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护理学与临床医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护理学与临床医学范文1
关键词:医学护理;临床应用;地位;作用
目前,对医学护理工作的研究还局限在国内,而国内学者也大多着重于表面分析之上,同时受到我国文化背景的制约,医学护理也还停留在发展阶段,相关的研究和国外相比有一定的距离,在这样的条件之下,医学护理很难在国内临床当中发挥很大作用。接下来就为大家详细探讨医学护理在临床医学当中的作用和地位,关注临床治疗水平如何进一步提高。
1医学护理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
1.1医学护理是医学治疗的重要环节
中医认为人体康健主要依靠“三分治,七分养”,明示了护理在恢复人体正常功能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但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医学护理并不是盲目地,要确保科学合理性,才能够发挥其重要作用。当然,治疗和护理并非完全独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贯通,只有将科学的护理模式渗透在医学治疗的过程中,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缩减治疗时间,同时提高治疗的质量,此外医护人员温和的态度以及宽慰的言语还可以照顾到患者的身心健康,缓解不良情绪,让患者更加主动配合医生的治疗。科学的医学护理还要求护理人员要具有一定的应急能力,在紧急关头可以和医生一起进行治疗工作,一直保持理性思维。而在患者的恢复阶段,医学护理则占据主导地位,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结合其他因素选取最恰当的护理方法,为病患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由此可见,科学的护理是患者健康的根本保证,可以让临床治疗处于高效运行状态。
1.2医学护理的质量影响临床治疗的质量
事实上,医学护理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必须站在宏观的角度思考问题,掌握专业的技术知识,同时具备良好的医学道德品质。当今社会医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医学护理的方式也发生了很多的变革,传统的简单临床干预已经不能够满足临床治疗的需要,因此医学护理人员要坚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各项信息资源并通过不断地实践掌握更多保健技能,同时提升自身的疾病诊断能力,这样即使在紧急情况下也可以从容应对,有效辅助医生治疗工作的开展。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还要注重自身各方面素质的提高,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有着最新医疗成果的敏锐触角,促进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
2医学护理在临床医学中的作用
2.1医学护理与临床诊断
一般情况下,许多患者的病情是错综复杂的,这一方面需要医生正确诊断和治疗,另一方面还需要护理人员落实各项具体的治疗措施。患者接触时间最长的便是护理人员,他们对于患者的病情变化也就更加关注,医学治疗效果的提升仅仅依赖于医护人员的日常观察记录,便于医务人员更好地评估患者情况,为制定接下来的治疗方法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护理过程中,面对紧急情况护理人员也可以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先做出判断,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对患者身体健康产生风险。现如今,医学护理直接影响医学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护理学与临床医学范文2
关键词:高血压;中医护理;临床效果
中医护理是目前临床护理中重要手段,通过各项中医层面理论为患者制定完善的护理方案,帮助患者从身体内部调节血压达到血压控制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共选择92例高血压患者,均为我院在2013年1月~2014年1月这1年时间内收治。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6例。
对照组中男性25例,女性21例;年龄在37~74岁,平均年龄54.5岁;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中男性23例,女性23例;年龄在39~73岁,平均年龄55.8岁;采用中医护理干预模式。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即帮助患者正确用药并从饮食、生活习惯等方面纠正其不良习惯,保障患者在医院护理期间不会由于护理人员或自身原因造成血压异常升高。观察组采用中医护理干预模式,具体干预方式如下。
1.2.1生活起居方面中医学讲究天人合一思想,也就是人体机能运转时间应该符合自然界本身规律。高血压患者首先需要在一个空气清新、光线充足、湿度适宜以及安静的环境中调养身体,注意生活习惯的改善,主要在于睡眠方面。睡眠是调节人体机能的重要方式,中医学中将晚间时间分为了几个阶段,不同阶段机体运行功能不同,患者在各阶段均应保持深度睡眠状态才能够确保机体运转长期处于良好状态,从而改善血液微循环,达到控制血压效果[1]。
1.2.2饮食方面中医学将高血压患者分为多个方面,针对性的从饮食方面展开调理。阳虚患者应多食用百合、鹅肉、甲鱼、银耳等,禁食辛辣食物;阴虚患者需多食用羊肉、黑芝麻、红枣、龙眼等食物,避免食用生冷饮食;肾精亏损患者应注意饮食营养的补给;痰湿阻滞患者应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公鸭肉、臭豆腐等食物[2]。
1.2.3日常护理护理人员应教会患者正确的排便用力方式,并指导其养成良好排便习惯,避免排便过程中由于用力不当或是久蹲造成血压上冲引发脑溢血。可多让患者食用蜂蜜、香蕉等便于排便的自然食材帮助患者减少大便干结现象,也可以将番泻叶泡水让患者服用。
1.2.4疏通经络护理选取10g红花、10g肉桂、10当归g、10g赤芍、10g菜菔子、10g茺蔚子以及10g牛膝[3],将其放入到患者晚间泡脚水中,通过熏洗方式帮助患者疏通经络,改善血液循环。在条件允许情况下,也可以通过体针、穴位贴敷、穴位按摩方式帮助患者血管中血栓逐渐溶解,让血液保持畅通状态。
1.3疗效判定方法本次研究将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以及无效程度,各程度判断标准如下。
显效-患者舒张压至少下降10mmHg,临床上体征以及症候群明显优化,症候积分至少减少70%。有效-患者舒张压下降未达到10mmHg但仍旧处于正常范围值之内,舒张压相较于护理前下降程度在10~19mmHg,收缩压下降至少30mmHg,但症候积分减少程度仅在30%以上。无效-血压未达到明显改善效果,体征及症候群无明显优化,积分减少程度在30%以内。
1.4统计学方法根据上述方式将得出的数据进行汇总,在软件使用方面本次研究采用的是SPSS19.0版本统计学软件,对结果数据展开处理与分析,了解其差异程度。当P值在0.05以上时说明统计结果无显著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以下时说明统计结果存在显著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次研究将治疗效果分为了显效、有效以及无效这三个程度,统计两组患者处于各程度人数并计算其所占比例。研究中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见表1。
由上表不难看出,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由此可见,中医护理干预对于高血压的调节存在良好临床效果。
3讨论
高血压属于心血管疾病的一种,在我国为较常见病症。随着我国居民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的改变,高血压人群数量逐渐增多且平均年龄呈现出逐步下滑趋势。就中医领域而言,高血压属于头痛、眩晕领域,表现为视力下降、心脏功能衰退、头晕目眩、梦多等[4],严重者会由于高血压导致死亡,因此临床上将这类疾病的治疗与控制列在重要地位。
本次研究结果证明,采用中医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在效果上远远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总有效率方面,对照组总有效率仅为89.13%,而观察组达到了97.83%。从处于无效程度人数上来看,观察组仅有1例血压为呈现出明显改善,而对照组达到了6例。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现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了一项独立护理模式,通过对患者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等各方面调节帮助体内血管状态逐步优化,在不完全依赖药物情况下改善血液循环状态。本次研究中生活、饮食、排便三项护理方式主要基于中医中天人合一思想,中药浴足则是利用了中药中活血成分让患者经络得以疏通,并通过刺激足部神经、穴位帮助全身血脉优化,从而达到改善血液循环效果。总之,中医护理干预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可达到改善血压状态效果,适合在临床护理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管静辉.高血压患者中医护理及健康教育[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22):163.
[2]郑丽荣.高血压患者的中医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3(27):576-577.
护理学与临床医学范文3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10.012
临床护师是护理临床工作中的主力,护师的护理能力一方面影响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另一方面,护师作为实习护生带教老师,对护生的实习乃至今后的从业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目前,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相对短缺,护理人员离职率越来越高,流失的人群中,很多是有着丰富临床经验和熟练业务的护师[1]。临床工作的护师多为青壮年,较年经护士而言担负着多重角色。因此,加强护师队伍的临床护理培训是必要的,现将综合性教学医院护师临床护理能力现状及培训对策综述如下。
1综合性教学医院护师临床护理能力的现状
能力是知识和技能在实践中的综合体现[2],临床护理能力是指护士把掌握的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在临床护理工作实践中灵活运用的能力[3]。临床护理能力包括临床专科操作、专科知识、病情观察、应急能力、沟通能力以及教学能力。临床护师接触危重症患者的机会最多,接触的病种多,这就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技能;同时,护师承担繁琐的带教工作,这些带给护师无形的压力同时也是一项挑战[4]。根据我国临床护理的要求,护师的培训重点应是临床护理能力的提升,因此,应对当前综合性教学医院护师临床护理能力现状及培训的重点重视。
2护师临床护理能力培训内容重点
2.1护师职业生涯规划培训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工作经历所包括的一系列活动和行为[5]。有研究表明[6],护师的职业生涯认识比较高,职业目标较稳定,对待护理专业方面比较有信心,能意识到自身价值。然而,不同文化程度、年龄均影响护师的职业生涯规划,因此,护理管理者加强护师职业规划的重点是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并且给予护师充分展示自身能力的机会,防止其职业规划停滞不前。
2.2护师护理实践能力培训护理是一门实践的学科,作为一名临床护理工作者,特别是已有临床经验并承担带教工作的护师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重要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临床技能。在临床实践中,不仅仅注重熟练精湛的护理操作技能,更主要的是体现对护理对象的尊重,这些都应在临床实践中得以体现。同时,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以及患者需求的不断提高,“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提出使护理工作者的护理能力提高显得更加迫切,这需要一批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护师实施、引领优质护理服务。同时,只有熟练规范的临床技能以及优质的护理服务,才能赢得护生的尊重和信任,体现榜样的作用。
2.3护师临床教学培训临床教学是护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教师素质、能否有效地进行临床教学工作是临床教学能否达到护理目标的关键因素[7]。国外的临床护理带教主要是来自院校的专职教师或临床资深的护理人员担任,而我国临床带教没有严格的要求,使带教制度不完善;另外,由于近年来护理专业扩招,护理实习生的规模扩大,以至于形成带教教师数量的相对不足的局面,导致了科室选用带教老师资格的标准下降[8]。因此,建立一支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临床教师师资队伍是保证该临床护理教学取得成效的关键。
2.4护师科研能力的培训每一个学科的进步离不开科学研究,护理学的发展与进步与护理科研密切相关,护理科研推动着护理学科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研究表明,学历是影响科研的一个重要因素[9-10],当前,承担科研的主要人群集中在高校硕士及以上学历,并且临床工作中护理硕士生较少,因此医院承担护理科研的人群相对不足。然而,我国护理教育长期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导致目前临床上护师对科研的概念及统计学方法很陌生。虽然近几年本科护生在临床上工作的比例增加,但比例仍很低;另一方面,临床护理人员整体队伍对科研的意识薄弱。研究表明,由护师晋升主管护师的护理人员对科研知识的需求最为强烈[11],主要原因为面临晋升的压力。对于护师来说,有一定的临床经验,能够对临床现象有比较深的理解,有较好的科研资源,因此,加强护师的科研能力的培养是有必要的。
3护理教师培训策略的研究进展
3.1完善护师的职业生涯规划首先,医院通过培训提高护士的职业生涯规划,管理者应该注重护师的带头引领作用,加强经验丰富的护师与低年资护士之间的交流,潜移默化的帮助护士形成其自身稳定的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其次,科室管理者关注每个人的特征,及时与护士进行沟通,帮助其制定职业生涯目标。护理管理者还应为护师创造学习和提高职业素质的环境,适时地提供可锻炼及展示自我能力的机会,注重护师潜能的开发以保证其职业目标的实现,避免职业发展的停滞现象。
3.2完善护师临床技能与专业素养的培训在培训内容上侧重于深化专业技能训练,及时更新知识操作技能,培养护师遇突发事件时灵活应对、紧急处置能力和沟通交流技巧能力,以提高护师的临床护理能力。在培训内容上,还要培养护师的循证实践意识,通过专家讲解,典型病例实践循证护理,增强循证能力,深入病房,通过发现问题,寻求证据,进而解决问题。因此,综合性教学医院加强护师以上职称循证素质的培养,通过循证的方式解决问题,确立其正确的临床实践观。在培训形式上, 适应护理学科发展,管理者应根据知识技能的需求,有计划多渠道地为临床护士提供进修学习的机会,如选派护师职称及以上的护士进修学习。
3.3加强临床师资队伍的建设规范临床带教老师的准入资格,可以借鉴国外的方法,通过临床带教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制度来选拔合格的人选加入临床带教队伍中。通过成立相应的部门,组织培训、审核由各实习医院推荐的护师进行培训、考核,合格者颁发证书[12]。也可以通过四维评价法,带教护士实施自评和互评、科室护士长评及实习护生评,选拔合格的带教护士并合理地分配带教任务[13]。同时,对已带教老师仍进行护理教学培训,主要内容包括临床护理教学方法、健康评估与护理程序的运用、临床实习管理、临床教学经验交流等。另外,护师要改变传统的带教模式,由传统的以教学为中心转变成以学习为中心,护师在带教过程中培养护生的独立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联合教学的方式促进交流。医院建立对带教老师的考核标准以及相应的激励机制,充分带动带教老师的积极性。
3.4提升临床护师科研能力首先,加强护理人员的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加强在职研究生的教育,改善知识结构[14],是提高护理人员科研素质和能力的有效途径。其次, 医院要重视护理科研,为护士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有研究证实[15],科研培训班可有效提高护士的科研能力,通过专家指导,反馈自身科研中存在的问题,达到学术交流及完善自身科研素质的目的。 医院鼓励团队合作,利用科研骨干带动科室护理科研活动,并且营造了良好的科研氛围,增强了护理人员的科研意识和能力,促进护理科研整体水平的提高。
3.5临床护师培训效果评价方法笔者认为,培训效果可以通过满意度及问卷量化2个方面进行评价。前者可以通过病人满意度、医师满意度、实习护生满意度等几个方面,考核护师在培训前后的护理能力情况;后者则可使用量化性的问卷方法,如王庆华[16]在Foster RL[17]设计的基础上,根据相关专家意见,结合我国国情和语言文字表达差异修改后的护理行为质量评价表(Caring Behavior Assessment),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评价表共有9个项目,可让参加培训的护师对自己的工作情况进行全面客观地分析总结。韩梅采用自评问卷的方法[18]考核护师的科研能力,包括统计软件的应用、科研基础知识和统计学知识的掌握等,对科研能力欠缺的方面给予针对性的培训。
4小结
我国临床护师的规模虽然越来越大,但其综合护理能力尚有待提高,护师临床护理能力培训策略的研究发现,通过多渠道、多种形式的改革及激励措施可以提高护师的临床护理能力。
参考文献
[1]许莹,尤黎明,刘可,等.我国医院护理人力资源流失现状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9):29-32.
[2]康凤英,杨辉.临床护理实习教学研究新进展[J].护理研究,2005,19(11A):2267-2270.
[3]姜安丽,李树贞.护理教育学[M].北京:高等护理教育出版社,2002:162.
[4]陈建春,梁圣萍.本院高年资护师职业疲惫原因分析[J].医学信息,2007,20(8):1430-1432.
[5]聂翠莲.二级医院护士职业生涯规划管理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4):365-367.
[6]杜晓霞,田梓蓉,韩杰.护士自我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的调查分析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2):183-185.
[7]LaSala CA,Connors PM,Pedro JT,et al.The role of the clinical nurse specialist in promoting evidence-based practice and effecting positive patient outcomes[J].Journal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in Nursing,2007,38(6):262-269.
[8]小琴,陆旭亚,汪国建.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存在问题的调查分析与思考[J].中华护理教育,2007,4(2):81-82.
[9]潘银河,程金莲,寇丽红,等.山西省护理人员科研能力调查研究[J].护理研究,2011,25(8):1989-1992.
[10]蒋乐龙,李定梅,周兰英,等.在岗护理人员科研素质与能力现状调查[J].护理研究,2006,20(2):312-313.
[11]李苑群,罗小平.我院在职主管护师科研相关知识培训需求调查[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8):747-749.
[12]黎燕清.我国临床护理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中华护理教育,2008,5(6):266-267.
[13]高秀娟,毕越英.国内不同维度考评在护理岗位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11):44-46.
[14]李峰,韩杰,郑延玲,等.在职护理人员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10,9(12):1613-1614.
[15]赵杰刚,张玲玲.提高临床护士科研能力的方法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12):876-877.
[16]王庆华.开展人性照护理论培训对护士照护行为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1,26(1):1-3.
[17]Foster RL.A perspective on Watson′s theory of human Caring[J].Nurs sci Q,2006,19(4):332-333.
[18]韩梅.山东大学附属医院护理人员科研能力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0.
护理学与临床医学范文4
【关键词】 基础医学与临床护理一体化融合; 课程体系; 岗位胜任力
高等护理职业教育必须以医院临床护理实际工作需要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任务引领教学实践,尽快将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反映到教学中,才能培养出临床护理岗位所需要的合格人才[1]。由于受一千多年科举制度的影响,知识本位的教育思想仍然深深地影响着我国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在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上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2]。
为了探索提高高职护生的岗位胜任力的方法,本院借鉴国际护理教育理念,试点探索按“人体系统”来设置课程体系,摒弃传统的先基础医学课程-后临床护理课程-最后临床实践三段式课程体系,将基础医学课程与临床护理课程一体化融合,构成运动、神经、呼吸、循环、消化、血液、内分泌、感觉器官、生殖10大系统课程,在各系统中开展工学交替,将传统的最后一年的临床实践部分前移到前期两年的在校学习时间中来。在2010级改革班高职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提高了护生的岗位胜任力,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试验组为10级高职护理改革班学生110名,对照组为10级高职护理1班、2班普通班学生共97名。试验组基于“基础医学与临床护理一体化融合课程体系”进行三年培养,对照组按照传统的基础-临床-实践三段式课程体系进行三年培养,即先前期完成人体解剖、组织、生理、病理、药理等专业基础医学课程的学习,再进行内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五官科护理等专业课程的学习,最后一年下临床实习,也未在前期两年理论学习过程中开展工学交替。
1.2 方法
1.2.1 基础医学与临床护理一体化融合 将人体解剖、组织、生理、病理、药理等传统的专业基础医学课程与内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五官科护理等传统的专业课程进行优化整合、有机重组,开发了12门一体化融合课程。包括2门框架课程-基础医学总论、基本病理变化与护理,10门基础医学与护理融合的系统课程-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内分泌系统、感觉器官、生殖系统。12门一体化融合课程是培养改革班学生的职业能力素质的核心课程。
1.2.2 按系统开展工学交替 在系统课程中实施工学交替。即在每个系统课程结束后,安排学生进入各大医院的科室进行临床实践1~2周。如《泌尿系统基础医学与护理》课程一结束,改革班学生便被安排至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等6家三级医院的肾内科、泌尿外科,每家医院学生数约15~20名,每个科室学生数约8~10名。本系统见习共2周时间,1周后在同个医院内交换科室,即在肾内科1周、泌尿外科1周。工学交替阶段实行医生-护士-学校教师联合带教。学生早上跟医生查房,查完房后跟指定的护理带教老师,学校教师主要负责沟通协调工作。
1.2.3 建立工学交替阶段的教学反馈机制 工学交替教学评价由过程性评价(操作技能、学习和工作态度、护理病历书写及汇报、日记、实习成长册等)和总结性评价(出科考核)组成。在学评教方面,一个系统的工学交替结束后,向学生发放《护理专业改革班学生系统见习评价表》,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评价临床带教老师的带教情况及工学交替基地的教学人文环境。并召开组长会议及学生会议,访谈了解工学交替情况。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医院,督促临床不断提高带教效果。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3 讨论
3.1 避免了基础医学课程与临床护理课程相脱节 将基础医学课程与临床护理课程的内容按照系统进行优化整合,使学生在掌握某系统的基础医学内容后,马上利用这些新鲜的基础医学内容去辅助学习内外妇儿等专业知识,有助于避免基础知识的遗忘,并保持知识的连贯性和整体性。
3.2 项目化教学加强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项目化教学通过构建一个完整工作任务情境,培养并强化实际工作的职业核心能力,较好实现“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工作环境、以学生和行业技能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加强课程内容与工作之间的相关性,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效果[3-5]。一体化融合课程的开发是参照国内外先进的现代护理理念,将每个系统的内容划分为若干个项目,每个项目又包含数个工作任务,每个工作任务选择典型的教学病案为载体,按照临床护理实际工作过程为逻辑顺序进行组织,具体程序如下:先给一个完整的教学病案,然后对患者进行详细的护理评估,提出存在的护理问题,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包括对患者的健康指导),最后进行相应的护理评价。在病案的穿插引导下,完成与护理工作过程一致的护理程序五个步骤,达到课程教学与临床实践的有效衔接,缩短课程教学与临床实践的距离。
3.3 早期下临床,提高了学生的岗位胜任力 护生从护校生活到医院实习,会面临环境陌生、工作负荷大、理想与现实落差大、患者投诉等各方面的压力,使护生角色适应有一定困难。此阶段能否顺利适应角色并完成实习任务,对今后工作与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6]。调研显示,改革班学生能在实习阶段更快地适应医院的工作环境,适应环境所需的时间明显缩短(P
总之,改革班学生在第一学年第二学期便开始工学交替,使得首次下临床进行专科实践的时间前移1年,学生带着新学的理论知识和专科操作技能进入临床相应科室,马上将所学知识用于真实患者的护理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中去,在知识、技能、素质等各方面接受了良好的培训和熏陶,日积月累,岗位胜任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深受临床科室的欢迎,临床科室普遍反映改革班学生能较快地适应实习岗位、较早地融入工作团队。沟通能力较强,不止是护患沟通,也包括了与护士长、护士、医生、家属等的沟通。由于改革班和普通班的学生都要在第一学年暑期下临床进行基础护理教学实践3周,调研显示在熟悉基础护理操作方面两者并无显著差异。目前,改革班工学交替阶段,没有将护理查房列入教学任务中,调研显示在整体护理查房的能力方面改革班与普通班的学生并无显著差异。但是研究表明护理查房不仅能促进服务观念的转变,还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有效提高护理质量[9]。护理教学查房是提高护理教学质量、护理人员整体素质和工作质量的有效方法[10]。虽然整体护理查房对知识、技能、素质要求较高,但这必须列入今后的教学计划,是需要医护工作者努力提升的方向。
3.4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不管是医学生还是护生,几乎都认为神经系统的学习难度较高,在搭建系统课程体系时,考虑到其他系统都离不开神经系统的支配,将神经系统放在第一学年第二学期开设,是继运动系统后的第二门系统课程,但是学生普遍反映接受困难,考试成绩也不尽如人意,考虑将神经系统后移至第二学年,希望在经过部分系统课程学习后,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再来学习神经系统,提高神经系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钱学欣.紧密联系临床 保证护理人才培养质量[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1):89.
[2]吴瑛.护理胜任力本位教育-概念及实践[J].中华护理教育,2009,6(10):435-439.
[3]洪霄,付彬,李涤非.高职院校项目化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8,(11):92-93.
[4]郑惠虹.基于“行动导向”的项目化教学模式在高职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09,17(23):132-134.
[5]李君,张俊玲,李春.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内科护理学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26(5):73.
[6]叶小琴.影响护生角色行为适应的因素及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2012,5(25):125-126.
[7]巧,杨翔.护生护理礼仪规范与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0):124-125.
[8]朱明瑶.培养护生软技能,提升岗位适应力[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2,20(12):158-159.
[9]朱小芳.落实护理查房提高护理质量[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6):195.
护理学与临床医学范文5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 2009 年 5 月 ~2012 年 5 月 , 对本院收治的120 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60 例 , 观察组患者男 30 例 , 女 30 例 , 年龄 55~75 岁 , 平均年龄 65 岁 ,其中 I 级高血压患者 20 例 , II 级高血压患者 30 例 , III 级高血压患者10例;对照组患者男40例, 女20例, 年龄55~70岁,平均年龄 62.5 岁 , 其中 I 级高血压患者 23 例 , II 级高血压患者 29 例 , III 级高血压患者 8 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高血压级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 2临床方法
1. 2. 1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 , 主要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情绪护理以及体育锻炼等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以下方式 :①中医情志护理 :中医学对于疾病的发生与人的精神状态有明显的因果关系 , 讲究阴阳平衡 , 如果阴阳失衡 , 脏腑紊乱会导致疾病。 在中医上一直就有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的理论学说 ;高血压患者的发生疾病的原因之一就是情志失调 , 很多临床患者由于情绪激动 ,或者悲观绝望导致心脑血管疾病 , 所以过于喜、忧、怒等都是对身心健康十分不利的 , 甚至在临床上会加重患者的病情 , 导致患者出现生命危险 ;所以临床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时 , 一定要辨证护理 , 及时了解患者的精神状态以及心理变化 , 对于不同的个体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 , 对患者进行一个正确的临床引导 , 使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 , 积极主动治疗 ;②合理的膳食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食治序论》就指出 :安身之本 , 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 , 不足以生存。在中医学上认为 , 高血压的罪魁祸首是过量食用油腻食物 , 损伤胃脾、湿浊内阻、痰湿上扰 , 所以患者必须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 , 调整患者的饮食结构 :①一日三餐 , 合理安排 , 定时定量 , 防止过饱过饥饮食 , 早餐多食用含足够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 , 午餐应该营养丰富 , 品种多样 , 但是禁忌油腻 , 晚餐应该少而精 ;②饮食结构搭配合理 , 注意平衡饮食 , 克制偏食等不良嗜好 《,素问 . 生气通天论》中说 ,高粱之变, 足生大丁。偏食辛温燥热之品, 可导致胃肠积热,出现口渴、口臭等症状 , 偏食饮酒 , 伤及脾胃 , 内生湿热等 ,注意饮食卫生 , 合理搭配药膳 , 根据患者不同的身体素质 ,合理注意搭配 ;对于体质偏热的患者 , 进食宜凉 , 禁温食物 ,对于体质平和的患者 , 食物应该以寒温适中 , 对于血压较高的患者 , 宜新鲜蔬菜水果 , 禁忌油腻食物 ;③中医穴位刺激 :穴位刺激疗法可以对于机体尽心脏腑的整体调理 , 不仅仅能够对于原发性高血压起到治疗的作用 , 而且能够明显改善因西药导致的临床副反应 , 并且该方法经济实惠 , 操作简单 ,可以作为高血压 I、II 级的首选辅助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的不同证型和患者的各种因素 , 可采用耳穴、体针、穴位贴药、穴位红外照射、穴位按摩等各种穴位刺激方法 , 也可交替运用多种方法 , 并坚持定时治疗 ;④运动护理:高血压患者一般都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脑血管疾病 , 所以在进行锻炼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运动量 , 不宜过大 , 同时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 ,血压在 III 级水平的患者在进行大便的时候 , 需要人陪护 , 避免患者大便干燥 , 用力过猛造成脑出血等危险情况 ;同时患者在进行休息的时候 , 禁久蹲。嘱咐患者进行温和的运动 ,比如打太极拳、气功、放风筝等有氧运动 , 这些做法既能够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 , 又能够对于药物治疗起到辅助作用,嘱咐患者动静结合 , 持之以恒 , 循序渐进 ;同时一定要保护好患者 , 注意地面湿滑 , 防止意外的发生。
1. 3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临床症状改善 , 主要包括患者头晕、耳鸣失眠等。显效 :患者舒张压下降明显 , 下降程度在 1.3 kPa 以上 , 并且达到正常范围 , 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有效 :舒张压下降 1.3 kPa, 但是患者已经达到正常范围血压值 , 临床症状明显减轻 ;无效 :患者临床症状不但没有减轻 , 反而加重 , 并且患者血压明显上升。总有效率 =( 显效 + 有效 )/ 总例数 100%。
1. 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经 SPSS17.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率 (%) 表示 , 行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患者 60 例 , 显效 40 例 , 有效 11 例 , 无效 9 例 , 总有效率为 85% ;观察组患者 60 例 , 显效 50 例 , 有效 7 例 , 无效3 例 ,总有效率为 95%,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讨论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 是最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 临床上主要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 , 其临床诊断标准为 :收缩压 140 mm Hg (1 mm Hg=0.133 kPa) 和 ( 或 ) 舒张压 90 mm Hg。
护理学与临床医学范文6
【关键词】血液透析;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治疗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234―02
血液透析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维持生命的主要治疗方式,许多患者因对疾病治愈不抱希望产生强烈的抗拒情绪,拒绝继续治疗[1]。因此,恰当的心理引导及相关健康知识的宣教对于患者的治疗顺利进行及疗效显效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主要分析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及临床效果的影响,具体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于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在广东省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均有明确的肾脏疾病诊断且符合血液透析治疗指征。根据接受的护理干预措施不同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及接受针对性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的观察组患者,每组各49人。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接受临床常规护理,关注其生命体征变化,出现意外事件及时告知主管医师。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接受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定期开展健康讲座,组织患者和家属对血液透析相关知识进行学习,使其了解血液透析的重要价值,积极主动配合治疗[2]。心理护理:了解患者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所出现的紧张、焦虑和抑郁情绪,运用专业的护理知识对其负面情绪进行疏导,使其能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治疗过程。
1.3 观察指标
1.3.1治疗依从性
自行设计《血液透析治疗依从性调查研究问卷》对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进行调查研究,包括按不擅自停止治疗、不随意调整治疗和滥用药物、饮食合理、控制水分摄入、规律作息、戒烟戒酒、保持积极心态,家庭成员支持八个方面,能够执行7项或以上者为完全依从,执行6项或以下者为不完全依从。
1.3.2 负面情绪评分
采用HAMD量表评价患者的抑郁情绪、HAMA量表评价患者的焦虑情绪,分值越高、负面情绪越剧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所得结果按P
2 结果
2.1治疗依从性
观察组患者接受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后其透析治疗完全依从率93.8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
2.2 负面情绪评分
观察组患者接受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后HAMD评分(26.31±3.57)分,HAMA评分(18.09±2.36)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
3 讨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临床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最常见治疗方法,其在有效改善患者症状的同时,也存在着较多问题。由于血液透析是一个长期的治疗过程,许多患者在此期间会出现情绪的波动,逐渐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部分患者甚至对治疗过程产生厌恶、抗拒等消极情绪,拒绝配合治疗,造成临床治疗中断率的上升[3]。还有一部分患者由于对血液透析相关知识缺乏了解,导致其日常生活的某些习惯对透析过程不利,损害其总体治疗效果。
以上存在的这些血液透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均提示我们,恰当的护理干预在这一长期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意义,针对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不良情绪及对治疗相关知识的匮乏,给予积极的心理疏导及基本的健康知识教育是十分必要及重要的[4]。有效的心理沟通可以了解患者的真实想法,并引导其走向乐观积极的方向,给患者及时的鼓励使其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基础的健康教育可以告知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当树立何种习惯,如何妥善保护内瘘以延长其寿命等等,均有益于血液透析的有效开展[5]。
为了明确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及临床效果的影响,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使用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后发现,其治疗过程中的完全依从率大幅高于对照组患者,可见在良好的心理沟通及对健康常识的了解后,患者更加愿意配合临床治疗,且具有更大的战胜疾病的信心。因此,在我们后续对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情绪进行检测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负面情绪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可见心理沟通对改善患者情绪状态的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而言,采用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且降低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厉淑荣,肖合存,林兴凤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依从性影响因素的研究[J]. 中华护理杂志,2009,44(12):1081-1083.
[2] 陈金霄,施素华,梁萌.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液体摄入依从性的影响[J]. 全科护理,2010,8(9):2353-2354.
[3] 郭泽丽.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和护理对策[J].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19(3):423-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