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

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范文1

关键词:导师制;本科教育;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

导师制最早产生于14世纪英国的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并成为英国高等教育中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有效措施,逐渐被世界各国高校效仿。但囿于教师资源和教学条件的限制,在我国,导师制作为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教育方式,大都开展于硕士和博士的培养层面。目前,随着“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教育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以及我国本科生教育软、硬件条件的不断完善,以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中南大学、扬州大学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高校已开始在部分院系开始“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和实施[ 1 ]。

1 本科生导师制的含义及推行的意义

所谓本科生导师制,是指由高校教师担任大学生的导师,对他们进行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在这个教育形式关系里,导师不只是关心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领会和掌握能力,同时还要帮助解决学生的品德问题和心理问题,并因人而异地根据每一个学生的不同个性进行培养,这一方面可以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大的自由空间,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也能通过对学生及时的心理调适和生活关怀为其更好地开展学习、生活提供良好的保证。因此导师制对大学生德、智、体健康成长,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医药学是祖国医学与文化的瑰宝,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中医药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师承教育曾经是数千年来中医药专门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具有理论与临床密切联系,教、学、临床实践高度统一的学科特点。虽然现代高等中医本科教育模式曾为中医普及教育和中医药学术的传承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并且一直作为国家培养中医硕士、博士等高级专门人才的主要门径,但是随着现代科班教育实施过程中所暴露出的学生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独立动手能力差等问题,呼唤一种新型的中医本科教育复合模式正成为全国中医高等教育领域的普遍需求。从目前的教育现状来看,将中医传统教育模式与高等院校中医科班教育模式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可在很大程度上为上述问题提供积极而有效的解决方法,同时也能为医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新模式创造必要条件,故成为各高校中医药本科生培养模式改革中的主流呼声。这一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即“本科生导师制”[ 2 ] 。其在稳定学生专业思想,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临证实践技能等方面,均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hi138\Com]

2 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

我院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为新开专业,不同于单纯的西医或中医教育,而是中西医学同时进行教育的模式。为了改变现行高等医学本科教育中,同一规格、教与学的分离,不能按学生个人的特点、优势、志趣、爱好因材施教的现状,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高操作和动手能力,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并及时调适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心理波动,尝试在本专业实施全程导师制,体现专业特色教育中的“以人为本”、“因人施教”。

培养优秀中西医结合人才,除了应具有中西医学的基础理论与临床能力之外,更应强调必须要有良好的人文底蕴和中医功底。后者必须抓好两个必要环节:一是熟读经典,二是临床实践。熟读经典不仅可以掌握中医药学的思维方式、理论体系和辨证论治方法,用以指导临床遣方用药,还可以感受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熏陶,把握中医药学术特点和文化内涵。但“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临床实践是培养优秀人才不可或缺的环节。中医理论的内涵只有在临床实践中才能深刻领悟。辨证论治等临床思维与能力的提高,只有在解决临床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得到锻炼。通过临床实践,以共性演绎个性,以个性归纳出共性,使医学理论在临证中运用自如。其间名师的指导,是中医临床人才成功的重要环节。导师制医学教育让学生学会把导师的直接经验吸取为自己的间接经验,能有效地缩短实践领悟和探索解惑的过程,而且中西医许多抽象深晦的概念、医理和技术经验,只可意会,难以言传,但可以在名师指点下不断揣摩、感悟。

导师制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与能力培养,尊重学生个性,更加符合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的教育理念。贯彻“个性化原则”是现代教育观念的一个重要特征。现代教育观更强调本科教育的基础性,重视基础课程和知识的教学,重视培养复合型人才,提倡“图钉式”的人才模式。即有较宽的专业面,拥有较宽的基础知识和一定深度的专业知识,突破狭窄的育才观,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导师制教学模式通过上述“四个结合”,更有利于该教育目标的实现。

3 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具体方法

建立导师库。采取自愿入库原则,导师必须是对发展中医事业有热情,责任心强,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业务素质过硬,热心献身教育工作的医教研方面的专业人才;导师必须是熟悉学科教学计划,了解学科发展方向,有较强治学能力和学习方法指导能力的教师;导师必须是具有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或离、退休中医教师。学生在入学后第一学期,根据个人的志趣爱好,在导师库中选择指导老师,提出书面申请,并附学生自我发展目标的计划。

导师和学生在相互了解、认可的基础上实行双向选择,每名导师指导2 - 3名学生。培养对象确定后2周内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培养计划,每学年进行一次考核,导师对学生表现不满意时,可在教研室主任同意的情况下,解除学生培养资格,学生对导师不满意时,向系办提出申请,经系领导同意后可更换导师。系办定期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访谈等形式把握导师制实施情况,及时扶持、督促、调整。

不同学年导师的职责侧重点不同。一年级的学生导师侧重于引导学生角色的转换,二年级的学生导师是过渡和有针对性的拓展,对于三年级的学生导师侧重于指导科研设计与论文撰写。对于四五年级的学生导师则侧重于进行选课、选专业、学习内容的指导和临床能力的培养。

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使学生在大学学习生活期间,能够适应社会角色的转换,尽快融入大学生活,增加实践机会,有利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提高科研能力,掌握一定的科研思维,学会如何做人。

4 推行本科生导师制的几点思考及存在的困难

我校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实行的全程导师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困难: ①导师的数量相对不足,由于导师大多数都从事临床工作,临床科研工作繁重,培养学生的有效时间相对不足,这使最初筛选导师时符合要求的导师数量相对较少。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引导,争取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调动导师的积极性。②导师的素质水平参差不齐。由于我院的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的专业课老师分散在几个不同的医院,学历及经验水平不同,这有可能在学生选择导师时会产生不平衡。关于这一问题的解决可以在介绍导师时尽量全面的突出导师的特长,让学生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进行选择。③由于全程导师制贯穿整个本科阶段,要求导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在指导时侧重点要有所不同。在此过程中,有的学生与教师在长时间的接触中可能会有一些不适应,需要重新选择导师,这就需要系办制定相应的程序进行管理。④整个导师制实施过程的管理系统不完善。导师的工作不能量化评价,也不能折算成教学工作量,职称评定时也仅供参考,缺乏相应激励机制,尚需要不断吸取经验,摸索总结,逐渐完善临床医学院的导师制。[]

参考文献:

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范文2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专业; 临床教学; 探讨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6)01-141-001

中西医结合专业成立以来,对于中西医理论如何有效结合并应用于临床中,成为了众多学校和医院临床带教老师一直思考的问题。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与带教中,我认为中西医结合专业的教学核心是采取多种有效途径对学生加以教导,让学生们在临床实习中加深对中西医两套基础理论的理解,每天将临床中遇到的各种疾病诊疗过程相互联系起来,加深对疾病诊疗的认识与掌握,逐步做到西医辨病、中医辨证,病证结合,有效提高中西医的互补性,提高疾病的诊疗效果,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等等。为了提高教师的临床带教水平与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根据个人经验,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办好中西医结合专业的临床教学讲座

此类教学讲座涵盖各科目的重要基础理论与临床知识点,比如中西医学基础理论、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诊疗规范(或要点)、某些疑难病症的临床研究进展等等。讲座及内容都必须经过详细探讨和安排,符合学生的相关带教要求与学习能力,全部由各个相关高年资主治医师、科室的(副)主任医师、外院有着丰富临床经验的教授来进行授课,将复杂难懂的医学理论和临床疑难点简约化、易懂化,易于学生理解,同时穿插融入各位授课老师的个人临床诊疗经验,加强授课的生动性和灵活性,在进行讲座的过程有效地和学生进行互动,答疑解惑,开阔视野,易于学生们掌握相关诊断与治疗要点等等。此类讲座深受学生们的欢迎,在生动形象的学习中深入理解各种基础理论和疾病的诊疗要素,学以致用,以点及面,举一反三,将理论紧密联系于临床之中,对于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初步形成一个良好的的临床思维,同时对某些疾病的最新医学诊疗动态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掌握。

二、通过教学查房与病例分析听取学生的学习观点

以往的临床教学查房与病例分析通常是以学生做病史汇报,带教老师分析病例的方式来实施。而如今,应该改进过去那种单调而枯燥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要注重学生对于各类疾病的理解程度,在学生汇报病情后加以有效提问与指导,点出其认识误区或者相关疑难点,教导学生们如何通过正确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相关的辅助检查有机结合,做出西医的正确诊断,即西医辨病。同时应用中医的整体观念、四诊合参等方法对病情加以判断,即中医辨证,然后对两者的诊疗过程进行有效结合与验证,体现出中西医的各自优势之处并相互补充,提高各种疾病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有效率。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分析交流可以恰当地运用中医经典,或者利用循证医学研究结果,甚至可以拓展阐述医疗管理与护理学科或者是二级临床学科,从纵横向方面深刻探讨[1]。为此要求学生不但应该对中医基础理论包括四大经典等能够熟练背诵,还应该学以致用,逐步应用于各类疾病的日常临床诊疗之中,使学生在教学查房以及病例分析中对相关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加强临床辨病辨证的积极性、灵活性和主动性,逐步在临床学习中增强对于疾病的诊断与分析思维、钻研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

三、提倡学生积极和病人沟通交流

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实践过程中,刚开始上临床的学生心理都比较紧张,对于各类疾病的认识通常停留于书本上,也缺乏必要的沟通经验,和病患的沟通容易紧张不知所措,病史采集带有片面性和不可靠性,常遗漏既往病史和病情特点发生发展变化等重要情况的询问。因而带教老师应该重点培养刚进入临床上的学生,一开始可能要用老师带、学生学的方式,使学生初步认识如何做好每日查房、检查、病史询问工作,明白临床上的规范[2]。然后学生就要积极主动实践,多让学生和接诊病人接触开始,知道如何与之沟通交流,询问病史,并自主独立地思考,给出诊疗方案,最后和老师交流诊疗方案,并在老师的分析指正下不断获得新的实践体验。通过主动性转化,让学生更好地进入临床医生角色,使之逐渐形成自己的诊疗观点,不要总是被老师牵着走,而是不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一直以来,中西医结合临床上都与其它医学一样很注重平等对待病患,都要求医生对病人要有仁爱、慈悲之心[3]。随着如今医患关系的日渐紧张,医务工作者对“贵贱贫富、远亲善友”一视同仁,可是他们却越来越对医务工作者有着更高的要求。随着其不同文化、性格和背景的不尽相同,学会医患沟通技巧是势在必行的。让我们的学生学习沟通技巧,多接触不同类型的患者,倾听患者,帮助患者,了解患者疾苦和需求,给予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力量,使得医患交往达到较好的效果,这也是良好的完成医疗救治行为的前提,更是在中西结合临床教学中学生们必须要深刻认识并努力践行的重要内容。

四、结语

总之,由于现代医疗模式的与时俱进与深刻变化,对于中西医结合临床人才的职业素养要求越来越高,要真正实现中西医结合临床教育的突破性发展,那么关键就是要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和强化学生们对于基础理论、重要理论的掌握,同时要求有效应用于临床之中,不断完善辨病辨证相互结合,提升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疗效,以疗效为最终的检验标准。因而努力发展中西医结合临床教育,反复研究多元化的培养方式,加强临床教学改革,探索科学的临床教学体系就显得日益重要,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中西医结合能力强、素养高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白钰,吕书勤.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模式初探[J]内蒙古中医药,2013(2):37

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范文3

中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系,湖南长沙410012

[摘要] 目的 了解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对临床技能操作的掌握情况,为以后的临床教学方法改革提供指导。方法 以实习医院为单位分组,采用excel 2003对各级学生成绩标化处理,运用SPSS 18.0进行学生成绩进行统计描述和均数分析。结果 三组教学医院在总成绩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03,P<0.05),SNK法作两两比较得到,第三组总评成绩>第二组总评成绩>第一组总评成绩。K-W H检验分别对不同科目的考核成绩进行分析得到,三组教学医院在儿科的考核成绩有统计学意义(χ2=5.155,P<0.05),在内科(χ2=2.914,P>0.05)、外科(χ2=0.841,P>0.05)、妇产科(χ2=2.7,P>0.05)、传染科(χ2=0.071,P>0.05)的考核上均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学生在各学科诊疗计划和提问环节得分率普遍低于其他考核项目,各教学医院应以本次中期考核技能评估为契机,总结临床教学工作中的不足,予以解决处理。

[

关键词 ] 临床医学;技能考核;考试成绩

[中图分类号] R44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7(b)-0052-03

临床技能是指学生通过临床实践而形成能够解决患者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1],我校连续20多年坚持对学生实习一阶段后在临床实践中系统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临床基本技能操作是否规范等情况进行考核,本文仅通过对09级五年制临床专业学生中期技能考核结果的分析研究,以发现学生在具体考核项目上的不足同时通过座谈会的反馈评估各教学医院对实习学生的指导情况,从而为今后的临床实习教学和各教学医院的建设提供参考和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13年11月—12月对我院在湘雅医院、湘雅二医院、湘雅三医院等11所承担临床实习任务的教学医院实习的09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的学生(共计348人),分科目分别进行了实习操作技能的考核和实习情况问卷调查。问卷为自行设计,内容包括实习生在临床实习过程中的实习安排、带教方法等。资料主要来源于本次临床中期考核各科目的考核成绩和实习情况调查问卷。

1.2考核内容与方法

为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传染病学;由各教学医院抽派专家组成专家组在各实习基地巡回考核,每位学生由抽签的方式考核一个项目。考核工作还包括:学生填写“临床实习质量调查表”,组织带教老师与实习学生的座谈会,了解具体教学情况,并听取各教学医院的临床教学工作的汇报以及检查临床实习教学活动记录本。具体学科考核内容主要有: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入院记录书写和提问环节,各科目分数以百分数计,各考核项目所占分数见表1。

1.3统计学方法

以实习医院为单位分组,采用excel 2003对各级学生成绩标化处理,运用SPSS 18.0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描述和均数分析,均数之间比较先进行正态性和方差齐性检验,如满足正态且方差齐性,则运用t检验(2个均数)或方差分析(多个均数),如不满足,先进行数据转换,数据转换也不符合,则使用Kruskal-Wallis H检验,俩俩比较用SNK法(满足方差齐性)或Games-Howell法(不满足方差齐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考核成绩总体描述,参加实习中期考核的学生应考348人,实考344人,其中含外籍参考学生5名,因人数较少故未纳入评估。考核总平均成绩为82.71,各教学医院各科目具体得分见表2。

2.2

运用方差分析分别对考核成绩进行分析得出,三组教学医院在总成绩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03,P<0.05),SNK法作两两比较得到,第三组总评成绩>第二组总评成绩>第一组总评成绩。同时运用K-W H检验分别对不同科目的考核成绩进行分析得到,三组教学医院在儿科的考核成绩有统计学意义(χ2=5.155,P<0.05),在内科(χ2=2.914,P>0.05)、外科(χ2=0.841,P>0.05)、妇产科(χ2=2.7,P>0.05)、传染科(χ2=0.071,P>0.05)的考核上均没有统计学意义。各学科分项得分情况见表3。

3讨论

临床教学工作对培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扎实临床技能、良好职业素质至关重要,中期技能考核作为检查学生实习期间学习情况的一种方式[2],不仅可以发现教学医院在教学方法中的偏差,同时也为在校期间临床课程的教学提供指导。

3.1考核结果分析

在表3中可以清楚的看出诊疗计划和提问环节得分明显低于其他项目,表2 显示了在本次临床中期技能考核中儿科各教学医院之间的差异较大(P<0.05),而传染科的考核成绩各教学医院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它的成绩明显低于其他的科目。综合2011—2013三年间的临床中期技能考核成绩可以看出儿科及传染科的得分一直低于其他的考核项目,而这两科主要在诊疗计划及提问环节得分很低。各科的专家都提到实习学生的理论知识不扎实,在病史采集方面不规范,对疾病诊断有关的阴性病史经常忽略,系统性不强,对伴随症状及有鉴别意义的症状不能准确获取;在病史询问时临床思维缺乏,语言表达不精准,与患者沟通能力有待提高。体格检查中主要问题表现为检查手法不规范,定位不准确,如心脏叩诊的力度掌握,淋巴结的触诊、神经反射的检查方法,操作不熟练[3]。在问卷调查中,有些学生认为带教老师管理病种单一,不利于全面的学习;在实习过程中具体管床制度不规范,科室内关于疑难病例、典型病例开展的病例讨论不多;实习安排与毕业生考研复习时间重叠,使得学生对临床实习的重视程度降低,临床实习的积极性不高[4]。但在发展中的医疗环境中,提高实习生的技能水平尤为重要,高等医学教育以培养基础扎实、操作娴熟的医学人才为目标,临床中期考核是实现我校完成临床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在考核中发现实习生的不足有利于在后续的临床教学和低年级的理论教学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3.2 实施临床中期技能考核的必要性

随着国内医学院校对临床医学生培养方式的不断发展和临床医学专业自身实践性的要求一直推动着我国各医学院校的教学活动。各医学院校始终将模拟临床技能考核作为培养临床专业学生临床技能的手段,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临床技能考核,我校将临床中期技能考核与OSCE考核结合起来实现对临床专业医学生的培养。从长远来看,类似的技能考核有助于学生对规范化的技能的学习和各科室常规诊疗方法的掌握,同时也可以为各教学医院的教学目标的制定提供导向作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学院校及国内外的医学教育专家对医学生教学方法、考核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思考,如翻转课堂、PBL教学方法、病例讨论式教学等,更多的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刚进入临床阶段医学生对一些基本的操作十分的陌生,中期技能考核是在医学生对临床常规操作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基础上予以规范,能及时的发现医学生的技能操作误区,对医学生的职业素养至关重要,需要在不断的总结自身的经验并积极探索建立多层次的临床教学质量控制体系。

3.3加强临床技能教学的措施

完善临床实习基地评估指标的建立,教学医院应强化教学意识,从中期技能考核反馈中发现学生临床实践学习中的误区,改进教学方法,定期举行教学查房、专题讲座及术前讨论、典型病例讨论等教学活动。带教老师应指导学生书写病历、常规诊疗计划的完成以及掌握常规用药的剂量、用法。训练实习医生有顺序、系统、完整的开展体格检查等基本临床技能操作[5]。

对于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实践教学的监管,中期的考核是为了及时的发现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难点,以规范后期的临床教学工作[6]。在校医学生的临床教学和技能考核仅仅靠这一种考核方式是极为单薄的,应以实习医院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为平台,结合多站式考核和临床教学中的PBL教学方法的推广,以健全我校校外基地的建设和规范各教学医院临床教学行为,提高临床专业医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

4 总结

临床教学是医学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临床实践教学质量的情况对培养优秀医学人才有深刻的影响,临床技能考核作为一种评估方式所反映出的临床实践活动学习中的问题需要各教学医院、学校、实习学生的共同努力,不断总结经验不足,同时也应该不断的完善临床技能考核的形式和指标,为以后的临床技能教学提供指导[7]。

[

参考文献]

[1]刘成玉,王岩青,叶志宏.临床医学专业临床技能考核结果与分析[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1,45(1):73-75.

[2]孙梯业,朱锡光,陈自强,颜伟.我院医学生临床技能考核结果分析[J].西南国防医药,2012,15(1):37-39.

[3]谢肇,赵永亮,孙梯业,朱锡光,陈自强,颜伟.临床医学专业临床技能考核结果与分析[J].西北医学教育,2005,13(2):35-37.

[4]宋文延,黄涛,杨金玲,等.实习学生出科模拟临床技能考核成绩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12:11-12.

[5]付婷辉,张璐,张宝珍等.妇产科住院医师第一阶段临床技能考核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2,28(2),111-114.

[6]伍红霞,梅徽,李国明等.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临床技能考核的改革探索[J].医学信息,2011,24(10),6328-6329.

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范文4

1.1调查对象

我校2009级、2010级、2011级、2013级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在校本科生以及我校2012届、2013届、2014届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

1.2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采取针对毕业生和在校生设置不同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在校生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择业意向及就业指导需求3个方面的内容,毕业生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个人基本情况、求职过程基本情况、工作情况等内容。

1.3调查方法

于2013年9月至2015年5月期间,同时对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和在校生进行了调查。调查中,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在2009级、2010级、2011级、2013级中随机抽取18个班级,按照大二年级、大三年级、实习中、实习结束后四个不同的学习阶段进行分层后,每个班级中随机选择部分学生进行在校生调查。在校生采取现场发放问卷现场作答的方式进行。毕业生采取现场发放现场作答、网络作答、电话作答等方式进行。

2结果

2.1在校生调查结果

2.1.1基本情况

在校生调查问卷共计发放720份,回收合格问卷690份,合格率为95.83%。

2.1.2调查结果

2.1.2.1个人基本情况调查

在个人基本情况调查中主要针对学生选择学习本专业的原因、对所学专业今后的工作性质和去向是否了解、自己适合做什么样的工作、什么时候开始把就业纳入议程、对就业影响最大的因素、对所学专业未来就业前景等方面的认识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入校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对本专业今后的工作性质和去向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不了解的只有8.26%;对自己适合的工作也有了一定的认识,非常清楚自己适合做什么工作的占40.87%,这对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选择明确的就业方向有很大帮助。但是,本专业学生的就业规划开展比较滞后,被调查者中只有19.85%的学生在大四年级之前将就业纳入议程,50.68%的学生是在实习过程中或实习结束后才开始为就业做准备,因此也导致了学生对本专业就业前景认识与现实差距较大,被调查者中52.17%的同学感到就业前景迷茫,但也有44.93%的同学对就业前景持乐观态度。

2.1.2.2就业意向调查

就业意向是毕业生在正确认识自身现状的基础上,对毕业后是否就业及如何就业的安排和打算。本次调查在就业意向方面主要对学生毕业后的工作类别、希望到哪一级别的医院工作、就业地的选择、毕业初期理想薪酬等方面做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62.75%的被调查者中毕业后打算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在医疗机构等级及工作地的选择上,70.87%的被调查者选择在二级以上医院工作,97.4%的被调查者选择在县级城镇及以上的城市工作,只有2.6%的被调查者选择到县级以下乡镇工作。结果表明,该院校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就业地的选择上期望值太高,与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模式相违背。在选择就业地点时,有43.62%的调查者将“个人发展机会”作为首要的考虑对象,其次才会考虑工作、生活环境以及经济收入、人事编制等因素,这一点也反映出,学生在选择就业单位时理性、成熟的一面。

2.2毕业生调查结果

2.2.1基本情况

毕业生调查问卷共发放150份,其中回收合格问卷134份,合格率89.33%。其中2012届41份,占30.6%,2013届45份,占33.58%,2014届48份,占35.82%。

2.2.2调查结果

我院从1995年开始招收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已毕业学生数千人,本课题中对近三年已毕业参加工作的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个人基本情况、工作情况、求职过程、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建议等方面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者中有73.95%的毕业生在县级及以下乡镇工作;被调查者中普遍认为,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并及早进行职业规划,在学生就业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中,有41.18%的被调查者认为,专业的适用性不强是影响其顺利就业的重要因素;在对学校就业服务工作的建议中,有57.14%的被调查者认为,学校应该加强在实践环节中的教学指导。被调查者中71.42%的是在进入临床系部以后才开始考虑就业事宜,这一点也体现出了,本专业学生就业规划比较滞后。

3建议

3.1从专业培养目标出发,帮助本专业学生确立正确的就业方向

目前,发展农村卫生事业急需大批卫生人才,于此同时大中城市各级医院大批接受本科毕业生的情况已不复存在,因此,深入农村服务农民,已成为本科医学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方向。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是我国独有的一门特色专业,相比于单纯的中医学、西医学来说,其特色在于:该专业学生在五年时间里,既要系统学习中医理论、也要学习西医理论,还要学习中西医结合的理论。学生经过4年理论教育后,同样需要完成一年的毕业实习,这些经过系统学习、基本掌握中医、西医学知识的学生将是我国今后中西医结合学科的主力军和高级人才,他们将更加适合农村和基层医疗的医疗卫生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是现代中医学专业人才。因此,在学生五年的学习过程中,从专业教师、辅导员以及就业指导教师出发,从入学之初就教育鼓励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将就业目的地指向基层。

3.2将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全程化、全面化,帮助学生尽早将就业工作纳入议程

医生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不仅在学识上有较高的要求,一个合格的医疗工作者还要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出色的沟通交流能力,以及充沛的精力和较强的心理接受能力。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在校生中对自己所学专业今后工作的性质和去向非常清楚的同学只有17.1%。同时调查结果也显示,我校学生大多在大四进入临床学院学习后,才开始考虑就业相关事宜。我校的就业指导课程分为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两个部分,该专业的职业规划课程多开设在大三学年级,就业指导课程开设在大五下学期。对职业性质不了解、自我认识不够充分、就业工作准备不充分,盲目就业是影响该专业学生顺利就业的重要因素,因此,应该在学生入学之初就开设一些相关课程,使学生尽早认识自我、认识职业生涯,及早做好职业规划。

3.3加强专业实践教学建设,帮助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

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范文5

关键词:导师制 本科教育 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

导师制最早产生于14世纪英国的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并成为英国高等教育中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有效措施,逐渐被世界各国高校效仿。但同于教师资源和教学条件的限制,在我国,导师制作为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教育方式,大都开展于硕士和博士的培养层面。目前,随着“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教育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以及我国本科生教育软、硬件条件的不断完善,以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中南大学、扬州大学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高校已开始在部分院系开始“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和实施。

1.本科生导师制的含义及推行的意义

所谓本科生导师制,是指由高校教师担任大学生的导师,对他们进行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在这个教育形式关系里,导师不只是关心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领会和掌握能力同时还要帮助解决学生的品德问题和心理问题,并因人而异地根据每一个学生的不同个性进行培养,这一方面可以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大的自由空间,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也能通过对学生及时的心理调适和生活关怀为其更好地开展学习、生活提供良好的保证。因此导师制对大学生德、智、体健康成长,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医药学是祖国医学与文化的瑰宝,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中医药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师承教育曾经是数千年来中医药专门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具有理论与临床密切联系,教、学、临床实践高度统一的学科特点。虽然现代高等中医本科教育模式曾为中医普及教育和中医药学术的传承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并且一直作为国家培养中医硕士、博士等高级专门人才的主要门径,但是随着现代科班教育实施过程中所暴露出的学生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独立动手能力差等问题,呼唤一种新型的中医本科教育复合模式正成为全国中医高等教育领域的普遍需求。从目前的教育现状来看,将中医传统教育模式与高等院校中医科班教育模式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可在很大程度上为上述问题提供积极而有效的解决方法,同时也能为医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新模式创造必要条件撤成为各高校中医药本科生培养模式改革中的主流呼声。这一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即“本科生导师制”。其在稳定学生专业思想,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临证实践技能等方面,均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2.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

我国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为新兴专业,不同于单纯的西医或中医教育,而是中西医学同时进行教育的模式。为了改变现行高等医学本科教育中,同一规格、教与学的分离,不能按学生个人的特点、优势、志趣、爱好因材施教的现状,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高操作和动手能力,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并及时调适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心理波动,尝试在本专业实施全程导师制,体现专业特色教育中的“以人为本”、“因人施教”。

培养优秀中西医结合人才,除了应具有中西医学的基础理论与临床能力之外,更应强调必须要有良好的人文底蕴和中医功底。后者必须抓好两个必要环节:一是熟读经典,二是临床实践。熟读经典不仅可以掌握中医药学的思维方式、理论体系和辨证论治方法,用以指导临床遣方用药,还可以感受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熏陶,把握中医药学术特点和文化内涵。但“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临床实践是培养优秀人才不可或缺的环节。中医理论的内涵只有在临床实践中才能深刻领悟。辨证论治等临床思维与能力的提高,只有在解决临床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得到锻炼。通过临床实践,以共性演绎个性。以个性归纳出共性,使医学理论在临证中运用自如。其间名师的指导,是中医临床人才成功的重要环节。导师制医学教育让学生学会把导师的直接经验吸取为自己的间接经验,能有效地缩短实践领悟和探索解惑的过程,而且中西医许多抽象深晦的概念、医理和技术经验,只可意会,难以言传,但可以在名师指点下不断揣摩、感悟。

导师制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与能力培养,尊重学生个性,更加符合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的教育理念。贯彻“个性化原则”是现代教育观念的一个重要特征。现代教育观更强调本科教育的基础性,重视基础课程和知识的教学,重视培养复合型人才,提倡“图钉式”的人才模式。即有较宽的专业面,拥有较宽的基础知识和一定深度的专业知识,突破狭窄的育才观,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导师制教学模式通过上述“四个结合”,更有利于该教育目标的实现。

3.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具体方法

建立导师库。采取自愿入库原则,导师必须是对发展中医事业有热情,责任心强,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业务素质过硬热心献身教育工作的医教研方面的专业人才;导师必须是熟悉学科教学计划,了解学科发展方向,有较强治学能力和学习方法指导能力的教师;导师必须是具有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或离、退休中医教师。学生在入学后第一学期,根据个人的志趣爱好,在导师库中选择指导老师,提出书面申请,并附学生自我发展目标的计划。

导师和学生在相互了解、认可的基础上实行双向选择,每名导师指导2-3名学生。培养对象确定后2周内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培养计划,每学年进行一次考核,导师对学生表现不满意时,可在教研室主任同意的情况下,解除学生培养资格,学生对导师不满意时,向系办提出申请,经系领导同意后可更换导师。系办定期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访谈等形式把握导师制实施情况,及时扶持、督促、调整。

不同学年导师的职责侧重点不同。一年级的学生导师侧重于引导学生角色的转换。二年级的学生导师是过渡和有针对性的拓展,对于三年级的学生导师侧重于指导科研设计与论文撰写。对于四五年级的学生导师则侧重于进行选课、选专业、学习内容的指导和临床能力的培养。

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使学生在大学学习生活期间,能够适应社会角色的转换,尽快融入大学生活,增加实践机会,有利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提高科研能力,掌握一定的科研思维,学会如何做人。

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范文6

>> 五年制临床医学卓越医生教育培养中医学人文教育的探索 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远郊定向)能力进阶培养的实践探索 浅析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物理课教学 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实施“3+1.5+0.5”培养模式研究 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探索 五年制护理医学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中山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前期课程设置的调研分析 TBL结合LBL模式在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心理学心理干预各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人才培养模式在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改革的研究 五年制临床专业卓越医生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五年制全科医学专业学生妇产科学试卷分析 让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早期接触科研训练 临床医学五年制学生实习出科考核方法研究 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生的科研素质现状调查 五年制高职医药学校临床医学概论教学探讨 五年制临床医学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卓越医生”视域下五年制医学生医德教育的全过程服务性学习模式研究 “卓越医生”背景下临床医学专业药理学教学改革与探索 五年制高职医学专业数学课程的现状思考与建议 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中医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 .

[3] .

[4] 郭劲松,张东华,薄红,等.临床技能模拟训练中心的建立和实践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10):77-79.

[5] 线福华.医学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医学人才培养[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3):1-2.

[6] 黄琛.浅谈如何做好个性化的临床教学工作[J].医学信息,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