒店,调整客源结构,瞄准内需市场,缩减开支、降低成本,练好内功。酒店消费需求有一定的刚性,应抓牢商务市场,开发散客旅游市场。从长远来看,酒店业的发展前景光明。
3酒店行业与商务、旅游业的发展分析
酒店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商务的发展和旅游业的推动,因此将酒店与商务、旅游结合分析。肇庆是以旅游业为基础的城市,众多酒店进驻,旅游业将会给酒店行业的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商务的发展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而进一步发展的行业,以七天连锁商务酒店为例便可以说明商务酒店的发展与商务的发展是离不开的,酒店行业在进行产地规划时,必须考虑商务及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4国内酒店行业发展的弊端及劣势
①当前国内由于现代化发展步伐落后,现代企业管理不完善,因此遭到国外酒店行业的影响导致难以塑造国内酒店行业的发展道路。
②消费者总体素质是影响服务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国内酒店的客户关系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还落后于发达国家。
③长期的工业化导致了在短时间内难以向服务行业转型,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相互矛盾。
④单一的生产规模,管理方式是现代酒店管理营销的重大弊端。
5酒店营销未来发展前景分析
5.1专业化的培训团队
专业化的培训团队主要体现在现代企业管理专业化逐渐深入的背景下,需要更为专业的培训队伍,为酒店行业提供相应的人才,主要优点在于:企业无需投入过多的资金进行内部培训,可以规避内部员工管理的松散,相关的团队培训能够为企业提供最为专业的员工;缺点在于:企业内部信息并不明确,员工进驻之后需要一定的磨合期。5.2顾问型企业的发展由酒店邀请外部顾问进驻企业内部进行员工培训,为企业提供专业化、个性化、有针对性的培训,以适合企业内部文化的员工,其缺点在于企业的内部信息容易丢失,酒店企业与顾问公司之间难以达成相互信任。
5.3 “管家式”顾客服务型
针对日益严峻的竞争,酒店管理服务都不可避免的在酒店员工内部进行企业管理,酒店行业将为每个房间的旅客提供一对一的服务,将针对客户的需求提供最完善的服务,同时提供系统管理。现代科技的发展带动了服务业,企业需要长期的发展客户,客户关系管理便是其中的一个环节,需要巨额的成本投入,但同时可以建立长远效应。
5.4多元化酒店管理
作为酒店发展的未来趋势,酒店服务不再是单一的模式,而应该提供多元化的服务,从以前单一的饮食、住宿,转向旅游、休闲、办公、购物、健身等多元化形式为主题,建立长期的客户服务。
6酒店产品设计策略
酒店产品设计需要一个宏观的发展背景,如同企业战略,只有在制定好企业的发展战略的前提下,才能逐步的为企业产品设计规划做出战略部署,酒店产品设计属于对企业管理的实地工作,顾客是上帝,同时,员工是服务上帝的天使;那么企业发展必须考虑到两个因素:①员工的工作热情与责任是企业发展的首要因素;②完善的客户关系管理是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工具,酒店产品设计规划在以上两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第一,温馨、洁净的酒店布置。酒店必须给予客户洁净与卫生的条件,国内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人脉的需求,单一的住房将会遭到淘汰,因此这是企业发展的首要原则;网络工具的使用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今已经有众多酒店企业利用网络平台,对酒店进行宣传,与此同时,企业在网络平台上选择适合的消费人群,并提供服务更方便。
酒店管理服务培训范文6
“双合”教学模式是学生学习与岗位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教育形式,是将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教学模式。所谓校企合作,就是指学院和用人单位深度合作,共同参与人才的全过程培养;所谓工学结合,就是指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学习和工作交替进行的方式进行人才培养,实现“教、学、做、用一体化教、研、产、销一条龙”的人才培养总目标。“双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其实很简单———实际上仅仅是在职业教育模式中间加入“校企合作”。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模式”、德国的“双元制”等做法就是对这一模式的探索。一般而言,在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将其进一步理解为“在生产岗位做工”与“在学校学习”两种活动彼此交替出现的培养模式。“双合”的活动也是逐步形成于校企双方联合办学的过程当中,可以将这一活动的实质理解为产学合作、联合育人,充分运用社会和学校这两个主要的教育环境及其相应的资源,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在实践中获得技能的提升并创造价值。
二、酒店管理专业“双合”实践教学培养模式的构建
1.建立全程体验的实践教学模式
形成“双合”实践教学培养模式的关键,在于“全程体验”实践教学体系的形成。需要将“实践教学”有机融合于课堂教学中,充分注重实践教学体系在“双合”教学模式中的作用,并与酒店管理专业的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此增加实践教学时间,将理论教学融入到实践教学中,形成一种全程体验、分层明确的,由校外实践教学、校园文化活动、校外顶岗实习、岗位认知性实践、课程实训、专业认知性教育等一系列环节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高职学生在校的前四个学期主要在学校进行一些实践性的活动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第一学期的“认知性实践”以及相应的行业认知活动(一般为期3周),学生能够对于自身的专业、岗位、基本技能等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第二学期则借助为期8周的校内顶岗实践,是让学生对接待服务流程加以强化;第三个学期借助为期4周的顶岗实践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岗位管理能力;第四个学期则借助管理岗位上的各种实训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管理能力。后两个学期,则主要借助顶岗实习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酒店管理能力和操作技能。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双合”教学模式构建陈小芳(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经贸外国语学院,浙江东阳322100)摘要: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技能的培养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分析“双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究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双合”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有助于促进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的改革。本文针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在人才实践技能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行“双合”这一教学模式以及与之相除此之外,应进行“弹性教学”,即教学应依照企业需求而对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加以调整。这一模式之下,除了假期进行至少各一次的校内外顶岗实践之外,还应以企业需求为出发点,随时进行针对企业的“服务技术输出”活动,使学生的管理能力借助于企业资源而实现提升。为了理论课程的教学计划可以顺利实施,学校可采取三种具体形式:“本地企业给课堂”和“外地企业给教学计划”,充分利用企业专家,依据教学计划开展一系列的理论课程培训活动。作为二者的一种补充,学校还应制订尽可能详细的补课计划,以此为实践课程的实施效果提供保障。为了可以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学计划,学校还应做到因地制宜:既可以将企业专家请进校园开展一些针对酒店行业先进管理理念及发展动态的专题讲座,又可以将课堂向企业中延伸,由企业与高职院校共同制订实践教学活动计划,以提高学生的应用技术能力为出发点,体现专业教学活动“用做学教一体化”的特色。
2.合理设置课程体系
成立酒店管理专业课程的“开发团队”,除了聘请教师参与其中之外,还应邀请一些学校的合作企业管理者“客串”一些职务并参加活动。团队在深入分析、研究岗位群和岗位能力的过程中,将学校情况和酒店行业职业资格标准相互结合,从拓展能力、经营管理能力、服务能力、通用能力、职业素质、身心素质、人文与科学素质、思想政治素质之类层面整合课程,形成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和与之配套的课程标准。之后,应由学校邀请酒店管理专业的专家与企业的管理人员,对相关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加以审议和修改,从而形成周密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及与之配套的课程体系。一般情况下,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岗位主要以餐饮、客房、前厅为主,这实际上也是最主要的顾客活动路线。这些岗位的核心能力就是为客户提高满意的服务,即接待顾客并令其满意的过程,其关键在于完善的管理和标准的服务程序。因此,上述三个部门最主要的工作任务就在于服务和管理这两个相互交融和影响的方面。在此模块的引导下,为了能够落实实践教学,给学生一种工作中的真实感,也应建立与之配套的“酒店管理实训室”。实训场地(包括酒吧、客房、中西餐厅、前厅等)能够为学生提供全套的酒店管理服务,保证在众多的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最大程度地体现该优势,从岗位标准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3.依托企业实践,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
通过举办职业技能大赛,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并以其推进“双合”的实现过程,培养酒店所需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开展职业技能大赛活动,往往有利于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从而体现实践技能和职业岗位的对接,通过职业技能大赛实现教学内容的生产实际化。在“双合”过程中开展专业技能大赛,在于它能够“倒逼”酒店给实习的学生进行一系列系统而又完整的“企业式”培训。除提供练习场地外,往往还会让相关的高级管理和工作人员对学生开展技能指导,以此尽快地帮助学生提升自身技能。在此过程中,同样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对酒店管理课程的积极性与创造性。4.教师能力的培养“双合”教学模式中,教师除了体现其职业角色之外,同时还扮演着“服务员“”师傅”等众多角色。同时,酒店专业的特殊性也对教师提出了动手能力、理论基础、职业素质等方面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在持有相关职业资格证的基础上,参与上岗指导培训活动,即持证上岗。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定期前往酒店等单位参与相应的生产实践,以此提升创新、实践能力。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学校内部各种形式的资源,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校外实践基地,加强对教师实践技能的培训,使得学校和企业能够相互合作,从而形成酒店管理专业服务人才的培养摇篮。教师在酒店的实践活动中,不但可以提升自己的行业知识储备和理论水平,还能够提高自身的实践技能。
三、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