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家长应具备的教育素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家长应具备的教育素质范文1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教师;素质
在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教学目标的今天,人们越来越重视音乐教育,因为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艺术教育的其中一个部分,音乐教师的素质直接决定实施素质教育的质量。音乐素质不是先天具备的,需要我们音乐教师不断去充实、完善自己,要想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音乐教师,唯一的选择就是不断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欣赏好的音乐作品,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修养,要让学生懂得只有不断积累、不断探索,才能获得成功。所以说音乐教师的素质是音乐教育改革的关键,努力提高音乐教师的素质刻不容缓。
中小学音乐教师在学生的思想、心理、嗓音得到健康发展的同时起了至关重要的影响,音乐课是一个让学生感受美、认识美的地方,那么,此重任就义无反顾地落在了音乐老师的身上,所以新的形势下迫切要求提高音乐教师的基本职业素养。
1.音乐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职业素质
1.1 音乐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素质。音乐教师要热爱音乐、热爱音乐教育事业和热爱学生,才能使自己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发挥最大的创造力,为学生创设愉悦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爱学和会学的能力。
作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首先应具备做一个老师基本的职业道德素质。教师的职业道德已成为教师个体道德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既是师德的最高境界,也是教师人格成熟的重要标志。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尊重学生人格,培养身体强健、心理健康、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合格人材。这就要求我们的音乐教师做到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要对我们的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1.2 音乐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良好的人格修养和心理素质是一切职业都必须具备的。但针对音乐教师而言,这方面的素质就尤为重要,音乐教师的人格修养和心理素质直接涉及到一个教师活动的各个方面,影响着音乐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所以作为一名具备良好素质的优秀的音乐教师,不仅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更需要具有适合工作需要的鲜明、健康丰富的个性心理素质,这也是评判一个音乐教师是否具备良好素质的关键之一。这里的心理素质,包括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四个方面。
音乐教师在教学活动和业务方面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技术或非技术方面的困难。这时就需要音乐教师确立和完善自己的意向,以不屈不挠的精神、顽强的毅力、足够的耐心去克服合战胜困难和障碍。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尽可能具备活泼开朗的性格,应该努力表现出乐观向上、热情奔放的精神风貌,因为音乐是表情的艺术。这种努力谦虚、热爱生活、健康幽默等性格品质,是一种积极的教育因素,是身教的重要方面,是学生效法的榜样。
1.3 音乐教师应具备教育教学能力.作音乐教师教学能力的好坏关系到学生的发展,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只有具备 了音乐教学的实施能力,才能有效地对音乐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安排组织,使学生在课堂之中有所收获。
音乐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兴趣,把培养学生的兴趣作为教学的出发点,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新的课堂不再是教师在唱独角戏,而是和学生是一个互动的过程。音乐教师应具备教学反思能力,音乐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批判地考察自我主体的行为表现及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大多数时候,一位优秀的教师不在于他自身的知识水平有多高,而在于他会不会教。有的老师虽然满腹经纶,但却不能对学生产生有效的教育影响,其主要原因是他们不懂教育的规律和方法,缺乏最起码的教育能力。
教师的职业知识和能力,只有在教育理念的统领下,才能充分发挥出它的功效。教师的教育理念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形成的对教育,学生以及学习等的基本看法和观点。它反映的是教师对教育动作本质的理解。教育是一项直面生命和提高生命价值的事业,在教学中没有什么东西的价值比“生命的成长”价值更重要。
作为一个音乐教师,如果没有良好的组织教学的能力,是难以维持课堂纪律的,更别提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能力、素质的提高了。因此,良好的教育教学组织能力是完成音乐教学的前提和关键,也是进行音乐教学的保证。音乐教师除了像一般教师那样要求教学语言内容正确、科学、充实以外,对语言本身的质量更是苛刻。教师教学时的主导作用要求教师语言必须富有感染力。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任何作品都是通过教师的言语表达传授给学生的。如在唱歌教学中,教师只有启发学生充分感受并表现歌曲的情绪,才能使学生得到美的体验;在欣赏教学中教师只有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才能把作品诠释得引人入胜,使学生如身临其境,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才能使学生从有声的音乐中获得无声的情感体验,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与音乐
2.音乐专业素养与能力
音乐艺术是一门集理论性、操作性、实践性、即兴性、创造性为一体的学科,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应具备一定的音乐能力:包括敏锐的音乐感知能力、良好的音乐记忆能力,丰富的音乐表现能力,即兴的音乐创造能力及音乐审美的评价能力。音乐教师还应具备音乐听、赏的能力。音乐教师的听、赏能力不能停留在一般的纯感性层面上,而是将系统的专业知识与丰富的人文内涵同诉诸感性的音响表象在更高的层面上得以整合,进而达到对音乐本文的多层次的理解。
初中音乐教师还必须具备一定的音乐理论基础知识、钢琴演奏和即兴伴奏技能,科学的发声和声乐演唱技能,并能够融会贯通,综合运用在音乐教学的实践中。
音乐是一门技能性较强的学科,因此音乐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和水平、乐器演奏技能与识读乐谱技能舞蹈的表演和编排能力 、演唱的知识与技能和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一般素质。
作为一名称职的音乐教师,还应具备最基本的舞蹈表演和编排的能力。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中、小学生舞蹈素质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舞蹈对学生来讲是一种游戏,是一种趣味,是一种表现。让学生觉得跳舞就像在做游戏一样。在构思的过程中要设计一些让学生们兴奋感兴趣的“点子”。在编排中,有时还要增加一些趣味性的道具、背景、声音、对白等来衬托舞蹈,这样学生感兴趣了,跳起来就更投入了,舞蹈自然显得更生动了。编排舞蹈如同写文章一样,怎样开头,怎样发展,怎样结尾,结构上要层次分明,有对比、有轻、有重这样的舞蹈才耐人寻味。音乐教师应该做到教做结合,身教言传,学做结合,自主排练,手脑脚并用,教学做合一。这样才能在舞蹈教学和编排中更加的得心应手,才能拿出上层的节目。
音乐教师的舞蹈表演能力对于小学音乐课堂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抓住中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模仿的特点,从而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来引导学生体会音乐、表演音乐,建立一种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歌唱是人类原始的、本能的音乐表现形式,也是人类表达感情最自然、最直接的方式。唱歌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培养音乐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唱歌在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教师的唱歌不但要求姿势呼吸、发声方法正确,咬字吐字清晰圆润,更要求以情带声。并以此教学生、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在学唱歌曲和音乐欣赏时渗透音乐知识。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要用充满激情的范唱让学生体验歌曲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和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富有个性地理解和表现歌曲的情感,使他们逐步学会运用音乐的各种表情手段,运用不同的速度、力度和音色,以及不同的演唱形式、不同的伴奏乐器来表达歌曲的意境,在歌唱中逐渐培养学生正确的歌唱习惯与方法,帮助并引导学生自信、大方、自然、富有表现力地歌唱。
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一般素质包括:科学文化知识与教师的衣着,谈吐,仪表,举止等。首先要求音乐教师要仪容仪表 清新端庄具体表现在衣着体现职业特点,清新端庄,整洁美观。发型简洁,发色自然,妆容得体,饰品搭配协调、雅致。
其次要求音乐教师应言谈举止 文明大方就应该做到:谈吐文雅,举止文明,待人接物,真诚坦荡。语言规范,语速适中,语气亲切,语音清晰,语意准确。一个好教师必须会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讲话要突出重点难点,语言要充满感情,生动形象,幽默风趣。
师生间微笑交谈,平等沟通;同事间主动问候,热情回应,保持良好的团结协作关系。尊重家长,与家长交谈谦和、诚恳;接待家长热情有礼,做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去有送声。
在公共场合 儒雅风度自觉保持良好形象,讲文明,讲礼貌,守纪律。尊重风俗,守时守信;谦恭礼让,尊老爱幼,女士优先;举止得体,气质儒雅。
以上是我对中小学音乐教师应具备的素质的浅显看法,总之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要严于律己,勤奋学习,加强自身思想意识和修养,培养良好的工作态度和心理品质,处处以身作则,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学生,树立当代教师的良好形象,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名副其实的音乐教师。
本论文通过浅析中小学音乐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主要讲音乐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质包括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教育教学能力的素质以及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素质包括音乐基础理论知识,舞蹈表演及编排,乐器演奏及伴奏,演唱技能及水平,以及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一般素质。通过对以上素质的浅析,使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深刻认识到音乐教师自身素质对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影响。以此来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从而以生动、直观的感情途径去感染青少年、影响青少年,使青少年将这种审美情感转化为理性认识,从而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使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情感和灵魂得到净化和升华。
参考文献
[1] 谢嘉幸 、郁文武 .音乐教育与教学法[M]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0.
[2] 李静、邹广德、陈学星.教师教学指南[G] . 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9.
家长应具备的教育素质范文2
【关键词】教师;心灵;真情;付出
教师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教师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具有多重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教师角色的多重性决定了教师素质的多样化。教育工作是塑造完美个性的工作,教师的职业是用心灵去浇灌心灵的职业,教育工作的这一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心灵素质的重要性。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切实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首先教师要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
我们首先要认识到教师的社会角色,一方面他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也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另一方面他还是集体活动的领导者。同时,他也是学生家长的人;他更是学生的知心朋友和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以多重身份集一身的教师,就应该具有全面而良好的心理素质。那么,作为一名合格且优良的教师而言,应具备哪些心理素质呢?1.积极的工作态度;2.广博的学识;3.全面的教育、学习能力;4.良好的性格特征;5.正确的角色认识和角色期待。
教师对学生性格成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因此教师的一切心理因素的变化都会对学生构成一定的影响。在与学生朝夕相处的过程中:一是教师要正确面对压力与挫折,并用最合理的方法来排解这些无可回避的压力和挫折,在克服这些困难的同时,也要不断增强抗挫折能力和寻求缓解压力的方法。二是教师的合理认识和心理健康直接左右着对学生的心理塑造情况。
为此,教师应该做到:
1.教师应具备正确的人性观和学生观,要注重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2.教师应具备明确的教育价值观与质量观。
3.教师也应具有人才观和评价观。
教师的情感与心理健康一样,对学生而言,有着极强的教育功能。教师的情感不仅是教师个人的一种心理特征,而且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一方面,教师的积极情感是其献身教育事业的动力源泉;另一方面,教师的积极情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基础;同时,教师的积极情感是取得理想教育教学效果的基本条件。教师的心理素质包括有性格、教学观和教学心理卫生、人际关系、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与业务素养,这些因素,每一方面都不容忽视,每一个细小的环节都足够成为影响学生心理成长的因素。
故就上述观点而言,教师首先应建立健全自身的心理素质,以完美的健康的心理去影响、教育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应该是学生的教师,更应该是他们的心灵交汇的朋友。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和培养。在新时代的教育模式下,教师不仅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而且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成为一个合格的自身拥有健康心理的心理医生。
真情的付出,终将会有心灵的交汇。
家长应具备的教育素质范文3
关键词: 幼儿英语教育 存在问题 教师素质 对策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工具的作用更为重要。在我国,英语学习的日益升温使系统化英语教学逐渐呈现低龄化。2001年中国教育部颁布《英语课程标准》,将从前在初中才开设的英语课程下推到小学阶段,并要求“凡有条件的地方在2005年全部开齐”。日本著名幼儿教育专家认为,0-6岁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处于这一时期的幼儿有形成两个以上言语中枢的可能性。心理上,幼儿4岁前智力发展最快,是语言敏感期,愿意在生活中使用已学语言;第二语言学习“情感屏障低”,大胆地尝试与试误,是语言学习过程中的必要条件;幼儿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不仅可以促进智力的发展,语言表达能力与交往能力的培养,还可以开阔眼界,促进个性全面发展发展。笔者针对幼儿园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教材的选择和幼儿英语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三方面提出一些设想和建议。
二、我国幼儿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幼儿英语教育要把重点放在幼儿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上,只有在兴趣的基础上,幼儿其他方面素质及能力才能提高。如今的幼儿英语教育并不让人乐观,幼儿所学的英语知识并没有实际的生活意义,幼儿通常采取一些机械的记忆方法。因此,我们不得不反思幼儿英语启蒙教育对幼儿的影响。
1.教育目的过于功利性。
在幼儿教育的直接参与者中,家长对幼儿园开展英语教育是非常支持的。不管是英语实验班还是英语兴趣班、英语字母、图片卡或英语动画碟片总能引起大多数家长的热情。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日益深入,经济、政治等各领域与世界的结合越来越密切,英语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也日趋重要。因此,家长的这种心态也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家长对幼儿学英语到底又了解多少呢?他们不知道幼儿在英语学习中存在哪些特点,有怎样的发展能力和要求,所以往往形成期望值过高,加大了幼儿的心理压力,使幼儿形成被强迫学习的不良体验,失去兴趣。如果不知道该如何正确引导幼儿学英语,这样也会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也使幼儿失去游戏和发展其他能力的时间。这实在是很让人痛心的局面。而幼儿园一方,为了满足家长的需要,热衷于开展英语教学活动。随着幼儿园体制改革,争夺生源成为幼儿园之间竞争的主要内容。幼儿是受教育者,可是从教育经济学角度而言,家长是消费者。因此满足家长的需求是举足轻重的。当然并不排斥有些幼儿教育机构也是在进行一种新学科教育的尝试和发展,以幼儿发展为目的的。但也有些幼儿园不顾自身条件和实力,以赢利为唯一目的。这种欺骗家长、不利幼儿发展的行为,导致整个幼儿英语教育的良莠不齐,比较混乱。
2.教育方法上的成人化。
由于部分幼儿英语教师来自各行各业,缺乏幼教经验,导致教育方法上的成人化,“讲授―教读―模仿”,出现了教学不符合幼儿学习语言特点的现象,结果“倒”了幼儿学习英语的“胃口”,英语学习成为幼儿的负担,降低了幼儿日后英语学习的积极性,甚至阻碍幼儿的语言发展,这种英语启蒙教育是失败的。
3.师资力量薄弱。
师资问题是幼儿园开展英语教育最重要的障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现有的幼儿园教师英语水平不高。她们缺乏必要的语言交际能力,发音也不够精确,而且重要的是,这部分师资得不到及时的后续培训,势必会影响教育质量。二是教师缺乏必要的英语教学方法的指导,难以使英语教学真正适应幼儿的年龄特点。教育过程易流于程序化、形式化。三是很难找到既合格又合适的英语教师。师范学校英语专业的学生不愿意到幼儿园任教,而社会上从事幼儿英语教育的人员又缺少必要的幼儿教育知识。
以上几个问题是目前幼儿园在实施幼儿英语教育中遇到的最大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幼儿英语教育活动的展开。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如下几方面的对策。
(1)明确目标,准确定位。
幼儿英语教育是一种外语启蒙教育。开设英语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训练幼儿运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初步能力,为中小学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各地幼儿园在制订英语教学计划时应因地制宜、因园而宜、因人而宜,要根据幼儿的年龄、兴趣、认知、学习、生活等生理心理特点,以及语言习惯的基本规律来组织和实施教学。在实施教学前,教师应确定教学目标:幼儿在学习之后听、说、读、写、唱等方面达到什么程度?此外,教师还应具有明确的定位:幼儿英语课程是双语教育还是兴趣班?是语言知识课还是语言实践课?为了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模式?选择什么样的教学内容?只有弄清楚这些问题之后,幼儿英语教学才不至于杂乱无章甚至于迷失方向。
(2)注重发挥母语在幼儿英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幼儿作为初学者在刚接触外语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需要母语的支持应当是一个不争的现实。当然,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借助实物和手势、表情等体态语言来帮助幼儿理解。但这些辅助手段不足以满流的需要,如果一味地禁止母语的使用,难免会影响教学的正常进行。笔者在幼儿园曾观察到这样的现象:由于受限于单语的要求,有的教师在全英语课堂上不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图,而幼儿也不能明白老师的要求。全英语课堂对师资的要求很高。首先,教师必须能给学生提供正确的语言输入,这就要求教师具备相当高的外语素质。其次,教师还要懂得幼儿的身心特点,能够采用适合幼儿学习特征的教学方法。就我国幼儿英语师资的现状而言,能同时满足以上条件的教师非常之少。合格幼儿英语师资的匮乏已经成了制约幼儿英语教学质量的瓶颈。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硬性地实施全英语教学,只会适得其反。还极有可能在教师提供的不当的语言环境下形成错误的语音、语调及语言习惯,甚至失去对英语的兴趣。
(3)建立恰当的情景环境学英语。
研究表明,幼儿第二语言的学习与母语学习有很多相似之处,换句话说即通过自然、具有激励性和有意义的情景交际活动,可以自然习得第二语言。情景环境教学的方法有好多种,比如墙面布置。墙面布置是幼儿园环境中面积最大的画面。它如同一块黑板,上面写着教育内容,能不断地给幼儿以直接的刺激从而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可根据不同的场所设置不同的画面,写成相应的英文句子。如幼儿饭后在楼道内散步,我们画上几个小脚印,写上“Go for a walk”或“Take a walk”这些有趣的画面,幼儿虽然不认识上面的字母,却知道是英文。幼儿看到的时候就会引起对英语的反应和使用。
三、幼儿英语教材的选择
现有有关幼儿英语的教材多种多样,所体现的教育理念也各不相同,有的以图像式情景故事教学为主,有的提倡“环境双语”教学,有的以“快乐英语”为原则,有的则以多媒体体现“动感”。由于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英语热”越来越升温,所以家长普遍关注幼儿学英语。近年来,幼儿英语的读本与音像制品都很多,在书店里、市场上均有出售。各种各样的“ABC”和“剑桥、哈佛小博士”让家长看花了眼,不知道哪一种教材是最好的。
其实,只要看这些教材是否符合以下原则:其一是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不能成人化;其二是教法、学法得当,不能小学化;其三是可接受性原则,不能负担过重;其四是兴趣法则,重在爱英语,不能强制、强求。
若是符合这些原则,幼儿学英语则是有益无害的,不会影响母语的发展。但是,若违背这些原则,就会产生消极作用,例如对英语产生反感、影响幼儿的整体发展等。
四、幼儿英语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实施素质教育关键在于教师,重点在于课堂教学。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素质,教师的教学素质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学习素质和未来能力的发展。那么一个合格的幼儿英语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呢?我们该怎样壮大合格的幼儿英语教师队伍呢?
笔者认为一个合格的幼儿英语教师既应该是一个合格的英语教师,同时也应该是一个合格的幼儿教师,两者缺一不可。幼儿英语教学是一门科学,只懂得英语或者只懂得幼教的人都不可能胜任这个工作。只拥有很高的英语水平,却不懂得幼儿的心理,是难以设计出合适的幼儿英语活动的,教学方法自然枯燥乏味,也就不能有效地进行师幼互动,幼儿也不可能在活动中得到一定的提高。如果教师只有幼教经验,粗略懂得一些英语,就担此重任,说出的英语不标准,这对幼儿未来的英语学习有着很大的负面影响。
具体来说,合格的幼儿英语教师应具备以下条件。
1.有较系统的英语学科基础知识。
英语学科基础知识包括语音知识、词汇知识、语法知识、功能意念知识、话题知识、语言学习理论等。语音知识对于幼儿英语教师显得尤其重要,因为幼儿天性喜欢模仿并且能力较强。利用这一特点,在进行幼儿英语教学时,我们应该重点发展幼儿的听和说两方面的能力。而幼儿模仿最多的对象就是教师。一个幼儿英语教师如果不能正确地发音,将造成非常多的不利后果。学习语言的目的之一就是能与他人进行口头交流,不纯正的发音无疑是进行口语交流的一大障碍。幼儿如果在交流活动中屡次受挫,信心自然就倍受打击。这与“培养幼儿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这一重要的教学目标恰恰是相违背的。
2.有完备的教学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知识。
幼儿英语教师要具备的教学理论知识包括幼儿心理学、教育学、幼儿英语教学法等。教学实践知识包括指导学生学习语言的策略、技巧和语言学习评价理论等。由于受师资水平的限制,现在有些幼儿英语班的教学呈现了中学传统英语教学的特点,整堂课大部分时间教师仍然忙于单词和句法结构的讲解,课后又单调地以一些机械的方法来评价幼儿,如听写和背诵等,缺乏形式和内容上的创新,而不是根据幼儿的心理把教学内容融于游戏、故事和歌曲等趣味性的活动中。这很难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及对英语的兴趣。从学英语的角度来看,光以幼儿能背多少单词,记住了多少语法规则作为评价准则,自然是非常不理智的。
3.有丰富的相关知识和最新的前沿知识。
世界知识、文化知识及学科交叉的边缘知识都属于与英语有关的相关知识;现代科技知识、社会人文知识、语言发展知识属于最新的前沿知识,这两者都是一个合格的幼儿英语教师应具备的。随着幼儿英语培训在我国蓬勃的发展,五花八门的幼儿英语教材在销售市场上应有尽有,教师在手握一本教材时必须要有能力结合自己所教幼儿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或者删减甚至改编。
4.师生合作技能,准确地说指的是师师合作的技能和师生合作的技能两个方面。
在进行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时,教师遇到某方面的困难是难以避免的。正所谓集思广益,如果教师之间能相互积极合作,大多数困难应该是可以解决的。对于师师合作这个观念,很多教师已经接受并很好地在进行。那么师生合作呢?传统教学过程“以教论学”,使学生和学习完全处于被控制,被教师摆布的被动地位和从属地位,幼儿的学习没有自主性。有些教师为了能维持秩序,往往是不苟言笑,或用哄骗的策略让幼儿保持安静,这自然就无法谈师生合作了。合作双方应该是平等的,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也就是说教师应该注重幼儿的个性优势。如何才能发现幼儿的个性特点呢?在教学中一条不变的原则是:尊重学生,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即使幼儿只有三、四岁。
总之,现代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保证之一。为了使现有的幼儿英语教育科学化、素质化,全面提高幼儿英语教师的素质是当务之急。
五、结语
幼儿英语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目前,幼儿英语教育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一方面,需要教育主管部门的关注,并采取切实的倾斜性的支持政策,另一方面,需要得到业内专家和学者的理论指导。而这两个方面在现实条件下还显缺乏。现在幼儿园英语教育的热点形成还多是民间行为,政府给予的重视和投入不多。这个领域的专业性、实践性,以及人们对学前教育惯常的错误轻视,使很多研究人员没有足够的热情和兴趣投入到相关的学术探索工作,相应的理论研究还比较薄弱,尤其是幼儿英语师资培养研究上,缺乏可操作性的理论指导。对幼儿英语教育的现状,我们在积极看待未来的同时,务必要做不懈的努力。相信在广大的专家和学者的关注下,在教育部门的支持下,在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参与下,幼儿园英语教育肯定会更加科学和规范。
参考文献:
[1]陈光伟.幼儿英语教育的误区及对策[J].基础英语教育,2005.1:30-33.
[2]张欣.小议幼儿英语教育方法[J].科技资讯,2006.2:187.
[3]唐燕群.浅谈幼儿英语教育的可行性和必要性[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3:107-109.
[4]张颖.幼儿英语教育的缺陷与出路[J].中国教育学刊,2003.9:35-37.
[5]索磊.幼儿英语教育中母语的作用[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幼儿英语教育中母语的作用,2006.5:124-126.
[6]吴华玲.幼儿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2007.10,(24):526.
[7]王鸿秋.幼儿英语教学四法[J].吉林教育,2007.4:49.
家长应具备的教育素质范文4
【关键词】当代; 幼儿教师;职业素质
职业素质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或者说是职业人在从事某种职业时所必须具备的综合素质。职业素质这个概念是比较广的,其中过硬的专业知识是最基本的保证。除了要有过硬的专业素质、敬业精神和高尚的道德之外,体现在职场上的就是职业素质,体现在生活中就是个人素质和道德修养。良好的职业素质是衡量一个人职业生涯好坏的关键因素。
我们作为一线的幼儿教师,平时工作教学中是直接接触幼儿的。这个角色的特殊身份不仅要求幼儿教师通过自己掌握的知识指导影响幼儿,还需要通过幼儿教师的自身修养和人格魅力,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感染幼儿。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相对来说可以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 、艺术等五个领域。各个领域之间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多方面的发展。”和“幼儿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新时期社会对幼儿教育的需求已经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幼儿教师要根据社会的需求不断学习和进步。作为新时期的幼儿教师,我们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呢?
一、幼儿教师应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幼儿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家庭的期望。而未来的儿童则是21世纪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应当是思维活跃、身体健康、全面发展、开拓进取、善于合作、吃苦耐劳的具有高尚品德和进取竞争意识的人才。作为新时期的幼儿教师,应该以此为目标,怀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去尊重儿童、了解儿童、热爱儿童、教育儿童,只有真正蹲下来了解儿童的世界,才能像陶行知先生那样去创造环境和设计活动。在平时教学和生活中,利用所有资源发挥儿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新时期的幼儿教育应该教会幼儿怎样独立生活、怎样去关心别人、怎样学习、怎样回报社会。 在平常的教学生活中,幼儿教师应该以饱满的热情投入生活。每天跟幼儿一起学习,一起做游戏,放开自己是成年人这样的架子,尽量以幼儿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跟他们打成一片。儿童观是指对儿童的认识、看法以及与此相关的一系列观念之总和。简而言之,就是社会或者成人怎样看儿童,把他们看作什么样的存在。现代儿童观认为:儿童是与成人平等的、独立的、发展中的个体,社会应当保障他们的生存和发展,应当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和权利,尊重他们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尊重他们的能力和个性,应当为他们创造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现代儿童教育观认为,幼儿与教师是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教师应该把儿童作为独立的人来对待,尊重他们的思想感情、兴趣、爱好、要求和愿望等。教育观的一般原则有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的原则、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原则、面向全体和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充分利用儿童与家庭与社会的教育资源的原则。
幼儿教师在学校学习期间,应该认真努力得学校专业知识与相关技能。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学习特点是幼儿教师在日常生活和组织教学中指导幼儿的基本出发点。所以,大学四年的幼教专业学习中,幼儿教师不仅要苦练琴法、声乐、舞蹈,还要学习关于幼儿心理学、幼儿生理构造、幼儿教法等等。只有清楚的了解了幼儿教学的原则和特点,幼儿教师才能更好的完成活动的组织和教学任务。俗话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而对幼儿教师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学习好眼前的技能和知识,更应该紧跟时代潮流,不断研修和进步。也就是说当代社会,需要的人才应该是一名对知识的渴求永不止步的积极主动的终身学习者。一个平时游混只知道临时抱佛脚的和只知道死记硬背的学习者,我们很难想象以后他们会真的对幼教工作感兴趣和付出他所有的精力去收获孩子们的笑脸,很难想象他们会为了创建儿童学习的环境而挖空心思,很难想象他们会为了幼儿的进步而欢欣雀跃,很难想象他们能在幼教这个平凡的岗位中收获快乐和满足。所以我认为,对于幼师来说最重要的不仅仅是学习的内容,更重要的是掌握学习的方式与方法。
二、幼儿教师应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
职业道德情操是指人们在职业生活中应该遵守的基本道德与情操,即一般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它包括职业道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以及职业责任感的总称。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幼儿教师,应该具备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研究学习等优良的素质。
加强自身素质修养,做21世纪合格的幼儿教师。
三、幼儿教师应具备娴熟的职业能力
做为新时期的一名幼儿教师,不仅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而且还应具有娴熟的职业能力。娴熟的职业能力是幼儿教师完成教学工作的重要保障,职业能力是指思路、方法和创意。幼儿教师职业能力包括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幼儿教师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职业能力,才能熟练地、得心应手地运用各种教育手段和方法,促进幼儿体、智、德、美诸方面以及身心的和谐发展。
(一)基本能力
(1)口语表达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是指用口头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以达到与人交流的目的的一种言语活动,口头言语表达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交往中使用最多的交际形式,对于幼儿而言,师幼之间、同伴之间的交流主要也是靠口头言语表达的。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必须要具备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适应各年龄层人群的思维方式和沟通方法,同时具有良好的反应能力。因为在幼教工作中我们不仅要直接触幼儿,还要跟家长、上级领导进行一定的沟通。口头语言表达是幼儿学会认知、学会交往、学会做事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因此,幼儿教师口语表达能力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幼儿的适应和发展。幼师必须运用准确、诚恳、温和的语言与幼儿进行心灵情感的沟通,以达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的发展。
(2)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是指用书面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以达到和人交流的一种书面交流方式。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以及教学中,主要体现在幼儿园常用的文体写作能力和活动设计能力等。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学习目标的制定、教育经验的总结以及日常行为习惯的制定都离不开规范简洁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它是一种比语言表达能力更规范化的交流方式,在幼儿园日常生活教学中的地位是不亚于口语表达能力的。幼儿教师应该具备娴熟、规范、简洁、准确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它是幼儿园活动开展的基本保障。
(二)专业能力
(1)玩教具制作和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当下幼儿园的教学与活动条件正在不断提高,鉴于社会对初等教育行业的不断重视,幼儿园教学活动日渐丰富与科学,就要求幼儿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玩教具制作能力和熟练使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能力。另一方面,为了节约成本,幼儿教师一般会用一些废旧物品来制作玩教具。玩教具制作能力也是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众所周知,幼儿是在游戏中学习的,游戏的进行离不开玩具,这就要求幼儿教师集创新和广阔的思维自己DIY制作一些玩具。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计算机不仅具有表现能力强和重复力强的特点,还在记录、存储、处理和应用教学信息的过程中,显示出强大的教学特性。计算机技术提供了十五的变化发展过程等具体的、微观的现象,能激发幼儿的探索动机、丰富幼儿头脑中的表现,唤起幼儿再造想象,拓展幼儿的视野、启发幼儿的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艺术能力。艺术能力是指弹唱能力和舞蹈创编能力等等。幼儿教师不仅要像别的教师具备比较强的专业知识,而且还应该是一名擅长吹拉弹唱、能歌善舞的教育工作者。0到6岁是幼儿艺术能力形成的关键期,在此期间他们受到的艺术方面的熏陶将要影响他们的一生,当代的幼儿活动大多都伴随着音乐旋律进行的,比如奥尔夫教育,这就要求幼儿教师把唱歌、跳舞、弹琴等技能作为幼儿教师的主要能力加以学习和研修。
(3)教育组织管理能力。如保育能力、合作能力、班级组织管理能力等。幼儿教师要善于以保教目标为中心,深入了解幼儿的家庭情况,并利用多种手段与幼儿家长取得联系,提高幼儿家长的教育意识和能力,实行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孩子的身心发展。幼儿教师应该善于和别的幼儿教师之间的教育经验的交流学习以及合作,还要学会和园长、家长、社区以及所有能利用的资源合作。幼儿教师还应善于摸清社区的自然和社会情况,充分利用社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努力争取社会人员的理解和帮助,为幼儿教育开创良好的社会环境。幼儿教师对一个班级的管理来说是最重要的主导者,小到一日三餐大到幼儿的长远发展都是离不开幼儿教师的班级组织管理能力的。
(4)教学能力。如教育教学以及游戏组织能力、教学内容与方法选择能力、教育环境创设能力、幼儿发展评价能力。教学能力是幼儿教师所有专业能力中最核心的能力,幼儿教师教学能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幼儿的能力发展,在幼儿园游戏活动中,幼儿教师变为活动的观察者、支持者和合作者,教育的方式也随之变化,这就教师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幼儿教师是幼儿园课程的灵魂者,这求她们具备良好的选择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能力。幼儿教师还善于发动幼儿参与环境的建设,充分利用已有的空间和材料设施,创造性地使用废旧材料和自然材料,为幼儿创设活动化的物质环境,幼儿教师还要善于与幼儿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调解幼儿之间的矛盾,创造良好的班风和气氛,为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教师具有评估能力,可以科学的了解本班幼儿的学习生活情况以及教学效果,以便总结优秀的教育经验或者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来改善教育工作。教师在对幼儿进行评价的时候,要注意客观性和一致性。
(5)教科研能力。如教育研究能力、分析教研课题能力、开展教研活动能力、撰写科研论文能力等。幼儿教师应具备前瞻式的幼儿教育理念,现代社会的创新意识对幼儿教师的素质提出挑战。幼儿教师在具备各项素质之外,还应该把创新思想渗入自己的教育理念,在幼儿园的日常教学和科研中,应该不断对教学成果进行总结和调研,多向发达地区或者外国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看齐。
(三)实践能力
幼儿教师实践能力主要是指教师现场实践中的综合教育能力,如突发教育问题时的应变能力、改革创新能力等。这是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积累经验而形成的高级能力。幼儿教师应该是一个反应灵敏、熟知自己专业领域知识、具有对现有教育研究成果不满足、喜欢创新的优秀人才。幼儿教师的实践能力是所有能力的升华,幼儿教师所具备的所有能力最后都离不开能力的实践部分。
幼儿教师是幼儿进入教育体系中接触的第一位老师。幼儿教师应该具备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具备娴熟的职业能力。所以幼儿教师必须是一个品德优秀,专业技能过硬的专业人才。幼儿教师要有爱心、耐心、恒心和决心。作为一名未来的一线幼教工作者,应该勤于思考、善于钻研、勇于实践,努力塑造幼师的人格魅力和专业素质,为幼教工作带来有活力的春天。
参考文献:
[1]雷德权,唐永葆.创新教育呼吁高素质的教师[J].当代教育论坛,2003(5)
[2]钟志贤.素质教育进行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古蓬勃.刍议新时期幼儿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养.中国校外教育.2010
[4]庞丽娟,教师与儿童的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张艳霞.浅谈幼儿教师应具备的新素质.辽宁师专学报.2009
家长应具备的教育素质范文5
关键词:医学生;实习;儿科;素质教育
作者:金心,马海燕,李红,刘现芳
中图分类号:G64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2-0270-02
临床实习是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职业道德和临床技能的关键时期。近年来随着法律、法规的逐步健全,以及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对医生的要求越来越高。新形势下如何让医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锻炼,为以后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如何培养合格临床人才,这就对临床带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儿科的实习是医学生实习的重要阶段之一。儿科面对的是患儿及其家属这一特殊群体。除了应注重医学生的临床知识与临床技能的培养外,还必须注重职业道德、沟通能力及法制观念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下面就临床医学生应具备的素质浅谈如下。
一、应具备较强的责任心、爱心和耐心
责任心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责任心是做人的基本品质,是做好事的基本保证。作为一名医务人员,我们面对的是生命,病人把最宝贵的生命托付给我们,我们应意识到这沉甸甸的份量和治病救人这一职业的崇高神圣。尤其是作为一名儿科医生,我们面对的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受到各种疾病的伤害,如何为社会培养出一个心智和体格健全的、对社会有用的人,儿科医生的责任重大。在工作中,我们要秉着对病人生命、健康绝对负责的态度,力争做一名让病人信任并愿意托付生命的好医生。爱心,即同情、怜悯之心。做医生首先要有爱心,要时刻为病人着想。尤其是儿科医生,总是和孩子们在一起,他们对孩子的爱,应不逊于孩子家长,看到孩子们生病,他们也很难受,他们总是小心翼翼地呵护、帮助患儿,尽量减轻患儿的痛苦。他们付出很多,即使常常不为家长所理解,他们也无怨无悔。特别是对于新生儿,见到他们那么弱小,还要和病痛做着顽强的抗争,会使我们医务工作者悠然产生无限的怜悯和母爱之心。我们经常说,病儿们除了需要补充维生素A、B、C、D外,还需要一种更高级的必需维生素――I(爱),对于他们的一声、一声哭叫,医护人员都应以母爱之心给予回应,给予安抚。这样才能使疾病更快地去除。一个富有爱心的医生才是一个受欢迎的医生,才是一个负责任的医生。而这对儿科医生来说,却是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所谓耐心,是指不急躁,不厌烦,能坚持完成一件可能十分烦琐的事情。由于儿科实习中,面对的患者大多数是不能清楚表达自己痛楚的幼儿及过度紧张患儿病情的家长,这就要求医生在病史采集中一定要耐心倾听,并快速、准确地收集患儿的起病因素、病情进展、诊疗经过及治疗效果等信息,做到心中有数。有时因患儿家属过度紧张,会提供一些与病情无关的信息,这就要求医生应迅速而巧妙地引导家长,切忌粗暴的打断。在儿科,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幕:面对哭闹的小病患们,儿科医生从来没有丝毫厌烦,他们一边给孩子听诊,一边轻声细语地安慰他们,有时候还拿起桌面上的小玩具给孩子们玩,让他们能够转移注意力,方便自己看病。在临床实习中,必须教育学生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理念,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贴心服务。心存仁爱之心,以强烈的责任感及无私的爱心去治疗每一位患者。
二、良好的沟通能力
当前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患矛盾益发突出,加之某些媒体不切实际的报道,医务工作者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医患关系不协调,使得医患双方产生了严重的信任危机,而信任危机产生的实质就是缺乏沟通。如何引导医患双方走向良好的发展轨道,重构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互相配合的医患关系,是当前迫切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因此,加强医学生与患儿及其家属沟通与合作的能力,也是医学生临床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培养医学生的沟通能力,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认清医疗形势,改变服务观念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的转变,医患沟通在整个医疗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医疗执业环境每况愈下,医患之间缺乏信任,医疗纠纷不断,医患矛盾恶化,这不仅影响了患者的切身利益,影响了广大工作者的积极性,还影响到正常的医疗秩序和医疗质量,甚至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长此以往,不利于医疗事业的长足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目前,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医患之间的关系已变成一种契约、合同及法律关系。在当前医疗体制下,患者从以前的被动就医,到现在的主动择医,患者似乎成为医方的衣食父母,鉴于这种特殊关系,对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打造良好的职业形象
个人形象也就是一个人的外表或容貌,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窗口。举止得体、衣冠整洁、温文尔雅,体现了一个实习医师的良好精神风貌、道德修养和职业形象。提倡使用礼貌性、安慰性和鼓励性语言。希腊医学先驱希波克拉底曾说过,医生有三件法宝――语言、药物、手术刀,可见语言交流在与病患交往中的重要作用。另外,雅观自然的姿势、轻柔娴熟的动作配合友好、和善的表情,都会令患儿及其家属感到亲切、舒心。以良好的形象面对病人,会增强病人对医院的亲切感、信任感,这样也才能在患者中树立医疗行业的良好形象。
(三)学会倾听,把握技巧
倾听,是发展良好的医患关系中最重要的一步。在儿科,面对的更多的是过度着急、紧张的父母,因此,学会倾听就变得极为重要。多听家长说几句,了解患儿的病情、治疗、检查、医疗费用情况和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及对患儿病情的认知程度,这不仅是诊治患儿的第一步,更是取得患者信任、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重要时机。当然,在倾听中一定要把握技巧,努力做到相互尊重、相互理解。
三、培养法制观念
家长应具备的教育素质范文6
初等教育专业的教育,历来是由高教类课程、初教类课程及教育类课程简单拼凑起来的。这种模式培养的学生, 走上工作岗位后, 要经历 3 ~5 年时间的磨合才能适应教师的工作。为优化初等教育师范生的师范化,本文在分析师范化及合格师范生标准、初等教育师范生的特殊性后,阐述初等教育师范生自主师范化途径的必要性。
一、师范化及合格师范生
师范化指的是由一名普通高中毕业生成长成一名合格师范生的过程。作为未来的小学教师,一名合格的师范生应具备哪些素质?美国对教师提出四条要求:学者、教学者、交往者、决策者;苏联认为未来的教师既是教师也是学者,是教育者也是教学法专家;国内刘彦(1992)认为合格的师范生应具备这些素质:正确的思想面貌、良好的师德、渊博的知识和较强的能力;黄启崇(1995)认为合格师范生应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和高尚的职业道德,精通所学的专业,掌握多种不同有效的教学方法;盛建森(2002)认为师范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我国《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基本理念包括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
综上可知,一名合格的初等教育师范生应具备高尚的思想品德、渊博的知识、较强的教学技能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初等教育师范生的特殊性
初等教育即小学教育,或称基础教育,通常指学制中第一个阶段的教育,教育对象一般为6—12岁的儿童。小学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初等教育师范生的特殊性。首先,角色的特殊性。需要扮演的角色有“家长人身份”“知识的趣味传授者”和“心理老师”等。其次,情感教育的高要求。社会对小学教师有高期望、高要求,但社会对小学教师的职业认同度远比不上中学教师及高校教师。最后,初等教育师范生行为标准的特殊性。由于小学生的可塑性,模仿是他们主要的学习形式之一,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教师的仪表体态、举手投足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也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久远、深刻的影响。
综上所述,由于未来教学对象(小学生)的特殊性,决定了初等教育师范生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主要体现在角色的特殊性、情感要求的特殊性和个人行为标准的特殊性。
三、自主师范化的必要性
首先,当前师范生情况不容乐观。张千红(2005)调查发现师范生素质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专业精神缺乏、知识结构不合理、重学科课程知识而轻教育理论课程,同时教育实践能力差、创新意识不强、科研能力较差;康惠(2012)等人调查发现初等教育师范生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现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师德情感、师德课程设置、师德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盛建森(2002)等人调查发现初等教育专业师范生心理健康问题令人担忧,尤其是女生和后进生; 胡来林(2005)通过调查与分析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与《标准》的差距发现,师范生教育技术应用与创新的能力亟待提高。
其次,师范化途径忽视学生的自主性。关于师范生的成长,目前的主流趋势都倾向于学校、社会、国家等,忽视了师范生的自主能动性。教育的实现是外在教育向自主教育的转化。为了促进师范生的师范化,必须发挥师范生的主体能动性。只有发挥了初等教育师范生的主体能动性,才能使他们真正对师范教育产生兴趣并认真学习,真正了解未来所要从事的基础教育事业,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从而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师范生。
最后,自主师范化途径的研究不足。关于初等教育师范生自主师范化途径,截至2015年5月10日,在CNKI中进行搜索,仅在极少数的研究中提到相关信息。如康慧(2012)认为加强初等教育师范生教师职业道德的自我修养,要发挥初等教育师范生主体能动性;刘明芳(2013)提出提高初等教育专业学生本体性知识,加强自我修炼的必要性;董晶晶等人(2012)认为可以让师范生在实习实践中自主反思成长;王艳荣(2011)等人提出以研促学的观点。但这些研究中存在三个明显问题:首先,缺乏操作定义,各种途径更多的是设想,具体操作没有解释清楚;其次,实效度有待验证,如使用率、满意度、实效性等;最后,研究缺乏体系,每个研究都仅是针对某个点进行经验设想。
由上可见,亟须调查并分析初等教育师范生自主师范化途径,以达到优化初等教育师范生师范化的目的。
四、小结
师范化指的是由一名普通中学毕业生成长为一名合格师范生的过程。作为一名合格的师范生,应具备高尚的思想品德、渊博的知识、较强的教学技能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由于初等教育师范生未来教学对象(小学生)的特殊性,决定了初等教育师范生的特殊性。而当前我国师范生培养情况不容乐观,师范化途径忽视学生的自主性和自主师范化途径的研究不足等原因,本文提出亟须调查并分析初等教育师范生自主师范化途径,以达到优化初等教育师范生师范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