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公共安全形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公共安全形势范文1
公共卫生安全是医学领域涉及人群最广、影响最大的学科,它包括食品安全,职业病防治,传染病防治,流行病,药品安全,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突发性社会事件等多个方面,是国家安全、城市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水平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公共卫生安全问题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公共卫生安全问题一旦发生,将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国家或地方的经济、社会和政府的稳定与发展。因此,如何提高公共卫生安全监管,有效预防和控制公共卫生安全事件,避免或减少危害,确保人们安全便成为当今社会重要课题之一。
一、公共卫生安全内涵简述
公共卫生是医学领域中最为复杂的学科,从衣、食、住、用、行等多个角度影响每一位公民的日常生活,是研究如何维护全体居民身心健康、生命安全的学科〔1〕,包括传染病防制、地方病防制、职业病防制、食品药品安全、灾难事故、突发性事件等一切影响公共健康事件的预防和控制。
(一)传染病防制
(二)地方病防制
地方病,又称地方性疾病,是指某些特定地区相对稳定并经常发生的疾病。如,克山病、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氟病等等〔3〕。
(三)职业病防制和食品药品安全
(四)灾难事故、突发性事件
灾难事故是指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如火灾、地震、海啸、重大交通事故等等。突发事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突发事件指所有突然发生的事件,狭义的突发事件是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共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3〕。
二、公共卫生安全全球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公共卫生安全全球化的时代已经到来,经济全球化的好处我们已经感受,缺点也得到了证实。公共卫生安全同信息安全一样,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间深度联系的基础之上,全球化增大了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机会和风险,以往大家印象中只有在第三世界发生的传染病已经不再有国界之分,如,2003年的SARS爆发,2009年的“甲流”,2013年的禽流感等等,使我们深刻意识到,全球化时代的疾病如很多事物一样,突破国界。
三、公共卫生安全与政府职责
公共卫生安全不仅关系到每一位公民的日常生活,群体的健康和生活,还关系到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和政治的安全。所以,公共卫生全球化的同时,加强公共卫生安全监管与防控也显得尤为重要。从管理的角度上看,只要涉及到公共卫生安全的行政部门就有其行政职责,如卫生部门、食品安全部门、疾病控制部门、工商部门等等。2003年SARS流行暴露了我国政府在危机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其中之一是我国政府长期把注意力放在经济发展上,忽视了公共卫生安全方面的职能,政府危机防范意识不强。对于公共卫生安全领域往往采用传统强制模式进行管理和事后补救,在公共卫生安全领域财政投入严重匮乏。面对公共卫生安全领域严峻局面,单靠公民的自我救济力量明显不足,由于公共卫生安全涉及每一位公民的自身权益,这一特殊性使得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冲突弱化,一致性提高,此时政府应以恰当的行为方式进行帮助、引导和管理〔7-8〕。在公共卫生安全领域与政府职能方面暂时还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约束,相关部门在行使其职能时多靠道德和觉悟,而这无法保障国家权利主体和人民对其行政机构和公共部门进行有效的监督,使得重大疫情来临时,政府能发挥多大作用无法评价。所以,应加强政府职能部门与公共卫生安全的行政责任。
四、公共卫生安全问题的预防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突发性、群体性、复杂性、广泛性、难控制性、危害严重等特点,处理时比较困难,主要以预防和控制为主,所以应根据国情建立不同的危机管理模式。首先,增强危机防范意识和忧患意识,养成居安思危的习惯。建立适应不同类型的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应急体制,以政府主管部门为中心,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开展具体工作,明确各级政府部门责任和义务,完善沟通体制,快速有效追究失职渎职。第二,建立各场所公共卫生安全应急体制。如学习、生产、生活、工作等场所的公共卫生安全应急体制的建立。第三,加大政府在公共卫生安全方面的经济投入。定期为公民进行公共卫生安全方面的教育和培训,加强公民在应对公共卫生安全问题的应急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让每一位居民在应对危机时,反应及时、措施果断、应对有效、依靠科学、团队协作。增加公共卫生安全应对时的物资储备制度。加大公共卫生安全方面的科研、教育、宣传、培训制度和预演制度。第四,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安全方面法律法规建设,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职责。
五、公共卫生安全监管的全面参与性
公共安全形势范文2
1.1重硬件、轻人员项目安全管理
将主要资源用于现场脚手架、临边孔洞、起重吊装机械、垂直隔离、临时用电等硬件设施的检查和整改。在有效提升本质安全的同时,却忽略了对作业人员的管理。除了日常的班组安全活动、工作危害分析活动外,缺少对作业人员安全管理的有效方法。
1.2重检查、少参与项目安全管理
以领导随机检查和安检人员盯岗检查为主,多数作业人员没有参与到行为安全改进和安全管理之中,没有调动作业人员的积极性。管理层或职能部门制定了所有的安全计划并做出决定,作业人员没有参与制定安全改进的目标,作业人员仅是被动地执行安全管理规章,即使作业安全行为取得改进,也没有在工作区域内获取安全改进的成就感。只有一部分人(班组长或段长)对安全负有责任,不能有效激发作业人员的活力。
1.3重惩罚、轻鼓励
虽然以惩罚违规作业人员为基础的安全管理在减少不安全行为方面有一定效果,但逼迫式安全改进导致作业人员把更多注意力放在避免惩罚方面,作业人员改善行为安全的动力来自于对惩罚的惧怕。由于安全检查者充当警察的角色,造成检查者与作业人员之间的对立与冲突,不利于鼓励作业人员积极主动的改善安全行为。
1.4重经验、少数据
对某个作业人员安全行为状况的判断多基于某次检查的结论,并依赖于安全员的工作经验。当安全检查频率不足或者检查人员经验缺乏时,都可能造成对个人安全行为状况的判断失误。此外,由于缺少对个人安全行为的数据统计,不能对事故倾向人员进行持续跟踪并提出风险预警。为解决上述问题,项目通过研究和讨论,决定调整安全管理思路,借鉴和引进行为安全管理模式,在保证本质安全的同时,通过多种行为安全管理工具规范和改善作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确保在施工高峰期安全管理可控。
2行为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与发展
美国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通过大量的安全事故调查分析得出了“88:10:2”的规律,即在安全事故中,有88%纯属人的不安全行为所致,有10%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结合造成的,只有2%是难以预防的。这就充分说明,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影响安全生产、导致事故发生的决定因素。因此,要减少事故发生,实现安全生产,就必须以人的不安全行为为安全管理的重点,加强人的本质安全化的研究和建设,探索并制定控制、直至杜绝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对策,从而改善安全状况。20世纪90年代开始,行为安全管理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长足发展,其中著名的行为安全管理工具有杜邦公司的STOP(SafetyTrainingObservationProgram)行为观察(纠正)系统工具、拜耳公司的BO(BehaviorObservation)行为观察工具等。上述工具均以ABC理论为基础。ABC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具有可观察和可测量性。因此人的行为是可以管理的。选择行为安全管理模式,首先要对有风险的行为做出界定,即定义关键的不安全行为。并对这些危险行为进行ABC分析(A一行为前因,B一行为本身,C一行为后果)。在这过程中,行为安全管理队伍要观察与员工安全有关的不当行为,发现后不仅要及时纠正,还要将相关的情况记录下来,为行为分析提供原始数据,然后列出一系列与之相关的行为,逐个分析造成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最后,将分析出来的结果反馈给有关的员工,鼓励安全行为员工并促使行为中存在问题的员工改变工作过程中的危险行为,逐渐使员工安全行为达到习惯水平。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人员安全行为进行调查后发现,一线员工普遍认为,工作环境设置与行为要求、激励沟通与奖惩这二方面因素对自己的不安全行为选择影响最大。此外,计算机技术在行为安全管理中也得到了广发应用。安全行为科学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中必须借助计算机来完成大量的数据及各种调查表的处理或整理,存储个人文件、档案等,例如:建立事故人因数据库、人因事故诊断程序;建立事故致因模型及相应控制对策的选择程序;建立个人文件档案库和行为测量数据库等。
3行为安全管理模式在项目部的应用
项目部在对行为安全管理理论充分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项目部的实际情况,确立了“安全观察与沟通、安全行为激励卡、安全观察与统计分析”三者相结合的行为安全管理模式。其中安全观察与沟通活动是项目行为安全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它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观察与确立个人、单位的主要不安全行为,通过沟通加强管理者与一线员工之间的交流,让其充分参与到不安全行为的改进计划中。安全行为激励卡的发放则是对个人安全行为改进的鼓励和固化方式。安全观察与统计分析系统能够对个人、单位的不安全行为进行预警,指导安全管理人员对关键人员进行重点管理。
3.1安全观察与沟通活动的应用
介绍安全观察与沟通活动是行为安全管理的常用工具之一,有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实施流程。项目部结合工程特点编制了安全观察卡,安排专职安全员、项目部主要领导参与到安全观察与沟通活动中。其中,项目部专职安全员每天需要在管辖范围内完成20人次以上的安全观察与沟通活动。项目部主要领导每周必须完成1次安全观察与沟通活动。活动开始前,项目部安全管理部门对安全观察与沟通的目的、方法对所有观察员进行了交底,按照观察、表扬、讨论、沟通、启发、感谢这六个步骤完成一次有效的观察与沟通活动。观察员首先应当确定被观察员工的行为,决定如何接近员工,并安全地阻止不安全行为;其次,观察人员必须对被观察人员的安全行为和好的做法提出表扬;随后观察员与员工讨论观察到的不安全行为、状态和可能产生的后果,鼓励员工讨论更为安全的工作方式;接着双方就如何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达成一致;最后双方讨论作业点的其他安全隐患问题,并对被观察员工的配合表示感谢。安全观察与沟通活动实施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为每个安全监督员设定合理的工作量。根据项目运行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在最初的几天内每个安全员实际最高能完成10次左右的安全观察与沟通活动。在随后的一周内每天完成的安全观察与沟通活动上升到20次左右并保持稳定;
(2)在活动开展前,除了对观察人员进行培训外,还应该对这个管理活动在全员范围内进行宣传,便于员工理解和配合活动的开展;
(3)项目部主要领导都应当参与到该活动中。领导参与有利于活动的持续开展,并对员工安全行为改善具有更有为有效的促进作用;
(4)认真填写安全观察与沟通记录卡,便于安全观察数据的录入与统计分析。
3.2安全观察与统计分析系统的应用介绍
项目部结合安全观察与沟通活动内容建立了一个行为安全管理数据库系统。它由安全观察记录输入模块、风险状况与趋势模块、风险类型统计模块等三个部分组成。其中安全观察记录输入模块由被观察对象14个安全观察行描述。其主要作用为观察提示,避免观察漏项。14个安全观察项列下均设置了下拉式菜单。下拉式菜单内为该观察项常见的不安全行为的描述。所谓不安全行为描述是指被观察对象状态的一种客观表述。以图2为例作以解释:首先观察到该作业人员所处的位置是临边,此时在“位置”下来菜单里选取临边孔洞的描述;其次,观察到该作业人员在该项作业时未系挂安全带;此时在“PPE”下拉菜单里选取“安全带”选项。以此类推,顺序完成14个项目的观察。当某个观察项不涉及或无明显问题时,可以不填写。每个不安全行为描述都被赋予了一个风险值。最终被观察对象所获得的风险值是0到14个不等的违章描述所取得风险值的累加;这是分析统计的数理基础。风险赋值的基本原则为:可以直接导致物体打击事故、高处坠落事故的违章描述被赋值2分;导致触电、机械伤害等事故的违章描述被赋予1分;部分可能导致吊装事故的违章被赋值1分至2分;主管态度被赋值1分至2分等。每一个不安全行为描述还会被赋予一个风险指向。所谓风险指向是指每个不安全行为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该系统包含了石油化工建设行业常见的九大事故类型(高处坠落事故、物体打击事故、触电事故、机械伤害事故、中毒窒息事故、坍塌倒塌事故、起重吊装事故、火灾爆炸事故、其他)。例如:被观察者未佩戴安全带可以导致“高处坠落事故”。风险状况与趋势分析模块、风险类型统计分析模块是该系统对个体不安全行为现状的两种分析思路的具体表现。其中:风险状况与趋势分析模块侧重于对个人风险大小的判断。风险类型统计分析模块则是在风险状况与趋势分析的基础上对个人风险构成做进一步探讨。上述统计分析方法均是以安全观察记录输入表所提供的数据库为对象,利用EXCEL软件提供的数据透视功能,生成交互式图表。该系统建立后,项目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将每天安全观察与沟通活动所记录的信息输入到该系统。系统自动会对个体不安全行为进行记录统计并给出风险预警。现场安全管理人员依据预警提示,对重点人群的不安全行为实施重点管理。
3.3安全激励的应用介绍
为了鼓励和固化安全行为,项目部在安全观察与沟通活动的基础上,推行安全行为激励活动。其主要做法就是对现场发现的安全行为予以物质奖励。项目印刷了30元和50元两种代金奖励卡。在每天的班组安全活动期间,由项目部安全管理人员统一发放。获奖者需要在工友面前对其安全行为进行讲解和示范,以此达到对安全行为的宣传和培训目的。此外,为了保障奖励范围,项目部将获奖人数规定为全体作业人员的30%。
3.4对比说明
为了说明行为安全管理模式的效果,笔者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选取了两个作业班组进行分析对比。班组甲有成员11名,平均年龄32岁。班组乙有成员12名,平均年龄37岁。项目部对班组甲实施行为安全管理模式,对班组乙继续采取检查监督、处罚等传统安全管理模式。项目部选择了“流动吸烟”、“爬楼梯不扶把手”、这两项常见不安全行为作为两个班组的对比点。经过一个月的数据统计,绘制出图3和图4。对图3进行分析,起初班组乙吸烟人数较班组甲较多,但是班组乙通过一个月的行为安全管理控制后,流动吸烟次数呈明显下降趋势,而班组甲流动吸烟次数变化不明显;对图4进行分析,班组甲作业人员不扶栏杆的次数呈下降趋势,班组乙作业人员不扶栏杆次数变化波动较大,没有明显改善趋势。
4结论
公共安全形势范文3
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批示指示精神,结合疫情防控和水利行业工作重点,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工作原则,坚持问题导向,集中开展消防安全大排查大整治,及时化解消防安全风险、消除隐患,进一步提升火灾防控能力,坚决遏制重特大火灾事故,全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二、组织领导
成立镇消防安全大排查大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领导任组长,各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水利站,负责组织对全镇水利行业开展消防安全大排查大整治攻坚行动工作部署安排,并协调有关指导督查事宜。
三、工作任务
(一)强化复工复产企业消防安全监管。要支持企业做好复工复产期间消防安全工作,要指导企业落实消防安全操作规程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安全管理等措施,有效杜绝违规动火违规储存等不安全行为,要通过网络授课、现场教学等方式,组织开展消防安全培训,不断提升返岗复工人员安全防范意识和基本安全技能。
(二)深化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隐患治理。要组织对水利行业人员密集场所开展重点排查,要督促企业生产经营建设单位落实消防安全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规程,深化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隐患治理,确保场所消防安全。重点排查整治以下内容:1.是否擅自改变建筑使用功能、擅自加层扩建;2.是否未经消防行政审批擅自施工、投用;3.是否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每日开展防火检查和夜间巡查,规范用火用电用油用气消防安全管理;4.是否采用易燃可燃材料装修装饰;5.消防设施是否正常运行:6消防车通道、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是否畅通,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是否满足正常使用要求;7.消防控制室是否落实值班制度,值班人员是否熟悉消防设施操作和应急处置,单位职工是否掌握本场所火灾危险性及报火警、扑救初起火灾、组织疏散逃生的知识和技能。
(三)全面开展“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治理。要结合实际情况,以“零容忍”的整治态度,强化对集生产、经营、储存和住宿于一体的“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的排查,摸清场所数量,建筑状况及安全管理等情况,登记造册,建立合账。对排查发现的安全隐患要及时督促整改,对于住宿与生产、经营、储存场所合用,未按规定进行防火分隔的,必须严格依法查处,坚决督促违规居住人员立即搬离;对于疏散设施设置不符合要求、安全出口数量不足的,坚决依法整改;对于楼内、屋内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或充电的,坚决依法清理。对危及安全拒不整改的,要依法追究生产经营单位、房屋产权单位及相关负责人的责任。
(四)强化消防安全宣传教育。要围绕“全民防火”这个主题加强复工复产、单位防火宣传提示,重点利用手机媒体开展定向宣传、精准宣传、连续宣传,加强对水利从业人员的消防安全培训教育,切实提高从业人员检查消除火灾隐患、扑救初起火灾,组织疏散逃生和宣传教育等四个能力。
四、工作措施
(一)全面自查。各村、各单位要于5月15日前组织水利生产经营和建设单位开展消防安全自检自查自纠活动,坚持单位安全自查、隐患自除、责任自负原则,对排查出的隐患要建立责任清单,落实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责任,及时消除隐患。
(二)排查检查。各村、各单位要按照《省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以及有关部门的“三定”方案,细化分解任务、明确行业部门的具体职责分工。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对照职责分工,负责组织开展消防安全大排查大整治工作。要结合水利生产经营和建设单位自查自改情况,开展重点抽查,对发现的隐患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逐项列出整改时间表、明确责任人,定期照单对账、照单销账。
(三)督促指导。镇建立攻坚行动督查调研机制,适时组织对各村、各单位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落实责任。要牢固树立消防安全红线意识,主要负责人要亲自过问、亲自抓,分管负责人要集中精力抓,及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要健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推动分管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共同履好职、尽好责。要强化预警、函告、督办、约谈制度的运用,督促落实排查、整治、监管责任。
(二)加强排查,严格执法。要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检查执行程序,加大执法力度。在全面排查的基础上,要严格落实隐患闭环管理,对消防安全隐患严重又拒不整改的,严格落实停产整顿,关闭取缔等措施;对擅自停用消防设施、堵塞消防通道的,要依法严厉打击。
公共安全形势范文4
1石油化工行业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从官方己经公布的安全事故报告中得知:石油化工建筑施工行业2013年共发生安全事故505起,死亡653人;2014年共发生安全事故482起,死亡619人。由此可见,石油化工行业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形势非常严峻。为了进一步提高安全性,必须要从石油化工行业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问题入手,目前石油化工企业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如下:
1.1安全意识
石油化工施工项目高危险性施工作业比较多,主要有:重型吊装作业、高处作业、临边和洞口作业、脚手架作业等。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安全管理不当或安全技术措施不到位,极易导致人员受伤、财产损失等事故。实践证明,石油化工施工现场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归根结底都与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分不开。石油化工建设项目施工管理人员对安全管理问题认识不够深入,即使是总部安排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也没有得到施工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导致很多安全管理措施没有履行到位,没有落到实处,这是致使石油化工施工项目安全事故频发的一个主要因素。
1.2管理方法
由于在化工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要使用到许多危险化学品,已建成的化工厂在生产运营中也要使用到很多化学品原材料等,所有这些化学品都对人体有着不同程度的伤害,有的甚至是剧毒腐蚀性物质,如果管理不善,极易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甚至生命损失。如果化学品发生泄漏,则极易造成火灾爆炸和对水资源和土壤的污染以及对动植物造成损害,甚至有可能造成重大灾难事故。我国石油工业起步比较晚,石油化工施工现场缺乏系统的安全管理理论指导,一般都是依靠经验来进行管理。西方发达国家石油化工建设管理经验比较丰富,而我们借鉴这些理论时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消化,没有充分结合我国石油化工企业发展的实际特点与管理需求来进行调整,过于依赖借鉴国外经验,最终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1.3管理制度
石油化工行业施工现场容易导致群死群伤事故。施工过程中的高危险性作业,具体如重型吊装、受限空间作业等,以及危险化学品发生泄漏、火灾爆炸事故等,都极易导致施工人员群死群伤事故。我国石油化工行业施工现场大部分如同一盘散沙,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对应的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导致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一片混乱[2]。
1.4技术问题
安全要靠各种各样的安全技术措施来保证,离开了安全技术措施,安全就无从谈起。目前的国内化工工程项目,在施工中采取安全技术措施不到位的情况较多,主要原因如下:工程技术人员中的新进人员,他们的安全施工经验少,不能对施工过程中的危险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价,不能提出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不能做好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技术措施交底工作。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强,施工中存在较强的侥幸、冒险心理,不愿意采取措施;另外,由于安全措施费用不能及时足额投入,也影响到安全措施的落实。
2加强石油化工行业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措施
2.1明确安全目标
例如:某石油化工企业现有员工4500人,其中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部分从技术工人经培训转岗成为专职安全人员的,由于文化程度不高,对现代安全管理的理念、模式、方法、措施的理解不深刻,思考问题时往往站在工人的角度,有的人甚至从事了几年的安全管理工作后,思想上仍然没有从工人转变为管理人员。基于此,石油化工施工现场必须制定明确的安全目标,树立良好的施工安全意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石油化工现场施工之前必须要做好技术交底与安全注意事项告知等工作,力求让每一个施工人员都明确自己的施工任务与人身安全问题,要对施工现场的危险指数有一定的了解。从承包商方面来看,要对自己承包的部分负责,对承包部分的施工性质进行分析,掌握此施工部分与其他承包商之间的关系,从而制定施工计划与施工安全注意事项,并且需要在施工初期就对相关人员做好宣传,落实完成安全施工方面的培训与考核。
2.2建立安全网络
建立监督管理网络并且不断完善,整个安全网络的规划与设计要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规范,进一步做好项目的设计工作与规范工作。安全环保部门要对工程项目立项进行重点组织与规范。涉及审查工作与施工环节监督工作,基建管理部门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与需求将建设项目合同、安全生产合同以及两书一表的审查管理工作做好规划,物资部门要最大限度保障建设物资。公司高度重视网络管理系统在安全管理上的应用,目前正在使用的网络信息管理系统有:NC协同-OA办公系统、EAS金碟管理系统和国内项目工作任务指导监督执行管理系统。公司目前正在完善和大力推广国内项目工作任务指导监督执行管理系统,这套系统的全面推行,将对公司的各项管理工作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安全管理工作也不例外,它对公司安全管理部对各项目部安全管理工作的指导监督、全面推行安全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工作将起到重要作用。现场施工设备要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设计部门、安全环保部门、基建部门要共同协商项目竣工验收的工作。对各级管理组织进行规范与完善,要保障分工必须明确,责任要落实到人头上,最大限度的协调运转工作,进而建立有效的管理网络与责任保障体系。落实以上环节之后,接下来必须对作业人员进行考核[3]。
2.3强化监督
例如:某石油化工企业承建了许多化工工程,尤其在合成氨尿素、聚甲酸等方面更是行业领先。但是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公司目前国内化工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水平与外企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安全事故时有发生,造成经济损失、人员受伤甚至生命损失。石油化工项目施工之后,需要根据项目的规模、性质、设计以及材料等方面,对施工项目进度进行合理规划。对石油化工项目的图纸进行严格的审核与控制,必须重视其整体性原则,首先施工设计图纸必须符合相关规定。从施工数据到施工信息,要最大限度保障信息的准确性。同时,还需要将设计效能的发挥考量进去,有针对性的制定防范措施,保障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更加顺利有效的进行。对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进行控制,真正做到资源的整合与控制。通过重视石油化工项目结构设计的效能,才能从根本上做好石油化工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2.4完善制度
在实际施工中,相关工程监管人员对各环节的监督管理应严格按照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进行,对于石油化工工程建设而言,随着施工作业的逐步细化,其施工的质量与安全性能得到更好的保障,在实际监管过程中,相关监管人员不仅要重视施工材料与施工设备的监管,而且也应重视监管施工技术、施工工艺,让各项监管工作逐步细化,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施工安全。此外,应重视工程的HSE管理,对石油化工工程的管理应全面,应涵盖环境、安全、健康等方面,相关管理者的重要责任之一就是有效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健康。石油化工项目建设施工安全管理属于动态系统化工程,其实施的主体涉及多个单位,各个单位在施工安全管理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管理过程中要结合大型化工项目建设的特点,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项目建设施工安全。
作者:叶茂 贺凤 单位:新山子天利实业总公司 新山子石化公司乙烯厂橡胶联合车间
参考文献:
[1]尹超.石油化工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管理分析[J].化工中间体,2015,(12):106-107
公共安全形势范文5
关键词:道路施工 危险源辨识 管理对策 安全评价
一、 建设工程施工危险源的识别与评价
1.建设工程施工危险源的辨识与分析
1.1危险源的含义
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人身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环或这些情况组合的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危险因素强调突发性和瞬间作用的因素,有害因素强调在一定时期内的慢性损害的累计作用。施工安全管理的目标之一,就是对建筑系统中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和分析,进而对其进行控制。
1.2 危险源的分类
危险源表现形式不同,但从事故发生的本质讲,均可归结为能量的意外释放或有害物质的泄漏,散发。根据其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可把危险源分为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两大类。
第一类危险源
建筑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有害物质称为第一类危险源。
(2) 第二类危险源
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越是或限制措施破环或失效的各种因素称作为第二类危险源。它主要包括物的故障、人的失误和环境因素等三种类型。
物的故障。
环境因素。
事故的发生往往是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类危险源是伤亡事故发生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是第一类造成事故的必要条件,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在事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两类危险源相互关联、相互依存。
在施工安全系统,第一类危险源一般不可避免的存在,完全消除几乎不可能或付出的代价过大,主要是通过消除第二类危险源的途径减少或消除事故的发生。
二、公路施工安全管理的实证分析
1. 工程项目概况
(1)设计标准
本文所采用的实证研究对象为省道S349线怀集与广西衔接路段二级公路改建工程C标段。本路段按二级公路技术标准进行设计,计算行车速度为80km/h(局部路段只达到60km/h),路基宽12m,行车道宽3.75 m;硬路肩宽2×2.25 m;桥涵与路基同宽。全线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路面横坡为2%,路肩横坡为2%;超高以路中线为旋转轴,硬路肩超高与主车道超高相同;平曲线最小半径为125m,最大纵坡1.31%,最短坡长135m;竖曲线最小半径凸型为1400m,凹型为1100m。
(2)主要工程内容
本路段起点为K66+800,途经梁村镇,沿线向西北延伸至花石峰,终于K73+800,全长7.0km。本标段内按设计图纸分别有:加铺面层路段,加铺基层、面层路段,挖除重铺路段,直接利用段;改造加宽钢筋砼盖板涵9座;加固赤水中桥1座。
(3)完成主要工程量
本标段自2006年3月份开始施工至2006年12月31日结束,历时9个月。共完成挖土方约18238.24m3;路基填方约9418.03 m3;级配碎石底基层约7137.21m3 ;片石挡墙、边沟约1521.2 m3;5%水泥稳定基层约11206.99m3 ;水泥混凝土路面25755.92m3;钢筋制作安装约250.3T;强夯旧路面约35291.05 m2;沥青油毛毡防水层约59162 m2。
2.危险源的辨识与分析
2.1机械事故发生的原因
机械事故
主要是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不良,致使设备经常带病工作;安全装置或保护设施不齐全或失灵,无法起到正常的安全保护作用
人为原因
主要是施工组织设计与现场安全管理两个方面:一为人员素质差,在施工管理人员和机械操作人员的技术素质差,安全意识差,自我保护能力差,施工管理人员违章指挥,机械操作人员违章作业,二是为了赶工期,机械操作人员疲劳操作。
2.2坍塌事故发生的原因
(1)地质条件不好,或是地下渗水及地面水浸泡造成土质松软,支撑力不足造成坍塌。
(2)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现场管理两个方面:一是没有施工方案或施工方案不正确,没有采取正确的支护,或是当现场地质条件发生变化时没有相应改变支护方案,二是支护材料的强度或刚度不够。
2.3物体打击
(1)基坑成形后未及时清除周边的危石或是堆放施工材料距基坑边过近。
(2)吊装结构物无专门的施工方案,施工人员无防护措施。
(3)切割机具无保护设施或保护失效。
2.4高处意外坠落
(1)边缘无安全防护设施或安全防护设施没起作用。
(2)安全防护设施的强度不够或支撑不合格。
(3)作业用力过猛或随重物坠落。
2.5运输车辆事故
车辆车况不好,方向盘,制动装置失灵,灯光不好。
司机驾驶熟练程度,是否疲劳驾驶。
道路不良或道路上行人车辆比较多造成事故。
现场管理人员违章指挥。
三、 安全管理对策
1.建立健全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1.1公司方面的安全生产管理
1.1.1建立安全生产监督网络
公司成立了公司经理为组长;主管生产的副经理为副组长;各主管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会议,研究安全生产问题,建立了公司安全生产监督网络,从而实现了对安全生产的动态管理。
1.1.2 落实安全检查制度
工地是一个动态的现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也必须是动态的,作为预防安全事故的重要措施,要求企业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检查.安全检查包括一般性安全检查,专业性安全检查,季节性安全检查和节日前后的安全检查.
安全检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情况
安全技术措施制度和实施情况
专业安全检查,填写相应安全检查验收记录;
季节性安全检查,如防寒,防暑,防毒等检查
防火及安全生产检查,主要检查防火措施和要求的落实情况
施工现场用电及机具使用检查
1.2项目部的安全管理
公司与项目部,项目部与施工班组,施工班组与职工之间以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的形式,将工地总的安全管理目标层层分解到每个责任单位和个人,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安全保证技术措施;
施工组织设计,专项安全施工组织设计须有编写全面,具体,针对性强的安全技术措施,由公司的技术负责人审批。临时用电施工方案须有安全用电技术措施和电气防火措施内容,由电气工程技术人员编制,由公司技术负责人审批,有关部门批准盖章后实施;
2. 建立完善安全生产投入机制
要科学合理地确定安全投入水平,一方面安全消耗最少;一方面安全效益最大。要建立完善安全生产投入机制,建立一套有效实用的安全投入分析方法和模型,形成安全投入分析制度
四、 结论
本文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目前道路工期的安全进行了分析、预测、评介进而提出了管理对策。论文主要取得了如下成果:
(1)在研究事故致因理论的基础上,对施工安全的诱因进行了分析,指出发生施工安全事故的深层原因在于管理的缺陷。
(2)对道路施工中存在的危险源进行了辨识,运用事故树理论对危险事故进行分析,从理论上为事故分析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同时对道路施工中各危险源进行了危险性预测,划分了危险等级,有助于人们有效的分析危险因素,做好事故预防方案。
(3)深入研究了道路施工现场的安全评价问题,运用模糊数学对道路施工现场进行了模糊综合评价,为企业判断施工现场的安全状况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4)提出了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对策,研究了建立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与实现安全文化的途径,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法;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确实了企业合理的安全投入机制。
参考文献:
(1)张仕廉、董勇、潘勇仕、施工安全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李红霞、田水承、企业安全经济分析与决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公共安全形势范文6
一、认真做好给老板的用车服务工作,严格遵守公司制定的管理制度,坚持个人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增强时间观念,服从安排,做到随时用车,随时出车,任劳任怨,较好的完成了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和任务。
二、认真钻研本职工作,确保安全行车无事故,始终牢记“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的思想意识,在日常工作中能做到爱护车辆,对车辆及时检查、维修,每天做好对车辆的清洁工作,平时注意掌握车辆状况,及时做好车辆保养工作,使车况良好,确保安全出车,文明行车。
三、当然也存在一些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