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常见传染病的诊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常见传染病的诊断范文1
一、健全领导机构,加强统一领导
组 长:孙广富
副组长:刘祥涛 王兴林 刘 莉
成 员:刘益民 郝新海 朱桂真 蒋兴超 刘云艳
陈 飞 胡三永 李 红
2、职 责:
(1)负责领导、协调、组织全校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必要的预防经费和物资保障。
(2)负责常见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组织开展、检查督促、资料收集与归档等工作。
二、遵循预防为主,狠抓措施落实
1、做好常见传染病防治宣传工作,增强师生卫生防疫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1)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预防传染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出好宣传专刊。
(2)利用健康教育课 ,开展好以预防常见传染病为重点的健康知识教育。
2、印发《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供全校教职工传阅学习,增强教职工法律意识和责任感。
3、开展“三管四灭”(管污水、管粪便、管垃圾处理、灭蝇、灭蚊、灭鼠、灭蟑螂)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环境卫生,在卫生防疫部门的指导下做好环境消毒工作。
4、加强饮食、饮水卫生管理,严防食物中毒和传染病发生。按照《食品卫生法》、《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管理规定》等有关法规要求,切实加强学校食堂和小卖部管理,严格购物登记、试尝留样、餐具消毒、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制度,做好检查落实。
5、有计划地做好师生健康体检和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工作。
6、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与传染病人接触,生病及时就医;教育学生坚持锻炼,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7、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共同做好学校周边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饮食摊点的整治,消除引发学校传染病的隐患。
8、加强门卫管理,切断外来传染病源。
9、做好预防常见病的必要药品等物资储备。
三、坚持晨检制度,畅通报告渠道
1、班主任要按照要求,坚持对学生每日晨检,把预防常见传染病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对因病请假在家的学生要通过电话等方式询问病情;在校生病的学生要及时送医务室诊治,对需送县级医院进一步诊治的学生要及时通知家长陪同前往(对暂时无法通知家长的学生由班主任陪同前往),发现传染病患者及时报告学校传染病预防办公室。
2、医务室要坚持对饮食从业人员每日晨检,发现传染病患者,立即停止上岗,并及时报告学校传染病预防办公室。
3、教职工生病被诊断为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要及时主动报告学校传染病预防办公室。
4、医务室要坚持就诊登记制度,健全常见传染病监控信息表册,做到发现疫情能快速、准确的向学校领导组报告。
5、学校传染病预防办公室接到疫情报告后,立即报告学校领导小组。
四、应急处理预案
一旦学校发现传染性疾病后所采取的一些措施:
1、我校学生或教职工一旦出现非典、风疹、流脑、麻疹、流感等传染性疾病,应及时就医并向学校请假,不得带病上学、上班。经医院诊断排除传染病后才能回校上课、上班;
2、学生或教职工在校内出现传染病,及时组建处理病情的领导小组,在领导小组成员的统一安排下,要求传染病者立即戴防护口罩、手套,到学校隔离室休息,并由学校安全管理人员或卫生保健老师立即通知传染病医院,需转医院治疗的立即转传染病医院。学生出现传染病症状的班主任立即通知其家长,由家长陪同去医院,家长不能到校的,由班主任老师护送去医院(护送人员都要穿好防护服,戴口罩、手套)。如果是本校教职工出现传染病,也要求戴防护口罩、手套,由医生初步检查后,是传染病立即转市传染病医院并通知其家属,家属不能到校的由工会组长护送去医院(护送人员都要穿好防护服,戴口罩、手套)。
3、在校内发现传染病的学生或教职工,学校应急小组领导立即亲临现场指挥,在第一时间内利用学校隔离室进行隔离观察,并由学校安全管理人员或卫生保健老师马上打“120”电话,送定点传染病医院诊治。
4、学校对传染病病人所在班级教室或办公室及所涉及的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对与传染病人密切接触的学生、教职工进行隔离观察。防止疫情扩散,迅速切断感染源。
5、传染病人在医院接受治疗时,禁止任何同学、同事前往探望。
6、学校师生员工中发现传染病人,立即上报。
7、如传染病烈性感染,请示镇小学中心校、县教育局和其他政府部门,决定是否实行全校停课。并采取一切有效措施,迅速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具体做到:①封锁疫点。立即封锁患者所在班级或所在办公室,暂停学校一切活动。停止校内人员相互往来和与外界往来,等待卫生部门和市教育局的处理意见。如校领导已隔离,由中层干部等组成临时班子,负责处理日常工作。待疫情解除后,校领导班子开始工作。 ②疫点消毒。对学校所有场所进行彻底消毒。此项消毒可请防疫站操作,消毒结束后进行通风换气。 ③疫情调查。学校密切配合疾控中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传染病人到过的场所、接触过的人员,以及患者的家庭成员、邻居同事、同学进行随访,并采取必要的隔离观察措施。
8、学校领导发现传染病人后,迅速向全体师生公布病情感染源及其采取的防护措施,让广大师生了解情况,安定人心,维护学校稳定,树立战胜传染病的信念。
常见传染病的诊断范文2
关键词:养鹅业;传染病;诊断
中图分类号:S8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0-0221-1
1 小鹅瘟
所谓的小鹅瘟是在雏鹅生病过程中较为常见的急性病毒性类传染病,其致死率高达95%。该病的高发群体为日龄一般都是在3~4天以上,1个月之内的任何品种的雏鹅中,日龄在30天以上的鹅基本上不会出现此类病症。日龄在7天以内的雏鹅被传染后,其病情一般都是最急的,情况严重时将不会出现任何症状就直接死亡。鹅生病时的主要症状就是排出黄白色或黄绿色的水样稀粪,同时还会出现严重的腹泻,甚至会出现神经症状。通过临床剖检、分析可以发现,此类传染病的主要病变部位在消化道,尤其是在小肠部位,偶尔还会有明显的腊肠样栓塞。
2 鹅副粘病毒病
此类病症的高发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与年龄限制,大小鹅都有可能发生此类病症,不过鹅的日龄越小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就越高。患有此类病状的鹅在发病之初,会排出灰白色的稀粪,当其病情加重后,排出的粪便就会呈水样,且带有绿色、黄色或暗红色。鹅在患病后的主要症状有:随水漂浮、浮在水面、拒食或少食、单脚提起、常蹲地、无力、精神萎靡。部分病鹅在患病后期常常会出现仰头、转圈以及扭颈等一系列的神经症状,在其饮水的过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在对其进行临床剖检时,可以发现其胰腺肿大,有灰白色的坏死点,有坏死肚,脾脏肿大、有瘀血等一系列的症状。
3 鹅流感
鹅流感是败血性、发病较急、死亡率高、传染性较强的传染病。此类病症的高发群体就是1个月龄内的雏鹅,其发病率基本上是100%。鹅流感的主要病症就是:腺胃、肌胃角质膜与腺胃肌胃相交的地方有淤斑状的出血现象,法氏囊、粘膜以及内脏器官出血、头颈部皮下胶样浸润或出血、眼出血、头颈部肿胀等。
4 鹅鸭瘟
鹅鸭瘟又被称为溃疡性病毒性肠炎,此类病状主要是由鸭瘟病毒引发的鹅、鸭以及雁形家禽的急性败血类传染病。该病的主要发病症状有两腿发软、排绿色稀便、泄殖腔溃烂、头颈肿大、流泪、高热等特点。此类鹅病的传播速度十分迅速、传播的范围较广,大小鹅均有可能出现此类病症,该病的高发群体为成鹅,其发病率以及死亡率都相对较高。
5 禽霍乱
禽霍乱又被称为鹅巴氏杆菌病,它是由巴氏杆菌所引发的急性败血传染病,它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均相对较高。鹅在患有此病后的主要症状为:排出白色或绿色的稀粪、剧烈腹泻、呼吸困难、食欲不振、嗜睡、尾翅下垂、精神沉郁,其神经症状没有明显的表现。该病的主要病变部位为肝脏,其表现为肝脏肿大,肝脏的质地变硬、颜色变深,且在其表面还有许多针尖大的灰白色坏死点。肺出血,从而引发肝变,心冠脂肪组织的表面有明显的出血点。此外,患病鹅的十二指肠、腹部脂肪、皮下组织以及腹膜也会出现出血点,但没有凝固性的栓子。
6 鹅蛋子瘟
鹅蛋子瘟就是人们常说的鹅“蛋子瘟”,它主要是由血清型的大肠杆菌所引发的,其发病时间一般在母鹅产蛋的过程中,其死亡率相对较高。该病主要是大肠杆菌对母鹅的生殖器官造成感染,该病对于母鹅的出雏率、受精率以及产蛋率都有很大的影响,最终导致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受到严重的影响。该病的特殊之处就是:它随着母鹅的产蛋开始,当母鹅的产蛋过程完成时,该病就结束。当产蛋鹅群受到该病感染时,其产蛋率将会降低1/3,且在孵化雏鹅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大量的臭蛋。患有该病的母鹅粪便中带有凝固蛋黄、凝固蛋白或蛋清,且其粪便呈煮蛋汤样。
7 鹅球虫病
所谓的鹅球虫病主要是由鹅球虫引发的仔鹅球虫病或雏鹅球虫病。该病在日龄为3~12周的育成鹅以及雏鹅中的发病率相对较高,且集中在5~9月份。患有该病的鹅的粪便一般呈现出棕褐色或鲜红色,且含有脱落的肠粘膜。
8 结束语
综上所述,鹅病具有多样性以及较大的危害性。随着养鹅业的不断发展,市场对鹅及其附属品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大。由于我国养鹅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养殖还处于探索研究的阶段,因此,养殖户对于鹅病的预防以及分辨都比较缺乏。因此,在养殖的过程中,一定要对养鹅的技术以及常见的鹅病进行全方位的了解,为养鹅业的经济效益的增加提供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 赵艳君,李金岭,韩岩等.鹅几种传染病的鉴别与诊断[J].养殖技术顾问,2008,(2):78-79.
[2] 鲜思美.鹅四种主要病毒性传染病的诊断与防治[J].贵州畜牧兽医,2010,34(2):13-15.
[3] 裴颖,李广兴.小鹅瘟与鹅几种常见病的鉴别诊断[J].甘肃畜牧兽医,2008,38(1):36-38.
常见传染病的诊断范文3
关键词:传染病 发热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305-01
作为疾病的一种信号,发热在反映人体病情演变情况,能够作为诊断和判断疗效的参考依据。发热也是传染病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通常情况下一般发热不需要采取特别降温措施,但一旦患者体温超过40℃,并伴有头痛、惊厥以及意识障碍情况,应适当进行降温护理。护理工作者应掌握传染病的发热规律,并对患者病情变化予以认真贯彻,采取有效的护理方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本文传染病患者发热护理进行了一些探讨,现报告如下。
1 传染病发热类型分类
发热是传染病患者的常见症状,一般可将其发热原因归纳为两种类型。一种为病毒性感染发热;另一种为细菌性感染发热。由于感染病的种类不同,其热型和发热程度及发热时间均有所差异。一般可分为以下六种情况。一是稽留热,体温常在39℃以上,昼夜间体温变动范围较小,多在伤寒、副伤寒、斑疹伤寒、恙虫病等急性传染病的极期出现。
二是间歇热,体温骤升可达39℃以上,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或正常以下,间歇数小时至数日又如此反复发作,常见于疟疾。三是驰张热,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h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常见于败血症和重症肺结核等。四是波状热,体温可39℃以上,主要表现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及肝脾肿大等。五是回归热,临床表现为体温急骤上升到39℃以上,多由蜱传回归热螺旋体引发。六是不规则热,体温曲线毫无规律。体温常在38℃左右或波动于37~40℃之间,发热无特定规律,多种疾病均可造成不规律热现象。
2 不同传染病患者发热的护理措施
2.1 伤寒及副伤寒发热护理。在稽留热阶段,如果患者体温不高于40℃,可不做降温处理,因为发热是细菌以及内毒素造成的,一般降温方法不能有效控制高热。应特别注意在患者发病第三周时,由于已进入溃疡形成期,有出息肠穿孔的情况的可能,应坚决禁止腹部冷敷降温以及冰盐水灌肠降温。
2.2 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护理。对于流行性出血热高热患者可采取头部冷敷降温的方法,如果患者高温持续不退,也采用在患者颈部和大血管冰袋降温的方法,应避免急剧的降温方式。禁止使用解热药物,防止对热型判断的干扰,加重皮肤出血现象。如果必须使用药物降温应进行严格的观察护理,应坚决避免患者排汗过多导致的体液丢失以及体温骤降问题。
2.3 麻疹患者发热护理。在患者出疹期不应采取冷敷以及冬眠药物,此时进行退热不利于患者体内毒素的排出。对于体温超高患者,可采用小剂量清热解毒药和温水灌肠进行退热,不应采取酒精退热和冷敷退热。患者体温突然下降到38℃以下,同时伴有皮疹颜色变化,则患者可能出现病情转重,用特别予以注意。
3 传染病发热同性护理措施
3.1 休息。由于发热患者的代谢增加,体能消耗较多,会造成患者体质虚弱。此时充分休息能够可以使患者代谢在较低水平维持。对于高热传染病患者应保持卧床休息。
3.2 饮食。患者发热期间,应选择营养价值较高的易消化的流质食品,病情好转后给予高蛋白、高热量的食品,补充患者营养。
3.3 口腔护理。传染病发热患者由于唾液分泌量有所减少,多会出现口腔粘膜干燥情况,由于患者的抵抗力较低,容易引起口腔炎以及口腔溃疡,临床护理上应注意保持患者口腔清洁。
3.4 皮肤护理。传染病发热患者在退热过程时,常常伴有大量出汗现象,应及时更换汗湿的衣物,保持患者皮肤的干燥清洁。
3.5 生活护理。注意调节病房内的室温和湿度,以更加适宜的环境,减少患者不必要的能量消耗。同时要指导患者正确穿衣和盖被,保暖和散热兼顾,同时注意室内室温湿度调节。
4 结论
传染病的发热,一般均为患者中性粒细胞产生的脊质造成的内源性致热原做导致的,造成患者体温调节中枢的体温调定点变高,在当实际体温高高于调定点时,患者会有出汗,血管扩张现象。如果实际体温低于调定点,则患者会出现寒战、发抖、血管收缩等现象。发热作为是很多传染病的共同特点,其发热时间和发热类型以及发热程度各不相同,应在护理中注意观察,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护理措施,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杨秋梅.做好发热护理的体会[J].泰山卫生,2003,(04)
[2]任玉红.发热病人的护理[J].全科护理,2008,(29)
[3]聂海英.社区老年人中医康复护理的功能模式[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19)
常见传染病的诊断范文4
早期控制策略
采取各种有效干预措施应对急性传染病,实际上就是对传染病自然流行过程的阻断(图1)。
对急性传染病病例的早期发现和隔离治疗,可使疫情控制在较小范围,更有利于各项控制措施的落实,才能真正做到有效控制急性传染病的传播与扩散。
从部分地区发生并阻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麻疹、甲型H1N1流感等急性传染病流行事件中,表明早期发现病例、及时准确的疫情报告和迅速采取隔离措施,是控制急性传染病传播关键所在;在传染病流行区,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和疾控专业机构建立疾病监测网络,实现早期控制急性传染病的重要目标,实施传染病早期症状监测、预警和医学控制。
在急性传染病流行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过被动或主动的疾病监测方式发现病例时,采取的应对措施包括发现病例、早期诊断、快速报告、隔离治疗、搜索新病例、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应急接种疫苗、易感人群的健康教育等,所有这些防控措施都须根据传染病流行特征和当地具体情况(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状况、医疗卫生设施和条件等)来确定。
如发现急性传染病有潜在暴发,立即报告和利用现有资源采取应急防控措施是至关重要的,而不是等待上级机构派员支援才开始行动,以免延
防控技术措施
应对急性传染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主要防控目标和技术措施如下。
主动监测与发现病例建立对目标传染病监测门诊,如针对肠道传染病的“腹泻门诊”、甲型H1N1流感的“发热门诊”;其最重要的价值在于早期搜索和发现病例,只有及时发现病例,依据目标疾病发生、发展规律指导采取相应控制措施,才能有效阻断传染病的传播扩散,避免对社会人群造成更大危害。
对于已知或未知的某种急性传染病来说,患者早期就诊往往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始,但首发病例并不是那么容易被及时发现的,这是因为一些传染病在感染早期临床症状十分相似,并没有明显的特异性,如甲型H1N1流感与普通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痛、身体疼痛等,临床上疑似病例的鉴别诊断需要结合相应传染病流行特点、暴露史和实验室检测才能最后确诊。
病例的临床评估与诊断 为了正确发现病例,基层医护人员不仅需要具有高度责任感和职业敏感性,还需要掌握相关病例标准定义,获得实验室支持与证实。从患者就诊早期症状出现、发现至病例确诊常经历一个反复医学观察和认识过程(图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生如能发现并及时报告疑似病例为起点,经医学观察或转诊上级专业医疗防控机构最后确诊,这对以后采取的相应控制策略和措施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病例的医学隔离或转诊 当发现病人出现某种传染病临床指征或初步诊断为疑似病例,应尽快采取适当的隔离预防措施,将病人收入预设的隔离病房进行观察治疗,必要时对与病人密切接触者逐一登记;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住院隔离条件不具备或需要转诊上级医院确诊,应确定医疗专车运送病人到指定医院:如果病人早期出现症状并不符合入院标准,可嘱其采取适当的家庭隔离措施和随访。
医疗环境控制与预防感染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依据自身医疗设施和条件,针对不同传染病的传播因素制定医疗环境控制与预防感染措施。如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可为出现呼吸系统症状的病人设定候诊区、就诊室和治疗室,与没有呼吸系统症状的病人分隔开来:为出现呼吸系统症状的病人提供口罩,并指导病人保持手部卫生,污染物放入指定污物桶;在病人就诊和住院期间,按医学规范要求做好院内门诊、病房、环境以及污染物品的消毒;与病人密切接触的医护人员,按要求做好个人防护,对一线医护人员应采用针对性疫苗接种来免疫预防等。
病例报告与信息传递 依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监测的目标传染病共37种,按甲、乙、丙三类传染病监测与管理要求,对于规定的甲类传染病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肺炭疽以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一经发现报告时限为城市6小时、农村12小时内;乙类传染病报告时限城市12小时、农村24小时内。常规病例报告应包括一定时段内(如周、月、年)每种疾病的病例总数。在某种传染病流行期间,在区域内无病例报告时标明零,称为“零病例”报告,在疾病监测中与病例报告同等重要。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准备工作
各级政府应承担的责任与政策支持:各级政府需依据本区域实际,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控设施和条件。
传染病防控专(兼)职人员准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确保传染病防控专(兼)职人员的稳定性。
传染病防控应急措施预案:依据本区域实际情况和医疗卫生条件制定传染病防控应急措施预案;依据痰情真实情况评估严重程度和人群影响,做出相应的快速反应(即分级疫情处置)。
信息交流传递准备:充分利用现代通讯工具、计算机网络平台,建立基层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网络系统,保持电信畅通,快速完成包括疫情信息直报、分析与评价。
技术装备的准备:更新传染病诊断和防护相关技术装备,保持技术装备的有效,选用一批常见传染病快速检验检测技术。
个人防护准备:个人防护技术装备达到规定要求并处于完好有效状态,进入传染病流行区或高发季节,医护人员在临床医疗护理工作中应严格按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操作。
常见传染病的诊断范文5
关键词:传染病;防制;紧急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432071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传染病中大部分的病原体是微生物,因此传染病可以从一个人或其他物种,经过各种途径传染给另一个人或物种。通常这种疾病可借由直接接触已感染之个体、感染者的体液及排泄物甚至感染者所污染到的其他物体,通过空气、水源、接触等各种途径或方式进行传播。
1 几种牛常见传染病及防治
做好牛病防治工作十分关键,面对多种牛病该如何防治,哪些传染病在牛病当中比较常见,笔者在此加以总结:分别为口蹄疫、牛疽、气肿疽、破伤风、牛巴氏杆菌病、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布鲁氏菌病。希望可以引起广大养殖户的注意。
1.1 口蹄疫
由口蹄疫病毒所引起的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传播途径多、速度快,曾在世界范围内多次暴发。针对口蹄疫,要加强平时的饲养管理及护理工作,比如每天要用盐水洗涤牛的口腔及蹄部。喂养时也要喂以软草、或麸皮等。当牲畜口腔发生溃疡时,要用大约10%的食盐水进行清理,若蹄部病变,可用消毒液洗净,用甲紫溶液或碘甘油对患处进行涂抹,并用绷带包裹,不可接触湿地。
1.2 牛疽
牛炭疽病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急性和烈性传染病,会传染很多动物身上。其中牛多为急性型,症状常表现为发高烧,呼吸困难,可视粘膜蓝紫色、有出血点,腹疼,全身战栗,昏迷,甚至严重的会在1~2d内死去。病程较长时,可见牛的颈部,胸部、腹部等多处皮肤出现浮肿。对于经常发生炭疽病或易受该病侵害地区的牛,可在春季对牛进行注射炭疽疫苗1次,比如采用无毒炭疽芽胞苗进行免疫时,一般1岁以上的牛药量在1mL,而1岁以下的牛在0.5mL。对不能用普通牛疽疫苗免疫的牛种,可以采用牛瘟绵羊化兔化弱毒苗疫苗进行免疫,可每1~2a免疫1次。
1.3 气肿疽
气肿疽病是由专性厌氧菌气肿疽梭菌引起的牛、羊传染病。牛的急性传染的特征为跛行,在肌肉丰富的部位发生炎性,中心肌肉出现坏死、变黑,压之有捻发音。对于近几年发生过该病的地区,要在每年春季接种气肿疽明矾菌苗l次,无论牛大小,均皮下注射5mL。
1.4 破伤风
牛破伤风病是由破伤风梭菌经伤口感染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中毒性传染病,又名"强直症"。在多发生破伤风地区,应每年定期接种精制破伤风类毒素1次。当发生创伤或手术时,可临时进行接种。
1.5 牛巴氏杆菌病
牛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所引起的发生于各种家畜、家禽和野生动物的一种传染病的总称,是一种急性传染病。症状包括高热、肺炎和内脏广泛出血等。在发生过该病的地区,要在春季或秋季定期接种疫苗1次,体重在100kg以下者注射4mL,以上者注射6mL。
1.6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丝状支原体丝状亚种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疫区和受威胁区的牛应每年定期接种牛肺疫兔化弱毒苗,一般情况下免疫期为1a。
1.7 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属于不活动、微小、革兰阴性的多形性球杆菌。在病畜的分泌物、排泄物及脏器中能生存4个月左右,在牛奶中可存活18个月之久。但在湿热60℃ ,10~20min或日光下暴晒10~20min就可杀死。
2 当牛出现传染病时的紧急防控措施
牛一旦发病一定要及时的进行诊断,马上隔离,不能有侥幸心理。不能确诊的,要取一定病料,送至专业部门检验鉴定,根据结果采取合理的紧急措施。已经确定的传染病牛只,要及时隔离。并对感病场所进行消毒,工作人员也要注意消毒;要给感病牛只和未感病牛只都及时紧急免疫接种。控制病情蔓延,降低损失;要合理处置携带病菌牛的尸体,死去感病牛的尸体有大量病原体,非常危险,一定要及时处理。一般通过焚烧可以充分杀菌,效果良好。
3 结束语
切实做好牛和其他牲畜的传染病预防和紧急防控工作十分关键,广大养殖户要主动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免疫工作,养殖户自身也要学会科学养殖,降低牛感病几率,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高明燕.徐步.赵宝华.范建华.龚建森,刘学贤.多杀性巴氏杆菌检测、鉴定和分型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10(01).
常见传染病的诊断范文6
撰写人:___________
日
期:___________
2021年传染病防治培训总结
为提高卫生技术人员对传染病防治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全面掌握传染病防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我院根据相关文件精神,并结合我院实际,于__月__日和__月__日分别对我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重点是新增人员)和村卫生室人员进行了传染病管理法律法规及防治知识全员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将培训情况总结如下:
一、强化___、精心准备
针对卫生人员分布广泛、专业多、层次多和在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中担负的任务、培训的内容与重点各不相同的实际情况,在培训前我院强化了___领导,精心准备了课件和培训资料,在选取资料的时候注意了理论政策和实效性,又选派年轻业务能力强的骨干到县里学习回来成师资,突出了师资力量,又丰富了培训内容,为此次培训成功打下了基础。
二、明确目的突出重点
开展医务人员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是在医职务工作者学习和提高的有效途径。为了使我镇的传染病报告管理及___处置上一个新台阶,培训是保障。所以在培训教材选用上,我们既选用了法律法规,又引用了大量的规范文件;既考虑了农村的多发病常见病,也准备了重大传染病的防治知识。在培训结束后还采取了测试对所学进行了巩固。
三、培训工作开展情况
此次培训内容我们以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规范、各级关于传染病防制的文件及传染病常规分析方法等,我们采取理论学习与实际演练相结合,形成了多渠道、多形式、立体式的培训格局,满足了专业卫生人员的学习需要,确保了培训实效。
四、培训工作取得的成效
开展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得到了广大卫生人员的欢迎和好评:对卫生应急法律法规培训,有利于开展卫生服务工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培训流行病学调查和传染病报告,艾滋病、结核病、麻风病、等常见病、多发病、地方病和计划免疫相关病的诊断治疗,使全院医务人员对传染病法、重点疾病有了更深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