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英语教学的认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小学英语教学的认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小学英语教学的认识范文1

关键词:低年级英语;文本教学;再认识;英语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5-071-2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育部,2012)主张学生在情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本人有幸参加了苏州市姑苏区低年级AB板块教学的研讨活动,执教老师在主线引入、文本学习、学习资源、综合实践、板书设计等方面给予了我很多的新认识和新探索。

一、主线引入趣味化

一般来说,文学作品常有一条红线贯穿全篇。一堂组织有效的英语课,同样离不开一条精心设计的“教学主线”。可以说,成功的课堂教学有了清晰的主线,就有了“主心骨”,就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材料有目的地设计任务,并串接任务,从而达到课堂结构的完整和步骤的连贯。

[案例1] 《牛津小学英语》(译林版)2A Unit7 “Here you are”

一位授课老师把这节课设计成Game, Story, Action, Surprise四个部分(见图1)。导入新课时,教师通过Game部分活跃了上课的气氛,巩固了旧知。(见图2)随后,教师进入了Story部分,主要是进行故事的学习。(见图3)。Action部分主要是学习进行语言操练和展示(见图4)。Surprise部分在学生给自己评价完后给出学生惊喜的内容(见图5)。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他们对surprise十分感兴趣,很乐于跟着老师设计的主线完成一个个任务,所以课堂很热闹,学生参与度很高。

〖JZ〗〖XCSL5.TIF〗

课堂教学主线可以是一个整体情景,串联整个教学过程,也可以是不同教学环节多个情景的有机组合,呈现内在的逻辑性,它能使一堂课显得条理清晰、环环相扣,还能够引导学生感知、体验、实践和探究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能力的提升。

二、文本学习细致化

1.结合文本的听力活动要注重细节的处理。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并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教育部,2012)。Rivers(1981)指出,日常生活中听的技能比其他的单项语言技能使用得更多。例如,低年级的英语课堂,教师就要指导学生有目的地去听。例如授课老师在执教《牛津小学英语》(译林版)2A Unit7 “Here you are”时,对话如下:

T: Can you guess what Wang Bing would like?

S1: A pie.

S2: A cake.

T: Please listen carefully and find out what Wang Bing would like.

2.结合文本渗透文化知识和情感教育。

2011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将英语课程的性质界定为工具性和人文性,强调语言学习不仅是培养学生交流、沟通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加强学生人格品质和道德情操的修养(林立,2012)。小学英语教材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如爱护环境、健康饮食、关爱家人、交通规则,教师需要将情感教育贯穿在语言学习中,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也教会他们如何做人。例如授课老师在执教《牛津小学英语》(译林版)2A Unit7 “Here you are”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Wang Bing 是一个有礼貌的孩子吗?请找出Wang Bing有礼貌的句子。学生就纷纷告诉老师Wang Bing使用了“please”和 “thank you” 。 教材中的情感教育无处不在,教师需要认真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教育因素,通过渗透、融合的方法,将情感教育融于知识学习中。

3.结合文本锻炼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语言学习分为语言呈现阶段、语言操练阶段、语言运用阶段和语言扩展阶段。为了帮助学生感知、建构新知识,教师通常会组织学生小组活动,操练句型,以此复习巩固相关的词汇句型。在语言运用阶段,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在新的情境中理解语言知识,教师会组织学生小组活动,围绕某一话题,在模拟交际中理解词汇和句型在文本中的含义。最后,教师为了检测学生掌握语言知识的程度,教师通常会采用小组活动,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组织小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扩张性学习。例如授课老师在执教《牛津小学英语》(译林版)2A Unit7 “Here you are”时,先指导学生两人一组,表演课文中的售货员和王兵,达到复习巩固的作用。然后要求学生合作学习,四人一组,大胆想象妈妈要买什么,有感情地去表演,此活动帮助学生在新的情境中理解语言知识。在进行小组活动学习时,教师注重给出明确的任务,每次进行活动时,她都会给出学生一个tips,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任务。

三、实践活动生活化

有效的教学活动需要的教学情境应是寓生活于教学情境中,生活情境即在生活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将课堂与社会生活、学习生活相联系,用生活化的方式而创设的的情境。生活情境能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学习的强烈愿望,同时能将教学目的和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参与的生活过程(周育芬,2008)。

例如授课老师在执教《牛津小学英语》(译林版)2A Unit7 “Here you are”时,老师为每位学生准备了一张shopping list,一个购物袋和几家配有售货员的小店。首先学生在shopping list上勾选出自己要买的东西,提醒学生“Please wait in a queue”。于是学生井然有序地开始了开心的购物。学生买好了一件东西,高兴地又去另一家小店排队买东西,回到座位后还高兴地与周围的同学交流自己买到的东西。教师创设开放的自主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激活自己生活经历和经验,学生便有话可说了,乐于去说了。

四、学习资源丰富化

1.利用视频资源,学习知识。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整体规划各个阶段的教学任务,有效整合课程资源,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教育部,2012)。例如授课老师在教《牛津小学英语》(译林版)1A Unit8“What can you do?”时,老师在上课开始就引出了熊猫这一主要人物,熊猫先说了“I can sing.”和“I can dance.”学习了sing和dance后,学生已有些疲倦,这时教师播放了一段熊猫又是跑又是跳的视频,熊猫还在视频里说“I can run.”和“I can jump”,由视频引出了新单词run和jump的学习。这样的形式连听课老师都被吸引了,更何况小朋友们,他们的注意力再次高度集中,投入下一段学习。课堂教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学习资源不容忽视,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从而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2.改编歌曲、歌谣,巩固知识。

歌曲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丰富的内容,和谐的旋律,听起来悦耳,唱起来使人振奋。课前一唱,活跃气氛,课中一唱,调节情绪,巩固记忆。例如授课老师在教授《牛津小学英语》(译林版)1A Unit8“What can you do?”时,教师将英语儿歌“Hocky pocky”旋律配上了自己改编过的歌词:oh~ What can you do?I can sing, sing sing. What can you do? I can dance, dance, dance. I can sing and dance.她带着学生演唱,由于歌词简单易懂,旋律优美简明,再配上动作,学生一下子就记住了,接下来的jump, run,教师请孩子们自己表演出歌曲,就这样他们轻松松松地巩固了所学的四个动作单词。〖HJ5.3p〗

3.利用网络资源,扩展知识。

网络提供了大量与学生直接相关的辅助学习资源,网络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背景知识,加大课堂容量,优化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和难点,同时还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授课老师在教授《牛津小学英语》(译林版)1A Unit8 “What can you do?”时,她选择了巧虎里面的一段视频,视频的内容是:Qiaohu: I can swim. I can jump. Qiqi: I can sing and hop. Panda: I can sing, dance, run and jump.通过这一段视频,教师学生看视频,勾选出小动物能做的事情(见下表)。教师引导学生反馈填写的内容,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说出了:Qiiaohu can sing and dance. Qiqi can run and jump. Panda can run, jump, sing and dance. 由于这个网络资源应用得当,不仅扩展了学生的英语知识,如学会了用第三人称表达能做的事情,用and 连接两个动词,以及hop跳swim游泳这个生词,而且学生还学会了如何在听的过程中记录内容这一学习策略。〖KH3D〗

〖HT6〗〖BG(!XD〗

〖BHDFG22,FK6ZQ12,K44。5,KF〗

〖〗sing〖〗dance〖〗run〖〗jump〖〗swim〖〗hop〖BHDG2*4〗

Qiaohu〖〗〖〗〖〗〖〗√〖〗√〖〗〖BH〗

Qiqi〖〗√〖〗〖〗〖〗〖〗〖〗√〖BH〗

Panda〖〗√〖〗√〖〗√〖〗√〖〗〖〗〖BHDFG3,WKW〗〖BG)W〗

教学工作本身具有复杂性,因而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思考和总结。教师要经常审查学生在日常活动中以及在实现教学目标过程中能够从中获益的各种课程资源,包括知识与技能、生活经验与教学经验、教与学的方式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各种课程素材,利用好这些资源,更好地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服务。

五、板书设计主题化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好的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英语教师的艺术创造。在低年级英语课堂里,个性化的板书作为评价学生的方法之一,深受学生喜爱。在本次苏州市姑苏区低年级AB板块教学的研讨活动中,授课老师都不约而同地利用板书,结合所教内容的主题,给予了学生创造性的评价方式和激励方式。第一位老师教授的主题是food,她在黑板上贴了6个餐盘,哪组表现好就摘黑板上的一种食物贴在这一小组的餐盘内;第二位授课老师上课时就引出主人公小熊猫,她在黑板上设计了小熊猫爬竹子的评价方式,4小组都拥有一个小熊猫,哪组表现好,哪组的小熊猫就能上一层竹子。教授低年级的英语老师可以多多尝试这样的评价方式,它不仅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同时又很好的控制了课堂的纪律,及时给学生的表现作出了客观评价。

对小学英语教学的认识范文2

关键词:语言教学;任务教学法;写作

1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及社会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如何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给高校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很多高校普遍将培养各个领域的实用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实践教学、产学研相结合成了高校教师必须研究的课题。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作为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英语教学更加注重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技能的培养。作为语言交际的重要手段,英语写作已成为高校英语教学大纲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写作却是学生相对薄弱的一项,不管是教学方法还是教学效果,都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改善。传统的写作教学重视学生的词汇量、单词拼写、语法训练、句子结构等,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积极性不强,如何改善写作教学成了困惑外语教师的一个难题。

任务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or task-based approach)是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一种外语教学方法,其核心是让学习者通过“做中学”来实现语言习得的一种教学模式。一些学者比如Tyler和Nunan在对任务教学法的研究中提出了一些实用的模式,但著名学者Jane Willis提出的任务教学模式更具实际操作的价值。在这一教学模式中,Willis将任务的执行过程划分为任务前、任务中和任务后三个阶段,这和英语写作的“三步曲”――构思、草稿和修改不谋而合,因此可见,任务教学法适用于英语写作教学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2 任务教学法

2.1任务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Vygotsky的心理语言学理论认为语言学习和认知发展是一个不断与他人交际的社会化过程(Foley,1991),这为任务教学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在任务语言教学中,传统的以教师中心的教学模式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语言交际环境,从而使学生实现在使用语言和开展有意义的语言活动中习得语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将“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结构的过程”作为基本思想,学习者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是建构主义者关心的重点,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被提到了一个至高的地位。“认知――建构主义”的外语学习观认为:人的认知与经验是共同发展的,知识是经验的重组与重新构建,是一种连续不断的心理建构过程。“以形式为中心”、“以任务为中心”、“以学习者为中心”是任务教学的核心,为学习者提供了宝贵的体验知识、运用知识的机会。

2.2任务教学法的优势

2.2.1 它是一种新的语言学习观和教学观。

任务教学法打破了教师“一言堂”的局面,更加强调实践教学,注重语言的实用性。替代了成果教学法、写长法等传统的英语写作教学方法,教师的任务不再是决定学生学什么,而是给学生提供语言学习的条件和环境。任务教学中,学生不再是被动地参与课堂,而是积极主动地推进课堂活动,参与课堂活动。教师只是课堂的参与者、观摩者,和学生一样可以自由思考、自由提问,协助并促使学生提高语言应用水平和驾驭课堂的能力。

2.2.2 任务教学拉近了课堂和生活的距离。

在任务型教学活动中,课堂和生活紧密联系,生活实例为任务型课堂提供了鲜活的实例,更能提高学生语言学习的兴趣。任务型课堂将生活实例和语言学习的课堂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语言学习成了人际交往的过程。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复杂多样的课堂话语,更加贴近生活实际,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过去的课堂中,生活和课堂脱离,导致出现“哑巴英语”、“应试学习”的局面。

2.2.3 任务型语言教学强调“做中学”。

实践教学强调“教、学、做一体化”,任务型语言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在实践任务中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在课堂中实现真实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体验、参与、合作、交流等方式中达到语言学习的目标。这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以应用为动力的教学特点。在任务型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更加有利于开展变化多样、丰富多次啊的课堂活动,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和意识的培养。任务型语言教学实现了传统教学的长处和现代教学优点的有机结合。

3 任务教学法与英语写作教学

在英语的各项技能中,写作被认为是至关重要的一项。很多外语教学者尝试将任务教学法运用到英语写作教学中,本文任意选取某高校74名非英语专业的本科学生组成实验班和控制班开展实证研究,每班各37人,男女比例相当。通过实验前的测试和数据分析,得知这两个班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写作水平相当。在英语写作课堂上,对实验班学生采取任务教学法,而在控制班仍采取传统的过程教学法。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对任务前、任务中和任务后的控制班和实验班的多次写作测试成绩进行比较分析,发现Willis的任务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解决学生写作中遇到的问题,改善英语写作课堂教学效果,显著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水平。

3.1学生的写作兴趣大大增强

经过一个学期的任务语言教学,学生的学生兴趣大大增强,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在任务教学实验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每一小组都不甘示弱,努力寻找相关素材使自己的作品出类拔萃。任务教学采取了让学生编辑报纸、诗歌散文评论、访谈、寓言故事等多种形式,对于学生的作品采取班级传阅、生生互改的形式,对于同学之间的互相欣赏、肯定及相互团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并能有效激励他们不断努力。

3.2学生的写作水平大大提高

在传统的英语写作中,教师和学生过于注重词汇拼写的准确性、语言使用的正确性,而忽视了作品内容的丰富性、创造性。历年来的英语写作偏重“三段式”、“十二句式”议论文,类似于“八股文”,因此,造成了部分学生英语写作形式死板、观点陈旧、内容枯燥单一等问题。而在任务型语言教学中,学生通过积极收集资料、相互学习、集思广益及相互沟通,有效地实现了信息的输入,开阔了思路,提高了写作内容的丰富度、复杂度及流利度。此外,通过班级传阅、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等形式,大大减少了语法和表达错误,极好的提高了写作表达的准确度。

3.3任务教学法存在实行的弊端

在英语写作教学中,任务教学法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但是,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第一,在课堂讨论、集思广益环节,很多学生缺乏主动使用目的语的意识,不由自主的使用母语进行交流,导致任务教学法不能很好地在语言教学中发挥作用。第二,在小组活动中,由于学生性格及语言水平的差异,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不一样,个别学生甚至消极逃避或者根本不参与,这就不能很好地保证提高每一位学生的语言写作能力。第三,由于任务型语言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受语言水平的限制,在某些表达中仍然会存在表达不当、语法错误、结构层次混乱的现象。第四,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冲击,并且任务型语言教学往往耗时过长,所以教师只有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有效控制任务教学的开展。第五,任务型写作教学仍处于探究阶段,缺乏相应的教学大纲和写作教材,任务教学的方式差异性较大,如何灵活考核此类教学,对高校教育亦是一种挑战。

4 结语

通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写作教学中采取任务教学法是行之有效的。同时,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由教师充当课堂的“传道授业者”、“演讲者”的格局被打破。在任务型写作教学模式中,学习者除了意识到自己的文章有读者,还要充当其他同学文章的读者和评论者,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自主创作的兴趣。通过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实施,大部分学生都能很快适应,思维变得开阔,并能发表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丰富了写作内容。课堂气氛也明显变得活跃,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自主合作意识显著增强,写作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

同时,这一教学模式有效带动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及批判式阅读的积极性。这和提倡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教育理念相吻合,任务型写作教学中的任务设计和实施又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因此,将任务教学法灵活运动到高校英语写作教学中,将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并对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做出重大贡献。

参考文献:

[1]Foley, J. A psycholinguistic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approaches

to language teaching [ J]. Applied Linguistics, 1991,(12): 62-75.

[2]W illis,J.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 M]. Harlow:

Longman. 1996.

[3] 孙骊,英语写作[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4] 桂诗春,宁春岩.语言学方法论[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5]李森,改进英语写作教学的重要举措:过程教学法[J].外语界,2000(1).

[6] 蔡兰珍,“任务教学法”在大学英语写作中的应用.外语界[J],2001(4).

[7],张慧芬.写作教学中的“成果教学法”、“过程教学法”和“内容教学法”浅析[J],1996(3).

对小学英语教学的认识范文3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advanced modern medical education is to train professionals with sharp prospectives,scientific abilities and rich medical knowledge. English is an useful weapon to learn the experience and new things from other countries and so mastering English becomes one of the essential abilities as a qualified doctor.Meanwhile,As medicine is divided into many branches,specialized English is urgently needed to improve the language proficiency of the medical professionals. Highly specialized English can help to train the society-needed talents of high quality in medical field.

关键词: 医学英语;分专业细化;人才培养

Key words: medical English;highly specialized education;personnel training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8-0158-02

0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医药科技的迅猛发展以及对外交往和学术交流的不断深入,社会对医药行业及科研人员的外语水平要求也日益提高。另一方面,我国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稳步推进,成果颇丰,而医学院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也日益突出,反映在医学专业英语教学上,问题主要表现为:专业英语教学要求落后于社会需求,教学内容专业性差,高度和深度不够;分专业专用医学英语教材几为空白,以致授课效果不理想;课型设置不合理,师资培训压力较大。所以加强专业外语教学,使学生在具备了一定外语基础之后,尽快向实际应用阶段转化,是大学外语教学的重要环节。医学专业分科很细,面对一个个医学分支,其专业涉猎面广,知识更新快,从事该领域工作的医务工作者专业外语的素养也就格外重要。术业有专攻,专业英语这门辅助工具也应适应要求,达到专攻,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积极探索医学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成为我国医学英语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在整体英语水平较高的许多欧洲及亚洲国家和地区,ESP或双语教学已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主流。早在上世纪末,瑞典就对医学生物学研究生提出了高学术标准,并将语言学习规则融进专业知识学习进程中,极大提高了学生们在实际工作中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近年来,国内一些外语学者和高校教师就专业英语教学陆续进行有益的研究和探索,如首都医科大学、昆明医学院提出以综合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英语教学模式的设想。经过大量的研究和探索,本课题小组推出了医学英语专业细化教学:学生在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基础医学英语教育后,转向分科专业英语学习。在此背景下,根据各专业培养要求和学生实际水平开设专业英语课程、分阶段实施教学,使教学细化成为可能,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医学英文素材、快速阅览专业期刊和掌握本学科国内外研究动态的能力,在有限的时间里帮助学生们综合运用本学科的相关知识,培养有独立思考及工作能力的高级专用人才的教学目标。

1分专业细化英语教学在医学院校的应用

在专业英语教学强调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改革背景下,细化专业英语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医学英语课程的深入,最为广泛的质疑是:我们所教授的医学英语课程基础医学过多,偏重科普,专业分类不具体,真正的专科英语接触少。有的学生反映学完医学英语之后,连专业名称也不会用英语表达,更不要说涉及深层次研究的专科内容了。我们广大外语工作者、尤其是医学专业英语教学一线的教师对此特别关注。纵观我省医学高校数年来使用的医学英语教材,普遍存在教材老套,内容陈旧,专业针对性不强,教学笼统,泛泛空洞等问题。医学专业的特殊性要求:专业分类明确,工作专业特点强、本领域知识更新快,这就更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本专科的相关英语知识,达到辅助学习,研究的作用。由此可见,教学中一味地材,统一内容,偏重基础和科普知识必然会导致学生即使学完医学英语课程,所学内容对今后在工作岗位上的应用和再学习的帮助十分有限。国内很多医学院校开始进行医学英语专业分类教学的尝试,但多以选修课形式进行,研究范围较窄。本课题小组尝试了在完成基础阶段英语教学后,开设医学专业英语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通过英语检索和收集专业文献资料,获取专业信息,拓宽专业知识,提高从事学术交流的能力,为从事医疗保健服务和学习、研究活动打下良好的医学英语基础。医学专业英语在大学三年级和研究生及博士阶段隆重登场,深受学生青睐。根据各专业培养要求和学生实际水平开设专业英语课程。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医学英文素材和快速阅览专业期刊,掌握本学科国内外研究动态的能力。在有限的时间里帮助学生们综合运用本学科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2分专业细化英语教学的实施特点

以“巩固基础、强化技能、多维一体、学以致用”为教学指导思想,以更新教学理念,注重师资培养为保障,多方位、一体化、分步骤地进行细化英语教学创新。

2.1 修订教学大纲。对往届或现届学生、医务工作者以及教师进行调查访谈,了解英语应用能力要求以及实际教学需求,修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新大纲中力求体现巩固语言基础、强化专业英语知识,重视交际能力、增强综合素养、拓展科研和交流等应用能力的新理念。

2.2 优化课程设置。首先构建基于提高学生专业英语应用能力的主干课程模块,将英语基础的巩固融入到专业英语教学中,教材选择与教学计划的实施对分类专业学习有所侧重。对于英语水平一般的学生,应在“语言共核”教学方面适当地在教材学习同时补一些英语基础知识和词汇,以利教材的顺利学习。形成有特色的应用型专业英语教学课程体系;以最新教学理念为指导,编写专业医学英语系列教材;正确处理教材针对性不强,内容陈旧,教材老套的问题。根据学生已具备的基础英语水平,选择英语文献资料,范围涵盖专业学科,内容注重临床实际,选材难易适度,编排循序渐,尽可能使用最新国外原版英文医学教材,参考书和最新英文期刊,由各分支专业教师从网上摘录最新医学文献,在英语教师的协助下改编,使之在难度,长度上适合学生的需要,辅之重点词汇及难点注释,涉及本领域新发展介绍。因特网这个高速信息网正向我们提供着无穷无尽的信息源。英语教师在专业医学教师的帮助下,在教学和科研中接触众多的专业网站,在总结和筛选后,可将其中最具前沿性和代表性的在“相关资源”一栏中提供给学生。让他们在课余时间自主选择相关专业的兴趣网站进行浏览,在增长专业医学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提高医学英语阅读水平。开发选修课程体系,满足不同学生不同层面的学习需求,增设增强学生专业技能的国际会议学术交流英语、医学专业英语口笔翻译等课程。

2.3 改革教学方法。改变单一课堂教学模式,综合采用任务型、交际型、合作式、讨论式、导师模拟式多种教学方法;建设网络、多媒体教学平台,服务于教学、学生自主学习和师生互动交流等教学活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巩固课堂所学,提升专业英语综合技能。

3分专业细化英语教学对应用型医学人才的培养

分专业细化英语教学以实际应用为主,在医学英语基础知识前提下,掌握将要服务学科的具体内容与实际能力的培养。语言教学由易至难,由浅入深,由通到专,螺旋上升,循序渐进。使英语这门语言能够真正起到辅助医学人才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的目的。大学英语学习应该有一个特定的方向和范围,即与自己工作的领域有关的英语学习。这就是"特殊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简称ESP)教学。ESP的特点是把英语作为手段或工具来学习,以便进一步进行专业学习或有效地完成各项工作。ESP主要有职业英语、学术英语、教育英语和各行各业的科技英语。ESP目标明确,是针对性强、实用价值性高的教学途径。就医学专业而言,分支详细,内容差距大,单一地笼统地采用统一课本,教授基础医学英语知识,将会偏离教学目的,达不到真正专业用途英语的作用。采用分专业英语细化的教学方法,是ESP教学的具体而有效地运用,融合多元智能理论、人本主义、二语习得理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等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体现在注重学生需求,教学模式多元化,培养技能多元化等方面,具有前沿性、全面系统性、科学创新性及实用指导性,取得了学生的认可和高度的评价,促进了当今医学专业英语教学的改革,为其他高校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为培养应用型医学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结束语

科学的医学英语课程及教学模式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全面提高利用英语摄取专业医学知识的能力,为深化素质教育开拓广阔的前景。随着大学英语教学的方向从普通英语向专科英语调整,将来的英语教学是越来越多地与某一个方面的专业知识或某一个学科结合。本课题实践了医学英语分专业细化的教学模式,适应社会潮流,与世界接轨,与时惧进,达到了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对小学英语教学的认识范文4

关键词:实践教学;研究述评;英语实践教学;启示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5-0187-02

中国的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强调学生的能力培养。到90年代,通过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高校教学改革进入了系统化发展的阶段。21世纪初我国高等教育处于一个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型期,21世纪同时也是一个创新的时代,一个以综合实力取胜的时代,在这一特定背景下,培养具备适应社会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就成了高等教育迫在眉睫的任务。这就使得高校实践教学更凸显其必要性。因此,近年各高校都开始尝试投入更多的物力和资源开展实践教学工作,使学生在实践中,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获得综合能力。同时也对高等学校实践教学进行了较为系统化的研究,本文拟就高校人文社科专业实践教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做一综合述评并由此探讨对高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带来的启示。

一、我国高等院校实践教学研究现状及其问题

李爱齐、梁翎在《近20年来我国高等院校实践教学研究现状》一文中以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1989―2009年收录有关“实践教学”的论文为依据,总结了国内高等院校实践教学的研究情况:(1)实践教学相关研究方面的文章呈逐年上升趋势;(2)实践教学研究重点地域仍然在一些教育大省,如江苏、湖南、辽宁等;(3)实践教学研究所涉及的4个主要研究内容是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与素质教育、实践教学环节与质量评价;(4)实践教学所涉及专业较多的是会计、电子商务、计算机、市场营销、旅游等,而这些专业多是实践性较强的;(5)刊载有关“实践教学”50篇以上的刊物中有近一半属于职业教育性质,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数实践教学研究还主要集中在高职高专这类职业技术院校内。从以上研究可发现尽管国内理论界对高校“实践教学”的研究是多角度、全方位的,但更多的是针对重点地区、重点院校以及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对外语等“人文社科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较少,这反映出对人文社科专业实践教学重视度不够。造成这一现象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1.实践教学地位不明确,实践教学目标模糊。大部分人文社科专业仍然沿用传统教育理念,重理论轻实践,没有形成清晰可循的实践教学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

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分配比例不明确。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两个部分,但两者必然要以适当的比例配置才能彼此相辅相成,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高等院校绝大部分理工科专业基本已经形成系统规范的理论实践教学比例,但人文社科专业由于长期以来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再加上课程性质等,很难就具体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比例形成一个科学有效的定式。

3.没有形成有效的管理和激励机制。由于很多高校对人文社科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视度不够,因而很难形成良好的实践教学激励机制;同时由于对实践教学标准和规范的制定还不明确,也没有形成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因而很难对教学环节和教学质量进行监控。

4.社会对实践教学接受度不高,校外实习基地名不符实。目前社会上对人文社科专业实践教学并没有太多的了解,再加上学生人数相对理工科专业更多,因而在接受学生实习时往往觉得是一种负担,对实践教学的支持力度还有待提高。目前有一些高校与校外企业建立了不同层次的实习基地,但由于经费等各种因素影响并没有按约定进行有效的基地建设。

二、国内外高校人文社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吴国英在《高校人文社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一文中从国内学者所做的一些关于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中总结出了五条具有系统有效性的体系构建指导思想:

1.按实践教学实现途径构建。

2.按实践教学要素构建。即根据实践教学相关要素如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及教材、实践教学师资、实践教学设施与基地、实践教学考核与质量控制等来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3.按实践教学三级协调管理制度构建。根据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实践教学改革经验,可实行以主管院长为中心、由各专业资深教师组成的实习小组、以主管系主任为中心各班导师为主体的三级协调管理制度,系为基础,整体规划,分头运作。

4.按实践教学领域和阶段(环节)构建。即根据高等教育实践教学不同领域如课堂教学实践、模拟性教育实践、研究性教育实践等按不同学期分阶段安排实践教学的内容。

5.按实践教学重点构建。国内有关实践教学重点并没有定论,主要涉及几个方面:时间配置、基地建设、教学方法和评估办法改革、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构建综合性和创造性的实践环境等。由于与中国高等教育体制、大学性质存在着根本区别,因此国外高等教育在设定高校办学目标和定位、办学方法和途径等方面也与我国高校存在较大差异。但有一点却是国内外高校所共识的,那就是为了应对新世纪给世界各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各国都在积极探索高校教育改革之路,在重视培养人才的知识和能力的同时,更重视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欧美诸国纷纷倡导的“主题探究”活动与“设计学习”活动显示了对实践教学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视。为了适应新世纪的挑战,国外许多大学从上个世纪末期就已经开始着手进行课程改革,教育思想经历了从单纯教学向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转变、从专业教育到通识教育的转变、从科技教育到科技人文教育并重的转变。教育改革体现了教育回归生活,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在此背景下,国外各高校也着力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的应用能力,也不断推进教学方法及模式改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以北美为主的CBE(Competence Based on Education)模式和德国的“双元制”模式。(1)CBE模式。CBE模式倡导在掌握学习技能所“必需”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把更多的学时用于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体现了素质教育和能力先导的教育理念,同时也满足了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2)“双元制模式”。“双元制模式”是德国职业学校的一种实践教学模式。“双元”是指企业和国家的职业学校两种学生培养基地。在这一模式下,大学生在入学前需要和企业签订雇佣培训合同,然后以职员和学生的“双重”身份,分别在培训企业和职业学院双元结构中完成学业和实践任务。同时有美国学者也提出,实践教学方法应当由“技术性实践”向“反思性实践”转变,因为“技术性实践”往往只能解决专业知识体系的问题,而“反思性实践”则能通过对活动过程的观察和思考,解决一些综合性复杂性的问题,从而促使实践教学活动推动创新教育,实现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综上国内外实践教学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各国都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但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相对更系统完善的实践教学相比较,国内的实践教学研究还存在诸多问题。最突出的问题表现在:虽然实践教学体系研究是当前最热门的主题,但比较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并没有建立起来;人文社科专业的实践教学质量整体不高,缺乏操作性强的规范性指导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大部分研究着重教育理念演变及对教学改革的影响,但是并没有对观念指导下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提出具体意见;多数研究关于高等学校分类、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并不一致,导致指向性不明确;资源分布不均衡,相比较于重点院校,普通高等院校缺乏教学双师结构师资队伍。

三、国内外人文社科专业实践教学研究对英语专业实践教学的启示

外语专业作为人文社科专业的一个重要部分,其实践创新能力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作为国际间交流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外语被纳入世界各国在制定教育发展战略中的最重要的环节之一,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各国都高度重视培养学生外语的综合应用能力,并视其为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着力进行外语教学改革。如日本制定了《小学英语活动实践指南》,实行小、中、大学英语教学“一条龙”的教育体制;以色列、西班牙等国也制定了适合本国的外语教学策略,美国更是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专门制定了《21世纪外语学习目标》。他们的共同特点都是把语言能力、交际能力和语用能力的培养作为外语教育的目标。国内关于高校实践教学研究起始于上世纪80年代,近年来呈逐年上升趋势,既有政策的导向,也有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但国内外语院校英语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还没形成有效科学的系统,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根据《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的要求,相对独立的英语专业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培养和发展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这一大纲要求也给高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提供了系统性的指导思想。

基于上述有关国内外实践教学研究现状以及目前高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的实际,笔者认为应在优化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的同时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将教学重点从单纯的语言能力的培养转变为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保持实践教学内容的相对独立性。明确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因地制宜建立一套以外语学习理论为指导,遵循外语教学规律,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校内外实践教学体系,以确保外语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外语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爱齐,梁翎.近20年来我国高等院校实践教学研究现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32(6).

[2]吴国英.高校人文社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3]段成.高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0,(3).

对小学英语教学的认识范文5

关键词: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培训现状;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6-0333-02

随着英语课程在全国小学全面开设,小学英语教育改革也在全面展开。小学英语教师培训是英语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英语教学的现实需要。近年来,咸阳市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培训,特别是农村小学教师培训给予高度重视和政策支持,并陆续举办了多次针对本市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培训项目。现通过走访调研,结合多年培训实践,对咸阳市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培训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加以反思,提出对策,以求对今后的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工作有所裨益。

一、咸阳市农村小学英语课程实施情况

目前,咸阳市农村小学英语教学已经全面开展,但英语教育基础整体较薄弱,在教学管理、教学方法研究、师资培养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并且,部分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未达到学生学习英语的基本需求。虽然绝大部分农村小学从三年级甚至从一年级都陆续开设了英语课,但部分学校对英语教学重视程度不够,从而教学效果也不是很理想。经走访发现,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不够完备的英语教学配套设施和落后的教学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小学英语教育的推进。众多乡村小学英语教学设备紧缺,绝大多数教室没有语音系统和多媒体教学设备,英语听说训练很难开展。

第二,英语课程课时安排不足和安排不合理的情况普遍存在。多数农村小学每周只有一至两节英语课,并且只有个别学校开设英语早读和自习。因此,学生能够接触到英语的时间少之又少,英语教学效果也就无从谈起。

第三,部分英语教师不能全身心投入到英语课程教研当中。很多农村小学的英语教师同时兼任其他主课或副课的教学工作,对英语课程投入的精力相对不足,学校的英语课程教学任务得不到落实,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有时他们还会被抽调去做其他和英语不相关的工作,因此,英语教学效果无从保证,并且严重影响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二、咸阳市农村小学英语师资培训现状及问题

(一)培训对象分析

1.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英语教师专业素质偏低是制约农村小学英语教学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咸阳市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山区,小学英语教师资源严重匮乏,大多数英语教师学历不高,学科专业素质低下。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寥寥无几,且多为转岗或兼职教师,有些教师还兼任其他课程的教学工作,这就导致他们很难系统全面地把握小学英语教学工作,同时缺乏教学方法的研究。

2.对课程设置的重要性和教学任务认识不足

目前,咸阳市农村小学英语教师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教学理论不足、教学理念落后、对英语教学任务认识不清等问题。通过调查和统计,80%以上的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对《英语课程标准》的思想实质与具体内容没有准确地把握和认识,对小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也不甚了解,更缺乏课程研究能力。

3.教学观念和方法落后

英语语言的学习有其自身的结构体系和教学理论。走访过程中,作者发现,目前,超过一半的农村小学英语教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英语语言学、小学英语教学法及相关英语文化知识背景的培训;很多教师只是对小学英语教学的流程有大致了解,对英语教学理论、方法和原则的使用很不明确。同时,对该课程目标认识不清、缺乏合理设计相应英语课堂教学的能力,因而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培训项目分析

1.培训缺乏有效激励机制

近年来咸阳市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培训较以往得到重视,但尚没有具体的政策法规来保障其实施。如培训与职称晋升、评优脱节等现象普遍存在。而且,受训学校和教师的配合不够积极和主动。调查结果表明:在受训教师中,仅有三成的教师是主动争取来培训的机会,近七成的教师并不是出于自愿,而是服从学校安排前来参训的。参训学校在受训教师甄选方面,大部分也是敷衍应付,很多学校为了自己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不受影响,并不愿派出该校的青年骨干教师。

2.培训课程设置科学性不足

农村小学英语师资培训项目实施单位应围绕教师自身需求,同时贴近农村英语教学实际安排具体培训课程。问卷调查显示,45%受训农村小学教师认为本地区现行的培训课程偏重学科的专业和理论性知识,实践课程触及甚少,对农村一线英语教学的指导作用并不显著。在培训内容方面,受训教师认为相当一部分培训项目与农村小学英语教学实际脱节,主要是没有充分考虑到城乡在地域,师资素质,教学基础设施配备以及学生语言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因此,培训在这方面的针对性不强,也并不能满足受训教师希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需求。

3.培训手段较为单一

培训手段的单一是制约农村小学英语师资培训质量提升的瓶颈。调查中发现,长期以来大多数承训部门一直沿用授课教师讲,受训教师听的传统培训方案,培训形式呆板,培训模式单一。过度介绍教学理论,不注重联系实际,缺乏和学员的互动和讨论。学员参与的兴趣和积极性也因此越来越差,从而培训效果大打折扣。

4.培训师资队伍有待进一步优化

调查中,60%以上的培训学员认为部分授课教师对小学英语教学,尤其对农村地区小学英语教学情况、学生平均英语水平和英语学习能力等并不是特别了解。因此,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培训项目中培训师资队伍有待进一步优化。授课教师不仅要对英语学科教法有一定研究,对新课程实施有深刻的理解,而且要贴近农村英语教学实际,有相应的教学经验,而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大学教授。

5.评价体系简单

从目前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培训来看,一方面,大多数培训项目考核形式比较单一,不注重形成性评价。另一方面,项目的承训单位在项目评估方面,手段也相对单一。大多数承训单位仅对项目实施中住宿、管理、教学内容、师资情况等方面做简单的问卷调查,并没有实行科学的完整的培训评价体系。这样做,不利于对培训质量进行很好的监控;在培训学员的培训效果方面,缺乏科学的评价及跟踪制度。学员回到原地区教育阵线上能否充分发挥其辐射引领作用也不得而知。

三、培训项目设计的思考与对策

通过走访调查,针对以上概括的咸阳市当前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培训的现状和普遍存在的问题,现从更新培训项目设计理念和改革培训方法两方面提出相应项目实施对策。

(一)提高培训认识,更新培训观念

1.重视学员的主体性及其个体发展

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培训的项目设计,应从转变受训教师的被动客体地位入手,坚持始终围绕教师的主体性,重视受训教师的个体差异,满足教师对自我发展更高层次的需求。其次,在培训项目设计中,既要考虑学员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高,又要不断深化学员的专业教学理念和方法,并为受训教师在专业教学发展上提供尽可能的帮助和支持。帮助学员培养良好的教学,自我反思和客观的评价等能力。同时,要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培养教师的创造精神。

2.重视英语新课改知识和教研能力的培训

针对第二部分中提到的现行农村小学英语师资培训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知识和理论性过强,忽视学员实践和应用能力培养的现象,笔者认为,在具体培训过程中,应将新课程标准、新课改的理念和农村小学英语教师教研能力的提升贯穿整个培训过程。一方面,能提高受训教师的教研水平,使其更精准的认识和把握新课程的教学任务、目标、要求和教学方法。另一方面,能将受训教师逐步塑造成理论全面和教学技能过关的小学英语教学工作者,从而更好地发挥学员在当地教育阵线的辐射引领作用。

3.优化培训内容

培训项目应充分考虑受训教师对自身综合能力提高的需求,并结合城乡教育不同方面的差异对培训内容进行优化和整合,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继而促进教师全面发展。具体来说,针对农村小学英语师资专业素质普遍偏低的问题,培训项目内容应以掌握小学英语教学内容为主,同时梳理英语语音、语法、听说等基础知识,并结合英语教学法理论与实践、跨文化交际以及小学英语学科教研方法等内容,从而优化培训课程,满足广大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具体需求。

(二)改革培训模式,发挥促进性

农村小学英语师资培训的目的不仅是传授专业知识,其本质在于促进教师自身全面发展,激发和指导教师积极参与职后学习,提升教研水平,提高本地区整体英语教学水平。因此,现行单一的培训模式必须改变。受训教师要深入到教学一线,培训项目更要深入实际教学情境体,针对实际授课过程中的出现的困惑和问题开展参与式培训,这样才能真正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具体培训模式有以下两点。

首先,应采取集中授课、现场观摩与讨论评课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帮助受训教师对其他教师和自身的教学过程展开深入的分析和反思,增强培训效果。

其次,可开展案例教学,指导参训教师对具体情境进行研讨,在研讨中提升教育理念,从而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完善教学方法。

四、结语

受训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其在当地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是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培训成败的关键。英语新课程理念的贯彻与教学实践的结合程度,关键在于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课程实施能力,科研能力及其职业素养等。良好的培训机制是促进教师各方面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更应及时调整培训理念,整合培训项目设计,力求让咸阳市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培训项目的实施更有效。

参考文献:

[1]何世雄.农村骨干教师培训的问题与对策[J].甘肃科技纵横,2007,(1).

[2]张奇.重庆市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7).

对小学英语教学的认识范文6

一、激发小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主动性

英语对小学生来说是一门相对比较陌生的科目,作为一门外语,小学生在生活中对英语的接触是相对比较少的,因此对英语科学的学习存在一种陌生、畏惧的心理,在这种情况下,小学英语教师要深刻把握小学生认知阶段的心理特点,利用小学生以具象思维为主、探究欲望强烈的认知发展阶段特点,充分利用情感教育因素对小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进行激发,也就是要让小学生喜欢上英语学习。首先,小学英语教师要主动与小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小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的相关基本情况,包括小学生对英语的认知、学习兴趣和基础能力等等,从而为小学英语教学活动组织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教师要与学生和谐相处,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情感教学氛围的营造,引导小学生主动参与到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例如在湘鲁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May I have your name?这节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营造情感交流氛围,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注重对学生交际礼节的指导,通过这些来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二、运用英语文化来强化教学效果

文化是语言的灵魂,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注重英语文化的渗透教育是提升小学英语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和措施。同时,英语文化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还能够有效激发小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湘鲁版小学三年级上册What colour is it?的时候,教师可以将中西方在颜色方面的文化差异引入到教学过程中,例如黄色在我国文化中代表权威、尊贵,而在西方则代表着卑鄙、胆怯,教师还可以将一些关于颜色文化差异的小故事融合到教学过程中,例如黄色在我国古代只能是皇帝可以用,代表权威、天子,而在西方,黄色却象征着背叛耶稣的犹大,具有不好的寓意,通过这种故事性的文化内涵融入能够大大提高小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能够让小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到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另外,这些文化教学元素的融入不仅能够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效果,而且还能够进一步拓展小学生的知识视野、开拓小学生的眼界,在深化小学英语教学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注重英语知识训练方式的优化

有效的英语教学不是一节课内教师传授了多少内容,而是在课堂教学时间内小学生具体掌握了多少知识。因此有效的英语教学必须要强调对小学生知识训练方式的优化。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布置好必要的巩固基础知识的练习之外,还要注重对小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也就是说让小学生将在课堂上学习到的英语知识应用到实践生活中,强调小学生英语知识的应用能力。例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让小学生自行组织一场英语表演,或者是自己表演英语情景剧等等,用符合小学生能力特点的方式对小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进行有效培养,提高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四、实施因材施教